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民族寓言:鲁迅文学作品意义的研究

民族寓言:鲁迅文学作品意义的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00:58:35
民族寓言:鲁迅文学作品意义的研究
时间:2023-08-06 00:58:35     小编:孙燮华

寓言作为一种文学表达方式,最初往往以讲故事的形式传达人生哲理、生活经验,或者进行道德训诫、说教。寓言故事主角大多是动物、植物甚至是非生物,以拟人的艺术手法讲述这些事物生命历程中的奇遇,在故事的结尾获得哲理性的思考和感悟。叙述者往往采取言在此、意在彼的艺术创作手法,由此形成的言意之间的关系是断裂的。叙述人讲故事的目的不是关注故事本身的意义,而是借助于故事展示生命哲理或者警示世人。与此不同的是,现代寓言的主人公往往是人本身,通过讲述个体的生活、思想、情感或人生经历,隐喻个体背后的民族群体生活的普遍形态,同时揭示形成个体命运的深层社会因素和文化背景。故事和故事背后的隐喻意义是密切相关的,故事本身也成了寓言的重要内容。寓言的字面层与意义层之间形成二元互动的动态关系,使得文本能够表征故事深层的社会生活的内涵和意义。由此,现代寓言具有了多重解读性和思想性,对于个体的叙事同时隐含着对于民族命运和未来的关怀和忧虑。现代寓言演变成为一种民族寓言,鲁迅的作品成为民族寓言的最佳例证。

一、精神胜利法的民族寓言

鲁迅的文学作品是一部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民族寓言。从这种意义出发,他的作品的首要任务是揭示国民麻木愚昧的灵魂,唤醒沉睡于铁屋子中的人们,以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鲁迅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他的作品叙事的源点不是民族命运、国家兴旺和社会变迁等宏大主题,而是四处飘零的无业游民、社会最底层的弱势妇女、迷茫彷徨的小知识分子、手无寸铁的学生和充满精神幻觉的狂人等。鲁迅以沉痛的笔调书写着阿Q、魏连殳、吕纬甫、祥林嫂等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形形色色的个体的沉沦、迷茫、彷徨、痛苦,甚至理想惨败的艰难生命历程。这些芸芸众生在个体生命历程中的苦难、艰辛、奋斗、挣扎甚至牺牲,成为鲁迅作品关注的焦点。鲁迅借助于文学作品展示的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境遇却具有同样结局的悲剧命运,这些个体生命历程表征了社会历史的深层政治形式,而且揭示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惯例。由此,鲁迅把叙述的个体问题提到了全民的高度,是从一个集体生活的角度讲述个体的命运。他在一个个个体生活的悲剧命运中蕴含着鲁迅对整个中华民族现状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命运的关注。鲁迅作品中人物的个体命运沉浮、起落成为民族繁荣、衰败的写照,他笔下的个体生命的叙事表征了民族的命运,在更深层意义上折射了整个民族的生活面貌和社会的苦难现实,暗示了像个体一样的民族在整个世界中的处境和地位。正是在此意义上,詹姆逊认为:第三世界的文本,甚至那些看起来好像是关于个人和力比多趋力的文本,总是以民族寓言的形式来投射一种政治:关于个人命运的故事包含着第三世界的大众文化和社会受到冲击的寓言。

这种民族寓言的最佳例证是鲁迅的《阿Q正传》,阿Q在其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精神胜利法成为中国式精神和人生态度的写照。精神胜利法包含着极其复杂微妙的心理内容,甚至以自相矛盾的形式集中体现在个体身上。由于阿Q没有行状,受到别人的嘲笑时,他眼睛一瞪,说道: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这时,阿Q似乎觉得还不过瘾,他又发挥了自己更丰富的想象力,我的儿子会阔多啦!在文本中,先前和儿子是历史和未来的象征,历史和未来的阔更凸显出阿Q在现实生活中的缺失,当他无法把握和支配自己的现实生活时,就以幻想的方式虚构了一个辉煌的历史和一个灿烂的未来。缺失的现实与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未来形成极其鲜明的对照,更彰显了阿Q生活的悲剧色彩。在困顿的生活重压下的阿Q只能借助于想象获得精神的自足。

但当走出自己的心理世界,面对残酷的现实时,阿Q的精神自足遭到了沉痛的打击。他的心理的虚幻的胜利也被彻底击败。于是,面对强敌时阿Q的自我安慰,演变成了一种自轻自贱。当阿Q被闲人打了,闲人心满意足地得胜地走了。阿Q也为自己找到了得胜的理由,因为他安慰自己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这样,他自己觉得似乎占了便宜,打他的是他的儿子,他又在心理上得胜了。打阿Q的是自己的儿子,他自然是儿子的父亲。父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力和威严的象征,儿子则屈从于父权而地位低下。这样,阿Q在想象中享受了父亲的身份,似乎自己真的占了便宜。后来,对手知道了阿Q的这种精神胜利法后,再打阿Q的时候,让他承认自己是畜生,他甚至自己承认是虫豸。但是,对手还是没有放过他,还是让他碰了五六个响头。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地得胜走了。因为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尤其是当他的钱被偷后,他用自己的右手用力地打了自己两个嘴巴,打完之后他心满意足地得胜地躺下了,因为似乎被打的是别人,打人的是自己。当受到对方的嘲笑、欺负和愚弄时,自轻自贱成为他精神得胜的武林秘笈。然而,阿Q的精神胜利法又表现出自高自大的一面。他欺负比自己更加弱小的人,向小尼姑身上大声地吐一口唾沫,伸手去摸小尼姑新剃的头皮,笑着说: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

阿Q自轻自贱和自高自大的矛盾性格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根源,是封建文化和统治阶级意识形态渗透和压迫的历史的镜像反映,隐喻了中华民族极其复杂的文化表征和难以表达的心理欲望。长期经受着压迫的中国人将这种压迫看作一种历史的必然,面对强权和欺侮时,不是进行积极的反抗,而是寻求一种内在的心理安慰,获得精神上的胜利。像阿Q一样的生活中的弱小者,必须具有足够的手段和技巧才能在夹缝中生存下来,而一旦有了时机,他就将自身所受到的不公平强加于其他更弱小者身上。

实质上,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中国式人生态度的隐喻。阿Q的精神胜利法本身所传达的意义远远超越了历史的事实所产生的效果,获得了一种哲学意味,个体的命运成为民族生活的一个缩影,个体的悲剧成为民族悲剧的象征,个人的呼声隐喻了民族要求崛起的愿望。在这种意义上,鲁迅笔下的人物虽小,但是寓意重大而深远。与叱咤风云的英雄相比,这些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更令人扼腕和深思,他们的牺牲彰显了历史进程中所付出的沉痛的血的代价,暗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政治和命运受到冲击的现实,同时,在这种冲击下,也彰显出了中华民族生命意识中的坚韧和顽强的生命意志。

二、药的隐喻和象征

鲁迅笔下的中药是中国封建文化愚昧、落后的隐喻,集中表征了其富有欺骗性和剥削性的本质。对于中药和中医鞭辟入里的认识,源于鲁迅为久病的父亲求医问药的亲身经历。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店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接下来,鲁迅又要忙着去寻找特别难得的药引子,如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最奇异的当为原配的蟋蟀一对。久受疾病的痛苦折磨的父亲吃了昂贵、稀奇、怪异,甚至有些神秘色彩的中药后,病情还是日复一日地严重,最终在渐趋渐弱的喘息中亡故死掉。

为了救治像父亲一样被中医和中药延误和疾病的痛苦折磨的病人,并且战争时可以当军医。鲁迅立志学习西方先进的医学知识,所以,他选择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可是,一次看电影的经历使鲁迅彻底改变了学医的初衷。在电影中,他看到了鉴赏杀人盛举的无动于衷的中国人,虽然他们有强壮的体格,但是却显出麻木的神情。从此以后,鲁迅清醒地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鲁迅改变了学医的初衷和治病救人的抱负。

鲁迅清醒地意识到要想拯救国民,首要的是要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以为当然要首推文艺。由此,鲁迅果断地转向了文艺,他希望借助于文艺诊断国民的精神病症,揭开伤疤,以期引起疗救的注意。同时,他满怀美好的理想把文艺看作医治国民愚昧落后、麻木不仁的灵丹妙药。正是在此意义上,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认为鲁迅作为一个作家,他同时也是一个诊断家和医治者。

在西方新思想和新科学知识的启蒙下,鲁迅逐渐悟出中医不过是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中医的荒谬不仅耽误了父亲的病,而且使垂死的生命苟延残喘,拉长了人生的痛苦和不幸。在鲁迅的小说中中药成为中国封建文化悖论的隐喻和象征。封建礼教吃掉了身体健康的祥林嫂、狂人、阿Q和魏连殳等人,却努力要使濒临死亡的生命在痛苦中延续。作为中国独特的孝文化,孝子们在父母临死之前也要买几斤人参,煎汤灌下去,希望父母多喘几天,即使半天也好。后来,学西医的鲁迅清楚地了解了医生的职务是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

昂贵的中药没有治好父亲的病,却使得遭受了变故的家庭由小康坠入困顿。病者已死矣,生者则遭受了经济困乏的煎熬。有了这种刻骨铭心的亲身体会,鲁迅对于中药的印象更加深刻。他在作品中多次提到了中药的昂贵,以及昂贵的中药给家庭带来的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压力。在《弟兄》中提道,月生便知道他很着急,因为向来知道他虽然相信西医,而进款不多,平时也节省,现在却请的是这里第一个有名而价贵的医生。《药》中写道: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老栓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这些家庭和鲁迅的家庭一样,为了所谓的灵丹妙药几乎耗尽了全部的家资,最后,病者还是在延长了的痛苦中死去。这无疑揭示了中医的欺骗性和掠夺性,其实,更深层的内在原因是传统文化的落后性和愚昧性。

三、吃人的寓言

玄妙的中医试图医治一个个濒临死亡的病人,使得难以忍受的生命的痛苦得以苟延残喘。最具有悖谬的是封建文化却吞食了一个个身体健康的人。《祝福》中祥林嫂是被传统文化吃掉的一个最恰当的例证。祥林嫂是中国社会阶层中最底层的妇女的一个典型代表,她的命运和苦难预示了吃人现象的普遍性。《祝福》中鲁迅两次提到祥林嫂胖了。第一次是祥林嫂死了丈夫,来到鲁四老爷家。她做工却毫没有懈怠,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第二次是她被婆婆抢回,卖给了贺老六,老婆子听别人说祥林嫂胖了。作为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中国农村妇女,祥林嫂承受着社会和家庭的层层压迫和剥削,一再经历人生的变故和打击,她却能坚韧地活着,而且易于满足。但,即使祥林嫂具有磐石般强壮的身体,她也无法抵挡精神的摧残和折磨。死过两个男人的祥林嫂因为有罪,不能给祖先祭祀。满以为捐了门槛可以为自己赎罪,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的这句话彻底击垮了祥林嫂的精神支柱。对于祥林嫂来说,这种精神上受到的影响不亚于、甚至重于肉体上的疾病。她迅速地垮下去,死在了祝福弥漫的大年夜。即使死,祥林嫂也没有选择的权利,死在了大年夜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不吉利的,鲁四老爷认为这就是一个谬种。究竟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是鲁四老爷、四婶、婆婆、卫老婆子?既是他们又不是他们,因为我们没有看到有谁直接杀害了祥林嫂。其实,是所有力量联合起来的传统文化和封建礼教将祥林嫂一点点地蚕食。祥林嫂的悲剧是千千万万中国妇女的写照,她的被吃是中国政治的文化表征。鲁迅对中国文化中的贞节观念的嘲讽在《药》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他为父亲寻找的药引子,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到: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引子的资格也丧失了。

如果说《祝福》中祥林嫂的被吃是一种隐喻的话,《药》中夏瑜的被吃则表征着鲜血的历史和历史前进道路上所付出的沉痛的代价。为了医治华小栓的痨病,华老栓夫妇倾其所有买了蘸了人的鲜血的馒头。药成为血淋淋的直接吃人的象征。华小栓吃了蘸有夏瑜鲜血的馒头的寓意远远超过了故事本身,它是中国革命的寓言,昭示了被压迫的民族发出的沉痛的呼声。笔者认为,是鲁迅有意识地抹掉革命者的名字。革命者名字的消失源于其身份的缺失和模糊。阿Q没有自己的姓,在社会中没有任何地位。祥林嫂没有名字,她的代号只是表明了她是一个附属品而已。夏家孩子的隐喻更加彰显了民众对于革命者的漠视和无知,而对于革命者的被杀头,他们则怀着极大的兴趣。杀人的游戏成为看客乏味生活的点缀和调剂品。这些鉴赏杀人盛举的看客,有的鼠目寸光,有的成为革命的叛徒。夏三爷先告官,所以避免了满门抄斩;康大叔因为没有得到好处而耿耿于怀;阿义把夏四奶奶儿子剥下来的衣服都拿走了。思想的启蒙者夏瑜的革命活动甚至被别人看作疯子的行为,这反映了民众的麻木不仁和不觉醒。

寓言精神具有极度的断续性,充满了分裂和异质,带有与梦幻一样的多种解释,而不是对符号的单一表述。它的形式超过了老牌现代主义的象征主义,甚至超越了现实主义本身。鲁迅的文学作品具有多重的解读性,虽然他讲述的是个体的故事,但是却成为整个民族的呐喊,是苦难的民族的呻吟和呼号,映射出中华民族要重新崛起和振兴的斗志。

参考文献:

[1](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张旭东编.北京:三联书店,1997:523,528.

[2]鲁迅.呐喊自序[A].鲁迅全集(1)[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415,416.

[3]鲁迅.父亲的病[A].鲁迅全集(2)[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88,288,286.

[4]鲁迅.弟兄[A].鲁迅全集(2)[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3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初中鲁迅作品教学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10
一、联系背景,理解主旨 二、深入朗读,感受情感 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要以朗读作为基础,特别是反复诵读,才能让情感得到升华。在学习鲁迅作品时,学生既可以在带感情朗读教材时体会文本,也可以将问题带到朗读过程中去,又或者......
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1
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 “鲁迅作品难学难教”这是现时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据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学生不愿学习鲁迅作品;一部分语文老师也说,鲁迅作品最难教,没法教。然而,我却从来没有怀疑过鲁迅作品对中学语文教......
鲁迅作品中的看客现象
发布时间:2023-06-13
鲁迅作品中的看客现象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好几篇入选。陈建忠先生将《药》《孔乙己》《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作品中的“看客”们集中到一起,旁征博引,条分缕析,精辟论及,异彩纷呈,成一家之言。基于此,我向读者朋......
鲁迅作品中的议论修辞
发布时间:2023-03-08
鲁迅小说文类的扩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向杂文文体的扩张,而作为这种扩张的最明显标志,就是鲁迅小说中的议论性话语及这些话语所采用的修辞方法具有杂文语体的特点。 一、鲁迅杂文的语体修辞特点及魅力 鲁迅小说中的众多议论性......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7-21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变迁 鲁迅作品从20世纪20年代初入选北京孔德学校编印的非正式出版物《初中国文选读》以来,就—直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重头戏。回首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变迁,从唤醒国民精神、维护新中国政权、巩固“文......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19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与分析 从初中到高中的语文课本,鲁迅的小说、散文、杂文收入的数量是所有现当代作家中最多的,可见鲁迅在教育、文学、文化中占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可见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家是多么深切地期望青年学生能够学习鲁迅、......
鲁迅作品中的青年情结
发布时间:2023-03-14
鲁迅作品中的青年情结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程标准》一直非常关注中学语文课堂中鲁迅作品的教学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解读》明确指出:“鲁迅是近代中国精神建构的重要资源”,“教师要注意改进鲁迅作品的教学,要......
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17
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 鲁迅是中学教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位现代作家,仅现行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就有三篇他的文章(《祝福》、《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他的文章之所以频频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主要原因是他不仅......
浅谈初中阶段鲁迅作品教学
发布时间:2023-03-14
浅谈初中阶段鲁迅作品教学 对于鲁迅作品,茅盾评论说:“在中国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这些“新形式”,除了独特的叙事方式外,当然还包括他特有的语言风格。其语言结构的繁复、修饰语的叠加、标点符号的活用,都是同......
探析鲁迅与莫言小说创作中的民间资源
发布时间:2023-06-20
民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可以从社会学范畴去解读,也可以从文学视角去关照。依照陈思和最初的提法,民间具备以下特点: 它是在国家权力控制相对薄弱的领域产生的,保存了相对自由活泼的形式,自由自在是它最基本......
从孔乙己之死谈鲁迅作品反封建主题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24
从孔乙己之死谈鲁迅作品反封建主题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从孔乙己的死因说起《孔乙己》描写了一个落魄文人的悲剧人生。孔乙己因何而死?其悲剧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曾经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们认为孔乙己死于不合理的封建制度,是封建等级制度......
白描手法——以鲁迅作品为例
发布时间:2023-05-12
引言 语图理论是赵宪章于21世纪初提出的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他指出语言和图像的关系是文学图像关系的核心。本文将以鲁迅小说中体现的语象为例,分析白描手法与其问的祸合。从文艺学的形式美学来看,文学的形式以特定的语言风格体......
试论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5-09-14
摘要: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最主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的作品一直作为中小学教材被广泛使用。他的作品因为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精神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社会里,鲁迅的作品已经不再受......
试论鲁迅作品中的妇女形象
发布时间:2023-01-03
[内容提要]妇女问题,是关系社会文明的重要问题。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对妇女问题始终给以极大的关注。故其在作品塑造了众多封建社会的妇妇女形象,通过描写她们一生悲惨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的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封......
浅论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
发布时间:2023-01-25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作家,世界公认的中国新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为一位作家,他那被郭沫若同志誉为‘现代文化上的金字塔”似的作品,值得后人研究和探寻的东西很多.这里仅就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谈谈它的典型意......
浅析鲁迅文学作品的审美倾向及艺术价值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鲁迅;作品;观照;情感;价值 【论文摘要】鲁迅以其智者的痛苦,描绘旧时代的画面,作者对时代的把握,对人性的理解,多数是以悲剧的形式、滑稽的形象加以展现,审美情感深刻丰富,审美价值潜在隐蔽,却往往更执著、......
夏目漱石和鲁迅作品中的“间离”
发布时间:2023-07-23
摘 要:夏目漱石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鲁迅是现当代中国文学的丰碑,两人都是各国文坛的顶尖人物。一次赴日留学的经历,把鲁迅和夏目漱石联系在了一起。夏目笔下的人物,生动细腻,又带有丝丝哀愁,鲁迅笔下的人物,哀......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教学浅谈
发布时间:2022-07-23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教学浅谈 美术大师吴冠中说过:“鲁迅先生是我的精神之父。”作为思想大师和语言大师,鲁迅先生不仅影响着吴冠中这样大师级人物的成长,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学生的成长。鲁迅先生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
关于鲁迅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22
关于鲁迅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几点思考 从上世纪20年代初北京孔德学校编印的《初中国文选读》开始,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入鲁迅作品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虽然入选的数量和篇目不断发生变化,但不争的事实是,鲁迅的作品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
如何从传统文化的危机看鲁迅文化批判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 关键词:官本位现象 文化批判 国民性 论文摘要:鲁迅对 现代 中国 文化的伟大贡献在于文化批判的深刻性与全面性,特别是对传统中国的官本位现象及其对国民精神的戕害的批判,至今仍振聋发聩。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应当继......
彝族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3
【摘 要】彝族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音乐特质,本文以廖胜京先生的中国钢琴曲《火把节之夜》为例,对彝族地区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进行探索,通过分析《火把节之夜》中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在钢琴音乐中的体现以及作品中民歌旋律......
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与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25
[摘 要]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无法取代的地位;鲁迅的精神和思想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鲁迅思考和论述的一些问题,时至今日仍然缠绕和警示着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就是要铸造民族的脊梁与魂魄,鲁迅的精神和思想可以汇聚为时代......
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表现出的伟大人格
发布时间:2023-06-03
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表现出的伟大人格 通读语文课本中选编的鲁迅先生的文章,我的脑海中禁不住浮现出先生那刚毅的形象。在我教学实践中,鲁迅先生是给我震撼最大、最令人敬佩的作家,尤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及彻底反封建的革......
试论标点符号在鲁迅作品中妙用
发布时间:2023-06-28
摘 要:标点符号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补白、作品艺术的升华,是字面语言的中止及感情的延伸,其含蕴隽永、意味无穷,妙用之处屡见不鲜,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本文旨在谈谈自己理解鲁迅作品中标点符号运用的意义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
亚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美国民族主义思潮探究
发布时间:2023-02-21
摘要 在美国文学作品中,亚裔作家的作品一直都带有美国弱势群体的自我意识,而这种带有自我意识的非主流作品却一直都受到美国本土文化的排挤与贬低,亚裔身为美国那个年代最弱势的群体在两种文化的冲突之间艰难前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
童年经验对鲁迅文学创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19
“童年经验是指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包括从幼年到少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期的各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印象、记忆、知识、意志等。”【1】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情感基调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
鲁迅研究绍兴地方文献的丰硕成果
发布时间:2022-10-26
鲁迅研究绍兴地方文献的丰硕成果 鲁迅研究绍兴地方文献的丰硕成果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鲁迅研究绍兴地方文献的丰硕成果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
标点符号在鲁迅作品中妙用之浅析
发布时间:2023-01-05
以下是一篇关于标点符号在鲁迅作品中妙用之浅析的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摘 要:标点符号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补白、作品艺术的升华,是字面语言的中止及感情的延伸,其含蕴隽永、意味无穷,妙用之处屡见不鲜,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本文......
鲁迅杂文浅说
发布时间:2016-08-26
一、鲁迅杂文类型化写作所具有的超越性 先从前而提到的鲁迅杂文不知道背景读不懂的疑问说起。鲁迅杂文确实有这样的特点:它总是对现实问题作出及时回应,有很强的具体针对性,不了解背景,就不知道在讲什么。鲁迅杂文的取材、构思的起......
鲁迅的文献学成就初探
发布时间:2023-07-17
鲁迅的文献学成就初探 鲁迅的文献学成就初探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鲁迅的文献学成就初探 【摘 要】本章介绍了鲁迅的越文化渊源和地方文献情......
论鲁迅小说的农民形象
发布时间:2023-02-13
摘要:鲁迅塑造的农民形象,大致有四种类型。鲁迅借助悲剧艺术震撼人心的力量,希望能促使人们觉悟,奋起争得做人的资格。关键词:鲁迅;农民形象;封建势力 一、前言 鲁迅弃医从文,主要目的是为了“立人”,改革社会。在鲁迅的早期小......
浅论鲁迅创作中的旧文化情结
发布时间:2022-11-02
论文关键词:鲁迅 传统 思想 死亡意识 鬼气 论文摘要:从传统伦理思想、鲁迅的死亡意识、以及他的“鬼气”观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鲁迅与传统的关系并非仅仅一个“反”字所能包容和概括,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鲁迅,作为中国史......
对民族与时代的超越--鲁迅与普希金之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21
“为人生”是俄罗斯文学与中国文学共同的主张。关心民族与人民的命运,体现时代脉搏也是中俄许多作家共同的追求。这种文学的共性本身就给中俄作家与中俄文学比较提供了一个基点。本文就是从此出发,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从鲁迅与普希金两......
鲁迅的模样
发布时间:2023-01-15
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 “文革”期间我弄到一本日记本,里面每隔几页就印着一位中国五四以来大作家的照片,当然是按照五十年代官方钦定的顺序排列:“鲁、郭、茅,巴、老、曹”之类。我记得最后还......
析鲁迅《奔月》
发布时间:2015-07-23
摘 要:鲁迅的作品《故事新编》中对传统和诗意的消解,将神圣凡俗化,但无厘头的情节却给人以陌生化的感觉,开创了新的审美向度。而这些正暗合于当下的先锋性,其实质恰是深刻的指向现实。 关键词:颠覆;无厘头;审美向度;先锋 一、颠......
芥川龙之介和鲁迅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要:素有“鬼才”之称的芥川龙之介和中国近代文学先驱鲁迅,作为同一时代的文学者在创作主题及风格上有必然的相似性,但不同国家中作家的创作差异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本论文主要以《河童》和《狂人日记》为中心,对两位作家及创作特......
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阅读及意义探究
发布时间:2023-06-22
从《诗经》时代到近代,中国古代文学历经数千年的演变,给后人留下一大批数量惊人的作品,虽说这些作品都是经受了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流传下来的文学和文化的珍品,但其庞大的数量和众多的体式给现代读者的阅读带来了不少困难,本文以中国......
英国作家王尔德文学作品语言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18
引言 奥斯卡・王尔德不仅是十九世纪末期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同时他也是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他创作了很多的作品,早期作品我们所熟读的有童话故事《快乐王子》,后期的代表作品有诗集《惨痛的呼声》和《累丁狱之歌》。奥斯......
论鲁迅《复仇(其二)》中的宗教意蕴
发布时间:2023-02-12
论文关键词:鲁迅 《复仇?其二?》 宗教思想 论文摘要:鲁迅的散文诗《复仇?其二?》是对耶稣蒙难故事的改写?融汇了作家个人深刻的生命体验?并从内容和言语叙述两个层面对各种宗教进行了既有批判又有借鉴的理性改造。 宗教从)‘义......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视域下民族主义研究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21
摘要:政治学、人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对民族主义给予了热切的关注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应该把民族主义纳入研究的重点对象,并加以引导。从马克思同共体思想视角对民族主义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廓清民族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见......
论鲁迅文学创作中拜伦式英雄的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7-01
摘要:清末文坛的拜伦热给鲁迅带来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漂泊、孤独和具有反抗气质的“拜伦式英雄”已经深入到鲁迅文学创作的灵魂,他结合中国的实情,发掘其可利用的价值,在自身的文学创作中使拜伦式英雄中国化。鲁迅在早期和中期的......
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
发布时间:2023-07-27
欢迎来到,以下是一篇关于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摘 要: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和先驱者,也是利用杂文开展现实斗争的人物典范。本文从前后两个时期对鲁迅先生的杂文艺术性进行了赏析。 鲁迅......
鲁迅笔名和《说文解字》
发布时间:2023-04-19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其书博采通人之论,总结经传训诂,根据“六书”原则系统分析汉字,指出各字本义――成为我国自成体系的首部字典。历代考究《说文》之学者不乏,著作亦良多,章太炎则是其中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是中国......
汉语言文学语言意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10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学科,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历史古国,所传承与积淀的文化精髓是我国重要的财富,对促进我国的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汉语言文学研究的过程中,语言与意境是重要......
汉语言文学的语言意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30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校的一个文科类专业,具有着明显的人文气质,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中,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其更是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代表着我国的历史传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依靠语言来完成,而理解语言意境则能使人们彼此之间产生更为深刻的共鸣,同时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更加深入情境的感受。因此,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过程中,应当积极领会语言意境,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升自身的语言应用能.........
塔吉克族民间文学中的鹰文化及其象征意义探究
发布时间:2023-06-05
[摘 要]塔吉克族来源于中亚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上的使用伊朗语的东部一些部落。17世纪以后,帕米尔高原西部和南部的塔吉克族人陆续迁入到我国成为我国的塔吉克族人。塔吉克人聚居在“......
论冯小宁作品的浪漫民族主义情怀
发布时间:2022-11-09
论冯小宁作品的浪漫民族主义情怀 论冯小宁作品的浪漫民族主义情怀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论冯小宁作品的浪漫民族主义情怀 摘要:冯小宁的作品以“反思战争”的精神立场......
寓言故事对大学生社交恐惧的治疗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3
社交恐惧是指对人际交往情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它是一种常见的、损害社会功能、影响相当数量人口的心理问题。患有社交恐惧的个体对人际交往情境紧张害怕,害怕与别人对视,害怕被人注视,害怕自己在人......
论鲁迅小说《伤逝》《奔月》的经济意识
发布时间:2023-03-25
摘 要:《伤逝》和《奔月》是鲁迅经济书写的典范之作。小说通过经济书写论证了鲁迅以生存为本位的爱情观、婚姻观以及在爱情之上的有关启蒙的超越思考。以婚姻家庭为突破口可以将宽泛的经济问题具体化,从而在两性关系中挖掘小说的悲剧......
鲁迅小说《祝福》的悲剧结构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9
摘 要:鲁迅先生所著的小说《祝福》是一部比较典型的悲剧作品,这部作品不仅有强烈的悲剧色彩和鲜明的悲剧特征,同时此作品在悲剧艺术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鲁迅小说的悲剧观念以及小说《祝福》中的悲剧结构艺术进行解读,从......
徐志摩与鲁迅的文坛恩怨
发布时间:2023-03-05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率直而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秉承英国绅士的生活方式,追求有小资情调的闲适生活,飞机失事不幸结束了他浓情而感伤的短暂生命。与此相对的是,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面旗帜,他长期生活在批判和忧思......
论鲁迅与莫言鬼魅叙事的不同形态*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鲁迅与莫言都对鬼魅叙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鲁迅不仅从文化角度肯定了民间鬼神信仰存在的合法性,也在“无常”“女吊”等鬼魅形象的创造中烙印上了自身的精神特征与批判立场。莫言从民间经验出发,从追求奇幻的......
鲁迅教我们学会感恩
发布时间:2023-04-05
摘 要:感恩之心是人类生命中一颗最真最善的种子,鲁迅先生用他的两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和《藤野先生》再一次唤醒了我们生命中这最精致、最美好的情感。一个关爱儿童心灵的长妈妈,一位以超越民族的大爱指引鲁迅心灵的导......
鲁迅的浪漫柔情
发布时间:2023-04-08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在许多人眼中,鲁迅根本不懂浪漫,毫无柔情可言,其实不然,有一种浪漫折射在小事上,浸润于细节中。 同年9月,鲁迅南下赴厦门大学任教,许广平则去了广州,......
鲁迅的语文:有难度的跨越
发布时间:2023-03-25
基础教育中的“鲁迅语文”在最近10来年争议很多。围绕中学语文教科书中鲁迅选文的种种变化,关于鲁迅作品所谓种种不适合于基础语文教育的观点也层出不穷:不规范、晦涩、不切合时代要求等等。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在语文教学杂志上,对鲁迅作品进行“语言纠偏”的论文不时出现,所谓:“鲁迅先生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其可师法之处确实甚多。但是,先生离我们而去已经六十多年了,若以当代之语法标准――现代汉语语法标准――.........
鲁迅弃医从文的别种原因
发布时间:2015-08-24
摘 ; 要: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在中学语文课本《藤野先生》一篇中曾提到。但是随着我们对鲁迅本人及其作品的深入发掘,发现原因并非那么简单。本文主要围绕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探讨,我们认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童年经验也促使鲁迅做出......
关于鲁迅文艺评论的思维标准探究
发布时间:2023-06-13
关于鲁迅文艺评论的思维标准探究 一、文艺创作的思想内涵鲁迅先生自身对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内涵极为看重,他期望的是每一个文人墨客都能通过手中的笔揭露现实的黑暗,启发人民,因此在她的文艺评论思想标准中文学作品创作的思想内......
鲁迅与古钱币
发布时间:2023-01-16
一 鲁迅收集古钱币,早已广为人知。早年在书店见过一本书,专门介绍鲁迅的收藏物。我自己收集古钱,对这一部分自然最感兴趣。一看就看出问题。比如战国时齐国的刀币三字刀,编者说,因刀背有三道横线,形似“三”字,故名三字刀。其实......
鲁迅的深刻与伟大
发布时间:2022-10-24
比较起胡适和陈独秀以及其他“五四”时期的风云人物来,鲁迅是完全不同的人物。和陈独秀一样,鲁迅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胡适一样,鲁迅搞过专门的学术研究,但是他仍然迥然不同于他们。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只有他才是真正深刻的。他在......
解读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言语歧义现象
发布时间:2022-11-27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进行语言的交流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语言的某种意义,总是会恰当利用歧义所具有的作用,而英美文学作家就尤其会利用歧义来表达意义。为了实现为作品增光添彩的目的,人们往往努力使歧义达到某种语......
花钱纹饰的吉祥寓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9
【摘 要】“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而趣味横生、寓意深厚的中国花钱就是一幅幅蕴含吉祥寓意的铜版画。花钱在中国吉祥文化的基础上孕育而生,同时折射出先人的心理诉求、道德礼制和民族风尚。花钱作为象征吉祥文化的载体,通过其丰富而......
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 本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而作。主要从文化观的感受形态与学术文化方式开拓的层面论述鲁迅为中国文化建立起的崇高风范,并引导出开辟新世纪中国文化方向的现代启示。 一 问题的提出 鲁迅研究发......
民族语言学论纲
发布时间:2013-12-18
近年来,笔者从宏观语言学角度对语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作过某些研究,尤其对语言学与民族学的关系作了较系统深入的探讨,深感建立一门新的边缘学科—一民族语言学,十分必要。本文对这门新型学科的构建提出有关分析与设想。一、学科背景分......
老师,放开那鲁迅
发布时间:2023-04-05
导语 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让不少学生学起来十分头疼。不过,对某些“神奇”的语文老师而言,分析鲁迅的文童“那都不叫事儿”。下面就是一位网友模仿某些......
探究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联系
发布时间:2022-11-13
一、民族舞蹈的特征 1.丰富性 我国历史悠久,领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文化色彩浓重,在不断的融合交流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民族舞蹈 2.不确定性 口头产生、流传是民族舞蹈形成的主要形式,这样形成的民族舞蹈具有不确定性、随机......
和谐民族交往的思想渊源及其现实意义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9
和谐民族交往要求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和谐民族交往的思想渊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 “和”、 “礼”、 “善”等思想。查字典范文网为您编辑了“和谐民族交往的思想渊源及其现实意义研究分析” 和谐民族交往的思......
云南少数民族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0
云南少数民族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交流日益增强,汉语成为少数民族群众求学、工作等的重要工具,他们对能熟练使用汉语有着迫切需求。少数民族地区第二语言(汉语)教学的研究,不仅对少数......
文学叙事研究意义阐释
发布时间:2023-05-01
摘要: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的阴山山脉,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历史上曾经有匈奴、鲜卑、党项、蒙古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阴山岩画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本文通过搜集整理阴山岩画案例,从岩画所体现的图案、符号、动物图形、人物画像及其整体蕴含的象征意蕴并结合文学叙事理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今后探索阴山岩画的文化价值。关键词:阴山岩画游牧神灵阴阳一、阴山岩画的研究.........
陈染文学作品中超女性意识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5
摘 要:作家陈染的文学作品用女性独有的心理和写作手法,通过超越性别界限来展现中国女性独到、不为人知的一面,这种写作手法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引起了男性对女性的重新定位与关注,也使得广大女性展开了自我反思。陈染的作品......
鲁迅《野草》的艺术精神
发布时间:2022-11-10
1.《秋夜》坚韧的抗争意志:方法,于是生虚无感,这种虚无是一种积极的虚无。鲁迅失望于现实的政治的黑暗与轮回,同时自身个体灵魂也找不到出路,双向的绝望,而又不沉沦于这种绝望。“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
分析鲁迅的升值之路
发布时间:2023-03-05
从1912年5月到1926年8月,鲁迅在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职长达14年。其间,他工作卖力,但一直得不到升迁。而当初巴结他的朋友,后来却成为教育部的最高领导。 是鲁迅不想升迁吗?显然不是。从他1918年8月20口写给挚友、江......
有关鲁迅争论我见
发布时间:2022-12-15
一、鲁迅思想究竟是前期重要还是后期重要 仔细揣摩上面这段话,似乎是前后期并重的,但因有“民族英雄”这四个字,一般均认为是指对外斗争。 毛的这两段话有点平分秋色,我们不应该只看见毛歌颂鲁迅反帝的这一个方面。但是现在有......
鲁迅的头号弟子是谁?
发布时间:2022-09-19
关于萧军第一次抵达延安的情况,牛津版的萧军《延安日记》出版之后,一些评述文章不但与历史脱钩,且缺乏相应的时代意识与文史知识。刊登在2014年4月17日《南方周末》的“往事”栏,由陈益南先生撰写的《里的萧军与毛泽东》这一整版文......
鲁迅与司徒乔的友情
发布时间:2023-04-19
鲁迅是中国现代大文豪,司徒乔是一位爱国画家,两人亦师亦友,相识相知,真情交往。 司徒乔,1902年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赤坎镇塘边村一个贫苦家庭。20世纪20年代初,在亲友资助下,他前往北京求学,就读于燕京大学神学院。由于他酷爱绘......
缺乏思想——也谈鲁迅
发布时间:2013-12-18
写下题目,心里几经踌躇。是不是对先生大不敬?先生不是伟大的思想家吗?怎么能说缺乏思想呢? 诚然,先生作品里是有思想的。《阿 Q 正传》把 中国 农民的愚昧麻木刻划得入木三分,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阿 Q 成了共名,精神胜利法......
议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
发布时间:2023-02-06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讲述了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他们曾经狂热地追求个性的解放,婚姻的自由。子君为了婚姻自主,不顾一切非难,脱离了自己的家庭,更喊出了个性追求的最强音。涓生绝对不如子君勇敢和热烈,但他比子君......
鲁迅:镭元素中文拟名第一人
发布时间:2023-03-02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耳(A・H・Bequerel,1852―1908)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两年之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P・curie,1859―1906)和玛丽・居里(M・curie,1867―1934)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发现了两种天然的放射性元素,分别命名为Polonium(钋,元素符号Po)和Radium(镭,元素符号Ra)。到1902年,他们又提炼出纯镭,并初步测出了镭的原子.........
探究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忠义观
发布时间:2023-04-07
1中国古代文化之中对于忠义的认识忠义一方面指的是忠贞义烈,在《后汉书恒典传》之中写到献帝即位,三公奏前与何进某诛阉官,功虽不遂,忠义炳著。在我国古代唐朝时期崔融的《西征军行遇风》之中,他言道,夙龄慕忠义,雅尚存孤直。忠义另一方面指的忠臣义士,在《后汉书臧洪传》之中曾写道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明无名氏《鸣凤记拜谒忠灵》中曾经写道忠义关心,奸邪触目,莫非感慨。明朝的钱谦益在.........
论鲁迅《野草》的模糊性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 要】中国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实现了民族文化模式和深层心理结构的巨大变迁。作为新文化运动主将的鲁迅,在确定自己启蒙者位置的时候,内心是复杂的。《野草》是鲁迅先生心理世界发生重大震荡的产物,他在这部......
从寓言中学管理
发布时间:2013-12-14
从寓言中学管理 两个牧羊人 天黑了,张姓牧羊人和李姓牧羊人在把羊群往家赶的时候,惊喜地发现每家的羊群头数都多了十几只,原来一群野山羊跟着家羊跑回来了。张姓牧羊人想:到嘴的肥肉不能丢呀。于是扎紧了篱笆,牢牢地把野山羊圈了起来......
民族中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应用之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2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民族中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应用的现状,发现其民族文化课程资源的应用仍处于浅层阶段。为了能够让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在学校场域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应用,笔者提出了以下思考和建议:加强教师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应用的专业素质;学校、社区与家长共同构建民族文化学习环境;采取融入式的统整课程方案,合理分配民族文化课程时数;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课程政策保障体系。关键词:民族文化课程资源;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应用;.........
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23
网络语言是指在现代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的使用对象一般为网民,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为了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交流效率而对汉语言进行意义和形式上的改编而形成的,是一种新兴事物,在网络媒体中的流传很快速。目前,网络语言已经逐渐使用到日常交际中,覆盖面越来越广,已经逐渐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汉语言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击。1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1.1消极影响网络语言能.........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05
摘 要:近年来,在政府和市场的合力作用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开发势头迅猛。但整体开发形态较为粗放,具体表现为品牌意识薄弱、品牌定位不准、品牌形象模糊、品牌战略缺乏等问题,亟须实现以品牌化开发为核心的发展方式。本文基于......
文化民族主义的困境
发布时间:2023-02-10
先来看两段话,分别出自梁漱溟和鲁迅:(西洋人)从他们那理智分析的头脑把宇宙所有纳入他那范畴悉化为物质,看着自然只是一堆很破碎的死物,.........
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综述
发布时间:2013-12-17
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综述 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综述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综述 精品源自教学论文 一、和声手法的民族性风格 二、......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9
一、提出问题的背景(一)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国家自1989年启动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简称协作计划),.........
《鲁宾逊漂流记》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04
《鲁滨逊漂流记》是根据真实故事虚构改编而成,现实中的人物是一名流落荒岛的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在没有人烟的岛上自己生活了4年。作品中的鲁滨逊是一个喜欢自由的人,不喜欢自己稳定的中产阶级生活,最终在家人的阻止未成下离家开......
民族心理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应用(1)
发布时间:2013-12-18
语言文字的应用情况除了受语言文字本身的共时特点和历时演变规律的制约外,还强烈地受到社会、文化特点的影响。社会、文化的特点包括许多内容,主要有人口分布、经济形态、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关系等。民族心理是民族的社......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15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语言文学);发展路径“‘双一流’建设再次把高校放在时代的浪尖口上。入围者,昂首挺胸,落选者,虽谈不上垂头丧气,却也显示出‘望洋兴叹’的遗憾。”[1]过去“985”和“211”工程的建设来说,对地方本科院校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然而,‘双一流’建设打破身份壁垒,为地方高校和学科发展提供了契机。”[2]由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学科建设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院校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以.........
中国油画创作的民族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0
中国油画创作的民族化研究 中国油画创作的民族化研究 中国油画创作的民族化研究 文章来自 摘要:油画作为西方的舶来品,自从踏上中国这片土地,就注定它的命运要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其不断民族化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