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和谐民族交往的思想渊源及其现实意义研究分析

和谐民族交往的思想渊源及其现实意义研究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19:10:03
和谐民族交往的思想渊源及其现实意义研究分析
时间:2023-08-05 19:10:03     小编:蔡振刚

和谐民族交往要求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和谐民族交往的思想渊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 “和”、 “礼”、 “善”等思想。查字典范文网为您编辑了“和谐民族交往的思想渊源及其现实意义研究分析”

和谐民族交往的思想渊源及其现实意义研究分析

1“和谐” 由 “和” 衍生而来。作为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和” 的思想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和各家各派之中,积淀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不仅闪烁着东方式的哲学智慧,显示出独特的理论价值,而且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各民族和谐交往、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和谐民族交往的内涵。

2006 年 10 月 11 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内涵: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1]这就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指导思想上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基础上的最新理论概括,突出中华传统文化中 “和” 的精神,也是当前民族关系的核心价值取向。民族关系是 “民族发展过程中相关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联系和作用、影响的关系,是双向的、动态的[2]( p. 166)从民族交往这一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关照民族关系首先必须搞清楚民族交往是什么。按照 金 炳 镐 先 生 的 观 点,民 族 交 往 是 指”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必然发生和经历的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接触、交流和往来以及民族关系的协调,即指民族联系中的互动和民族关系的整合过程,也就是民族生存和民族发展的一种方式“。[3]而和谐民族交往意指 ”交往双方 ( 或多方) 民族处于同等地位的和睦、协调的交往,这是交往双方 ( 或多方) 民族生存发 展的共 同 需 要 和 共 同 的 愿望“。[2]( p. 112)可见, ”和谐“ 是 ”民族交往“ 的目标追求。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和谐民族交往就是强调将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交往活动引导、统一到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 发 展 观 中,创 建 和 谐 的 社 会 主 义 民 族关系。

二、和谐民族交往的思想渊源。

( 一) 和而不同,和实生物。

中国文化很早就有 ”和而不同“ 的思想,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可资利用的宝贵精神遗产,仍然是全球化时代民族之间和谐交往共同发展赖以借鉴的珍贵的精神财富。 《国语·郑语》载史伯云: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4]”和“ 是以不同的事物汇聚、结合在一起,得其平衡、协调,相济而相成,这样才能生机盎然产生新的事物。”同“则是单一同质事物的叠加,如此不会有新的发展,”同则不继“、”尽乃弃矣“。《左传·昭公二十年》 中记载晏婴论述 ”和与同异“,他对 ”同“的批评是: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 孔子也曾说: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5]”和而不同“是君子 ”尚义“,既能与人和睦相处,合作共事,又恪守自己的道德信念,不苟同于他人;”同而不和“则是小人被利益所左右,对自己有利就苟同于他人,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则与人争执。《易传》中有云: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6]”厚德载物“ 就是君子效法地之坤德,具有博大宽容的精神。 《中庸》 则曰: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7]”小德“ 是讲差异性,”大德“是讲统一性,天地间 ”万物并育“、”道并行“,虽然有差异,但其 ”不相害“、”不相悖“,在差异中有其统一与和谐。概括起来说, ”和而不同“ 就是尊重差异,崇尚和谐,反对搞单一的同质化,也反对不同事物之间的冲突、对抗。这一宗旨表现在民族关系上,就是《尚书·尧典》 中讲到的 ”协和万邦“,意思是说热爱和平,反对侵略,主张各国互相尊重,和睦 相 处。 ”天 下 同 归 而 殊 途, 一 致 而 百虑。“[7]( p. 196)兼容并蓄,相反相成。将这样一种思想用之于当今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就是要承认和尊重多元,既认同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又要以博大宽容的精神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以”文明的对话“ 代替 ”文明的冲突“,在对话中产生共识与和谐,逐渐走向人类文化的 ”多元一体“。只有 ”和而不同“才能促进人类文化的繁荣发展,这就是 ”和实生物“, ”殊途同归“;如果搞某一种文化的霸权主义,或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对抗,那就是 ”同而不和“、 ”同则不继“了。

( 二) 克己复礼 仁者爱人。

在中国传统思想里, ”礼“的精神实质就是”敬“。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就是 ”礼之用“。”非礼勿动“、 ”立于礼“ 目的都在于 ”执事敬“。孔子说 ”克己复礼为仁“。[8]”克己“,首先意识到自我的存在,意识到一个自我拥有意识和行为的自由。因此要自觉预防自我流于任性,做到 ”克己“。”复礼“,首先是 ”礼“,互相尊重,彼此平等,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 ”复礼“更在于对他人的尊重。所以, ”克己复礼“ 就是通过个人的自觉行动来实现自我的自觉与自律,践行尊重人的原则,进而达到 ”仁“ 的境界。这种仁的本质就是对人的关爱,仁爱学说彰显人的禀赋和尊严, ”以人类共同性的本质为哲学基础,为所有人的自我完善开辟了道路“。[9]孔子讲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所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子所谓 ”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体现的都是仁爱精神。董仲舒认为 ”仁在爱人,不在爱我。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予为仁。自己遂其生,使他人亦遂其生,使万物各遂其生,才算得上是仁。“戴震所谓 ”一人遂其生,推之而于天下共遂其生,仁也“ 等无不秉承追求仁义道德达到和谐共生的精神。[10]孔子说: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8]( p. 208)血缘之爱加以延伸和扩大,变成全社会人际关系普遍遵循的原则。”仁者爱人“既是自我觉醒,又是自我完善,既是自我发现,也是自我实现。张扬的是一种博大的理念和崇高的境界,试想,交往主体间彼此都能以自我的仁爱情怀与生命意识去关照对方,我们生活的世界岂不就是和谐祥和的美好人间。

( 三) 上善若水,有容乃大。

对 ”善“ 的向往与共生理念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不懈追求,老子讲 ”上善若水“,[11]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滋养,而不与万物争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有容乃大“,源自 《尚书·君陈》: ”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12]意思是说,对于冥顽不化的人,不要愤怒忌恨,对于一个人不要求全责备。必须有忍耐,才能够成功。必须宽容,德才算大。 《古兰经箴言》里讲: ”只因来自安拉的怜恤,你要对他们和气; 如果你粗暴傲气,他们必定从你周围远去; 你应该体谅他们,为饶恕他们而求祈; 处理事情要跟他们商议,你要是已作决断,就该对安拉仰赖托依,安拉对仰赖者确实欢喜。“[13]清代回族学者马智在其著作 《清真指南》 中指出:”能慈骨肉者谓之独善,能慈同教者谓之兼善,能慈外教者谓之公善,能慈禽兽、昆虫、草木者谓之普善。“[14]这种 ”善“ 的思想及其包容共生的理念告诉我们: 民族之间的交往攸关民族发展,每一个民族都应该汲取不同民族文化优秀的智慧,对于各民族文化在取长补短、求同存异中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只有通过交流和交融,民族文化才有机会在世界上树立起应有的威信和地位,各个民族的文明及智慧也才有可能从被遮蔽的状态中朗然呈现,造福人类。 ”人类文明史表明,各民族文明的发展是与交往范围扩大同步的。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只要善于开放交往,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就能够走在历史的前列。“[2]( p. 106)各民族和谐共生的要求必将使民族关系的内容更加完善。”和谐共生“ 以承认差异和多样性为前提,力求实现不同个体、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利益调适,强调对各民族文化和利益多元化的承认和尊重,以及在共同利益和目标基础上各民族平等、团结与繁荣、发展的一致性。

三、和谐民族交往的现实意义。

和谐民族交往就是要实现社会各民族成员、群体之间,各民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和睦顺畅,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各民族团结的社会。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间信任和谐的思想渊源,在民族交往中保持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一) 政通人和是实践和谐民族交往的基础。

政通人和是和谐社会的体现。和谐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政治稳定,体现在民族交往中就是民意通畅、民气顺达、民心安定、民风朴实、民间祥和。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应加强少数民族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应充分重视、真正确认少数民族在民主制度建设和政治参与中的平等主体地位,在国家的总体指导下,尊重各民族在民族交往中的自我选择与创造精神,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存在与发展的权利,建立有利于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对接与调适的制度机制与政策环境,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实现有机整合和主动适应; 同时要动员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参与政治,尽可能畅通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渠道,使少数民族能够依据制度实现政治参与,减少或杜绝非制度政治参与,以正常途径和渠道解决少数民族因社会转型而出现的利益调整和利益保护问题。对于在同一民族和不同民族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产生的利益冲突,都需要充分运用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和自然生态调控机制去协调它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促进利益合作,以实现各种民族利益要求都得到合理满足。其次实现政通人和要充分依靠法治国家的建设,依法治国也是政通人和的重要保障。民族和谐是法治建设的目的,法治是建设民族和谐的手段,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从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我国已进入转型的关键阶段,既是战略机遇期又是矛盾多发期,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现实性问题集中呈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时,法治所承担的促进民族合作、协调民族利益冲突的任务更加迫切。 ”坚持以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治原则处理族群 ( 民族) 问题,……所有公民不论族裔 ( 民族) 成分一律平等,所有公民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所有公民均享有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迁徙、生活、工作的权利,……加强对一切处于经济社会滞后的地区和公民的发展援助,促进全国人民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15]”保障少数民族权利的问题只有在不离开平等原则的彻底的民主国家中,通过颁布全国性的法律才能解决。“[16]法治就是依法办事,民族法治就是要求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保证民族事务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制度化、法律化,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进一步促进民族和谐交往。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讲表现为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这种关系突出表现在民族交往心理的差别,这种差别有认识方面的,也有实践方面的。不管哪个层面都有可能引发民族矛盾。这就说明必须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重要性,通过法律制度的实施,合理疏导各种民族之间的冲突和摩擦,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实现各民族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和谐的民族交往。

( 二) 利益共享是实践和谐民族交往的动力。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以和谐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规范和原则,就是为了使各族人民在相互交往、接触、沟通的过程中,增强对彼此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承认和尊重,协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密切联系。在社会主义阶段,各民族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在非根本利益上,各民族之间仍然存在着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在资源开发中践行利益共享机制,利益共享说到底是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建立这样一个机制,能够克服原有资源开发与利益分配机制中忽视资源所在地政府和资源所在地居民利益的弊病,形成各方利益主体在资源合作开发中共生共赢的分配模式。既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又有助于增强社会的稳定程度。物质利益即经济利益是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直接原因, ”在古代,每个民族都由于物质关系和物质利益而团结在一起“。[17]”要使各民族真正团结起来,他们就必须有共同的利益。“[18]这个共同的利益就是民族平等的社会基础即经济关系中结成的纽带。只有实现了利益共享,才能不断发展共同利益。民族利益包括民族总体利益和民族个体利益。从民族个体成员来说,民族总体利益是比较抽象的,难以体会和辨明的,而民族个体利益则是直接感受和容易辨明的。正是由于民族个体成员都是经济活动的利益相关者,他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和感受到民族经济交往的现实意义。实践证明,只有建立起以平等为基础的利益共享机制,事关民族个体成员切身利益的经济活动得以保持和延续,并在实践中逐步优化为稳定的方式或内容,才能推动和谐的民族交往日益巩固和发展。

( 三) 文化认同是实践和谐民族交往的导向。

当前各民族人员流动、杂居现象增多,多种民族文化并存成为常态。各民族多元文化的和谐交往、共存、共荣是构建和谐民族交往的保障,各民族多元异质文化的和谐共存、共荣,也是构建和谐民族交往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民族文化自身的包容性也有力地支持了各民族文化的共存与发展。同时,各民族表层文化共存相安无事,但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心理却常常隐藏着冲突。文化发生变迁时可能造成心理失衡与感觉错位,引发社会问题。因此,充分认识民 族意识 作为 ”民族历 史 发 展 中 的 文 化 积淀“[3]( p. 110)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独立性和巨大反作用,这是文化认同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中华传统文化的公共性影响,充分发挥和依靠这种公共性的影响来促进和推动民族间的信任与和谐。在 2010 年 5 月召开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公报中,明确提出要 ”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19]这一政策主张为促进中华民族交融一体和保障国家安全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在当代,中华民族的认同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共同的民族历史渊源,二是共同主体民族的文化,三是共同的国家———中国,这三个层面认同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认同“。[20]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也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在数千年文明史发展中,中华各族人民形成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共存共荣意识,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就是中国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发展繁荣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向心力、聚合力不断增强的历史。认同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要认同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即中华传统文化,在近代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凝聚和纽带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和充分的发挥,经受住了历史性的考验。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民族精神鼓舞下,成千上万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而浴血奋斗。这其中,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如民族整体意识、忧患意识和民本意识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重要的传统和心理依据,是中华各民族和谐交往得到不断增强的重要思想基础和舆论导向。

( 四) 包容共生是实践和谐民族交往的条件。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18]( p. 270)和谐民族关系的 ”多元、共生、互补“ 结构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内生机制。 ”多元“ 是社会和谐的逻辑前提; ”共生“ 是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没有共生,就无所谓和谐; ”互补“是社会和谐的动力和活力所在。 ”多元、共生、互补“的结构意味着各民族、社会各种力量、各种资源的共聚汇生、互补共进。实践证明,各民族多样性的互动交流是激发创造力和社会活力的源泉,民族多样性结构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更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21]民族之间的经贸往来是民族之间物质生活和经济发展取长补短的重要交往活动,也是杂居诸民族持久奔小康的第一生活需要。商贸互动,互通有无,各民族的生活达到有机互补,实现互利互惠的双赢。”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历史的载体,民族间互通语言越多,促进民族间相互了解越有可能,民族间相互尊重越多,民族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越有可能“。[2]( p. 259)语言交流是民族之间交际和交流须臾不可分离的条件,人口较少民族主动学习人口较多民族的语言是一种必然,人口较多民族的语言在许多场合使用,使用起来非常便利。自然,人口较多民族的语言也不乏局限,特别是一些涉及其他民族特性的专门表达领域时可能缺乏合适的表达词汇,这时人口较少民族的特色用语可以借入到人口较多民族的语言,达到语言互补,加深民族间的感情。不同民族成员之间通婚是民族间相互交融、走向趋同的重要途径。不同民族通婚后,历史背景的差异、风俗习惯的不同,都会在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相亲相爱的亲情中淡化。特别是作为下一代的孩子出生后,他的成长过程,既是不同民族文化和谐交融的承载者,又是作为父母生命延续和未来希望的承接者,有助于淡化父母的民族差异,也是实现优势互补、进而融为一体的决定性因素。在中华大家庭中,56 个民族一条心是民族间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最浓厚的根基。各民族之间在通商、通语、通婚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深化到 ”通心“,前 ”三通“ 是 ”通心“ 的铺垫和过渡, ”通心“ 是 ”前三通“ 发展的结果,民族间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 的关键就是 ”心“ 离不开,即共同的心理、共同的精神、共同的文化因素的形成才能使全民族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最终达到民族之间的心理和谐。[22]总之,实现和谐民族交往就要在政治层面突出政通人和,追求 ”和实生物“。在经济层面实现利益共享,在文化层面,则要从战略高度强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各民族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共同繁荣; 在社会生活层面则要充分发挥民族 特 色 和 潜 力 的 优 势,包 容 共 生,实 现”四通“,构建和谐民族交往的社会环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管仲的经济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7
管仲,生活年代约在公元前}zz年一公元前645年,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从约公元前685一公元前645年之间主持齐国政务长达41年之久。他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当时成为春秋时代诸侯国里第一个霸主。管仲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周......
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05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多种和谐社会的设想,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与传统社会相对应的静态和谐。无论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家思想,还是强调以礼乐制度支持的人际和谐的儒家思想,都是如此。他们从不同侧面,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
浅析常变观中的辩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2-08-01
常变观,滥筋于《周易》,发展于中国诸家学派思想之中,是中国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而毛泽东思想,是根植于深厚的中国哲学土壤之中,并师承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结合时代情局,所形成的一个系统的、成熟的思想体系。毋庸置疑,二者都蕴含着......
关于儒家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7
" [论文关键词] 儒家思想 仁学思想 中庸思想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主要是通过道德修养达到自身的和谐,进而推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其中仁学体系、中庸思想和......
论邓小平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2-08-08
[摘要]作为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时刻关注教育事业、重视教育工作。在他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邓......
关于老子治国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2-12-31
" 论文摘要:老子在把握“道”以及由“道”衍生的天地万物运行规律的基础上,主张统治者治天下应该“无为”,并对统治者的政治素质提出了一些要求。此外,老子还主张社会平衡和以民为本。这些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积极意......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域下民族主义研究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21
摘要:政治学、人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对民族主义给予了热切的关注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应该把民族主义纳入研究的重点对象,并加以引导。从马克思同共体思想视角对民族主义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廓清民族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见......
祥瑞思想的历史渊源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23-07-16
[摘 要]祥瑞,或称为“瑞应”、“嘉瑞”等,意为“吉祥福瑞”。祥瑞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社会对原始宗教的崇拜及天地信仰的形成。在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神学思想中,祥瑞不仅成为儒教信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之一,更成为一......
马克思交往理论对促进人发展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27
摘要:对马克思交往理论进行探索发挥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基于交往理论基础上构建的交往体制更加迎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可以创造更高的价值,为人类的发展做贡献。本文主要阐述马克思交往理论对人的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民族思想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14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的历史背景,介绍了其中蕴含的民族政治思想,探讨了民族政治思想对于当今我国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启示意义。指出,在中华民族这一国族层面上,应当重视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交流和交......
浅析藏族和睦四瑞图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3-08-04
摘要:通过一个拟人化的故事,细致介绍了和睦四瑞图案的来源,简要介绍了和睦四瑞图的表现手法,特别探讨了和睦四瑞图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宗教意义,并从中反思藏族吉祥符号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用。揭示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符号的文化......
简析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2-12-14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简析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孔子的一生处事为人则处处体现"权"。但在《论语》中仅三处提到"权",如:"......
产权管制研究范式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要:产权管制理论范式把“产权管制一公共领域一租金耗散”和“信息约束一管制放松一经济增长”这两个定律作为内核,并以原因、过程和绩效三个假说作为保护带。该范式把经济体制转轨理解为一个产权管制不断放松的过程。在此基础上,......
试论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10
"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 改革开放思想 实践意义 【论文摘要】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总结改革开放的成绩,重温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论述,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
公民社会理念的由来及其现实意义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0
" 内容提要:公民社会理念(idea of civil society) 是在西方社会中孕生并发育起来的,它长期为西方学术界所重视,在马、恩著作中也经常被使用。“公民社会”于近一、二十年间的复兴与拓深,几近形成一股可以被称之为全球性的“公民社会......
论周公思想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周公是三千年前殷周之际的大思想家、政治家。他身处当时激烈而复杂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的漩涡中心,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沿,深刻地研究了周初社会,汲取了周人在创建新国家的复杂历程中产生的精深思想,同时又融合了禹、汤、文......
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形成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16
毛泽东是一位有着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革命和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并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回顾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对当前“四风”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
《共产党宣言》经济全球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15
[摘 要]《共产党宣言》不仅是全世界无产者的政治宣言,也是经济宣言。《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把握和推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
新形势下推动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新态势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1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事关民族工作全局和长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坚持与完善中国......
现代水资源管理新思想及和谐论理念探析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的水资源管理的现状,指出了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了现代水资源管理的新思想及和谐论理念,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水资源;管理;新思想;和谐;理念 中图分类号:TV211 文献标识码: A 引......
试论老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7
试论老子德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堪称博大、深邃,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老子的诸多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依旧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德育思想是其思想大厦中的重要方面,它散......
论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2-10-01
论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 论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 论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 摘要:儒家的权变伦理思想在孔子那里并未做出详尽的阐释,但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奠基人,孔子的思想意蕴、处世原则和方式,......
少数民族大学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要: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日益增加,一方面是培养少数民族骨干的必要途径和民族地区发展不可或缺的拼图,一方面也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如何促进民汉学生的交流、交往、交融是本文研究的主旨。 关键词:少数民族......
论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理论和文化渊源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面对新形势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基本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党的建设的实际,从党提高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和执政地位的高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论......
“三曹”生命意识的思想文化渊源
发布时间:2013-12-18
“三曹”生命意识的思想文化渊源有关生命意识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想使人类不断地看清了宇宙存在的本来面貌,认识了人类在宇宙中的真实处境,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人们越来越自觉,越来越深入地思考人类自身......
区域利益的现状分析及对其进行研究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6-08-10
若按照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的观点,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利益协调的科学,那么可以说传统经济学几乎是在无空间领域里构建其理论大厦的,几乎完全忽视了对区域利益的研究,而即使是在区域经济学学科内部,长期以来重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轻区域经......
纵横家的外交策略及其现代意义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01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此时期,诸子百家,著书立说,各成体系,真可谓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然亦有无成书留于后世,而对当时社会有重大影响并为现代人所熟知的大家,如纵横家。 纵横家是先秦......
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及其现代性转化
发布时间:2023-06-15
摘 要: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主体,源远流长,其对于构建中国人精神家园、建设中国和谐社会和化解当下各种文明冲突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儒家在其历史演变中,日益发衍出的契合封建集权统治的思想,对于当下民主时代儒家思想的......
简析终身教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13
" 论文关键词:终身教育;闲暇教育;历史意义 论及终身教育思想,追其根源,可以说自古有之。如在我国就流传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语,西方则盛行“Never too old to learn”的说法。但那时的终身教育思想很零散,真正系统化具有......
哲学思想的背景及渊源评述
发布时间:2023-05-22
哲学思想的背景及渊源评述 哲学思想的背景及渊源评述 哲学思想的背景及渊源评述 1.宁玛派的影响 根敦群培于20世纪上半叶在安多和卫藏地区生活了36年,这个时期的藏区实行的仍然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藏传佛教格鲁派在思......
苏格拉底思想及其教育意义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18
【摘 要】苏格拉底哲学的实质就是通过哲学的审视把美德内化为人的普遍意义的品格。他通过不断地在追问中思考和在思考中追问,启发人们以理性反思自己的生活,以他亘古的“认识你自己”、“德行即知识”的理念寻求通达智慧和德性之门,......
贺绿汀音乐的民族性及其社会意义
发布时间:2022-08-22
毕业论文 摘 要 关键词:贺绿汀;民族性;社会意义 ABSTRACT He Luting , reputed as the forerunner of Chinese national music ,is both a comp......
浅析高校开展民族体育教育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09
" [论文摘要]民族体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集娱乐健身和教育等功能为一体。在我国高校开展民族体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国高校体育工作发展的要求,不但能丰富体育课程体系和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而且对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
浅谈《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1-12
今天,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本着取其精华、古为今用的指导思想,我们重新审视《论语》中所体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仍会感到有当代教师学习、借鉴的地方。一、设立私学,有教无类孔子以前,学在官府,但一般平民百姓的子弟是上不起学的,文化的传播范围是很有限的。孔子恐怕是创办私立学校的第一人,而且,他的学生中大多出身贫贱。为什么穷人的孩子能上得起学?因为孔子收费十分低廉。《述而》篇中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
毛泽东法律思想的理论渊源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5
一、马列主义法律思想是毛泽东法律思想之基石 毛泽东法律思想是马列主义法律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马列主义为毛泽东法律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构成毛泽东法律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毛泽东继......
分析“兴”研究的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13-12-18
分析“兴”研究的现代意义“兴”作为中国古代的审美范畴,在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学中始终占有特殊的地位。“兴”的产生是中国诗歌表现方式的巨大转折,给中国诗歌艺术带来了质的飞跃,给中国诗歌的形象构成、内部结构和形式带来了一系列的......
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观念及其现实意义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12
【摘要】:忠孝作为调节社会人伦关系的基本规范,有它自己的起源、发展轨迹,既有阶级性又具有全民性,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价值。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忠国孝亲的传统美德,具有十分......
浅析哈特的法律实证主义及其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2-22
一、哈特法律实证主义的核心理论 ( 一)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哈特承认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他也承认法律会受到传统道德的一定的影响。但是他认为并不能因此就证明一个社会的法律制度就必然要符合一定的道德或服从于一定的道德......
浅谈从孔子交往伦理思想看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19
" 论文关键词:孔子 交往伦理;高校 和谐师生关系 论文摘要:孔子的交往伦理思想强调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和而不同。这种交往伦理思想对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具有三方面的启示:平等交往、师生互爱是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的前提;师生......
浅论江问渔职业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26
" [论文关键词]江问渔 职业教育 职业补习教育 师范教育 [论文摘要]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兴起了一场职业教育运动,作为中华职业教育社“三老”之一的江问渔也同样做出了他的贡献。江问渔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他对职业教育含......
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及其启示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30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多发期。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要求我国的社会管理体系也必须同步更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
谂邓小平忧党意识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2-07-23
" 忧患意识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深刻关切而升华的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危机意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优秀志士仁人大都具有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论邓小平和谐思想探源
发布时间:2022-11-27
" 【论文关键词】和谐思想;哲学思维方式;国际国内形势;人生经历 【论文摘要】文章从哲学思维方式、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的判断、邓小平特殊的人生经历三个层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目前学界......
关于卢梭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4-02
" 论文关键词:卢梭 教育思想 教育学 道德教育 主体教育 论文摘要: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教育按年龄分段教育、善的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卢梭的 《爱弥儿——论教育......
少数民族高中生民族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 要】赤峰作为内蒙东部中心城市和人口大市,研究其境内蒙古族青年的民族认同现状对于民族事业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理清对本民族认同和对中华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二者互相促进并紧密联系,这有利于促进民族之间团结协作,保证现代......
《论语》中诚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 要】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个人人格与道德规范的完美统一。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论语》,记录了孔子以仁为本的诚信思想。文章以《论语》为研究蓝本,对孔子的诚信思想从为人、为学、求利与为政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的政治任务。列宁作为俄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推者,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前提是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
独立审判探源及其现实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20
论文摘要:作者通过对独立审判探源及其现实分析,认为该项法定的重要原则在我国立法与现实之间存在严重背离的状况。为了寻求实现立法与现实的契合,作者提出:以精英化和专业化为指导思想确立统一和严格的法官任用标准;实施司法独立预算......
公民社会理念的由来及现实意义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8-27
" 内容提要 公民社会理念(idea of civil society) 是在西方社会中孕生并发育起来的,它长期为西方学术界所重视,在马、恩著作中也经常被使用。公民社会于近一、二十年间的复兴与拓深,几近形成一股可以被称之为全球性的公民社会思潮。......
分析《家族》中苦难叙事的意义及其限度的阐述
发布时间:2023-04-21
将苦难进行主体内化,加以切肤之痛、令人灵魂震颤的方式进行叙述。这种内在的、生存论意义上的苦难。在我国,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于要么以良心.........
都市民族志:“京味现实主义”的文化想象
发布时间:2022-10-21
毕业论文 【作 者】胡志毅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浙江大学。 【关 键 词】都市/民族志/京味/现实主义/文化想象 【正 文】 民族志是人类学的1种方法,乔治·E·马尔库斯和米开尔·M·J·费彻尔指出,“现代人类学主要知识贡献存在什么......
浅析和谐的科学内涵及其哲学意蕴
发布时间:2023-04-28
一、和谐的科学内涵 (一)讲和谐,就要讲差异 差异是前提,没有差异,就无所谓和。差异包括相别和相反,《汉书艺文志》说相反而皆相成也。根据现代科学,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差异。相同物质也可结合,但相比之下,结合方式相当有限。例如......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05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价值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理解,集中概括了新时期党的先进性 党的性质,是一个政党本身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
现代文学及其教育意义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08
现代文学具体指在中国社会内部出现一定的历史变革影响下,广泛接受外来文学思想而逐渐形成的新文学形式,不仅使用现代化的语言反映了我国现代社会的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以及表现手法方面都与传统文学具有较大差异,并且在新时期......
塔吉克族民间文学中的鹰文化及其象征意义探究
发布时间:2023-06-05
[摘 要]塔吉克族来源于中亚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上的使用伊朗语的东部一些部落。17世纪以后,帕米尔高原西部和南部的塔吉克族人陆续迁入到我国成为我国的塔吉克族人。塔吉克人聚居在“......
关于构建民族师专和谐公共体育课堂的思考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民族师专;公共体育;和谐课堂;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在普通高校已广泛展开,但在民族师专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仍是举步维艰.如何从实际出发,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
论先秦儒家的主体人格思想及其现实意蕴
发布时间:2022-12-10
论先秦儒家的主体人格思想及其现实意蕴 论先秦儒家的主体人格思想及其现实意蕴 论先秦儒家的主体人格思想及其现实意蕴 精品 源自地 理 科 [论文关键词]仁 主体人格 君子人格 圣德 内圣外王 [论文摘要]先秦儒家的主体人格思......
公民社会理念的由来及现实意义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08
" 内容提要 公民社会理念(idea of civil society) 是在西方社会中孕生并发育起来的,它长期为西方学术界所重视,在马、恩著作中也经常被使用。"公民社会"于近一、二十年间的复兴与拓深,几近形成一股可以被称之为全球性的"公民社会思......
试析“和而不同”的哲学蕴涵及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13
" 论文关键词:“和而不同” 对立统一 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 论文摘要:“和而不同”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命题之一,千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其思想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实践表明,“和而不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
试析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9
摘 要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生产力迅速融合被挤在了同一个竞争平台之上,国际间力量的较量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的效果上。然而,许多西方学者也认......
兰州刻葫芦的历史渊源及其三大家族艺术成就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28
[摘要]始见于光绪年间的兰州雕刻葫芦,在百余年的发展中不断壮大,今天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本文介绍了兰州刻葫芦的历史渊源及其三大家族的优秀雕刻家和继承人,探讨了兰州刻葫芦的艺术特点和成就。 [关键词]兰州刻葫芦 ;工艺......
都市民族志:“京味现实主义”的文化想象(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老舍开创的“京味现实主义”,形成了中国话剧特有的民族化传统,本文试图从人类学的民族志现实主义和都市民族志等角度,对老舍的《龙须沟》、《茶馆》、苏叔阳的《左邻右舍》、李龙云的《小井胡同》、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
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2-09-29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被誉为“时代精神的净化”以及“现代文明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对旧辩证法的继承和完善,具有唯物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实践中逐渐总结和变化而来的重......
西北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边缘化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 要:在全球化过程中,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遭受到国内国外各种势力的齐力冲击,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面临着主导地位被动摇、影响范围被削减、指导作用被减弱的“边缘化”局面。我国属于多民族特征明显的国家,而各民族的宗......
探析国外多民族和谐共居的文化生态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3-04-30
[摘 要]国外多民族和谐共居的文化心态研究方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是一部影响很大的社会学著作,探究此书的研究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探析;和谐共居;文化心态;研......
浅析民族主义及其中国当代形态
发布时间:2023-05-13
关键词:民族主义;中国形态;发展现状 民族主义诚然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政治文化现象之一。伴随冷战终结和全球化进程加深,在形形色色理论与思潮中,民族主义以其内在的强大力量,逐步成为多数国家统治的意识形态和合法性根据......
语义分析方法及其行政法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28
一、语义分析方法的渊源 语义分析方法源于语义分析哲学,后经哈特教授引入法学研究当中,并创立了在20 世纪中叶盛行一时语义分析法学。哈特成功地点燃了人们对法理学的兴奋和兴趣,他并不是像20 世纪30 年代的美国法律现实主义者那样......
民族寓言:鲁迅文学作品意义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16
寓言作为一种文学表达方式,最初往往以讲故事的形式传达人生哲理、生活经验,或者进行道德训诫、说教。寓言故事主角大多是动物、植物甚至是非生物,以拟人的艺术手法讲述这些事物生命历程中的奇遇,在故事的结尾获得哲理性的思考和感悟......
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11
论文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 内涵 意义 论文摘要:爱国主义精神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要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精神的科学内涵,必须厘清爱国、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这三个不同的概念。在......
浅谈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和谐及其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成人教育 理念 实践 不和谐 原因 [论文摘要]我国成人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以下矛盾:成人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对其的怀疑和否定、对终身教育热衷和对成人教育的冷淡、成人教育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滞后、高校对成人高......
当代大学生和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3-02-19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也凸显出来。本文对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处理大学生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交往教学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3-02-04
【摘要】交往教学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型教学方式。当前高校交往教学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现实困境。高校要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效对话和交流,拓展交往的领域和空间等方面开拓交往的多维路径。使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知识和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交往教学;现实困境;路径选择随着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交往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获得了长足的发.........
提高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高校民主党派作为民主党派中最具特色的组成单位,有着其与众不同的职能和特点。当前高校民主党派伴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观念,这使得他们在参政议政的观念和内容上也发生着变化。高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的......
红河流域族际交往与文化互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1
历史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认为,民族文化植根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是各民族生活场景的缩影,均有自己文化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同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文化存在差异,都在不断的互动和变迁中,当不同民族彼此接触时,自然会发生相互交流,......
简析因材施教思想源流及其现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因材施教”思想是我国的优秀教育传统。孔子是其首创者,对人才培养起了重要作用。历经2500多年的发展,“因材施教”思想所面对的人和社会都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如何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满足人与社会的发展需要,是......
试论构建我国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发布时间:2023-07-05
论文摘要: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现状,加强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努力构建我国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论文关键词:和谐民族关系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 一......
民族和谐视野中的回族习惯法
发布时间:2023-07-17
在民族地区,促进民族和谐是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与主基调。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回族群众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回族基本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长期以来保持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回族习惯法作为一种民间规范体系,......
浅探儒家人文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2-09-10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和伦理性特征。儒家文化关注人的心性、情欲、修养、境界、生死和人生价值等重大问题,本质上是以家族伦理为核心、以伦理教化为特征的道德哲学,强调以 仁、义......
资源消耗会计理论意义与实现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3
企业在市场发展需要其面对各种竞争,企业竞争需要大量的各种投入,而对于这些投入需要企业加强对成本会计的计算要求,资源消耗作为企业重要的消耗,一般对它的计算方式并不能如实全面的反应企业的消耗情况,因此将资源消耗会计理论应用......
基于马克思主义法律意识观与和谐社会构建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29
1 前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马克思法律意识观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的一个重要产业。在马克思主义法律意识观的理论体系里,所包含的法律思想非常丰富。伴随马克思主义法律意识观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意识观的思想起到了指导......
老子“无为”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30
【摘要】文章阐释了老子“无为”思想的内涵,从治国论、生态论、管理论、人生理念等四个方面梳理了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成就以及当今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及其原因。论述了“无为”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无为而无不为”的理念整合社会形态,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道法自然”的思想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贵柔守雌”的观念调适现代人心理,架构人与人的和谐。【关键词.........
中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23-05-25
"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中学阶段,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父母和教师的心理和情感依赖日益减少,而对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依赖却在增强。同伴交往成为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是其身心健康发展及顺利社会化的......
管理会计的研究意义与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10
【摘要】目前,管理会计的理念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企业提供决策规划与决策控制的支持依据。虽然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短短二十年,我国的管理会计在概念和应用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探讨了管理会计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对国内外管理会计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评述。【关键词】管理会计;现代企业;成本控制中图分类号:F2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457(2018)12-01.........
意象油画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诗意魅力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7
一、意象油画的概述 (一)意象油画的概念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意象一直是一个常见常用的概念,是一种特定的审美范畴。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成就了意象的审美范畴,将其定义为一种高度凝聚的心理存在,进入人的自觉阶段。中国的意象......
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思想现代意义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5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是我们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巨大的物质财富是否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幸福生活呢?回答是否定的。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高收入人群的幸......
浅议大理白族三月街赛马及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2-11-05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大理白族三月街赛马大会的历史沿革,概述了大理白族三月街赛马大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三月街赛马大会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构建和谐大理,促进了大理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继承和弘扬大理白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民族精神。......
试析当代大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11
"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毛泽东思想已深深地根植于中华大地,渗透到中国人民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之中。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毛泽东思想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当代大学生的身上。......
刘少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12
摘要:作为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之一,刘少奇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诸多创新。刘少奇在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方针、原则及方法等方面的创新,整体上丰富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他的观点特征显著,对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刘少奇;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242-02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刘少.........
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及其指导意义
发布时间:2023-01-08
" 实行对外开放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提出了一系列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
“听想”:埃德温?·?戈登音乐教育思想的根基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22
何为“Audiation”(听想) “Audiation”这个词汇是戈登自己创编的。关于这个词汇的含义,戈登早期曾将其简略地描述为:在物理声响缺失的条件下,大脑中出现音乐之声。按照这种解释,我在很久以前曾把这个词汇译为“音乐表象”。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