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鲁迅视野里的读经与读史

鲁迅视野里的读经与读史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5 00:34:42
鲁迅视野里的读经与读史
时间:2023-03-25 00:34:42     小编:

读经与读史的问题,是观察鲁迅精神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鲁迅不仅自身经历过读经与读史的时期,而且以自己读史的经验参与读经问题的论战。在这个文化问题上,鲁迅虽然自身读过经书,但反对读经,而主张读史,尤其是读野史。

鲁迅反对读经,与近代以来经学的衰微密切相关。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是经学的衰落和诸子之学的复兴、新史学的兴起。之所以出现如此的思想潮流,与中国在近代的历史遭遇息息相关。虽然儒家经典在中国的正统地位并没有因为改朝换代以及佛教东传而动摇,但当历史进入近代以后,因为西方政治与文化的入侵,儒学逐渐开始衰微。这种衰微,首先是遭遇到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打击的结果,“太平天国第一次打出反孔的旗帜,并采取捣毁孔庙、砸烂孔子神像、焚毁儒家经典等激烈行动,严重亵渎了孔子的权威,其对儒学所造成的震动和破坏是巨大的。”[1]其次是受到今文经学派批判的结果。康有为极力倡导今文经学,而否定古文经学,认为古文经典是刘歆的伪造。不仅儒家经典的形成遭到了质疑,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三纲五常也受到了激烈的批判。在这样一个后经学时代,经学受到了严重的质疑与否定。因为传统的经学已经不能够挽救老大帝国衰落的命运,于是经学在近代逐渐衰微。

与传统经学衰微相对照的是墨学在近代的复兴。在接受西方新学的过程中,为了为接受西学创造一个接受的心理(因为西学东渐而来的新学需要借助中国本土文化得到理解和接受,诸子之学中的墨学为接受西学提供了基础),也为了消除迎面而来的西学所带来的心理上的自卑与焦虑(既然西学源于墨学,是中国古已有之的,于是国人在心理上就取得了平衡),于是大力倡导西学源于墨学之说,这是洋务运动之前及其间墨学复兴的一个关键。“墨学复兴的第二个阶段,是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时期。无论改良派还是革命派,都以墨家的平等意识、人格理想和自我牺牲精神,作为自己变革社会、拯救人类的信念源泉和人生楷模。”[2]儒学的衰微导致墨学的复兴,墨学的复兴进一步促进了儒学的衰微。鲁迅论述儒学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同时极力推崇墨家代表人物为中国的脊梁,这些观点与上述时代潮流是呼应的。

鲁迅在读经与读史的选择上,之所以注重读史,与浙东自古就有的重视史学的传统也是息息相关。浙东学术自古就有重史的传统。汉唐时期是浙东学术初步发展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浙东人自己编写的地方史――袁康、吴平的《越绝书》和赵晔的《吴越春秋》。晋代的浙东史学继续发展。时至宋代,浙东学术进一步繁荣。陆游曾三为史官,自撰《新修南唐书》以总结南唐兴亡之原因;金华学派之代表吕祖谦非常重视史学,力求从历史中寻找治国安邦之经验;永康学派之代表陈亮以其事功之学与经世致用之史学思想对浙东学派产生很深的影响;永嘉学派之代表叶适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章学诚“六经皆史”的观念,但已经将六经当作历史来看待。明代的浙东史学同样十分活跃:胡应麟尽管不是一位史书编纂家,但在史学评论上却很有建树,其“史才五长”说的提出,为章学诚提出史德说开启了门路;张岱鉴于明亡的历史现实,以反省的精神来总结明亡教训而成《石匮书》。浙东学术发展至清代,成就最为辉煌。黄宗羲尽管怀抱民族气节拒绝参加《明史》的修纂,但依然让自己的儿子黄百家、门生万斯同等参加史局,对《明史》的修撰产生了积极影响。万斯同以布衣身份参与《明史》的撰述,在《明史》的修撰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李慈铭博而能约,一生所读之书与所为之业,非常博杂,而所致力尤勤者是史。寿镜吾老先生的藏书,据笔者在绍兴的观察,也以史书最为丰富。浙东诸多先贤中,对鲁迅读经与读史之问题影响最大的还是章学诚。

章氏在宋学注重性命义理之探究与汉学注重名物制度之考据的时代氛围中,赫然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论断,颠覆了经学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仅仅把它们作为历史史料来处理,以便从中探寻出“史义”。这样一种经学与史学的观念,促成了鲁迅对读经与读史的不同情趣。

与六经皆史观念并驾齐驱的是章学诚另外一个观念,即六经皆器,儒家典籍,在章学诚看来,并非是载道之书,实在只是先王的政教典章,其所言论的也只是天下事物、人伦日用,除此之外,别无著述之道。儒家经典在这里,丧失了其原有的崇高的经典地位,而成为典章制度之史料,这样的见解无疑有助于鲁迅重新看待十三经的价值。与此同时,章学诚通过解析“经”之本意,也从另外一方面瓦解了神圣经典的立论基础。“经”虽为尊称,其本义也只是“综要”而已,不是如后世所言的那样至高无上、不可冒犯;“经”的内容是典章法度、政教行事,也不是圣人有意为之而传诸后世的。章学诚从“经”之本义与其内容两方面突进,瓦解了被封建社会视为至高至尊的“经”的地位。

传统儒学在近代的衰微、墨学王学的复兴与崛起、章学诚史学理论的影响,再加上鲁迅的私塾教育与民族主义思想,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鲁迅对读经不再抱有好感,而将自己的兴趣投向了史部之野史笔记。所以,一个曾经读过十三经的人,当章士钊、国民党政府等提倡读经的时候,却极力反对之,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时代、家学渊源等诸多因素影响的。具体而言,鲁迅反对读经之理由为:

一是,主张者并非出于真心诚意,只是敲门砖而已。

我看不见读经之徒的良心怎样,但我觉得他们大抵是聪明人,而这聪明,就是从读经和古文得来的。我们这曾经文明过而后来奉迎过蒙古人满洲人大驾了的国度里,古书实在太多,倘不是笨牛,读一点就可以知道,怎样敷衍,偷生,献媚,弄权,自私,然而能够假借大义,窃取美名。再进一步,并可以悟出中国人是健忘的,无论怎样言行不符,名实不副,前后矛盾,撒诳造谣,蝇营狗苟,都不要紧,经过若干时候,自然被忘得干干净净;只要留下一点卫道模样的文字,将来仍不失为“正人君子”。况且即使将来没有“正人君子”之称,于目下的实利又何损哉?

这一类的主张读经者,是明知道读经不足以救国的,也不希望人们都读成他自己那样的;但是,耍些把戏,将人们作笨牛看则有之,“读经”不过是这一回耍把戏偶尔用到的工具。[3] 袁世凯利用孔子敲帝制之门,“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余剩的是北洋军阀,当觉得渐近末路时,也用它来敲过另外的幸福之门。盘踞在江苏和浙江,在路上随便砍杀百姓的孙传芳将军,一面复兴了投壶之礼;钻进山东,连自己也数不清金钱、兵丁和姨太太的数目的张宗昌将军,则重刻了《十三经》,而且把圣道看作可以由肉体关系来传染的花柳病一样的东西,拿一个孔子后裔的谁来做了自己的女婿。然而幸福之门,却仍然对谁也没有开。”[4]这些“连字也不大认识的人物,然而偏要大谈什么《十三经》之类,所以使人们觉得滑稽;言行也太不一致了,就更加令人讨厌。”[5]

二是,读经容易为封建制度辩护。儒学在其产生之初,只是诸子百家之一家,尽管在春秋战国时代,同墨学一起成为显学,但儒家的主张因为不适应“争于力”的时代要求,所以并没有被统治者所重视。儒家学说真正与封建统治捆绑在一起,还是在汉代。自此之后,封建统治者尽管有一度重视道家(道教)与佛教的时期,但基本上还是儒家学说占据着统治地位,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与封建社会的其他国家机器一起构成了超稳定的社会结构,成就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也制约着中国社会的革新。因为儒教、儒学与封建制度源远流长的共谋关系,所以,提倡读经,自然使得鲁迅想到了读经的意图与实质――维护封建制度。在鲁迅看来,“中国十三经二十五史,正是酋长祭师们一心崇奉的治国平天下的谱”[6]。

三是,读经已经不适应世界潮流。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传统经学虽然受到了外来思想的冲击以及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影响,但其正统的统治地位并没有被动摇。直到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方思潮的涌入,传统经学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全面挑战。深受其熏陶的传统士大夫与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对于民族生存问题的感受较为强烈,他们思考的问题是中国在“天朝”体制崩溃之后,如何在世界上立足的问题。他们将视野投向了传统文化的反思,希望借思想文化以解决现实政治问题,以为传统经学已经不能使中国立足于世界之林。鲁迅在此方面的思路基本上延续着以往仁人志士的思考方向而作出进一步的思考:

中国人要在这世界上生存,那些识得《十三经》的名目的学者,“灯红”会对“酒绿”的文人,并无用处,却全靠大家的切实的智力,是明明白白的。[7]

四是,读经并没有社会效果。

尊孔,崇儒,专经,复古,由来已经很久了。皇帝和大臣们,向来总要取其一端,或者“以孝治天下”,或者“以忠诏天下”,而且又“以贞节励天下”。但是,二十四史不现在么?其中有多少孝子,忠臣,节妇和烈女?自然,或者是多到历史上装不下去了;那么,去翻专夸本地人物的府县志书去。我可以说,可惜男的孝子和忠臣也不多的,只有节烈的妇女的名册却大抵有一大卷以至几卷。孔子之徒的经,真不知读到那里去了;倒是不识字的妇女们能实践。还有, 欧战时候的参战,我们不是常常自负的么?但可曾用《论语》感化过德国兵,用《易经》咒翻了潜水艇呢?儒者们引为劳绩的,倒是那大抵目不识丁的华工![8]

与反对读经相映成趣的是,鲁迅赞成读史。鲁迅不曾专业性地研治史学,正如其夫子自道,“我是毫不治史学的。所以于史学很生疏。”[9]虽然如此,鲁迅对史书却非常重视。鲁迅之所以主张读史,与其祖父的教育分不开,与浙东重视史学的传统分不开,与近代以来史学革命也分不开。鲁迅强调读史,自有其经世致用之目的。在鲁迅看来,读史可以明白中国国民性以及觉悟中国改革之必要:“史书本来是过去的陈账簿,和急进的猛士不相干。但先前说过,倘若还不能忘情于咿唔,倒也可以翻翻,知道我们现在的情形,和那时的何其神似,而现在的昏妄举动,胡涂思想,那时也早已有过,并且都闹糟了。”[10] “总之:读史,就愈可以觉悟中国改革之不可缓了。虽是国民性,要改革也得改革,否则,杂史杂说上所写的就是前车。”[11]

读史就要读野史,尤其是宋元明末的野史。通过阅读史书,就可以知道现在许多情形是古已有之的,可以觉悟中国国民性改革之必要。通过野史与正史的比较,鲁迅发现正史是不可信的:

现在中西的学者们,几乎一听到“钦定四库全书”这名目就魂不附体,膝弯总要软下来似的,其实呢, 书的原式是改变了,错字是加添了,甚至于连文章都删改了,最便当的是《琳琅秘室丛书》中的两种《茅亭客话》,一是宋本,一是四库本,一比较就知道。“官修”而加以“钦定”的正史也一样,不但本纪咧,列传咧,要摆“史架子”;里面也不敢说什么。据说,字里行间是也含着什么褒贬的,但谁有这么多的心眼儿来猜闷葫芦。至今还道“将平生事迹宣付国史馆立传”,还是算了罢。[12]

既然正史里面什么都不敢说,不如读野史:

野史和杂说自然也免不了有讹传,挟恩怨,但看往事却可以较分明,因为它究竟不像正史那样地装腔作势。看宋事,《三朝北盟汇编》已经变成古董,太贵了,新排印的《宋人说部丛书》却还便宜。明事呢,《野获编》原也好,但也化为古董了,每部数十元;易于入手的是《明季南北略》,《明季稗史汇编》,以及新近集印的《痛史》。[13]

先前,听到二十四史不过是“相斫书”,是“独夫的家谱”一类的话,便以为诚然。后来自己看起来,明白了:何尝如此。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究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14]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如此主张。他的意思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人理解的历史;一是说,一切历史都是为当代服务的。鲁迅强调读野史不是为了消遣,不是为了做一个文抄公,而是以史为鉴,让历史为当下服务,即通过历史明白今日中国的情形。“秦汉远了,和现在的情形相差已多,且不道。元人著作寥寥。至于唐宋明的杂史之类,则现在多有。试将记五代、南宋、明末的事情的,和现今的状况一比较,就当惊心动魄于何其相似之甚,仿佛时间的流驶,独与我们中国无关。现在的中华民国也还是五代,是宋末,是明季。”[15] 同样,野史也是鲁迅反对当时甚为流行的性灵文学的力量。

真也无怪有些慈悲心肠人不愿意看野史,听故事;有些事情,真也不像人世,要令人毛骨悚然,心里受伤,永不痊愈的。残酷的事实尽有,最好莫如不闻,这才可以保全性灵,也是“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的意思。比灭亡略早的晚明名字的潇洒小品在现在的盛行,实在也不能说是无缘无故。不过这一种心地晶莹的雅致,又必须有一种好境遇,李如月仆地“剖脊”,脸孔向下,原是一个看书的好姿势,但如果这时给他看袁中郎的《广庄》,我想他是一定不要看的。这时他的性灵有些儿不对,不懂得真文艺了。[16]

阅读野史,也是鲁迅考察身边人物、事件的一面镜子。

看看明末的野史,觉得现今之围剿法,也并不更厉害,前几月的《汗血月刊》上有一篇文章,大骂明末士大夫之“矫激卑下”,加以亡国之罪,则手段之相像,他们自己也觉得的。[17]

宋明野史所记诸事,虽不免杂恩怨之私,但大抵亦不过甚,而且往往不足以尽之。五六年前考虐杀法,见日本书记彼国杀基督徒时,火刑之法,与别国不同,乃远远以火焙之,已大叹其苛酷。后见唐人笔记,则云有官杀盗,亦用火缓焙,渴则饮以醋。此又日本人所不及者也。岳飞死后,家族流广州,曾有人上书,谓应就地赐死,则今之人心,似尚非不如古人耳。[18]

偶看明末野史,觉现在的士大夫和那时之相像,真令人不得不惊。[19]

鲁迅所欣赏的历史人物,也是读过野史,从而对社会有着清醒认识的人物。“自有历史以来,中国人是一向被同族和异族屠戮,奴隶,敲掠,刑辱,压迫下来的,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毒,也都身受过,每一考查,真教人觉得不像活在人间。俞正燮看过野史,正是一个因此觉得义愤填膺的人”[20]。鲁迅强调野史,是为了继承野史的传统。野史的传统自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之后,几乎断绝。“从清朝的文字狱以后,文人不敢做野史了,如果有谁能忘了三百年前的恐怖,只要撮取报章,存其精英,就是一部不朽的大作。”[21]

鲁迅在其杂文世界里,一而再、再而三地引用野史资料、高度评价野史的价值,其显在目的是对文明和社会的批判,其深隐的初衷却是延续被割断了的野史传统,让这一个被正统观念所压抑的、被酷刑杀头所曾震慑的异端重新浮出历史的地平线,彰显出它们强韧的生命活力,凸现出它们的历史价值。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野史赋予了鲁迅猫头鹰般的智慧与眼睛,给予鲁迅野狼般的乳养和野性,但,察见渊鱼者不祥,过于洞察历史深处的秘密,也给鲁迅带来绝望的心情。“以明末例现在,则中国的情形还可以更腐败,更破烂,更凶酷,更残虐,现在还不算达到极点。但明末的腐败破烂也还未达到极点,因为李自成,张献忠闹起来了。而张李的凶酷残虐也还未达到极点,因为满洲兵进来了。”[22]

在今天,如何对鲁迅野史观加以评价,这是一个问题。可以说,因为一定的历史语境,鲁迅过度地突出了野史的价值。野史一定意义上,可以具有正史所不具有的价值,但是却不可能完全代替正史的价值。尽管正史有着鲁迅所指出的缺陷,但与正史相比,野史有着更多的缺陷。理解一个历史时代,正史远比野史要客观和可信得多。在引用野史资料的时候,比如他杂文中一再涉及的张献忠杀人之事,鲁迅没有去分辨野史的材料是否真实可信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张献忠杀人之事,还是今天历史学家有待进一步考证的问题。材料真实的问题被悬置起来,运用此材料而创作的杂文,其真实性问题、科学性问题就值得考虑。笔者不是求全责备,而是指出这样一个疑问。这并不是抹杀鲁迅发掘野史传统的意义,因为鲁迅自有其思维方式,他是要透过材料去折射、透视隐含在材料背后的人性,去发现历史与现在的循环。正如他自己所说,他不是治史学的,他不是以史学家的视野、方法看待历史材料,而是以一个思想启蒙家的目光观照材料。材料也许不够真实,但材料所折射的人性、所反映的真理是真实的就可以为其所用,不拘一格地拿来,这是鲁迅使用历史材料的一种态度和方法。为此,就有必要区分鲁迅所使用材料的历史真实与材料所透射出的人性真实这样一个问题,忽略于此,就会胶柱鼓瑟地考辨鲁迅杂文野史材料的真实性问题。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4][5]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鲁迅全集》第6卷,第317页。

[7]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语文的新生》,《鲁迅全集》第6卷,第115页。

[9]鲁迅:《集外集拾遗・又是“古已有之”》,《鲁迅全集》第7卷,第229页。

[16]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鲁迅全集》第6卷,第167页。

[19]鲁迅:《书信・350108致郑振铎》,《鲁迅全集》第13卷,第11页。

[20]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鲁迅全集》第6卷,第180―181页。

[21]鲁迅:《伪自由书・再谈保留》,《鲁迅全集》第5卷,第145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浅谈期待视野的唤醒与融合——接受美学视野下的阅读教学
发布时间:2022-10-08
一、期待视野的理论渊源 期待视野也被翻译为期待视界,是接受美学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1967 年,联邦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教授HR姚斯发表了《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 《Toward an Aesthetics of Reception》) 一文,提出了一种全新......
读者中心与多视角解读
发布时间:2023-03-09
长期以来,语文教研者着重强调的是文本中心和多层次解读。比如,赖瑞云曾大声疾呼:“同到文本中心吧!中心并非一切,中心更非排他,所有其他因素,作家、读者、背景都是解读文本不可或缺的,但作品是中心。”段双全也曾紧扣文本中心......
鲁迅的模样
发布时间:2023-01-15
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 “文革”期间我弄到一本日记本,里面每隔几页就印着一位中国五四以来大作家的照片,当然是按照五十年代官方钦定的顺序排列:“鲁、郭、茅,巴、老、曹”之类。我记得最后还......
析鲁迅《奔月》
发布时间:2015-07-23
摘 要:鲁迅的作品《故事新编》中对传统和诗意的消解,将神圣凡俗化,但无厘头的情节却给人以陌生化的感觉,开创了新的审美向度。而这些正暗合于当下的先锋性,其实质恰是深刻的指向现实。 关键词:颠覆;无厘头;审美向度;先锋 一、颠......
鲁迅与司徒乔的友情
发布时间:2023-04-19
鲁迅是中国现代大文豪,司徒乔是一位爱国画家,两人亦师亦友,相识相知,真情交往。 司徒乔,1902年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赤坎镇塘边村一个贫苦家庭。20世纪20年代初,在亲友资助下,他前往北京求学,就读于燕京大学神学院。由于他酷爱绘......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生态视角解读
发布时间:2023-04-28
【摘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一部长篇小说,自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批评家已从多角度对其进行过分析。本文主要分析小说中场景的描述,作者希望重返自然和谐的生态哲学思想。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
平台理论视野下对“互联网+”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6-04-07
摘 要:以互联网平台为通用介质的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已成为产业升级转型,创新经济增长点的关键领域。“互联网+”计划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本文以平台理论为切入点,追根溯源地揭示了互联......
《唐史史料学》读后与补遗
发布时间:2023-05-12
[摘 要]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了黄永年先生的《唐史史料学》,是唐史研究的必备工具书。黄先生昔年受业于吕思勉、顾颉刚等先生,学有渊源。黄先生主要从事于唐史研究,参与了中国现代古典文献学科体系的创立,先后担任全国高等院校古籍......
里斯:用视觉锤解读“金罐加多宝”
发布时间:2023-03-28
王老吉、加多宝之争,近期出现了重要拐点――“红罐加多宝”,名称改为“金罐加多宝”,被迫从传统凉茶的红色罐装,改成了金黄色罐装。 很多人好奇加多宝面对如此变局,会怎样营销。 目前看,加多宝的策略是进行了一系列基于移动互......
牢狱里的读书声
发布时间:2023-03-09
西汉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汉宣帝下了一道诏书,想把祭祀汉武帝的“庙乐”升格,以大力颂扬他曾祖父的丰功伟绩。公卿大臣们立刻表示衷心拥护,不料长信少府(皇太后师父)夏侯胜却站出来说“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
徐志摩与鲁迅的文坛恩怨
发布时间:2023-03-05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率直而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秉承英国绅士的生活方式,追求有小资情调的闲适生活,飞机失事不幸结束了他浓情而感伤的短暂生命。与此相对的是,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面旗帜,他长期生活在批判和忧思......
鲁迅的浪漫柔情
发布时间:2023-04-08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在许多人眼中,鲁迅根本不懂浪漫,毫无柔情可言,其实不然,有一种浪漫折射在小事上,浸润于细节中。 同年9月,鲁迅南下赴厦门大学任教,许广平则去了广州,......
童年经验对鲁迅文学创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19
“童年经验是指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包括从幼年到少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期的各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印象、记忆、知识、意志等。”【1】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情感基调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
鲁迅杂文浅说
发布时间:2016-08-26
一、鲁迅杂文类型化写作所具有的超越性 先从前而提到的鲁迅杂文不知道背景读不懂的疑问说起。鲁迅杂文确实有这样的特点:它总是对现实问题作出及时回应,有很强的具体针对性,不了解背景,就不知道在讲什么。鲁迅杂文的取材、构思的起......
我的父亲孔另境与鲁迅先生
发布时间:2023-06-20
在纪念我的父亲孔另境去世四十周年的日子里,回望他的一生,常常想起他在家里对我们说过的一句话:“鲁迅先生是我一生最感佩的人!”这并不在于鲁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人物,而是从他切实的体会出发的感言,浸润在他心底和肺腑之间......
论鲁迅小说《伤逝》《奔月》的经济意识
发布时间:2023-03-25
摘 要:《伤逝》和《奔月》是鲁迅经济书写的典范之作。小说通过经济书写论证了鲁迅以生存为本位的爱情观、婚姻观以及在爱情之上的有关启蒙的超越思考。以婚姻家庭为突破口可以将宽泛的经济问题具体化,从而在两性关系中挖掘小说的悲剧......
试论事件文化视角下李贽与鲁迅思想的变异
发布时间:2015-07-30
摘 要:李贽与鲁迅都是中国近代史上思想发生重大变异的人,而从事件文化视角下看这一问题发现二人都是在重大悲情事件的大力冲击下使得在心理以及意识上发生重大的变异,并且这种变异都是非理性和非常态的思想变异。鲁迅的悲观主义、愤......
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 本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而作。主要从文化观的感受形态与学术文化方式开拓的层面论述鲁迅为中国文化建立起的崇高风范,并引导出开辟新世纪中国文化方向的现代启示。 一 问题的提出 鲁迅研究发......
鲁迅笔下的女性地位与命运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要:《且介亭杂文二集》中的《人言可畏》一篇,不仅是对当时报刊行业的讽刺与批判,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地位和命运。作为被启蒙者之一的女性,鲁迅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在他的作品中均有体现。 关键词:人言可畏;看客;女......
浅析身份认同的交缠与岭南文化历史的重塑———解读《田野上的史记》
发布时间:2022-12-07
熊育群的散文集《田野上的史记》,副标题为行走岭南,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在岭南大地上四处行走后,对岭南的民系、历史、风俗等所形成的个体体验以及审美想象,是对长期以来人们对岭南历史文化太忽略以及抱有偏见的补苴和去蔽。该散文集,曾获得过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全集收文24篇,分别辑为生命的奔赴田野上的史记山水形态之外辛亥革命的血四部分。其中生命的奔赴辑中4篇散文曾被作者先前出版的另一部散文集《路上的祖先》收录过,.........
老师,放开那鲁迅
发布时间:2023-04-05
导语 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让不少学生学起来十分头疼。不过,对某些“神奇”的语文老师而言,分析鲁迅的文童“那都不叫事儿”。下面就是一位网友模仿某些......
非遗保护视野下宛梆艺术的语境解读
发布时间:2023-02-02
宛梆是明末清初陕西的东路秦腔(同州梆子)传入南阳后,与南阳当地的民歌小调、民间说唱融合后,演变形成的一个戏曲剧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30年代后期,豫剧逐渐兴起,加之其他原因,导致曾经风靡一时的宛梆艺术逐渐衰萎,......
儒家传统与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发布时间:2023-05-20
[摘 要] 鲁迅作为一个文化转型时期的作家,他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这表现在他一方面主张“拿来主义”和坚决批判传统,另一方面又自觉不自觉地在一些方面信奉着文化传统,他的精神至上观与儒家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就体现出民族传统在他的文化心......
再看鲁迅《铸剑》中的目光与剑
发布时间:2023-06-09
研究者总是热衷于解开鲁迅小说《铸剑》中诸层寓意:或从复仇来阐释其严肃与荒诞,或从借古讽今来消解启蒙的意义,或进行美学与历史的分析,或探究黑色人究竟是谁。然而,对复仇、权力、成长、启蒙、荒诞等单一命题的论述都或多或少削......
布鲁姆文学经典阅读理论的思想来源探究
发布时间:2015-08-24
摘 要:布鲁姆经典阅读理论汲取了德曼解构主义修辞阅读理论,将修辞阐释和审美阐释视为经典阅读的要素。在阅读的心理机制方面,他继承了弗洛伊德的防御概念与诗人意志观,提出了强力阅读主体观。阅读目的和价值方面,布鲁姆推崇爱默生......
试论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对鲁迅的评价
发布时间:2023-07-03
摘要: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脱离了当时国内意识形态桎梏的前提下,他以相对自由的视角解读一些作家――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等,为现代小说史开拓了新的疆域、注入了新的空气,在文学史上......
历史学视野下的整体与局部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整体的组成犹如建造一座大厦,当最终建成后,映入视野的仅仅是一座大厦,然而在建筑过程中的每一个工作都可以看做是这座大厦的局部,而且还有更多的人们看不见的局部在背后支撑着大厦的建筑工作。若将文艺复兴比喻成为这座大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发布时间:2023-03-09
“年轻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很难去实践‘间隔年’的想法,在自己有能力回报社会的时候,希望能够帮助中国的年轻人都走出去看看,年轻人只要能出发就已经很有意义了。”3月19日,春光明媚,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人声鼎沸,笑声不断,......
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发布时间:2023-06-28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 塞林格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半个世纪以来关于这篇小说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至今,《麦田里的守望者》仍然雄踞美国畅销书榜首。时间证明,《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成功的小说,已经超越了它所在的时......
分析鲁迅的升值之路
发布时间:2023-03-05
从1912年5月到1926年8月,鲁迅在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任职长达14年。其间,他工作卖力,但一直得不到升迁。而当初巴结他的朋友,后来却成为教育部的最高领导。 是鲁迅不想升迁吗?显然不是。从他1918年8月20口写给挚友、江......
世界视野里的陶寺遗址
发布时间:2023-06-16
陶寺文明作为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主脉和实证5000年中华文明历程的支点与基石,无疑是我们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公元2017年12月8日,这是一个值得永久载入史册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中华文明探源陶寺遗址考古,在历经四十载之后终于登上了世界考古论坛的领奖台,获得了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的“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奖”。这是继两年前中国社会科.........
有关鲁迅争论我见
发布时间:2022-12-15
一、鲁迅思想究竟是前期重要还是后期重要 仔细揣摩上面这段话,似乎是前后期并重的,但因有“民族英雄”这四个字,一般均认为是指对外斗争。 毛的这两段话有点平分秋色,我们不应该只看见毛歌颂鲁迅反帝的这一个方面。但是现在有......
鲁迅的头号弟子是谁?
发布时间:2022-09-19
关于萧军第一次抵达延安的情况,牛津版的萧军《延安日记》出版之后,一些评述文章不但与历史脱钩,且缺乏相应的时代意识与文史知识。刊登在2014年4月17日《南方周末》的“往事”栏,由陈益南先生撰写的《里的萧军与毛泽东》这一整版文......
浅析鲁迅与梁实秋翻译论战
发布时间:2022-10-14
摘 要:本文拟从鲁迅与梁实秋关于翻译的论战入手,对比分析鲁、梁不同的个人经历政治立场,通过对鲁、梁关于“硬译”论战的追述,来阐释鲁、梁的翻译思想不同的原因,以期更好的理解鲁迅与梁实秋的翻译观。 关键词:鲁迅;梁实秋;......
解读电视(1)
发布时间:2023-02-01
电视影集"轮椅神探"中,强调的是保守、秩序稳定的社会。它和一九七○年代初期其它一些影集和小说一般,都是在一股「怀旧风之下拍出的作品。可是,和那些故事背景发生在过去的怀旧作品不同的是,"轮椅神探"的时代背景是现代的大都市。一、......
缺乏思想——也谈鲁迅
发布时间:2013-12-18
写下题目,心里几经踌躇。是不是对先生大不敬?先生不是伟大的思想家吗?怎么能说缺乏思想呢? 诚然,先生作品里是有思想的。《阿 Q 正传》把 中国 农民的愚昧麻木刻划得入木三分,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阿 Q 成了共名,精神胜利法......
议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
发布时间:2023-02-06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讲述了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他们曾经狂热地追求个性的解放,婚姻的自由。子君为了婚姻自主,不顾一切非难,脱离了自己的家庭,更喊出了个性追求的最强音。涓生绝对不如子君勇敢和热烈,但他比子君......
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
发布时间:2023-07-27
欢迎来到,以下是一篇关于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摘 要: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和先驱者,也是利用杂文开展现实斗争的人物典范。本文从前后两个时期对鲁迅先生的杂文艺术性进行了赏析。 鲁迅......
鲁迅笔名和《说文解字》
发布时间:2023-04-19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其书博采通人之论,总结经传训诂,根据“六书”原则系统分析汉字,指出各字本义――成为我国自成体系的首部字典。历代考究《说文》之学者不乏,著作亦良多,章太炎则是其中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是中国......
胡适与鲁迅交恶原因之探讨
发布时间:2022-10-02
一 不论在鲁迅研究界,还是在胡适研究界,胡适与鲁迅交恶的原因,都是一个焦点话题。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学者认为两人的分歧在《新青年》时代的“双簧信”事件中就已见端倪,也有学者认为两人真正......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19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与分析 从初中到高中的语文课本,鲁迅的小说、散文、杂文收入的数量是所有现当代作家中最多的,可见鲁迅在教育、文学、文化中占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可见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家是多么深切地期望青年学生能够学习鲁迅、......
历史的误读与道德的偏执 
发布时间:2022-11-17
" -----迟到的反思地处文化边城青岛,信息、资料有限,只知王彬彬一篇《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引起一场热闹的论争,却不知就里。直到前不久收到人大复印资料,才得以拜读全文。读后,我久久地陷于深思之中。王彬彬挑起的这场争论可能已经......
在素读的视野内重构“文包诗”的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19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中独创的一种新文学体裁。之所以称之为新文学体裁,是因为这类文本既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课文,又不同于教材中收录的一些古诗词(文),而是根据那些古诗词(文)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站在现代文学写作学的视......
图书馆与经典阅读
发布时间:2023-06-12
[摘 要]文章探讨了经典的含义,阐述了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最后指出创建阅读之家、编制经典阅读的推荐书目及构建适合经典阅读的导读模式是图书馆倡导经典阅读的三大举措。 [关键词]经典;经典阅读;图书馆;阅读社......
鲁迅作品中的看客现象
发布时间:2023-06-13
鲁迅作品中的看客现象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好几篇入选。陈建忠先生将《药》《孔乙己》《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作品中的“看客”们集中到一起,旁征博引,条分缕析,精辟论及,异彩纷呈,成一家之言。基于此,我向读者朋......
鲁迅作品中的议论修辞
发布时间:2023-03-08
鲁迅小说文类的扩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向杂文文体的扩张,而作为这种扩张的最明显标志,就是鲁迅小说中的议论性话语及这些话语所采用的修辞方法具有杂文语体的特点。 一、鲁迅杂文的语体修辞特点及魅力 鲁迅小说中的众多议论性......
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的双向选择
发布时间:2022-12-06
摘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提到木刻版画,第一个想起的人物必然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他可以说是当时在提倡和扶持木刻方面用力最大的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更是一代有志青年的“精神偶像”。 关键词:鲁迅;木刻;文学 一、时代......
中年再读史铁生
发布时间:2015-08-21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人到中年,想起这句话,心头一阵悲恸。 中学时候,在语文课本上读到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是多么......
要不要读中国史
发布时间:2023-01-05
读书是很难讲的一件事,因其体验太过私人化,就像《追忆似水年华》,我在文青时代也曾妄蓄大志,想要通读这部书,但每次翻开它都心情沉重,想着普鲁斯特今天还是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回忆童年吧?整个人都不舒服起来。又比方《平凡的世界......
鲁迅教我们学会感恩
发布时间:2023-04-05
摘 要:感恩之心是人类生命中一颗最真最善的种子,鲁迅先生用他的两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和《藤野先生》再一次唤醒了我们生命中这最精致、最美好的情感。一个关爱儿童心灵的长妈妈,一位以超越民族的大爱指引鲁迅心灵的导......
浅论《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的翻译教学
发布时间:2023-02-17
摘 要:《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出现的不少句子令学生头疼。如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往往会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大打折扣。本文运用常用的翻译技巧对《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出现一些典型的句子进行了分析和翻译,以便帮......
鲁迅的文献学成就初探
发布时间:2023-07-17
鲁迅的文献学成就初探 鲁迅的文献学成就初探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鲁迅的文献学成就初探 【摘 要】本章介绍了鲁迅的越文化渊源和地方文献情......
站着读与跪着读
发布时间:2023-06-29
我最怕读“圣人”写的书,就像我最怕同“圣人”或“准圣人”谈话一样。 老友晤对,促膝谈心,是很惬意的事,可以倾听,可以受教,可以辩难,可以反诘,哪怕争得脸红脖子粗,都无碍于友情,因为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同“圣人”或“准圣......
鲁迅文学作品的审美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23
鲁迅文学作品的审美分析 文学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审美的价值。作家通过对作品人物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叙述以及故事环境的描写等,寄托出自己独特的美学态度与理想追求。但是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语言艺术形式、表现出的审美特征是不一样的......
浅谈鲁迅小说的审美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 要:鲁迅以其敏锐的思想,细腻的笔触借助小说刻画了20世纪初期不同的层面的人物群象――闰土、孔乙己、祥林嫂、华老栓夫妇等。作者在对人物的刻画中,除了对时代的把握,对人性的理解,多数是以悲剧的形式、滑稽的形象加以展现,还......
鲁迅笔下的9类知识分子
发布时间:2023-07-16
一、帮闲、帮忙、帮凶与扯淡 鲁迅讲,中国统治者只在两种情况下关心到中国知识分子或者需要知识分子。第一种情况,统治者刚刚掌权时,“偃武修文”,需要知识分子来加以粉饰,此时知识分子扮演歌功颂德的帮闲角色。在统治发生危机,......
论鲁迅小说的农民形象
发布时间:2023-02-13
摘要:鲁迅塑造的农民形象,大致有四种类型。鲁迅借助悲剧艺术震撼人心的力量,希望能促使人们觉悟,奋起争得做人的资格。关键词:鲁迅;农民形象;封建势力 一、前言 鲁迅弃医从文,主要目的是为了“立人”,改革社会。在鲁迅的早期小......
鲁迅作品中的青年情结
发布时间:2023-03-14
鲁迅作品中的青年情结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程标准》一直非常关注中学语文课堂中鲁迅作品的教学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解读》明确指出:“鲁迅是近代中国精神建构的重要资源”,“教师要注意改进鲁迅作品的教学,要......
用景观解读历史
发布时间:2023-01-17
摘要:历史文化景观在城市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逐渐意识到,在以往加快城市化建设中,没有及时对历史文物进行合理规划及保护所造成的损失。因此,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这些历史遗产如何成为城市新貌的一部分,如何......
如何接近鲁迅的巴比伦塔
发布时间:2022-12-02
古巴比伦城的人想造一座通天塔,却受到上帝的阻拦,他让建塔者各操不同语言,彼此无法沟通,而使塔的建设难以完工。从文革结束延续到21 世纪,对鲁迅的认识一直使用着人的话语模式,如果把人的追求和还原作为通用语的话,接近鲁迅的巴......
读经、祭孔与文化崇拜
发布时间:2022-11-23
" 关于读经问题,已经吵吵嚷嚷了很长时间,意见纷纭,是非各异。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去年,曲阜孔庙祭孔仪式由观赏性的艺术表演,转换成由官方主持的正式的祭祀大典,即所谓“公祭”是也。主办者安排众多儿童少年列队分布在新修复的古......
鲁迅的语文:有难度的跨越
发布时间:2023-03-25
基础教育中的“鲁迅语文”在最近10来年争议很多。围绕中学语文教科书中鲁迅选文的种种变化,关于鲁迅作品所谓种种不适合于基础语文教育的观点也层出不穷:不规范、晦涩、不切合时代要求等等。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在语文教学杂志上,对鲁迅作品进行“语言纠偏”的论文不时出现,所谓:“鲁迅先生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其可师法之处确实甚多。但是,先生离我们而去已经六十多年了,若以当代之语法标准――现代汉语语法标准――.........
历史概念解读中的“历史味道”
发布时间:2022-12-10
摘要:历史概念解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现阶段高中历史课堂偏重于对历史知识的梳理,对历史概念的解读缺乏“历史味道”,导致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出现偏差,进而影响考试的成绩。历史概念的解读要通过相关材料分析历史概念形成的前因......
小议鲁迅笔下的无名之悲
发布时间:2013-12-18
欢迎浏览,以下是应届毕业生求职网给您推荐一篇关于小议鲁迅笔下的无名之悲的毕业论文 摘 要:鲁迅笔下有许多人物都没有姓名,笔者认为这是作者表现人物悲剧命运的一种写作手法。本文以阿长、孔乙己、祥林嫂为例,分析了他们命运的悲......
鲁迅弃医从文的别种原因
发布时间:2015-08-24
摘 ; 要: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在中学语文课本《藤野先生》一篇中曾提到。但是随着我们对鲁迅本人及其作品的深入发掘,发现原因并非那么简单。本文主要围绕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探讨,我们认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童年经验也促使鲁迅做出......
初中鲁迅作品教学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10
一、联系背景,理解主旨 二、深入朗读,感受情感 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要以朗读作为基础,特别是反复诵读,才能让情感得到升华。在学习鲁迅作品时,学生既可以在带感情朗读教材时体会文本,也可以将问题带到朗读过程中去,又或者......
论鲁迅与莫言鬼魅叙事的不同形态*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鲁迅与莫言都对鬼魅叙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鲁迅不仅从文化角度肯定了民间鬼神信仰存在的合法性,也在“无常”“女吊”等鬼魅形象的创造中烙印上了自身的精神特征与批判立场。莫言从民间经验出发,从追求奇幻的......
“不可不读、常读常新的文学经典”
发布时间:2023-04-02
徐谙律:中国读者对美国印第安人[为行文方便,“美国印第安人”、“美国土著人”、“美国原住民”统称为“印第安人”,相对应的部落统称为“印第安部落”。]并不陌生,从库珀的《最后的莫西干人》(The Last of the Mohicans)中被掠夺......
论记者阅读文史哲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全媒体时代对记者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新闻专业素养之外,文史哲的素养也必不可少。所以,当今新闻学专业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的记者,除了读新闻学的专业书籍之外,还应当读一些文史哲的书籍。这对记者于“新闻眼”之外,于“文心”“史识”“哲思”的培养必不可少。关键词:记者;阅读;文史哲;新闻眼;文心;史识;哲思一、导言记者,头戴“无冕之王”的桂冠,肩负教化民众的责任,所以其自身必须具备很高的修.........
构建“文本阅读”与“课外阅读”的阅读链
发布时间:2015-09-16
提倡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是毋庸置疑的真理,但“应该读什么”是必须要思考的话题。学生的甄别能力有限,作为教师就必须义无反顾地承担起“选择”的重任。课外阅读是需要的,教材也是不能丢弃的,教材中的一篇篇范文是编者精心挑选的......
“把鲁迅从神坛与框框中解放出来”
发布时间:2015-08-21
我与严秀先生交往30多年了,以前是书信往来,自我1998年来京后就有一个时而定期时而不定期拜见他的惯例。每次见面都会听他讲述有关鲁迅的话题,他对鲁迅的热爱溢于言表,但他不是那种“言必称鲁迅”的盲目崇拜者,而是很有理性地力主......
《太史公自序》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01-29
通读了一遍《太史公自序》,我对整部《史记》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也让我对于太史公的人生经历,思想道德,写作目的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太史公自序》可分为三部分:一为清晰地历叙了世系和家学之渊源,并概括了作者前半生之经历;二则以对话的形式,鲜明地表达了作者撰写《史记》的目的,及其著书的艰难过程;三是《史记》一百三十篇的各篇小序。一个人若要写出像《史记》这样的巨作,想必一定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与不辞劳苦.........
重新挖掘鲁迅笔下的杨荫榆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 要]鲁迅笔下的杨荫榆是反动的,而将杨荫榆的一生及其活动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反映了杨荫榆悲剧的一生,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和民族的悲剧。 [关键词]杨荫榆;鲁迅;悲剧 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提及杨......
新时期贬损鲁迅现象评析
发布时间:2015-09-14
我们湖北省杂文学会1985年诞生,如今已“三十而立”了。1986年,我们学会举办了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地点就在华中师范大学。我特别希望,杂文学会新的领导班子,继续高举鲁迅这面旗帜前进! 中国“五四”运动前后,鲁......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刍议
发布时间:2022-09-29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刍议 某著名学者谈到鲁迅作品教学时,说了一个顺口溜:“中学生学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学生如此,老师又如何呢?前不久我曾和一位市语文教研员闲谈鲁迅,她直言不讳地说不喜欢读鲁迅的文......
生态文学批评视角下杜光辉《可可西里狼》解读
发布时间:2023-02-19
摘 要:近年来杜光辉创作了一系列以雪域高原可可西里为背景的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依然是严酷的自然环境,激烈的人性冲突,但杜光辉已经不满足于像以往那样只展示这种冲突和斗争的曲折离奇,沉醉于其中荡漾的快意恩仇,而是在意于突出......
论鲁迅面对新式爱情的疑虑
发布时间:2022-10-28
论文关键词:鲁迅 新式爱情 伤逝 疑虑 论文摘要:妇女解放和新式爱情,是西方现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四”启蒙运动倡导的主要内容之一。《伤逝》等文本充分展示了导致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各个方面的原因,表现了鲁迅对于个性解......
爱读、乐读、会读
发布时间:2023-02-18
新课标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而且进行了量化。低年级学生由于阅读习惯和方法几乎空白,要完成自己的阅读任务并非易事,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下功夫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好的阅读习惯能为学生今后阅读能力的提高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笔者依据多年教学经验,觉得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众所周知,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说好“导入语”,因为它既.........
重读“现代性”书写叙事中的鲁四老爷
发布时间:2022-11-15
摘 要:“反传统”作为“现代性”书写叙事的主流话语对“五四”新文学显现出了强大的解释功能和整合功能。在这种主流话语模式之下,鲁迅《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成了压迫者和吃人者形象。这样的观察, 固然可以突出鲁迅文本中的政治学......
《囚鸟》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15-08-24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新历史主义是对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强调文学本体论的批评思潮的一种反拨。主张文学文本批评的跨学科性,让文学文本参与到其他文化文本的对话中来打破文学文本受保护的独立状态,使得文学批评从内射性......
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与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25
[摘 要]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无法取代的地位;鲁迅的精神和思想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鲁迅思考和论述的一些问题,时至今日仍然缠绕和警示着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就是要铸造民族的脊梁与魂魄,鲁迅的精神和思想可以汇聚为时代......
阅读教学与阅读猜想
发布时间:2022-11-14
学生在无法解决难题时,常会说“我就蒙!”说真话,“蒙”何尝不是一种学习方法呢?能猜想,就能满足学习之需。叶圣陶说:“语文教学中的一大任务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会读书,让学生‘潜心会本文’、‘所谓阅读总得读’。”那么到底让学......
白描手法——以鲁迅作品为例
发布时间:2023-05-12
引言 语图理论是赵宪章于21世纪初提出的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他指出语言和图像的关系是文学图像关系的核心。本文将以鲁迅小说中体现的语象为例,分析白描手法与其问的祸合。从文艺学的形式美学来看,文学的形式以特定的语言风格体......
试论鲁迅作品中的妇女形象
发布时间:2023-01-03
[内容提要]妇女问题,是关系社会文明的重要问题。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对妇女问题始终给以极大的关注。故其在作品塑造了众多封建社会的妇妇女形象,通过描写她们一生悲惨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的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封......
浅论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
发布时间:2023-01-25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作家,世界公认的中国新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为一位作家,他那被郭沫若同志誉为‘现代文化上的金字塔”似的作品,值得后人研究和探寻的东西很多.这里仅就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谈谈它的典型意......
鲁迅小说中的风景描写艺术
发布时间:2022-12-15
摘要:鲁迅小说中的风景描写类型多样,发挥着象征寓理、民俗风情展现、格调与气氛创造、讽刺、抒情写意等多方面的艺术功能。这些风景描写与战斗的思想性相统一,为作品创造出优美、典雅的品质。鲁迅小说的风景描写在中国传统小说和现......
从情敌眼里我读懂了老公
发布时间:2023-01-27
婚姻很平静 生活很乏味 我是这么平常的一个人,一辈子也没漂亮过,那些激情、艳遇、风流都跟我无关。年轻的时候也是一样。 我和我丈夫相识、结婚的过程,也是千千万万普通的中国女人当中最普通的。大学毕业之后,我到中学当政治老......
“历史概念”的解读与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效率,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设计与优化,而授课过程中“历史概念”的解读影响课堂的高度与深度。本篇论文主要以“封建”、“左”“右”等词为例谈一词多义以及对立词义区分现象,探讨“历史概念”的解......
读“二十四史”的理科男生
发布时间:2023-06-19
爱读书,尤爱读史书 刘洲宁,一个身高1.83米的水瓶座理科男。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最爱的学科居然是历史。在历史还作为学习和考试科目的时候,他的历史成绩就在全校名列前茅。 他喜欢历史因岁月沉淀而带来的厚重感,喜欢古往今......
夏目漱石和鲁迅作品中的“间离”
发布时间:2023-07-23
摘 要:夏目漱石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鲁迅是现当代中国文学的丰碑,两人都是各国文坛的顶尖人物。一次赴日留学的经历,把鲁迅和夏目漱石联系在了一起。夏目笔下的人物,生动细腻,又带有丝丝哀愁,鲁迅笔下的人物,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