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徐志摩与鲁迅的文坛恩怨

徐志摩与鲁迅的文坛恩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8 00:43:09
徐志摩与鲁迅的文坛恩怨
时间:2023-08-18 00:43:09     小编: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率直而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秉承英国绅士的生活方式,追求有小资情调的闲适生活,飞机失事不幸结束了他浓情而感伤的短暂生命。与此相对的是,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面旗帜,他长期生活在批判和忧思中,对现实和人性有着深刻的洞察,疾病的侵袭让他过早离开了人间。风格迥异的两人在文坛上的交锋虽然为数不多,却折射出现代文学的复杂现场和人性中固有的矛盾。

初次“交锋”

徐志摩和鲁迅原本难以出现正面交锋,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一类人,生活的天地和结识的人群存在很大差异。但在一本刊物上,由于各自不同的观点,他们终于有了次不愉快的“相逢”。

后来他在介绍济慈的《夜莺歌》时,似乎专在介绍济慈诗作中的音乐性,于是丢弃了原文的形式而只顾引领读者进入充满神秘乐感的世界。徐志摩在《济慈的夜莺歌》一文中说,济慈作品中的音乐具有无穷魔力,人的灵魂会被它的“沉醴浸醉了,四肢软绵绵的,心头痒荠荠的,说不出的一种浓味的馥郁的舒服,眼帘也是懒洋洋的挂不起来,心里满是流膏似的感想,辽远的回忆,甜美的惆怅,闪光的希翼,微笑的情调一齐兜上方寸灵台”。音乐使人充满无限幻想,徐志摩对音乐的欣赏决定了他偏爱音乐性强的诗歌,因此他翻译诗歌时也尽量使译作具备音乐的灵动感,除了少数几首诗歌外,徐志摩的译诗基本上都具有较强的自然音节,并且注意韵脚的使用。这种处理诗歌音乐性的办法在徐志摩的创作中使用得也很普遍,比如《再别康桥》的首尾两节便是采用相似的诗行来造成复沓的音乐效果。

正是对诗歌音乐性的强调,徐志摩在《死尸》译作前言部分表述说翻译会损害原诗的音乐美:“波氏的《死尸》是‘最恶亦最奇艳的一朵不朽的花’,其音调和色彩像是夕阳余烬中反射出来的青芒,辽远而惨淡,一般的语言很难再现这种意趣……翻译当然只是糟蹋。”他认为,倘若真要把一首在原语国非常出色的诗歌翻译到异质的文化语境中,即便译作看上去仍然是一首诗的形式,但原诗的神韵却会在语言的转换中几乎消失殆尽。因此徐志摩认为他用现代汉语翻译的《死尸》就是“仿制了一朵恶的花。冒牌:纸做的,破纸做的;布做的,烂布做的。就像个样儿,没有生命,没有灵魂,所以也没有他那异样的香与毒。”

远在国外的刘半农,收到周作人从国内寄去的《语丝》杂志,先看到徐志摩的高论,不禁生出几许异议,后又读到鲁迅的文章,写成《徐志摩先生的耳朵》一文。刘半农在海外学习音韵,对于文字的音乐性话题比较敏感,他对徐志摩阐述音乐的文字不敢苟同。他风趣地说,如果徐志摩高寿后百年归世,“我刘复幸而尚在,我要请他预先在遗嘱上附添一笔,将两耳送给我解剖研究”。

鲁迅难道真的反感徐志摩阐述音乐的文字吗?以普通人的处理方式而论,一般不会无故讥笑别人的文章,除非文章的作者干扰了自己的清闲。想当年,徐志摩从英伦回国后,到处投稿,四处交友,崇尚爱情等等,这些行事作风与鲁迅格格不入。因此,恐怕不是徐志摩故意招惹鲁迅,而是鲁迅不喜欢像徐志摩这样的人,又反感徐志摩对于音乐的夸张表达,才会去写文章调侃。

鲁迅后来在《集外集・序言》说:“我更不喜欢徐志摩那样的诗,而他偏爱到各处投稿,《语丝》一出版,他也就来了,有人赞成他,登了出来,我就做了一篇杂感,和他开一通玩笑,使他不能来,他也果然不来了。”鲁迅以一个文坛资深作家的身份,与向《语丝》投稿的年轻作家“开玩笑”,不欲让徐志摩在《语丝》上发文,他内心深处的想法和真正的原因,恐怕没有人能猜透。

至于徐志摩这个方面,我们从他后来评价鲁迅文章的文字中,也能看出他对鲁迅态度的微妙变化。徐志摩在主持的《晨报副刊》上刊文《关于下面一束通讯告读者们》说:“鲁迅先生的作品,说来大不敬得很,我拜读过很少,就只《呐喊》集里三两篇小说,以及《热风》集里的几页。他平常零星的东西,我即使看也等于白看,没有看进去或是没有看懂。”“拜读过很少”意味着徐志摩不认为鲁迅的作品很有阅读的必要;“没有看懂”意味着徐志摩对鲁迅的思想没有共鸣,言外之意,他们不是一路人。

再度结怨

此后,徐志摩接替孙伏园主持《晨报副刊》,又让他与鲁迅发生了不愉快的联系。

为什么徐志摩是陈博生等人考虑的最佳人选?除了私交关系外,恐怕与《晨报副刊》本身的学术立场和审美旨趣有关。说到底,这份副刊是以梁启超为首的“研究系”掌控的刊物,他们当然希望由梁启超的学生来编辑。刘勉己删除鲁迅的诗歌,实际上是要减少鲁迅和周作人文章的发表量,用意十分明显,这个阵地不能长期被旁人占据。外加徐志摩已是有名气的作家,有这个能力来承担编辑的工作。于是徐志摩才成为《晨报副刊》争取的对象。

最后是陈博生的话打动了徐志摩。陈说徐志摩本有自己办刊的愿望,但需要投入,需要承担风险。《晨报副刊》是成熟的刊物,不仅不需要徐志摩投入,还要给他报酬,何乐而不为呢?徐志摩招架不住众人的劝说,决定接手《晨报副刊》,每周的期数、每期的容量、文章的内容等都由他自行定夺。

基于孙伏园的离职风波所造成的影响,徐志摩主持的《晨报副刊》必然成为鲁迅等人紧盯的对象,稍有疏忽就会引起争端。徐志摩在改版后第一期发表的凌叔华小说的后面,写了一句话,说“副刊篇首广告的图案,也是凌叔华女士的”。这句话表述不准确,那幅图是凌叔华临摹别人的作品,并不出自她的创意。10月8日,《京报副刊》刊出署名为“重余”的文章《似曾相识的晨报副刊篇首图案》,认为凌叔华“剽窃”了英国人比亚兹莱的作品,并批评刊物用人不当,选图不当等等。

徐志摩为澄清事件,便将事情的经过作了说明,并在10月10日见报,表明是他错误的表述造成了误解,导致凌叔华担了“罪责”。读者明白了凌叔华“剽窃案”的经过后,也不再追究她的过错。此事似乎到此就结束了。

究竟陈西滢对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批评与徐志摩所导致的凌叔华“剽窃案”有无联系?或许有,也或许没有。但对读者而言,他们相互纠误却有积极的意义,给中国文坛带来了真知,使人们明白了很多事情的真相。比如,我们知道了《晨报副刊》的刊头画原来是英国人比亚兹莱的作品,也知道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原来借鉴了日本人的观点等等。

风波至此,徐志摩也只有换掉凌叔华临摹的“挥手女郎图”,换上闻一多画的图案:一个瘦骨嶙峋的男子,站在陡峭的岩石上呐喊,喻指一群孤独的追梦者形象。

两人恩怨的前因后果

徐志摩人前总是风度翩翩,绅士作风,处事不愠不火。对他的这种个性,英国汉学家魏雷曾在文章《我的朋友徐志摩》中说:“徐志摩虽然崇拜拜伦,但为人并没有多少拜伦作风,比如缺少拜伦之愤世嫉俗。”徐志摩在国内文坛从不愿意主动树敌,也甚少做出偏激的行为。

徐志摩率直而热情,敢于冲破旧观念的束缚、追求个人幸福,这是鲁迅性格所缺乏的,也是他的价值观所不能认同的。也许正是这些原因导致鲁迅对徐志摩起初觉得反感,经过孙伏园离职一事之后,更加怀有芥蒂。

徐志摩与鲁迅二人的婚恋观也是世人喜欢比较和讨论的话题。很多人最不能释怀的是徐志摩对待婚姻的态度,离弃结发之妻张幼仪、追求有夫之妇陆小曼、念念不忘林徽因等,让人产生朝三暮四之感。徐志摩在英国时受到罗素婚恋观的影响,加上他总是循着感性的方向行事,结果在恋爱和婚姻上,做出了招人非议的感情取舍。鲁迅在婚姻问题上,至少是遵循了传统礼教,但若要论及徐志摩和鲁迅二人在这个问题上孰是孰非,却是难以论断的,唯一能断定的就是他们两人对待婚姻与爱情的态度也是不同的。

在派系林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徐志摩直率地为人为文,虽招致很多责难和争议,但亦常见他用真诚的态度化解各种矛盾。在徐志摩不幸遇难后,他的朋友纷纷撰文怀念他的真诚和热情,就连鲁迅也一改往日的讽刺口吻,并从报上剪下徐志摩罹难的报道,留作纪念。徐志摩与鲁迅的文坛恩怨业已化为缕缕烟云,消弭在时间的浩淼中,成为后来者不断谈起而又颇具雅兴的话题。

??近?x ? ? ? `/ ?/ ?式颁布又实际推行的学校教育制度。它所规定的立学宗旨,一方面强调“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另一方面要求“以西学治其智识,练其艺能”,“中体西用”作为各级各类学堂必须遵循的办学方针。 在此期间,书院大规模地改为学堂,新式教育机构亦开始设立,使各地的近代教育取得很大发展,为民国初年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长于新旧知识冲击的时代,生于传统家庭中的钱穆、冯友兰和陈寅恪这样的少年,通过家庭、私塾教育引发国学兴趣,并打下国学基础。而当孩子们步入中小学课堂时,差不多民国纪元要开始了,又兼而学习新学。

一大批留美的教育学博士、硕士此后陆续归国,并进入中小学领域寻求发展,逐渐成为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尤其是留美归国的教育学者,更是纷纷直接进入执教者这个群体,面向他们传播教育学专业知识,努力促使中小学教师自主地思考和改善教学内容和方式,真正成为具备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

他们的到来开启了一个时代,彼时对学风的塑造、对个性的遵从、对人才使用的不拘一格,惠及许多学子。

新学堂教育方式由此带入家门。孩子们本已拥有深厚国学底子,继而打下西学基础,这对他们的知识结构的调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重要作用。

(五)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钱穆、冯友兰、陈寅恪等人的涌现,似乎并不是孤例。

放眼他们的周围,先后产生了一批大师级人物。客观来讲,至少在青少年这段时期的学习,让他们完成了原始国学知识的储备与积累。

钱穆当初在无锡荡口果育学校读小学时,无锡以重视教育享誉全国,与邻近的南通并称为“全国两模范教育县”。当时教体操的老师是21岁的钱伯圭。钱伯圭与钱穆同族,是离七房桥村不远的鸿声里人。他有两个儿子,后来都成了鼎鼎有名的科学家,一个是金属物理学家钱临照,一个是工程力学家钱令希。

钱穆后来进入常州府中学堂,同学中就有刘半农;还有一位小他两个年级的师弟瞿秋白;有个老师,竟是文史大家吕思勉。一个不起眼的学校,走出这么多耀眼的人。

在钱穆所在的钱氏家族,还源源不断地走出了更多大家,甚至是殿堂级人物。当年和他同住于无锡鸿声乡七房桥村钱家大宅中的,还有后来的中科院院士钱伟长。

“父亲和四叔陶醉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用薪资节省下来的钱购藏了四部备要和二十四史,六叔以诗词和书法见长于乡间,八叔善小品和笔记杂文,就作了我的国文老师。”钱伟长描述父辈所给予他的熏陶时这样回忆。他提到的四叔,便是钱穆。

从新式学堂走出来之后,三名少年走上了不同的人生,却又殊途同归,均在各自领域成就了一番事业。

三人都得到了世人的称颂。钱穆被誉为“最后一位国学大师”。陈寅恪与王国维等人并称“清华四大国学大师”。冯友兰则被誉为“现代新儒家”。在那样的乱世中,却走出了为数不少的大师级人物,这无疑是值得我们去思索和探究的现象。

不可否认的是:幼年时期的家学与私塾教育、整个家族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与中小学良师益友的互动熏陶都让身处那个动荡年代的孩子们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种种可能。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徐志摩诗歌意境的空灵美
发布时间:2023-05-31
徐志摩是著名的现代诗人,他的一生短暂却辉煌,留给了我们一篇又一篇经典的创作。他生前创作的《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三部诗集构思都极其巧妙,充分展现了他超乎寻常的想象力。诗人的诗歌不仅文字美,而且还赋有绘......
恩怨116年
发布时间:2023-02-13
1959年4月,在华盛顿举办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古巴总统菲德尔・卡斯特罗与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握手。图/东方IC 古巴哈瓦那海面上的美国军舰“缅因号”的残骸。1898年“缅因号”事件引发了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图/FOTOE 美国战胜西班......
鲁迅与古钱币
发布时间:2023-01-16
一 鲁迅收集古钱币,早已广为人知。早年在书店见过一本书,专门介绍鲁迅的收藏物。我自己收集古钱,对这一部分自然最感兴趣。一看就看出问题。比如战国时齐国的刀币三字刀,编者说,因刀背有三道横线,形似“三”字,故名三字刀。其实......
鲁迅杂文浅说
发布时间:2016-08-26
一、鲁迅杂文类型化写作所具有的超越性 先从前而提到的鲁迅杂文不知道背景读不懂的疑问说起。鲁迅杂文确实有这样的特点:它总是对现实问题作出及时回应,有很强的具体针对性,不了解背景,就不知道在讲什么。鲁迅杂文的取材、构思的起......
鲁迅的深刻与伟大
发布时间:2022-10-24
比较起胡适和陈独秀以及其他“五四”时期的风云人物来,鲁迅是完全不同的人物。和陈独秀一样,鲁迅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胡适一样,鲁迅搞过专门的学术研究,但是他仍然迥然不同于他们。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只有他才是真正深刻的。他在......
浅谈徐志摩诗歌之美及对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0-06
中国现代文学是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起点的,五四运动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场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语言革命。这场语言革命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整个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场语言革命......
重温鲁迅作品,感受鲁迅精神
发布时间:2022-11-29
重温鲁迅作品,感受鲁迅精神 鲁迅作品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鲁迅作品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鲁迅作品却未能激发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兴趣,不能在学生离开学校后继续展现其应有的魅力。学校教育......
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 本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而作。主要从文化观的感受形态与学术文化方式开拓的层面论述鲁迅为中国文化建立起的崇高风范,并引导出开辟新世纪中国文化方向的现代启示。 一 问题的提出 鲁迅研究发......
但泽,绵延的恩怨
发布时间:2023-06-02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整个欧洲都因为一座城市而紧张万分。当时,这座城市名叫“但泽”,由其引发的“但泽危机”已困扰欧洲近一年,却似乎再也看不到和平解决的希望。“但泽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导火索,而小城......
鲁迅的模样
发布时间:2023-01-15
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 “文革”期间我弄到一本日记本,里面每隔几页就印着一位中国五四以来大作家的照片,当然是按照五十年代官方钦定的顺序排列:“鲁、郭、茅,巴、老、曹”之类。我记得最后还......
析鲁迅《奔月》
发布时间:2015-07-23
摘 要:鲁迅的作品《故事新编》中对传统和诗意的消解,将神圣凡俗化,但无厘头的情节却给人以陌生化的感觉,开创了新的审美向度。而这些正暗合于当下的先锋性,其实质恰是深刻的指向现实。 关键词:颠覆;无厘头;审美向度;先锋 一、颠......
鲁迅与司徒乔的友情
发布时间:2023-04-19
鲁迅是中国现代大文豪,司徒乔是一位爱国画家,两人亦师亦友,相识相知,真情交往。 司徒乔,1902年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赤坎镇塘边村一个贫苦家庭。20世纪20年代初,在亲友资助下,他前往北京求学,就读于燕京大学神学院。由于他酷爱绘......
海天盛筵与外围女的恩怨纠葛
发布时间:2023-02-25
国庆长假刚过完,外围女孙静雅被山东警方抓获的消息一经央视曝光便再次把“海天盛筵”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早在2013年时,海天盛筵外围女涉淫风波就闹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甚至连许多明星都遭受池鱼之殃,被一片口水淹没,以至于娱乐圈对此噤若寒蝉、谈之色变,深恐这盆脏水泼到自己头上。那时起,外围女就和海天盛筵有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尽管海天盛筵会展公司极力辟谣,但是这场风波对展会的影响.........
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
发布时间:2023-07-27
欢迎来到,以下是一篇关于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摘 要: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和先驱者,也是利用杂文开展现实斗争的人物典范。本文从前后两个时期对鲁迅先生的杂文艺术性进行了赏析。 鲁迅......
鲁迅笔名和《说文解字》
发布时间:2023-04-19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其书博采通人之论,总结经传训诂,根据“六书”原则系统分析汉字,指出各字本义――成为我国自成体系的首部字典。历代考究《说文》之学者不乏,著作亦良多,章太炎则是其中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是中国......
试论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对鲁迅的评价
发布时间:2023-07-03
摘要: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脱离了当时国内意识形态桎梏的前提下,他以相对自由的视角解读一些作家――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等,为现代小说史开拓了新的疆域、注入了新的空气,在文学史上......
鲁迅的文献学成就初探
发布时间:2023-07-17
鲁迅的文献学成就初探 鲁迅的文献学成就初探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鲁迅的文献学成就初探 【摘 要】本章介绍了鲁迅的越文化渊源和地方文献情......
鲁迅视野里的读经与读史
发布时间:2023-03-25
读经与读史的问题,是观察鲁迅精神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鲁迅不仅自身经历过读经与读史的时期,而且以自己读史的经验参与读经问题的论战。在这个文化问题上,鲁迅虽然自身读过经书,但反对读经,而主张读史,尤其是读野史。 鲁迅反对......
鲁迅文学作品的审美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23
鲁迅文学作品的审美分析 文学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审美的价值。作家通过对作品人物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叙述以及故事环境的描写等,寄托出自己独特的美学态度与理想追求。但是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语言艺术形式、表现出的审美特征是不一样的......
鲁迅的浪漫柔情
发布时间:2023-04-08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在许多人眼中,鲁迅根本不懂浪漫,毫无柔情可言,其实不然,有一种浪漫折射在小事上,浸润于细节中。 同年9月,鲁迅南下赴厦门大学任教,许广平则去了广州,......
鲁迅的语文:有难度的跨越
发布时间:2023-03-25
基础教育中的“鲁迅语文”在最近10来年争议很多。围绕中学语文教科书中鲁迅选文的种种变化,关于鲁迅作品所谓种种不适合于基础语文教育的观点也层出不穷:不规范、晦涩、不切合时代要求等等。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在语文教学杂志上,对鲁迅作品进行“语言纠偏”的论文不时出现,所谓:“鲁迅先生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其可师法之处确实甚多。但是,先生离我们而去已经六十多年了,若以当代之语法标准――现代汉语语法标准――.........
鲁迅弃医从文的别种原因
发布时间:2015-08-24
摘 ; 要: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在中学语文课本《藤野先生》一篇中曾提到。但是随着我们对鲁迅本人及其作品的深入发掘,发现原因并非那么简单。本文主要围绕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探讨,我们认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童年经验也促使鲁迅做出......
我的父亲孔另境与鲁迅先生
发布时间:2023-06-20
在纪念我的父亲孔另境去世四十周年的日子里,回望他的一生,常常想起他在家里对我们说过的一句话:“鲁迅先生是我一生最感佩的人!”这并不在于鲁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人物,而是从他切实的体会出发的感言,浸润在他心底和肺腑之间......
鲁迅笔下的女性地位与命运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要:《且介亭杂文二集》中的《人言可畏》一篇,不仅是对当时报刊行业的讽刺与批判,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地位和命运。作为被启蒙者之一的女性,鲁迅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在他的作品中均有体现。 关键词:人言可畏;看客;女......
老师,放开那鲁迅
发布时间:2023-04-05
导语 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让不少学生学起来十分头疼。不过,对某些“神奇”的语文老师而言,分析鲁迅的文童“那都不叫事儿”。下面就是一位网友模仿某些......
儒家传统与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发布时间:2023-05-20
[摘 要] 鲁迅作为一个文化转型时期的作家,他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这表现在他一方面主张“拿来主义”和坚决批判传统,另一方面又自觉不自觉地在一些方面信奉着文化传统,他的精神至上观与儒家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就体现出民族传统在他的文化心......
再看鲁迅《铸剑》中的目光与剑
发布时间:2023-06-09
研究者总是热衷于解开鲁迅小说《铸剑》中诸层寓意:或从复仇来阐释其严肃与荒诞,或从借古讽今来消解启蒙的意义,或进行美学与历史的分析,或探究黑色人究竟是谁。然而,对复仇、权力、成长、启蒙、荒诞等单一命题的论述都或多或少削......
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与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25
[摘 要]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无法取代的地位;鲁迅的精神和思想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鲁迅思考和论述的一些问题,时至今日仍然缠绕和警示着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就是要铸造民族的脊梁与魂魄,鲁迅的精神和思想可以汇聚为时代......
鲁迅《野草》的艺术精神
发布时间:2022-11-10
1.《秋夜》坚韧的抗争意志:方法,于是生虚无感,这种虚无是一种积极的虚无。鲁迅失望于现实的政治的黑暗与轮回,同时自身个体灵魂也找不到出路,双向的绝望,而又不沉沦于这种绝望。“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
分析鲁迅的升值之路
发布时间:2023-03-05
从1912年5月到1926年8月,鲁迅在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职长达14年。其间,他工作卖力,但一直得不到升迁。而当初巴结他的朋友,后来却成为教育部的最高领导。 是鲁迅不想升迁吗?显然不是。从他1918年8月20口写给挚友、江......
绿茵恩怨之球员弑杀旧主
发布时间:2015-08-28
秦末,秦始皇驾崩,二世胡亥即位,各地反秦之势风起云涌,首先揭竿而起的是陈胜、武广,陈胜败亡后,项梁、项羽叔侄成为反秦主力。项梁率楚军渡过淮河北上后,韩信仗剑投奔项梁的部队,但籍籍无名。项梁为秦将章邯所杀后,韩信归属项......
有关鲁迅争论我见
发布时间:2022-12-15
一、鲁迅思想究竟是前期重要还是后期重要 仔细揣摩上面这段话,似乎是前后期并重的,但因有“民族英雄”这四个字,一般均认为是指对外斗争。 毛的这两段话有点平分秋色,我们不应该只看见毛歌颂鲁迅反帝的这一个方面。但是现在有......
鲁迅的头号弟子是谁?
发布时间:2022-09-19
关于萧军第一次抵达延安的情况,牛津版的萧军《延安日记》出版之后,一些评述文章不但与历史脱钩,且缺乏相应的时代意识与文史知识。刊登在2014年4月17日《南方周末》的“往事”栏,由陈益南先生撰写的《里的萧军与毛泽东》这一整版文......
浅析鲁迅与梁实秋翻译论战
发布时间:2022-10-14
摘 要:本文拟从鲁迅与梁实秋关于翻译的论战入手,对比分析鲁、梁不同的个人经历政治立场,通过对鲁、梁关于“硬译”论战的追述,来阐释鲁、梁的翻译思想不同的原因,以期更好的理解鲁迅与梁实秋的翻译观。 关键词:鲁迅;梁实秋;......
缺乏思想——也谈鲁迅
发布时间:2013-12-18
写下题目,心里几经踌躇。是不是对先生大不敬?先生不是伟大的思想家吗?怎么能说缺乏思想呢? 诚然,先生作品里是有思想的。《阿 Q 正传》把 中国 农民的愚昧麻木刻划得入木三分,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阿 Q 成了共名,精神胜利法......
议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
发布时间:2023-02-06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讲述了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他们曾经狂热地追求个性的解放,婚姻的自由。子君为了婚姻自主,不顾一切非难,脱离了自己的家庭,更喊出了个性追求的最强音。涓生绝对不如子君勇敢和热烈,但他比子君......
鲁迅:镭元素中文拟名第一人
发布时间:2023-03-02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耳(A・H・Bequerel,1852―1908)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两年之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P・curie,1859―1906)和玛丽・居里(M・curie,1867―1934)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发现了两种天然的放射性元素,分别命名为Polonium(钋,元素符号Po)和Radium(镭,元素符号Ra)。到1902年,他们又提炼出纯镭,并初步测出了镭的原子.........
论鲁迅《野草》的模糊性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 要】中国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实现了民族文化模式和深层心理结构的巨大变迁。作为新文化运动主将的鲁迅,在确定自己启蒙者位置的时候,内心是复杂的。《野草》是鲁迅先生心理世界发生重大震荡的产物,他在这部......
胡适与鲁迅交恶原因之探讨
发布时间:2022-10-02
一 不论在鲁迅研究界,还是在胡适研究界,胡适与鲁迅交恶的原因,都是一个焦点话题。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学者认为两人的分歧在《新青年》时代的“双簧信”事件中就已见端倪,也有学者认为两人真正......
浅论鲁迅创作中的旧文化情结
发布时间:2022-11-02
论文关键词:鲁迅 传统 思想 死亡意识 鬼气 论文摘要:从传统伦理思想、鲁迅的死亡意识、以及他的“鬼气”观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鲁迅与传统的关系并非仅仅一个“反”字所能包容和概括,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鲁迅,作为中国史......
童年经验对鲁迅文学创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19
“童年经验是指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包括从幼年到少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期的各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印象、记忆、知识、意志等。”【1】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情感基调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19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与分析 从初中到高中的语文课本,鲁迅的小说、散文、杂文收入的数量是所有现当代作家中最多的,可见鲁迅在教育、文学、文化中占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可见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家是多么深切地期望青年学生能够学习鲁迅、......
鲁迅作品中的看客现象
发布时间:2023-06-13
鲁迅作品中的看客现象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好几篇入选。陈建忠先生将《药》《孔乙己》《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作品中的“看客”们集中到一起,旁征博引,条分缕析,精辟论及,异彩纷呈,成一家之言。基于此,我向读者朋......
鲁迅作品中的议论修辞
发布时间:2023-03-08
鲁迅小说文类的扩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向杂文文体的扩张,而作为这种扩张的最明显标志,就是鲁迅小说中的议论性话语及这些话语所采用的修辞方法具有杂文语体的特点。 一、鲁迅杂文的语体修辞特点及魅力 鲁迅小说中的众多议论性......
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的双向选择
发布时间:2022-12-06
摘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提到木刻版画,第一个想起的人物必然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他可以说是当时在提倡和扶持木刻方面用力最大的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更是一代有志青年的“精神偶像”。 关键词:鲁迅;木刻;文学 一、时代......
绿茵恩怨之主教练再战老东家
发布时间:2022-12-14
春秋末年,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均为楚平王杀害。另一子伍子胥从楚国逃往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军事家孙武带兵攻入楚都,其时楚平王已死。为报父兄之仇,......
浅谈鲁迅小说的审美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 要:鲁迅以其敏锐的思想,细腻的笔触借助小说刻画了20世纪初期不同的层面的人物群象――闰土、孔乙己、祥林嫂、华老栓夫妇等。作者在对人物的刻画中,除了对时代的把握,对人性的理解,多数是以悲剧的形式、滑稽的形象加以展现,还......
鲁迅笔下的9类知识分子
发布时间:2023-07-16
一、帮闲、帮忙、帮凶与扯淡 鲁迅讲,中国统治者只在两种情况下关心到中国知识分子或者需要知识分子。第一种情况,统治者刚刚掌权时,“偃武修文”,需要知识分子来加以粉饰,此时知识分子扮演歌功颂德的帮闲角色。在统治发生危机,......
鲁迅研究绍兴地方文献的丰硕成果
发布时间:2022-10-26
鲁迅研究绍兴地方文献的丰硕成果 鲁迅研究绍兴地方文献的丰硕成果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鲁迅研究绍兴地方文献的丰硕成果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
读徐鲁的“二十四堂经典文学阅读课”
发布时间:2022-07-23
写这样的书,举重若轻的文学修养,删繁就简的重述能力,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达,都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这里面还涉及了对文学经典中的一些普世价值的辨析与认同,对人类的想象力、充分的道义感、健全的人格魅力、坚韧的奋斗......
论鲁迅小说的农民形象
发布时间:2023-02-13
摘要:鲁迅塑造的农民形象,大致有四种类型。鲁迅借助悲剧艺术震撼人心的力量,希望能促使人们觉悟,奋起争得做人的资格。关键词:鲁迅;农民形象;封建势力 一、前言 鲁迅弃医从文,主要目的是为了“立人”,改革社会。在鲁迅的早期小......
鲁迅作品中的青年情结
发布时间:2023-03-14
鲁迅作品中的青年情结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程标准》一直非常关注中学语文课堂中鲁迅作品的教学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解读》明确指出:“鲁迅是近代中国精神建构的重要资源”,“教师要注意改进鲁迅作品的教学,要......
如何接近鲁迅的巴比伦塔
发布时间:2022-12-02
古巴比伦城的人想造一座通天塔,却受到上帝的阻拦,他让建塔者各操不同语言,彼此无法沟通,而使塔的建设难以完工。从文革结束延续到21 世纪,对鲁迅的认识一直使用着人的话语模式,如果把人的追求和还原作为通用语的话,接近鲁迅的巴......
试论事件文化视角下李贽与鲁迅思想的变异
发布时间:2015-07-30
摘 要:李贽与鲁迅都是中国近代史上思想发生重大变异的人,而从事件文化视角下看这一问题发现二人都是在重大悲情事件的大力冲击下使得在心理以及意识上发生重大的变异,并且这种变异都是非理性和非常态的思想变异。鲁迅的悲观主义、愤......
小议鲁迅笔下的无名之悲
发布时间:2013-12-18
欢迎浏览,以下是应届毕业生求职网给您推荐一篇关于小议鲁迅笔下的无名之悲的毕业论文 摘 要:鲁迅笔下有许多人物都没有姓名,笔者认为这是作者表现人物悲剧命运的一种写作手法。本文以阿长、孔乙己、祥林嫂为例,分析了他们命运的悲......
关于鲁迅文艺评论的思维标准探究
发布时间:2023-06-13
关于鲁迅文艺评论的思维标准探究 一、文艺创作的思想内涵鲁迅先生自身对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内涵极为看重,他期望的是每一个文人墨客都能通过手中的笔揭露现实的黑暗,启发人民,因此在她的文艺评论思想标准中文学作品创作的思想内......
初中鲁迅作品教学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10
一、联系背景,理解主旨 二、深入朗读,感受情感 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要以朗读作为基础,特别是反复诵读,才能让情感得到升华。在学习鲁迅作品时,学生既可以在带感情朗读教材时体会文本,也可以将问题带到朗读过程中去,又或者......
论鲁迅与莫言鬼魅叙事的不同形态*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鲁迅与莫言都对鬼魅叙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鲁迅不仅从文化角度肯定了民间鬼神信仰存在的合法性,也在“无常”“女吊”等鬼魅形象的创造中烙印上了自身的精神特征与批判立场。莫言从民间经验出发,从追求奇幻的......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7-21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变迁 鲁迅作品从20世纪20年代初入选北京孔德学校编印的非正式出版物《初中国文选读》以来,就—直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重头戏。回首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变迁,从唤醒国民精神、维护新中国政权、巩固“文......
民族寓言:鲁迅文学作品意义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16
寓言作为一种文学表达方式,最初往往以讲故事的形式传达人生哲理、生活经验,或者进行道德训诫、说教。寓言故事主角大多是动物、植物甚至是非生物,以拟人的艺术手法讲述这些事物生命历程中的奇遇,在故事的结尾获得哲理性的思考和感悟......
重新挖掘鲁迅笔下的杨荫榆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 要]鲁迅笔下的杨荫榆是反动的,而将杨荫榆的一生及其活动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反映了杨荫榆悲剧的一生,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和民族的悲剧。 [关键词]杨荫榆;鲁迅;悲剧 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提及杨......
新时期贬损鲁迅现象评析
发布时间:2015-09-14
我们湖北省杂文学会1985年诞生,如今已“三十而立”了。1986年,我们学会举办了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地点就在华中师范大学。我特别希望,杂文学会新的领导班子,继续高举鲁迅这面旗帜前进! 中国“五四”运动前后,鲁......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刍议
发布时间:2022-09-29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刍议 某著名学者谈到鲁迅作品教学时,说了一个顺口溜:“中学生学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学生如此,老师又如何呢?前不久我曾和一位市语文教研员闲谈鲁迅,她直言不讳地说不喜欢读鲁迅的文......
论鲁迅面对新式爱情的疑虑
发布时间:2022-10-28
论文关键词:鲁迅 新式爱情 伤逝 疑虑 论文摘要:妇女解放和新式爱情,是西方现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四”启蒙运动倡导的主要内容之一。《伤逝》等文本充分展示了导致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各个方面的原因,表现了鲁迅对于个性解......
白描手法——以鲁迅作品为例
发布时间:2023-05-12
引言 语图理论是赵宪章于21世纪初提出的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他指出语言和图像的关系是文学图像关系的核心。本文将以鲁迅小说中体现的语象为例,分析白描手法与其问的祸合。从文艺学的形式美学来看,文学的形式以特定的语言风格体......
试论鲁迅作品中的妇女形象
发布时间:2023-01-03
[内容提要]妇女问题,是关系社会文明的重要问题。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对妇女问题始终给以极大的关注。故其在作品塑造了众多封建社会的妇妇女形象,通过描写她们一生悲惨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的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封......
浅论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
发布时间:2023-01-25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作家,世界公认的中国新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为一位作家,他那被郭沫若同志誉为‘现代文化上的金字塔”似的作品,值得后人研究和探寻的东西很多.这里仅就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谈谈它的典型意......
鲁迅小说中的风景描写艺术
发布时间:2022-12-15
摘要:鲁迅小说中的风景描写类型多样,发挥着象征寓理、民俗风情展现、格调与气氛创造、讽刺、抒情写意等多方面的艺术功能。这些风景描写与战斗的思想性相统一,为作品创造出优美、典雅的品质。鲁迅小说的风景描写在中国传统小说和现......
夏目漱石和鲁迅作品中的“间离”
发布时间:2023-07-23
摘 要:夏目漱石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鲁迅是现当代中国文学的丰碑,两人都是各国文坛的顶尖人物。一次赴日留学的经历,把鲁迅和夏目漱石联系在了一起。夏目笔下的人物,生动细腻,又带有丝丝哀愁,鲁迅笔下的人物,哀......
鲁迅的孤独及其笔下的孤独者
发布时间:2023-06-16
【摘 要】 文章阐述了鲁迅性格落寞、孤独的发展轨迹:生发期、发展期、高潮期、消解期思想嬗变,但鲁迅却仍固守自身对于中国社会和人生一贯秉持的敏感气质、怀疑精神、忧患意识和孤独情怀。阐释了鲁迅笔下人物的孤独,例如“狂人”“......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疾病书写
发布时间:2023-01-23
摘 要:文学与医学之间存在相通性,因此文学艺术家往往将医学治病救人的特性带入文学,以彰显文学艺术在人们思想情感或者世俗时事中的疗救作用。“五四”时期,鲁迅洞悉时事弊病,以独特的疾病书写方式,在小说中揭示并抨击了社会时弊......
如何从传统文化的危机看鲁迅文化批判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 关键词:官本位现象 文化批判 国民性 论文摘要:鲁迅对 现代 中国 文化的伟大贡献在于文化批判的深刻性与全面性,特别是对传统中国的官本位现象及其对国民精神的戕害的批判,至今仍振聋发聩。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应当继......
“悲”的人生哲学——王国维、鲁迅与叔本华、尼采
发布时间:2013-12-19
“悲”的人生哲学——王国维、鲁迅与叔本华、尼采 “悲”的人生哲学——王国维、鲁迅与叔本华、尼采 “悲”的人生哲学——王国维、鲁迅与叔本华、尼采 目录 引言:寂寞的自沉与壮丽的新生 一、人生一大梦,俯......
探析鲁迅与莫言小说创作中的民间资源
发布时间:2023-06-20
民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可以从社会学范畴去解读,也可以从文学视角去关照。依照陈思和最初的提法,民间具备以下特点: 它是在国家权力控制相对薄弱的领域产生的,保存了相对自由活泼的形式,自由自在是它最基本......
鲁迅小说《伤逝》的虚空的艺术性
发布时间:2023-01-15
鲁迅小说《伤逝》的虚空的艺术性 鲁迅小说《伤逝》的虚空的艺术性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鲁迅小说《伤逝》的虚空的艺术性 精品 源自中考试题 当封建制度蚕食人心的事实不断清......
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表现出的伟大人格
发布时间:2023-06-03
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表现出的伟大人格 通读语文课本中选编的鲁迅先生的文章,我的脑海中禁不住浮现出先生那刚毅的形象。在我教学实践中,鲁迅先生是给我震撼最大、最令人敬佩的作家,尤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及彻底反封建的革......
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1
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 “鲁迅作品难学难教”这是现时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据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学生不愿学习鲁迅作品;一部分语文老师也说,鲁迅作品最难教,没法教。然而,我却从来没有怀疑过鲁迅作品对中学语文教......
鲁迅作品中的陌生化语言艺术
发布时间:2023-07-28
鲁迅作品中的陌生化语言艺术 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作家把语言学引入艺术创作,他们关注的中心问题是文学语言区别于普通语言的“特异性”或文学本身的“文学性”问题。语言的“陌生化”正是被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概念。“陌生化”为俄国......
浅析鲁迅文学作品的审美倾向及艺术价值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鲁迅;作品;观照;情感;价值 【论文摘要】鲁迅以其智者的痛苦,描绘旧时代的画面,作者对时代的把握,对人性的理解,多数是以悲剧的形式、滑稽的形象加以展现,审美情感深刻丰富,审美价值潜在隐蔽,却往往更执著、......
论鲁迅文学创作中拜伦式英雄的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7-01
摘要:清末文坛的拜伦热给鲁迅带来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漂泊、孤独和具有反抗气质的“拜伦式英雄”已经深入到鲁迅文学创作的灵魂,他结合中国的实情,发掘其可利用的价值,在自身的文学创作中使拜伦式英雄中国化。鲁迅在早期和中期的......
论鲁迅《复仇(其二)》中的宗教意蕴
发布时间:2023-02-12
论文关键词:鲁迅 《复仇?其二?》 宗教思想 论文摘要:鲁迅的散文诗《复仇?其二?》是对耶稣蒙难故事的改写?融汇了作家个人深刻的生命体验?并从内容和言语叙述两个层面对各种宗教进行了既有批判又有借鉴的理性改造。 宗教从)‘义......
芥川龙之介和鲁迅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要:素有“鬼才”之称的芥川龙之介和中国近代文学先驱鲁迅,作为同一时代的文学者在创作主题及风格上有必然的相似性,但不同国家中作家的创作差异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本论文主要以《河童》和《狂人日记》为中心,对两位作家及创作特......
浅谈初中阶段鲁迅作品教学
发布时间:2023-03-14
浅谈初中阶段鲁迅作品教学 对于鲁迅作品,茅盾评论说:“在中国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这些“新形式”,除了独特的叙事方式外,当然还包括他特有的语言风格。其语言结构的繁复、修饰语的叠加、标点符号的活用,都是同......
浅议鲁迅《伤逝》中爱情失败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3-07-05
浅议鲁迅《伤逝》中爱情失败的原因 内容提要:《伤逝》所讲述的是两个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从积极争取婚姻自主和爱情上的自由的斗争到爱情走向失败,究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他们生活在那沉滞的社会里,那......
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17
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 鲁迅是中学教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位现代作家,仅现行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就有三篇他的文章(《祝福》、《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他的文章之所以频频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主要原因是他不仅......
对民族与时代的超越--鲁迅与普希金之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21
“为人生”是俄罗斯文学与中国文学共同的主张。关心民族与人民的命运,体现时代脉搏也是中俄许多作家共同的追求。这种文学的共性本身就给中俄作家与中俄文学比较提供了一个基点。本文就是从此出发,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从鲁迅与普希金两......
凋零的《伤逝》,鲁迅唯一的爱情小说
发布时间:2023-01-27
我还活着,其实我已经死了,在涓生宣布他已经不再爱我的那一刻,我就死了。 一年前我与涓生相识,他经常和我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那时我每天都期盼着午后去涓生的住所,和他一起讨论伊孛......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教学浅谈
发布时间:2022-07-23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教学浅谈 美术大师吴冠中说过:“鲁迅先生是我的精神之父。”作为思想大师和语言大师,鲁迅先生不仅影响着吴冠中这样大师级人物的成长,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学生的成长。鲁迅先生的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
浅论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27
浅论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现实意义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关于鲁迅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发生了一些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概括起来就是鲁迅作品与时代不合适宜了,不能与时俱进了,艰涩难懂,远离时代等等…并且要逐步淡出鲁迅作品。......
论鲁迅小说《伤逝》《奔月》的经济意识
发布时间:2023-03-25
摘 要:《伤逝》和《奔月》是鲁迅经济书写的典范之作。小说通过经济书写论证了鲁迅以生存为本位的爱情观、婚姻观以及在爱情之上的有关启蒙的超越思考。以婚姻家庭为突破口可以将宽泛的经济问题具体化,从而在两性关系中挖掘小说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