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现代性的社会学诠释及理论反思:从韦伯到福柯

现代性的社会学诠释及理论反思:从韦伯到福柯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1 00:38:24
现代性的社会学诠释及理论反思:从韦伯到福柯
时间:2022-12-21 00:38:24     小编:

内容提要现代性虽有厚重的哲学意味,但同时也具有非常鲜明的社会学内涵,充分反映了不同阶段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时代特征,体现出社会学特有的理论与实践色彩。现代性与社会学关系密切,本文立足社会理论发展史上的三重视角对现代性进行分类诠释,包含了理性的现代性、类型化的现代性及解构和批判的现代性等学术概念和实践内涵。在理论反思层面,从韦伯、吉登斯、福柯等社会理论家的思想脉络切入,梳理并呈现了社会学视角下现代性的理性变迁历程,并探讨了现代性自身的危机和悖论。

关键词现代性社会学反思性韦伯福柯

追溯现代性话语的研究谱系,依靠哲学式演进思路进行梳理解读的研究成果占主流,体现出浓厚的抽象化学科特征,与嵌入现代性研究图景中的社会学视角形成鲜明对照,前者明显缺少社会学持久关注的以社会变迁、社会转型等为核心的主题内容。二者比较,社会学更能契合“深描”现代性和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需要。社会学重点关注现代社会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理解现代性,即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展示现代性的发展脉络与结构特征,这和许多学科对现代性的阐释有了截然不同的论调。因此,在社会急剧转型的今天,重新反思现代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社会学独特的学科优势和研究特色,有利于厘清现代性的内涵。同时,社会学的学科视域涵盖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断裂”现象及其有待阐释的相关时代议题。

一、融入现代性:思考背景和蕴涵价值

多维多变的时空观创造了一个“新面孔”――现代性,其作为现代社会的思想代言者,在宏观叙事结构层面重新审视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回应了社会结构变动的走向。因此,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需要跨越“断裂性鸿沟”。这种鸿沟不仅形塑了每段社会变迁的时空边界,也引发了日常生活中社会个体的适应性问题。进一步来看,“断裂性鸿沟”不仅是地理空间意义上的转变,更是社会结构层面的调整,着重体现在文化观念协调、代际关系处理、经济社会地位调整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对日常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而关于现代性出现后的复杂性,吉登斯作了极为精辟的分析,“在整个社会科学中,人们对现代性的理解仍然极为肤浅。我们实际上并没有迈进一个所谓的后现代时期,而是正在进入这样一个阶段,在其中现代性的后果比从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强烈化更加普遍化了”。①

现代社会面临一系列挑战,从宏观社会结构到微观个人日常世界,由于原有社会发展“轨道”出现了变动调整,社会思想认识容易陷入失序状态,这些历史事实逐步投射到社会结构中产生连带影响。随着社会结构形式和内容发生大量变化,直接导致现实生活世界呈现出碎片化的可能,使得社会个体对自身所处时代的变迁无法理解,也想象不到社会发展远景的清晰全貌,更无法指出这对理性产生的深远影响。因而,现代社会的整体架构需要引入新的话语来诠释当下的时代特征及其价值,通过这种方式把现代性全景和个人生活经历整合为一体,有助于厘清时代论题背后的现代社会本质。可想而知,每个转型断裂时代都需要相应的一个评判尺度,以概括当下世界的内外状态,如果不具备相应尺度,会导致现代社会的理性可靠性被质疑。所以,期盼出现更为坚实的理性知识观,清晰地阐述现代社会的思想轮廓和实践经验。

提出现代性的意义,重点在为多变社会转型状态下现代性匹配好相应的社会图景,并与以往曾发生“断裂”的动力机制区别开来。最为重要的是,现代性在现代社会结构中有三个支撑点:一是现代社会已形成了变动不定的时空观。在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互动格局中,互联网、通讯设施及交通设施等大幅改进和持续创新为认知现代性提供了充分注脚和现实例证;二是全球化演变成为现代性的“民间版本”。全球化目的不是消解异质性,相反保留了特质,消除了地域界限,并为现代性完成推进社会转型和变迁的历史任务不断进行实践层面的努力。围绕全球化的推进力度和发展趋势,仅依靠反思性的个体化力量无法准确把握,需要差异化的社会个体/共同体同步互动交流达成共识,并借此厘清历史变革背后的真实社会秩序;三是当“异化”成为一种常态,技术制度化成为主流话语,现代性时代主题也由此得到进一步确立。当下社会状态已把暗藏的结局逐步展现于人类历史整个视域内,技术与人的同一性为反思该现象作了更为简洁有效的回答。

现代性立足于现代社会的制度化和结构化演进路径,其特征正不断走向明晰化、透明化、具体化。正是由于现代性源自现实的现代社会,要贯彻反思性就得深入到社会变迁、社会转型的每段实际发生过程,感受来自现代社会一系列实践中的反思。所以,现代性的真正价值在于重建现代社会所带来的思想历程变化。在实际重建过程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现代性反思主题,现代性内容在反思作用下通过自我解构的方式呈现于人前,并在现代社会的真实场景里得到见证。现代性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主体的反思能力,现代性和反思主体总是徘徊于传统与现代社会互动的边缘,双方通过概念、特征的再理解、再解释,互换观念加深认识。当反思主体进入现代性世界后,如果没有深入观察社会变迁、社会转型等带来的冲击和后续效应,必将自我迷思和茫然。当然,现代性也需要以反思主体作为互动载体,充分展示现代性在不同类型社会的存在形式、实践状态和个体影响。

由此,现代性通过对现代社会进行全方位 “扫描”,影响现代社会的理性行动者――现实世界生活中有自我行动能力和认知意识的个体。与此同时,理性化的现代性又引导着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个体,完成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的生成和秩序塑造,从容地把现代性知识镶嵌到社会的理性视角中。进一步来看,要深入理解现代性带来的现代社会结构化变革,并对其所处的变迁/转型时代进行理论判断,依靠新的社会理论反思和解构方式重建及解读现实生活世界的社会结构特征,同时提出新的概念框架建构和巩固现代社会的观念根基和运转逻辑,消解那些在理论层面上原本无法应对的现代性多重困境,远离现代性“认识误区”和“理论陷阱”。

二、现代性的概念化梳理

现代性可以理解成对各种理论进行批判、反思、解构及再建构的变化过程,历史进程中的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主动承担了这一重任。他们各自认同的概念范畴差异很大,相互之间时有观点争执抑或态度冲突,但这也为厘清现代性提供了进一步对话交流的场域。现代性的概念解释虽纷繁复杂,但通过比较分析其不同关注点,可以归纳出一系列典型特征。

解读现代性可基于社会学研究的三重视角展开,分别为理性的现代性、类型化的现代性及解构和批判的现代性。就理性的现代性来说,在观察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个体更多的是以理性为中心逐一探讨、对话以及梳理影响现代社会形成的“前因后果”,并在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中确定其范畴变化,同时注重体现理性对整个社会结构整合与离散的形塑逻辑;着力体现时空发展阶段、社会形态特征、社会反思性等研究主题,关注这些领域十分契合类型化的现代性对象指向要求,它试图在社会整体与社会行动个体之间寻求理论思考和观点互动的张力;解构和批判的现代性则重在与现代社会、现代文化等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走向紧密结合起来,社会个体以一种反思、批判的态度对待现实社会乃至处理二者之间认同或背离的关系状态。就此来说,无论现代性在理论和实践中涉及到哪一类具体的对应领域,都能挖掘出它与时代精神变化、社会发展变迁历程之间互动融合的“亲密程度”。

第一,理性的现代性。以现代性产生的历史背景作为研究的主线,与之相关的如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的理性启蒙时期,到工业社会开辟新天地,这些都为其诞生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孕育土壤。特别是,理性占据着相对拥有丰富内涵的现代性内容,甚至横跨从古典社会理论到现代社会理论中有关现代性的诸多论述,“理性”这一中心概念凝聚着涂尔干、齐美尔、韦伯、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学者对现代性所持的学术立场和社会情怀。[英]尼格尔・多德:《社会理论与现代性》,陶传进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理性化的现代性,在社会学理论指引下,凝结成“思”的状态,言说着正处在社会转型时代理论扩展和社会发展实践的空间。

回顾现代性在传统社会/古典社会理论时期或向下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前移几步,不乏理性主义者的身影晃动,包括齐美尔、韦伯、哈贝马斯等人。相对哈贝马斯而言,齐美尔和韦伯更像是理性的现代性拥护者中坚守传统主义的一员,他们对现代性的认识存在着更多交集,如理性化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核心特征,都极为重视工具理性与现代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理性增长带来的双重后果,尤其关注经济因素在推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角色塑造,这可以从齐美尔对“货币哲学”孜孜不倦的探索,韦伯对宗教、伦理及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中探知清楚。而哈贝马斯将齐美尔和韦伯的理性主义思想向前再推进了一步,强调理性化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突出理性运转逻辑的双重性特征:工具性和沟通性,治愈“现代性的病理”,顺利走出现代性的历史循环困境。

在涉及到类型化的现代性相关内容的社会学家们眼中,现代性本身带有鲜明的现代社会时代特征。如吉登斯谈及晚期现代性,指明现代性与技术、制度等消融在一起,意味着与工业化的凭证或代言人纠缠于现代社会图景中。现代文明的特征多样性更多体现了现代性的存在意义,工业化世界在不断从片段输入到整体的过程中证明了现代性的象征符号内涵。再看鲍曼重视的流动的现代性,看到现代性本身在动荡中成长,多维多变的特征预示着其性质的不确定性,通过对现代性自身性质界定其定义,发现了全新的维度和视角――动态化的现代性。与前两者相比,贝克则开辟了截然不同的另一条现代性思考道路――自反性现代性。在贝克的理论构建历程中,自反性现代性是第二次现代性,是对第一次现代性的积极质疑和有效回应,他着重阐释的自反性带有双重特征:自我消解和反思。其中,自我消解的自反性是站在与现代性相对立的位置上,形成“自我对抗”、“自我抗拒”,导致部分冲突性的社会后果出现;反思的自反性与自我消解的自反性区别明显,而自反性的反思特征实质上是现代哲学对现代性所依附的哲学思想传统的适度批判和理论建构。

三、现代性与社会学同行

现代性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除了在社会学的学科范围内成为一类流行的讨论主题,也有逐渐转变为一个属于通用范畴基本分析单元的趋势,还在哲学、人类学、文学等领域内多姿多彩地演绎变化着。一般来说,社会学对现代性的阐释是把其还原到现代社会的真实语境下去重新解读的结果,并对其多维的元成分内容进行再组合建构出来。

不少社会学家认可现代性成为现代社会的驱动力,并指出社会学崛起对现代性后果的意义。社会学研究背景其实就是现代性,社会学从古典阶段向现代阶段转移的内在驱动力实质是对现代性不断寻求在社会层面予以解读的结果。某种程度上,社会学作为关注现代社会制度性转变过程的学科,其产生与现代性的衍生规律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社会学是现代性的伴生物。同时,社会学属于一类分支领域庞大且复杂的学科体系,从学科演进史看,其经典理论视角全面、观点多元,兼具宏观、微观分析角度。因此,外界很难用一套完全相同的方法重复多次地论证社会学的存在性和价值性,而且,面对社会学“浩如烟海”般理论体系分布,任何尝试简化社会学的意图都是不切实际和难以实施的。然而,通过梳理社会学学科体系中的古典社会理论、现代社会理论及后现代社会理论相关内容,从中挖掘出以现代性为主题的分析要点和显著特征,并相应抽离出一系列参照概念解读现代性:“第一个概念涉及到对现代性作出制度性诊断,第二个概念与社会学分析的基本焦点‘社会’有关,第三个则是社会学知识和这种知识所涉及的现代性特征之间的联结点”。[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9页。

上述从社会学学科视角引出了现代性三个概念,实际上是基于现代社会的制度维度,现代社会结构中以社会为核心主题的角度以及现代社会知识观三个方面,严格界定了二者交集范畴,明晰了社会学和现代性的真实关联程度及互动方向,因此,现代性也成为理解社会学“社会”内涵起源地的重要一环,这是以追述“社会”为线索,呈现两者正在同行的完整过程。但更为重要的是,现代性与社会学的“携手同行”充分反映出现代性的历史命运和社会学的时代变局,因为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的“最强音符”,支持和推动着现代社会的种种变迁和转型。现代性多变和不稳定特征也颠覆了经典社会学理论结构,创造并诠释与现代性相容的成长空间,顶着社会学符号的现代性坐标也会随之发生转变,它以往展示人前的“整体面貌”正在闪烁不定,失落、缺失并不是现代性理性化的后果,但之后到底是什么尚无法完全确定。

通过现代社会的结构特征和整体状态可以重构现代性的结构领域,同时促使其自身不断反思社会学知识以及对现代性起作用的行动范式。现代性有时无法用一种明确而准确的说法来描述或定义,这种状态等同于现代性所承担角色不断转变的过程。吉登斯曾经恰如其分地指出这一点:“社会学起源于现代性(modernity)的来临――即起源于传统社会的分解和现代社会的巩固与发展过程中”。[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文军、赵勇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16页。在吉登斯理论话语的诠释下,对社会学与现代性的关系认知不断获得强化。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为现代性增添了“孕育”其产生的时空背景和来自社会变迁、转型的经验事实支撑,而从古典社会理论、现代社会理论到后现代社会理论的观念演进变化,则为现代性的思想内容提供了不可复制的多元化观点。因此,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双重视角聚焦,摆脱了以往社会学各种视域传统限制,把现代性最为真实的一面呈现于现代社会空间内,有助于全面理解现代性的内涵、特性、指向及局限。所以说,现代性和社会学特征的密切程度用二者同行来表达恰如其分,社会学思想的巨大影响力在追问现代性定义中一步一步走向真实的“自我”。

同时,现代性成为社会学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关注的焦点,整个社会理论体系、分析概念和实践路径都频繁地与现代性进行直接或间接互动,以此来建设甚至“规训”现代性理论内容和行动策略。而且,社会学与现代性的关系建构产生了双重效应:其一,塑造了社会学视域中的现代性,把社会学想象力加入到现代性日常活动中,可以说现代性的社会学色彩浓郁,其社会学思维、行为特征明显;其二,现代性“改造”了社会学所能覆盖的对象空间,传统“残留”的社会学功能作用领域正在被扩大,即现代性重塑社会学的可及性日趋明显。因此,现代性与社会学在现代社会结构中的对接结果,为其赢得了社会信任和各方支持。

吉登斯有关论述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性与社会学相互纠缠的特性,明确指出了二者同行在社会学语境下的解读和被解读的现状,现代性进一步成为反思对象,尝试用一种学科思维的方式,即依靠带有社会学学科特征的分析立场阐释问题和提供解决方案。现代性命运变化更趋复杂,而现代社会变迁带来了社会学思考立场的转换。可以说,现代性已深深嵌入到社会学的学科知识生长和理论逻辑演进的历程中。

基于上述分析,社会学和现代性具有内在的关联发展逻辑,无论抽象价值还是社会事实都会体现在被社会学日常关注的主题之中。同时,社会学与现代性正处于互构共生的状态之中,社会学的诞生被现代性的内在特征打上了牢牢的时代印记,而现代性也紧接着嵌入到社会学的理论逻辑中。

四、现代性理论反思与再实践

由于现代性与社会学的“纠缠互构”特性,社会学的理论源起及其发展同时涌现出现代性的几个阶段性特征:第一个阶段是古典时期的现代性,韦伯提出“理性化”概念为其确定了发展方向;第二个阶段是现代时期的现代性,“现代化”作为主题取代了他题,成为不同学科领域学人共同探讨的题目;第三个阶段是当代时期的现代性,吉登斯批判和再反思现代性,打破了现代性的内在结构和原有秩序,现代性产生了断裂。由现代社会向全球社会发生转型的时期就是现代性的再分裂时期,即进入全球化的现代性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对现代性重新认识过程即是对生活中的自我进行反省的过程,也是对现代性结构和机理再梳理更新的过程。 与古典社会学时期其他著名社会学家相比,韦伯对现代社会的看法极为悲观。他认为,社会发展进步和物质丰富改善都离不开“扼杀”社会个体的活力和能动性,同时伴随着科层制不断扩展膨胀,导致现代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令人疑惑不解的地方。更出乎人意料的是,任何社会个体都无法预判到现代性的未来走向,令人担忧它会不会“反噬”现代社会,现代性没有完全示人的另外一面值得高度关注。就此来说,经典社会学理论有其局限性,而这些局限性对现代性展开的诠释,却为人们展示了现代性的其他面向。“社会学自身的基础是建立在现代性内涵之中的。因此,关于现代性特征的描述和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背景下,伴随着对社会学知识特征与地位的哲学与方法论之上的争议,现代性问题自然也成了社会学话语中的中心议题”。文军:《现代性、全球化与社会学理论的演变》(代译序),载于[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文军、赵勇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5页。

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学家们对现代性内涵做了自我界定:理性化(韦伯)、反思性(吉登斯)、启蒙理性/权力关系(福柯)等。要从社会学角度阐释现代性,韦伯必然是一个首先要直面的人物。韦伯认为,站在客观立场,现代文化依靠思想“祛魅”过程加上理性化的扩张,为现代性的出现提供了解释框架,由于有自身的理性分析逻辑和价值目标,对非理性化工程做出反思性理解,现代社会成长的基础在于理性化追求,理性化类型的行动推进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韦伯论题也就成为现代社会的内在驱动力。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祛魅”的过程是把思想符号化,构建理想类型的象征,同时也会造成精神的“铁笼”,导致思想、文化、价值等不断地被剥离和排除。

在吉登斯视野中,现代与传统结合紧密,反思性能够在理性基础之上界定现代性的特征,也构成了断裂时代的行动因素。传统社会局限为研究过去领域的思想,反思理性的不确定性特征构建了思想知识世界,在这种环境中对必然性知识的质疑进行回应。社会世界并不会因为经过知识的反思就会立即实现现代社会深刻内涵的理性化,由于不确定性价值观不停地变化,知识在反思中得到强化输入和再生产。现代性和反思性就被吉登斯较好地联系在一起,并借此重新渲染了现代性的理性色彩。

比较而言,福柯拥有更为强烈的理论批判特质,深刻把握现代性极端化的外在形式,不断地质疑现代性分析框架中的制度和技术等固有因素。他一再提及知识再生产和知识产生权力的理性判断,并指出放弃个人在日常生活世界中心化主体的地位,围绕疯癫、身体、性、权力等颠覆性的解读,批判以往的术语,摒弃传统历史的轮廓。他通过描述启蒙理性在历史分析中凸显的作用,慢慢弱化规范意识,引导他人进入他的自我世界,尤其在强调启蒙方面就是为了批判的目标指向。

对比三位社会学家的思想,可以发现存在一条基本概念分界线。韦伯不仅建构了社会学理论的基本内容,还把相应的理论贯彻到社会实践中。吉登斯、福柯与韦伯所处的时代差异很大,社会背景差异导致他们的思想成长轨迹会有较为明显区别。前两者更多地关注国家状态和全球社会,并将其作为自身的天然使命,后者关注社会个体同时也把目光投向国家和社会,但这种目光来源是有时代印痕的,可以此作为比较重点,这也是入手分析现代性在社会学这门学科中的存在意义。吉登斯等人或多或少地都强调过这两个概念,它们并不是完全孤立的,有着某种历史渊源,其实可以在社会宏观叙事的历史结构中去寻找,两者属于同一种历史状态,但能否延续或何时进入社会理论家的视野,需要我们加以认真探讨。社会学历史上的三位思想大家为后现代性的诞生铺垫了社会建构与知识再生产的工作,后现代性不是为了取代现代性而出现的,但二者由于自身所特有的时代背景早已为今日的争议埋下了伏笔。总之,社会学语境下两者的意义就是要指出社会需要它们的历史价值何在,无论是社会学的古典阶段还是现代、后现代阶段,现代性的定义都表现出一股强烈的时代气息。

综合来看,从韦伯、吉登斯再到福柯的现代性思考中既有令人收获感十足的内容,也有使人疑窦丛生的地方。首先,应关注三大著名社会学家/社会理论家对“理性”的自我诠释已然成为勾勒和呈现现代性思想轮廓的最初出发点,这些触及到“理性”的理解实质上是一种“求同存异”式的解读,虽然彼此之间存有不完全相同的理解,使用略带差异的话语进行表述,但透过“理性”概念的历史变化痕迹,还是可以相应发现现代性各种观点的修正过程及其与现代社会结合的松紧程度。如果截取一段由韦伯出发到福柯为止的理性演绎过程及其回应现代性的历史,从中可以看到在社会理论不同时期这些社会学家对现代性议题所坚持的“真知灼见”。围绕现代性主题,理性在韦伯、吉登斯、福柯眼中分别被认为是“理性化”、“反思性”、“权力关系”的代名词,这些不同的概念事实上都成为了学者们解读和认知现代社会发展和存在的核心特征。其次,韦伯、吉登斯、福柯看到的“理性”状态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获得新的知识积累的“理性”积淀的结果。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主轴和影响因素调整变化,围绕在现代性周边的有关观点层出不穷,恰如“理性化”、“反思性”、“权力关系”等概念的出现,表明可能存在着一种近似的、相对清晰的现代性衍生变化动向。这一组概念展现了背后的演变逻辑:赋有理性的、能动的社会个体被某种力量“裹挟”进现代性与现代社会互构的历史进程中,他们无论挣扎与否都不可能改变现有的知识-权力、理性-惯习等能产生重要吸附力的社会结构关系,一定程度上,几者之间的冲突融合反而为现代社会的“进化”提供了发展动力。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伴随着社会个体的主体性与社会整体取向之间的消减与增长博弈关系变化。最后,人类社会的种种发展轨迹显示,总有一种试图通过现代性的理性核心特征影响现代社会走向和结局的潜在力量,但是也总会遇到现代文明中“非理性”的一面,二者形成了一种互相掣肘关系,由此来看,现代社会的发展努力似乎有些力不从心。针对这些方面如何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结局尚令人存疑,也为现代性危机潜在爆发留下了隐患,这不仅是现代性的命运,也是现代文明的命运。

五、结语:现代性危机及其回应

现代性危机实为潜藏着的现代社会矛盾或现代性悖论。因为现代性是一类结构化的社会整体单元,对其理解必须经过社会行动主体――个体化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化过程,这也是现代性自我“救赎”和反思的过程。现代性悖论是现代社会发展逻辑中已有内在矛盾冲突升级后的具体表现,这一有待解决的悖论成为现代性的日常思考主题:应对现代性思潮的元成分进行前期描述和深化解释,推演现代性后果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所能产生的反响和实践效应,孕育和生产出新的社会学范式,扮演好一种方法论角色,有利于摆脱和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困境与“沉疴”,较好地回应现代性危机所带来的挑战及潜藏的问题。

苏国勋曾明确指出现代性危机的软肋之处:“韦伯在上世纪与本世纪之交以其睿智和洞见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这种尴尬处境,他一方面深刻批判现代文明的反文化、反人道特征,另一方面又强调作为现代人的命运,现代文明注定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现代性的悖论”。苏国勋:《“韦伯热”及其三种形态――苏国勋研究员访谈录》,《中华读书报》1998年4月15日。据此对现代社会发展实际展开反思,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不是类似以丰裕社会为目标的发展,不少时候夹杂着各种表象,如经济数量规模化、经济质量结构优化、社会物质生活丰富改善等与现代性成长相对应的现实结果;而另一方面现代性亦会导致社会个体被赋予难以摆脱的“理性计算”、“行为工具化”等社会现象症结关联性表现,围绕市场与社会关系处理,经济需求与人的精神追求关系协调,合理解决社会问题、矛盾、冲突等而提出的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等行动策略和推进政策,现代社会与社会个体就在这种对立互动所形成的张力过程中逐渐向前“演进”,现代性也从中获得了冲破理论和实践局限的最大可能性。

社会学视野中现代性产生的驱动力正好来自于现代性悖论。在现代社会整个塑造过程中,理性的种种冲突与“挣扎”充满着这一社会变迁转型的前后阶段,它甚至可以看成是一条“规训”现代性变化历程的主线。同时,在这一悖论话语体系中,理性视域下的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共同构成了其指向内核和阐述形式。整体上看,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既相互依存又存在着一定“碰撞”空间的二元张力,两者经过不断调适、消解及融合,为现代性发生“争议”和存在危机时提供合理解读。导致现代性危机的原因本质上来自上述二元张力的影响,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恰好演绎着相应的角色:它存在于社会科学多个分支领域中,通过理论对话、实践总结、观点分享、解读诠释,甚至具体到解构现代性在现实生活中推进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的程度和方向,以尽量避免出现现代性危机不断被“发酵”、升级、扩大的趋势变化。另外,作为社会个体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直接“拒绝”或者单方面改变现代性危机的到来,对现代性危机的刻画在时代差异和思想碰撞中逐渐深化,社会行动个体需要主动地置身于这类危机中,不断感受并揭示出内在悖论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但令人吊诡的是,做出任何选择都有可能造成对现代性阐释的简单化、片面化甚至是极端化,因为现代性悖论的动态特征早已造成危机中所有的社会结构呈现出转移状态,从“观点争执”阶段进入另一个极端状态,却不知未来走向如何。这样看来,现代性研究社会变迁、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诸种现象,应以思想批判和实践印证为基本的逻辑基础,对现代性的理解要去中心化、去主体性,加强社会层面的自我反思和理性塑造,这不失为突破现代性危机的一种可选方案。

现代性与现代社会学危机也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对现代性危机的本质反思体现在“现代性自身所具有的潜在危机也演变成了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潜在危机。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随着现代性与现代社会危机的日益显露和严重化,社会学理论研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也越来越大,正如现代性的危机只能用超越现代性的方式来解决一样,滞留在现代化研究范式之上的社会学理论研究也只能用超越现代化研究范式的方式来予以解决”。文军:《逻辑起点与核心主题:现代性议题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这一论断框定了现代性危机的思考边界,它需要社会学理论的“自我突破”和“实践创新”,依靠社会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其提供理论和实践维度的“滋养”,最后,在现代性视野中,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等学术话语的凝练为化解危机拓展出更多的理论融入社会实践的机会和空间。

综合来看,现代性的未来结果归根结底是走向消失还是融合抑或其他的趋势选择?由于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历史规律使然,现代社会发展有其相对固定的节奏和方向,毫无疑问,现代性思想脉络肯定会为自身寻找到“栖身之地”。对于现代性亟待阐释的核心要旨,关键在于慎重地、理性地处理好现代性断裂后对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过程的再梳理和再反思。事实上,关于现代性前景的答案总会在不断争论中得到多方澄清和相互印证,既可能是原有状态自我复制的同一体,也可能是戴着面具的他者,现代性是否已转变成后现代性状态?目前看来,这还是一个悖论。面对这些疑问和挑战,对现代性危机破题还可以尝试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化个体与社会共同体之间建立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互动类型,并保持二者的动态平衡和协调同步。一方面现代社会的个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个体化也是一种最明显的社会关系变迁,王春光:《个体化背景下社会建设的可能性问题研究》,《人文杂志》2013年第11期。不同社会群体有着不同利益取向,社会个体间跨越需求差异才能获得共识,不可忽视的是,要实现这些个体的良性互动已成为一个超出原有社会变迁目标预计的步骤,因此,如何与社会共同体形成互构状态这一结果其实并不具有确定性,大多时候处于游离的关系状态;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转型离不开社会共同体的效应发挥,因为社会共同体不仅承担着连接个体与社会关系的纽带角色,也打破了社会宏观与微观层次相对分离的存在状态,更起到整合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等政策思维和发展思路嵌入现代社会发展实践的作用。现在看来,现代性的走向更像是一个对现代社会结构不断自我阐释和持续再生产的过程。由此,可以说任何时代的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都需要置于现代性情境中予以定位和反思,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社会及其个体独自有能力完成对其走向的理性预判和现实引导。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现代社会福利语境下伊斯兰社会福利思想论析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要:伊斯兰社会福利思想是伊斯兰社会福利的重要指导,文章以伊斯兰社会福利内涵为切入点。从经训思想、公平仁爱观、伊斯兰教法、古代文化思想以及近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等方面对伊斯兰社会福利思想的渊源进行探究,据此阐释了伊斯兰社会福利与现代社会福利的契合性,进而探寻出二者的内在联系。关键词:社会福利;伊斯兰教;伊斯兰社会福利思想中图分类号:B9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586(2014)01-0.........
韦伯与涂尔干关于社会秩序的理论之对比
发布时间:2023-02-12
【摘 要】社会秩序的维持来自于何种元素,一直是学术界不断争论的话题,韦伯和涂尔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他们关于社会秩序控制的理论学说。应用两者的理论解释经济改革后的中国大陆社会秩序的变化,以期望找寻到控制社会秩序下降的......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发布时间:2013-12-19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摘 要: 过去人们一直将道德义务限于人类社会领域,但是当大量的环境问题出现的时候,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对道德义务进行思考。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道德义务不......
论福柯与马克思
发布时间:2023-07-27
福柯的学术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这一反叛的年代,受到尼采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尼采对理性、知识、主体、进步观念的质疑,以及认为求真意志与权力意志不可分的思想的影响,这是学界所公认的,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福柯成长和学术思想发生发......
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
发布时间:2022-10-25
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问题 构成了西方诠释学的重要主题。从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开始,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再到后来的哈贝马斯、利科尔以及贝蒂、赫施等,众多的诠释学家们对人类理解和解释过程中作者、文本和读者三者之间的......
韦伯思想与当代中国经济伦理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2-12-31
摘要:建构一种符合社会转型期的伦理价值体系,促使现代市场制度趋于完善,在当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运用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逻辑梳理方法,试析韦伯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动因的探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探......
从社会文化理论到语言社会化理论
发布时间:2022-12-18
[摘要]社会文化理论和语言社会化理论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两个二语习得流派,前者着眼于社会心理的互动与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把语言、文化和社会行为的学习看作三位一体的连续性过程。这两种理论流派相辅相成。反映了当下二语习得......
韦伯合理化理论的科学史语境
发布时间:2022-08-07
韦伯合理化理论的科学史语境 韦伯合理化理论的科学史语境 韦伯合理化理论的科学史语境 在古典社会学家当中,只有马克斯·韦伯摆脱了历史哲学思想的前提和进化论的基本立场,而且把欧洲的现代化理解为具有普遍历史......
墨子节用思想价值的现代诠释分析
发布时间:2016-07-01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在经历工业化大发展和物质生活大繁荣的同时,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矿产资源过度开发等一系列的挑战。当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各地经济建设强烈要求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面临漫天雾霆和资源环境......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二)
发布时间:2023-02-04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二)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二)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二) 三、关于“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一)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 1、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之......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一)
发布时间:2022-12-21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一)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一)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一) 一、绪言 一方面,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请求司法保护须以证据为根据,法院对事实的认定以及最终对案......
《利维坦》及其当代之诠释
发布时间:2023-02-09
" 动荡不安的时代,往往也是不同思潮竞逐最激烈的时刻,因为旧的思潮常常无法应付变动不居的情势。霍布斯(ThomasHobbes)正是一位身处于这样的年代的政治哲学家。霍布斯写于1640-51年的一系列著作,发挥了他罕见的天才,结合了当时欧洲......
从“首位哲学”到“现代性的新生”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要〕沃尔夫冈・豪格把马克思以前的传统形而上学看作是“首位哲学”,而马克思在批判形而上学的恐怖的意义上,与后现代具有殊途同归的意义――推动“现代性的新生”。在当代网络“客观逻辑”支配下,跨国界高技术资本的生存方式遇到了种种困境。其困境的根源在于“首位哲学”提供的思想基础。而在推动现代性新生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是取代作为当代资本主义思想根基的“首位哲学”而完成“现代性新生”的一支重要力量。.........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三)
发布时间:2022-10-22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三)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三)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三) 五、关于“质证” 民事诉讼中的质证,是指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当事人就所提出的证据,围绕证据的真......
诠释现代化研究型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3-03-15
1960年7月创建成立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以下简称“上海龙华医院”)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大中医临床基地之一。上海龙华医院的“起跑线”很高,自建院之日起,就力邀黄文东、石筱山、陆瘦燕、顾伯华、陈大年、徐仲才、丁济民、......
“食货”:中国封建社会的财政诠释
发布时间:2013-12-17
" [关键词]“貪货”;食货志;封建财政[摘 要]东汉初年.比较完整地表述财政内涵和外延的财政概念—“食货”已经确立,并在以后的1900余年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食货”研究的对柬是我国封建社会国与民相互之间的经济活动及与此有关的政策......
社会学视角下探讨鲍曼对大屠杀的现代性反思
发布时间:2023-06-19
摘要:有人说大屠杀是欧洲反犹主义的最高峰,有独特性,没有重复发生的可能。也有人说大屠杀是普遍社会现象的一个极端,有普遍性。知名社会学家鲍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中指出,大屠杀的发生与原始自然秉性相关。本文通过对鲍曼《现......
马克斯·韦伯货币理论述评
发布时间:2023-01-28
摘要:马克斯・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一书中阐述了包含经济和社会两个维度的货币概念。在经济层面,货币是最完善的经济计算手段,是经济行为合理化的技术性工具,货币经济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因素。在社会层面,货币是人与人在市场上进行斗争的武器,是一种被统治集团垄断的政治经济制度,其不可避免地要服务于特定集团的利益。韦伯的货币概念实现了对传统货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但却存在着历史唯心主义的缺陷,没有看到.........
后现代主义:一种社会学的阐释
发布时间:2022-11-10
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美学、伦理学、哲学的话语对象,但是它还未成为严肃的系统的分析对象,尤其是还未成为严肃的社会学分析对象。本文作者的目的,就是本着严肃的态度对后现代主义进行系统的社会学描述。作者认为,后现代主义不是一种社会......
从归因疗法到内隐理念:德韦克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及影响
发布时间:2016-09-09
1引言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是当前学界影响很大的心理学家。她从习得性无助研究人手,基于一系列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相继提出了归因疗法、成就目标理论、内隐智力理念、自我理念、内隐理念以及心理模式理论等一系列影响较......
试论“理解”主题下的解释学美学及其现代性
发布时间:2023-07-27
" 论文关键词:解释学美学 理解 存在 论文摘要:从狄尔泰到伽达默尔以及尧斯的解释学美学是在“理解”(underscanding)的共同主题下展开的,他们将传统哲学美学中的知性概念从服务于理性的工具发展为替代理性的新主题。但三者对审美理......
现当代文学创作中茶文化的诠释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21
[摘要]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从四千年前古代人简单的冲茶、喝茶,直至现当代文学等各类艺术作品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诠释,其内涵和价值对现当代主流文化的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茶文化基本概念的阐述,对茶文化多重特性和内在含义加以合理分析,以贾平凹、鲁迅、老舍、梁秋实等文学大师文学作品对茶文化的诠释为例,深刻探究了茶文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意.........
什么是社会规范性的伯林式自由——现代政治哲学解读
发布时间:2022-10-08
" 一、自然主义意义的自由和规范意义的自由 有一次大家聊天,我对一个人说:你怎么会不知道井冈山在哪里呢?井冈山在江西呀。旁边一位反对:错!井冈山在北京。我嗤之以鼻。可是他说:井冈山不就是那个歌手吗?他现在去江西发展他的演......
社会科学现代性背景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02
在普遍意义上,我们认为社会科学现代性是随着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而产生的,这一时期就是社会科学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一、近代西方社会的普遍危机以及近代自然科学诞生 人类历史发展进入十七世纪以后,西方社会开始面临一场普遍危机......
浅谈米歇尔.福柯的现代技术体系
发布时间:2023-04-26
米歇尔福柯并不是一个自觉和有意识的技术哲学家,然而在反思与批判现代性过程中,他却自觉、有意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研究了形形色色的现代技术。现代技术本来是指以自然科学为前提和基础的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核心是由现代科......
从福利支持视角分析刑满释放者的社会融入
发布时间:2023-02-12
促进刑满释放者回归和融入社会非常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是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一、刑满释放者研究回顾 20世纪90年代,随着刑满释放者再犯罪率的不断攀升,西方的法学和监狱学界出现了很多有关该部分人群回......
从现代到未来
发布时间:2023-03-20
双百万辉煌 品牌战略加速 随着产销量突破双百万,北京现代的品牌战略也再度提速。在23日庆典活动现场,北京现代还正式公布了其阶段性的品牌战略方向――“从现代 到未来”,这将成为北京现代未来2-3年的品牌发展方向,依据此规划,......
从认知角度诠释定语从句的汉译
发布时间:2023-05-05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对同一真值事件的表达,因观察者的角度、注意焦点、详细程度不同而不同。这个不同在大脑中形成不同的意象,反映对事物的不同认知和不同的表达方式。 英语 的定语从句与它所修饰的中心词之间的关系与汉语相比有......
卢卡奇对韦伯展开批判的原因及其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17
卢卡奇早期是韦伯小组的成员,在对韦伯思想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物化理论,由此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然而颇为吊诡之处在于,卢卡奇在《理性的毁灭》一书中却对韦伯展开了严厉的批判。对此,有必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卢卡奇思想的发展历程重新对那段文论进行辩证的回顾。卢卡奇对韦伯的批判主要集中在方法论上,方法论也决定了韦伯的历史观和对社会科学的态度。一、卢卡奇对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批判韦伯接受了新康德主.........
从传统到现代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 要:四川是一个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这里的人有着鲜明的性格特色。辣妹子、耙耳朵是这里典型夫妻的代名词。与此同时,这里的亲子和谐度也是不可小觑,低和谐度的仅占6%;不过,高和谐度也只占30%。亲子和谐是中国社会主义和......
哲学诠释学的“反美学”与人文科学的审美真理立场
发布时间:2013-12-18
【 作 者】李建盛【作者简介】李建盛 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内容提要】美学问题在当代哲学诠释学中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哲学诠释学站在人文科学立场,对审美经验和审美真理问题的理解和解释,体现了显著的“反传统美学”特征。本文从美......
法律现实化、类型思维与哲学诠释学探究
发布时间:2016-07-04
在《类推与事物本质》、《法律哲学》以及其他学术著作中,德国著名法哲学家与刑法学家阿图尔?考夫曼(ArthurKaufmarm)提出了影响深远的类型学说。这一学说旨在提出一种法律适用思路,以实现一方面使制定法能够有创造力、历史性、适应力......
从社会保障到社会保护:社会政策理念的演进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国际劳工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推动下,“社会保护”逐渐成为国际上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的一个重要议题。“社会保护”是在社会保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张、实现手段不断丰富的背景下提出的,社会保障是......
合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诠释
发布时间:2015-09-1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手段也层出不穷,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与努力,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激趣法、创新法、表演法等。但是,笔者要说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果一味地遵循方法,......
古希腊戏剧的当代诠释
发布时间:2023-06-04
作为古希腊戏剧当代诠释奠基者卡洛斯・库恩(Karolos Koun)优秀的学生与合作者,莉迪亚将希腊对古希腊戏剧最主流的当代诠释的基本元素放入了《阿尔克斯提斯》中去,哲学上突出古希腊戏剧“对话”的精神;结构上强调“诗―音乐―舞蹈”......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诠释与思考(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指证券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在证券的发行、上市和交易等一系列环节中,依照法律、证券主管机关或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以一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与证券有关的会计信息而形成的一整套行为惯例和活动准则。“会计信息......
反乌托邦作品的现代性反思
发布时间:2023-05-07
摘要: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人们就对建立一个天堂般的理想社会充满了期待,而对这份期待的构建就成了乌托邦文学的最初形态。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从乌托邦文学到反乌托邦文学,经历了从歌颂到讽喻的转变,进入20世纪,它的矛头更加明......
哲学诠释学的“反美学”与人文科学的审美真理立场(1)
发布时间:2013-12-18
【 内容 提要】美学 问题 在当代 哲学 诠释学中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哲学诠释学站在人文 科学 立场,对审美经验和审美真理问题的理解和解释,体现了显著的“反传统美学”特征。本文从美学作为人文科学特殊理解方式、审美真理如何表现,以......
从灵魂转向反思现代教育
发布时间:2023-05-20
[摘要]在现今技术型社会浪潮中,现代教育正在逐渐偏离轨道,正将教育视为一种培养技术性、专业性人才的手段,注重工具性,而无法承担教化心灵、引导人类走出迷茫、升华灵魂的重任。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已在《理想国》中以“洞穴之喻......
从Cardan公式到三次方程背景的韦达定理
发布时间:2023-05-18
很多人往往认为数学考试试题都是冰冷的、不近人情的,其实很多试题(包括普通高考和高校自主招生考试)都有很丰富的数学文化内涵,从勾股定理到杨辉三角,从斐波那契数列到角谷猜想等等,这些闪耀着前辈数学家思想光芒的经典,无不时......
群体性事件的经济诠释
发布时间:2023-02-14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社会矛盾引发,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具有一定规模,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事件.从公民表达权利角度看,群体性事件也是法学问题.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多发"但因各级政府缺乏经验等原因,群体性事件法律解......
社会治理创新的反思理性合同模式
发布时间:2019-12-05
摘要:进入新世纪后,征募社会资源参与公共管理已成为党和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策略。作为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力合作的基本形式,合同亦成为日益重要的公共权力运作工具,我国近年来逐步确立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就是这一趋势的制度成果。征募社会资源参与公共管理的最大难题是克服社会主体内部理性最大化的桎梏,并实现社会自治和公共责任的平衡。德国学者图依布纳所倡导的反思理性法以其程序导向的策略和追求“.........
当代文学作品中诠释和表达
发布时间:2022-11-17
摘要:我国茶文化由来已久,对茶的探索和喜爱已经穿越了时空,持续了上千年。茶饮品在现代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家喻户晓并且喜闻乐见的绿色饮料。茶文化发源于中国人流传千年的饮茶习惯,和茶叶有着同样相当长的文化积淀。茶的历史太悠久,以至于对茶的起源和由来,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早在盛唐时期开元盛世就有“茶圣”陆羽在著作《茶经》中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把对茶的发现和利用归结为神农的功劳。茶叶在中国人的心.........
2015年上演韦伯新作
发布时间:2023-01-10
百老汇2014年营收创纪录 嘉文・格里加盟《摩门经》伦敦版 音乐剧《摩门经》在百老汇的连演已走过四个年头,如今也迎来了一位“新主演”――嘉文・格里(Gavin Creel)。 格里曾在百老汇出演过音乐剧《摩登蜜莉》(Thoroughly Mo......
中国古代青楼文化的社会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文章以结构和功能主义的视角审视青楼文化,认为青楼文化通过“无意识”地构建得到存在的合法性,部分女性成为男权制统治下的“另类”牺牲品。青楼文化确实带给妓女一些追求和向往“自由和爱情”的空间,但是女性群体依然无法......
毛泽东和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差异的诠释学维度
发布时间:2023-04-02
" 【内容提要】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都主要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由于二人的接受视阈不同,由此形成他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解的许多差异。我们可以站在哲学诠释学的立场,借鉴它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就毛泽东和邓小......
看文学改编电影对西方反抗精神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要]文学作品一直都是电影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电影《呼啸山庄》和《简・爱》改编自勃朗特姐妹的同名小说。两部影片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都利用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将男女主人公间的爱恨情仇表现得栩栩如生。两部影片的男女主人......
现代文学理论创建与反思探索
发布时间:2022-07-28
现代文学理论创建与反思探索 现代文学理论创建与反思探索 现代文学理论创建与反思探索 更多精品文 章来 源自 3 e du教 育 网 “语言学转向”强调的是世界是由语言建构的,语言符号之间的不断转换产生了世界的意义,换句......
从传统到现代:西南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的规律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要]在经济生产方式转型过程中,社会文化变迁是民族现代化发展进程的表现。不断从传统向现代变迁,发展的自觉性日益增强,发展模式逐渐多元化,追求文化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文化保护与产业开发,成为区域发展的特色和亮点,并存在着......
价值视域下中国哲学的当代诠释
发布时间:2022-10-0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马哲学界出现了一股价值观研究的热潮,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哲学界亦适时加入了对价值观的讨论,著名哲学史家张岱年先生被公认为传统价值观研究的开创者。事实上,海外新儒家在苦心孤诣诠释传统哲学特质,弘扬......
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现状的分析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3-07-01
修德普卢塔克曾说过,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道德在一个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长久存在的。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会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
从传统人事到现代的HR论文
发布时间:2016-01-07
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首次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曾湘泉院长到北京中山公园做高考咨询,许多家长问,人力资源管理是干什么的?详细内容请看下文从传统人事到现代的HR。 放耳一听,满耳都是以人为本,放眼一看,满眼都是HR管......
从死亡诗社谈对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要】教育是一个沉重而又现实的话题。当现实环境中教育被各种利益关系绑架而偏离正确方向的时候,“死亡诗社”这部电影所高扬的教育理想和对教育本质的反思,不妨可以让人在纷繁复杂环境中看到一条出口。【关键词】教育理想;反思死亡诗社是一部教育题材的美国老电影;看过的人不多,不过我相信看过的观众一定会感觉到犹如一缕清风掠过,扫荡平日世俗的晦气;一定会跃跃欲试探讨对剧情、角色、演技等等看法;更重要的是一定会进.........
对现代管理中工具理性的反思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27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工具理性至今为比学术界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但基本的共识就是它是理性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以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可重复性和可置换性为基本要求的技术逻辑,以效率优先为原则的工具理性思维,以普遍性......
论现代设计的社会文化属性
发布时间:2014-01-17
[摘 要]形成于20世纪初期的现代设计,以机械化大批量生产为前提,以社会公众为目标受众,包含着社会化的设计观念和社会性的公共设计主题,并伴随着社会文化思潮的变迁而发展。现代设计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行为,社会文化对设计师及其设计作......
崔大华先生对儒学理论结构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4-29
摘 要:崔先生认为,儒学的理论结构包括心性的、社会的、超越的三个理论层面,与之相应的有“仁”“礼”“命”三个基本范畴。社会的理论层面的“礼”从形式上来说是指礼仪,从实质上来说是指伦理关系的等级差序原则和道德情感等精神内......
现代社会中的阶级和政党: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3-04-30
20年来的挫折迫使我们在展望社会主义的前景时采取一种更温和的方式,与其将社会主义看作一种成熟的理论构想,不如将其视为一种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艺术。然而,这些(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的确能够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会主义的目标及其......
从“首都兵团”到中学“红代会”
发布时间:2023-02-25
文革中的北京中学毛泽东思想红卫兵首都兵团,是当时北京市最为庞大的一支跨校际的红卫兵组织,也是中学红卫兵“四四”派的前身。刘龙江是其领军人物之一,曾担任过北京市中学红代会的核心组成员、北京市知识青年安置办公室唯一的一名......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论阿拉伯语对西班牙语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22
语言是反映社会发展变化的一面镜子。语言演变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各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导致的语言接触都会对语言产生影响。语言接触是影响语言的重要因素,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在完......
佛教的伦理思想与现代社会
发布时间:2013-12-19
佛教的伦理思想是佛教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初是在印度古代社会的某些发展形态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了古代印度部分宗教信徒对社会和人生的一种看法。这种伦理思想开始主要是在南亚地区发生着影响。后来,随着佛教传播地域的......
反思社会主义文学
发布时间:2022-10-18
反思社会主义文学 主持人:杨庆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对话者:杨庆祥黄平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金理 复旦大学中文系讲师杨庆祥:这一次三人谈以“社会主义文学”为讨论对象。以“80后”的身份和意识先见去讨论社会主义文学如此庞大......
从会计电算化到现代会计信息系统(1)
发布时间:2022-10-24
[摘要]信息在当代社会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企业决策离不开信息。而企业决策所需信息大部分来自会计系统。本文将从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来谈会计信息系统各阶段的特点,其中重点分析了ERP管理思想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冲击及对其未来......
文学翻译哲学诠释
发布时间:2022-11-21
文学翻译哲学诠释 文学翻译哲学诠释 文学翻译哲学诠释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根据海德格尔的理解,哲学孕育了其他种种学科,是文明存在的最基本方式。哲学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够化繁为简,深刻地把握问题的核心、本质。哲学......
论现代科技的社会伦理危机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4-01-22
论现代科技的社会伦理危机及对策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都随之发生了加速度的改变,同时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也给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要正确对待科技和伦理......
论特殊防卫权的诠释及其构成要件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搞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特殊防卫权,从某种意义上讲,特殊防卫权是正当防卫权的一种特殊形式,两者之间具有包容关系,特殊防卫权具有正当防卫权应有基本特点外,还有自身特有特点。本文就其含义进行诠释......
从现代性的角度看后现代性(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3
内容论文摘要:本文力图通过对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以及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分析认识现代性。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指出现代性的一些不足,谈谈自己对后现代的一些理解。 关 键 词:现代性,资本,同一性 后现代“思想庞杂深邃,正如后现代的......
浅谈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学的理论阐释
发布时间:2023-01-13
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上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给人类正常的上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环境问题成为人类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生态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福斯特致力于研究马克思理论中关于生态问题的观点,阐释了......
论王阳明“致良知”的儒家诠释学思想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12
论王阳明“致良知”的儒家诠释学思想意义 论王阳明“致良知”的儒家诠释学思想意义 论王阳明“致良知”的儒家诠释学思想意义 [摘要]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主客相融、亦主亦客,集本心与天理于一体。王阳明“致良知”命......
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理论批判
发布时间:2022-07-24
" 内容提要 伯恩施坦是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的社会主义理论表达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理解,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的一种思考。这种社会主义理论包括对唯物史观的折中主义理解、对辩证法的实证主义诘难和对社会主义的非革......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的哲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3-02-15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 发展观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立场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判断,并深刻地反映......
从近世到近代,华北农村社会结合的变质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关于中国农村社会结合问题的讨论总是直接关系着对该时代农村社会性质等基本问题的认识。本稿通过对近世以来华北农民日常社会结合行为的探讨来参与上述讨论。对沙井村形成过程的个案研究表明,华北农村的社会结合具有地域特征......
从簿记到审计 现代会计职业的成型
发布时间:2023-06-29
从簿记到审计 现代会计职业的成型 记帐也许与人类的经济交易活动一样古老,作为一种高级形式记帐活动的会计——复式簿记,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纪时期的意大利。从作为记帐人的会计——帐房先生发展到现代会计职业——注册会计师和独立审计......
以阐释学视角论韦利对论语的翻译
发布时间:2023-04-29
以阐释学视角论韦利对论语的翻译 以阐释学视角论韦利对论语的翻译 以阐释学视角论韦利对论语的翻译 精品源自英 语 科 一、原作,译作的对比分析 (1)第一步,信赖(Trust) 虽然在斯坦纳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这一步骤看......
浅谈毛泽东和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差异的诠释学维度
发布时间:2023-02-05
【摘要】以下由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毛泽东思想论文—浅谈毛泽东和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差异的诠释学维度,欢迎阅读!! 正如哲学诠释学所指出的那样,任何理解和解释都有其自身的诠释处境,任何理解和解释都有历史性和有限性,任何理解和解......
对中国社会福利战略性发展的思考(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6
论文摘要:当前中国社会福利的普惠程度十分有限、社会政策功能十分微弱。发展中国社会福利,应当走深化改革道路,在现行社会保障“三足鼎立”的体系格局中,综合考虑需求和条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建立一个中等范围的政府主导合作......
试析在校大学生犯罪法外从宽现状的理性反思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司法实践中,对于在校大学生犯罪实行的以暂缓起诉为代表的从宽处罚实际上是法外从宽的一种具体体现。尽管这种做法得到了理论界的部分回应,但是其根本问题在于于法无据。具体而言,存在与上位法冲突、与刑事实体法相矛盾、......
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之反思
发布时间:2013-12-19
" 反思之一:外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 现在世界上说英语的人越来越多。英国人、美国人、加拿大人、澳洲人、新西兰人、还有一部分南非人、爱尔兰人等等,都以英语为母语。在某些国家里,英语虽不是本国语,但是作为......
从社会安全网到社会风险管理:社会保护视野中社会救助的创新
发布时间:2022-11-25
〔摘要〕市场机制发育和社会保护建设,在转型国家中至关重要。社会救助,由于其目标定位依据选择性原则,其功能在于拾遗补缺,其后果常造成羞辱效应和社会排斥,长期以来在社会保护体系中边缘化。在全球性福利国家转型的浪潮中,社会保护的取向发生了深刻转变,形成了积极社会政策的框架,强调必须超越收入保障,转变为积极的能力建设。随着整个社会保护体系向积极干预主义的转型,社会救助有了新的定位,从仅具有保护性的社会安全.........
从菲利《犯罪社会学》到法治中国
发布时间:2022-12-06
摘要:恩里科・菲利在其著作《犯罪社会学》一书中,从实证主义出发,根据犯罪人类学和犯罪统计学资料,对易于导致习惯性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个人情况以及易于导致某些人犯罪的有害的社会环境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通过这些实证研究......
诠释孔子——论孟子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创造性发展(1)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要: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时代特征出发,为孔子思想作出新的诠释,在基本遵循孔子论述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儒家学说的精神品格,从而发展孔子所创立的学说。他在孔子解诗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意逆志”的理论,对孔子以“......
谈社会学概论课程反身性教学法
发布时间:2023-03-22
摘要:反身性教学法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持续不断的互动螺旋改变学生和影响教师的观念。这一教学新方法在“协同化育人、家庭化培养、个性化指导”中意义重大。本文论述了反身性教学法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反身性教学法在我校“113”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教育教学实践,重点探讨了反身性教育教学活动建构的场域,以及三个场域之间、场域内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关键词:反身性教学法;OBE理念;教育教学活动社会学概论课.........
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性别意识反思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 要:从中国研究的当代性角度考虑,对中国现代文学传统进行性别意识的反思,将有利于当代的精神建构。从中国现代文学自身的现代性要求考虑,反思其男性中心意识符合“观点”这一文学批评标准。本文倡导男女两性主体性平等,在主体性平......
从自然美到艺术美反思艺术观念合法性问题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30
论文摘要:从自然美到艺术美反思艺术观念合法性问题-论文关键词:自然美,艺术美,反思,艺术观念,合法性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提到,“就它的最高的职能来说,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已是过去的事了。因此,它也已丧失了真正的真实和生命,已不复能维持它从前的在现实中的必须和崇高地位,毋宁说,它已转移到我们的观念世界里去了。”在黑格尔看来,“我们现时代的一般情况是不利于艺术的。”黑格尔站在古典型艺术向浪漫型艺术转向.........
从家务劳动到社会劳动
发布时间:2023-06-20
从“五四”至今,时间走过近百年,这是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一个枢纽时期,是一个思想空前解放、心灵空前觉醒的启蒙时代。妇女运动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伴随着政治经济的革命或改革的进行发生了。妇女参政运动、争取选举权、争取受......
从《婚姻法解释(三)》论法律与社会习惯
发布时间:2023-01-17
在法律产生之前,社会秩序的维护工作由社会习惯承担。但随着人际关系的不断复杂化,社会习惯已经不足以维护社会秩序,因此,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法律规则应运而生。法律规定着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可以这样说,社会习惯是法律的渊源。......
“象牙塔”的反思:中国现代大学精神的理性探讨
发布时间:2023-03-18
近年来,有关大学精神的话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究其原因,冷余生教授指出,一是大学面临的现实的矛盾和冲突,许多触及大学精神的层面,迫使人们不得不思考大学精神的问题;二是时代的要求,即为了实现中国大学的现代化,人们也不能......
从《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看谢伦伯格的文件管理控制思想
发布时间:2022-10-17
摘要:本文主要从文件拟制工作控制与文件处置工作控制两方面论述了谢伦伯格的文件管理控制思想,抛砖引玉以加强文件的前端控制与全程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文件产生,优化文件管理以提升档案质量。关键词:控制谢伦伯格档案谢伦伯格(TheodoreR.Schellenberg,1903-1970)不仅在美国拥有“档案鉴定理论之父”的尊称,在世界上也享誉盛名。关于谢伦伯格的相关研究,大多局限于“档案定义”、“文件双重.........
从语言学视角简析社会性别定型理论
发布时间:2023-07-04
引言 从词源学来看,定型(ст ереотип)一词具有这样的语义内容:固定的,衰老枯萎的(希腊语),以及象征性的、原型形象、图画图形(拉丁语)。定型首次作为科学术语出现,是在利普曼的《舆论》(《Public Opinion》)一书......
关于传统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2-27
内容提要:传统和非传统的前景和命运取决于现实的认取和否定之间的活动结果。启蒙和愚昧分属传统和非传统。认取启蒙和承袭愚昧分别是两种不同的现实活动。而现实活动在形态上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思想、学术、舆论等方面。无......
一百年来的词学研究:诠释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19
一百年前的今天正是晚清四大词人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郑文焯倾全力振兴词学的时候,前后王鹏运主盟北京,朱祖谋坐坛苏州,把清代词学复兴运动推到了鼎盛的巅峰。他们,有时还加上文采斐蔚、才气横溢、以搞为主的文廷式,一面层层迭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