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雾霾天气的生态美学思考

雾霾天气的生态美学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22:27:46
雾霾天气的生态美学思考
时间:2023-08-07 22:27:46     小编:

摘 要:天气与人类生存密不可分,与天气相关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常见的审美现象。古今中外描绘雾的文艺作品不胜枚举,布洛在论述“心理距离”这个概念时深入分析了海雾转换成审美对象的步骤与根源,从理论上表明雾霾同样可能成为审美对象。随着我国近两年来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与雾霾相关的审美现象越来越多。其中,“APEC蓝”成为与雾霾天气伴生的典型审美现象。这种新兴的审美现象充分说明了“自然全好”这个美学命题的合理性,启发我们批判实践美学核心命题“自然的人化”的理论谬误,促使我们提出生态美学的核心命题是“自然的自然化”。与雾霾相关的审美现象不但昭示了一场深刻的美学变革,同时也强烈地推动着这场变革。从生态美学角度思考雾霾天气,将激发我们反思和批判与文明相对立的“文弊”,高度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从生态审美的角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审美现象;雾霾天气;心理距离;文弊;自然的自然化

中图分类号:B83-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的《美学四讲》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一个问题:“美的现象极多,却各不相同。松涛海语,月色花颜,从衣着到住房,从人体到艺术,从欣赏到创作……在如此包罗万象而变化多端的领域里,有没有、能不能存在一种共同的东西作为思考对象或研究对象呢?”①对于这个问题,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所作的回答无疑是肯定的。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当代美学所致力研究的,就是隐藏在各种“美的现象”背后的那种“共同的东西”,也就是学术界普遍接受的“美的本质”或“美的规律”。

如果遵循这种美学研究思路及其所隐含的美学观,将雾霾天气与美学联系起来至少会遭到如下两个强烈质疑:第一,雾霾天气是“美的现象”吗?第二,如果雾霾天气不是“美的”,它就不可能让我们产生“美感”,那么,雾霾天气在什么意义上能够成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呢?将这两个质疑结合起来也就是追问:是否有一种新型的美学理论,能够从理论上回应与人们的健康生活密切相关的雾霾天气?

笔者一直坚信,任何理论的功能和价值都在于解释现象,美学理论的价值也在于它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审美现象的解释效力。一种美学理论无论逻辑多么严密,无论它的哲学基础多么高深,只要它无力解释人类现实生活中的审美活动,它的存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我国最近两年雾霾天气频繁发生,围绕雾霾天气而产生的幽默段子、摄影作品不计其数,某种程度上正在挑战国内的主导性美学理论即实践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生态审美的基本要点与生态审美教育研究”(13AZW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环境美学与美学的改造”(11JJD750014)。

作者简介:程相占,男,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大学生态美学与生态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济南 250100)。

美学,正在激发美学研究者对雾霾天气引发的审美现象做出理论回应。

本文尝试从生态美学角度对雾霾天气做出理论回应。我们将首先考察与雾、雾霾相关的审美现象,着重分析雾霾在什么意义上能够成为美学意义上的审美对象,然后分析与雾霾天气伴生的典型审美现象“APEC蓝”所展示的“自然的人化”这个命题的理论谬误,最后从生态美学的角度论述“自然的自然化”这个新的理论命题,简单勾勒生生美学的要义,从而尝试勾勒出“雾霾天气美学”的大致轮廓。

二、雾霾天气成为审美现象的美学理论根据

天气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审美活动则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尽管二者有着质的不同,但它们经常联系在一起,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中都有与天气相关的审美现象。最为我们熟知的例子应该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描写到天气与人的情感体验的关系。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到“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那段文字,描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天气――“霪雨阴风”与“春和景明”,以及与之对应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感极而悲”与“其喜洋洋”。这就有力地表明,无论是阴雨天气还是晴好天气,都可以引发人们的情感体验而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

需要辨析的是“审美对象”(aesthetic object)这个术语,它不同于汉语美学中比较随意而含混的概念“美的对象”(beautiful object)。“美的对象”也就是各种美丽的事物,它们一定是“美的”;美学理论中的“审美对象”则有丑、美之分,也就是说,有“丑的审美对象”。从日常语义上来看,“丑的审美对象”这种表述似乎是个自相矛盾的悖论,但汉语美学中的“审美”二字,决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如同“审稿”“审案”这样的动宾词组“审―美”――对于美的观审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西游记》中的典型形象猪八戒形貌丑陋,但它一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审美对象”;罗丹的著名雕塑《老妓》所塑造的人物形态年老色衰、干瘪丑陋,但她依然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代表性审美对象。

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中同样常见。比如,南朝梁萧绎的《咏雾诗》、清代袁枚的《良乡雾》。西方著名文学家写到浓雾的作品也很多,比如狄更斯的《双城记》曾经用“恶灵”“波涛”两个比喻来描绘浓雾,把雾刻画成了生动的艺术形象。那么,作为普通天气现象的雾,为什么可以成为审美现象?也就是说,从自然的天气现象到人类的审美现象,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化?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美学的“阿基米德点”,也可以称为美学的“内核”。对于这个问题,最经典的解释是布洛做出的。

布洛所概括的三个步骤其实就是对于审美体验发生过程(也就是审美活动)的描述,我们可以从中概括出审美体验的构成要素及其基本模式:

人(审美关切→审美注意→审美感知能力)+事物(感性特征)→审美体验

根据上述模式可知,世界上任何具有感性形态的事物都有可能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促使这种“可能性”转换为“现实性”的则是人们的“心理转换”:从实际关切转向审美关切,从计划中的事务转向当下事物,从而使得当下事物的“感性特征”在人的审美关切中呈现出来而成为“审美特性”,人们也同时从事物的审美特性中获得审美体验,此时的寻常事物也就成了美学意义上的“审美对象”。

雾霾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雾,但从一般视觉感知上来说,雾霾与普通的雾并没有显著差异,以至于雾霾最初出现时,人们误以为那就是通常的烟雾。根据我们上面所分析的审美心理学原理可知,雾霾与任何具有感性形态的事物一样,也可以在人们的审美关切中呈现出来,从而形成一种非同寻常的审美现象。

文艺作品通常是表达审美关切的典型媒介,雾霾肆虐期间我国出现了不少与之相关的文艺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例子是《沁园春・霾》:

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四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车舞长蛇,烟锁跑道,欲上六环把车飙。须晴日,将车身内外,尽心洗扫。 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惜一罩掩面,白了化妆!唯露双眼,难判风骚。一代天骄,央视裤衩,只见后座不见腰。尘入肺,有不要命者,还做早操。④

这首戏仿毛泽东《沁园春・雪》的“打油词”传遍了大江南北,并被不断“戏仿”,比如出现了郑州版、武汉版的《沁园春・霾》等。这些作品之所以被称为“戏仿”,是因为很难说它们的艺术水平有多么高,很难说它们就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但是,我们必须客观地承认如下事实:用词的形式描绘日常生活中的雾霾天气,这无疑表达了人们对于雾霾的某种程度的“审美关切”。词中的雾霾不再是一种日常天气现象,而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一种“审美对象”。简言之,采用诗词的形式来记录、描绘雾霾天气,无疑是我国新兴的一种审美现象。

死于这场雾霾的人,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的唇部是蓝色的――严重雾霾让他们的心肺加速衰竭,悬浮颗粒和二氧化硫等酸性污染物导致大量炎症,这带来致命一击。实际上,他们死于窒息。

起初,没人知道这场雾霾会夺走如此多的生命,因为很多人死在家中和医院,而不是街头。

不过,有大量人员死亡的迹象开始出现:伦敦的棺材和鲜花被抢购一空。

直至五天后的12月9日,一场毫无征兆、突如其来的冷风,吹走了雾霾,这场灾难才算按下暂停键。

克里布做了60年殡葬生意,他说自己一生只有两次中止生意。

成千上万伦敦人的生命,换来了四年后,1956年英国议会出台《清洁空气法》,最为重要的举措是:告别工业化时代的粗放与无序,开始严控严管煤炭等能源的使用,从根源上减少雾霾的产生。

人们常说,要以史为鉴。而现实表明,人类会不止一次跨入灾难的同一条河流。⑤

三、作为审美现象的“APEC蓝” 上述论证表明,我们当前经常遭遇的雾霾天气也可以成为审美对象;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基本上都已经认识到雾霾的严重危害,避之唯恐不及,很难带着审美态度来对雾霾进行审美欣赏,所以,难以从心理上将雾霾与审美现象联系起来。

然而,颇具辩证意味的是,正因为人们普遍厌恶、憎恨雾霾天气,对于蓝天的渴望与欣赏才空前增强;饱受“霾伏”之苦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蓝天。所以,每当霾过天晴的时候,拍摄蓝天的照片就会大量涌现:蓝天已经成为我国人民最珍惜的审美对象。这集中体现为一个新的词语“APEC蓝”,该词的网络释义如下:

我们这里关心的是“APEC蓝”出现的原因:它到底在自然现象,还是人工现象?因为这个问题涉及“APEC蓝”这种审美现象的哲学根据。新华网2014年11月1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APEC蓝”能留下吗?》的文章中,首先引用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对于“APEC蓝”成因的解释:“老百姓说,过去要赶走雾霾,就得靠大风吹。但这次风没来,依靠北京、河北等五省一市大范围的提前、紧急减排,同样留住了蓝天。”⑨这表明:“APEC蓝”不是一般的“自然现象”,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一种“人工现象”,用哲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自然的人化”。

国内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实践美学”在解释“美的基础”(或“美与审美的秘密”)时,依据的主要理论根据是一个著名的命题:“自然的人化”。“自然人化”甚至成为李泽厚参与主编的《美学百科全书》的一个词条,足见其影响范围之广泛。这个条目指出,“自然人化”的“要义”是:

人类通过漫长历史的社会生产实践,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为人所控制、征服、改造、利用,人的目的在自然中得到实现。⑩

这个词条还总结提出,“自然人化”思想“确乎从最深层次上揭示了美和审美的秘密”,足见这个概念对于美学(特别是实践美学)来说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

其实,从美学史上来看,较早论述“自然人化”思想的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洛克在1690年出版的《二论政府》中指出,没有被文化影响的、没有被人化的自然,不如“被文化影响的、被人化的自然更有价值”,“完全遗弃给自然的土地,没有被放牧、耕作或种植改良过的土地,被称为荒地(它的确就是这样);我们从中发现的益处几乎等于零”。但是,这种观念随后就发生了改变,19世纪以来主要在美国兴起的荒野保护运动与荒野审美思想,就在很大程度上走向了洛克思想的反面。特别是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环境运动而兴起的环境美学,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然全美”(或“自然全好”)的理论命题。这一命题首先由加拿大美学家艾伦・卡尔森在1984年发表的论文《自然与肯定美学》中提出,后来收入其代表作《美学与环境》,成为该书的第六章。卡尔森开门见山地写道:

本章将考察如下一种观念:所有自然世界都是美的。根据这种观念,自然环境只要未经人类改变,它就主要具有肯定性审美特性(positive aesthetic properties),比如,它是优雅的、精美的、强烈的、统一的和有序的,而不是乏味的、呆滞的、无趣的、凌乱的和无序的。简言之,所有处于原始状态的自然根本上、审美上是好的。对于自然世界的恰当或正确的审美欣赏基本上是肯定的(positive),各种否定的审美判断(negative aesthetic judgments)很少或没有位置。

要准确理解这段话,关键是要准确把握positive这个英文词语。positive的意思是“肯定的”“正面的”“积极的”,其反义词negative的意思则是“否定的”“负面的”“消极的”。全文的核心意思是:凡是没有被人类触及过、改造过、污染过的自然环境,即卡尔森所言的“所有处于原始状态的自然”,“根本上、审美上是好的”。因此,这句话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自然全好”,也就是说,只能对它进行“肯定性审美判断”。

卡尔森的美学理论可以用“自然全好”来概括。这种美学观念的本义不易领会,初看起来有些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国内不少学者对此疑虑重重,我们不妨进行更多的解释。卡尔森在论述环境美学的时候,经常对比艺术欣赏与自然欣赏的异同,所以,我们不妨来对比一下与自然审美判断不同的艺术审美判断。人类创造的艺术品数不胜数,优秀的艺术杰作固然不胜枚举,但客观地说,质量低下的作品数量则更多,比如,我们可以说唐诗宋词达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高峰,但是,翻阅《全唐诗》《全宋词》会发现,缺乏艺术价值的作品比比皆是;对于那些优秀的艺术作品,我们的审美判断当然是“肯定的审美判断”,比如说“《红楼梦》实在太伟大了”;但是,对于那些粗制滥造的艺术作品,我们的评价和判断则是“否定的”,比如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审美判断:“我国每年产生的长篇小说多达千部,但大部分作品艺术水平很低。”这表明,我们在评价艺术品时可以做出“否定的审美判断”。但是,卡尔森坚持,对于自然世界,我们只有在做出“肯定的审美判断”时,我们的审美欣赏才是“恰当的或正确的”;做出“否定的审美判断”则是不当的或错误的,这就是“自然全好”这个美学命题的真正含义。 简言之,如果说实践美学所认定的“美和审美的秘密”在于“自然的人化”的话,那么,当代环境美学特别是生态美学所认定的“美和审美的秘密”就是“自然的人化”的对立面――“自然的自然化”。笔者在此郑重提出:“自然的自然化”是生态美学的核心命题。

四、“文弊”与“自然的自然化”命题

“APEC蓝”的出现表明了至少有两种意义上的“自然的人化”:第一,本来洁净、碧蓝的天空被人类排放的各种污染物污染,导致严重的雾霾天气,这是一种“从自然到人为”的人化过程;第二,通过各种人工措施,艰难地将雾霾天气这种高度人化的天气状况尽可能地恢复到正常天气的自然状态,这是一种“复得返自然”的人化。所以,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来看,“APEC蓝”这种审美现象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悖论面前:天气本来就是自然现象,但是由于过度人化而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生存,所以,必须通过人为的方式将之重新自然化,即“自然的自然化”。这一简单的事实告诉我们,在今天这个雾霾天气频发的环境危机时代,“自然的人化”不是“美的基础”,而是“丑的根源”,真正的“美的根源”在于“自然的自然化”:“复得返自然”。

客观地说,“APEC蓝”出现时,空气的质量也只不过是“良好水平”。这无疑是个比较级,对比的是雾霾笼罩时的空气质量。如果我们放宽一下时间尺度,把对比的参照改换成工业革命发生以前的前现代时期,比如上面所提到的洛克的时代,那么,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那时候的空气质量绝不仅仅是“良好水平”,那时的天空比“APEC蓝”要蓝很多。前现代时期尽管也有数不胜数的文艺作品描绘到蓝天,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但是,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蓝天作为审美对象所激发的情感体验则有着本质差别:当今的蓝天体验是以雾霾为参照的,是以环境危机意识作为思想背景的,简言之,是一种带着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与批判的“生态审美”;而前现代的蓝天体验则是一种一般意义上的自然审美,而不是笔者一直倡导的“生态审美”。换言之,“生态审美”之所以必要,“自然全好”这个命题之所以成立,关键在于当下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环境危机。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思考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应该将这种负面的“人化”现象称为“文弊”。当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我们有必要从哲学高度对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反思文化的创造原理,批判已有文化成果的利弊得失。在笔者看来,“文化”是一个与“自然”相对的概念:凡是由人类创造的、超越自然的东西都是文化产品,它包括器物、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人类的所有文化创造都是以自然为基础的,都必须从自然之中获取能量和资源。所谓的“自然的人化”,无非就是将自然改造为符合人类需要的形态。因此,人类的文化创造过程,的确就是“自然的人化”的过程。彻底否定“自然的人化”,就无异于完全否定了人类文化创造。因此,“自然的人化”这个命题无疑有着极大的合理性。

但是,纵观人类文化史特别是20世纪的文化历程,我们就会发现,文化生产往往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导致一种奇异的“文化悖论”。这里特别值得辨析的是经常与文化混淆的另外一个概念“文明”。笔者一直认为,人类超越动物而成为人,关键在于人类有着超越动物本能的价值观――动物只按照本能活动,而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在特定价值观的制约、指导或引导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动物只就其本能的“本然”讲“实然”,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能就“应该”讲“应然”。因此,笔者一般将符合特定价值观的文化产品称为“文明”,而将不符合特定价值观的文化产品称为“文弊”。所谓的“文化悖论”就是指“文明”与“文弊”在文化整体之中既并存又相悖的奇异现象。这种文化哲学思路可以简化为如下一个理论模型:

自然―文化→价值观文明(正面价值)

文弊(负面价值)

根据这个理论模型,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环境污染是当今之世最大的“文弊”。我们之所以强调“当今之世”,是为了突出人们判断“文明”与“文弊”的标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比如说,当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开始进行现代化建设时,车间里轰鸣的机器声往往被赞颂为美妙的音乐与歌曲,高烟囱上翻滚的浓烟甚至被赞颂为美丽的黑牡丹,简言之,这些都是现代化与“文明”的象征。但是,随着环境危机的日益严峻,我们又会将轰鸣的机器声视为噪音污染,将烟囱冒出的浓烟称为空气污染,简言之,不再将其视为“文明”,而是视为“文弊”。因为今天的价值观不再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价值观,而是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价值观。

正是因为人类的价值观已经演化为生态价值观,我们才发现“自然的人化”这个命题并不总是正确的,因为它只强调对自然进行“人化”,而忽视了如下三个重要问题:其一,为何人化?其二,如何人化?其三,人化的限度是什么?我们可以从生态价值观的角度来回答这三个问题,答案如下:其一,为了创造生态文明;其二,人化自然的原理从哲学层面上讲就是“赞天地之化育”,从科学与技术的层面讲就是遵照恢复生态学原理,这主要适用于那些已经被人类损毁的自然界;其三,人化的限度是自然的可承受能力。因此,在生态文明时代,我们必须从生态价值观的角度反思和批判传统的“自然的人化”命题,从生态伦理学与恢复生态学的角度倡导“自然的自然化”,也就是倡导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作为文明的创造主体,从伦理态度上应该尊重自然,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应该顺应自然,从行为方式上应该保护自然。

“审美”(而不是“美”)是美学理论的内核,因此,“生态审美”就是生态美学的内核与研究对象。从思想主题的角度来说,生态美学就是对于人类“文弊”的美学反思,就是对于“自然的自然化”这个理论命题的弘扬。正是因为“文弊”的大量存在并日益严峻,我们才从生态价值观的高度倡导“自然全好”(亦即“自然全美”)这样的美学命题。没有受到人类改造、污染处于原初状态的自然,比如纯粹的“蓝天”“绿地”“清水”,从审美上来看都具有肯定性审美价值,都是“美的”“好的”,因为这些自然事物最纯粹、最彻底地摆脱了“文弊”。 中国当代自然美学基于“自然的人化”观念,认为自然事物“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笔者的生态美学与此完全不同。笔者认为,自然事物自身就是美的、好的,正所谓“美者自美”。人作为自然事物的欣赏者而不是改造者(更不是占有者、掠夺者),其作用主要在于展示自然本来就具有的魅力,让自然事物自身如其本然地显现出来,正所谓“因人而显”。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必然也必须是“生态审美”,研究生态审美的美学,应该是一种以“生生”之宇宙力量作为本体论、以“生生之德”作为价值观的美学,也就是“生生美学”。只有这样,人类文明才可能避免灭绝而得以生生不息。我国所倡导的“美丽中国”建设有着明确的审美目标――“天蓝、地绿、水净”,这也正是生态美学所应该努力的方向。简而言之,生态美学(也就是笔者倡导的生生美学)的核心命题是“自然的自然化”,其理论要义可以概括如下:美者自美,因人而显,生态审美,生生不息。

五、结语

在漫长的自然史和悠久的人类文明史上,天气本来只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随着人类对于自然无限度地“控制、征服、改造、利用”,原本是自然现象的天气变成了雾霾这种高度“人化”的天气。而要想重新回到自然天气状态,又需要人类付出更多、更艰难的努力来“人化”。坚持“自然人化”观的实践美学提出,通过“自然人化”,“人的目的在自然中得到实现”。面对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这种高度的“自然人化”现象,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样的“人”的目的得到了实现?人的什么样的“目的”得到了实现?答案很可能就是:通过掠夺自然资源而暴富的少数人的目的得到了实现,被实现的目的是攫取丰裕的物质财富。

但是,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冷酷现实却是:无论是什么人,无论拥有多少财富,只要身处天地之间,就无法从根本上逃避雾霾天气的伤害。呼吸一口洁净的空气,欣赏一下洁净的蓝天,饮用一口无毒无害的清水,竟然成了当前现实生活中的极大奢望,这不是对于人类“文弊”的最大嘲讽和严厉批判吗?!我们从美学理论特别是生态美学的角度思考雾霾天气,正是出于对人类“文明悖论”的高度关切。这种美学思考将激发我们高度关注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生态文明,从生态审美的角度推进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

注释

①李泽厚:《美学四讲》,三联书店,2004年,第1页。

②程相占的《论生态审美的四个要点》(《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一文对此进行了详细讨论,此处不赘。

⑥一般来说,情感包括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我们可以将之划分为正面的、肯定性情感与负面的、否定性的情感两类,前者如喜欢、爱慕,后者如愤怒、悲伤、厌恶;前者是对于情感对象的肯定,后者是对于情感对象的否定。根据这一理论逻辑,我们可以划分出两类审美价值:一类是肯定性情感体验及其对象所包含的价值,可以称为“肯定性审美价值”;另外一类是否定性情感体验及其对象所包含的价值,可以称为“否定性审美价值”。现实中的雾霾是令人厌恶、令人愤怒的对象,是应该被否定的对象;作为审美对象的雾霾所具有的,正是“否定性审美价值”。这种划分更有利于我们解释雾霾天气所引发的审美现象。

⑩李泽厚、汝信主编:《美学百科全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714、71页。

Carlson,Allen.Aesthetics and the Environment:The Appreciation of Nature,Art and Architecture.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0,p.73.“所有处于原始状态的自然根本上、审美上是好的”这句话的原文是:All virgin nature is essentially aesthetically good.该文多次重复这句话,足见这句话乃该文之思想主题。

国内学者较早介绍卡尔森这一美学理论的首推彭锋,参见彭锋:《“自然全美”及其科学证明――评卡尔松的“肯定美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笔者认为,将卡尔森的这一理论观点概括为“自然全好”更加符合卡尔森的本意,并且更利于我们从生态美学的角度阐发这个命题。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写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诗中的“自然”主要是指人的本真的自然状态,不同于现代自然科学意义上的“自然界”。我们这里借用来指自然天气本来的自然状态。

关于“文弊”的详细讨论,参见程相占:《生生美学论集――从文艺美学到生态美学》“自序:生生美学的十年进程”,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7页。

《中庸》曰:“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我们通常说的“可持续性”的英文是sustainability,其词根sustain的意思是“维持”“支撑”“忍受”等,因此,该词也可以翻译为“可承受性”,用来表明自然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文化的“承受能力”绝不是无限的。换言之,自然的承受能力为人类文化发展规定了限度,人类文化不可能无度、无限发展。

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草亭记》写道:“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叶朗先生对此极为赞赏,认为“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八个字“胜过一大本书”,“是一个涉及审美活动的本质的极其重要的命题”。参见叶朗:《胸中之竹――走向现代之中国美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84、101页。

参见程相占:《生生美学论集――从文艺美学到生态美学》,人民出版社,2012年。“生生”是一种理念,借用中国古代“理一分殊”命题可知,这一理念可以作为本体论与价值观而被运用到不同的美学领域,比如艺术美学、环境美学、生态美学、身体美学与日常生活美学等。笔者的生态美学研究就是基于“生生”理念之上的,所以,也可称为“生生美学”。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浅谈雾霾寒冷天气对河南省设施蔬菜生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16
近年来,河南省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特别是豫北部分地区冬季空气质量达到极重污染或危险级别。河南省气象局通报了2013年河南省十大天气气候事件,雾霾高居第一位,2013年年初(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河南全省平均雾霾日数为23 8 d,......
“雾霾”引发的深层法律思考及防治对策
发布时间:2022-08-02
摘要:雾霾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最大难题,雾霾现象是由多方面的人为因素造成的。我们应当完善空气污染立法,制定合理的治理规划,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来加强对雾霾天气的防治。同时,还应当健全雾霾侵害救济机制,通过购买环境污染责......
全球雾霾之殇
发布时间:2015-08-07
对于半个世纪前的那场伦敦大雾,布莱恩・谢尔特记忆犹新。在那些雾霭朦胧的日子里,小布莱恩不得不摸索着从学校走回家。那个寒冬,为生火取暖,家家户户的煤炉都在制造烟雾,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煤炭和木头烧焦的味道。布莱恩说,有时把......
雾霾对健康危害
发布时间:2023-04-28
雾霾天比吸烟更易致癌 “阴霾天气比香烟更易致癌。”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曾在某论坛上指出,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 钟南山强......
空气雾霾污染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1-20
【摘 要】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是双刃剑,城市中的雾霾天气也是越来越多,为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隐患。空气质量的恶化,增加了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本溪地区一次霾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02
摘要利用欧洲中心数值产品中高空、地面等气象要素资料、本溪市环境监测站AQI指数、本溪市气象观测站的能见度资料,分析了此次霾天气过程的气象条件及污染物浓度变化与霾天气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表明,此次霾天气过程期间,辽宁上空以平直纬向环流为主,没有明显的冷空气南下影响本溪地区,对流层中低层盛行暖湿的西南气流,地面为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和稀释的弱气压场,大气层结稳定、风速小,地面上空出现逆温层,边界层内污染物.........
基于Retinex的雾霾图像去雾算法
发布时间:2022-10-16
摘 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etinex的雾霾图像的去雾增强算法,将受到雾霾天气影响的欠清晰图像用Retinex算法进行处理,获得增强图像。针对图像处理后出现噪点的问题,使用中值滤波对图像进行滤波处理,去除噪声。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对......
雾霾里,对自己好一点
发布时间:2015-08-24
不久前柴静的《穹顶之下》抢占了微信朋友圈的头条,同在这个“穹顶”之下的我们,谁也逃脱不了环境污染带来的伤害。但如何能尽我们一份绵薄之力,去支持环保,去关注健康才是重要的。 关于雾霾对健康的影响,我有着切身的感受,我是......
古人如何治雾霾
发布时间:2023-01-20
面对霾灾,古人如何治理呢?这有点像请教和尚如何梳头,现今科技发达,能上天入地,对雾霾都没有什么好的治理方法,古人能有什么好办法呢。他们并不能对这些自然灾害进行科学的解释,只能用神秘主义的办法来应对,皇帝下罪己诏算是一......
宜昌城市大气雾霾的成因与根治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06
摘要:“雾霾与健康”的基础研究服务于政治、经济、人口与健康等国家重大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作为雾霾问题比较严重的国家,要在国际上有自己的研究技术、研究数据。通过调查的形式,掌握居民对雾霾的掌握程度,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雾霾帮凶:逆温层
发布时间:2023-05-02
雾和霾是自然界中使能见度降低的两种不同天气现象。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雾肉眼可见,常呈乳白色,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高山、海滨、乡村常见,城市区域较少见。霾是大量细微的颗粒物均匀......
雾霾环境下室内空气的影响及有效防控措施
发布时间:2023-03-16
1 雾霾的危害 雾霾是人们对雾和霾的统称。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有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冬季遇雾霾天气时,若遇空气......
走出“特殊人群”的雾霾
发布时间:2022-11-04
摘要:从园艺疗法到康复花园,国西方一些国家对康复花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较早,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及成果。通过相关资料的检索和目前的理论研究发现,康复花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康复性的治疗意义,本文以伊丽莎白及诺娜・埃文斯......
史上著名的“雾霾杀手”
发布时间:2022-11-10
历史上,除了1952年12月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为大众所知,还有几件严重的烟雾事件比较著名――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马斯河谷是比利时境内马斯河旁一段长24公里的河谷地段,两侧有百米的高山对峙。马斯河谷地区是一个......
雾霾污染对徐州居民的影响及治霾措施
发布时间:2015-08-06
[提要] 近年来,全国多次爆发大面积的雾霾事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本文通过对徐州居民实地调查,为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制定发展规划与战略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并借助调查过程普及居民的雾霾及其防护知识,最终达到改善空气质量、减......
治理雾霾的公共经济学方案
发布时间:2015-08-11
近日,央视前主持人柴静的一部《穹顶之下》的记录片热遍神州大地,在短短48小时内,该视频的点击量达到令人咋舌的3亿人次。在片子临近结束之际,柴静面对着背景上不停旋转的蓝色地球,温情地说:“所以我才凝视它,就像我凝视你;所以......
雾霾论文(精选5篇)
发布时间:2022-11-14
雾霾论文:雾霾治理是一个相对缓慢、艰辛的过程。国际雾霾治理有经验也有教训,即使是成功的城市,往往也花费了数十年的努力才赶走雾霾重见蓝天。我们在这里为你整理了五篇近年来,大城市雾霾天气频发,中小城市有时也难以幸免,雾霾报道频频见诸报端,雾霾影响范围有扩大的趋势,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为人们所关注,甚至有些人到了一有雾霾预警就谈虎色变。雾霾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雾霾的危害是怎样构成的,如何防治雾霾和保护.........
雾霾治理法制化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3-13
关键词 雾霾 雾霾治理 大气污染 作者简介:许可,邵阳学院,研究方向:法学。 引入法制化路径是治理雾霾污染的有效措施,但是因为执法不严、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的影响,使得利用法律方式管理雾霾污染的难度加大。雾霾治理的立法......
王学求:对雾霾治理我有信心
发布时间:2015-09-10
全国人大代表、廊坊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廊坊市委主委王学求,很关心科技创新方面的问题,他认为创新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过去谈科技创新,很少涉及这一关键因素。以前科技人员在单位期间的发明,就会归所在单位所有。但现在不一样......
“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内涵探讨
发布时间:2013-12-18
“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内涵探讨“天人合一”是主客融洽,和谐统一。它是一种自然境界,也是一种社会境界,更是一种标志着知识、艺术、修养、能力已达到相当层次的审美人生境界。回归自然(客体)或返朴归真的状态,是一种宇宙情怀;“天......
雾霾致癌风险有多大?
发布时间:2023-05-15
雾霾致癌尚未被科学证实 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像一颗炸弹投入互联网,激起了公众对坏境保护的空前重视,这是一部好作品,把雾霾的根源说得很清楚,大部分治理措施也提得很好。但是关于雾霾和肺癌的关系这个部分......
雾霾对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与探究
发布时间:2023-07-17
【摘 要】雾霾已成为我国中东部地区秋末到春初频发的天气现象,其中以石家庄最为典型。文章简要叙述了石家庄地区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归纳总结了石家庄当地居民对雾霾的看法,并对石家庄雾霾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重点剖析雾霾天气对......
浅析城市治理雾霾的法律途径
发布时间:2022-12-10
一、雾霾的概述 众所周知,雾霾是一种可吸入颗粒物积聚的现象,所以说,这种危害是无处不在的。它的特殊性也使得它带给我们的影响无处不在。当然不止北京,中国的许多城市都遭受着雾霾的侵害。我们可以看到:在雾霾肆虐的时候,路上行......
森林在雾霾防治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2-08
摘 要: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出现阴霾天气现象逐渐增多,“雾霾”二字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敏感词汇。森林所具有的特殊生态功能在生态环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雾霾的形成原因以及对人们所造成的危害,并从森林的几种生......
铜川市雾霾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探讨
发布时间:2023-02-14
关键词 雾;霾;日照;空气湿度;农田管理;防御建议;陕西铜川 雾霾是灾害性天气,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雾霾造成的影响更加突出,出现雾霾时伴有空气质量变差、能见度降低、光照减弱、湿度增大等现象,对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2014年南京春节期间持续霾天气过程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3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迅猛,机动车拥有量、建筑工地扬尘量和工业耗煤量、工业废气排放量都在不断增加, 霾天气急剧增多,已成为当今时代主要灾害之一,引起社会和公众广泛关注。低能见度的霾天气不仅对交通造成危害......
雾霾环境对档案的危害及防护
发布时间:2015-08-18
1 雾霾天气形成原因 环保专家指出,雾霾天气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是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飘浮在空气中。二是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
浅谈雾霾对人行为方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12
1雾霾的概念雾霾,是雾与霾的合成词,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常见于人口比较集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如;北京、石家庄、成都等。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对人类视觉造成阻碍,对人呼吸道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2012年,新闻媒体公布各地PM2.5数据之后,雾霾所引起的空气污染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面对频繁的雾.........
论《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3-28
【摘 要】蕾切尔卡逊是美国著名的生态文学家,她所著的《寂静的春天》被世界公认为环保运动的奠基之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文章试图概括其生态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卡逊的生态哲学思想对后世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柴静:穹顶之下调查雾霾真相
发布时间:2023-07-20
知名主持人柴静一回归公众视野便再次掀起收视风暴。2月28日,她的新作――《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首发,播出仅一天,网络点击近亿。 这部103分钟的纪录片是柴静及团队,在过去一年里拍摄的,主要针对什么是雾霾、它的形成及解决......
发展太阳能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手段
发布时间:2023-04-26
近几年,每到秋冬季节,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发生笼罩雾霾天气的事情,这种天气出现时,空气质量下降、生态环境受到影响,人体健康受到危害。人们谈霾色变,中央到下面各级政府也都加大了治理的力度,所以我们必须找到雾霾形成的原因,才......
让光催化技术击碎雾霾穹顶 为建设美丽中国出力
发布时间:2015-08-06
2015年3月,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项关于民生议题每年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今年当然也不例外。随着两会期间纪录片《穹顶之下》的热播,柴静成了当前的热门新闻人物,新任环保部长成了各方媒体追逐的对象,而环保......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雾霾治理
发布时间:2022-11-04
【摘要】近年来,雾霾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雾霾是一种具有破坏性作用的天气,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现阶段,我国的雾霾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以存在过于低效的问题。雾霾治理实质在是一种准公共......
心肺病患者应对雾霾的明智选择
发布时间:2015-08-28
前有车后有辙 63年前,在英国伦敦发生了历史上首次由雾霾导致的“毒雾”伤人事件:英国当时使用能源的情况与我们今天相似,以煤炭为主,排污严重的汽车阻塞了道路。当时的伦敦连续数天寂静无风,持续大雾,大批航班取消,白天汽车必......
分析“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内涵探讨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3-12-18
分析“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内涵探讨的意义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内涵探讨是在后现代的语境下,以崭新的生态世界观为指导,以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出发点,涉及人与宇宙、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等多重审美关系,最后落实到改善人类存在状态的一......
天然气企业资产管理的风险思考
发布时间:2022-07-24
摘要:天然气企业是关乎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天然气企业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再加上企业自身资产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资产风险管理机制。针对以上现象,本文从企业资产管理风险的基础概念出发,从天然气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体制风险、财务风险,总结出天然气企业在进行资产管理时产生风险的原因,根据成因提出了降低风险的建议,从而促进天然气企业高效的进行资产管理。关键词.........
北京雾霾政策的分析与政策性建议
发布时间:2015-08-06
关键词 空气质量 雾霾 政府治理 作者简介:陈子薇,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北京雾霾问题现状与原因 与大部分发达国家相比,北京市的人均汽车保有量总体来说是偏低的。然而,北京市机动车的使用强度相对大部分发达国家而言......
论沈从文小说的生态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要:生态美学是人类进入现代文明以后,面对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种种危机,从生态主Y,_gL念出发,来审视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多重审美关系,从而建立一种和谐的符合生态价值观的审关追求。纵观沈从文一生的创作,......
防雾霾口罩造型与装饰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30
摘 要:最近几年,雾霾横行肆虐,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佩戴防雾霾口罩是应对此种情况最经济实惠且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市面上常见的口罩多数注重功能,外观的设计比较缺失,对于人们个性的审美需求更是考虑的极少。文章针对此种情......
促进中国雾霾治理的财税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1
【摘 要】当前,雾霾现象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问题,并引起了政府管理部门与社会各界群众的高度重视。基于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客观矛盾,政府合理运用经济调节手段即财税政策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本......
李春元:小说是拨开雾霾的一个答案
发布时间:2023-02-01
人物名片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河北省廊坊市环保局主管宣传工作的副局长李春元按照惯例来到街头给市民分发宣传环保的小册子。可是,很多人往往是接过传单粗略地看两眼,而李春元自己也认为真正会仔细看这些干巴巴的东西的人可能......
《史记》天命思想及其产生的美学效果
发布时间:2023-07-13
[摘 要]《史记》叙述中多处蕴含着天命思想,其产生的美学效果深深地吸引着读者,拓展着人们的想象空间,给人美的享受,同时,引起人们对天命与德行、主观意愿等的深刻思索,更成就了《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
高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13
【摘 要】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文章主要论述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我们的祖先在很久以前......
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感受艺术、感受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应该成为初中美术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美术;审美;能力......
天行有常与生态伦理——荀卿的生态伦理思想新探
发布时间:2013-12-17
荀卿,生卒年不详,是战国末期最杰出的思想家,大约生活在齐宣王末期(前301年)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后(前221年)。司马迁《史记 .孟轲荀卿列传》有其生平事迹简介。他的思想资料主要保存在《荀子》(又称《孙卿新书》)一书......
生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21
1、首页2、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生态文化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生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哲学思考”,希望可以助朋友......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24
[摘 要]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碧水蓝天青山的“美丽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人的实践活动应符合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天·地·人谈《易传》的生态哲学
发布时间:2023-04-29
" 《易传》是由十篇不同文字组成的解《易》的著作系统,包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究天人之际”,并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形成了大致相同的思路。应当说,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即“天人关系......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这个世界与我有关
发布时间:2023-03-30
2月的最后一天,沉寂一年的央视前主持人柴静又回到了公众视野,通过互联网推出公益之作《穹顶之下》,聚焦大众熟悉又陌生的雾霾问题。这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继续着柴静的深度调查风格,但是在柴静的片子中,最触动人心的场景......
强化学生审美能力之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强化学生审美能力之思考 强化学生审美能力之思考 强化学生审美能力之思考 文 章 来 源 自 教育网 一、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 我们初中美术教学,不只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美术基本知识,学会并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更好......
小学原生态作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14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种自然的表达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写真。因此,笔者认为“自主”“真实”“创新”是小学作文个性化的真实内涵,并通过一系列策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做到“人人表达自己观点,个个......
中国雾霾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4
摘要:以2001~2012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雾霾与经济发展之间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果表明:第一,雾霾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N型,未出现传统的倒U型;第二,区域发展不平衡,雾霾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差异显著,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呈现倒N型、N型和U型,拐点也各有不同;第三,经济规模可减轻雾霾污染,产业结构、人口密度、能源强度和技术进步则会加重雾霾污染,贸易依存度及城市化.........
青海发展生态旅游的经济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要:青海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其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决定青海不能牺牲环境发展GDP,因此,发展生态旅游成为青海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青海发展生态旅游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和生态环境意义。近年来,青海把......
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国际新视野
发布时间:2016-06-23
2015年10月25―26日,由国际美学学会、中国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系BK21PLUS事业团联合主办的“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空间”国际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成功召开。研讨会在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
试论对建设生态大学的理性思考
发布时间:2022-08-30
" 论文摘要:建设生态文明必然对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生态大学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学,具有学校与外部关系的生态化、校园文化的生态化及学校职能的生态化等基本特征。建设生态大学要从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明确......
从生态学到人类生态学:人类生态觉醒的历史考察
发布时间:2023-01-27
摘要: 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经典生态学时期对植物、动物的研究到现代生态学时期对生态系统研究的开展,生态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生态学也日趋成熟和完善。在生态学发展过程中,其对人的关注也经历了一个演进......
景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01
景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景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景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具......
三亚清水湾: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没有雾霾
发布时间:2023-06-15
在清水湾,几乎随处都是一景,你的拍摄技巧已经不需要那么专业,举起相机随手一拍,就是一张极佳的照片。 也许你去过海南岛,但你未必到过清水湾。炎炎夏日,我们来到三亚清水湾碧桂园・珊瑚宫殿,感受那一份海风的自在与亲水的幸福......
便携式雾霾净化器推广应用可行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2
摘要:作为一种高科技节能环保产品,便携式雾霾净化器具有安全可靠、运行平稳、功效显著、使用方便等突出优点,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便携式雾霾净化器在国内技术领先,具有超前性,具有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关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28
有关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 有关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 有关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 【摘要】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城市的概念,指出了生态城市建设......
浅论卡逊《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及影响
发布时间:2023-07-09
蕾切尔卡逊1962年出版的著作《寂静的春天》,是一部生态文学与生态伦理学的代表作。它是世界生态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作家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通过大量事实证据向读者说明了全球正在经历的严重污染与生态危机,指出了人类在征服自......
对生态会计的几点思考(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根据语境的不同,Ecological Accounting可以被翻译为生态会计、生态核算(或生态统计)、生命周期评价(LCA,life cycle analysis)以及某些环境信息处理方法等。当前理论界对生态会计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生态会计是如何......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5-07-29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新的历史任务。但是,什么样的人才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合格主体?这个问题并不容易简单作答。人是最复杂的生物,“认识你自己”也是最为困难的事情。因此我们需要对“人”进行哲学反思,以便建构能够胜任生态文明建设重......
生态美学的产生及理论内涵
发布时间:2013-12-18
生态美学的产生及理论内涵生态学概念是由德国博物学家海克尔于1866年在《普通有机体形态学》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我们把生态学理解为关于有机体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全部科学,进一步可以把全部生存条件考虑在内。”[10](P8)由于与生态学......
浅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生态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20
"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 教育生态学 教师专业化 论文摘要:由于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继续教育能够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不断完善着教师个人能力。和大自然一样,教育也有着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其......
中学历史学科加强生态环境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22
近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该书第二篇重点阐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习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2017年7月13日,首届全国青年环保风云会在南开大学举行。本次会议以“生态文明建设与青年责任”为主题,与会领导对青年环保力量积极担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的行为表示赞赏并寄.........
论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
发布时间:2022-11-16
论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 论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 论实践美学的生态维度 精 品源自语 文科 【论文关键词】:实践美学;生态维度;实践本体;生态观念 【论文摘要】:生态困境是人类工业化历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这一问题一方面......
环境保护法修订对治理雾霾机制的有益创新
发布时间:2022-11-18
关键词 雾霾治理 新环保法修订 生态文明 环保监测网络 作者简介:罗菁菁,四川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环境法。 一、我国加强治理雾霾工作的必要性 2013年,持续的雾霾天气让所有人都吃够了苦头,不仅造成了......
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全面而深重,对经济发展、人类健康、社会和谐造成严重影响。应对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必须更新思想文化体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有效配置环境资源的政策制度。 论文关键词:生......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生态思考
发布时间:2015-08-20
“长江经济带”的相关概念很早就提出了,但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长江经济带也没有发展成熟,其发展是缓慢的,其流域合作表现出“松散+同质”的特征:长江经济带尚未形成经济社会充分互动协调发展的经济带,长三角、成渝经济区、长江......
生态安全法治化的初步思考
发布时间:2016-09-28
一、生态安全的概念及特征 生态安全也可称为环境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绿色安全等,1977 年莱斯特布朗在《重新定义国家安全》的报告中最早将环境问题纳入国家安全考虑。2000 年我国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也首次提出了维......
对城市园林生态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20
城市是人类聚居从事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特殊的生存环境。自十九世纪末叶以来,生产力迅猛发展,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每日向自然界索取资源和能源,如开采矿石、石油、砍伐森林、占用耕地等。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人类文明取得长足......
把天然气发展成为主体能源之一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10
[摘要]把天然气发展成为中国的主体能源之一,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能源革命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天然气资源丰富,在世界范围内乃至我国均具备担当主体能源地位的资源基础。经验也表明,天然气成为主体能源是世界发达国家能源发展转换的重要标志。我国需明确发展定位,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规划和政策引领,深化改革,抢抓机遇,把天然气真正发展成为我国清洁能源体系的主体能源之一。[关键词]天然气主体能源条件政策[中.........
研究《论语》中的“中”“和”所体现的生态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3-16
18 世纪下半页,英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引发了浩浩荡荡的大机器发明与生产,促进了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工业文时代的到来无疑给生产者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到了现代各种环境危机爆发的情境下,这种效益其实是人类......
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与设想
发布时间:2022-11-16
[摘 要]生态问题是当今全球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是关乎人类自身在未来自然环境中能否生存的重要课题。人类要应对和摆脱目前的生态环境困境,就应在重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用和谐的生活方式保护和改善环境,......
对建设生态宜居平凉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 要: 平凉市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要发挥好后发优势,在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同时,突出规划引领,筑牢生态屏障,做强循环产业,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关键词:绿色生态 经济发展 宜居城市建设 党的十......
原生态音乐舞蹈的保护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17
原生态的民族音乐和舞蹈是我国传统的区别外来音乐舞蹈的根本的东西,并且是我国民族舞蹈和民族音乐发展的灵魂,是我国文化艺术舞台上绮丽的瑰宝。所以,对原生态音乐舞蹈我们要吸取其精华,要保护其消失。 1. 提高对原生态民歌传承人......
分析气对中国古典美学形态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12-18
分析气对中国古典美学形态论的影响 第一节 阴柔、阳刚之美及中和之美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史湘云曾有一段论及阴阳的话:“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这阴阳不过是个气罢了,器物赋了......
北京天然气供气安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综合新能源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8
2003年以来,全国出现了大范围的能源供应紧张局面,煤、水、运、电、油等重要的基础资源都呈现出严重的供应短缺,使全国上下,无论是中央领导,还是普通百姓,空前关注国家的能源问题。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政府有关机构尽快制定国家能源发展......
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18
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 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国内音乐形态学的思考 文章 来 源 3 e d u 教 育 网 一、中国民族音乐形态......
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思想基础与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3-07-25
创办于1989年的《美国自然文学创作通信》,为生态文学研究的相关短文、书评和课堂笔记的发表搭建了舞台,之后,不少人文社会刊物都专门开辟了专刊或增刊以发表生态批评文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而在一些大学,也逐渐把生态文学批评作为现当代......
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意性写生教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19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小学美术教学引进了创意性写生这一教学方法,旨在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绘画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主要从小学美术创意性写生教学的价值和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现创意性教学这两个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意性写生;思考探究引言创意性写生这一教学理.........
美兰机场雷暴天气下的管制工作
发布时间:2016-10-14
引言 雷暴一词指积雨云中所发生的雷电交作的激烈放电现象,同时也指产生这种现象的天气系统。一般我们形容雷暴是指由对流旺盛的积雨云组成的,伴有闪电、雷鸣、阵风、大风,有时还出现冰雹、龙卷的中小尺度对流天气系统。雷暴所伴有的......
建筑审美的生态美原则
发布时间:2013-12-13
生态美学的第一特征,生命力。生态美是以生命过程的持续流动来维持的,良好的生态系统遵循物质循环和能量守恒定律,具有生命持续存在的条件。如果这一生命持续存在的条件不具备或是被破坏,诸如因建筑的营造造成了景观的破坏、环境的污染......
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
发布时间:2015-08-24
阁楼上光线很暗,一个身材高大的老人弯着腰走向小窗下的一堆箱子。掸去上面的蛛网,他取下最顶上的那个盒子,借助微弱的光线,小心地拿出了里面的一摞旧相册,用昏花的双眼搜寻着自己想要找的东西。 他希望在这些老照片中找回已经逝......
建设优良政治生态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26
建设优良政治生态问题的思考 建设优良政治生态问题的思考 建设优良政治生态问题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用人导向 政治生态 优良正确 论文摘要:“政治生态环境” 是相对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一种社会政治状态......
加快发展昭平生态旅游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9-28
昭平县辖区内的黄姚古镇闻名遐迩、长寿茶乡风情别样、山水风光景色迷人,被确定为广西首批规划创建“特色旅游名县”之一。要发展昭平旅游,必须充分挖掘昭平资源中最具“灵魂性”的东西――“生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昭平县地处......
《天使爱美丽》的美学原理
发布时间:2023-02-21
《天使爱美丽》讲述一个宛若天使凡落的一个少女,完全生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将内心的悸动与憧憬化成一幅幅画卷,当然也带些无伤大雅的小恶作剧。 作为一部极具代表性的经典喜剧,影片却讲述了一个并不能让所有人开怀大笑的故事:......
论潘天寿的美学思想——以“格调”为例
发布时间:2023-03-28
一、关于格趣 潘天寿是二十世纪中国文人画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不仅是杰出的绘画家,而且也是卓有成就的书法家、诗人、绘画史论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的美学思想有着对于中国古典的传承,同时也是他自己实践的总结。对于潘天寿的美学思想,......
生态政区规划与建设的冷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生态政区规划与建设的冷思考 生态政区规划与建设的冷思考 生态政区规划与建设的冷思考 生态政区(Ecopolis)是人们对按生态学规律(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人类生态)规划、建设和管理一个行政单元(可以是一个省、一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