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现代性背景下的神学诠释

现代性背景下的神学诠释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23 02:46:20
现代性背景下的神学诠释
时间:2022-10-23 02:46:20     小编:

" 罗伯特·贝拉(Robert N. Bellah)和大卫·特雷西(David Tracy)都是当今美国宗教学界的顶尖级人物,而且最近几年都在论文中总结了自己40年来的研究思路。他们分别基于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的神学背景,始终将宗教学的问题纳入当代社会的普遍语境。通过他们从"现代性"阐发的"公民宗教"、或者从"后现代性"申说的"公众神学",我们也许可以获得神学与人文学思考的两种互动模式。

一、贝拉的"现代性"与"公民宗教"

贝拉提出"公民宗教"(Civil Religion)的问题之后,曾遭到相当激烈的批评,不过这也使贝拉从本来着力的日本文化研究逐渐转入美国自身的宗教-社会问题。1999年年底,贝拉的学生和同事们着手为他组编一部纪念文集《意义与现代性:宗教、政治制度和自我》(Meaning and Modernity: Religion, Polity, and Self),贝拉则为之撰写了长篇的结语《意义与现代性:美国与世界》(Meaning and Modernity: America and the World)。这篇结语分为"元叙事"(Metanarratives),"美国与日本","上帝、国家、自我","宗教、经济、政治"和"结论"等部分,实际上总结了贝拉一生的基本研究思路,特别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美国神学诠释的社会背景及其意义指向。

一般而言,"元叙事"被视为"现代性"追求的一种主要标志。而与特雷西等神学家用"后现代性"批判"现代性"的立场截然不同,贝拉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兴趣无论是追随基督教新教、马克思主义、蒂利希、还是他的老师帕森斯(Talcott Parsons),其实始终被一种"元叙事"或者"宏大的理论"(grand theories)所吸引,而且"至今也没有放弃"。他调侃说:"从后现代的角度看,这可能使我成了一个现代主义者,虽然后现代主义者和我本人都说不清楚’现代性’的观念究竟是什么"。但是无论如何,"宣称元叙事的终结,其自身也已经被污染,即:被抛弃的东西又制造出另一种元叙事"。

作为宗教社会学家,贝拉认为马克斯·韦伯(Marx Weber)和涂尔干(Durkheim)提供了"现代性"分析的范例,因为他们都不是将现代性问题附会于"基督教的拯救历史",却是去追踪现代性的来源。而沿着韦伯(有时也包括黑格尔)的思路,贝拉相信"宗教对于现代性的出现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果说基督教新教确实与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有关,"那么当资本主义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现象时,基督教新教也就间接地、然而至关重要地成为跨文化的现代性之不可或缺的前提"。基于这一点,贝拉考察了基督教观念与现代社会结缘的渐进过程,并由此提出:"现代社会就是以民主社会为形式的自我校正的社会系统"。以基督教作为"现代性"的诠释结构,正是贝拉"公民宗教"理论的出发点。

发表于1967年的《美国的公民宗教》(Civil Religion in America),后来被收为其《超越信仰》(Beyond Belief)一书的第九章,贝拉称之为"改变我一生的论文"。按照贝拉的说法,本来"并没有想对美国的宗教问题有所贡献,因为我觉得自己对美国还不够了解",他只是"在反对卷入越南战争的语境下,发现可以用美国传统中的核心因素来批判当时的军事政策"。其基本观点完全是涂尔干式的,即:任何一个自成一体的社会,都会通过某种形式的宗教象征表达自己 ,但是贝拉遭到的批评却出乎他的意料。据说,"至少有两位订户不再订阅(发表贝拉文章的)那份刊物,因为贝拉要颠覆政教分离的原则"。于是贝拉只好反复解释"公民宗教"的涵义。

他认为:"美国的公民宗教并非教会宗教的竞争者,也并不是向教会挑战,而是作用于不同的层面。"这种"公民宗教"的作用,首先在于基督教新教与美国政治制度之间的深层类比:前者是通过"皈依"脱离"罪"的桎梏,后者则通过革命脱离政治压迫;因此"如果国家不是取代教会,其深层的自我理解也是在(新教)教会的基础上熔铸的"。正是由于这样的类比,美国人将自己视为"上帝的选民",从而才可以长期忽略他们在历史上的两大罪行,即:屠杀印第安人和奴役黑人。在贝拉看来,"公民宗教"问题的根本关注,应当是"这种弥赛亚国家之观念所固有的危险"。

1970年代以后,贝拉开始反省"公民宗教"的概念。比如在《宗教与美利坚合众国的合法性》 一文,贝拉感到"美国公民宗教的问题本身,或许并不是美国国家问题的表征",后者可能更多体现着"公民性共和主义与体制性自由主义之间无法解决的张力"。此时,他显然对"公民宗教"自我更新的可能性相当悲观,乃至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他承认自己"在1978年差不多是确信了公民宗教的死亡"。

但是至1980年,贝拉又将上述文章收为《公民宗教的多样性》一书的首章,并进一步讨论了美国与日本的宗教比较、现代意大利的五种宗教、以及现代性危机中的新宗教意识等等。 他在该书"导言"中特别提到:"公民宗教之概念的具体应用可以争论,但是将其根本内容称为’宗教-政治问题’,则几乎是无可置疑的。在任何一个社会,宗教与政治都不可能彼此忽视;无论多么艰难,信仰与权力都必须永远相互面对。政治制度要比大多数其他的人类行为都更明显地涉及终极问题。" 总之,他认为"到1960年代为止,在美国最成功地提供了意义……的现实诠释",就是基督教和"功利的个人主义"。

贝拉是在1989年才"公开宣称自己不再使用公民宗教一词",不过在1985年出版的《心灵的习性》(Habits of the Heart)一书中,他已经修正了"公民宗教"的偏颇,将"基于《圣经》的宗教"(biblical religion)、"公民共和主义"(civic republicanism)、"功利的个人主义"(utilitarian inspanidualism)、和"表现的个人主义"(expressive inspanidualism)视为"美国传统中的四条线索";其中"两种个人主义成为了我们的第一语言,而基于《圣经》的宗教和公民共和主义只是第二语言"。贝拉解释说:"基于《圣经》的宗教和公民共和主义",正是以前所谓的"公民宗教";然而无论用什么样的概念,他所关注的都是"美国的文化、政治、社会和经济问题"。即使是曾经作为"主导概念的"(predominant idea)的"上帝",也当如此诠释。

根据贝拉及其学生们的讨论,在美国的独立战争以后,"国家"逐渐取代了"上帝"而成为新的主导概念;接着,"自我"似乎又"取代、或者至少是主宰了上帝和国家的概念"。而在"公民宗教"的一贯思路上,贝拉实际上还是要着重证明:"我们的一些最深层的问题,就产生于基督教新教的形式--殖民文化便是第一个实例"。即使在最早登上美国大陆的清教徒那里,"上帝"的主导概念尚未受到"国家"和"自我"的威胁,贝拉也认为"国家和自我从一开始就是重要的亚文本(sub-text)"。他以温思罗普(John Winthrop)1630年在上岸前夕宣告的"基督教之爱"(Model of Christian Charity)为据:"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教会与国家的混杂,正是这一点,使温思罗普将占领马萨诸塞港湾视同于古代的以色列。"这也就是贝拉在"美国的公民宗教"之命题下反复强调的"’选民’和’上帝的新以色列’等象征体系" 。有如《马可福音》第5章14节关于"城造在山上"的隐喻一样(贝拉从中读出的意思是"所有人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公民宗教"中的自恋性情结,就在于"一种历史悠久的倾向",即:"将美国认同为上帝之城"。

贝拉从"公民宗教"的角度展开的诠释,既是在美国社会的基础上诠释当代美国的基督教信仰,也是以基督教为依据诠释美国的社会。这种"互释"当中包含着贝拉对"美国基督教"之意义的一种细微的辨析:"人们常常指出新教改革……用国家教会取代了世界性教会,上帝的荣耀成为民族的荣耀,从而为现代民族主义铺平了道路;……而美国却是通过实现了的千年希望,将上帝的荣耀融于民族的荣耀。"因此非但温思罗普俨然一副上帝代言人的姿态,就连被贝拉称作"唯一的公民神学家" 的林肯,在他看来也" 体现着美国式的"上帝判断";所以林肯"引用《诗篇》第19章9节,认为上帝的判断既是真实的又是正义的"无非是"声称上帝反对蓄奴制"。贝拉甚至说:"据我们所知,教会对林肯来说已经失去了全部意义,只有国家才必须承担信仰的使命--尽管这不相匹配。"

政教分离在美国历来是一项最突出的基本原则,但是随着贝拉的分析,我们会感到美国的基督教新教确实表现出潜在的政教合一冲动。难怪贝拉的批评者会以为"公民宗教"反对政教分离的原则。不仅如此,贝拉还使我们看到政教合一也伴随着上帝与自我的合一:"征服自我就是让自己向上帝敞开,这正是清教敬虔的核心"--而这种个人的挣扎最终其实是对自我的确证,即"通过反抗自我确证的力量来确证自我"。清教徒的自我倾向,为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的《宗教经验的多样性》(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提供了根据,以至有"个人的"(personal)宗教与"体制性"(institutional)宗教之分。

这样,就美国社会的意义诠释而言,基督教的视角正可以透视其基本的文化前提。只有在批判"本体论个人主义"的同时,去批判基督教新教改革本身、至少是批判其"最具影响的美国形式",才会了解"意义"生成的机制和过程,进而达成深层的诠释。贝拉相信,"这种批判将说明美国并不是它所宣称的上帝之城,而只是人类之城的另一个陈旧的版本"。

从基督教神学诠释的角度看,贝拉认为"新教的重大错误(天主教常常也同样如此),就是将宗教与国家相混同,将美国想象为已经实现的世界终局"。他再次从神学的立场上指点人类社会:"我们在20世纪参与的世界大战,只是使我们以为自己超越历史,以为自己是被拣选出来保卫光明……;而冷战……又让我们继续这一幻想。一旦我们没有使命、没有敌人、没有’敌基督’需要拼搏,在我们的社会中承担着诸多善任的新教个人主义,就剩不下任何东西可以凝聚我们了"。 在这样的意义上,贝拉及其追随者重新提出一个巴特式的命题:"让教会成为教会,让文化成为文化";但是正像巴特当年是受到自由主义神学的太多刺激一样,贝拉的这一命题也恰恰是从反面印证着当代基督教已经难以同社会分离。如他所说:"在我们这个教会只是文化之幼蛹的社会中,让教会成为教会、文化成为文化是不可能的。"

贝拉并不同意当代社会之"多元化"的说法,因为"我们的文化从骨子里始终是、而且仍然是基督教新教的;天主教和犹太教也早已被新教化"。他当然不否认任何差异、"特别是宗教差异",但是一再强调美国"是一种单一文化的社会,这单一文化亦即世俗化了的的新教主义(secularized Protestantism)"。所以最根本的神学诠释恐怕还不仅仅在于政教分离,却是"重新审视新教传统本身"。

贝拉在《意义与现代性》一书的结语中,最后又回到"元叙事"的话题。按照他的分析,宗教进化的各个阶段并不会被后来者完全丢弃,甚至某些原始宗教或部落宗教的因素也仍然残存于当代社会。如果这种积淀可以承担"元叙事"的角色,那么处于"轴心时代"的"《圣经》和古希腊哲学的文本就是其核心",当代人必须对此进行"理解、解释和应用"。尽管在我们的历史境遇中实行这些"元叙事"是不可思议的,但是"随之而来的东西并不意味着抛弃这些文本"。比如宗教改革等"变化的潮流"一方面起着颠覆的作用,另一方面却"完全是践履了轴心宗教的许多承诺;对于宗教改革,《新约》……就是核心,而《新约》的每一行差不多又是对《旧约》的回应"。进而言之,"无论启蒙运动还是20世纪的其他重大意识形态运动,都没有取代轴心时代的遗产;它们常常是以为自己抛弃了轴心时代,其实却只是对轴心时代的拙劣摹仿"。

贝拉追溯了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社会主义运动所许诺给人们的的自由,而即使"全球化"又成为当代的"新口号",仍然被贝拉的一位学生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称为"破旧的紧身衣"。贝拉显然认同此种看法,所以才开玩笑说:"弗里德曼也许没有想到神话中有人可以点石成金。"贝拉还在此化用了雪莱的诗句:"如果说社会主义最近失败了,那么基于同样的经济化约主义幻想的资本主义,其日子还会远吗?"

总之,"元叙事"本身并不是"现代性"问题的症结所在。相反,恰好是轴心时代的"元叙事"成为一切批判性话语的出发点。这也就是贝拉所说的"人可能具有的唯一本质"--"目的性"(telos),就是"所有轴心时代的宗教和哲学都以不同的方式宣称的上帝"。贝拉认为:"相信对上帝的崇拜最充分地表达了人类生活之目的性的人,有一种为我们摹仿出良好的生活形式的特殊责任。"由此,当代基督教的社会学诠释、社会-文化诠释的基督教视角,都将被轴心时代信仰性的"元叙事"重新引领。

二、特雷西的"后现代性"与"公众神学"

大卫·特雷西的神学思考,从来都是相当鲜明地突出基督教信仰与人类处境之间的关联,并且随时追踪当今世界的最新动向,他似乎可以使神学搅入任何一滩远离信仰的"混水"。乃至在纪念他的50岁生日之际,人们为之编写的文集竟被取名为《彻底的多元主义与真理:特雷西与宗教诠释学》。 特雷西为什么会如此?这恐怕首先是在于他从"应用性"、"公众性"等角度对当代信仰的独特诠释。

按照特雷西自己的说法,其神学思考有三个基本的准则:"首先是以诠释学的角度来尝试探讨真理的呈现模式,其次是以认识力的角度来视乎其一致性,第三是衡量神学思想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 前两者当然是直接取道于特雷西的"诠释学神学" ,后者则被认为体现着他对"公众神学"(Public Theology)的关注。不过如果我们仔细辨析他所谓的"公众神学",或许会发现其中恰好蕴涵着一种意义诠释与当代语境、当代"受众"之间的"应用"关系。研究者将此归纳为特雷西神学诠释理论的两个基本角度:"后现代处境与公众性"。

神学之投身于"公众",亦即伽达默尔已经注意到的"福音宣告和布道里的……教导性的应用",最核心的内容便是"把要理解的文本应用于解释者的目前境况"。 而特雷西所看到的"目前境况"正是如他所说:"一度稳定的作者现在已被极不稳定的读者所取代","真际"(reality)成了"一个永远应该在引号中出现的词","后现代的主体现在已经知道:通向现实的任何道路都必须穿越我们语言的极端多元性和整部历史的含混性"--比如罗兰·巴尔特、德·曼、德里达的"反讽",比如福柯证明"所有历史和科学言谈都无法穿透权力与知识的代码和制度",比如纳布科夫"不让人们在自己棋盘式的文本中寻找象征",比如贝克特"放弃幻象式的希望"。 更重要的是:"宗教比艺术、道德、哲学和政治学都更具多元性和含混性,……任何人都能解释宗教经典是因为任何一个人都能追问一些基本的问题;……观察任何宗教的历史,简直就是在读一部充满极端多元性的故事,攻击这种多元性,就是破坏宗教自身中具有的重要宗教力量"。 这种全面而极端的多元性和含混性,使得不同信仰各有自己的"说法"和"理解";但是另一方面,这仍然成全了其间的"家族相似性",同时也必定使各种信仰无法再持守唯一的叙体。

于是特雷西列举出他所了解的种种"相似"的信仰:"无论是佛教教义中对作为终极实在的’空’的彻悟,无论是印度教许多教义中对……’梵我一体、我就是梵’的觉悟,无论是大乘佛教菩萨传统中对悲悯如此之广博、以致我们宁愿推迟自己的彻悟也要去普渡众生的觉悟,无论是希腊宗教、罗马宗教、孔子儒教之类公民宗教(civil religions)中对我们与整体间以社会秩序(civil order)为中介的必然关联的觉悟,无论是道教和原始宗教中对我们与宇宙众生之间关系的觉悟,无论是犹太教中对上帝之法律作为道的指引的觉悟,无论是基督教中对人生需由信、望、爱来确定方向的觉悟,无论是犹" 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先知传统中对政治责任与历史责任的觉悟,……都需要……从自我中心转为以真际为中心"。 惟有通过这样的转折,"宗教经典的现代诠释"才有可能争取到一种"公共的地位",否则仅仅局限于"个体性",无论宗教、艺术、还是思想,都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特雷西对当代语境的反省和批判,始终没有使任何信仰置身局外,他将此称为"宗教怀疑的诠释学" 。其中关于诠释学方法的划分,就像特雷西对当代语境的分析同样激烈。我们可以看到:"批判式的诠释学"包括休谟、伏尔泰、费尔巴哈,"约化式的诠释学"包括巴特、卡尔·拉纳,而"怀疑式的诠释学"是指弗洛伊德、马克思、尼采、达尔文和女性主义。 在他看来,"诠释宗教经典",就意味着"允许我们自己通过……批判诠释学、重溯诠释学、怀疑诠释学挑战宗教经典,……去与宗教经典作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而对话之中的神学诠释学,"也如所有其他诠释活动一样,必须始终是一种高度冒险的、不确定的追问方式,神学家永不可追求确定性"。 这样,在诠释中持守信仰、或者投身于基于信仰的诠释活动,都只剩下一条通路,即:在真实的语境中"抵抗、思考和行动",除此之外,"唯有沉默而已"。

就神学的诠释而言,特雷西"永不追求确定性"的命题也许相当可疑。其实他始终为自己确认了一种"终极真际",并且相信"对终极真际的虔信能够对富于抵抗、希望和行动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影响"。 尽管这种"终极真际"无法用"确定"的语言加以表述,其作为意义坐标的"确定性"似乎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上,正是这一坐标的"确定性",才使多元的语言、含混的历史当中仍然存有一种可以为"抵抗"提供力量的意义;也正是在"终极真际"的托庇之下,特雷西的神学批判才超越了任何单一的信仰立场,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警醒世人:"没有某种应用性(application),也就没有真正的诠释学理解和描述,……所有的经典将被那些懂得权力游戏的人--所有宗教中伪装前程的官僚、艺术圈子中的沽名钓誉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中官方的知识宠仆--集中起来置放在无害的精神保护区"。

如果按照伽达默尔所说,诠释学的"应用性"维度是来自基督教的敬虔主义运动,那么到了特雷西手里,"后现代"语境中的"应用性"甚至已经含有以东方思想重释基督教、乃至重释整个西方传统的意味。因此,他不仅称赞"在允许和容忍多元之道时,没有任何一部宗教经典堪与《薄伽梵歌》媲美" ,而且认为"王阳明著作中将道家学说、禅宗学说中的神秘关注与儒家学说中的道德政治关注结合在一起……,或许至今仍是所有宗教中神秘-政治模式的最佳范例" 。苏格拉底的名句"未经思考的生活不值得一过",也被特雷西补入了一句难寻出处的"佛教箴言":"未经生活过的生活不值得思考。" 这种对基督教神学而言相当开放、也相对激烈的态度,使敬虔派的具体之"用"带有了更多的世俗性和一般性意义,从而"用"并不是诠释结果的最终落实,也是诠释活动本身的基本属性。

特雷西强调意义诠释的"应用性"、"公共地位"或者神学的"公众性",应当说这是他在"后现代"语境中进行神学思考的根本线索。直至2000年,特雷西仍然以他特有的思路写下一篇新论。作为多卷本文集《上帝与全球化》之中的一章,该文题为《公众神学、希望与大众传媒:缪斯还能启发灵感吗?》 ,专门针对所谓的"全球化"问题延伸他自己的一贯观点。

文章一开篇便是咄咄逼人:"神学涉及到几个神学以外的学科,特别是哲学、史学和文学理论,……同时神学当然也要关注社会科学和势不可当的全球化问题。……神学家可以、而且应当得益于社会科学之高度经验化的形式,得益于更具批判性和诠释学性质的社会理论,……正如肯尼斯·伯克(Kenneth Burke)的智慧的多元主义原则--用一切之可用(Use all that can be used.)。"

从"用"的角度出发,特雷西认为"在神学的许多形式中都不缺少批判的理论,但是常常缺少一种批判的社会理论"。而理性与信仰之争是历史悠久的神学论题,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争是当代处境中的一个焦点,如果没有一种批判的社会理论,就无法理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因此神学在当代语境中的第一种"可用"之资源,被特雷西归于哈贝马斯的理论。

哈贝马斯的借鉴意义,正在于神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性"问题,亦即特雷西所说"分析……社会系统的本质如何关联于当代的理性概念:经济、政治制度、以及金钱和权力的媒介;它们在现代全球化的技术(包括大众传媒)中对于……技术理性的利用;它们对公共领域……所不可或缺的交往理性的入侵"等等。总之,要理解"为什么生活世界(life-world)已经被经济系统、政治制度和后现代技术’殖民化’",就需要哈贝马斯式的"社会分析"方法。关于"操作系统"、"生活世界"及其复杂的互动关系,"如果没有这种可进行经验性考察的学说,……神学家或者只剩下文化主义的分析模式,或者只能对理性的悖谬作一点印象主义的描述"。 特雷西毫不掩饰他对哈贝马斯的赞赏,他相信"这种批判性的社会理论……摆脱了完全的文化乐观主义和完全的文化悲观主义,指出了现代社会和神学之中的理性问题只在于选择、而不是不可避免的"。他甚至认为哈贝马斯的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各种解放运动、宗教复兴和生态运动的原因";而所有这一切之所以关系到当代的神学诠释,乃是因为其中包含着"真实的希望"。这希望是"古典神学的美德",也促使当代神学家得以确认一种"内在于我们的希望"。

与哈贝马斯略有不同的,是特雷西关于"后现代性"的界说。这被他视为当代神学的第二种"可用"之资源。按照特雷西的看法,"仅仅用’后工业’……或者’晚期现代’来描述我们的处境已经不准确,应该使用更激进的’后现代’之说,即……强调多元性、差异性和他性"。 较之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等人对"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的批判 ,这里的区别不仅是称谓上的,也体现出对"后现代"或"后工业"社会的不同评价。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特雷西要强调神学对当代语境之"用",即:后现代的观念意味着"人类对自然、宇宙、正在出现的全球性群体以及神圣者的参与,……正是这种新的参与感得到了神学家的关注。生态运动便是基于人类对自然、宇宙和神圣的……彻底的参与感。……如果将彻底的多元性(不仅是文化和政治的多元,也包括宗教的多元和生物的多元)植根于这种对自然的彻底的参与感,……便会发现被忘却已久的、被边缘化的西方神学和哲学传统之资源,其中特别包括宗教的参与性和显圣性(manifestation)。……一旦突出人类对宇宙的参与、以及犹太教和基督教信仰中对上帝之关系的参与,……宗教表达的最基本区别,就在于显圣型的宗教(religion of manifestation)与宣示型的宗教(religion as proclamation)之间。"

特雷西在这里所谈的"后现代"问题,显然是基于过程神学家们的"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 因此正如特雷西对"多元性"持有相当积极的看法一样,他反复申明自己用"后现代性"意指"神学、哲学、人文学特别是社会科学中对’他性’和’差异性’的强调" ;这样,神学甚至可以"联合世俗的后现代性来共同抵抗……对理性和自我言谈的满足"。 从神学诠释学的意义上看,这种"后现代性"对"理性"和"自我言谈"的超越、对"自然"和"神圣"的参与,既表征了一般诠释学的"对话性"趋向,又体现着特雷西所谓的"显圣型宗教"之基本特征,从而在"后现代"的语境中,真正的基督教信仰似乎可以得到更大的诠释空间。

何谓"显圣型的宗教"?特雷西这是意指"个人对宇宙和神圣真际的彻底参与","上帝彻底内在于宇宙和自我,乃至……可以感受到自我、自然和神圣之间的联系"。 然而事实上,同属亚伯拉罕系统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 兰教都是"先知型"或者"宣示型"的宗教,人与上帝之间永远存在着距离,人对宇宙和"神圣真际"的参与被"有力地中断了",只能在种种圣礼仪式中看到一点痕迹而已。 不过特雷西认为,中世纪以来的天主教传统既"使上帝内在于自然和人类",又不使上帝"失去超越性","从总体上说,从来没有丢弃彻底的参与感";只是"现代性"才"改变了一切"--宇宙成了自然,上帝超越而又隐蔽,自我更加独立、但也不再能参与宇宙和造物主。 在这样的背景下,"后现代性"的神学意义、"后现代关于宗教即是参与的诠释",就成为"当代社会科学对神学的……第二种启示"。特雷西甚至相信:"神学如果忽视这一宗教复原的可能资源,如果不能注意到许多后现代观念从西方现代宗教之非参与性向参与性的可能转型,将是愚蠢的。"

当代语境为神学提供的第三种资源,也许可以说是基督教末世论与后现代之"碎片化"处境的结合。特雷西批评说:现代的种种"主义",实际上是要把"关于终极的宗教性他者的讨论"限定于"对上帝的一神论思考",然而无论是自然神论、泛神论、现代无神论、现代有神论、还是现代西方的宗教思想,都并不能把握上帝的问题。基督教作为"成熟的宗教现象",为现代思想提供了"无法想象的可能性",即"不可能的领域":其一是"真正的正义",其二是"参与性的显圣(即圣礼仪式)"。

这"不可能的领域"是无法在"现代性"的意义上加以理解的,因为特雷西认为:"现代性的根本诱惑……就是系统化,用一种总整体性的系统使一切都失去差异";后现代宗教与哲学的最重要变化,则在于"不再想把碎片……组成现代的整体性"。这使他进而想到:《马可福音》其实也是碎片化的、不连贯的,它的基础是"苦难记忆的碎片",而不同于"《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将历史视为连贯的真实叙述"。在特雷西看来,当前正需要"一种对历史的末世论理解",以批判这种"整体性的诱惑"。就神学的诠释而言,这意味着摆脱"我们所强加的辉煌叙事"以及"看上去的一致性",并且"学会愉快地、而不是绝望地活在我们所拥有的伟大的碎片之中"。

特雷西针对后现代处境的神学诠释,确实有相当精彩之处。但是与此同时,他的开放态度既令人钦佩,有时也令人震惊。加之他行文之中特有的感染力(或者煽动性),使不熟悉神学思辨传统、或者太熟悉神学思辨传统的读者往往对他有所误解。

特雷西50岁生日的那本纪念文集之所以用"彻底的多元主义"开头,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当他年过60的时候,"无调性音乐、RAP、波普艺术、新小说"等等,对于特雷西都已经"耳顺"。 不过伽达默尔说得好:"柏拉图并不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 ;特雷西对"多元性"、"后现代性"的全部诠释,不可能引申为神学在其中的化解,而是要使信仰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一)
发布时间:2022-12-21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一)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一)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一) 一、绪言 一方面,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请求司法保护须以证据为根据,法院对事实的认定以及最终对案......
社会科学现代性背景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02
在普遍意义上,我们认为社会科学现代性是随着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而产生的,这一时期就是社会科学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一、近代西方社会的普遍危机以及近代自然科学诞生 人类历史发展进入十七世纪以后,西方社会开始面临一场普遍危机......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三)
发布时间:2022-10-22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三)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三)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三) 五、关于“质证” 民事诉讼中的质证,是指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当事人就所提出的证据,围绕证据的真......
合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诠释
发布时间:2015-09-1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手段也层出不穷,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与努力,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激趣法、创新法、表演法等。但是,笔者要说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果一味地遵循方法,......
墨子节用思想价值的现代诠释分析
发布时间:2016-07-01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发展在经历工业化大发展和物质生活大繁荣的同时,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矿产资源过度开发等一系列的挑战。当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各地经济建设强烈要求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面临漫天雾霆和资源环境......
古希腊戏剧的当代诠释
发布时间:2023-06-04
作为古希腊戏剧当代诠释奠基者卡洛斯・库恩(Karolos Koun)优秀的学生与合作者,莉迪亚将希腊对古希腊戏剧最主流的当代诠释的基本元素放入了《阿尔克斯提斯》中去,哲学上突出古希腊戏剧“对话”的精神;结构上强调“诗―音乐―舞蹈”......
语言对社会现实重构之女性文体学诠释
发布时间:2023-07-27
论文关键词:女性文体学 性别角色 现实世界 重构 及物过程 论文摘要:文章以小说《艰辛爱情路》为例,借助女性文体学分析模式,通过分析小说中一个恋爱场景中涉及男女主人公的及物过程的类型选择的“质”与“量”的区剐,揭示习......
看文学改编电影对西方反抗精神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要]文学作品一直都是电影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电影《呼啸山庄》和《简・爱》改编自勃朗特姐妹的同名小说。两部影片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都利用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将男女主人公间的爱恨情仇表现得栩栩如生。两部影片的男女主人......
群体性事件的经济诠释
发布时间:2023-02-14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社会矛盾引发,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具有一定规模,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事件.从公民表达权利角度看,群体性事件也是法学问题.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多发"但因各级政府缺乏经验等原因,群体性事件法律解......
对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诠释—张九精精神内涵探讨
发布时间:2023-02-22
" 论文关键词:张九精精神; 传统美德; 时代精神; 诠释 论文摘要:孝道心、关爱心、诚信心、上进心、责任心、自信心、吃苦心、感恩心、平常心,张九精身上凝聚着九种可贵的精神力量,从而铸就了他健康的人格力量。 张九精是海南师范大......
后现代背景下景观设计的“艺术化生存”
发布时间:2016-01-08
【摘 要】在后现代背景下,城市人们出现了精神疾病。文章通过分析精神疾病出现的原因是信息的混乱和文化的缺失,从景观设计的角度讨论了后现代景观设计如何走向设计艺术化的方法论来指导我们进行设计从而解决城市人们的精神疾病。 【......
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
发布时间:2022-10-25
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问题 构成了西方诠释学的重要主题。从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开始,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再到后来的哈贝马斯、利科尔以及贝蒂、赫施等,众多的诠释学家们对人类理解和解释过程中作者、文本和读者三者之间的......
当代文学作品中诠释和表达
发布时间:2022-11-17
摘要:我国茶文化由来已久,对茶的探索和喜爱已经穿越了时空,持续了上千年。茶饮品在现代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家喻户晓并且喜闻乐见的绿色饮料。茶文化发源于中国人流传千年的饮茶习惯,和茶叶有着同样相当长的文化积淀。茶的历史太悠久,以至于对茶的起源和由来,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早在盛唐时期开元盛世就有“茶圣”陆羽在著作《茶经》中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把对茶的发现和利用归结为神农的功劳。茶叶在中国人的心.........
新课程背景下现代文学作品教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08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模式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随之也显露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教学内容模糊、教学方法低效、教学评价简单等。很多现代文学作品教学低效耗时,整个教学过程丢失了很多难能可贵的东西,缺乏和作品的......
《利维坦》及其当代之诠释
发布时间:2023-02-09
" 动荡不安的时代,往往也是不同思潮竞逐最激烈的时刻,因为旧的思潮常常无法应付变动不居的情势。霍布斯(ThomasHobbes)正是一位身处于这样的年代的政治哲学家。霍布斯写于1640-51年的一系列著作,发挥了他罕见的天才,结合了当时欧洲......
浅论现代化背景下中国公民教育的理性选择
发布时间:2022-10-22
" 论文关键词:公民教育 现代化 现代性 论文摘要:公民教育是转型中国对现代化进程的回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体现,也是人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现代化在公民教育的社会结构空间的形成、公民主体性......
中国新主流电影对“中国精神”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6-12
(一)泛情化策略泛情化是指主人公的性格、动作、命运和其行动的环境、所得到的社会评价以及影片叙事的情节、节奏和高潮都以伦理情感为中心而被感情化。尹鸿曾在其《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一书中写道:由于英雄神话的解体和权威话语的弱化,那种作为先驱者、布道者或万能助手出现的超现实的人物形象已经很难具有在场效果了。当编码失去了与现实表象的相似性以后,编码作为一种意识到的虚构往往会受到概念化公式化的指控。[.........
网络大背景下党群工作的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2-10-30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网络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我党开展群众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网络如此迅猛的发展使得当前的执政环境更加开放化、透明化、复杂化,然而党和政府在积极探索运用网络为群众服......
文学翻译哲学诠释
发布时间:2022-11-21
文学翻译哲学诠释 文学翻译哲学诠释 文学翻译哲学诠释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根据海德格尔的理解,哲学孕育了其他种种学科,是文明存在的最基本方式。哲学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够化繁为简,深刻地把握问题的核心、本质。哲学......
试论“理解”主题下的解释学美学及其现代性
发布时间:2023-07-27
" 论文关键词:解释学美学 理解 存在 论文摘要:从狄尔泰到伽达默尔以及尧斯的解释学美学是在“理解”(underscanding)的共同主题下展开的,他们将传统哲学美学中的知性概念从服务于理性的工具发展为替代理性的新主题。但三者对审美理......
现代知识型背景下教育学理论的转向初探
发布时间:2022-07-21
鉴于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将教育学分成人物式、平等式、一体式教育学三大类。教育学家由一系列教育现象探究出教育学,进而为教育现象提供支撑,整个过程需要反复的实践论证。因此,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由此......
社会学背景下日语的暧昧性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要:语言既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播依赖于语言的交流,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文化的内涵,从实质上打开文化的大门,也促进我们这些母语为非日语的学子明确学习的目的,教会我们多方面了解文化,从而促进和提高语言的学习。笔者认为,语言学习并不是一个完全孤立的过程,任何语言都无法脱离社会文化背景而独立存在,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依从,密不可分的。该文以日语的暧昧性为例,从日常生活入手,对日语的暧昧性.........
关于传统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2-27
内容提要:传统和非传统的前景和命运取决于现实的认取和否定之间的活动结果。启蒙和愚昧分属传统和非传统。认取启蒙和承袭愚昧分别是两种不同的现实活动。而现实活动在形态上可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教育、思想、学术、舆论等方面。无......
浅谈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现代汉字设计
发布时间:2022-08-03
汉字是世界上非常独特的文字,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蕴涵,历经数千年到今天,已发展得非常成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多元文化格局下的今天,中国的现代汉字字体设计正经受着巨大冲击。在中国现代汉字设计领域,对于如何将本土文化特色巧妙......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背景下现代学徒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5-09-11
摘 要 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推进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彰显现代职业教育特色。本文阐明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分析了实施现代学徒制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策略......
西方现代性背景下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比较
发布时间:2023-02-26
提要:20世纪30-40年代,世界现代性遭遇全面危机,以毛泽东、卢卡奇、马尔库塞为代表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为解救现代性危机同时发出以主体性文化复兴为核心理论的呐喊。本文通过比较三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这一时期的文化观,分析......
提升行业文明水平诠释龙江交通精神
发布时间:2023-03-27
塔河县交通运输局,有干部职工340人,有党员64名(在职49名,退休15名)。近年来该局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三年公路决战先进集体”,“全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先进单位”;被省交通运输厅授予“全省交通系......
互联网+背景下税收治理现代化探讨
发布时间:2016-03-21
【摘 要】 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税务部门应积极主动地适应新思维,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举措。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税......
对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9
对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分析 对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分析 对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分析 1.虽然早在中世纪哲学中就有对“意向”(intentio)问题的最初讨论,例如托马斯·阿奎纳就把用它来定义有意图的精神行为,但真正将它......
现代文学理性精神探析
发布时间:2022-10-08
摘要:文学作品具有时代的烙印,包含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记忆。现实文学呈现出新的发展活力,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不同,将更多的理性元素添加进来,丰富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扩展了现代文学的领地。本文从现代文学的理性分析谈起,将其分为科学理性、人文理性和价值理性三个方面,希望可以满足读者对文学作品中理性认知的需求。关键词:现代文学;理想精神;分析研究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文化再一次融合.........
民法中“民”的诠释
发布时间:2013-12-19
民法中“民”的诠释 民法中“民”的诠释 民法中“民”的诠释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方法论 价值目标 内容提要: 市民社会中,民法给予每个主体最细致的关爱。随着时代发展,民法的外延更是无限的细化、膨胀。究竟如何准确地把握......
法律现实化、类型思维与哲学诠释学探究
发布时间:2016-07-04
在《类推与事物本质》、《法律哲学》以及其他学术著作中,德国著名法哲学家与刑法学家阿图尔?考夫曼(ArthurKaufmarm)提出了影响深远的类型学说。这一学说旨在提出一种法律适用思路,以实现一方面使制定法能够有创造力、历史性、适应力......
浅谈现代化技术背景下文山苗族服饰的现代化进程
发布时间:2023-02-15
随着生产工业化和市场商品化的发展,在主流文化审美观念的影响下,通过对机械化生产方式和化纤产品的引入,文山苗族服饰发生了诸多变化。文山苗族按自称分为七个支系:蒙司、蒙豆、蒙邶、蒙巴、蒙颛、蒙叟、蒙刷,由于不断迁徙和发展使......
诠释“称王称霸”
发布时间:2023-07-06
春秋战国时期的“称王称霸”和我们现代汉语里的“称王称霸”意思不大一样。现在我们用这个词通常都是虚指,可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时候,这个“王”和“霸”却都是实指。 “王”指的是中央政府的头子,普天之下属他最大,每一任的周天......
从女性主义角度诠释《喜福会》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 要 谭恩美是众所周知的华裔美国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喜福会》一经发表就在读者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小说 主要以女性角度看世界,一改以男人为中心的特点。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孩子和妈妈进行的,母亲在中国长大,而女 儿从小在美国长大......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诠释
发布时间:2023-02-12
“六经皆史”是清代著名思想家章学诚(1738-1801) 理论 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围绕这一命题歧见迭呈,莫衷一是。笔者略述管窥之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史之含义 那么,这个“史”字是什么意思呢?这应以章氏自己的......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发布时间:2013-12-18
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的素质将面临挑战,网络上传统信息的存储和利用由于知识资源的最优化与共享发生了本质的发展与壮大,教学资源的不足的缺陷被很好地弥补,教师的传统固定角色更是发生本质的改变。在学生传统的观念里,教......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
发布时间:2022-12-21
" 论文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中学语文 现代化教学手段 论文摘 要 随着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逐步改变,中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不断更新的教学要求,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
经典诠释与“立德”
发布时间:2023-03-06
关键词: 文本与经典;教化;中国诠释学;立德 摘要: 文本诠释是诠释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在现代诠释学形成之前,诠释的重心是对作为“经典”的文本之理解。在现代诠释学中,诠释重心移向了一般意义上的文本。当代诠释视野中,有人甚而......
明清《西游记》诠释
发布时间:2023-03-14
第一章明清《西游记》诊释 在古代《西游记》诊释史上,评点批评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明清《西游记》评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肇始于明代金陵世德堂刊行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世本),成熟于晚明《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李评......
本体的诠释──析梅洛-庞蒂现象学的“肉体”概念
发布时间:2023-01-22
" 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是法国现象学思潮中的一个迷。这不仅是因为他过早地逝世,留下了一堆令人费解的手稿[1],更因为即便是他在世时出版的完整巨著《知觉现象学》中,也存在着晦涩难懂的概念纽结。“暧昧性的哲......
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要: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是对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传统计算机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全面探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计算机 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中文教学探究
发布时间:2022-11-15
1 信息时代背景下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过分强调抽象中文知识传授,忽视情境教学 从当前中文专业的教学内容来看,基本上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作品,如余华的《活着》、《兄弟》;贾平凹的散文《秦腔》《静虚村记》,小说《高老庄》《废......
多元时代共生衍创背景下的“网红”现象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30
《咬文嚼字》评出了2015 年的十大流行语,网红位列其中。网红即网络红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网红特指那些依托网络而备受关注、大红大紫的人;广义的网红不仅指人,也可指物,譬如2016 年2 月14 日在网上备受关注、迅速蹿红的两只......
新时代背景下LTE技术的现状及其趋势探索
发布时间:2023-01-13
LTE技术是一种3G演进到4G的技术,若在通信中应用LTE,会获得更好的音质及更快的传输速度,目前,此技术在多个行业中不断发展、成熟着,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LTE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了初步探析......
浅论价值多元背景下的教师专业精神
发布时间:2022-11-21
" [论文关键词]教师专业精神 内涵 意义 途径 [论文摘要]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分工的越来越细,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也越来越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成为当今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的热门话题。通常学者们比较多的是从专业......
简析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16-10-19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工作提供更多的教学内容与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等。针对高职教育的目的性,计算机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技能,因此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可以把枯燥的理论教学转化为具有影视、......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3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无论从思想、方法、手段、过程、形式上都在进行着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直观......
现代文学的当代阐释探析
发布时间:2022-07-23
一、现代文学的概述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于现代文学的领域的划分是不明确的,对现代文学的界定仍然还不够清晰。而且现代文学从“五四运动”发展到现在,其发展时间也就是八九十年,各方年的积累还远远不够。即便是一些知名的大文学家像郭沫......
论专业背景下中职数学的应用性教学
发布时间:2022-07-30
" [论文关键词]中职数学 教学改革 应用性 [论文摘要]根据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阐述了中职数学教学在专业背景下体现应用性改革的措施:教师要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性,实施跨专业学习与教育;合理补充和加强与专业课相关的应用性......
关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对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面对大量西方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新时期应加强大学生爱国......
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商务英语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3-05-21
摘 要:文章主要对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商务英语教学设计内容进行探究。该文首先采集文献资料,从资料内容出发分析了传统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在该基础上对连接主义商务英语教学进行探究,阐述了数字时代背景下连接主义教学的......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能力培养
发布时间:2022-11-07
【摘要】大数据技术为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笔者建议通过教育引导激发自学兴趣、自学能力和自学环境三个维度,自学意识培养、自学策略指导、教学改革、学材建设、多元评价体系优化等五个方面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关键词】教学改革;学材化建设;多元评价1引言自主学习指主动、自觉、独立地学习,是一种控制自我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基础,是创新创造的前提。大学生学习时间自由支配余地大、自主性强,学习活动层.........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上海近现代工商美术教育
发布时间:2022-10-13
在中国近现代设计教育史上,上海作为全国的商业贸易中心,为工商美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l921年l1月,刘海粟等人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来改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标志着具有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的新型学校诞生。上海工商美术教育是中......
吕格尔诠释学与哲学咨商方法
发布时间:2023-06-22
关键词: 吕格尔;叙事;时间;情节;三重再现 摘要: 当代法国诠释学家吕格尔之时间与叙事理论,其思想的主要概念是情节、交织、时间,主要方法是诗学的叙事,这种思想和方法可以应用到哲学咨商之中。吕格尔在相关著作中,以当代法语系......
浅论全球背景下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
发布时间:2014-01-06
论文关键词:服务业 趋势 发展现状 现代服务业 中部崛起 论文摘要:服务业是国民 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 经济学 界研究的热点和世界各国的共识。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
浅析现代旅游背景下古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发布时间:2022-12-22
【摘要】在我国各类城市中,古都以其特殊的政治和行政地位,浓缩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精华,吸引游客纷至沓来,为古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现代旅游发展过程中不文明的游客行为、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产品开......
国族革命背景下女性报刊出版景观
发布时间:2023-02-05
摘要:《中国新女界杂志》创刊于1907#-,杂志主编燕斌以“炼石”为笔名,寄寓她试图在危难之时拯救国族,唤醒女性参与开创新世界的愿景。《中国新女界杂志》的创立及其传播的女权思想,与国族革命息息相关,虽然最后因办刊经费不济停刊,但该刊以国家富强为宗旨,以国族叙事为特点,并以其立意、论述和较为广泛的发行而影响一时。关键词:《中国新女界杂志》;燕斌;编辑出版;国族革命1907年2月5日,有“女学门界之大.........
论Poisson分布的性质及现实背景
发布时间:2022-10-29
论Poisson分布的性质及现实背景 摘要 本文较系统地讨论了Poisson分布的性质以及它的现实背景.通过对搜集的突发事件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突发事件的分布......
用科学发展观诠释效益审计
发布时间:2023-02-02
坚持以 经济 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 发展 ,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是落实 科学 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如何将这一思想贯彻在我国审计 理论 体系建设和实践发展进程中深化审计,完善并丰富效益审计,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
“文如其人”的诠释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3-07-01
摘 要:“文如其人”命题由于表述的过于简洁抽象,容易滋生出多意理解,因而在历史是一个争论很大的命题。本文对这个命题及其反题做了一些梳理工作,试图找出此命题能够成立的限度和前提条件,并尝试重新构建“文”与“人”之间的关系......
《田园交响曲》的音乐诠释
发布时间:2023-06-11
1前言 贝姆的贝多芬交响曲往往力求情感的独特性。例如以田园交响曲而论,他绝对不会演奏成白描田园风光,田园交响曲的诠释仍以华尔特的演奏为上选,贝姆比起华尔特来说实在缺乏了一些诗意。例如我上述这个主题在本乐章的后半段采用十......
解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同性恋
发布时间:2022-12-30
【摘 要】自从有了人类的历史,就有同性恋的存在。同性恋代表的是一种及少数人的性取向。此文将从中、法不同文化背景中,来分析同性恋不同的生存状态,以及文化差异对“同性恋”自我认同感的影响。 【关键词】同性恋;法国;中国;......
云背景下的数据库安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30
摘要:随着云技术飞速发展,云安全体系也要相应地发展,使得我们可以更快更好地进入云的世界。云计算带来的数据安全问题值得世界各国关注。本文从云背景下的数据库安全性出发,探讨了实现数据库安全的技术与方法。 Abstract: With......
新时代背景下的幼儿课堂教学理念变革
发布时间:2022-12-19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社会的重视。寻找解决种种教学问题的有效策略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目前,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着过于注重教学形式、过于关注智力开发、小学化等现象,教师过于关注幼儿的表面兴趣,忽......
新时代背景下工商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7
一、工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新时代、新环境下工商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工商管理还存在着一些纰漏和不足之处,简要的概括为以下几点。(一)不健全的工商管理体制工商管理所发挥的职能与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越来越大,其管理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它不仅要管理好社会的经济活动,还要强化监督,对于私营经济和公有制经济都要同等重视管理。然而,当前的工商管理体制还明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仍.........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探究
发布时间:2015-09-15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学生的学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如何适应新课改,如何实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呢,最大限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呢?本文中我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
浅谈深化体育改革背景下现代化体育人才的现实需求
发布时间:2022-12-07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体育改革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出发点,通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上的时代性变革。人作为知识的拥有者、技术的掌握......
新课标背景下化学教学情境的有效性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01
【摘要】本文阐明有效教学情境的特征,提出进行有效的化学教学情境设计要基于教学目标,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合理选择方法,提供社会化的教学情境,并通过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关键词】化学有效教学情境设计问题情境认知冲突【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51-02教学方法的创新、情境的创设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在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发布时间:2023-02-13
摘 要:新课改推行后,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同时也对传统的教学环境提出了挑战。其中初中数学教学多年来一直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难题,虽然教师一直在探索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学生对数学却逐渐表现出害怕、枯燥、......
当代知识论:概念、背景与现状
发布时间:2013-12-17
" 全文: 对“当代知识论”一词的界定,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论,包括一般哲学意义上的有关认识问题的论述,如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哲学等,都涉及在文化层面上的对认识与知识问题的阐述,因此都属于广义上的......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电子档案管理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迅速的发展,电子档案也逐渐的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产物,电子档案已经成为了人们办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基于信息时代的电子档案管理进行了分析,使人们正确的认识电子档案的特点,从而推动我国档案管理的进程......
试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资法的现代化.(1)
发布时间:2023-07-27
摘 要: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促使国际直接投资迅猛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共识......
浅谈现代人文背景下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发布时间:2023-02-08
【摘要】面对当前经济、网络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才流动性极快的社会发展趋势,管理者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使管理能够与时俱进,是现代人文背景下对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提出的新要求。管理者应具备一定的法治思维能力、塑造企业文化的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economyandnetwork,andtalentflowf.........
高校管理背景下学生公寓收费现状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要】高校学生公寓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然产物,也关系到每一位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公寓收费的状况,从政府、学校、学生三位一体考虑,对学生公寓的收费管理提出了一些看法,为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发挥高校教书育人的社会功能。【关键词】高校管理;学生公寓;宿舍费用一、高校学生公寓住宿费标准多年来未变,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从1999年高校后勤社会化出现学生公寓这一.........
道、言、智、境与中国哲学诠释传统
发布时间:2022-08-08
诠释学最早可溯源于对《圣经》的注释。西方哲学诠释学不仅是一种诠释和理解的方法论,也是一种诠释的本体论,是一种关于解释和理解的哲学。上世纪末以来,中国哲学界开始接触西方哲学诠释学,由此开始了西方哲学诠释学和中国传统诠释的......
以单句为背景设计现代汉语实词教学
发布时间:2022-09-20
摘要:本文主要阐释了以单句为背景设计现代汉语词类教学的理论依据:实词的教学顺序和各类实词的词性判断标准。关键词:单句;实词;教学法在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中,如何进行词类教学,尤其是实词的教学,一直让我颇费思量。如果只把眼光放在词类内部,讲得太简略了,学生掌握不好,无法给碰到的词正确地按词性归类,直接影响紧随其后的短语、句法成分与单句等部分的教学;讲得太详细了,一是挤占其余部分的教学时间,再则重点不易突.........
非现代化城市景观中隐秘的现代性
发布时间:2023-04-19
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发明和革新的过程,现代性以“变”为荣,它不断反思批判过去、解构过去。然而,现代城市在城市景观上却没有表现出与过去的决裂,一些并不属于现代的城市景观安然矗立在城市当中。直观来看,这些城市景观表现出鲜明的“反现代”的特征,似乎是城市现代化的一种对抗;实质上,它们并没有置身于“现代性”之外,只是它们的现代性较为隐秘。一、“整旧如旧”中的价值理性不管现代化带来多少负面结果、多少学者攻.........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
发布时间:2023-04-01
摘要:“微时代”背景下的载体扩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空间,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把握“微时代”特征,不断发展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微......
浅议“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3-05-04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传播媒介让社会进入了“微时代”,其对社会和个人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媒体,立足现实,着力......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精神文化的反思与重塑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精神文化 重塑 论文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传统课堂教学精神文化的诸种弊端己日渐显现,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潮流。为了更好地使新课程改革得以推进,必须按照新课......
“人才”诠释中的教育和追求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 人才;做人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 [论文摘要] 所谓人才,就是“人”与“才”的有机合成,具体表述为“人才=健康人格+高创造力与高技能”。教育的现代发展取向与变革正是围绕培育“人”与“才”而展开。成人成才......
简述重复技法的不同诠释
发布时间:2022-12-22
重复是艺术中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对于重要的事物,通过重复的运用可以加深观众的印象,引起观众的注意,反复强化观众的心理准备,但是这种技法要求创作者可以准确的抓住整部艺术作品的关键。重复本就是创作者有意的安排,如果在作品中重复技法运用的生硬呆板无意义那么观众会立马跳出作品并认识到这种强加的艺术重复。所以在创作中应该让观众不知不觉的接受,并加深这一印象,甚至某种程度上希望看到这套重复。在舞蹈创作方面重复技.........
浅谈周敦颐对《中庸》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4-09
周敦颐的学术著作主要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虽然从书名上看,《太极图说》与《易通》( 即《通书》) 都是解《易》之书,但从诠释方法上说,两者则有较大的不同。《太极图说》基本是就《易》而发挥,而《通书》除了发挥《易》的思想......
论大数据背景下出版价值的实现
发布时间:2015-08-24
新时代下,信息技术发展为出版带来了巨大的衍生价值。张新华基于对数字出版的客户价值的研究,构建了数字出版产业价值网,他认为出版企业要以客户为出发点,以出版社为中心,通过多种因素驱动客户价值的最大化[6]。王勤在报告《数字出......
“新常态”下的电信运营商他们这样诠释未来
发布时间:2022-12-07
更快、更高、更强 4G是目前运营商核心业务所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纷纷展示了各自4G业务后续发展,虽然略有不同,但更快、更高、更强已经成为共识。 8月1日即将在部分城市商用的“天翼4G+”成为中国电信展台最重要的......
“四化同步”发展背景下关于河南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26
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即“四化同步”在河南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正确认识四化同步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农业经济在中国发展的概况,阐述了“四化同步”发展背景下......
GMDSS现代化和E航海背景下的海岸电台发展与应对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 要:本文对GMDSS现代化和E航海的进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GMDSS复审现代化和E航海的通信需求与新技术对海岸电台的影响。介绍了海岸电台未来会投入使用的新技术和服务对象,提出了海岸电台适应未来业务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和举措。 ......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24
大数据概念最早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在编写《大数据时代》中提出,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财务人员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转变角色(由传统的单一财务的记账员角色转变为集财务、数据分析处理为一体的综合性财务人员角色),实时分析,及时预测,提高了企业决策的准确度,大数据财务管理代表了财务管理发展的新趋势。一、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概.........
无神主义的批判与人本主义的诠释——陈独秀宗教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3-07-20
" 论文关键词:无神主义;人本主义;伟大人格 论文摘要:近代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一陈独秀在科学主义、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宣扬否定一切宗教迷信,特刺是基督教,揭露其荒谬性.主张用科学取代宗教的无神主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