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胡适与鲁迅交恶原因之探讨

胡适与鲁迅交恶原因之探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2 00:20:37
胡适与鲁迅交恶原因之探讨
时间:2023-08-22 00:20:37     小编:

不论在鲁迅研究界,还是在胡适研究界,胡适与鲁迅交恶的原因,都是一个焦点话题。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学者认为两人的分歧在《新青年》时代的“双簧信”事件中就已见端倪,也有学者认为两人真正交恶开始于鲁迅与“现代评论派”论战时期,因胡适亲近“现代评论派”,鲁迅也就恨屋及乌了。

学者房向东在他的《鲁迅与胡适》一书中对这个问题也有涉猎。书中指出,《新青年》时代,在《新青年》的编辑方针问题上,胡、鲁两人有分歧,不过,他也认为:“应该说,这绝构不成所谓的冲突。”

也就是说,胡适主张发表宣言不谈政治,鲁迅则认为没有必要发这个宣言。虽观点不同,但两人书信沟通,字里行间也心平气和,这一微小的分歧似乎构不成胡适与鲁迅交恶的原因。但确实是在这一时期,两人关系不睦了,那么他们交恶的原因何在呢?本文想通过陈望道给周氏兄弟的一封信,来探讨一下胡、鲁交恶的原因。

先说两人关系不睦。证明两人关系在这一时期不和睦的文字来自鲁迅。

1934年,刘半农逝世。应李小峰的要求,鲁迅写了《忆刘半农君》的文章。文中,鲁迅回忆这一时期,他写道: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支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第73―74页)

通观此段文字,鲁迅认为,陈独秀直来直去,可以信赖。胡适则要“侧着头想一想”,提防着些。这就是鲁迅对胡适的印象。显然,这时,鲁迅对胡适已有了成见。

对鲁迅的这一回忆,学者张耀杰有所质疑。据他考证,鲁迅根本就没有参加过《新青年》的编辑会。张耀杰给出的证据是周作人给曹聚仁的信。信中,周作人写道:

世无圣人,所以人总难免有缺点。鲁迅写文态度本是严肃、紧张,有时戏剧性的,所说不免有小说化之处,即是失实――多有歌德自传“诗与真实”中之诗的成份。例如《新青年》会议好像是参加过的样子,其实只有某一年中由六个人分编,每人担任一期,我们均不在内,会议可能是有的,我们是“客师”的地位向不参加的。(张菊香、张铁荣编著:《周作人年谱》,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62页)

由周作人的这段话可以看出,鲁迅根本就没有参加过《新青年》编辑部的编辑会议。鲁迅的这段话,未免有失真之嫌。

张耀杰的这一辩伪,还可以通过晚年胡适的批语得到印证。晚年的胡适系统看了八大本的《胡适思想批判》。在《胡适思想批判》第三辑中,胡适看到了王忠匡、江山撰写的《鲁迅笔下的胡适》一文,文中就引用了鲁迅的这一段文字来批判胡适,而在这一段文字旁边,胡适写了一句批语:“鲁迅说的大谎。”(《胡适研究通讯》2013年第4期)

既然鲁迅没有参加《新青年》的编辑会议,那他的这一段话也就大打折扣了。毕竟,建立在谎言基础上的论断是经不起推敲的。不过,鲁迅如此写,至少说出了当时他印象中的胡适。那么,鲁迅对胡适这一不好的印象是怎么得来的呢?我认为,这可能与陈望道给周氏兄弟的书信有关。

这封书信也涉及当年《新青年》编辑部成员分裂的具体情形。为方便叙述,这里有必要先说一说《新青年》内部的分裂。

看到这封信之后,胡适给陈独秀回复了一封长信,信中给出了三个建议:

1.听任《新青年》成一有色彩的杂志,另办一个以文学、哲学等内容为主的杂志。

2.将《新青年》编辑部从上海移到北京,并发表原本就有的“不谈政治”的戒约。

3.停办《新青年》。

适之先生来信所说关于《新青年》办法,兹答复如下:

第三条办法,孟和先生言之甚易,此次《新青年》续出,弟为之太难;且官厅禁寄,吾辈仍有他法寄出与之奋斗(销数并不减少),自己停刊,不知孟和先生主张如此办法的理由何在?阅适之先生的信,北京同人主张停刊的并没有多少人,此层可不成问题。 第二条办法,弟虽在沪,却不是死了,弟在世一日,绝对不赞成第二条办法,因为我们不是无政府党人,便没有理由宣言可以不谈政治。

第一条办法,诸君尽可为之,此事于《新青年》无关,更不必商之于弟。若以为别办一杂志便无力再为《新青年》做文章,此层亦请诸君自决。弟甚希望诸君中仍有几位能继续为《新青年》做点文章,因为反对弟个人,便牵连到《新青年》杂志,似乎不大好。

(转引自:欧阳哲生《新发现的一组关于〈新青年〉的同人来往书信》,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1809099/)

看到陈独秀这封火气甚大的信之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商讨,胡适给陈独秀回了一封信,信中胡适对自己前一封信的内容做了解释。收到胡适这封信之后,陈独秀将这封信转给陈望道看了,结果这封信的内容让陈望道很生气。这封信中,有两点让陈望道非常生气。

第一点,信中胡适写道:

我很愿意取消“宣言不谈政治”之说,单提出“移回北京编辑”一法。理由是:《新青年》在北京编辑或可以逼迫北京同人做点文章。否则独秀在上海时尚不易催稿,何况此时在素不相识的人手里呢?(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编》,第9页)

信中“素不相识的人”指的就是陈望道,陈望道看了此信,自然有闷气。

第二点,胡适写道:

我并不反对他个人,亦不反对《新青年》。不过我认为今日有一个文学哲学的杂志的必要,今《新青年》差不多成了Soviet Russia的汉译本,故我想另创一个专关学术艺文的杂志。(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编》,第10页)

此时的《新青年》,正由陈望道主持,胡适批评“今《新青年》差不多成了Soviet Russia的汉译本”,在陈望道看来,矛头指向的正是他陈望道。

陈望道因胡适这封信而动气,可以从他给周氏兄弟的两封信中看出来,这两封信也影响到了鲁迅对胡适的认识。

陈望道先后给周作人写的这两封信,涉及胡、鲁交恶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全文抄录出来。

启明先生:

大著小说三篇已登八卷六期;九卷一期稿,请设法搜罗一点来。

诗稿也很缺乏,也请先生尽力。

胡适先生口说不谈政治,却自己争过自由:我们颇不大也请教他了。但稿颇为难,在京一方面只有希望先生与豫才,守常,玄同诸先生努力维持了。先生病好点吗?很记念着。

望道

一九二一年一月廿八日

(《陈望道书简》,《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三期,第19页。)

启明先生:

来信敬悉。收到两大作后,曾有一函奉复,想也收到了。大作定当编入九卷一号。

潘君作品,我已在编辑部中搜寻过一番,找不到。当写信去问仲甫先生,如果时间所许,定当编入九卷一号。

我是一个北京同人“素不相识的人”(适之给仲甫信中的话),在有“历史的观念”的人,自然格外觉得有所谓“历史的关系”。我也并不想要在《新青年》上占一段时间的历史,并且我是一个不信实验主义的人,对于招牌,无意留恋。不过适之先生底态度,我却敢断定说,不能信任。但这也是个人意见,团体进行自然听团体底意志。

先生们在北方,或不很知南方情形。其实南方人们,问《新青年》目录已不问起他了。这便因为他底态度使人怀疑。怀疑的重要资料:《改造》上梁先生某序文,《中学国文教授》,《少谈主义》,《争自由》。

胡先生总说内容不对,其实何尝将他们文章撇下不登。他们不做文章,自然觉得别人的文章多;别人的文章多,自然他有些看不入眼了。人们各有意志,各有所学,除非学问诚足以支配一世,如“易卜生”,何能有“易卜生主义”足以范围一切。实则,易卜生主义也不曾范围一切。

总之,所谓“周氏兄弟”是我们上海广东同人与一般读者所共同感谢的。多如先生们病中也替《新青年》做文章,《新青年》也许看起来,象是“非个人主义”,“历史主义”,却不是纯粹赤色主义或“汉译本的‘Soviet Russia’”了!!

先生说,“自从钱刘噤口以后,早已分裂,不能约缝”。诚然诚然。祝先生贵恙早日痊好!鲁迅先生有文来,我很欢喜。不但欢喜有文章给读者,因此便知他底病(据说曾有病)已经痊好了。

陈望道

一九二

一.

二.十三日

书信手稿存北京鲁迅博物馆

如果说第一封信中关于胡适的笔墨是几句闲笔的话,第二封信中的相关笔墨更多了,也更有针对性。他明确告诉周氏兄弟:“我是一个不信实验主义的人,对于招牌,无意留恋。不过适之先生底态度,我却敢断定说,不能信任。”

这些话若生硬地说出来,恐怕会很难让人接受,但陈望道说起来则巧妙得多。

信中,陈望道先叙编辑事务,让人体会其辛苦,再引胡适给陈独秀信中的话语,说自己“是一个北京同人‘素不相识的人’”。如此辛苦却被认为是“素不相识的人”,其委屈、哀怨溢于言表,让人心生同情的同时,也让人觉得胡适不可理喻――怎么能说“素不相识的人”呢!接着自然地就说到了对胡适的认识――“不能信任”。

虽然说胡适“不能信任”,但也只说“是个人意见,团体进行自然听团体底意志”。似乎是个人意见,不想影响看信人对胡适的认识,但接着却说,你们在北方不了解南方:“其实南方人们,问《新青年》目录已不问起他了。这便因为他底态度使人怀疑。”其意在说,这不是我个人的偏见,大家都这么看他,只是你不了解而已,再次加强了“胡适不可信”的观点。

接着又就《新青年》的内容,诉说自己的委屈:“胡先生总说内容不对,其实何尝将他们文章撇下不登。他们不做文章,自然觉得别人的文章多;别人的文章多,自然他有些看不入眼了。”

说到《新青年》的内容,陈望道不忘向时常给《新青年》供稿的周氏兄弟致谢, 同时又强调,有你们给供文章,《新青年》不会是“汉译本的‘Soviet Russia’”了!

前面说过,胡适曾在给陈独秀的信中讨论《新青年》的内容等问题,当时说到过 “今《新青年》差不多成了Soviet Russia的汉译本”,也说到过《新青年》在上海,陈独秀不易催稿,“何况此时在素不相识的人手里呢”。

显然,看过胡适此信的陈望道将自己与信中“素不相识的人”对号入座,在给周氏兄弟的信中,一次次针对胡适的这封信,传达胡适“不可信”的信号。这两封信,虽没有剑拔弩张、义正词严,但层层铺垫,逐渐加强这种观点。而且,信中,他那种略显委屈的诉苦,也更能将读信人拉入自己的战壕。作为语言学家,陈望道不愧是深谙语言之道的革命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时鲁迅与周作人兄弟还没有反目成仇,两人正处于兄弟怡怡的时期。此时,他们两人还住在一起。周作人收到陈望道的书信之后,很快就给鲁迅看了。这两封信后来由鲁迅保存了下来。

鲁迅对胡适有“表里不

一、老谋深算”的不好印象,或许与陈望道的这两封信息息相关。10多年之后,鲁迅将这种印象写在了《忆刘半农君》一文中。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因鲁迅走向了政治神坛,他对胡适的这一论断,也成为人们对胡适形象的惯性认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鲁迅的深刻与伟大
发布时间:2022-10-24
比较起胡适和陈独秀以及其他“五四”时期的风云人物来,鲁迅是完全不同的人物。和陈独秀一样,鲁迅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胡适一样,鲁迅搞过专门的学术研究,但是他仍然迥然不同于他们。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只有他才是真正深刻的。他在......
小议鲁迅笔下的无名之悲
发布时间:2013-12-18
欢迎浏览,以下是应届毕业生求职网给您推荐一篇关于小议鲁迅笔下的无名之悲的毕业论文 摘 要:鲁迅笔下有许多人物都没有姓名,笔者认为这是作者表现人物悲剧命运的一种写作手法。本文以阿长、孔乙己、祥林嫂为例,分析了他们命运的悲......
析鲁迅《奔月》
发布时间:2015-07-23
摘 要:鲁迅的作品《故事新编》中对传统和诗意的消解,将神圣凡俗化,但无厘头的情节却给人以陌生化的感觉,开创了新的审美向度。而这些正暗合于当下的先锋性,其实质恰是深刻的指向现实。 关键词:颠覆;无厘头;审美向度;先锋 一、颠......
汉文帝即位原因之探讨
发布时间:2022-11-11
[摘 要]西汉时期外藩入继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皇太子继承制度上的不足,汉文帝作为西汉历史上比较重要的外藩入继的皇帝之一,其从一个藩王成为皇帝并非偶然,汉文帝能继承皇位有其重要的历史原因,本文试从有关史料进行分析汉文帝即位......
情势变更原则适用效果之探讨
发布时间:2015-07-27
一、概述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之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合同成立之后,做出意思表示的双方当事人就要对自己做出的意思表示负责,这是一条普遍的原则:契约必守原则。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严守此原则,可能......
传统文化缺失原因之探讨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传统文化何去何从,成为许多学者深切关注的 问题 ,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国内 历史 遗留问题及当前 教育 体制的弊端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本文针对流失现象、危害继而 分析 了传统文化流失的三个原因,提出传统文化对引导 社会 ......
鲁迅的模样
发布时间:2023-01-15
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 “文革”期间我弄到一本日记本,里面每隔几页就印着一位中国五四以来大作家的照片,当然是按照五十年代官方钦定的顺序排列:“鲁、郭、茅,巴、老、曹”之类。我记得最后还......
鲁迅与司徒乔的友情
发布时间:2023-04-19
鲁迅是中国现代大文豪,司徒乔是一位爱国画家,两人亦师亦友,相识相知,真情交往。 司徒乔,1902年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赤坎镇塘边村一个贫苦家庭。20世纪20年代初,在亲友资助下,他前往北京求学,就读于燕京大学神学院。由于他酷爱绘......
初中鲁迅作品教学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10
一、联系背景,理解主旨 二、深入朗读,感受情感 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要以朗读作为基础,特别是反复诵读,才能让情感得到升华。在学习鲁迅作品时,学生既可以在带感情朗读教材时体会文本,也可以将问题带到朗读过程中去,又或者......
鲁迅的文献学成就初探
发布时间:2023-07-17
鲁迅的文献学成就初探 鲁迅的文献学成就初探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鲁迅的文献学成就初探 【摘 要】本章介绍了鲁迅的越文化渊源和地方文献情......
芥川龙之介和鲁迅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要:素有“鬼才”之称的芥川龙之介和中国近代文学先驱鲁迅,作为同一时代的文学者在创作主题及风格上有必然的相似性,但不同国家中作家的创作差异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本论文主要以《河童》和《狂人日记》为中心,对两位作家及创作特......
鲁迅杂文浅说
发布时间:2016-08-26
一、鲁迅杂文类型化写作所具有的超越性 先从前而提到的鲁迅杂文不知道背景读不懂的疑问说起。鲁迅杂文确实有这样的特点:它总是对现实问题作出及时回应,有很强的具体针对性,不了解背景,就不知道在讲什么。鲁迅杂文的取材、构思的起......
鲁迅视野里的读经与读史
发布时间:2023-03-25
读经与读史的问题,是观察鲁迅精神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鲁迅不仅自身经历过读经与读史的时期,而且以自己读史的经验参与读经问题的论战。在这个文化问题上,鲁迅虽然自身读过经书,但反对读经,而主张读史,尤其是读野史。 鲁迅反对......
徐志摩与鲁迅的文坛恩怨
发布时间:2023-03-05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率直而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秉承英国绅士的生活方式,追求有小资情调的闲适生活,飞机失事不幸结束了他浓情而感伤的短暂生命。与此相对的是,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面旗帜,他长期生活在批判和忧思......
对民族与时代的超越--鲁迅与普希金之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21
“为人生”是俄罗斯文学与中国文学共同的主张。关心民族与人民的命运,体现时代脉搏也是中俄许多作家共同的追求。这种文学的共性本身就给中俄作家与中俄文学比较提供了一个基点。本文就是从此出发,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从鲁迅与普希金两......
标点符号在鲁迅作品中妙用之浅析
发布时间:2023-01-05
以下是一篇关于标点符号在鲁迅作品中妙用之浅析的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摘 要:标点符号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补白、作品艺术的升华,是字面语言的中止及感情的延伸,其含蕴隽永、意味无穷,妙用之处屡见不鲜,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本文......
鲁迅的浪漫柔情
发布时间:2023-04-08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在许多人眼中,鲁迅根本不懂浪漫,毫无柔情可言,其实不然,有一种浪漫折射在小事上,浸润于细节中。 同年9月,鲁迅南下赴厦门大学任教,许广平则去了广州,......
老师,放开那鲁迅
发布时间:2023-04-05
导语 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让不少学生学起来十分头疼。不过,对某些“神奇”的语文老师而言,分析鲁迅的文童“那都不叫事儿”。下面就是一位网友模仿某些......
我的父亲孔另境与鲁迅先生
发布时间:2023-06-20
在纪念我的父亲孔另境去世四十周年的日子里,回望他的一生,常常想起他在家里对我们说过的一句话:“鲁迅先生是我一生最感佩的人!”这并不在于鲁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人物,而是从他切实的体会出发的感言,浸润在他心底和肺腑之间......
从父女之情解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发布时间:2023-06-04
摘 要:萧军在和友人谈话时,说到萧红的散文,评价是:“她的散文有什么好呢?”一旁的朋友也附和道:“结构却也不坚实。”端木蕻良则是看了萧红的回忆鲁迅的文章,“鄙夷地笑起来”:“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可恰恰是萧红回忆......
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 本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而作。主要从文化观的感受形态与学术文化方式开拓的层面论述鲁迅为中国文化建立起的崇高风范,并引导出开辟新世纪中国文化方向的现代启示。 一 问题的提出 鲁迅研究发......
鲁迅笔下的女性地位与命运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要:《且介亭杂文二集》中的《人言可畏》一篇,不仅是对当时报刊行业的讽刺与批判,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地位和命运。作为被启蒙者之一的女性,鲁迅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在他的作品中均有体现。 关键词:人言可畏;看客;女......
有关鲁迅争论我见
发布时间:2022-12-15
一、鲁迅思想究竟是前期重要还是后期重要 仔细揣摩上面这段话,似乎是前后期并重的,但因有“民族英雄”这四个字,一般均认为是指对外斗争。 毛的这两段话有点平分秋色,我们不应该只看见毛歌颂鲁迅反帝的这一个方面。但是现在有......
浅析鲁迅与梁实秋翻译论战
发布时间:2022-10-14
摘 要:本文拟从鲁迅与梁实秋关于翻译的论战入手,对比分析鲁、梁不同的个人经历政治立场,通过对鲁、梁关于“硬译”论战的追述,来阐释鲁、梁的翻译思想不同的原因,以期更好的理解鲁迅与梁实秋的翻译观。 关键词:鲁迅;梁实秋;......
缺乏思想——也谈鲁迅
发布时间:2013-12-18
写下题目,心里几经踌躇。是不是对先生大不敬?先生不是伟大的思想家吗?怎么能说缺乏思想呢? 诚然,先生作品里是有思想的。《阿 Q 正传》把 中国 农民的愚昧麻木刻划得入木三分,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阿 Q 成了共名,精神胜利法......
儒家传统与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发布时间:2023-05-20
[摘 要] 鲁迅作为一个文化转型时期的作家,他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这表现在他一方面主张“拿来主义”和坚决批判传统,另一方面又自觉不自觉地在一些方面信奉着文化传统,他的精神至上观与儒家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就体现出民族传统在他的文化心......
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
发布时间:2023-07-27
欢迎来到,以下是一篇关于鲁迅杂文艺术性赏析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摘 要: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和先驱者,也是利用杂文开展现实斗争的人物典范。本文从前后两个时期对鲁迅先生的杂文艺术性进行了赏析。 鲁迅......
鲁迅笔名和《说文解字》
发布时间:2023-04-19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其书博采通人之论,总结经传训诂,根据“六书”原则系统分析汉字,指出各字本义――成为我国自成体系的首部字典。历代考究《说文》之学者不乏,著作亦良多,章太炎则是其中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是中国......
再看鲁迅《铸剑》中的目光与剑
发布时间:2023-06-09
研究者总是热衷于解开鲁迅小说《铸剑》中诸层寓意:或从复仇来阐释其严肃与荒诞,或从借古讽今来消解启蒙的意义,或进行美学与历史的分析,或探究黑色人究竟是谁。然而,对复仇、权力、成长、启蒙、荒诞等单一命题的论述都或多或少削......
探析鲁迅与莫言小说创作中的民间资源
发布时间:2023-06-20
民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可以从社会学范畴去解读,也可以从文学视角去关照。依照陈思和最初的提法,民间具备以下特点: 它是在国家权力控制相对薄弱的领域产生的,保存了相对自由活泼的形式,自由自在是它最基本......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19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现状与分析 从初中到高中的语文课本,鲁迅的小说、散文、杂文收入的数量是所有现当代作家中最多的,可见鲁迅在教育、文学、文化中占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可见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家是多么深切地期望青年学生能够学习鲁迅、......
浅析王国维\鲁迅《红楼梦》评论观之不同
发布时间:2023-07-24
浅析王国维鲁迅《红楼梦》评论观之不同 长久以来,关于《红楼梦》之评论研究,有以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有以胡适为代表的作者考证派……在纷繁多样的重围中,王国维与鲁迅的见解独具价值。 王国维与鲁迅都经历过清末民初的国家转型期,......
善恶之辩与管理之道
发布时间:2023-01-31
[摘要] 任何管理理论都有其人性观基础。中国传统管理人性观主要围绕善恶问题而展开,代表性观点有孟子的性善论、荀子和韩非子的性恶论、世子的有善有恶论、告子的无善无恶论四种。与西方管理理论侧重从“自然”的角度客观描述人性不同......
鲁迅《野草》的艺术精神
发布时间:2022-11-10
1.《秋夜》坚韧的抗争意志:方法,于是生虚无感,这种虚无是一种积极的虚无。鲁迅失望于现实的政治的黑暗与轮回,同时自身个体灵魂也找不到出路,双向的绝望,而又不沉沦于这种绝望。“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
鲁迅教我们学会感恩
发布时间:2023-04-05
摘 要:感恩之心是人类生命中一颗最真最善的种子,鲁迅先生用他的两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和《藤野先生》再一次唤醒了我们生命中这最精致、最美好的情感。一个关爱儿童心灵的长妈妈,一位以超越民族的大爱指引鲁迅心灵的导......
鲁迅的头号弟子是谁?
发布时间:2022-09-19
关于萧军第一次抵达延安的情况,牛津版的萧军《延安日记》出版之后,一些评述文章不但与历史脱钩,且缺乏相应的时代意识与文史知识。刊登在2014年4月17日《南方周末》的“往事”栏,由陈益南先生撰写的《里的萧军与毛泽东》这一整版文......
胡适一品锅
发布时间:2015-08-20
上次不知道听谁说的,上海菜的祖宗是徽州菜。他拍着手对我说:“浓油赤酱嘛!论油大,什么地方菜有徽州府菜油大?论色,谁有徽州府的菜色重?”说到徽州菜油大,我是有切身体会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初到皖南,第一餐简直被食堂大......
议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
发布时间:2023-02-06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讲述了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他们曾经狂热地追求个性的解放,婚姻的自由。子君为了婚姻自主,不顾一切非难,脱离了自己的家庭,更喊出了个性追求的最强音。涓生绝对不如子君勇敢和热烈,但他比子君......
公路交通经济适应性探讨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要:随着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和管理创新理念的不断增强,在依法规范交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中,需充分探讨公路交通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通过公路交通经济适应性协调发展度、潜在供需均衡度、资源利用效率的定量分析,以此完善公路交通发展体系,确保公路交通经济发展规范化、合理化,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公路交通;经济适应性;概况;定量分析中图分类号:F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儒学“独尊”之原因新探
发布时间:2014-01-17
提要:关于儒学为什么在先秦诸子之学中脱颖而出成为雄霸中国古代社会两千多年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言说的空间依然较大。我认为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没有引起......
论鲁迅《野草》的模糊性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 要】中国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实现了民族文化模式和深层心理结构的巨大变迁。作为新文化运动主将的鲁迅,在确定自己启蒙者位置的时候,内心是复杂的。《野草》是鲁迅先生心理世界发生重大震荡的产物,他在这部......
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的双向选择
发布时间:2022-12-06
摘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提到木刻版画,第一个想起的人物必然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他可以说是当时在提倡和扶持木刻方面用力最大的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更是一代有志青年的“精神偶像”。 关键词:鲁迅;木刻;文学 一、时代......
鲁迅作品中的看客现象
发布时间:2023-06-13
鲁迅作品中的看客现象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好几篇入选。陈建忠先生将《药》《孔乙己》《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作品中的“看客”们集中到一起,旁征博引,条分缕析,精辟论及,异彩纷呈,成一家之言。基于此,我向读者朋......
鲁迅作品中的议论修辞
发布时间:2023-03-08
鲁迅小说文类的扩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向杂文文体的扩张,而作为这种扩张的最明显标志,就是鲁迅小说中的议论性话语及这些话语所采用的修辞方法具有杂文语体的特点。 一、鲁迅杂文的语体修辞特点及魅力 鲁迅小说中的众多议论性......
“把鲁迅从神坛与框框中解放出来”
发布时间:2015-08-21
我与严秀先生交往30多年了,以前是书信往来,自我1998年来京后就有一个时而定期时而不定期拜见他的惯例。每次见面都会听他讲述有关鲁迅的话题,他对鲁迅的热爱溢于言表,但他不是那种“言必称鲁迅”的盲目崇拜者,而是很有理性地力主......
关于鲁迅文艺评论的思维标准探究
发布时间:2023-06-13
关于鲁迅文艺评论的思维标准探究 一、文艺创作的思想内涵鲁迅先生自身对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内涵极为看重,他期望的是每一个文人墨客都能通过手中的笔揭露现实的黑暗,启发人民,因此在她的文艺评论思想标准中文学作品创作的思想内......
鲁迅文学作品的审美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23
鲁迅文学作品的审美分析 文学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审美的价值。作家通过对作品人物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叙述以及故事环境的描写等,寄托出自己独特的美学态度与理想追求。但是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语言艺术形式、表现出的审美特征是不一样的......
浅谈鲁迅小说的审美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 要:鲁迅以其敏锐的思想,细腻的笔触借助小说刻画了20世纪初期不同的层面的人物群象――闰土、孔乙己、祥林嫂、华老栓夫妇等。作者在对人物的刻画中,除了对时代的把握,对人性的理解,多数是以悲剧的形式、滑稽的形象加以展现,还......
鲁迅笔下的9类知识分子
发布时间:2023-07-16
一、帮闲、帮忙、帮凶与扯淡 鲁迅讲,中国统治者只在两种情况下关心到中国知识分子或者需要知识分子。第一种情况,统治者刚刚掌权时,“偃武修文”,需要知识分子来加以粉饰,此时知识分子扮演歌功颂德的帮闲角色。在统治发生危机,......
新时期贬损鲁迅现象评析
发布时间:2015-09-14
我们湖北省杂文学会1985年诞生,如今已“三十而立”了。1986年,我们学会举办了纪念鲁迅逝世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地点就在华中师范大学。我特别希望,杂文学会新的领导班子,继续高举鲁迅这面旗帜前进! 中国“五四”运动前后,鲁......
如何接近鲁迅的巴比伦塔
发布时间:2022-12-02
古巴比伦城的人想造一座通天塔,却受到上帝的阻拦,他让建塔者各操不同语言,彼此无法沟通,而使塔的建设难以完工。从文革结束延续到21 世纪,对鲁迅的认识一直使用着人的话语模式,如果把人的追求和还原作为通用语的话,接近鲁迅的巴......
论鲁迅小说的农民形象
发布时间:2023-02-13
摘要:鲁迅塑造的农民形象,大致有四种类型。鲁迅借助悲剧艺术震撼人心的力量,希望能促使人们觉悟,奋起争得做人的资格。关键词:鲁迅;农民形象;封建势力 一、前言 鲁迅弃医从文,主要目的是为了“立人”,改革社会。在鲁迅的早期小......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刍议
发布时间:2022-09-29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刍议 某著名学者谈到鲁迅作品教学时,说了一个顺口溜:“中学生学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学生如此,老师又如何呢?前不久我曾和一位市语文教研员闲谈鲁迅,她直言不讳地说不喜欢读鲁迅的文......
鲁迅作品中的青年情结
发布时间:2023-03-14
鲁迅作品中的青年情结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程标准》一直非常关注中学语文课堂中鲁迅作品的教学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解读》明确指出:“鲁迅是近代中国精神建构的重要资源”,“教师要注意改进鲁迅作品的教学,要......
胡秋原与陈独秀:从武汉到重庆的相交相知
发布时间:2023-04-20
无独有偶,因参加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而被驱逐出境、流亡美国的胡秋原,也于1937年11月19日,回到汉口共赴国难。他主办《时代日报》,揭橥“巩固统一,抗日到底”,发起成立世界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联络国际名流杜威、爱因斯坦、罗......
探讨从《文学改良刍议》看胡适的文学思想史观
发布时间:2023-06-20
1916年底,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将《文学改良刍议》的文稿寄给了陈独秀,随后,陈独秀在《新青年》刊出了自己撰写的《文学革命论》进行声援。次年鲁迅又发表了《狂人日记》,自此中国现代文学迈出了艰辛的第一步。1917年1月1日在《新青年》第二卷上,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引发了关于白话文、文学革命及其本质的讨论。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大将,师从美国学者杜威先生,将实用主义引入中国学界,在哲学、文学等领域都取.........
从孔乙己之死谈鲁迅作品反封建主题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24
从孔乙己之死谈鲁迅作品反封建主题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从孔乙己的死因说起《孔乙己》描写了一个落魄文人的悲剧人生。孔乙己因何而死?其悲剧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曾经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们认为孔乙己死于不合理的封建制度,是封建等级制度......
白描手法——以鲁迅作品为例
发布时间:2023-05-12
引言 语图理论是赵宪章于21世纪初提出的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他指出语言和图像的关系是文学图像关系的核心。本文将以鲁迅小说中体现的语象为例,分析白描手法与其问的祸合。从文艺学的形式美学来看,文学的形式以特定的语言风格体......
中国自由主义的“胡冠鲁戴”
发布时间:2022-10-06
" 一九九零年代中晚期,暌隔几十年之久的自由主义在中国复潮,由此引出鲁迅研究中的 一个新话题,即鲁迅是不是自由主义者。这个问题在以前断不会存在,毫无疑问,鲁迅是反自 由主义的。在鲁迅逝世二十周年的一九五六年,《文艺报》曾发......
论鲁迅与莫言鬼魅叙事的不同形态*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鲁迅与莫言都对鬼魅叙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鲁迅不仅从文化角度肯定了民间鬼神信仰存在的合法性,也在“无常”“女吊”等鬼魅形象的创造中烙印上了自身的精神特征与批判立场。莫言从民间经验出发,从追求奇幻的......
胡适与吴健雄的师生情谊
发布时间:2023-06-16
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女士,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然而她最崇敬的恩师,却是对物理学一窍不通的胡适。如今文理两科壁垒森严,甚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其实是大陆学者至今不能问津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胡、吴的师生关系是在上海中国公学时建立的。上世纪20年代末,在上海的中国公学因学潮难以为继,无奈之下聘请胡适回母校担任校长。胡适上任后,马上进行整顿,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生也由300余人猛增至1300人左.........
鲁迅的语文:有难度的跨越
发布时间:2023-03-25
基础教育中的“鲁迅语文”在最近10来年争议很多。围绕中学语文教科书中鲁迅选文的种种变化,关于鲁迅作品所谓种种不适合于基础语文教育的观点也层出不穷:不规范、晦涩、不切合时代要求等等。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在语文教学杂志上,对鲁迅作品进行“语言纠偏”的论文不时出现,所谓:“鲁迅先生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其可师法之处确实甚多。但是,先生离我们而去已经六十多年了,若以当代之语法标准――现代汉语语法标准――.........
重新挖掘鲁迅笔下的杨荫榆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 要]鲁迅笔下的杨荫榆是反动的,而将杨荫榆的一生及其活动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反映了杨荫榆悲剧的一生,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和民族的悲剧。 [关键词]杨荫榆;鲁迅;悲剧 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提及杨......
人大与公共决策: 问题、原因与对策探讨
发布时间:2023-01-21
一、人大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 对于人大参与公共决策,缺乏有效的理念激励 理念的问题主要在于,我们是否真正从公共决策的视野去看待人大决策。作为代议机关,人大决策应当体现公意,具有强有力的公共性。尽管从实践本身......
胡适次子胡思杜不幸的人生结局
发布时间:2023-07-18
一 1917年,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回国,跟早已订婚的同乡女子江冬秀完婚。 胡思杜堂兄胡恒立在回忆儿时的胡思杜时,说他的脸圆圆的,异常的活泼搞怪,常常妙语连珠,是大家的开心果。 然而胡思杜在成年后却不怎么好读书,喜欢玩......
胡雪岩商业之路探究
发布时间:2022-10-31
[摘 要]胡雪岩是晚清时期赫赫有名的“红顶商人”,其一生所处的时代恰好是中国传统向近代转变的重要时期。就其商业经营来说,由于他的经商经历以及当时投资环境的影响使得他的前期商业始终停留在中国传统商业领域的经营上,直到末期与......
论鲁迅面对新式爱情的疑虑
发布时间:2022-10-28
论文关键词:鲁迅 新式爱情 伤逝 疑虑 论文摘要:妇女解放和新式爱情,是西方现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四”启蒙运动倡导的主要内容之一。《伤逝》等文本充分展示了导致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各个方面的原因,表现了鲁迅对于个性解......
浅谈初中阶段鲁迅作品教学
发布时间:2023-03-14
浅谈初中阶段鲁迅作品教学 对于鲁迅作品,茅盾评论说:“在中国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这些“新形式”,除了独特的叙事方式外,当然还包括他特有的语言风格。其语言结构的繁复、修饰语的叠加、标点符号的活用,都是同......
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与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25
[摘 要]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占有无法取代的地位;鲁迅的精神和思想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鲁迅思考和论述的一些问题,时至今日仍然缠绕和警示着我们。教育的最大成功就是要铸造民族的脊梁与魂魄,鲁迅的精神和思想可以汇聚为时代......
二胡音色变化与艺术表现探讨
发布时间:2023-03-01
二胡音色变化与艺术表现探讨 二胡起源于我国的唐朝,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到“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当时主帅帐中正在摆酒为武判官饯行,正是由于胡琴、琵琶、羌笛等乐器烘托除出了真挚的情感,......
万年小侦探之声音恶魔
发布时间:2015-08-25
阿笠博士由于发明了神奇的马桶盖,深受中国市场的欢迎,因此受邀来到中国参加主题为“拉得痛快”的国际研讨会。柯南随他一起来到了中国北方的一个城市H市。 H市处于中国东北,一年中有半年是白雪覆盖,对于想体验北国风光的人,倒是......
简述海上保险法近因原则及其在中国之适用
发布时间:2017-05-25
近因原则是许多国家保险法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该原则有着悠久的渊源和历史,长期以来都是普通法系国家确立因果关系的一项重要依据。《1906年英国海上保险法》(MarineInsuranceAct1906,简称MIA1906)最终将其确立为海上保险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现今,这一原则已经广泛地适用于各领域的保险业务中,成为保险索赔和理赔中的一项关键原则。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中国保险法学界和实务界的普遍认可。.........
试论鲁迅作品中的妇女形象
发布时间:2023-01-03
[内容提要]妇女问题,是关系社会文明的重要问题。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对妇女问题始终给以极大的关注。故其在作品塑造了众多封建社会的妇妇女形象,通过描写她们一生悲惨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的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封......
浅论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
发布时间:2023-01-25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作家,世界公认的中国新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为一位作家,他那被郭沫若同志誉为‘现代文化上的金字塔”似的作品,值得后人研究和探寻的东西很多.这里仅就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谈谈它的典型意......
鲁迅小说中的风景描写艺术
发布时间:2022-12-15
摘要:鲁迅小说中的风景描写类型多样,发挥着象征寓理、民俗风情展现、格调与气氛创造、讽刺、抒情写意等多方面的艺术功能。这些风景描写与战斗的思想性相统一,为作品创造出优美、典雅的品质。鲁迅小说的风景描写在中国传统小说和现......
鲁迅:镭元素中文拟名第一人
发布时间:2023-03-02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耳(A・H・Bequerel,1852―1908)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两年之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P・curie,1859―1906)和玛丽・居里(M・curie,1867―1934)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发现了两种天然的放射性元素,分别命名为Polonium(钋,元素符号Po)和Radium(镭,元素符号Ra)。到1902年,他们又提炼出纯镭,并初步测出了镭的原子.........
胡适先生 2013年24期
发布时间:2023-03-02
我住的房子在南港,“中央研究院”的附近。沿着窄窄的研究院路二段,信步走下去,穿过一个公车站,再几步,到了胡适公园。 决定在这个公园走走,尽管不怎么了解胡适。 我的不了解是正常的――50年代,在他离开大陆后,他所在的北......
夏目漱石和鲁迅作品中的“间离”
发布时间:2023-07-23
摘 要:夏目漱石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鲁迅是现当代中国文学的丰碑,两人都是各国文坛的顶尖人物。一次赴日留学的经历,把鲁迅和夏目漱石联系在了一起。夏目笔下的人物,生动细腻,又带有丝丝哀愁,鲁迅笔下的人物,哀......
基本法解释冲突之原因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18
广大朋友们,关于“基本法解释冲突之原因探析”是由查字典范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一、法律解释制度的不同 (一)法律解释观念的不同 关于什么是法律解释,法律解释发生在什......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疾病书写
发布时间:2023-01-23
摘 要:文学与医学之间存在相通性,因此文学艺术家往往将医学治病救人的特性带入文学,以彰显文学艺术在人们思想情感或者世俗时事中的疗救作用。“五四”时期,鲁迅洞悉时事弊病,以独特的疾病书写方式,在小说中揭示并抨击了社会时弊......
“悲”的人生哲学——王国维、鲁迅与叔本华、尼采
发布时间:2013-12-19
“悲”的人生哲学——王国维、鲁迅与叔本华、尼采 “悲”的人生哲学——王国维、鲁迅与叔本华、尼采 “悲”的人生哲学——王国维、鲁迅与叔本华、尼采 目录 引言:寂寞的自沉与壮丽的新生 一、人生一大梦,俯......
胡适为林可胜辩护
发布时间:2023-03-22
胡适与协和医学院关系极深。胡适出席了协和医学院成立典礼,并是最早董事之一。林可胜来到协和,两人也有很多交往。 抗战爆发后,胡适被国民政府派往美国,先是从事公共外交,后正式接替王正廷出任驻美大使。林可胜在七七卢沟桥事变......
胡适的新文学文体
发布时间:2022-08-03
中国戏剧与西方戏剧相接触,促进了中国戏剧的文体演变,催生了中国现代戏剧。胡适认为,中国文学的各式体裁中,戏剧最受束缚至今还没有摆脱那种跟乐曲、歌舞和杂技的传统联系,尚未形成一种说话自然、表演自发的戏剧网。所以,特别着力......
要书不要命的胡适
发布时间:2023-03-16
胡适喜欢读书,是出了名的。年轻时在上海读书,宿舍里没桌子,胡适就将蜡烛放在帐子外的床架上,他趴在床上,将石板放在枕头上读书。因为太用功,一段时间,胡适的耳朵几乎全聋了,幸得他时常锻炼身体,才逐渐康复。 胡适读书有三大......
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 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加强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其次从内因与外因两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最后探讨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创新诚信教育观念,提高大学生的诚信认知水平;改进诚信教育方法,加强诚信教......
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1
关于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 “鲁迅作品难学难教”这是现时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据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学生不愿学习鲁迅作品;一部分语文老师也说,鲁迅作品最难教,没法教。然而,我却从来没有怀疑过鲁迅作品对中学语文教......
鲁迅作品中的陌生化语言艺术
发布时间:2023-07-28
鲁迅作品中的陌生化语言艺术 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作家把语言学引入艺术创作,他们关注的中心问题是文学语言区别于普通语言的“特异性”或文学本身的“文学性”问题。语言的“陌生化”正是被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概念。“陌生化”为俄国......
鲁迅的孤独及其笔下的孤独者
发布时间:2023-06-16
【摘 要】 文章阐述了鲁迅性格落寞、孤独的发展轨迹:生发期、发展期、高潮期、消解期思想嬗变,但鲁迅却仍固守自身对于中国社会和人生一贯秉持的敏感气质、怀疑精神、忧患意识和孤独情怀。阐释了鲁迅笔下人物的孤独,例如“狂人”“......
攻恶教善之道
发布时间:2023-01-02
《菜根谭》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 如果可以正确的理解这句话,在我们处理协调人际关系问题时,就能够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具体来讲就是在......
胡适与中国现代白话新诗创作
发布时间:2023-06-17
摘 要: 五四时期,诗歌从内容到形式上有了全面的变革。其中,胡适对白话新诗进行了宝贵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本论文从背景中思考白话新诗产生的原因,在成果及意义上探索五四诗歌革命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价值,以期对白话新诗的产生及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