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当代文学的历史意识与未来关怀分析

当代文学的历史意识与未来关怀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27 00:06:35
当代文学的历史意识与未来关怀分析
时间:2023-07-27 00:06:35     小编:白丽

一、从《白鹿原》谈起

《白鹿原》是一部优秀的小说,被认为具有厚重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以及鲜明的艺术特色。但《白鹿原》对中国革命的表现却值得深思,可以从作品里的三个革命人物鹿兆鹏、白灵、黑娃( 后来改名为鹿兆谦) 加以探讨,他们跟传统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中的革命者有很大差异,而这种差异被很多评论者认为是一种突破。

鹿兆鹏在书中是个很光彩的形象,是个坚定而又有着人格魅力的知识分子革命者,但某种程度上又被描写为一个密谋家、革命的炼金术士。其实马克思批判过这种密谋家式的革命者,在《法兰西内战》这部书里,马克思通过批判布朗基主义者来批判这种基于小资产阶级狂热性、冒险主义的革命行为;后来德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瓦尔特本雅明也描述过这一类形象,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一书当中,称他们使革命成为毫不具备革命条件的即兴诗。在鹿兆鹏这样一个职业革命者身上,我们看不到多少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的革命路线、方针政策的痕迹。而小说通过这个革命者的塑造,把革命描写成一种传奇,或者说以传奇的方式把革命推远了。第二个是白灵,她走上革命道路很有意思,也很有意味,是跟她的男友抓阄的结果,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啻为一种隐喻,革命在革命者那里成为一个无意识选择的结果,革命本身的那种理性、合目的性和严肃性被消解了。第三个人物是黑娃,某种意义上,他最初的革命动因和革命历史小说中的革命者一样,源于被压迫者反抗不公、改变命运的内在需要,但到后来,在作者刻意安排的人物命运当中,黑娃表现出对自我革命经历的否定、对儒家传统的皈依。而这也是这部小说的主旨,以儒家文化来置换革命。

通过这三个人物形象可以看到这部作品表达的对中国革命的一种理解,或者说是一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并且在文学界成为主流的历史观,就是说历史成为一种权力或者无序的混乱,乃至于本能欲望下的产物,历史的理性、合目的性被消解了。受这种观念的支配,文学不再致力于表现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相反,革命被认为是一种给中国带来诸多问题和麻烦的激进主义。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李泽厚、刘再复的对话集《告别革命》可以说是这种观念变化的标志性文本。美国的历史学家,也是中国现代史研究专家阿里夫德里克把这种历史观界定为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到资本主义全球化状态的后革命或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这种观念不仅在表现中国革命历史的文学中非常盛行,在那些表现当代中国历史、现实的文学中也非常盛行。比如说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小说充斥着大量火暴的情节、细节,可读性很强,但这种火暴场面背后,是作品在思想内容和历史现实意识方面的贫乏、苍白,乃至于错位。小说上部写文革,下部写改革开放后的八九十年代,但就小说的思想主题而言,简直可以用两个词概括,文革的历史就是残酷,或者说迫害,而改革开放后就是欲望,作者试图用这两个词来总结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而那些火暴的情节细节不过是这两个词的形象化图解。历史真是如此简单吗? 米兰昆德拉说: 小说的精神是复杂性的精神。每部小说都对读者说: 事情比你想的要复杂。这是小说的永恒真理。( 昆德拉: 《小说的艺术》,三联书店,1992 年版) 而我们从《兄弟》中看到的,却是一种将复杂的历史框定在既定概念中的文学减法。

如今,我们不仅看不到希望,看不到现实发展的动力,连历史现实展开中可能蕴藏着的差异都看不到,文化界洋溢着一股浓重的虚无主义。上世纪九十年代苏东倒台后,美国的政治学者福山就有一个断言,黑格尔意义上的自身蕴藏着内在矛盾动力的历史就此终结了,剩下的就是资本主义唱独角戏,而我们中国的文化人大都在有意无意应和着这样一种判断。这种想象力丧失的背后,其实是对现实中蕴藏着的新力量、新要素的盲视。

二、如何理解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现实

新世纪初,学者甘阳写过一本小册子,叫《通三统》,他提出通三统这个命题,指出当代中国发展到现在,其实是三大传统合力的结果,一是以儒家传统为核心的古代传统,一个是百年来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为核心的追求平等和正义的传统,还有一个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以市场为中心延伸出来的传统,简而言之可以分别命名为孔夫子的传统、毛泽东的传统和邓小平的传统。如果想深入理解中国现实,就必须深入理解这三大传统,研究它们是怎样合、怎么通的,而未来中国的走向,也蕴藏在其中,只有做好通这篇文章,才能正确认识乃至于规划好中国的发展,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大课题、大实践。

但是现在知识界有一大潮流,就是以一前一后的两大传统来压抑、淡化乃至非议中间这个革命传统。比如上文提到的《白鹿原》,就是用儒家文化来消解和置换革命,甘阳讲的三统在小说里只剩下一统,真正是一统江山。小说着意塑造的两个形象,主人公白嘉轩和朱先生,就是儒家传统的形象。白嘉轩不说,这个人物其实是朱先生的学说在个人生存方面的践行。而朱先生这个人物在作品中简直是由贤而圣而神,在他身上体现出一种用儒家文化伦理来治理乡土中国的宏愿。这个人物很像十七世纪的大儒王阳明,但即便是王阳明再世,一个十七世纪的传统知识分子又怎能解决二十世纪的中国问题? 所以他只能偏于一隅来理解和应对时代带来的问题,一旦走出白鹿原,朱先生就表现得隔膜和混乱,比如他把国共两党的斗争看成是在鏊子里面翻来翻去,而作者的叙述口吻也表现出对这种看法的认同。很多评论家都分析过《白鹿原》的地方性文化、地方性特色,但换个角度看,当作者想要把这部作品写成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史诗之作时,这种地方性、乡土性反倒显得褊狭,我们会感到,作品所描绘的白鹿原世界和外面的世界是相隔的、脱节的,作品用儒家的轮回的或者鏊子似的翻腾的时间观、历史观是没法解释现代中国的。

怎么看待二十世纪的中国革命,这是个非常复杂、牵涉面非常广的大课题,但现在知识界把很多问题都算在革命头上,什么激进、专制、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包括权力腐败,等等。这之中有一种没有明说的比照意识,就是拿西方国家来做参照,从而证明很多问题是革命带来的恶果。但是我们的眼睛为什么光盯着西方,而不去看看广大的亚非拉国家,这其实更有可比性。很多国家没有经历现代意义上的革命,带着大量的古代遗产,更准确地说是历史包袱走进现代,比如说印度,他们至今保留着大量的民族问题、种族问题、社会等级问题、宗教问题这些问题没有经过革命这种暴风骤雨式的变革来触及或扫荡,所以他们今天的发展步履艰难,远远竞争不过中国,尽管他们的国际环境一直就比中国要好。

反过来说,我们中国经过二十世纪长时段的革命,把很多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积重难返的问题给解决了,比如说通过革命的方式真正实现国家统一,以现代方式实现对乡村的重新结构和治理。比如说通过强制的手段实现初步的工业化,从而为改革开放打下很好的发展基础; 比如说扫除文盲、妇女平等、国民寿命的提高、婴儿死亡率的降低、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大幅度改进在国民意识、国民心态方面,革命造就了国民的平等意识、自主自觉意识,更不用说还有长期形成的集体意识、国家认同。别的不用说,我们一搞改革,就有一大批有文化、有素质、有主动性的廉价劳动力,这是印度这样未经过革命的国家根本就不具有的。

面向未来,中国会如何发展? 是否就像福山所讲,历史终结了,中国也不能例外,一切就像余华在《兄弟》里所隐喻的,无非就是一个欲望化的市场社会,一群国民像麻袋里的土豆在市场社会里为了个体利益穷折腾? 恐怕不能这么简单、敷衍地看问题。写小说,还是要回到甘阳所说的三统中去找线索,找自己内在的发展动力,找观察研究现实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当代文学来说,要想写出现实中国、未来中国变化的力作,必须要有这样的历史意识和未来关怀。

三、文学与世道人心

文学的基本功能在于揭示和表现世道人心,在更高层面上是要重塑世道人心。在此问题上,文学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试以当代文学中的农村题材小说来讨论。八十年代以来,我们的文学史对整个十七年文学,尤其是对农村题材文学、合作化小说持一种整体否定的态度,因为它在政治上不符合新时期以来的农村改革、农村政策,成为一种政治不正确的文学,这是衡量其价值的大前提; 而在美学上又认为它是一种伪现实主义: 所谓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两结合其实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扼杀了文学的现实主义品格。两方面构成了对十七年农村题材文学的基本判断,但这种判断有一种倒洗澡水把孩子一块倒掉的倾向。十七年文学,尤其是农村题材小说在重塑世道人心这一文学的基本价值上,其实起了不可或缺、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蕴含着成为我们今天的文学遗产的东西,而且是特别缺乏的东西。首先,十七年文学重塑了农民形象、农民精神面貌,最重要的是树立起农民的命运自决和改造世界的主体维度。十七年文学中的农民形象,不再是鲁迅笔下那种麻木、保守、一盘散沙、没有未来的生存状态,而是变得有自信、有国家意识和主人翁气度。虽然说新时期文学试图回到所谓新启蒙的脉络里解构这个维度,比如伤痕反思文学里出现的一些作品,但我们往后看,农民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体现出来的敢闯敢干、没有包袱的主体性,是与十七年的这种精神重塑有联系的。其次,十七年文学展现出强烈的集体意识、时代意识,这样一些精神要素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一个以个体为核心的市场经济语境中,是格格不入的,但是我们今天讲全面小康,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应该重视这个精神面向的。再次,十七年文学还表现出浓厚的面向未来、关怀未来的欢乐精神,这都是今天的文学尤其缺乏的。一句话,十七年文学里的农民成了国家的主体、自我的主体,这最典型地体现在柳青《创业史》中的梁生宝形象上。梁生宝最动人之处不在于他如何忠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在于他如何从一个放羊娃、长工成为一个新社会、新时代的主体,一个能够重建生活方式、生活价值、生活信念,并为之艰苦奋斗的新农民,所以他才那么自信地嘲笑养父梁三老汉的想法,你那是没出息的活法。当然,关于梁生宝形象,当时就有争论,比如严家炎先生当时就写了多篇论文论述梁生宝形象的不成功,不符合现实主义。但是作者柳青,以及批评家冯健男等都出来捍卫这一形象,不是在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维度上,而是重塑世道人心、重构新国民的主体形象、主体精神上捍卫梁生宝。应该说,双方的争论其实并不在同一层面上。

当然,梁生宝形象在新时期文学的拨乱反正和农村改革的背景下被颠覆、被遗弃,被看作是一个神话,或者说梁生宝这样的乡村干部形象在新时期被改写,甚至成为被极左路线以及所谓封建专制异化、俘获的形象,比如张炜《古船》里的赵炳、李佩甫《羊的门》里的呼天成。通过这类形象来讲述集体主义的破产,解构英雄主义叙事,这是梁生宝形象的一种变体,一个关于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颠倒的故事。另一方面,伴随着梁生宝形象在新时期的破产,我们能看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乃至今天主流的乡土小说里,鲁迅等人当年描写的乡村挽歌重又出现在当代乡土作家笔下,诸如贾平凹、张炜、刘庆邦,他们无不用满含忧虑、悲悯的笔调摹写一派被现代文明遗弃、甩脱的乡村,展现乡村在城乡二元结构下的空心化、丛林状态,所不同的是,在鲁迅那里是封建与殖民压迫下的挽歌,而在贾平凹们笔下是现代化进程下的挽歌。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是梁生宝这样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破产,另一方面则是乡村重回挽歌,重新被遗忘,被甩脱,回到一种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状态,两者成为一种同构,一枚硬币的两面。今天的乡土小说中,农民形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农民工,另一类是先富起来的农民企业家。总之,曾经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发源地、建设主战场的农村,在历史终结、告别革命之后重又回到鲁迅式的挽歌。

但历史并没有终结,乡村并不会总处于一种被甩脱的、停滞的、空心化的状态,我们总需要讲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故事,乡村的世道人心也不可能总是停留在八九十年代那种一盘散沙、人心惟危的状态。新世纪以来,我们能看到时代的变化,比如说治理三农问题、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这些并不是与文化、文学,与世道人心无关的东西,更不能仅仅被视为执政党的宣传口号,尽管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总会随之变化,但总是更迟缓,慢半拍。敏锐的作家应该深入到不断变化的社会存在内部来感受、观察和发现社会意识、世道人心的变化,而不是躺在关于乡村的僵滞、被甩脱、非主体的既定观念上来写作。

有两部批评界不太关注的作品,一部是李洱的长篇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李洱是一位很有实力、很敏锐的作家,批评界更多关注他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而《石榴树上结樱桃》却被德国人翻译成德文,并且把德译本作为国礼送给当时的中国总理温家宝。这很有意思,也很有意味。德国人关注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描写了中国的乡村选举,这是在新世纪很为世界关注的一件事,西方世界视之为中国政治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关系到中国未来民主政治走向的一个征兆。从这个角度看,小说对乡村选举进行了反讽性的描写,不知道中国的政治家读了会作何感想。

小说塑造了一群既熟悉又陌生的农民形象,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形态可以说是当代农村的写照,小说描写的计划生育、招商引资、治理污染、村干选举,都是农村当前的事,陌生是因为我们无法把他们纳入到文学史对农民的历史认识当中,不仅不同于鲁迅笔下麻木、短视、保守的农民,跟贾平凹等人的城乡二元结构中的挽歌叙事的农民都不同。

有人说这部小说对乡村民主选举作了反讽性的揭露。小说写当下中国农村的事情,但写得却像官场。小说里的村干部一个个都生龙活虎,有滋有味,权力欲和心计都很强,主人公女村长孔繁花就够厉害,还有黄雀在后的孟小红。这种官场现象不能完全从消极面来看待,它至少能体现出乡民生活、乡村现实与上头、与国家、与时代保持着密切的关联。因为中国自古是皇权不下县,乡土社会是靠宗族、宗法力量来维系。农民只知道、只关心鼻子底下一些事,心里只有亲戚邻里、三村五店。十七年的农村小说里的农民形象改变了这一切,变得有国家,有集体,有未来关怀。而新时期以来的乡土小说某种程度上又回到了鲁迅,回到了现代文学的那种乡土气象。在这个背景下看这部小说,其实能看到它与时俱进的一面。一方面,这样一批村干部已经不像梁生宝那样有着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道德自律,而是各怀心思,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目的和手段; 但小说里的官庄村其实在当下中国农村是治理得很不错的村庄。孔繁花有能力,有热情,不贪不腐,热心公务,对村务治理可以说井井有条。相比之下,中国农村所面临的更大问题是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缺位,村干部要么是没能力,没素质,不作为,村级机构形同虚设,造成乡村的一盘散沙、丛林原则 要么是缺乏为公的意识,当干部就是为了吃吃喝喝,自己捞钱,损公肥私。这两类村干部其实更是当下乡土小说的主流形象。

另一部小说《荒地村》同样是讲述当下中国的乡村故事。这部小说并非因为它写得多么好,艺术水准多么高,而是说它体现出对时代发展的敏锐观察,一种面向未来揭示和重塑世道人心的文学品格。小说讲述一个来自异乡的果农刘发林承包了某贫困村的一片果园,因为他懂市场、懂技术、会管理,又肯下力干,靠果园致富了,由此招致村民们的眼红,直至发展到哄抢破坏。刘发林不光收成没了,几年的心血、大笔的投入也打了水漂。对这种犯罪行为他当然不服,告到法院并获得了胜诉。但问题是他虽然胜诉了,要想追回自己的损失,却是难上加难。有道是法难责众,而且村民们都那么穷,根本拿不出钱来赔偿。更主要的是,即便得到了赔偿,作为一个离乡背井在这里打拼的外乡人,从此以后也很难在村里立足,为之付出多年心血的事业也要终结。另一方面,主人公经过几年的劳作,与当地村民的交往,其思想意识乃至于感情也在发生变化,他认识到,大部分村民参与哄抢其实并不只是眼红、吃大户,而是穷困、致富无门以及身上背负沉重的负担。小说写的是世纪之交,那时候农民负担还很重,没有免农业税,还要负担各种提留、税费。还有很多村民虽然穷,但穷得本分、正直,不失人性道德,不惜得罪邻里乡亲来保护果园。正是出于这种认识,主人公最后毅然放弃了索赔,而且还带动村民都来种树,他提供市场信息、技术、销售渠道,尝试一种新的合作方式。刘发林向村民让利,村民也认可了他的承包权,由此双方的利益趋同了。

小说的基本情节并不复杂,但值得关注的是作品这样一种矛盾解决方式。试想一个信奉市场经济的自由主义者,他/她会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健康的社会、市场环境,就在于它有明晰的产权、公正且可执行的法律制度,才能确保人们正常地生活,顺利地参与,这当然是没有错的,主人公的正当权益理应得到保障,理应追讨赔偿。但问题是在中国,在乡村,很多法律的问题并不一定通过法律手段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法律的参与有时候会导致问题复杂,甚至出现经济学意义上的零和、边际效益递减,这个时候我们往往要诉诸文化、伦理,诉诸世道人心,而这也是一个重建社会、重塑世道人心的过程。

所以,在《石榴树上结樱桃》以及《荒地村》这样的文本里,我们看不到诸如贾平凹小说《秦腔》里不可更改的虚无主义、悲悯之气,当然也不是一派莺歌燕舞,但是这些作品让我们认识到,乡村的未来与农民主体是密切相关的,《秦腔》里农村的主体性不是农民自己,而是在别处,在于这个不可违逆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而《荒地村》,包括《石榴树上结樱桃》里,农民却是自己命运的主体,这是根本的区别。其实这正是启蒙、现代性的一个根本标志,这即是说,人类当在自我,在此时此刻的现在而不在异时异地的他者那里寻找和确立主体,确立命运自决的原则。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析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14
引言 在研究通俗文学的时候,就不能不提到范伯群先生《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和《插图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范老先生的这两本研究中国现代通俗文化史的著作,为研究现当代通俗文学史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让后来的研究者站在更高的......
当代文学“历史化”命题与学科建设的自觉
发布时间:2022-11-01
当代文学历史化命题与学科建设的自觉以当今人们约定俗成的新中国的建立为时限分界,即现代文学的结束当代文学的开始,我们一般所说的中国当代文学生成发展至今,也走过了六十余年的历史了。这期间,中国当代文学史经历了几轮不断的重写,无论是在文学史版本数量还是其学术质量上,较一度很长时间单一政治化图解的当代文学史之统摄,新世纪前后有了很大的改观。有被学界普遍认可的洪子诚教授学理性研究成果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也.........
有关西方哲学意象观的历史演进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8
一、引言历史环境不同,人们对于意象的认识也有所区别,西方哲学意象观认为意象和主体的心智活动有很大关系,包括人的意识、记忆以及思维能.........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2-25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产生及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伴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国内外学者对其界说不一。概括地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指本世......
由《桃花扇》分析孔尚任的历史意识与生平遭际
发布时间:2023-03-11
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六十四代孙,少年时隐居石门山读书,康熙朝出任国子监博士,沉浮宦海十余年,有《湖海集》、《石门山集》、《桃花扇》等作品传世。所作《桃花扇》颇负盛名......
古代史学家忧患意识的浅析
发布时间:2016-09-22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造就了历史的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在不同的时期,逐渐形成了代表中华民族性格的民族性质特征,这些特征在古书中就有记载,比如:有备无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警示名言,......
“70后”作家的历史意识
发布时间:2023-02-13
讨论作家的历史意识,涉及到多个层面的话题,包括历史本身、作家的历史观、小说中的历史叙事等。梳理“70后”作家创作不难发现,他们关注生活的角度,进入世界的维度,批评社会的限度,反思历史的程度,触及问题的深度,审美判断的尺度等,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当代中国作家的历史叙事,主要涉及到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改”、“反右”、“文革”等重大历史事件,写作者或多或少存在建构或者重写宏大历史的冲动。其中.........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发布时间:2022-11-23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和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意义初中的历史课涉及到了一些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变迁,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对应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背景,学习......
关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偏失与匡正
发布时间:2023-01-10
" [论文摘要]由于受传统法制文化、不良的法制环境的影响,也由于高校法制教育的缺陷,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存在偏失。匡正法律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从改革高校法制教育和优化高校法制环境两方面分析了匡正大学生法律意识......
国画写意山水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0
在传统艺术文化思想的影响下,艺术审美的观念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国人的心中,对于国画中写意山水的品鉴与研究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氛围。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对国画中写意山水的研究方向主要针对于意境营造、创作技法等方面,而对于其历史传承和时代发展所表现出的艺术特征方面的讨论比较少,甚至没有一份比较完整、系统的研究,不利于我国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一、国画艺术中写意山水的艺术特点国画中写意山水这种艺术形式的最.........
当代戏文发展的历史趋势
发布时间:2023-07-18
如何来看待当代戏曲文学67年以来的总的发展趋势?这是我们每一位戏曲编剧,也是我们每一位有思想、有理想的戏曲人所不得不认真思考的学术话题。 从不同历史朝代的比较来看,当代戏文已具备剧场性与文学性高度统一的时代属性或曰基本趋......
清代后中国文学的历史定位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1
一、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命名 文学历史的叙述,终究还是要归入历史的叙述。而历史总有其自身的叙述体系,有其自身的叙述框架。中国历史叙述的整体框架就是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朝代的历史。我们在这里强调这一点非常重要。二十四史所......
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发布时间:2023-07-18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和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意义 初中的历史课涉及到了一些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变迁,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对应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背景,学习历史知识不通过事物发生的本来面貌......
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范文
发布时间:2023-04-01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总结: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论文网! ......
历史与当下
发布时间:2023-01-19
[摘 要]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马基雅维里为传统政治学说注入了许多新的元素。本文以其代表作《君主论》的第十五章为切入点,围绕马基雅维里对现实,道德,美德等概念的看法以及学界对此的讨论展开描述。 [关键词]思想史;文艺复......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未来走向
发布时间:2013-12-18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未来走向——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一、建构目标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又带着与生俱来的消极因素。这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交给我们的悖论,在悖论中开辟新的道路,这是我们一代人的宿命。面......
分析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03-21
一、国内外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 目前国外学者对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主要是在对整体马克思理论研究中进行论述,专门针对性研究主要是由当代全球化角度切入分析。换言之,目前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西方全球化理论影响深远,并且......
浅析自决权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审视
发布时间:2023-04-06
一、自决权形态的历史演变 (一) 种族化形态的人民自决 人民自决渊源于16~19 世纪西欧出现的民族国家理论。这种理论存在两种立论根据:其一,民族国家是主权国家合法性的源泉,国家的边界应该与民族的边界相一致,每个语言、文化不同......
未来美术馆的泛空间意识
发布时间:2023-01-31
除了保持、提高自身的传统优势,如今的美术馆,也面临着被更广泛讨论或面对日益多元化发展环境与观展群体的挑战。如果承认美术馆空间呈整体性存在(包括展品陈列厅在内的所有空间),基于这样更广泛的空间意识之中,就会有很多细节值......
历史与社会实践意识:章学诚的经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1-21
" 引言:时代“学术风尚”与“边缘思想家” 是什么理由促使章学诚选择非主流或非正统的学术道路呢?或者说,他何以要同乾嘉考据学对峙呢?对于那些把学术作为一种值得为之献身的“事业”并要求在此获得传之久远成就的乾嘉考据学家不是更......
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以及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当今时代赋予我国青年的历史使命与责任,青年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道远。扣好自己的扣子,从“修身”出发,是青......
历史教学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发布时间:2015-08-04
导言教学教学情境课外教学活动 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基础的。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
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
发布时间:2023-01-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4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辨析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指导价值 早在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就立足于现实,从人类物质生产实践出发,以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来审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深刻地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科学地预测......
未来图书馆:献给明日的历史遗迹
发布时间:2022-09-20
在“多元化”已成为一个不需多加思索便能脱口而出的、时尚化名词的今天,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不同个体所遥感的“未来”却越来越倾向于一种众口一词的、虚拟且快速的空间形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不断刷新着人们在虚拟世界中真......
史与文教学现当代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7-05-25
一、以“文”为点,解读经典众多的“文”形成了特定的“史”,因此,以“文”为点进入文学史,是学好文学史的关键,也是让文学课堂富有生机的方法之一。中国古代的教育与外国的文学教学一直都很重视文学作品的解读,古代文学中的“批注法”与“点评法”可以证明文本学习的重要性。20世纪20至50年代在英美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批评”派也强调文本的重要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文学的感性及其人文关怀都是在具体.........
历史演进与当代启示:商标与商誉关系新探
发布时间:2017-06-08
历史演进与当代启示:商标与商誉关系新探商标与商誉,独立或共存?这是我们认识商标财产本质的前提。在商标法发展进程中,商标财产图景的描画就是这二者之间互相交织。在19世纪及以前,布莱克斯通思想占据主流的时代,财产被描述为对物的一种绝对控制。法官在商标案件审理中,虽承认商标是一种财产,但对财产的本质始终难以自圆其说。有形财产的附属物?那只要保护该有形财产就可以,为何要限制他人在相同产品上使用?财产是商标.........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几种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2-11-10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几种意识的培养 1、历史意识的培养首先应明确目的、培养兴趣。教师每一学期的第一节课都要抽一定时间进行不同层次的历史学习目的教育,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特点在平时的教育中进行历史学习目的强化教育,以此使......
个体经验与历史意识的辩证存在
发布时间:2022-11-20
  总体小说徐则臣《耶路撒冷》以一群出生于1970年代年轻人的逃离与重返故乡之路为核心,探寻当代复杂的现实与精神生活,构筑出“一代人的心灵史”。它具有略萨所言的“总体小说”的特征,文体的交叉互补和语言的变化多端形成叙事空间的多重性,嵌套、并置、残缺、互补,它们在一起构成一张蛛网,随着人物的归乡、出走、逃亡,蛛网上的节点越来越多。它们自我编织和衍生,虚构、记忆、真实交织在一起,挟裹着复杂多义的经验,.........
浅析史诗性与当代文学的美学迷思
发布时间:2023-05-11
五四以来,伴随对西方文学观念的引入,史诗观念也传入中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被作为最高的文学样式和美学观念,用来评价和衡量一个时期的文学成就或作家作品的审美力量,茅盾、巴金、老舍、李劼人、路翎等现代作家的长篇小说创作......
论当代革命军人的历史担当
发布时间:2023-06-16
习主席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能够担当;要讲实话、干实事、敢作敢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等。作为革命军人,要在实现强军目标的伟大进程中,肩负起历史重任,强化......
当代流行文化研究:概念、历史与理论
发布时间:2023-04-15
20世纪最后10年,欧美学术界兴起了文化研究的热潮。但是,学者们普遍采用的不是传统的哲学和文化史学的研究取向,而是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取向,其研究对象是现代流行文化。 一 流行文化的定义与文化的定义一样,也是众说纷纭。首先......
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05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开篇说道: 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 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1]( P. 1)在中国过去的数千年历史中,自然不乏文化昂进之时......
当代中国改革成功启动的历史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历史,与改革开放的顺利开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毛泽东一贯倡导的“紧密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这是中国改革成功启动的政治基础;毛泽东一贯奉行的廉洁政......
常设仲裁法院:历史与当代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9-08
[内容摘要] 常设仲裁法院的建立是国际仲裁发展中的里程碑,在历史上曾发挥了意义深远的作用,但一度陷入低谷。中国是《海牙公约》的原始缔约国,与该法院的关系也有一段曲折。法院现已获得了在联合国大会的观察员地位,将其工作纳入到联......
医院管理人文关怀转变意识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15
医院管理工作应该逐步显示出医疗的人文关怀,因为人文关怀是对人的价值和生命的尊重,是新时期医院管理的发展趋势。医学的人文精神在本质上就决定医疗服务必须要关心人的价值和发展。因此作为医疗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充分的重视医院管理......
全球化、后现代与人文科学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3-04-01
本文旨在探讨全球化和后现代语境中人文科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策略,在介绍詹姆逊、德里达、麦克林等一些西方当代学者有关看法的同时,本文对中西文化传统作了若干比较,以图阐明全球化趋势带给人文科学的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后现代文化强......
论当代中国油画的写意情怀
发布时间:2023-05-02
作为一门外来艺术种类,油画在早期传入中国并发展成为中国绘画重要的一部分。在长时间的借鉴与吸收之后,中国油画成为了中国艺术中不可替代的一门艺术形式。中国油画的表现方式众多,它不仅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而且又融合了西方传统的油画技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绘画艺术体系。油画在中国传入与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许多中国画的写意元素,从何多苓的油画艺术中便可看到中国油画的写意元素,其作品中多流露出中国传统绘.........
高中历史教学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2-10-02
【摘 要】我国的教育改革近年来不断深化,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体意识,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本论文结合了实际的教学经验,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主体意......
上海国际贸易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2-09-30
一、上海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 上海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贸易地位的发展起步主要是从南宋时期开始的,沿黄浦江码头形成了商船云集的局面;元朝开始这里设立行政县,一直发展到明朝成为国家的纺织与手工业中心,清朝其国际贸易......
论当代文学史料研究的意义及问题
发布时间:2019-08-10
摘要:院当代文学史料对于还原真实历史场景、了解作家情感体验、体察文化生活细节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对于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得到认可与重视。但当代文学史料还存在着质量良莠不齐、流失严重、存量不足等问题。只有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当代文学史料研究工作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使当代文学史料研究工作真正成为学科发展支撑点和增长点。关键词:当代文学;郭小川;史料研究通常说的史料指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
《中国当代文学史论》解析
发布时间:2023-04-09
伴随着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已经走过了 60 余年的历程,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讲,这个学科已经不再年轻,而种种迹象也表明了一个事实:这个学科正在走向成熟。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学科开始学会了反思,从改革开放......
高中历史教学中世界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4-01-27
高中历史教学中世界意识的培养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和功能就是培养人,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曾在一次会议上听到一位知名的语文老师掷地有声地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给学生中国的灵魂、世界的胸怀......
常设仲裁法院:历史与当代(5)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就受理争端的案件范围来看,仲裁解决的争端范围要宽泛得多,这不单是就争端的重要性而言,也是就争端性质而言。[18]一些相对较小的问题交由象国际法院这样的司法机构解决,有时显得不太恰当。因为经们不值得花费司法机构通常花费那样多的......
关于当代大学生党员的信息意识初探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当今大学生党员对信息的敏感性不强,信息意识差异大、层次参差不一,对信息缺乏有效管理和利用。文章从当今大学生党员信息的现状出发,分析影响大学生党员信息意识的内因和外因,论述了培养当代大学生党员信息意识是社会发......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16
一、史料概述 初中历史新课改已整整运行了五年时间,在此期间我校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活动和课题研究来保证历史新课改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而史料是历史的组成细胞,史料是否正确和具体,直接关系着能否对历史进行准确的把握。所谓......
常设仲裁法院:历史与当代(4)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9-02
1993年第48届联大通过了大会决议,确认了常设仲裁法院在大会的观察员地位。 联合国大会1989年第44/23号决议宣布1990——1999为联合国“国际法十年”,“十年”第二期活动方案中要求各国“更广泛地利用常设仲裁法院”,从而有力地支持......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发布时间:2015-12-08
【摘 要】当代大学生逐步成为社会的中间力量,其法律意识的现状影响着我国的法治进程,据调查研究,当代大学生普遍法律知识欠缺,法律观念模糊,尽管对社会法律现象十分关注但实践能力太差。本文拟讨论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
常设仲裁法院:历史与当代(2)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常设仲裁法院的组织机构是: (一)国际事务局(International Bureau):作为常设仲裁法院的书记处,由秘书长和其他官员组成,负责该院的联系事项,保管档案并处理一切行政事务。 (二)常设行政理事会(Permanent Administrative C......
常设仲裁法院:历史与当代(3)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经过认真研究,中国政府于1993年7月15日由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致函常设仲裁法院秘书长,通知中国政府恢复在常设仲裁法院活动。同年10月24日,钱副总理兼外长又致函荷兰外交大臣,通知中国政府承认两海牙公约。中国恢复活动后的首任......
思辨历史:当代历史剧创作的第三种倾向
发布时间:2023-02-27
笔者曾就历史剧《伏生》与《我们的荆轲》做过一次比较,勾画出当代历史剧创作存在的两种倾向即对传统道义精神的呼唤和对现代人性的考量。理性来看,传统道义与现代人性是相对而非全然对立的关系,《伏生》与《我们的荆轲》共同暗示着这......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宪政意识(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4
论文摘要:加强大学生宪政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宪政素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对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目前高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单纯地对法治教育......
虚无主义的历史流变与当代表现
发布时间:2022-10-23
近年来,关于“虚无主义”的谈论日渐增多。价值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现象。理想信念的失落,道德滑坡,对崇高的躲避、怀疑甚至嘲讽,作为价值虚无主义的表现引起更多人的忧虑。对历史传统的反叛,对正统观点的颠覆,......
关于当代大学生宪政意识现状及重构(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07
论文论文摘要: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而作为祖国栋梁的当代大学生,其宪政意识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本文对226名在校大学生宪政意识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作了较为详尽的统计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提高当代......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当今世界国际合作、互利共赢已成为时代主题。培养国民的“国际精神”,形成“国际意识”是历史教学中一项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使学生理解开放世界格局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学习其他民族长处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培......
双向翻译与当代意识释解
发布时间:2013-12-19
双向翻译与当代意识释解 双向翻译与当代意识释解 双向翻译与当代意识释解 精品源自教学论文 文化不是被后来“附加”到民族身上去的;相反,正是文化、文学想象确定了民族与民族认同这些概念本身的含义。文学想象通过抽绎、展......
试论当代大学生的宪政意识(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论文摘要:加强大学生宪政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宪政素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对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目前高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单纯地对法治......
中国当代历史文学:面向全球化的新语境
发布时间:2023-05-12
作者:吴秀明 荆亚平 赵卫东 [摘 要]面向“全球化”新语境的题材创作不仅在小说、戏剧和影视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繁荣,也为反思历史、建立全球化的对话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这一认识背景下召开的“中国历史题材创作”国际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6-11-10
学生问题意识是指学生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够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并针对课堂知识向老师提出问题,在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环节中,提升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但是就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来看,初中生大部分都缺乏一定的问题意识,使......
当代文学发展与商品经济关联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23
摘要:商品经济与文学发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文学的繁荣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同时文学发展也给商品经济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面对当前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学创作者们需要具备积极的心态,准确地把握现代......
浅谈供给侧改革的历史来源与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6-12-05
一、确立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建设理论 理念在思想、理论、纲领、规划等之中居于灵魂和核心的地位,具有统领的作用。发展理念,建设理念是发展,建设理论、纲领、规划的核心。放眼今日的世界,一些国家、民族的发展之所以比较成功和成熟,......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生态意识的生成
发布时间:2016-07-22
生态问题已经是现代全球关注的问题,而且生态环境的恶化日益对人们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实现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是现代国际社会的共同的呼声。要想保护环境,首先是人们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生态意识涉及到......
“历史哲学”中的“历史—哲学”关系
发布时间:2013-12-17
" 引论 在黑格尔对形而上学与科学进行综合的企图失败之后,欧洲哲学开始为纯粹理性寻找其他的出路。这种寻找构成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过渡,或者也可以说,构成现代哲学的一个基本开端并且成为它所包含的一个贯穿要素,从而使十九世......
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22
现代社会,大学生犯罪的例子不再少数,给同学投毒,杀死同学肢解同学,拐骗同学等例子都曾经发生过,而且还在呈持续上升的状态在发生。这些事的发生,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关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强才......
归来:一个穿越历史现实的意象
发布时间:2022-08-04
摘 要:《归来》是张艺谋根据当代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改编的又一电影力作。电影以独特的美学意象表达了张艺谋对人生与人性的独特思考,赋予了“归来”意象以崭新的美学内涵,是一次穿越历史与现实的独创性努力。《归来》......
试论当代大学生的忧患意识
发布时间:2023-01-15
" 论文摘要:忧患意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潜在动力,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当代大学生是时代骄予,民族韵希望,承载精历史重任。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总量,具备的思想水平将影响中国发展的步伐。我们既要看到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又要看......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教育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3-03-31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新技术、新成果也不断涌现,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非常重要。在此过程中,还应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尊重协作、追求创新、敢于批判和质疑的科学精神,......
中国当代文学中女性意识渗透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要:女性意识的逐渐兴起,也影响了我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方向。本文在分析女性意识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女性意识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以及该种意识对文学作品创造的影响。 关键词:当代文学;女性意识;影响 一、女性意识......
图像社会与文学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2-09-28
现代是个为大众消费所覆盖的社会, 而图像社会的出现, 既为大众文化的消费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途径, 同时也是这一文化消费景观的表征和必然结果之一, 它使我们的文化生存模式与文化运作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其中受冲击最大的也许要算。......
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功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6-07-12
一、历史地图具有以图代文的功用 历史地图与课文相辅相成,为历史事件提供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替代文字表达难以说明的内容。 任何历史的史实都是由时间、地点、人物的活动和发展有机组成的。但在教科书中,文字资料不能直观、确......
撞怀未来东风裕隆全新纳
发布时间:2015-09-10
上市时间:4月15日 预计价格:9.98万-13.58万元 ......
刍议医疗行业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意识
发布时间:2023-01-12
摘要:在新闻报道中,医疗行业的新闻报道近年来呈现快速增多的态势。特别是在我国医疗制度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医疗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现状、改革带来的医患关系等一系列社会现象,都是媒体报道的内容。但是,纵观......
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溯源与当代实践
发布时间:2022-08-12
[摘 要]党史也是一部群众路线史。对群众路线进行历史梳理可以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提升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自信,强化对党和国家的制度自信。[1]对于党的群众路线,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酝酿期、形成期、成熟期、发展期、......
刍论当代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格。培养正确的历史观,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始终如一地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教育学生,同时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关键词:大学生;历史观;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8-0071-0.........
混与分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5-08-11
在政策支持、金融创新以及利率市场化加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 目前,包括工、农、中、建四大行在内的许多商业银行已经通过控股或参股的方式获得保险、基金、信托、租赁等金融业务牌照。截至201......
分析电影未来发展与出路
发布时间:2023-03-11
分析电影未来发展与出路 分析电影未来发展与出路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分析电影未来发展与出路 更多 精品 来源自 3 e d u 海 量 教 案 中国电影的改革之路 中国电......
简析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对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0-06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与权利意识 法律意识是什么?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和法律现象的认识或认同的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权利意识是人们对于一切权利的认知、理解和态度,是人们对于实现其权利方式的选择。法律意识与权利意识相互影响、......
当代西方史学的演变与中国史学
发布时间:2023-04-04
这里所谓“当代”,是指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20世纪的西方史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是新史学的崛起及其终于在二战后取代传统史学而成为西方史学的主流。 一 整个20世纪上半叶,大体上可以看作是西方史学中新旧交......
“互联网+”与公关未来
发布时间:2023-02-15
“互联网+”这一概念借助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推广,迅速蹿红,在被广泛传播的同时,还逐渐应用到了许许多多的行业。尤其是众多的传统企业和行业更是急于转型,渴望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创新和发展自己。 从字面意思看,“互联网+”指的......
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概念
发布时间:2023-06-26
马克思于1845年春草拟了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的提纲,随后又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该书对唯心史观作了彻底批判,又初步系统地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书中已经基本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范畴,诸如:生产力、分工......
如何让学生参与到历史教学中来
发布时间:2023-01-03
摘 要:研究性课题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素质教育的表现,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中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这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方式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而将课题研究引入历史教学中,就符合了这一精神主旨,将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
浅析阮籍《咏怀诗》中的忧患意识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 要:阮籍是我国魏晋时代正始文坛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品《咏怀诗》恰恰是魏晋易代之际兵荒马乱的社会现实所挤压出来的一腔悲歌,是诗人内心最为痛苦的一段独白。诗歌以“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的寓意象征手法,抒发了阮籍的......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
发布时间:2022-11-13
一、初中教育中重视情感发展的需要重视初中阶段的学生情感发展是符合现代教学需要的,并且也是改变以往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学生情感发展的及时关注和指引,可以让他们对自身有更为清晰的了解,从而可以及时对自己的情感状态作出正确的调整。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将是效果最为显著的办法。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并能对相关的历史发展问题和理论研究问题形成自己的观念意识,从而希望学.........
从海东盛国到开放窗口:让历史告诉未来
发布时间:2023-02-25
这里是唐朝渤海古都的“海东盛国”,这里是汉、朝、满等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这里有朝鲜族洞箫、满族剪纸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有朝鲜族文化、萨满文化、生态文化、移民文化、……漫长的历史长河,孕育了珲春灿烂辉煌的......
高中历史古代科举制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01
一、积极影响 1.促进中华文化传承与教育发展 古代科举制度是融合中华文化精髓的产物,并得以传承。第一,为了保证科举考试的效率和质量,文人墨客将学习文化知识作为重中之重,换句话说,如果读书人没有文化功底和思想觉悟,何谈治国......
哲学与哲学的未来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 本文在阐述哲学的一般特征的同时,亦说明了各民族的哲学独有的特质,譬如印度哲学近于宗教,希腊及西方哲学近于科学,中国哲学近于艺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印度与西方皆为“有言的系统”,中国则主要为“无言之境界”。面对......
浅析中共中央进京“赶考”背后的历史意识与精神资源
发布时间:2023-08-04
2013年7月11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不久,习近平就来到西柏坡,重温中共中央离开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赶赴北平的历史,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60多年间,一.........
适当加强中职学生历史常识的教育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7-07-03
适当加强中职学生历史常识的教育之我见在社会建设中,中职学生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很多学生的历史素养不足,他们对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等常识知识了解不足,无法明确自身在历史发展中的责任与义务,并没有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及民族自豪感。这种现象的存在极有可能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有序运行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应当对中职学生历史常识教育问题予以高度关注。1加强中职学生历史常识教育的重要意义1.........
历史文物如何与现代重逢
发布时间:2023-05-21
历史文物如何与现代重逢真没想到,一部文物题材的纪录片成了网红。最近,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网站收获超过百万次点击,豆瓣评分高达9.4,甚至高过《舌尖上的中国》。慕名而来舔屏的年轻人络绎不绝。要说之前,文物纪录片常给人一种高冷、神秘、刻板、枯燥的印象,仿佛都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和百科知识别无二致,与普通人的生活多有隔膜。所以,不少作品往往是墙内开花墙内香,顶多能赚圈外人的几眼好奇。有网友说,当别人.........
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15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应用的逐渐普及,高校大学生成为了网络世界的主要活跃群体。随着高等院校成为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随之而来的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问题亟需各高校探讨与解决。本文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