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断裂的“他者”:美国当代社会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分析

断裂的“他者”:美国当代社会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22 03:43:36
断裂的“他者”:美国当代社会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分析
时间:2022-08-22 03:43:36     小编:马铁东

引言

作为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形象学主要研究文学作品中对异国形象的描述和塑造。在《比较文学概论》中,巴柔对形象学有以下界定:形象学是在文学化,同时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的对异国认识的总和。由于对异国认识的总和常常是一种持续性存在的印象,因而,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艾伦惠廷(Allen Whiting)进一步提出套话学说。他指出:形象指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所预设的套话。这些套话来自于对历史、经验和自我形象的一种选择性的揭示。按照惠廷的套话理论,人们在对异国形象进行观察和建构时时往往带有一种预设的框架和定义,因而得出选择性的认知。这正和美国文化批评家爱德华萨义德的形象理论不谋而合。在引入后殖民理论的形象学著述《东方学》中,萨义德深刻剖析了西方人眼中他者化的东方形象:每一文化的发展和维护都需要一种与其相异质并且与其相竞争的另一个自我的存在。自我身份的建构牵涉到与自己相反的他者身份的建构,而且总是牵涉到对与我们不同的特质的不断阐释和再阐释。

对于美国人创造的中国形象,文学、戏剧、大众传媒形式的相关研究一直颇受世人关注,从姜智芹的《镜像后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认同:英美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到李睁的《美国早期戏剧与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从周宁的《跨文化研究:以中国形象为方法》再到李渝凤的《他者的再现:质疑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形象19801999 》,这些学者都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将中国作为一个由美国近代文学、戏剧、电影、传媒等话语叙事机制所建构的语言表象进行研究。不过,甚为遗憾的是,对于教科书的考察却少见人付诸纸端。教科书作为一种独特的,经过精心选择的文本,是每个国家向青少年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合格的社会公民的基本的、重要的载体,其目的绝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要使学生获得符合社会需要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对一国知识的传播和国民意识的形成影响深远。并且,在教科书中,对他国的描述或他国对本国的描述也直接关系到青少年他国或本国形象的塑造,从而对未来各国人民间的相互理解与交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这两点而言,美国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更能体现出近代美国通过教育希望向下一代传达的价值观,也更能体现国家权力通过教育在确立民族认同的过程中的作用与方式。

一、古代中国:理想的他者

西方的中国形象出现于1250年前后,受《马可波罗游记》、《曼德维尔游记》和《中华大帝国史》等的影响,欧洲人对东方异国情调的热忱和向往前所未有的高涨。与当时相对落后的欧洲而言,中国作为高尚道德、昌明秩序和富庶经济的象征而存在,这样的中国形象在几个世纪中通过教会修士,旅者、文学家所创作的史志、书简、通商指南、小说诗歌等经典文本流传下来,并不断在教科书中得到加强。作为与欧洲文化一脉相承的美国,文明古国也成为其国其人中国观的重要标签。美国普伦蒂斯霍尔教育出版公司(Prentice Hall)旗下的经典教材《世界历史:与今天的联系》在美国中小学教材中占据约30%份额,影响巨大。该书在中国古代史部分介绍道:到公元前256年,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幅员辽阔、经济富庶的文明中心,在中国文明的辐射之下,几乎整个东亚如朝鲜、日本和越南都接受了儒学。当时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除了对中国的文官制度以及儒家思想推崇备至之外,该书还详细介绍了中国人民的制丝、青铜铸造、造纸、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等古老发明,并评论说:文官制度对西方政治思想,尤其是英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影响深远除此之外,中国的先进技术逐步向西传播,其改良版至今仍然发挥巨大作用。最后,作者以积极的口吻总结道:中国文明是世界上迄今仍然存在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在四千多年的时间里,从未中断。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民为人类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之下,虽然中国古代史所占篇幅仍然微不足道,但是这些历史或社会学教科书都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状况、对外传播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肯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对其他国家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反映了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了解与认同。

在中国的古代文明中,孔子的道德哲学成为近代以来众多美国学者极为推崇的内容。著名汉学家、美国东方学会前会长顾立雅在《孔子与中国之道》一书中提出:在欧洲,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民主理想的发展中,孔子哲学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法国思想,它又间接地影响了美国民主的发展。美国著名政治家、哲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高度评价孔子为对人类产生伟大影响的、著名的东方改革家、致力于教育上层人士。在此思潮影响下,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人物出现在各类教科书中也就不足为奇了。美国教科书作者秋花。罗巫婆雪尔在9年级的《世界历史》中有专门的篇章介绍孔子:孔子早年就致力于教育事业和公共服务有教无类,学子数千。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大力宣传孝道,认为孝顺父母高于一切。孔子认为人的区分在于修养和境界,上位者必须作为人民的表率。在政治上,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死后,他的思想渗透着中国的每一个领域。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数以亿计的韩国、日本和越南等人民接受孔子思想。而在另一本为全美中文学校教育研究发展委员会所广泛采用的教材《中国古代史》里,对孔子的介绍则更为感性。该书以故事叙述了孔子的教导方式以及他与村民互动的情形:我们看到他的牛车来到村落,他就是孔子,当今最伟大的导师。孔子说: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才能和别人和平相处。他说:我们必须以礼对待我们的家人、邻居和统治者。在家庭里,我们必须尊重我们的父母及祖先,我们必须以义行事,选择做符合义理的事,而不是以什么会带给我们利益来做选择的标准。博岱在《人间乐园》一书中指出:欧洲人与非欧洲人之间的关系,总体上说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互不相关。一方面是物质因素;还有一种内在精神的冲动,更强烈更有力,它产生于一种深层的、理想化的、怀旧的情绪,对体现着创世的真正意旨的终极和谐的向往。这种理论同样可以套用于美国与中国文化间的关系:美国文化在一个现实的或非现实的同时代的世界里,追求完美的和谐的进程中,想象中所有的外在世界,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了理想特征,中国一度成为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审美教育的乌托邦,而以孔子为典型的中国形象也作为文化他者参与塑造西方现代文化的自我。

二、近代中国:文明的反面

18世纪晚期的欧洲,尤其是在英国,一种新文明一一挑战全球的工业文明正在萌发;一场伟大的革命一一最终改造整个旧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正在进行。发生在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为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而航海技术的发展与地理大发现,使洲际间的交流变为可能。1793年英使马嘎尔尼访华,其助手斯当东爵士回国著述《英王派往中国皇帝使团的真实记录》。在这部《真实记录》中,斯当东大肆渲染中国疲软的军事力量、落后的技术水平、肮脏的城市街道以及严重的女婴杀戮。该书在欧洲流传颇广,在其片面的认识和偏见的影响下,由传教士和启蒙哲学家们共同塑造的理想中国已经渐渐地被半蛮夷化,成为被蔑视,甚至被摈弃的对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人的战果让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列强趋之若鹜,落后挨打的局面使得中国形象日益凋零。在19世纪末的美国文学中,中国人渐渐被看成是一个庞大和饥饿的民族,数以百万计的人濒于死亡,悲惨、疾病和乞丐,瘦骨嶙峋的儿童竞相争夺船上抛弃的垃圾,到处是饥饿、不足温饱、文盲、物质、迷信。这些负面的主导观念也成为美国教科书作者认知的预设框架和滤镜,中国形象江河日下,而与此同时,美国也在与中国这个他者的对比与阐释中不断凸显和确认了自身作为最先步入近代文明先进者的民族身份。

由菲利普J阿德勒尔领衔编写的美国中学历史课本《世界文明》在谈论鸦片战争时说:欧洲国家只想跟中国进行贸易往来,将工业制造品卖给中国人。一开始,中国人不愿接受,不过英国首先强迫中国就范,其它国家接连效仿。很快,欧洲国家控制了中国大部分的主要工业。中国那些老式冷兵器,在船坚炮利的欧洲人手下,不堪一击。此书对于战争轻描淡写,对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和创伤避而不谈,两次鸦片战争仅用强迫二字一笔带过。相比《世界文明》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另一本教科书《中国的文化博览》对鸦片战争的解释则更加本末倒置,黑白颠倒,书中说: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因为中国的因循守旧和不愿开放特定贸易口岸,英帝国和法国部分使用了武力。鸦片战争更为准确的称呼应是争取外交平等之战。所谓的不平等条约应该是保证国家之间平等的国际关系新模式。与此书异曲同工、遥相呼应的是罗兹莫非主编的《东亚新历史》对于鸦片战争的剖析:虽然直接导致两国开战的导火线是鸦片,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在近代世界各国贸易往来加强的大环境下,中国闭关锁国的后果。对西方国家来说,中国拒绝贸易开放,是逆世界发展之大潮流。西方人之所以付诸武力,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觉得使用武力将中国纳入近代工业社会深有必要。纵观美国当代教科书,西方中心论的优越思想一览无余: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坎坷被公式化地理解为拒绝跟随西方开拓新潮流的结果,西方列强对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得到完美的粉饰。

相对于战争侵略性质的轻描淡写,几乎所有的教科书对义和团运动均是大书特书,且都不约而同采纳Boxer Rebellion这带有明显贬义色彩的翻译。《东亚新历史》中说:中国人憎恨外国人。其中一个中国地下帮会,叫做义和团,策划起义,要除掉外国人。这个义和团屠杀了200多名外国传教士和3万多中国平民。欧洲列强快速反击,组织了一支国际联军,击垮了义和团的叛乱。该书首先把义和团运动的起因说成是狂妄自大的中国人无法接受欧洲强大的现实。其次污蔑义和团滥杀传教士和平民百姓,从而暗指八国联军使用武力是正义的。与此相反,该书对于八国联军杀人掠夺、火烧圆明园等残暴行径只字不提。另一本由迪康德所编撰的社会科学教科书《美国外交政策史》则对义和团评价如下:义和团,又称拳匪,主要为敌视外国而秘密结社的农民。在慈禧太后的暗中支持下,拳匪们残杀基督教传教士,围攻外国公使馆,旨在铲除外国在中国的影响。美国哈佛大学韦斯利学院的保罗柯文教授是西方史学界研究中国义和团运动的泰斗。他指出:美国民众一般倾向于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中国农民迷信排外,反对基督教的落后运动,排斥外国一切先进的东西,是一股破坏力量。拳民形象曾占据20世纪早期美国人有关中国的想象,而在现代美国人心目中,有关中国的负面形象之一就是拳民形象。形象拥有惊人的生命力,一旦产生就会长时间地影响人们的思维。在这一负面形象的塑造中,教科书起到推波助澜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大量被任意裁剪,肢解,甚至扭曲的历史事实中,斯特恩斯主编的《世界文明史》得出如下结论也就不足为奇了:中国文明在内外交困下轰然倒塌。仅仅几十年间,中国人在屡战屡败中,不得不改变他们自以为是的世界中心的观念。而打败他们的,正是他们从前看着野蛮人的西方人对于中国人来说,要像夷人学习,就必须对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有一种新的认识,而那正是许多中国人所以不愿意迈出的一步。由此,贯穿在美国教科书中的近代中国形象呼之欲出:拒绝加入席卷世界的近代商业及工业革命浪潮,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它展示给世人一个落后荒蛮的面目,这样一个被迷信与专制所束缚,而不能在科学、艺术与精神与西方同步的国家,早已经走向文明的反面。福柯认为:客体需要主体,不是去理解对方,而是去验证自身。在众声喧哗的西方中心的论调之下,强大富有、文明高贵且欣欣向荣的西方形象在穷困潦倒、野蛮荒诞且毫无生机的中国形象的塑造过程中反复得到自我认同、维护和发展。

三、现代中国:多变的异端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勇气和事迹激起美国公众的同情,美中进入短暂的赞扬与结盟时期。但随着蒋介石的垮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以及冷战时代开始,美国对中国共产主义产生不安与焦虑。随后朝鲜战场上的交锋更是加深了美国人的恐惧,双方互相低毁和攻击,这种对峙一直持续到1972年,因此18世纪晚期的黄祸论再次复活,衍变成为红色威胁论。虽然,在中美建交之后,双方在意识形态问题上保持了克制,关系明显改善,但其后到1989年以后又出现诸多反复。正是在这样的政治历史背景下,美国的教科书开始全盘为国家意志服务,共产化成为美国教科书中描述新中国的关键词。《世界史:与今天的联系》中,作者将美国拒绝给与新中国外交承认的原因归结为:时值冷战,而中国是苏联集团的一分子。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历史学家威廉杜伊科尔、杰克逊斯皮尔沃格尔所著教科书《世界历史》中,朝鲜战争被冠以标题一一朝鲜战争是中国的不幸。书中说: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朝鲜战争是共产主义在亚洲的新扩张。战争导致其后20年间,中国无法获得任何来自西方世界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不得不完全依赖于苏联。教科书作者巫婆雪尔编写的《世界历史》一书中,是这样描述大跃进的:到了1958年,中国开始自行其是。毛泽东宣告了一项令人眼花缭乱的加速度发展计划原意是超过苏联,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可是盲目热情加上落后技术给中国带来的只有灾难。在谈到文化大革命时,《世界史:与今天的联系》说: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技术人员和干部接受劳动改造,学校和工厂关闭,经济发展滞缓,人民陷入狂热的内部争斗。可以看出,编撰者不惜浓墨重彩来描述朝鲜战争、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复杂的历史事件并用非常醒目的图片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印象,在客观上突出了中美意识形态的分歧。

对于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教科书作者们都对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进行了简单概括,但却不约而同地对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衍生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贫富差距、人口问题及环境污染等做了相对详细的描述。一些教科书更是无视新中国在政治体制和民主建设方面的巨大进步和积极探索,对中国的内政和人权状况指手画脚,横加干涉。以历史教科书《世界史:与今天的联系》为例,该书在西藏问题上有失偏颇,说:中国正在镇压西藏的藏传佛教文化。在宗教问题上,对曾经的邪教表示同情,并指责我国政府镇压和迫害法轮功。另外,在台湾问题上,作者更是将台湾和中国解释为两个等同的政治实体概念,说:台湾是四个新兴工业化国家之一。在章节末尾,还向学生提出思考题:你认为台湾是独立国家还是叛乱省?可以想象,这样有悖历史事实,并且相当具有误导性的观念,将极大危害美国学生对中国现状的正确认知和对客观中国形象的塑造。

可喜的是,随着中国经济军事的复兴,中国的大国地位正渐渐获得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认同。美国大学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如此评价当代中国:在过去的30年,中国的自我认同感以极其惊人的速度在不断地改变:从内向型文化转向世界事务最积极的参与者,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经济灾难到经济奇迹。从前的封闭状态已经彻底开放,从而引发了一阵阵消费文化形成的巨大浪潮。时髦的衣着,开放的性观念和性行为,西方音乐和其他大众娱乐,使得中国社会变成了一个多面体。可以说,20世纪以来,受全世界风云变幻的政治格局影响,美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认识在同情与反感,家长式的爱护与恼怒,钟情与敌视,热爱与憎恨之间徘徊。正如英国著名汉学家雷蒙道森所说的那样:西方人对中国的观念在某些时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趣的是,这些变化与其说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不如说更多地反应了欧洲知识史的进 中国更恰如其分的象征是变色龙,而不是龙。

四、结语:他者认识与文化利用

正如梵第根所言:整个比较文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刻画出经过路线。在对美国教科书中中国形象的梳理中,中国形象作为一个难以言说却又让人诉说不止的在场,于不同的时空、语境、话语主体中流传。对于一个表述中国的美国教科书作者而言,他不可能忽视或否认他自身的现实环境:他与中国的遭遇首先是以一个美国人的身份进行的,然后才是具体的个人。法国著名比较文学学者巴柔教授这样说道:我注视他者,而他者形象也传递了我这个注视者,言说者,书写者的某种形象。在个人(一个作家),集体(一个社会、国家、民族),半集体(一种思想流派、意见、文学)的层面上,他者形象都无可避免地表现为对他者的否定,对我及其空间的补充和延长。美国教科书中的差异化的中国形象包含着美国人对中国这个他者的理解,隐匿于其后的则是进行着主体选择接受的自我,而这背后则反映了两者各自所处文化与意识形态空间的差距,并凸显出本土文化心理的调整。

因此,美国当代教科书作为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的重要载体,作为社会变革的产物,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思潮、文化传统、科技水平、民众心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通过对美国当代教科书中中国形象的分类整理,我们可以看到,理想的他者、文明的反面以及多变的异端,这些都绝非客观事实的中国,而是被集体想象后建构的中国。为教育社会化这一目的服务的教科书并不是纯心理的,更是政治的,社会的,它体现了社会不同阶段,不同种族,不同团体,不同宗教,不同性别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政治过程。正是这种斗争而又妥协的政治过程,决定了美国教科书论说中国的话语模式:即将中国视为与自身相异的他者,把中国想象为与西方不同的文化可感物。美国学者吉福特指出:美国人看待中国时,一直存在两派极端观点的人:第一类人称为拥抱熊猫,即认为中国现在发生的几乎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好的;另一类人被称为屠龙者,认为中国的现状是可怕的,中国是对世界的威胁,中国取得的任何积极进展都不过是橱窗秀。所以形象不仅仅是接受者对他者表现出的一种喜怒好恶,还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书写形象的过程,其实不是一个编程的过程,而是企图将一种文化或者更加复杂难言的东西抽象成具体文字的过程,也就是符号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必然会失却许多复杂丰富性以及有机联系性。

在新世纪的国际话语平台上,不同文化间平等对话的基础,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建构者和被建构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美国要承认这个中国他者同样具有言说自我的能力与权力;而中国应该注重现代性与本土性的紧密相关,提升全民的价值修为和文化素质,重塑具有独特魅力的自我形象。只有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西方那些关于中国的套话和套话式思维才能销声匿迹,教科书传递给青少年头脑中的中国才能从一个断裂、碎片式形象进化成为一个客观、整体式的中国形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
发布时间:2023-01-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
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5
" 【内容提要】我国的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是语文和历史教科书中存在着严重的性别不平等。无论是在课文还是在插图中女性的出场次数都比男性少得多。有职业的男性比女性多,而且男性所从事的职业声望更高。男性的性格更多地集中了人类的优点,......
浅析我国历史故事中“狐”形象的变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03
【摘 要】我国历史故事中对“狐”的描写确实不少,“狐”在作品中的形象也随着作品和人民的文化观念而有所异同,文章将主要从“狐”形象经历了“狐仙―狐妖―狐狸精”等几个阶段变化来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狐妖;“狐”形象......
中学历史教学与社会美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9
" 提要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社会美教育,一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二是挖掘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三是挖掘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四是挖 掘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培养学......
当代美国社会的爱弥儿
发布时间:2023-02-18
主持专家 郑新蓉教授 教育即生活,读书即品读教育、品读生活。多年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新蓉教授主持读书会,涉猎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民族教育、性别教育等领域。本期读书会主要介绍《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新闻记者、......
抽象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经验——艺术史的社会学批评
发布时间:2013-12-18
笼统艺术在俺们的概念中是比拟模糊的,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中国古代艺术衰亡的时分,笼统艺术根本上是古代艺术的代名词,泛指一切非学院的作风,变形的、表现的、非客观的,都可以概括在笼统艺术中。这个观念到如今还没什么变化,在普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当代形态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落后国家 当代形态 [论文摘要]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这主要是因为其艰难探索并成功找到了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
当代中国行政问责文化的社会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6
当代中国行政问责文化的社会学分析 大规模建立并运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除了问责制度自身 的问题以外,问责文化的不足成为制约中国行政问责制度建立与运作的主要 原因。从政府角度看主要表现为行政文化缺失,包括管理价......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日本人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11
一、隋唐以前的日本人形象非人类(一)隋唐以前中国文人眼中日本人的非人类形象隋唐以前,中国古人把日本人分为两类,一是类似仙人的长寿仁者,二是人兽狗头的兽类,《三国志》和《后汉书》都对此有过描述。在古代,日本所处的东方被称为东夷。当时,人们对东夷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也不明白具体的区域划分,不知道日本是东夷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汉书》中的《王制》就有对东夷人的介绍,他们认为东方被叫做夷,东方的人,就好像树木.........
中国建筑的历史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17
中国建筑自其源始至于今,未尝一时停止其活动,其蜕变为赓续的,故欲强为划分时期,本为一种不合理且不易为之事。然因历朝之更替,文化活动潮平之起落,以及现存资料之多寡,姑分为下列各时期。 一、上古或原始时期(公元前200年以前)......
双重他者:解构《落花》的中国想象
发布时间:2023-03-25
美国著名导演格里菲斯(D.W.Griffith)在电影技术上的伟大贡献,甚至可能掩盖了他在电影艺术上的成就。保罗·奥戴尔在《格里菲斯与好莱坞的兴起》一书中强调格里菲斯作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的"思想"。因为在电影史上,格里菲斯处于一个关键......
双重他者:解构《落花》的中国想象
发布时间:2023-03-05
双重他者:解构《落花》的中国想象 双重他者:解构《落花》的中国想象 电影艺术论文 更新:2006-5-15 阅读: 双重他者:解构《落花》的中国想象 美国著名导演格里菲斯(D.W.Griffith)在电影技术上的伟大贡献......
双重他者:解构《落花》的中国想象
发布时间:2023-02-11
作者:周宁 美国著名导演格里菲斯(D.W.Griffith)在电影技术上的伟大贡献,甚至可能掩盖了他在电影艺术上的成就。保罗·奥戴尔在《格里菲斯与好莱坞的兴起》一书中强调格里菲斯作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的"思想"。因为在电影史上,......
浅论当代中国审美观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3-06-04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浅论当代中国审美观的形成”,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一、前言 审美观,简单地来说就是人们对美的看法和观点。其实这个概念是从哲学体系......
论《华女阿五》中“他者”形象的内化
发布时间:2022-10-19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美国华裔文学先驱黄玉雪的《华女阿五》中对华裔形象和文化的介绍虽然一改西方主流文化对华裔和中国文化的刻板形象。但又建构了“模范”少数民族,书中温和软弱的华人的形象迎合了美国主流话语对华......
当代中国伦理文化小说的书写者
发布时间:2014-01-26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提出的伦理革命,号召“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把伦理问题提升为超越政治、经济、军事之上的本源性位置,认为伦理问题不解决,政治等其它问题都不可能得到彻底根本的解决......
清代后中国文学的历史定位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1
一、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命名 文学历史的叙述,终究还是要归入历史的叙述。而历史总有其自身的叙述体系,有其自身的叙述框架。中国历史叙述的整体框架就是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朝代的历史。我们在这里强调这一点非常重要。二十四史所......
孙悟空形象中的大历史
发布时间:2023-06-29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毛泽东写下一首《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这可是文革时期我这辈人耳熟能详的诗句。初读《西游记》,我虽十分喜爱,但并未沉迷,因自知木讷有余,猴性不足,虽心向往之,然实不能至。读白惠元的新作《英雄变格:孙悟空与现代中国的自我超越》,开始我还有些狐疑:孙悟空对他这代人难道还有影响力吗?后来我才了解到,孙悟空形象在随后的历史展开中,依然以其不同.........
中国古代藏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贡献
发布时间:2022-12-17
中国古代藏书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贡献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无数弥足珍贵的历史典籍。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是兼有经济价值和精神力量的物品,即一般人所称的物质和精神的......
中国传统的“他者”意识——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正如在西方一样,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也存在着一种强烈的"他者"意识。根据这种意识,他人乃是一种异己的、陌生的、危险的在者。这是"你-我"这种本真的、健康的存在状态的异化。这种他者意识首先是与关于自我所属族类的意识联系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
发布时间:2023-01-20
" 论文关 键 词 中国 社会主义 历史逻辑 论文内容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于毛泽东,奠基于邓小平,发展于江泽民和胡锦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证明: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制度生成的历史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16
周慧梅、郭雪敏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第5期中撰文,从历史与传统文化入手,揭示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制度的生成与运行,厘清政府行政力的外在制度规定和传统影响而形成的习俗性内在制度之间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推进职......
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现状的分析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3-07-01
修德普卢塔克曾说过,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道德在一个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长久存在的。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会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
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精神
发布时间:2023-02-27
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精神 2012年6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与中国青年伦理学会共同主办、井冈山大学与江西伦理学会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在井冈山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
浅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板书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3-01-14
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和图表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对教师来说,教学设计板书的过程,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是教师对教材分析、把握、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板书能够把复杂、抽象、潜隐的问题条......
唐诗中的胡姬:被塑造的“他者”形象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 要:胡姬是指唐代中原地区的西域民族的女性。唐诗中的胡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异域女性的风貌,但作为异域文化形象,她们往往是作家基于自身文化立场塑造而成的文化“他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创作心理。 关......
当代我国社会中的病态心理现象及其消解
发布时间:2023-06-20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转型时期,人们在分享现代物质文明和文化成果的同时,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主体诉求等正趋向多元、多样、多态和多变,原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极少数人出现了精神迷失、心......
当代英美恐怖电影中的人物形象解析
发布时间:2023-03-09
恐怖电影与西方电影史同龄。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电影诞生之时,很多艺术家对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趋之若鹜,创作了许多电影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作品。梅里爱的《魔鬼的城堡》、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与《泥人哥连》等,都因扭曲的......
当代中国艺术与“农民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2
摘要:21世纪全球化处境下日益深度参与国家对话的现代中国农民形象,当代艺术对于农民形象的塑造的研究,力求从历史现象和理论视角更新中,探索中国当代艺术与农民形象的关系。这一工作的关键环节,在于研究视角与方法的定位。本文就......
中国当代抽象艺术中生命意识和形式美韵味的表达
发布时间:2023-02-22
摘 要:抽象艺术家对生命本体的认识是通过一系列的无规则视觉形象呈现出来的,中国当代抽象艺术家把生命中对于美的向往和感悟转换成艺术符号,传递给审美大众。中国的抽象艺术有着一套有别于西方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形式美法则研究方式,......
中国艺术学科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05
身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未来艺术的发展可能性也变幻莫测,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国艺术学科发展现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开放度的提高,涌现出许多年轻的当代艺术家,一些......
论历史与自我书写中孙觌形象的矛盾性
发布时间:2023-06-23
孙觌(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徽宗大观三年(1109)中进士。政和四年(1114)又中词科,改秘书省校书郎,掌校讎中秘书。宣和七年(1125),钦宗即位,以国子司业擢侍御史。钦宗靖康元年(1126)二......
五角大楼:美国历史的见证者
发布时间:2023-07-06
作为美国军方的代名词,五角大楼人人皆知,其实它也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写字楼,无论是规模、设计还是用途,都远胜于任何一家地产商所开发的超甲写字楼。更独特的地方在于,它不单是一栋建筑,更是历史的发生地,是美国从孤立一隅走向全球霸权的见证者。战争部的新家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首任总统,上台之后他立即着手组建政府机构,其中一项重要事务是军队的管理与领导问题。虽然美国宪法原则上规定总统为军队最高统帅,但在.........
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4
引言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女子大多都是以端庄、温婉、传统的形象示人,而西方的女子都多是偏有主见、刚强、勇敢等等形象。这都是由于中西方政治体制不同、经济发展情况不均衡的差距造成的。中国和英美文学作品中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形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3-07-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判断经历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参政党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这几个概念的演进。2013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提出: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性质作出的最新科学论断。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社会.........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2-12-18
在一堂校级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正在用愤怒且带着悲伤的语调在讲述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为了凸显当时日军的残暴,及其侵略行为给中华儿女带来的巨大伤害。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教室中突然发出了一声不......
社会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发布时间:2013-12-14
无论你的出生怎样,无论你的学校怎样,现在都是不可变的事实,我们惟有重新反思我们的人生目标,你想一生追求什么,你最喜欢从事什么。一旦认准了,我们就必须以一生的精力去追求它,成功只属于不断追求的人。“人的伟大在于认识自己”。......
《女神》:青春期征兆与中国诗史的断裂
发布时间:2023-03-17
[ 论文 关键词]《女神》 浪漫主义 愤激与焦灼 青春期话语特征 断裂 [论文摘 要]《女神》以其宗教式殉道精神和浪漫主义的宏大气魄开一代新风,奏响了五四精神的最强音,并以其浪漫主义的精神气度燃起一代青年的青春烈焰。诗歌中所......
《中国当代文学史论》解析
发布时间:2023-04-09
伴随着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已经走过了 60 余年的历程,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讲,这个学科已经不再年轻,而种种迹象也表明了一个事实:这个学科正在走向成熟。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学科开始学会了反思,从改革开放......
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4-01-24
浅谈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原理为指导,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依据现有的条件和自身的实际,对教学的整个过程及其具体的环节作出的一种预期的设计。一份成......
浅析香港高中历史文字教科书史料运用
发布时间:2022-11-03
在所参考的香港教育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二课文中,文字史料共有91处,从呈现位置上分析,均以课旁提注的形式呈现在课文基本文的左右侧,如果从课文结构方面划分,教育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文字史料未出现在课文系统中,因《新视野中国历史》编辑说明中提到课文辅助系统中包含文献剪辑栏目,课文中所有的文字史料均在该栏目下,因此此版本的文字史料均呈现在课文辅助系统中。白月桥先生曾在《历史教学问题探讨》一书中提到课旁提注.........
小议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7-09
小议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一、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适合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统一。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主要是根据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把社会形态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和三种社会形态,并由此发现社会进化的规律。马克思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社会形态演进的.........
浅析日本近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文章以时间线索来解读中国在日本近代文学中的他这形象,通过研究勾勒出中国形象在日本近代文学的衍变,首先分析了明治年间日本作家笔下中国形象是游移于现实与经典之间的概念,大正时代的日本作家把中国看做日本的东方观点,......
浅析中国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原因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 道德滑坡 原因分析 德育教育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 道德教育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占有主导地位。国内外社会环境的变化给中国的道德教育带来较大冲击。对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准备不足、学校教育滞后、家庭教育单一、社会道德教......
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史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05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开篇说道: 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合于其时代之要求者也。凡时代非皆有思潮 有思潮之时代,必文化昂进之时代也。[1]( P. 1)在中国过去的数千年历史中,自然不乏文化昂进之时......
解读当代文学对外传播中的中国形象建构
发布时间:2023-05-30
一、文学在建构中国形象方而的独特作用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他宁可失去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这说明文学在塑造国家形象方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人们通过阅读一国的文学作品形成对该国的印象,而国家也通过文学创作塑造、传播......
历史与影像:互为“他者”
发布时间:2023-07-08
由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哈佛大学艺术史系主办,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承办的“战争时期的中国摄影”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2月27日至29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围绕抗日战争时期......
50年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17
(一) 重视社会史研究是中国史学的一个传统,1949年以前学者们就程度不同地有过相当不错的理念和著作。吕思勉、顾颉刚等人曾在自己的研究中涉及社会史的内容。1948年,吴晗、费孝通等人组织过一个关于中国社会结构问题的讨论班,历时......
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2-08-18
" [论文关键词]改革;历史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文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历经了十年动乱的严重挫折之后艰难启动的,正确地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是改革的重要前提;改革三十年,中国最大的成就是摆脱了苏联模式的负面影......
中国社会性质的两次转型与中国历史的三个阶段
发布时间:2023-05-22
根据中国社会性质的变迁为依据,可以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时间上从古史的传说时代到秦皇汉武时期,这个时期的重大变化是中国大地上农业生产方式逐渐普及和中央集权制政府建设的完成。第二个时期是秦汉至晚清,这个时期......
美国社会的葛朗台现象
发布时间:2023-05-19
AbstractGrandet is the background of this thesis. From analysis of the major role in Eugenie Grandet-Grandet, this thesis introduces Americans’ outlook on money. It points out Grandet reflects the phenomenon in America......
浅析当代中国大学生与中国科普
发布时间:2023-04-17
中国的真正的科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句话是颜宁教授在2016年对清华大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营员们说的。中国的科普之路已经走了六十多年,但是中国的科普之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生命科学专业的人都知道DNA的双螺旋结构,但是在公交站等车的大爷大妈们知道吗?在工作车间挥汗如雨的工人知道吗?难道这些与他们生活看起来没有厉害关系的基础科学知识他们就不应该、乃至不需要知道吗?从生命科学扩展.........
浅论当代社会以瘦为美审美现象(1)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着“以瘦为美”的审美标准,在当今社会大街小巷,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吼着减肥的声音,其中不乏那些本身体型就不胖的女性,可是她们依然热衷减肥,甚至有人因减肥而影响了身心健康。本文通过初步探求“以瘦为......
基于《舌尖上的中国》分析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5-07
在信息社会中,人们认识一个国家主要依靠大众传媒,大众媒介的传播是建构国家形象、推进国际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西方媒介的强势及其对话语权的控制,让人看到了传媒的威力。习近平同志也曾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舌尖上的中国》选取最能引发世界情感共鸣的饮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描绘中国人对美食的执着追寻.........
中国美术教育的近代化历程
发布时间:2023-05-30
摘 要 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美术教育教学模式逐渐走向近代化,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受“东学西渐”思想的影响,中国美术教育突破了宋代以来画院教育的固有模式,使得美术教育日趋普通化、教育模式日趋学校化。 关键词 中......
中国当代历史文学:面向全球化的新语境
发布时间:2023-05-12
作者:吴秀明 荆亚平 赵卫东 [摘 要]面向“全球化”新语境的题材创作不仅在小说、戏剧和影视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繁荣,也为反思历史、建立全球化的对话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这一认识背景下召开的“中国历史题材创作”国际学......
如何在中国历史教学中渗透美育
发布时间:2023-01-09
一、在文化史专题中拓展和渗透美育 由于历史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有着对学生渗透美育的独特之处,它包容了极其丰富的知识体系,涵盖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的各个层面。从直观上讲,文化史部分有史有论,......
当前中国人的社会分层想像
发布时间:2023-01-30
把社会成员按某种标准进行区分,并通过这种区分来透视社会结构的性质和主要特征,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种传统,这种传统发展到今天已成为社会学研究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这样一种社会分析的思路并不是只有社会学家才采纳,政治家以及......
分析当代中国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路径
发布时间:2022-10-25
分析当代中国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路径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现实中仍然还存在着大量的流浪乞讨人员,单纯依靠国家对贫困地区的补助政策以及社会上许许多多慈善机构的资助,还是无法从根本上实质性的解决流浪乞讨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代流浪乞讨人员普遍具有的一些特征,来探寻流浪乞讨的基本原因所在以及国家在社会管理当中所欠缺并需完善的各项制度,针对性地探討社会救助的有效路径,减少流浪乞讨现象,统.........
新时期下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美国形象
发布时间:2022-07-24
摘 要:新时期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国力的强大,大批的华人涌向美国发展。因而催生了不少有国外生活经历的作家的优秀作品。美国形象这一题材在众多的作品中颇为引人注目。本文尝试对部分作品中的美国形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展现作者......
中国历史中的佛教演化
发布时间:2023-06-11
中国历史中的佛教演化 中国哲学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朝独尊儒术,中间经过了复杂的演变过程,而儒家最后获得独尊的地位,不仅仅是行政命令使然,更多的是来自理论的成熟和不断完备。之所以成熟,是因为儒学的经典,有很多事周朝立国之初......
论中国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业形象
发布时间:2022-08-07
摘 要: 法律的功能是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平衡。律师的专业是政治科学和法律科学,运用政治和法律知识为社会成员之间缔结各种社会关系,提供沟通、协调和鉴证服务是律师的主要业务。律师职业是近现代法......
形象思维与历史教学
发布时间:2013-12-19
"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比较重视历史的知识性,却忽视了历史的趣味性;比较重视历史的逻辑性 ,却忽视了历史的形象性;他们习惯于用枯燥呆板的公式演绎历史,却不懂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再现历史。于 是,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多......
他形象完美,你最累
发布时间:2015-08-27
我常听到刚入行不是很久的记者问名人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经营你的形象的呢?” 名人都有见招拆招的方法,有的说是外在美,有的说得正义凛然。 其实,形象可以经营吗? 当然,影剧圈新宠儿的形象,常是由经纪人负责经营、行销公司......
浅谈历史故事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2-04
一、拣选历史故事要把握的原则第一,真实性。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针对历史故事的选择应该紧紧守住真实性这条底线,在整个布局中要完全按照历史资料的记载。在围绕课本内容展开描述时,教师更要尊重历史,完全参照历史事实,切勿在整体上进行无度的虚构和编造,唯有如此才能让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应用。第二,趣味性。历史故事就是历史课堂的调味剂,历史故事的趣味性越强就越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浅析自决权的历史形态与当代审视
发布时间:2023-04-06
一、自决权形态的历史演变 (一) 种族化形态的人民自决 人民自决渊源于16~19 世纪西欧出现的民族国家理论。这种理论存在两种立论根据:其一,民族国家是主权国家合法性的源泉,国家的边界应该与民族的边界相一致,每个语言、文化不同......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选美”
发布时间:2022-10-05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选美”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刚继王位,吴王阖闾即兴师伐越。在两军对垒中,勾践组织大批越国死囚组成“敢死队”在阵前分批自刎,这种悲壮的“视死如归”让吴军阵脚大乱,越军乘机大败吴军。吴军溃败时阖闾中戈不......
东西方的伊斯兰教和其他宗教在当代社会中的境遇
发布时间:2013-12-17
" 当今时代的伊斯兰教在伊斯兰世界疆域中,穆斯林占主体以及在穆斯林构成了少数民族的国家中继续与其他宗教接触。目前就伊斯兰世界本身而言,穆斯林在阿拉伯世界、波斯、土耳其、东南亚和伊斯兰的非洲地区继续与基督教徒保持联系。在......
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桃”意象的审美意蕴
发布时间:2023-05-21
含蓄敏感的中国古人善于用感性思维捕捉客观物象,在文学创作时常以景写情、以象易物,在对客观外物的描写中寄寓生命的感动和心灵的慨叹,创造了丰富的审美意象,桃意象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历来对桃有着深厚的感情,桃树原产地即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栽培、使用、食用历史。在人们的认识中,桃木可驱邪避祸,桃花极具观赏性,桃果被称为五果之首,桃核可制成手串,其根、叶、花、仁皆可入药,可谓浑身是宝。在这个.........
麦当劳化的美国社会学
发布时间:2022-10-29
本文之目的有三:其一,也是最重要的,是将麦当劳化的概念 应用 于 社会 学;其二,是将此应用和元社会学,即社会学的社会学,联系起来,特别是和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 · 布迪厄在此领域的贡献联系起来;其三,通过这种 分析 ,提示......
意识形态安全与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3-02-25
意识形态一词是西方步入现代社会的产物。最先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指一种观念的科学和认识论概念,也因蕴含启蒙主义的价值信念而被帝制专权的拿破仑斥之为虚假的观念,证明了这一概念一开始就与政治权力和国家统治密不可分(特拉西,1815)。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赋予意识形态新的内涵。马克思与恩格斯(1846)指出阶级社会的意识形态将自己描绘成唯一合理的具有统治意义的思想意识和理论,无产阶级革命就要打破那种虚幻的意.........
论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历史演进
发布时间:2023-06-28
一、夏商周时期:音乐教育的系统化和贵族化 音乐作为社会文化形态,在古代出现直接从劳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劳动号子。原始音乐广泛出现于宗教祭祀活动。夏商周时期出现学校的组织机构,确定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孟子》......
探讨作为“他者”的历史———梅洛-庞蒂的历史观念
发布时间:2023-01-04
梅洛-庞蒂重新阐释笛卡尔式的我思,以知觉作为认识自身和世界的起点。知觉不同于意识层面的一系列逻辑判断,而与另一要素密不可分身体。通过身体,个体以具有感知和行为倾向的意识与世界遭遇,因此知觉的真正主体是基于身体寓居于世界之中的个体,超越了纯粹意识反思的圉限,作为一个存在的合集,即我作为身体存在与我在世界中存在的统一;同时,主体所在的固有的场及其存在维度不止自然世界,还有社会和人的历史。由此,历史作为.........
当代中国“剩女”婚恋观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要:“剩女”之“剩”是就其在恋爱婚姻中的缺位而言的。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剩女”自身所具有的婚恋观不无关系。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一种分析和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科学维度。运用其中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逻辑、“两种生产”的逻辑以及“现实的个人”逻辑解读与探讨“剩女”的婚恋观,对于科学地分析“剩女”现象、进而正确地对其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剩女;婚恋观;历史.........
“中国梦”的历史内涵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时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 要 “中国梦”是中国自1840年起170多年以来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发展历程的历史反映,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为民族复兴的梦想而不断奋斗的发展历程。历史和现实都有力地证明,中华民族要实现“中国梦”就一定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当代中国的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把一个半世纪以来先进中国人的理想变成了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的跨世纪工程。社会主義现代化在中国的创造和前景,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贡献,是关于当代社会主義历史命运的有力回答。深刻认......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教学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慕课的生成,为教育领域带来改革契机。将慕课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其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模式起到一个变革性作用,创新教师教学方法,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对此,本文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慕课背景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教学创新形式,提出慕课背景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教学路径。关键词:慕课;中国现当代.........
高职当代文学教学中的茶文化形象解析
发布时间:2023-01-28
摘要: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国外也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中国很多文人骚客在文学作品中嵌入茶文化,表达自己的对茶文化的看法。在国外也有很多文学作品中描写了茶文化,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对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本文中列举了老舍的《茶馆》、周作人的《喝茶》、当代美籍华裔作家雷庭招《吃碗茶》以及英国著名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等作品,希望借.........
美国反垄断规制模式历史嬗变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5-07-29
一、美国反垄断规制模式的演变历程 (一)结构主义:哈佛学派S―C―P范式的提出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框架即S―C―P范式。市场主体的认定需要通过市场结构分析得出,也同样可以决定市场绩效,通过对结构集中度降低......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
发布时间:2022-10-25
" 历史教学是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历史教学中的国情教育主要是以下诸方面。 一、进行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教育,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五千年光......
正义观念的历史形象
发布时间:2019-11-25
〔摘要〕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非正义性和共产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内在缺陷时,明显地诉之于一个理想的正义标准:基于每一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原则。一切社会形态及其生产方式的正义性都能够按照它们接近这一标准的程度而得到评判。按照这一理想的正义标准,在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从形式上来看是非正义的,而且从实质上来看也是非正义的;在人类历史的第二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从形式上来看.........
浅析当下中国历史传奇剧的成功之路
发布时间:2016-10-31
主旋律一词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而主旋律电视剧是在90年代迅速崛起的。主旋律电视剧的题材内容紧跟当下社会主义发展潮流,对弘扬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反映当下现实生活、激发中国观众追求远大理想和爱国热情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主旋......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27
论文 关键词:孝文化; 历史 变迁;当代价值。 论文摘要:“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推崇。 中国 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孝"作为......
政体论的政治科学与当代中国政体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9
" 一 当今中国在新的国情、民情、党情下,正处在一个进行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伟大时代。面对我们的使命和时代的挑战,美国立宪之父之一亚历山大. 汉密尔顿在《联邦主义者文集》开篇的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深体会,他说:"时常有人指......
中国当代文学图书开拓西语市场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24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西语地区图书馆收藏中国当代文学图书的情况,以五洲传播出版社为例,探讨中国出版业更具针对性地实现中国当代文学开拓西语市场的成功经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央政策的逐步放宽、国家经济的迅速崛起,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早在21世纪之初,就有国际媒体称“21世纪是中国发展的世纪”。中国的优秀人才已经在各领域获得出色成果。尤其在文化方面,中国已经纷纷在文学、电影、音乐、.........
他教的22名学员加入中国硬笔书法协会
发布时间:2023-03-10
档案 姓名:姚祥 性别:男 籍贯: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人 学历:专科 名片 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二小学副校长 丰宁满族自治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书法老师 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 河北省硬笔书法协会理事 承德......
美国钢管舞表演者“历险”中国酒吧
发布时间:2023-04-18
一名在中国当交换生的美国华裔女生,于北京延庆和五道口的酒吧表演钢管舞。她通过从一个没穿多少衣服的倒挂者角度来了解这个世界上最受关注的国家 我很乐意告诉你:我是酒吧里的钢管舞表演者。 倒挂在聚光灯的正下方,融入在北京......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
发布时间:2022-09-23
意识形态是人们熟悉但又时常误解的词汇,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就是社会偏见和权力灌输;有人对意识形态敬而远之,试图保持绝对中立;还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建设是虚的,经济建设才是实的。我们认为,这些误解都源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偏离,本文首先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属性,然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原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科学的理想信念20世纪初,德国学者柯尔施提出了备受学术界关注的.........
美国电影中华人形象的演变(1)
发布时间:2023-04-02
从现存的默片《娇花溅血》(Broken Blossoms)(格里菲斯 [D. W. Griffith]执导,1919)算起,美国电影塑造华人形象已有八十五年的历史。本文选择六部不同时期的美国电影,历史地分析、解读华人形象如何成为美国大众文化中种族、性别与政......
建构形象的历史课堂
发布时间:2022-07-21
"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的形象性、直观性,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运而生。理论依据:(一)创设历史情境,建构形象课堂。(二)引入无意注意,开发历史思维。(三)优化教学过程,突出教师的个性魅力。应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