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清代后中国文学的历史定位分析

清代后中国文学的历史定位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1 00:49:41
清代后中国文学的历史定位分析
时间:2023-03-21 00:49:41     小编:孟鸣

一、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命名

文学历史的叙述,终究还是要归入历史的叙述。而历史总有其自身的叙述体系,有其自身的叙述框架。中国历史叙述的整体框架就是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朝代的历史。我们在这里强调这一点非常重要。二十四史所代表的中华文明的历史走向是任何时代都无法回避,也无需回避的。这是以自然的历史序列史观为标准来叙述历史。当一段历史走到一定的阶段,就需要做这样的思考,做这样的规定。而中国文学历史的叙述也是按照这一历史线索进行着。

一段时间里,我们在思考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叙述的时候,我们会常常为我们的现代和当代的概念而焦虑。当我们完成了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特殊的意识形态使命的时候,尤其如此,当然这个问题最终已经基本解决,但我们还是有必要在此做一个回顾。现代文学这段历史太短,就三十年,如何承担得起现代这一历史的使命?当然你可以说她完成了从古典到现代的转折。但是其实她现代的使命却是远远未能完成。而当代的历史又会显得太长而没有往后的边界。如果我们界定从共和国成立的1949 年开始而进入当代,这没有问题,但问题在于这当代往后怎么界定?一直当代下去?当然不可以这样。现代,当代和未来,远古,中古和近代,这样一些概念其实都是以当代人为起点的一种时间认知的概念。向前或者向后,是动态而且变化的。随着时间的不断位移,曾经的当代也会变成近代和古代。回顾这个问题的讨论,应该说伴随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建设一直存在,只是因为其时间还不是过于急迫,每隔一些年就会有人提起,讨论一番,达成了一些共识,为问题的最后解决逐渐铺平道路。

2002 年5 月,许志英先生在《文学评论》发表题为《给当代文学一个说法》的文章,提出了将当代文学学科合并到现代文学学科的想法,并进行了详细论证。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命名及其历史定位的焦虑已有其时。因为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划分,其时间涵盖不成比例,令人迷惘。首先我们是将现代文学界定为五四以降到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新文学,而将当代文学界定为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文学。这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无疑是可以理解的做法。命名的完成意味着文学秩序的厘定。从此各有边界,各守其分。但问题是没过几十年,大约30 年左右吧,这种划分的问题就暴露出来。现代文学的研究者似乎发现,其研究对象似乎已经穷尽。一流作家研究完了,研究二流的。二流的作家研究完了,去研究三流、四流的。研究者们慨叹,其时在读的博士们想找一个合适的博士论文题目都难了。有些一流的现代文学研究者干脆将研究触角伸向当代文学,有的甚至是去研究古典文学了。这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后来当然由于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方法的更新,在边缘和交叉的领域发现新的问题,直到今天现代文学的研究仍然生生不息,香火不绝。这当然是另一回事。当现代文学研究的时间危机出现的时候,当代文学在时间上仍然处于优势,泰然自若,还没时间的逼仄之感。许志英先生是研究现代文学的专家,对当代文学涉猎不多。许志英先生本文的根本意图其实是在为现代文学研究的空间做危机管理,拓展领地。许志英先生论文的宗旨是将当代文学并入现代文学版图,而将原有当代文学这个概念让渡给文学批评。大致意思是当代文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指从当下向前推移十年左右的时间,把这段时间给文学批评去处理,不进入文学史的范畴。而存世十年以上的文学经过一段时间的陶冶方可成为文学史关注的对象。当然许志英先生从现代文学出发去思考当代文学的时间问题,应该说这一观点不仅解决了现代文学的时间焦虑,也解决了当代文学的未来无边的焦虑。尽管许先生将当代文学让渡给文学批评不免还有讨论的余地,因为文学批评自有其时间的范畴,而不必挂上当代文学的名号。但是在当时许先生总是想为当代文学这个概念找寻一地盘,让它去安身立命。其实我倒是更倾向于将现代文学看着为一个史学概念,与古代文学相对应,而将当代文学看着是一个非史学概念,仅仅用她来指称当前一段时间的文学,当然现实也是这样看的。这个当前在具体的时间上不一定是十年,而是一个阶段,这与此段文学进不进入文学史可以没有必然关系。

二、五四新文学与现代通俗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的双线构成

(一)一体两翼的文学史构架

早在上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的时候,范伯群先生就已经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点放到了中国现代通俗文学,更准确地说是中国现代通俗小说的研究上。范先生和他的研究团队,首先是从基础的工作做起,最初承担并完成了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下达的编撰中国现代文学运动论争社团资料丛书之一的《鸳鸯蝴蝶派文学资料》的任务。他们用了三年的时间,于1984 年编撰出版了70 多万字的文学史料,并提出了鸳鸯蝴蝶派是民国时期重要的通俗文学流派之一,是与当时的知识精英文学互补的市民文学[1]的论断。1986 年,范伯群先生和他的研究团队的研究课题《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被确定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七五重点项目,他们开始了对通俗文学较大规模的系统性研究,出版了一批中期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完成了140 万字的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1]

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成就。陈思和先生的评价是如果说,近十多年来,现代文学学科在五四新文学范围以外的各个领域的研究都有了重要发展,那么通俗文学的研究成果最为显著。范伯群先生也引用了陈思和先生的评价为他们的成就做证。这一重要的文学成就的取得,支持了范伯群先生和他的团队的一个想法,就是中国现代文学,不应该仅仅涵盖五四新文学,还应该包含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现代知识精英与大众通俗文学的双翼齐飞。当然他们最初提出的是一体两翼,即中国现代文学为一体,由新文学和通俗文学这两翼来驱动。这种修订只是照顾到语义学方面的需要,对于范先生他们实际需要表达的意思,并没有任何改变或者是不同。他们的实际意思就是说,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由知识精英的五四新文学和中国现代大众的通俗文学共同构成的。

范伯群先生还在此文中提出两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是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是否要前移;二是如何就中国现代文学史双翼齐飞的整体格局达成基本的共识。对于第一个问题,这是基于两个互为因素的条件,一是通过对于晚清文学的研究发现,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不是自五四才有,晚清文学中就已经包含了相当的现代性,正所谓没有晚清,哪来的五四。没有晚清文学的现代性,哪来的五四文学的现代性。晚清文学的现代性是被五四文学这一强势话语遮蔽了。第二个是关于晚清小说《海上花列传》的研究发现,这部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向中国近现代文学转型的标志。对于第二个问题,范伯群先生的观点是即使不存在上限前移的问题,也认为过去那种一元独生的文学史,只能称得上是半部文学史,因为在雅俗两翼中它缺少俗的一翼,是一部单翼的文学史。范伯群先生对于通俗文学入史的整体考虑是谨慎的,他知道挑战性的存在,但也充满信心,他认为现阶段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整体格局是必然也肯定会被打破的。

(二)常态与先锋的理论发现

陈思和先生发表于《文学评论》2008 年第二期,题为《我们的学科还很年轻》,这篇文章从前辈学者樊骏先生写于1994 年而发表于1995 年《我们的学科:已不再年轻,正在走向成熟》的文章为话题的引子,而讨论了诸多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问题。但陈思和先生是反其意而论之,文章做得相当精彩,引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学科概念。

樊骏先生所说,现代文学不再年轻,用先生自己的话说是不再年轻不是说原先的幼稚以及相应的种种不足,都已经完全克服;走向成熟并不意味着已经成熟,登上科学的高峰。比之摆脱幼稚,达到真正的成熟,将是一个更为漫长,更为艰难的历程,需要清醒的认识[2]502。而陈思和先生更觉得一个学科如果称得上成熟,至少在理论上解决了关于这个学科的基本问题,建立起比较稳定的学科范畴和科学概念,以后新的资料发现,可能在局部修正和补充学科观念,但不会引起根本性的变动[3]。其实两位讲的都对,只是重点不同罢了。樊骏先生讲的是一个过程,而陈思和先生则讲的是一个结果,更从这一结果性要求方面将文章讨论的话题引向深处。陈思和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现代中国文学的概念;20 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两翼问题;旧体诗词能否算是现代文学的问题;李欧梵先生先生的不分雅俗,遑论新旧的文学史观;还谈到汤哲声先生的《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的相关问题;还有中国现代文学史可以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样分阶段,20世纪文学可以看做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阶段的想法等等。内容相当广泛。结合陈思和先生在《文艺争鸣》提出的民国旧体诗词问题,王德威晚清小说的现代性问题,最为重要的观点当然是文学史的常态与先锋问题。我个人以为在现代文学史研究领域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发现,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哲学研究的理论突破,为范伯群先生几十年来的关于通俗文学的研究,以及其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体两翼的定位诉求建立了理论的依据。这应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哲学研究的一件重大的事件。就像我们对于范伯群先生和他的团队所研究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贡献应该给予充分的估价一样,有关文学史发展的常态与先锋的理论阐述,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两方面来看,也是应该给予充分评价的。有了这个理论的突破,在我看来,中国现代通俗文学进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道路已经铺平,关键是以怎样姿态和面目进去。

陈思和先生的常态与先锋的理论主要是将五四以来的文学或者20 世纪文学分成两个层面,以常态形式发展变化的文学是一个层面且为主流,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异;另一个层面,则是指一种非常激进的文学态度,使文学与社会发生裂变,发生强烈的撞击,并且一般是以先锋的姿态出现。这两种文学发展模式构成了不同阶段文学的特点。前者,也就是现代通俗小说,是沿着中国传统通俗小说的发展轨道,在一定的外力的作用下,为了适应其时代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比如文学商业化的发生)而发生的现代性变化,这是文学自我革新的结果,是一种常态性的发展;而后者是指五四新文学,这是来自西方现代文学和文化的进入而发生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或种类,与传统文学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所传承的是西方的文学传统,是西方文学的中国化。这种理论包含着这样一种观点,即如果没有发生五四新文学革命,那么中国传统文学也会走向现代化。由于五四新文学已经是一种客观的存在,那么在清代以后的文学史上就有两种现代文学的存在,即现代通俗文学和五四新文学。因此将中国现代文学仅仅看着是五四新文学的同义语显然就是不合适,不周全的。

按照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历史的发展并不是靠单一的因素来推动发展的,历史的发展是靠多重因素合力的推动。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大大小小的平行四边形所形成的合力最终造就了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即历史发展的最后形态。

恩格斯从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视角出发,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概括为历史合力论。其理论核心是社会规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但是它是在人们自觉的活动中形成并发生作用的无数个人自觉活动的结果,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规律。[4]697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五四新文学与现代大众的通俗文学这两条线索的发展,也是能在合力论的理论视阈下能够得到解释的。五四新文学和由中国传统文学发展过来的现代通俗文学在后来的文学发展中必然会相互作用。而先锋文学的常态化是文学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先锋为文学的突变,这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事情。此后这种变化了的新的文学形态便会转变为新的传统,而进入恒常发展的阶段。这便是先锋的常态化。中国现代文学从五四开始到现在近百年的历史,便是新文学的发生和发展,而且早已经进入了常态的发展阶段。虽说在这个常态的发展阶段中又有着不同发展时期,发生着各种的变化,但都未能回复原有的古典文学形态。这说明五四时期中国文学的这种对于西方文学形态的移入为目标的突变是有效的,并在这种新的文学形态基础上建立了新的文学传统。另一方面,是原有文学形态在新的文学进入之后,受到新的文学形态的刺激而发生的自我改变。如果我们把新文学的进入这种突变的文学现象称之为革命的话,那么这种原有文学形态对于自身的改变,以适应现代的需要的变化则可称之为改良。革命是突变是非常态的,改良是渐变是常态的。现代通俗文学在港台的发展与变化也印证了现代文学中这两种文学形态的张力关系。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种双线发展的现代文学史观仍然是以排斥部分传统体裁的文学样式为前提的。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问题,研究界的意见相当分歧,说法颇多。有以1919 年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有以1917 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为起点的,有以1915 年《新青年》在上海的出版为起点的,有以1918 年戊戌维新的改良主义运动为起点的,还有提出,1892 到1894 年间就出现了一部颇具现代性的通俗小说《海上花列传》的连载发表,现代文学的起点是不是应该向前再调整四分之一个世纪的问题等等。诸多的意见都从不同的独特的角度试图找到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

我以为文学在进人现代的同时,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也必须进人现代。进入现代,是指跨人现代的制度之门,开始以全新的制度来治理这个社会,而不是说这个社会已经现代,是走进大门,走在路上。这应该在社会政治制度方面有一个标志。文学怎么可以单独进入现代,而社会的整体制度不进入现代。在某个历史时期文学的发展具有了现代性,或具有一定的现代性是可以的而且也是应该的。新的社会制度总是在旧有制度之中孕育诞生的,新的文学制度也应该是这样。两种制度两种社会之间不可能截然断开,而是会在一段时间之中相互衍射,逐渐分离,最终走上新的道路。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文学的起点放在晚清显然不是合适的。现代文学与现代历史一样,它意味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或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是划时代的。打个不太确当但却是意味深长的比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1949 年的10 月1 日,但是其时全国并未完全统一,直到今天我们还尚未完成统一大业,这并不会影响中国的历史已经进入共和国的历史时代。但是,共和国在1949 年10 月1 日成立,也不是天上突然掉下来的,可以追溯到延安,追溯到井冈山,还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没有延安哪来的共和国?没有井冈山又哪来的延安?所以我们可以听到相似的句法:没有晚清,哪来的五四,没有晚清的现代性的孕育,五四的现代性也不会从天而降。共和国是在民国的机体上孕育而成的。我们不能说共和国从延安开始,或从苏区的苏维埃共和国开始。我们在谈到共和国的渊源时是可以追溯到那个时期,但共和国的开始就是1949 年10 月1 日,那以前是民国。这就是历史的理性。

文学其实也是一样,也要回归文学历史的理性。所谓历史的理性说到底就是历史的大局观,或者也可叫做历史的终极状态,或者还可以叫做退掉一切色彩以后的那个历史。这是所谓的纯粹的历史。那么,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的其它几种说法,是不是可以成立?意见本身的分歧,就说明了这个起点还是个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开端应该就是中国现代史开端,即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 年。这个起点在丁帆先生那里不仅是一种理论,也已经是一种行动,他的新著《中国新文学史》,已经将这种有关中国新文学起点新的观念进行了正式的实践。丁帆先生在他的中国新文学史开篇所讲的一段话,正是对于这种历史理性的精辟的概括: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开辟了中国文学的新纪元,中国文学也告别其古典形态,步入世界现代文学之林。这是因为,晚清以来中国已经陆续引入西洋上千年之间各种流派的思想,但只在民国成立之后,西欧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以人为旨归的价值观,才正式进入制度层面,确立了合法性,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新文学的核心理念。丁帆先生在这里,本质性地点到了制度层面,这是抓到了问题的核心。

怎么去处理已经被提出的一系列的起点,这里就涉及到文学史的理论问题。这个民国起点论必须能够收编原有的各种有关起点的论述,并且要有一个说法。从历史理性的角度看,中国现代文学史或者中国新文学史的开端不应该前伸到晚清,也不应该退后到五四,更不应该以某一文学作品的发表或者是某一本新的期刊的出版为标志。因为作品也好,期刊也好,或者是某种精神理念的提出也好,都是某个重要的标志点的必要准备和必然延伸,即在新的时代的场域之中的应有之义。这样,如果我们把民国的建立为标志的这个点看成一个新的时代场域的中心,那么在这个中心的前后,或者是场域中心的周围,一系列相关事件的出现,那将是必然之事,要不是这样,那么,当这个新时代的场域还未出现的时候,民国的建立这样的中心事件也就不会出现。这是相辅相成的。以场域的中心为事件的基点,这其实是一个最大公约数。因此,也可以这样说,以民国的建立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或中国新文学的起点,也是关于起点的最大公约数,应该没有更为妥当的方法,来确立中国新文学所谓的最为纯粹的起点。我以为,以民国的建立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的确立,最终将会被历史所认可。

四、民国文学的定位

解决这一问题,民国文学的定位,是现代文学的一个时期,还是用以替代现代文学,至少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而且看条件是否已经成熟。首先是文学本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否支持某一观点;其次是文学史哲学的研究成果,也就是文学史的理论研究和文学史书写的实践层面是否支持这一问题的解决。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文学的意识形态特性。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焦虑是否已经得到缓解,换句话说,意识形态主管部门在新的场域中对于文学的意识形态特征,其作用及其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的占比的评估是否已经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将决定是否允许现代文学的历史叙述真正进入历史叙述的轨道,还是仍然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的一翼,去承担现实的意识形态使命。当然我这样说并不影响我同样对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历史,这一新历史主义名言的认同,但是大家都会知道,我在这里讲到的肯定不是一回事。

当然,关于民国文学问题前几年学术界已经讨论得相当热闹,争论也很激烈[6]1-3,有热情肯定的也有无情否定的,有讨论主干问题的,也有讨论枝节问题的,有种种的疑虑,提出了一些问题,也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其中重要的成果之一是李怡先生的《民国机制: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阐释框架》等相关文章。

在这些讨论中李怡先生借用库恩的科学范式理论,试图重新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范式,而将民国文学的叙事框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叙事框架,此种新的研究范式的核心就是民国文学机制,用民国文学机制来统领民国文学叙事,用民国文学叙事来替代现代文学或新文学叙事。

李怡先生民国文学机制的思考是经过一个过程的,从我们提到的相关文章来看,有一个从民国机制向民国文学机制的转变。那么李怡是如何界定他的民国机制和民国文学机制的呢,在《民国机制: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解释框架》是这样说的:形成现代中国文学主体的生长机制酝酿于民国时期,我们不妨将之称为民国机制。准确地说,民国机制就是从清王朝覆灭开始,在新的社会体制下,逐步形成的,推动社会文化和文学发展的诸种社会力量的综合,这里有社会政治的结构性因素,有民国经济的保证与限制,也有民国社会的文化环境的围合,甚至还包括与民国社会所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导向,它们共同作用,彼此配合,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特征,包括它的优长,也牵连着它的局限与问题。[6]在这里讲的是民国机制,概括相对准确明了,明显可以看出是借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理论。李怡先生又进一步指出:与封建王朝比照,在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民国机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具体体现:作为知识分子的一种生存空间的基本保障,作为现代知识文化传播渠道的基本保障和作为精神创造和精神对话的基本文化氛围。这一机制的形成得力于封建专制土崩瓦解之后中国社会的中心权力的失落又借助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而逐渐成型,从而开始中国文学的自由创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6]这里的补充也是非常准确与经典的。但是后面的一段话就有些可商之处:十分清楚,我们所谓的民国机制并不属于民国政权的专制独裁者,而是植根于近代以来成长起来的现代知识分子群体,植根于这一群体对共和国文化环境与国家种种开创和建设,植根于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贤的现代理想,通过对民国机制的梳理考察,将可揭示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本土规律。[6]这是不是某种政治正确的观念突然来到李怡先生的思想之中呢,一种民国机制的存在怎么可以想象它和民国的政府或曰统治者没了丝毫关系呢?!

李怡先生的民国机制说,的确是一种很有意思,也很有创意的思想。探讨民国时期文学的总体根源,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影响着民国时期文学的走向,或者说是想找到民国时期文学之所以成为民国文学的最终原由。这种探讨实际上是在追问民国文学的实际生成环境,或者说在追问民国文学的决定因素。这种学术观点的提出,大大拓展了民国文学概念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对于民国文学和民国文学概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学术价值不应该低估。

但是在笔者看来,按照李怡先生的想法我们是很难去完成一部统一的民国文学史的。这不是知易行难,而是涉及到研究范式问题。按照福科的意思,传统的史学研究往往是整体主义的,并且主张放弃整体历史(total history)而向综合历史转变。[7]17-20 在我看来整体主义研究最大的问题在于它是以牺牲局部而配合整体,以牺牲多元而配合一元,牺牲多样性而配合单一性,牺牲民间性而配合官方性。正是因为整体主义的幽灵,在思考民国文学或现代文学的时候,我们总会去纠结于这样一些问题,比如通俗文学怎么处理,古体诗词怎么处理,台湾文学,港澳文学怎么处理,甚至还会去思考东南亚某些国家的华文文学怎么去处理。整体主义的研究总是在找寻某种包罗万象的事物成因,在发生学的意义上探寻事情的来龙去脉。其实时间就是包罗万象的,我们只要框定某个时间域就可以了,但是包罗万象还仅仅是整体主义诉求之一,而且不是最重要的诉求,最重要的诉求是寻求事物的第一因,寻求所谓道。在找到这个道之后,再按照此道去安排万物。凡是不符合此道的,当然就不再在安排之列了。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整体主义的写史操作路径其实是主题先行的是演绎法的,而不是归纳法的。问题在于如果我们认定了所谓民国机制对于民国时期的文学产生了某种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自然是确定这个民国机制的内涵,然后我们再去对照这些民国时期的文学及其行为,凡相符者便可以进入,不相符合着则不能进入。所谓进入者应该是那些带有民国的精神气质的,或者说是带有民国范儿的文学。

但是,麻烦恰恰出在这民国范儿上,就是民国模式或者民国风味。这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关于民国文学的表达方式,是不是李怡先生民国机制所要对应的民国文学呢?显然不是。民国范儿其实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对于民国时期某一类文学的传神的概括,这是一种文学风格,既不同于古典时期的文学风范,又不同于共和国时期的文学风格。但是民国时期的文学其实并不止一种范儿,民国是分离和断裂的,民国时期的文学也是分离与断裂的。民国范儿这概念既是表现了对于民国时期某一类文学的喜爱与眷念,也表达了对于另一时期文学某种不满与厌倦。民国范儿不仅仅是我们今天的某种集体性记忆,也是某种集体性选择。但民国机制的提出者李怡先生的关注点并不在我所讲的某一类文学方面,而是整个民国时期的文学,企图在这种分离与断裂的民国时期的文学的状态上找到那种与之相对应的民国机制或者是民国文学机制,这在我看来是相当难的。其实,如果我们放弃文学史研究的整体主义研究范式,放弃演绎法,转而采取归纳主义的研究范式,并且去分类归纳,那么这些问题都将会迎刃而解。如果我们将民国文学机制改变为民国文学环境或者民国文学生态,那么在民国时期不同时空中不同类型的文学自然会产生于不同的机制。五四时期的文学,与后来的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文学自然是产生于不同的文学机制的。

学界相当一部分学者是主张以民国文学的研究来代替现代文学研究的,这将前接清代文学,后接共和国文学,但是又不赞成将民国文学仅仅看成是时间性概念,即民国文学就是指向民国时期的文学,仍然坚持民国文学的意义性。这样处理的结果是现代文学为民国文学所代替,现代文学没有了。这种处理显然有一个大的不便,就是与我们一向的文学史话语也过于分离。再有就是我们如何处理现代文学这个概念?这两个问题不能解决,那么民国文学的问题是难以解决的。我以为我们首先不是去以民国文学来替代现代文学,而是先扩大现代文学的版图,打通了现当代文学的通道,保留现代文学的意义;其次是将现代文学的前37年作为民国时期,而后面的时期作为共和国时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简述历史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定位
发布时间:2013-12-19
" 论文关键词:合作学习 高中 历史教学 历史教师 非智力品质 课程标准 角色定位 教学策略 新课程的启动,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不仅能......
清代宫廷铜版画的历史特征
发布时间:2023-05-15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诞生过很多光辉灿烂的艺术作品,铜版画就是其中之一。铜版画的出现时间较晚,于15世纪为欧洲人所发明,经历两个世纪的发展,在欧洲各国形成了一个繁盛的艺术流派。清康熙中晚期,随传教士进入中国,因其严谨精细、准确无误的写实特点和其他一些原因,符合清代宫廷对于玩物的要求,受到皇帝的喜爱,所以在从康熙到嘉庆的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嘉庆末期,清朝国力衰退,外国列强对清朝进行政治军事.........
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制度生成的历史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16
周慧梅、郭雪敏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第5期中撰文,从历史与传统文化入手,揭示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制度的生成与运行,厘清政府行政力的外在制度规定和传统影响而形成的习俗性内在制度之间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推进职......
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オ
发布时间:2022-09-01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注入新的活力,需要教学理念的创新。巧妙借用历史故事的教育作用,可以有效改善传统的历史课堂,增加历史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故事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当代中国改革成功启动的历史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历史,与改革开放的顺利开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毛泽东一贯倡导的“紧密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这是中国改革成功启动的政治基础;毛泽东一贯奉行的廉洁政......
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05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开篇说道: 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 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1]( P. 1)在中国过去的数千年历史中,自然不乏文化昂进之时......
论国民政府时期公医制度的历史定位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国民政府时期公医制度的历史定位从事医疗改革研究的人士认为世界近代卫生事业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消极时期。这个时期,一切医事设施漫无组织,医疗目的,仅在于治病,对于预防和病后的休养,往往没有作为一个整体来考查;二,......
论清末明初新史学家寻找中国历史“进化”的努力
发布时间:2017-03-22
与传统史学比较,中国20世纪新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受到社会进化论的深刻影响。但这一理论怎样被运用于实际的历史叙述(包括非专业性质的论述),又怎样形塑了这些叙述的面貌,以往的研究不足,似乎值得关注的只是近人接受进化论这一事实......
论“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2023-06-29
【原文出处】光明日报【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21202【原刊页号】①【分 类 号】A3【分 类 名】邓小平理论【复印期号】200303【 标 题】论“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内容提要】“三个代表......
初中历史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中教师角色定位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2-10-05
" [论文关键词] 基于问题的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 教师角色 [论文摘 要] 基于问题的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并逐渐在各级各类学校应用,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基于问题的学习更......
后殖民文学批评历史化
发布时间:2023-01-19
摘要:阿里夫德里克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后殖民文学批评,他在后殖民文学批评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后殖民文学批评历史化。德里克的这个观点为研究后殖民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域,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整理了德里克在他的几篇论文中提到的有关后殖民文学批评历史化的相关内容,探讨了他提到的文学语境、文化身份、本土主义和身份认同四个方面和历史化的关系,并对这四个方面与历史化的关系作出了一些思考。关键词:德里克;历.........
《中国当代文学史论》解析
发布时间:2023-04-09
伴随着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已经走过了 60 余年的历程,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讲,这个学科已经不再年轻,而种种迹象也表明了一个事实:这个学科正在走向成熟。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学科开始学会了反思,从改革开放......
中国当代历史文学:面向全球化的新语境
发布时间:2023-05-12
作者:吴秀明 荆亚平 赵卫东 [摘 要]面向“全球化”新语境的题材创作不仅在小说、戏剧和影视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繁荣,也为反思历史、建立全球化的对话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这一认识背景下召开的“中国历史题材创作”国际学......
浅析史学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布时间:2022-09-30
一、五种社会形态学说及引起的古史分期讨论 此种理论认为我国的历史发展分别经历了五种不同的社会形态,每一社会形态彼此是相连续的,后一社会形态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是高于前一社会形态的。五种社会形态的连续不断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
分析清代后期湖南减灾防灾
发布时间:2013-12-18
分析清代后期湖南减灾防灾清代后期湖南屡遭水、旱灾害侵袭,灾害发生时往往粮食奇缺,粮价飞涨,饥民遍野,社会危机四伏,极大威胁正常的社会秩序。据统计,清代后期湖南因饥荒引起的社会危机19年次[86],其危机程度不同,大小不一。轻者......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定位
发布时间:2013-12-18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定位一、价值判断的误区的确,在固守精英立场的批评家那里,大众文化一直是被打入另册的等外品,没有作为合法性的文化分层来确认,甚至不屑于将其作为知识对象来研究。但从文化生态下平衡的角度观之,大众文化的合......
近代史是中国发展的“清醒剂”
发布时间:2016-09-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呼吁: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并提出,要牢记中国近代史中的屈辱沉沦和......
中国艺术学科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05
身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未来艺术的发展可能性也变幻莫测,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国艺术学科发展现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开放度的提高,涌现出许多年轻的当代艺术家,一些......
中国股市历史市盈率分析(上)
发布时间:2023-03-11
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指出:个人认为存款利率市场化将在一两年内实行。周行长之言倘若在余额宝面世之前所说,那是居功至伟;但事实是余额宝面世大半年时间,存款零利率市场化仍需等待一两年,真是后知后觉。并与其等待存款利率市场化不......
管窥后现代主义历史思潮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 要]后现代主义不仅仅是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分期概念,其历史贡献在于,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以大胆的标新立异,彻底的反传统、反权威精神作为其灵魂的思维方式。我国当代青年大学生需要正视且正确理解后现代主义思潮,培育批判性思维方......
从清代历史浅谈反腐的经验教训
发布时间:2022-12-07
明清两代是中国历史上贪污腐败最为普遍的大王朝,这与低薪制不无关系。 低薪制并不是清代独有的现象。除汉初和宋朝中后期以外,中国历史上的俸禄水平一直较低,许多时候不足官员的生活日用。早在东汉时就有人议论过这种状况:夫选用以......
试说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发布时间:2023-02-06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说: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代所遵循,秦、隋两朝都有巨大的贡献,不能因为历史的短促,忽视他们在历史上的作用。隋朝这样一个短命的王朝,但是在其存在的三十多年中,......
论曾国藩学术思想的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2023-03-27
内容提要曾国藩是晚清理学经世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学术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伴随着他军事上的成功,在清中叶汉宋之争中一度陷于颓势的宋学在晚清再度复兴。这与他在吏治腐败、帝国危机的背景下积极倡导宋学,以图改良风俗、挽回道......
中国历史文献学教学的新探索
发布时间:2023-06-20
中国历史文献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是对历史文献的形成发展、整理利用进行研究、探索其规律从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学问,它能为历史科学研究建立坚实可靠的资料基础。近三十年来,历史文献学的学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国历史文献学教学的新探索
发布时间:2023-06-11
[摘 要]目前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教学存在教学课时较少、教材信息量大、教学方法单一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些教学探索,比如科学选择教材、课下辅导交流、多种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等等,在实践教学中取......
断裂的“他者”:美国当代社会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22
引言 作为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形象学主要研究文学作品中对异国形象的描述和塑造。在《比较文学概论》中,巴柔对形象学有以下界定:形象学是在文学化,同时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的对异国认识的总和。由于对异国认识的总......
新课改后的高中历史教学变化
发布时间:2015-09-15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观念、教材使用、学习方式、教学手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谈一谈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学的若干变化,以期对今后的自己的教学工作指明方向,少走弯路。 关键词: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藏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贡献
发布时间:2022-12-17
中国古代藏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贡献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历史典籍。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是兼有经济价值和精神力量的物品,即一般人所称的物质和精神的......
裂变: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的历史景观
发布时间:2023-03-30
内容提要中国20世纪的人文学术和文学批评之发展,充满着历史、文化、社会和心理的裂变。如果说,跨文化语境的生成,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一次新的裂变,是从旧的肌体中滋生而出的一种新的文化呈现平台和方式;那么,就不能不顾及到这种......
后改制时代大学出版社定位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要:后改制时代的大学出版社在体制、机制及运营模式上的突破和创新,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从建立科学管理模式、坚持学术传播方向,打造大学出版社内容品牌以及创建人力资源科学管理体系等方面阐述大学出版社的定位,有助于寻求经得起学术传播及市场检验的品牌之路。关键词:后改制时代;大学出版社;管理模式;出版方向;人力资源2009年4月,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预算背后的历史
发布时间:2013-12-17
预算背后的历史 预算背后的历史 预算背后的历史 极度困难下的第一个概算 1949年,史诗般的英雄年代,充满希望的黄金年代,然而也是极度困难的年代。 建国之初,财政问题最为突出......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16
一、史料概述 初中历史新课改已整整运行了五年时间,在此期间我校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活动和课题研究来保证历史新课改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而史料是历史的组成细胞,史料是否正确和具体,直接关系着能否对历史进行准确的把握。所谓......
试论中国古代历史剧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3-03-18
一种文学样式的发展总是处于从幼稚到成熟、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运动的过程中,后来者之所以更完善,那是因为有前代的积淀作基础和自身不断的扬弃改进。中国古代历史剧最终在清代走向辉煌,出现《桃花扇》这样的典范作品,正是历史剧与时俱......
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历史源流
发布时间:2023-04-02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一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年),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戏曲就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较为完整......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2-25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产生及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伴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国内外学者对其界说不一。概括地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指本世......
我国历史上的四位“花木兰”
发布时间:2023-03-25
我国历史上的四位花木兰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据史料记载,我国历史上曾有四位花木兰。朱姓木兰清代瀛园旧主著《木兰奇女传》载:唐朝初期,有一个少女名叫朱木兰,系湖广黄州府西陵县双龙镇人。木兰娴弓马,谙韬略,14岁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转战沙场13载,屡建奇功,凯旋故里。唐太宗李世民封她为武昭将军、武昭公主,并赐姓李。这段史实在《旧唐书》里也有记载。后人为了纪念她,在湖北省木兰山建有木兰祠、木兰墓和将军庙.........
论中国持久抗战战略的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2023-03-09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实现了再度合作,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全面抗战爆发之初,中日两国的军力、经济力、政治组织力等相去甚远,国共两党认识到唯有坚持持久抗战,才能转弱为强、克敌制胜,取得最后的胜利。当然关于持久战的战略问题,国共两党区别很大。中国共产党重视启发民众的抗战觉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意义论文
发布时间:2014-01-10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毛泽东思想论文,希望能帮助您的论文设计,供您参考! 总结:毛泽东思想论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论文网! ......
初中历史教学改革要点分析
发布时间:2015-11-25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应当始终坚持创新要素,不断拓展教学新思路、新方法,重视教学手段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优化历史教学方式方法,并.........
土默特清代满汉文历史档案内容构成简述
发布时间:2022-08-13
[摘 要]土默特清代历史档案中的汉文档案与满文档案因内容庞杂,有必要单独为文分析其构成。分而论之:汉文档案可分为15类,其中10类又各包含若干小类,其用纸也有精粗之分,反映了满语的衰落。满文档案可分为7类30余项,其中的拆件与......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历史人物评价问题
发布时间:2023-06-21
" 论文摘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上若干历史人物进行评价,使大学生掌握历史人物评价方法,对历史人物能够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这是这门课程应当实现的教学目......
现代化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1-09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化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国内研究现状以及教材中的体现,然后对现代化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作了介绍,最后就现代化史观在高考考试中的体现做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现代化史观;高中历史教学;应用 一、......
碰触历史影像后的当代脉搏探讨
发布时间:2023-03-26
六集大型纪录片《船政学堂》展现了中国近代海军摇篮船政学堂近半个世纪的兴衰命运,记录了民族先驱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艰难探索,刻画了船政学子大胆开放、提倡启蒙与创新、悲壮报国的集体群像。其深厚的人文底蕴、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
“历史哲学”中的“历史—哲学”关系
发布时间:2013-12-17
" 引论 在黑格尔对形而上学与科学进行综合的企图失败之后,欧洲哲学开始为纯粹理性寻找其他的出路。这种寻找构成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过渡,或者也可以说,构成现代哲学的一个基本开端并且成为它所包含的一个贯穿要素,从而使十九世......
国画写意山水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0
在传统艺术文化思想的影响下,艺术审美的观念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国人的心中,对于国画中写意山水的品鉴与研究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氛围。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对国画中写意山水的研究方向主要针对于意境营造、创作技法等方面,而对于其历史传承和时代发展所表现出的艺术特征方面的讨论比较少,甚至没有一份比较完整、系统的研究,不利于我国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一、国画艺术中写意山水的艺术特点国画中写意山水这种艺术形式的最.........
《平原》中的历史错位和人性错位
发布时间:2023-01-05
摘 要:毕飞宇的《平原》以独特的历史观和人性忧患意识深入到历史深处和人物的心里,通过对事件和具象人物的分析,揭示出了“文革”权力意志和政治高压下的历史错位和人性错位。在对二者双重书写的背后,作者表达了对“本真历史”的深......
分析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14
引言 在研究通俗文学的时候,就不能不提到范伯群先生《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和《插图本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范老先生的这两本研究中国现代通俗文化史的著作,为研究现当代通俗文学史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让后来的研究者站在更高的......
论固原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发布时间:2023-08-04
固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关中四镇之北险。古人云: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自古以来就是边陲要冲、塞上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历朝历代的交通要塞。周秦以来,固原地名不绝史书。 一、军事重镇 宁......
你一定不知道,美国历史上居然还有一位皇帝!
发布时间:2023-07-10
1880年1月9日,美国旧金山最主要的报纸《旧金山纪事报》头版头条的新闻是:皇帝驾崩!美国皇帝和墨西哥保护者诺顿一世逝世。美国自建国之初就确立了总统制,从来没有听说有过皇帝,1月9日也不是愚人节,报纸怎么会登这么个东西?美国皇帝还兼墨西哥的保护者?这个皇帝一定是自封的!古今中外以皇帝自居的人数不胜数,其实很多是狂妄之人的闹剧。一般来说,这些人的下场都很悲惨,如果不是杀头坐牢,就只能进精神病院了。可.........
浅析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发布时间:2016-09-30
这本书所讲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中的前一段,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以前一段的历史。虽然多年来大家习惯上称这一段的历史为中国近代史,但是早已有人建议,把中国近代史规定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
浅析中国古代南北战争中的历史地理因素
发布时间:2023-07-04
[摘 要]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南北战争并形成对峙的局面,在这些对峙中,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共同现象:北方异族入侵后难以继续南下,南方多次北伐无一成功,最终的结果都是在沿淮河――秦岭一线形成对峙。这些现象的形成,与地理......
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11-28
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应用学习历史就是学习过往事件为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从中总结经验,感受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学习历史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历史地图的帮助,所以,本文就历史地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做简要分析。一、使用历史地图的优点随着时间的迁移,我们目前世界的样子与古代世界的样子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教师在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时,由于学生自身缺乏对古代地理的认识,阻碍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而历史.........
欧洲称中国为“帝国”的早期历史考察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17
美国的部分新清史学者,不仅就中国与大清的关系表达了引人注目的意见,还乐于谈论清帝国主义,对大清的国家特性提出新的解说。他们虽然早已习惯并坚执大清帝国的称谓,但有的却因重新思考与维护新清史部分观点的缘故,近年来颇不满意于......
党的领导地位在《宪法》文本描述中历史变迁的研究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27
三大战役后,中国共产党已经在全国解放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革命即将成功,全国性的政权也待建立。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由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及各界代表参加,于9月21日至30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
浅谈语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发布时间:2022-08-05
摘要:语言是教学的重要手段,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语言,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即使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技术)大量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今天,也不例外。历史是一门文科性非常强的学科,而且还具有故事性,因此教学语言就显得尤为......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发布时间:2022-10-25
" 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主要是以下诸方面。 一、进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
分析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3-12-18
分析新历史主义“文史合一”观的形成一、 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理论缺陷及新历史主义对此二者的纠正(一)历史主义的理论缺陷及新历史主义对它的纠正西方的小说在18世纪产生以后,离开哲学而向历史靠拢,文学和历史比它们在亚里士多德的......
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通过一些有效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主要简述了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一些策略。 ......
文艺复兴与当代文学的历史重述
发布时间:2023-03-06
在“五四运动”一百周年之际,回望近百年来中国文学所走过的历史道路,我们心中不禁五味杂陈。这是因为,不同的人群心中对于“五四”存在着不同的历史面影,由此必然会带来他们对于深受“五四”影响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叙述的不同。依照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的说法,国人对于“五四”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阐释和评价,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自由主义者”认为“五四”是“一场文艺复兴运动”“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一场.........
我国历史上的计量史料汇集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6
我国历史上的计量史料汇集情况分析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并不是完全的一帆风顺,而是在波折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优秀的科研学者和相关人士积累了大量的珍贵资料,以及相关的数据和经验。从简单的数据统计,发展到现在的大数据统计,以及十大计量领域的实现,我国的计量史料的汇集体系越来越健全,也越来越完善。一、我国历史上的计量事业发展概况新中国成立六十七年以来,我国计量事业的发展,可大致将其划分.........
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范文
发布时间:2023-04-01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总结:论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论文网! ......
分析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11-23
一、情境教学法和初中历史教学的概述 1、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的基础在于学生自身的兴趣与体现出的特点,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在观念和理念方面的差别,使用实际的形式和手段展开教学,将情境与教学内容充分融合,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
中国现代文学的副文本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13
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呈现一种现象:从中心走向边缘或者说是将边缘推向中心,于是就有了对现代主义思潮、边缘作家、通俗文学等的关注。但从文本研究的角度看,却似乎尚未从中心走向边缘。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重视作品的主体部分即......
后上官婉儿时代与冯道的历史世界
发布时间:2023-03-14
数年前陆扬先生曾在一次讲座中旧题新论,探讨安史之乱后唐帝国受到重创却何以得以长久延续。他指出,安史之乱后数十年间,唐廷经历了漫长的调适期,其中包含多次转折和多项变革,但调适趋向在德宗朝逐渐明晰,到宪宗朝末年基本落定。中晚唐虽然延续藩镇林立的局面,但宣宗和懿宗时代,几乎所有藩镇都是文官节度使,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文官,而是一个唐朝中央系统培养出来的清要官员。这一看法实已提到陆扬新著《清流文化与唐帝国》.........
正确认识历史教育的重要地位,推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历史教育 重要地位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历史教育在国民教育和公民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必须推动中学历史教育教学在目标、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 (一)正确认识历史教育的重要地位 各国教育界普遍认为,......
探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发布时间:2022-11-29
探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歷史课程的设立一般在初中,第一次学习历史的初中生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兴趣使然,在理解以及掌握历史知识时易出现偏差,难以将历史同日常生活相联系。其次,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只是对课本知识进行机械的讲解,缺乏课外延伸,不能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使得知识变得抽象化,很难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课堂讲故事的方式能够较好的调动学生情绪,增强学生的记忆,将学生从繁琐的知.........
历史名镇-朱仙镇旅游资源开发定位的思考(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摘 要] 有中国四大名镇之称的朱仙镇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对镇内的历史古迹进行了旅游开发,但目前的现状不能让人满意, 本文根据朱仙镇的现实情况提出发展乡村民俗旅游的设想,以期能带动朱仙镇的经济发展。 【论......
国家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学科性质与明确定位
发布时间:2023-01-22
在民族国家存在的情况下,一个国家选择的哲学应是作为国家哲学而存在的。作为哲学分支的当代中国国家哲学,经由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选择,对中国现象进行科学研究,且不断发展、丰富,并逐步走向成熟,最终有了学的名分。因此,......
论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历史演进
发布时间:2023-06-28
一、夏商周时期:音乐教育的系统化和贵族化 音乐作为社会文化形态,在古代出现直接从劳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劳动号子。原始音乐广泛出现于宗教祭祀活动。夏商周时期出现学校的组织机构,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孟子》......
分析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植入骨的定位
发布时间:2023-02-05
本研究所采用的牙三维CT所提供的软件可以提供任意位置的骨桥情况,从而可对骨桥的位置进行精确的定位。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
“中国梦”的历史内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时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 要 “中国梦”是中国自1840年起170多年以来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发展历程的历史反映,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为民族复兴的梦想而不断奋斗的发展历程。历史和现实都有力地证明,中华民族要实现“中国梦”就一定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宋高宗和明代宗历史悲剧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27
一、宋高宗赵构的历史悲剧 宋高宗赵构(1107一1187年),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1127一1162年在位)。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由于统治者的腐败、软弱和投降政策,京城汁梁(今开封)被攻陷。金兵在大肆搜刮后,于靖康二年(11......
基于中考试题分析的历史教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21
基于中考试题分析的历史教学思考一、反映了河北省2015年中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命制的特征石家庄市2015年参加中考的统计人数是76780人。(下同)这一人数与河北省中考历史抽样统计人数比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河北省历史中考与思想品德学科实行综合考试,与思想品德综合部分的30分没有统计在内,单独的历史部分分数是45分。(下同)1.下表(石家庄市中考历史各分数段人数分布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河北省201.........
历史情境教学中的语言再现法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2
每年到毕业之际,都有大量毕业生被毕业论文搞得焦头烂额,先是毕业论文选题。就像各种唱到的那样,想想这几年过的不好也不坏,但到头来还是.........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27
论文 关键词:孝文化; 历史 变迁;当代价值。 论文摘要:“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推崇。 中国 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孝"作为......
明清扬州古琴音乐文化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2-10-08
1扬州古琴音乐文化的生成背景 地域文化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总和,是一个群体的成员区别于另一个群体成员的共同思维方式,这种共同思维方式是在特定环境(包括地理和人文)里形成的,乃历史发展的积淀。扬州......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浅析
发布时间:2023-01-26
" 针对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文章提出了现阶段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急需改进的几个方面。 目前,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正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两大课题。重温中国近百年中学英语教学的历史,客观 评价各种外语教学法流派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影响,借......
分析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发布时间:2023-03-28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且农村人口......
外国文学翻译历史演变
发布时间:2023-03-04
外国文学翻译历史演变 外国文学翻译历史演变 外国文学翻译历史演变 一、对译后记或前言的处理 二、对译本目录的处理 大致浏览一下三个译本的目录,就能发现戴译与其他两译差别很大。戴译的每一章都被划分为一些带......
明代中越两国历史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人物――阮安
发布时间:2023-04-08
[摘 要]中国与越南地理位置邻近,两国交往由来已久,关系十分密切。明代(1368一1644年),中国与越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发展,与此同时,越南也向中国输入和传播文化,因此这是一个双向的互动,其中以宦官阮安为建设北京城......
论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重心定位(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0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近代法以自由权为重心和现代法以社会权为重心的深刻反思,提出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应当奉行发展权为本位,并应以发展权精神重塑法的理念,将发展权提升为宪法人权,创制发展权基本法。 关 键 词:法律体系,发展权,......
历史废墟上的清算与重建
发布时间:2016-03-01
但是布鲁玛感到困惑的地方,不是因为父亲痛不欲生的经历,而是他回到荷兰继续自己的大学生涯之时,需要接受一种庆祝生还的整人仪式,这些新人被称为“胚胎”,被人扯着嗓子骂、戏弄,甚至人挤人被关进狭小的地窖里,称之为“玩转达豪......
“70后”作家的历史意识
发布时间:2023-02-13
讨论作家的历史意识,涉及到多个层面的话题,包括历史本身、作家的历史观、小说中的历史叙事等。梳理“70后”作家创作不难发现,他们关注生活的角度,进入世界的维度,批评社会的限度,反思历史的程度,触及问题的深度,审美判断的尺度等,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当代中国作家的历史叙事,主要涉及到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改”、“反右”、“文革”等重大历史事件,写作者或多或少存在建构或者重写宏大历史的冲动。其中.........
历史背景下中国与西方学校教育的比较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6-11-22
为了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教育,是千百年来一个严肃的话题。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以各种形式影响着人的身心发展。学校教育则是教育的主要发展形式,它为了适应人类社会而不断发展。西方的自由教育......
中国历史上三次收复台湾的比较分析(下)
发布时间:2023-04-20
中国历史上三次收复台湾的比较分析(下) 三次收复台湾的相同点分析 一、三次收复台湾都是通过战争手段实现的。从历史上看,中国历次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都伴随着残酷的战争。满族入关,以及随后展开的统一战争也是经过一系列战争完......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重心定位
发布时间:2023-03-31
这是一篇中国法律体系的重心定位的内容,近代法律的自由权重心和现代法律的社会权价值优位取向,对普遍地尊重人类尊严、维护人类的自由平等权利、保障人类的生存与基本需求的满足起到了历史进步作用。 法律体系构建的根本前提在于如何科......
走出晚清的近代史
发布时间:2022-10-26
近代史要以近代性为准。晚清,还停留在中世纪,在时间上,多指1840年以后。而近代,要走出中世纪,不过,它在时间上有可能更早,大概在明中叶以后。由此,我们可见,历史的进程,并非如直线一条,总是往前走,有时会中断,有时会回头,......
简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科技教育运动的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2023-01-19
" 论文关键词:英国;科技教育;古典教育;历史经验 论文摘要:19世纪中后期英国社会兴起的科技教育运动改变了英国教育的古典传统,打破了古典教育的垄断局面,奠定了现代科学在英国教育中的地位,促成了英国教育从社会边缘向社会中......
历史定格中的长安天山路网
发布时间:2023-01-01
流通便利的首要条件是商路通畅,把这些商路放大了,就是沟通和强化区域经济板块内部外部经济联系的经济孔道与经济走廊,我们也可以命之为“微丝路”。这种经济孔道和经济走廊犹如人体的经络与血脉,运送着经济躯体各个部位各个器官必......
中学历史教学中应添加中国法制史内容
发布时间:2014-01-10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中学历史教学中应添加中国法制史内容”,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法制史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