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国社会道德共同体及其型构策略

我国社会道德共同体及其型构策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5 00:21:30
我国社会道德共同体及其型构策略
时间:2023-06-05 00:21:30     小编:

摘 要:按滕尼斯的理解,共同体不仅意味着一群人共同生活,而且意味着这群人在共同生活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精神共同体是共同体的类型之一,道德共同体也是一种精神共同体。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类似于滕尼斯所言的共同体,毛泽东时代的共同体则是“国家主义”的共同体。重构新的社会共同体,尤其是道德共同体,是当前我国社会现实提出的客观要求。当代我国社会道德共同体的特征是:道德人格的平等性、道德信仰的共同性、道德文化的继承性、道德价值的共识性、道德情感的依恋性、道德与幸福的统一性。建构道德共同体的策略主要应包括:建构利益认同机制,夯实道德共同体的利益基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权力阶层的“道德领导力”增强共同体的凝聚力;发挥民间组织的道德整合作用,提升共同体成员的责任感和道德自治能力;建立各种形式的“学习共同体”以提高共同体成员的“文明性能力”。

关键词:共同体;精神共同体;道德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共同体作为一个正式的学术概念被探讨,源于19世纪末的德国学者斐迪南・滕尼斯。按滕尼斯的理解,共同体不仅意味着一群人共同生活,而且意味着这群人在共同生活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精神共同体是共同体的类型之一,道德共同体也是一种精神共同体。道德共同体之所以必要,就在于它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重构新的社会共同体,尤其是道德共同体,是当前我国社会现实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对目前道德领域突出问题进行治理的长期目标之一。

一、共同体及其对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个体最先面对的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衣、食、住等基本问题,但孤立的个体必须与他人结成一定的关系才能解决这一生存之道。因此,人类总是以群居的方式生活在一起。这个共同生活的群体,恰是原初意义上的“共同体”。因而,共同体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客观事实。斐迪南・滕尼斯的名著《共同体与社会》是研究共同体问题的经典之作。在滕尼斯的眼中,共同体在语义上几乎不具备负面意义,“说坏的共同体却是违背语言的含义的”①,共同体是一种真正的共同生活,融亲密情感、共同目标、共同理解、共同参与和享受为一体,亲密情感与共同信仰是共同体联结的真正纽带,个体生活于共同体中并通过共同体实现自身的存在。共同体生活是一种持久的真正的共同生活,因而“共同体也是一种集体身份,它是一种对‘我们’是什么人的定义”②。

在滕尼斯看来,“共同体”与“社会”是人类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体”是近代以前的传统社会,共同体昭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关系本身即结合,或者被理解为现实的和有机的生命――这就是共同体的本质。人们在共同体里与同伙一起,从出生之时起,就休戚与共,同甘共苦。而“社会”则是指近代工业化以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社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研究”(13&ZD0037)。

作者简介:龙静云,女,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 430079)。

会”的特征是更多的理智与工于心计,人们首先关心的是自己的私利和契约,强调个人利益至上。“共同体”是小的,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理解的,其行为也是自然显现的;“社会”则是大的,人与人之间钩心斗角,互相计算。因此,滕尼斯对他所言的“共同体”表现出深深的向往,而对他所说的“社会”则表示了强烈的厌恶和批评。“共同体是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社会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和表面的共同生活。因此,共同体本身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体,而社会应该被理解为一种机械的聚合和人工制品。”③“共同体”被“社会”所取代,实在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情,但“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应该是实现向“共同体”的回归。不过,滕尼斯也意识到,近代市场经济和工业社会的发展再也不可能回到他所渴望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共同体”了。为此,他积极投身当时的工会和合作社运动,希望由此寻找到能够养育“共同体播撒种子”的土壤,等待着“共同体”重生和改变“社会”的机会。

滕尼斯把“共同体”区分为各种不同的形式,其中有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它们分别以亲属关系、邻里关系和友谊为纽带。“血缘共同体作为行为的统一体发展为和分离为地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直接表现为居住在一起,作为相同的方向上和相同的意向上的纯粹的相互作用的支配。地缘共同体可以被理解为动物的生活的相互关系,犹如精神共同体可以被理解为精神的相互关系一样。因此,精神共同体在同从前的各种共同体的结合中,可以被理解为真正的人的和最高形式的共同体。正如与第一种共同体相联系的一般是一种共同的关系和参与,也就是人的活动所创造的财产本身,与另一种共同体相联系的一般也是同样的东西,但是建立在占有的土地基础之上,与最后的这种共同体相联系的一般还是同样的东西,不过所涉及的是被视为神圣的场所或被崇拜的神。”④由这段话可知,精神共同体是指人们“精神的相互关系”,那种“被视为神圣的场所或被崇拜的神”的精神共同体即是宗教的精神共同体。由此说明,精神共同体有着不同的类型,如宗教的精神共同体、道德的精神共同体等。

尽管滕尼斯所论及的那种美好的“共同体”已被近代以来的工业社会所解构,但“共同体”作为一个术语则被保留了下来,并成为一种理想指向未来。当代英国学者齐格蒙特・鲍曼在《共同体》一书中指出:“共同体意味着的并不是我们可以获得和享受的世界,而是一种我们热切希望栖息,希望重新拥有的世界。”⑤不仅如此,共同体概念在现实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内涵已远远不同于滕尼斯所指。在现代社会及其语境中,人类的共同体是多种多样、大小不一的,它既包括经济共同体、政治共同体、科技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如欧洲共同体,东亚共同体),也包括大共同体(如民族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和小共同体(如家庭、社区、村落、企业以及各种形式的民间组织)。而且,现实中的“共同体”也存在不同性质的分别。但“共同体”作为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它依然是一个具有正向意义的概念。共同体之所以必要,就在于它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正像艾利亚斯指出的:“共同体一词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同下述的希冀和愿望连在一起,即试图再次复兴人与人之间那种更为亲密、更为温暖、更为和谐的纽带。”⑥鲍曼也认为:“‘共同体’之所以会给人不错的感觉,那是因为这个词所表达出来的含义――它所传递出的所有含义都预示着快乐,而且这种快乐是我们要经历和体验,但看起来又可能是因没有而感到遗憾的快乐”,“共同体是一个‘温馨’的地方,一个温暖而又舒适的场所。它就像是一个家,在它的下面,可以遮风避雨;它又像是一个壁炉,在严寒的日子里,靠近它,可以暖和我们的手”,“在共同体中,我们能够互相依靠对方。如果我们跌倒了,其他人会帮助我们重新站立起来”。⑦在现代西方社会几百年的变迁中,不管现实中的共同体如何呈现,人们总是对它寄予向往和期盼。这是因为,在西方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强调个性自由和解放,市场经济更加张扬了个体及其自由的价值。但其代价之一是破坏了共同体的安全以及确定性与自由之间的和谐。当传统的“共同体”消失之后,人们才发现“共同体”式的身份认同对于自身安全与温馨和谐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市场经济的逻辑尽管把人们从传统“共同体”的规范中解放出来,其遵循的“丛林法则”是残酷竞争和弱肉强食,拥有自由的人们丧失了传统“共同体”中彼此间的亲密感和安全感,这就使得人们更加怀念“共同体”,“共同体”也因之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和推动社会变革的一种理想。鲍曼认为,现代社会消除人们怀念传统“共同体”的主要途径,就是要创造一种全新的共同体,以此消解稳定性与自由之间的矛盾,从而给人们提供新的精神家园。而这一全新的共同体,既是全新的经济共同体、政治共同体,也是一个全新的文化共同体或全新的精神共同体和道德共同体。 二、道德共同体及其特征

中国传统社会是重血缘和地缘关系的,人们所有的活动都局限在亲朋和地域的范围之内。他们由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维系在一起,过着一种亲密无间、休戚相关、患难与共和与世隔绝的共同生活。这正是滕尼斯所说的典型的小的“共同体”。然而,随着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滕尼斯所言的“共同体”存在的根基开始动摇。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上的没有差别的大一统的“国家共同体”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共同体”。这一“共同体”的特点是以国家利益为神圣本位,倡导所有国民在国家至上的信念导引下,抑制和放弃自我,共同为国家的独立、繁荣和强盛而努力。国家对经济以及各种社会资源实行全面垄断,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三个领域高度重叠。意识形态是高度划一的,政治高度意识形态化,经济与其他社会生活则高度政治化。置身其中的人们从思维方式到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乃至语言、穿着都高度一体化、单一化了。因此,这种“国家主义共同体”(既是国家经济共同体,又是国家政治共同体,还是国家文化或精神的共同体)也被称为单质构造的“全能主义国家”。鲍曼曾对这种“共同体”给予了强烈的批评:“这一实际存在的共同体,是这样一个妄称为共同体的集体,它试图具体化,妄称梦想已经实现,并(以这一共同体假设要提供的正义的名义)要求无条件的忠诚,把缺乏这种忠诚的所有事物看作不可饶恕的背叛的体现。如果我们要让自己努力成为其中的一员,那么这一实际存在的共同体将要求我们坚定地服从它,以换取它提供的或许诺提供的服务”,“为了得到‘成为共同体中的一员’的好处,你就要付出代价”,“付出的代价是自由,它还有不同的说法,如‘自主’、‘自决权’或‘成为自我的权利’”。⑧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共同体,曾得到那个时代绝大部分中国人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忠诚。他们关闭着共同体的大门,不允许共同体外的任何人和任何思想进入。他们在物质利益方面没有任何差别;在政治方面无条件服从领袖和国家;在文化和精神方面唯一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虽然他们物质生活贫乏,精神斗志却十分高昂,安全感、信任感和满足感浓烈。而维系这一共同体的力量之一恰恰是共同体成员强烈的精神和道德信仰。当然,诚如鲍曼说的,他们付出了自主、自由的代价,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作为个体所应有的基本权利。这就使得这一“全能主义国家”共同体因忽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而丧失活力,且因它与外界几乎完全隔绝而失去了与世界的联系和共同进步的机会。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共同体的大门终于向外敞开,人们开始认识了一个新的外部世界。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逐渐由领域合一转向领域分离,领域分离的结果是市民社会日益壮大,并与国家处于一种互动的关系中。强大的个人自由的要求和对权利的诉求,为中国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个人自由和社会基层组织的发展、更为广泛的有力量的社会阶层的发展和已经活跃的民间组织所产生的社会自治,表明中国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革命性变革。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时代的“国家主义共同体”已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而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既给人们带来了空前的自由,又使人们经常处于一种不确定性之中;市场经济的求利机制既充分激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财富出现了巨大增长,但社会道德也承受着种种失德败德行为所带来的阵痛。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道德观念似乎已经过时,而新的道德观念、伦理秩序又没有建立,整个社会出现了道德的真空。就像沃尔金所尖锐指出的:“尽管我们有那么多的哲学、人道、礼仪和崇高的原则,我们现在却只有一种浮华的欺人的外表,没有道德的荣誉,没有智慧的理性和没有幸福的欢乐。”⑨面对这一现实,很多人都在追问:我们应该去哪儿寻求安身立命的依据,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归依?而答案就在于:建构一种全新的道德共同体给人们以心灵抚慰和精神指引。这也是目前我们对道德领域突出问题进行治理的目的之一。

那么,如何界定这种全新的道德共同体?这种道德共同体又具有哪些特征和精神气质呢?

如前所述,一种全新的共同体,既是全新的经济共同体、政治共同体,也是一个全新的文化共同体或全新的精神共同体和道德共同体。它们彼此之间相互融通,互为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经济共同体是基础,经济共同体主要以共同利益为纽带;政治共同体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并以共同的政治追求为维系,精神共同体或道德共同体也须有共同利益或共同的政治追求作基础,但精神共同体或道德共同体实质上是以共同的精神和伦理道德为价值支撑,并对共同体的经济和政治活动提供精神指引。道德共同体就是指那些有着共同的善恶观念和道德志趣,遵循共同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彼此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和睦相处、情感融通,彼此充满信任的人、群或族所结成的亲密群体。新的道德共同体与传统道德共同体相比,有下面几个特征。

1.道德人格的平等性

人格尊严是具有伦理性品格的权利,是主体对自己尊重和被他人尊重的统一。人的人格尊严是否得到承认和尊重,也是判断共同体行为正当性、合理性的一种尺度。人的人格尊严是先在的、必然的,它既不依赖于个人先天的血统、性别、门第,也不依赖于后天的成就、地位、信仰,只要生之为人,就拥有人格尊严。这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和无可取代的。因此,共同体承认每个人的主体地位和道德尊严及其平等性,共同体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活得有尊严和有价值。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格独立平等的关系是个人与他人交往关系赖以建立的前提和根据。这就决定了人们现实的交往关系只能是一种契约式的关系,但契约式的关系绝不会否定人的主体地位及其人格尊严的平等性。在精神共同体内,每个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身份、地位、人格、尊严都是平等的。诚如鲍曼所言:“如果说在这个个体的世界上存在着共同体的话,那它只可能是一个由做人的平等权利,和对根据这一权利行动的平等能力的关注与责任编织起来的共同体。”⑩也只有将道德共同体中的他人视为道德身份平等的人,才能够保证不会出现对人的尊严和权利的侵害。 2.道德信仰的共同性

在哲学史上,康德是从道德活动的精神基础与道德追求的最高目标或最高境界两重意义上规定并展开他的道德信仰理论的。在康德看来,“至善、幸福、自由”既是道德追求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更是道德活动本原性的精神基础。而且,正是因为像“至善、幸福、自由”这些道德追求的最高目的和最高境界是尚未“实然”的“应当”目标,所以,必须首先诉诸信仰,并进而作为道德活动的动机和出发点。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理想目标的确认和笃信,是对道德理想的设定,是对现实的超越。它赋予人自我内在超越的形而上意义,显示人的自由和价值。贺麟先生对此有过最通俗的解释,他说:“对人生和人性的信仰,相信人生之有意义,相信人性之善;对于良心或道德法律的信仰,相信道德法律的效准、权威和尊严。又如相信德福终可合一,相信善人终可战胜恶人,相信公理必能战胜强权等,均属道德信仰。”杜威在谈到共同体如何形成时说:“为了形成一个共同体或社会,他们必须共同具备的是目的、信仰、期望、知识――共同的了解――和社会学家所谓志趣相投”,“如果他们都认识到共同的目的,大家关心这个目的,并且考虑这个目的,调节他们的特殊活动,那么,他们就形成一个共同体”。鲍曼也认为,共同体成员对共同善,如对至善、幸福、自由的共同追求,构成了成员联系和团结的纽带。人们在对共同体目的的追求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生活的意义或个人的价值所在。追求一种善的生活,同时也就是追求一种德性的生活。这就是道德共同体建立起来的原动力。

3.道德文化的继承性

4.道德价值的共识性

当今时代,价值差异、价值多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如马克斯・韦伯之隐喻,我们处于一个祛魅(disenchantment)后的“诸神不和”的时代。在这种“诸神不和”的价值差异、价值多元背景下,人类要和睦相处就必须寻求价值共识。价值共识是当代道德共同体存在的条件,也是它主要的特点之一。

一般来说,价值具有主体性向度,在实践活动中是人的“内在的尺度”,但价值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和事实相通的。人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在不断认识和评价价值。因此,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制度环境以及具有不同生活实践体验的人,对何为价值必然有不同的看法,也即必有不同的价值观。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人类各方面的性质整体相似,各民族面对大致相同的自然事实及其历史发展,因而人类各种文化中充满着“共通性”。这种“共通性”是人类共同具有的意义之网,它可能外在于具体的成员,却内在于人类整体之中。我们只要用心去发现、去讨论、去商议、去澄清,这种价值共识就会昭然若揭,自然呈现。因此,陈先达教授认为:“价值共识不是约定的,而是在各民族的文化长期交流、传播和相互学习中逐步形成的。世界上存在不同类型的文明、不同民族的文化,其文学、艺术、哲学、伦理等等价值形态中都蕴涵某些能达到共识的因素,但没有任何一种单独文化形态可以居于普世的地位,它只包含能为其他民族所认同的因素,因此具有共识性的价值是人类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积极成果。价值共识则是对各民族文化实际贡献中有积极意义的基本价值的认可;价值共识的因素则存在于各民族文化之中,是在文化交往和传播中逐步达到的;而价值共识论者以‘和而不同’为原则,通过价值共识形成人类的合理的具有一定共性的价值追求,同时又肯定它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也就是说,价值共识的实现路径是:承认价值差异,理解价值差异,进行价值甄别,达至价值共识。

各种共同体都是建立在某种普遍共识的基础上的。这种共识,通常是关于基本制度原则、宗教信仰或社会道德伦理方面的共同见识和一致意见。不管一个国家或社会采用何种制度,信仰何种宗教,倡导和实践何种道德规范,这些共识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拥有了这些共识,社会才能建立公序良俗,实现长治久安。对于道德共同体而言,道德价值共识更是必不可少的。在当前我们正努力建构的道德共同体内,人类尊严、民主自由、公平正义、诚实守信、同情友善、团结互助、宽容自律、敬业奉献、保护生态、热爱和平等,正是共同体成员在吸纳各民族优秀道德的基础上,经过学习、讨论和价值澄清所形成的道德价值共识。而道德价值共识的结果是道德价值共享。价值共识和价值共享对于重构个体的道德认识、促进个体美德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道德情感的依恋性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情感作为人们道德生活中的一种特殊体验,给人以刻骨铭心之情、荡气回肠之感。情感在本真意义上具有生命价值,反映着人的精神面貌。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本质正是其情感的质量及其表达。离开情感的参与,道德就无法完整表现,无法发挥其功能。正所谓“行道而得之于心谓之德”。而结成各类精神共同体,是人类基本的道德需要和情感满足方式。在道德共同体中,主体自我是独立的,但又不因为独立而陷入孤独、寂寞的境地,道德共同体正是他们的安身立命之处。因为安身使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亲密而有意义的人伦关系,个体施展才华,实现个人价值理想,并获得其他成员的尊重与赞许,从而获得交往和成就这两种最基本的社会需要的满足。不仅如此,个体从道德共同体中获得精神情感满足的同时,又产生了对道德共同体的强烈归属感和依恋感,由此体验到人真正的生存意义。因此,涂尔干认为:“道德的功能是把个人或几个社会群体连接起来,而且道德是以这种依恋关系为前提的。” 6.道德与幸福的统一性

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道德与幸福是相联系的,道德是获得幸福的依据,幸福是道德的结果。故樊浩教授认为:“中国传统道德精神就是‘德’‘得’相通,‘德’‘得’合一的精神。”费尔巴哈也说过:“道德的原则是幸福,但不是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的那种幸福,而是分布在各个人(包括我和你)身上的幸福,因而,幸福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或是各个方面的。”这与中国古人的思想有共通性。有“德”就会有“得”,“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外得”即是利益,它是行为主体奉献给其他人的;“内得”即是行为主体因自己的行为使他人受益而产生的精神愉悦,这种精神愉悦反应为精神上的快乐感、自豪感、满足感,也即幸福的感受。然而,从物质利益的角度看,有德常常意味着物质利益方面的自我牺牲,道德总是以或多或少的牺牲为前提的。因而有德未必有福,“德”“得”处于悖论之中。故康德认为,应从形而上的视角,到至善世界里去探究二者的统一。也就是说,对于个人来说,道德上的幸福是一个过程,只有始点而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追求,才有可能获得与至善的统一。不过,康德最后还是看到了二者若不能统一可能产生的后果,故希望现实中“有资格享有幸福者最终能够真正获得幸福,希望有德者有福,这也就是他提出至善论或圆善论的初衷”。

那么,在我国现实的道德共同体中,“德”“得”如何相通,“德”“得”怎样合一呢?这就是以利益为杠杆、以荣誉为标识的道德回报机制。通过道德回报机制,共同体给予道德行为以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奖赏,给予不道德行为以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严厉惩治,使善者有善报,恶人有恶报。这样一来,个人的高尚德行不仅会增进共同体的利益和幸福,个人也会因为增进共同体的利益和幸福而获得自身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满足和幸福。

三、建构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共同体的主要策略

诚然,前面所论及的道德共同体还只是一个处于从“应然”逐渐走向“实然”过程中的道德共同体。道德共同体发展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障碍和荆棘不容小视。因此,如何建构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共同体,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探究的重大问题。

1.建构利益认同机制,夯实道德共同体的利益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建立在经济利益基础之上的,利益是道德最直接的根源。恩格斯认为,“没有共同的利益,也就不会有统一的目的,更谈不上统一的行动”。可见,道德共同体存在的基石是共同体成员利益的一致性,即共同体成员有着共同的物质利益追求。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交换和流通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注重经济效益和物质利益是市场经济的内在特性,所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追求经济效益和物质利益。因此,道德共同体尊重个体正当的欲望和权益。但谋求个人利益必须依赖共同体中其他成员所提供和创造的条件,因而谋求个人利益不能损害他人和共同体的利益,必须采用正当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共同体的道德规范。在这种前提下所谋求的个人利益与共同体的整体利益呈正相关关系。不仅如此,共同体利益的增长也会给个人发展创造更好的基础和条件,使个人利益与共同体利益处于一种互相增进的良性互动之中,个人也更愿意为共同体的整体利益而献身。因此,要充分利用利益引导和利益整合机制,合理引导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合理引导同一利益群体的不同利益需求,合理引导满足个人利益与实现社会共同体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统一。此外,还要着力形成既有活力又不失公平的利益分配格局,坚决取缔不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不断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加重视分配结果的公平正义。只有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引导、整合到一个质和态都高度一致的利益共同体中,共同体各成员也才会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内,加强交流合作,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信任,不断积累社会资本,减少交易成本,使共同体内的生产要素得到有效配置,使各成员充分享受到共同体所带来的好处。也只有这样,共同体才能避免马克思曾经批判的那种“虚构的共同体”之嫌。

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权力阶层的“道德领导力”增强共同体的凝聚力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历史也反复证明,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官德之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之于国家安危和人民的祸福,有千钧之重。为官者若无高尚的道德操守,不仅其在政治舞台上的地位难保,而且其行为对社会造成的恶劣影响更是难以低估。正因如此,孔子认为:“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而现代教育学和政治学提出的“道德领导力”也恰恰与孔子所言的为政者需要具备的良好的道德影响力相一致。新加坡政府提出了执政成功的六条原则:第一,发出明确的信号,不要迷惑人民;第二,前后一致,不要突然转向和改变,以保持人民的信任;第三,保持廉洁,杜绝贪污,不辜负人民的重托;第四,要受人尊敬,不要讨人喜欢,拒绝避重就轻,从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第五,广泛地分摊利益,不剥夺人民应有的生活条件,公平地让人民分享利益;第六,努力争取成功,决不屈服,为人民利益而战。贯穿在这些原则中的核心理念就是“人民”“利益”和“行动”。从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新加坡政府高超的“道德领导力”,它为我国加强权力道德建设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

“道德领导力”是指权力阶层或领导者个人的道德操守所展现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道德领导力”的形成从根本上说有赖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对权力的运行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第一,依法治权。即权力必须用来服务于人民。权力的实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严格接受法律的制约。第二,以制制权。即建立一系列严格的制度和规范,将权力限定在制度和规范的框架之内行使,如此便可避免因越权及权钱交易所产生的腐败。第三,以权限权。即以公民的权利来制约政府及其官员的权力。在公权力和私权利配置上应体现出这样的人文关切――对于公权力,法不授权不得行,法有授权必须为;对于私权利,法无禁止皆权利,法无禁止不得罚。要使公权力和私权利达到平衡与和谐。第四,以新闻媒体监权。新闻媒体为“社会公器”,其最大的职能就是监督公共权力的行使,对权力腐败及时加以揭露和曝光,把权力执掌者的恶行彻底暴露在阳光之下。第五,以德塑权。就是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培养出一大批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使他们成为共同体所有成员的表率和榜样,以带动社会正气和良好风尚的形成。 3.发挥民间组织的道德整合作用,提升共同体成员的责任意识和道德自治能力

诚如鲍曼所言,共同体所体现的安全与个体所追求的自由存在对立统一关系。个体的生活既需要保障生命延续的安全,又需要追求更美好生活的物质和精神自由,而所有人的幸福生活就是在保障集体安全与追求个体自由之间谋求一种动态的和谐。那么,如何实现这种动态的和谐?鲍曼认为,追求个体的权利和自由需要引入个体的责任。而责任心的培养又离不开共同体的生活。1830年,法国学者托克维尔在美国访问期间,就感受到美国社会中存在一种强烈的责任精神。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托克维尔认为,美国公民在参与民间组织开展的活动中产生出遵守秩序的志趣,理解了权力和谐的优点,并对他们的义务和责任的性质和权利范围终于形成明确的和切合实际的概念,这是造就美国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对我们不无启发。随着我国社会民间组织的不断发展,如何利用民间组织对公民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以促进道德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之一。

一般来说,民间组织是由一些具有共同的目标、志向、兴趣、利益的人自发组建起来的社会组织,其结构呈现出扁平化、网络状的特征。在扁平化结构下,成员之间的横向交流与互动更为便利,它更符合现代社会个体交往的需求,也更有利于小的共同体的形成,即涂尔干所说的:“一部分人一旦发现他们具备了其他人所不具备的共同的观念、利益、情感和职业,那么在这种相似性的影响下,他们不可避免地会相互吸引、相互寻觅、相互交往、相互结合。这样,一个特定的群体就在整个社会中慢慢地形成了。”可以这样说,民间组织就是大的道德共同体中分散的各个小的道德共同体。民间组织所进行的公益性、利他性的活动承载着社会的道德理想和道德价值,民间组织成员正是在民间组织的上述活动中培养起责任、宽容、合作和团结的精神,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习惯和能力。例如,目前我国民间组织所开展的环境保护、反对战争、帮助弱者、扶危济困等活动,均带有很强的道义色彩和责任意识,有利于促使全社会形成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发展的社会氛围和道德风尚。因此,发挥民间组织的道德整合和道德凝聚作用,是促进我国道德共同体形成的重要途径。

4.建立学习共同体,以提高共同体成员的“文明性能力”

在我国传统伦理理论中,教育也即教化。《宋书》中讲:“教者,治化之本,人伦之始,所以诱达群芳,进德兴仁,譬诸土石,陶冶成器。”康德也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每个人的所有能力得到完善和发展,使每个人认识和热爱共同体、参与共同体、追求共同体的卓越性。道德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人格、生命、生活质量的教育,它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应当统摄并渗透在全部教育过程之中。而道德教育把提高个体的“文明性能力”(civilisational competence,也称道德自决能力和道德进步的能力)作为核心追求目标,则是道德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

现代教育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特定的共同体中与其他成员一起进行社会学习、竞争性学习和间接经验的学习,可以提升适应社会、全面发展自身的能力。基于此,博耶(Ernest L. Boyer)1995年在《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报告中首次提出“学习共同体”概念。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共同体必须是:有共同的愿景、能够彼此交流、人人平等、有规则和纪律约束、相互关心照顾、气氛是快乐的”。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提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概念,并认为具有共同愿景、尊重差异、互动协作、和谐民主、知行统一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学习共同体理论所研究的尽管是学校教育,但这一理论对于目前我国社会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以对话和交流开展学习的团体。“社会在传递中、在沟通中生存。在共同、共同体和沟通这几个词之间,不仅字面上有联系,因为有共同的东西而生活在一个共同体内,而沟通乃是他们达到占有共同的东西的方法。”因为在个人认识、个人经验成为共同财富以前,这些认识和经验只是个别的。通过沟通、交流和对话,成员们分享着各自的认识和经验,各自的认识和经验通过交流和分享就能转化为共同财富。因此,在道德共同体内,建立各种形式的道德学习共同体,采取道德知识传递、道德经验分享、道德价值澄清、道德情感沟通、道德模范激励、道德情景感染等方法,将使共同体成员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更多的道德知识和道德经验,日益丰富自己的道德情感,其“文明性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得到提升和进步。

注释

⑤⑦⑧⑩[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欧阳景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4、6―7、233页。

⑥转引自成伯清:《社会建设的情感维度――从社群主义的观点看》,《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美]杜威:《民主主义和教育》,王承绪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5、6、5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 社会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第409页。

陈先达:《论普世价值与价值共识》,《哲学研究》2009年第4期。

[法]爱弥尔・涂尔干:《道德教育》,陈光金等译,渠东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85、37页。

张传友:《对康德德福一致至善论的反思》,《道德与文明》2012年第3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90页。

关于新加坡政府提出的执政成功的六条原则的相关内容,可参见李光耀:《李光耀40年政论选》,现代出版社,1994年,第147―160页。

参见[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第五章的相关内容,商务印书馆,1988年。

李兵帅、李国强、夏小华:《试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教育与现代化》2010年第4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高校班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班级学习共同体建设越来越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学生能够从共同体意识中更加懂得学习的主动、谦卑、多元以及相互理解。班级共同体建设必须坚持:激励学生形成互相影响、互相学习的寝室文化;文化建设中凸显班主任的个......
浅谈道德资本内涵及其社会作用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要:近年来关于道德资本的研究在学界掀起一片轩然大波,不同学者都有其独到的见解,本文在不同的观点的碰撞中梳理论点,有助于推动道德资本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道德资本;道德资本化;资本道德化;作用 道德资本是近年......
简论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社会化
发布时间:2023-04-18
" 论文关键词: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规范;道德社会化 论文摘要:社会转型时期,道德领域发生诸多变化,如新旧道德观念交错并存,道德标准和评价的多样化,道德取向功利化等。道德领域的新变化,势必会影响个体的道德社会化,加大个体......
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1
一、基础概念界定 1.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和理解要点。(1)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会计人员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具体内容包括:诚实守信,......
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及其策略
发布时间:2017-01-13
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正处于进一步发展推广的阶段,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制定总体规划与解决方案、培育人才、重整业务流程、制定管理制度、形成信息规范等来保证其实施运行,再加上许多企业开始建设内部......
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发展论析
发布时间:2023-05-21
" 论文关键词:社会道德;个体道德;发展 论文摘要:道德作为调节人们行为的非法律规范,它的发展应适应人的需要;在价值主体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构建合乎人发展需要的“适然”道德应当是以“底线道德”为标准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欧美国家社会法建设的道德意义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10
[摘要]社会法是产生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介于公法与私法之间的法域系统。在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为了缓解社会矛盾,追求公平正义,从道德角度思考法律建设,关注弱势群体,是催生社会法的重要力量。由于各国具体经济......
基于公共哲学视角的我国社会转型公共理性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07
当前中国处于一个迅速发展和快速转型的阶段,中国社会中存在着社会分化严重、追名逐利、贪污腐败等问题日益凸显,那么当前的中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理性来引导整个社会的发展?公共理性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构建一个合适的公共理性是......
论《孝经》对“中韩”道德发展及其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30
[摘要] 《孝经》及其蕴涵的孝道孝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明精髓之一,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形塑了中国古代的道德文化,化育了中国人的人格品质和行为范式,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近邻尤其是东亚的朝鲜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道......
论我国内部审计道德及其控制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我国内部审计道德及其控制 一、内部审计道德的内容 内部审计职业道德是在内部审计实践中形成的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正直廉洁、客观公正、保守秘密、三个方面。 1、正直廉洁。内部审计其本身就是独立性、公正......
论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历史转型及其时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10
" [论文关键词] 传统 道德文化 历史转型 时代意义 [论文摘要] 传统文化凝聚着民族的向心力和生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精神导向和伦理垂范价值。我们生在现时代,活在传统中,这是不可选择的文化定式。各种解构主义对生活和价值的破坏性......
中国农村社会转型及其困境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现代性对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影响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国家政权建设对乡村社会的影响;阶级话语的构建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启蒙话语与现代法律的影响;作为现代性后果的物质性公共产品和个人的社会流动。在当前中国农村,......
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维度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 荣辱观 道德维度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的社会运行状态。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社会的运行结构和发展取向,还应当在解决结构性问题的同时着眼于人本身而提出相应的措施,这......
社会变迁时期中国农民社会心理困境及其消解策略
发布时间:2023-02-14
传统社会中国农民的人格和社会心理具有乡土主义、特殊主义、实际和狭隘的功利主义、平均主义、保守主义、封闭主义的基本倾向和特征。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
浅论教师道德在社会道德结构中的特殊性
发布时间:2023-05-28
" 论文关健词:教师道德 社会道德结构 特珠性 论文摘要:社会道德是一个网络式、普系化结构,教师道德在这个结构中处于十分重要的特珠地位。这种作用表现在他对社会新一代迸德品质的形成;对社会新型道德关系的形成;对社会道德的进......
道德立法: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的法律保障
发布时间:2013-12-19
道德立法: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的法律保障 道德立法: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的法律保障 道德立法: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的法律保障 【内容提要】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建设,需要通过道德立法来保障,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
公民、公民伦理与社会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3-07-03
" 一 对公民健全生活的推崇,是公民伦理存在的情感基础。着眼于公共领域美德的培养,何谓公民伦理,这是一个仁智交锋的问题。基于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与社会合法正义的塑造--这两个基本理念,公民伦理不仅是着眼于社会共同体成员在交际生......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战略及其完善
发布时间:2016-11-10
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首先是降低风险然后是吸收存款,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现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仅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迫切需......
高职会计专业“虚拟学习共同体”的知识建构和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要:近几年,淡化教而突出学的信息化教育迅速崛起,会计教学资源亦不同于以往。高职会计教育应不断的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来研究如何整合、呈现和应用这些教学资源来构建新的会计教与学实践环境,在知识的获取和技能训练之间形成良性......
社会共识与国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基础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意义重拾、信仰重建和社会价值观重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使命,确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凝聚最大程度的社会共识和获得国民的广泛认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识;认同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
高职会计专业“虚拟学习共同体”的知识建构和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9
前言 随着各大高校对建立会计专业的重视,会计专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建立虚拟学习共同体已经逐步成为了各大高职院校的共识。通过虚拟学习共同体,同学和教师能够一起进行沟通和交流,互相分享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相互交......
体育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及其创新探析
发布时间:2016-08-11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管理逐渐成为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进行中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及全社会对体育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在体育行业,社会体育、学校体育以及竞技体育出现了......
浅谈社会发展战略要素及其策略选择
发布时间:2023-02-09
" 论文关键词:社会发展 战略要素 策略选择 论文摘要:社会发展战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由认识问题、决策要素和方法论体系三个部分组成。认识部分包括社会发展战略的概念、内涵和地位;要素部分包括社会发展战略依据、战略方针、战......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6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其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
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申办遇冷及其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2-11-23
摘 要:从民意选择、政府角色、赛事运作、国际关注等方面就当前大型体育赛事所面临的办赛危机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大型体育赛事自身发展特点、外部发展环境,以大型体育赛事的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以打造“尊重民意”为核心理念的制衡机......
略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1-07
" 每当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价值观念的转换必然被提上日程。当代世界正处在一个价值大革命、价值观念大震荡的时代。就西方来说,早在19世纪,就有一位先知式的哲人尼采提出“重估一切价值”的口号,本世纪60年代兴起而现在影响日盛的后现代......
论两岸统一的共同社会心理建构
发布时间:2022-09-20
摘要:当前两岸的社会心理存在着一定差异,与此同时,具体方面又存在着诸多相似,它们为建构共同社会心理提供了基础。这种“共同社会心理”的具体内涵不仅应包含双方社会心理的共同点,还应包括有助于发展两岸关系的政治目标和政治策......
卢梭政治—社会共同体的可能性
发布时间:2023-06-09
在卢梭的人类历史图景中,人类由一种独立、孤独而悠闲的非社会存在(直接存在)转变为一种相互依赖、拥有理性与财产的社会存在(相对存在),由一种非劳动存在转变为一种劳动存在。在这个转变中,人的灵魂机制经历了自爱良心邪恶三个环节,......
中国第二次社会转型期公共领域再建构
发布时间:2023-07-15
" 选题的意义: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由于旧的体制的束缚而暴露出各种不稳定因素,并因之迎来了中国改革的第二次转型,即由经济建设转向制度建设。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各种公共领域的再建构。在整个发展进程中公民对社会的政治参与......
探析道德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需要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各方面的不懈努力。本文强调道德文化的建设,认为它是其中一股根本、强大、不可替代的力量,应该在政府、民间、学校等各个层面形成生机盎然的文化氛围,以提升中......
浅谈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其共同点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 学习者 学习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是主体将其原有知识经验与新获得的知识相互融合、相互改造,以构建起自己新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又可分为:激进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变迁及其改革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6
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可以划分为1979-1984年微观体制改革时期与1985年至今宏观体制改革时期两个阶段。 即联产承包变革取消以评工记分为主的农村微观分配制度取得成功以后,由于受城市改革滞后和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制约,农村第二步改革虽然取得......
关于高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价值\特征及构建策略
发布时间:2023-06-11
" 论文摘要: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生态变革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重要形式。它不同于过去仅注重教师个体层面的学习,而是强调教师团体的合作学习,以此来建立教师的可持续专业发展能力。专业学习共同体对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其......
我国社会法制建设工作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0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法制上的问题。“依法治国”观念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生活中需要把“依法治国”观念落实到实处。这就......
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之贯通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要] 唐君毅先生认为仁心仁性是道德的根源。仁心仁性具有普遍性、以人为目的和意志自律三大特性,它决定了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并无本质区别,而是相贯通的关系。在传统伦理关系中,个人与他人是直接贯通统一的关系,道义与情感是直接......
社会转型与公共政策创新-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12
[摘 要]公共政策是人类面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所诞生的公共管理工具,是 科学 技术 发展 与 社会 进步相交融的人类知识结晶。公共政策的过程性与动态性特点要求公共政策必须顺应 时代 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和革新,做好公共政策的优化......
试析以知识共享的视角谈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知识共享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的重要基础。实践中,教师的知识共享受知识本身特性、教师主体愿望、学校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知识共享视角下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主要策略是: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合作共享的......
论公共体育课的有效性教学及其策略
发布时间:2013-12-19
" 论文关键词:公共体育课 体育教学 有效性 策略 论文摘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代价及其度量
发布时间:2023-04-03
" 近20年来,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革与加速发展的时期,社会转型呈现多向度的特征,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分别处于不完全相同的转型度之中。中国社会多向度的转型,主要表现为四大社会变迁与发展趋势。本文旨在研究中国社会转型的含义、基本趋......
道德的共同体:教育的政治哲学观(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0
【摘 要】教育在提高人的技艺的同时,却逐渐疏离道德,结果使共同体缺乏道德这种规范而面临解体。本文通过分析教育与道德疏离的原因,简单梳理洛克与卢梭的解救之道,并阐述传统教育的道德实质,提出只有恢复教育的道德目的才能免于社会......
我国社会转型期农村社区选举中的宗族影响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 要:社会转型的当前,宗族传统因素对农村社区民主政治的影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农村社区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关键,是村民最容易、最直接行使的权利,也是宗族施加影响最激烈的方面。宗族是农村社区选举中重要的政治资源。宗族参与农村......
试论对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状况之解读及其应对方略
发布时间:2023-01-03
" 论文关键词:体育 体育社会科学 学科理论 理论 研究 当前,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呈现研究视角广泛,研究方法新颖,研究成果剧增的兴盛的局面,但又呈现出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成果的“混沌”状态。体育社会科学理论与......
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总体趋势及其政策含义
发布时间:2023-07-13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五次社会大流动,形成了初具现代化雏形的社会阶层结构格局。那么,这样的格局是如何演化而来的呢?其演化的影响因素和机制是什么?如何解读这样的因素和机制?它们对今后的社会流动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殊途同归的共享社会
发布时间:2022-12-22
近读美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零边际成本社会》两书,受益颇多,并且感到有些震撼。 杰里米・里夫金现任华盛顿特区经济发展趋势基金会主席。他是当代享有国际声誉的思想家之一,也是一个畅销书的作家,发......
浅谈和谐社会与个体道德信念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道德:信念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是一个道德社会。和谐是个体道德信念的重要内涵和应有之义.也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通过分析个体道德信念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提出确立个体和谐道德信念的方法和途经。 ......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 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在当前的国际会计趋同的形势发展当中,会计的国际化发展也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要快速的发展经济,就要完全与国际的经济形势及潮流相融合,只......
社会责任导向型企业道德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7
社会责任导向型企业道德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频繁爆发的各种由于企业道德缺失引发的舞弊案件,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因此,社会各界要求通过对相关企业实施道德审计以规避企业的不道德行为所导......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道德体系 构建 论文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原有的道德体系受到了冲击,重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十分必要。我们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坚持社......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探析
发布时间:2014-01-22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探析 一、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涵义和特点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就是学校或者部分社会机构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社会影响的过程。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
试析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网络道德教育价值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网络学习共同体是在网络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已经渗入到教育这片领地,是信息时代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对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涵义与特征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了其所隐含的德育价值,并从网......
试论我国消费型社会自我认同价值观的三大转变
发布时间:2017-03-18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经历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变。随着这种经济社会的转型,人们消费的自我认同价值观悄然发生着三大变化,即从商品消费的客观实用型向主观感受型、从商品消费的实物依赖性向符号依赖性、从商品消费的立体化向......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 要】本文在分析我国社会 体育 指导员的 发展 数量特征、年龄、学历及法制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对策,以便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提供 参考 。 ......
我国社会法制建设工作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2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法制上的问题依法治国观念在当今社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生活中需要把依法治国观念落实到实处。这就需要不断的......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下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为此,高校可以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适度消费教育、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教育、感恩教育、绿色消费教育、正确处理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关系教育等,培养大学生具有与建设节......
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现状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2
社会福利通常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增进和改善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的社会生活而提供的一种社会制度。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一起,构成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相比于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具有受益范围广、保障内容基础}h}强和......
中国转型期价值共识危机的根源及其破解之道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中国道德文化植根于集体主义文化,是集体本位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而西方道德文化源于个人主义文化,是个人本位的资本主义价值观。这种差异导致了西方道德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会对中国道德文化产生冲击。西方道德文化中的多元主义会......
美国近年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发布时间:2023-05-25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两大阵营的对垒转变为多元格局,在人们关注 社会 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同时,资本主义世界的学者们也在思考着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它的走向和未来。有两个情况越来越引起世界的普遍......
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后果及治理策略探究
发布时间:2023-03-19
摘 要:从转型期的时代背景出发,运用风险社会的理论视角,在对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进行探究:主要有社会转型期矛盾与利益冲突及风险社会中社会心态不稳等因素;辩证地解析群体性事件......
关于当前高职生道德社会化存在的问题及德育对策
发布时间:2022-07-21
"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 道德社会化 德育 论文摘要:道德社会化是高职生社会化的核心问题。当代高职生道德社会化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然而,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代高职生的道德社会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
我国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策略与长效机制
发布时间:2023-01-26
我国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策略与长效机制在市场主导的环境中,资本的逐利本性驱使其向有发展前途、利润回报率高的产业转移。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社会资本的血液汇入,而社会资本的成长、发展和价值增值需要体育产业这方沃土养育,两者互相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目前中国体育产业具备了社会资本投资的基本条件和发展环境。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消费的若干意见》把发挥市场作用作为一项基本.........
公共管理体系与公共道德体系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5
公共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种未来发展状态和形式,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群众共同组成的,其中政府为了在公共管理中起主导地位,而且这种主导地位应保持长期不变。公共道德是由公共管理决定的,有宏观和微观两种公共道德组成,其中起表......
转型时期化解我国社会公共风险的财政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12
" 摘 要: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公共风险已经进入高发期,且各类风险交织在一起。如果不能及时地对之加以防范和化解,社会公共风险就有可能演变为社会公共危机。财政化解公共风险的过程必须借助于市场的力量,强化市场机制化解风险的......
浅论现代社会我国大学体育的发展及其精神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09
一、体育精神文化内容 1、英雄主义精神 英雄是时代的产物,时势造英雄。通过历史上流传至今的神话和传说,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对英雄的渴望和推崇。英雄形象往往都是高大魁梧、体格壮硕、一身豪气的,是力和美的结合体,他们都具有不......
当代国际会计趋同形势下我国的策略选择
发布时间:2023-06-1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全球资本市场不断扩大、开放和融合,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金融走向了全球化。在资本的全球化过程中,各个主权国家成为了全球市场经济中的基本利益分配者。一场以国家为利益主体......
网络媒体对和谐社会构建中道德失范的预警浅析
发布时间:2022-11-10
【摘 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当前的中国还存在着很多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因素。网络媒体作为受众范围广、参与程度高、传播速度快的新兴媒体,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对这些因素进行预警,并提示或惊醒人们关注和研究,使这些因......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最新进展及其对我国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21
【摘要】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在世界的应用范围正在逐步扩大,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也决定了全球采用统一的会计语言是大势所趋,本文旨在探寻目前国际上会计准则趋同的进程与现状,分析我国在趋同上的重要做法,并汲取其他国家做法对我国......
论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9-10-20
摘要: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决策,我国将推进社会福利模式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这意味着普遍性社会福利模式对我国来说可能是现实和未来更为合适的选择。针对我国社会福利模式发展的状况,探讨适度普惠型模式理论与实践的可行性,从而推进社会福利模式向适度普惠型福利模式转变,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模式具有重大的意义。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
论我国立法中的商谈及其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 要 哈贝马斯将立法商谈分为公共领域的商谈和议会商谈,前者是一种大众化的商谈形式,而后者则是专业化与精英化的商谈。在我国的立法过程中,公共领域商谈和议会商谈循环往复,形成合法之法。本文认为要构建我国的立法商谈体系,必......
关于社会转型期我国师德师风内涵的再界定
发布时间:2023-04-15
" [论文摘要]师德师风内涵的合理界定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前提。师德师风内涵的界定要结合社会转型时期的特点,以教书育人目的为出发点,突出师德师风的专业伦理、精神本质;正视教师的“人性”,遵循付出与回报对等原则;在结合学校实际的......
儒家道德思想视野下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07-31
【摘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与人之间诚信缺失、人与自然摩擦增多等诸多矛盾的出现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我国要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先进文化和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中......
建立新型社会保险体制的原则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08-11
摘要:近年来,社会保险事业取得了重大进步,一批关键性的法规、措施相继出台。但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看,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仍然比较滞后,直接制约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因此,改革现行的社会保险管理体......
社会公共管理效率及其有效途径
发布时间:2015-08-12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异常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不断的提升,因此就在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开始不断的发生改变,以往的社会公共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公共管理的发展现状,大多数社会公共管理工作的效率开始急剧低下,从......
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
发布时间:2022-08-06
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 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 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 【摘要】和谐社会的建设既是经济建设的目标,同时又是思想建设的内容,既要有法律的保障,又要有思想道德的维系。社会的和谐,是由构成社会的诸要素的和谐来实......
试析我国公务员行政道德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发布时间:2023-06-28
" 【论文摘要】行政道德是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它存在于公务员在代表人民利益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这是在长期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本文针对社会多元化背景下公务员所体现的行政道德意识不高或者滥用职权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预防潜在腐......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现状及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22-12-08
【摘要】诚信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会计职业道德概念出发,剖析了我国会计行业职业道德失范现状、原因,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和建设途径【关键词】诚信道德、会计、我国会计道德建......
论社会变迁下的高校师德困境及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变迁,由于市场经济负面因素、西方除道德化观念、高校片面的教师评价机制、高校师德制度建设滞后等因素的影响,高校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育人意识淡薄,敬业精神不足,忽视师德修养等师德困境。要破解高校师德困境,必......
劳资共决与联邦德国的现代社会安全管理体制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要:德国在工业化之后逐步建立了由企业代表会制、监事会劳资共决制、劳工经理制和超企业共决制共同构成的劳资共决制。作为战后劳资合作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会经济民主化政策的核心,劳资共决制从劳动保护、公共安全和福利保障等......
浅析当前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现实条件
发布时间:2023-03-28
" 论文关键词:终身教育体系 学习型社会 现实条件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建设学习型社会目标的提出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
浅析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我国社会救助“公共性”的流失
发布时间:2022-11-13
【摘 要】社会救助是一项安定于民的公共产品,随着我国政府致力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加快建设,对我国的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的社会救助工作自建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让社会救助这件公共......
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反思与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07
"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日趋明显,改革和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同时,我国社会转型......
新农村建设对重构农村社区共同体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7-21
【摘 要】具有一定认同和归属感为特征的传统农村社区共同体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加速,逐步发生了解体,呈“原子化”状态,由此对乡村社会的生存形态与社会治理带来一定影响。新农村建设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重建农村......
当代中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28
社会公德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备受关注。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公德建设成果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层出不穷。基于此,笔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探究根源以期找到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并从政治、立法,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近几年国内几家著名交流平台充斥着帝都雾霾的相关报道,微信朋友圈的一则标题为你不在北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会呼吸的痛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生态环.........
浅谈转型社会下的我国社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2-09-25
" 论文关键词:社会转型;行政推动;社区服务;社区参与 论文摘要:社区建设既是实践探索的过程,也是理论创新的过程,需要不断深化对社区建设的认识。作者认为,就当前我国的社区建设而言,社会转型是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行政推动......
浅论我国体育教师资源的现状及其优化配置策略
发布时间:2023-02-12
" [论文摘要]体育是人类一项特殊的运动,随着学校教育提倡全能教育的推进,体育教育逐渐受到重视,然而体育教师的资源分配问题却日益凸显。文章就我国体育教师的资源配置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浅析了问题的原因所在,最后提出了几点优化配......
浅谈基于社会融资结构变化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及其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2-11-18
一、引言 随着金融领域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作.为货币政策重要传递渠道的金融系统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而这些变化势必会对货币政策本身的有效.性产生深刻影响。Roldos(2006)就认为在一个能够.提供多种金融资产的复杂金融系统中......
试论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发布时间:2022-12-05
" 论文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凸显,使传统的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对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我们必须在立足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现状,从大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探求有效的对策。 ......
我国社会治安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26
摘 要 社会治安管理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发展,影响社会治安管理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增多,如何做好新时期我国的社会治安管理工作,进一步稳定社会和谐发展都与社会治安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
建构“共意”:胶东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动员及其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21
摘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效的社会动员和广泛的政治参与始终都是中国共产党凝聚资源和力量进行革命和发展的必要手段。我国当前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批判借鉴革命时期民众动员的成功经验、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创造性是题中之......
我国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化管理运营的经验解读
发布时间:2023-04-10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各国因政策环境和具体实践存在差异,其方式和情况也不尽相同,但主要方式包括合同外包、委托管理、特许经营、政府资助、凭单制、公私合作、减免税、使用者付费与志愿服务等。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我国最为主要的公共服务,近年来也呈现出了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趋势,其中公共文化机构的社会化管理运营是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各地也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对这些管理经验的梳理与分析,则无疑具有一定的.........
浅析英汉道歉语及其道歉策略的选择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道歉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言语行为。生活中我们通常会因为不同的原因,以不同的方式向别人道歉或是接受别人的道歉。然而,一提起“道歉”,人们可能会简单地将之理解为“对不起”“请原谅”等言语行为。道歉言语行为通常发生在当说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