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百年民主化尝试的再思考

中国百年民主化尝试的再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5 00:42:35
中国百年民主化尝试的再思考
时间:2023-08-25 00:42:35     小编:

"

一. 25年来中国的广义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25年来有没有进行过政治体制改革?

我就这个问题请教过国内外若干政治学者和关心中国改革进程的人们,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过某些相关文献,对此作出肯定回答的都是少数。

对美国学界影响不小的《联邦主义的中国模式:经济成功的政治基础》1一文就在导言里指出:中国“在没有任何政治改革的情况下获得了经济改革的成功”。这种观点在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界可以说相当流行。

对于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未语先摇头的某些学者,我不得不追加一个问题:23年前中国的政体是何政体,如今又是何政体?大多数人都会同意,23年前中国的政体是符合西方经典定义的全权政体或极权政体,如今是威权政体,或者用萧功秦的术语说是“后极权时代的威权政体”。

接下来的问题自己会跑出来:一个国家的政体完成了从极权主义向威权主义的转变,但却没有进行任何政治体制改革,这可能吗?答问者之所以陷入这种自相矛盾,关键是对政治体制的内容只作狭义理解。

在我看来,一个现代国家的政治体制应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社会权力以及文化权力的关系;

第二, 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

第三, 国家权力的纵向分割(或者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第四, 国家权力的横向分割(或者说三权分立);

第五, 国家主权的来源;

第六, 对执政权的竞争。

对政治体制作如上六项理解的是广义理解,只作后三项理解或至多包括第三项内容的是狭义理解。狭义理解的政治体制是传统政治体制,因为在近现代之前从未有一种政治体制是政党政治,也从未有一个政府对全社会的有形与无形资产实行过公有制,使政治权力、经济权力、社会权力和文化权力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象一块四层胶合板。

如果对政治体制作狭义理解,自然会说中国23年来从未进行过政治体制改革。确实,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国家主权归属仍然悬空,象改革前的公有产权一样,有“人民主权”之名无“人民主权”之实;国家权力的横向分割还是一个禁区,虽然司法权力不再是聋子耳朵,人大立法权力也不再是橡皮图章,但远没有形成相互制约的分权格局;至于执政权竞争问题更是万伏高压线,凡血肉之躯轻易碰不得。

但是,25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在使政治权力与经济、社会、文化权力分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旧体制对每个社会成员从摇篮到坟墓的管制放松了,包括迁徙自由、就业自由和财产自由等在内的人身自由有了长足进步;在党政分开和权力下放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成效相当可观:党包揽一切,干预一切的情况大大减少,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复存在。这方面最成功的范例是中央和地方在财政上的分权。虽然90年代在财政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分权格局依然存在。这一被西方研究者称为“财政联邦主义”的分权改革,被看成是有中国特色的联邦主义模式,是中国获取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成就的基础之一。

此外,以香港、澳门回归为契机,邓小平先生设计的“一国两制”成了中国单一制国体的突破口,使中国向现代地方分权制政府和复合制国体迈出了拓荒的一步。

本部分的结论是,中国在过去25年里进行的以经济体制为主导的改革,具有广义政治体制改革意义,它的意义在于把中国从一个极权主义国家转变成了一个威权国家。这一改革至关重要,它将中国从一个无法进行狭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极端国家,还原成了一个可以进行狭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正常国家。

这就是说,中国目前进行狭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

二, 近代以来中国两次失败的民主化尝试

狭义政治体制改革其实就是民主化改革,或者说是立宪改革。从程序上实现国家主权来源于人民,是选举政治;在主权结构上实行权力制衡,用权力限制权力,是分权政治;在若干政党之间或同一个政党的不同政治派别之间进行有序的权力竞争,获胜者在一定期限里执政,是政党政治。尽管世界各国宪政形式千差万别,但所有真正的民主宪政都包括上述三项内容。有这三项内容者为真民主宪政,没有这三项内容者是伪民主宪政。

这可以说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第一次尝试,但结果却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它的失败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未能制止国家分裂。清室丧失的国家领土非但没有索回,民主革命还导致国家主权继续受损:外蒙脱离中国,中央政府不能有效行使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西藏地区的主权长达40余年。

第二,最终导致军事专制。民主革命不仅没有终结中央专制,中央集权的程度反而不断加深:袁世凯的中央集权超过晚清,蒋介石的中央集权超过“洪宪”,毛体制的中央集权超过蒋氏。革命最终使中国由比较缓和的君主政治专制,变成了僭主军事专制。

第四,无力阻挡外敌入侵。军事暴政与乱灾战祸大伤中国元气,使得往年只能在中国边境偷窃胜利的日本军队,从1937年开始大举入侵中国,使中国险遭亡国之灾。

以美国为蓝本的民主化尝试的失败,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目光转向苏联,试图尝试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民主化。虽然列宁自诩无产阶级政权比资产阶级政权民主“一百万倍”,但毛泽东清楚,这与其说是对现状的描述,不如说是愿望的表达。真要搞出一套异于并且高于西方民主的民主,需要挖一番心思。

从毛泽东在延安答问时的情况看,他搞民主,实用多于理想,策略甚于价值,他说他找到了打破王朝兴衰周期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民主。显然,他搞“民主”的公共目的是想让他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长盛不衰。

毛泽东搞的民主化实验便是震惊世界的“文化大革命”。他用他自己发明的“有领导的造反”,代替西方民主的“有秩序的投票”。这种被称为“大民主”的尝试,也有有效授权期的思想,按照毛的设计,一次授权最好不能超过8年(文化大革命,

七、八年又来一次),当然,他本人不受此限。他这个思想是否可以叫做大民主的僭主非立宪思想,还可商榷,但他的创造性尝试也以悲剧收场。这个悲剧就是:政治独裁,经济贫困,社会动乱,文化灭绝,人性堕落。邓小平的中共中央对文化大革命的定性是:“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3

值得关注的是,两次民主化尝试的发动者,分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两个共和国的缔造者——孙中山和毛泽东:孙中山缔造了中华第一共和国,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比较正常的后帝制国家;毛泽东开创了中华第二共和国,当时的中国是一个逸出现代化常规的非正常国家,是一个全权主义国家。不同背景下的民主化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不能不让中国民主化" 的后继者们踌躇难前。

一方面,中国进行民主化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另一方面,民主化改革的道路尚未探明。要改,但又不能盲目改。不改,坐失良机;盲目改,酿造祸患。要摆脱这种两难处境,首先要探询一下,民主宪政为什么至今拿不到中国的入境签证。

三,以往中国民主化实验失败的原因

中国两次民主化实验为何都归于失败?

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仔细探究,并从中总结出恰当的教训,中国今后的民主化尝试难免不再走弯路。

在经典的官方意识形态看来,中国的民主化难以成功,或者说中国不能马上民主化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文化落后。这一论点经过长期传播,相当深入人心。其实,这个观点不仅未在已经成功民主化的落后国家得到证实,比如印度,它的民主化成功于半个多世纪前,不能说那时的印度比今天的中国的经济文化还要先进;这个观点也被中国当下的乡村自治实践所反驳:基层民主化没有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城市居民区,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先启动,反而在相对落后的乡村率先试点。

经过近10年来的思考和对比研究,我发现,使中国的民主化工程半途夭折的基本原因有两个:第一,幅员辽阔,第二,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且不少民族基本按地区集中聚居。

按照美国制宪之前的古典政治学原理,一个大国搞民主必然失败;按照现代民族自决原则,一个多民族的专制大国如果崩溃,便难以按原样复原,分离出去的民族往往独立为一个主权国家。

大国搞民主包括两重含义:一是一批小的民主国家聚合成一个大国;二是一个大的专制国家改造成一个民主国家。如果把这里的“民主”,都读作“直接民主”的话,大国民主不可能性原理就不难理解。因为在直接民主制下,议行合一,最高立法权和行政权都在公民大会。如果国家大到不能让全体公民都出席会议,民主权力就可能被寡头篡夺,变成专制。

孟德斯鸠和卢梭都因为爱民主,所以爱小国。在卢梭看来,实现他《社会契约论》理想的理想国家是日内瓦而不是法兰西4,因为,仔细考察了一切之后,他“认为除非是城邦非常之小,否则,主权者今后便不可能在我们中间继续行使他自己的权利。”5也就是说,如果国家大了,人民民主便会变质。

因此,大国民主的失败也有两个含义,一是若干民主小国联合成一个大国,结果保全了大国,但丧失了民主;二是一个专制多民族大国在民主化过程中崩溃,结果之一是分裂后的国家分别实现了民主,但都丧失了大国地位,结果之二是经过战乱又回到专制,但回不到原来的国家规模,由一个头等专制大国,变成一个专制的次等国家。美国的联邦党人战胜了前一个宿命中的失败,前苏联没有逃脱后一种失败的第一个结果,中国前两次民主化试验没有逃脱后一种失败的第二个结果。

其实,任何宿命论,都是对创造力的一项挑战。创造力旭日东升时,宿命论就作雾散。美国费城制宪时的反对者,包括邦联主义者和君主专制主义者,显然缺乏足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民主仅仅理解为直接民主。在君主政治的拥护者看来,在美国这样大的国土上,搞直接民主必然产生混乱,“一切自由政府都是与社会秩序不协调的”;6而在邦联主义者看来,邦联一旦变成联邦,民主共和政体便会死亡,他们认为,“共和政体只能在生活于小范围国土上的少数居民中建立起来。”7

联邦党人理解到民主的实质是共和精神,直接民主的“民主政体”不适合大国,“将限于一个小小的地区”,但经过代议制和联邦制改进的间接民主,即“共和政体”,则“能扩展到一个大的地区。”8他们真正看懂了孟德斯鸠关于联邦制的一个深刻提示:“联邦既由小共和国组成,它便享有各共和国的内部内部幸福,至于对外情况,由于联合,它具有大君主国的一切优点。”9这和托克维尔后来对美国的观察完全一致:美国“联邦既象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象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10

西方古典政治学揭示的是大国的直接民主必然变质的原理,我在《头对着墙——大国的民主化》一书里,提出的是启动民主化的专制大国易于崩溃的原理。

在我看来,一个专制的超大型国家,最危险的时刻可能不是它拒绝民主化的时候,而是它被迫接受民主化的时候。那本书提出了一个“瀑布假说”:一个国家的权威资源象一条瀑布,国家越大,要求的权威落差越大,也就是说对中央集权的程度要求越高,犹如一条瀑布流得越远,要求它的发源地越高。长江能流到海洋,因为它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这里的机制很好理解:国家越大,统治费用越高,要求中央汲取财政的能力和统一政令的能力越强。当它开始民主化的时候,权威落差会突然下降,原有的中央权威会突然丧失,国家面临分裂、崩溃和混乱。11袁世凯称帝前的中华民国靠举外债度日,就是中央权威突然下降的结果。

这就是中国第一次民主化尝试中出现的问题(当然更是当年沙俄帝国、奥匈帝国和普鲁士帝国民主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中国第二次民主化实验中变相出现的问题。毛泽东或许直觉到这个危险,他试图在政治造反过程中神化他个人的权威来取代整个中央权威,以维持国家的统一与秩序,结果只能是绝对个人权威与整个社会动乱的畸形并存。

如果一个专制大国同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且少数民族还按地区分布,那么,它在民主化中崩溃和分裂的危险性会更高。在苏联东欧变迁中,苏联解体,南斯拉夫崩溃,捷克斯洛伐克分裂,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波兰、阿尔巴尼亚等国维持原状,而两个德国反而完成了统一。从这里可以观察到,那些分裂崩溃的国家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是大国,第二是民族同一性低。而东德,不仅民族同一性高,而且联邦德国还取代了崩溃的东德政府权威,使德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了最大的政治变革收益:民主化和民族统一毕其功于一役。

有两种民族国家,民主化过程中分裂的风险大小不同。一种是美国式的“沙拉国家”,各民族相互搅拌,混杂居住;另一种是俄国、中国和加拿大式的“拼图国家”,各民族呈块状分布。后一种国家分裂的可能性远大于前一种国家,即使是早就完成民主化的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分离倾向也始终存在。

本节的基本结论是,如同不实行代议制民主,民主化就不可能在西欧各民族国家获得成功一样;如果不实行联邦制民主,民主化也不可能在美国、俄国和加拿大那样的多民族大国获得成功。

四,邓小平的第三条政改之路

有充分的理由认为,邓小平对中国过去民主化失败的原因和今后民主化的条件有过深入思考,并且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具体化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方案。他的方案未必是民主化本身,但却是为中国的第三次民主化尝试创造条件的预备方案。

很明显,在1980年时,对毛式全权体制的经济方面的改革刚刚开始,这时候就全面展开民主化改革,很难不重蹈历史覆辙。虽然他在政治改革方面的呼声很高,但在实际行动方面却难有作为。实际上,从1980年到1986年的6年间,中国在充分发扬民主方面难以让人想起什么标志性动作。这期间,邓小平没有停止思考。到了1986年,一半因为他决" 心退休,想在退休前开始施工政治改革工程,一半因为他在中国民主化道路的思考方面有了成熟想法,于是一发而不可收,一年里先后10次倡言政治体制改革。

5月20日,邓对澳大利亚总理霍克提出,城市改革是全面改革,不仅涉及经济领域,也涉及文化、科学、教育领域,更重要的是还涉及政治体制改革。“城市改革首先要权力下放,没有权力下放就调动不了每个企业和单位的积极性。”13

6月10日,他对中共中央负责人再次谈到政治体制改革,说“我们要精兵简政,真正下放权力,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把人民群众和基层组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14

6月28日,邓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讲话提出党和政府的关系问题,说是一个政治体制的问题,明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党政分开和下放权力”。15

9月3日,邓会见日本客人时说,“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不能动摇的,但党要善于领导,党政需要分开,这个问题要提上议事日程。”16

9月13日,邓在听取中央财经小组汇报经济改革时说,“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于贯彻。党政要分开,这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第二个内容是权力要下放,解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同时地方各级也都有一个权力下放问题。”17

9月29日,邓小平说,“我们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18

11月9日,邓会见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提到政治体制改革的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第二个目标是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第三个目标是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下放给农民。农村改革是权力下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要权力下放,下放给企业,下放给基层”。19

原文并无黑体字,本文作者将引文中某些字改成黑体,目的在于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看到,10次讲话,主题词主要是两个:下放权力(或权力下放)与党政分开。政治体制改革那么多内容,邓小平为何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这两项,而且用“首先是”或“是关键”这样的词来突出其重要性和优先性?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来讨论一下这两个词的含义。

权力下放,在英文里的对应词是“decentralization”或“noncentralization”,是非集权化的意思。对于一个中央集权国家来说,权力下放与“联邦化(federalization)”指称的是同一个政治过程。美国著名联邦主义理论家丹尼尔

&#

8226;艾拉扎博士曾经为“联邦化”下过定义:“‘联邦化’一词用来描述分离的若干国家联合成一个联邦政治体的统一过程,也用来描述一个国家内部的权威或权力在全国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持续扩散。正是在这个看似含义模糊的词里,含有联邦原则的精髓:联合与放权(noncentralization)的不断交替。”22显然,不论用什么词来描述,邓小平强调的权力下放改革,具有明确的联邦化意义,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再来看看党政分开。权力下放,中央的权威相对下降,这会不会影响政治稳定?邓小平的改革哲学是一种平衡哲学,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两手哲学”: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它的经典表述形式是“两个基本点”。在政治体制改革上,也应该用两手哲学观点来看待他的“权力下放”和“党政分开”改革措施。权力下放是调动基层积极性的一手,党政分开便是改善并保持中央控制力的一手。

旧体制是用党来集权的,而且党权政权连为一体。如果党政不分开,权力下放便意味着党政权力一起下放,中央权威将受到双重削弱,政治有失去稳定的危险。党政分开,党从政府权力中退出,当政府权力下放时,党的权威不受根本影响。所以,邓小平才说,“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

那么,党从政府退出后干什么呢?干它自己的正事:为政府挑选执政者,在议会里保障自己的意志转变为政策。这就是说,党本身不再有指挥政府的权力,党的权力转变为正常的执政权:一个任期行使一次的政府首脑提名权以及议会开会期间的提案权和表决权。

总结上述,邓小平指明的权力下放和党政分开的政治体制改革之路,从逻辑上必然通向中央总统制和地方分权制。指出这一点极其重要,这表明,邓小平已经从过去两次民主化失败的经历中汲取了教训,已经悟到,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大国,不可能搞中央集权式的民主,也不能搞内阁制民主。如果硬要搞,还会走上过去先崩溃混乱后重新集权的老路。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邓小平的第三条改革之路,便是:要民主,先放权;要分权制,必要总统制。

五,地方分权制

权力下放是邓小平倡导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两项根本措施之一,其目标应当是建立地方分权制的国家体制。

这里的地方分权制,显然是相对于中央集权制而言的,它们指称的是两种不同的政治结构或政府关系。在丹尼尔

&#

8226;艾拉扎看来,有三种组织模型(organic model),第一种是矩阵模型(The matrix model),第二种是权力金字塔(The power pyramid),第三种是中心—外围模型(The center-periphery model)。23按照他的定义,联邦制政体属于矩阵模型,中央集权制政体是权力金字塔模型。显然,和联邦制政体一样,地方分权制也是矩阵模型。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既然联邦制和地方分权制都是矩阵模型,二者之间有何异同?第二,如何理解矩阵模型?

先谈第一个问题。从政治结构本身看,联邦制和地方分权制没有差别,都是非中央集权体制,地方实行自治,全国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分享国家权力24,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指令关系被政府之间的协商关系所取代。既然如此,为什么要用两个不同的名词来指称相同结构的政体呢?这样做的理由是,虽然联邦制和地方分权制权力结构相同,但它们的产生方式不同。联邦制产生于若干分离的政治体的联合,地方分权制产生于一个中央集权制政治体内部的权力下放。美国是联邦制的最成功典范,俄罗斯是地方分权制的最新尝试。

中国春秋时期的诸侯体制,是一种古典的地方分权制;中国20年代末兴起的联省自治运动,是一种特殊的联邦化冲动。前者是国家主权者周天子让他的宗族和功臣分享他的王权,后者是从清王朝分裂出" 来的南方若干省军阀尝试联合成一个联邦制国家。但这两者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地方分权制或联邦制。现代联邦主义或地方分权制的本质在于:第一,主权在民;第二,各级政治体自治。春秋体制的主权在君王,联省自治的主权在军阀,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从基层到各级地方的自治。

自治是联邦制和地方分权制的根,根深才能叶茂。1291诞生于瑞士的联邦制度,之所以能够存活并成长为现代联邦主义政体,一个根本原因,便是它的基层自治。数百年的政治风暴没有动摇它的自治根基,终于在1848年完成了它的现代化转型。从这个意义上,可以把邓小平向基层放权的改革看作是中国现代地方分权制的“扎根工程”。

在中国建立地方分权制,就是把中国的政治结构从金字塔结构转变为套箱结构。在中央集权制的金字塔结构里,中央政府是塔尖;在地方分权制的套箱结构里,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是一套箱子外面最大的那只箱子。在金字塔结构下启动民主化改革,基础一动,全塔崩溃;在套箱结构下开始民主进程,箱子只是从最小的开始变动,它的外面还有一层层更大的箱子。最后改变的是外面最大的箱子,也就是全国政府。这样的政治改革,是不丧失权威系统的可控过程,既不会象清末那样国家被“斩首”,只不过,砍掉一颗头(清室),长出三颗头(北京袁氏、南京孙氏和武昌黎氏),也不会象“文革”中那样,国家被“腰斩”,头保全了,身子瘫痪。

对于一个象中国这样的拼图型多民族国家,先进行地方分权制转型,还可以把民主化过程中容易发生的民族自决的主权独立问题,转变为民族自治的地方民主问题。如果从中央集权直接向民主制过渡,未自治的少数民族会认为自己从未分享过国家主权,他们的领袖会说服他们把民主化过程变成独立过程,完成主权从零到百分之百的惊险跳跃。如果先实行地方分权,民主化的压力就不由全国政府承担,而由民族自治政府自己承担。

六,主权股份化:分权与发展地方民主

这条先分权,后民主的改革思路,于2003年2月在悉尼召开的“现代中国宪政研究”学术讨论会上,受到秦晖先生的诘难。他认为这会使中国重新陷入“酷吏—豪强”与“中央专制—诸侯坐大”的历史循环。这个诘难乍听起来很有说服力,中国历代统治者一直未能走出集权—分权的两难困境,集权则吏治腐败,边患四起;分权则藩镇割据,朝廷难安。可以说盛唐死于分权,两宋毁于集权。

中国王朝一直不能在集权—分权的边际上达到平衡点,关键问题是主权的归属在君不在民,权集中央则中央滥用权力,官吏跋扈;分权地方则地方滥用权力,豪强横行。中央和地方之间是你弱我强的替代关系,找不到相互制衡的均衡点。只有在主权在民的条件下,分权难题才能解套:权分到哪儿,民主跟到哪儿。把中央制约地方权力的部分责任让当地选民来履行,迫使豪强成为公仆。如果把分权比作挖渠,民主化比作放水,这条分权民主化思路,可以称之为“渠成水到”。

渠成水到的分权跟进式民主化改革思路,有两个核心思想,一是主权股份化和发展地方民主的思想,二是倒涟漪效应的渐进改革思想。

按照周恩来的说法,地方分权是为了增加生产,而发展地方民主,好象是要“大大巩固中央领导”。这可算是看待地方民主的一种“民主集中制”方式。此外,还有一些当代西方的研究视野。一种叫做现代主义(Modernism)视野,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初级地方民主即乡村选举;第二种是制度主义(Institutionalism)视野,有这种视野的人认为,搞乡村选举是当局从农村开始追求统治合法性的一种努力;第三种是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视野,它感兴趣的是乡村选举与村民依法抗争以及政治民主意识觉醒的关系。26

1997年5月,关心中国政治前途的海外中国学者在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举行“两岸地方基层民主研讨会”,郑永年博士为该会写了一个出色的纪要:《地方民主、国家建设与中国政治发展模式: 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现实估计》。关于村民自治和乡村民主选举,会议认为,“建立这种新制度是为了填补旧制度解体后的真空”, 摆脱“在农村陷入‘干部短缺’的困境”。看上去,这次研讨会的主要视野好象是制度主义的。

纪要也讨论了分权与民主的关系,但它倾向于认为,分权对于民主化的作用是消极的:“在分权过程中,由于地方官员垄断了很多政治经济权力,他们变成许许多多的地方小‘皇帝’。这些小‘皇帝’不仅设立了本地的法律和政府条规,同时还设法抑制中央政府在本地的影响力。结果,中央政府的政策很难深入基层,或者政策下达基层时已经变了样。这种现象被中国的一些学者称为‘中国的再封建化’。”27这个观点和本节开头所引的秦晖先生的看法不谋而合。

显而易见,本文作者关于中国地方民主的视野,与上文引述的几种视野不同。关于分权与民主的关系,本文的基本逻辑是:要全国民主,必须先向地方分权;要防止分权割据,必须紧接着发展地方民主。这是一种政治改革的战略视野:分权是启动全国民主化的一个战略步骤,而发展地方民主是制度化分权的一个战略步骤。

那么,如何发展地方民主呢?决策层已经在借鉴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以我之见,还要继续借鉴。已经借鉴的是乡村自治与村民选举,要继续借鉴的是股份化改革措施。经济改革从农村开始,联产承包;政治改革也从农村开始,乡村自治。联产承包就是经济自治,乡村自治就是政治“承包”。经济改革进城搞的是股份化,产权股份化;政治改革进城也要搞股份化,主权股份化。

改革前,我国的产权和主权有很多类似之处。产权是公有制,主体是全民所有制;主权也是公有制,法律上都是全民所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部财产和所有权力都属于人民。由于国家太大,人民既不能直接管理财产,也不能直接管理主权,都委托国家管理,于是便有了国有制产权与国有制主权。

国有企业是经营国有资产的,政府是经营国有主权的。国有企业有中央国营和地方国营之分,政府也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分。国有企业股份化改造的实质,是还产权与人民,让职工成为股民。主权股份化的实质,是还主权与人民,让主人成为公民。国有企业股份化从基层流通企业开始,逐步向全国性的工业、通信业和金融业推进;国有股从绝对控股到相对控股,再到不控股或完全退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产权变革不仅要平稳,还要促进经济增长。主权股份化也应当这样,从乡村开始,其次到县一级,再到地市一级,最后到省一级。每级首脑的候选人,开始全部由上级提出,数年后提出三分之二(绝对控股),再数年后提出二分之一(相对控股),然后逐步让选民自己提出候选人。

这样一种改革,从外围缓慢向中心波及,就象倒过来放的涟漪录象,所以叫做倒涟漪效应的渐进改革。由于篇幅和所承担任务的限制,本文对此难以深入探讨,如有必要,另文再议。

七,明确总统制 28

党政分开,权力下放,民主跟进式的政治体制改革,可能使中国面临这样一种情境:旧政治体制的凝聚力下降,新政治体制的凝聚力未生。这是一个危险的" 时刻,国家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受到威胁。政治操作的平衡性原理要求在国家的离心力增加时,开发出新的向心力资源,以确保政治结构转型的安全和平稳。这个新的向心力资源,在我看来,就是在中国明确实行总统制。这项建议的含义是:在地方权力垂直分散时,中央权力要在平面上集中。

我国旧政治体制有一个特点:权力垂直集中,即下级权力向上级集中,全党全国权力向中央集中;在同一个决策平面上,除了少数独裁能力强的人,如毛泽东等人当政外,权力是分散的。因为党集中所有权力,而党的领导体制是委员会制,它的极端分散形式,就是胡耀邦前总书记所说的“一票否决制”,有点象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会议。实行总统制的实质,就是把中央“一票否决制”的委员会决策机制,转变为元首决策机制,也就是总统制,用权力的制度化集中替代委员会内部不规范权力斗争。

所谓总统制,指的“是一种以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行政首脑为特征的政治制度。这个术语通常用来与议会制相对照。”29总统制与议会制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区别:第一,在议会制下,内阁首脑(他或她有各种不同的行政头衔)和他或她的内阁对议会负责,他们依赖于议会的信任,议会能够通过不信任投票解散内阁;而在总统制下,当选的政府首脑(即总统)有宪法规定的任期,议会通常不能通过不信任投票迫使他辞职。第二,总统是通过普选产生的,直接普选或通过普选出来的选举团来选举,而议会制下的总理,则由议会挑选。第三,议会制下的决策人或执政者是整个内阁,是一群人,总统制下的决策人只有总统一个人。30

根据阿伦德

&#

8226;利普哈特的研究,世界上实行议会制的国家要远远多于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在他选取的36个民主国家的样本里,30个国家实行议会制,只有5个国家实行总统制。在辛亥革命的制度选择时期,我国的政治思想家也大多主张中国实行议会制政体,虽然孙中山有点摇摆,宋教仁却立场坚定。有个叫毕厚的,于1913年10月在《政法杂志》上撰文,主张责任内阁制,反对责任总统制,在他看来,“盖元首负责任,有害国家之安固,在君主国逼退君位而不得,必酿成革命;在民主国则总统频易,易陷于无政府。”31同年,有人在《言治》杂志上发表题为《内阁制与总统制》的文章,从学理上、历史上、国情上和事实上论证内阁制优于总统制。32

政体讨论的汛期中断了近一个世纪后,最近开始出现涓涓细流。民间思想界在民主宪政问题上慢慢有了点共识,便在不同模式民主政体的选择上出现了分歧,这是件好事。有人歌颂直接民主,有人推崇间接民主;有人主张中央集权制民主,有人坚持联邦制或地方分权制民主;有人欣赏议会制民主,有人举荐总统制民主。多年生活在美国的著名哲学家、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胡平先生就认为“中国宜采用内阁制”。33 他一共列举了13项理由来论证“内阁制比总统制更为优越”。

他讨论问题的方式,就象偏爱旗袍的人在历数旗袍优越于连衣裙的种种长处。而事实上,政体犹如衣服,不能离开具体个人的个性或特定国家的国情来讨论其优劣。如果问题真象胡平先生所见识的那样,那怎么理解美国当年的国父们要为美国挑选一件象胡平那样的明眼人一看就等而下之的总统制“牛仔服”?俄国总统普京又为什么在最近要再次申明:今天的俄罗斯只能实行总统制,任何其他的国家管理方式都是不能接受和危险的?34

其实,人们选择什么政治体制,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国家的政治状况有关。一般来说,君主立宪成功的国家必定选择议会内阁制,被迫走上革命的国家可能选择总统制。原因很简单,议会是与国王斗争的产物,把主权从国王那里夺到议会,意味着民主的胜利,“意味着一向在法律上作为国王奴仆的政府从属于议会,并且通过议会使它从属于政治上占主人翁地位的国民”。35君主立宪首创于英国,顺理成章,英联邦国家和所有受英国政治强烈影响的国家大多采用议会制政体。

革命成功的国家,一夜之间成了没有国王或皇帝的国家,君主所象征的国民统一性和国家统一性受到威胁,皇权或王权所具有的行政权的稳定性、强有力性和效率性也在丧失。所有这些问题,都在法国大革命、美国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后出现。不幸的是,法国和中国矫枉过正,拿破仑和袁世凯恢复了帝制,虽然短命,但葬送了革命。美国比较幸运,发明了总统制来履行帝制或王权功能——国家的统一性和行政权的有效性,但没有披上当时已经被历史送入墓穴的帝制尸衣。

其实,政治体制并非轮盘赌局上的骰子,停在某个地方纯属巧合。美国的政治骰子成功地停在总统制的刻度上达200多年,与三个因素有关,首先,美国是个革命成功的国家,没有走上君主立宪的议会制道路;其次,美国是个超大型国家;第三,美国又是个联邦制国家,后两个因素使得美国对中央行政权威的要求比其它非联邦的小国强烈得多,而由于联邦制的张力,总统制又不容易导致中央过分集权。

一般来说,中央集权的民主小国更适合议会制,如果搞总统制,就会使中央集权与行政集权叠加起来,容易向威权体制倾斜,某些南美国家就出现过这种情况;而联邦制的民主大国,更适合总统制,如果搞议会制,地方政治体的离心倾向与议会中的离心倾向易于发生共振,伤害国家的统一性和政治的稳定性,印度共和国可以提供某种借鉴。

因此,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国,中国必须走分权制民主道路,就应当选择总统制。中国在袁世凯时期没有搞成总统制,是因为搞总统制时,没有同时搞分权制,集权没有分权倾向制衡,结果从总统制滑向了帝制;中国当年也没有搞成联省自治,是因为搞联省自治时,没有有权威的总统,只有军阀割据,分权没有权威制约,最终走向军阀混战。今天的情况不同,分权化的经济改革已基本到位,中共的权威资源没有完全流失。政治分权化改革,可以防止总统过分集权;总统制的明确,也可以防止地方分权削弱国家的统一性。

实际上,分权制—总统制的民主制度,不仅是中国政治现实的需要,也是人类政治理想的制度性均衡。权威、自由与平等,从来就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三种美好的政治价值,但它们象鱼与熊掌一样,难以兼得。历史上,君主制满足人类对权威的需要,贵族制体现的是自由的价值,尤其是消极自由的价值,直接民主的平民政体则把平等置于优先地位。只有分权—总统制民主政体能够兼得这三种价值:总统代表权威,纵向地方分权和横向三权分立保障自由,公民普遍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体现平等36。

历史不容许假设。如果容许的话,我想知道的是,假如当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主张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而把总统宝座“禅让”给袁世凯时同意总统制而不是坚持内阁制,中国的共和历史是否会改写?

获普利策奖的《那一代——可敬的开国元勋们》一书的作者约瑟夫

&#

8226;J

&#

8226;埃利斯在谈到美国联邦党领袖汉密尔顿与伯尔为何为荣誉而决斗时说:“荣誉之所以是重要的,是因为品格是重要的。而品格之所以是重要的,是因为美国的共和政府实验的命运,还维系在具有道德风范的领袖能够存活下去这一点上。”37

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共和政府实验和中国共和政府实验结果上的差异,来源于它们的奠基人品格上的差异。这是因为,制度创立时期,人格决定制度;制度完善时期,制度规范人格。这就是制度与人的关系。一个在创制时期拥有一个象华盛顿那样道德完美的政治领袖的民族是有福的。我们不苛责前人,但我们有厚望于后人焉。象中国这样一个如此重视圣人人格修养的国度,具有伟大人格的政治家不可能象恐龙那样永远绝迹。

注释:

1 加布里拉

&#

8226;蒙廷诺拉" (Gabriella Montinola), 钱颖一(Yingyi Qian), 和拜利

&#

8226;温加斯特 (Barry R. Weingast): 《联邦主义的中国模式:经济成功的政治基础》,载《世界政治World Politics》,1996。

2 ②郭宝平:《民国政制通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第17—18页。

4 [法]卢梭(J

&#

8226;J

&#

8226;Rousseau)在《忏悔录

&#

5 同上,同页。

7 同上,第66页。

8 同上,第66页。

9 同上,第43页。

13 同上,第354页。

14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93年10月,第160页。

15 同上,第164页。

16 同上,第176页。

17 同上,第177页。

18 同上,第178页。

19 同上,第179-180页。

20 《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1998年11月,第368页。

21 同上,第370页-371页。

23Daniel J. Elazar: , Federalism: An Overview, page 8—9, HSRC Publishers, Pretoria,1955.

24 在《民主的模式》(Patterns of Democracy)一书的作者阿伦德

&#

8226;利普哈特(Arend Lijphart)看来,联邦主义和权力分割(spanision of power)是同义词。他所理解的联邦主义就是权力在所有层次的政府之间分割。参见他的Patterns of Democracy----Government forms and Performance in Thirty-six Countries,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and London, 1999, page 185.

26 G 舒伯特, T 陶希博:《中国地方民主与村民选举:西方学者的评判概念与方法》,郭正林译,参见中国农村研究网,http://www.ccrs.org.cn/big/zgdfmzycmx.htm。

28 本文写作之前与何家栋先生研究过,本节是在他的建议与鼓励下列入研究与写作计划的。

29 参见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原文是“A presidential system is a system of government that features a president as the nation's head of state and active chief executive authority. The term is usually used in contrast to a parliamentary system.”

引自http://www.wikipedia.org/wiki/Presidential_system。

30 本段内容请参阅阿伦德

&#

8226;利普哈特(Arend Lijphart):《民主的模式》(Patterns of Democracy----Government forms and Performance in Thirty-six Countries),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and London, 1999, 第116—118页。

32 参见上引书,第467—470页。

33 胡平:《中国宜采用内阁制──论未来民主中国的制度选择》,载《北京之春》,2001年某期。

34 这番话是普京于2003年6月20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年度记者招待会上说的。新闻报道见北京的《京华时报》2003年6月22日第9版。

36 吴稼祥:《头对着墙——大国的民主化》。

37 约瑟夫

&#

8226;J

&#

8226;埃利斯(Joseph J. Ellis): 《那一代——可敬的开国元勋们》,邓海平、邓友平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3年,北京,第55-56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民主科学来到中国100年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2-09-11
编者按:新文化运动是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为发端,形成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标志着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文化的深刻转变。然而,新文化运动因其特殊背景存在深刻悖论。近代民族危机使新文化运动具有强烈的文化工具主义特性,与救国图强相关联的“民主、科学”价值得到彰显,而更为重要的“自由、人权”等价值被忽略;民主在中国知识分子的主观诠释中具有乌托邦特征;新文化运动主流在强调个.........
高校心理保健参与式主题班会课的尝试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02
【摘 要】文章介绍了高校心理保健参与式主题班会的概念,并分析了心理保健参与式主题班会的作用和特征。心理保健参与式主题班会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情绪智力,促进大学生心理成长。心理保健参与式主题班会具有互动性、分享性、体验性和成......
试论百年中国社会风习变迁的动力
发布时间:2023-05-24
【摘 要】文章认为百年社会风习变迁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五种力量,即生产力的基础变革力、政府宏观层面的政治变革力、西方文化传播的影响力、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全球化推动力、典型的社会群体的牵引动力,是它们所形成的“合力”共同促成......
无机化学实验课考试改革的尝试
发布时间:2016-10-11
无机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化学等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掌握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无机化学实验课考试改革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无机化学被认为是四大化学之一,作为高校化学专业学......
两百年前的英国文化热
发布时间:2023-04-09
两百年前的英国文化热 英国学者伊恩·布鲁玛著《伏尔泰的椰子:欧洲http://Www.LWlm.cOm的英国文化热》(以下简称《椰子》)是一本十分有趣的书,光是书名就引起人极大的兴趣:伏尔泰的椰子?从未听说过这位哲人还会种椰子!看了本书才知......
建构主义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尝试
发布时间:2023-01-07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传统教学理论有质的的区别,新课程改革是与建构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新课程教学中要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并展开实践。 关键词:建构主义 传统教学 新课程 改革 浙江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是第三个年头,但......
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百年回顾
发布时间:2013-12-17
" 根据现代化经典理论,现代化意味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意味着城市和乡村的中心—边缘、支配—被支配的关系。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乡村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生存还是毁灭,衰败或是复兴,遗弃抑或重建……任何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必然面......
校本课程“我爱越剧”个性化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5-09-14
摘 要:“我爱越剧”是我校的校本课程。我们根据多年的实践、变革、改进,对该课程实施了个性化教学:用越剧的服饰美、艺术美陶冶学生,用越剧的榜样、故事、“小步子”来引导学生渐渐投入学习,用学科内的平衡性评价和学科间的弥补性......
中国女大学生宿舍百年变化史
发布时间:2023-05-21
大学是每个学子心目中的“象牙塔”,其中的宿舍便是这个塔里最温馨的空间,女大学生宿舍尤如此。从民国初年起到现在,在逾百年的时空里,中国女大学生宿舍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各具特色,都有记忆。 那么各个时期的女大学生宿舍,都......
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 中国 企业 成功地“走出去”是中国 经济 国际化 发展 关键的一步。本文在对新形势下“走出去”的涵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走出去”的必备条件和发展战略,最后提出了成功走出去应该注意的有关 问题 ;并论述了中......
“尝试教学”转化体艺生的有益尝试
发布时间:2023-01-31
如今的高中生中学习音体美、编导、播音与主持等专业学生逐渐增多,他们大多数学基础薄弱,甚至放弃数学学习,数学高考成绩低.如何让体艺生重视数学,学习数学,提高数学高考成绩,“尝试教学”对转化体艺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尝试教学;转化;体艺生;尝试新的教学大纲要求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近年来,很多体艺生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在凡用必考的时代,他们每遇文化课考试就“卡了壳”,原.........
简谈百年中国美育
发布时间:2022-11-14
当代中国,美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美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明确列入党的教育方针当中。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百年回顾 
发布时间:2013-12-17
" 根据现代化经典理论,现代化意味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意味着城市和乡村的中心—边缘、支配—被支配的关系。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乡村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生存还是毁灭,衰败或是复兴,遗弃抑或重建……任何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必然面临并......
关于宪政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8-12
[摘要]宪政作为西方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植根于西方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废除腐朽的封建专制思想,维护崇尚民主自由的民主政治制度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发国家发展民主政治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模式......
关于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21
" 摘要 科学分析了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的性质与必要性;提出了操作这种考试的合理化建议:论述了 当今素质教育也需要借助于考试手段,但要制定合理的考试制度、内容与方式,否定了对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体育的两种片面观点。 关键......
中国政治学百年历程
发布时间:2023-04-11
" 【内容提要】近代西方政治学,是在清末维新运动中被介绍到中国来的。至全国解放前夕,中国政治学已有了相当发展。建国后,高等教育体制根据苏联蓝本,错误地取消了政治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造成损失。结束十年动乱,改革开放后,政......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28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初步实践马克思主义,到不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将其中国化。具体表现在民族问题的解决方法上。最初受到苏联影响,后来有了自己的民族理论,为革命胜利后民族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关......
对中国石油供应安全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一部分人们的心目中, 石油已从战略性资源和武器回归到一般商品的属性。应该承认,产油国与消费国之间的关系正.........
中国美学百年回顾(1)
发布时间:2023-07-08
摘要 本文从20世纪中国美学的理论来源、发展阶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这百年美学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并对新世纪中国美学的走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国美学 百年美学 四大来源 20世纪中国美学,是中国百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她关注......
初中音乐学科考试方法的初步尝试
发布时间:2023-02-14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把教学的重点从以教为主转到以学为主,这一变革实际上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学形式的变革。在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比较多,对教学过程的意义关注不够,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学习态度、情感等关注不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关注。现行艺术课程改革强调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关注每一个孩子.........
百年品牌——民族文化为立足之本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 世界一线品牌大面积占领了我国市场,占据了消费者的内心。而我国自主品牌欠缺,百年品牌更是寥若晨星。 中国 是一个拥有五千年 历史 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应树立品牌精神,挖掘品牌价值,以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与民族情感创......
一百年来的词学研究:诠释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19
一百年前的今天正是晚清四大词人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郑文焯倾全力振兴词学的时候,前后王鹏运主盟北京,朱祖谋坐坛苏州,把清代词学复兴运动推到了鼎盛的巅峰。他们,有时还加上文采斐蔚、才气横溢、以搞为主的文廷式,一面层层迭迭......
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尝试
发布时间:2022-11-20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和探索过程,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尝试法
发布时间:2022-11-11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中文专业本科基础课教材建设思考及尝试
发布时间:2023-03-05
摘 要:教材是一定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实施人才培养的基本工具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之一。现有的中文专业本科基础课教材,大多是基于过去专业化知识教育编写的,已不适应当代人才培养的需要,研编新教材是......
再造民主——信息化进程与西方民主理论的创新
发布时间:2023-03-02
" 信息化进程仅仅是上个世纪末几十年的事儿,它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深远影响。它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影响也仅仅拉开了序幕的一角,人们对信息时代民主理论的探讨也刚刚开了个头。然而,这场讨论......
再论推翻百年集论的真扩集定理
发布时间:2022-10-20
[论文关键词]推翻集合论 无穷大自然数 数(点)容器 前所未知的数轴 搞错变量的变域 保序变换 [论文摘要]提出数容器概念从而非常形象直观地揭示x轴的线段所包含的点必多于其任何一部分的点。中学有将两异集误为同一集的重大错误......
小学中年级作文片段训练的尝试
发布时间:2022-11-04
摘 要: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改变重形式轻内容的做法,把内容作为重点来抓,作为切入口,采取多种形式,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引导学生进行片段练习,使学生不再“为文而文”,不断提高表达能力。根据中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现有......
百年来汉传因明研究方法之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11
近代因明研究复苏以来,涌现出许多研究因明的专家和学者,一些院校开设了因明课程,招收了因明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有很多论著出版或发表,为因明的研究与弘扬做出了卓越贡献。回顾百年来的因明研究,虽然学界从不同角度,运用比较研......
日本民法百年中的侵权行为法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 法律渊源和内容 (一)渊源 日本民法中的侵权行为一词是用汉字“不法行为”表述的,它与我国法律中的“侵权行为”含义相同。 日本侵权行为法的渊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侵权行为法的基本原则作了一般规定的日本民法。......
班主任工作的有益尝试
发布时间:2023-01-10
摘要: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他们担任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一个班级学风的好坏,学生素质的高低,多半与班主任的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在小学阶段,学生比较幼稚,更需要班主任的引导和培养。要转变思想,确立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中国民营企业多元化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2015-08-21
【摘要】多元化战略是企业众多战略中的重要部分,随着企业的发展到一定阶段,实行多元化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我国企业也不例外,但一些企业因为实施多元化战略而败走麦城。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我国企业实施多元化失败的原因......
高中作文教学的反思与尝试
发布时间:2023-04-17
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引领下,高中阶段的教学异化越来越严重,片面追求“升学率”“名牌效应”“状元情结”种种因素使得分数成为教学的首要追求甚至是唯一追求。作为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也不可避免地走入了唯分数是求的歧途。看......
百年前的中国人怎么炒股
发布时间:2023-02-13
“你敢发我就敢买” 当时《申报》评论说,根本不管你公司是干什么的,总之你敢发我就敢买。 1883年10月,对矿业股票的过分投机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金融危机。于是股市崩盘,股民血本无归。介入股票投机和承办股票......
民事法律行为本质的再次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9
民事法律行为本质的再次思考 民事法律行为本质的再次思考 民事法律行为本质的再次思考 [摘要] 我国《民法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界定为合法行为是理论上的一个失误,它导致了民法学理论的冲突和认识的混乱,也违背了逻辑规......
民事再审制度重构的思考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现状 民事再审程序即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法对案件进行再审的程序。再审程序作为一种特殊的纠错和救济程序,是在一般救济手段即一审和二审程序终结之后......
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现路径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9-09
摘 要 本文在对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据此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提出了对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路径的思考,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试论美国宪法的民主反思(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论文摘要:美国人崇敬他们的宪法,监督制衡、联邦主义、个人主义、个人权利和司法审查作为美国宪政体系的四个基石,为全球所钦佩和仿效。在危机时刻,宪政体系帮助美国免受暴政、失序与压迫之苦;平静时期,宪法性文件毋需再去应对那......
儒家思想与中国民主
发布时间:2023-02-23
"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儒家思想妨碍了中国在20世纪实现民主转型。进入21世纪后,仍然有一部分“特殊国情”论者认为,在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民主制度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基于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决定论的逻辑,......
中国师范教育百年简论
发布时间:2014-01-24
当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口来回顾上一世纪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时,不由使人想起了鲁迅先生曾说过的一件情:“前清末年,某省初开师范学堂的时候,有一位老先生听了,很为诧异,便发愤说:‘师何以还须受教,如此看来,还该有父范学堂了......
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尝试
发布时间:2023-04-02
摘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是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于2015年9月入选广东省首批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行列。环境工程作为学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重点发展专业,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环保专业人才的重任。根据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相关要求,结合佛山当地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对培养方案和模式的调整及完善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环境工程;人才培.........
新课改下对地理实验课的思考与尝试
发布时间:2023-01-05
【摘 要】地理实验引入课堂,既能很好的把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以微缩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又能够让学生体验学习知识的过程,调动课堂气氛。本文结合实践,分析了地理实验课的具体方法与作用。 【关键词】实验;地理;思考;尝试 ......
试析代理权授予问题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17
查字典范文网为您提供“试析代理权授予问题的再思考”解决您在写民法论文中的难题 试析代理权授予问题的再思考 一、代理权授予的性质 关于代理权的性质,学说上有不同的见解。有学者认为代理权是一种权力。当前学者多将代理权视为一......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新尝试
发布时间:2015-11-04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抓着了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就等于抓着了化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是推动化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推手,中学实验教学的创新设计和改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29
【摘 要】通过案例分析,简明阐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的目的与意义。并清楚指出数学实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观察与归纳的能力,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理论和证明的重要性,并通过数学实验来学习数学思想,培养理性思考问题的习惯,......
中国主流电影文化诉求策略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国主流电影文化诉求策略思考 中国主流电影文化诉求策略思考 :视觉文化研究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中国主流电影文化诉求策略思考 来源 ●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招牌,文化诉求是......
中国古代有民主主义思想吗?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中国古代是否有民主主义思想,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我认为,“中国古代有民主主义思想”一说,是站不住脚的。 其一,“中国古代曾经有过民主制度”这一判断很牵强。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经有过民主制度,如钱穆的中国古代没有......
中国民族史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31
虽然历史上民族有分合,领土有盈缩,政权屡更迭,形势常变化,但是中国文明从来没有中断,这与世界上其他几个古代文明中途夭折的情况截然不同。中国文明没有中断的很大原因就在于不断融入新鲜血液,不断地吸纳和辐射,文化的更新和民族......
浅谈宪法司法化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10
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你提供 论文范文:“浅谈宪法司法化再思考”,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浅谈宪法司法化再思考 一、引言 宪法司法化不是一个新话题,在齐玉苓案后学界对宪法司法化研究掀起一个热潮。2005年11月在北......
国企股份制改革思路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 股份制是国有 企业 改革的方向,但是由于股份制所要求的外部约束机制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盲目推进股份制改革 在 中国 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国有产权不能自由流动,资本市场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我国的产品市场还不太完......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现实性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并借鉴其他的理论资源,在研究当今时代人类实践的重大问题中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为中国社会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尤为重要的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
会通中西的尝试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要〕 刘永济先生的《文学论》是其在明德中学的文学课的讲义,体现古代文论现代性转化的客观需要,符合了当时学科教学之需。其对于碰撞交流中的中西文化采取积极应对的方法,既不盲目排外而固步自封,也不全盘西化而失掉了传统,用......
百年思想的冲击与撞击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中美两国开始直接、正面打交道应从19 世纪末,美国宣布“门户开放”政策算起。在两国关系中除了实际利害的考虑外,各自的传统思想也起着重要作用,甚至直到今天仍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影响。百年来中美关系的文化层面比之其他国家的双边......
民主政党的社会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09
" “就民主这个词的严格意义而言,真正的民主制从来就不曾有过,而且永远也不会有。多数人统治而少数人被统治,那是违反自然的秩序的。”——J·J·卢梭:《社会契约论》 在任何形式的社会生活中,领导(leadership)是一种必要的现象。......
对基层民主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07
摘要: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非常重视基层民主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有一定差距,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仍......
民主与中国传统之反思
发布时间:2023-02-18
中国知识分子接受民主的过程实际上成为一种主观诠释过程,表现出乌托邦特色。在西方民主被认为是一个有缺点但缺点较少的制度;然而在中国民主似乎被绝对化为一种完美理想。民主制度的引进对许多人来说主要为了追求国家富强,它的终极目的是倾向民族主义、国家目标而非个人主义式的,这种想法使民主具有强烈的工具性。民主在中国的艰难历程常使人想到民主的价值是否与中国文化有根本矛盾。制度性的设计并不构成阻力,而由于对掌握真.........
人民币国际化再迈一步
发布时间:2015-08-04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表态,某种意义上说意味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正在步入开闸的最后阶段,或曰读秒期。而当时在华访问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有关人民币加入SDR(特别提款权)的前景预期,亦点燃了市场......
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策略的几点尝试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7-05-11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处理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那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音乐教学目标呢?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前提,也是创造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与心理环境.........
中国主流电影文化诉求策略思考(1)
发布时间:2013-12-18
●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招牌,文化诉求是主流电影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期求商业回报和受众认可的大潮中,坚持艺术方向,将情感作为艺术表现的核心,是主流电影进一步获取鲜明追求的钥匙。 ●主流电影应当多样化,但对于......
惊心动魄:中国空军百年史
发布时间:2023-07-24
2014 年11 月16 日,广东珠海,晨光中的中国空军运-9 运输机。 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这一年还是两大阵营从冷战到热战的分界线。 这一年,在地球的西方,美国刚刚从柏林危机中缓过气来;在地球的东方,中国的内战还没有结束,新中国正......
浅谈技校语文参与式教学的思考与尝试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技校 语文参与式教学 思考 尝试 论文摘要: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从学生基础、能力、心理、情感诸方面实际出发,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构建多元的学习方式,是技工学校语文教学改革中......
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主体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要] 按照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委托人应当选择监督成本最低而监督效果最好的监督主体。本文在对 经济 责任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和成本进行综合衡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当地引入由市场化选择的社会审计组织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符合......
对物流金融的创新尝试的思考与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14
一、国际上物流金融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程度 (一)国际上金融物流的发生和发展 以物融资是物流金融最早出现的方式,出现的目的是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也是当今物流企业有效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为上下......
百年道教学研究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 :本文对百年道教学 研究 的反思,主要是从研究者对道教的不同态度及定位来考察不同的道教观,以期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见解,展示道教在文化精英中究竟居于什么位置。并通过对中外学者不同治学 方法 的比较,揭示百年道教学研究的趋势及......
百年中的三次涅
发布时间:2022-10-03
在董事长安井义博看来,他执掌的日本兄弟工业公司之所以能历经百年风雨而生生不息,最重要的秘诀在于一个“变”字。1908年成立的日本兄弟工业公司在2008年迎来了百岁诞辰。从一百年前一家由兄弟数人惨淡维持的缝纫机修理门店,发展成当今以现代化办公设备为主业、产品遍销世界各地的跨国公司,“brother”品牌旗下的家庭用缝纫机、工业缝纫机、传真机、打印机、多功能一体机等各种产品都在全球范围内首屈一指,20.........
试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改尝试与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材建设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本文提出运用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突出经典原著研读的教改尝试,并运用抽样调查统计分析方法对教改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教改与创新的思路......
新时期中国动画发展与传统文化形态的再现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02
中国动画在短暂的辉煌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国外文化涌入中国,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审美习惯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动画大量冲击着国产动画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许是特殊的国情造成很多时候文化在市......
试论中国民法的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6-04-06
查字典范文网为您提供“试论中国民法的现代化”解决您在写民法论文中的难题 试论中国民法的现代化 一、中国民法现代化的含义 随着我国法制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民法现代化已经成为现代法律体系构建中一个核心的问题,那么,什么才是真......
一桩宝鸡民国初年匪患的历史再现
发布时间:2023-06-07
摘 要:一段尘封的历史,一部小说的解密,还原了当时匪患成灾的事实。作为文学的《匪首王海山》,有着这样的评价,即文本意义的长与短;叙事策略的长与短;审美性上的长与短;社会价值的长与短。一部有着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作品。 关......
试析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内部审计转型是我国审计理论与实践的热点,其中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含义及如何实现转型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高校内审转型的原因、转型的渐进性及转型过程中的几个关键因素。 [论文关键词]高校内部 审计转型 ......
试论“学生状告母校”现象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03
" 论文搞要:目前学生与高校之间的法律纠纷,实质是高校的自主管理权力与学生权利之间的冲突,双方争议的焦点也正是针对这种管理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高校的自主管理权进行分析,正确认识高校自主管理权的性质和权限......
发展我国体育经济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4-01-07
[摘要] 近年来, 体育 经济 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 发展 ,许多体育经济的形态层出不穷,然作为一种经济的形态,其自身有着不可替代的 规律 性,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不仅把体育作为经济发展的商业平台,还把体育商业技术纳入到科研体系,而......
关于实现政治生活民主化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27
"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立足于国际国内大局和时代发展潮流,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世纪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思......
漫谈调整我国的民商事再审主体权
发布时间:2023-05-09
漫谈调整我国的民商事再审主体权 漫谈调整我国的民商事再审主体权 漫谈调整我国的民商事再审主体权 [内容摘要]民商事再审制在我国应该还有长时期的生命力。当前,我国民商事申诉难,申请再审难,......
试论学科视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1
" 论文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基于学科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应该特剐强调增强学科意识。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
关于民法总则中民事主体制度的立法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22
关于民法总则中民事主体制度的立法思考 关于民法总则中民事主体制度的立法思考 关于民法总则中民事主体制度的立法思考 在受全国人大法工委委托起草的民法典最初的草案中,民事主体部分(自然人、......
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
发布时间:2023-01-12
摘要:党的十七大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明确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工程,简单的来讲,当代中国马克......
十月革命的百年省思探讨
发布时间:2022-10-18
1917年10月25日(俄历),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同于以往的新政权形式苏维埃政权,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了实践。十月革命不仅改变了俄国历史进程,也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十月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俄国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发展的进程,开启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千百万劳动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新制度的建设者。在列宁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经过曲折,列宁最终找到.........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0
1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一切东西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好的一面应当吸收,而坏的一面则应抛弃。但是由于每件事物,每个人,每种理论都有这种好的......
试析中国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17
"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本文首先指出了把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而后分析了把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把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
百年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
发布时间:2023-05-24
摘要:中国艺术歌曲是在中西音乐文化的多次碰撞、交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经过引进模仿、学习借鉴、吸收融合后形成的。中国艺术歌曲从产生到发展将近一百年的历史,本文把其分为二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至......
试论中国百姓的奢侈品消费
发布时间:2022-11-19
摘 要:名牌,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名牌产品越丰富,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经济,技术、文化实力及所形成的综合创造价值能力越强大。中国的奢侈品消费的到来必然是无法阻挡的,然而目前中国还远未到全......
民法现代化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09
民法现代化的思考 民法现代化的思考 民法现代化的思考 精品源自教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法治 民法 现代化 论文摘要:法制现代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特殊历程,它表明社会法律系统由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人治型”法律价值规范......
调动学生作文主体意识的尝试
发布时间:2013-12-19
" 不知从何时起,本应成为一大乐事的作文却成了许多学生的心头磐石,大有“谈作文色变”之势。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学生们对写作缺乏成功的体验,由此缺乏兴趣,信心不足。审视传统的作文训练,基本上是这样一个过程:教师命题,学生准备—......
试析我国女子高校百年发展历程的回顾
发布时间:2022-09-19
" [论文摘要]女子高校在我国的百年历程,可分为兴起、发展、中断、新生四个阶段,各阶段都有自身的特点,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文章系统梳理了女子高校的发展历程,认真总结其办学经验和教训,继承与发扬其优良传统,对于今天女子高......
我国发展保障性住房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11
摘要:公共住房问题是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眼下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保障。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住房保障制度的成功经验,对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建立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住房;保障......
浅议对苏联亡党亡国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1
1991年苏共丧失执政地位、苏联解体是影响世界的重大事件,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次严重挫折。二十个年头过去了,人们围绕着苏共亡党、苏联亡国在不断地进行探讨和分析,最近,我们阅读了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大卫科兹的徕......
关于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24
" [论文关键词]和平;发展;主题;变化 [论文摘要]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观剐“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们对时代主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割变化的当夸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内涵度其实现方......
中国民法典制订的宏观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05
中国民法典制订的宏观思考 中国民法典制订的宏观思考 中国民法典制订的宏观思考 「内容提要」民法典的制订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工程,应有整体、全局设计。要处理好基本法与单行法的关系,避免形成......
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教学尝试
发布时间:2013-12-18
毕业论文 9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人教版)以地理科学知识为基础,融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于1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将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1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打下了基础,我从这1根本指导思想出发,围绕落实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