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

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9 17:20:34
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
时间:2013-12-19 17:20:34     小编:

提要: 本文通过对“目/眼”“足/脚”等8 组同义词在中古时期变迁递嬗情况的分析,试图就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文章认为:词汇史有别于训诂学,二者不应混为一谈;中古词汇研恐屑负跛械男巳ず土α考杏谝赡汛视锟际偷南肿簇叫敫谋洌怀S么视镅荼涞难芯坑Φ币鹬厥硬⒎旁诖驶闶费芯康闹行奈恢茫讼罟ぷ髑熬肮憷讯群艽螅枰复斯餐Γ云谥鸩浇⒖蒲У?br> 汉语词汇史。

* * *

在汉语史诸部门中,词汇史向来比较落后,而中古(晚汉—隋)时期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尤为薄弱。〔1〕近二十年来, 经过郭在贻等先生的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中古词汇研究已经由冷落而繁荣,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专著如林,各擅胜场,单篇文章多至难以胜数。这些成果是应当充分肯定的,它们对古籍整理、辞书编纂等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也为建立汉语词汇史积累了许多有用的材料。但是,这些论著大多偏重疑难词语的考释,研究的对象集中在从张相到郭在贻一贯强调的“字面生涩而义晦”和“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这两类词。也就是说,主要还是训诂学的研究,是传统训诂学的延伸和扩展。至于作为语言词汇的核心的“常语”,向来是训诂学者认为可以存而不论或者无烦深究的。然而,要探明词汇发展的轨迹,特别是从上古汉语到近代汉语词汇的基本格局的过渡,即后者逐步形成的渐变过程,则常用词的衍变递嬗更加值得我们下工夫进行探讨。而这正是汉语史异于训诂学之处。因为不对常用词作史的研究,就无从窥见一个时期的词汇面貌,也无以阐明不同时期之间词汇的发展变化,无以为词汇史分期提供科学的依据。

训诂学与词汇史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训诂的目的是“明古”,训诂学的出发点是为了读古书——读懂古书或准确地理解古书。因此,那些不必解释就能理解无误的词语,对训诂学来说就没有多少研究价值。词汇史则颇异其趣,它的目的是为了阐明某一种语言的词汇的发展历史及其演变规律,而不是为了读古书,尽管不排除客观上会有这种功用。所以,在训诂学看来没有研究意义的词汇现象,从词汇史的立场去看可能恰恰是极为重要的问题。目前在语言学界还存在着一种模糊认识,有意无意地将训诂学和词汇史混为一谈,以为考释疑难词语和抉发新词新义就是词汇史研究的全部内容。这种认识对词汇史研究的开展是不利的。因此,我们想要强调的是,这两门学问各有其彼此不可替代的价值,由于研究目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所用的方法和材料等等都有所不同。在目前词汇史研究还很薄弱的情况下,有必要分清两者的关系,尤其是它们的区别。

早在四十年代王力先生就撰文指出:“古语的死亡,大约有四种原因:……第二是今字替代了古字。例如‘怕’字替代了‘惧’,‘绔’字替代了‘kūn@①’。第三是同义的两字竞争,结果是甲字战胜了乙字。例如‘狗’战胜了‘犬’,‘猪’战胜了‘豕’。第四是由综合变为分析,即由一个字变为几个字。例如由‘渔’变为‘打鱼’,由‘汲’变为‘打水’,由‘驹’变为‘小马’,由‘犊’变为‘小牛’。”〔2〕又说:“无论怎样‘俗’的一个字,只要它在社会上占了势力, 也值得我们追求它的历史。例如‘松紧’

的‘松’字和‘大腿’的‘腿’字,《说文》里没有,因此,一般以《说文》为根据的训诂学著作也就不肯收它(例如《说文通训定声》)。我们现在要追究,像这一类在现代汉语里占重要地位的字,它是什么时候产生的。至于‘脖子’的‘脖’,‘膀子’的‘膀’,比‘松’字的时代恐怕更晚,但是我们也应该追究它的来源。总之,我们对于每一个语义,都应该研究它在何时产生,何时死亡。虽然古今书籍有限,不能十分确定某一个语义必系产生在它首次出现的书的著作年代,但至少我们可以断定它的出世不晚于某时期;关于它的死亡,亦同此理。……我们必须打破小学为经学附庸的旧观念,然后新训诂学才真正成为语史学的一个部门。”〔3 〕王先生所说的“新训诂学”,实际上就是词汇史。后来他又在《汉语史稿》第四章“词汇的发展”中勾勒了若干组常用词变迁更替的轮廓。此后陆续有学者对王先生论及的各个新词出现的时代上限提出修正,但讨论对象基本上没有超出他举例的范围,且仅以溯源(找出更早的书证)为满足。溯源当然是词汇史研究的一个方面,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一环,因为不明“源”就无从探讨“流”,但是仅仅溯源是远远不够的。蒋绍愚先生曾经设想,“可以根据一些常用词语的更替来考察词汇发展的阶段”。〔4 〕在新近出版

的《蒋绍愚自选集》中,又多次论及这一问题〔5〕, 还有专文《白居易诗中与“口”有关的动词》〔6〕,分析探讨了与“口”有关的四组动词从《世说新语》到白居易诗到《祖堂集》的发展演变情况,并运用了判别旧词与新词的两种基本方法——统计使用频率和考察词的组合关系。蒋先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所作的探索,无疑将对推进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作者之一也曾经试图通过考察个别词语的消长与更替(如:言—说,他人—旁人,有疾—得病)来探讨作品语言的时代特征。〔7〕但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

, 不是少数人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做到相当程度的。现在我们打算抛砖引玉,试从若干组同义词语在中古时期的变迁交替入手,作一初步的探索,希望能为汉语词汇的史的发展理出一点线索,或者说寻找一种方法或途径,以期改变目前有关研究工作中畸轻畸重的局面,使疑难词语考释与常用词语发展演变的研究齐头并进,相辅相成,从而逐步建立科学的汉语词汇史。

1.目/眼

王力先生说:“《说文》:‘眼,目也。’《释名》:‘眼,限也。’可见汉代已有‘眼’字。但战国以前是没有‘眼’字的。战国时代也还少见,汉代以后才渐渐多见。‘眼’在最初的时候,只是指眼球。……这样,它是和‘目’有分别的。后来由于词义的转移,‘眼’就在口语里代替了‘目’。”〔8〕 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看,秦以前典籍中“眼”共5见, 除王力先生所引的《战国策》《庄子》《周易》各一例外,另两例是:《韩非子·外储说右下》:“赵王游于圃中,左右以兔与虎而辍,xì@②然环其眼

。王曰:‘可恶哉,虎目也!’左右曰:‘平阳君之目可恶过此。见此未有害也,见平阳君之目如此者,则必死矣。’”《吕氏春秋·遇合》:“陈有恶人焉,曰敦洽雠糜,椎颡广颜,色如浃chēng@③,垂眼临鼻。”用例确实不多。

从汉末起“眼”用例渐多,如:咸姣丽以蛊媚兮,增@⑦眼而蛾眉。(文选·张衡《思玄赋》)〔13〕两停卜纤纤月初生,半白半黑眼中睛。(《艺文类聚》卷56引古诗)睫,插也,接也,插于眼眶而相接也。(释名·释形体)回头四向望,眼中无故人。(文选·陆云《答张士然》诗李注引魏文帝诗)感念桑梓城,仿佛眼中人。(文选·陆云《答张士然》诗)眼耳都融,弃干忘机。(皇甫谧《高士传》卷中“老商氏”)能令弟子举眼见千里。(《太平广记》卷5引《神仙传》)@⑧兽大眼。(郭璞《山海经图赞·@⑧兽》,《

山海经》裕喘文作“大目”)于眼,得色界四大造清净色,是名天眼。(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5)晋代以后,例子就难以数计了。从以下两个方面观察, 在当时的实际口语中,“眼”应该已经战胜“目”并逐步取而代之: 1)使用范围。“眼”不仅大量出现在口语色彩较强的小说、民歌、翻译佛典等文体中,而且进入了诗文、史书等高文典册。《高僧传》卷1 “康僧会”:“(支亮)眼多白而睛黄,时人为之语曰:‘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史书人名有“傅竖眼”“杨大眼”等,这些都是当时口语的实录。此外

下面我们再来具体考察一下《世说新语》一书中“眼”和“目”的使用情况(据高桥清编《世说新语索引》统计):全书“眼”共15见,当“眼睛”讲的“目”17见,出现频率大体持平;在用法上,“眼”的自由度要大于“目”。“眼”除组成“眼光”“眼耳”“白眼”“青白眼”外,都单独使用;而“目”则主要出现于承用前代的一些固定搭配中,如耳目、蜂目、举目、属目、触目、目精、chēn@⑨目(4见)等,只有少数能独立使用。“目”的“眼睛”义被“眼”挤占后,它在《世说新语》中更多地是用作“品评”义

(共46见);此外,当动词“看”讲和“节目”之类的用法也是“眼”所没有的。

2.足/脚

王力先生指出:“《说文》:‘脚,胫也’;《释名》:‘脚,却也,以其坐时却在后也’。可见‘脚’的本义是小腿。……但是,到了中古,‘脚’在基本词汇中已经代替了‘足’,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潜无履,王弘顾左右为之造履。左右请履度,潜便于坐伸脚令度焉。’(晋书·陶潜传)”〔15〕“脚”有“足”义的始见时代,经过学者们的考订,已经把它提前到了三国。〔16〕我们认为,“脚”从最初指“胫”到后来转而指“足”,中间应该有一个指“整个膝盖以下部分”的过渡阶段,即先从小腿扩大到包括脚掌在内,然后再缩小到脚掌。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处在这个过渡阶段之中,而一直到隋末这个过程似乎尚未完成。下面这些例子中的“脚”都不易断定是专指小腿抑或专指脚掌,

只能看作是笼统地指“整个膝盖以下部分”(在具体的上下文中有时仅指这个整体中的某一部分,这是义位与义位变体的关系,二者并不矛盾):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金匮要略·中风历节)左右遂击之,不能得,伤其左脚。其夕,王梦一丈夫,须眉尽白,来谓王曰:“何故伤吾左脚?”乃以杖扣王左脚。王觉,脚肿痛生疮,至死不差。(《西京杂记》卷6)臣久婴笃疾,躯半不仁,右脚偏小。(《晋书·皇甫谧传》载谧上晋武帝书)(王)贡初横脚马上,侃言讫,贡敛容下脚,辞色甚顺。(又陶侃传)夜梦星坠压脚,明而告人曰:“……梦星压脚,必无善征。”(魏书·儒林陈奇传)此外像“跛脚、损脚、动脚、患脚、脚患、脚疾、脚弱、脚痛、脚挛”等等,其中的“脚”究竟是指哪个部位都很难确定。王力先生曾举《释名》“脚,却也,以其坐时却在后也”为例,证明“脚”的本义是“小腿”,但出自同书的下面几个例子却表明,在刘熙的口语中“脚”已经并非专指小腿:kūn@①,贯也,贯两脚上系要中也。袜,末也,在脚末也。(释衣服)超,卓也,举脚有所卓越也。(释姿容)

专指“脚掌”的“脚”魏晋以后渐渐多见起来,如:或濯脚于稠众,或溲便于人前。(抱朴子外篇·刺骄)羊了不眄,唯委脚几上,咏瞩自若。(世说新语·雅量)仰头看室,而复俯指陛下脚者,脚(据《太平御览》卷1引补),足也,愿陛下宫室足于此也。 《太平广记》卷118等引《幽明录》)左右巧者潜以脚画神形,神怒曰:“速去!”(殷芸《小说》卷1)身既浮涌,脚以(已)履地。(《法苑珠林》卷

1

7、《广记》110引《冥祥记》)于夜梦一沙门以脚踏之。(同上。 《广记》作“以足蹑之”)赞者曰:“履著脚”,坚亦曰“履著脚”也。(《御览》499引《笑林》)《说文》:“袜,足衣也。”《玉篇》作“脚衣”。此外,像“脚跟”“脚指”“脚迹”“脚腕”等,由于有另一个语素的限定,“脚”指“脚掌”也是确定无疑的。但是如果没有其他语素或上下文的限定,或限定不够明确,有时仍难以断定“脚”是否就指“脚掌”,这种疑似的例子在这一时期是很多的。由此我们推测,“脚”在一定的上下文中专指“脚掌”,开始时也是作为“膝盖以下部分”的一个义位变体而出现的,后来这个义位变体用得多了,就渐渐地独立为一个固定的义

位了。这个过程的最终完成,恐怕是要在“腿”取代了“股”“胫”以后,这时候原先由“股”“胫”“足”三个词构成的一个最小子语义场就变成了由“腿”(大腿、小腿)和“脚”两个词构成了。

上面的简单描述表明,“脚”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使用频繁,词义发生变化:先是义域扩大,侵入“足”的义域,有时还侵入“股”的义域,但最常用的还是指“膝盖以下部分”;然后停止后一发展趋势,并逐步失去指“小腿”部分的功能,词义趋向于固定在“脚掌”上。这一过程的最终完成应该是在唐以后。但在某些方言中,至今仍保留着“脚”在汉魏六朝时期的这一古义,如吴方言“脚”就既可以指脚掌,也可以指整条腿。〔18〕

3.侧、畔、旁(傍)/边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边”开始出现并迅速增多。《广雅·释诂四》:“边,方也。”(王念孙疏证:“《士丧礼》注云:‘今文旁为方。’”)《玉篇》:“边,畔也。”都记录了这一事实。早期的用例如:马边县男头,车后载妇女。(蔡琰《悲愤诗》)佛语阿难:“如世间贫穷乞丐人,令在帝王边住者,其人面目形貌何等类乎?”(后汉支谶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1)柳垂重荫绿,向我池边生。 (魏文帝曹丕《于玄武陂作》诗)鸷鸟化为鸠,远窜江汉边。(《艺文类聚》卷92引王粲诗)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同上)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又张辽传)渺渺寻木,生于河边。(郭璞《山海经图赞·寻木》)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左思《娇女诗》)悲风@⑩于左侧,小儿啼于右边。(束皙《贫家赋》)塔边有池,池中有龙。(法显传·蓝莫国)如是大风昼夜十三日,到一岛边。(又《自师子国到耶婆提国》)〔20〕这一时期“边、侧、旁”〔21〕都很常用,在大多数场合可以互相替换;在诗和骈文中,这三个词常常构成同义互文;还有“旁边”“傍边”“旁侧”同义连文的。“畔”则用得较少,使用范围也小得多。〔22〕“边”作为一个新兴的词汇成分,从两个方面表现出它的特点:一是使用频率迅速提高,到了《世说新语》里,它已经远远超过了“旁”和“侧”(“边”13次,“傍”1次,“侧”7次);二是用法灵活多样,“旁”和“侧”所有的用法它几乎都具有,还出现了“左边、右边、颊边、耳边、烛边”这样一些说法;有些用法则是“旁”和“侧”所没有的,如:天边、东边、北边、南边,〔23〕这无疑跟“边”的本义有关。往这个方向再虚化,就有了“前边、后边、里边、外边、上边、下边”这些用法,而“旁”和“侧”直到今天都没有虚化到这一地步。〔24〕这意味着在这一组同义词的竞争中,“边”已经表现出优势,又经过唐以后的发展,它终于在口语中吞并了“旁”和“侧”,成为现代汉语表示这一概念的唯一的口语词。

4.视/看

表示“用眼睛看”这一行为,先秦两汉一般说“视”。就目前所知,“看”最早见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梁车新为邺令,其姊往看之。”但先秦典籍中仅此一见而已。《说文》著录了“看”字,并且有异体作“翰”,但在两汉文献中,“看”字仍然难得见到。直至魏晋以后才逐渐多起来,《广雅·释诂一》:“看,视也。”可能是对当时实际使用情况的记录。这里举一些较早的用例: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古诗《十五从军征》)时频婆娑罗王及臣民,闻佛世尊调化毒蛇,盛钵中来,合国人民皆共往看。(又卷6

)仰看苍天,不睹云雨。 (三国康僧会译《六度集经》卷2)看树上有雀,小儿欲射。 (西晋法炬共法立译《法句譬喻经》卷4)今此郡民,虽外名降首,而故在山草, 看伺空隙,欲复为乱。(三国志·吴志·周鲂传)朝炊,釜不沸。举甑看之,忽有一白头公从釜中出。(《搜神记》卷17)狱中奇怪,愿王往看。(法显传·伽耶城)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陶渊明《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若不信侬语,但看霜下草。(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十六)逢人驻步看,扬声皆言好。(晋《江陵乐》四曲之三)暂出

后湖看,蒲菰如许长。(晋《孟珠》八曲之一)。

田作人,止息田上。”14)看待,对待。如姚秦佛陀耶舍译《四分律》卷33:“和尚看弟子当如儿意看,弟子看和尚当如父意。”15)接待。如东晋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经》卷23:“与我好饮食,好看视我。”又失译《杂譬喻经》:“昔北天竺有一木师,作一木女,端正无双,衣带严饰,与世女无异,亦来亦去,亦能行酒看客,唯不能语耳。”〔26〕上述义项大多在中土文献中也能见到用例。

在《世说新语》里,“看”字也已用得十分频繁(全书凡53见),而且“阅读”也可以说“看”了(用作此义共14次),如:殷中军被废东阳,始看佛经。(文学)还有“看杀卫jiè@①①”的说法(容止)。“看杀”“打杀”的“杀”是这时期兴起的一种新用法。在陈代江总的诗里,还有了重叠的“看看”:“故殿看看冷,空阶步步悲。”(奉和东宫经故妃旧殿诗)可以说,现代汉语中“看”字的所有义项和用法,这时都已基本齐备。这标志着“看”在六朝已经是一个发育成熟的词,在当时的实际口语中应该已经取代了“视”,而且还侵入了“观、省、察、读”等词的义域。只有在少数场合“视”不能换成“看”,如“虎视、熟视、高视、省视”等固定搭配。

“看”从《韩非子》始见到六朝发育成熟,这中间理应有一个漫长的渐变过程,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里,“看”一定是活在口语中的(也许开始只是一个方言词,后来发展成为全民通语),到了魏晋以后,它又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只是现存两汉文献没有充分反映口语的实际使用情况,使我们难以窥见它在当时演变发展的过程罢了。

5.居/住

表示“居住”这个概念,上古用“居”(偶尔也用“止”等),现代汉语用“住”。这个交替过程也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以后,“居住”义的“住”就很常见了,例如: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晋《长干曲》愿留就君住,从今至岁寒。(陶渊明《拟古》九首之五)乃遣人与曹公相闻:“欲修故庙,地衰不中居,欲寄住。”(《搜神记》卷17)人民殷乐,无户籍官法,唯耕王地者乃输地利,欲去便去,欲住便住。(法显传·摩头罗国)蔡司徒在洛,见陆机兄弟住参佐廨中,三间瓦屋,士龙住东头,士衡住西头。(世说新语·赏誉)朝士住其中。(《洛阳伽蓝记》卷5)王孝伯起事,王东亭殊忧惧, 时住在慕士桥下。(《御览》469引《俗”“寄住”就多用“住”而少用“居”,这说明“住”跟“居”相比有一种时间上的短暂性,这种暂时性直接来源于它的本义。住在某地(一个行政区划)则多说“居”而较少用“住”,如“居某州(郡、县、城)、居京师”的说法很常见,与此相反,“住”的对象多为表示具体住所的名称,如“房、宅、舍、瓦屋、田舍、斋中、西厢中、某某家、廨、寺、亭、土窟、岩石间、墓下(侧、边)”等,或者比较具体的某个地点,如“村、某山、山中”等。下面这个例子很有代表性:居在临海,住兄侍中墓下。(世说新语·栖逸)〔2

8〕“与某人同住”一般也用“居”不用“住”,如: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德行)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贤媛)“居人”(名词)不说“住人”。(如《搜神后记》卷10:“武昌虬山有龙穴,居人每见虬龙出入。”)“居”的“处”义更是“住”所没有的(直到今天都如此),如《搜神记》卷6 “贤者居明夷之世”“贱人将居贵显”。这说明“住”所表达的“居住”概念比较具体,这也跟它的本义密切相关;而“居”经过几千年的使用,含义已经比较抽象,用法上也比较灵活。不过从总体上

看,这一时期“住”从“暂住”到“久住”义的演变过程已经基本完成;表“居住在某地”的用法也在逐渐增多,例如:训不乐住洛,遂遁去。(《搜神记》卷1 )用法上的这种扩展完成以后,“住”取代“居”的条件也就成熟了。在构词上,“住处”“住所”等现代汉语常用的词语也已经出现:《论语·雍也》“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梁皇侃疏:“若非常公税之事,则不尝无事至于偃住处也。”是用当时的通用语来解释古书。《魏书·袁翻传》载翻表:“那瑰住所,非所经见,其中事势,不敢辄陈。”又如以前说“居止”,而此时说“住止”(均为同义连文),例如《百喻经·效其祖先急速食喻》:“昔有一人,从北天竺至南天竺,住止既久,即聘其女共为夫妻。”这些都表明,在当时的实际口语中“住”大概已经取代了“居”。

6.击/打

“打”是后汉时期出现的一个新词,最早见于字书著录的是《广雅》,《释诂三》:“打,击也。”又《释言》:“打,@①②也。”〔29〕早期的用例如:捎魍魉,拂诸渠,撞纵目,打三颅。(东汉王延寿《梦赋》)(乐无为)故默不答,众臣便反缚乐无为,拷打问辞。树神人现出半身,语众人曰:“莫拷打此人。”众臣曰:“何以不打?”(失译《兴起行经》卷上《孙陀利宿缘经第一》)时谷贵饥馑,人皆拾取白骨,打煮饮汁;掘百草根,以续微命。(又《头痛宿缘经第三》)打金侧玳瑁,外艳里怀薄。(晋子夜歌四十二方,有许多可以用“打”。上古的习惯用法“击鼓”,这时候已经以说“打鼓”居多了。还有“打击”“击打”连文的,如:岩石无故而自堕落,打击煞人。(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以瓦石击打公门。(魏书·张彝传)〔30〕在组合关系上,“打”多出现在比较口语化的上下文中并常跟新兴的语言成分相结合,如《高僧传》卷十“释慧通”:“又于江津,路值一人,忽以杖打之,语云:‘可驶归去,看汝家若为?’”这里的“打”“驶”“看”“若为”都是地道的六朝口语词。《太平广记》卷319引《幽明录》:“鬼语云:

‘勿为骂我,当打汝口破。’”“打汝口破”是此时的新兴句法。又如《北齐书·尉景传》:“景有果下马,文襄求之,景不与。……神武对景及常山君责文襄而杖之,常山君泣救之,景曰:‘小儿惯去,放使作心腹,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南史·陈本纪上》:“侯景登石头城,望官军之盛,不悦,曰:‘一把子人,何足可打!’”又《任忠传》:“明日xū@①④然曰:‘腹烦杀人,唤萧郎作一打。’”又《高爽传》:“取笔书鼓云:‘……面皮如许厚,受打未讵央。’”这些应当都是当时口语的实录,如果把“打”

换成“击”就失去口语的生动性了。此外,史书引“时谣”“童谣”之类一般都用“打”。又如“打杀(煞)、打死、打坏、打折、打拍、打揲(争斗)、打qiú@①⑤、打虎、打胸、打稽(时人称栏路杀人抢劫)、打簇(北朝时的一种游戏,又称“打竹簇”)、殴打、痛打、相打、极打、扑打、拷打、捶打、拳打、鞭打”等,也都是新生的口语说法。在数量上,就逯钦立所辑的六朝民歌考察,几乎全用“打”,“击”仅1见;《世说新语》“击”5见,“打”4见。这些事实说明, 在当时的口语中“击”已退居次要地位,逐渐为“打”所代替,二词已有明显的文白之分。

“打”的词义在近代汉语阶段又得到了空前的丰富和发展。到了现代汉语,共有24个义项(据《现代汉语词典》),词义的丰富和用法的灵活恐怕没有哪个单音词能够同它相比。“打”在用法上的灵活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所表现,不过总的来看,这一时期“打”的词义还比较实在,基本上都是指敲击性的动作,对象大都是具体的人和物。像《梁书·侯景传》:“我在北打贺拔胜,破葛荣,扬名河朔。”《颜氏家训·音辞》:“打破人军曰败。”用作“攻打,进攻”义,已显露出向抽象方向引申的迹象。

7.疾、速、迅/快(jué@①⑥)、驶

表示“迅速”这个意思,上古汉语用“疾”“速”“迅”等,现代汉语用“快”。中古时期除承用“疾、速、迅”之外,口语中常用的是“快”(字又作“jué@①⑥”)和“驶”。 在中古时期,“疾、速、迅”都仍很常用;特别是“迅”,出现频率非常高。但这三个词大体上有个分工:“迅”主要用于修饰名词,作定语,如“迅羽、迅足、迅风、迅雨、迅雷、迅电、迅流、迅翼”等;“速”主要修饰动词,作状语,如“速决、速殄、速达、速装、速熟、速断”等,除个别情况外(如“速藻”——指速成的词藻),基本不修饰名词;“疾”则适用范围最广,修饰名词、动词均可,如“疾雨、疾风、疾雷、疾霆、疾流、疾马、疾行、疾走、疾进、疾驱、疾驰、疾战”等。从使用习惯看,这三个词主要用于

书面语,在当时都属于较文的词语。

段文字文意相同, 译者不同,但都用“快”表“急速”义,可见当时此义已在口语中行用。〔33〕魏晋以后,用例多见,如:张承与岱书曰:“……加以文书鞅掌,宾客终日,罢不舍事,劳不言倦,又知上马辄自超乘,不由跨蹑,如此足下过廉颇也,何其事事快也。”(三国志·吴志·吕岱传)若欲服金丹大药,先不食百许日为快。若不能者,正尔服之,但得仙小迟耳。(抱朴子内篇·杂应)蛴螬以背行,快于用足。(《博物志》卷4 “物性”)君可快去,我当缓行。(《搜神记》卷4)此马虽快, 然力薄不堪苦行。(晋书·王湛传)卿下手极快,但于古法未合。(《广记》324 引《幽明录》)(陈安)常乘一赤马,俊快非常。(《艺文类聚》

60、《北堂书钞》1

2

4、《御览》354引《荀氏灵鬼志》)嵇中散夜弹琴,忽见一鬼著械来,叹其手快,曰:“君一弦不调。”(《御览》644 引《语林》)梁武帝尝因发热,欲服大黄,僧垣曰:“大黄乃是快药,然至尊年高,不宜轻用。”(周书·姚僧垣传)最常见的是作定语修饰动物,如“快马、快牛、快犬

、快狗”等。也有“快疾”连文的,如《拾遗记》卷6:“帝于辇上,觉其行快疾。”字又写作“jué@①⑥”,《说文·马部》“jué@①⑥”下徐铉曰:“今俗与快同用。”例子如:“日南多jué@①⑥牛,日行数百里。(杨孚《异物志》)曹真有jué@①⑥马名为惊帆,言其驰骤如烈风之举帆疾也。(崔豹《古今注·杂注》)牛歧胡有寿,眼去角近,行jué@①⑥。(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夫三相雷奔,八苦电激,或方火宅,乍拟jué@①⑥河,故以尺波寸景,大力所不能驻。(王僧孺《礼佛唱导发愿文》)道中有土墙,见一小儿,裸身,正赤,手持刀,长五六寸,坐墙上磨甚jué@①⑥。(《御览》345引《祖台之志怪》)

“驶”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常用词,〔34〕它的“快速”义在西汉时就已有了,《尉缭子·制谈》:“天下诸国助我战,犹良骥@①⑦@①⑧之驶,彼驽马髻兴角逐,何能绍吾气哉!”“驶”一本作“jué@①⑥”。《诗·秦风·晨风》“@①⑨彼晨风,郁彼北林”毛传:“先君招贤人,贤人往之,jué@①⑥疾如晨风之飞入北林。”《释文》:“jué@①⑥,所吏反。”阮元《校勘记》云:“相台本@jué①⑥,作@②⑩,小字本作驶,案驶字是也。”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66引《苍颉篇》:“驶,马行

疾也。”又卷61引《苍颉篇》:“驶,疾也。”魏晋以后,它的使用频率不低于“快(jué@①⑥)”,这里举一些例子:宣王为周泰会,使尚书钟毓谓泰曰:“君释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拥麾盖守兵马郡,乞儿乘小车,一何驶乎!”(《三国志·魏志·邓艾传》裴注引郭颁《世语》)蕤宾五月中,清朝起南sī@②① 。不驶亦不迟,飘飘吹我衣。(陶渊明《和胡西曹示顾贼曹》诗)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台。(又《杂诗》十二首之六)感此还期淹,叹彼年往驶。(潘岳《在怀县作》诗二首之二)(鳖)自捉出户外,其去甚驶,逐之不及,遂便入水。(《搜神记》卷14)福曰:“汝何姓,作此轻行?无笠,雨驶,可入船就避雨。”(又卷19)年十岁,从南临归,经青草胡,时正帆风驶,(荀)序出塞郭,忽落水。(《御览》769 引《续搜神记》)既及冷风善,又即秋水驶。(谢灵运《初往新安至桐庐口》诗)辞家远行去,空为君,明知岁月驶。(刘铄《寿阳乐》)燕陵平而远,易河清且驶。(沈约《豫章行》诗)逸足骤反,游云移驶。(萧统《七契》)菌蟪夕阴,倏驶无几。(王僧孺《为韦雍州致仕表》)风多前鸟驶,云暗后群迷。(梁元帝《咏晚栖鸟》

诗)湍高飞转驶,涧浅荡还迟。(张正见《陇头水》诗二首之一)又多用作定语修饰名词,组成下面这样一些词组:驶雨、驶风、驶雪、驶河、驶流、驶马、驶牛、驶翼等。

“急、紧、猛”等词语来形容,“驶”就让位给了它们,而在描摩动物的速度快方面,“驶”也没能在竞争中取胜,它原先所占的地盘后来都让给了“快”;“驶”在用法上的局限性(如不能受“不”修饰)使它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就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驶”在口语中的势力可能已经没有“快”大,或者说,“快”正处在上升扩展时期,而“驶”却在走下坡路。这些仿佛都预示着两个词以后的发展命运。

8.寒/冷

这组词本文作者之一曾在一篇文章中讨论过,〔36〕这里我们再作两点补充:

一、魏晋以后,“冷”已用得十分普遍,它不仅“成为‘热’的通用反义词”,而且常跟“暖”“温”对用,例如:昔太子生时,有二龙王,一吐冷水,一吐暖水。(《艺文类聚》卷76引支僧载《外国事》)余所居庭前有涌泉,在夏则冷,涉冬而温。(傅咸《神泉赋序》)艾县辅山有温冷二泉……热泉可煮鸡豚,冰(疑当作“冷”)泉常若冰生。(《初学记》卷7引《幽明录》)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 (世说新语·文学)桓为设酒,不能冷饮,频语左右,令“温酒来”。(又任诞)

牛角、卵、竹、葭、榆、石、涧、泉”等等。其中“心冷”“肠冷”等已是相当抽象的引申用法,为后世继续朝这个方向引申(如“冷面”“冷眼”等)开了先河。3 )“冷”可以修饰动词作状语,如上文所举的《世说新语·任诞》“不能冷饮”,又如晋陆huì@②③《邺中记》:“邺俗,冬至一百五日为介子推断火,冷食三日。”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6 “寒食散发候篇”引皇甫谧《论》:“坐衣裳犯热,宜科头冷洗之。”《北史·崔赡传》:“何容读国士议文,直如此冷笑?”这是“寒”所没有的。这种用法在后世得到

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可能也是在口语里“冷”最终淘汰了“寒”的一个原因。

以上我们讨论了8组常用词在中古时期变迁递嬗的大概情况。 由于掌握的材料有限,研究的方法也在探索之中,观察和分析都还是很粗浅的,所得的结论不一定确切,有的甚至难免错误,这都有待于今后继续探讨和修正。本来,我们写作本文的主旨,也不过是想通过分析一些剩驳例来提倡一下词汇史领域中长期被忽视的常用词演变的研究。经过初步的实践,我们感到常用词的历史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而且是大有可为的,但迄今尚未引起词汇史研究者的普遍重视。除上面提到的少数几篇文章外,还很少有人问津,大家的兴趣和工夫几乎都集中到考释疑难词语上头去了。这种情况看来亟须改变,要不然再过一二十年,词汇史的研究将仍然会远远落在语音史和语法史的后面。因为常用词大都属于基本词汇,是整个词汇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的变化对语言史研究的价值无异于音韵系统和语法结构的改变。词汇史的研究不但不应该撇开常用词,而且应该把它放在中心的位置,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汉语词汇从古到今发展变化的主线理清楚,也才谈得上科学的词汇史的建立。这项工作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但是可以肯定研究前景是十分广阔的。现在我们不揣浅陋,把这一点不成熟的思考贡献出来,恳切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批评指正。*

附注 〔2〕《古语的死亡残留和转生》,原载《国文月刊》第4期,1941年7月;收入《龙虫并雕斋文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0,页414。 〔4〕1991年9月13日致张永言信。

〔5〕如《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一文中的“常用词演变研究”节、“各阶段词汇系统的描写”节,又如《关于汉语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的几点想法》一文中对《祖堂集》里“木/树”“道/路”“言/语/说”等几组同义词的考察(此文原载《中国语文》1989年第1 期)等等。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 〔7〕张永言《从词汇史看〈列子〉的撰写时代》, 《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上卷,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8〕《汉语史稿》下册,中华书局,1980,页499。 〔10〕《汉书·西域传上·大宛国》作“其人皆深目,多须髯”。此或为班固改俗为雅。“深眼”跟《世说新语·排调》所说“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的“目深”指的是一回事。《高僧传》卷4 “康僧渊”正作“鼻高眼深”。

〔11〕张双棣等编《吕氏春秋词典》就释作“眼睛”。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12〕参看《汉语大词典》“抉目吴门”条。

〔13〕按,“@⑦眼”即《楚辞·大招》“@⑦宜笑,蛾眉曼只”的“@⑦目”。

〔14〕“鱼眼”东方朔《七谏·谬谏》已见:“玉与石其同匮兮,贯鱼眼与珠玑。”魏晋南北朝用例多

见,不备引。

〔15〕《汉语史稿》下册,页500。

〔16〕参见董志翘《“脚”有“足”义始于何时?》,《中国语文》1985:5 ; 吴金华《“脚”有“足”义始于汉末》, 《中国语文》1986:6。 吴文所举后汉康孟详译《兴起行经》二例不可靠(此经译者和时代均不详,参看吕chéng@②④《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 齐鲁书社,1980,页68),因此只能根据他所引的《汉书》如淳注及三国支谦译《撰集百缘经》二例,把始见书证的时代暂时定在三国。

〔17〕“脚”指动物腿的用法起源颇早,如《淮南子·chù@②⑤真》:“飞鸟铩翼,走兽挤脚。”郭璞注《尔雅》用了不少此类的“脚”,大多指整条腿。指器物的“脚”则似乎是魏晋时期产生的新用法,

最常见的是“床脚”,还有“鼎脚”“车脚”“楼脚”“箭脚”等。

〔18〕关于“脚”的词义变化,参看江蓝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语文出版社,1988,页98—99。

〔19〕本文所讨论的仅限于这一组词直接放在名词后面的这一种用法,放在动词、介词和“之”“其”“一”“两”“四”等字之后的均除外。

〔20〕《汉语大词典》及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均引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为始见书证,尚嫌稍晚

〔21〕先秦一般用“旁”,汉魏六朝则多用“傍”。下文以“旁”赅“傍”,不再一一说明。

〔22〕基本上只限于一些表示地理概念的名词。“星畔、耳畔、窗畔、酒畔、樽畔、琴畔、鬓畔、炉畔、灯影畔、兰烛畔、画图畔”一类的说法大多要到唐代才产生,而且带有明显的文学修辞意味,恐怕不是地道的口语词。

〔23〕《搜神记》卷3:“北边坐人是北斗,南边坐人是南斗。” 〔25〕按,《齐民要术》有“尝看”,石声汉注:“‘尝看’是本书常用的一句话,即今日口语中的‘尝尝看’。” 〔27〕《说文》说解中“住”字3见,而正文无“住”字。 清代学者有以为是“驻”或“逗”“@②⑥”之俗字者,详见《说文解字诂林》。

〔28〕在《世说新语》中,“居”和“住”大体上是这么分工的。全书“居”当“居住”讲的16见,其中对象是具体住所的4次; 作“居住”讲的“住”13见,对象全部为具体住所。

〔29〕《说文新附·手部》:“打,击也。”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6引《说文》:“打,以杖击之也。”又卷3引《通俗文》:“撞出曰打。”钮树玉和郑珍两家的《说文新附考》都认为“打”即《说文·木部》@②⑦之俗字。

〔30〕《汉语大词典》“打击”条首引《水浒传》,太晚。

〔31〕曹广顺认为:“‘快’字的‘迅速’义可能是从‘jué@①⑥’字来的。”又说:“根据我们目前所见的材料,‘快’获得‘迅速’义,可能不迟于魏晋南北朝。”见《试说“快”和“就”在宋代的使用及有关的断代问题》,《中国语文》1987年第4期。现在看来, 时间还可提前。又,江蓝生也有类似说法,参看上引书,页117—118。 〔33〕《汉语大词典》“快”字此义下所引始见书证为《史记·项羽本纪》“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似欠妥,此“快”仍当为“畅快”义。

〔34〕参看江蓝生上引书,页177—178。

〔35〕“快风、快雨、快雪”的“快”大多仍是“畅快、痛快”的意思,跟“驶风、驶雨、驶雪”的意义不一样。如《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时天旱,……到鼓一中,星月皆没,风云并起,竟成快雨。”王羲之有“快雪时晴帖”。 〔37〕“天冷”的说法当时还很少见,《洛阳伽蓝记》卷5 :“是时八月,天气已冷。”“冷”一本作“寒”。

字库未存注释:

@①原字为衤加军

@②原字为目加兮

@③原字为赤加贞的繁体字

@④原字为“目”加“关”,左右结构。

@⑤原字为“目”加“引”,左右结构。

@⑥原字为“目”加“蒙”,左右结构。

@⑦原字为“女”加“雩”,左右结构。

@⑧原字为“敏”加“牛”,上下结构。

@⑨原字为“目”加“真”,左右结构。

@⑩原字为“口”加“敫”,左右结构。

@①①原字为“王”加“介”,左右结构。

@①②原字为“木”加“倍”右,左右结构。

@①③原字为繁体“纟”加“枕”右,左右结构。

@①④原字为“艹”加“付”,上下结构。

@①⑤原字为“炎”加“欠”,左右结构。

@①⑥原字为“毛”加“求”,半包围结构。

@①⑦原字为“马”加“决”的右半部。

@①⑧原字为“马”加“录”,左右结构。

@①⑨原字为“马”加“耳”,左右结构。

@②⑩原字为“鸟”加“穴”,左右结构。

@②①原字为“马”加“吏”,左右结构。

@②②原字为“风”加“思”,半包围结构。

@②③原字为“青”头加“刀”加“石”,上下结构。

@②④原字为澄的繁体字

@②⑤加原字为亻加叔,左右结构。

@②⑥原字为“亻”加“豆”,左右结构。

@②⑦原字为“木”加“丁”,左右结构。

@②⑧原字为氵加勹加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的汇研究新动向
发布时间:2023-02-18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的汇研究新动向 一、引言 长期以来,词汇一直是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和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最为关心的语言要素之一。“词汇是语言的中心,对于语言学习者极为重要”(Zimmerman 1997)。然而,对外汉语词......
针对汉语词汇和语法特点谈对外汉语教学
发布时间:2022-10-09
针对汉语词汇和语法特点谈对外汉语教学 谈到一个事物的特点,首先应考察它的比较对象是什么,这里是将汉语同英语相比较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汉外词汇对比 比如探讨汉外词汇的民族性差异时,称谓词的用法就有很大差......
关于华语词典编纂问题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要《全球华语词典》是一部特点突出的新型工具书,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文章从收词与立目、字母词的处理以及词语的解释与说明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几条思考建议:一是编纂此类词典时语言观(主要是规......
关于网络汉字词的造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yjbys小编为您提供一篇关于关于网络汉字词的造词研究的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葛本仪先生汉语造词法的分类,加上自己的认识,主要对网络汉字词的造词法进行了研究,并综合汉语网络词汇的实际情况,将汉语网络......
泰国少儿汉语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7
目前有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研究中,研究对象大部分是成人,很少有研究涉及到儿童汉语学习的问题。成人已经发展起成熟的认知能力和智力等,还有一套成熟的母语系统,而儿童的智力、认知能力,甚至母语能力正处于发展之中。 有关汉语作......
大词汇连续汉语语音的MLP声学特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4
大词汇连续汉语语音的MLP声学特征的研究 摘要:短时声学特征参数如MFCC,PLP作为输入向量的高斯混合模型(GMM)的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的经典模型在大词汇连续语音识别系统(LVCSR)已取得了良好识别效果。但针对短时声学特征区分性差的特点,......
早期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05
早期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早期现代汉语研究始终是现阶段汉语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其中的词汇研究,更是弱中之弱。但是,作为近代汉语http://WWw.LWlm.cOM到现代汉语的过渡阶段、文白转变时期和社会重大转型时期的语言,我......
词的组合、聚合关系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发布时间:2022-10-07
1 词的组合关系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一个词在使用时往往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要与其他词语搭配组成一个个词组,词组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加上贯穿全句的句调,才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子。一个词语可以和哪些词语搭配组合、不能和哪......
关于汉语课程教学大纲的一些思考
发布时间:2022-09-29
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指定的,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常常是教学具体行为之前的规定与要求,具体课堂教学中无不体现着教学大纲的各个方面。......
关于建筑史的一些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3
建筑发展的历史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建筑历史科学是一门边缘性与综合性的学科,一直以来, 建筑历史学都是从属于建筑学的。不仅如此,人类文化史的一些巨匠也曾在建筑历史科学的学术领域留下过足迹,黑格尔,歌德,米开朗基罗,拉菲尔......
历时变化中的现代汉语词汇共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2
正如华夏五千年历史中纷繁的朝代更迭一般,现代汉语系统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要素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特点,语言各要素的状态无异于是历史现实性在某一时期的投影。其中......
短语动词与动词词组考点一览
发布时间:2023-04-02
短语动词和动词词组一直是高考考查的一个热点,几乎每套题中都要设置2~3个考查动词短语的。修改后的牛津英语教程中11个模块共有短语动词和动词词组179个,其他词组166个。从设题上看,高考题大部分考查其中179个短语动词和动词词组,......
关于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5-09-14
【摘 要】古诗词承载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不断地汲取古诗词文化的精华,涵养学生的心灵。但是,在古诗词的教学当中,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推敲,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遵......
关于高职高专英语词汇水平的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6
"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 词汇测试 词汇水平 分班测试 论文摘要:本研究采用实证调查的研究方法,自制了一份英语词汇测卷,测试采用四种题型,分别考察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运用和理解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该词汇试卷比较真实地......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尝试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3
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 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词汇教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和基础。那么,如何提高词汇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英语词汇呢? 以下是本文对此问题的几点探索,......
词语的误解误用义与汉语词汇教学
发布时间:2022-12-01
引发词义引申演变的机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词义感染、词义渗透、相因生义、组合同化、类同引申等。这些转变主要基于词汇的组合与聚合关系,是语言内部力量引起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源于语言外部的力量也会促发词义的转变,那......
浅析初级汉语学习者词汇记忆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06
" 论文关键词:初级汉语 词汇记忆 心理 对外汉语 论文摘 要: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一位印度语背景的初级汉语学习者的词汇记忆过程进行了跟踪观察,将结果按照词性分类,并从心理学角度对被试词汇记忆的现象进行了讨论,总结出四点对......
浅谈对外汉语民俗礼仪词汇教学策略及思考
发布时间:2020-02-2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强大,全球学习汉语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加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相比较语音和语法而言,词汇无疑处于一个更重要的地位。没有语法可能表达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没有了词汇,一切都将无从谈起。所以在教学中,词汇教学很重要。国俗词属于词汇的一部分,又是极为特殊的一部分,因为和其他词汇比较而言,它和文化的联系更紧密,因此也一直是词汇教学中的难点。民俗礼仪词属于.........
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发布时间:2022-12-31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一个学生,包括老师在内,搞好词汇教学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及其重要的。一个留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对外词汇掌握的情况。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课......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
发布时间:2023-07-05
[摘要]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同总的词汇量相比,对外汉语教学所涉及词汇量并不大,似乎很容易掌握,但是现代汉语词汇很是复杂,从语音上看,它有大量的同音词、多义词;从语义上看,它有大量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又有语用、语义、语法上的不同,近义词又有不同的褒贬色彩,反义词又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新”的反义词有“旧”“破”“老”“古”等,这些都给留学生在学习词汇上带来了很大的.........
成人阶段汉语国际教育的起点词汇假设
发布时间:2023-06-17
一、什么是起点词汇假设 我们认为二语习得在初级阶段由于建构语言框架、形成基本语言生成机制的需要,学习者或教师急需短期内直接掌握一批最基本的、数量无法再缩减的词汇,而这些词汇通过自然习得需要较高的学习成本。如果直接掌握这......
考研英语词汇复习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3-02-04
考研英语大纲对词汇量的要求涉及3点:掌握考研大纲中的5500个词汇;研究生英语考试有3%超纲词汇;考研试题中会出现与时俱进的新词汇。因此,备考研究生英语词汇量需达到6000~8000词才可以较高质量地完成完形、阅读、翻译及写作题目。......
关于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
发布时间:2023-04-26
" 论文摘要:隐喻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隐喻是词汇教学中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的一种手段。从隐喻入手学习词汇符合认知规律,可以突破传统学习词汇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词汇。 论文关键词:隐喻 词汇学习 文化意识 隐喻作为......
汉语词汇的性别差异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04
一、性别差异在词汇中的表现 (一)性别差异类型 对《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的性别词汇进行穷尽性统计后我们发现,词汇中的性别差异类型主要有两大类男性专用词组和女性专用词组。 1.男性专用词组 汉语中有些词是专门指代或描写男性......
关于标点符号的一些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要文章分析了2011年颁布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中关于顿号、连接号、省略号、括号、引号的用法规定和标点符号占位宽度的规定,认为有些规则不尽合理:或易导致语句歧义;或弹性过大,等于没有规则;或规定过于死板,以致在某些......
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浅析
发布时间:2023-04-25
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浅析 摘要: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同义词的问题,古汉语同义词的确定和辨析是古汉语同义词研究工作中的两大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参考我国古汉语研究路程,浅要分析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
突破小学英语词汇教学难关的思考与探索
发布时间:2015-09-14
掌握一定数量的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是必经的一个漫长历程,没有多少捷径可走,需要学生在一定语言环境训练过程中,逐步积累词汇。词汇是语音、语法、语义的载体,英语中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词汇量的......
开展面向聋人学生的汉语书面语的词汇语法的语料库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6
书面语的习得和运用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整个社会文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聋哑人,由于先天或后天造成的听力障碍,口语以及书面语的习得及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聋生书面语能力的受限,大大阻碍......
汉语词类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13-12-18
引言 关于汉语词类研究的重要性,龙果夫教授在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序》中有这么一段精辟的论述:“(词类问题)有巨大的理论的和实用的意义,因为各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的本质反映在词类上。离开词类,既不可能理解汉语句法的特点,也......
关于汉语新词日译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2-04
汉语新词是为了表达新事物、新形象以及新的概念而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的,汉语新词的内容新、形式新,属于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者有但是内容是全新的词语。汉语新词通常具备以下特点:1.新,汉语新词通常都是近一段时间才产生的词......
关于高职英语词汇学习攻略
发布时间:2022-11-16
" [论文摘要]英语词汇是英语语言中的三大要素之一,英语词汇的学习也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记忆词汇的效果,增强英语学习效能,解决学生对英语词汇“记得快也忘得快”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有效的经验,......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06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学生学习兴趣低下高中历史除了是文科生的综合课之外,其实更应该是文科理科学生都要学习的基础课程。而在历史课堂上,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显得颇为枯燥乏味,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这门课程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产生不了学习兴趣。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有很多学生都自己做自己的,或者温习其他科目的知识,或者看.........
浅析汉语词汇与汉民族文化心理
发布时间:2022-10-11
" 论文关键词:汉语词语 汉民族 文化心理 论文摘要:汉语是汉民族共同创造和使用的一种语言,在其产生、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中深深地带上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烙印,汉民族传统的思维心理、文化心理已不自觉地渗透到汉语中。今天,我们分析......
关于法律道德性的一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5-08-06
在法哲学的范畴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就是实然法和应然法之间的关系,对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最经典的就是富勒和哈特两位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论战。哈特强调不能以是否符合道德作为判定法律效力的依据,而“法律道德性”却是富勒整个法......
“一直”的语法化与词汇化
发布时间:2023-07-20
摘 要:“一直”是一个副词,既可表空间,也可表时间,在时间轴上可表示任意时间段。本文对“一”和“直”的语法化以及“一直”的词汇化与语法化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究其表义功能。 关键词:一直 语法化 词汇化 语法化是指语法范......
关于“元教育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19
《元教育学问对》一文,是陈桂生教授1995年发表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的一篇文章,其以对话形式将元教育学的问题进行逐一讨论、解释和论述,虽然在文中明确提出关于元教育研究我国还属于初级阶段,虽然很热,但是暴露的问题很多。究其原因......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内容摘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世界范围内“汉语热”现象的出现,关于如何提高词汇教学效果的探讨也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词汇教学入手,通过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
汉英语言词汇的文化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02
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不能脱离对方独立存在。汉语和英语都有丰富的词汇,汉英大量的对应词语是汉英翻译的语言基础。从词性上来讲,两种语言都有实词和虚词之分,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
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词典》常用词义项考察
发布时间:2016-10-09
《现代汉语词典》在中国大陆语言教学界享有权威地位。它自出版以来,经过六轮修订,在增收新词、删减旧词、修改释义和例句、全面标注词类等方面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经过多轮修订......
基于词汇分析现代汉语言时代下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2-06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语言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时代对于语言的变化而言虽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变更作用,但是也绝对是它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我国的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情况,语言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促进和......
俄语篇章中词汇重复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2
提 要:俄语篇章中的词汇重复是保障篇章连续和整合的手段。以词汇重复在篇章中的表现形式为基础,词汇重复可分为4种类型:重复使用同一词语、使用同根词、使用同义词、使用处于种-类关系的词语。详细分析各类词汇重复在篇章内的表现后,......
关于汉语构词法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23
关于汉语构词法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http://wwW.LWlm.cOM为什么依据词的结构进行教学 从汉语本身的特点来看 汉语的构词有很强的理据性。首先,汉语中的词是由语素构成的。很多语素可以单独成词,这些单音节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也具......
浅谈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对外汉语 语法教学 问题 思考 探索 【论文摘要】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汉语的语言规律,从而正确使用汉语,并快速而有效地提高汉语水平。但在对外汉语语法的教学中还......
汉语反义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发布时间:2022-12-15
汉语反义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摘要: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反义词问题,提出对外汉语教学和语言学的多个有待研究的课题,对对外汉语的反义词教学提出建议。 关键词:反义词 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 对外汉语教学中,同义词、近义词......
关于改进抗战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2-08-09
【摘 要】 在当前中日关系比较敏感的时期,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教学应与时俱进,注重引导和培养青少年“理性爱国”精神,让青少年通过历史深刻认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本质和中华民族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理性爱......
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8
认知语言学涉及的科学领域非常广泛,它包括了人工智能、系统论、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语言创建、学习、运用理论,而语言是人类发源历史记录与传承的主要载体,是进行沟通交流和世界历史研究的根本,在该理论下进行英语......
关于部分新词语语言单位性质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12
【摘 要】编年本《汉语新词典》“凡例”当中的第四条,明确标示,对于该系列词典中所收录的“四字及四字以上单位,一般不视为词,不标词性”,但是,如若对“~体、~女、~时代、~婚、~师、~条”等词语群进行进一步细致考察,就会......
语境视域下的汉语词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3
摘 要:汉语词义与语境密切相关,它依赖语境而存在,又在语境的制约与影响中不断演变、发展。语境能够使词义变得具体而单一,赋予词汇灵活多变的临时意义,并制约着词义的选择。从语境的角度研究词义,弥补了以往单纯研究词语静态语言......
经贸俄语词汇的使用特点
发布时间:2014-01-28
经贸俄语词汇的使用特点 经贸俄语属公文事物语体,它具有表达应该、允许、要求、责成、不许、禁止等意向调节功能。其基本语体特征是表述高度准确,其使用场合都是正式的公务交际,使用的都是语气正式、严肃的书卷语,通常不使用带有个人......
由“山寨”一词看汉语的类词缀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 要:本文考察了“山寨”“水货”等类词缀是否具有词缀的性质和功能的问题,发现类词缀具有词缀的很多性质和功能,将它们归为类词缀是符合语言事实的。从认知的视角来看,这些新词凸显出人们对新事物的部分属性的认知,是隐喻或借代的......
关于大学生文化研究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3
关于大学生文化研究的几点思考 一、大学生文化问题领域的研究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而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诸方面都与其他社会群体有着较大的差别,从而使大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化载体。大学生文化又被学者们称......
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3-07-17
随着汉语热在世界各地的兴起,关于如何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越来越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重点。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根基。词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和记忆,而且能熟练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日常会话交际。本文......
语境视域下的汉语词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6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只有在真实语境的具体运用中才能实现其交际功能。词义不仅具有静态的语言义,而且会受特定语境的制约而产生动态的言语义。在现实的语言交际中,词的语言义无法自给自足,它只能勾勒一个词语抽象的轮......
试论生态语言学视野中的汉语新词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生态语言学 新词汇 环境自然选择 协同进化 恒定性 论文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生态语言学。学者们认为语言系统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语言的生存和发展状态......
对民族地区汉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6-09-01
民族地区学生在汉语文阅读中应受着民族语言、方言等语言的影响,其阅读時在语音、语义诸方面存在差异,这势必给汉语文阅读学习与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为此谈一下对民族地区汉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拙见。 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指导......
浅谈日语教育中的汉字词汇教育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要:在中文和日语中,由于字形、词义相近的词汇居多,对于以中文为母语的学生来说学习日语有便利条件,同时也有母语干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中日两国汉字词汇的分类对照分析、问卷调查、误用分析等方式,提出了日语中汉字词......
对外汉语专业“汉语写作”课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21
摘要:“汉语写作”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现从阅读、教学模式与手段的多样化、写作实践、研究型学习四个方面提出对这门课程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语写作”;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e......
关于统计应用软件的一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14
参加统计工作多年,接触过的统计应用软件有不少,经历了单机版到网络版的变迁过程,通过软件应用体会,仅对统计工作中的平台应用软件进行探讨。 笔者现在接触到的平台有一套表平台、核查数据处理平台、网站群平台、OA平台等,这些网络......
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学术词汇的语步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9
提 要:本研究基于科技期刊英文摘要语料库考察学术词汇的语步分布和使用特点。研究显示,学术词汇在英语摘要各语步的覆盖率均超过10%,使用频率较高。这说明,学术词汇的学习在摘要写作中不可或缺。同时,这种词汇在不同语步具有不同搭......
初一英语词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发布时间:2015-09-14
摘 要:初中的英语教育是开展英语基础教学的重要转折点。小学阶段的一些学习习惯和中学存在着很大差异,不少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的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很多不适应的症状,继而出现掉队,考试成绩下滑等现象。调查显示,英语词汇的学习......
关于音乐课程改革的一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9
" 音乐课程改革,改了什么? 一、音乐教学的核心实现了由“辅德”“益智”向“美育”的真正转变 长期以来,在中学音乐教育实践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指导思想不明确,音乐教育往往丧失了自身的本质特征,音乐教育没有艺术性,存在着一......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法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22-12-01
摘 要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该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有关对外汉语教学法的探讨也方兴未艾。本文主要关注2000年以后学者们有关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针对所选取的文献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法的重要性、理论基础、具......
卡卓语与汉语量词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3
摘要:卡卓语量词与汉语量词在句法位置、近义量词、物量词和动量词在动态句子里的强制性及卡卓语在借鉴汉语量词基础上的改造形式等方面的比较,初步归纳了卡卓语量词与汉语量词的相同之处及差异之处。 关键词:卡卓语 汉语 量词 比......
《汉语构词法和造词法研究》评析
发布时间:2022-12-26
《汉语构词法和造词法研究》评析 布龙菲尔德说过:“各种语言的区别,在词法上比在句法上更大。”马建忠的《马氏文通》(1898)首开构词法研究的http://WWw.LWlm.cOM先河,孙常绪的《汉语词汇》(1956)首次进行造词法研究,尔后越来越......
浅析汉语新词语修辞造词法考察
发布时间:2023-02-03
摘 要:修辞造词法是汉语新词语造词法的一种,是指修辞方法介入造词过程,组织语素从无到有地造出新词语的一种方法。修辞方法不只是指修辞格,而是一种广义的修辞手法。本文从汉字修辞和修辞格两个方面来考察修辞手法在当代汉语新词语造词中......
关于《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讨论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要对《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探讨能积极促进释义的改进。几篇对具有某种语法特征的词释义提出质疑和改进意见的文章,表现出对一般语文词典释义的性质、释义的应用认识片面,文章就此做出具体分析。 关键词语文词典释义语义特征 ......
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语言教育 对外汉语 词汇教学 论文内容摘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世界范围内“汉语热”现象的出现,关于如何提高词汇教学效果的探讨也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词汇教学入手,通过对......
浅谈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9
" 论文关键词 词汇 学习策略 频率 相关性 论文摘要 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词汇测试的方式,调查了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在词汇学习时所采用的学习策略,对三大词汇学习策略以及三大策略下的学习策略的频率分别进行了统计......
从语用频率管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发布时间:2023-01-14
分析词、词的义项与语义场构成在新HSK四级的分布情况,认为词的语用频率显示了词的常用度与重要性。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应该参考词的语用频率与词汇义场作为词汇教学的途径,提出具体教学建议。 关键词:语用频率 语义场......
浅析生态语言学视野中的汉语新词汇
发布时间:2022-09-22
" 论文关键词:生态语言学 新词汇 环境自然选择 协同进化 恒定性 论文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生态语言学。学者们认为语言系统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语言的生存和发展状态......
汉语称谓词“大大”考
发布时间:2023-07-26
大大作为一个汉语称谓词,多用于亲属之间,在方言中有父亲、伯父、叔叔等意。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大一词的发展演变、大大与达达的关系,以及大大在方言和网络语言中的广泛应用来考察大大一词的多层意义。 一、大和大大 (一)大的本义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技巧
发布时间:2023-02-11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技巧 摘要: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学生掌握词汇的程度越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就越强。汉语中的词语数量庞大、系统复杂,并且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义,如何提高学生掌握单词的能力,本文提出了......
探析日语词汇的音节构造特点
发布时间:2023-06-21
" 论文关键词:音节构造 ラ行词条 同化原理 忠实性原理 论文摘要:日语中的词汇按其来源角度,主要可以分成三大类:和语词、汉语词、外来语词。原本不位于词头的r音,随着音韵的发展,汉语词与外来语词中“r音可位于单词词头”,这......
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初探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对外汉语 词汇教学 方法 论文摘要:介绍四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方法:结合语境讲解词汇;结合语素和构词法讲解词汇;结合词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讲解词汇;结合近义词或反义词对比分析讲解词汇。 词汇是语言系统的......
关于历史教学改革及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9
"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科技革命推动,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普遍开始进行基础教育的改革。近十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世纪之交改革步伐大大加快,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研究性学习迅速展开,一场......
《四分律》的词汇特点
发布时间:2023-06-21
[摘 要]《四分律》是佛教律藏的经典,是汉语史不可多得的语料,其口语性极强,能够较好地反映汉语的实际使用情况。其口语性主要体现在词语的运用上,《四分律》的词汇特点概括为三点,即大量口语成分、大量复音词及丰富的外来词。 ......
一百年来的词学研究:诠释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19
一百年前的今天正是晚清四大词人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郑文焯倾全力振兴词学的时候,前后王鹏运主盟北京,朱祖谋坐坛苏州,把清代词学复兴运动推到了鼎盛的巅峰。他们,有时还加上文采斐蔚、才气横溢、以搞为主的文廷式,一面层层迭迭......
关于高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27
" [论文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能力培养;德育教育 [论文摘要]:高职语文教学要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语文能力培养,注重教学实用性,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正日益受到社会......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14
" [论文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专业结合 实用性 综合职业能力 [论文摘要]本文浅析了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阐述了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应该根据职专学生的现状,语文课程应体现职业特点,......
认知语用学视域下词汇语用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5
摘要:词汇语用学是20世纪末期国外语言学研究领域出现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它以研究词汇为基础,对词汇在使用过程中的意义进行研究。词汇语用学是通过对词汇的详细叙述而对涉及到语义方面的语用学问题做出系统阐释。词汇语用学研究的重......
法语词汇习得中英语的迁移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8
一、引言当今国内大学的法语专业学生大部分从初中乃至小学已经开始学习英语,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拥有至少六年的英语学习经验,且大部分大学的小语种专业倾向于招收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因此学生在接触法语之前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句法的知识。根据语言学的研究,当学习者已掌握或了解两门语言时,这两种语言都会对第三种语言的学习产生影响,学习者原有的语言知识都可能成为迁移的对象。而在汉英法组合中.........
基于文化因素下对外汉语词汇偏误的解决措施
发布时间:2023-01-12
一、偏误分析的概念 说到偏误分析,本文不得不提及与之相并论的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语言结构来预测学生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可能出现......
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英语词汇教学
发布时间:2022-11-01
传统的语言学把词汇分成可以借助语法规则进行自由组合的单词和不能用语法规则解释的固定短语,因此传统上的词汇教学即指单词教学(蒋利,2003)。我国传统的词汇教学主要以词义驱动为主,学生往往只通过机械记忆单词或短语的形式及与其......
初级日语会话练习中关于词汇习得过程的考察和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2
初级日语会话练习中关于词汇习得过程的考察和分析 一、日语词汇研究概观 二、考察课题 词汇习得,是指对特定词汇的发音、拼写、多项词义、习惯搭配、语体色彩、同义词、反义词等各个层面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学习者主动产出词汇的能力。从词......
关于高校世界古代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19
摘 要:世界古代史是高校历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应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要做到:在教学理念上,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历史横向比较法和纵向比较法,将知识化繁为......
语境理论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5
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本要素,它是构成句子与文章的基础单位。倘若没有英语单词就很难实现英语交流,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努力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单词。单词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受语境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单词与上下文、情境结合起......
高中英语词汇量的扩充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8
摘要:词汇量的掌握多寡对于我们的英语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词汇记忆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很多同学最为头痛的问题,实际上,高中英语词汇的记忆是有窍门的。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英语词汇量的扩充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试析对泰汉语词汇教学中发现的常见偏误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由于英语的负迁移、汉语语素知识的混淆、迂回表达、文化习惯的影响等原因,造成泰国学生在汉语词汇学习与使用中产生种种偏误,文章在对大量文本的分析和归纳基础上,对此现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如何促进词汇教......
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词汇教学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3-02-20
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词汇教学的探索 一、现代汉语词汇特点 (一)静态系统以双音词为主体,同时单音词在动态系统中仍占突出地位。 从静态词汇系统看,现代汉语的词汇单位以双音词为主体,但从动态系统看,现代汉语的词汇单位中单音词仍......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1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英语对汉语词的借用方式 英语从汉语中借用了大量的词语,但借用方式却不尽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1.音译借词 这是一种语言吸收外来语最快和最直接的方式。早期的音译借词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