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论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6 01:25:18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论
时间:2023-02-16 01:25:18     小编: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论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论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论 德福,即道德与幸福,乃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先秦时期,儒、道、墨诸学派都对德福问题阐发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思想。其中,儒家的德福思想尤为丰富深刻,并且对后世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在梳理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理论渊源及思想变迁之脉络的基础上,探讨先秦儒家在德福问题上的成败得失,进而揭示其现代意义。

一 理论渊源

早在西周初年,人们对何谓福已有了系统的认识。“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寿终命。”

(1)所谓攸好德,是指生性喜好道德。这就把福与德联系起来,德是行为主体获得幸福、避免不幸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周人“德”“得”并称,认为武王灭殷而获得天下的方法、才能、品德等主观因素就是德。有德才能得天下,由此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能够配天或保民当然是身为君王者有福之表现。道德与幸福的关系在此更为密切。

儒家之先的思想家们觉察到了德与福的内在关系。他们对德福关系的理解,主要可归结为两个方面。

第一,以德祈福论。“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

(2)“国之将兴,其君齐明、衷正、精洁、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故民神降之观其政德而均布福焉。国之将亡,其君贪冒、辟邪、淫佚、荒怠、粗秽、暴虐;……故神亦往焉,观其苛慝而降之祸。”

(3)以上引文至少有两层内涵。首先,人是否幸福由外在于人的天道或神决定。有意志的天道或神秉执公正,惩善罚恶。其次,尽管天道或神主宰着人的祸福,但是人并非束手以待祸福的降临,全凭上天的安排。天道或神可以感知人德行的善恶。既然如此,人所遭遇的一切祸福皆非偶然,人也就可以通过改变德行来改变命运。于是,看似天道与神决定祸福,其实是个体德行的善恶决定命运中的祸福。美好的德行将保有上天赐予的幸福,邪恶的德行则导致福的丧失与灾难降身。人可以修养自己的德行而祈得幸福。所以,春秋时期有人提出:“吉凶由人。”

(4)又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5)这样,人的幸福实际上是操纵在自己的双手之中。至高无上、神圣不可冒犯的天道与神仅仅作为一把精神保护伞而存在。

相对于商、周时期盛行的鬼神观念而言,以德祈福论无疑具有革命性意义。但必须指出,它还披着有神论的外衣,而且它传播于统治阶层,因而所谓的善、淫的普遍性就十分值得怀疑。毕竟不同阶级、阶层的道德往往差异悬殊。可以说,自以德祈福论提出之始就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对一般民众来说,道德品行是善还是恶评价者似乎是公正无私的天道与神,实际的裁决权则为统治阶层所把持。他们依据自身的好恶而决定是否赐福,抑或降罪。普通百姓是没有发言权的。

第二,命定祸福论。如果说以德为福论作为社会变革时期的理论武器或者是对未来生活美好憧憬的精神寄托,那么它具有相当大的生命力。然而若是作为分析现实生活幸福与否的理论依据,它则颇为苍白无力。社会实践中大量的德行与祸福不一致的现象决不是一句“天道祸淫福善”所能掩饰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使得人们面对肆意妄为的自然力束手无策。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则让大多数人活在少数人的阴影之下。以德祈福理论与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来自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压迫,这一切都不由得人们要向冥冥之中的命运寻求慰藉。

享有“五经之首”称誉的《周易》被公认为认知祸福、命运的宝典。《易传》提出“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6),“乐天知命而不忧”

(7)。《左传》、《国语》列举了许多用《周易》的卦爻辞溯往追来的事例。人们把生命中的荣辱、福祸悉数归之为命运注定。这里,命运不是人格化的至上神,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一生的福与祸如何,都已由不可抗拒的命运一一预定。命定祸福论否定了个体行为改变命运的可能性。道德的高下与祸福完全无关。道德也就被束之高阁。因为个体企图完善自身德行以扭转祸福状况,不啻于螳臂当车、蚍蜉撼树。

较之以德祈福论,命定祸福论不会受到社会现实的挑战,在理论上更能自圆其说。在中国传统社会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命定祸福论成为上至统治者下至普通民众的一剂精神安眠药。而从政治作用的角度言之,命定祸福论的流行,使得上层社会的统治基础愈加牢固。它比以德祈福论有过之而无不及。

以德祈福论、命定祸福论从不同层面回答了道德与幸福的关系问题。它们成为滋养儒家德福思想的肥沃土壤。孔子、孟子及荀子在汲取前人思想养料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德福思想。

二 思想变迁

孔子 《论语》一书几乎没有出现“福”字,而是较多地谈到了“乐”。在此,除了意指用于教化的音乐或个人爱好以外,乐其实还是幸福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8)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

(9)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0)可见,孔子用“乐”表达了人作为主体的一种自我感受。它是自我内在精神的充实和愉悦感。这种幸福又不单纯呈现为主体自身方可感知却又转瞬即逝而难以把握的精神体验,而是以一种主体长期保有并且他人亦能耳闻目睹乃至耳濡目染的精神境界的方式存在着。

可是,孔子崇尚道德理性所生愉悦的幸福观并不绝对排斥物质的满足或丰裕。“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5)这是告诉弟子门人,一方面违背道义、有碍德行的富贵不足取;另一方面符合道义或与道义无涉的富贵是可以接纳的。孔门诸生,以颜渊为最贤,夫子亦最爱。颜回善修养德性,却不擅治理生计,华发早生,英年离世。子贡德行辩才俱佳,尤擅理财。夫子亦十分欣赏。在子贡把自身与颜回作一番比较之后,他感叹道:“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16)孔子认为自己和子贡均不及颜回,子贡同自己居于一个层次。他对子贡的评价之高可见一斑。由此也就知道,孔子不是以求财与否为择人之标准。在德的前提下,取财有道,不失为善事。颜回与子贡哪一个更有福,或许孔子也会偏向子贡吧。

孔子的德福思想蕴含着人自己能完善德性去争取幸福的观念,这已是后来以德为福论的萌蘖。但它不意味着孔子主张幸福是由人定的。实际上每当孔子涉及于此,他就在人(德)定祸福和命定祸福之间摇摆不定。受春秋时期的天命观影响,孔子最终又倒向命定祸福,承认命运对人生际遇的决定作用。“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17)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18)而人的道德行为只是部分地改变命运而已。“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9)因此,孔子的德福思想是以德祈福论和命定祸福论两者相结合的产物,是不彻底的德福一致论。

孟子 孔子既殁,儒分八家。能传承夫子衣钵的唯子思一系,其他各派如子夏、子游之属皆无声息地湮灭。孟子受业于子思,秉圣人之余绪,光大孔子开创的儒学。德福思想在他那儿也有了新的发展。

孟子在孔子德福思想基础上赋予福以新的内容。“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0)他的幸福观就包括履行自己的家庭义务,事亲从兄,以及自己的道德充实和完善,还谈到了为人师的特有幸福。其中,父母兄弟的生死系于天下,己之德业是否后继有人系于他人。只有“仰不愧,俯不怍”取决于自己平生所为之事合于道义与否。因此,孟子在坚持德行为福的前提下又扩展了福的具体内涵。

比孔子更为进步之处在于,孟子谈及幸福时不再局限于对主体自身心性的观照,而是把思维的触角伸向了社会。孟子勾画了一幅人人丰衣足食的社会理想蓝图。“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

1)幸福不单纯是个体幸福,还有一个社会幸福的问题。从他对理想社会的描述来看,一个幸福社会必须物质与精神并进,不可偏废,不能把物质生活方面的富足关在个人幸福的大门之外。与孔子一样,孟子也没有把物质的“利”剔除出人的生活。此外,孟子的社会理想还表明在他的幸福观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就意识也是幸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是,孟子尚未从理论上阐明社会幸福与个人幸福的关系。

正因为孟子无法认识到社会对个人幸福的重大影响,所以他在探求获得幸福的途径时也就只能返回人自身。“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2

2)作为性善论者,孟子认为仁、义、礼、智乃人性中的“良贵”、“天爵”,只有存心养性,扩充人的善端,摈除外物的诱惑,而且反求诸己,才能保持四端,享有幸福。“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2

3)“尊德乐义。”

(2

4)“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

(2

5)可见,孟子主张道德至上,个体能通过修身而“存夜气”、“养浩然之气”来获得幸福。

而社会幸福也有赖于行为主体的德行。但是,这行为主体不是普通民众或一般士大夫,而是有德有位的君主。孟子认为君王应该“与民同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

6)他把君主的个人幸福与社会大众的幸福联系起来。尽管这只是针对一国之君等少数人提出的,可是已为后来者谋求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提供了理论认识上的契机。只是孟子把社会幸福全然寄托在当权者的修身之上,指望通过君主的道德完善来实现社会民众的福,犹似拿一根芦苇以挡猛浪,洒一杯清水以救大火,于事无补。这种济世良方显然是不现实的。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也势必无法统一。

不难发现,孟子用以求福之德都是内在的追求。他的道德是主体自律的,而非以外在的规范形式呈现出来。由于是发自内心的自律,因此主体不论荣辱都将恪守这些道德律令。“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

7)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

8)正是这种张弛合度的调节开启了幸福的方便通道。孟子着重从自律的角度出发理解道德,固然符合道德的本质属性,却未免过于理想化。他理解的幸福便处于应然的彼岸遥不可及。

虽然孟子的德福思想中人定的因素已大为增加,但是他仍然没有把道德的最终决定权交付于人。“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2

9)天命对孟子而言依然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天定与人定二者并存的逻辑矛盾,也在孟子的思想中存在。根据孟子的论述,他就默认了有一位喜善厌恶的至上神。这是以德祈福论在孟子思想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荀子 作为战国末年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对德福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方面,他在孔、孟之后继续大力弘扬道德的必要性与至上性;另一方面,他抛弃了前人对道德的幻想,以理性主义的眼光去审视外部世界。因此,荀子的德福思想是对儒家既有德福论的改造。

而促成幸福的因素是什么呢?荀子洞微烛隐,揭开了蒙在幸福之上的那层面纱。其理论贡献源于他继承先贤的思想成果,更出于他超出既往诸子的思维水平。荀子认为社会的安危治乱、个人的道德品行以及时命的机缘巧合三方面决定了个人的祸福。

首先,社会的安危治乱。荀子从不孤立地看待个人幸福,他始终站在治理国家的高度,论述祛除患祸的方略。“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争者,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

(3

3)惟有社会“明分使群”,太平有序,个人幸福才成为可能,即社会安定是个人幸福的前提条件。

其次,个人的道德品行。荀子与孔、孟一样,也认识到个体德行与祸福的有机联系。“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故言有召福也,行有召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3

4) “凡人之患,偏伤之也。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其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3

5)荀子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认为善行会带来福,恶行会招致祸;而且指

出片面的行为会产生祸患。这已是辨证地看待个体德行了。

再次,时命的机缘巧合。荀子主张修养德行来促进福,但他亦勇于正视社会现实中个人主观努力与实际结果的差距。“不遇时者多矣,不遇世者众矣。何独丘也哉?……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夫贤不肖者,材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今,有其人,不遇其时,虽贤,其能行乎?苟遇其时,何难之有?故,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

(3

6)时命的机缘巧合,使得人之祸福充满了偶然性因素。它甚至会改变个人主观修行的结果。

接着,荀子给人们指明了两条致福的路径:重礼与制命。

在人性论上,荀子有别于孔、孟的性善论(孔子“性相近,习相远”暗含性善的观念),提出人性本恶。而“辞让”、“忠信”、“礼义”等善的道德行为,不仅不是人性所固有,而且是与“好利疾恶”、“有好声色”的人性相对立的。人若要修身以期获得幸福,就要“化性起伪”。这个“伪”就是礼法,是用仁义的大剪除去人性的乱枝。礼是修身齐家之根本。“礼者,所以正身也。”

(3

7)“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

(3

8)个体崇礼修身,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将有利于福的实现。礼还是治国强国之根本。“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

(3

9)“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40)社会崇礼重法,就为个人幸福的实现提供了保障。一言以蔽之,礼是幸福实现的根本。不过,尽管荀子的礼是化人之恶性的伪,他也未把人的好利本性与礼绝对对立。荀子没有否定一切利的合理性,他提倡的是“先利后义”、“见利思义”。“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4

1)

又如前所述,荀子已意识到个体人生际遇有时会根本地改变人的祸福。他也称之为时或命。但有别于孔、孟的是,荀子所说的命运不是有意志的神,而为客观的规律。因此,“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4

2)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4

3)只要遵循规律而行动,人们就能最大程度地跳出受命或道摆布、捉弄的怪圈,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求得幸福。这与孔、孟消极被动地等待命运的赐福或降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荀子的德福思想洋溢着批判与理性精神。他以社会运行机制作为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综合把握促成幸福的因素。他不仅指出了现实社会制度的弊端,也为个人幸福的实现指明了方向。荀子这一思想扭转了孔、孟以来儒家德福思想的理论关注点,使人们的视界中微观的个体与宏观的社会得以交融。然而,荀子的思想渊薮于孔、孟等同宗前辈。不论寻求个体幸福还是群体幸福,他都以“礼”为根本。而礼本质上是德行的外化。强调礼统天下,无异于以德治天下。这种浓郁的道德理想主义与孔、孟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荀子的道德是他律的。约束人们的规范既有各种礼仪法度,又有在上者的表率作用,还有良师益友。荀子也就忽视了人内心的道德自觉作用。

三 成败得失

先秦儒家诸子素有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然而时乖命蹇,始终未得施展,一腔豪情付诸东流水,皆赍志以没。在为了崇高的理念四处奔走却屡屡碰壁之际,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思想会泽被后世逾数千年之久。先秦儒家德福思想对中华文明圈有着巨大影响,这是任何人都不容回避的事实。从深层的文化心理到表层的器物制度,从钟鸣鼎食之家到引车卖浆之流,儒家德福思想宛如涓涓不竭的血液流淌于社会有机体的周身上下。

从思想上说,不管先秦儒家每个人怎样看待道德对幸福的决定程度,他们都没有割裂道德与幸福的内在联系。西周时期德得相通的观念在先秦儒家的思想里一以贯之。这种道德与幸福相通的价值取向使得中国的道德精神具有双重特征:道德至上主义与道德实用主义。

由于坚信德行上通天道,德与司命之神(或客观规律)紧密相连,世人大都视道德无比神圣,奉行道德至上主义。道德被泛化到一切社会领域,仿佛是昔日鲧用来到处堵塞洪水的神物“息壤”,可以制止各种罪恶或不良现象。一个人的道德遭到否定之后,其他一切无论多么出色也不值一提。完善的德性一度是儒风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人梦寐以求的精神家园。北宋周敦颐让程颐、程颢寻找“孔颜乐处”,即为一典型例证。孔颜所乐者何也,不正是德性的自足吗?近人冯友兰认为,古人寻寻觅觅的“孔颜乐处”已实际上替代了宗教,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看护着现实中的人。因此,先秦儒家的德福思想在理论逻辑上,道德与幸福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本来是手段服从于目的,服务于目的。道德修养的不断提高,会促进幸福的获得。但是,在孔、孟、荀的思想中,以仁或礼等不同形态出现的德具有着本体的地位。随着他们理论的发展,德作为手段又僭越了幸福这一目的本身而成为目的。原来的目的也就退而居其次,幸福便成了道德的副产品。

同时,先秦儒家德福思想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体现为道德实用主义的盛行。先秦诸儒承认道德与幸福的必然性联系,德得相通,甚至某种程度上就是以德为福,德福一致。这种思想的潜台词是德行有用。对此,可以从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体与社会这两个不同角度加以评论。就行为者个体而言,德行有用这一生活的智慧技巧确实凸显了强烈的世俗性,也就是道德实用主义。它存在着一个思想境界、情操品德值得进一步提升的问题。但它同时也成为人的内在动力,符合人类本性。所以对德行有用不能简单否定。至于从社会角度而言,先秦儒家尤其是荀子的德福思想包含了充分的合理性。社会应当为公民提供公正的生存环境,应当建立起公正的社会秩序,使社会的善指向德福一致。受儒家影响,人们坚信善的德行会带来幸福。这种思想还与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相融合,在中国社会里根深蒂固,成为集体潜意识。它拓展开来,个体的福祉不仅取决于自身德行而且上受祖先之德的影响;而个体的德行也会下及子孙,给子孙带去祸或福。

道德至上主义与道德实用主义的双重特征又在人们的道德生活中形成一种社会取向:设定道德上限来评价人,即对人的要求从高不从低。君子之上有贤人,贤人之上还有圣人。一方面,这固然可以促使真心景仰德性之人尽力修养德行,提高自身道德水平,从而改变社会道德状况。但是另一方面事实往往不如人愿。由于社会中缺乏对人之为人的最基本规定,各种道德理想人格于是就成了一道道常人难以跨越的门槛。而社会对道德人格的提倡以及被认为德行高尚的人较诸常人似乎更易于得到实际利益,遂使沽名钓誉之徒蜂涌而现并造成了人格分裂。譬如公孙弘布被之讥的丑闻不胜枚举。总之,道德至上主义与道德实用主义二者结合成一种“上限伦理”,成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主导性评价机制。

德国诗人海涅说:“箭一离开弦便再不属于射手了,言语一离开说话人的口,尤其是经过大量印刷之后,便再不属于他了。”

(4

4)先秦儒家德福思想已经产生和将来还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皆为早已作古的孔、孟、荀诸人所不知矣。推究产生如许影响的原因,已找不到那些射手或说话人。既然如此,只能别辟蹊径。方法很多,然而最根本的是研究已射出的箭或已说出的话。

纵观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理论渊源和思想变迁,可知儒家诸子对福的理解比较狭隘,通常只归结为心性上的自足自乐。他们虽非弃绝但却忽视了人的物质生活给人带来的幸福。而且,他们力图治国平天下,实现社会幸福与个人幸福的统一。然而孔、孟、荀等人奉道德为圭皋,混淆道德生活与政治生活,认为个体道德的推而化之必定带来政治的清明,内圣终将实现外王。这就未免过于天真。事实是道德生活与政治生活迥异。历史上重德行之人在沉沉浮浮的宦海中撞得头破血流的比比皆是。谋求一定水平的物质生活离不开个人能力,实现宏远的政治志向更离不开个人能力。由这两方面而生的幸福更多地源于能力而非道德。儒家德福思想未考虑能力(以及个体性格等)因素在获得幸福过程中的作用,或者说他们把能力纳入德的范畴却又加以淡化了。身处于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社会,当面对无德者享福而有德者受苦的严酷事实的时候,如果既不能看到社会制度这一根本原因,又不能看到个人能力的差异,那么象孔、孟一样不得不求助于命运的帮助也就不足为奇。

尽管儒家德福思想已颇具宗教的功效,可是儒家本身毕竟不是宗教。儒家文化中没有基督教或佛教的末世观念。一旦遵奉其德福思想者在现实中折戟沉沙,他往往很难如《圣经·旧约》中虔诚的约伯那样一如既往地坚守既有信念。这时所谓的幸福不仅失去了现实根基,也丧失了思想动因,变得比宗教的彼岸世界更加虚无缥缈。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问题及先秦儒家思想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01
近年来,我国社会转型和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同时伴随着多元文化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等原因,使得部分大学生有性格压抑扭曲、价值观功利化以及学习生活作风浮躁等现象出现,这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会影响到社会发展的和谐、......
先秦丧葬礼节中的儒家孝道观
发布时间:2022-12-18
[摘 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古代中国维持家族式宗法社会正常运转的绝对需要。丧葬行为是儒家孝道思想形成的前提,孝道则是丧葬思想产生的理论根据。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们正在强烈地呼吁着孝道的回归,这是时......
“仁之德”与“道之德”:先秦两种德性思想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1-15
摘要:孔子和老子分别开创了儒、道德性思想先河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仁之德”和“道之德”为其特色的孔、老德性观,不仅代表了中国德性文明发展的两大历史趋势,而且在彼此融摄中共同维系着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传统与主干。新形势下,认真解读两种德性观的内涵,在思想“原点”的比较中探索它们在核心概念、主体价值取向和德性养成路径上的差异性,传承和弘扬以“社会伦理”见长的孔子德性观和以“自然伦理”见长.........
分析秦汉官僚政治与儒家思想关系
发布时间:2023-05-18
分析秦汉官僚政治与儒家思想关系 分析秦汉官僚政治与儒家思想关系 分析秦汉官僚政治与儒家思想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封建官僚政治是统治时间最为久远的一种政治制度。王亚南先生曾指出:“由秦以后,直到现代化开始的清代,其......
浅论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05
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以下是由查.........
对于先秦儒家“礼以美身”的观念辨析
发布时间:2013-12-19
对于先秦儒家“礼以美身”的观念辨析 对于先秦儒家“礼以美身”的观念辨析 对于先秦儒家“礼以美身”的观念辨析 [论文关键词]礼;身;体;气;心 [论文摘要]在先秦儒家的观念中,礼与身的关系不简单是“礼自外作”,文章通过梳......
先秦儒墨义利观析要
发布时间:2023-06-15
摘 要:义利之辨,是一直贯穿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一个基本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儒、墨、法、道、兵等诸子蜂起,他们对义利问题的探讨不仅在当时掀起了一次论辩的高潮,亦对后来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其中,又以儒、墨两家......
先秦儒家孝道在传统社会中的伦理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07
先秦儒家孝道在传统社会中的伦理价值 先秦儒家孝道在传统社会中的伦理价值 先秦儒家孝道在传统社会中的伦理价值 论文关键词:儒家孝道;传统社会;社会稳定;当代省思 论文摘要: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是儒家孝道的创始......
先秦时期重民思想评述
发布时间:2023-05-13
西汉贾谊在他的著作中更加清晰地阐述了重民思想:“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人民的力量如此伟大,以致于是“万世之本”。重民思想发源于西周,并且在管仲和先秦儒家的思想里不断得到发展。 一、周......
浅谈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2-10-24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浅谈儒家道德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不同时代与不同阶......
论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成因
发布时间:2023-08-04
摘 要: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年之久,儒家思想能够被统治者所采纳并不断被继承并非偶然。本文对于儒家思想何以正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三个成因,即儒家思想与封建社会的......
试析网络时代下的儒家道德思想教育
发布时间:2023-03-10
" 论文摘要:道德是生命的发扬,是心灵的归宿,是我们行走在人间的正路。儒家思想一直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在道德方面对人的规范也一度成为中华民族行动的不成文准则。但是现今网络时代的到来,它具有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及趣......
论先秦道家天命观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3-07-12
“天命”是先秦哲学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研究者对儒墨甚至法家的天命思想都研究得比较充分,但对先秦道家的天命思想却向来少有探讨。零星的成果有:罗安宪分析了道家对天命所持的一种自然的无可奈何的态度,①张海英、张松辉探讨了......
先秦保护环境的思想及对治
发布时间:2013-12-18
先秦保护环境的思想及对治 先秦保护环境的思想及对治 先秦保护环境的思想及对治 内容提要:保护环境是人类二十一世纪的重大课题。先秦保护环境的思想及对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 环境 保护环......
先秦儒家让贤观念的推陈出新及其双重维度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西周春秋时期的公子让贤,是在官爵世袭的制度安排下作为世族推举执政大臣的一种补充而得到提倡。先秦儒家则开始在抽离世族繁盛的背景下弘扬贤能居位的理想,将“贤”的对象从世族内部扩展到社会各阶层当中。“推贤让能”与贤......
探讨幼儿教育之“道”: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23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以儒学为主流或主导的兼容道、释、墨、法诸家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复合系统中,道家思想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子系统。道家浸润渗透在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中,成为传统文化的有机内涵,其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顺应自然的行为准则、抱朴守真的价值取向、柔弱不争的处世原则、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重生养生的人生追求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和精神品质。同时,道家思想与西方自然主义.........
浅论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3-03-10
"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儒家生态伦理 德育 现代价值 论文摘要:儒家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在今天仍然体现出宝贵的价值,为人类提供着智慧和启迪。儒家生态道德思想与构筑和谐......
儒家道德思想视野下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07-31
【摘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与人之间诚信缺失、人与自然摩擦增多等诸多矛盾的出现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我国要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先进文化和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中......
浅谈先秦儒学的地域文化特色
发布时间:2023-02-09
儒学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它能不断吸纳不同文化因素以丰富其内涵。早在先秦时期,儒学在生成、传播的过程中,就从不同的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特色。本文拟以邹鲁儒学、齐地儒学、三晋儒学为例,对先秦儒学的......
儒家思想与中国民主
发布时间:2023-02-23
"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儒家思想妨碍了中国在20世纪实现民主转型。进入21世纪后,仍然有一部分“特殊国情”论者认为,在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民主制度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基于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决定论的逻辑,......
作为现代政治哲学的先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1-17
摘要: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如果我们将哲学定义为对超时空与人群的人类根本问题的系统反思,那么中国思想是含有哲学之向度的,并且中国哲学有其表达系统反思的方式。哲学的比较应以不同哲学流派所面对的问题为基础,因为......
试论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发布时间:2015-12-04
论文摘要:本文在对儒家思想的仁礼和等概念梳理基础上,找到其和西方社会学概念共同体精神的共通之处,浅析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论文关键.........
道家与道教的“理身理国”思想――先秦至唐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2-12-31
作者:陈进国 内容提要:本文考察了先秦至唐道家和道教各派“理(治)身理(治)国”思想的发展。道家及道教各派都曾围绕着理(治)身与理(治)国的关系进行过不同层次地探讨。从“天人合一”原则出发,道家和道教各派不仅将身......
分析先秦儒者的仁道命题之差异
发布时间:2023-03-09
分析先秦儒者的仁道命题之差异 分析先秦儒者的仁道命题之差异 分析先秦儒者的仁道命题之差异 【摘 要】孔子的仁与道表达出的是两个范畴,在我们今天看来,其隐藏在历史文本内的潜台词应当是两种概念,两种定义。当孔子说“吾......
从《论语》探析儒家积极进取思想
发布时间:2023-05-15
【摘 要】《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在现阶段儒学复兴儒家思想备受推崇的时期,对儒家思想进行研究尤为重要。对孔子巨著《论语》中儒家积极进取的思想研究,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能够借鉴儒学精髓实现现......
论曹操对儒家思想的矛盾心理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要:儒家思想不仅使曹操深受其影响,也使他认识到在治国理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而在汉末乱世政治决策中他对儒家思想便无法弃之,这主要表现在择用人才、改变风俗、推行教化、发展文化等方面他都以儒家思想为准则来治国理政。......
从古玺看老子思想在先秦的流传
发布时间:2023-05-20
古玺是秦朝以前玺的特称。其中有大量成语玺,玺文或直接取自《老子》,或受老子思想影响。这些古玺可弥补先秦文献中老子史料奇缺之憾,对于研究老子思想在先秦时期的流传有着重要的意义。古玺所见的老子思想成语玺或称为箴言玺,乃用当时流行之格言、警句等制成,以对自己进行警戒或劝勉之用。与其他古玺相比,成语玺更具思想性,从中可以看到极其丰富的老子及道家思想。1.重道安宗,自然无为“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他以为“万.........
儒家音乐思想基本特点
发布时间:2013-12-17
儒家音乐思想基本特点 儒家音乐思想基本特点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儒家音乐思想基本特点 文 章 来 源自 3 e du教 育 网 【摘 要】中国素以“......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述略
发布时间:2023-03-22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述略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述略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述略 内容提要:对中国古代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区别和分析,本文即试图从“行为规范”、“支持精神”和“相关思想”三个方面来分析和阐......
儒家思想对大学德育教育发挥的借鉴意义
发布时间:2023-01-28
一、儒家思想内涵 (1)儒家思想的礼本含义是异,具体是指在贵贱、尊卑和长幼方面所体现出的独特行为规范。儒家的礼也是法的表现形式。其中心是对宗法等级制度的有效维护。 (2)儒家思想的德治强调通过道德对人进行感化教育。儒家思......
论先秦人格道德化及其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要:忧患意识发轫于周初“以天为则”和“以史为鉴”,是摆脱了宗教神和造物主观念下的主体自觉和人文理性觉醒,它对我国传统道德特别是人格道德的培育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周初时期的忧患意识引申出“明德敬德”,德与人的关系开始......
论先秦人性理论的演进与政治思想体制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6-12-23
一、前言 先秦诸种人性理论虽纷繁各异,但有一共同点,即都是立基于现实社会,为解决现实社会的问题而来,关注的重心在此岸世界而非虚无缥缈的彼岸世界。如余英时所言,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完成了关注重点从天上到人间的下沉,实现了马......
浅谈《水浒传》中的儒家思想
发布时间:2023-05-30
浅谈《水浒传》中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根深蒂固,无论是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之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无不渗透着这种思想,《水浒传》用其酣畅淋漓的文字为我们展示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揭露了统治阶级的......
浅谈儒家思想与中国改革
发布时间:2023-07-22
一、现代中国与儒家叙事 曾亦: 保守主义的回归: 从康有为到邓小平在我看来,现代中国思想实际上有两条道路。一条道路就是从孙中山到毛泽东,这是一条革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可以看到我们熟悉的各派思想,无论是左派的马克思主义、......
关于儒家伦理思想与当代高校德育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7
关于儒家伦理思想与当代高校德育教育研究 关于儒家伦理思想与当代高校德育教育研究 关于儒家伦理思想与当代高校德育教育研究 论文摘要: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儒家的人格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态度的研究;儒家......
先秦法家进化论及其近现代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21
〔摘要〕 先秦法家进化论以其“因时而变”的变法主张和“法今王”的政治取向,并贯之以清醒的人性论认识和功利务实精神,服务于当时各国企望“富国强兵”的改革实践。这一极具革命性的学说,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古代的循环时间观,与受......
浅论晚明心学自然性向先秦儒学社会性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3-05-05
摘 要:李贽晚明心学强调“童心”,强调人应该无所熏染,应保持本真,不论是好色、好货、好勇,这都是人性的表现,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儒学强调仁义礼智信,强调如何教化人民。所以,无形中“心”、“儒”两学就形成了一种对比......
汉代陶瓷中蕴含的儒家思想
发布时间:2023-07-13
摘 要:汉代是距今2000多年的中国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持续了400多年的汉代王朝与之前的秦代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汉文化。在古代世界中,汉文化的形成无疑是一次思想的大爆炸,对当时社会以及世界还有之后社会的发展,乃至今日都有巨大的......
先秦儒学的开展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发布时间:2022-11-02
先秦儒学,是一种十分成熟的思想形态,要想深入准确地认知它的内涵,就必须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追根溯源,对其形成的 历史 进行认真的探讨。本文拟从“有典有册”的殷商文化入手,通过祖与帝、德与天、仁与礼、性与命等四对先秦重要 哲学 范......
谈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发布时间:2013-12-19
谈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谈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谈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文章 来 源 教 育 网 摘要:本文在对儒家思想的“仁”“礼”“和”等概念梳理基础上,找到其和西方社会学概念共同体精神的共通之处,浅析了二......
儒家的隐者——李柏思想构成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12
内容 提要:李柏称为“关中三李”之一,是一位儒家的隐者。他在思想上对儒学(包括 理学 、心学、关学)的有关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体悟和阐发,特别是对儒家的隐逸思想有诸多发挥,这实质上是吸取佛道思想的结果。他以儒为本,兼......
孔子及儒家思想在吐蕃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3-03-01
一、孔子思想传入吐蕃 作为中国王朝的统治思想即孔子的儒家思想开始传入吐蕃,是贞观年间伴随文成公主入藏的。 公元7世纪,在中国历史上正是李唐王朝的全盛时期。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弃松赞干布,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
浅论《性自命出》对儒家人学思想的转进
发布时间:2023-02-07
浅论《性自命出》对儒家人学思想的转进 浅论《性自命出》对儒家人学思想的转进 浅论《性自命出》对儒家人学思想的转进 来源于www. 内容提要:《性自命出》意在调和心志与性情的矛盾,解决心无定志的问题,是孔子心志之学的自......
建设性后现代的道德教育儒家道德观与怀特海思想之融合
发布时间:2023-04-08
一、人性与后现代语境 后现代世界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人类经验中关于道德品质状态令人不安的模糊性。在当今文化生活的多维语境下,我们对自我的理解既可以参照尼采崇高的超人楷模,也可以依据行为主义卑微的刺激一=反应模型。我们可以......
金庸祖父查文清儒家思想浅析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 要: 文学大师金庸的祖父查文清在任丹阳县令期间,为了保护在“丹阳教案”中涉事百姓的生命安全,坚决抵制外国势力和半殖民地清朝政府的压迫和利诱,表现出真正儒士的贞洁禀赋和“以民为本”的儒家思想;查文清退隐故乡后,编纂《......
试论儒家孝道思想对佛教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05
[摘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美德之一,在极其重视忠、孝的中国古代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孝道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佛教的生存及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宋代《报父母恩重经变》绢画是国内......
浅谈陈荣捷儒家哲学思想三题
发布时间:2023-03-02
作为华裔美国学者,陈荣捷对于中国哲学在美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陈荣捷之哲学研究尤其是儒家哲学研究有诸多理论新创。关于儒家哲学,其主要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儒学之人本主义,儒家形上学之综合特征,儒学之宗教性。 一 在西方,人本......
先秦诸子论礼与法
发布时间:2023-01-28
春秋战国 时代 是 中国 古代 历史 上 社会 经济 政治 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政治 哲学 兴盛和 发展 的重要时期。国家天下靠什么来治理,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才是最好的社会等 问题 是先秦诸子普遍关......
论王阳明“致良知”的儒家诠释学思想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12
论王阳明“致良知”的儒家诠释学思想意义 论王阳明“致良知”的儒家诠释学思想意义 论王阳明“致良知”的儒家诠释学思想意义 [摘要]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主客相融、亦主亦客,集本心与天理于一体。王阳明“致良知”命......
论儒家关于“时”的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意蕴
发布时间:2023-07-21
摘要:儒家“时”或“四时”的思想包含了丰富的生态学知识,构成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基础。“时”体现了宇宙与生态系统运行的基本节律,自然万物随“四时”的演替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顺时”“适时”对人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根本价值;“违时”“失时”都会对人与自然造成损害。为了维护人与自然生存与发展的利益,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进化,就必须应时而变,顺时而为,与时偕行。因此,“时”就被赋予了丰富的生态伦理内涵,成为处理人.........
浅谈儒学思想与大学生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思想经过长期的积淀,影响极为深远。借鉴和利用儒学精髓,深化大学生道德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对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深远意义。 论文关键词:儒学思想;大学生;道德教育 儒学思......
先秦诸子辩证思维对我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13
思维的发展无论是从作为整体的人类思维发展史来说,还是从作为个体的个人思维发展史来说,都可以分为两个基本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阶段,可称之为形式思维;第二阶段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中的具体的阶段,可称之为辩证思......
论儒家诚信思想向市场信用文化的转型
发布时间:2014-01-17
[论文关键词]儒家诚信 市场信用文化 转型 [论文摘要]信用文化是市场良序运行的道德文化基础,在儒家诚信思想向现代市场信用文化转型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扩大其社会性内涵,在对其中的道德诚信和认同信任的合理因素加以保护的同时应借......
范成大仕宦时期儒家思想的凸显
发布时间:2023-06-30
内容提要:自幼生活于宦门的范成大由于时代和自身遭遇的影响,其传统的儒家文化与当时盛行的佛学思想紧密的交织在一起,成为了周汝昌先生笔下“好用释典禅语”者,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引《说郛》卷二十载吴萃《视听钞》语:“......
谈儒家礼治思想与社会内在和谐
发布时间:2023-06-14
谈儒家礼治思想与社会内在和谐 谈儒家礼治思想与社会内在和谐 谈儒家礼治思想与社会内在和谐 论文关键词】礼治 正名 以仁释礼 内在和谐 【论文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初的“礼”具有道德和法律的双重性质,从内在和外在......
儒家思想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09
摘 要 儒学思想是我国的传统思想,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儒家思想得到了世界的瞩目,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对很多亚洲国家的影响最大,尤其是我国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等,......
由儒家思想看如何做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16
论文摘要:儒家思想虽然没有提过人力资源管理,但是却提过很多治人的办法,其中治就是指管理。本文就是尽力总结出如何用儒家思想的精髓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注重实现人的自我管理,注重人的自我约束、自身的修身养性,通过高度的自律适应......
论儒家“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转换
发布时间:2023-02-28
[摘 要]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包含着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智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过程中,应当站在现代的立场上,对儒家“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进行深入分析,并从生态自觉、生态经济、......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家庭伦理剧审美取向探析
发布时间:2023-07-27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家庭伦理剧审美取向探析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代表的是主流价值观。由于受忠、义、礼、智、信等儒家传统道德理念的影响,社会上早已形成了一套根深蒂固的道德伦理规范。例如,忠诚、信义、善良、孝顺、隐忍、......
先秦的“辩者”
发布时间:2015-08-18
现在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这个时代孕育了无数的思想家和思想派别,在中国的思想史上,先秦时期可谓是一个黄金时期,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说,中国的“历代学术,纯为我所自创者,实止先秦自学耳”。可以说,先秦的哲学思......
《洪吉童传》所体现的儒家思想再探讨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 要:许筠的《洪吉童传》被认为是朝鲜历史上第一部用韩文撰写的小说,揉儒、道、释等思想于一体,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试图就其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洪吉童;儒家思想;......
儒家传统中的道德和宗教道德
发布时间:2023-05-16
" “德不孤,必有邻”(4:25)孔子《论语》中的这句引文,能给任何读者或作者的心灵引发希望与恐惧之双重撞激。说其希望,乃因其那激动人心之断定:人的美德将永远不会遭致忽略,而真正的共同体终将出现;说其恐惧,乃因其暗示出......
儒家思想对学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17
【摘 要】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校辅导员可以在儒家思想这些原则性的教导中得到启示,并结合实践,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儒家思想;辅导员;以人为本;......
先秦食器考略
发布时间:2023-06-05
摘 要: 在多繁的制度中,先秦的食占著相重要的位置。然先秦食器多散於《周》、《》、《》三中,且理。其整理,配以片,列以其字形演程,列其出,形象先秦食器的用途及意。 词: 《》 食器 《三》 中自古以便是之邦,在中的文化中......
先秦时期家犬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3-06-27
一、 研究现状 关于先秦时期家犬的研究,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涉及的学科有考古学、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历史学等。家犬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 关于家犬的判断标准 除上述研究外,武仙竹根据我国考古遗址出......
从先秦法家视野看当今政治新常态
发布时间:2022-11-06
2014年“新常态”成为经济学界讨论热词,然而,随着起推动作用的顶层设计的结构化,起基础作用的经济的新常态化,中国政治亦步入新常态化轨道。 一、政治新常态的具体内涵 “新”代表着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变化,“常态”则表明这种......
浅探儒家人文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2-09-10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和伦理性特征。儒家文化关注人的心性、情欲、修养、境界、生死和人生价值等重大问题,本质上是以家族伦理为核心、以伦理教化为特征的道德哲学,强调以 仁、义......
中国哲学论文:浅析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要】以下由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中国哲学论文:浅析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欢迎阅读!! 一、儒家思想的实质 儒家思想的实质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方面: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节、和、勇、让等。本文主要从仁、礼、和......
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及其现代性转化
发布时间:2023-06-15
摘 要: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主体,源远流长,其对于构建中国人精神家园、建设中国和谐社会和化解当下各种文明冲突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儒家在其历史演变中,日益发衍出的契合封建集权统治的思想,对于当下民主时代儒家思想的......
从儒家思想谈修身与管理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4
【摘 要】修身养性,是儒道佛三家共同的理论主张和核心思想,人只有将自我的心性品德修养好,才可以从容地待人处事。而儒家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看作是一种“入世”哲学,强调人际关系和人事。它倡导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提出“......
试论儒家伦理轻视公德的负面效应
发布时间:2022-12-12
传统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的关系 问题 , 目前 正引起学术界的密切关注。本文试图围绕家庭私德与 社会 公德的关系这一契机,通过对孔孟儒学基本精神的 分析 ,在充分肯定传统儒家伦理对于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积极意义的同时,着......
关于儒家思想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中学生有思想,也有叛逆的性格。在学生的德育和班级管理中如果采用单纯的说教效果肯定不理想,对中学生我们要采用思想管理。儒家思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对稳定国家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治班如治国,我们也......
周作人的中庸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
发布时间:2023-01-20
摘要:周作人自诩为儒家,但其中庸思想又并非照搬孔孟之说,而是经过理智的自我筛选与过滤。与孔孟的中庸之道相比,周作人的中庸态度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色。中庸对于周作人来说,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与处世态度,也是一种审美行为与个人涵养的确固......
毛泽东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6-13
【摘 要】 文章论述了毛泽东对儒家重民、利民、亲民的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将儒家民本思想与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建设实际相结合,首先明确了“民”的范围,其次,提出党的群众路线,再次,提出制度保障民本权利,即各项基本政治制......
现代企业管理中儒家人本思想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06-21
以史为镜,古为金用,不仅能够将优良传统继续传承,还能够创新现代文明。儒家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就可以借鉴到现代企业管理中,使管理者能够科学、有效地管理团队、企业,能够有效激励员工为企业服务的热情。本文将研究儒家人本思想在现代......
儒家早期道德教育对道德情感的陶冶
发布时间:2023-05-15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文化体系,其涵盖了先进文化的思想精髓,并且符合世界文化发展的规律,并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儒家对于道德教育的理解是深刻而广泛的。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在道德上对人们进行影响,培......
西方国家先进音乐教育思想的综述
发布时间:2022-09-26
目前,许多教材都配备多媒体教学材料和网上课堂,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习兴趣。二是精选优秀的教学资料。一、西方国家先进音乐教育思想.........
从儒家文化的和平思想看中国“和平崛起”
发布时间:2023-05-25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 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针对国际 社会 上的“中国威胁论”,本文通过详尽阐释儒家文化和平思想的主要特质,从而论证了儒家文化中的和平思想分别从国际、国家、个人三个不同的层面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平性质与内......
浅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音乐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13-12-19
" 论文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 音乐教育思想 当代意义 论文摘要: 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社会思潮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周室衰微,诸侯僭越,礼乐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在此情况下,教育由“学在官”向“学......
儒家思想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试论
发布时间:2023-03-10
儒家的人生观、批判精神、荣辱观及教育思想与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儒家思想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试论”儒家思想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试论当前一些大学生的人生......
国粹与儒家文化思想——兼论祭孔及我国发展的阻力
发布时间:2014-01-17
儒家文化思想,在过去几千年的人类发展历史上,极大地影响了许多国家的社会发展。而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意义。它对于人性的修养,对于社会道德的拯救和重建,对于社会文明的塑造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一种博大精深的传......
儒勒·凡尔纳:幻想中的旅行家
发布时间:2023-06-11
儒勒・凡尔纳,法国作家,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的鼻祖”。代表作有《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等。图/FOTOE 作为历史上最成功的科幻作家之一,凡尔纳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在他晚年得了白内......
从儒家到儒教
发布时间:2023-02-26
摘要:为抵消佛道二教对世俗社会的影响,改变礼崩乐坏的现状,朱熹以《仪礼》为本经,以《大学》修齐治平的理想进阶为依据,对传统儒家礼学进行重建,改变了传统礼学自上而下的路径,使之由政治转向生活。自下而上的礼学重建注重日常......
儒家早期道德教育对道德情感的陶冶
发布时间:2023-04-23
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儒家伦理道德文化,涵盖了世界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思想精髓,符合世界文化发展的自然规律,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儒家对于道德教育的理解是深刻而广泛的。道......
谈儒家伦理道德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12-13
我国当前社会正处在经济转型期,新旧体制的交汇使意识形态领域也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大的转型期,既有现代意识与封建残余的交锋,也有吸纳外来文明与弘扬传统美德的矛盾,道德观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直接冲击着青少年的心灵,而学校德育明......
先秦借贷活动探析
发布时间:2014-01-17
[内容提要]借贷活动在我国古代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引起学术界普遍重视,并有不少研究成果问世,但其中仍有许多空白和薄弱环节。有关借贷活动的最初发展及演变即是其中之一,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先秦;......
先秦饮食文化初探
发布时间:2023-02-11
饮食作为人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之所以有其文化,是因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加之幅员辽阔,饮食风俗等具有浓厚的地域多样性,同时饮食文化与中国传统儒学及祭祀等礼文化联系紧密,更为重要的是中西方在饮食上有着明显区别,所以它在文......
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3-02-03
面对西方精神文化的挑战和某些传教士直至黑格尔(Hegel ) 以来西方学界视儒学为一般世俗伦理的误导,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 人物,无不重视儒学内部所蕴涵的宗教精神的开掘。从一定意义上说, 20世纪儒学的一个重要的面相是通过讨论儒学......
浅析先秦诸家义利观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4-01-08
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浅析先秦诸家义利观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浅析先秦诸家义利观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义与利及其关系不只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探求的重要问题,也是人类社会中历史长......
关于儒家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7
" [论文关键词] 儒家思想 仁学思想 中庸思想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主要是通过道德修养达到自身的和谐,进而推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其中仁学体系、中庸思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