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作为隐喻、记忆与经历的历史:“80后”历史书写三调

作为隐喻、记忆与经历的历史:“80后”历史书写三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2 00:00:33
作为隐喻、记忆与经历的历史:“80后”历史书写三调
时间:2023-08-22 00:00:33     小编:

1918年5月,《新青年》杂志第4卷第5号刊载了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其中有一段后来被广为援引的话:“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除了人所共知的启蒙命意之外,鲁迅这一笔的意义还在于,他将“历史”明确地引入新文学的视域,就像孟悦谈到的,从此,“‘历史’便如同一位隐而不露的主人公,一份潜藏于本文的空白和我们自身深处的惊人真实,为中国文学标志着一种曾被抹煞和禁止的可能性”(孟悦:《人・历史・家园》,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其时,鲁迅三十七岁――眼下是2017年,1980年出生的最早一批“80后”也正当这个年纪。有意味的是,很多人,甚至包括一部分“80后”群体自己都认为,如噩梦亦如幽灵般缠绕了数代人的历史在他们身上溃散了,他们仿如百年前被治愈了的“狂人”,不复拥有对历史意识的敏感和焦渴,他们在浑浑噩噩地等待“候补”,只是候补的环境不再是腐朽的封建秩序,而是全球化格局中的后现代景观社会。然而不要忘了,鲁迅在《狂人日记》的文言小序中提到的“狂人”的治愈本身就是一个有关历史的深度隐喻和反讽,这提醒我们,所谓“80后”写作的“脱历史化”未必不是另一种介入历史的姿态,何况,文学叙事与历史实践的呼应本来就是多维的。

在讨论“80后”的历史书写之前,有两个现象值得重视,并可作为这个议题发生的背景:其一,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新历史主义和元史学思潮的带动下,对大历史的逃逸成为包括先锋文学在内的诸多写作形态不约而同的选择,但是经典历史的圣殿意识其实还是潜在地构成批评界重要的评判标准,写出“巨大而连续”的黑格尔意义上的历史依旧是可信赖的美学原则,类似“史诗”这样的语汇也自然成了很多作家的主动追求。而其生也晚的“80后”,一来在历史记忆和历史资源占有上先天劣势,二来他们的成长经验和置身的时代被前辈有意无意地排斥在经典历史理解之外,自然便会被归入到历史“匮乏”或“虚无”的行列。其二,批评界对新时期的典范作家――主要是“50后”和“60后”――的“去历史化”的写作实践通常是持褒奖态度的,认为他们“有意识地疏离开这种历史大事件建构起来的20世纪的现代性逻辑,试图化解历史化的压力,寻求对它的逃脱、转折的艺术表现机制”,由此打开了“汉语小说新的艺术面向”(陈晓明:《新世纪文学:“去历史化”的汉语小说策略》,《文艺争鸣》2010年第10期)。但是同样的写作观念到了“80后”这里又复杂起来,年轻似乎成了一种历史的原罪。可见,批评界对“80后”写作“历史感匮乏”或曰“历史虚无主义”的批评,其实隐含着一种惯性的偏失,一方面将历史观念本质化,悬置对历史的理解;另一方面,对“80后”的时代属性和嵌入社会结构的主体性差异也做出相对表层或隔膜的理解。因此,本文讨论“80后”作家的历史书写,并非要为这个代际做出某种正名,而是尝试作一种“同情”之还原,不预设某一本质的历史价值立场,以抽样的方式观察作为隐喻、记忆和经历的历史经验在“80后”写作中的具体存在样态,以期能呈现一点“80后”历史书写的意义。

作为隐喻的历史

“弟弟说:爸,长安街到了/好好看看吧/这就是你走了二十多年的长安街/我坐在弟弟和爸爸中间/差点哭出来/我这才知道/为什么我喜欢长安街/车缓缓经过军事博物馆/经过中南海的红墙/经过新华门/爸爸已经小成了一盒骨灰/坐在我们中间/不占太多空间/车过天安门/我看到/他站在广场上/看我们经过”――这是春树写于2012年的一首追悼父亲的诗,题目为《上午,经过长安街》。作为“80后”作家群体中最早浮出水面者之一,也是第一个以作家身份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其时已近而立之年的春树(春树出生于1983年)在这首诗中终于同她此前一直背叛的“父亲”达成了和解,父亲的形象被叠印在长安街、军事博物馆、中南海和天安门之上,这当然是一个由家及国的转喻,一次从儿女亲情到政治血缘的升华。尽管这个升华是在一个伤悼的氛围中,春树有意识地拣选了那些具有足够革命意味的地标符号,作为纪念也是理解父亲的承载,似乎隐含着让抒情主体重回历史之脉络的反思。

如果对比她写于十年前的另外一首诗,可能看起来更有意味。2001年国庆节前后在题为《没有想法――写给江姐等》的诗中,她这样写到:“不要跟我提什么腥风血雨/我没见过也不相信/滚烫的愁苦从一千年前/的时空/倾倒过来∥也许我们是/心心相印/的人啊∥不同时代/有对肉体/的不同/折磨∥我只觉得此时我的痛苦/和当初他们一样多。”这首诗里,彼时还处于叛逆期的春树以她个人经验的所谓“痛苦”蜈实氐髻┝烁锩的神圣,也嘲弄了刻板的偶像教育。但是,这首“解魅”历史之作又在尝试建立一种新的同历史的对话关系,尤其那一句“我没见过也不相信”,仿佛北岛的“我不相信”的回声,说明这个从革命史里逃逸出来的女孩并没有走出历史。就像《时代周刊》以“新激进分子”和“另类”对她的命名一样,凸显的是她后冷战时代的文化政治身份,和此前的非主流的文化英雄一样,她被塑造为历史激进转换时期担负文化反抗之责的一名旗手。事实上,当我们今天回头再看韩寒、张悦然、郭敬明等几位与春树差不多同时被社会瞩目的最早的一批“80后”作家,他们不但自我形塑,更被外界命名,他们作为一桩文化事件的登场本身就是一个有关时代的隐喻,他们那时的写作可能是架空的、自我指涉的、叛逆的,但是作为写作者,他们在一个断裂和界限的时刻,以文学作为回应的那种主体意识,则应当含纳在历史和时代的框架里予以理解。

也因此,我倾向于认为,从《没有想法》到《上午,经过长安街》,春树十年走来并非是一个与历史渐行渐近或达成默契的过程。坦白说,这类或正或反、有清晰历史感兴的作品在春树的诗歌中是少数,但是它们借助带有巨大隐喻能力的语汇和意象,从个人处境出发,同父辈进行盘诘和对话的方式,在春树自己的写作谱系里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借用崔健的那个说法,春树也是一颗“红旗下的蛋”。江姐、腥风血雨也好,长安街、天安门也好,从排斥到有意引入,这些时代的像喻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她建立自己历史想像力的重要组成。 同样出生于1983年的双雪涛在他的作品里也时常会点出天安门、毛主席塑像等一些巨型的象喻,比如短篇《跛人》。初读起来,这是一个有关青春出逃的故事,用双雪涛自己的话来说,他关注的是“少年站在如丛林一样的成人世界前,感到的孤独和战栗”。如果稍作一点象征式的延伸,也不妨说这个小说写的是,后来者在过来人携带的庞大的历史面前感到的“孤独和战栗”。小说中的女孩刘一朵想去天安门广场放风筝,在她的感召下,男友和她一同登上了一列绿皮火车,在车上,他们遇到一个跛足的中年男人,男人也表示一直“想去看看天安门广场”。这个阴郁又孔武有力的男人告诉他们自己做过很多工作,其中一项是在火葬场挖坑埋放骨灰盒,而现在他以打人为生。在经历过一番莫名其妙的争执后,男人又颓然地告诉他们,自己的父亲去世了。男人下车后,感受到威慑的男孩选择了退却,而刘一朵不知所踪。这个充满隐喻的小说与双雪涛“艳粉街”系列的写实故事不太一样,它在看似破碎的、匿名的个人经验中无处不隐藏着对历史的理解,“跛人”所从事的工作、他跛足的形象还有新丧的体验,都是意味深长的,在他个人的殊相里分明凝缩着时代的共相。“天安门广场”在小说中既是叙事的推动力,也是左右人物判断的精神化的指引,此外,它依然也还转喻着一种并未失效的普遍的权力话语方式。和一些前辈的写作类似,在这个“十七岁出门远行”的故事里,远行本身被延宕下来,只是延宕的力量不是来自非理性的暴力,而是来自历史的禁忌。

双雪涛和张悦然曾围绕他的成名作《平原上的摩西》做过一个题为《时间走廊里的鞋子》的对谈,在对谈中双雪涛坦陈其写作“有一个向上回游的过程”,表现为对父辈的强烈“求知欲望”。而且就像张悦然观察到的,这种“回游”赋予了小说一种“时间的纵深感”。与很多强调断裂的同辈不一样,双雪涛始终把他这一代人的时代境遇纳入到一种“历史谱系”中去理解,他观照父辈的同时也观照自身,尤其在发掘历史隐喻的政治能量及其建构不同时代主体的身份意识这一点上,双雪涛可能是他们这辈作家中最有敏感性的一个。

在《平原上的摩西》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已经从国营工厂出来下海的庄德增接到过去工友的电话,说红旗广场上的主席像要被拆掉换成一个外国人设计的雕塑。庄德增赶到红旗广场,看到广场围满了人,施工队的吊车和铲车严阵以待,“主席的脖子上挂着绳子,四角垂在地上,随风摆动”。而双雪涛近来的小说《飞行家》有一个类似的结尾,对准的同样是尼采意义上的“纪念碑式的历史“:“二姑夫拉了一下一灯绳一样的东西,一团火在篮子上方闪动起来。气球升起来了,飞过打着红旗的红卫兵,飞过主席像的头顶,一直往高处飞,开始是笔直的,后来开始向着斜上方飞去,终于消失在夜空,什么也看不见了。”就像有识者所论:“毛泽东时代的宠儿市场经济时期的弃儿、昔日的工人阶级如今的下岗工人及其同伴、后代,以一种荒诞而悲壮的方式与这个时代和世界进行了告别”,“在这个时刻,现实与梦魇、真实与荒诞之间的界限消弭,历史怪兽显形”(方岩:《诱饵与怪兽――双雪涛小说中的历史表情》,《当代作家评论》2017年第2期)。双雪涛就这样用一种与他年龄似乎并不相称的历史感怀将自己填置在巨变带来的结构性的空白之处,也证明了“80后”一代并非人们想当然地那样天然与宏大的历史绝缘。

作为记忆的历史

在后现代语境史学的书写中,记忆因为可以在共同体历史的抽象和宏阔之外留下丰盈的细节和切身性的见证而受到尊重,虽然被回忆的过去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我们称之为的“历史”,但正如研究文化记忆的德国学者阿斯曼说的:“在行动获得动力、被合法化、被阐释的地方,在世界被理解为有意义的地方,到处都有回忆在发挥作用”,“回忆不仅位于历史和统治的中心,而且在建构个人和集体身份认同时都是秘密发挥作用的力量”(阿莱达・阿斯曼:《回忆空间:文化记忆的形式和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事实上,在“80后”作为代际的形成过程中,记忆所起到的建构和聚合作用是在在可见的。

最早的一批“80后”作家曾不约而同写到他们的青春记忆,共享一种“残酷青春物语”式的身份认同,他们借与前辈记忆的“差异化”,刻意形成一种记忆的边界感。但是这种青春记忆的资源毕竟有限,而且很容易形成一种同质化的恶趣味。不过,随着写作观念的深化和拓展,近些年来“80后”作家对记忆的书写有了更多的面向,并在代际内部形成一种良性的记忆“差异化”,为他们常被指摘为混沌的生活和道德愿景提供了富有历史语境感的辩护。

2016年,张悦然出版了新长篇《茧》,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是一部同“历史的阴影”角力的小说。小说中的李佳栖是一个固执的寻父者。她的父亲李牧原因为洞察了自己父亲“文革”中的罪过而一意成为家庭的叛逆。在大学担任教师的他,因为1989年春夏之交的学生事件心生颓唐,辞职做了一名国际倒爷,终日奔波在去俄罗斯的国际列车上,但最终生活潦倒,在一次酗酒后车祸身亡。通过对父亲旧日同事和学生的走访,李佳栖一点点拼凑出一个1950年代出生的知识分子在1990年代迅即到来的商品大潮中进退失据的样貌,并通过他折射出那段急遽转折时期动荡变换的时代主题如何塑造个体的意义又如何消解这种意义。在相关创作谈《生命的魔法,时间的意志》中,张悦然指出这部小说可以被解读为一部“成长小说”,而她本人也在和小说一起成长着。与经典的成长小说叙事模式不同,《茧》虽然结尾落脚在未来,但其成熟意识的获得是靠递进的回忆完成的,整体上是一次漫长的回溯。小说写到了“在场”和“不在场”的两种历史,依托的正是自我和前辈的两代记忆。

坦白说,从整体上来看,《茧》对历史感的营造刻意且用力过猛,不过其对记忆的不懈呈现还是体现了张悦然作为一个所谓“被拣选的见证者”的自觉。法国的记忆史研究专家皮埃尔・诺拉认为“记忆的责任让每个人都变成了其自身的历史学家”(阿斯特莉特・埃尔主编《文化记忆理论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他由此提出一个“记忆场”的概念,作为记忆与历史交互的场域,记忆场有两个特点,一是记忆的意愿,二是时间和主体介入后令意义重现的能力。借鉴这个思路,《茧》的历史书写虽未必破茧成蝶,但即便是作茧自缚,也在罪与罚、遗忘与宽恕、公域与私域等议题间,显示了记忆对过去的重构能力及在自我人格塑造上的责任。 郑小驴在写作初期,也曾一度把前辈记忆作为表述的重心,他的《一九二一年的童谣》《一九四五年的长河》《舅舅消失的黄昏1968》《一九六六年的一盏马灯》《等待掘井人》等小说里密集地出现各种年份,铭刻下芜杂又繁茂的民间家族记忆。海登・怀特有一个观点,如果缺少故事的赋形,那编年史本身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前后相接的序列,历史叙事也将是刻板和僵硬的。郑小驴在上述作品中所致力的就是靠个体和微观记忆点染的故事,形成编年史的叙事性,让历史的呈现更富有一种人性的情味或荒诞,并与那些年份的正史构成一种鲜明的对照,以打破主导性话语对那些年份意义的垄断。换言之,他一方面让年份与意识形态的历史脱节、分裂,一方面又赋予这些年份新的意义,建立年份与被塑造的集体记忆之外的个体记忆之间的对接和弥合关系。这种新历史主义的姿态颇可以见出彼时郑小驴正置身于前辈作家所示范的那种“影响的焦虑”中,尤其他这些小说的命名方式,会让我们一下便想到苏童的《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等名篇。

后来郑小驴自己对这种以年份来标识历史的刻意做出了检讨,甚至认为这样写是“灾难性”的,不过其写作时自觉而又饱满的历史观照立场却一直延续下来,他开始越来越多地调动自己的记忆,为“80后”写下“没法回避”的历史,其致力的重心之一是“80后”首当其冲的“计划生育”政策。在一个访谈中,郑小驴这样谈到:“作为受计划生育影响最深的这代人,童年时期的孤独、恐惧与战栗带来的记忆创伤,可能会伴随漫长的一生。”(郑小驴、张勐《“80后”这代人总会有些主题没办法回避》,《名作欣赏》2013年第4期)在记忆研究者看来,创伤本身确是“一种不会消失的过去”,但它会激发记忆主体的一种自我防御和保护,来抑制或释放创伤体验对主体日常的介入。郑小驴对计生创伤记忆的书写近乎偏置地集中在前者,在《西洲曲》《鬼节》《不存在的婴儿》等小说里,他以阴郁的文风和特别的叙述视角,留存了粗暴的计生政策施加于心灵和肉体的双重创痛,这种他自言的“以矛刺盾”的尖锐显现了记忆的“在场感”对那种“有组织的社会忘却”的抵抗。

难得的是,郑小驴还尝试把创伤记忆的生长性写出来,比如他的《少儿不宜》中那个叫 “游离”的少年。“游离”是他之于社会、时代与乡土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还构成小说叙事的动力――整篇小说并未有中心性的事件,笔锋随游离的漫游而走,支离散乱却接近身处成长关键期的少年郎的心理情状。小说也没有正面写到计划生育,但无时不在映射独一代带来的社会结构和伦理的裂变。南岳庙的泥塑菩萨和温泉的哑巴小姐阿倾是游离念兹在兹的情感寄托,前者以它的深沉静穆在游离的成长中担负慰安之责,后者似可看成前者的肉身,她因哑而异于妖冶性感的同行,牵扯起游离混杂着欲念与联系的向往。不过,无论是庙里的菩萨还是现世的肉身,他们的沉默端庄都无力阻止小镇的堕落,游离自己把巨石推到路中间的行为就更像螳臂挡车。小说结尾,南岳庙里发生了命案,对菩萨失望的游离点燃了庙宇之后选择南下深圳投奔卖六合彩的朋友表兄,也宣告了少年无忧无虑漫游人世梦想的破碎。小说以“少儿不宜”为题,表层照应文内的死亡、凶杀与色情服务,深层更指向时代的病态及其对独一代少年心灵的吞噬。游离的离开,再度让我们想起《狂人日记》里被治愈的“狂人”,游离即将进入一个浑浑噩噩的“结构性失忆”的社会,而这更佐证了对他之前记忆留摄的可贵。

作为经历的历史

郭敬明《小时代》三部曲的结尾,红男绿女们会聚在上海胶州路 707 弄 1 号,不期然一场大火而至,华丽缘和富贵梦都化为灰烬。这场大火是2010年11月15日上海胶州路火灾的一个影射,这桩震惊性的灾难事件如此突兀地侵入到小说之中,将“小时代”的浮华泡影定格在一个历史化的瞬间,繁盛的错觉被见证的错愕无情地戳破了。这也是“80后”书写中的一寓言化的时刻,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代际链条中,正加速历史化的“80后”该如何书写和面对他们经历的时代,那场大火究竟意味着什么,又带给他们怎样的历史反思?

在构建文学形象和表达生活想像上,曾多年以青年女工身份创作的郑小琼几乎构成与文化资本家郭敬明相对的“80后”写作中的另一极,但在表达全球化时代中某一个凝缩的中国情景时,他们之间又有着戏剧化的一致性。以2011年出版的诗集《纯种植物》为界,郑小琼的诗歌约略地可分出一个前后期,在前期的《黄麻岭》《生活》《人行天桥》和《完整的黑暗》等诗作里,令人不能释怀的,不仅是机器、铁、断指等意象,也不仅是繁盛与荒凉荒诞的媾和,而是所有这些事物加起来在其“诗歌内部所折射的耻辱、痛楚和绝望”(胡桑:《郑小琼:承担之境》,《诗歌月刊》2008年第8期),还有她作为一个亲历者的怯懦、恐惧和悲凉的抵抗。她记录下一个卑微女工的打工史,作为资本时代一份个人化的证词,就像她自己说的“一些命运不可思议地形成历史,时间偏向梦中 /悲伤寄托扑翅之鸟,在遥远的大海尽头”(《蜷缩》)。《纯种植物》以后的作品,她通过对复数人称的回归,以及将具体意象进行形而上的提炼等方式,将打工与生存的切身问题往深处延展,完成了从“视之诗”到“思之诗”的一种跃升,而且,“历史”的面影在诗集中更是频频出现,显示出诗人更内在化的历史批判力。比如,在《蚓》中,她这样写道:“骆驼从针孔间弯曲而过,历史从管制中逶迤而行”,人民在这首诗中被比喻为“历史的土层之下”,以柔软的躯体支撑“大地上的楼群”的蚯蚓,历史的沉痛烛照出“沉默的大多数”最幽微的部分。

《纯种植物》中收录了一首名为《失败的诗》的作品,诗中写道:“在一首失败的诗间对祖先深怀愧疚/目睹权力将精致的汉语扭曲被暴力/侵袭过的诗歌句子与词语/它们遍体鳞伤像受伤的鸟只/在它颤抖与战栗的意义中/扑闪受伤的翅膀蓓蕾似的意义/被摘下在一首失败的诗中/可以删掉词语和句子保留的是一颗颗/无法伤害的心灵在被摧残的蓓蕾间/春天依旧在伤口上灿烂。”在这首诗中,“失败”意味着一种拒绝合流的正义,甚至是对受伤心灵的唯一安慰,诗中没有正面出现历史,但对失败经验的珍视,却未必不构成历史经验书写的另一取向。这首诗的题目会让人想起另一个“80后”小说家霍艳的中篇《失败者之歌》,小说在一个类似寻父故事的框架里,写了父母和女儿两代人的失败,尤其是女儿张小雯,“她被失败者所生,为失败者所养,做着苟且偷情的勾当,到头来自己也是个loser”。霍艳在处理这些形象时,没有像郑小琼那样赋予“失败”以正义的光晕,而是着意写出失败的普在性。值得注意的是,小说在后半部分链接到2012年7月21日北京的特大暴雨,就像《小时代》最后的胶州路大火一样,暴露了城市无上荣耀之下的脆弱,甚至千疮百孔,也提醒人们,每一个现代的神话之后都有一些被死亡悬置的喑哑与沉默。这种现实刻骨之经历的文学复现,应当视为“80后”对抗历史感知钝化的一种方式。 因此,就像一些敏锐的观察者发现的,类似《失败的诗》《失败者之歌》这样的命名对于“80后”一批作家的创作确有种总括的意味。而我们要强调的是,频繁地出现于青年作家笔下的各种失败者形象――在甫跃辉那里,是顾零洲式的作为一个都市异乡人的倦怠,是他遍寻意义而不得慰安的焦灼;在马小淘那里,是生命和名字都被成功学蛀成一个空壳的“章某某”;在蔡东那里,是一个个反复被粗粝的生活折磨得只好将隐逸情怀和诗意的心性束之高阁的人;在孙频那里,是“疼”,是在爱和性的饥馑里受困的小城女性;在郑小驴那里,是“痒”,是无法被农村也无法被城市妥帖收编的一个个游荡少年;在魏思孝那里,是努力让无聊变成有趣的小镇“废柴”;在小昌那里,是罹患幻听、幻想和幻病的“时代病人”,等等――不止是主题学意义上的,更是历史意义上的。事实上,针对“历史是胜利者的清单”这种陈腐的一元论史观,史学界早已经出现了大量对被大历史忽略、蔽抑和篡改的落魄者和小人物的研究,文学更没有理由剥夺失败者见证时代的在场权。“失败者家族”的意义也当作此理解,就像郑小驴在题为《“80后”,路在何方?》的文章里谈到的:“中国最新的三十年里,‘80后’作为参与者与见证者,目睹着一系列的变故。童年记忆里的计划生育,少年时代又亲眼目睹了教育体制的改革,父母的下岗,而青年时代,我们正迎着房价物价的飙升,一毕业就下岗的尴尬处境。”这些作为“80后”成长负资产的一系列事件内在地形塑出他们的“失败情结”,恰与大历史描述的这一代人的生逢其时构成微秒的对照。

当然,“80后”写作者对书写失败者形象的不约而同,是依托各自的经验和经历对现实作出的回应,可以构成我们理解他们置身这段历史的微观基础。不过,失败者形象虽有很强的聚合性,但并不意味着失败者的历史是一种具有确定模式的历史。已经进入准中年的“80 后”尤其需要更自觉地清理、思考自我与时代的关系,在一个价值含混的时代之境中,失败形象是否是捕捉现实样貌的唯一方式。戴锦华曾表达过一个追:“中国以现代民族国家取代了阶级之为社会、历史主体的在场,一个由表象到内里的追问是,这究竟是成功的‘想像的共同体’的凝聚、召唤,还是全球化时代的扁平化的历史纵深间弥散与游离。”(戴锦华:《光影之忆――电影工作坊2011》,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由“80后”所吟唱的这曲失败者之歌大约可以视为对这一追问的回应之一。

综上言之,我们未必认可亨利・詹姆斯那个“小说就是历史”的夸张说法,就本文涉及的作品而言,我们也不是要再蹈入所谓“历史的文本性和文本的历史性”那种新历史主义的辩证框架里,而是强调无论是作为隐喻、记忆,抑或经历的形态,历史并没有被“80后”在写作中放逐,尤其是近几年来,重建文学历史感更是成为包括“80后”在内的一批后辈作家写作的重要维度,甚至构成他们叙事的轴心装置。当然,前提是,我们应尊重“80后”成长经验的陌生化,不能再对历史感作固化的理解,也不能再把厚重的史诗品格作为判断是否具有历史感的唯一评判。最后必须要补充的是,我们将“80后”的历史书写刻板地分成隐喻、记忆和经历的“三调”,并将作家分门别类地纳入其下,是就大处着眼,纯粹为了讨论方便。事实上,在作家笔下,历史呈现的方式更可能是多元和浑然的,比如郑小驴的《没伞的孩子跑得快》里对巨型意象的反向隐喻令人触目惊心,甫跃辉的《庸常岁月》《我的莲花盛开的村庄》等小说中充满对父辈记忆的回访,而双雪涛对父辈下岗故事的书写既是回忆也是经历。将他们咏叹历史的和声和复调变成单一的和弦,并且挂一漏万,这是评述者无力的权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思辨历史:当代历史剧创作的第三种倾向
发布时间:2023-02-27
笔者曾就历史剧《伏生》与《我们的荆轲》做过一次比较,勾画出当代历史剧创作存在的两种倾向即对传统道义精神的呼唤和对现代人性的考量。理性来看,传统道义与现代人性是相对而非全然对立的关系,《伏生》与《我们的荆轲》共同暗示着这......
大屠杀见证:创伤记忆与历史再现
发布时间:2023-02-25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70周年,但对于纳粹大屠杀的研究和讨论却一直没有停止。战后对于大屠杀的见证分为三个部分:大屠杀幸存者的见证、德国人对罪恶的见证和历史的再现。幸存者的见证由于创伤后应激反应,充满了再现的困境;德国人的见证则聚焦于集体罪恶和个人罪恶的问责;而历史学家的再现则从道德的、法律的、文化的、现代性的角度规范了再现的过程。这三个部分体现了大屠杀见证过程中的三个阶段,都将成为历史经.........
简析应当如何书写历史
发布时间:2023-07-05
所有历史最终都是由后人书写的,并且不断被后人书写着的。当我们面对历史或书写历史时,我们之所以会在内心产生对历史的莫名敬畏,是因为我们担心,如果我们不认真地对待历史,那么后人也可能不认真地对待我们,我们不知道后人将如何书......
让历史细节为历史课堂添彩
发布时间:2023-01-28
历史(history)一词与故事(story)相近,英语历史history 一分为二变为:hi story(你好,故事)。许纪霖教授曾说过:历史的灵魂是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没有躯体的灵魂,是孤魂野鬼。讲故事其实就是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让曾经......
为展会写下历史性一页
发布时间:2019-11-18
鉴于中国国际家纺展一向被全球公认为亚洲领军的家纺行业展会,业界一些顶尖海外品牌今年都登上国际生活馆(7.2号馆)的舞台。馆内聚集了共30个国家及地区的海外展商,包括来自比利时、印度、意大利、韩国、摩洛哥、巴基斯坦、土耳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展团。欢迎来到第21届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去年的20周年庆典成为展会辉煌的印记,今年首度移师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同样为展会写下历史性一页。这座世.........
历史课的“三性”
发布时间:2023-02-26
目前,我国的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仍然以教材为蓝本,那么历史教师应当在教本的指导下结合当今国际国内的大事,开发具有实用性、时代性、趣味性的历史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这是一堂好的历史课的基石。首先,实用性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根本。“学以致用”这四个字道出了学习的终极目的,学习知识就是用于指导生活,提高生存技能。学习历史就是可以了解人类的发展规律,吸取前人的经验,从而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
历史感,或有关时间与记忆的政治学
发布时间:2023-01-28
一 有关“80后写作”缺乏历史感的指责持续了有一阵子了。《名作欣赏》杂志的“80后”专号上,金理与黄平二位批评家在就此问题向读者与评论界展开自己身为同代人的体悟与诠释。②不过,对于这种指责,我所感到怀疑的是,这种所谓“无......
浅析黔西南黑苗山歌的历史记忆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本文以贵州省安龙县的黑苗这一苗族支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山歌在其传承传统文化和历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通过田野调查,笔者对当地传唱的山歌进行了记录与整理,并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发现山歌背后的文化与历史脉络。笔者认为山歌在......
“70后”作家的历史意识
发布时间:2023-02-13
讨论作家的历史意识,涉及到多个层面的话题,包括历史本身、作家的历史观、小说中的历史叙事等。梳理“70后”作家创作不难发现,他们关注生活的角度,进入世界的维度,批评社会的限度,反思历史的程度,触及问题的深度,审美判断的尺度等,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当代中国作家的历史叙事,主要涉及到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改”、“反右”、“文革”等重大历史事件,写作者或多或少存在建构或者重写宏大历史的冲动。其中.........
必须牢记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2-10-23
一、我答应为本书作序的经过和设想 简而言之,“文革”前“老五届”大学生有过五段必须牢记的历史:即“文革”前所受的教育;“文革”中的被驱使 ;发配后受到的磨砺;工作后的经验体会;退休后的感悟。这五段历史,我概括为:“文革”......
照着“历史故事”写作文
发布时间:2022-12-25
不久前,我读到沈兰芳同学的一篇作文,眼前一亮。这篇作文在眼前亮过了,就觉得应该向同学们推荐一下,因为作文里隐藏着一种写作方法。你如果学会了,也可以写一篇让人眼前一亮的作文。到底是什么方法呢?闲话少说,先上作文――兰芳称弟老妈十月怀胎,生下小弟来,转眼满月了……老妈说:“小娃满月了,得称体重呀。”老爸接茬:“儿子还不会站,总不能用家里的减肥秤称吧,得买专用的婴儿秤才行!”说着,爸爸笑了,做出买新秤的.........
火塘边的历史记忆―走进哈尼村落
发布时间:2023-07-25
坐在火塘旁边的“ 莫批”马建昌。 发源于大理巍山的一条大河一路向东,经大理、楚雄、玉溪、红河等地,最终流出中国界,经越南入海。这条河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及越南境内被称为红河,在玉溪境内称为元江。红河南岸山高谷深,是......
王阳明遗像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信息
发布时间:2023-04-02
王阳明的挚友湛甘泉在谈到为何要为其师陈白沙塑像时说:是故于其没也,有三成之道焉。具体克肖,谓之德成;见于美墙,僾乎容声,谓之思成;刻木肖形,谓之像成;德成不已,求之思成;思成不已,求之像成;皆有不得已焉也。1而所谓德成......
探讨作为“他者”的历史———梅洛-庞蒂的历史观念
发布时间:2023-01-04
梅洛-庞蒂重新阐释笛卡尔式的我思,以知觉作为认识自身和世界的起点。知觉不同于意识层面的一系列逻辑判断,而与另一要素密不可分身体。通过身体,个体以具有感知和行为倾向的意识与世界遭遇,因此知觉的真正主体是基于身体寓居于世界之中的个体,超越了纯粹意识反思的圉限,作为一个存在的合集,即我作为身体存在与我在世界中存在的统一;同时,主体所在的固有的场及其存在维度不止自然世界,还有社会和人的历史。由此,历史作为.........
历史博物馆游记
发布时间:2023-03-28
村子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去世了,没有人知道他的年纪。人们说他去世时老得不成样子,我们都很伤心。那天金星低垂无光,第二天村口走来沉默的工人,在老人屋前平地竖起长长木房,轮轮奂奂,北构西折。木门挂了沙制门牌,门牌刻了“历史......
预算背后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3-12-17
预算背后的历史 预算背后的历史 预算背后的历史 极度困难下的第一个概算 1949年,史诗般的英雄年代,充满希望的黄金年代,然而也是极度困难的年代。 建国之初,财政问题最为突出......
历史小说《张居正》的喻示
发布时间:2023-02-21
【摘 要】历月余读毕熊召政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随着主人公张居正逐步施展政治才华,在匡扶社稷、富国强兵的改革之路上踽踽前行的历程,自己仿佛亲历了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心情也随着小说起伏不平,不吐不快。 【关键词......
写进历史的皱褶里
发布时间:2023-04-20
不同性情或受不同规训的诗人,会展示出不同的诗歌写作类型。有的诗歌,像是擦亮的一根根火柴,偏向抓住瞬间升腾之物。江汀的诗则像一种被蘸湿的物质。不是属于飞翔型的,而是具有滞重的分量,吸饱了意义和不可说出,向下垂挂或者探入......
传承传统村落文化留住历史记忆
发布时间:2023-06-02
摘 要:传统村落文化资源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传承凝聚,是让现代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意绵悠悠的情续与乡根。长期以来,随着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和城乡统筹发展等多重挑战,传统村落文化资......
历史纪录片与中学历史教育
发布时间:2023-02-28
历史从来都不是枯燥的,历史教学更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各种多媒体出版物中呈现的历史却让人无法把握历史的真伪,而历史纪录片给我们提供了经过了还原的相对真实的历史,将历史通过影像娓娓道来,让学生获得了感官上的真切体验,从而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我们可以借鉴一下。一、历史纪录片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中国通史》是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
论绝对精神与黑格尔的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世界历史
发布时间:2023-05-07
一、黑格尔的世界历史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世界历史作为现实的人类历史就是绝对精神的展开,是精神在各种最高形态里的、神圣的、绝对的过程的表现。而绝对精神的本质就是自由,因而世界历史就是自由和自由意识的历史。依据这......
历史题材类图文书编余手记
发布时间:2023-01-26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期间,笔者所在的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西部地区抗战遗址图说》一书。作为责任编辑,笔者全程参与了该书的编辑出版,其中甘苦自知,总结一些经验和教训,以期对业界同仁策划编辑重大历史题材类图文书提供些许参考。一、重大历史事件与选题确定早在2013年上半年,笔者在一次与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会长、时任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所长李建平研究员的闲聊中,得知他正计划开展.........
用画笔记录时代与历史
发布时间:2017-09-08
辽宁女画家孙晓娥是位与时俱进、风格独立的学院派画家,作为鞍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近年来,她在培养美术人才的同时,还创作了一大批有分量的艺术精品,成为辽宁画坛知名的女画家。孙晓娥艺术禀赋深厚,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绘画艺术,10多岁时便能根据小故事绘制长达20多页的情节连环画,在同学间竞相传阅,为当时匮乏的校园文化生活平添了不少乐趣。从14岁起,她开始接受正规的绘画学习,大量的素描、色彩、速写临摹和.........
关爱老兵 铭记历史
发布时间:2022-12-27
由于南郑县各级政府按照民政部有关文件精神,积极为抗战老兵落实关爱政策,使这个仪式办得既隆重热烈又简朴高效。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为九名抗战老兵发放2015年第二季度生活费每人900元,西安红星美凯龙给九名抗战老兵捐送米、面、......
铭记历史 珍视和平
发布时间:2023-01-28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西南战场,两名10岁左右的少年因重庆遭受轰炸,被迫上了战场,背上与身份、年纪不相称的武器――深圳卫视新闻中心执行总监陈红艳在翻看一张二战老照片时唏嘘不已,“他们本可能是幸福家庭的孩子,憧憬着未来美好的......
探讨伪善的历史书写——关于《北鸢》
发布时间:2023-06-28
一对于任何一个当代作家来说,如何处理历史题材一直是一个棘手的命题。作家在其创作过程中,选择返归历史意味着一个世界的重构。然而大部分历史所存留的只剩下文字与符号,过去的历史往往逃脱了作家的个人经验范围。如何将个人经验经过艺术化的处理使其安放于过去的历史当中,则是对于作家极大的考验。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个论断无疑表明小说承载了主流历史话语之外的隐秘的心思。葛亮的两部长篇小说,从《朱雀》《北鸢.........
重返历史现场的记录
发布时间:2023-05-26
马建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一直在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工作,亲身经历了湖南美术史的近三十年,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美术事件。但真正促使他产生编撰《口述湖南美术史(1949-2009)》的想法缘于一次偶然的相遇。有一次,他在省文联大院碰见回长沙办理退休手续的美术家邓平祥。寒暄之中,邓先生说话的语调、神态给了他非常大的触动,使他陡然意识到老省美协职工也就剩下自己一人了。这时的他,便“觉得自己应该站在另外一个角度.........
历史与影像:互为“他者”
发布时间:2023-07-08
由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哈佛大学艺术史系主办,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承办的“战争时期的中国摄影”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2月27日至29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围绕抗日战争时期......
《三国演义》的历史观
发布时间:2023-02-11
1天命观隐含的矛盾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带有强烈悲剧性的历史小说,其悲剧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就是小说中始终贯穿的天命思想。毛本开篇第一句便指出了历史发展的循环性规律: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人于......
家书:历史与亲情的交响
发布时间:2023-05-07
岁末年初,一档名为《见字如面》的书信类视频节目在网络和电视台播出,其清新的风格、温暖的情怀,收获一片好评。特别是首期节目中有两封写于两千多年前的家书,经过通俗的翻译和明星的朗读,把听众拉回到战国末期秦统一战争的历史现场,再现了普通士兵的日常生活,那字里行间的人伦亲情历经两千余年依然温暖如初。穿越两千年的家书战国末期,秦军横扫六合,最终一统天下。可是,当时征战的兵士是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思想情感?千.........
历史与当下
发布时间:2023-01-19
[摘 要]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马基雅维里为传统政治学说注入了许多新的元素。本文以其代表作《君主论》的第十五章为切入点,围绕马基雅维里对现实,道德,美德等概念的看法以及学界对此的讨论展开描述。 [关键词]思想史;文艺复......
浅议历史教学中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3-12-19
" 论文关键词:历史教学 历史学科 知识体系 高考模式 学生 论文摘要: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历史学科虽然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大多数学生并未能真正认识到。3+X的高考模式,让学生从初中开始便对语文、数学、英语情有独钟,......
历史概念解读中的“历史味道”
发布时间:2022-12-10
摘要:历史概念解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现阶段高中历史课堂偏重于对历史知识的梳理,对历史概念的解读缺乏“历史味道”,导致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出现偏差,进而影响考试的成绩。历史概念的解读要通过相关材料分析历史概念形成的前因......
“历史哲学”中的“历史—哲学”关系
发布时间:2013-12-17
" 引论 在黑格尔对形而上学与科学进行综合的企图失败之后,欧洲哲学开始为纯粹理性寻找其他的出路。这种寻找构成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过渡,或者也可以说,构成现代哲学的一个基本开端并且成为它所包含的一个贯穿要素,从而使十九世......
观念、媒介与方法:历史影像书写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1-28
历史向来是文艺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选材来源。与历史题材影视剧虚构的叙事不同,历史题材纪录片以及历史题材电视节目的历史叙事方式会以更多的历史真实为依据,具有一定的史学视野,构成当代历史书写的重要范畴,我们可以把这两种类型称为......
混与分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5-08-11
在政策支持、金融创新以及利率市场化加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 目前,包括工、农、中、建四大行在内的许多商业银行已经通过控股或参股的方式获得保险、基金、信托、租赁等金融业务牌照。截至201......
巧用历史口号 盘活历史教学
发布时间:2015-09-15
历史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年代乱、事件杂、人物多。要想从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弄清前后事件的联系,找出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教学来说,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笔者经过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摸索出一套适合历史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那就是巧......
历史影视作品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9
历史影视作品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历史影视作品数量日益增多,各种帝王、清宫、革命、抗日等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视听材料,成为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学生摄取信息......
论历史与自我书写中孙觌形象的矛盾性
发布时间:2023-06-23
孙觌(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徽宗大观三年(1109)中进士。政和四年(1114)又中词科,改秘书省校书郎,掌校讎中秘书。宣和七年(1125),钦宗即位,以国子司业擢侍御史。钦宗靖康元年(1126)二......
高中历史“巧记”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7
摘要:高中历史记忆量较大,掌握历史“巧记”的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增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真正实现高中历史学习减负的目的。文章围绕高中历史教学,对一些历史“巧记”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学减负提供一些帮助。关键词:高中历史;巧记方法;参与式记忆;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6-0091-01每每谈及高中庞大记忆量的学科,都无.........
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发布时间:2023-01-29
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所谓学科能力,就是指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与运用的能力,也是學生历史知识积累、观点方法形成以及综合思考的能力。从高考来看,也对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做好这方面的重视与把握。那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呢?一、培养历史思维为了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教师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历史重大事件年代表。第二,学.........
三首诗,见证一段历史
发布时间:2022-12-19
一个偶然的机会,几乎同时读到何香凝、续范亭、吉鸿昌的三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产生了许多联想。这三首诗,出自三位身份、地位、经历不同,但却都曾经是国民党内的著名人物之手,他们表达的也是同一个时期众多爱国人士的共同感受和心声。三首诗,像三束强烈的聚光灯,从不同侧面、将那段逝去的时光清晰地再现在我们面前,有力地见证了一段我们民族不该也不能遗忘的历史。何香凝的诗,其标题是《为中日战争赠蒋介石及.........
历史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
发布时间:2022-09-26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 1.精心设计导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从而沿着老师导入新课时留下......
消费历史
发布时间:2014-01-17
1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呵你带不走那一串熟悉姓名。千古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担当了生前事,何计......
历史串烧
发布时间:2022-12-11
马良得到了一只神笔,画了十个太阳,后羿射下来九个,还有一个逃走了。后来后羿追不上,于是就请夸父来帮忙,只可惜夸父还是追不上,追到半路还差点渴死,无奈之下只好把渭河的水喝了一半,又奋力追击,但最后还是累死了。死前把自己的手杖扔了出去,化为了一座山堵在了愚公家的门口。后来精卫为了让水位上涨就不断填海。后来引发了洪水,但幸好被愚公家门口的山堵着。但愚公为了自由,把山挖了一个窟窿,于是就发生了洪水。接着大.........
演义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12
一、征服者的荣耀和力量AlexandertheGreat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人物简介:生于古马其顿王国首都佩拉城,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十八岁随父出征,二十岁继承王位,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他的远征客观上使得古希腊文明得到传播。对应酒种:TIVERVranec戴维娜韵丽干红葡萄酒产地:马其顿(Magedon)戴维娜(Dal.........
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11-28
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应用学习历史就是学习过往事件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从中总结经验,感受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学习历史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历史地图的帮助,所以,本文就历史地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做简要分析。一、使用历史地图的优点随着时间的迁移,我们目前世界的样子与古代世界的样子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教师在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由于学生自身缺乏对古代地理的认识,阻碍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而历史.........
浅谈历史教学中历史遗址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2-12-01
浅谈历史教学中历史遗址的运用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在当今的历史教学中,面临着几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将学生带人历史现场?如何让学生理性地看待历史?如何教会学生用历史的思维思考问题?现在的中学生在接触历史之前,历史知识相对匮乏,其对历史的认识也有失偏颇。进人中学后,他们在系统接受历史教育的过程中,对很多历史现象与历史问题的认识往往流于表面,难以更深层次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更好地把握历史的真谛。.........
历史的选择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本文在对比、分析“民族自自治权”和“民族自决权”的内涵、基本内容以及使用原则的基础上,认为:“民族自决”不适用于西藏,“民族自治”是西藏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民族自治权”;“民族自决权”;西藏发展道路 ......
论“三个代表”的历史定位
发布时间:2022-11-12
【原文出处】教学与研究【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304【原刊页号】27~32【分 类 号】A3【分 类 名】邓小平理论【复印期号】200308【 标 题】论“三个代表”的历史定位【 作 者】王真【作者简介】王真(1949-),男,辽宁大连人,海军......
九年级历史教科书插图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11-14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今大部分中学历史教科书都追求图文并茂。教师通过插图对历史文字进行解读,不仅充分展现了新教材史料丰富的优势,而且使课堂充满生机,对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起了巨大的协助作用。 一、教师的课前准备及......
“效果历史”:女性凝视下的新历史主义
发布时间:2023-06-20
一、李少红与效果历史的邂逅效果历史由德国现代阐释学美学的创始人伽达默尔提出,他认为真正的历史对象根本就不是对象,而是自己和他者的统一体,或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实在性。因此我就把所需要的这样的一种东西称之为效果历史。理解按其本性乃是一种效果历史事件。[1]也就是说,对历史的诠释必须在自身与他者统一中方能呈現历史的实在性,他强调历史意识是理解活动过程中的一个要素,它不仅表示意识受到历.........
做一名让历史铭记的老师
发布时间:2023-04-04
如何做一名让学生记住的老师?简单来说,就是陶行知先生说的那八个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就是要把课上得好一点。上一堂好课并不那么容易。要让学生佩服你,就要看你对课程、课堂的理解。你的课堂效率高吗?你的讲解评点是否深入浅出?很多老师不是这样提高自身素养,而是大搞题海战术,把学生搞得苦不堪言,对这门知识、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丧失殆尽,自然谈不上学高为师。当然,学高为师并不是指老师任何方面都比学生强.........
历史知识巧记方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要:高中历史记忆量较大,掌握历史“巧记”的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增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真正实现高中历史学习减负的目的。文章围绕高中历史教学,对一些历史“巧记”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学减负提供一些帮助。关键词:高中历史巧记方法参与式记忆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155-01每每谈及高中庞大记忆量的学科,都无法逃开高.........
浅谈历史故事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2-04
一、拣选历史故事要把握的原则第一,真实性。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针对历史故事的选择应该紧紧守住真实性这条底线,在整个布局中要完全按照历史资料的记载。在围绕课本内容展开描述时,教师更要尊重历史,完全参照历史事实,切勿在整体上进行无度的虚构和编造,唯有如此才能让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应用。第二,趣味性。历史故事就是历史课堂的调味剂,历史故事的趣味性越强就越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历史帷幕后的幽微目光
发布时间:2023-03-28
电影《霸王别姬》是以段小楼、程蝶衣、菊仙三人的人生命运与关系纠缠作为情节主线展开故事讲述的,这三个人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霸王别姬》最为重要的三个角色。人们讨论、分析和研究《霸王别姬》也往往围绕着这三个主要角色的性情品......
历史上的法律和法律的历史(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6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就在于他们已经或者正在改变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英国著名的历史法学派代表人物梅因正是这样一位大师;经典著作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对原初的问题作出了新颖的论述,并且其主题具有恒久的价值和可以承受解释的张力......
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发布时间:2013-12-19
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的作用—卢卡奇的历史观 卢卡奇的成名著作叫《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年,这部著作刚刚问世就遭......
论“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2023-06-29
【原文出处】光明日报【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21202【原刊页号】①【分 类 号】A3【分 类 名】邓小平理论【复印期号】200303【 标 题】论“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内容提要】“三个代表......
初中历史课堂的“听说读写”
发布时间:2023-03-25
由于课程及考试分值的改革,初中历史在学业水平测试中的地位发生了改变,在学生的意识中自然成为了副科,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把历史的基础知识学到、理解到、掌握到。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
“交往”与历史转折
发布时间:2022-10-17
" 在传统的历史哲学里,交往是一个很少被提及的范畴。但是,在唯物史观中,它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唯物史观的实践原则与交往原则有着一致性,它们都是主客体交互关系中的中介范畴,只不过交往范畴是实践范畴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拓展和......
从历史人物角度谈高中历史教学
发布时间:2016-11-02
摘 要: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元素。要学习历史,首先要研究创造历史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抓住他们的内心活动、所处的历史事件、时代背景,尊重史料,理性地、科学地评价这些历史人物,才能让学生正确地认知历史,培养充满正能......
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功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6-07-12
一、历史地图具有以图代文的功用 历史地图与课文相辅相成,为历史事件提供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替代文字表达难以说明的内容。 任何历史的史实都是由时间、地点、人物的活动和发展有机组成的。但在教科书中,文字资料不能直观、确......
历史课堂创设历史情境的策略探究
发布时间:2017-07-03
历史课堂创设历史情境的策略探究传统教学中老师处于主导地位,课堂中教师将备好的课程逐步讲解,学生仅仅作为倾听者对教师的课程进行记录、背诵。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注定会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互动性,营造与课本相适宜的课堂历史情境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本的理解程度,充分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创设历史情境的重要.........
历史高级黑
发布时间:2023-01-25
刘墉 我这一辈子:1719年至1804年 黑你没商量:从民间戏曲《宰相刘罗锅》,到李保田主演的同名电视剧,刘罗锅在大家心中的样子是一个弓腰驼背、脸上挂褶的老头。总之就是一个丑,生出来就老别人10岁,见面就长人一辈。 说句公道......
试谈高三历史课的教学与复习
发布时间:2013-12-19
" 近年来,历史高考试题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方面同过去相比有了明显提高,这给中学历史教 学与复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在高三阶段这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与复习呢?我的看法与做法是: 一、用足用好教材 高考......
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3-23
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历史教学是根据课本资料为学习背景,老师通过课堂延伸,让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而历史课本剧就是以学生学习的材料为背景,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材料,师生之间相互收集历史资料补充完善,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片段,整合成一个历史剧本,然后在课堂上以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大家。这样通过知识的学习、材料的整合、剧本的编写使学生所学历史深刻地被学生理解,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记忆效果,对历史人文、.........
后殖民文学批评历史化
发布时间:2023-01-19
摘要:阿里夫德里克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后殖民文学批评,他在后殖民文学批评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后殖民文学批评历史化。德里克的这个观点为研究后殖民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域,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整理了德里克在他的几篇论文中提到的有关后殖民文学批评历史化的相关内容,探讨了他提到的文学语境、文化身份、本土主义和身份认同四个方面和历史化的关系,并对这四个方面与历史化的关系作出了一些思考。关键词:德里克;历.........
论我国图书分类的历史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中国图书分类历史悠久,本文将中国的图书分类从古至今做了简单的梳理,并对图书分类的发展趋势做了阐述。西汉的刘歆编制的《七略》,创立了六分法,第一次展示了我国古代的图书分类方法。三国两晋时郑默编著《魏中经簿》,西晋......
浅谈初三世界历史教学
发布时间:2014-01-26
三年时间转瞬即逝,学生很快就已经进入到紧张的初三学习当中,很多学生不约而同地问了我同一个问题:“老师,要怎样才能学好世界历史?”面对学生的困惑,我更加需要好好思考如何才能上好世界近代史课。最终,我总结了近两年初......
时序与主题:初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困境与抉择
发布时间:2015-09-08
摘 要: 与实验稿相比,修订稿最突出的特点是弱化了学习主题,采取了“点―线”结合的内容呈现方式,强调了历史学科的时序性特征。从修订组专家的解读来看,修订稿并没有摒弃学习主题,而是强调了历史时序和学习主题的融合,但两者之......
“虚妄”的历史中隐渗的文化诉求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与电影《黄金时代》同期上映的《亲爱的》和《心花路放》,已经分别从社会冷思考与现实热炒作的潮评中褪去,而相比《黄金时代》的票房却步伐坎坷、雾路艰辛。文艺气息浓重的电影却在这个时代没有完全体现出价值,而这份历史与文......
触摸历史,在别人的亲历中
发布时间:2022-08-06
我爱藏书,尤爱收藏关于中国的书。站在书架前,外国人――主要为西方人――所写的中国亲历记,排列成行,穿过百年云烟,与我面对。岁月沧桑,一代又一代西方人走进中国。旅行家、传教士、探险家、考古学家、商人、外交官、记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想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故事。他们伴随中国历史前行,甚至参与中国历史的创造。种种不同的体验与叙说,让曾经神秘的中国,渐渐变得清晰,变得具体,变得不再陌生,不再遥远。.........
历史性的推进
发布时间:2013-12-17
历史性的推进 历史性的推进 历史性的推进 【内容提要】艺术史论在袁运甫这样一位有突出成就的艺术家的全部实践中居于重要地位。这正是他“有容乃大”的虚心态度所带来的丰富的精神成果。从张光宇先生手中接过“......
民初“护法”与法治的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2022-11-11
" 法治的障碍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逝,黎元洪继任总统,被袁氏摧垮了的国会复会。国内政治生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风浪首先来自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之间的争权夺利。被称为“(总统)府(国务)院之争” 的延续多时的风波,透过个人争......
历史的跨越与激荡
发布时间:2023-07-28
" ——1998年以来村委会选举评述 1998年,在中国村民自治及其相应的村民委员会选举进程中具有跨越性意义。1998年以来的全国村民委员会选举也因此显得格外扣人心弦,风云激荡! 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
文本与历史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5-08-24
为什么“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可以引起不同时代读者与观众的兴趣,不同时期的“智取威虎山”在艺术与表达方式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与时代的变迁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作为一个香港导演,徐克有过《青蛇》、《倩女幽魂》等艺术片时期,......
历史的回望者
发布时间:2023-06-02
历史的回望者在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中,安塞尔姆基弗(AnselmK1efer)是颇为晦涩的一位,他的作品之所以难以理解,就在于观看者并不能轻易地从中直接识别出内涵。就其图像而言,艺术家总是以一种象征或超验的方式将作品的内涵隐藏在图像背后,而极少以叙事性的方式来直接表达。就作品的主题而言,基弗的作品深深地根植于本民族日耳曼文化的历史语境之中,或许在面对本土文化语境(比如德国、北欧等)中的观众时,他的.........
严济慈:历史不会忘记的名字
发布时间:2023-06-09
在即将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仅以此文纪念那些曾经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我为写严老传记,在他的寓所多次访谈。 在谈到8年抗战期间许多难忘的经历,这位老科学家仍然......
创设历史学习情境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发布时间:2022-09-22
创设历史学习情境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内容等具体灵活运用,创设出适合学生且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一、故事引......
历史素养下高中历史“探究性课堂”思考
发布时间:2016-09-06
随着课程标准中历史素养的引用以及高考对历史素养提出了考查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历史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实现历史素养是学生自我感悟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掌握的知识、能力和应具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师作为一个启......
历史题材影视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6-05-09
【摘 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作为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日益显示出它强大的作用,与文字教材相比,历史题材影视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优秀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
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微故事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2-10-28
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微故事的运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对外面的世界十分期待,对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的年龄阶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微故事,无疑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历史微故事与历史教学相结合,可以将抽象知识形象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巧妙运用历史微故事开展历史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微故事,一是要突出微故事与课文内容的密切联系,二是要突出微.........
西医的黑历史
发布时间:2017-04-10
现在的西医,严格地说应该是现代医学体系,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科技昌明的果实。如果单讲中西之别,那么,曾经有过一个很长的阶段,所谓的西医,还真的不如中医。即使按现代医学的角度,中药的某些成分,也是有治疗作用的,而针灸,不管经......
地域文化与历史圆明园凤麟洲形象的多重书写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清帝御制诗来探讨其对圆明园凤麟洲形象的书写。在清帝的笔下,圆明园的凤麟洲经过陆续叠加而塑造出多重形象。它既是避暑佳处、人间仙境和祥瑞之地,又体现出重农思想。这不仅蕴含自然景观和个人观感,还承载着时代的斑斑印痕,负载着清帝的统治理念。〔关键词〕圆明园;凤麟洲;书写〔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7)05-0062-07凤麟洲位于圆明三园(.........
历史课与忧患意识
发布时间:2023-03-05
" 论文关键词:历史课 忧患意识 论文摘要:曾读过北美阿拉斯加鹿苑的故事,使我有了感.陇。在动物群体中引进忧患意识,就能让它们健康成长。我们人类是最高级的动物,一定要不乏有这种意识,而当今的时代,当代的中学生,缺少的正是......
论秩序与历史变迁
发布时间:2023-02-27
内容摘要: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和封建时代每一个朝代的建立,都是在打破旧的社会秩序、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过程中完成的。中国殷周之际的《易经》早就记述了发生在秩序变动过渡状态中的历史。伟大的思想家孔子......
寻访80后的声音记忆
发布时间:2023-02-25
对于喜爱和关注配音的人们来说,在记忆中都会有自己熟悉的配音演员和声音,我们似乎已习惯于经过他们二次创作的影视作品,因为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只有通过他们的演绎,才能更加表现出作品所富有的魅力。就好比许多喜爱上海电影译制厂......
世界历史与世界和平:陈衡哲世界历史观初探
发布时间:2014-01-26
一 为此,陈衡哲在《西洋史》中阐释了三个遏制战争的方法。首先,摒弃狭隘观念和阴暗心理。在对历史进行总结后,陈衡哲认为贪欲和仇恨是导致战争的重要原因。例如,在谈到上古时期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入侵时,陈衡哲......
传统天文历算学研究的历史与现实
发布时间:2023-02-20
唐卡中的天体运行图。西藏天文历算学,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其他民族的相关学科成果发展起来的。其历史悠久、文献丰富、自成体系,千百年来在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