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唐代边塞诗“绝域”意象的历史地理学考察

唐代边塞诗“绝域”意象的历史地理学考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17 10:39:28
唐代边塞诗“绝域”意象的历史地理学考察
时间:2015-08-17 10:39:28     小编:

内容提要在唐代诗人笔下,“绝域”意象通常指漠北、西域、岭南、辽东等中央王朝统治中心的边远地带。作为唐代诗人以中原地理、 经济、文化背景为参照体系观照并重构唐代边塞地理环境的必然产物,唐代边塞诗“绝域”意象,是唐代中原诗人在边塞环境感知与文化表达过程中被典型化的符号象征,指示着那些距离中央统治中心区悬远、经济落后、文化习俗与中原汉族文化明显不同的边疆地区,是一种超越了单纯地理景观与诗歌意象的精神文化符号,是唐代中原诗人对中原地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与对“塞”外的恐惧感、逃避感的代名词。

关键词唐代边塞诗“绝域”地域特征文化意义

〔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4)10-0098-07

随着行为地理学、文化地理学以及人本主义地理学等流派的蓬勃发展,地理学界越来越多地将“人”在历史地理环境变迁中的主观性作用与反映作为研究对象,因此,文学作品作为新的史料形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历史地理学者的追捧。作为文学创作者感知、体认地理环境的重要手段与必然产物,文学作品日渐成为文学创作者重塑地理环境的载体和工具。他们以文学视角观察着身处其中的世界,并将他们对特定地域空间的感性认识与地理知识通过文学作品进行表达,一定程度上反映并塑造了这个世界。一般来说,这种对特定地域空间的反映和塑造,往往取决于创作者的人生境遇、独特个性和地理环境、社会背景等主、客观因素,因人而异、因时而变。这种独特的环境感知与浓郁的主观气息恰巧迎合了研究者探究历史时期“人”的主观环境感知与文化表达的客观需要。因此,以之观照历史时期特定人群的环境感知与文化表达无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恰如英国文化地理学家迈克・克朗所指出的那样,“文学地理学应该被认为是文学与地理的融合,而不是一面单独折射或反映外部世界的镜头或镜子。同样,文学作品不只是简单地对客观地理进行深情的描写,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不同方法,广泛展示了各类地理景观:情趣景观,阅历景观,知识景观。”[英]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杨淑华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2页。换言之,文学作品不仅描述了客观的地理环境,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传统模式的感知世界的角度与方法。

中国古代诗歌从诞生之日起,便有着“言志”、“缘情”之光荣传统,对诗人而言,抒发感情就是诗歌的首要功能,这很大程度上局限了诗歌对外物的认知空间,“随着赋体的成熟,中国诗借鉴了它的艺术手法,也在‘言志’、‘缘情’之外开始了‘体物’的尝试。”钟锦:《玄对山水:中国诗与中国画中的审美性认知》,《人文杂志》2012年第6期。所谓“体物”,其实就是诗人借助诗歌来观察、认知并反映外界环境的过程。唐代边塞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独特形式,其表现出来的诗人对边塞环境的观察、认知与反映尤其明显。唐代边塞诗人以唐代边塞为对象,不仅描述了唐代时期边塞地区的地理环境,而且反映了唐代边塞诗人身处边塞时的情绪变化、心理活动及其主观环境感知与文化表达,具有毋庸置疑的地理属性。

本文以唐代边塞诗“绝域”意象为研究载体,实质就是通过对唐代诗人笔下的“绝域”意象反映的唐人环境感知与文化表达规律的深入分析,揭示隐喻在“绝域”意象背后的唐代诗人的边塞地理观念。

唐代前期,统治中心在以长安、洛阳、太原为中心的关陇、河南与河东地区,唐代中后期则渐次向汴洛、河北地区转移,故唐代统治中心基本处于黄河中下游的大片地区,以当时民族形势论,其统治范围以外,东北有奚、、契丹,北有突厥、薛延陀,西北有西域诸族,西有吐蕃、吐谷浑,西南有南诏,东南有东谢,堪称少数民族云集,这些民族距中央统治中心悬远,距离大多在千里甚至数千里之外,唐人但凡言及,往往号称“绝域”,故唐诗中的“绝域”意象屡见不鲜,其地域内涵丰富,辽东、漠北、西域、岭南、东海几乎无所不包。为行文方便起见,本文自唐北部边境依逆时针方向简单论述。

1唐代边塞诗“绝域”意象的文化表达倾向

“绝域”意象所指向的地理空间,往往在中央统治中心的边远地区,无论是地理环境,抑或是文化习俗,均与中原迥异,且多处汉族与其他民族交错杂居之地,通常会给中原诗人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印象与强烈刺激的心理冲击。这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全新素材,也为中原诗人独特的边塞环境认知奠定了坚实的地理基础。那么,唐代中原诗人笔下的“绝域”意象到底有着怎样的文化表达倾向呢? 地理环境恶劣是唐代边塞诗“绝域”意象的标志性表征,诸如塞北苦寒、岭南酷暑瘴疠以及位置荒远等,都是唐代边塞诗中最常见的意象。长孙佐辅对陇西的严寒气候颇有感触,其《陇西行》诗曰:“阴云凝朔气,陇上正飞雪。四月草不生,北风劲如切……人寒指欲堕,马冻蹄亦裂。”长孙佐辅:《相和歌辞・陇西行》,《全唐诗》卷20,第240页。陇西四月,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气温极低,寸草不生,甚至连马蹄都被冻裂,与中原四月的草长莺飞、万物复生的春意盎然形成了鲜明对比。长孙佐辅为朔方人,早已习惯于北方冬季的严寒气候,其笔下的陇西尚且寒冷如此,南方诗人对塞北严寒的体认自然可想而知。晚唐江东诗人刘驾《出塞》诗曰,“胡风不开花,四气多作雪。北人犹冻死,况我本南越”,刘驾:《横吹曲辞・出塞》,《全唐诗》卷18,第187页。与长孙氏《陇西行》相比,刘驾此诗语言简练,涉及塞北严寒的意象亦仅有“风”、“花”、“雪”等,只一句“北人尚冻死”,即已浓缩了所有的信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为暖温带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早已习惯严寒的北方之人尚且有冻死者,更何况“南越”之人长期生活在温暖湿润的南方,对塞北的严寒更是难以忍耐。

荒远是唐代边塞诗“绝域”意象的另一个文化表征,其指向的漠北、西域、岭南、辽东等地,多在距离中央统治中心遥远的边疆地带,唐诗但凡言及,动辄以万里甚至数万里计,如“帝乡三万里,乘彼白云归”宋之问:《桂州黄潭舜祠》,《全唐诗》卷53,第651页。与“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全唐诗》卷163,第193页。等;有的甚至以鸟飞为譬喻,“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其距离之遥远不言而喻;且多为人烟稀少、经济落后之地,中原人士至此,多生荒凉之感。

民族矛盾突出也是唐代边塞诗“绝域”意象的重要特征,其指向的漠北、西域、吐蕃、岭南、辽东等地,自古以来就是所谓的北狄、西戎、南蛮、东夷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地处于中原王朝统治疆域的边缘地带,少数民族政权与唐王朝之间由于领土、人口、势力范围的争夺,不同文化习俗所导致的民族矛盾等都比较尖锐,诸如唐王朝与漠北的突厥、薛延陀,西域的伊吾、高昌,西南的吐蕃、南诏、东北的、高丽等,都曾经爆发过大规模的战争,民族摩擦不断,局势动荡不安,也是唐代诗人不愿认同的地理空间。

2唐代中原诗人的边塞环境感知与文化表达的规律性特征

唐代边塞诗“绝域”意象,是唐代边塞诗人在直接或间接地感知并主观重构边塞地理、文化环境的必然产物。其以客观的地理环境与文化习俗为反映对象,具有明显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其与诗人的出塞心境和个性诗风等主观因素息息相关,主观性亦不言而喻,因此,唐代边塞诗“绝域”意象是兼具主、客观双重属性的诗歌意象。

对唐代中原诗人而言,塞北的严寒干燥或岭南的酷暑瘴疠,是他们边塞环境感知的地理基础,初入“绝域”之地,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往往给他们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与心理冲击,因此,唐代边塞诗人笔下的“绝域”意象对边塞地理环境的反映,无疑具备一定的客观依据,绝非无源之水。但是,面对或严寒或酷暑的恶劣地理环境,诗人们的切身环境感知通常会因人而异,籍贯与活动区域主要影响诗人对自然地理因素的感知,江东之人难耐寒风凛冽,北方之人不习岭南酷暑等,迥异的身体体验与心理认知往往会衍生不同的文化表达,或极言塞北苦寒,或渲染岭南瘴疠,文化表达上便难免言过其实。

同理,边塞与中原地区迥乎不同的文化习俗,则是唐代边塞诗人以中原文化习俗为参照系观照并评判边塞文化的客观依据。唐代边塞诗人大多长期浸淫于传统礼乐文化中,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孔孟之道,性格内敛含蓄,律己甚严。乍入边塞,面对游牧民族逐水草放牧、食肉饮浆、能歌善舞、重利轻义等文化习俗,视觉与心灵上的双重震撼,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他们描绘外部世界抒发真情实感的最佳素材,其写实性与客观性自不言而喻。但是,站在文化认知的角度,唐代边塞诗人在重构“绝域”意象之时,往往带有某种潜意识的文化优越感,这种文化优越感往往也是影响唐代边塞诗“绝域”意象的主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唐代边塞诗“绝域”意象,是唐代诗人将中原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与文化习俗作为参照体系,观照和重构边塞地理环境的重要手段与必然产物,其主观性显而易见。影响“绝域”意象主观性的因素首推诗人的出塞心境。唐代边塞诗人或奉命出使,或从军幕府,或流放荒陲,心境自然各异,不同的经历与心境,往往会衍生不同的心理情绪。此处仅以中唐诗人吕温的吐蕃诗为例。贞元二十年(804年),吕温奉命出使吐蕃。初至吐蕃之时,尝作诗极言当地美景,所谓“玉嶂拥清气,莲峰开白花。半岩晦云雪,高顶澄烟霞。朝昏对宾馆,隐映如仙家” 吕温:《吐蕃别馆和周十一郎中杨七录事望白水山作》,《全唐诗》卷370,第4158页。是也。后来因国内政局变动而羁留吐蕃,失去自由;朝中王叔文把持朝政,昔日与之同游者大多擢升要职,惟吕温因陷吐蕃而不得升迁,故多生落寞悲愤之叹;加上身染疾患,卧病异域,情绪低落,悲观情绪时有流露,诸如“时同事弗同,穷节厉阴风。我役流沙外,君朝紫禁中”、吕温:《青海西寄窦三端公》,《全唐诗》卷370,第4160页。“清时令节千官会,绝域穷山一病夫。遥想满堂欢笑处,几人缘我向西隅”吕温:《吐蕃别馆中和日寄朝中僚旧》,《全唐诗》卷370,第4160页。之诗句屡见不鲜,极言吐蕃之环境苦寒恶劣,“阴风”、“愁云”四起,圆月亦露“穷荒”之象。观吕温不同时期对吐蕃环境的不同感知与表达,心境无疑是最大的作用力。吕温以侍御史身份作为入蕃吊祭使张荐的副使出使吐蕃,使团尚未到达逻些城,张荐已经病逝,作为副使的吕温自然就是此次使团的最高领导人,自应享受较高规格的礼遇,心境平和,其诗多称吐蕃美景亦在情理之中。及至唐德宗驾崩,唐顺宗即位,吐蕃以此为借口羁留吕温,名义上是使节,实际上却形同囚犯,人身严重受限,吐蕃的青山绿水、广阔草原以及遍地牛羊等,虽然堪称美景,在吕温心目中,却只是徒添烦恼的“异地他乡”,不仅远离家乡亲人,而且缺少了朝廷的庇护与眷顾,终非真正的“精神家园”。同样的吐蕃,同样的吕温,不同的心境,便有不同的景色。

影响唐代边塞诗“绝域”意象的主、客观属性的因素,通常有两类,一是“绝域”意象所指向地域的地理属性,诸如气候条件恶劣,与中央统治中心之间的距离远近,以及文化体系的同异等,虽也受诗人主观情绪之影响,但相对客观,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属于唐代边塞诗“绝域”意象客观性产生的地理基础与客观依据,对唐代诗人的文化表达影响力相对较弱;二是诗人的出塞心境,属于主观范畴,出塞心境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诗人对特定环境感知的优劣程度,从而影响其文化表达,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吕温的吐蕃诗即是如此。当然,还有些诸如社会历史背景、诗人的个性诗风等因素,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唐代诗人对“绝域”意象的环境感知与文化表达,因影响力相对较弱且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列举。

综观唐代边塞诗“绝域”意象的地域分布,其指向的漠北、西域、岭南、辽东等地,均处于中央王朝统治中心以外的边疆地带,远在唐代诗人心目中的中原之外,就地理、文化意义而言,这些区域似乎存在某种共性:地理环境恶劣且距离中央统治中心遥远,有时甚至对人的生存构成某种潜在的威胁;文化习俗方面,通常属于典型的非主流文化,经济欠发达,愚昧落后,有时候甚至是统治者心目中的边远落后之地,常以罪臣钦犯流放于此,如岭南就长期作为唐代时期流放重犯的地区而存在。

在唐代诗人心目中,“绝域”意象不仅代表着地理环境恶劣,诸如塞北之苦寒岭南之酷暑,与中原的温暖湿润、气候宜人存在明显差异,加之与中央统治中心距离悬远,是他们认为的极远之地;而且意味着与中原文化截然不同的非主流文化体系。就具体的地理空间而言,唐代中原诗人笔下的“绝域”意象,与他们心目中的“塞”外存在很大程度的重合,指向的是唐代中原诗人心目中的“塞”外的广大地域,这些地区距离中央王朝统治中心相对较远,地理环境相对恶劣艰苦、北方寒冷干燥南方暑热瘴疠,其生产方式、文化习俗都与中原相去甚远,是中原诗人不愿深入的地理、文化空间。

按照波蒂厄斯的理论,唐代边塞诗人毫无疑问属于“外地――内部者”,即描述经历的旅行者,绝非具有“家园――内部者”体认的空间共同体成员。他们绝大多数都出身、活动于中央王朝统治的腹心地带,对边塞而言,他们或负皇命出使边塞,或求功名而从军幕府,既非边塞之人,亦从未有视边塞如家之心理,因此,他们对边塞地理环境的亲身体验与文学表达,虽然比那些从未到过边塞的人们具有更真切的环境体认与心理感知,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边塞地区的某种地域特色、文化特征。但是,所有的边塞诗人都只是“绝域”的匆匆过客,从空间认知上,他们虽然曾身处其中,与其发生过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从心理认知上,他们却自始至终都是万里异域中的“他者”,而绝非共同体成员,他们从未将自己视为“绝域”中的一员,自然缺乏视其如家的深切情感。 当然,“绝域”对他们来说,也只是暂时容身的“异地他乡”而绝非精神家园。

因此,唐代边塞诗“绝域”意象,其实只是唐代中原诗人在描写所谓的“异乡”文化这个“确定他者”的过程中构建“中原”文化的思想意识的一种行为表达。[英]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杨淑华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4页。换言之,唐代中原诗人以中原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与文化风俗为参照系塑造所谓的“异乡”文化景观――“绝域”,用以构建他们心目中根深蒂固且身处其中的“中原”文化,强调自身对“中原”的文化认同与归属感,并借之宣示“绝域”是一种与中原文化迥乎不同的“他者”的存在。故唐代边塞诗“绝域”意象的“地方的意义”,其实就是唐代中原诗人对中原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对“塞”外的恐惧感与逃避感。

结语

唐代边塞诗“绝域”意象所指示的地域范围北跨大漠、阴山,西北达安西、北庭,南逾五岭,东至大海,东北邻幽蓟,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唐代统治疆域的边疆地带,在唐代中原诗人心目中,它有时指大漠南北,有时指幽蓟辽东,有时又指陇右西域,其地域内涵虽然并不固定,但其文化意义始终是恒定的:地理环境恶劣,或严寒干燥,或酷暑瘴疠,有时甚至可能危及人的生存,而且距离中央统治中心遥远,生产生活方式以游牧迁徙为主,文化风俗亦与中原地区迥异,与唐代边塞诗中的“塞”外有着相似的地理、文化意义。

在唐代中原诗人的主观意识中,“塞”内是可以免遭游牧民族侵入的地带,是安全的;“塞”外则是危险的,随时都有可能面临游牧民族侵袭和战争威胁,是缺乏安全保障的。作为与“塞”外有着相似文化意义的“绝域”,无疑也就代表着恶劣环境、寒冷干燥或酷暑瘴疠、游牧民族随时侵袭、文化习俗迥异的地理空间。从这个意义上,“绝域”与“塞”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不仅是一条单纯的地理分界线,将“塞”内与“塞”外截然分开;更是一条典型的文化分界线,将中原农耕民族与塞外游牧民族隔离开来。和平时期,中原与“绝域”分别沿着各自的发展轨迹悄然前行;战争时期,则刀兵相见,此进彼退。随着众多中原诗人的相似塑造与不断重复,“绝域”意象所隐喻的不同生产方式、文化习俗在双方长期的战和之间渐次强化,逐渐成为一种超越单纯的地理景观与诗歌意象的文化象征和精神符号:即它常指那些距离中央统治中心悬远、经济发展落后、文化习俗与中原汉族文化迥乎不同的中央王朝的边疆地带。

唐代边塞诗“绝域”意象,实质上是唐代中原诗人将中原地理环境、经济状况与文化风俗等作为参照体系重新塑造唐代边疆地区这一“异乡”文化景观的必然产物,其目的在于构建他们心目中根深蒂固且身处其中的“中原”文化,强调自身对“中原”的文化认同与归属感,并借之宣示“绝域”是一种与中原文化迥乎不同的“他者”的存在,其中隐喻的正是对“绝域”的恐惧、逃避感。因此,唐代边塞诗“绝域”意象的出现与存在,实际上就是唐代中原诗人对中原地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对边塞地区的恐惧感、逃避感的代名词。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马尔库塞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是马尔库塞早期确立的一项哲学计划。经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处境和海德格尔一般此在现象学的批判性考察,马尔库塞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只有辩证法和现象学的统一,才能公正地处理人之此在的历史性。这一构想不仅准确地指明了马克思历史理论内在的具体化要求,而且为马尔库塞在批判理论时期发展一种“双向度”的社会批判理论提供了合适的“思想工具”。关键词: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一般此在现象学历史唯.........
财政支出理论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3-05-05
"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理论发展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因此,研究当代中国的财政支出政策理论,首先需要对中外历史上前人业已形成的支出理论和支出思想进行考察分析。这方面的内容博大精深,本文只能择其要者,作一简要的历史考察和分析。......
政治学研究对象的史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3-12-17
" 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资产阶级伪科学“的重压下,被禁锢了将及三十年。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进一步发展,政治学的重建也就理所当然地被提了出来。任何科学部门的建立和发展都必须与客观需要相适应,......
宗族重建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3-01-27
对于解放后 农村 宗族组织的遭遇及其形态,大多数学者认为宗族在国家政权的打击下处于不断地瓦解之中。在新政权的 政治 话语中,宗族和宗法制度完全丧失了合法性,宗族被表述为封建的、落后的甚至反动的组织,应被彻底地铲除。在对农村的......
青春诗意的历史性颓败
发布时间:2022-10-26
与一般的工厂叙事不同,小说没有将叙事聚焦于改革的分享艰难、改革过程中的道德沉沦,或塑造改革中拯救危难的英雄,而是将叙述的重点放置在一群不无叛逆的年轻工人身上:简易、刘桐、疯子酒、王丽娟……显然,工厂里“人”的命运、情......
唐人编选诗文总集与唐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史建构
发布时间:2023-03-10
综合起来看,《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打破了传统的研究格局,开启了新的研究路径。因此,本文的讨论重在该书研究理路的梳理与研究方法的抉微,并在此过程中彰显其学术特点及其对于学术史的贡献。 第一,文化现象:唐人编选诗文总......
地域视境下的唐代敦煌诗僧群体及其创作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 要:唐代敦煌诗僧群体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地域特征,在思想、艺术各方面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远远超越了时代和地域的局限。吐蕃占领时期,敦煌僧诗随着文学的被迫独立发展而初具地域特点;张氏归义军时期,敦煌僧诗随着佛......
关于宗教长期性的历史考察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宗教 长期性 现实意义 论文摘要:宗教的长期性原因既有宗教产生根源的长期性,也有宗教历史的长期性。本文通过对宗教发展、演化的历史进行分析论证,证明了宗教不但过去的发展历史具有长期性,而且将来的发展也具有长......
从历史文献看唐代官吏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23-02-22
[摘 要]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强盛朝代,它强盛的原因与其所建立的较为完备的官吏体制是分不开的。本文从官吏的选拔、任命限制、考课、致仕、监察等五个方面深入分析探讨了唐代的官吏管理制度。 [关键词]历史文献;唐代;官吏......
姚莹治边思想的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2023-07-04
姚莹(1785-1853),字石甫,号明叔,又号展和,晚年因以十幸名斋,又自称幸翁。安徽桐城人。鸦片战争前后,随着列强利用各种手段加紧对中国边疆的渗透,边境不断告急,边疆危机日趋严重。一批有识之士感于国家的安危,开始关注实事、考察边疆形势,探讨御敌之策。作为一名有志青年,姚莹从嘉庆年间就开始关注边疆问题,了解海外情事,并以亲身实践,留下了一些成果。在广东的幕客生活和长期的为官经历使得姚莹的认识和理.........
论唐人七言绝句的喻象艺术
发布时间:2022-12-14
摘 要:唐代有不少七绝注意把景物、情感提炼到最精巧集中的一点,调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奇妙的、饱含情意的、充满诗意美的比喻,从而使诗的意境生动完满地呈现出来。这也为当代七绝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借鉴。 关键词:唐代 七......
关于农民问题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13-12-17
" 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历史演变过程的阐述,基本上可概括为两点:一个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从社会主义革命角度谈农民问题。在这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要走公有制、集体化的合作化道路等。这方面马克思主义还有一个观点,认为家庭经......
浅析唐诗宋词中以愁寄情的审美意象
发布时间:2023-03-30
摘 要: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常用概念, 它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在我国传统诗词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很多大家所熟知的意象。本文以唐诗宋词为例浅析其中的酒、月、雨这些寄托作者主观愁情的客观物象,从而体会古......
探讨《诗经》量词运用现象考察
发布时间:2023-07-09
量词的运用是汉语的一个显著特点。量词虽然在汉语史上是一个产生得比较晚的词类,但量词在先秦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运用。《诗经》作为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诗经》中量词的分析,我们可以对量词的用法及特点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1《诗经》量词的分类量词是表示计量单位的词。根据语法功能和计量单位不同,可以把量词分为动量词和物量词.........
浅谈边塞诗词中的爱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遗产,在社会生活与文学艺术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诗词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具有巨大的成就。时至今日,仍有大量诗词被人们所传诵,其中边塞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诗词形......
唐诗曲江事象论略
发布时间:2023-03-24
摘 要:唐诗对曲江事象的书写是多方面的,既有皇室成员曲江游赏活动的描写,又有对皇帝曲江赐宴事象的礼赞;既有曲江进士宴集活动的各种展示,又有曲江在唐代不同时期景物风光变迁之象的描摹。唐诗对曲江诸种事象的书写,反映了那个时......
教育的生态功能之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15-09-10
摘 要 教育的生态功能在教育的社会功能中的地位一直得不到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们对教育的生态功能的作用时间的偏见有关。本文从教育的生态功能对主体的人以及客体的环境的影响两方面对教育的生态功能进行历史考察,以期唤醒教育......
爱意无边(组诗)
发布时间:2023-07-27
鸟巢鸟巢像爷爷陈旧的收音机挂在墙上偶尔鸣叫冲淡我们孤独乏味的日子鸟巢像童年上学的火炉竹的编织美丽而牢固把异乡冬天的寒冷赶走迅速抵达春天的温暖鸽子花山谷里五月的枝头绽放了一种白色的小花那是一个美丽的童话让鸽子变成了花朵从此终了飞翔的日子但每一阵风过鸽子花都展开翅膀亮出她心底的渴望……愿我的泪水和歌唱能让鸽子花重返飞翔去实现她前世今生的愿望蕃薯在深深的泥土里扎根在漆黑的土地下叹息听惯了虫蚋呜唱习惯了藤.........
地域文化与历史圆明园凤麟洲形象的多重书写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清帝御制诗来探讨其对圆明园凤麟洲形象的书写。在清帝的笔下,圆明园的凤麟洲经过陆续叠加而塑造出多重形象。它既是避暑佳处、人间仙境和祥瑞之地,又体现出重农思想。这不仅蕴含自然景观和个人观感,还承载着时代的斑斑印痕,负载着清帝的统治理念。〔关键词〕圆明园;凤麟洲;书写〔中图分类号〕G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7)05-0062-07凤麟洲位于圆明三园(.........
张荫棠“藏俗改良”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要]清末,张荫棠在其全面藏事革新期间向民问撰译颁发的《藏俗改良》《训俗浅言》两本小册子,标志着“藏俗改良”的开始。《藏俗改良》《训俗浅言》的内容体现出在关照藏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清末共时态的风俗文化元素,体现出20世纪初中国社会风俗的迈进方向,对西藏风俗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弓l领作用。“藏俗改良”是西藏社会的一场思想洗礼,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长期的封建农奴制对社会风俗的束缚;深层意义在于构建一体化.........
浅谈南北地缘美学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7-13
浅谈南北地缘美学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浅谈南北地缘美学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浅谈南北地缘美学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一 众所周知,我国南北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不仅有着许多相通之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差异......
《边城》的意象传达
发布时间:2015-08-21
摘要 《边城》是中国现代杰出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品,不仅笔触优美、文风清新、情思浓厚,还通过运用多种自然意象,打通了全篇脉络,传达了深刻的寓意,具有强烈的艺术性。本文从《边城》中描绘的水、黄昏、月亮等丰富的意象入手,结合......
有关西方哲学意象观的历史演进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8
一、引言历史环境不同,人们对于意象的认识也有所区别,西方哲学意象观认为意象和主体的心智活动有很大关系,包括人的意识、记忆以及思维能.........
试论唐代佛教寺院壁画的历史分期
发布时间:2022-12-12
试论唐代佛教寺院壁画的历史分期 试论唐代佛教寺院壁画的历史分期 试论唐代佛教寺院壁画的历史分期 唐代是中国壁画艺术大发展的历史时期,佛寺壁画是其极为发达的一个类型。从形式上看,唐代佛寺壁画可大分为二:......
中央国术馆摔跤活动历史考察与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2-11-20
中央国术馆的创办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值得浓墨重彩记述的一件大事,它掀起了一场以民族传统体育强健国民体格、振奋民族精神的国术发展热潮。在其二十多年的国术推广历程中,除传统武术项目开展盛况空前外,传承千年的中国摔跤也融入到国术体系之中,在民国年间呈现出令人惊叹的繁荣态势。然而,在当前传统武术与中国摔跤发展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的现实背景下,中央国术馆倡导的摔跤活动的历史鲜有研究关注。本文试图立足中央国术馆摔跤.........
归来:一个穿越历史现实的意象
发布时间:2022-08-04
摘 要:《归来》是张艺谋根据当代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的又一电影力作。电影以独特的美学意象表达了张艺谋对人生与人性的独特思考,赋予了“归来”意象以崭新的美学内涵,是一次穿越历史与现实的独创性努力。《归来》......
古代文学论文论唐代的规范诗学
发布时间:2022-10-09
以下为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的:“古代文学论文论唐代的规范诗学”,敬请关注!!古代文学论文论唐代的规范诗学这里使用的“规范诗学”一语,来自于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中的一个定义。鲍里斯·托马舍夫斯基(1890—1957)在《诗学的定义》一......
历史想象的美学效果
发布时间:2023-02-15
内容提要:对欧洲殖民主义的持续关注是托马斯・品钦小说中历史叙事和反殖民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品钦在史料的挖掘、辨析、阐释、借用或移植过程中注入了对殖民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其中反映出的历史意识、美学理念和叙事艺术堪称历史小......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2-25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产生及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伴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国内外学者对其界说不一。概括地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指本世......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论文
发布时间:2014-01-10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毛泽东思想论文,希望能帮助您的论文设计,供您参考! 总结:毛泽东思想论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论文网! ......
教师职业内涵历史考察与教师地位发展探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教师 职业内涵 地位 发展 论文摘要:在教师职业发展的长河中,因为历史的积淀,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形成了被社会所普遍认同的职业角色内涵。长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虽然教育的组织形式不断发生变化,教育的组......
民主党派参与立法的历史考察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6-09-01
一、民主党派参与立法的必要性 (一)民主立法的需要 民主立法是指在立法中坚持民主原则,在立法决策的过程中广泛地反映人民的意愿,在立法程序上最大程度地保证法律的公正性。在立法中体现人民的意志,遵循民主原则,一方面是实现人......
我国永佃权融资制度的历史考察及其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7
关键词: 永佃权 融资制度 土地承包经营权融资 内容提要: 永佃权融资制度发端于北宋时期,明清两代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至清末始出现衰败的迹象。永佃权融资制度的表现形式包括永佃权典卖、抵押等契约、习惯与国家法。永佃权融资制度的产......
浅谈南北地缘美学对唐代诗歌的影响 (1)
发布时间:2023-02-21
一 众所周知,我国南北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不仅有着许多相通之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差异。这种情况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王国维在《屈子文学之精神》中说:“我国春秋以前,道德政治上之思想,可分为两派:一帝王派,一非......
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11-28
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应用学习历史就是学习过往事件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从中总结经验,感受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学习历史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历史地图的帮助,所以,本文就历史地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做简要分析。一、使用历史地图的优点随着时间的迁移,我们目前世界的样子与古代世界的样子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教师在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由于学生自身缺乏对古代地理的认识,阻碍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而历史.........
道教在青海土族地区传播演变历史的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道教传入青海河湟地区后,就与当地宗教文化民俗等相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道教文化。本文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以实地考察为依据,对道教在河湟土族地区的传播历史进行梳理,并对道教对土族地区的民间信仰、风俗民......
诗意塞浦路斯:充满地中海风情的爱神之岛
发布时间:2017-04-13
塞浦路斯,是一个风景壮观绮丽的小岛。正如美国的夏威夷,中国的海南岛,它是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度假胜地。它位于地中海东部,小亚细亚半岛南部,北邻土耳其,东望叙利亚,南接埃及,这个万丈阳光照耀下的和谐浪漫国度,不仅堪称“世......
浅议“史诗”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3-12-19
"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长达数千年的阶级社会中,无数诗人通过具体、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在其作品中多方面地展示了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描绘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风尚及历史发展趋势的无比......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发布时间:2023-01-09
" 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这样论述的: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
论《天边外》中土地与海洋的原型意象
发布时间:2023-03-03
摘 要:《天边外》是奥尼尔早期诗化戏剧的杰出典范,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土地与海洋意象,深化了剧作的主题及人物的悲剧性。本文试从荣格的原型意象出发,对剧中海洋和土地的象征意义进行阐释,进一步去研究并体会奥尼尔剧作的深刻思想及......
顾炎武的诗学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3-02-18
" 顾炎武(1613~1682)是明清之际最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之一,就学问的广博论,一时无出其右。前人评价亭林之学,往往推崇他以实证方法,开乾嘉考据学的先河,其实就考据而言,亭林的学问远未臻精密。钱大昕纠弹《日知录》中率尔未确之说,......
宋代诗歌中的草意象文化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17
一、草意象的起源与分类意象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和诗论中,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在中国传统美学里,始终占有突出的中心地位。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提出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唐宋以降,审美意象理论成为中国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几乎遍及诗、书、画论之中。如晚唐的司空图就把物象与心象联系起来考察,从诗学角度标举意象说: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
论“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2023-06-29
【原文出处】光明日报【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21202【原刊页号】①【分 类 号】A3【分 类 名】邓小平理论【复印期号】200303【 标 题】论“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内容提要】“三个代表......
我军强军方略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05
习近平主席在视察原第十三集团军时强调指出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习近平主席在出席2017年3月1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探究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的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重大战略布局,确保人民军队坚实迈向强军兴.........
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17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复兴,更为根本的是文化的复兴。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本质和灵魂,以宽广的历史视野去考察、反思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演进,从中找出核心价值观发展变化的顺逆之......
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范文
发布时间:2023-04-01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总结: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唐代佛教寺院壁画的历史分期 (1)
发布时间:2022-08-14
唐代是中国壁画艺术大发展的历史时期,佛寺壁画是其极为发达的一个类型。从形式上看,唐代佛寺壁画可大分为二:其一为绘于具有中国民族传统建筑上的寺院壁画,一般说来,它的作品主要分布于寺院之殿、堂、廊、庑及山门等壁上;其二为绘于......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唐诗英译中听觉意象探析
发布时间:2022-11-27
摘要: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是关于意象的理论,唐诗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代表,它含有丰富多彩的意象,而且唐代诗人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听觉意象。但不同的听觉意象会引发诗人不同的感悟。本文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意象理论出发,以两首唐诗为例......
形象思维与历史教学
发布时间:2013-12-19
"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比较重视历史的知识性,却忽视了历史的趣味性;比较重视历史的逻辑性 ,却忽视了历史的形象性;他们习惯于用枯燥呆板的公式演绎历史,却不懂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再现历史。于 是,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多......
从历史角度看西方哲学意象观的演进过程
发布时间:2023-05-14
意象(imagery)是在感知觉基础上形成的表现在记忆和思维活动中的一种感性形象,是当前物体不存在时的一种心理表征。意象是潜意识的心理倾向,它表征着个体对过去事物的印象和积累,成为指引当前行为和认识的重要方法。意象作为主体的心......
明清扬州古琴音乐文化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2-10-08
1扬州古琴音乐文化的生成背景 地域文化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总和,是一个群体的成员区别于另一个群体成员的共同思维方式,这种共同思维方式是在特定环境(包括地理和人文)里形成的,乃历史发展的积淀。扬州......
德国团体诉讼的历史考察(上)(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在各国关于“群体性纠纷解决机制”的讨论中,团体诉讼经常作为一种制度样本而被屡屡提起。不过,对于欧陆之外的法学家而言,真正理解这一制度却并不容易。单单关注法条显然不够,德国学者关于现行法的法解释学和法政策学论著,也不能提供......
1949―1957年间农民进城问题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要:建国以后,政府对农民进城的限制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农民并非从一开始就被阻挡在城市之外,1949―1957年是影响农民进城历程的关键时期。1949―1952年,在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和保证城市治理的前提下,政府对......
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7
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在给民族音乐学下定义时,常常是从划定其研究对象和方法着手,无论是起初的比较音乐学还......
汉代古琴的历史地位浅析
发布时间:2023-02-21
据史料研究所知,琴的产生和流行,在三千多年前的周带就已经有了,古代的很多诗句都记载了关于琴的历史。从很多诗句可以看出,对于琴来说,不仅和古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还能表带人们的情感,娱乐身心,陶冶情趣。并且在古代,在......
历史地理学与环境史学关系刍议
发布时间:2023-01-24
历史地理学和环境史学都属于交叉学科,涉及内容交错繁杂,对二者学科属性的划分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但这样的学科划分工作却不容忽视。很多学者认为对科学的分类只有形式上或是美学的意义,对科学本身并不重要,诚如德国学者阿尔弗雷......
不是历史不是诗
发布时间:2022-12-31
摘 要: 作为儒家现实主义气息浓郁的代表人物,荀子思想中的可能性未必就如“现实主义”四个字这般定位明确――重视荀子思想中的浪漫主义成分,从“审美”这一柔和的角度重新审视荀子,观照荀子的审美态度,可以探寻到荀子极度浪漫的......
高中历史古代科举制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01
一、积极影响 1.促进中华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 古代科举制度是融合中华文化精髓的产物,并得以传承。第一,为了保证科举考试的效率和质量,文人墨客将学习文化知识作为重中之重,换句话说,如果读书人没有文化功底和思想觉悟,何谈治国......
德国团体诉讼的历史考察(下)(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三、团体诉讼在20世纪的发展Ⅱ:通过《一般商业条款法》的发展 (一)一般商业条款的兴起及其带来的法律问题 所谓一般商业条款,是指企业在商业活动中针对不确定买家事先拟定并且反复使用的合同条款。就其产生和兴起的历史背景而言,一般......
和歌与唐诗的意境美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3
中国的诗歌和日本的和歌都是各自文化的积累和沉淀,两者具备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借助相应自然物的性质特点,由深入浅的加以表述,充分的表达出了作者本身的感悟,蕴含了丰富的意境在其中。特别是我国的唐诗与日本的和歌都属于文化的精......
“严打”刑事政策及其实践的历史考察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7-15
“严打”是在中共党中央和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各级中共党组织和各级政府牵头,组织各级公、检、法部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的一场全国性的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斗争。“严打”突出两个“严”字,一是打击重点是严重犯罪活动;一是对严......
感受身边的历史与社会
发布时间:2022-11-10
感受身边的历史与社会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自然条件、不同的人文环境产生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提起身边的乡土人文资源,学生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乡土历史所涉及的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自己的家乡。人人对家乡的山水、传说、人物、建筑、风俗都有着十分深厚的情感。说陌生是因为现代学生的大部分历史知识来源于教材、课外书、电视网络等,对家乡的了解反而并不深入。上.........
一个人的边塞
发布时间:2023-04-17
蜗居边塞一隅,风统领着万物 它甩响手中的牛皮鞭子,驱赶生灵 穿过人迹罕至的空旷牧野 所有枯黄的植物,都跪在风的宗教里 让出一条弯曲的褐色阡陌 阳光和白云,阴霾和狂风交替出没 它们没有任何的内容和旨意 也没有固定......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4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辨析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指导价值 早在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就立足于现实,从人类物质生产实践出发,以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来审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深刻地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科学地预测......
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功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6-07-12
一、历史地图具有以图代文的功用 历史地图与课文相辅相成,为历史事件提供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替代文字表达难以说明的内容。 任何历史的史实都是由时间、地点、人物的活动和发展有机组成的。但在教科书中,文字资料不能直观、确......
唐代兴衰与杜诗之变
发布时间:2023-01-19
摘 要:杜甫诗歌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前后期风格发生巨变,文章立足于唐代兴衰的历史背景,来阐述社会生活对杜诗风格转变的重要影响,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杜甫及其诗歌特点、杜诗转变的历程与表现、唐代社会变革对杜诗的影响等。文......
债务人处罚的历史性考察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6
提起债务人处罚,一般人都会想起债务人监禁或者任意剥夺债务人的人身自由、资格、财产等情形,但却往往会把这些现象看成是文明化和基督教性格进化之前的野蛮习惯,并且认为它是一种不间断地走向消亡的习惯。然而,从古今中外有关债务人处......
当代文学的历史意识与未来关怀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27
一、从《白鹿原》谈起 《白鹿原》是一部优秀的小说,被认为具有厚重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以及鲜明的艺术特色。但《白鹿原》对中国革命的表现却值得深思,可以从作品里的三个革命人物鹿兆鹏、白灵、黑娃( 后来改名......
唐诗中的胡姬:被塑造的“他者”形象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 要:胡姬是指唐代中原地区的西域民族的女性。唐诗中的胡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异域女性的风貌,但作为异域文化形象,她们往往是作家基于自身文化立场塑造而成的文化“他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创作心理。 关......
民族音乐学研究对象的历史回顾与思考(1)
发布时间:2023-04-01
在给民族音乐学下定义时,常常是从划定其研究对象和方法着手,无论是起初的比较音乐学还是后来的民族音乐学,及今天的“Enthnomusicology”一词译成民族音乐学或音乐民族学,或者干脆叫音乐学、音乐文化人类学等争论,都是与这一学科自始......
从生态学到人类生态学:人类生态觉醒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3-01-27
摘要: 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经典生态学时期对植物、动物的研究到现代生态学时期对生态系统研究的开展,生态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生态学也日趋成熟和完善。在生态学发展过程中,其对人的关注也经历了一个演进......
“官员行为法”的历史考察:从身份到契约
发布时间:2022-12-06
摘要: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建立了强大的官僚系统,拥有庞大的官员队伍,与此同时,每个朝代基本上都有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和约束官员的行为,文章称其为“官员行为法”。民国时期法律法规中也有这样的规定,......
边地之舞(组诗选二)
发布时间:2022-11-21
剑吼西风 一个人的时候 思想开始自由扩张 疆域无限宽广 血液里,有一匹 成吉思汗的马 强大的心灵嫁接在 金雕的翅膀上 既然是汉人,就该像 霍去病和李广那样 纵横大地,驰骋人间 虎胆擒敌龙鳞开张 既然是唐人......
强化史料意识,激活历史教学
发布时间:2017-08-24
所谓史料,就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史料的作用,一味讲解理论,引导记忆,导致其价值被埋没,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此,我们就要转变观念,积极运用,丰富史料呈现,利用其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培养其理解能力,最终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达到预期的能力目标。一、以史料为基础,树立证据意识历史学科理论占大部分,学生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这就使得人们对学科产生了误解,.........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发布时间:2022-11-23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和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意义初中的历史课涉及到了一些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变迁,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对应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背景,学习......
坚守诗性存录历史——《饮冰室诗话》的诗学思想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粱启超 诗界革命 不强诗歌做附庸 诗史 论文摘要:梁启超作为诗界革命的始作俑者和主要提倡者,他的诗学思想对近代诗歌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坚守诗性、存录历史两方面来鹿探《饮冰室诗话》的诗学思想......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2022-10-20
【摘 要】 文章探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历史经验: 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是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开展武装斗争,最后夺取胜利的重要条件;建立一支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开展游击战争,是根据地建立与发展的重要支柱;深入农村......
正义观念的历史形象
发布时间:2019-11-25
〔摘要〕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非正义性和共产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内在缺陷时,明显地诉之于一个理想的正义标准:基于每一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原则。一切社会形态及其生产方式的正义性都能够按照它们接近这一标准的程度而得到评判。按照这一理想的正义标准,在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从形式上来看是非正义的,而且从实质上来看也是非正义的;在人类历史的第二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从形式上来看.........
解读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考察路径及其价值意蕴
发布时间:2023-07-24
马克思思格斯所认为的世界历史主要有两重意蕴,一是指人类总体的发展历史,是从其具体的客观的历史事件中探究人类发展的内在规律性问题,找寻其必然,并遵循必然以实现人之自由。二是指十八世纪以来,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使世界市场在全......
浅析秦东地名中的历史文化意蕴
发布时间:2023-07-21
浅析秦东地名中的历史文化意蕴地名是人类为了方便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命定的名称,地名的产生是人类认知的产物,地名不仅是名称所代表的空间范畴和时间范围,还与地名本身以外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军事活动、民族迁徙等密切相关。地名中的,名字属汉字中的会意字,布局結构为上下布局,名字的上边为夕字,此处指夜,即黑夜,夜晚的意思;下边为口字,此处意指用口发声。据此考据者大多认为:名的.........
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发布时间:2023-07-18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和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意义 初中的历史课涉及到了一些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变迁,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对应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背景,学习历史知识不通过事物发生的本来面貌......
重建历史意识
发布时间:2023-06-20
重建历史意识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所有现在的事态,都是有其不同起源和节奏的运动复合体,今天的时间既始于昨天、前天,也始于遥远的过去。但某些地方某些部门却任意挥霍社会资源,不仅屏蔽遥远的过去,还在拆除昨天与前天。近几十年里,城市被当作可以随时撕毁的白纸。譬如出于商业利益拆毁过去幸存下来的建筑,代之以能够提供更多方便和更符合时代情趣的建筑。北京梁林故居维修性拆除以及蒋介石重庆行营保护性拆除,让人觉得这种.........
债务人处罚的历史性考察(5)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7
六、结论 在古代文明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债务奴隶制度。在破产法诞生以前和在破产立法的长期实践中,对于债务人的处罚主要采取了刑罚、监禁和私力救济的方式。从宗教的立场看,基督教、婆罗门教、儒教和佛教都曾支持过债务人监禁制度。......
欧洲称中国为“帝国”的早期历史考察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17
美国的部分新清史学者,不仅就中国与大清的关系表达了引人注目的意见,还乐于谈论清帝国主义,对大清的国家特性提出新的解说。他们虽然早已习惯并坚执大清帝国的称谓,但有的却因重新思考与维护新清史部分观点的缘故,近年来颇不满意于......
债务人处罚的历史性考察(4)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10
在公元8世纪的律令时代,日本参照中国唐朝的法律制定了有关债务人处罚的法律。对于不履行债务的,在判处刑罚的同时,还可以对债务人及其家族并处劳役,并且允许债权人私自扣押压债务人的全部财产。其中《养老杂律》规定:"负债违契不偿、......
1952~1954年湖北省农村私人借贷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3-05-31
" [关键词]借贷率 借贷形式 借贷用途 影响因素 (一)土地改革一两年后湖北省农村私人借贷的状况 1.土地改革后遗留的私人借贷关系 在旧中国,农村广大贫苦农民债务负担异常沉重。据研究,20世纪30~40年......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乡土历史教育的实践意义
发布时间:2023-04-26
摘 要:乡土史作为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增强学生爱国、爱乡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作为教育活动的双方,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促进乡土历史教育的发展:教师改变传......
黄宾虹的山水画史学理论特征和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3-04-08
[2]《黄宾虹全集》编辑委员会.黄宾虹全集:10(着述年谱)[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3]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4]陈师曾.中国绘画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0.[5]滕固.中国美术小史.唐宋绘画史[M].沈宁,编.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6]内藤湖南.中国绘画史[M].栾殿武,译.北京:中华书.........
法律史学史视域下的陈寅恪隋唐刑律制度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16
作为近代中国史学巨擎,陈寅恪一生著述甚丰,主要著述有《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其中《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与《......
分析诗的境界及意象
发布时间:2022-11-16
快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了,同学们的论文准备好了吗?说到写论文啊,我可是被指导老师退回了两次,论文要求可真高。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