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崔大华先生对儒学理论结构的诠释

崔大华先生对儒学理论结构的诠释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9 00:26:18
崔大华先生对儒学理论结构的诠释
时间:2023-04-29 00:26:18     小编:

摘 要:崔先生认为,儒学的理论结构包括心性的、社会的、超越的三个理论层面,与之相应的有“仁”“礼”“命”三个基本范畴。社会的理论层面的“礼”从形式上来说是指礼仪,从实质上来说是指伦理关系的等级差序原则和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从功能上来说是个人的行为规范和治国工具。心性的理论层面的“仁”是儒学道德观念系统的基础,表现为仁义礼智信的德性和忠孝信义的德行,其根源在于人性本善,人们只有通过道德修养才能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完善人格。超越的理论层面的“命”是内化于人的道德本性中的可以被人认知的、体验的对象,它是在生命源头处偶然相值而形成的气禀,注定了人生的必然遭际,不是某种外在超越的既定“安排”,因此,儒学回应命的基本态度是不因超越的命运之必然而改变自己所应有的道德实践原则、方向和努力。遵循物理科学地生活,遵循伦理道德地生活,在人生实践中追求完美人生。

关键词:崔大华;儒学;理论结构;仁;礼;命

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崔大华先生毕生致力于庄学和儒学研究。①《儒学引论》《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两部鸿篇巨帙,开辟了儒学研究的新境界。在这两部著作中,崔先生另辟蹊径,对儒学的理论结构作了如下阐释:“儒家思想从孔子开始就形成了并由后继者逐渐完善的、具有心性的、社会的和超越的三个理论层面的、甚为周延的理论体系。”②与三个理论层面相应的有“仁”“礼”“命”三个基本范畴。这三个范畴在孔子思想中就已经得到较为充分的表达。崔先生说:“‘仁’是个体的心性道德修养,‘礼’是社会伦理纲常,‘命’是超越于个人和社会之上的某种外在的客观必然性。全部儒学就是在孔子奠定的这三个理论层面上发展的。”③《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家传统的现代阐释》又重申了这一观点:“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认为儒家学说是由心性的、社会的、超越的三个理论层面构成的;并可以用这三个范畴来划分和界定:‘仁’是个体心性道德修养,‘礼’是社会的典章制度、行为规范,‘天命’是超越于个人和社会之上的某种外在客观必然性。全部儒学就是在孔子奠基的这三个理论层面上展开的。儒学的独特精神品质和文化表现都可以在这个结构中找到根由。”④实际上,崔先生的这一思想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所表达。⑤对这一创见,《中州学刊》在《儒学研究的新进展》的编者按中作了这样的评价:“崔先生用结构的、历史的、比较的方法,结撰了一个以仁、礼、天命组建起来的心性的、社会的、超越的儒学的内在架构,这一独创性的思想在儒学研究中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为现代儒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境界。”⑥杨翰卿教授说:“儒家传统表现为:伦理道德特质、‘仁’、‘礼’、‘命’的理论结构和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生活方式。这样的总括性观察和把握,具有独特的原创性和深刻的解释力,特别是对于儒学作出心性的、社会的和超越的三个理论层面及其道德的、法律的和宗教性的社会功能的抽绎,更是深刻精辟之论。”⑦

笔者以为,崔先生通过剖析儒学的理论结构,揭示了儒学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的精神品质,以及中华民族受其浸染而形成的独有的文化传统。这种

收稿日期:2014-04-18

作者简介:卢有才,男,河南工程学院图书馆馆长,黄帝故里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郑州 451191)。

文化传统涵盖了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在儒家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形态之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崔先生对儒学理论结构的解读,为后学开展儒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范式,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一、社会的理论层面:“礼”

崔先生关于社会的理论层面的“礼”的研究,为规范人们的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撑。对“礼”这一问题,崔先生从礼之形态、实质、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从形态上来看,礼是指礼仪

崔先生说:“儒家的‘礼’,就其形式或形态言,是指礼仪,即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同场合下的行为举止规范;是指规范社会伦理关系的典章制度。”⑧礼仪作为“礼”的表现形式或形态,是礼的外在形式,它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是人们的行为举止所应遵循的规范。每个人在不同场合下有不同的角色,而不同的角色决定了他的视听言动,也就是他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只有遵从礼仪规范而行,才能合礼,否则就会悖礼。二是规范社会伦理关系的典章制度。儒家把人们在不同场合下人的行为举止规范系统化、制度化,形成了关于礼的典章制度,构成人们立足社会的依据、准则、规章,人们只有根据这些典章制度而行,才能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否则,社会就会混乱。礼不仅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也是维护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必要保障。人们只有学礼、守礼、行礼才能立足于社会,所以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⑨。礼所涵盖的典章制度甚为广泛,规范着不同生活层面上的人伦关系秩序。《礼记》在《论语》《孟子》所阐明的家庭、社会的人际关系之外,“又将超社会的人与自然――天地鬼神的关系,摄入礼之范畴,拓宽了儒学伦理涵盖的范围。天地、君亲、师友――家庭的、社会的、超社会的,或血缘的、宗法的、超血缘与宗法的,显示儒家理论所观察到和确立的伦理关系是极为周延的”⑩。可见,儒家之礼涵盖了家庭的、社会的、超社会的各个层面,“总是以人际关系的伦理关系原则或仁之道德感情来融摄一切人伦关系之外的客观对象,消解其异己性、对立性,这是儒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传统,形成了儒家伦理的开放的姿态”。这种开放姿态,使儒学具有了海纳百川的顽强生命力,儒家关于“礼”的理论才能在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得以阐释,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注入新的内容。即使在现代社会,儒学关于礼之合理性内涵仍不失其存在价值。

2.从实质上来看,礼是指伦理关系的等级差序原则和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

崔先生说:“儒家礼的思想最重要之点,是诠释出潜藏在礼仪行为或礼制后面的礼之实质与精神――伦理关系的等级差序原则和道德情感的应有内涵,并唤起自觉。”礼决不是仅仅指礼节仪式,更重要的在于礼所表达的精神实质,“即内蕴于器物称号、礼仪内的伦理等级区别原则,和由此产生的建构社会秩序的功能”。因此,一切违背伦理等级差序原则的行为和有悖于礼之精神实质的做法,儒家都是十分痛恨的。如果说礼节仪式这种外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损益的,那么礼的精神实质却是不容违背、不容改变的。因为“在儒家看来,人伦关系及其等级差序原则,都具有或可追溯到超越人自身的自然的永恒的根源性――天与地,礼的伦理规范也因此具有永远的合理性”。也就是说,礼是天经地义,它源于天地秩序,所以,伦理关系的等级差序原则才具有永远的合理性。正因为儒家这种礼的理论观点和立场,使其“在历史上标志中国社会进步的每个重大政治制度变革时期”,“总要表现出怀疑、伤感、反对,沉沦在失去动力和信心的保守的位置上。然而儒学贡献的伦理秩序与社会和谐的理念,却是每个稳定的社会所不能拒绝的”。崔先生认为,礼的实质不仅表现在礼是一种伦理原则,还表现在礼的内在精神是一种道德情感。礼的行为就根植于人的内心感情之中,如果放任发自人的内心感情自然流露、不加文饰,那么这种感情只能是自发的、朴素的,甚至可能是荒诞的;而经过礼的文饰、节文,人的感情就获得了伦理性的文化自觉,具有了道德性质,具备了道德精神,转变成一种道德情感。正是这种道德感情构成了礼的内在精神,是礼之根本。因此,在践礼的实践中,只要含蕴道德情感,即便礼仪或器物不周,也是可以尽礼的。换言之,礼的精神实质比礼仪器物更为重要,更能体现礼的本质。崔先生说:“将道德情感视为是礼的内在精神的理论观点,使儒学获得了一种特殊的从道德角度观察社会的理论立场,即是认为缺乏道德精神的伦理秩序或社会秩序,就会变得徒具形式而失去存在的价值。儒学因此形成了它的道德的社会批判能力,并且在中国历史上的每个社会精神萎靡衰退的时期里,都有所表现。”总之,“儒家把礼之伦理实质追溯到天地之序,将礼的内在精神视为人的道德情感,并归源于人性固有”,“在这种礼的理论观念中,儒家形成了某种保守的性格,也生长了社会批判能力。儒学礼理论的这种内在张力和平衡,是儒学不衰的生命力的支撑点之一”。 3.从功能上来看,礼是个人的行为规范和治国工具

崔先生根据《论语》的记载,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论述了礼的功能。就个人而言,“不知礼无以立”,“礼从心理的、伦理的不同层面上,对人的全部生活内容――人情与人义、利与患、所欲与所恶,确定规范,指导行为,所以‘不学礼无以立’”。就国家而言,“为国以礼”,“从家庭到国家、从道德教化到典章制度,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秩序,都是需要由礼而建构成功,所以‘为国以礼’”。他进一步指出,儒家还经常在礼与法(政、刑)、礼与乐的关系中来论定礼的社会功能。作为治国的工具,礼的作用远远大于法。礼能从心理上、观念上塑造一个人,法只是对一个人已发行为的裁判。显而易见,儒家更加重视、更加信赖人的伦理自觉和道德自觉。礼与乐犹如一体之两面,虽有区别却不可分割。礼还是文明的尺度,是区分人与动物、文明与野蛮的标志。

总之,崔先生认为,社会的理论层面的“礼”是指礼仪,其实质是伦理关系的等级差序原则和道德情感,源于天地之序,为人性所固有。礼既是人立足于社会的行为规范,也是治国安邦的大经大法。

二、心性的理论层面:“仁”

崔先生关于心性的理论层面的“仁”的研究,为人们的道德践履找到了本体依据。在研究了“礼”之后,崔先生对更为深层的理论结构进行了探讨。他说:“在孔子儒学看来,没有人的道德理性、道德感情的注入,礼所蕴涵的伦理关系原则是不能真正实现的。这样,儒学理论结构中较之伦理的社会层面更深入的个体人性的、心性的层面就显露出来了。在这个层面上,儒学构筑了一个较完整的道德规范系统,追溯了道德的人性根源,多角度地阐释了道德修养的方法。”崔先生把这个理论层面称之为心性的理论层面,其基本范畴是“仁”,包含道德观念系统、道德的人性根源和修养方法。

1.儒学的道德观念系统

道德观念系统主要包括德性和德行。虽然道德观念系统包括众多的道德范畴,分类归纳也颇有差异,但是,“辨析起来可以发现,儒家众多的道德范畴,实际上是定位在或归属于德性与德行两个观念性质有所区别的不同层面上”。

德性是内蕴于儒家众多道德观念、范畴中的基本精神特质、价值意蕴。仁义礼智信五性充分表达了德性观念,它内在于人的本性之中,所谓“仁义礼智根于心”,“仁”之德性是爱的情感,是德性的共同基础。“义”之德性是“宜”,是对“应该”、对全部道德原则的自觉选择。“仁是发自内心的、向外推展的爱的情感,义是发自内心的对全部道德规范原则的担当。仁与义之间的这种内涵上的差别,从某种意义上构成一种对立或差异的周延性;这种周延性使儒家有时用‘仁义’来表述、指称全部德行。”仁义可以涵盖指称儒家的全部德行、全部道义,这使五种德性中的“仁义”在儒家道德思想中具有特殊的理论位置。

德行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德性外化出的特定伦理规范或一般行为规范。它最为凸显的部分是符合、践履伦理规范的行为,是在各种特定人伦关系中的德性表现。崔先生认为,《孟子》所讲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周延地确定了儒家视野里的社会生活伦理关系范围;《礼记》提出的“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这“十义”将这种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伦理角色的应践履的道德义务与责任明确地表述出来,共同构成完整的儒家的道德思想的德行系统。德行通过忠、孝、信、义等道德规范表现出来,它是人之个体的理性自觉自律。

除德性与德行之外,儒家还提出了最低和最高道德准则。最低的或最基本的道德行为界限称为“基德”,这就是“矩之道”,或称为“恕”,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高的道德行为尺度或准则称为“至德”,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中庸”。关于中庸的解释虽多,崔先生认为,“儒家之‘中庸’实际上已不是单纯的不偏不颇的行为准则,而是能融化一切诸如本末、天人、义利、经权、高明平庸、狂狷之对立,而又能得其‘正’的至高的道德和智慧境界,凝聚着一个人全部的人生经验和体验”。

2.道德行为的人性根源

“性善论”是儒学追溯德性、德行所找到的人性根源。孔孟的性善论虽然从心理上追寻了人性本善的原因,坚持了理性的方向,但却包含不周延的、易被推翻的经验成分,难以从根本上回答人为何常被自然情欲所困扰。宋代理学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其中,朱熹的解释最具代表性、最为完整。崔先生说:“朱子的解说是攀缘着两个命题――《易・系辞》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成之者性’和张载的‘心统性情’,分别从本体论层面(‘以本体言’)与宇宙论层面(‘以流行言’)上作出的。”他接着说:“朱子之论一方面在宇宙层面上(‘继善成性’命题中的‘性’,‘心统性情’命题中的‘心’)解释了‘善恶’之发生;另一方面在本体论层面上(‘继善成性’命题中的‘道’或‘理’,‘心统性情’命题中的‘性’),维护住‘性善’的儒学传统结论。”继而宋代理学对“善”的理解也上升到本体层面,即摆脱了单一地以具体的道德规范来界说“善”,而是用超越的、内在的“固然”“当然”来规定“善”。也就是说,“善”并不是指善的行为举止本身,而是因为它合乎“理”,是固然、当然,故善。崔先生说:“这样,性善论就可以解释为人的行为最终皆是皈依固然、当然的自我选择,向着固然、当然生长的自律本能。总之,儒家的性善论在宋代理学中获得了一种较周延的理论解释,可以回答、破解先秦告子以来的质疑;作为儒家基本的道德信念,也因此获得了一种逻辑上自洽的哲学坚固性。”

3.道德修养的方法

修养方法始终是儒学关注的理论问题,崔先生说:“儒家的德性、德行修养方法,也是儒学心性理论层面上的主要的,并且不断呈现新面貌的论题。”原始儒学一开始就十分关注“为仁”“成人”问题,其主要指向德行实践本身。虽然孔子有“绝四”、曾子有“三省”之论,但总的来说,从心性层面上的思考并不多。《中庸》有“诚”“慎独”的道德诉求,“诚”是保持真实无妄的天然本性;“慎独”是在无任何约束的情况下保持自律,实现充分的道德自觉。《孟子》则要求保持本心善性。这样,儒家的德性修养的重心就转移到心性层面了。《中庸》以“诚”去体认“天道”,《孟子》则存养一“心”,这种修养方法的差异在宋明理学中被强化,形成了不同的修养路径:“陆九渊、王阳明的修养方法着眼于对被其视为善之本体的‘心’的体悟,所谓‘发明本心’、‘致良知’,其特点是以对善的悟彻,即是修养的完成。这是一种整体的、全息的明了,没有可作分析的过程或步骤。”而“程颐、朱子一派则将修养区分为‘涵养’(‘主敬’)、‘进学’(‘穷理’)两个方面。这是一个心性自我修持与认识物理事理兼用的修养方法;是一个由不断积累而一旦贯通,即由工夫而及本体的过程”。在儒学发展的历程中,不论修养方法和路径怎样不同,但其基本走向是相同的。即“儒家的道德修养应是一个包括由个人的德性、德行修养开始,直到立身和贡献于社会的完整过程”。 概言之,德性、德行等道德观念源于人所固有的善性。而要保持这种善性,必须提高道德修养,尽管修养的方法、路径或有差异,但其走向是相同的,目的和归宿是一致的。

三、超越的理论层面:“命”

崔先生关于超越的理论层面的“命”的研究,为人们科学道德地生活指明了方向。崔先生认为,“命”是儒学的最高范畴。他说:“作为儒学最高范畴的‘命’或‘天’,实际上是指在人与自然之外、之上的某种非人力所能左右的客观必然性。”“命”的观念是儒家所确认的唯一具有外在超越性质的客观存在(实在),是儒家对人生终极的严肃思考和理性自觉,也是儒家思想中最深刻的、能和其他宗教最终区别开来的那个方面。儒学的超越理论,其主要之点有三:一是“命”之超越性的内在化;二是对“命”之必然性的阐释;三是对“命”的回应。

1.“命”之超越性的内在化

在异质文化中,人们在生活中感悟的、被理解为是某种客观必然性的外在超越存在,常常被实在化、实体化、人格化为某种宗教信仰的对象。但在儒学里,“‘天’或‘命’这种外在的超越对象”,“转变为一种可被理智体认的对象,进而通过道德实践的桥梁而内化为仁的道德本身的那种对象”。虽然这种转变也经历了从殷周之际的原始宗教观念向道德观念蜕变的过程,但到孔子创立儒学时,“命”已再不是信仰的对象,而是可以认知、体认的对象。经过子思、孟子的进一步确认和宋明理学家的诠释,“命”最终内化为人的道德本性本身。崔先生说:“正是沿缘思孟‘率性修道’和‘尽心、知性、知天’的理路,最终将‘天命’诠释为、内化为人的道德本性本身。将外在的命内化为人之性,消解了命的异己性,是儒学超越理论的最大特色与最大成功。”

2.对“命”之必然性的阐释

儒学的超越理论消解了命之异己性,但并不否定命之必然性,而是继续沿着命之内化的理论方向,从人之气禀中为命之必然性找出根源,作出解释,从而使儒学避免了宿命论的归宿。其中,朱熹的解释最具代表性。在朱熹看来,人之气禀的厚薄清浊决定了人的寿夭穷通,决定了人的生命、生存过程中的“不得免”。“命”之必然性的形成,并非来自某种外在超越的原因,而是人自身某种固有的缘由。这种缘由在其源头处却是偶然的。所以,“儒学的命之必然性观念,就应更确切地解释和表述为:在生命源头处偶然相值而形成的气禀,注定了人生的必然遭际――夭寿穷通的命运”。通过对朱熹所代表的儒学关于“命”之必然性的诠释,崔先生认为:“儒家‘命’的必然性实际上是处在因素极为众多、关系极为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人的生命活动、存在过程的一次不可逆性;正是这种一次不可逆性,使人之生命在源头处的气禀偶然相值是不可移易的,在尽头处呈现的结局也是唯一的,似是‘不得免’的。这种‘必然性’不是某种外在超越的既定‘安排’的展现,而是由气禀偶然构成之人在各种不同的、不可重复再现的境况下的一次性的生命和生活过程的创造。”这种解释是朱熹为代表的儒学对命之必然性的完整解释,虽然带有经验色彩,但本质上具有科学理性的性质。

3.对“命”的回应

既然“命”就在人自身之中,在人的性理与气禀之中,它不是外在的异己的对象,而是一种必然性存在,那么,人就可以通过理智来认知、体验,这种认知、体验本质上是对未知的探索。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是自由的、自主的,因而儒家对“命”之必然性的认知、体验就获得了自主创造的广阔空间,同时也决定了儒学对“命”之回应的基本态度。崔先生说:“儒学的基本回应态度是:不因超越性的命运之必然,‘不得免’的性质而改变自己所应有的理性的和道德的实践原则、方向和努力。”一方面,人应遵循物理之固然科学地生活,从自然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人应遵循伦理之当然道德地生活,在社会中确证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崔先生认为,儒家回应命的态度,在宋代理学中凝聚成两个命题:一曰“唯义无命”,即把义的实现置于“命”之上,以对伦理道德原则、道德理想的自觉实践,来回应被视为是一种客观必然的超越的存在,彰显人的理性尊严和自主的人生态度。二曰“人事尽处便是命”,即把命融入人生实践,以自觉的人生实践为命之实现。总之,遵循物理追求“真”的生活,遵循伦理追求“善”的生活,实现“美”的人生,真善美在儒家的人生实践中获得完美的统一,也就是命之实现。

综上所述,崔先生认为,儒学的理论结构包括心性的、社会的、超越的三个理论层面,与之相应的有“仁”“礼”“命”三个基本范畴。社会的理论层面的“礼”从形式上来说是指礼仪,从实质上来说是指伦理关系的等级差序原则和道德情感等精神内涵,从功能上来说是个人的行为规范和治国工具。心性的理论层面的“仁”是儒学道德观念系统的基础,表现为仁义礼智信的德性和忠孝信义的德行,其根源在于人性本善,人们只有通过道德修养才能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完善人格。超越的理论层面的“命”是内化于人的道德本性中的可以被人认知的、体验的对象,它是在生命源头处偶然相值而形成的气禀,注定了人生的必然遭际,不是某种外在超越的既定“安排”,因此,儒学回应命的基本态度是:不因超越的命运之必然而改变自己所应有的道德实践原则、方向和努力。遵循物理科学地生活,遵循伦理道德地生活,在人生实践中追求完美的人生。

注释

①参见高秀昌、安继民、徐仪明、杨翰卿:《崔大华先生儒学研究的新贡献笔谈(四篇)》,《中州学刊》2012年第6期。

⑥杨翰卿:《儒学研究的新进展――评崔大华先生的〈儒学引论〉》,《中州学刊》2005年第6期。

⑦高秀昌、安继民、徐仪明、杨翰卿:《崔大华先生儒学研究的新贡献笔谈(四篇)》,《中州学刊》2012年第6期。

《周礼・仪礼・礼记》,陈戍国点校,岳麓书社,1989年,第371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法的诠释意义(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9
摘要:国际关系理论为国际法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它解决了国际法理论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困惑,是国际法研究的新范式。 关键词: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法 诠释意义 国际法是随着国际交往的出现与频繁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国际关系发展......
文学翻译哲学诠释
发布时间:2022-11-21
文学翻译哲学诠释 文学翻译哲学诠释 文学翻译哲学诠释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根据海德格尔的理解,哲学孕育了其他种种学科,是文明存在的最基本方式。哲学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够化繁为简,深刻地把握问题的核心、本质。哲学......
论饭店英语对西方文化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4-24
" 论文摘要:饭店英语强调语言应用能力与酒店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然而,如何在饭店英语中融入文化因素,有效地诠释西方文化,使学生在今后的饭店管理工作中能够自如地运用饭店专业及英语知识,是值得深入探......
先秦儒家美育思想对大学生人格培育的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2-12-19
一、先秦儒家美育思想概述(一)孔子的美育思想概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孔子的美育思想是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为了立人弘道、育化人心,培养人的人格和道德建设,使人达到高尚美好的君子境界。关于孔子的美育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亲仁为目的。孔子的美育思想中有着强烈的伦理道德色彩,其精神实.........
浅论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法的诠释意义(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07
摘要:国际关系理论为国际法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它解决了国际法理论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困惑,是国际法研究的新范式。 关键词: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法 诠释意义 国际法是随着国际交往的出现与频繁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国际关系发展......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二)
发布时间:2023-02-04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二)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二)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二) 三、关于“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一)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 1、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之......
浅谈周敦颐对《中庸》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4-09
周敦颐的学术著作主要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虽然从书名上看,《太极图说》与《易通》( 即《通书》) 都是解《易》之书,但从诠释方法上说,两者则有较大的不同。《太极图说》基本是就《易》而发挥,而《通书》除了发挥《易》的思想......
对钱耕森先生的“大道和生学”论述
发布时间:2023-05-15
摘要:大道和生学是钱耕森教授从中国传统哲学中精思慎为而得出来的科学结论,文章从中国传统逻辑与中国知识论关系中给予了内涵阐述,证实了钱耕森所构建的大道和生学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基础上的,与中国社会现代发展中的思维关系是密切关联着的,对丰富与发展中华民族理论思维是一个历史性推进。关键词:钱耕森;大道和生学;中国传统哲学;人本核心;逻辑内涵2015年10月,在北京清华大学纪念我国着名哲学家金岳霖先生.........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一)
发布时间:2022-12-21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一)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一)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一) 一、绪言 一方面,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请求司法保护须以证据为根据,法院对事实的认定以及最终对案......
关于传统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2-27
内容提要:传统和非传统的前景和命运取决于现实的认取和否定之间的活动结果。启蒙和愚昧分属传统和非传统。认取启蒙和承袭愚昧分别是两种不同的现实活动。而现实活动在形态上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思想、学术、舆论等方面。无......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三)
发布时间:2022-10-22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三)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三)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三) 五、关于“质证” 民事诉讼中的质证,是指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当事人就所提出的证据,围绕证据的真......
音乐对西班牙语文化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2-01
音乐对西班牙语文化的诠释 每当你身处一个http://wwW.LWlm.cOM讲西班牙语的国家时,你所听到的音乐种类要完全取决于当地的文化。目前存在有很多不同历史背景的文化,由于这一点,在西班牙语世界里也有许多不同类型的音乐。例如,在西班......
民法中“民”的诠释
发布时间:2013-12-19
民法中“民”的诠释 民法中“民”的诠释 民法中“民”的诠释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方法论 价值目标 内容提要: 市民社会中,民法给予每个主体最细致的关爱。随着时代发展,民法的外延更是无限的细化、膨胀。究竟如何准确地把握......
诠释“称王称霸”
发布时间:2023-07-06
春秋战国时期的“称王称霸”和我们现代汉语里的“称王称霸”意思不大一样。现在我们用这个词通常都是虚指,可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时候,这个“王”和“霸”却都是实指。 “王”指的是中央政府的头子,普天之下属他最大,每一任的周天......
冯友兰、牟宗三对朱熹“理”之不同诠释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要〕冯友兰、牟宗三对于朱熹的“理”作了完全不同的诠释,主要在于:冯友兰把理诠释为“共相”,并在此基础上把理先气后诠释为“逻辑在先”,讨论理的“无动无静”;牟宗三则把理诠释为形而上的“存在之理”,并在此基础上把理先气后诠释为“形而上的先在”,特别强调理的“只存有而不活动”。虽然他们都认为朱熹的理是客观的,并否定气由理而产生出来,但是,牟宗三反对冯友兰“以新实在论的思想解析朱子”,并且强调朱熹的理.........
现代性背景下的神学诠释
发布时间:2022-10-23
" 罗伯特·贝拉(Robert N. Bellah)和大卫·特雷西(David Tracy)都是当今美国宗教学界的顶尖级人物,而且最近几年都在论文中总结了自己40年来的研究思路。他们分别基于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的神学背景,始终将宗教学的问题纳入当代社......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诠释
发布时间:2023-02-12
“六经皆史”是清代著名思想家章学诚(1738-1801) 理论 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围绕这一命题歧见迭呈,莫衷一是。笔者略述管窥之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史之含义 那么,这个“史”字是什么意思呢?这应以章氏自己的......
经典诠释与“立德”
发布时间:2023-03-06
关键词: 文本与经典;教化;中国诠释学;立德 摘要: 文本诠释是诠释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在现代诠释学形成之前,诠释的重心是对作为“经典”的文本之理解。在现代诠释学中,诠释重心移向了一般意义上的文本。当代诠释视野中,有人甚而......
明清《西游记》诠释
发布时间:2023-03-14
第一章明清《西游记》诊释 在古代《西游记》诊释史上,评点批评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明清《西游记》评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肇始于明代金陵世德堂刊行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世本),成熟于晚明《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李评......
罗西尼歌剧对浪漫主义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2-12-07
浪漫主义自诞生之初就以渲染人性之美、展示阶层群体的鲜明特征而迥异于现实主义,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罗西尼歌剧的浪漫主义格调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前言 浪漫主义发轫于启蒙运动末期的欧洲西部,崛起于法国......
明代的两大儒与五四时期的德赛二先生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一 陈独秀在同篇文章中为钱玄同“废汉文的主张”也进行了辩护:“他只因为自古以来汉文的书籍,几乎每本每页每行,都带着反对德、赛两先生的臭味;又碰着许多老少汉学大家,开口一个国粹,闭口一个古说,不啻声明汉学是德、赛两先生......
论儒释道“三教”合一
发布时间:2023-07-28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中国的道教、泊来的佛教(后演化成中国式佛教)为基础的、反映民族特征与风貌的文化。经千年比较与融合形成独特之文化。 适值今日,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入考察时,绝不可忽视在中华文......
特殊防卫权的理解与诠释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特殊防卫权作为正当防卫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是学者争议的焦点,褒贬不一。本文试图通过对特殊防卫权的理论意义与立法价值进行分析,以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可存在性。 [关键词]:特殊防卫权,正义性,适当性,个人防卫,......
看文学改编电影对西方反抗精神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要]文学作品一直都是电影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电影《呼啸山庄》和《简・爱》改编自勃朗特姐妹的同名小说。两部影片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都利用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将男女主人公间的爱恨情仇表现得栩栩如生。两部影片的男女主人......
合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诠释
发布时间:2015-09-1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手段也层出不穷,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与努力,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激趣法、创新法、表演法等。但是,笔者要说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果一味地遵循方法,......
小先生 大学问
发布时间:2023-03-22
摘 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精华和主线,他创造的“小先生制"便是其中一支奇葩。“小先生制”体现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中,笔者提供三条途径:一,课堂上的“小先生”;二,课堂后的“小先生......
让课程建设诠释生命教育的内涵
发布时间:2023-07-05
什么是生命教育?我们的理解是生命教育即人的教育,其目标是使学生认识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校是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圣地,是师生生命智慧涌动的乐土,我们认为学校生命教育不是一门专门的......
媒介环境学派思想沿革的生态视角诠释
发布时间:2022-11-14
媒介环境学派思想沿革的生态视角诠释 “赋权”概念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出现。赋权指的是社会中民众通过信息沟通、积极参与决策和采取行动的实践性互动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实现改变自己不利处境或者提升权力和能力,从而使得整个社会......
阿尔都塞对毛泽东《矛盾论》的诠释及其局限
发布时间:2023-07-25
摘要:为了反驳当时教条主义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倾向,澄清黑格尔辩证法与马克思辩证法之间的差异,阿尔都塞对毛泽东的《矛盾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诠释。在《矛盾与多元决定(研究笔记)》中,阿尔都塞首次借鉴了毛泽东《矛盾论》中......
浅谈电音音乐对电影的诠释作用
发布时间:2016-06-02
一、配乐电影音乐的使用原则 电影音乐的创作又叫配乐,这个名称隐含着电影音乐的使用原则,它绝不能脱离开影片独立存在,而是要紧密配合影片的主题和风格,保证和影片的具体场景情节在情绪上的一致性。在电影艺术中,音乐的作用极为重......
现代性的社会学诠释及理论反思:从韦伯到福柯
发布时间:2022-12-21
内容提要现代性虽有厚重的哲学意味,但同时也具有非常鲜明的社会学内涵,充分反映了不同阶段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体现出社会学特有的理论与实践色彩。现代性与社会学关系密切,本文立足社会理论发展史上的三重视角对现代性......
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问题及先秦儒家思想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01
近年来,我国社会转型和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同时伴随着多元文化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等原因,使得部分大学生有性格压抑扭曲、价值观功利化以及学习生活作风浮躁等现象出现,这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会影响到社会发展的和谐、......
吕格尔诠释学与哲学咨商方法
发布时间:2023-06-22
关键词: 吕格尔;叙事;时间;情节;三重再现 摘要: 当代法国诠释学家吕格尔之时间与叙事理论,其思想的主要概念是情节、交织、时间,主要方法是诗学的叙事,这种思想和方法可以应用到哲学咨商之中。吕格尔在相关著作中,以当代法语系......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论
发布时间:2023-02-16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论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论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论 德福,即道德与幸福,乃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先秦时期,儒、道、墨诸学派都对德福问题阐发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思想。其中,......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发布时间:2013-12-19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摘 要: 过去人们一直将道德义务限于人类社会领域,但是当大量的环境问题出现的时候,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对道德义务进行思考。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道德义务不......
用科学发展观诠释效益审计
发布时间:2023-02-02
坚持以 经济 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 发展 ,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是落实 科学 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如何将这一思想贯彻在我国审计 理论 体系建设和实践发展进程中深化审计,完善并丰富效益审计,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
群体性事件的经济诠释
发布时间:2023-02-14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社会矛盾引发,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具有一定规模,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事件.从公民表达权利角度看,群体性事件也是法学问题.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多发"但因各级政府缺乏经验等原因,群体性事件法律解......
古希腊戏剧的当代诠释
发布时间:2023-06-04
作为古希腊戏剧当代诠释奠基者卡洛斯・库恩(Karolos Koun)优秀的学生与合作者,莉迪亚将希腊对古希腊戏剧最主流的当代诠释的基本元素放入了《阿尔克斯提斯》中去,哲学上突出古希腊戏剧“对话”的精神;结构上强调“诗―音乐―舞蹈”......
《田园交响曲》的音乐诠释
发布时间:2023-06-11
1前言 贝姆的贝多芬交响曲往往力求情感的独特性。例如以田园交响曲而论,他绝对不会演奏成白描田园风光,田园交响曲的诠释仍以华尔特的演奏为上选,贝姆比起华尔特来说实在缺乏了一些诗意。例如我上述这个主题在本乐章的后半段采用十......
中国新主流电影对“中国精神”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6-12
(一)泛情化策略泛情化是指主人公的性格、动作、命运和其行动的环境、所得到的社会评价以及影片叙事的情节、节奏和高潮都以伦理情感为中心而被感情化。尹鸿曾在其《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一书中写道:由于英雄神话的解体和权威话语的弱化,那种作为先驱者、布道者或万能助手出现的超现实的人物形象已经很难具有在场效果了。当编码失去了与现实表象的相似性以后,编码作为一种意识到的虚构往往会受到概念化公式化的指控。[.........
浅论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通过教学活动优化大学生素质结构,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高校教学活动应把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作为主要任务之一,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全面促进大学生素质结构优化。 论......
传统文论诠释中的视界融合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 提要】在 中国 社会 百年的 现代 化进程中,文学乃至整个文化观念似总难摆脱“荣今虐古”与“荣古虐今”之二元对立,这在中国文论 研究 中表现为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视界融合” 问题 。古文论研究主要是对传统经典的诠释......
哲学诠释学的“反美学”与人文科学的审美真理立场
发布时间:2013-12-18
【 作 者】李建盛【作者简介】李建盛 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内容提要】美学问题在当代哲学诠释学中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哲学诠释学站在人文科学立场,对审美经验和审美真理问题的理解和解释,体现了显著的“反传统美学”特征。本文从美......
高先生与《容美纪游·注释》
发布时间:2023-05-05
走马乡,白果坪,一听就很偏远,远到了崇山峻岭中的鄂西南边陲。即使在畅通了高速公路的今天,从武汉驱车也要走整整九个小时。一个文化人,学者,怎么会呆在这样一个远离中心的地方?怎么会呆在这样一个孤零零的“乡”“坪”琢磨一部......
当代文学作品中诠释和表达
发布时间:2022-11-17
摘要:我国茶文化由来已久,对茶的探索和喜爱已经穿越了时空,持续了上千年。茶饮品在现代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家喻户晓并且喜闻乐见的绿色饮料。茶文化发源于中国人流传千年的饮茶习惯,和茶叶有着同样相当长的文化积淀。茶的历史太悠久,以至于对茶的起源和由来,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早在盛唐时期开元盛世就有“茶圣”陆羽在著作《茶经》中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把对茶的发现和利用归结为神农的功劳。茶叶在中国人的心.........
浅析儒家人性假设及其对儒家管理学建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18
所谓人性假设就是人们所持有的、关于人的本质属性的一些不证自明的假定。对于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管理学来说,人性假设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基本的问题。人性假设不同,相关管理理论的具体内容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因此为了更好的理解儒家管理学,需要从人性假设入手对其整个学说的建构进行研究。当然,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对儒家的人性假设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是这些研究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其对儒家人性假设的认识基本局限于人性是.........
道、言、智、境与中国哲学诠释传统
发布时间:2022-08-08
诠释学最早可溯源于对《圣经》的注释。西方哲学诠释学不仅是一种诠释和理解的方法论,也是一种诠释的本体论,是一种关于解释和理解的哲学。上世纪末以来,中国哲学界开始接触西方哲学诠释学,由此开始了西方哲学诠释学和中国传统诠释的......
价值视域下中国哲学的当代诠释
发布时间:2022-10-0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马哲学界出现了一股价值观研究的热潮,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哲学界亦适时加入了对价值观的讨论,著名哲学史家张岱年先生被公认为传统价值观研究的开创者。事实上,海外新儒家在苦心孤诣诠释传统哲学特质,弘扬......
哲学诠释学的“反美学”与人文科学的审美真理立场(1)
发布时间:2013-12-18
【 内容 提要】美学 问题 在当代 哲学 诠释学中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哲学诠释学站在人文 科学 立场,对审美经验和审美真理问题的理解和解释,体现了显著的“反传统美学”特征。本文从美学作为人文科学特殊理解方式、审美真理如何表现,以......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
发布时间:2023-07-09
"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孔子的教育思想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系,探求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当代教育理论之间的渊源流变,对于教育科学的传统继承、理论创新,意义重大。本文试从......
“人才”诠释中的教育和追求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 人才;做人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 [论文摘要] 所谓人才,就是“人”与“才”的有机合成,具体表述为“人才=健康人格+高创造力与高技能”。教育的现代发展取向与变革正是围绕培育“人”与“才”而展开。成人成才......
简述重复技法的不同诠释
发布时间:2022-12-22
重复是艺术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对于重要的事物,通过重复的运用可以加深观众的印象,引起观众的注意,反复强化观众的心理准备,但是这种技法要求创作者可以准确的抓住整部艺术作品的关键。重复本就是创作者有意的安排,如果在作品中重复技法运用的生硬呆板无意义那么观众会立马跳出作品并认识到这种强加的艺术重复。所以在创作中应该让观众不知不觉的接受,并加深这一印象,甚至某种程度上希望看到这套重复。在舞蹈创作方面重复技.........
谈意境说与儒、释、道的对立互补
发布时间:2022-09-30
摘要:中国古代宗教思想的特点决定了其影响意境说的方式,横向剖析可以清楚地看出意境概念基本内涵的形成及其融合都来自于儒、道、佛的影响,纵向考察则可以轻松理出儒、道、佛思想对立统一影响意境说生成、成长及成熟的轨迹。意境说是......
《利维坦》及其当代之诠释
发布时间:2023-02-09
" 动荡不安的时代,往往也是不同思潮竞逐最激烈的时刻,因为旧的思潮常常无法应付变动不居的情势。霍布斯(ThomasHobbes)正是一位身处于这样的年代的政治哲学家。霍布斯写于1640-51年的一系列著作,发挥了他罕见的天才,结合了当时欧洲......
诠释孔子——论孟子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创造性发展(1)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要: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时代特征出发,为孔子思想作出新的诠释,在基本遵循孔子论述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儒家学说的精神品格,从而发展孔子所创立的学说。他在孔子解诗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意逆志”的理论,对孔子以“......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发布时间:2023-05-03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儒释道,主要不是指原始形态意义上的儒释道,而是指随着历史的前进,不断融摄了其他学派思想,并具有鲜明 时代 特征的发展了的儒释道。因此,我们要比较准确和深入把握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儒释道三家各......
论中华民族传统祖国的意义结构
发布时间:2023-01-18
" [论文关键词]中华民族;祖国;乡土;民族文化 [论文摘 要]中华民族传统祖国是“三位一体”的意义结构体,“天下”为体,故土家乡是根基,政治国家是保障,伦理文化是支撑,是“乡土之国”、“中国”、“中华”的有机统一。 ......
谈大提琴曲《节日的天山》音乐分析及演奏诠释
发布时间:2022-10-05
一、作曲家创作生涯 姜文涛(1942):中国家著名作曲家,辽宁人。1967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曾任铁道兵文工团创编室副主任,后在铁工指文工团工作,作有合唱《毛主席率领红军上井冈》,舞蹈音乐《剪彩的日子》等。曹玲(1958):中......
建筑节地理念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4-08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张,导致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如何节约用地.就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首要问题。因此,在城镇建设过程中要贯彻“建筑节地”理念.合理确定城市用地规模。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占用耕地状况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
刘孝扬:用心诠释音乐的灵魂
发布时间:2022-10-11
笔尖在纸上轻书流转,一个个音符便如百鸟一样从五线谱上飞出,谱写出灵动欢乐的乐章。灯光渐亮,舞台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音乐响起,他总能抓住音乐的灵魂,以他不拘一格的指挥方式,感染和吸引在场的每一位人。伴随旋律,激昂时如巨浪击......
一百年来的词学研究:诠释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19
一百年前的今天正是晚清四大词人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郑文焯倾全力振兴词学的时候,前后王鹏运主盟北京,朱祖谋坐坛苏州,把清代词学复兴运动推到了鼎盛的巅峰。他们,有时还加上文采斐蔚、才气横溢、以搞为主的文廷式,一面层层迭迭......
探析当代中国经济结构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24
探析当代中国经济结构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目前,中国的大学生数量较之中国的经济总量而言,还相对较低,而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却出现了未足先满、毕业即意味着失业的尴尬境地,究竟什么原因促使了我国与国外有着如此大的差距,政府的宏观调控应该从哪一方面入手?因为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需要从中国的经济结构入手进行分析。一、所有制经济对就业的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进经济.........
以典型故事诠释核心价值
发布时间:2015-09-0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14 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全民教育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以下简称《读本》)的出......
诠释现代化研究型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3-03-15
1960年7月创建成立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以下简称“上海龙华医院”)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大中医临床基地之一。上海龙华医院的“起跑线”很高,自建院之日起,就力邀黄文东、石筱山、陆瘦燕、顾伯华、陈大年、徐仲才、丁济民、......
现当代文学创作中茶文化的诠释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21
[摘要]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从四千年前古代人简单的冲茶、喝茶,直至现当代文学等各类艺术作品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诠释,其内涵和价值对现当代主流文化的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茶文化基本概念的阐述,对茶文化多重特性和内在含义加以合理分析,以贾平凹、鲁迅、老舍、梁秋实等文学大师文学作品对茶文化的诠释为例,深刻探究了茶文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意.........
浅谈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学的理论阐释
发布时间:2023-01-13
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上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给人类正常的上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环境问题成为人类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生态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福斯特致力于研究马克思理论中关于生态问题的观点,阐释了......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诠释与思考(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指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在证券的发行、上市和交易等一系列环节中,依照法律、证券主管机关或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与证券有关的会计信息而形成的一整套行为惯例和活动准则。“会计信息......
以“先锋小说”为例谈结构主义对汉语文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 要:作为一种文艺思潮,结构主义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学领域和艺术领域的大多数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文学领域内,主要影响是从文学理论到文学的创作上,包括小说、戏剧、散文、诗歌,也包括电影等等。本文主要浅谈结构主义的内容......
浅析强化党的领导的法治诠释
发布时间:2017-02-06
强化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依法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是在革命实践中得来并在建设、改革实践中得到巩固的,是宪法和党章确认的。党是领导核心,必须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改善和发展。但毋庸......
全球化与基督教的自我诠释
发布时间:2023-04-15
" 世界范围内的所谓全球化趋势,首先是作为一种经济学的概念而存在的。然而随着政治、社会等相关维度的不断介入,人们开始愈来愈多地在文化学的意义上谈论全球化。西方的基督教学者就此作出了引人注目的反应,其中至少有两方面的研究特别......
“食货”:中国封建社会的财政诠释
发布时间:2013-12-17
" [关键词]“貪货”;食货志;封建财政[摘 要]东汉初年.比较完整地表述财政内涵和外延的财政概念—“食货”已经确立,并在以后的1900余年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食货”研究的对柬是我国封建社会国与民相互之间的经济活动及与此有关的政策......
《内布拉斯加》:诠释美国人的“孝道”
发布时间:2023-01-31
[摘要]美国导演亚历山大・佩恩的《内布拉斯加》给观众带来了美国人对家庭观念与“孝道”的深刻诠释。导演坚持用 “更有原型和标志性的感觉”的黑白影片来完成该片的拍摄,就是想把更本色的、代表着美国大众的家庭伦理观念展现给全世界......
对爱最好的诠释,就是让心爱的女人做母亲
发布时间:2022-08-10
一次行差踏错,让女友伤心地离开了他;两人再度相逢,女友正面临人生的绝境。回头浪子不离不弃,向初恋女友敞开温暖的胸怀…… 现实击垮誓言蜗居情侣劳燕纷飞 朱海松从小生活在农村。2005年,19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南建筑......
浅谈先秦儒学的地域文化特色
发布时间:2023-02-09
儒学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它能不断吸纳不同文化因素以丰富其内涵。早在先秦时期,儒学在生成、传播的过程中,就从不同的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特色。本文拟以邹鲁儒学、齐地儒学、三晋儒学为例,对先秦儒学的......
法律现实化、类型思维与哲学诠释学探究
发布时间:2016-07-04
在《类推与事物本质》、《法律哲学》以及其他学术著作中,德国著名法哲学家与刑法学家阿图尔?考夫曼(ArthurKaufmarm)提出了影响深远的类型学说。这一学说旨在提出一种法律适用思路,以实现一方面使制定法能够有创造力、历史性、适应力......
戚继光武学思想的“儒道”与“释心”
发布时间:2023-05-25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学和逻辑学方法,通过考察戚继光武学思想的理论内涵,论述其思想中包含的儒学渊源和其在实际治军和行军活动中对阳明心学“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理论的身体力行,以及透发出的汉传佛教之内在精神,并讨论戚继光如何通过其武学实践而将他的思想体系应用于世。认为:戚继光的兵儒合一之道践行着心学之路,他创造性的把王守仁的心学思想融会贯通至练将、练兵甚至军事作战当中,将武学与心学相融合,创造了.........
论基于法律适用层面的意思自治诠释(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意思自治原则 可预见性 排除规则 论文内容论文摘要:在国际民商事诉讼或仲裁中,有时候会遇到当事人没有选择法律或者当事人虽然选择了法律但其所选择的法律没有得到适用,这有违于当事人意思自治,也有违于法的正义。所......
包装智能化诠释食品绿色安全新理念
发布时间:2022-11-14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包装设计者不断将绿色理念融入到产品包装中。选择环保材料、采用安全加工方法,将包装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是绿色包装倡导者追求的终极目标。基于此,许多包装设计者习惯从减量化......
“一门语言”的观念与“乱语”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2-10-16
摘要:维特根斯坦、乔姆斯基、戴维森等人曾先后基于不同理由对“一门语言”的观念提出质疑。戴维森认为,约定论语言观对语言能力的描述需要遵循三条基本原则,这三条原则与人们对“乱语”现象的成功诠释不相容。约定论语言观不能解释......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积极心理学意蕴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20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作为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自20世纪末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后,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先秦儒者虽然距今已有二千多年,但其古老的思想不乏永恒的人文精神,先秦儒家早已经在其德福思想中展现......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隐结构初探
发布时间:2022-12-31
摘要:本文运用自由联想法对“社会责任感”概念的表征进行初步探索。依据激活扩散模型,以“社会责任感”为靶词,让178名被试大学生进行自由联想,再对被试者联想到的2342个有效联想词进行内容分析,简化合并出最能代表社会责任感内涵的高频词组,再依据因素分析和内容分析的研究方法,归纳出人们表征“社会责任感”的内隐维度,以对今后进一步研究社会责任感内涵提供实证线索。关键词:概念表征;自由联想;内容分析;高频.........
儒家家庭伦理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2-11-19
儒家家庭伦理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嬗变 染和家庭故事的探索。通过上述语料库的定量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谭恩美是一位擅长以中国为背景讲述家族故事的华裔作家,其作品《接骨师之女》是一部探讨家庭伦理的家族小说。谭恩美对东方家族史和血脉......
对于先秦儒家“礼以美身”的观念辨析
发布时间:2013-12-19
对于先秦儒家“礼以美身”的观念辨析 对于先秦儒家“礼以美身”的观念辨析 对于先秦儒家“礼以美身”的观念辨析 [论文关键词]礼;身;体;气;心 [论文摘要]在先秦儒家的观念中,礼与身的关系不简单是“礼自外作”,文章通过梳......
以年轻视角诠释批判式设计
发布时间:2023-04-18
“汉帛奖”第24届中国国际青年设计师时装作品大赛征稿全面启动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和汉帛国际集团共同主办的“汉帛奖”第24届中国国际青年设计师时装作品大赛征稿已于近日全面启动。本届“汉帛奖”的主题为“批判式设计”,旨在诠释“批判式设计”并不是一种新的设计,也不归任何类别,它只是用了一种较为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表现方法,让人们在看到设计的时候能够引起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讨论。本届“汉帛奖”将邀请设计师将.........
史式先生与中华民族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19
史式先生(1922-2015)是一位有影响的史学家。数十年来,先生以自己特有的风格和视角,持续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自20世纪90年代初,史式先生作为中华民族史研究会会长,发起并主持开展了新的一波“中华民族史研究”。先生提出并号......
钱耕森先生“大道和生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15
安徽大学资深教授钱耕森先生积多年学术研究之功底,提出大道和生学理论,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作为有幸聆听钱先生教诲的后辈,笔者以为该理论高屋建瓴,极具独创性,在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而给人以深刻启示。钱先生指出:史伯开创了和......
浅谈原始儒家理论体系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2-05
一、问题的提出 孔子的原始儒家有没有理论体系?它是如何构建的?这是儒学研究中一直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迄今为止,学界探讨孔子的儒家理论,所依据的文本主要还是《论语》这本孔子的弟子们收录的语录汇编,从而认为孔子只是道德家,他......
小说是历史的另一种诠释方式
发布时间:2022-10-08
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比较有历史感的写作者,我对现实生活缺乏精准的把握,顶多只能算一个冷眼旁观者,而在典籍和历史事件中,却常常像一个发现新大陆的探寻者,或者挖到宝藏的寻宝人。那些被历史风尘湮没了的人和事,就像久违了的朋......
本体的诠释──析梅洛-庞蒂现象学的“肉体”概念
发布时间:2023-01-22
" 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是法国现象学思潮中的一个迷。这不仅是因为他过早地逝世,留下了一堆令人费解的手稿[1],更因为即便是他在世时出版的完整巨著《知觉现象学》中,也存在着晦涩难懂的概念纽结。“暧昧性的哲......
系统论:对会计理论结构的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3-05-20
有关会计结构、会计理论、会计理论结构的论文很多,以会计系统作为认识的起点,对会计理论结构存在的问题需要再认识。一、会计系统与会计结构(一)认识的前提:系统与会计系统对会计理论结构的认识,需要运用系统的理论,明确会计是一个系统,是进一步认识会计结构与会计理论结构的前提。系统是客观存在的,从微观视角观察,小到一个企业事业单位、一个部门、一项工作、一件事项、一个问题等都是一个系统;从宏观视角观察,大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