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道、言、智、境与中国哲学诠释传统

道、言、智、境与中国哲学诠释传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08 01:15:46
道、言、智、境与中国哲学诠释传统
时间:2022-08-08 01:15:46     小编:李德重

诠释学最早可溯源于对《圣经》的注释。西方哲学诠释学不仅是一种诠释和理解的方法论,也是一种诠释的本体论,是一种关于解释和理解的哲学。上世纪末以来,中国哲学界开始接触西方哲学诠释学,由此开始了西方哲学诠释学和中国传统诠释的比较研究[1],中国哲学诠释学的研究成为汉语学界研究的主流方向。该研究主要包括两个相辅相成的领域:一是对中国源远流长的诠释传统的总结与诠释,一是对中国哲学诠释学的探索与建构。[2]在对中国哲学传统进行诠释与体系重构的时候,我们主张吸收和借鉴西方诠释学的思维成果,而不是将西方诠释学照搬照抄,以期更好地研究中国悠久的诠释传统,建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哲学诠释学。在研究问题上,西方诠释学包括两个问题,即道与言,而中国哲学诠释传统则注重道、言、智、境这四个方面。

一、道,中国哲学诠释学的原型

在康德的三大批判中,他提出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人是否具有把握形上世界的能力?我们知道,人的生存方式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作为工具性的存在,人是会利用工具的动物;另一方面,作为价值性的存在,人又在思维上追求形而上的精神意义。作为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人的工具性的一面总是与价值性的一面发生冲突。理性的力量总是要求人要克服其工具性的一面,然而人对形上世界的向往却又时时受到其工具性的控制。那么,人的工具性能否过度到价值?因此,康德问题也就成了转知成智何以能的问题(这里知表示知识,智表示价值)。

哲学诠释学与康德问题有紧密的联系,不同的是,康德问题是形而上学的根源性问题,而哲学诠释学则是其中的一个角度,即用语言的方式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探索。亦即人们如何通过语言去把握形而上学。由此及彼,在中国的传统哲学中,对道的追问,就是中国哲学诠释学的原型。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里,第一个道即为形上之道,是天地之始源;第二个道是言说、理解、把握之意;意思是形上本体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表征的,但是通过语言说出的形上之道就不再是我们想要表征的道了。在《老子》一书中,虽然形上之道难以解释,但老子却一直在为之解释,这就是哲学诠释学。因此,道就是中国哲学诠释学的原型。

《老子》中还提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里,有就是人类工具性的生存方式,无是人类价值性的生存方式。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意思是道可以通过无和有来诠释,人类的生存方式应当是无和有的统一,应当是工具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可见,道也是人类生存方式的原型。

二、意象语言,得意而忘言

老子提出道可道,非常道,一方面承认语言可以表征出形上之道,一方面形上之道一旦用语言来表征,就不再是之前的样子。[3]因此,言是追求形上之道的过程,是中国哲学诠释学的主题内容和主要手段。因此中国哲学诠释学也可以概括为如何用语言来表示形上之道的过程。

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指出,夫象者,出意者也,即通过象可以表征出意;言者,明象者也,即通过言,可以表明象。意以象尽,象以言著,即意通过象来表现,象通过言来彰显,也即言可以表征出意。下句又说,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即言是怎么表征出象的呢?是通过得象忘言;象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象之所以能够保留意,是因为得意忘象,这就是著名的得意忘言的论断。

在这里,谈到了象的问题。那么,什么是象?《周易》中,象是指卦象,是在对事物观察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感受,能够基于人的理解引发共鸣,引导人们去感悟和把握意。与言相同,它们都是用来表征意的工具符号,既与意有分离性,又与意有同一性。

得意忘言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象是用来表达意的,言是用来说明象的,诠释意须从言象入手;第二层意思,意在象之外,象在言之外,想要表达意,既要重视言象,又必须超越言象。[4]一方面,引入了象的概念,总结出了一套用于把握形上本体的兼具言和象的意象语言。这种意象语言,不仅具有普通语言的明确和具体,还具有象的模糊和抽象,达到了明确与模糊相统一,具体与抽象相统一。另一方面,道无形,自然无象;道无名,自然可以无言。道是脱离了言和象的意。[5]因为不受言和意的限制,道的意义才可以自由随意、无所限制。

汉代经学注重文字训诂和名物的考订,形成了一种注不驳经,疏不驳注的注疏传统。而得意忘言的出现,打破了汉代经学对人们思想和创造能力的束缚,开创了以读者之意解经注疏的先河。宋明儒学的意象语言并非是发展不同于先前的意象文字符号,而是着重阐释义理,强调在解读和诠释意象语言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历史积淀和人文底蕴,因而超越了语言符号的局限,从文本的字面之意走向了言外之意,达到了与作者的心灵直接接触、交流以致融合。

三、智,何以可能?

意象语言对于中国哲学诠释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的突破就在于将取象,即格物的对象,从外部世界的事物转为历史文献和人文底蕴本身。然而,又回归到第一个问题,我们如何知道这历史文献等意象语言表达的就是我们所追寻的形上之道?针对该问题,中国哲学诠释学发展了两个传统,即我注六经的道问学传统,和六经注我的尊德性传统。

我注六经,就是读者为六经作注,将文字文本作为中心,强调读者对文本的忠实的还原工作,通过对历史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对文字训诂和历史名物进行考证,从而探索其寓理,达到形上之道。朱熹认为: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只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对于经典的研读,一定要细致入微,锱铢必较,方能了解先贤的本意。

六经注我,则是将六经作为自己的注脚,以读者为中心,借助文本来阐释和发挥自己的思想,至于文本,则可以依照读者的思想进行适当的演绎和发展。[6]它更注重读者本身的主观感受与体会领悟,无论是对于经典的解读还是古物的考证,都具有较为强烈的主观色彩。

然而,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并非完全对立的概念,事实上,它们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是一种对立统一。

那么,不管是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或者这两种方法的统一,为什么通过研读经典就可以达到形上之道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何以可能的问题。真正通过阅读经典来到达形上之道,不仅依赖于对经典的研读,更与读者本身的形上把握能力息息相关。无论是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都承认人是有把握形上之道的直觉能力的,即所谓的明心见性。开发心的功能,就可以达到智。

对于我注六经,心的功能体现在对万物运作机理的豁然贯通。程朱学派认为,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及凡天下之物,强调致知在格物。由于这种把握形上之道的方式是通过熟悉经典实现的,因此,确立的是客观性原则。而对于主张六经注我的陆王学派,心的功能则是与他人的沟通。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下而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人之所以能够把握形上之道,是因为人心相同,因此,遵循的是主体性原则。

两种学派分别代表了两种哲学诠释学的原则:提倡我注六经的程朱学派重视性对把握形上之学的重要性,是性即理;而提倡六经注我的陆王学派则重视心对把握形上之学的重要性。而这两者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无论偏重点在哪,他们都是可以对立统一的,都同样解释了通过研读经典来把握形上之道何以可能的问题。

四、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境,即境界。在老庄文学中,境的最初含义是无,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因此,境指向的是人性中价值性精神性的一面,而非工具性的一面。那么,这种无我的精神境界是如何实现的?这与我们用语言去把握形而上学有什么关联呢?接下来从中国哲学诠释学的三个传统来解释这个问题,即诗学的传统、禅学的传统和儒学的传统。

在诗学传统中,境为意境。意境一词始于唐代诗人王昌龄,他在《诗格》中提到物境、情境和意境三个概念,认为:诗有三境。其一为物境。欲为山水之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艳秀者,神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己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镜像,故得形似。其二为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也。然后驰思,深得其情。其三为意境。亦是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在诗歌创造方面,王昌龄将意境创造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物境偏重于形似,情境注重情美,意境追求真美,涉及到事物本质的美。诗的意境要求创作者与创作地达到情景交融,并将此情此景通过文字记载传递给读者,使读者感受到相同的情景。这要求诗人的主观感受与客观环境和客观事物相统一。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他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7]。只有在以物观物的无我之境下,诗人的情与意才不会具有客观性,才能达到真正的物我交融。

诗学阐明了无我是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而禅宗传统则揭示了从无我到有我是辩证的过程。《五灯会元》中记载,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在第一个阶段,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是一个肯定阶段。山和水,本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积土而成山,凝气而成水。山为青黛,有高有低;水为碧蓝,有清有浊。由于思维没有进入批判与反思的状态,因而看到的山即是山,看到的水就是水[8];第二个阶段,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是一个否定阶段,人们开始哲学地思考,开始用一种思辨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开始对自己原生态的认知产生否定。在不断的学习与认知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思维。这时,我们发现山只不过是地面上起伏的物质的名称,而这些所谓的山,有可能下一秒就会因为地壳的运动或风沙的侵蚀而改变形貌。此消彼长、沧海桑田,于是我们强为之说,刻意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感觉,结果发现我们所道出的道并非原来的道,这就进入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第二阶段,这是一种否定、一种批判,也是人们追求形上之道的过程。第三阶段,即依然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对第二个阶段的观察与意象寻求普遍意义的再否定,是否定之否定。在这个阶段,人对外界的认知不再是心的作用,而是达到了智的本身。达到了人与自然万物的统一,现象与本质的统一,形上与形下的统一。

诗学和禅学通过形象、比喻的说法对有我到无我的超越过程进行了描述,而儒学则是通过富有哲理思辨的语言来进行诠释。儒学所追求的境,是天地万物为一体,这点是与诗学和禅学相一致的。儒学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其一,人组成了天,人是宇宙中最具活力的存在。因此,人应该张扬自己的灵气,奋发有为,张扬一身浩然之气,坦坦荡荡,达到上下与天地合流。《易传》认为,人生就应该向宇宙大化一样有生气,即所谓的天地之大德日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朱熹认为,人是天地之生气。因此,儒学传统其实就是万物生机与人的生气相统一。其二,人在宇宙中占有主体地位。这决定了自己能够身体力行、事必躬亲,依靠自身后天的修炼从而达到道德的升华,形成自身的价值观。人可以不凭借外力的帮助和神灵的恩典便能够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正式因为这与天的目的是相符合的,这种超越才可能成功。孔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即我一心想要修炼自己,达到仁的境界,那么仁的境界就已经到了;孟子曰:人皆可以成尧舜,意思是只要善于培养自己的道德和修养,每个人都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王明阳认为:人人自由定盘针,意思是注意自身主体意识的培养,锻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就能达到形上之道。其三,天人合一并非单个人修炼与天合一,而是整个类的统合。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应该有道德,把个体生存价值同社会道德的进化和民族的繁荣兴盛联系到一起,重视个人历史使命,肩负社会责任,将个人的内在道德修养转化为安邦治国的能力,做到内圣外王。仁者能够将修己以救百姓当做自己的责任,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诗学、禅学、儒学分别从人的情意、思维、道德修养出发,可以达到这样一个结论:虽然人对形上之道的把握与言说离不开主体性,但最终却要将这种主体性与天道的客观性消融在一起,即所谓的天人合一。因此,天人合一就是道的最终境界,就是形上本体的最终归宿。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一门语言”的观念与“乱语”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2-10-16
摘要:维特根斯坦、乔姆斯基、戴维森等人曾先后基于不同理由对“一门语言”的观念提出质疑。戴维森认为,约定论语言观对语言能力的描述需要遵循三条基本原则,这三条原则与人们对“乱语”现象的成功诠释不相容。约定论语言观不能解释......
“通其训诂、发其精微”——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诠释方法
发布时间:2023-07-13
中国哲学是由不同时代的诠释者在对元典进行持续性阐释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和延续的。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对象主要是指周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元典文本,即后世所谓的五经、四书、《荀子》、《老子》、《庄子》、《墨子》以及汉以后......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发布时间:2013-12-19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道德义务的现代诠释 摘 要: 过去人们一直将道德义务限于人类社会领域,但是当大量的环境问题出现的时候,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对道德义务进行思考。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道德义务不......
哲学诠释学的“反美学”与人文科学的审美真理立场
发布时间:2013-12-18
【 作 者】李建盛【作者简介】李建盛 北京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内容提要】美学问题在当代哲学诠释学中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哲学诠释学站在人文科学立场,对审美经验和审美真理问题的理解和解释,体现了显著的“反传统美学”特征。本文从美......
哲学诠释学的“反美学”与人文科学的审美真理立场(1)
发布时间:2013-12-18
【 内容 提要】美学 问题 在当代 哲学 诠释学中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哲学诠释学站在人文 科学 立场,对审美经验和审美真理问题的理解和解释,体现了显著的“反传统美学”特征。本文从美学作为人文科学特殊理解方式、审美真理如何表现,以......
经典诠释与“立德”
发布时间:2023-03-06
关键词: 文本与经典;教化;中国诠释学;立德 摘要: 文本诠释是诠释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在现代诠释学形成之前,诠释的重心是对作为“经典”的文本之理解。在现代诠释学中,诠释重心移向了一般意义上的文本。当代诠释视野中,有人甚而......
“道统思想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发布时间:2023-02-09
2016年10月21至23日,由中华朱子研究会、四川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和张浚张蛩枷胙芯炕崃合主办的“道统思想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德国、中国内地及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10......
思想道德与法律课的哲学释解
发布时间:2013-12-19
思想道德与法律课的哲学释解 思想道德与法律课的哲学释解 思想道德与法律课的哲学释解 哲学基础之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 根据以上引述明显看出,上层建筑仅指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政治、法律、道德、艺术、......
中国哲学对传统艺术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3-09
一、 中国哲学与中国传统艺术 (一) 中国哲学 哲学是起源于希腊文,是爱与智慧的组成,并在世界各国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使用。中国哲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古代哲学与现代哲学,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其独特的思想价值观念远......
浅谈中国传统哲学概念“理”与西周哲学译名之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9
被誉为日本近代哲学之父的西周可以称之为日本西学东渐史上的第一人。他是日本近代哲学的开始,是第一个正式将西方哲学系统地介绍到日本的哲学家。经西周之手译出的像主观、客观、理性、悟性、现象、演绎、归纳等译词已经成为人们在表述......
全球化与中国传统道德
发布时间:2023-01-30
作为绵延数千年的文明正大之邦、歌诗礼义之地,中华民族拥有广博庞大、精深缜密的传统道德资源。这些道德资源除了使今天的国人振奋和感恩之外,毫无疑问的是,如何继承并发扬就成为一个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任务。同于我们的祖先,这项工......
客家围屋建筑特征及其传统文化特色诠释
发布时间:2023-07-27
客家围屋建筑特征及其传统文化特色诠释 1 引言 客家http://wWw.LWlm.Com围屋,又名土楼,或者围龙屋。它独具特色,是中国建筑史上一朵绚烂的奇葩,在世界建筑之林也有一席之地,因而享有“世界建筑文化遗产”之美誉。然而,随着“水泥森......
中国哲学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12
一、中国哲学智慧与哲学中心概念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的奇葩,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哲学中曾积累了一些具有核心价值的哲学智慧,但在西学东渐及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兴起的冲击之下,这些哲学智慧却离我......
谈传统哲学及法哲学原理中的理性与法
发布时间:2016-11-25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的主人世界是希腊世界。古代社会通过暴君的意志实现,暴君实现人民意志,并且将集体的意志变成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意志凌驾在善和恶之上,他的意志是普遍的意志,能摧毁作为特殊的个人意志。之后,个体......
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
发布时间:2022-10-25
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问题 构成了西方诠释学的重要主题。从施莱尔马赫、狄尔泰开始,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再到后来的哈贝马斯、利科尔以及贝蒂、赫施等,众多的诠释学家们对人类理解和解释过程中作者、文本和读者三者之间的......
民法中“民”的诠释
发布时间:2013-12-19
民法中“民”的诠释 民法中“民”的诠释 民法中“民”的诠释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方法论 价值目标 内容提要: 市民社会中,民法给予每个主体最细致的关爱。随着时代发展,民法的外延更是无限的细化、膨胀。究竟如何准确地把握......
中国传统学术中的治理学和治理哲学
发布时间:2022-09-03
摘要:中国传统学术中固有的缺乏理论性却富有思想性的可名“治理学”的学问以“治道”为研究主题,其中与现代西方管理学中的管理哲学约略相当的内容属于治理哲学。与为了创造出尽可能多的财富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而追......
基于卢卡奇与马克思哲学阐释中的黑格尔主义传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要:一直以来,很多政治哲学学者对于如何构建一个不同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政治哲学而探索。事实上,要解决现实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问题,还是必须从哲学的基础理论上找准切入点。目前,很多政治哲学家在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上还仍......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政治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3-02-21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的日益强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也逐渐成为广大学者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政治哲学的核心是经世致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诸如德政民本思想、无为而治思想、兼爱贵和思想和法治思想等对现代的社会......
中国新主流电影对“中国精神”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6-12
(一)泛情化策略泛情化是指主人公的性格、动作、命运和其行动的环境、所得到的社会评价以及影片叙事的情节、节奏和高潮都以伦理情感为中心而被感情化。尹鸿曾在其《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一书中写道:由于英雄神话的解体和权威话语的弱化,那种作为先驱者、布道者或万能助手出现的超现实的人物形象已经很难具有在场效果了。当编码失去了与现实表象的相似性以后,编码作为一种意识到的虚构往往会受到概念化公式化的指控。[.........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二)
发布时间:2023-02-04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二)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二)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二) 三、关于“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一)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 1、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之......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一)
发布时间:2022-12-21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一)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一)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一) 一、绪言 一方面,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请求司法保护须以证据为根据,法院对事实的认定以及最终对案......
“食货”:中国封建社会的财政诠释
发布时间:2013-12-17
" [关键词]“貪货”;食货志;封建财政[摘 要]东汉初年.比较完整地表述财政内涵和外延的财政概念—“食货”已经确立,并在以后的1900余年中不断发展和完善。“食货”研究的对柬是我国封建社会国与民相互之间的经济活动及与此有关的政策......
语言对社会现实重构之女性文体学诠释
发布时间:2023-07-27
论文关键词:女性文体学 性别角色 现实世界 重构 及物过程 论文摘要:文章以小说《艰辛爱情路》为例,借助女性文体学分析模式,通过分析小说中一个恋爱场景中涉及男女主人公的及物过程的类型选择的“质”与“量”的区剐,揭示习......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与科学的联姻
发布时间:2023-07-07
广大朋友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与科学的联姻”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一 西方“力量型”科学范式的理论溯源及其界限 [3]西方“力量型”科学范式虽然在过......
“本地化”还是“处境化”:汉语语境中的基督教诠释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无论是就思想层面、体制层面、还是受众层面而言,教理的讲授与理解都是根本的前提。从而这一传播过程,实际上就是基督教在异质语境中所必然经历的诠释活动。在这样的意义上,任何一种“教理的讲授和理解”都不可......
浅析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学生的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道德 道德 教育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德育中强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三)
发布时间:2022-10-22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三)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三) 实务性诠释与学理性批判(三) 五、关于“质证” 民事诉讼中的质证,是指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当事人就所提出的证据,围绕证据的真......
红色元素在中国伦理电影中的应用与诠释
发布时间:2013-12-17
红色元素在中国伦理电影中的应用与诠释 红色元素在中国伦理电影中的应用与诠释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红色元素在中国伦理电影中的应用与诠释 法国电影大师戈达尔曾在......
包装智能化诠释食品绿色安全新理念
发布时间:2022-11-14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包装设计者不断将绿色理念融入到产品包装中。选择环保材料、采用安全加工方法,将包装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是绿色包装倡导者追求的终极目标。基于此,许多包装设计者习惯从减量化......
宪法上的人格尊严:一个中国语境下的诠释(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20
【内容提要】 如果有什么权利能够成为其他权利的基础,并且还是“凡权利必有界限”的例外,那这个权利就是人格尊严。在我国语境下,人格尊严规范作为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宪法教义学上的准确界定不同于“人的尊严”......
“文如其人”的诠释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3-07-01
摘 要:“文如其人”命题由于表述的过于简洁抽象,容易滋生出多意理解,因而在历史是一个争论很大的命题。本文对这个命题及其反题做了一些梳理工作,试图找出此命题能够成立的限度和前提条件,并尝试重新构建“文”与“人”之间的关系......
传统道教生态哲学思想与当代生态养生旅游
发布时间:2023-03-02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教生态哲学思想是当代生态养生旅游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道教中“天人合一”、“天父地母”、“一切有形,皆含道性”和“人为万物之灵”等思想蕴含了当代生态伦理学中生态整体思想、尊重和感恩生态环境思想、万......
浅谈中国传统学术中的治理学和治理哲学
发布时间:2023-02-27
一、中国传统学术中的治理学 管理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具体形式,并且在人类活动中,也许再没有比管理更重要的领域了。 管理思想是普遍存在于人类世界的意识形式之一,但是,当且仅当人类进人劳心与劳力的分工时代以后,某些从事后来......
当代文学作品中诠释和表达
发布时间:2022-11-17
摘要:我国茶文化由来已久,对茶的探索和喜爱已经穿越了时空,持续了上千年。茶饮品在现代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家喻户晓并且喜闻乐见的绿色饮料。茶文化发源于中国人流传千年的饮茶习惯,和茶叶有着同样相当长的文化积淀。茶的历史太悠久,以至于对茶的起源和由来,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早在盛唐时期开元盛世就有“茶圣”陆羽在著作《茶经》中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把对茶的发现和利用归结为神农的功劳。茶叶在中国人的心.........
禅宗的美学智慧——中国美学传统与西方现象学美学
发布时间:2023-02-11
禅宗的美学智慧——中国美学传统与西方现象学美学 禅宗的美学智慧——中国美学传统与西方现象学美学 禅宗的美学智慧——中国美学传统与西方现象学美学 研究禅宗美学,学术界关注的往往是它的作为“文献”所呈现的......
浅谈合“自然”与“当然”为一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
发布时间:2023-07-04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中,最具代表的当属儒、道两家。儒、道两家教育哲学的思想特征尽管有多层次、多方面的呈现,但都继承着中华文化尚和合、重情意的基因,将自然与当然的一体和合奉为其一贯之道。自然是指先天本有,当然是指后天应为。在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中,自然是当然的根源与发动者,当然者皆自然。自然与当然的一体和合,是人的主体性的自我实现与社会价值实现的一体和合。自当一体是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根基,贯穿于整个教育.........
以中国传统文化阐释醉驾入刑
发布时间:2023-05-10
醉驾入刑是我国社会公共安全法治的一大进步,对维护社会公共交通安全意义重大。其实质是社会变迁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冲突和文化失调的一种反应。文化是阐释刑法的一个重要方面,醉驾入刑问题不仅可以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加以......
诠释“称王称霸”
发布时间:2023-07-06
春秋战国时期的“称王称霸”和我们现代汉语里的“称王称霸”意思不大一样。现在我们用这个词通常都是虚指,可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时候,这个“王”和“霸”却都是实指。 “王”指的是中央政府的头子,普天之下属他最大,每一任的周天......
中国传统伦理与思想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 要:中国传统伦理的道德文化主要是通过道德规范体现出来的,那么探讨中国传统伦理与思想道德教育尤其重要。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是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基础以及现代思想教育中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借鉴两方......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2-11-23
摘 要:传统―指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对现在和未来仍然产生影响的东西。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未中断,流传至今流传的许多建筑中,我们都能清楚地看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其中的运用。由贝聿铭先生亲自主刀设计......
浅析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传统道家哲学相通之处
发布时间:2022-10-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术研究的深入,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哲学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受研究学者们的注意,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有目共睹的。众所周知,道教哲学也是我国传统哲学重要的一部分,但学者对道家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比较研究......
湛江城市形象识别系统的诠释与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3
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力人才资源、资金贮备、自然环境条件等,谁拥有越多的发展资源,谁就处有越有利的发展平台上,这迫使城市必然要更多、更好地推销与展示自我特色与发展前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与资本,......
从方法视角看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1
" 近期,中国传统政治哲学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这既可以从发表的为数不少的研究文献上得到证明,也可以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获得较为强烈的社会反响上佐证。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研究在方法上的确当性还是一个需要认真清理......
谈中国传统语文课程的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23-03-16
" 论文关键词:语文课程 文化阐释 中国传统 文化逻辑 历史与现实 文化发展 实然状态 应然状态 论文摘要:探究语文课程与文化的关系,无论是就历史与现实中实然状态的语文课程的文化逻辑及语文课程在文化发展中曾扮演的角色与......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诠释
发布时间:2023-02-12
“六经皆史”是清代著名思想家章学诚(1738-1801) 理论 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围绕这一命题歧见迭呈,莫衷一是。笔者略述管窥之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史之含义 那么,这个“史”字是什么意思呢?这应以章氏自己的......
浅谈《周易》成语智慧与中国的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2-11-25
摘要:《周易》是中国古代的哲学经典,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与人生哲理。当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统治思想后,儒家六部经典被列为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而《周易》成了六经之首,这足见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深厚影响。 关键词:《周易》......
道德哲学语境中的宪政逻辑
发布时间:2023-03-09
究竟何谓宪政?主流的看法大概来说,宪政是一种以法治为形式、司法为屏障,以民主为基础、分权制衡为手段,以保障个人自由为终极目标的政法制度。而众所周知,宪政要得到有效的运行,就要求大多数人遵守宪法(或称宪约),否则......
媒介环境学派思想沿革的生态视角诠释
发布时间:2022-11-14
媒介环境学派思想沿革的生态视角诠释 “赋权”概念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出现。赋权指的是社会中民众通过信息沟通、积极参与决策和采取行动的实践性互动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实现改变自己不利处境或者提升权力和能力,从而使得整个社会......
道德哲学语境中的宪政逻辑
发布时间:2014-01-23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道德哲学语境中的宪政逻辑”,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究竟何谓宪政?主流的看法大概来说,宪政是一种以法治为形式、司法为屏障,以民主为......
明清《西游记》诠释
发布时间:2023-03-14
第一章明清《西游记》诊释 在古代《西游记》诊释史上,评点批评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明清《西游记》评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肇始于明代金陵世德堂刊行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世本),成熟于晚明《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李评......
对伦理与道德的中国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3-07-25
对伦理与道德的中国哲学思考 对伦理与道德的中国哲学思考 对伦理与道德的中国哲学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人的宇宙观倾向于认为:不管祂属人还是属神,我们都应该以愉悦且欣赏的态度来对待我们不得不生存于其中的这个世......
中国古代非自由传统与道德走势
发布时间:2023-04-10
" 「东方专制主义」,体现了世人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基本印象。从黑格尔(Hegel)到魏特夫(Karl A. Wittfogel),该印象已承之久远,难以改变1。以至于除了汤因比(Arnold J. Toynbe)等人的个别言说2外,人们很少能从西方人士的有关议论中......
浅谈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哲学基础与现实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16
" 论文关键词:对立统一 原则 现实启示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精髓,从哲学角度看,它揭示了社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传统......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西方道德文化的差异
发布时间:2022-08-11
" 论文关键词:中国 西方 道德文化 义利关系 社会责任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西方道德文化在道德评价、义利识别、义利关系、人际关系、社会责任等方面均有差异。本文就上述差异作了较为详尽的对比阐释,旨在能够给当代道德教......
禅宗的美学智慧——中国美学传统与西方现象学美学 (1)
发布时间:2022-10-14
研究禅宗美学,学术界关注的往往是它的作为“文献”所呈现的种种问题,而并非它的作为“文本”所蕴含的特殊意义。事实上,就中国美学的研究而言,考察禅宗美学“说了什么”以及它所带来的特定的“追问内容”(庄子所谓“圣王之迹”)固然......
中国古代治水中的传统哲学理念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23-07-21
摘要:中国古代治水的历史悠久,成就斐然。其原因在于古代治水中常常以传统哲学为指导思想,不仅重视水利工程位置的选择,而且在统筹规划中突出重点,辩证考虑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并善加转化,同时又能根据当地环境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等,......
中国哲学中的辩证思维对传统法律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7-28
愛因斯坦认为,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德国著名诗人诺瓦利斯也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所以,对于法律而言,哲学也是其基础,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
“人才”诠释中的教育和追求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 人才;做人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 [论文摘要] 所谓人才,就是“人”与“才”的有机合成,具体表述为“人才=健康人格+高创造力与高技能”。教育的现代发展取向与变革正是围绕培育“人”与“才”而展开。成人成才......
诠释现代化研究型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3-03-15
1960年7月创建成立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以下简称“上海龙华医院”)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大中医临床基地之一。上海龙华医院的“起跑线”很高,自建院之日起,就力邀黄文东、石筱山、陆瘦燕、顾伯华、陈大年、徐仲才、丁济民、......
浅谈周敦颐对《中庸》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3-04-09
周敦颐的学术著作主要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虽然从书名上看,《太极图说》与《易通》( 即《通书》) 都是解《易》之书,但从诠释方法上说,两者则有较大的不同。《太极图说》基本是就《易》而发挥,而《通书》除了发挥《易》的思想......
现代性背景下的神学诠释
发布时间:2022-10-23
" 罗伯特·贝拉(Robert N. Bellah)和大卫·特雷西(David Tracy)都是当今美国宗教学界的顶尖级人物,而且最近几年都在论文中总结了自己40年来的研究思路。他们分别基于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的神学背景,始终将宗教学的问题纳入当代社......
浅谈德国哲学家与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2022-09-25
中国现代哲学深受西方哲学的影响,对现代中国哲学影响最大者当数德国哲学。可以说,德国哲学构成了现代中国思想理论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德哲学的交流从来就不是单向的。早在德国哲学影响中国哲学之前,中国哲学就对德国哲学家......
浅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山水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 关键词:山水画 儒家思想 道家学术 禅宗 论文摘要:山水是 中国 画的一个重要主题,中国山水画的水赛写意中,充分体现了“以形媚道”和“天人合一”两大特征。这是中国传统饰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模式和道家崇尚 自然 思想的......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其哲学基础
发布时间:2023-01-28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在中国传统音乐结构中,腔是一个带有全局,具有音乐形态学、音乐结构学和音乐关学诸多方而意义的概念。在音乐形态学方而,沈洽指出:所谓腔,指的是音的过程中有意运用的,与特定的音乐表现意图相联系的音......
浅谈中国传统哲学之心象理论在中医学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6-07-04
心象具有深邃的文化哲学内涵,在中医学各个方面均有所体现。以中医学辨证论治过程来讲,心象思维贯穿始终。辨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其实质是心象理论在中医临床应用的思维过程,整个辨证施治的心象过程可以概括为知象、取......
一百年来的词学研究:诠释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19
一百年前的今天正是晚清四大词人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郑文焯倾全力振兴词学的时候,前后王鹏运主盟北京,朱祖谋坐坛苏州,把清代词学复兴运动推到了鼎盛的巅峰。他们,有时还加上文采斐蔚、才气横溢、以搞为主的文廷式,一面层层迭迭......
对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诠释—张九精精神内涵探讨
发布时间:2023-02-22
" 论文关键词:张九精精神; 传统美德; 时代精神; 诠释 论文摘要:孝道心、关爱心、诚信心、上进心、责任心、自信心、吃苦心、感恩心、平常心,张九精身上凝聚着九种可贵的精神力量,从而铸就了他健康的人格力量。 张九精是海南师范大......
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困境
发布时间:2023-05-24
都说晚清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变局的画面,无非是东方宗法专制国家向 现代 社会 转型特别艰辛的记录。为什么这样的局面恰恰在 中国 出现? 历史 是斩不断的链条。晚清乃至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如此曲折,根源应该从中国传统......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发布时间:2023-05-03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儒释道,主要不是指原始形态意义上的儒释道,而是指随着历史的前进,不断融摄了其他学派思想,并具有鲜明 时代 特征的发展了的儒释道。因此,我们要比较准确和深入把握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儒释道三家各......
全球化与基督教的自我诠释
发布时间:2023-04-15
" 世界范围内的所谓全球化趋势,首先是作为一种经济学的概念而存在的。然而随着政治、社会等相关维度的不断介入,人们开始愈来愈多地在文化学的意义上谈论全球化。西方的基督教学者就此作出了引人注目的反应,其中至少有两方面的研究特别......
现象学哲学对传统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发布时间:2023-03-30
现象学哲学对传统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现象学哲学对传统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现象学哲学对传统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更多内容源自 幼 儿 [提要]现象学哲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运动,它对传统哲学的革命性变革体现在哲学思维方式和......
浅谈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儒道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23-03-23
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现,它不仅反映着建筑者本人对实用及功能目的的表达,而且还体现着该民族的宇宙观、宗法观与社会道德伦理观。朝鲜族传统民居是朝鲜族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生产方式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集中体现,无论在建......
汉语言文学与传统文化探究
发布时间:2017-01-19
摘要:汉语言文学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沉淀,已经成为中国的传统人文科学,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拥有我们中国特色的传统中国文化。汉语言文学通过丰富多样的传播手段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中国文化......
用科学发展观诠释效益审计
发布时间:2023-02-02
坚持以 经济 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 发展 ,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是落实 科学 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如何将这一思想贯彻在我国审计 理论 体系建设和实践发展进程中深化审计,完善并丰富效益审计,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
合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诠释
发布时间:2015-09-1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手段也层出不穷,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探索与努力,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如激趣法、创新法、表演法等。但是,笔者要说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果一味地遵循方法,......
思想哲学论文:浅析中国传统德性思想析论
发布时间:2022-12-16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思想哲学论文:浅析中国传统德性思想析论,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学是德性伦理学。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和孔盂的伦理思想来看,德性是一切美好品质的概括,它包括状态、性情和习惯等。......
论传统孝道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3-07-27
论传统孝道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传承在中國的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孝被看作百行之先、为仁之本,它是支配中国古代社会几千余年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已经深深地植于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的内心深处,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习惯。所谓的孝道,其实主要是指有关孝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及与孝相关的社会活动的统称。可以说,传统孝道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领域、文化生活和经济活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艺术与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2022-10-10
中国艺术与中国哲学 中国艺术与中国哲学 中国艺术与中国哲学 一 每一个民族、时代、社会的文化,都有其不同于其他民族、时代、社会的特征,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不同的时代精神,和不同的社会思潮。......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发布时间:2023-03-14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文 章 来 自 教育 网 [摘 要]政治哲学复兴的学术意义在于重建哲学与现实的公共......
谈意境说与儒、释、道的对立互补
发布时间:2022-09-30
摘要:中国古代宗教思想的特点决定了其影响意境说的方式,横向剖析可以清楚地看出意境概念基本内涵的形成及其融合都来自于儒、道、佛的影响,纵向考察则可以轻松理出儒、道、佛思想对立统一影响意境说生成、成长及成熟的轨迹。意境说是......
现当代文学创作中茶文化的诠释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21
[摘要]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从四千年前古代人简单的冲茶、喝茶,直至现当代文学等各类艺术作品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诠释,其内涵和价值对现当代主流文化的发展起到良好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茶文化基本概念的阐述,对茶文化多重特性和内在含义加以合理分析,以贾平凹、鲁迅、老舍、梁秋实等文学大师文学作品对茶文化的诠释为例,深刻探究了茶文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意.........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统文化底蕴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马克思主义 哲学 中国 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与中国的传统哲学有着许多相融、相通之处。中国人民求真务实的朴素唯物主义传统、阴阳流转与“否极泰来”的辩证思维传统、“知行之辨”的认知论传统以及“重民”、“大同”的 社......
“人性”与“哲学”:一种可能的阐释
发布时间:2022-08-07
" 【内容提要】人性问题作为人及其存在的始源性和本然性问题,它同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内在相关。人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二重化,构成人类学本体论悖论。历史上真正的哲学家都对此有着深刻的体认。精神存在对于肉体存在具有优先性和至上性......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及其哲学基础探究
发布时间:2022-10-12
音乐可以通过旋律向人们表情达意的艺术形式,其主要作用在于陶冶人们的情操,音乐者通过音乐向听众表达自身的情感与意蕴,通过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达出内心深处的特殊情感。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
浅谈量子力学的统计解释及其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03
在量子力学的发展史上,寻找一个能够合理地描述观察现象和实验数据等一系列相关事件的量子力学的自洽解释,必然是使抽象的理论达到现象学的一座中间桥梁和纽带,是使远离直觉的量子力学的数学形式能够清晰明白地被得到理解的一种有效手......
论哲学与人的爱智危机
发布时间:2023-04-26
论哲学与人的爱智危机 论哲学与人的爱智危机 论哲学与人的爱智危机 精品源自化学科 爱智的品格哲学 作为一种爱智慧的学问,它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葆有惊异。亚里士多德在谈到哲学思维的时候强调,“哲学起源于惊讶”。接着......
中国传统家训教化与公民道德素质养成
发布时间:2023-03-10
" 一 中国古代的家训,主要是指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父祖对子孙的教诲训示,但也有一些是夫妻间的嘱告、兄弟姊妹间的劝谕、诫勉。传统家训的教化的内容十分庞杂,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但究其根本,却始终是围绕齐家治家、教诫子......
浅谈中国画中的道家哲学精神
发布时间:2023-03-24
中国画是一种精神劳动,它要求画家具有高深的艺术修养(包括人生经历、学养沉淀、胆识、才识等几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它通过表现不同于西方透视的空间意识和奇妙的精神氛围以及对绘画语言创造性的运用来表达中国人......
浅谈心智哲学中的整一性投射谬误与物理主义困境
发布时间:2023-01-05
心智哲学也被译作心灵哲学,在英美哲学中与认知科学时常相互纠缠。多年以来,各种版本的物理主义及其还原主义变种:计算主义在这个领域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一、整一性投射谬误的产生 内在描述与外在描述是两种不同的描述方式。对于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