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一百年来的词学研究:诠释与思考 

一百年来的词学研究:诠释与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9 02:35:56
一百年来的词学研究:诠释与思考 
时间:2023-02-19 02:35:56     小编:

一百年前的今天正是晚清四大词人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郑文焯倾全力振兴词

学的时候,前后王鹏运主盟北京,朱祖谋坐坛苏州,把清代词学复兴运动推到了鼎盛的

巅峰。他们,有时还加上文采斐蔚、才气横溢、以搞为主的文廷式,一面层层迭迭

拿出填词的厚重作品:“七稿九集”、《彊村语业》、《第一生修梅花馆

词》、《樵风乐府》、《云起轩词抄》等,一面又精心编集校刻《四印斋所刻词》、《

四印斋汇刻宋元三十一家词》、《彊村丛书》、《梦窗词》等,《蕙风词

话》、《词源斠律》与前后成书的《复堂词话》、《白雨斋词话》一起笼盖

了晚清整个词学论坛。——这些成绩或许已是一千余年传统词学的光辉终结,它的繁荣

昌盛显得有点畸型,在整个晚清创作与文学研究领域很有点扎眼,与当时的政治生

态、生活也不甚融洽。而且,它实际上已经步入了困境。《白雨斋词话》的作者写

于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的“自序”开宗明义就指出千有余年的倚声之学到了他那个时代

,词的创作:“大雅日非,繁声竞作,性情散失,莫可究极”;词的批评则大多“务取

秾丽,矜言该博”。于是“作者愈漓,议者益左。”——清季词学已经陷入

了严重的困境,出露了衰竭的气色。王鹏运、朱祖谋们大操大办,很有点巅峰狂舞的豪

情,但总是回光返照的晚景了。

其实,清季的词学批评,包括已具集大成性质的《蕙风词话》、《白雨斋词话》在

整体构架上——本体立场和视野——与千有余年前发轫时期的两宋词学没有本质上

的区别。宋人的词学工程大抵在作品编辑、曲调考证、韵谱整理、作家作品本事及批评

、词的理论探讨五个方面,但严格意义的词学概念似乎又不很有共识。谢桃坊《中国词

学史》“引论”对“词学”两字源流有相当深细的叙述,大抵作为研究“词”的一《词学ABC》出版, 但这两部以“词学”命名并以词为研究对象的著作对“词学”的概

念范畴是不甚清楚明晰的。1933年龙榆生主编的《词学季刊》创刊,1934年的《词学季

刊》1卷4号上刊出了龙榆生的《研究词学之商榷》,开始在学术意义上为“词学”立了

概念:“推求各曲调表情之缓急悲欢,与词体之渊源流变,乃至各作者利病得失之所由

,谓之词学。”并为词学确定了八个研究范畴,其中后三个范畴即三门新学:声调之学

、批评之学与目录之学,实际上可以涵盖前五门旧学。1981年的《词学》集刊第一辑里

发表了唐圭璋撰的《历代词学研究述略》,将词学范畴釐定为十项:词的起源、

词乐、词律、词韵、词人传记、词集版本、词集校勘、词集笺注,词学辑佚、词学评论

。刘扬忠在1989年出版的《宋词研究之路》中为宋词研究实际上可以说是为词学研究设

计了一个完整而科学的图表,作者自云“未敢云全”,但词学的基本门类与具体内容应

该说是相当“全”的。笔者这里做“词学一百年”的回顾考察,当然不能就词学的全范

畴发言,本文的词学讨论范围主要限于词的理论批评与史的流变把握。理论批评大抵包

括内在的体制、方法、声律、格调,与外在的审美意识、精神取向、思想立场等人文内

涵;史的把握意在揭示词体流变轨辙真迹与词史兴衰及其潜伏于中的词的观念的演化变

革的史意义。

词的传统是“艳科”,是“小道”、“末技”,是“绮罗香泽”;词学的传统是“

别是一家”,是“本色当行”,是“诗词分疆”,是“声声而自合鸾歌”,“字字而偏

谐凤律”(欧阳炯《花间集序》)。——词学的历史更多的带有一种孤芳自赏和幽闭自

恋的倾向,五代北宋以来的正宗词家宁可承认“诗庄词媚”,宁可委屈自己称“薄伎”

(欧阳修),称“小歌辞”(李清照),却也要与诗划清界限,用严苛的属性把自

己这一家从诗的王国里独立出来,成为自成体制的小邦下国。到了清代,由于实际上的

词学已蔚为大国,不仅创作上一派繁荣,研究上也俨然一脉,与经史子研究,与以

诗文为骨干的集的研究平起平坐。尽管清词早已与音乐分了家,已是胡适说的词的“鬼

”借尸还魂的时代,“本色当行”的口号叫不响了,他们便悄悄地把词的本体功能向诗

靠拢,常州派以来的词论,从意内言外、比兴寄托一条思路出发,处处与诗论争平等,

争“正变”,争风雅比兴的言志功能与社会效益。词学家也不再肯承认词的“小道”、

“未技”的地位了,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中云:“以词为小技,此非深知词者。词至

南宋,如稼轩、同甫之慷慨悲凉,碧山、玉田之微婉顿挫,皆伤时感事,上与《风》、

《骚》同旨,可薄为小技乎?”—一句“上与《风》、《骚》同旨”实质上已把词与诗

放在同一地位了,词也能在社会政治的大题目上与诗发挥同样的“风”、“刺”功能。

常州派一脉的寄托比兴的词与南社的革命排满的诗不是同样的质性,同样的功用,并应

享有同样的社会地位么?这便是词的“尊体”运动的由来。

有清一代词学的历史任务似是要在本体观念上与两宋词学颠倒一下,常州派崛起后

,张惠言、周济直到清季谭献、陈廷焯、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等始终是把“尊词”

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他们的核心工作、外围工作,以及理论宣传工作都围绕着“尊词”

这个中心任务转。但是,由于千年传统的词“别是一家”的疆域牢宠,沉潜于音声韵律

用大力于内功锻炼,或追尚醇雅清空,或执意词情蕴藉,或留连“花(《花间》)草(

《草堂》)崇拜”,审美情绪上依恋婉丽侧艳的原教旨正宗人马誓不肯让出旗帜,修正

“诗余”的体制质性。于是晚清的词学便陷入了一种两难境地:一方面在本体功能上努

力向诗靠拢,模拟汉儒说诗,讲求词的寄托比兴、《风》《骚》同旨,梦想“体益尊,

学益大”,力图把振兴词学落实在政治教化的挂靠上;另一方面,却又被宋以来传统的

“别是一家”守身如玉的思维所束缚,拒绝靠拢,拒绝合流,拒绝承担为社会政治发言

的体制外使命。—清季词学的“繁荣”就处在这种尴尬的境地,而两造的并辔齐驱,互

不相让,又使这种“繁荣”进一步加剧加重,实际上也使词学的“古色古香”进一步凝

固、僵化,生命机制停滞不前,慢慢透出一股腐朽的气息。—这是清季词学大画面的主

要景观。二十世纪初叶,这幅大画面上出现了新的亮色,新的景致,王国维的出现带来

了现代词学的第一线曙光。

二十年代:现代词学的崛起

王国维无疑是近代中国最有天才的大学者,他在、、经学、史学的研究上

都拿出过可观的成绩。他文学研究上的成绩主要在词曲与戏剧,词学研究只是王国维学

术生涯中的一个小插曲,多半还是他处于人生精神困境时的一种排遣与寄托的产物。王

国维1904年在词学繁荣的大背景下染指倚声填词,聊以自慰,《人间词》的甲乙稿刊印

于1906年至1907年,1908年起从事词学研究,著名的《人间词话》也就在这一年开始在

《国粹学报》分期连载。他的一些重要词学文章(主要是考证性质的)大都写成于1908

年至1913年间。《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最重要的、实际上也是唯一的词学理论批评的专

著,关于《人间词话》的研究文章汗牛充栋,无需我再来赘述。王国维的词学成就体现

在新的观念与新的手段上,而正是这种新观念与新手段使王国维为中国传统词学的现代

化带来了生机。

首先王国维为词的“尊体”选择了另一条大路,抛却了“与《风》、《骚》同旨”

的传统风雅教化观念,代之以西方引入的“文化精神”体现的见解。词的真正

价值、它的文学意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一种千年不辍的活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贯

穿了一个民族的心灵世界与生命运动。一种活泼泼的真情淋漓的文学往往展示了一个民

族文化的发达与精 神的健康,这两点尤其体现在新形式的创造性上和表现形态的丰

代之文学。”他把“宋之词”与“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

之诗”、“元之曲”相提并论,“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撇开了

风雅教化的尊体术,王国维把词学看作为一种“纯粹”,从而使她获得了普遍受尊

重的独立价值。这种独立价值集中体现在反映现实的人生,尤其是忠实地表述现实人生

的精神痛苦、欲望与忧患上。王国维论词更多地注意到词人的创作观念和创作冲动的悲

剧意识,他称赞李煜词“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许多人认为提法荒诞

,但这话正孕育了王国维自己从叔本华、尼采那里传染过来的的与的悲剧色彩

,也隐隐流露出他深重的人生悯怜和朦胧的拯拔意图。他触到了纯真的文学、“纯粹的

赤子以血书写的文学”深层潜伏着的忧世赎罪的真谛。

作为王国维的新手段,王国维在“词话”这种旧形式下采用了新的探索技术,他组

装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来解剖分析千年的倚声之学各块组织器官。他的“境界”说以

及一套连环扣合的“有境界”、“无境界”、“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主观之

诗人”、“客观之诗人”、“造境”、“写境”、“隔”、“不隔”、“合乎自然”、

“邻于理想”等概念范畴为词学提供了一套崭新的中西文艺学合璧的思维术与方法论,

美感形式与悲剧意识替代了传统词学的陈旧理论框架,词学第一次染上了现代学术的色

彩,并且在思维与实践上产生了征服词学体制内人马的理性力量和帮他们解决问题的实

际能力。传统的词学界即使不很理解王国维的全套词学思想,但对《人间词话》内闪烁

出的奇光异彩也不得不刮目凝视,有所思索。

然而王国维的词学理论体系显然有着不少局限。局限并不是表现在他论词重五代北

宋,轻南宋,尤其是轻传统看好的白石、玉田(他说白石“有格而无情”;说玉田“无

句”,“一日作百首也得”)。——这可以说是一个主观偏见,也可以解释为一种批评

创见。真正从的、美学的角度来看,王国维词学的局限还在“境界说”本身的模糊

影响与诸多矛盾难合之处。其中重要概念范畴,他不肯认真界说解释;各概念范畴的逻

辑关系,他又不屑作细致严密的论述推演。他往往用“摘句”的手法来表达理论认识与

美感觉悟,缺乏科学的精确性与理论说服力——这与他用“词话”作为新理论的载体一

样同样是缺乏一种自觉突破的先进意识。还有他的重要词学论文多用力在考证功夫上(

如汪元量的后期事迹,如周邦彦的遗事轶闻),《人间词话》开启的先锋理论后继乏力

,几成绝响。他的一些词录题跋,也往往率尔操觚,带有旧式名士的不良习惯。他对周

邦彦的评价“前倨后恭”,虽被后来的研究家们誉为探索的真诚与渐进渐深,但似也不

能不看出他对词学的认识与把握存在着矛盾与困惑之处。——总的看来,王国维的

词学研究前不如他的哲学、美学之理论锐气,后不如戏曲、经史之沉稳厚重。然而他在

世纪初叶的独具只眼和理论新变则是现代词学崛起的信号,为现代词学奠立了理论基石

杨海明在《词学理论和词学批评的“现代化”进程》一文中曾说,在现代词学的新

变中,如果王国维算得上是一位“维新变法”式人物的话,那么胡适就足有资格被称为

此中的“革命党人”了。他在此文中对胡适词学的“革命”性冲击,推动词学朝着现代

化的方向急速转型和迈进的所谓“澄清迷雾,振聋发聩”的历史功绩有相当全面的论述

。胡适深具反传统的精神,直到今天仍戴着“过激党”的帽子,他的词学理论对传统词

学的挑战与冲击带有更激烈的狂飙意义。胡适与王国维不同,王国维的求新变的呼声湮

没在晚清传统词学高涨汹涌的潮头里,孤军奋战,没有产生重大的响应。胡适则在新文

学革命的事业中不仅杀出了一条血路,开出了一片新天,而且还了一套理论,带出

了一支队伍,形成了一股奔腾向前的新潮,造就了一种改天换地、转换范式的大气候—

—收功效果大不一样。关于胡适的词学研究的理论建树和狂飙突进,六年前我在《胡适

整理文学遗产的成绩与偏失》一文中曾专门大写了一节,这里不想重复。只是提纲挈领

提几条,并且着重谈一下胡适与王国维在现代词学崛起运动中的不同贡献,以点明这一

脉历史线索的行进轨迹。

(一)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史源流中的正宗与主潮,因而最有价值,最有生命,最

应受到尊重。词正是白话文学发展史的一个重镇,既具典型意义又有影响力。词的“尊

体”运动到了白话文学为正宗的认识在学界确立、普及才最终完成,并且一劳永逸歆享

供献。

(二)民间源头论。“文学史上有一个逃不了的公式,文学的新方式都是出于民间

”云云,胡适的这一段著名语录人所熟知,也有时时重温的必要。

(三)基于上面认识,胡适推出了他的词史见解:即著名的词的“本身”、“替身

”和“鬼”的三段论历史。——有清一代的词学复兴在胡适看来只不过是词“鬼”的历

史搬演,虽然轰轰烈烈、气象壮观,然而繁荣的鬼排场后面却无一点生人的生意、生气

。词本身的历史又分为“歌者的词”、“诗人的词”和“词匠的词”。——“歌者的词

”即是民间新创词的体裁,文人参加渐成“诗人的词”,而“词匠的词”即是“天才堕

落而为匠手,创作堕落而为”,生气剥丧完了后的“小技巧”、“烂书袋”、“烂

调子”!技术主义,工艺主义,典故与书袋代替、压倒了活的文学的创作与艺术的真美

。——这一套理论把王国维在审美底蕴上贬抑南宋的思维扩展到了哲学、历史眼光的判

断,断然把南宋一批“词匠”开除出了文学的殿堂。

(四)在词的内容风格上重豪放,轻婉约,为词的审美批评和风格流派的分野立出

了新的时代要求。这个审美判断由一时的见识异化为特定的教条,由于诸种历史内容与

条件的原因,实际上的影响力笼罩了词学界半个多世纪,霸气十足。几乎到了八十

年代初,才有了反拨的历史条件并由之酿成一场学术冤屈的历史控诉,一段时间内还结

成一条声势巨大的审美立场上“反豪放”的统一战线。

不过,笔者在这里又必须指出一点:胡适对词发起的这场革命是留有一手的,或者

说是给出路的。胡适同王国维(也同梁启超)一样,受时代大气候薰染喜欢做词,当然

绝不主张废词,即打倒词。他掀起文学革命的“誓诗”即是写在了一首《沁园春》的词

里,新文学革命的心声正不妨用旧的词形式宣示出来。当然风格声调变了,文字雅俗也

变了,“更不伤春”,“更不悲秋”,内容意味更是大变了。——白话进入了词,白话

词成了胡适创造的白话新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不是他最满意的那部分。有两点

最能看出胡适对词的给出路政策的优渥:一是他自己填了不少白话词,而且平仄韵律大

抵合辙,并不违反“倚声填词”的基本原则;二是他始终不肯让新诗兼并了词,保持了

词文学体裁的形式独立。正是由于首举文学革命大旗的主帅网开一面,“五四”新文学

的大洪流冲垮了《选》学的辞赋、桐城派的古文和同光体的假宋诗,唯独留下了词。但

也冲掉了词的“常州”色彩属性,保留了它清新活泼、明白如话的纯洁体式。

胡适同王国维一样,也信奉“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在形式递嬗上王国维更多地留

意诗的不同体制的替代演化,他曾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

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

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

由于此。”这段话过于机械活溜,与他的“诗至唐中叶以 后,殆为羔雁之具”,“至南

宋以后,词并为羔雁之具”等话一样,模糊影响,值得商榷。但在外貌上很与胡适那段

著名的话相似。不同的是主体:胡适说的主体是民间文士,包括歌伶乐工;王国维的主

体则是上的“豪杰之士”,即大文人,著名作家诗人,很专业的。——两人论断微

妙差异,可见一斑。1935年7月胡适曾有一信给任访秋, 谈到他与王国维在论词上的分

歧。首先胡适强调:“我的看法是的,他的看法是的。”两人在词史上着眼点

不同,结论亦不同。胡适又指出王国维的“境界”概念,“隔”与“不隔”的提法都说

的“不很清楚”。胡适认为,王氏的“境界”只是“真实的内容而已”,而他理解中的

境界或意境应是“作家对于题材的见解(看法)”,“对于某种情感或某种景物作怎样

的观察,取怎样的态度。”王国维的所谓“隔”,其实只是“不能浅出”而已,并不玄

妙。胡适还提到,“他晚年和我住得相近,见面时颇多,但他从未提起此书”(指《人

间词话》)。——大概王国维自己并不满意《人间词话》(王国维十分满意自己的“人

间词”,评价甚高),胡适则深信自己的词史观是“根本不错”的,他的词学研究意在

历史的阐释与思想的前进,重在传授一种观念,锻炼一种眼光,培养一种意识。

三十年代:两队人马各做各的

胡适的词学研究是他提倡新运动“整理国故”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建立起

了一套崭新的词学研究框架和词史的认识观念,使词学研究最终完成了从传统向现代的

转型,把词学推进到了一个科学学术的新阶段,或者说开启了一个词学新时代。胡适是

用中西学融合的文化的批评手段居高临下,自外而内地解剖传统词学,他的手术做

得更先进,更大胆,“革面”居次,“洗心”为上。胡适的词学思想和文学史观带出了

一队人马,在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形成了一股“洗心”为上的新潮流,中国传统文学

史上有关词的章节已被推倒重写。

这一队胡适派的新人马,重要成员和最新成果有胡云翼的《宋词研究》、《中国词

史略》、《词学概论》,陈钟凡的《中国韵文通论》,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柯敦伯《宋文学史》,薛砺若《宋词通论》,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等。——他们的关于词和词史见解,间有细枝末节的不同,但贯通的

目光、演化的观念则是一致的,均打上胡适牌鲜明的印戳。在词的现代学术史的演进上

,他们无疑是一条主线。但他们几乎又全是词的本体研究体制外的人物,严格说来,他

们是体制外论词,安排词史,评估词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姑可称为“体制外派”。

——连同王国维也是“体制外派”的奠基人物,施议对《百年词通论》就说:“王国维

论词实际尚未进入词体的深层结构,他的理论并非词的本体理论。”——称“体制外派

”是相对于“体制内派”而言的,三十年代的中国词坛正活跃着一个声势巨大的词学“

体制内派”,也即是《词综》、《词律》以来一直绵延到“四印斋”、“双照楼”、“

彊村”门下的正宗传统派的词学队伍。这一派人马注重词的本体理论,词

的内部深层结构,整理与研究工作多集中于词籍、词谱、词调、词韵、词史,也即是龙

榆生提出过的词学八项中的三项:目录之学、声调之学与词史之学。他们的代表人物有

夏敬观、刘毓盘、梁启勋、吴梅、王易、汪东、顾随、任讷,陈匪石、刘永济、蔡桢、

俞平伯、夏承焘、唐圭璋、龙榆生、詹安泰、赵万里等——集一时词学体制内精英,阵

营壮阔,大将如云。他们的著作如《词调溯源》、《词学通论》、《词学》、《词史》

、《词曲史》、《词学研究法》、《词源疏证》、《校辑宋金元人词》等等均是词的体

制内研究的重要成果。唐圭璋的《全宋词》、《词话丛编》的编辑印行更是这一队人马

中三十年代最辉煌的硕果,于千年词业功德无量,而龙榆生创办并维持了三年五个月的

《词学季刊》也是那段时期词学体制内派的一件大事,影响深远。

与此同时,传统的词学中人又忘不了传统词坛的雅事盛曲。从二十年代后期开始便

有结社填词的雅举,三十年代尤盛,如北京的聊园词社、趣园词社,天津的须社,上海

的沤社、午社、声社,南京的如社等等。春秋佳日,或访花品茗,或揽胜寻幽,拈题限

调,放怀唱酬。除了有组织的词社活动之外,三十年代各大学一时还都设置词学教授讲

座,如中央大学的吴梅、汪东、王易,中山大学的陈洵,武汉大学的刘永济,北京大学

的赵万里,浙江大学的储皖峰,之江大学的夏承焘,重庆大学的周岸登,暨南大学的龙

榆生,河南大学的邵瑞彭、蔡桢、卢前等。一时还有“词学研究会”、“诗词函授社”

的发起,词学昌明,热闹非凡,“词的解放”的口号唱得很响。从衣冠唐宋、雅词曲拍

里总难免透出阵阵发扬国粹、踵事增华的陈腐气息。难怪进步的文化界与思想界要发出

严肃的批评之声,如郑振铎在《词的存在问题》一文中说:“当胡适之提倡诗的解放的

时代,是连词也被解放在内的。不料事隔多年,竟又有什么可笑的‘词的解放’运动的

产生!……我将真为‘解放’两字一痛哭!”又说:“数十年来,词运总算是亨通的,

四印斋、双照楼、彊村所刻的丛书,其精备是明清人所未尝梦见的。为了

他的提倡,今日得其余沥的,也还足以‘护皋比’而做‘大学教授’。因此便梦想一个

‘词学昌明’的时代的到来,在猖狂的鼓吹着青年们的做词。”郑振铎指出:“现在对

古文学乃是一个帐的时代”,我们研究词,并不是为“昌明词道”,我们有必要用

“新的眼光来研究旧文学”,这才是词学研究的正道!

体制内外两派平行存在,各干各的。体制外派忙于自己的旧文化批评与新文化建设

,相对宏观的文化眼光使他们的工作重心大都离开了词。——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过

去仅仅属于士大夫知识分子或山林雅士寄托怀抱的阳春白雪——词,这种狭隘的文学形

式呈开放型、大众型,变成为更多的人能制作运用并可充分反映时代新生活情趣的

文学样式,所谓“旧瓶装新酒”,旧瓶历久,酒则弥新。体制内派依然严肃认真做着体

制内的功课,同声相求,音词切磋,职业情感涌起时也往往在词学刊物的“今词林”、

“今诗苑”栏目里陶写怀抱,锻炼技术。不过体制内派的大学者也往往感受到了学术风

气的逼迫和时代精神的薰染,如龙榆生,他偶尔也移步出体制,站到了体制外的立场上

撰结诸如《两宋词风转变论》、《选词标准论》、《东坡乐府综论》之类的词学批评文

章。又如赵万里,他精心完成了他的《校辑宋金元人词》,专门去请胡适作序,而胡适

在序中对体制内词学的优等功课表示了相当称赞的同时也对体制内作业的技术规格作了

相当严格的并且充满现代色彩的要求。这也正可看出两派交流的历史痕迹(龙榆生《论

贺方回词质胡适之先生》也应是一种交流的痕迹)。胡适也正是在为赵万里作的序里提

出了“词与曲的分界”的宏观见解,又提出了“打破词与曲的界限”的体制外口号。其

实体制内外的人马早在一些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上表示出惊人的一致,如二十年代至三

十年代初有关敦煌旧藏唐人写卷《云谣集杂曲子》的校辑整理,王国维、胡适、朱祖谋

、龙榆生、刘半农、郑振铎都表示了一致的关心与重视。胡适到晚年还在为这本写卷的

王国维、罗振玉、朱祖谋、龙榆生的“跋”写“按语”!

当然整体来说,在三十年代的大年历中,体制内外两派仍是各干各的,平行存在,

但是各自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思想运行的轨辙倘作比较,其结论应该还是相当清楚的。当

然“术业有专攻”,体制内派对词学的纯粹贡献无疑是巨大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学术

影响一直保持到

十、六十年代,甚至

十、九十年代,成为新时期词学大繁 荣的宗师

级人物,在诸个词学重镇,各领风骚。

十、六十年代:曲折演进的新格局

新中国成立之后,时代翻开了新的一页,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批判继承

古代遗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成为文化战线一项重要的时代任务。思想内容上的

人民性与爱国主义,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成为衡估一切遗产的重

要标准,标准第一,标准第二,词学研究以及词人作品评价当然亦一无例外地

服膺这些准则。这些准则无疑集中体现了新的时代任务所要求的新的立场、观点与方法

。新涌入词学研究队伍的年轻学者,磨拳擦掌,跃跃欲试,“厚今薄古”不仅是新思维

,而且是新机遇。一批老词学研究家则有意无意淡化自己用旧思维、旧方法累积有年而

做出来的厚重成果,也开始尝试用新的立场、观点、方法踉踉跄跄,左顾右盼地步入了

新的研究领域,企图跟上新时代。——词学形成了一个曲折演进发展的新格局。

马兴荣在1980年写过一篇题为《建国三十年来的词学研究》的文章,内容主要是五

十、六十年代的词学研究成败得失的。这篇文章对这个三十年的成绩作了充分的估

价后指出了她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一,重思想,轻艺术以及由之派生的政治标准简单

化、庸俗化的“古为今用”。这方面的问题暴露了文学评论界流行的“左”的幼稚病,

并且直接导致了唯物论与庸俗学的批评的泛滥。二,重豪放,轻婉约,这个风

格流派上的褒贬格局的衍化发人深省。尽管我们花了最大气力发动了一场最大规模的扫

荡胡适派古典文学研究观点与方法的运动,但由胡适一手煽起的重豪放、轻婉约,以及

由之派生的贬抑南宋词匠、一笔抹倒清代词鬼的经典性教条却深植人心。胡云翼的《宋化了。——胡云翼悄悄把胡适重形式风格的自然通脱修正为社会政治内容的健康进步,

所谓改头换面,这恰恰正与那个时代流行的“左”的认识思潮通贯合一了。王鹏运、朱

祖谋们顶礼膜拜的梦窗词被胡适派打压得一直抬不起头来(据马兴荣,吴文英“三

十年来就只有一篇短短的研究文章”),遑论清代词鬼的无人理睬了。——进步的词学

界就像红学界鄙视后四十回的《红楼梦》一样,带着一种严重的历史偏见冷落婉约派,

特别是被胡适点名批判过的南宋婉约派!

十、六十年代的词学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两次较大规模的学术论争:一次是关于李

煜词的评价,一次是关于李清照词及《词论》的评价。当然关于岳飞《满江红》词真伪

的论争也已开始,但这基本是一个历史考证问题,与李清照改嫁问题一样,属史实的论

证与认定,不在本文关注的视界之内,尽管这两个问题均隐含着深重的文化与社会

的思考。

1955年开始的关于李煜词评价的争论应该说是在一个相当健康的学术氛围内展开,

并且又还在一个相当温和的权威结论下收场的,体现了当时的学术风气新变格局的同时

,也折射出重新组合过后的新旧词学队伍在观念与人文立场上碰撞的火光。新的历

史条件下,自有新的历史内容和新的关注方式——自然也耸起了新的历史权威和新的理

论魅力。李煜词的讨论于1955年8 月下旬《光明日报》的《文学遗产》副刊上开始,论

争环绕“李煜词为什么有众多的爱好者”这个中心命题。争论各方基本上都站上了唯物

史观的新台阶,处于同一个认识平面。南唐社会政治状况,李煜的封建帝王身份最受人

重视,前期作品的爱情态度有没有“人民性”?与人民感情“相通”否?后期作品反映

的是不是“爱国主义”?个人私生活的眷恋与故国山川臣民的怀念“交织”与否?结论

差距很大。——问题一凿实,有时文学的内蕴反倒蹈空。在谈到上面最后一个问题的争

论时,我不由想起苏轼的一段批评李煜《破阵子》词的话。苏轼就词的最后三句“最是

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发议论道:“奉国于人,故当恸哭于九

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顾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曲。”(《东坡志林》)——听这段

话,不由替苏轼脸红。苏轼把后主词当历史读,发政治感慨。“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

民而后行”,是政治伦理,是历史;而“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是艺术,

是审美,是文学典型!是王国维说的“神秀”与“天真”!在这里,李煜艺术审美的把

握特别是美感的表现形式的认知显然要胜过苏轼一筹!苏轼与提这些个问题的人一样,

认识落在李煜是不是好皇帝,而我们问的是李煜为什么是优秀词人。

话归正题。毛星的《评关于李煜词的讨论》的发表标志着前一阶段讨论的终结。他

认为我们不必纠缠南唐政治社会的评价与考证,也不必用“人民性”、“爱国主义”的

标签乱贴李煜的词。他表态道,李煜是一名“好声色”的皇帝,谈不上爱情的真挚与专

注,更谈不上“人民性”,后期的词也不是什么“爱国主义”的问题。——李煜词的阶

级内容是明白的,思想感情应该也是清楚的,要紧的是回答:“近千年来李煜的词为什

么受到这么多人的爱好?”问题又回到了词人评价核心的美感形式、艺术手法、接受心

理等文艺理论的基本范畴,以后的讨论便围绕着这个问题作解答。权威的解答是何其芳

的“典型共鸣”说。何其芳对李煜词所以能引起历代读者的激赏与共鸣作了相当完整的

理论阐释:“典型共鸣”,不仅在它的典型性(尽管李煜生活面很狭窄),而且在它的

真实性(尽管多的是帝王的“愁”与“恨”),而它们是与现实主义优秀传统相联通的

。何其芳也明确反对用“人民性”、“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等“廉价的标签”去

贴李煜的词。李煜词的讨论在何其芳做了总结后争论各方基本上获得了共识,词学研究

处在健康地展开但曲折地行进的轨道里。

李煜词讨论刚到尾声,关于李清照的讨论便接踵而来。1957年开始评价李清照时,

肯定的声音很高,备加颂扬的文章不少。但到1958年,由于思想理论战线左转与高教改

革激进过火的大气候,李清照声誉一落千丈,李清照研究中的“资产阶级观点”被公开

批判,如复旦大学批判刘大杰便很有代表性。李清照这个人及其词遭到彻底否定。六十

年代初,又由于特定的政经形势与社会状况,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弦”稍稍松弛、缓和

,李清照的研究与论争又趋活跃。一批词学大家如夏承焘、唐圭璋、王季思等都踊跃参

加,从1958年的全盘否定中争夺回了部分的肯定评价。但普遍对李清照的词中所体现的

典型的思想感情以及她的贵族上层妇女身份仍持相当严厉的批判态度,有的甚至从她追

随宋室南渡的逃跑主义追诉到她的词引导人们逃避现实斗争,滑入颓废之路,从而论定

“她的词不是人民所需要的”。——“怕见飞花,怕听啼鹃”,整体看来,“怕”字当

头,批评的词色严峻,文心困惑,肯定的意见低气嗫嚅,欲说还休。但围绕着李清照《

词论》与李清照是否改嫁的争论相对来说还靠近学术层面。这次论争由于政治气候“乍

暖还寒”,匆匆收场,分歧没有得到调和,大家话没说完即自觉趋于冷寂,当然亦没有

总结性的意见。——真正的李清照的学术大讨论则是八十年代的盛事了,大放异彩,风

光四播。真所谓“潮落潮生,几换人间世”。可惜到了那个时候,一片赞美唱颂,已经

很难听到一丝一毫真诚的批评之声了。

六十年代中由于整个文化学术领域的历史遭遇与思想意识形态的急剧左转形成的外

部气候,古典文学研究已经基本趋于沉寂,词学研究也暂告消歇,退出学术坛坫。词学

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状态下的悄然撤退却很有典型意义:她是由一代词宗夏承焘的一篇带

有时代总结性的文章为标准的。这篇文章题为《“诗余”论——宋词批判举例》,写于

1965年12月15日,发表于1966年第 1期的《评论》上。

题目是《“诗余”论》,夏先生释“诗余”有“三种含义”:一,是诗之“闰余”

,即所谓不登大雅的小品文;二,以诗的余力作词,所谓游戏文字;三,以“宫体诗”

为词,《花间集》所谓“以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即宋人所谓“艳科”。夏先

生的“宋词批判”,即是针对“诗余”这种消极颓废观念在宋词中的具体表现的。“举

例”主要举的是三个例:首先是苏轼。苏轼词的最大毛病还不在他的“大量玩弄女性的

‘艳科’作品”(因为那有许多客观原因),夏先生认为,“苏词最大的不良影响还是

他的颓废出世的佛老思想,尤其是他表达这种思想的特殊手法。”具体最著名的词例即

是《念奴娇·大江东去》,“外表豪放而骨子里颓废”,结束的“人间如梦”暴露了他

的“虚无主义思想”。整首词的思想内容是消极颓废的,这类宣传“人间如梦”的词作

,苏轼还有不少,但以《大江东去》为最著名。他还指出:“苏词的这类作品的不良影

响由于它蒙上了一层豪放的外衣,而使读者失其警惕性,并且这种豪放气势也更能加强

它的感染力。所以这些在以前认为是苏词名作的,在今日更要彻底批判”。——这

是在批苏词的思想内容所反映的意识型态观念了,正是那个时代的斗争需要和任务

。夏先生又说:“苏词的主要缺点还是它的内容,形式上似‘句读不葺之诗’,却不足

为病”。不但“不足为病”,而且正是一种时代性的进步。为之,夏先生第二例批判的

便是批评苏词似“句读不葺之诗”的李清照的《词论》。李清照的《词论》核心意见是

词“别是一家”,词与诗在质性体制上必须严格区分,内容表现上也因而滑向侧艳,更

趋狭窄,从而削弱甚至消取了词反映时代现实和斗争的能力,因此是一种“保守落

后”的见解。这种见解对后代的影响“相当深远”,流弊很大,也是造成词消极颓废的

糟粕大量涌现的理论根源。夏先生认为,批判李清照的《词论》目的是当今的诗人

:一切文艺作品,都应积极反映现实,发挥战斗的社会作用。——这是他六七年前批判

《词论》意见的重复,今天显然批判的力度加重了。第三例批判对象是陆游。夏先生指

出,“陆游词有三类作品该批判”。一类是“艳情闲适之作,分量都相当多,这和他的

封建官僚地主阶级立场有关”。第二类是“表示虚无思想的,共一二十首”。第三类是

“曾起一定好影响,而在现在却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的一部分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

即是《卜算子·咏梅》。他说:“这是陆游一首抒情词,用梅花比自己孤高倔强的

品格和在政治上被排挤的遭遇,表现了旧知识分子孤芳自赏脱离群众的思想意识,在现

在就该批判了。”——着眼点也是落在“思想意识”与“观念形态”上,当然更强调了

“在现在”必须批判的时代迫切性与普遍针对性。

在这篇文章里夏承焘就词学正面立论,提出了三条基本意见:一,“词起于民间,

是我国古代人民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形式”。二,“词成为‘诗余’之后,它的社

会作用便大大地降低了。”三,“词只有和诗合流才能走向发展的道路”。南宋的一部

分词能和诗合流,脱离了,不把词当作“诗余”看待而严肃认真地创作,结果产生

了光辉灿烂的作品(如张元干、张孝祥到辛弃疾、陈亮一路),走上了发展的高峰。而

周邦彦、姜白石、吴文英一路,“因为阶级思想生活的限制,专在形式上用工夫,也就

重新把词带向脱离现实、脱离斗争的道路上去了。”——夏先生的这几条意见明显是胡

适论词的复述。胡适认为苏辛派的最大功绩便是打破词的疆界,与诗合流,他说“这是

词的一大解放”。今天的夏承焘则要求承继这种词的大解放的潮流,发挥它的生命力、

表现力与战斗力,大大加强其反映现实生活推动现实斗争的社会作用。——面对这样一

幅景观,我们又如何“政治抒情”?我们不得不想起那首被夏先生点名批判的陆游

《卜算子·咏梅》,王国维贬陆游,称“剑南有气而乏韵”,而这首《卜算子》恰是他

难得的“气完而韵深”的好词。我们忍不住要暗诵:“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些词句又何尝不是词学演进到文化大革命

前夕的一种真实的历史写照。“东风临夜冷于秋”,恐怕在那个时候,在夏先生和其他

许多词学研究者的心里,也只是心香一瓣如故,顾不得她的外部形态是“泥”是“尘”

了。

十、九十年代:全面繁荣及繁荣下的思考

新时期的

十、九十年代是词学全面繁荣的时代。经过七十年代最后两年的思维苏

醒与调整,词学几乎是以最快的抢跑速度和最敏锐的解放意识迎接这个光辉璀灿的

新时期的。一千年的词学传统,一百年的兴衰曲折,潜在积储全部释放出来了。“梅花

繁枝千万片”,雪寒后一片蔚然红霞。词学论文铺天盖地涌出之际,一百年来的几乎所

有重要词学典籍全部整理重印,一千年来的几乎重要词人的作品集全部整理出版。更令

人激动不已的是一部部有开创意义或界碑意义的研究著作雨后春笋般耸起。伴随着优质

成果的涌现,词学领域已经新人涌动,大家林立,一派生气勃勃,后继无穷的动人景象

无疑,新时期词学大繁荣的格局内也潜伏着新旧两种思维的消长,也时时显示有体

制内外两种观照视角与观念见解的冲突,但总的气象是吉祥喜人,一团和气。有时这种

气象甚至催人发困,令人担心会阻滞学术思想的勇猛精进。而多元并进的词学工程优秀

成果也确实令人眼花缭乱,难以具体一一枚举细述。

大抵看来,

十、九十年代词学界的关注落在下列几项:一,为婉约派正名,为南

宋婉约派大家正名。二,“别是一家”的本色理论受到体制内集体无意识的推重。三,

多元化的研究格局与评价体系形成。四,清词研究开始兴旺,成绩令人注目。五,三流

、四流词人进入研究领域。六,研究家普遍乐于承担普及赏析、辞书条目的撰写,此类

书籍畅销一时,多如牛毛。

简要地对前两点说几句话,与本文宗旨关联最多。

豪放与婉约两派之分严格说来是明人张綖正式提出的,但自两宋苏辛以来的创作

实践与词学评价早已有了这两个风格类型大致的区分。由于胡适、胡云翼两位在不同历

史时期不同文化内涵的立论褒贬,五十余年来豪放一派一直处于受尊仰的地位,而婉约

派尤其是南宋的几位婉约派大家长期受打压。新时期的词学界尤其是体制内派的主流首

先想到的课题就是要推倒重豪放、轻婉约的“历史冤案”。“老鱼吹浪”,“鸟雀呼晴

”,一时文章如潮。还专门列入大型讨论会中心议题,集体喊屈诉冤。“周情柳思”终

于压倒了“苏辛气调”,婉约派彻底平反。苏东坡的“豪放”大受质疑的同时,周清真

已升坛成了“通天教主”,南宋的白石、梦窗、碧山、玉田几似“四大天王”。不过科

学冷静的学术结账工作则是到九十年代初才出现,陶尔夫、刘敬圻合撰的《南宋词史》

的出版标志着词轻南宋的局面根本扭转,立足词本体的词史评价正式确立,功不可

没!

接下来的问题是:婉约派回到正宗地位,“艳科”一并它的“绮罗香泽”也得到了

新人文主义和新人性论的辩护。体制内表现出的一种心理偏斜很快便催生了孤立主义的

偏执。与之相通的则是对词“别是一家”认识的重新皈依,自觉而且过分地强调词的严

格合乐性、特殊的声调韵律与独立的文体发展机制,重新弥漫起一股封闭型的孤立主义

空气。笔者认为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新时期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相对的贫困

、历史的淡化,迅速富裕起来的词学形成一股回归体制的思潮(其精神内核颇有点像国

学向乾嘉的回归),价值取向上向三十年代的词学教授的体制内作业靠拢,进而自觉地

、顺理循章地并且自矜地向王鹏运、朱祖谋,甚至朱竹 垞、万红友靠挂。词学

研究一旦退到了体制内,可以快慰一时,得一些当行本色的满足。李清照“别是一

家”以及“作小歌辞,人必绝倒”云云正是最经典的封闭心理和技艺主义的凭藉!

——词学真成了史的一个附庸,或者纯粹的一门技术工艺,她的学术生命史便会中

断。我们应该明白,词的文体的独立性固然一定时期内依存于与音乐的特定关系,但词

的价值,词的意义则是与曲调妍媸、与音乐性纯驳关系不大的!词学的理

论前进与研究开拓在今天必须打破自我封闭的体制内思维的硬壳才能有所成功!这里笔

者忍不住又想枝蔓开一句:倘《词论》真是出于李清照的声口,则笔者对她的“讥弹时

贤”的批评勇气极表钦佩。这种批评勇气正是今天的词学界最严重匮乏的。“别是一家

”不如“自成一家”,批评是允许主观的,主观的直面的批评更需要勇气。

一百年来词的体制内功课大抵已经做完,870余调1670 余体的词本体的探索几乎都

摸到了底。《中国词学大辞典》的出版或许可说是词学的全部作业可以交卷。那么词学

到了这个世纪之交还有什么事情可做?等《全明词》、《全清词》编出并出版及四流、

五流词人全部列入我们的研究课题,我们的研究同仁还有什么可选择的课题方向?词学

的当代学术建设的路在哪里?一段时间以来不少词学研究者呼吁加强词学理论的开拓,

加强现代观念、宏观意识与新方法的尝试。但词学理论建设与开拓的路又在哪里?现代

观念、宏观意识和新方法新手段又如何与理论建设与开拓有机结合,相互致用,这恐怕

正是摆在全部词学研究者面前的最迫切也最诱人的当行思考吧!

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词本质上作为五七言律绝同类的中国古代格律诗之一种,她的本体范畴无疑落在诗

歌之内(毛泽东同志大抵是将五七言律绝与词看作一体的,他的诗词几乎全是此两类)

,词论在理论整体的框架里亦是诗论的一个分支,属于宏观的格律诗的理论范畴。李清

照“别是一家”之论无非是着眼于音乐合配上的一种技艺,是一种工具主义或技艺主义

的矜夸。王国维所谓“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只是词与诗的功能表现上的区别,词能细

腻言情,委婉曲折,一唱三叹;诗则发唱心志,意境广阔,气调宏远。但这种原生时的

分工,苏轼出来后就打破了,词也“可以咏古,可以悼亡,可以谈禅,可以说理,可以

发议论”。词原生初的“艳科”质性也在苏辛等人的解放大潮里被冲破,悲壮、苍凉、

哀艳、闲逸、放浪、颓废、讥弹、恩爱、游戏、诙谐等等都可以用词来表达,不仅能“

尽言诗之所能言”,而且“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胡适所谓“诗人的词”的阶段已

经开始了“诗词合流”的时代(南宋辛弃疾、陈亮走得更远,“白雨斋”说龙川词全脱

音乐,“合者寥寥”)。所以词的理论建设与开拓宏观地说还应与格律诗诗学的特

征与历史进程合并来讨论,它的功能与诗论勾联在一起,并弥漫到文论(如辛弃疾

“以文为词”),便是诗文理论的一个侧面或亚层次。

另一方面,词与曲又是质性相同的前后演变的文体,胡适曾说:“在文学演变史上

,词即是前一个时代的曲,曲即是后一个时代的词,根本上并无分别”(《赵万里〈校

辑宋金元人词〉序》)。——事实上有宋一代词、曲在称呼上往往是不分的,胡寅《酒

边集序》开头即说:“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赵师@①《吕圣求词序》开头即说

:“世谓少游诗似曲,子瞻曲似诗”——这里的“曲”即是“词”,这段话到了《后山

诗话》里就变成“苏子瞻词如诗,秦少游诗如词”了。赵德麟《侯鲭录》也有一则云:

“鲁直云,东坡居士曲世所见有数百首”。当然真正文体意义上的曲,也即是文学流变

史上词演化而成的曲,则又是词的一种异变发展后的体裁(乐工歌伶又起了关键作用)

。词与曲,与小令、套数,进而与杂剧勾连起来,又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重要源头。——

词,上与诗与文,下与曲与剧文体发展纵向上的绵延贯串,承续沿革,或者换个思考平

面,词论与横向上的诗论、曲论、剧论诸学科又是如何互相出入、衔接、渗融的?他们

间的比较研究、合并研究也正是一份宏观的本体流变史和融合史的极大课题。诗,近体

律绝,几时又是如何演化出词的?《生查子》、《玉楼春》与五七言律绝从哪里开始不

同?异变的表征是什么?轨迹历程又如何?《清平调》呢?《瑞鹧鸪》、《小秦王》呢

?王国维曾发现“《乐府诗集》者多近体诗,而同体之见于《花间》、《尊前》则多为

长短句。”他的推测意见是:“盖诗家务尊其体,而乐家只倚其声”(《跋〈云谣集杂

曲子〉》)。这个答案显然太简单了。同样,词与曲的异变机制又在哪里?《黄莺儿》

、《满庭芳》、《朝天子》、《点绛唇》、《醉太平》等一堆词曲同名的字眼、声调、

韵辙上的区别又在哪里?怎么产生?怎么定型的?李渔曾说:“空疏者作词无意肖曲而

不觉仿佛乎曲;有学问人作词,尽力避诗而究竟不离于诗”(《窥词管见二十二则》)

。这种创作论或者亦可说是风格论上的认识,它的本体论的依据或实质又是什么?——

这些微观的体制内研究往往透出宏观的体制外演变的真正信息与关节,而这些,这些中

的大部分工作,我们的前辈都没有认真做出漂亮的成绩。明人俞彦《爱园词话》有一段

相当著名的话:“词何以名诗余?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

也。词亡然后南北曲作,非词亡,所以歌咏词者亡也。”这里的“亡”与“作”究竟是

怎样一种递嬗或承传的关系?“所以歌咏诗”与“所以歌咏词”者指的是什么?汪森《

词综序》、宋翔凤《乐府余论》、陈仁锡《草堂诗余四集序》等等经施蛰存先生《

说诗余》的整理阐发,或许正可揣摸到“诗”到“诗余”到“词”的演化关键的一些启

示。

词与诗、词与曲的沿化关系实际上也凸现了词的起源与变异这个词学的根本性问题

的重大内涵。近代以来,王国维深信崔令钦《教坊记》所附“三百二十四调”的曲名表

,倾向于相信盛唐已有词调的产生,梁启超也持类似观点(胡适考证指出:崔氏曲名表

中如《天仙子》、《倾杯乐》、《菩萨蛮》等,实出于唐武、宣两朝,《教坊记》不可

深信)。胡适《词的起源》则考定“依曲拍为句”,即依曲调填新词应是中唐刘禹锡、

白居易等人受民间曲子词的启发开始创体尝试并正式引入文苑的,第一批作品即所谓“

中唐六调”。宋人沈括《梦溪笔谈》

(五)曾提到“诗之外又有和声,则所谓曲也……

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此格虽云自王涯始,然贞元、元和之间为之者已多

,亦有在涯之前者。”——此说乃朱熹“泛声说”的先声,但扯出了一个贞元进士王涯

来。朱熹的“泛声说”与胡适的“依曲拍填词”本质仍是可以联通的,沈括说“贞元、

元和之间为之者已多,亦有在涯之前者”,正印证了胡适的中唐说。大约在沈括时代王

涯已是流行说法的填词首创者。显然这是严格地就文学的词或曲子下的结论,非文学的

词或曲子的形式运用,则应更早一些。但传统上不少人——包括词人——却都认为词起

于晚唐,如陆游在《花间集跋》说:“大中以后,诗衰而倚声作”,他为自己的“长短

句”作的序中也说“依声制词,起于唐之季世”。当代学者借着隋唐燕乐研究的深入在

词的起源看法上渐渐时间上往前推。区分唐声诗与依声填词间的形式界限其文学性与音

乐性的诠释又如何?“唐词”的提法为什么许多人坚决反对?——我们在这些问题上应

该勇于表态。

这里又连带引出一个词自身的发育成熟、体态气性变化的规律性的探讨。杨海明《

唐宋词纵横谈》有一节谈晚唐五代词的“早熟”特性,提出了词史研究词发展演变中的

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词从民间兴起,只经过中唐文人短暂的尝试阶段,却一下 子跳

跃到了晚唐五代词的成熟阶段”。杨海明认为这个“跳跃”是一个“超前成熟”,不仅

体现在体式、意境等外在表现上(体式的粗糙到精致,意境的浅露到圆熟),而且体现

在内在的面目与体气质性上(“艳科”的“愁”、“怨”,心态的成人化)。即是

说从中唐起源起到南唐李煜止,词的形式、内容、风格、意境、趣味、声调、格律,已

经全面成熟并迅趋定型,不仅定型而且呈超稳定状态,为身后的三百年宋词,甚至近一

千年的词创作奠立了标准范式,并且奇迹般地形态结构保持一千年不变!她的“遗传基

因”完全渗透到后来的词的细胞中,融化在后来词的血液中,即便如苏辛那样的“革命

”、“豪放”大家亦不时暴露出一条艳科本色的尾巴。我们要问的是这种质性“早熟”

以及“早熟”后的稳定不移,她的产生机制究竟是什么?深层原因究竟在哪里?

还有一件可做的事就是认真探索五代两宋词人的真正生存状态与人文情志。时代文

明土壤、因子、朝廷意识形态措施、知识分子政策等等,作用何在?如何作用

?词人与诗人到底是在哪种内驱力、外诱因下分道扬镳,各自选择自己的文艺类型与审

美形式?(再深入一层,例如,如何理解江西诗派大诗人陈师道对秦

七、黄九词的认识

心理和攀比情绪?)他们的进退出处的层面上的言论与实际发生时表现出的思想境

界,人格气质,品性是否一致?又如何诠释?总之,努力从他们的诗里、词里读出

貌似分裂,实质往往统一的文化心理与灵魂渴求。既还原重塑文艺氛围,又穿透历

史从他们——比如填词——择词调,拈韵辙,拼拆粘对的原生状态中寻出他们如何感觉

,如何思维,如何排遣真假深浅不同的怨与愁,如何抒情,如何述志,如何发牢骚,如

何评估词人词作,如何……挖掘他们的灵魂内在自由与意绪自行平衡的理性机制,

并且真正研究一点、学习一点对自己有用的遣情方式与审美操作。最近杨海明在一次学

术会议上说,古代储存着关于人生问题的丰富思想蕴含,这是它的活力与生命力之

所在。唐宋词相当集中地展示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人生百味,至今犹对国人的心理机制

和思想性格具有参与建构作用。词学应该立足“活”的人生,也面向“活”的人生,使

其关于人生问题的思想蕴含重新激活,以裨益于我们今天的生存与发展。——我想我们

平时说的文化遗产、精神文明的继承发扬更多的似还应凿实在这一领域。总概而言,宏

观的、多元化的、“活的人生”的研究恐怕是今后词学研究者更应化大力做的功课。

纵观一百年来的词学现代化进展,体制外的王国维、胡适更多着眼词学的体性变革

与历史演化。他们把词学当成一门现代科学学术,看作一个有对应距离的研究对象。王

国维偏重在上、心理上从传统中解放出词学;胡适偏重在历史上、思想上为词学的

学术前进拨正思考方向。他们与王鹏运、朱祖谋以来体制内词学派的根本区别是自己没

有对象化,没有终其身与词共舞,没有相信“别是一家”真的是一个封闭孤立的自足体

系,可以沉浸在里面自我完成,自我传承。——他们的体制内词学学问肯定是不完整的

,但他们对词学的态度与词学思考却是十分认真的,有些意见貌似偏激,但存心是忠恳

的,特别是对他们那个时代“入之”而不能并不肯“出之”的孤立主义、技艺主义的倾

向似不无惊醒作用。“嘶马谁行古道”?——笔者大旨存焉,不能不结束此文时再有所

强调。

词学一百年来的文字,谢桃坊《中国词学史》有关章节已有相当清晰的梳理和

相对客观的评述。最近又有杨海明《词学理论和词学批评的“现代化”进程》的发表。

关于词学的总体构想和前景展望,吴熊和曾提出过八个方面的重大设想(见《唐宋词通

论·词学》)。笔者含咀既多,仰望亦重。这篇文字只是从体制外提出一点个人的观察

与思考,相当粗率。断制失当,轻重失序,在所难免,所谓门外胡说,错讹正多,伏请

饱学巨眼,指正批评!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山下加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
发布时间:2022-10-25
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问题 构成了西方诠释学的重要主题。从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开始,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再到后来的哈贝马斯、利科尔以及贝蒂、赫施等,众多的诠释学家们对人类理解和解释过程中作者、文本和读者三者之间的......
一百年和一千年
发布时间:2023-02-02
键盘上敲出“一百年和一千年”这行题目的时候,眼前浮现出一幅长轴画面,首尾两端标注着以时间为刻度的路标,开头的路标上写着公元1115年。这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女真民族在一位名叫完颜阿骨打的头领带领下,定都在哈尔滨地区阿什河畔......
2000年以来汉语虚词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7-20
摘要: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虚词是表示语法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的虚词研究有着优秀的传统,著述丰富。现代虚词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创新和深入,主要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侧重于两个方面:多角度研究虚词的用法和虚词语用意义的研究。关键词:汉语虚词用法语用意义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变化的孤立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虚词。虚词的数量虽不多却是汉语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这.........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诠释与思考(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指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在证券的发行、上市和交易等一系列环节中,依照法律、证券主管机关或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与证券有关的会计信息而形成的一整套行为惯例和活动准则。“会计信息......
文学翻译哲学诠释
发布时间:2022-11-21
文学翻译哲学诠释 文学翻译哲学诠释 文学翻译哲学诠释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根据海德格尔的理解,哲学孕育了其他种种学科,是文明存在的最基本方式。哲学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够化繁为简,深刻地把握问题的核心、本质。哲学......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
发布时间:2023-07-09
"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孔子的教育思想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系,探求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当代教育理论之间的渊源流变,对于教育科学的传统继承、理论创新,意义重大。本文试从......
以年轻视角诠释批判式设计
发布时间:2023-04-18
“汉帛奖”第24届中国国际青年设计师时装作品大赛征稿全面启动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和汉帛国际集团共同主办的“汉帛奖”第24届中国国际青年设计师时装作品大赛征稿已于近日全面启动。本届“汉帛奖”的主题为“批判式设计”,旨在诠释“批判式设计”并不是一种新的设计,也不归任何类别,它只是用了一种较为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表现方法,让人们在看到设计的时候能够引起他们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讨论。本届“汉帛奖”将邀请设计师将.........
湛江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的诠释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3
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力人才资源、资金贮备、自然环境条件等,谁拥有越多的发展资源,谁就处有越有利的发展平台上,这迫使城市必然要更多、更好地推销与展示自我特色与发展前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与资本,......
吕格尔诠释学与哲学咨商方法
发布时间:2023-06-22
关键词: 吕格尔;叙事;时间;情节;三重再现 摘要: 当代法国诠释学家吕格尔之时间与叙事理论,其思想的主要概念是情节、交织、时间,主要方法是诗学的叙事,这种思想和方法可以应用到哲学咨商之中。吕格尔在相关著作中,以当代法语系......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二)
发布时间:2023-02-04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二)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二)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二) 三、关于“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一)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 1、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之......
百年来的简帛发现与简帛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17
历经百年沧桑,通过几代学人的艰苦努力,简帛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并蔚为国际显学,受到世界学人的瞩目。 简帛发现层出不穷 据文献记载,我国简帛的发现、整理和研究,可以追溯至2000多年前西汉景帝(前156—141年......
“文如其人”的诠释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3-07-01
摘 要:“文如其人”命题由于表述的过于简洁抽象,容易滋生出多意理解,因而在历史是一个争论很大的命题。本文对这个命题及其反题做了一些梳理工作,试图找出此命题能够成立的限度和前提条件,并尝试重新构建“文”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百年的承诺
发布时间:2015-08-24
前不久,我去参观位于山东济宁戴庄医院内的一个德国天主教堂。目前管理这个教堂的天主教会的周会长引领我参观几栋教堂建筑。教堂建筑已经超过百年,但是,我看到,整个教堂建筑依然庄严肃穆,依然完好无损,特别是内壁墙上的各种雕刻......
百年学府的一盏明灯
发布时间:2023-07-11
2016年4月8日,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这一天,西安交通大学将迎来建校120周年暨迁校60周年双甲子校庆。观看了西安交大宣传片《百年薪火》,聆听了交大主要领导充满情感的相关情况介绍,参观了西安交大西迁纪念馆,阅读着那一组组令人......
小说是历史的另一种诠释方式
发布时间:2022-10-08
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比较有历史感的写作者,我对现实生活缺乏精准的把握,顶多只能算一个冷眼旁观者,而在典籍和历史事件中,却常常像一个发现新大陆的探寻者,或者挖到宝藏的寻宝人。那些被历史风尘湮没了的人和事,就像久违了的朋......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三)
发布时间:2022-10-22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三)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三)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三) 五、关于“质证” 民事诉讼中的质证,是指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当事人就所提出的证据,围绕证据的真......
近四十年来中国环境史史料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8-05-17
[摘要]近四十年来,中国环境史史料研究在理论、个案、区域等方面均呈现出研究成果丰富、研究人员广泛、研究时段集中等特点,但亦存在重视历史文献而忽略口述、图像等史料,以及个案分析多而综合研究较少等问题和不足。未来的中国环境史史料研究,需拓宽环境史史料的范围,加强环境史史料的综合比较研究和理论研究,真正全面地整理相关环境史史料,以促进中国环境史史料学的构建和中国环境史研究的本土化。[关键词]中国环境史;.........
道、言、智、境与中国哲学诠释传统
发布时间:2022-08-08
诠释学最早可溯源于对《圣经》的注释。西方哲学诠释学不仅是一种诠释和理解的方法论,也是一种诠释的本体论,是一种关于解释和理解的哲学。上世纪末以来,中国哲学界开始接触西方哲学诠释学,由此开始了西方哲学诠释学和中国传统诠释的......
关于传统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2-27
内容提要:传统和非传统的前景和命运取决于现实的认取和否定之间的活动结果。启蒙和愚昧分属传统和非传统。认取启蒙和承袭愚昧分别是两种不同的现实活动。而现实活动在形态上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思想、学术、舆论等方面。无......
俄语外来词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5
俄语外来词研究 从俄语外来词引入的历史、现状、引入原因,其存在的问题及我们应该把握的尺度进行探讨。外来词的引入在扩大知识方面的确功不可没,但是滥用外来词对民族语言也是一种侵害,作为语言学习者与使用者,我们要做的只是面对语......
民法中“民”的诠释
发布时间:2013-12-19
民法中“民”的诠释 民法中“民”的诠释 民法中“民”的诠释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方法论 价值目标 内容提要: 市民社会中,民法给予每个主体最细致的关爱。随着时代发展,民法的外延更是无限的细化、膨胀。究竟如何准确地把握......
诠释“称王称霸”
发布时间:2023-07-06
春秋战国时期的“称王称霸”和我们现代汉语里的“称王称霸”意思不大一样。现在我们用这个词通常都是虚指,可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时候,这个“王”和“霸”却都是实指。 “王”指的是中央政府的头子,普天之下属他最大,每一任的周天......
百年思想的冲击与撞击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中美两国开始直接、正面打交道应从19 世纪末,美国宣布“门户开放”政策算起。在两国关系中除了实际利害的考虑外,各自的传统思想也起着重要作用,甚至直到今天仍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影响。百年来中美关系的文化层面比之其他国家的双边......
现代性背景下的神学诠释
发布时间:2022-10-23
" 罗伯特·贝拉(Robert N. Bellah)和大卫·特雷西(David Tracy)都是当今美国宗教学界的顶尖级人物,而且最近几年都在论文中总结了自己40年来的研究思路。他们分别基于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的神学背景,始终将宗教学的问题纳入当代社......
浅谈近百年来王船山 《读通鉴论》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6-07-05
学界公认,明清学术、思想研究乃20世纪以来的显学之一。生当明、清鼎革之际的大学者王船山,因其毕生著作数量之多、堂庑之广和议论之深,尤为后世所推重,船山学研究方兴未艾且大有可为。但是,以往甚少有对船山某一部作品予以专门、系......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诠释
发布时间:2023-02-12
“六经皆史”是清代著名思想家章学诚(1738-1801) 理论 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围绕这一命题歧见迭呈,莫衷一是。笔者略述管窥之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史之含义 那么,这个“史”字是什么意思呢?这应以章氏自己的......
短语动词与动词词组考点一览
发布时间:2023-04-02
短语动词和动词词组一直是高考考查的一个热点,几乎每套题中都要设置2~3个考查动词短语的。修改后的牛津英语教程中11个模块共有短语动词和动词词组179个,其他词组166个。从设题上看,高考题大部分考查其中179个短语动词和动词词组,......
苏东巨变十年来的观察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31
" 逝者如斯,日子过的真快。十年前不可一世的超级大国苏联土崩瓦解、一朝覆亡,那一幕幕历史戏剧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尽管我们都知道盈虚消长、盛极而衰的道理,但苏联的崩溃所带来的历史震撼毕竟是太强烈了,十年来它持续地吸引着人......
明清《西游记》诠释
发布时间:2023-03-14
第一章明清《西游记》诊释 在古代《西游记》诊释史上,评点批评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明清《西游记》评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肇始于明代金陵世德堂刊行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世本),成熟于晚明《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李评......
“新常态”下的电信运营商他们这样诠释未来
发布时间:2022-12-07
更快、更高、更强 4G是目前运营商核心业务所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纷纷展示了各自4G业务后续发展,虽然略有不同,但更快、更高、更强已经成为共识。 8月1日即将在部分城市商用的“天翼4G+”成为中国电信展台最重要的......
全球化与基督教的自我诠释
发布时间:2023-04-15
" 世界范围内的所谓全球化趋势,首先是作为一种经济学的概念而存在的。然而随着政治、社会等相关维度的不断介入,人们开始愈来愈多地在文化学的意义上谈论全球化。西方的基督教学者就此作出了引人注目的反应,其中至少有两方面的研究特别......
浅析近年我国学前教育的思考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09
1前言 学前教育是现在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得我们国家的孩子有了更好、更完善的教育体系,这将使得我们的国家有了更好、更强的发展基础。毛主席说过我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以后的世界是年轻人的,所以,对年轻人的教育体......
女研究生的自行车驿站,一年骑出百万财
发布时间:2023-04-02
【编者按】一位长相清秀,看起来娇娇弱弱的80后女孩儿,却迷上了对体力要求较高的户外骑行,并在海南将这一爱好变成了事业。重庆工商大学研二女生侯姝媛,凭着一股子闯劲儿,白手起家,成立了“517骑行驿站”。如今,驿站年营业额近1......
论王阳明“致良知”的儒家诠释学思想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12
论王阳明“致良知”的儒家诠释学思想意义 论王阳明“致良知”的儒家诠释学思想意义 论王阳明“致良知”的儒家诠释学思想意义 [摘要]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主客相融、亦主亦客,集本心与天理于一体。王阳明“致良知”命......
媒介环境学派思想沿革的生态视角诠释
发布时间:2022-11-14
媒介环境学派思想沿革的生态视角诠释 “赋权”概念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出现。赋权指的是社会中民众通过信息沟通、积极参与决策和采取行动的实践性互动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实现改变自己不利处境或者提升权力和能力,从而使得整个社会......
合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诠释
发布时间:2015-09-1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手段也层出不穷,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与努力,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激趣法、创新法、表演法等。但是,笔者要说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果一味地遵循方法,......
中国百年民主化尝试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3-07-28
" 一. 25年来中国的广义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25年来有没有进行过政治体制改革? 我就这个问题请教过国内外若干政治学者和关心中国改革进程的人们,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过某些相关文献,对此作出肯定回答的都是少数。 对美国学界影响不小的......
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4
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 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 美术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 20世纪的中国,以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在......
墨子节用思想价值的现代诠释分析
发布时间:2016-07-01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在经历工业化大发展和物质生活大繁荣的同时,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矿产资源过度开发等一系列的挑战。当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各地经济建设强烈要求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面临漫天雾霆和资源环境......
百年反思与新世纪展望
发布时间:2023-03-13
百年反思与新世纪展望 百年反思与新世纪展望 百年反思与新世纪展望 然而,在会计方面,20世纪却也留下了一些值得会计界认真加以思考的问题及一些很值得深切反省的历史教训,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记取历史教......
伦理与政治的双淘向涵摄——董仲舒思想的再诠释
发布时间:2022-11-09
" 儒家伦理政治思想的历史进程在先秦可以说告一段落。但其思想的逻辑至汉时才算了结。迄于荀子,伦理政治的理论建构已显现出大致的系统化性质:前由孟于子完成了政治伦理化的建构,后由荀子完成了伦理政治化的致思。而且,二者在超验......
一百多年前的老童谣
发布时间:2022-12-15
公元1900年,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何德兰,在纽约出版了一本中英双语、图文并茂的图书《孺子歌图》。书中,收录了当年北京地区的儿歌、童谣约150首,每首旁边,还附有一幅民俗照片。 翻阅这本发黄的古籍,一百多年前孩子们生活的气......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发布时间:2013-12-19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摘 要: 过去人们一直将道德义务限于人类社会领域,但是当大量的环境问题出现的时候,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对道德义务进行思考。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道德义务不......
用科学发展观诠释效益审计
发布时间:2023-02-02
坚持以 经济 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 发展 ,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是落实 科学 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如何将这一思想贯彻在我国审计 理论 体系建设和实践发展进程中深化审计,完善并丰富效益审计,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
丹江一级阶地沉积地层光释光测年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3
关键词:丹江;一级阶地;光释光年龄;气候变化 Study on OSL Dating of Sediment Stratigraphy on the First River Terrace in Danjiang River Valley Wang Leibin,Zhou Yali*,Pang Jiangli,Huang Chunchang,Zha Xiaochun,Ga......
哲学诠释学的“反美学”与人文科学的审美真理立场
发布时间:2013-12-18
【 作 者】李建盛【作者简介】李建盛 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内容提要】美学问题在当代哲学诠释学中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哲学诠释学站在人文科学立场,对审美经验和审美真理问题的理解和解释,体现了显著的“反传统美学”特征。本文从美......
群体性事件的经济诠释
发布时间:2023-02-14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社会矛盾引发,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具有一定规模,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事件.从公民表达权利角度看,群体性事件也是法学问题.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多发"但因各级政府缺乏经验等原因,群体性事件法律解......
古希腊戏剧的当代诠释
发布时间:2023-06-04
作为古希腊戏剧当代诠释奠基者卡洛斯・库恩(Karolos Koun)优秀的学生与合作者,莉迪亚将希腊对古希腊戏剧最主流的当代诠释的基本元素放入了《阿尔克斯提斯》中去,哲学上突出古希腊戏剧“对话”的精神;结构上强调“诗―音乐―舞蹈”......
《田园交响曲》的音乐诠释
发布时间:2023-06-11
1前言 贝姆的贝多芬交响曲往往力求情感的独特性。例如以田园交响曲而论,他绝对不会演奏成白描田园风光,田园交响曲的诠释仍以华尔特的演奏为上选,贝姆比起华尔特来说实在缺乏了一些诗意。例如我上述这个主题在本乐章的后半段采用十......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现状的研究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 要:主要介绍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内容,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数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探讨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有效措施,以保障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据此,有利于提高小学高年......
诠释孔子——论孟子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创造性发展(1)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要: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时代特征出发,为孔子思想作出新的诠释,在基本遵循孔子论述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儒家学说的精神品格,从而发展孔子所创立的学说。他在孔子解诗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意逆志”的理论,对孔子以“......
对自由主义在中国百年境遇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4
" [论文关键词]:自由主义 历史境遇 近期态势原因 思辨 一、自由主义在中国的流变态势 二、自由主义为何难成主导思想 (一)时代向社会各个领域发出了救亡图存的威严命令。从所周知,当时光流至19世纪中后期,曾创造了辉煌历史......
当代文学作品中诠释和表达
发布时间:2022-11-17
摘要:我国茶文化由来已久,对茶的探索和喜爱已经穿越了时空,持续了上千年。茶饮品在现代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家喻户晓并且喜闻乐见的绿色饮料。茶文化发源于中国人流传千年的饮茶习惯,和茶叶有着同样相当长的文化积淀。茶的历史太悠久,以至于对茶的起源和由来,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早在盛唐时期开元盛世就有“茶圣”陆羽在著作《茶经》中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把对茶的发现和利用归结为神农的功劳。茶叶在中国人的心.........
现代性的社会学诠释及理论反思:从韦伯到福柯
发布时间:2022-12-21
内容提要现代性虽有厚重的哲学意味,但同时也具有非常鲜明的社会学内涵,充分反映了不同阶段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体现出社会学特有的理论与实践色彩。现代性与社会学关系密切,本文立足社会理论发展史上的三重视角对现代性......
价值视域下中国哲学的当代诠释
发布时间:2022-10-0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马哲学界出现了一股价值观研究的热潮,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哲学界亦适时加入了对价值观的讨论,著名哲学史家张岱年先生被公认为传统价值观研究的开创者。事实上,海外新儒家在苦心孤诣诠释传统哲学特质,弘扬......
哲学诠释学的“反美学”与人文科学的审美真理立场(1)
发布时间:2013-12-18
【 内容 提要】美学 问题 在当代 哲学 诠释学中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哲学诠释学站在人文 科学 立场,对审美经验和审美真理问题的理解和解释,体现了显著的“反传统美学”特征。本文从美学作为人文科学特殊理解方式、审美真理如何表现,以......
《马氏文通》研究百年综说(1)
发布时间:2013-12-18
(注:此文名为“百年综说”,就内容而言说于近20年略于前80年,前80年的《文通》研究成果请参看《马氏文通读本》、《马氏文通评述》及《马氏文通与中国语法学》。)一二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外文化交流愈益频繁,人们......
汉语拼音走过的一百年
发布时间:2023-03-06
说到“汉语拼音”想必同学们都不陌生,可是你对它的“前世今生”了解吗?在没有这些“注音字母”时,古人又是如何来标注字音的?在现行的汉语拼音前,它是否还有其它的称谓?我们现在用的这套拼音方案又是什么时候确立的?今天咱们就......
“人才”诠释中的教育和追求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 人才;做人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 [论文摘要] 所谓人才,就是“人”与“才”的有机合成,具体表述为“人才=健康人格+高创造力与高技能”。教育的现代发展取向与变革正是围绕培育“人”与“才”而展开。成人成才......
简述重复技法的不同诠释
发布时间:2022-12-22
重复是艺术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对于重要的事物,通过重复的运用可以加深观众的印象,引起观众的注意,反复强化观众的心理准备,但是这种技法要求创作者可以准确的抓住整部艺术作品的关键。重复本就是创作者有意的安排,如果在作品中重复技法运用的生硬呆板无意义那么观众会立马跳出作品并认识到这种强加的艺术重复。所以在创作中应该让观众不知不觉的接受,并加深这一印象,甚至某种程度上希望看到这套重复。在舞蹈创作方面重复技.........
浅谈周敦颐对《中庸》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4-09
周敦颐的学术著作主要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虽然从书名上看,《太极图说》与《易通》( 即《通书》) 都是解《易》之书,但从诠释方法上说,两者则有较大的不同。《太极图说》基本是就《易》而发挥,而《通书》除了发挥《易》的思想......
精英教育应有的胸怀:百年树人,一树百获
发布时间:2023-07-16
最近听到一个抽考的事,包括各个学科在内,由相隔很远的教师临时抽签监考,对学生的综合实践、体育及各学科技能进行抽测。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还是新办法呢?其实,这对信息技术教育促进来说貌似也不是坏事,但面对超速发展的技术、......
十年来近现代江南家族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2-12-25
[摘 要]近现代江南家族史的研究发展很快,在文化、社会、国家、经济及教育等专题方面均有了明显的进展,研究者还在个案、综合及理论研究等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这些研究极大的改变了近现代江南家族史研究薄弱的情况。但在取得一系列研......
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07-29
" 摘要:新的课程计划中设置"研究性学习",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强调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科学化与多样化,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与过程、情感与体验、交流与合作等;目前高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三种模式:(1)课程模......
汉语外来词的方言标注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8
摘要外来词兼具外来语言文化因素和固有语言文化因素,是我们观察借出语和输入语两种语言文化的窗口。通过考察音译外来词的方言特征,我们可以发现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轨迹,进一步认识不同的方言群体或社区在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和作......
张天福:为茶痴迷一百年
发布时间:2023-02-03
每日饮茶一百杯 岁月在张天福身上似乎停滞了,105岁的他留在70岁的光阴里。只要聊起和茶有关的话题,他依然思路清晰,滔滔不绝。 张天福的养生之道就像他喜爱的茶道一样,有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味道。他归纳为“一足五忘”:“一足......
《利维坦》及其当代之诠释
发布时间:2023-02-09
" 动荡不安的时代,往往也是不同思潮竞逐最激烈的时刻,因为旧的思潮常常无法应付变动不居的情势。霍布斯(ThomasHobbes)正是一位身处于这样的年代的政治哲学家。霍布斯写于1640-51年的一系列著作,发挥了他罕见的天才,结合了当时欧洲......
一枚鸡蛋引来的百万天使投资
发布时间:2015-08-13
曹席斌联合几个朋友创业,创办了一个专门售卖高品质秀山土鸡蛋的电商平台。曹席斌介绍,虽然产品还未正式上线,但已卖出2万枚土鸡蛋,并获得数百万元天使投资青睐,估值超千万元。 一枚偏远山区的土鸡蛋,可以卖到3元,并引来百万元......
新词语研究和新词语词典编纂六十年
发布时间:2023-02-27
摘要新词语搜集、整理等工作,自新中国诞生之日起迄今已持续进行了六十余年,成果之丰硕自不待言。新词语不论从词条本身反映对象的广泛性上看,还是从对其进行搜集整理的时间性上以及研制手段的先进性上看,六十年间都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检讨得失,总结经验,对于把握未来新词语研究的走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新词语词条的多元化编年本词典研制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虽百废待兴,但语言文字工作仍备受重视:1.........
崔大华先生对儒学理论结构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4-29
摘 要:崔先生认为,儒学的理论结构包括心性的、社会的、超越的三个理论层面,与之相应的有“仁”“礼”“命”三个基本范畴。社会的理论层面的“礼”从形式上来说是指礼仪,从实质上来说是指伦理关系的等级差序原则和道德情感等精神内......
特殊防卫权的理解与诠释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特殊防卫权作为正当防卫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是学者争议的焦点,褒贬不一。本文试图通过对特殊防卫权的理论意义与立法价值进行分析,以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可存在性。 [关键词]:特殊防卫权,正义性,适当性,个人防卫,......
百年然一诺 大善同船渡
发布时间:2023-07-28
在湖北恩施市与建始县交界处有个叫大沙河的老渡口,光绪三年六月有一户从外省逃荒的万姓人家,被当地崔姓等世居的乡邻宽容地接纳了,并受其接济之恩,得以开荒拓土,安家落户。 自幼深谙水性的万作柱,见家门前绝壁峡谷中的这个渡......
音乐对西班牙语文化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2-01
音乐对西班牙语文化的诠释 每当你身处一个http://wwW.LWlm.cOM讲西班牙语的国家时,你所听到的音乐种类要完全取决于当地的文化。目前存在有很多不同历史背景的文化,由于这一点,在西班牙语世界里也有许多不同类型的音乐。例如,在西班......
刘孝扬:用心诠释音乐的灵魂
发布时间:2022-10-11
笔尖在纸上轻书流转,一个个音符便如百鸟一样从五线谱上飞出,谱写出灵动欢乐的乐章。灯光渐亮,舞台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音乐响起,他总能抓住音乐的灵魂,以他不拘一格的指挥方式,感染和吸引在场的每一位人。伴随旋律,激昂时如巨浪击......
宪法上的人格尊严:一个中国语境下的诠释(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20
【内容提要】 如果有什么权利能够成为其他权利的基础,并且还是“凡权利必有界限”的例外,那这个权利就是人格尊严。在我国语境下,人格尊严规范作为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宪法教义学上的准确界定不同于“人的尊严”......
无神主义的批判与人本主义的诠释——陈独秀宗教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3-07-20
" 论文关键词:无神主义;人本主义;伟大人格 论文摘要:近代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一陈独秀在科学主义、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宣扬否定一切宗教迷信,特刺是基督教,揭露其荒谬性.主张用科学取代宗教的无神主叉思想......
一代词人 2013年4期
发布时间:2023-07-09
一九二六年丙寅,七月十八日,蕙风词人贫病死于上海,王观堂(国维)闻耗叹道:“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果何为哉?” 散原老人也挽他一首诗: 几愁烬铸词人,江海流离去国身; 才并半塘相继尽,老余沤尹更谁亲? 卖文为活孤......
以典型故事诠释核心价值
发布时间:2015-09-0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14 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全民教育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以下简称《读本》)的出......
现当代文学创作中茶文化的诠释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21
[摘要]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从四千年前古代人简单的冲茶、喝茶,直至现当代文学等各类艺术作品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诠释,其内涵和价值对现当代主流文化的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茶文化基本概念的阐述,对茶文化多重特性和内在含义加以合理分析,以贾平凹、鲁迅、老舍、梁秋实等文学大师文学作品对茶文化的诠释为例,深刻探究了茶文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意.........
部分同义译名外来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7
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汉语引进外来词语的方法,不外是采用或交叉采用音译、意译、和借形这三种方法。①外来词的类型一直是外来词研究的一个焦点,特别是意译词的归属问题,直到现在学界仍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
浅析强化党的领导的法治诠释
发布时间:2017-02-06
强化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依法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是在革命实践中得来并在建设、改革实践中得到巩固的,是宪法和党章确认的。党是领导核心,必须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改善和发展。但毋庸......
论基于法律适用层面的意思自治诠释(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意思自治原则 可预见性 排除规则 论文内容论文摘要:在国际民商事诉讼或仲裁中,有时候会遇到当事人没有选择法律或者当事人虽然选择了法律但其所选择的法律没有得到适用,这有违于当事人意思自治,也有违于法的正义。所......
“食货”:中国封建社会的财政诠释
发布时间:2013-12-17
" [关键词]“貪货”;食货志;封建财政[摘 要]东汉初年.比较完整地表述财政内涵和外延的财政概念—“食货”已经确立,并在以后的1900余年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食货”研究的对柬是我国封建社会国与民相互之间的经济活动及与此有关的政策......
《内布拉斯加》:诠释美国人的“孝道”
发布时间:2023-01-31
[摘要]美国导演亚历山大・佩恩的《内布拉斯加》给观众带来了美国人对家庭观念与“孝道”的深刻诠释。导演坚持用 “更有原型和标志性的感觉”的黑白影片来完成该片的拍摄,就是想把更本色的、代表着美国大众的家庭伦理观念展现给全世界......
浅析近年我国学前教育普及方式的思考与未来构想
发布时间:2017-06-06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定的基本任务之一。《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普及学前教育已成为各级政府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和众多学前教育政策关注的焦点。据2016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经从2009年的50..........
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8
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是孩子认识汉字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汉语拼音教学的标准拼读非常重要。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拼音是学习语......
关于十年来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2-12-22
民办幼儿教育是指国家机关以外的法人主体,利用非国家则政性经费而向社会招生而举办的幼儿教育民办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规模与质量直接影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自200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
近20年来国内毛泽东思想研究概述
发布时间:2023-03-24
" 【内容提要】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归纳和综合的方法,对近20年来我国学者开展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基本状况、发展阶段,以及当前研究的特点、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宏观而系统的评价。【英文摘要】On the basis of......
西北局高干会与党的一元化领导的研究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17
[摘 要]在整风运动背景下召开的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对全党纠正错误思想倾向、统一思想、建立健全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有着重要影响,促进了一元化领导体制在党内的形成。新时期,我们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领导体制,加......
又是一年春来到
发布时间:2023-02-14
早晨醒来,阳光已洒进窗内,却不是耀眼的暖色。天空也毫无湛蓝之意,总不见往常的一碧如洗,更不见从前的朵朵云彩。 这,是春天吗?人们总说春天百花争艳、鸟语花香……可如今,立春已将近一月,却不见丝毫春意。树枝仍是光秃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