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国农村社区治理中社会资本的现状检视及构建进路

我国农村社区治理中社会资本的现状检视及构建进路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6 00:15:43
我国农村社区治理中社会资本的现状检视及构建进路
时间:2023-05-26 00:15:43     小编: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阶段。自上世纪80年代实行村民自治以来,农村社区治理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存在大量制约农村社区治理发展的矛盾,其根源之一就在于社会资本缺乏,不管是制度性社会资本还是关系性社会资本都呈现着现代性与传统性共存的状态,其中存在的不良因素给农村社区治理秩序的构建带来诸多障碍。要破解农村转型困境,必须协调制度性社会资本与关系性社会资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二者良性互动的镶嵌中寻求农村社区良性治理的方案。

关键词:农村社区治理;转型困境;社会资本;现状检视;构建进路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02-740820507-0074-06

农村社区治理是农村公共权威通过管理农村社区以增进社区公共利益的过程。以往人们在农村社区治理中更多关注于物资资本、人力资本的投入,过多局限于改变或维持农村面貌的维度上,对于社会资本关注不多,然而,社会资本在农村社会稳定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资本可以促进社会组织内部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激发社会活力。农村社会发展离不开两种社会资本:一种是由风俗习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等形成的关系性社会资本;另一种是外部导入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制度性社会资本。农村社区善治的实现需要两种社会资本的有效融合,不仅要注重制度社会资本的构建,关注治理的全局性与长远性;还要重视关系性社会资本,注重治理的实效性与适应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政府治理与基层自治的有机链接,缓和农村社会的矛盾与冲突,形成农村社会的良好秩序。

一、社会资本及其属性和分类

社会资本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对于社会资本的定义也存在不同观点。皮埃尔・布迪厄是首个提出社会资本理论的学者,他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是无形的,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所组成并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为提供便利。罗伯特・帕特南从自愿群体的参与程度角度来研究社会资本,他认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2]埃利诺・奥斯特罗姆指出社会资本是关于互动模式的共享知识、理解、规范、规则和期望,个人组成的群体利用这种模式来完成经常性活动。[3]学者们关于社会资本的看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所揭示的社会资本的内涵是相似的,都认为社会资本是群体、社区乃至社会所拥有的财富,它构成社会秩序的重要社会基础,社会资本对于个人、组织之间的生产和合作乃至整个社会的繁荣和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学者安妮鲁德・克里希娜在《创造与利用社会资本》中将社会资本分为制度性社会资本与关系性社会资本,前者与促进互利集体行动开展的结构要素有关,包括规则、程序等;而后者则涉及与他人合作中影响个人行动的价值观、态度、理念等。[4]

制度性社会资本主要包括一些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如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契约等等。制度性社会资本通常是成文的并由权力机构来保证实施,具有强制力与约束力,对于违反规范者会给予明确的惩罚。制度意味着人们相对稳定的行为,会促进人们严格遵守社会规范,相较于自发性、随意性较强的关系性社会资本,它与人们的利害关系相关,并以惩戒形式避免社会失范造成的危害。

关系性社会资本则是指群体内的成员经过长期的交流所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常常被称为非正式制度,其中影响最深的是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诺斯认为:“非正式约束是重要的,要更好的解答这类问题,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衍生自文化的行为规范,以及行为规范和正式规则之间的互动方式,对于制度的严谨研究,我们才刚刚开始。”[5]相较于制度性社会资本,关系性社会资本的形成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出于习惯而累积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自发性与非强制性,直接成本较低,不需要明文规定却能够受到人们的普遍遵守,主要依靠个体的自觉与良心来维持,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在现代社会,人类大部分生活依然是依靠关系性社会资本所维系,它内化于个体心中,常常被称为“无字规则”或“准法”,[6]关系性社会资本不可能被制度性社会资本完全、彻底取代,它始终发挥着不言自明的规范作用。

二、农村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和农村社区治理都是由一定社会范围及物质生产条件下所形成的人与人关系中衍生而成,两者存在着天然的密切关系。[7]社会资本是形成农村社区有效治理的必要条件:一方面,社会资本所倡导的互惠、合作理念,有利于培育普遍的公共责任意识,对于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促进农民的合作与互动;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可以促使制度环境的公正,形成良好的治理环境,实现农民的自主治理。农村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是农村社区治理的粘合剂,也是解决农村集体行动困境的关键。

关系性社会资本与制度性社会资本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在农村,关系性社会资本常被理解为自发的秩序,它往往是通过民间自发形成的,大多是基于血缘、地缘、亲缘而非利益关系,包括传统风俗、惯例以及宗教信仰等。关系性社会资本是乡村社会协作的人情基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常态性,它在乡村社会具有较强的认同性,能够给予农民一定的心理满足与安全感,它对农民的行为控制与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为农村社会生活的一致性与长远预期提供了依据和前提,特别是在制度不确定或者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关系性社会资本弥合了政府控制不足引起的“制度洞”。[8]关系性社会资本是乡土社会运作的基础,农民更容易接受并更愿意按照它的指引行事,它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制度性社会资本,成为正式制度合情合理实施的基础。

制度性社会资本是现代社会管理体系在农村社会的重要体现,主要是指村民自治制度以及农村其他法律规范。基于契约与理性的制度性社会资本更多是政府通过正式、规范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体系,需要农民主体意识与权利意识的觉醒。如果说关系性社会资本是农村社会秩序的软约束,制度性社会资本则是发挥强制作用的硬约束。制度性资本本身的强制性、规范性与导向性等特性,不仅可以以公正、规范的制度来减少农民行动的不确定性,降低农民交往与行动的成本,而且可以通过制度的法理性与强制性弥补传统道德规范的软弱性,减少社会失范形成的各种伤害与不平等,更可以依托制度精神强化农民之间的认同感、共识性与契约性,促进新的行为习惯与伦理观念的形成。但必须认识到的是,制度代表着国家的力量,但这种力量只有真正融入民间才能被更多农民所认可、遵守,成为共同的准则与规范。 2关系性社会资本与制度性社会资本的应然关系。关系性社会资本是制度性社会资本嵌入的前提。单纯的制度性社会资本往往只能针对常规性、程序性问题,面对例外、非程序性问题,则往往显示出无力性。朱苏力认为,乡村法治秩序的构建不能忽视乡村现实生活中的“无言之知”,应该关注地方性知识,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非正式法律制度中去寻找法治秩序的合理建构,尊重已有的风俗与礼俗。[9]制度性社会资本无法完全消灭并取代关系性社会资本,任何制度性社会资本的运行都需要结合关系性社会资本,正如诺斯所说,“离开了非正式规则,即使将成功的西方市场经济制度的正式政治经济规则搬到第三世界和东欧,就不再是取得良好的经济实绩的充分条件。”[0]农村社区治理秩序的构建不应仅仅着眼于严格的法律制度,更应以传统情理等非正式制度为基础,乡村社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秩序,制度体系的建立需要良好的价值信念、风俗习惯等为基础,制度性社会资本只有与风俗、习惯以及文化传统等进行合作,整合并嵌入到关系性社会资本之中才能真正接地气,去形式化与虚化,实现在农村社区的“生根发芽”并顺畅运行,轻视关系性社会资本的作用,是不可能圆满的解决农村问题的。

制度性社会资本是关系性社会资本维持的保障。关系性社会资本在传统农村社会秩序的维护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缺乏制度供给的支持与约束,关系性社会资本常常会变得软弱无力,很难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关系性社会资本下的农村社区治理更多是一种熟人治理,秩序的维护更多是基于差序格局下亲缘血缘关系而形成的习惯与权威,宗族观念浓厚,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特别是当市场经济与现代文化入侵农村社会后,原有的秩序缺乏稳定性与强制力,容易出现混乱,进而抑制社区治理的规模与效率,而制度的介入可以对传统规范与习惯的稳定与改进提供保障,通过制度设计,以威慑与示范效应控制或消弭关系性社会资本的消极面,促进稳定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转化为现代制度规范,为社会活动与交易提供更为稳定的参照系,给予关系性社会资本正义与公平的保证,从而巩固农村社区治理的基础。

制度性社会资本只有与关系性社会资本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效果;而离开制度性社会资本,关系性社会资本也会软弱无力。在农村社区治理中,关系性社会资本与制度性社会资本之间不仅仅是互补性关系,更是一种互嵌关系,制度与法规依托传统道德规范与习惯渗入农村社会,从而获得农民的认可与信任,而传统习惯、观念则依靠制度与法规进一步升级与进化,进而为农村社区治理带来强劲的势头。

三、我国农村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本现状检视

目前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的情况是:“由国家主导的和官方授权的下乡并没有解决基层政权利用国家权力、权威形成组织化利益为自己谋取私利的状况,官方授权并不意味着国家政权成功地进入乡村社会,这些努力的效果也是十分有限的。”从目前农村社会的社会资本状况来看,制度性社会资本与关系性社会资本呈现出一种不协调的关系:一方面政府力量有限,制度性社会资本难以与关系性社会资本结合,制度性社会资本的许多内容既无法很好地满足农村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无法将分散的个人意志协调起来,农村正式制度弱化,农民组织化偏低,只能走上农民“被”组织的道路;另一方面,关系性社会资本具有两面性,它不总是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且关系性社会资本有逐渐有被侵蚀的危险,甚至会削弱正式制度的基础与作用,特别是伴随着家庭原子化的情况下,各取所需的资源分配模式使得传统关系性社会资本的保障与支持功能日益弱化。制度性社会资本与关系性社会资本的不和谐状态使得农村社会资本呈现出脆弱与缺失的特点,这会对农村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5]

关系性社会资本衰落。我国传统农村是差序格局的社会,正式制度、规则等很难有效地延伸至乡村社会,传统的道德规范、习俗以及宗族力量是农村传统社会秩序的重要内生力量,这导致农村社会秩序的维持往往是情感重于理性、血缘重于规则。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由熟人社会逐步转向半熟人社会,市场经济与现代文化冲击着农村社会,农村传统观念以及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理性化快速地侵蚀着农村,传统人际交往方式、社会价值体系和规范内容等都发生了转变,之前约束农村个体行为的传统力量越发无力,传统关系性社会资本呈现碎片化、边缘化趋势,已经成为农村社区治理秩序建构的主要障碍。

第一,个体理性下的集体行动困境。乡村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农村的异质性不断增强,农民的共同生活被侵蚀,集体意识淡薄,农民与村庄的利益关系疏远,农民日益边缘化,人际关系逐渐工具化与资本化,“善分不善合”。农民所依托的传统经验无法解决新问题,更无章可循,农民失去了认同感,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强,因此不得不进行理性算计,采取短期行为;特别是在取消农业税后,农村组织化程度大为弱化,传统农村的自身秩序越来越难以维系农村居民的行为方式,集体意识责任感淡化,自私自利现象严重,对社区公益事业漠不关心,顾“小家”忘“大家”,“大私小公”,只愿考虑个人的好处,不再顾忌整体的利益,个体理性化造成农村社区治理面临集体行动的困境,在集体行动困境下农村公共社会空间越来越小,与计划经济时代浓厚的集体情怀相比,如今农民的集体感和“亲切度”急剧下降,农村社会进入互不相干的“马铃薯”时代。

第二,道德标准混乱。转型期的乡村社会,传统的价值标准与规范在现实利益的冲击下出现冲突与矛盾,导致农民行为选择失衡,难以做出两全其美的选择,如果选择善的伦理原则,就会导致老实人吃亏;如果不选择善的伦理原则,就会被称作“小人”。传统道德权威在农村逐渐衰弱,对于人与事的评价仅仅依赖于个人的喜好,越来越倾向于有用原则而非人伦原则,农民陷入了多元道德观念冲突的两难境地,传统道德规范正在被开放、个人主义的行事规则代替,人际交往的功利性与目的性增强,心理距离越拉越大,乡村传统道德约束力开始逐渐瓦解。

第三,农民公共参与落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获得很大发展,但农民的公共参与却往往被忽视,农民公共参与的内容与范围受到诸多限制,来自于政府部门的干涉常常使得农民的公共参与被动化、形式化。特别在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小农经济得到加强,农民更加强调自我,传统政治文化与文化素质的限制使得农民对政策的认同感低,缺乏平等、自由、民主的公共精神,充满竞争的公共参与不符合农民的习惯,导致农民参与意识低下,大多是逆来顺受,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漠视公共事务,更注重自身利益,希望不加努力而享受好处,可以说目前农民的公共参与处于一种低效率的被动状态,影响着农村社区治理的绩效。 2制度性社会资本不足。在我国农村,制度性社会资本是长期缺乏的,供给水平十分有限。虽然伴随着改革开放与人口流动,农村社会已经逐渐转化为开放的半熟人社会,但农村社会对制度仍具有天然的排斥性,正式的制度、法律在农村社区治理中尚未占据主导地位,习惯意识、传统观念远胜于国家意识,民间规范、社区情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旧发挥特殊的影响作用。很多纠纷与矛盾更多是依托法律以外的传统习俗与民间情理来解决,[2]国家试图改造农民传统理念却无法安排好农民的一切政治经济生活。[3]各种传统情理、民间规范等不愿意自动将自己的管理秩序拱手相让,各种政策与制度并未完全转化为农民大众所能接受认可的“活法”,无法很好的体现农民的价值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政策与制度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效力。

首先,国家权力的有限性。目前农村社区治理中的制度大多地域色彩不强,与乡村传统社会习惯融合不够,这导致一些制度被扭曲而偏离原有的本义;国家管理色彩强烈,虽然囊括了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大多只规定了农村的义务,权利常常被忽视,这往往造成制度规范对象的无所适从,实际效果则并不理想;[4]面对农村社会的多变性与冲突性,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匮乏造成制度实施成本较高,难以实现统一的政策行为,制度与政策在农村的实施常出现缺位与失位。[5]国家权力与农村社会的衔接不畅,没有接上地气,常常水土不服,强制性的制度整合能力大大弱化,面对大量的失范行为,根本无法有效干预与监督。

其次,缺乏法律意识的传统,农民现代法律意识淡薄。特别在家族制度体制下,传统伦理纲常支配着农民的日常生活,可谓根深蒂固;面临农村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矛盾与纠纷,农民更愿意选择依赖传统习惯、伦理纲常而不是法律来化解,制度成本过高也促使农民更愿意选择内生秩序来解决、处理问题与矛盾,农民求助于国家法律大多是“逼不得已”。自给自足的社区情理依然主导着农村的社会秩序,不少农民的精神上、行动上视宗族制度规范、传统权威为不可抗拒的共同意识,甚至高于法律,对国家法律缺乏认同、甚至漠不关心,并未养成依靠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法律缺乏综合症”明显,法律与制度规范在农村社会关系调整中无法占据主导地位。

再次,村民自治制度乏力。村民自治制度是围绕农村自治而设计的制度规范,但乡政村治下的自治制度作用有限,制度设计、运行与农村社会秩序存在一定的偏离,并未达到应有的自治程度。[9]制度运行的种种“貌合神离”使得农村村民自治的治理效果差强人意:部分自治条款在现实操作中缺乏可行性,在制度的推行中只能依靠变通与弹性操作来暂时解决;对于村民自治组织怎么做、如何做等缺乏关注,对于农民的地位、权利、义务等重要内容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农民政治参与的非制度化,行贿、越级上访、打击报复农村干部等事件频频出现,对农村整体秩序造成损害;自治权异化,自治成为少数人的自治,追求短期效益,甚至将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对立起来。[6]可以说,目前农村自治制度的运作处于低效运转状态,国家权力与农村自治权力之间缺乏良好的衔接,自治制度并未与农村社会实现完全的无缝链接,村民自治难以转化为农村的实际行动,如何真正嵌入农村社会依然是农村自治制度面临的现实问题。

最后,能人治理走向没落。乡村能人由于自身在知识、能力以及经济上的优势,能够为村庄做出贡献,并得到农民的尊重与信任。在传统农村社会这类能人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农村社会的能人格局已经发生变化,乡村能人已经不能被称为真正的能人,只能算是先富分子,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但各级政府给予了这些能人优厚的待遇,希望他们在农村社区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然而受人格缺陷与制度局限等影响,能人治理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显露:能人治理农村社会经济事务的能力和智慧衰减,个人专断、家长作风、决策失误等现象相继出现,甚至出现家族主义与宗派主义倾向。由于缺乏相应的道德声望、公益价值和社会责任,依靠个人、能力和经验发展起来的能人在管理农村社会公共事务中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无法通过自己的能力与财富对农村进行反哺,标杆性的乡村能人正在逐渐没落,越来越难以在农村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

四、规范与秩序:提高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绩效的社会资本构建进路

对于制度性社会资本与关系性社会资本的关系,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二者代表不同的文化形态,消除二者矛盾的最佳方式是关系性社会资本通过不断的明确化与系统化慢慢纳入到制度体系中来,成为制度社会资本的一部分,实现一体化;第二种观点认为二者存在矛盾,传统的关系性社会资本与制度性社会资本之间由于结构、系统等方面的原因,存在不可调和的冲突,解决冲突的唯一方法是以制度性社会资本代替关系性社会资本;第三种观点则是建立在前两种观点基础之上,认为二者只是分工不同,而不是“分庭抗礼”,制度性社会资本和关系性社会资本交织在一起,以各自的不同性质、从不同层面上影响并制约行为主体的各种行为,二者存在良性的互动与配合。第三种观点无疑是较为合理的。[7]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村容村貌等“硬件”的完善固然重要,但必须重视社会资本在农村社区治理中至关重要的作用。费孝通先生指出:“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是与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不相同的”,[8]48它们的不同在于“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不同”。[8]53制度性社会资本与关系性社会资本的成熟与发展是农村社区治理的基础,关系性社会资本所蕴含的传统习俗、权威以及宗族观念是农村社区治理重要的社会基础,而制度性社会资本则为个人选择提供稳定的预期,为农村社会活动提供合法、公平、守约的社会空间,是农村社会秩序稳定的可靠保障。农村社区治理的目标是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秩序,单靠制度性社会资本或者关系性社会资本都难以奏效,必须以乡村社会结构为基础,全面分析不同类型和维度的社会资本组合,将制度性社会资本与关系性社会资本结合,将制度供给与传统习惯、文化融合,将国家意志融入到农民日常生活,培养农民在传统习惯基础上对国家意志的遵守,促进传统社会资本向现代社会资本的转变,最终实现农村社区治理绩效的提升。 关注制度性社会资本构建。第一,进一步完善农村自治制度建设,提高农民的自治性。制度是相对持久的社会关系的定型化,它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预期的不确定性,保障组织秩序的正常化与有序化。村民自治制度不仅是农村利益整合的重要载体,更是提高公民意识、促进参与、培养信任的基本途径,有助于发挥村民民主协商在农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首先,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与完善农村社区的各项规章制度,如自治章程、民主议事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为农村社区治理提供制度规范,保障农村社区秩序的健康有序;其次,以保障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完善农村社区议事协商机制和听证制度,进一步规范村“两委”职责和村务决策管理程序,确保干部权力依法、公开、规范、高效运行;再次,逐步完善农村社区监督机制。依托制度、立足公开,健全村民监督村务的有效机制,加强对村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制约,形成上下结合、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良好局面;最后,进一步完善民意表达机制。通过建立民情信箱、民情恳谈会、民情热线等方式,引导农村居民以合情、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个人意愿,畅通参与渠道。总之,依靠农民和基层的智慧,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锻炼农民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能力,使得民主、法治、公平的现代秩序理念深入人心,为培育农村社会资本、实现农村社区善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培养农民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行动能力。村规民约是传统民风、民俗与法律、法规、政策相结合的产物,是融合了乡土性与现代性的制度规范。村规民约更加强调农民的共识性与公正性,是农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行为准则,它不仅能够弥补传统风俗习惯与道德规范的不足,更可将国家的法规融入到农民生活中去,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意识。为了消弭传统社会习俗与现代法治的冲突,在制定与完善村规民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与程序的民主性,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实现全民参与,疏通农民表达不满与偏好的渠道,提升村规民约的合法性与稳定性;另一方面要注重内容的全面性与规范性,将国家法律与乡村生活相结合,通过延伸与扩充使农村生产生活的各方面都有“法”可依,兼顾集体与个人利益,形成科学文明的村规民约,增强农民对于现代法治的信任。

第三,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提高农村基层法治水平。法治是制度性社会资本构建的根本,法治秩序是农村社会秩序的一部分,更是农村社区治理秩序序列化、规则化的保证。首先,要重视农村传统习惯与道德信仰,积极借助法律力量对民间信仰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地考虑农村与农民的特点,通过制定法的形式将其条理化、系统化,这将有助于法律规范的实施;其次,培养普通农民与基层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将法治理念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信念与信仰,使得人们从心理、行为上自觉接受法律,遵从法律。[3]在开展“法律进农村”的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农村的习惯与偏好,将法治建设与传统风俗、习惯相结合,借鉴农村传统知识的积极方面,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法律变为活生生的实践,培养农民掌握与生活、生产相关的法律,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维权,将法律制度与法治理念真正转化为农民心中的信念与“活法”;[3]再次,立法要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需求,具备立法条件的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对于不适应现实需求的,要及时修订或废止,从而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与农村的良好秩序;最后,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强化基层执法队伍,改善基层公职人员作风,避免侵犯农民权利的行为发生,真正使法律成为农村社会公平正义的权威依据。

2引导关系性社会资本培育。第一,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要实现农村社区有效治理,不能忽视农村社会的文化力量,国家制度必须与农村文化相结合,只有在尊重农村传统习惯、文化的基础上的制度变革,才是农村走向现代化的理性选择。政府要加强社会规范与现代价值观念的供给,一方面要维护对于农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创新;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依托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介,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通过开展贴近民意、体现民情和民生的文化活动,向农民传递适合乡村社会发展的价值理念与精神追求,营造信任、平等、合作的文化氛围,帮助农民了解先进思想与行为方式,逐渐将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理念融入到农民的文化习惯中去。兼具传统性与现代性的新型农村文化将能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的程度,进而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二,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培育新型农民。农村社区治理秩序的构建不仅仅是制度与规范的完善,更需要伴以公民意识的觉醒,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资本的心理基础,体现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以及对公共规范的无条件遵守,它是实现农村社区善治的精神支持。要培养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兴趣与习惯,引导教育农村社区居民了解政府的规章制度、法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居民政治知识和参与技能的传授,逐步培养农村居民主动的参与意识与集体观念,使他们的公共参与由懵懂走向自觉,真正成为具有政治热情和法治意识的治理主体,能够积极主动、理性、有序地参与各种公共事务,自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农民公民意识的培育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期的培育与训练,才能真正使得农民成为具备公民意识的新型农民。

第三,重视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农民自身素质不仅是个体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农村良好治理的基础。通过改善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可以帮助他们在农村社区治理中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和参与能力,促进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教育是促进公共精神发展的载体,是政治社会化的最主要途径。詹姆斯・布鲁斯在关于南美的著作中写道:“教育如不能使人成为好公民,至少能使他们更易于成为好公民。”[9]要重视农村地区文化知识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各级政府要将农村教育发展纳入农村社区治理体系中,将其作为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指标,通过教育基础设施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与成人教育,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与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出一大批有知识、明法律、观念新的新型农民,接受先进思想、文化和新的行为方式,促进传统与现代观念的融合,更好地适应农村社区治理的发展。

第四,关注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重塑农村社会的内生力量。伴随着农村社会问题的逐渐增多,单靠某个人或部门很难实现农村事务的管理,每一个农民都应该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主体,而民间组织则是将分散的利益个体组织起来的可行载体。民间组织是农村发展重要的社会资本,它可以通过组织化行动与多元方式来实现参与的广泛性,突破个体偏见与家族意识,增强农村居民间的互动,使农民从家庭中走出来融入社会,创造情感沟通与利益表达的空间和社会结构网络,提升农民的公共意识,促进传统社会资本向现代社会资本转变,为农村社区治理积累更多积极的社会资本。[20]政府必须引导合法的农村民间组织成长,尊重这种独立力量的存在,将各种民间组织都纳入到农村公共治理的范畴内,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乡村治理格局。首先,从根本上讲政府与民间组织是伙伴关系,政府要相信农民,应为民间组织发展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与政策保障,变直接控制为间接管理,减少过度的行政干预,为其创造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制度化途径,完善农村民间组织的资源保障机制,使其能参与公平配置农村的经济、社会资源,协助政府实现农村社区治理的目标;其次,以村委会为自治中心,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农村专业协会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赋予其一定的公共服务职能,对于村委会不肯、不愿做或者做不好的事情,可以积极动员民间力量有所作为;最后,民间组织应明确自身定位,减少对政府的依赖,增强自主意识与责任意识,服务于农村社会,注重自身发展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积极调动农民与农村精英参与村庄事务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组织的社会基础,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发展模式。总之,农村民间组织的良性发展有助于将民主的规章演绎为治村的良方,培育信任、互惠以及合作等公共精神,重塑民风民俗,提高农村社区治理的层次与绩效。

结语

现代农村社区是一个多元力量不断兴起的复合社会,虽然现代因素不断入侵农村社会,但传统习惯与规范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构建现代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单靠政府行政力量或者传统权威已很难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求,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必然是一个开放互动的体系,需要传统秩序与现代社会管理的融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农村社区体育的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9
农村体育设施以农村为区域范围,以农村绿化状况和运动器材为发展基础,以老百姓为本,以满足老百姓的运动需要,增加农村情感为目标在方便的地方多增加运动器材。农村体育是度量农村人民运动量发展进度的基本尺度之一,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和亲和程度。南马镇位于东阳的南大门,是浙江中部的一个千年古镇,下设镇东、镇中、镇西、防军四个工作片,36个村,总面积118平方公里。本文通过对马南镇的调查研究,分析影响其.........
探讨乡村环境治理中的社会资本
发布时间:2013-12-18
探讨乡村环境治理中的社会资本 探讨乡村环境治理中的社会资本 探讨乡村环境治理中的社会资本 文章来自 社会资本:农村环境治理不可或缺的组织要素 2007年我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农......
城市化进程中“村改居”的新型社区治理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2022-09-25
摘 要 “村改居”社区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社区形态,是中国独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其数量多、情况复杂,诸多显性或隐性管理问题逐一浮现,严重制约和影响着这类社区的转型和发展。本文对“村......
社会变迁进程中乡村社会治理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3-01-28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伴随着乡村社会的变迁,乡村治理体制也经历了由人民公社向“乡政村治”模式的转变。在人民公社时期,国家将农民组织起来,采用严格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的社会流动渠道狭小,流动率较低。......
社会资本与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0
摘要:农业生产、农村工业和农民生活垃圾带来的污染给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政府治理和市场化治理两种主流模式双双陷入困境,培育社会资本实行自主治理成为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的方向。本文结合普特南对社会资本定义的三个维......
我国农村社会变迁与农村社会学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3-02-01
" 作者认为,近18年来中国农村社会学取得了极其丰硕的研究成果,小城镇研究、农 村组织研究、农村社会结构研究、贫困研究、农村社会保障研究等领域完成了一批重要 课题。尽管尚未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但以其涉及面广、紧随时代脉搏、......
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 要:“第七届农村社会学论坛”于2016年5月21-22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功举办。这次论坛主要围绕现代乡村文化建设与公共空间重建、乡村的现代命运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国家治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困境与逻辑、农村公共事务治理及社区发......
新农村社会治理创新
发布时间:2023-02-15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理任务繁重。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要义直接指向三农问题事关党......
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现实困境及其破解思路
发布时间:2023-03-26
导读: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管理创新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在促进社区建设、满足社区服务需求、促进社区自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培......
浅谈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思路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 完善 基本思路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滞后。要完善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增加农村社保财政投人是重要的前提;加快建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突破口;......
协同治理视角下的我国农村社会风险防控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当前,中国进入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利益多元化、社会矛盾加剧、冲突扩大等多方面因素致使我国农村社会风险不断增加。农村社会风险由单一的传统风险转变为复杂、多元化的现代风险,对农村社会风险的有效防控,既有助于减......
社区视角下的高校社区管理建设思路
发布时间:2022-08-07
高校社区是一个物质化的空间领域,它反映的是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等多个主体之间的人群关系,是整体和个体的共存空间。高校社区管理以教育、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目标,以教学教研、学术研究、学生成长生活为主要内容,包括了住宿、餐饮、运动、教学、休闲等多个空间区域,在高校社区中的所有成员一般具有共同意识、共同利益和关系交往。近年来高校社区管理开始大力提倡对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模式的培养和锻炼,由此高校社会管.........
发展社区社会组织 促进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发布时间:2015-08-11
摘要:在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如何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来促进居民参与基层社区治理已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东西方社会中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理论,强调了居民参与对社区治理的重要性;论述了社区社会组织是提......
政治正义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2-07-24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 新农村 政治正义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任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使命。它的宗旨、任务和目标,都体现了政治正义的价值诉求。政治正义也对推进这一伟大事业提出了具......
制度―行动:社会治理视角下的中国社会保障建设
发布时间:2015-08-25
内容摘要 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初步建构成一个“广覆盖、多层次、保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呈现出“底线普惠”特点,中国社会保障建设和发展进入了社会治理和制度完善阶段。但是,这个制度依然存在着碎片化、监管不严、不完善、需求......
建设新农村需要构建中国小农户社会保护战略
发布时间:2022-12-06
"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后的一个重大的历史任务、战略任务。而近些年来的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已经证明,面对超大型农民人口规模和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无论促进农业增产的单纯经济政策或者推动农村低保......
我国社区戒毒现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6
一、毒品犯罪的发展现状 二、《禁毒法》颁布后我国戒毒体制的变化 2008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对过去的“凡吸毒必强戒”的戒毒体制进行了改变。根据各地总结出的经验,整合戒毒资源,提高戒毒的效果,按照新......
新农村建设对重构农村社区共同体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7-21
【摘 要】具有一定认同和归属感为特征的传统农村社区共同体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加速,逐步发生了解体,呈“原子化”状态,由此对乡村社会的生存形态与社会治理带来一定影响。新农村建设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重建农村......
构建“三个组织”推进社区自治
发布时间:2023-06-02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纲领,紧扣“推进社区自治,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主题,着力构建以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事务管理小组、社区志愿者协会构成的“三个组织”社区民主自治管理机制,丰富社区自治形式,优化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
中国农村社会转型及其困境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现代性对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国家政权建设对乡村社会的影响;阶级话语的构建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启蒙话语与现代法律的影响;作为现代性后果的物质性公共产品和个人的社会流动。在当前中国农村,......
社区为本: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赋权路径建构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要:农民工城市融入面临诸多困境,其实质是农民工权利缺乏。实现农民工赋权是解决农民工城市融入困境、服务社会建设大局的关键之举。社区为本的社会工作为农民工赋权建构了一个动态的、立体化的实现路径。借助全方位、多维度的服务......
社会治理视角下我国公民参与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5-08-13
摘 要:现代社会治理理论要求公民参与的有序性,在社会治理的视角下,分析公民参与的价值,了解我国公民参与的特点,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更加准确地了解我国公民参与的现状,为拓宽公民参与的路径提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重视保护农民的社会保障权
发布时间:2022-11-27
"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央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的“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除......
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3-12-18
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摘要:我国农村信用社必须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核算原则。内部审计是信用社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是信用社持续经营、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保障。由此,建立......
农村中学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 要】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现了素质教育开放性的特点,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新课改精神。本文从我校近期举行的一次综合实践评比出发,探讨了农村中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浅析社会资本:村级治理的困境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3-02-18
摘要:集体行动困境日益成为村级治理的普遍困境。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看,村级治理的困境中所体现出来的是社区社会资本缺失。社会资本理论被认为是解决集体行动中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的新尝试。在这一方面,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因......
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社区文化的多维度检视
发布时间:2023-02-12
社区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的亚文化。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历史条件下,深人分析和积极探索社区文化建设规划,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
浅谈转型社会下的我国社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2-09-25
" 论文关键词:社会转型;行政推动;社区服务;社区参与 论文摘要:社区建设既是实践探索的过程,也是理论创新的过程,需要不断深化对社区建设的认识。作者认为,就当前我国的社区建设而言,社会转型是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行政推动......
当下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现状与党的社会整合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任何社会都存在社会分层,社会的分层结构不是长期不变的,政治整合、市场调节都会产生社会阶层结构的再次变化。在改革转型的重要时期里,我国的阶层分化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主要阐述当下的社会阶层分化结构的变化导致......
村民自治与农村社会稳定
发布时间:2022-10-21
"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以民主选举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可以提高农村资源动员能力,监督村组干部不良行为,抑制乡镇达标升级冲动和过度提取欲望,提供村民制度化参与渠道,形成村庄社会共同体以构造对少数行为不良者的监督能力,从而可以......
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要: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武汉百步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党的领导、从实际出发,创新发展理念、管理模式、工作方法,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区。民主化、法治化、文明化、科学化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需......
我国社区银行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0
摘要:从2013年的社区银行元年开始,两年间社区银行问题已经成为了关于金融改革的热点话题,很多大型的商业银行都对建立社区银行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本文首先通过我国与国外两个层面对社区银行进行了阐述,再结合社会银行的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社区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3-06-27
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只有积极发展社区教育,把它纳入社会大系统,才能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
卢曼理论中的农村社区管理
发布时间:2019-11-15
摘要:农村社区是农民生活和生产的场所,对于农民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农村基数较大的国家,因此,如何治理好农村社区,值得我们探究。笔者以著名社会学家卢曼的社会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农村社管系统的特征,并对如何治理好农村社区,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看法,供相关部门参考。关键词:卢曼;社会理论;农村社区管理由于近年来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导致现有农村社区结构与传统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发生冲突,阻碍了农村社区管理.........
浅谈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与改革
发布时间:2023-01-04
" 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家庭保障 论文摘要: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一直未能完全建立,农村老年人正面临着十分严峡的生活风险,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本文认为,在中国现......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3-07
【摘要】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近些年来,我国加快了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步伐,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还存在问题。......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4-30
1.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构的重要性农村文化是根植于乡土文化,具有代际传承的传统文化基础的现代农村社会文化、生产文化和物质文化。从狭义的角度来解释,农村文化是指农村域内的道德文化、民俗文化、田园文化、艺术文化。我国目前开展的以人为本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对于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重大的契机和挑战。一方面,发展社会经济,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又是提高农民.........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状况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0
" 摘要:人力资本投资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基数大、质量低、结构失调。本文分析了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及低水平的人力资本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了落实科教兴农,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
试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发布时间:2022-11-15
"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建设的重点在于:通过制度创新对社会保障资源重新配置、优化社会保障项目、调整社会保障水平,在加大对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完善力度的同时,应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着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的原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 要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存在诸多问题。分析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探讨改革措施,是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石。 关键词......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
发布时间:2023-06-27
2013年11月5日,杭州市上城区召开首届社区公益服务项目相亲会,109 个社会组织承接了 106 个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得到资助资金 340 多万元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快速转型,大量“单位人”、“社会人”转变为“社区人”,社区......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法治中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25
【摘 要】人民是享受国家利益的根本主体,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民的需求性就是法治改革的风向标,人民的满意度就是法治建设的试金石!文章分析了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中国法治进步,系统阐述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途径,以期为......
略谈以“依法治国”为背景的新型农村社区法治建设
发布时间:2022-12-17
1新型农村社区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改变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把促进公平正义与增进人民福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型农村社区要求居民在党的领导下实行居民自治,社区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区......
我国社会法治精神缺失的现状、根源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12
整体而言,我国社会多年来严重缺失法治精神,其主要表现为:喜好权力至上;崇尚人有差等;忽略民主民意;轻视法治思维;推崇特权意识。从根源上看,我国社会缺失法治精神,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即认识理解的差异,法制历史的惯性......
浅谈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27
【摘要】人口问题论文:浅谈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建设怎么写呢,请看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的生活保障功能日益弱化。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计划......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布时间:2023-07-20
【摘 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十八大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战略部署。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进......
试论我国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模式及其优化路径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社区矫正中的社区参与模式的构成要素包括参与目标、参与主体、参与对象、参与客体、参与质量等。从参与主体上看,我国的参与模式是“2+N”模式,美国则是“市场主导、社团协作”模式。我国参与模式的优化路径包括科学设定参与......
我国农村发展社区教育途径刍议
发布时间:2022-07-21
" [论文关键词]农村社区 社区教育 教育途径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社区现状的分析,指出农村发展社区教育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指出了如何在西部农村地区对公众进行社区教育的途径。 社区教......
社会工作视角下失地农民现状及应对方法
发布时间:2023-05-06
摘 要:在工业化过程中,尤其是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民的农业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农民失去土地后,既有别于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便成为一个边缘群体。为了解这一群体的......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11
摘要:河南省在全国首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全省各地以不同举措广泛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河南省为例,对新型农村社区进行了分类,针对不同类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出现的共性及个性问题进......
民主视阈下我国城市社区自治的制度建设
发布时间:2015-08-11
摘要:制度建设对于城市社区自治很重要;经济、社会和国家等基础性建设是社区制度建设的环境基础;普选制作为社区选举制度的基础,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是直接民主、多数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统一,民主监督,权力制约和法治的统一;城市社......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布时间:2023-02-12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化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120138-01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就为今后的农业工作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转变农业工作观念、调整农业工作思路、改进农业工作方式,.........
大都市郊区农村的社会重构与边界再生
发布时间:2023-03-03
编者按: 本期特别策划的话题是“城市化工业化双引擎下城中村改造的长效机制”,有8位专家学者分别从郊区农村的社会重构、失地农民的“夹缝”生活、低效用地的再开发风险、全面提升质量的新型城镇化思维、城中村改造中的社会治理困......
村庄兼并:现代化中的农村社会变迁
发布时间:2013-12-17
" 村落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类自发聚居形成的农村社区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以农业为基础产业、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个体劳动为基本劳动方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相对封闭的社会组织。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农业劳......
社会治理背景下苏南农民安置社区治理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 要:无论从群体性还是规模性来说,农民集中居住社区的管理与一般城市成熟社区的管理必然存在着差异。在传统的以政府为主的社区管理模式中,如何更多关注居民作为治理主体的作用,满足几千年中国农民的自我管理精神,是苏南地区农民......
农村公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要:对农村公路的建设成果进行评估分析时,其主要依据是其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笔者对农村公路的各种特性进行了探究,并准确评估了其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对于农村公路业的建设发展也有着很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公路 社......
中国社会组织:成长历程与现状透视
发布时间:2023-08-04
摘要: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组织的成长发展呈现出“一个过程、五个阶段”的特征,即从总体上看,中国社会组织的成长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先后经历了萌芽、起步、停滞、复兴和扩展五个大的历史阶段。而经过百余年的曲折发展特别是改......
论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要】法治建设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身就是一个农村法治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1]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尚不完善,要真正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漫长......
我国社区警务反恐体制构建
发布时间:2023-07-14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发生过多起严重的恐怖事件,性质尤为恶劣,手段极其残忍,对国家、社会和人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国家、社会、人民一定要树立反恐意识,其中一些特别地区更需要增强反恐意识,加强反恐联动。恐怖分子可能生活在......
社区文化与城市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2023-03-15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城镇化,“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传统的社区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主导的“一元制”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社区治理已经成为社区管理内容创新的手段,也是适应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必要选择。[关键词]社区文化;社区治理;城市社区[中图分类号]D6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7-0062-03doi:10.3969/j.i.........
浅析社会学视角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社会学 社会运行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从社会学视角看就是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社会。目前,我国社会运行中还存在各种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国构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
文化治理视角下的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4
摘 要:当前,由于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区治理现代化已成为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在对Y省X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文化治理范式、经验和启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党组织的坚强领导、良心企业的大力支持、政府的积极宣传推动......
美国社区文化治理的资助体系及对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0-26
美国的社区文化治理资助体系是一个由政府、基金会、企业及其他金融服务机构共同合作的产物,各部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在长期的社区治理过程中,形成了政府基金会个人、企业其他金融服务机构共同组成的资助体系,其中社区基金会、社^其他金融服务机构成为社区文化治理的关键资助部门,为美国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金支持。文章借鉴美国社区文化治理的资助体系,提出:中国政府应少层级、多部门投入,并大力发展社.........
论国家社会资本及其功效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要】 从帕特南对美国社会资本的研究中笔者引申出国家社会资本的概念,并基于经典社会资本理论对其进行了定义。本文提出并分析了国家社会资本的三个主要内容——非制度性权威、公民结和社会信用系统——的不同性质、特征和功效。国......
探究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2-08-11
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问题是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为关键的问题,关系着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现如今促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必经的发展过程,农业与农村经济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轻制度、重经济的现象,对于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建设影响重大。农村集体财务的管理是农村基层工作的核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严重影响着我国财政、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及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村集体财务管理.........
“礼治”与传统农村社会秩序
发布时间:2023-05-11
" 费孝通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写就的《乡土中国》一书,以其对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经典概括和描述而闻名于世。在这本篇幅不长的著作中。费孝通先生以社会学的方法,剖析了传统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阐明了其“乡土性”的特点,回答了“作......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
发布时间:2022-09-23
"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现阶段中国农村政治的基本状况是:国家主导农村社会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乡镇政权对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农村社会秩序处于相对稳态;村级治理体制处于结构性转型之中,......
浅议转型中国的社会治安秩序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06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经济转轨、政治转型以及社会变迁所带来的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令人应接不暇,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日益复杂化。正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治安也因此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反复性的特点。转型时期的社会治安秩序构建......
农村社会人口结构与变迁
发布时间:2023-07-02
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在十三亿多的人口中农村人口就占了九亿多,人口的流动性是非常强的,农村人口的结构随着时代的改变与发展在不断的在变迁。本文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今后这两个时间段来描述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
关于从社会工作理念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3-06-20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工作;思路 [论文内容提要]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剖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分析了两者的契合点。新农村建设可以且应该利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与实务作为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手段。......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3-06-07
摘要: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条件以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支农主力军。为了实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长足发展,本文从分析其发展现状出发,着重剖析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
“互联网+”背景下上海推进社区治理体系的构建———以普陀区平江社区“自治家园”为例
发布时间:2017-06-19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第一次提出社会治理概念,这是我国在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发展。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确立,使社区治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上海社区治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2014年上海市委发布了1+6文件,其中1即《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6即涉及街道.........
乡村文化对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管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24
摘要:在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背景下,发挥文化的作用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通过阐述乡村文化对于违章建筑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管理制度的构建层面、社会管理主体的选择层面、社会管理程序的......
研究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资金问题(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08
论文摘要:新农村建设需要社会资金的大量投入。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资金的进入存在诸多障碍。因此,政府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政策,努力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筹措支持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有效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新农村建设。 论文关键词:新......
浅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发布时间:2023-01-31
"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困境的分析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创新意义不言而喻,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农民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然而现如今却产生了“政策微效”的现象,即政策结果距离政策预期有很大的差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
城市治理视野下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15
摘 要:作为一种财政融资机制和治理模式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在城市公用事业领域方兴未艾。在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发展将迎来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诸如项目治理碎片化、政府寻租行为多发、虚假项目泛滥、道......
落实农村财务管理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发布时间:2017-06-13
1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财务管理关系到农村发展的大局,是农村经济工作中的重点。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1.1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团队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人员是专业人员,专业素质及过硬的业务能力是保证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高效推进的前提。同时农村财务.........
推进农村社区服务发展问题及对策探析
发布时间:2022-08-31
摘要:有关调研表明,目前我国农村社区服务发展存在着政府投入资金不足、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服务供给机制不畅及乡村精英人才流失等问题。其根源主要在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本投资追求高额利润、劳动力价格迅速上涨、村民利益表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构建与培育
发布时间:2022-10-2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所形成的一系列关于法治的观点和方法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不断建设发展中形成的理论体系,它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3
“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贝克尔,1987)。人力资本的积累是 社会 经济 发展 的主要源泉,它决定着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而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广大 农村 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但农村人力资本的存量......
法治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管理创新
发布时间:2022-09-23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社会步入了重要的转型时期,西部地区同全国各地一样,也面临社会转型带来的一系列新情况与新问题。此外,与东、中部发达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特......
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收入比较低,劳动技能水平不高,劳动力相对过剩,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本投......
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社会网络资本的测量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套由网络规模、网顶、网差、网络异质性、网络的密度所构成的社会网络资本的测量模型。基于2003年和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验证了这个测量模型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浅论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03
本质上讲,法人治理结构是某个法人组织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是有关某个法人组织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下面是查字典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浅论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 当前,关于治理结构的研究一般具备......
封建社会的农村生产关系
发布时间:2023-06-22
" 导 言从古代到近代,从奴隶买卖到“个人自由”,这个演进的过程便是封建社会。要明了这社会的本质,如同其他社会一样,非剖析它的生产关系不可。封建社会的生产简直可说全部是农村生产。这种生产关系,因为地方和时代的不同,显然有很......
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15-09-09
一、建设新农村,农业机械化获良机。 2、国家农业部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投入。农业部在2014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意思中提出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进农民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办法,继续推进农机报废更新......
谈实现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价值理念建构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04
谈实现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价值理念建构的意义 谈实现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价值理念建构的意义 谈实现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价值理念建构的意义 [摘 要] 从社会价值理念的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价值理念的建构以及价值理念对和谐......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07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方法 一、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笔者认为,目前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上有偏差,头重脚轻根底浅,没有真正领悟企业文化的精髓。尽管在企业文化建设......
国家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职责
发布时间:2023-04-11
" 摘要:本文在简要分析国家在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制过程中应承担相应职责的客观必然性的基础上,从相关立法、组织引导、财政支持、管理监督等方面具体探讨了国家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职责。 一、客观必然:国家应当承担建立......
浅析农村音乐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3-12-17
毕业论文 摘要 :教育的全面提高和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提高全民素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加强农村音乐教育又是提高全社会音乐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