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农村社会转型及其困境

中国农村社会转型及其困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7 20:55:09
中国农村社会转型及其困境
时间:2013-12-17 20:55:09     小编:

" 「内容提要」现代性对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国家政权建设对乡村社会的影响;阶级话语的构建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启蒙话语与现代法律的影响;作为现代性后果的物质性公共产品和个人的社会流动。在当前中国农村,传统的规范已失,现代的规范未能有效建立,农村出现了公共品供给的困境,如何解决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困境,将是今后农村政策设计的方向。

「关键词」现代性/社会转型/乡村治理/公共品供给

中国由传统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与欧洲有着极大的差异,因为中国是在欧洲列强的胁迫下,在灭国亡种的忧虑下,开始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因此,现代性在中国最集中的表现,是鸦片战争以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和洋务运动失败、清政府被推翻以后的五四运动。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富国强兵,五四运动则提出民主与科学,提出启蒙及自由等现代性的核心命题。在中国这样的后发展中国家,现代性同时从两个方面进入并交织在一起,一方面是民族国家的建设,即中华民族如何应对西方列强并做到救国救亡;一方面是西方的启蒙思想对民众的解放。现代性的这两个方面,在五四运动中就变成了所谓“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并因为民族危机的强化,而变成了救亡压倒启蒙的单方面现代性的展开,即现代化的展开[1].

而仅仅就现代性对中国农村的影响来说,可以清理的方面虽多,大体却不外以下诸端:一是国家政权建设对乡村社会的影响;二是阶级的话语构建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三是启蒙话语与现代法律的影响;四是市场经济及其背后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消费主义理念,传媒的发展;五是作为现代性后果的物质性公共产品和个人的社会流动。

一、国家政权建设:资源抽取与组织建设

中国的国家政权建设是回应西方现代化挑战的重要步骤,其核心包括建立一个现代的上层官僚系统,和为现代的目的而向下渗透的基层组织体系。杜赞奇考察华北农村20世纪上半叶的情况时认为,清末新政要求村政建立一套财政制度以资助兴办新学堂、新的行政组织和自卫组织,并开始不断地向农村摊款。在20世纪前期的中国政治舞台上,不论是在中央还是在地方,政权都在急剧地更替,但在华北,国家政权扩张一个重要方面——深入基层和吸收下层的财源——在这整个时期却基本上没有中断。所有的中央和地区政权,都企图将国家权力伸入到基层社会[2].王铭铭在考察福建溪村时写道:“到20世纪上半叶,溪村的村政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那时,保甲制度取代了明清的乡里制度,并导致村落社会秩序的结构性改变。保甲制度的发明,实在宋代,在明清时期,在全国范围内的许多地方亦有实施,但其制度化和扩大化集中发生于民国期间”。吉登斯认为,现代民族国家的一个重要基石是行政力量的强化,而行政力量又包括对社会活动信息的储存与人们行为的直接监督两方面。王铭铭认为,民国期间保甲制度的强化,原因可能就是辛亥革命以后,国家为了适应吉登斯所说两个方面的要求[3].

因适应现代化的国家政权建设,要从农村抽取用于现代化的资源,同时要建设一个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基层社会,包括国民对民族国家的认可、参与、承担义务和忠诚等等,就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自上而下的基层行政建制。吊诡的是,中国国家政权建设在基层的表现,是通过“乡镇自治”来展开的。到清朝末年,清政府开始倡行乡镇自治,预计到1913年在全国普遍实行。根据《城镇乡自治章程》规定,镇乡为地方自治的最基层单位,城镇设“议事会”、“董事会”等机构,乡设“议事会”和“乡董”为自治职,议员由选举产生。

关键并不在于乡村自治的外表,而在于其作为国家政权建设的措施,是否收到了实效。杜赞奇考察20世纪前期华北的地方政权建设,认为新政的推行,虽然提高了国家从农村汲取资源的数量,却始终伴随着国家政权内卷化的严重弊病。所谓政权内卷化,是指国家从基层提取的资源,大量被同时膨胀的收取资源的行政官僚体系本身所耗费,而没有能够用到现代化目标上去。

在华南的福建,以王铭铭调查的福建溪村为例,溪村所在地区,“1934年5月开始实行的保甲制度,以10户为甲,10甲为保,10保(及10保以上)为镇(或)区”。“保甲法的实行,打破了以乡族为村政单位的格局”,“随着保甲法的实行,村政制度走向了规范化。明清时期如果说有村政存在,那也是由非正式的权威人物(如耆老和族贤)来行使权力。相比之下,到了民国保甲法出台之后,出现了保长、甲长的任命”。“保甲法的实施,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明清时期以乡约为象征的‘伦常式’村政向社会经济控制型的村政的转型”。王铭铭特别指出:“民国期间保甲法的创设并没有致使家族制度走向消亡,而仅仅意味着家族作为一种村政制度被新的政区和权力结构所取代。家族的组织、区域网络、经济功能和仪式相当大部分得以保存。家族的认同感、通婚制度、轮耕轮祭制度基本上因袭旧法。再者,保甲制度并没有触动乡族势力的社会根基,而为家族的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生存空间”[3].

以回应西方挑战为目标的国家政权建设的真正成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以民国政权留下来的制度为基础,一方面通过合作化及人民公社,将农村社会的经济、社会生活组织起来,一方面通过建立以村支部为基础的党组织,使国家权力无处不在。正是“党政不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为中国快速工业化" 提供了原始积累。同时,人民公社制度彻底地改造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因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三级结构,较为彻底地打破了传统的以宗族为基础的自然村结构[7].

人民公社解体以后,生产大队演变成行政村的建制。行政村与生产大队的差异在于,乡镇政权不能像人民公社控制生产大队那样,控制行政村的经济生产和政治社会生活,行政村与自然村乃至宗族之间的联系,又有所加强。

二、阶级话语的构建与后果

梁漱溟先生一直认为,中国自秦汉以来二千年传统社会,只有职业分殊,没有阶级对立,原因有二:第一,土地自由买卖,人人得而有之。第二,土地集中垄断之情形不著,一般估计,有土地的人颇占多数。卢辉临则将革命前的村庄称作“没有地主的村庄”,他通过检索相关社区研究资料发现,“革命前村庄内部的社会分化不是发生在地主和佃农之间,村庄内完全依靠地租生活的出租地主非常少见,这提醒我们,盛行于各种学术分析中的‘地主——农民’之间的对立,至少在村庄内部是一个错觉”[8].

梁漱溟和卢辉临讲的,只是反映了中国传统农村社会无地主的一面,不过,中国农村地域庞大,不同地区的情况相差何止万里。据吴文晖的统计,建国前中国水耕地区土地占有状况中,30%的地主和7%的富农,分别占有了30%和27%的土地,而23%的中农和67%的贫雇农(含其他),仅占有23%和20%的土地[9].其中1940年四川全省有79.07%的土地集中在占人口8.6%的地主手中,其中土地最肥沃的成都县,竟有90%以上的土地掌握在占人口1.1%的地主手中。浙江平湖县,大地主户数仅占总户数的5‰强,而占有田数为耕地总面积的30%强[10].

之所以出现以上两种估计的偏差,原因之一是研究的地区差异,水稻种植地区地力高,有投资价值,而旱作农业区土地贫瘠,粮食产量太低。二是近代以来农村社会的破败与凋敝,尤其是社会不安定,使有钱人不愿也不敢住在乡下,并逐步脱离了经营土地的积极性。毛泽东曾描绘过在大革命形势下地主逃亡城市的情景,他说:“在农会威力之下,土豪劣绅们头等的跑到上海,二等的跑到汉口,三等的跑到长沙,四等的跑到县城,五等以下土豪劣绅崽子则在乡里向农民投降”[11].

卢辉临又说,“在革命前的村庄内部,……,村民之间的分化主要不是寄生的地主阶级与被剥削的佃农阶级之间的分化,而是围绕土地经营、生产和生活安排而产生的耕作社会内部小生产者之间的分化,是一种有限度的‘阶级分化’类型”,经济分化“通过广泛的社会生活,通过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象征和仪式进一步成就村民在社会地位上的位置和差异”。卢辉临借用杜赞奇“权力的文化网络”的概念,认为革命前的农村中各种保障穷人生存权利的习俗,促进农民接受社会分化的结果的“命运观”,可以看作是“社会分化的文化网络”,社会分化由经济生活中的上升和下沉开始,通过各种仪式表达出来,在“文化网络”中获得其合法性。他认为,这正是中国传统社会能够不依靠强大的官僚机器和军队维持秩序的部分原因[8].

传统社会中农民经济分化不是很大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适应社会分化的文化网络,传统社会一定程度上存在斯科特所说农民的道义经济,存在着村庄共同体。尤其是中国南方农村,在有些村庄,宗族的公地甚至占到全部耕地一半以上,这样的村庄就有更加强大的内聚力。

但是,传统社会中,农民经济生活十分贫困,正如斯科特讲的,只要一阵细浪,就可以将水深到颈的农民淹死一样,这时候的任何经济分化,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虽然这种分化被农民表述为白面馍和糠麸的差别[8].因此,无论建国前农村土地占有的分化是否严重,地主阶级是否是一个庞大的存在及是否对农民残酷剥削(局部起码是相当严重,不然减租减息就不会具有那么大的影响力),革命后土改阶级话语的输入,将农民中低经济水平的外人看来并不明显的内部分化,有力表达出来,并引起农村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农民不再只是按照亲缘关系,而是按照土地占有情况,来重新排队。占有较多土地并有剥削能力的地主富农,被新社会彻底边缘化,贫雇农因为被剥削,而成为养活地主富农的人。吴毅说,“翻身的确切含义是乡村精英评价标准和精英群体的整体重建。按照新的标准,富人是剥削者,穷人是被剥削者。剥夺剥削者,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便是翻身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翻身以阶级斗争为武器,锋芒直接地主、富农这些传统阶级”,以及其他旧秩序的代表人物如保长之类。当革命将传统的精英打倒以后,便按照新的政治标准,来寻找和形塑村庄精英,而评价和遴选乡村精英的标准,也从过去注重财富和文化的积累,转变为了贫穷与革命,尤其那些能够较快地学习和运用新的政治话语和权力技术的以前的农村边缘人,走上了新时期村政的舞台[12].

王铭铭认为,在溪村,“土改”的第一内容不在于没收地主的土地,而在于对家族的公田与私田进行统一再分配,其结果,就是导致公田的消失及原有的民间互助制度、社区联营制度和地方仪式的衰落[13].

阶级斗争话语的建构及其展开,十分有效地破坏了传统村庄与宗族内部的认同,从而使村民从社区中解放出来,转而认同新中国的国家政权[12].也是从此开始,中国才真正地完成了民族国家建设的任务,农民成为共和国的公民,在国家与公民之间,不再有一切中间的环节可以阻挡,公民可以直接诉诸国家的法律及意识形态武器,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国家也不再允许有一个法外之物来阻挡自己与公民之间的互动[13].

张乐天则进一步认为,之所以新中国成立以后,合作化及人民公社的推行会比较容易且相对有效,很大程度上与建国以后,国家运用阶级斗争的话语,彻底摧毁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各种组织,消除了一切可能导致有组织活动的因素(如财富和宗族等),从而使农民都变成了单个的个人,而当农民过去可能利用的传统纽带部分被切断以后,风雨飘摇中的小农只得依赖政府,因此形成了一种国家——小农格局,并为农业集体化提供了道路[14].

阶级斗争话语较组织建设,有着很大的不同。国家通过建立基层组织向社会渗透时,组织是一种外在于农村基层社会的力量,尤其是没有调动农民的内在积极性。阶级话语通过重新定义农村社会的精英人物,一方面打击了传统农村社会的精英,同时又获得了农村社会内部的坚定支持者——那些得益于阶级话语的以前处于边缘地位的农民。农村精英的更替及国家从农村社会内部获得的坚定支持者,打破了以前横阻在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地方性力量,从而真正使中国从一盘散沙的状况中组织起来,完成了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①。阶级斗争话语并未随着土改的过去而消失,而成为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基本话语及开展各项运动的有力武器。阶级话语的奇特之处在于,一方面,阶级话语作为现代的话语,是随着启蒙以来的现代性而产生的,阶级话语与个人权利话语都是现代性的一个部分,另一方面,在中国农村的历史政治运动中,阶级话语都是以传统中国义务本位的逻辑来展开的,阶级斗争的新动向,指所有破坏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动向,张扬个人利益,在阶级话语下面不被允许。而个人权利本位的现代性,则以个人利益的张扬为基础。后面我们将讨论与个人权利相联系的另一种现代性的话语,即权利本位的话语。

要作一点说明的是,传统中国的一盘散沙,并非指农民在村落中的一盘散沙,而恰恰是因为村落内部的合作及农民对村落的认同,阻止了国家与农民的联系,这与传统国家本身有关,又构成了建立民族国家时的一个障碍。当农民认同村落并因此妨碍了农民对国家的认同时,站在" 国家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一盘散沙,中国农民是一盘散沙,这盘散沙的沙粒就是一个个宗族村落。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通过阶级斗争话语的建构,通过新的基层组织的建立,打破了村落与农民的传统关系(当然,不同农村地区,打破的程度有些微差异),农民在村落内部的传统联系减少了,却对国家的认同增加了。农民在村庄内部更加分散,成为村落内的一盘散沙,却又在国家建构的话语及基层组织体系(以人民公社为典型)中组织起来,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国一盘散沙的状况。这也就为中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为现代化的开展,及为中华民族回应西方的挑战,提供了可能。

三、启蒙话语与现代法律的精神

作为西方现代性开端的启蒙运动,最重要的是重新发现了人,是人权、自由、解放被伸张。与此相关,个人权利成为现代法的精神。例如,张文显即认为,前资本主义法是义务本位法,资本主义法是以权利为本位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则是最新类型的权利本位法。之所以说前资本主义法是义务本位法,“从典型意义上说,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法是以自然经济、宗法家庭关系和专制独裁为其经济基础、伦理基础和政治基础的”,其义务本位的法的表现是多方面的:第一,法的主要作用是社会控制;第二,法律道德化或宗教化;第三,少数人(剥削阶级)的习惯权利成为人格化的、几乎完全被垄断和通过世袭而获得的特权,而他们应当担负的义务和责任却转嫁给别人(劳动人民);第四,法的体系是诸法合一,以刑为主[15].

张文显认为,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基础上建立的法律制度必然是以权利为逻辑起点、轴心和重点的,具体标志是:第一,以人权、物权、参政权、平等权、诉讼权等权利为基本构成的权利体系在法中占据起始和主导地位,义务是与这些权利相适应,并且是从这些权利中派生出来的;第二,民法取代刑法成为法律体系的主导部分;第三,实行以保护公民权利为目的的法律推理,例如,罪刑法定、无罪推定、权利推定;第四,公民的基本权利被奉为“天赋人权”或“自然权利”[15].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启蒙话语得到很大普及,“以权利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以民权取代君权”,成为响亮口号。中国共产党作为五四精神的继续人,理所当然将解放人民和赋予所有中国人民以平等法律权利,作为了自己的目标。新中国将解放和平等作为了自己施政中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其中的解放,包括妇女解放,给以前从来没有权利的人以平等权利,并通过发展经济、普及教育,为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了准备。

启蒙话语和现代法律精神,对传统中国社会秩序的维系机制以几乎彻底的摧毁。这个社会中以前最为边缘的人,也敢于拿起平等的武器来诉求自己的权利。举例来说,我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她对我讲起人民公社时期,插队国家干部处事不公平时,引用毛主席的话质问:革命工作无高低贵贱之分,你怎么能够欺负人?!无论这个社会中真正的平等还有多么遥远(三大差别仍然存在),“但是,社会主义文化不再使富人发挥文化上的作用,也不再使穷人面对富人低人一等。也就是说,富人无非只是吃得好点,拥有比较多的钱财,如此而已,……,贫穷不是耻辱,是当时普遍的观念”[16],解放和平等的话语,打破了传统社会的结构性力量,以前发不出声来的人,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新的乡村秩序,要以吸纳这种解放出来的声音为前提。

更要害的是国家法律直达村庄,从而使以前一直在维护乡村秩序中起着极端重要作用的习惯法,失去了合法性基础。苏力在评论法治作为一种规则之治时写道:“真正要实行规则之治,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规则之治的治理对象本身要具有一定程度的规则性”[17],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仍然处于以农业为主,现金收入很少,熟人社会运作的非规则状态,不适合现代法律的规则主治,硬要规则之治,则会产生新的问题。其中以电影《秋菊打官司》和《被告山杠爷》所表达出来的困境为典型[18].

因为农民可以直接诉诸国家法律,农民心中除了法律,不再有任何敬畏,包括对自然、生命及村庄舆论的敬畏时,以权利为本位的法律,会显得极其苍白无力。乡村的民间规矩,就可能不被一些人放在眼中,利欲熏心之徒,想占小便宜之人,就会处处利用法律留下的空白处,来谋取个人的好处,并破坏村庄公共利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阶级斗争话语失去作用,农村社会较普遍出现了不违法,却违反地方规矩的行为,从而破坏了长期以来一直支配着乡村社会正常运转的习惯法。也就是费孝通所言:“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先发生了”[19].我们在河南安阳农村调查,农民责怪派出所,说派出所将他们扭送去的小偷关一天或几天就放掉了,小偷又偷,为害乡里。农民认为派出所不严惩小偷,是因为自古警匪一家,派出所让小偷偷东西,然后抓去罚款,罚款再偷,偷了再罚,而农民的生产生活就惨了。但站在派出所一边,小偷“小错不断、大法不犯”,每次偷窃的金额很少,只能拘留几天,不放掉又有什么办法?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村可以以改革开放为界限,分为两个相当不同的时期,前一个时期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农村以人民公社为主要制度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阶段的农村治理模拟了中国传统社会: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的流动,阶级斗争话语与传统社会的族规家法有相似之处(即都是义务本位及可以对少数违规者进行道德审判),生产队大多建立在传统社会自然村的基础之上,计划经济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有相似之处等等。虽然人民公社从器物层面彻底打破了中国传统留下来的东西,比如族田、族长、神庙、道士等均作为封建迷信被扫除,但其社会的内在精神却是一致的,传统的力量(比如宗族力量)往往借助派性斗争来予以表达。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农村人口的自由流动,消费文化的普及,使老规矩难以发挥作用,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变得不稳定,人生“兑现”压力加大,农村社会逐渐地由一个熟人社会转变为半熟人社会,传统的价值观被金钱诱惑力所打碎,人际联系迅速理性化[20],地方性的传统和文化,被一个扩展的市场导向和消费导向的大文化所取代。苏力说,社会中的习惯、道德、惯例、风俗,作为内生于社会的制度,凝结了特定社会的环境特征、人的自然禀赋和人与人冲突及其解决的信息,是反复博弈后形成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定式”,没有这些非正式制度的支撑和配合,国家法律就缺乏坚实的基础[21].而当前农村社会的快速变动,使得非正式制度缺乏了生长空间,没有非正式制度的支撑,农村仅仅依靠国家机制,能够获得秩序?

四、物质性公共品的供给

尽管如此,传统社会却具有较好的公共品供给机制,可以满足一般农户在常规年景生产生活的需要。较少的公共品供给和较好的公共品供给机制,是与中国传统社会相对稳定、封闭及生产力水平较低等相联系,也是与传统社会的弱国家、强社会②相联系的。

新中国建立以后,以人民公社制度为主要特征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农民被“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强有力组织起来,完成了毛泽东主席说的“组织起来”的任务,达到了“满头乱发没" 法抓,编成辫子就好抓”的目标。正是通过人民公社制度,中国在较短时期,完成了从农村抽取资源进行工业化建设的任务,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状况和机制。

人民公社除了在水利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外,在教育和医疗上也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从社会治安方面来讲,人民公社时期的阶级斗争话语与社会相对的少流动,也使农村的治安情况良好,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农村,绝非少数地区独有。

人民公社在公共品供给方面的优势及其成果,也有其负面。较大的生产单位有助于降低公共品生产中的交易成本,却存在内部激励的困境,即生产单位越大,生产单位内部偷懒的人就可能越多。以生产队乃至人民公社来生产公共品,决策与筹资筹劳时的讨价还价成本很低,但生产队或人民公社内部的成员却缺少劳动积极性,并可能以磨洋工来对付组织监督,从而监督成本很高。最终,在中央政策放松的背景下,以小岗村为代表的分田单干力量占了上风,承包制使中国农村的土地经营又回到了历史上以家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状态。

承包制以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机制与状况,与人民公社大不相同,也与传统中国农村社会大不相同。因为农民以家庭作为经营单位,在家庭内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的同时,家与家之间的合作成本也大大提高,以致农村公共品供给普遍出现了从人民公社水平上的倒退,以前作为公共品供给的乡村水利,却变成了以户为单位的私人品供给,一方面是农民住宅十分高档,另一方面村中道路却尘土飞扬。

此外,改革开放以后,因为阶级斗争话语的取消及农民流动性的增加,农村社会治安重新成为问题。

与中国传统社会不同的是,当前中国农村的公共品供给,因为地方性强制规范的无力,及因为快速社会流动造成的预期的不稳定,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搭便车行为变得不可遏制,并最终使农村公共品供给严重不足。2003年以来的农村税费改革,尤其是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当前农村不是修建公共品,而是使用人民公社时期修建的公共品,都成为问题。换句话说,相对于人民公社公共品供给机制和状况均佳和传统中国农村社会公共品供给机制和状况的较佳,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与状况均十分糟糕。

有两个因素对于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有一正一反的影响,一是当前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积累时期,具备以工哺农的财政能力,因此,中国农村的相当部分公共品供给,将来可赖国家财政的支持,这是改善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因素。不过,中国是有9亿人口依托农村生活的农民大国,国家财政能力即使十分的雄厚,也断不可能为9亿农民提供如城市一样的公共品,离开了农民社区的自我组织,农村公共品供给可能会低于最优供给水平。或者说,农民组织起来,对于增加农村的公共品供给,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是十分必要的。今天的中国,农村还远未达到可以凭借国家来解决公共品供给的阶段。也正是因为农民组织起来具有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作用,而使农民合作具有功能上的意义。

相对于传统中国农村,超出农产的单位(比如村庄或宗族)仍然可以通过公共品需要的功能必要性,而被凸显出来,其中的差异择要有二,一是传统的凸显宗族或村庄的软硬规范大为不同,二是当前农村从人民公社遗留下来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度,与传统的土地私有的小农经济,也有很大差异。

五、结语

本文系统考察了现代性因素对中国农村构成的影响,因为这些影响,使得中国当今的农村,已极大地不同于传统中国的农村。

小结本文的讨论,显然,有这样几个因素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传统农村的状况:

其一是国家政权建设的因素,尤其是正式行政建制对传统的宗族或自然村的切割,人民公社体制在当前中国农村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和行政村体制,仍将对农村的发展构成深刻影响,并是今后农村发展中可供操作的变量。

其二是阶级斗争话语的影响,这一影响是双面的,一方面是阶级话语作为一种控制技术,与中国传统的族规乡约的话语有相通之处,即具有义务本位的特点:一方面是阶级话语作为一种解放话语,与西方启蒙话语(尤其是平等意识和个人权利)有相通之处。正是阶级话语,使中国农民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权利,变成了国家的公民。改革开放以后,阶级话语失去了正当性,其作为控制技术的方面自然失去了发挥作用的条件,但其作为解放话语的方面,则深刻地塑造了中国农民当代的心理。

其三是现代民族—国家建设完成后,国家对农村社会的直接控制和法律无遮蔽地普照于农村,尤其是以权利为本位的现代法律精神,与阶级话语中的解放话语结合起来,构成了当前农村社会秩序中的核心特征及难题即小农经济与现代法律的悖论。其四是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状况。与传统社会相比,当前以村庄为基础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更加难以防止搭便车行为。在国家无力为农村提供足够公共品供给的背景下,农民组织起来获取公共品,具有功能上的合理性。此点十分重要,因为,正是当前农村社会中,农民组织起来的困难,和组织起来可以获得公共品供给的巨大好处之间的张力,使得当前中国不同地区农村农民的行动逻辑大有差异。

注释:

①举例来说,抗日时期要靠“抓壮丁”来获得兵源和抗美援朝时农民踊跃参军,及中国抗美援朝的胜利,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改革与阶级斗争话语的普及,中国农民第一次深刻地与国家站在了一边。

②以地方性的软硬两套规范来起作用,乡绅、庙会、经济分化、宗族等,都是传统社会起作用的因素。

「参考文献」

[3]王铭铭。溪村家族[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88.88—89.

[4]王先明,常书红。传统与现代的交错、纠葛与重构——20世纪前期中国乡村权力体制的历史变迁[A],近代中国的乡村社会[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张鸣先生也有过类似的表述。

[6]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89.

[7]张东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绪论部分)[M].北京:东方出版中心。1998.

[8]卢辉临。革命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分化模式及其变迁:社区研究的发现[A].中国乡村研究(第一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0]朱玉湘。中国近代农民问题与农村社会[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

[1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

[15]张文显。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是法的发展规律[DB/CD ]。

[18]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19]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1985.59.

[21]苏力。阅读秩序[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74.

[22]中国农村统计年鉴[C].中国统计出版社。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思路
发布时间:2023-03-26
导读: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管理创新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在促进社区建设、满足社区服务需求、促进社区自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培......
浅谈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其应对措施
发布时间:2023-06-25
" 论文关键词:转型期;社会阶层;分化;措施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引发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不断出现的阶层分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
探讨农村财务管理的困境及其化解路径
发布时间:2023-06-26
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范的农村财务管理,对于提高三农资金的有效使用,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近年来,农村财务问题已成为激化干群矛盾、影响农村稳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一、农村财务管理的现实困境农村财务管理的本质就是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各种资产进行核算、计划、监督、控制等财务工作,旨在实现农.........
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
发布时间:2023-02-19
" ——一种法社会学的视角 导 言 一、农村自治:历史演进与结构变迁 (一)乡村制度的历史演进 1.传统国家下的乡村社会 按照安东尼·吉登斯的《民族—国家与暴力》一书的独特论述,世界社会发展史经过了三个特......
农村光棍群体成因及其社会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11
摘 要 农村多数村落中存在光棍群体。本研究利用无结构式访谈,对河北G镇S村光棍的形成机制及其社会影响进行调查,发现贫困与身残智障是光棍产生的两大根本性原因。光棍的大量出现影响了农村社会治安和社区发展,对农村光棍家庭和有婚......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之道
发布时间:2022-07-22
摘要:作为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义重大。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城镇不愿接纳、农业转移人口不能安心进城、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能力不足等。为此,需......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04
摘 要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实行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农村土地流转从根本上说是适应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需要,有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重......
中国国家身份的建构及其困境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 要】自近代以来,中国国家身份的建构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集中表现在政治身份、实力身份和文化身份三个方面,同时存在身份构成不均衡和身份冲突/模糊两大方面的困境,对国家身份建构的把握和困境的分析关系到中国对外政策的......
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困境与弥合路径
发布时间:2023-07-25
美国社会法学的创始人罗斯科庞德曾说过,法律通过社会控制的方式而不断扩大对人的需求、需要和欲望进行承认和满足,对社会利益进行日益广泛和有效的保护。唐山市现行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在国家法律框架下构建的,法律位阶较低,政策......
我国农村社会变迁与农村社会学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3-02-01
" 作者认为,近18年来中国农村社会学取得了极其丰硕的研究成果,小城镇研究、农 村组织研究、农村社会结构研究、贫困研究、农村社会保障研究等领域完成了一批重要 课题。尽管尚未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但以其涉及面广、紧随时代脉搏、......
论社会组织公共性的生长困境及其超越
发布时间:2023-03-2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日渐走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多元化时代公共需求的满足和公共秩序的建构,要求不断突破以往由国家或者说政府(state) 单一主体承载公共性的一元公共性格局,而不断发展出由多元主体共同建构公共性的新型多元公共性格......
试述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村民自治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09
" [论文关键词]村民自治;均衡发展;社会转型;新农村 [论文内容提要]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已经推行二十年,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喜人成绩。村民自治不仅在推动农村民主化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还是实现新农......
谈谈转型社会的社会监管机制转型
发布时间:2016-04-13
欢迎来到查字典范文网站,今天本网站为大家提供了转型社会的社会监管机制转型,希望朋友们读后有所收获! 中国在20世纪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和深入,社会即开始转型: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过渡、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西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及其伦理困境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社会工作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助人服务活动。西部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其本土化面临着一些伦理困境,制约其发展,探索西部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中的伦理困境非常必要。 【关键......
社会转型时期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3-03-16
" 论文关键词:社会转型 大学生 就业 就业指导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扩招力度的不断加大,毕业生就业市场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毕业生就业出现了一些问题。其原因有三:一是高校培养方向的偏离,......
试论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及出路
发布时间:2022-08-17
社會的不断进步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情感教育是改善学生的情感品质以及自我调控能力的重要方法。情感教育是通过教育来促使学生感情发展,培养学生丰富、健康的情感,而阅读具备开展情感教育的条件,学生能从阅读中体会优美的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促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最终促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健康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在阅读中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方法,其详情如下。一、情感熏陶教师开展阅读课前,应通过教材中的情.........
论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司法改革与转型
发布时间:2023-05-31
摘要:我国司法是经过两次初次的改革,分别是在建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在建国时期初步的确定了整个司法改革进程的基本框架,最终确立完善是在改革开放年代以后。中间经过了许多历程,任何一样成功的体制都是经过不断改革实践才实现......
农村财务管理的困境及化解路径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要:由于农民思想认知有局限、财务审计监督有缺陷、财务管理机制有漏洞,使得农村财务管理普遍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资产管理混乱、法制意识淡薄等等问题。为此,建议从财务规章制度、财务监督能力以及财务执行力度等角度切入,提出改......
试论社会转型期高校亚腐败现象及其防治
发布时间:2023-06-27
论文摘要:社会转型时期,高校的政治生态面临严峻考验。高校在有效打击腐败现象的同时,也需要及时防止亚腐败现象的蔓延和扩展。亚腐败现象.........
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漫谈
发布时间:2023-06-14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学困生的转化。尽管造成他们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学困生转化的关键是“对症下药”,因而可结合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寻找转化方法。笔者在实践中形成,通过情境激趣、体验成功、自我加压等方......
我国农村土地保障陷入困境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 要 土地作为我国农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功能。然而,由于农村土地自身的和政策制度上的种种原因,其保障功能已经逐渐退化,出现了既在扮演保障的角色,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尴尬局面,可......
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发展困境与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4
摘要:中国城市低保制度自1997年创建以来,在改善居民生活、缓解城市贫困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制度设计与外部环境的变化,这种维生型的低保制度遭遇了诸多发展困境:政策设计存在缺陷、管理体制不合理、制度的......
城中村改造中的社会治理困境与民生需求满足
发布时间:2023-02-19
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双引擎作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高速发展的城镇化造成了城市发展的不平衡,城中村就是诸多不平衡发展的形式之一,成了城市中的“补丁”。对城中村的改造,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进行的城镇化探索。 ......
社会转型期蒙古族村落社会青年婚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 要:蒙古族村落婚姻家庭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例如婚姻较为稳定,离婚率低,中年丧偶者再婚者少,通婚范围较小等等。但在社会转型时期,蒙古族村落青年婚姻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特别是村落男......
农村中学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
发布时间:2023-02-04
【内容摘要】目前,农村中学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弱、学生学习方法不当等因素使得物理越来越成为一门难学的学科,随着我国新课改的逐步深入,研究农村中学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解决策略成为了物理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物理......
浅析社会资本:村级治理的困境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3-02-18
摘要:集体行动困境日益成为村级治理的普遍困境。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看,村级治理的困境中所体现出来的是社区社会资本缺失。社会资本理论被认为是解决集体行动中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的新尝试。在这一方面,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因......
论《孝经》对“中韩”道德发展及其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30
[摘要] 《孝经》及其蕴涵的孝道孝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明精髓之一,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形塑了中国古代的道德文化,化育了中国人的人格品质和行为范式,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近邻尤其是东亚的朝鲜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道......
我国社会道德共同体及其型构策略
发布时间:2023-06-05
摘 要:按滕尼斯的理解,共同体不仅意味着一群人共同生活,而且意味着这群人在共同生活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精神共同体是共同体的类型之一,道德共同体也是一种精神共同体。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类似于滕尼斯所言的共同体,毛泽......
城乡二元结构视阈下中国农村消失的困境
发布时间:2023-05-02
摘要:城乡二元结构是导致中国农村消失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城乡二元结构下中国农村消失的成因,提出了“留住农村”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农村消失;困境 中图分类号:F323.6;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
浅谈转型社会下的我国社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2-09-25
" 论文关键词:社会转型;行政推动;社区服务;社区参与 论文摘要:社区建设既是实践探索的过程,也是理论创新的过程,需要不断深化对社区建设的认识。作者认为,就当前我国的社区建设而言,社会转型是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行政推动......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调查
发布时间:2023-05-14
农村居民缴费或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多,居住分散,情况复杂,核实比较困难;在保费的收缴上,一些地方还在使用自制票据,农村居民缴纳的养老保.........
城市化进程中的村民自治:治理困境及其出路
发布时间:2023-01-29
"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城市化进程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正相关性早已为人们所充分认识。但城市化进程也犹如一把双刃剑,对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这一点却少有人予以关注。本文从村民自治角度对城市化进程中所造......
社会变迁进程中乡村社会治理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3-01-28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伴随着乡村社会的变迁,乡村治理体制也经历了由人民公社向“乡政村治”模式的转变。在人民公社时期,国家将农民组织起来,采用严格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的社会流动渠道狭小,流动率较低。......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困境及对策选择
发布时间:2023-06-24
" 「内容提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是我国三农问题中的一个长期症结,这既体现了公共产品供给的一般问题,也反映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特殊矛盾。本文从供给制度的角度剖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困境,并初步探讨了相应的配套......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战略及其完善
发布时间:2016-11-10
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首先是降低风险然后是吸收存款,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现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仅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迫切需......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3-07
【摘要】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近些年来,我国加快了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步伐,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还存在问题。......
浅论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修养策略
发布时间:2022-11-24
作为传统道德修养根基的儒家伦理之目的在于追求个体之德的圆满,所谓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荀子·劝学》)的慎独境界。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
农资经销商的转型及其动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要:农资经销商在涉农事业单位改革中产生,在农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中兴起并急剧分化,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中转型发展,其角色功能与市场行为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其转型动力源于政府的改革导向、市场竞争机制的牵引、本身的理性、农业经营主体变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其转型发展需要有效发挥政府权威性主体的统合功能。关键词:农资经销商;单位体制;市场化改革;角色重构;农资服务供给结构中图分类号:F326.6文献.........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加之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农村地区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笔者选取了西北地区W村进行田野调查,通过访谈、参与观察获得资料,对农村留守老人......
浅议转型中国的社会治安秩序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06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经济转轨、政治转型以及社会变迁所带来的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令人应接不暇,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日益复杂化。正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治安也因此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反复性的特点。转型时期的社会治安秩序构建......
社会制度的人性化转型与环境崩解
发布时间:2023-02-13
摘 要:顾名思义,“环境悬崖”即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处于危险边缘,若人类继续目前的行为方式,则人类及其环境便将坠入深渊绝境。“环境悬崖”作为一诗意的表达,可用来概括我们的处境,激发人们投入环保的热情;但若被当作科学......
浅谈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困境及思考
发布时间:2022-08-24
一、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 2015 年在滇东北Y 县农村调研, 当笔者向村民询问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该村教育质量是否有所提升时居然得到这样的回答:我们村已经有两年没有出现过高中生了,早些年村子里可是年年都有学生考......
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关联形式及其功能
发布时间:2023-07-17
【内容提要】社会关联形式可以分为神性关联(包括巫术关联)、伦理关联和契约关联。传统中国社会的社会关联形式是伦理关联。传统中国社会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治乱相因”,而伦理关联的社会关联方式则于其中实现了七大正功能和六大负功......
西部社会转型与发展社会学范式转换
发布时间:2014-01-24
西部社会转型与发展社会学范式转换 改革开放以来,转型社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研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在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基础上,“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成为表述中国社会转型路径的代表性语言,主导着中国研究的话语。......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边缘化困境及其现代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3-07-24
" 论文关键词:时代主题;学习重心;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边缘化;转型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重心由“思想至上”转移到“科技至上”具有历史必然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以提高学习科技的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学......
我国农村社区治理中社会资本的现状检视及构建进路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阶段。自上世纪80年代实行村民自治以来,农村社区治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存在大量制约农村社区治理发展的矛盾,其根源之一就在于社会资本缺乏,不管是制度性社会资本还是关系性社会......
京冀两地农村社区养老发展困境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02
摘要:选取京、冀两地农村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被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形式,发现农村老年人对目前养老状况的满意度不高。农村老年人迫切需要社区养老设施与服务的供给,但农村社区养老已陷入发展困境。运用Stata120软件进行分析,发现社区养老设施、社区养老服务的利用率受被调查对象所在地区、月人均支出、对社区生活的评价等因素影响较大。本文得出农村社区养老发展需要政府发挥政策指导作用、提高老年人.........
浅析我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出路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7
引言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依旧占全国总人口的近50%,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就业条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11
摘要:河南省在全国首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全省各地以不同举措广泛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河南省为例,对新型农村社区进行了分类,针对不同类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出现的共性及个性问题进......
“物”在民法中的隐喻及其困境
发布时间:2023-02-01
“物”在民法中的隐喻及其困境 “物”在民法中的隐喻及其困境 “物”在民法中的隐喻及其困境 一、“物”在民法中的意蕴 这导致我们随意翻看一本当代的“民法总论”读本,进入视野的必有“权......
风险社会视角下的环境困境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 要】 本文以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为理论框架,以现在频发的雾霾天气为切入点,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重新审视和分析环境困境,寻求雾霾困境下的政策出路:再造政治,转变模式,党的十八大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
转型期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人口的不断增多,且不可不免的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新生自身的缺少正确角色定位、良好心理调试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的关键。 【关键词......
社会转型背景下网络文化失范问题及其规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14
所谓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整体从一种结构状态向另一种结构状态的过渡,而不仅仅是某单项发展指标的表现,它包涵了社会系统全面地、结构性地调整与转化。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难点分析
发布时间:2015-08-12
摘要:本文针对新农保在制度、农民自身以及相关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对新农保制度顺利进行、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实现农民基本权利、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意......
信托在农村土地流转应用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22-09-28
摘 要 农村土地信托作为一种比较新兴的事物,具有传统土地流转方式所不具有的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由于土地信托本身的性质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不完善,使得信托在农村土地流转的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再思考:困境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17
摘要: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在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问题上陷入了改革的困境。从改革的主体角色来看,政府在“顶层设计”时将自己界定为提供与获取社会福利的双重角色,与民争利的政府和通过......
浅析我国小额诉讼社会困境破解
发布时间:2022-12-13
2001 年到2014 年的中国劳动统计年鉴资料表明,现阶段诸如讨要克扣、追索劳动报酬、讨要拖欠工资和加班费、漏缴和未缴的社会保险费用、用人单位的单方面违背劳动合同等与经济性争议相关的各类纠纷在劳动争议中占比达五分之一,此类案件......
农村公共管理的困境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2-11-21
一、驻马店市农村贫困现状分析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一定地理位置优势,是河南省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工业城市之一。但是,当前驻马店市的贫困问题依然很严重,就拿政府公布的贫困县数据来说,在国家级贫困县中,河南省共31个,驻马店就占了4个,新蔡县、确山县、平舆县和上蔡县均在列。而河南省公布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名单中,驻马店市的泌阳县、正阳县和汝南县3个县赫然在列。.........
试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发布时间:2022-11-15
"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建设的重点在于:通过制度创新对社会保障资源重新配置、优化社会保障项目、调整社会保障水平,在加大对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完善力度的同时,应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着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
农村幼儿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15-09-14
【摘 要】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做好幼儿教育至关重要,幼儿教育影响着幼儿的成长、认知、性格、品行等多个方面,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教育对孩子人格品质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幼儿的个性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萌......
浅析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现代转型及问题思考
发布时间:2022-08-07
" [论文摘要]现代农村职业教育内涵应该从发展阶段、教育内部、教育外部等三个方面进行把握。我国现代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初创与完善、重构与徘徊、改革与创新三个时期。社会转型背景下,现代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在教育思想、教......
论转型期中国社会价值观重塑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04
【摘 要】价值观重塑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迫切需要,对中国增强软实力、树立良好大国形象,公民实现自我提升和完善,中国社会平稳度过矛盾凸显期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关键词】转型期;社会价值观;重塑 一、价值观重塑是提升国家软实......
案主自决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困境及选择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案主自决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现了社会工作者对于人的尊重及对案主自我改变的信任。然而在社会工作实践中案主自决会遇到多方面的困境,因此,在多种困境中找到一种合理有效的选择,成为解决问题,达到助人自助目标的......
农村金融发展困境制约因素
发布时间:2023-06-21
一、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 (一)农村金融机构功能定位不准确农村合作金融本质上脱离了与农户、农企、农村的互助合作关系。2003年我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改革顺利,发展迅速,起着金融支农主力军的作用。然而,农村信用社......
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23-02-06
一、我国农地流转的发展及特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联产责任制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主要是微观基础和宏观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农产品价值低迷,农业种植效益低下,尤其是对于那些地形不适合机械种植的山地、梯田地区,农业种植收益只......
关于中国转型经济中融资制度变革的困境与持久性
发布时间:2023-06-28
论文 摘要:近年 中国 融资制度变革呈现出速度加快、领域扩大和程度加深的趋势,市场化的融资制度似乎快要建立,但是必需清醒地认识到还有许多问题成为融资制度进一步变革的障碍。融资制度变革的困难和惰性导致其变革的长期性。 论文关键......
关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困境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16
" [论文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 系统动力学 面临困境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困境是社会问题的缩影,并通过反馈作用反作用于社会系统。打破基础教育与经济发展间的恶性循环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 1.目前我国农......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困难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11-15
摘要:而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的困境可以说是一直存在着,由于缺乏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环境,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十分缓慢。本文.........
试论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现状与转化
发布时间:2023-04-26
"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现状和形成的主要原因,从多方面方面着手探讨适合农村数学教学的转化措施。 论文关键词:学困生;现状;成因;转化 学困生是指学习落后于教育目标对其所规定的要求指标,表现比较差的......
谈农村学校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的途径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3-03-15
一、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2013年3月,我有幸成了学校课题《农村学校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研究》中的一员,经过理论研究与我校学困生样本实际调查,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
教育管理学的困境与方法转型
发布时间:2023-07-27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同样在不断地进行着,我国对教育管理学的研讨也朝着分科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教育管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弱点与不足逐渐体现出来。本文通过对现代教育管理学存在......
城镇化进程中转型社区的困境与网格化治理模式的应对
发布时间:2023-03-30
【摘 要】在调查C市双山村在向城市社区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困境过程中,探讨网格化模式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从而为基层实践治理能力的提高提供宏观与微观的双重建议。 【关键词】转型社区;双山村;网格化治理 城镇化......
浅析我国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4-28
有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中小微型企业在全国企业总数当中的占比为99.8%,其创造的价值占GDP 总数的60%,税收占比46.2%,解决75%的就业,专利占比65%。由此可见,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中小微型企业的作用十分显著。我国中小微型企业陷入融......
探析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其对策探索
发布时间:2022-12-14
"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 农村初中 学困生 成因 对策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英语教学实践,从多角度分析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策略,从而提高学困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为学困生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转变学困生......
“两型社会”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22-10-22
“两型社会”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探讨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提出了新要求:资源节约要求,为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实现资源节约,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模式成为了......
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 要:“第七届农村社会学论坛”于2016年5月21-22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功举办。这次论坛主要围绕现代乡村文化建设与公共空间重建、乡村的现代命运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国家治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困境与逻辑、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及社区发......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困境及解决思路浅析
发布时间:2023-06-13
0引言 当前,农业生产形势面临资源约束和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较大压力。在传统经营体制己经成为农业增产的瓶颈形势下,党的十八大提出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建设的新亮点......
村民自治与农村社会稳定
发布时间:2022-10-21
"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以民主选举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可以提高农村资源动员能力,监督村组干部不良行为,抑制乡镇达标升级冲动和过度提取欲望,提供村民制度化参与渠道,形成村庄社会共同体以构造对少数行为不良者的监督能力,从而可以......
浅析农业在经济转型中的逻辑前提及其作用
发布时间:2014-01-09
【摘要】 就经济转型来说,无论是内在的结构还是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都具有不同于生物学的特点;就中国经济结构的背景和特点而言,农业的发展在经济转型中具有特别的意义与地位,既是转型的前提也是转型的基础。 【关键词】 农业 济转......
浅析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1
1 企业融资概述 融资,就是资金的融通,企业融资即作为资金的掌控者与使用者,企业进行资金上的融通行为,其本质就是反映企业自身生产经营与资金余缺情况,以及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需要,通过有效的预测与分析,从一定的渠道筹集资......
警惕社会转型中的畸形博弈
发布时间:2022-10-24
畸形博弈导致的最后结果,无疑是社会风险的增长。孙教授为此呼吁:建立正常的利益博弈机制已刻不容缓。首先是政府职能要转换,政府要从市场中的利益主体转变为带有超然性的公共政府。其次是关于博弈程序的安排不必过于刚性,而应有相当的......
中国农村的水环境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8
中国农村的水环境问题可分为水的利用、洪涝灾害,乾旱缺水、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河流枯萎和河流水文变异、河口淤积和海水入浸、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等。本篇仅介绍中国大陆农民水的利用及水质状况的问题。 水资源及水利建设概况 中国水资源......
农村校长困扰在困惑中前行
发布时间:2023-03-01
客观审视学校发展困惑,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在 困惑一:师资配置不均衡 位于沿海的直辖市天津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很多人眼中属于经济发达地区。然而,即使是天津的乡村学校,也面临着专业教师稀缺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音乐、体......
农村社区政治发展的困境与出路——从农民组织化的角度看
发布时间:2023-05-02
"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从农民组织化的角度分析当前中国部分农村社区政治发展的困境,以期为改善这一状况提供更具目标性的参照。文章主体分三个部分:一,本文所论"组织化"的内涵界定;二,作者的选题动机和资料来源;三,部分农村社区农民......
转型期我国农村政治文化的特征简析
发布时间:2022-10-29
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传统农村的政治文化兼有蒙昧型政治文化与顺从型政治文化的特征,随着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变化,我国农村政治文化正从这一混合型政治文化向参与型政治文化转型,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一、过渡性......
简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社会化
发布时间:2023-04-18
" 论文关键词: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规范;道德社会化 论文摘要:社会转型时期,道德领域发生诸多变化,如新旧道德观念交错并存,道德标准和评价的多样化,道德取向功利化等。道德领域的新变化,势必会影响个体的道德社会化,加大个体......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困境及出路探究
发布时间:2023-07-26
摘 要:农村税费改革后,切实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但同时也加剧了乡镇财政上的困难局面,导致了乡镇的财政陷入了一个窘境,甚至一些地方已经影响到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行,解决乡镇财政困难的应对之策最主要的还是发展经济,建立完善的......
社会转型和政治文化
发布时间:2023-04-12
" 任何人都会承认,中国社会在近20来年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这是社会转型而非政治转型。同样,中国知识界的思想状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和深刻分化。改革、开放刚启动时,人们的立场、情绪可以用「咸与维新」来形容;而现在,任何稍具批判......
中国第二次社会转型期公共领域再建构
发布时间:2023-07-15
" 选题的意义: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由于旧的体制的束缚而暴露出各种不稳定因素,并因之迎来了中国改革的第二次转型,即由经济建设转向制度建设。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各种公共领域的再建构。在整个发展进程中公民对社会的政治参与......
农村幼儿教师的现实困境浅析
发布时间:2023-05-01
农村幼儿教育是我国广大幼儿教育的一部分,因为现在农村的现实条件所决定,农村有一大部分留守儿童,所以,农村幼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学校,这些留守的儿童才会有精神上的关爱和心理上的成长。但是随着农村的发展农村幼儿教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