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身份认同的交缠与岭南文化历史的重塑———解读《田野上的史记》

浅析身份认同的交缠与岭南文化历史的重塑———解读《田野上的史记》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22:26:55
浅析身份认同的交缠与岭南文化历史的重塑———解读《田野上的史记》
时间:2023-08-07 22:26:55     小编:

熊育群的散文集《田野上的史记》,副标题为行走岭南,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在岭南大地上四处行走后,对岭南的民系、历史、风俗等所形成的个体体验以及审美想象,是对长期以来人们对岭南历史文化太忽略以及抱有偏见的补苴和去蔽。该散文集,曾获得过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全集收文24篇,分别辑为生命的奔赴田野上的史记山水形态之外辛亥革命的血四部分。其中生命的奔赴辑中4 篇散文曾被作者先前出版的另一部散文集《路上的祖先》收录过,分别是《广府人的南方》《水上来的祖先》《迁徙的跫音》和《客都》。对熊育群那部《路上的祖先》已经有不少人评论,人们几乎一致关注他散文里的生命意识,这自然有其道理,笔者也赞同。但熊育群这部《田野上的史记》却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作者为什么对岭南文化情有独钟?为什么会试图重构岭南文化?其散文中浓郁的哀伤和隐隐的焦虑又缘何而来?笔者试图从个体身份认同的视角进行有关的分析和阐释。

个体身份认同(identity)这个术语最先出现于社会心理学,是指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如出身、归属阶层及归属地位),和对所归属社会群体的认知以及伴随的情感体验和行为模式。后来这个术语溢出心理学界延展到哲学、社会学、文学等其他人文领域。作为作家的熊育群,其个体身份认同以及由此对他写作产生的影响,我们当然不能忽视。笔者提出,从熊育群的各种自述以及他的写作实践考察,他的外乡人岭南人家园守望人等诸种身份认同相互交缠得极其明显。正是这些不同的身份意识的交缠纷呈,以及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和价值立场的抉择阐发,才让他行走岭南的散文呈现出独特审美情趣与审美风格。

一、作为外乡人的熊育群

1962 年,熊育群出生于湖南洞庭湖边的汨罗市,17 岁离开家乡到上海读大学,1994 年进入广东从事新闻工作。湖南家乡于他而言,不仅是出生地和童年印象的形成地,更是人文精神滋养的重要来源地。

熊育群谈到家乡的楚文化时说道,洞庭湖是楚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楚文化主要是巫文化,虽然这种文化表征消失了,但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鬼气仍然是区别于中原的地域文化特征。他认为自己的创作受家乡楚文化的影响很大, 我们家乡信奉的是泛神论,相信万物皆有灵。地方上的神灵多种多样。从小我就受到它聊斋式的故事的影响,生出的幻想也无穷无尽。这一切当然也对我的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即使是移居广东二十年后,熊育群面对记者采访时依旧强调称, 我是一个湖南人。

一个湖南人到广东工作和生活, 外乡人的生存感觉扑面而来。楚地与中原联系得紧密,长期的楚文化身份认同以及中原文化身份认同,使得熊育群成为了岭南人眼中的北方人。由于历史上中原文化的强势以及对于岭南南蛮之地化外之地的渲染,像多数北方人一样,熊育群对广东或岭南文化同样抱有一定偏见。他曾面对记者坦言,初来广东,作为外乡人有点不适应,有孤独感,当时在他的眼中, 广州人务实, 似乎对文化不是那么看重。

尽管后来熊育群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岭南人把他们地域之外的人都称为北方人,与一百多年前的中原人将南方人称为南蛮一样,其实,这都属于人性普遍的偏见。但是,那种外乡人独有的孤寂感,他还是一时难以排解。最明显的外乡人感觉来自语言不通所造成的孤寂和飘萍。在粤语通行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移民带着的语言就像无法交换的货币,而一颗离乡的心,在体会飘萍的孤寂。 客家话、潮汕话、粤语,于天南地北的乡音里独自灿烂,它们在嘈杂的超市、街道、车站成为一道景观,让陌生的外来者不得不伸直了舌头,发出一两声鸟语,发音标准者无不为自己拥有这通行的货币而兴奋、而虚荣。而舌根顽固者感受到的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滋味。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外乡人的身份认同带给作者的不单单是孤寂,它还给作者带来了极大的好奇心以及别样的观察眼光与新奇体验,许多为当地人所视而不见的或者习焉不察的文化现象、文化景观,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作者的散文审美视野。对此,熊育群的认识是自觉的,岭南文化,她是中华文化中最不一样的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外来者也许体会得更深切一些。因此,带着这种外乡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者开始了在岭南大地上行走,我一直要求自己田野调查,用脚代替笔,慢慢体验、觉悟,它不是来自书本,也不是来自知识,而是我切身的体会。

多年来行走于岭南大地,以及对岭南人的反复观察和了解,熊育群看到了岭南人与外乡人的差异,也看到了岭南人三大民系的差异。经过了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同样是由中原迁徙过来,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却分别在岭南形成不同的民系,且愈来愈鲜明地区分开来。他们使用着不同方言,分别讲着自己的粤语、客家訾__棫_话、潮汕话。他们选择了不同的居住地,客家集中于梅州山区,潮汕人选择了粤东平原,广府人则遍布珠江三角洲。

在作者眼中,客家人富有待人热情和闯荡世界的情怀。他们具有对人信任、热情的天性和对于根的追问, 他们记得最牢的是自己的血脉自己的根。走出家乡去闯荡世界更是客家人的一种秉性, 客家人迈开了脚步,就难以停息,他们永远在路上,以致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在作者眼中,广府人则是疏离的和务实的。广府人移民到岭南后,就渐渐失去了对北方的兴趣。他们的群体意识明显淡薄。如果说客家话、潮州话具有民系相认的功能,那么广府人的粤语只是交流的工具。广府人建立起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最早踏入商业。 对于广府人言, 他们是重实际的族群。在熊育群眼中,潮州人心态封闭而又文化精细。在潮人谨慎的谈话里面,我感觉到了他们血液里的孤独情怀。他们在世界各地彼此称呼自己人时,诘屈聱牙的潮州话就像一个相互对接的暗号,那一定是一种内心孤立的表现,也是不肯认同外人自我封闭的一份倨傲。 但是潮州人的文化却极精细。表现最极致的是其精细的审美趣味,精工细作的潮州菜,讲究素养品味的工夫茶,散淡闲致的潮乐,抽纱刺绣、青白瓷器、镂空木雕,甚至是耕田种地,也把绣花的功夫用到耕作上了。

熊育群作为外乡人的好奇,导致他特别注重对细节的考察。他考察到客家人对北方中原的强烈怀念的情结,甚至体现到了他们的菜里, 客家酿豆腐豆腐里包肉馅客家人乐意解说它为南方的水饺。因为南方没有面粉,客家人为了不忘记北方的饮食而刻意模仿。他考察到潮州人对于北方古代文化的保留令人惊叹,潮乐保留了汉乐的原味它是中原古音的演变,沿用 24谱的弦丝。而潮州话还相当多地保存了古汉语语法、词汇,甚至发音:走路行路,吃饭食饭,吃饭了没有食未,喝粥食糜,要欲,菜羹,房子厝。与此同时,熊育群并没有忽略三个民系的共同之处,他们毕竟都是陆续从中原迁移到岭南的。比如,他们都有自己崇拜祖先的追根意识,如都重视宗族祠堂的建造,都保留有自己的族谱和自己的迁徙传说;他们都保持着中华民族聚族而居的传统,客家人之于群山环抱的梅州山区,潮州人之于富庶沿海的粤东平原,广府人之于江河枝杈的珠江三角洲;他们都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中原古老的习俗,如古老的中原话,久传的中原菜,儒家纲常伦理等。

但是,对于三大移民民系而言,到底又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像河流一样让来自中原的人开始分道,形成了彼此分隔的具有不同语言、不同习俗、不同饮食习惯、不同集体性格、不同居住地的不同民系? 熊育群一时没有给出答案,但此种叩问恰恰体现出外乡人的独特视野。

二、作为岭南人的熊育群

人总是生存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空间里的,人的这种时空局限性,直接影响着个人身份认同的形成或演变。久居岭南,熊育群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外乡人的身份认同有了新的变化。他曾坦承,有10 多年的时间,我生活在这块土地,我再也不能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客居之地了,与许多南下者一样,我也成了岭南人。 他感叹自己找到了家园的感觉, 我去了几处客家地区,精神上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孤独感消除了。发现大家对岭南文化的认识其实很片面。平心而论,作家这里对身份认同变异的自况,绝非是一种敷衍,更不是一种随意,恰恰相反,熊育群对于自己是岭南人的认同发自肺腑,且刻骨铭心。

身份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身份认同的实质是个体情感上对于所属群体的观念、行为及其价值的深层认同。如果深入到作者行走岭南的系列散文作品中细细考察,我们就能够发现,熊育群认同自己是岭南人,是由于他在岭南人身上找寻到了一脉相承的东西,一种能够打动他内心、产生心灵共鸣、得到价值认同的东西。

第一,熊育群在岭南移民祖先身上发现了情感相通之处移民情结。更为确切地讲,是岭南三大民系祖先的迁徙,让作者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原来与移民祖先有着割不断的关联。就血脉而言,三大民系的祖先也是自己的祖先;就经历而言,祖先的离乡迁徙停留的生命之旅也正是自己的生命之旅。在这里,个体生命与祖先生命跨越时空得以重合,熊育群以自我身心出发去体验和感应那些祖先。所以,他真切体悟到了祖先们的艰辛、挣扎、执着、坚韧,他甚至看到了那些祖先的目光、听到了他们的喘息、嗅到了他们的气息。行走于岭南山水之间,他猛然发觉, 自己一直行走在时间的迷雾中历史的蛛丝马迹与个人的想象建立起海市蜃楼,它们与现实交织得骨肉难分。感觉有一双手是能相握的,尽管隔着时间的帷幕。这帷幕对我是那样薄,似乎闻得到那边的神秘气息,一切只需轻轻一揭。揭去时间的包裹,其实我们都在同一舞台上。

他想象出一千五百多年前客家祖先程炆携家眷从江西鄱阳长途辗转迁徙到梅州平远县的神态,来到一处山坡地, 他放下行李,环顾四周,长途迁徙的旅程就此打住这念头从他心里升起,荒山也有了几分亲近。这个群莽密箐,轮蹄罕至之地,正是寻得桃源好避秦的地方啊。于是身边的所有人松下一口气,所有目光以一种家的感觉四处打量、搜寻这就是新的家了?。他想象出广府人的祖先一千多年前从梅关进入到岭南南雄地界时的情景,那些失神的眼睛,茫然的目光,不安的询问,嘈杂的脚步,在那个黄昏交织。祖先们望着四周, 那些凄惶的目光里,山河尽是凄风苦雨。大河浩荡,流经大陆架,直汇入海洋,那只是烟波浩渺的乡愁,还有比乡愁更浩荡的心绪。

他想象出八百多年前广府人罗贵带领众人由珠玑巷出发从水路乘竹排迁徙江门良溪的艰辛。雨季河流凶猛,竹排被打散,多少人失落江底,他们只能弃船登陆,1000 余号人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河床裸露的阳光里走走停停,越来越黧黑的脸庞,写满了焦虑、欣喜、忧愁、疲惫。

正是以同情和敬畏的生命态度去看待祖先,所以他才为祖先迁徙的历史记录的缺失感到心痛和惋惜。壮阔而悲伤的迁徙史,没有有心人,像智者观察并记述历史。 无人记得,潮汕人是如何最早发现粤东平原,客家人是怎样迁徙到了梅州山区,广府人为何选择了珠江三角洲。他甚至为祖先没有留下诗句感到遗憾,多少人踏过了梅关,却没有留下来一首关于梅关的诗,让我今日吟哦。

第二,熊育群对于岭南三大民系浓郁的乡愁意识感到稔熟和心领神会。这种乡愁包含了追宗认祖、崇拜祖先以及寻根的意识。最突出的就是岭南人对祖先的崇拜。无论是广府人、客家人还是潮州人,三大民系中,每家每户都珍惜保留着自己的族谱,每个姓氏都建有自己的祠堂,他们会定期聚合,相亲相认,相聚拜谒。客家人对于根的追问,构成了客都的一处独特风景,甚至一种新民俗。恳亲大会定期开,世界各地的客家云集。 客家人不管迁徙到何处,总是要把祖先的骨骸一同带走。客家祖先程炆从江西出发时,他从墓地里取出了先人的骨骸,放入瓦坛,背着它一起上路。到了岭南驻足定居,随身带来的一坛先人的骨骸轻轻地又放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的标志便是骨骸的安葬。

落叶归根、眷恋故土,是岭南人和中原人共同的情结。居住着广府人的江门新会黄坑,那里有一处义冢,2000 多个墓穴埋的都是华侨,都是死在海外,因为身边没有亲人,尸体无法运回来。靠了华侨组织,才集中收拾骸骨运回家乡安葬。这种落叶归根的故土意识,与衣锦还乡的人生理想,构成了中国人故土情结的两面,它们互为依托,相互映衬,是国民精神的基本骨架之一。同样是江门,一位叫方润文的人死在美国,由于抗日战争爆发,他的夫人对尸体做了防腐处理,然后将尸体保存了13 年,最终在1948 年将灵柩运回开平下葬。熊育群深深感叹, 万里运尸除去夫妻之间的爱与忠诚,那种对于故土的共同认可,那种生死一刻的殷殷期待与郑重嘱咐,那种深入骨髓的乡愁,那种一诺千金的信守,那种千难万难不放弃的毅力和意志,该是多么感人!岭南人与中原人本就同属一脉,有共同的回归家园的情怀。由这样一个一个组合成的庞大集体的回归,在地球上各个角落发生。有的是人的回归,有的是精神的回归,它最终的归宿点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故土。人类生存景观中这独特的迁徙图景只在中华大地上出现。华人有根,他们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鲜明地区分开来!

第三,熊育群发现岭南人对中原文化特别是对儒家文化的保留和传承,是根深蒂固的。熊育群多次到客家地区,最先是在那里找到的情感共鸣,释放出自己的乡愁。在那里,他发现客家的山水与情怀,是根深叶茂的古树,让我灵魂归依,客家人对人的信任和热情的天性,他们坚持至今的观念、准则,一种鲜活又古老的文化传统,与流淌在我血液中的精神深深契合。我们精神的源头都能在那个遥远的中原找到汇合点。客家祖先程炆来到岭南, 将儒家 泛爱众而亲仁的仁发展为和邻睦族,在和当地居民交往中,他先是办私塾,把敦本崇教之风带到这里。又以仁爱来息其斗念。土著有了纠纷不去官府,宁愿来找程炆,他总是热心为乡邻辨别是非曲直,讲出一番做人的道理。在客家的民居围龙屋,也可以发现儒家观念的揳入, 房屋连成半椭圆形,大椭圆套小椭圆,一圈一圈向外扩散,相间的圆弧形过道铺石板或卵石。过道的门通往屋前地坪和半圆形泮塘。包在椭圆形中心的是家族宗祠。这些独特又杰出的建筑形式,是客家人在这片土地上的创造。他们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为了不忘记中原文化,以空间体现着儒家的纲常伦理,表达着追宗认祖的心结

潮州人对于唐代儒家大文豪韩愈的崇拜让人叹为观止。尽管韩愈在潮州只有8 个月的时间,其作为并非特别显著,其影响却横穿历史时空波及至今。传说是韩愈在江边念了一篇《祭鳄鱼文》使当时危害百姓的鳄鱼从韩江彻底离开。这虽是一种神话,但是韩愈的确影响了潮州人的精神和他们的生活。韩愈拨动了一群怎样的心灵?是潮人内心深处的渴求在韩愈身上找到了文化的井喷?是他们惺惺相惜?是同样的文化遭际引发了共鸣? 他们(潮州人)把一个贬官大文豪当作神灵来祭拜,以致江山易姓为韩。于是,那里就有了韩山 韩江、韩愈祠堂

广府人罗贵于宋朝带领着97 户人从南雄历经种种艰险迁至江门良溪村,出发前97 户代表盟约起誓, 予等独藉公之德,得赖逃生,何以为报?异日倘获公之德,得沃壤之土地,分居安插之后,各姓子孙富贫不一,富者建祠奉祀,贫者同堂共飨,各沾贵公之泽,万代永不相忘也,世世相好,无相害也直到如今,罗氏宗祠依旧保存完好, 宗祠供奉的正是良溪始祖罗贵。八百多年前的那一纸誓言,97 户人家的后裔并没有违背。这是中原儒家文化忠孝节义进入岭南的一个见证。第四,岭南人那种蓬勃的生命活力和自由率性的生活态度,让熊育群感叹和敬佩。民间草根朴素真挚的人性之光,南方粗犷原生的生活,海洋的气息,就像这片土地散发的浓郁亚热带的气味,如茂盛的植被一样强炽。

在熊育群看来,是力图生存、慎终追远的精神特征,使得中原的人们到了岭南,在高大的南方乔木下,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们顽强地生存,不断繁衍。熊育群在岭南遍布的榕树身上,看到了岭南人生命精神的形象写照, 榕树至少是南方郁郁葱葱生命的精神写照。榕树的树根是裸露着的,虬曲交错,你撕我咬,雄健坚韧,顽强、炽烈,磅礴的生命力,火焰般喷射!这是力量之本,生命之母,万物繁衍之血脉!是生命与美的交响!对于自然界,它们是生命的狂欢。作者对此感慨道, 榕树生命中的一种悍然精神,却给这片土地生存的人带来了神启。它开始变为平民精神永远不疲倦,不退缩,总是向着外面的空间伸出自己的气根,发挥自己,扩展自己,生生不息!

正是由于地处偏僻,岭南反而成就了人的生命自由。熊育群看到了岭南人的包容、平等、质朴的人生态度。从岭南走出的佛教禅宗六祖慧能,把佛教变成世俗的平民的宗教,堪称是岭南平民精神的集大成者。山遥水远来这里的人,没有谁还会有什么优越感了,也不会再生什么等级观念了。他们反倒活得率真、无欲。熊育群总结道, 这片山水孕育了怎样的精神?这样自由率性,这样质朴务实,平凡庸常,远离儒教的等级、礼仪、孝悌人不是为等级、制度而活的,人是为着自由生活而活,如自然生态,自由生息自由来去,像岭南树木一样任性生长。

第五,岭南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所发挥的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让熊育群感动和认同。岭南地处沿海,为海外交流和贸易提供了便利,海外文化也最先得以进入中华。是西方的航海地理大发现,澳门第一个进入世界视野。东西方的交流从这个半岛登陆。正是由于地缘因素以及包容的生活态度,岭南才在西风东渐中成了先行者。如现代城市和现代事物, 中国的第一所西式大学、第一所西式医院、第一所西式印刷厂、第一份外文报纸在澳门出现了。第一部中译本《新约全书》和第一本《华英字典》也在澳门出现了进入到清末民初,岭南人对于现代国家所起到的肇始和推动作用,无人可比。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北伐战争,这些战争都是从南方开始的,北方的任何革命都不可比,它是把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的帝制推翻,让一个国家以崭新的体制、崭新的面貌在东方屹立起来,这是几千年中国历史上没有过的事情,这种事情的肇始者是广东人。特别是在辛亥革命前后,一批从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聚集岭南,义无反顾地担当起辛亥革命的先行者、决绝者,他们推崇和宣传的是民治 公民权 平等 国有化代议制 公民素质他们开启了新的文明追求的先河。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气节、勇敢,为民族与国家前途以死相许,比之风萧萧兮易水寒,荆轲刺秦王的悲壮,更为震撼灵魂!他们是结束封建统治的死士,其悲壮、决绝、惨烈,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罕见。

三、作为家园守望人的熊育群

随着现代化、全球化深入,一方面是物质社会的发达,一方面则是个人的无意义感,即那种觉得生活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的感受,成为根本性的心理问题。人们陷入到身份认同的危机。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言,身份认同的危机是由于传统的个人同一性和历史连续性之感的丧失。

在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熊育群深切地感受到了文化的某些断裂,如传统文化遭遇淡漠、人与人的疏离、人类的贪婪和物质至上、城市的疯长和对农村的挤压作为一个文化人,他表达了自己的不安和焦虑。市场经济正在极力激发与鼓励这种无止境的物欲,生活变得越来越奢华,这将毁掉我们的生存的环境。向过去追寻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田园牧歌,我认为正是现实逼迫的结果,是我对现实的另一种表现,也可以说是内心的一种反抗。在这里,我们明显看到,熊育群选择了做一个传统文化的家园守望者的身份认同。

熊育群曾表白, 我的确对存在之物缺少敏感,反倒对消失的事物充满好奇。它不仅能调动我的想象,还调动了我的情绪作者的兴趣和好奇是对于民族文化与民族历史的探寻,他说道,是岭南的自然山水和对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千年迁徙的历史让自己无法释怀。南方起伏的山岭构成一个个封闭的空间,保存下了古老的文化,那些消失的语言、服饰、习俗作者可以在那里找到消失的历史,同时,也不再感到孤独,因为许多的脚步踏上来了,那是千年来中原移民陆续迁徙而来的脚步。

对于作者而言,那些古老的村庄、记忆、传说、风俗等等,都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繁衍之根,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可这一切面临着瓦解。农村的人们将像所有城市人一样,不再带着祖先的时间和历史生活,不再记忆个人生命的历程,不再明白自己血液的河流怎样在时间中流布。事实上,现实情景也的确让人担忧和不安。在定南寻找客家古迹,当地人对于县名的来历竟然全然不知,去到书店搜寻书籍, 密密麻麻陈列于架子上的书,内容大都是如何成为富人、如何调情取乐。在如今的这个时代,作者感到惊讶和惶恐, 消遣与发财成了人生的两大基本主题。

正因为如此,在佛教禅宗六祖慧能故乡新兴,作者特别钦慕和缅怀慧能大师,他在那个时代还能不沉溺于世俗而思考人的意义,在某些黄昏,看到那长河边的落日,或者某个早晨,看到太阳从山的那面升起来,慧能会驻足相望,总有天地间一种宏达的精神在心灵间引发共鸣。或者是暧昧而隐秘的心绪,让人远离世俗的烟火,想一想人之为人的问题。慧能面对内心追求佛法,做到行与知的一致, 不像现代都市人,在内心与生存方式上挣扎,行与知不得不因物欲的炽烈而背离。

现代的单向度的疯狂发展,不仅正在瓦解对祖先记忆和历史生存记忆,而且也在瓦解着人们的现实存在感。那就是城市对乡村的冷酷挤压。都市正繁荣起来,但作者却深深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冰冷和疯狂,以及人的疏离感和悬置感。坚硬的都市,躯体贪婪地向着田野伸展。人群如蚁,爬满街市的枝条。经济时代大地上极致的繁华与荒凉,高空向着天空疯长,灯火在夜半燃烧,每一分钟都发出了硬币一样锃亮诱人的光,每一个人在巨石阵的街道,感受彷徨、渺小、孤独在一个高入云天的钢筋混凝土世界里,古老村庄从大地消失,田野上的人群走向了城市,钢筋混凝土在伸向每一个角落。 想到都市的那一扇窗口,被无数的窗口所淹没,我常常在高楼下找不到自家的那一扇,我的生活早已被悬置于大地之上。

与此相对照,熊育群在他熟悉的乡村找回了精神的慰藉。一旦回到了乡村,作者就感受到身体与感官的自由释放和精神内心的由衷愉悦, 感受着自然的气息,安静时,听得到虫子啃咬树叶的声音,鼻子闻得到远处大海的存在;月光下,浮云披着熠熠银光,在大地生命进入的梦乡中游走感觉自己的脚步不再匆促了,对事物的热情也在一点点复苏。这是一种身心的康复!其实熊育群不是不知道, 新世纪, 新与旧不再较量,输赢早已天定。新桃换旧符是这个时代的风尚和铁律。熊育群也并非不加甄别地全盘接受传统,全盘拒绝现代化,恰好相反,他对于传统是批判的,有所取舍的。特别是熊育群对于儒家对人的束缚和压制的一面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看到了正是岭南地处偏远, 远离儒家的等级、礼仪、孝悌所以,这里的人们才活出了一种活力四射的自由,他们没有为等级、制度而活,他们是为着自由生活而活,如自然生态,自由生息自由来去,像岭南树木一样任性成长。

但是,任何一个民族,任何特定时代的人们,都是既生活在过去又生活在将来。历史、传统、记忆,是一个民族的来路标记,是一个民族所以成为这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根。所以,熊育群感慨和焦虑道,如果我们无法与传统对接了,也就是说,我们没有自己的来路了,我怎么能不希冀找到自己的来路、自己的根? 背离了传统,抛弃了记忆,失去了精神家园,人是无法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

从湘楚之地出生长大而迁居岭南,使熊育群具备了外乡人的身份认同;多年的岭南定居和在岭南大地上的四处行走,使熊育群认同了岭南人的身份;对于现代的畸形发展和传统的痴迷,使熊育群选择了家园守望人的身份认同。这几种身份认同的交织、碰撞,使得熊育群产生出重塑岭南文化的强烈冲动,其行走散文则呈现出岭南文化与历史的别样图景风貌,以及独特的忧郁笔调和隐隐焦虑。借助他的《田野上的史记》,伴随作家的脚步,去掉长期以来强势中原文化偏见的遮蔽,我们对岭南这块所谓的南蛮之地化外之地,有了新的发现和新的认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历史虚构与国族想象——《我的1919》的文化读解
发布时间:2022-12-31
在西方文化和文明以前所未有的诱惑深刻地干预着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同时,西方国家的中心主义情结和霸权优越感又刻骨铭心地刺激着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和破坏社群的认同想象。90年代以来,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受挫、美国对中......
浅析中国音乐史上的文化交流
发布时间:2023-01-18
论文关键词:传统音乐 文化 交流 西方音乐 论文摘要: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各民族丰富多采的传统音乐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形式和特点,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音乐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也享有盛誉。但是,改革开放......
跨文化身份认同类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2
摘要:本文通过借鉴西方跨文化身份的理论模型Cultural Identity Model (CIM)、提出四个跨文化适应后期(post-adaptation)的跨文化身份认同类型的研究,并探讨了跨文化身份认同类型与旅居者遣返回国后的跨文化心理适应状况的关系。......
历史废墟上的清算与重建
发布时间:2016-03-01
但是布鲁玛感到困惑的地方,不是因为父亲痛不欲生的经历,而是他回到荷兰继续自己的大学生涯之时,需要接受一种庆祝生还的整人仪式,这些新人被称为“胚胎”,被人扯着嗓子骂、戏弄,甚至人挤人被关进狭小的地窖里,称之为“玩转达豪......
用景观解读历史
发布时间:2023-01-17
摘要:历史文化景观在城市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逐渐意识到,在以往加快城市化建设中,没有及时对历史文物进行合理规划及保护所造成的损失。因此,随着城市建设发展步伐的加快,这些历史遗产如何成为城市新貌的一部分,如何......
《人性的污秽》中文化身份认同危机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 要:本文从文化身份认同的角度分析了菲利普・罗斯作品《人性的污秽》中以科尔曼为代表的美国黑人、以德芬妮为代表的法裔美国知识分子、以及以莱斯特为代表的美国越战老兵在美国历史和社会变迁中寻求文化身份认同时的困惑、焦虑和危......
《囚鸟》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15-08-24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新历史主义是对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强调文学本体论的批评思潮的一种反拨。主张文学文本批评的跨学科性,让文学文本参与到其他文化文本的对话中来打破文学文本受保护的独立状态,使得文学批评从内射性......
田野中的全球史与地方性
发布时间:2015-08-19
关键词:拉铁摩尔;中国东北;考察活动;地缘政治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4)10-0147一10 如果我们回顾拉铁摩尔的人生经历,就可以发现,他对中国边疆地区的研究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对自身经......
浅析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06
我这几年在研究历史地理、中国史和相关的历史时,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中国人自己研究历史还停留在自娱自乐的阶段,基本上很少客观地分析中国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简单的罗列,哪一阶段、哪一年中国产生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件,似乎这就证明这些都已经在世界上产生了影响。现在中国人又开始走出去了,我们的信息也畅通了,那么请问,在今天我们所了解的外国文化中,有多少是.........
外语教育中的翻译与身份认同
发布时间:2023-06-08
外语教育中的翻译与身份认同 外语教育中的翻译与身份认同 外语教育中的翻译与身份认同 翻译与身份认同 与第二语言学习者相比,外语学习者在使用外语时往往缺乏所学语种的自然交际环境,对外语的使用较频繁地体现在母......
鲁迅视野里的读经与读史
发布时间:2023-03-25
读经与读史的问题,是观察鲁迅精神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鲁迅不仅自身经历过读经与读史的时期,而且以自己读史的经验参与读经问题的论战。在这个文化问题上,鲁迅虽然自身读过经书,但反对读经,而主张读史,尤其是读野史。 鲁迅反对......
历史、传记
发布时间:2023-07-09
开国第一任省委书记 宋国涛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3-09 49.80 ISBN:9787511519733 本书在仔细梳理史料的基础上,选取了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任党委书记的事迹。透过这些历史记忆的片段,我们不仅可以了解......
历史上的法律和法律的历史(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6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就在于他们已经或者正在改变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英国著名的历史法学派代表人物梅因正是这样一位大师;经典著作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对原初的问题作出了新颖的论述,并且其主题具有恒久的价值和可以承受解释的张力......
被湮没的历史与记忆
发布时间:2022-12-23
杨辉 1979年生,陕西蓝田人。陕西师范大学文艺与文化传播学在读博士,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教师。发表论文及小说多篇,著有《终南有仙真》《小说的智慧》《骊山释道》等。 过于聪明的作家,即便并无狂乱年代临深履薄动辄得咎......
解读仪式 音乐 舞蹈——论索因卡戏剧中的身份认同策略
发布时间:2023-03-28
尼日利亚戏剧家索因卡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黑人。然而,在欧美地区享有高度声誉的他却没有得到非洲同胞全方位的认同,一些非洲评论家甚至不认同他的创作,对他积极参与各种政治活动的做法大加斥责,认为他的思想和行为过于激进。因为关心政治,索因卡饱受牢狱之苦,被迫远走他乡。不过他的所作所为并非是谋求私欲的冲动之举,而是出于对非洲民众饱受暴政、官僚和机会主义者残酷剥削的深切关注。一、索因卡的戏剧创作观索因.........
略论云南历史上的族际通婚
发布时间:2023-05-23
摘要:族际通婚即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联姻,是促成民族融合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之一。在我国,族际通婚主要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相互之间的通婚联姻两种基本类型。本文谨据有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云南边疆......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认同的重塑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 要:伴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民族文化认同问题也随之而来,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交流日益广泛,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引起人们对自身民族文化的反思,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重建民族文化认同对国家稳定和增强......
感受身边的历史与社会
发布时间:2022-11-10
感受身边的历史与社会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人文环境产生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提起身边的乡土人文资源,学生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乡土历史所涉及的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自己的家乡。人人对家乡的山水、传说、人物、建筑、风俗都有着十分深厚的情感。说陌生是因为现代学生的大部分历史知识来源于教材、课外书、电视网络等,对家乡的了解反而并不深入。上.........
“官员行为法”的历史考察:从身份到契约
发布时间:2022-12-06
摘要: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建立了强大的官僚系统,拥有庞大的官员队伍,与此同时,每个朝代基本上都有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和约束官员的行为,文章称其为“官员行为法”。民国时期法律法规中也有这样的规定,......
必须牢记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2-10-23
一、我答应为本书作序的经过和设想 简而言之,“文革”前“老五届”大学生有过五段必须牢记的历史:即“文革”前所受的教育;“文革”中的被驱使 ;发配后受到的磨砺;工作后的经验体会;退休后的感悟。这五段历史,我概括为:“文革”......
王阳明遗像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信息
发布时间:2023-04-02
王阳明的挚友湛甘泉在谈到为何要为其师陈白沙塑像时说:是故于其没也,有三成之道焉。具体克肖,谓之德成;见于美墙,僾乎容声,谓之思成;刻木肖形,谓之像成;德成不已,求之思成;思成不已,求之像成;皆有不得已焉也。1而所谓德成......
历史的态度:承认过去对现在的塑造力
发布时间:2023-03-12
尽管在高考招生中历史学仍然属于冷门专业,但是,作为一名职业史学工作者,我还是经常有机会感受到国人对于历史的热情。然而,恕我直言,即使是撇开希望我指点盗墓门径的那极小部分,大多数“史学爱好者”对于历史的兴趣距离严肃的热爱仍然存在着不小的距离。我知道我这么说要得罪一大片,不过,请先不忙生气,且听我说仔细。严肃的第一要义是尊重史实。过去的已经过去,无法完全复原,只能以史料为依据尽可能接近真实。然而,有就.........
探析文学史书写与古代文学经典化路径的重塑
发布时间:2016-08-24
古代文学经典文本属于历史的产物,无论内容抑或形式,无不打上鲜明而又深刻的过去式烙印,然而,对其经典化路径却不能完全作如是观。古典时代的终结并不意味着经典化路径的中断,传统的文学经典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经典地位,必......
“历史概念”的解读与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效率,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设计与优化,而授课过程中“历史概念”的解读影响课堂的高度与深度。本篇论文主要以“封建”、“左”“右”等词为例谈一词多义以及对立词义区分现象,探讨“历史概念”的解......
中西方文化碰撞下父亲文化身份的消解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 要] 以李安电影《推手》和《喜宴》中的家庭矛盾为切入点,结合中西方文化理论知识,从父权地位变化解读其中父亲文化身份认同:父权如何在西方文化语境下从强大到无奈的退让再到开始新生活,以及如何实现父亲旧的文化身份的消解与......
浅谈黑格尔历史哲学的三重解构
发布时间:2022-09-09
上帝的死亡和理性的毁灭, 让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黑格尔作为近代西方哲学史上的巨人, 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在后现代语境中亦受到了质疑并成为了批判的鹄的。黑格尔历史哲学以 先在的理念 为中心且依靠辩证法建立起来, 并认......
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发布时间:2023-06-03
一 家庭不但是社会最基本细胞,也是家族的最基本单位,家庭的不断扩大意味着家族势力的日益壮大。传统上的所谓“家庭”通常是指在一位家长的主持下,共同居住共有财产的血亲组织。古代家庭结构,一般是由父子两代或父子孙三代构成,其人......
重庆历史上首座机场
发布时间:2015-08-20
一、广阳坝见证刘湘称王 二、广阳坝见证“志航大队”英勇抗敌 三、广阳坝见证日机对重庆的残暴轰炸 ......
历史记忆与发展的幻象
发布时间:2022-12-06
光盘《重回梅山》是一个镶嵌型文本:恒通公司的董事长我为了完成抗日英雄爷爷的遗愿,重返他曾经战斗与生活过的梅山。我在重返梅山的途中,阅读爷爷的回忆录,加深了对梅山历史的了解,同时也加剧了对梅山现实的忧虑。这个爷爷魂牵梦绕之地是我心灵的伤口,因为在爷爷记忆中草木甜泉的地方如今已经是一座荒凉废弃的野山。十年前,恒通公司在梅山开发,石材加工污染了水源和土壤,虽然村里人因此发了财,但他们喝了有毒的水吃了有毒.........
作为隐喻、记忆与经历的历史:“80后”历史书写三调
发布时间:2022-09-05
1918年5月,《新青年》杂志第4卷第5号刊载了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其中有一段后来被广为援引的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除了人所共知的启蒙命意之外,鲁迅这一笔的意义还在于,他将“历史”明确地引入新文学的视域,就像孟悦谈到的,从此,“‘历史’便如同一位隐而不露的主人.........
研究历史文化,不可恣意曲解史实
发布时间:2015-08-18
三国名将周瑜,其籍贯哪里、究竟何方人氏?从相关史料所知,早于清朝始,相毗邻的庐江、舒城两县便开始了周瑜籍属之争。虽说双方都没有留下相互争辩的具体文字,但在现存的清康熙、雍正、光等版本《庐江县志》和《舒城县志》中,两县......
音乐史写作:艺术与历史的调解
发布时间:2013-12-17
《音乐史学原理》① 一书似乎只能出自德国学者之手——因为它的思维深度和力度,也因为它的视野宽度和广度。当然,此书所关心的主题对象——音乐及其历史写作”。 这种德国式思辨与写作的特色之一是刨根问底:透视习以为常的现象,以......
“交往”与历史转折
发布时间:2022-10-17
" 在传统的历史哲学里,交往是一个很少被提及的范畴。但是,在唯物史观中,它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唯物史观的实践原则与交往原则有着一致性,它们都是主客体交互关系中的中介范畴,只不过交往范畴是实践范畴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拓展和......
浅析《屠猫记》中的新文化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1
[摘 要]作为新文化史学流派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渐趋成熟的代表作――《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其作者罗伯特・达恩顿主要基于深度描述理论,通过文本的层层分析,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异域文化进行研究,探讨了18世纪法国的思考方......
论大学生身份认同危机
发布时间:2023-01-12
【摘 要】面临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变,大学生身份认同危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身份认同作为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其危机的表现形式和出现原因也多种多样。只有家庭、社会、个人三位一体,全面营造适宜成......
论记者阅读文史哲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全媒体时代对记者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新闻专业素养之外,文史哲的素养也必不可少。所以,当今新闻学专业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的记者,除了读新闻学的专业书籍之外,还应当读一些文史哲的书籍。这对记者于“新闻眼”之外,于“文心”“史识”“哲思”的培养必不可少。关键词:记者;阅读;文史哲;新闻眼;文心;史识;哲思一、导言记者,头戴“无冕之王”的桂冠,肩负教化民众的责任,所以其自身必须具备很高的修.........
试论中国历史上的村落共同体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要]村落共同体问题对于思考宋元社会乃至整个中国前近代社会都有重要意义。二次大战以后,日本学界在这一问题上主要围绕着地主佃户关系、国家编民关系和共同体论展开了论争;关于华北是否也与南方同样存在村落共同体,也是日本史......
关于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3-16
论文摘要:河南历史悠久,资源丰厚,对于那些研究东方文化和华夏文明源流的旅游者来说,河南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河南也充分利用自己本身的历史文化资源......
媒介庆典中的身份生产与社会认同
发布时间:2023-06-12
摘 要:《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年度人物的传播实践呈现出集新闻性、仪式性与参与性为一体的三重庆典传播结构。文章借助媒介生产社会学的视角,尝试揭示“影响人物”所表征的价值符号,以及媒介对中产阶层身份生产的多重相面。......
浅读1854年波罗的海之战的重要历史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22
波罗的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咸水水域,它的面积为42万平方公里,平均宽度约190公里,最深处超过450米,冬季很容易结冰。19世纪中叶,它的周围是俄罗斯帝国(包括芬铸)、普鲁士王国、瑞典王国与丹麦王国等等,它经厄勒海峡(Sund,松德海峡......
音乐史写作:艺术与历史的调解(1)
发布时间:2023-01-31
这种德国式思辨与写作的特色之一是刨根问底:透视习以为常的现象,以洞察旁人未见的本质;剖析法定认可的惯例,以追问心照不宣的前提。依照一般的看法,音乐的历史,无非就是音乐发展历程的记录与解说,人物、作品的编年整理,风格、流派......
历史学视野下的整体与局部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整体的组成犹如建造一座大厦,当最终建成后,映入视野的仅仅是一座大厦,然而在建筑过程中的每一个工作都可以看做是这座大厦的局部,而且还有更多的人们看不见的局部在背后支撑着大厦的建筑工作。若将文艺复兴比喻成为这座大厦......
家书:历史与亲情的交响
发布时间:2023-05-07
岁末年初,一档名为《见字如面》的书信类视频节目在网络和电视台播出,其清新的风格、温暖的情怀,收获一片好评。特别是首期节目中有两封写于两千多年前的家书,经过通俗的翻译和明星的朗读,把听众拉回到战国末期秦统一战争的历史现场,再现了普通士兵的日常生活,那字里行间的人伦亲情历经两千余年依然温暖如初。穿越两千年的家书战国末期,秦军横扫六合,最终一统天下。可是,当时征战的兵士是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思想情感?千.........
人在历史中的主体作用:对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要:本文对中国和西方传统历史分期方法中的“人”进行了整理,指出其无法代表现实而全面的人类群体,无法真实地体现人的一般本质,在研究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方面存在缺失。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来......
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浅析
发布时间:2023-04-25
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浅析 摘要: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同义词的问题,古汉语同义词的确定和辨析是古汉语同义词研究工作中的两大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参考我国古汉语研究路程,浅要分析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
重塑河南形象的省委书记
发布时间:2023-04-11
2015年第4期,时代报告编辑部用了充分的时间去讨论特别报道。从开过编前会到策划方案获得通过,一共用了五个工作日,其中的四个都是在围绕特别报道的方向和取材进行讨论。作为植根于河南本土的媒体,讲好河南故事,是我们肩负的责任与......
历史“填空”与记忆“补缀”
发布时间:2022-11-05
长久以来,人们总说中国文化是“历史的”。然而,现在的中国文化却很难再说是“历史的”了。因为“昨天”刚刚过去,就被迅速遗忘;不用多久,有关昨天的记忆可能就会成为忘得干干净净的“白茫茫一片大地”。或许邓拓先生早就看到此点,......
伟人座驾 历史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3-02-12
斯人已去,座驾犹存。 我们乘着伟人座驾穿越时空,追忆曾经的那段历史风云。 老爷车因为经典,备受怀旧,若为伟人座驾,则更受瞩目。 在位于北京怀柔区的老爷车博物馆中,陈列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的座驾,车身......
新历史主义的“文史合一”观在文学理论史上的渊源
发布时间:2013-12-18
新历史主义的“文史合一”观在文学理论史上的渊源一、新历史主义文艺理论的兴起(一)新历史主义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新历史主义文论就正是后现代社会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后现代色彩,是身处后现代阶段的知识分子对启蒙现代性历史的深刻反......
通过解谜重新发现历史
发布时间:2023-01-02
纳博科夫喜爱编棋题,这是他在欧洲流亡期间养成的嗜好。为了构思一道特别的棋题,他甚至会一连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煞费苦心地设计各种精巧的骗着和虽然简单却最出人意料的正解。纳博科夫后来曾感叹,在他精力最充沛也最多产的岁月里......
南靖县下版村历史文化述略
发布时间:2023-07-06
[摘 要]福建省南靖县下版村是“福建土楼”村落中极具特色的村庄,有蔚为壮观的古老的土楼、南靖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百年古刹紫云山寺、南靖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水尾庵,还有建筑独特的刘氏宗庙追继堂;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构......
古泰州是淮南产盐重地的历史考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13
食盐,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重要物质,《晋书》载:盐者,国之大宝。自古扬州盐商闻名四海,孰不知自古泰州才是产盐重地,扬州盐商之名实乃因古泰州产盐而隆盛,扬州之繁华实乃实因泰州盐业之盛况而起。可惜泰州盐业一直隐埋在扬......
大屠杀记忆与创伤书写:“第二代”叙事与以色列人的身份认同
发布时间:2022-09-26
〔摘要〕二战结束后的七十年里,大屠杀一直在以色列的社会政治生活与公共话语中占据着中心位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第二代”叙事文学逐渐发展起来。其创作队伍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首先是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或者说大屠杀“第二代”;其次是父母并非幸存者的作家,但本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大屠杀给以色列社会和个人心理带来的冲击,于是选择“第二代”体验为描写对象。他们都经历了以色列国家重建大屠杀历史与大屠杀记忆的.........
分析历史的逐次重现:探析《稻草人》反映的历史真实
发布时间:2023-03-31
《稻草人》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著名导演王童的代表作,同时也是记录台湾地区在日本占领期间发生的历史事实的佳片。从文学角度看,该影片混合着日语、闽南语和国语的旁白,集中体现出了多种文学色彩的交融,早已成为电影学者们争相研究的对象(因为该影片上映于1987年,在语言学的概念中,那时台湾的国语相对完整地保留了民国时代的用语,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从哲学角度看,该影片所反映出的深刻的历史哲学也同样成为台湾.........
《史记》《汉书》异文浅析
发布时间:2023-03-22
摘 要:《史记》《汉书》的用字多有不同,这些异文之间的关系是多样的,或是单纯的同义关系,或是同义又同音的关系,或是互为假借字、异体字、古今字,或是字义为包含、被包含关系,或是因态度不同而造成异文。 关键词:异文 多样 ......
文艺复兴与当代文学的历史重述
发布时间:2023-03-06
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回望近百年来中国文学所走过的历史道路,我们心中不禁五味杂陈。这是因为,不同的人群心中对于“五四”存在着不同的历史面影,由此必然会带来他们对于深受“五四”影响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叙述的不同。依照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的说法,国人对于“五四”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阐释和评价,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自由主义者”认为“五四”是“一场文艺复兴运动”“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一场.........
浅析奢侈品牌的历史感与文化性特质
发布时间:2023-01-20
摘 要:奢侈品牌是奢侈品的标志与象征。奢侈品牌有区别于普通品牌的许多特质,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它的历史感和文化性特质。本文阐述了纵横贯穿于奢侈品牌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构成奢侈品牌核心价值的历史感与文化性两大要素的涵义和作用,......
明代中越两国历史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人物――阮安
发布时间:2023-04-08
[摘 要]中国与越南地理位置邻近,两国交往由来已久,关系十分密切。明代(1368一1644年),中国与越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发展,与此同时,越南也向中国输入和传播文化,因此这是一个双向的互动,其中以宦官阮安为建设北京城......
古代《史记》研究的学术分野
发布时间:2023-01-02
摘要:在《史记》研究中,内容丰富,方向多元,对《史记》研究的著作进行归队排列,有利于纵横方向上的分析、比较,辨明异同,归纳特点,有利于清晰显示《史记》研究的发展脉络。根据内容的倾向性,《史记》研究著作可分为辞章、考据......
浅谈历史文化人文意识在日语人才培养中的塑造
发布时间:2015-08-06
关键词:历史文化人文思维;日语人才培养;教学与实践 在日语人才培养中,经常出现学生对隐含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理解不准确、不深刻、偏差,甚至误解;在进行语言交际时,往往按照母语文化习惯进行表达,造成交流运用不得体、不恰当......
历史知识记忆法
发布时间:2023-01-13
历史知识涉及面极广:包括历史年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等。对于初中生来说,众多的历史知识,若想在短时间内记住,确非易事。本人在教学与实践中,归纳总结了一些方法,现简单介绍如下。 一、顺口溜记忆法 顺口溜对于每个人都......
历史博物馆游记
发布时间:2023-03-28
村子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去世了,没有人知道他的年纪。人们说他去世时老得不成样子,我们都很伤心。那天金星低垂无光,第二天村口走来沉默的工人,在老人屋前平地竖起长长木房,轮轮奂奂,北构西折。木门挂了沙制门牌,门牌刻了“历史......
研究黔东南侗族历史和文化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要:本文是从侗族酸食这个“物”的角度去窥视侗族历史与侗族酸食文化生成的原因,并从侗族酸食习俗中探求侗族人的图腾崇拜、稻作文化、婚恋丧俗以及社会关系的文化内涵。从而挖掘出侗族酸食传统制作技艺和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可以与现......
用画笔记录时代与历史
发布时间:2017-09-08
辽宁女画家孙晓娥是位与时俱进、风格独立的学院派画家,作为鞍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近年来,她在培养美术人才的同时,还创作了一大批有分量的艺术精品,成为辽宁画坛知名的女画家。孙晓娥艺术禀赋深厚,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绘画艺术,10多岁时便能根据小故事绘制长达20多页的情节连环画,在同学间竞相传阅,为当时匮乏的校园文化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从14岁起,她开始接受正规的绘画学习,大量的素描、色彩、速写临摹和.........
上海市城镇化的历史演进(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5
【摘 要】上海以其襟江带海的地理优势迅速聚集了人口、技术、产业等生产要素,由此推动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加速了上海城镇化的进程。建国后,上海城镇化的发展由于受政府政策制度的影响又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论文关键词】上海 ......
历史的误读与道德的偏执 
发布时间:2022-11-17
" -----迟到的反思地处文化边城青岛,信息、资料有限,只知王彬彬一篇《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引起一场热闹的论争,却不知就里。直到前不久收到人大复印资料,才得以拜读全文。读后,我久久地陷于深思之中。王彬彬挑起的这场争论可能已经......
古泰州是淮南产盐重地的历史考证
发布时间:2023-01-28
食盐,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重要物质,《悟书》载:盐者,国之大宝。自古扬州盐商闻名四海,孰不知自古泰州才是产盐重地,扬州盐商之名实乃因古泰州产盐而隆盛,扬州之繁华实乃实因泰州盐业之盛况而起。可惜泰州盐业一直隐埋在扬......
浅淡历史新课程标准历史教师自身素质初探
发布时间:2022-11-16
一、更新传统教育教学观,探索实施创新教育观 二、立足课堂教学,努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努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1)深入研究历史《新课程标准》、从宏观把握到微观操作,......
广交会上的锅壶变身记
发布时间:2022-10-08
在2016年4月17日的广交会上,董越君为了让壶里的水烧热一点,茶味更浓一点,拿出了手机,点开名叫“西摩小智”的应用程序软件,手指滑动圆盘,十几米外的电热水壶温度随即上升到75摄氏度,不久茶香就在巨大的展馆空间里弥散开来。 ......
探析苏曼殊小说创作中的身份认同问题
发布时间:2023-06-15
身份认同的问题,一直贯穿于苏曼殊的小说创作中。对自身血统的问题的困惑和纠缠,使苏曼殊的小说呈现出哀伤凄清的漂泊之感;而对文化身份的认同,更让苏曼殊的小说呈现出激进入世的革命情结和淡泊出世的佛禅情调以及隐微幽深的遗民心态......
英雄与奴隶共同创造了历史的唯心史观
发布时间:2023-01-29
1、首页2、哲学上的论战 广大朋友们,关于“英雄与奴隶共同创造了历史的唯心史观”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
浅谈谭嗣同的“两三世说”历史进化论
发布时间:2023-02-27
谭嗣同(1861-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戊戌维新志士。1898年因戊戌变法失败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与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并称为戊戌六君子。他一生满怀爱国激情,以强......
在田野上收获文化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16
……就拿田丰来说,他一生很低调,晚年时一心扑在“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里,他极少接受媒体采访,鲜有书信、文章、音像等资料留世。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田丰的作品研究方兴未艾,可他许多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动机,迄今仍然是个尚未......
历史文物如何与现代重逢
发布时间:2023-05-21
历史文物如何与现代重逢真没想到,一部文物题材的纪录片成了网红。最近,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网站收获超过百万次点击,豆瓣评分高达9.4,甚至高过《舌尖上的中国》。慕名而来舔屏的年轻人络绎不绝。要说之前,文物纪录片常给人一种高冷、神秘、刻板、枯燥的印象,仿佛都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和百科知识别无二致,与普通人的生活多有隔膜。所以,不少作品往往是墙内开花墙内香,顶多能赚圈外人的几眼好奇。有网友说,当别人.........
简论文化冲突背景下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由于外来文化的强势介入,乡村社会面临着严重的文化冲突。在这个文化语境中,乡村教师在专业身份、文化身份、社会身份和个体身份方面出现了严重的认同危机。对此,应以乡村文化一体化和乡村教育一体化的思想为指导,加大提......
我国历史上的计量史料汇集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6
我国历史上的计量史料汇集情况分析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并不是完全的一帆风顺,而是在波折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优秀的科研学者和相关人士积累了大量的珍贵资料,以及相关的数据和经验。从简单的数据统计,发展到现在的大数据统计,以及十大计量领域的实现,我国的计量史料的汇集体系越来越健全,也越来越完善。一、我国历史上的计量事业发展概况新中国成立六十七年以来,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可大致将其划分.........
中国历史上的“吃货”
发布时间:2016-08-29
吃惯中国饭菜的人,再去吃英国的黑暗料理,多半是会觉得难以下咽的。那些海外华夏游子浓浓的乡愁,我想更多是那只中国胃没有得到满足的失落感,因而被一缕缕地牵引至故乡的美食,幻化为一碗烩面,一碟鱼香肉丝,一钵老火靓汤,一屉小笼......
中国历史上的祥瑞
发布时间:2023-06-22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历史中,祥瑞是不可或缺的玩意儿,它以天象、动物、植物、石头等形态出现。皇帝需要它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官员、百姓需要它为自己铺就晋身之路。 大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阿丹国的贡使来朝,他们送来了一种比......
浅析秦东地名中的历史文化意蕴
发布时间:2023-07-21
浅析秦东地名中的历史文化意蕴地名是人类为了方便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命定的名称,地名的产生是人类认知的产物,地名不仅是名称所代表的空间范畴和时间范围,还与地名本身以外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军事活动、民族迁徙等密切相关。地名中的,名字属汉字中的会意字,布局結构为上下布局,名字的上边为夕字,此处指夜,即黑夜,夜晚的意思;下边为口字,此处意指用口发声。据此考据者大多认为:名的.........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
发布时间:2023-04-13
河北涿州三义宫桃园三结义碑。三义宫始建于隋代,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三义宫是为纪念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而建。FOTOE 蜀汉名将张飞与刘备、关羽情同手足,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但是,后世对张飞的了解,多半是从演......
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与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6-01-22
摘要:身份认同不仅关系着新生代农民工是如何看待“我是谁”这一问题,关系着他们在城市生活的情绪体验和思想动态,而且关系着城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通过对南京市1 997名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口学特征、家庭状况、心理状况、工作状况、社......
关于中国历史上使用重典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06
元末明初,社会不宁,犯罪现象严重,被明太祖视为乱世。朱元璋遵循古训,提出:“吾治乱世,非猛不可”的思想。于是“乱世当用重典”的思想便应运而生。重典,顾名思义,是指较重的刑罚。而在此之前,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朝代虽不处于乱世......
正确认识历史教育的重要地位,推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历史教育 重要地位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历史教育在国民教育和公民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必须推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在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 (一)正确认识历史教育的重要地位 各国教育界普遍认为,......
历史书写的锋刃与大历史观
发布时间:2015-07-31
马社香的新书《毛泽民夫人朱旦华访谈录》出版了。书的体裁是访谈录,采访原毛泽民的夫人、毛远新的母亲朱旦华,共计72篇,以第一人称口述,辅以作者的研究笔记,连缀出全书的筋骨。这本书论述的角度突出女性化和个性化。我们能看到作......
历史上的“中央特科”
发布时间:2023-07-27
中央特科在开展保卫党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人安全,搜集情报,了解掌握敌情,惩办清除叛徒、内奸等工作同时,还建立起秘密交通联络和通讯联络站点网络。在白色恐怖下,党中央的决议、指示和中央领导人的布置、指令,都是通过这种秘密交通......
历史上淮阴的盐务
发布时间:2023-06-18
由于淮阴地区位于苏北中部的淮河下游介于黄河、长江之间,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段。其河流纵横。湖面广阔。是 南北水陆 交通 的枢纽,素有“五水之交,七省咽喉,京师门户”之称,明清时期又为“南船北马,舍舟登陆”之地,是苏北......
高校开展定向越野的历史与现状
发布时间:2023-04-27
定向源自瑞典语Orientering一词,它原意是指:借助地图和指北针,穿越未知地带。国际定向运动联合会2004年将定向运动定义为:一项参赛者借助地图和指北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到达若干个被分别标记在地图上任何实地中检查点的运动。在定向运动的比赛中,参赛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由两个人以上组成的队。按照运动模式上,国际定联将定向运动项目划分为徒步定向、滑雪定向、山地自行车定向和轮椅定向。其中徒步定向.........
传承传统村落文化留住历史记忆
发布时间:2023-06-02
摘 要:传统村落文化资源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传承凝聚,是让现代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意绵悠悠的情续与乡根。长期以来,随着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和城乡统筹发展等多重挑战,传统村落文化资......
关爱老兵 铭记历史
发布时间:2022-12-27
由于南郑县各级政府按照民政部有关文件精神,积极为抗战老兵落实关爱政策,使这个仪式办得既隆重热烈又简朴高效。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为九名抗战老兵发放2015年第二季度生活费每人900元,西安红星美凯龙给九名抗战老兵捐送米、面、......
解读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3-04-23
当今,人类社会真正全面进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时代,这一时代的核心命题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如何辩证看待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现象、如何深刻理解新科技革命和全球性危机、如何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