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重塑当代中国人自由观念的三个着力点

重塑当代中国人自由观念的三个着力点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1 01:19:31
重塑当代中国人自由观念的三个着力点
时间:2023-02-11 01:19:31     小编:

摘 要:当代中国人自由观念存在三个主要偏颇:或者把自由更多地理解为一种“内心的自由”,由此回避或逃避各种亟须改变的实践困境和现实问题;或者把自由更多地理解为一种“任性的自由”,由此秉持或奉行无规则、潜规则等“无政府主义”处世方式;或者把自由更多地理解为一种“竞技的自由”,由此无视或认肯社会不平等或不公正现象的滋生蔓延。定在的自由、规则的自由、平等的自由,是重塑当代中国人自由观念的三个着力点。定在的自由意味着权利、机会与能力的统一,规则的自由意味着能动、秩序与自律的统一,平等的自由意味着每个人的自由与一切人的自由、种自由与类自由的统一。

关键词:自由;定在的自由;规则的自由;平等的自由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对当代中国人来说,自由的重要性和价值意义自不待言。但是,何谓自由,如何理解不同文化传统中的自由观念,我们需要何种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由的本质规定是什么,诸如此类的前提性和基础性问题,我们远未厘清。相反,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却存在不少偏解、误解和曲解。本文着重从哲学层面分析和说明当代中国人自由观念存在的主要偏颇及其矫正方向。

一、从“内心的自由”到“定在的自由”

1.心灵鸡汤与心性自由

近年来,各种“心灵鸡汤”充斥于国人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许多“心灵鸡汤”作品流传坊间,学佛信教灵修的人日渐增多。在这个崇尚快阅读、浅阅读的网络时代,“心灵鸡汤”也已然成为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甚至自媒体的主打内容之一,成为人们频频转发的最热门主题之一。

就价值观念形成的基因谱系而言,“心灵鸡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心性自由观念的一种现代变体。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正统思想和正式制度把自由主要视为一种私人任性随意的态度或行为,使得在传统社会语境中自由成为一个更具修辞色彩的边缘化词汇,导致自由思想的内向化发展。这种内向化发展形成了中国传统独特的心性自由思想。心性自由思想彰显了人的道德自觉、道德自主、道德自律等道德自由精神,成就了一大批传统社会所需要的圣贤君子,推动了传统社会道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和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但是,心性自由是一种自居的自由、先知的自由,而不是一般人的自由。心性自由所内蕴的“内圣”要求,因其具有极强的精英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而在其现实性上常常走向“道德专制”,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滋生“精神专制”,产生了鲁迅所说的“吃人”礼教。中国近现代思想家在用西方自由主义理念对中国传统自

作者简介:寇东亮,男,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博士(郑州 450001)。

由思想进行重新阐释的同时,也固执地坚持一种强烈的心性自由理念。梁启超认为,自由的要义在于解除精神的束缚。他区分了“真自由”与“假自由”,“真自由”即心灵的自由,“假自由”即身体自主而心灵不自主。在国民性批判思潮中,奴性被视为国民劣根性之首。这种奴性表现为依附性、屈从性、谄媚性,缺乏独立人格、自主意识、自治能力等。现代新儒学把重新确立心性之学的意义结构和价值信念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并认为这是中国文化摆脱危机的前提,也是“开出新外王”的基础。事实上,中国近现代自由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早期关注现实政治转向后来的倾心政治哲学再到最后走向人生态度的发展轨迹,从中也可看出近现代自由理念的一种内向化发展趋势。

在外在束缚或奴役不可避免的世界,个体的内在精神一定程度上能够而且也应该构筑起抵御外在束缚或奴役的堡垒。在这个精神堡垒中,个体可以培植和守护自己最初的人格尊严,人的自由感最初也是在这里形成的。对于时常感受到失落、迷惘、脆弱、绝望和无助等情绪的现代人来说,“心灵鸡汤”如同饥寒交迫时喝下的一碗鸡汤,让人通体舒泰,精神怡然,感受到人世间的一些温情和美好希望。充满正能量的“心灵鸡汤”会让人有所感、有所思,获得一定的心灵慰藉和身心健康。但是,“心灵鸡汤”遵循的基本逻辑是从主观到主观、从意识到意识、从精神到精神。许多“心灵鸡汤”告诉人们,人世间的一切不合理、不公正或丑恶现象,以及由此而来的人的各种不满、抱怨和悲观,都源于人的心态。许多“心灵鸡汤”不是教人勇敢地直面问题和有效地解决问题,而是把克己、守本、感恩、知足等视为摆脱困境的不二法门,要求人们改变心态和心境,教人在“心灵的自我转换”中换个角度看问题,从而在“心灵的自娱自乐”中回避或逃避问题,最终获得一种所谓的“心灵自由”。但就其现实性和指向性而言,这种所谓的“心灵自由”不过是殷海光先生所说的“心灵的牢房”,它要么是不经审视和批判地接纳一些所谓的人生导师的人生智慧和生活格言,要么是被“时代的虐政”即特定意识形态和聒噪的无根之谈所迷惑。①一味追求这种“心灵自由”,很容易滋生和助长各种“精神奴役”,使人抱持一种“不求改变外部世界,只求改善自我心性”的内敛式的自我压抑的人生观,最终把“自觉奴性”等同于自由。

“心灵鸡汤”仅仅诉诸人的意识和心灵的改变,力图通过“解释世界”来化解现实世界的矛盾和问题,这种思路与马克思所极力批判的青年黑格尔派如出一辙。马克思说:“意识和存在是不同的,而当我只是扬弃了这个世界的思想存在,即这个世界作为范畴、作为观点的存在的时候,也就是说,当我改变了我自己的主观意识而并没有用真正对象性的方式改变对象性现实,即并没有改变我自己的对象性现实和其他人的对象性现实的时候,这个世界仍然还像往昔一样继续存在。”②就其本质而言,“这种改变意识的要求,就是要求用另一种方式来解释存在的东西,也就是说,借助于另外的解释来承认它”③。许多“心灵鸡汤”往往忽视或无视社会不合理现象,客观上甚至不自觉地纵容了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滋生蔓延。我们应谨记殷海光先生半个多世纪前的告诫:“当一个时代的人为‘外部自由’而奋斗但情势不利时,唯心的哲学家板起面孔责备大家浮动,劝人要追求‘内心自由’,这是一种冷血的逃避主义”,它“充其量只能算是自全的行为”。④ 2.定在的自由

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既赞赏伊壁鸠鲁原子偏斜说所包含的自由思想,同时也批评他把自由仅仅看成是人脱离外界的自我意识的宁静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孤立主体的内心自由是“脱离定在的自由,而不是在定在中的自由。它不能在定在之光中发亮”⑤。“定在”即客观的、有特定规定性的存在。

“定在的自由”即“关系中的自由”。自由是人的本质规定,自由的主体只能是现实的人,现实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其现实性即“定在”意义上,自由必然体现为一种社会关系,自由是作为主体的人在对象性关系和对象化活动中追求和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自为、自主的存在状态。⑥自由是人的一种自觉的存在状态,这种自觉性相对于盲目性,它以目的形式表现出来,人的行为的目的性和围绕这种目的性的自我决定、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是人的自由的一种确证和表征。自由是人的一种自为的存在状态,这种自为性相对于自在性或自发性,它表征人的认识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自由是人的一种自主的存在状态,这种自主性相对于强制性或被迫性,它表现为人拥有各种活动的权利因而成为自己活动的主人。这种自觉、自为、自主的存在状态体现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等关系中,呈现为经济自由、政治自由、社会自由、个性自由等。恩格斯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关系中的自由”描述为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并认为,只有这三方面的高度统一,人才能成为“自由的人”。⑦

“定在的自由”表现为各种权利。自由观念在人类社会历史和思想史中的正式确立,源于因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张力而产生的从个人权利角度对公共权力的限制和反抗。康德认为,在现代社会,首要的问题是权利问题,人“通过权利的概念,他应该是他自己的主人”⑧。伯林把权利视为自由的核心要素,他指出:“除非受两个多少相互关联的原则统治,没有一个社会能是自由的。一个原则是,只有权利,而非权力,才能被视为绝对的,从而使得所有人,不管什么样的权力统治着他们,都有绝对的权利拒绝非人性的举动。第二个原则是,存在着并非人为划定的疆界,在其中人必须是不可侵犯的;这些疆界之划定,依据的是这样一些规则:它们被如此长久与广泛地接受,以至于对它们的遵守,已经进入所谓正常人的概念之中,因此也进入什么样的行动是非人性与不健康的概念之中。”⑨严复把穆勒的“On Liberty”翻译为《群己权界论》,意指群体权利与个人权利的界限。梁启超在《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一文中,直接用“权利”定义“自由”,他说:“自由者,权利之表征也。”

“定在的自由”是权利、机会与能力的统一。伯林认为,“自由是行动的机会”⑩,是行动的“可能性”。阿马蒂亚・森把自由与能力联系起来,把自由定义为“享有人们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他强调,一个人可以实现的功能性活动的范围,构成他的“实质”意义的自由。作为一种权利,自由体现为人是他自己的主人,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是自由自觉的行动者;作为一种机会,自由体现为人获得权利和实现自己目的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作为一种能力,自由体现为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马克思说:“人不是由于有逃避某种事物的消极力量,而是由于有表现本身的真正个性的积极力量才得到自由。”由此,马克思提出自由的三个基本指向,即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联合体、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建立在必然王国基础上的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的自由王国。在其现实性上,体面劳动、政治参与、自愿结社、信仰自由、思想自由、个性发展等,都是自由的具体形式。

二、从“任性的自由”到“规则的自由”

1.“中国式过马路”与“任性的自由”

近年来,“中国式过马路”成为人们广泛关注和议论的话题。所谓“中国式过马路”,就是不管红绿灯、凑够一撮人就过马路的集体闯红灯现象。“中国式过马路”凸显了中国人规则意识的集体性淡漠。当前,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公共规则的遵守程度普遍比较弱,许多人总想极力摆脱各种合理性规则的约束。于是,社会生活领域的各种任性散漫现象司空见惯,经济生活中无照经营、偷税漏税、制假售假等,政治生活中暗箱操作、潜规则、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社会生活中公德缺失、言行随意、我行我素等。在许多人的潜意识中,无视规则、违背规则、挑战规则甚至破坏规则,是精神独立和意志自由的表现。也因此,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能够“灵活变通”的“潜规则”。潜规则是相对于“明规则”而言的,是那些没有显现出来但已是心照不宣的“江湖规矩”,是一种“只可神会、不可言传、进不了文件、上不了台面、见不得阳光”的为人处世规则,这些规则虽然没有成文却又被人们彼此默认。在“潜规则”的通行中,人们似乎获得了很多自由,但这些自由大多是散漫的、自我中心主义的,不是真正的自由。

黑格尔把那种认为“自由就是指可以为所欲为”的看法视为“完全缺乏思想教养”,“通常的人当他可以为所欲为时就信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但他的不自由恰好就在任性中”,“任性是作为意志表现出来的偶然性”。尽管任性具有自由的形式特征即非限制性,但它悖逆客观必然性和规律性,只能是一种虚假的、形式的自由。黑格尔说:“自由也可以是没有必然性的抽象自由。这种假自由就是任性,因而它就是真自由的反面,是不自觉地被束缚的、主观空想的自由――仅仅是形式的自由。”作为形式的自由,任性是非理性的,是无视任何规则和秩序的。

2.规则的自由

自由是人在“受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体能动性。马克思认为,能动的创造性是人的本质,但人的能动性是一种“受动”的能动性。因为,人是环境的产物,自然界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永恒前提,社会实践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自然界和社会实践有其内在必然性和规律,这些必然性和规律既是人的自由的边界和限度,又是人的自由的前提和根据。自由概念包含着客体、必然、规律、现实、可能、条件、目的等一系列范畴,自由体现的是人与必然性、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自由是对必然和规律的认识与改造,昭示的是主体与客体辩证统一中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实现以及人的能力的全面发挥。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和人的能力的发挥,既需要特定的感性对象,也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说:“按人的方式来理解的受动,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也因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区分了两个王国,即“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必然王国即受制于自然必然性的生产领域,自由王国即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的能力不断得以发展和发挥的生活领域。必然王国是前提和手段,自由王国是归宿和目的。“自由王国只是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

自由意味着秩序与法治。在行为方式层面,自由体现个人行动与环境、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个人权利与公共权力等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以秩序和法治的形式表现出来,便是社会的或政治的自由,这种自由本质上是人们在制度、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不受约束地行使自己的权利。自由观念与民主、公正、平等、秩序等理念密切关联。法治的基本精神在于维护和保障自由。法治保护人们的自利欲望和利益追求,它把个人的欲望和利益转化为权利。对人而言,权利意味着可以自由地做某事;对物而言,权利就是财产权。个人权利相互之间、个人权利与社会权力之间常常存在着冲突和矛盾。法治确定了权利享有者之间的相互义务,为协调权利与权利、权力与权力、权利与权力等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社会理性框架,这种社会理性框架体现了一种秩序中的自由,即在法律与秩序的范围内不受他人干涉而行动的可能性。也是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认为,法律是自由的具体表现。

自由是人的意愿、意志和行为方式的自律。在本源意义上,自由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身的反思与要求。自由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以人的自我意识为前提,人的自我意识本质上是人对自我的行为和思想的一种“范围”意识。这种“范围”意识,一方面是肯定性的,是对主体行为和思想范围的确认,在这种范围内架构起了人的尊严与价值;另一方面又是否定性的,是对主体思想观念和行为的限制。人既想保持既有范围,又想突破既有范围。正是在这种肯定与否定、保持与突破之间,产生了自由观念。可见,在始源意义上,人最初的自由观念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观念和道德意识,它包含道德自觉和道德自律。自律即人自己为自己所定的律己的规则。自律首先是一种具有一贯性的自由意志,它是对自由意志的任意性和自发性的一种克制,是对自由意志的任意选择的预先选择,因而可以说是一种高出单纯任性之上的更高级的意志自由。意志自由的自发性和任性选择还只是自由的一个初步规定,真正的自由意志乃是自律。自律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自由,它体现的是一种自由的必然性:人为自己的行为立法。当这个自己所定的法畅行无阻时,人便达到了自由的境界。 三、从“竞技的自由”到“平等的自由”

1.社会不公与“竞技的自由”

目前,我国社会流动“缓慢化”现象明显,社会分层“凝固化”趋势渐强,社会阶层呈现出固化和内循环的趋向。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农二代、穷二代等“世袭现象”日益突出。在今天的中国,除了传统意义的底层阶层,如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等,还出现了一个因缺乏基本社会保障和收入保障的“新底层阶层”,如失地农民、被拆迁的城市居民以及不能充分就业的大学生群体等,他们共同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底层社会。他们是罗尔斯所说的“最不利者”,他们拥有的权利、机会、财富、收入等“基本善”有限,在政治参与、就业提升、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机会也有限,底层阶层越来越难以向上流动,底层社会正在逐渐走向刚化。

如何认识社会流动“缓慢化”和社会分层“凝固化”现象及其根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自由至上主义解释模式及其观点颇为流行,并具一定代表性。自由至上主义者认为,在市场社会,自由自发原则高于一切,无限竞争规则至高无上,优胜劣汰法则天然合理,社会要进步首先必须保护更具创造性能力的优秀者或精英,那些“被淘汰”的社会弱势群体理应忍受贫困和不幸,对弱者的救济会助长他们的“懒惰”,而且这种救济也是对优秀者的不公正。自由至上主义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为纯粹的“自由竞技”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是你劣就是我优。它把个人自由等同于自由竞争,断言自由竞争是人类自由的终极形式。借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在这种“自由竞技”中,“各个人看起来似乎独立地自由地互相接触并在这种自由中互相交换”,但“这种独立一般只不过是错觉,确切些说,可叫做――在彼此关系冷漠的意义上――彼此漠不关心”的独立。自由至上主义坚持权利优先立场,要求保护个人生活空间,给个人完全自由,至于人们用这种自由去干什么,他人或社会都无权干涉。这种“竞技的自由”使自由变为一种封闭的自私思想,人们可能最大限度发展个人自由,却不考虑或不顾及对他人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由此,权利维护常常演变为“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的人际冷漠,个性张扬常常演变为“他人就是地狱”的自我中心主义,竞争常常演变为你死我活的搏斗。纯粹的“竞技的自由”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易使人们缺失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无视公共道德和公共责任,对公共事务和公共问题日渐冷淡,对他人的不幸、贫困和危难日益冷漠。当前,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假冒伪劣泛滥,欺骗欺诈蔓延,诚实守信缺失,利他、关爱、互助等美德边缘化,人际关系冷漠,孤独感、无援感滋长,等等,都与“竞技的自由”观念的盛行有着重要的关联。

由于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发展失衡、社会阶层断裂、行政垄断或壁垒严峻、利益格局相对固化、个人上升空间被挤压、社会救助乏力等,导致各种社会排斥现象发生。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自由”分布不平衡,一些权贵阶层对公共资源的侵占甚至豪夺,使能力有限的普通人的基本自由受到限制和威胁。许多人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实质自由”变得非常有限,他们找不到出路,看不到希望,从而产生一种压抑、郁闷的情绪,产生不公平感、受伤害感、被剥夺感等心理,进而形成一种“怨”的情绪状态。如果不能有效化解这种不公平感、受伤害感和被剥夺感等心理,积“怨”难平,人们“怨”的情绪状态便会转向“恨”的心理,形成一种“怨恨”心态。这种心态的长期积聚会使一个人变得“冷酷”,使他信奉为人冷酷、情感冷淡的为人处世原则,以瞒、骗、欺诈甚至暴力手段伤害他人和社会。

2.平等的自由

自由是人的类本质,是人的主体性的确证。所以,“没有一个人反对自由,如果有的话,最多也只是反对别人的自由。可见,各种自由向来就是存在的,不过有时表现为特殊的特权,有时表现为普遍的权利而已”。在人分化为阶级、阶层、集团的情形下,自由作为权利往往具有特权的性质。当自由表现为“特权”时,自由实际上只是少数人的一种专制的自由、特权的自由。

马克思并不一般地谈论自由,而是解剖和批判启蒙以来资产阶级所谓的自由。这种自由在观念形态上表现为一种超时空的、抽象的理性自由,在现实形态上表现为财产自由、资本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等。“自由这一人权的实际应用就是私有财产这一人权”,“私有财产这一人权是任意地、同他人无关的、不受社会影响地享用和处理自己的财产的权利;这一权利是自私自利的权利”。这种自由,对有产者来说是实在的和有益的,是一种特权;但对劳动者来说则是虚幻的和有害的,是一种压迫。劳动者的自由,就是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的自由,就是在市场中“自愿”(实为被迫)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的自由。马克思质问道:“这是谁的自由呢?这不是一个人在另一个人面前享有的自由。这是资本所享有的压榨工人的自由。”

当自由表现为法意义上的“普遍权利”时,“自由获得了一种与个人无关的、理论的、不取决于个别人的任性的存在”,表现为“平等的自由”。罗尔斯提出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其中第一个原则是:每个人对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该有一种平等的权利。这些基本自由包括思想和良心的自由、政治自由、集会自由、人身自由、财产自由等。罗尔斯的第一原则即是“平等的自由”原则。“平等的自由”是所有人都平等享有的普遍自由,它要求一切资源、权利和机会等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凭自身的能力通过公平竞争获得相应的资源、权利和机会。恩格斯指出:“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点,在这些共同点所及的范围内,他们是平等的,这样的观念自然是非常古老的。但是,现代的平等要求与此完全不同;这种平等要求更应当是从人的这种共同特性中,从人就他们是人而言的这种平等中引伸出这样的要求: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要从这种相对平等的原始观念中得出国家和社会中的平等权利的结论,要使这个结论甚至成为某种自然而然的、不言而喻的东西。” “平等的自由”体现为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与“一切人的自由”的统一,亦即个人自由与团体自由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在新社会,“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每个人、每一个个人、每一个社会成员等概念,把每个人的自由视为一切人的自由的前提和基础,视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由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群体本位观念的影响,以及近现代“救亡”主题的凸显,中国现代思想家和革命家更为关注和强调团体自由、群体自由,尤其关注和强调国家自由,存在着一种将国家自由置于优先位置并不同程度忽视、贬低甚至否定个人自由的倾向。在很长一个时期,“自由”的主体更多定位于民族、国家和阶级,“个人”作为自由的主体被边缘化。改革开放以来,市场自由竞争原则、民主政治理念、个人主义价值观等的兴盛,使得不少人又把个人自由凌驾于团体自由之上,强调个人自由的至上性和无限性。实际上,个人自由与团体自由是内在勾连的。一方面,个人自由是团体自由的基础。无视个人自由的团体自由,是一种虚幻的所谓群体自由。这种自由会引发“过度政治化”,即公共政治生活挤压、侵蚀乃至吞没个人的生活空间,使个体的生存发展不断萎缩。另一方面,团体自由是个体自由的保障。个人自由尤其是私人生活的自由,是以公共政治自由为保障的。如果越来越多的个体不参与公共政治生活,放弃对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那么,最终个人自由尤其是私人生活的自由也会无法保障。自由是一种公共物品。在一个社会中,脱离团体自由一味谈论个人自由,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当一个人的自由不妨碍其他人的自由时,才可以说这个人是真正自由的。

就自由本身的构成而言,“平等的自由”指各种自由的均衡性和有机性。马克思把一般自由称为“类自由”,把各种具体的、特殊领域的自由称为“种的自由”或“自由的种”,如思想自由、财产自由、行业自由、出版自由、宗教自由等。马克思指出:“自由的每一种形式都制约着另一种形式,正像身体的这一部分制约着另一部分一样。只要某一种自由成了问题,那么,整个自由都成问题。”殷海光强调自由的整全性,他说:“自由是整全而不可分割的。自由的展开固然因作不同的分殊而得到不同的名谓,例如言论自由、谋生自由、集会自由等等,但是,却不可只许有这项自由而不许有那项自由。只许有这项自由而不许有那项自由,那么自由的整全性便遭到破坏。自由的整全性遭到破坏,自由很可能完全丧失。”马克思关于自由的“类”与“种”及其关系的思想,以及殷海光有关自由的整全性的思想,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我们今天所说的自由,理应包括广泛的内容,既有主观层面的言论、思想、意志等自由,又有客观层面的自主劳动、政治参与、社会自治等自由;既有国家社会层面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等自由,又有个人层面的生命尊严、个性实现、全面发展等自由,这些自由是有机统一的。

注释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66页。

⑧[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50页。

⑨⑩[英]以赛亚・伯林:《自由论》,译林出版社,2003年,第238、39页。

[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2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53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58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29页。

潘光旦:《自由之路》,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第8页。

《孙中山全集》第9卷,中华书局,2006年,第272页。

胡晓风等编:《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73、55页。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8―89页。

参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5、16、13页。

[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31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0、109页。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60―61页。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8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寻求自由与公道的社会?——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一个考察
发布时间:2023-02-15
寻求自由与公道的社会?——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一个考察 寻求自由与公道的社会?——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一个考察 寻求自由与公道的社会?——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一个考察 一个社会要得以维持,必须要有一套为社会所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
发布时间:2023-03-08
【原文出处】马克思主义研究【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205【分 类 号】B1【分 类 名】哲学原理【复印期号】200302【 标 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 作 者】李德全/余其铨【作者简介】作者单位: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探微
发布时间:2023-05-04
【原文出处】学习论坛【原刊地名】郑州【原刊期号】200305【原刊页号】4~8【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探微【 作 者】侯远长【作者简介】侯远长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
重建中国当代文学价值体系的三个基本认识探究
发布时间:2022-10-31
价值学是由 20 世纪法国皮埃尔和德国尼古拉哈特曼创立的。价值理论被广泛运用于人文科学领域,当然也包括文学艺术领域。此外,马克思建立的关于经济方面的价值理论,也极大地丰富了价值理论的思想资料,为人文科学价值理论的深入探讨提......
近代德国的三种自由叙事述论
发布时间:2022-09-29
摘要:以歌德为代表的近代德国文学巨匠,通过对德国宗教与哲学的批判吸收,以感性的形式对人类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进行了经典诠释。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费希特到黑格尔,都倡导理性的权威与自由,以对抗神性信仰自由,最后由费尔巴哈......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人格精神塑造
发布时间:2022-07-22
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转型阶段,正由欠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发达的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转型,这客观上为个体的人格精神塑造提供了足够的可塑性空间。与社会的现代化相适应,人的现代化是通过人格精神的塑造而形成的。中国社会......
浅谈个税改革的三个观点
发布时间:2013-12-17
浅谈个税改革的三个观点 浅谈个税改革的三个观点 浅谈个税改革的三个观点 我们既要强调纳税人的纳税责任,也要强调纳税人应有的权利和地位 任何一个公民都有责任按照税法缴纳税收,偷税逃税属于违法行为,......
中国古代人性善恶的观点
发布时间:2023-07-08
人性善恶是中国哲学的重大问题,自古以来人们争论不休,可归结为四种观点: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恶论、性亦善亦恶论。 1.性善论。中国古代一种主张人性本善的理论。战国时孟子首先提出。他认为,人性即/人所以异于禽兽的本质属性......
启蒙话语、个人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学的三次转型
发布时间:2023-04-18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文学通常被视为自现代文学传统蜕变而来的当代新变,这一当代中国的第一次文学转型,可以从多个层而或侧而加以考察,围绕启蒙话题而展开的话语实践,也是其中的一个侧而。 这一转折,可以从毛泽东发表于1942年的......
企业转制过程中审计的几个着重点
发布时间:2023-03-24
按照中央抓大、调中、放小的 企业 改革思路, 目前 对中小型企业的转制工作已全面铺开。由于企业转制工作是新生事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 问题 ,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根据笔者从事转制工作的体会,对转制工作中较易忽视的几......
发扬杨善洲精神,重塑当代社会群体价值观
发布时间:2015-08-18
【关键词】价值观; 杨善洲;重要意义;有效途径 一、当代中国社会群体价值观背景探析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广大人民群的意思形态、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伯林的自由概念与人性
发布时间:2022-11-10
[摘要] 以赛亚・伯林对自由的批判性反思在道德和政治哲学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激发了热烈的争议和讨论。很多批评者认为,他在不遗余力地推行消极自由的同时也诋毁和拒斥了所谓的积极自由。然而,不论是伯林对积极自由的理解,还是他对待......
分析当代雕塑发展中材料观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3-02-18
摘要 :文章从材料的发展、材料的含义、特性以及当代雕塑发展中材料观的转变等三方面展开,重点讨论材料在雕塑中的语言变化、由材料作为形式因素使用逐渐转变为材料作为观念使用的过程。 关键词 :雕塑 材料观 观念 一、材料发......
当代中国电影中儒释道思想观念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1-27
当代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获得世界性的赞许,故事片年产量在2016年达到了772部,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电影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饱含儒释道思想观念的精神内核,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母题浸入。一、儒家思想之孝悌观对电影主题的呈现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学而》中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进而提出孝即孝敬父母,悌即爱护兄弟。在此孝悌观念下,父子关系便是一个集中体现儒家思想伦理规范的典型,.........
论“两学一做”的五个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3-06-29
摘 要:“两学一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国内国外、党内党外各种挑战的需要。“两学一做”要取得预期的效果,需要正确、科学、有效的方法论。“五个着力”正是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寻找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
新主权观与当代中国外交理念革新
发布时间:2022-10-06
作为国际关系核心概念之一,主权的内涵和外延在当代不断发生新的深刻变化,由此前的绝对化、单一化形式,逐步转向灵活、多元、多层、开放的状态。主权内容及形态的新变化一方面符合国际社会与世界政治的积极进步趋势,另一方面也契合当代中国外交观念与外交战略需求的整体更新,特别是涉及新主权观对外交新定位的积极含义,新主权观嵌入新兴大国外交战略的顶层设计与前瞻议程等。故此有必要讨论:当代主权观念总体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简论当代研究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塑
发布时间:2022-11-09
" [论文摘要]人文精神是人类的智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结晶。本文从人文精神的内涵入手,深刻剖析了当代研究生人文精神缺失的主要因素,并从思想、品德等方面提出了重塑研究生人文精神的实质内容。 [论文关键词]研究......
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主体观
发布时间:2023-04-16
摘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从唯物史gLJ-d其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出发阐明了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依据,从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着眼论述了人民主体作用的基本标志,从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本质的维度指明了实现人民主体利益......
外在奴役下的内在自由——基督教对自由观念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3-02-04
" 内容提要:基督教通过对人的二元解析,发现了人的内在世界并将其划归上帝的领地。它要求“外在的人”要服从世俗社会秩序,“内在的人”则独立于世俗秩序,只受上帝支配。它申张人的内在精神生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拒斥外在国家权力的干......
《透视中国:洞察当代中国50个人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05-19
《透视中国:洞察当代中国50个人的故事》InsidetheMiddleKingdom:InsightsintoModernChina-aCollectionof50PersonalStories英国LID出版社将于2017年8月1日出版作者庄达(JonGeldart)是致同国际(原均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发展执行董事,过去五年一直在中国工作,曾出版书籍《咖啡馆里看中国》(NotesfromaB.........
用心当好“三个代表”
发布时间:2013-12-18
用心当好“三个代表” “人大代表就要代选民的言,表选民的意。”这是台州市人大代表诸葛碧如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当选人大代表10多年来,诸葛碧如一直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 诸葛碧如是温岭市一名退休医生,在卫生部门工作40多......
分析当代雕塑发展中材料观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3-12-17
分析当代雕塑发展中材料观的转变 分析当代雕塑发展中材料观的转变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分析当代雕塑发展中材料观的转变 摘要 :文章从材料的发展、材料的含义、特性以及当......
企业转制过程中审计的几个着重点(1)
发布时间:2013-12-18
按照中央抓大、调中、放小的企业改革思路,目前对中小型企业的转制工作已全面铺开。由于企业转制工作是新生事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根据笔者从事转制工作的体会,对转制工作中较易忽视的几个重点作......
中学西渐与自由、平等、博爱观念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2-10-25
〔关键词〕 中学西渐;中国热;自由;平等;博爱;观念形成 〔作者简介〕冉昌光,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四川成都 610064。 随着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中国文化传入欧洲,至18世纪形成“中国热”,对欧洲产生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学底蕴
发布时间:2023-07-26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人学底蕴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个人主义与全球化时代的自由与社群
发布时间:2022-11-09
双重危险 象所有其他的生命一样,人类生活是共享的、接受与给予的生活,是在交流之中息息相通的 生活。今天,这一构成人类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社群正遭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威胁:一方面是现 代人不断升级的个人主义,另一方面是包括人际关系在......
80年代人道主义思潮“个人”观念之辨析
发布时间:2014-01-17
内容提要:人道主义话语在80年代常被宽泛地称为一种"思潮",本文较为详细地描述了这一思潮在80年代的具体展开过程,尤其是其中的三种主要表现形态,即80年代前期以"阶级性"/"人性"作为对偶形式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80年代中期的"主体论......
自然,观念,自然的观念——读柯林伍德《自然的观念》
发布时间:2023-02-12
自然,观念,自然的观念——读柯林伍德《自然的观念》 自然,观念,自然的观念——读柯林伍德《自然的观念》 自然,观念,自然的观念——读柯林伍德《自然的观念》 自然的观念,the idea of nature,是一个近代的(现......
在政大被颠覆了三个观念
发布时间:2015-08-21
少数服从多数不等于公平 来台湾读研究生之前,在我的眼里,少数服从多数是最公平的原则。从课本里,从生长环境中,这一直是被根植在我心中的价值观念。这学期我参加了一个台湾的创业比赛,我们组共有11个人,经过头脑风暴阶段后我们......
低年级总复习的两个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2-11-16
一、按内容选择复习方式,着力促进目标达成 (一)主体与主导相融,渗透整理方法 复习课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串成线、结成块,在一定的知识范围内形成整体。低年级学生学力较弱,自主整理出知识脉络比较困难。对于......
对自媒体公信力重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11-23
[摘要]随着以个人传播为主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自媒体成为普通人发布、传播信息的主要工具。但由于自媒体传播媒介本身的特点以及自媒体主体的自律意识低下,自媒体信息发布缺乏有效管理等原因,致使自媒体公信力丧失,而自媒体公信......
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自我转换
发布时间:2023-01-31
" [内容提要]:本文对中国百年来革命的思想道路,做了深切的反思。文章讨论这条道路如何在一百年前由改革思想分化出来,如何在转型时代得到激化,逐渐演变为革命的崇拜心态,并深化为一种革命宗教。历史是诡谲多变的,我们如果对这条道......
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新的执政理念
发布时间:2023-04-30
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新的执政理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博大精深,它围绕为谁执政、怎么执政这个执政党的根本问题,在执政本质、执政任务、执政方式、执政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执政理念。深入学习“三个代表”的执政......
在社会中寻求自由:论格林的自由观
发布时间:2022-08-17
摘要:格林认为自由不是原子式个体的占有物,而是 社会 主体自我实现和增进社会共同善的能力。自由只有在社会中,通过社会和个人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社会可以且有义务增进个人自由和社会共同善,而个人有权也有责任参与社会体制的......
现代社会中的自由与言论自由
发布时间:2023-01-14
【摘要】 几千年来像自由这样的普世价值一直为现代政治社会所孜孜以求。无论是古典自由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都曾对自由进行了较为深刻和详尽的探讨。但是中西学术界对政治自由中的言论自由的认识千差万别,凸显许多理解不足,以致出......
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及其重建
发布时间:2023-07-03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呈现多元化状态,特别是在网络文化、西方观念的冲击下,人们精神世界逐渐呈现出功利化、物质化的趋向,面对这种现象,只有深入了解中国人精神世界变化的原因,全面推进社会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01
【原文出处】理论探索【原刊地名】太原【原刊期号】200305【原刊页号】14~16【分 类 号】B1【分 类 名】哲学原理【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 作 者】王瑞娟【作者简介】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理论研究......
论三种自由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要] 最近,政治哲学家们对社会自由、政治自由,尤其是无干涉自由和无支配自由概念给予了较多关注。概括而言,目前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自由理念,它们分别是心理自由或精神自由、伦理自由或道德自由、政治自由或社会自由。这些自由在人......
仿写与句式变换训练中的几个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3-06-21
" 仿写与句式变换是高考考试说明“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高考备考中必须着力训练的一个项目。如何训练才能保证实效?我们通过对历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研究,在训练中抓好几个“着力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重视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能力建设
发布时间:2023-06-19
【原文出处】东南学术【原刊地名】福州【原刊期号】200303【原刊页号】6~11【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能力建设【 作 者】福建省社科联课题组【内容提要】本文认为,......
中学作文教学的着重点
发布时间:2013-12-19
" 中学的作文教学应该看重抓什么?从一些资料看,有不同的一说法。有的说“作文训练的重点是文体训练,文体规矩训练,文体格式的训练.也就是文体章法的训练;”有的说,重点是“驾驭常用文体”和“掌握表达方法”;还有的说,重点是抓七种能......
人类遗传病中几个重要概念
发布时间:2023-01-08
1 遗传病 遗传病是指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引起的疾病。已知的遗传病约有5 000种,可分为3大类。 1.1 单基因遗传病 由某一基因突变而引起。 (3) 伴性遗传病,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引起,包括X连锁隐性遗传病(致病......
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一百年与“三个代表”
发布时间:2022-08-07
【原文出处】学习时报【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30811【原刊页号】③【分 类 号】B1【分 类 名】哲学原理【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一百年与“三个代表”【 作 者】张静如/齐卫平【摘 要 题】唯物史观【 正 文......
浅谈佩弗对马克思自由观的重构
发布时间:2023-03-27
马克思理论的一个重大使命是批判资本主义并证明社会主义全面优越于任何形式的资本主义。马克思对这种社会主义作了经济的和历史的合法性证明。但是,如果这种社会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它还应该在道德上得到应有的辩护。马克思是否进行过这......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定位
发布时间:2023-05-23
【原文出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原刊地名】广州【原刊期号】200301【原刊页号】44~48【分 类 号】D6【分 类 名】中国外交【复印期号】200308【 标 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定位【 作 者】肖刚【内容提要】“三个代......
自由与自我:康德的自由概念及其批判
发布时间:2023-06-09
摘要:自由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关键概念,康德主要通过道德法则来论证自由,自由是道德法则的存在根据,道德法则是自由的认识根据。自由意味着按照我自己设定的律令行动,自由即自律。共同体主义者的叙事式的自我观把自我视为在某种程......
“三个代表”思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发布时间:2022-11-18
【原文出处】前线【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210【原刊页号】13~16【分 类 号】A3【分 类 名】邓小平理论【复印期号】200302【 标 题】“三个代表”思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 者】杨耕【作者简介】杨耕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三个代表”与科学实践观
发布时间:2023-02-08
“三个代表”与科学实践观 胡锦涛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典范。”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深入研究“三个代表”的理论基础,对于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历史教训:借鉴西方工业化发展的经验 (1)建立健全工业化管理制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现代工业社会迅猛发展,建立健全现代的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及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05
摘 要: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全球化运动的蓬勃发展而日趋恶化,并逐渐成为全球化困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同样也出现了生态黄金等各类问题,而这也因为在人与自然观方面没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随着全球化趋势以及......
论转型期中国社会价值观重塑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04
【摘 要】价值观重塑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迫切需要,对中国增强软实力、树立良好大国形象,公民实现自我提升和完善,中国社会平稳度过矛盾凸显期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关键词】转型期;社会价值观;重塑 一、价值观重塑是提升国家软实......
由弗洛姆的《逃进自由》谈现代人的自由困境及其出路
发布时间:2023-02-01
《逃避自由》一书的作者艾丽希弗洛姆(Erich Fromm, 1900-1980)不仅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中颇具影响力的一位理论家。他在批判与继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和马克思社会结构视角的基础上,从社......
论马克思最初探索人类自由道路的两个立足点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 要]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和《莱茵报》这一时期,是马克思觉悟自己思想中的唯心主义杂质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端点。无论如何,我们都会从中深受启发,我们从马克思科学自由观的最初......
浅析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3-05-08
一、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在当代中国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是相对于古典自由主义而言的,也是古典自由主义的极端演化与发展。在西方经济学中,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萧条以来,与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相对立的经济自......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发布时间:2013-12-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提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
柏拉图的丑观念对当代人审美意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08
" 论文关键词:柏拉图 德行 审美教育 论文摘要:丑是一个具有独特重要性的美学概念,几乎贯穿西方整个美学史。当代美学舞台上丑已成为主角。柏拉图的原著中虽没有明确提出有关丑的理论,但已经蕴涵了深刻的丑的意识。当代人重温柏拉......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发布时间:2023-03-22
" “单亲家庭的学生愈来愈不好教”。这是现阶段很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的确,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有更多的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生。作为教育者应更多地去了解,去关爱这些最需要了解、关心的学生。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随着经济......
寻一个“自由梦”
发布时间:2023-05-25
【关键词】言论自由;宪政;中国梦 现任美国副总统拜登近日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典礼上称中国是一个不能“自由思想”或“自由呼吸”的国家。他认为“自由思想”的能力就像乔布斯为苹果公司设计的口号“不同凡响”。“在无法自由呼吸......
浅谈葛浩文英译当代中国小说翻译观点
发布时间:2023-05-28
葛浩文(HowardGoldblatt),美国著名的汉学家,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译者。出生于1939年,1961年毕业于长滩加州州立大学,之后于服役期间在台湾学习汉语,现任圣母大學讲座教授以及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葛浩文的成名作是1974年翻译出版的《萧红评传》,之后曼氏亚洲文学奖三位得主之作品也均为葛浩文译作,包括2007年的姜戎《狼图腾》、2009年的苏童《河岸》和201.........
“三个代表”的人格向度
发布时间:2022-11-18
" 任何政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必然具有其人格化倾向和特征。 一个政党的人格向度,是衡量这个政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每一个政党和每个个人一样,都要塑造和维护符合自己生命和生存价值的政党品格。在一种制度化的安排下,一个政党的......
自由主义对当代中国青年学生的影响与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5
【摘 要】自由主义深刻影响当代中国青年学生的处世哲学,严重危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与弘扬。认清自由主义本质,抵制自由主义侵蚀,业已成为重要课题。文章梳理自由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阐释自由主义对当代青年学生的影响......
恶、人的自由与上帝的自由
发布时间:2013-12-17
"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考查谢林的自由概念。象谢林一样,要考察自由的概念就必须考察与自由相关的各种对象,包括自然、人的本质、上帝和恶等概念。这些概念是谢林理解人的自由概念的境域。本文将对谢林的《自由论文》进行全面的解读。谢林曾......
浅析当代文学本质论观念嬗变的“人学”向度
发布时间:2022-07-23
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观念变革呈现出多元探索发展的趋势,并且逐渐形成影响较大的几种主要倾向或理论思潮。其中一种是审美主义思潮,在对过去认识论或意识形态论的文学观念的批判反思中,致力于将文学观念扭转到审美的方面上来,着重从审......
变革时代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塑造与形成
发布时间:2023-07-05
摘要:殷海光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自由主义者。其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历史定位,已经被学界公认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于殷海光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因素,学界相关研究的成果甚少,这是本文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
《男人帮》新时代男人三个代表
发布时间:2023-07-27
《男人帮》新时代男人三个代表 如果说三个女人就能凑成一台戏,那么三个男人绝对可以将舞台点燃。在现如今的社会结构中,男人不再属于强势的主导地位,越来越多的女性角色开始成为领导、决策者和领军人物,但是相对来说男人肩上的负担却......
“三个代表”的人格向度
发布时间:2022-12-06
【原文出处】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原刊期号】200204【原刊页号】1~4【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2【 标 题】“三个代表”的人格向度【 作 者】李兰芬【内容提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与时俱进的党......
浅析中国当代城市雕塑的形式特征
发布时间:2023-05-20
作为公共艺术的现代城市环境雕塑,其审美特征表现在诸多方面,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国当代城市雕塑形式特征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雕塑,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族政策
发布时间:2022-10-23
  【 正 文】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我党历史.........
法国“三级会议”与自由传统
发布时间:2023-05-31
摘要: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全面、彻底的反封建主义革命,然而,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提出了三个疑问,即:为什么革命发生在封建压迫相对较轻的法国,而不是更重的其他国家?为什么法国处于历史上最繁荣时期却发生革命?法国旧君主制怎么会如此彻底、如此突然地垮台?托克维尔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不过,法国历史文化中始终存在着自由的基因、自由的传统、自由的精神,它已经融入了法兰西民族的血液之中,法国“三级会议”则是这一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
发布时间:2013-12-18
【原文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原刊地名】福州【原刊期号】200303【原刊页号】73~78【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 作 者】王家芳【作者简介】王......
“三个代表”: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25
2001年1月10日,在与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同志座谈时,江泽民同志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在全党深入开展‘三个代表’的宣传教育,是新世纪开局之年全党工作的大事,也是宣传思想战线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努力把‘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2-07-24
" 2000年2月21日至25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说:“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推进十三五时期社区建设的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3-06-15
[摘要]编制“十三五”社区服务体系规划须着眼于问题,当前的问题主要有,社区服务与居民的需求对接还需进一步完善;物业与居民之间的冲突,存在社会稳定隐患;通过居民自身治理实现社区治理成为新的课题。“十三五”社区服务体系规划应紧紧围绕依法治国、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和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推进社区自治,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处理好法治和自治、政府与社会、治理与培育的关系,并将其作为推进“十三五”.........
人身上三个最重要的东西
发布时间:2022-10-01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忙,但我想问一个问题,我们醒着忙忙碌碌,但那些最根本的,人的本质所在醒了没有?我认为人身上有三个最重要的东西:一是生命,看似简单,但我们常常对生命不敏感,它常常被社会性的东西所遮蔽,所以第一个觉醒......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特点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3-02-03
摘要:雕塑以它特有的语言,生动而形象地记述着历史,补充着文字所无法言说的内涵,本文就中国古代雕塑艺术,详细论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它有五个方面的独特的特征:实用性、装饰性、绘画性、意象性、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体系等。 ......
探索《奔跑吧兄弟》成功的几个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 要:2014年10月10日,一档名为《奔跑吧兄弟》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登陆浙江卫视,迅速掀起又一轮电视综艺热潮。与此同时,该节目在优酷网、爱奇艺、PPS等视频网站上取得极高的点击量,主持群、节目内容等屡屡成为微博热门话题......
“三个代表”与党的新型执政观
发布时间:2013-12-18
【原文出处】求实【原刊地名】南昌【原刊期号】200306【原刊页号】11~13【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三个代表”与党的新型执政观【 作 者】陈家广【作者简介】陈家广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讲......
五四时期的国家理念:自由主义
发布时间:2022-08-30
摘 要 科技法律规范可以溯及至古代法律,现代意义上的科技法是伴随着科技革命才新兴起来的法律部门,它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的特点。清末修律时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近现代意义上的科技法律规范,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科技法的......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与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3-07-27
[摘要] 现代 农业是从 工业 革命以来形成的农业,是逐步走向商品化、市场化的农业。其主要特征是:市场化程度日趋成熟,工业装备普遍采用,先进 科技 广泛 应用 ,产业体系日臻完善,生态环境受到重视。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就......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共党史学
发布时间:2022-12-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共党史学 本文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共党史学至少有以下三层关系:一、为中共党史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二、使中共党史学明确了研究的主线和新的重点,扩大了研究课题的范围;三、中共党史学为“三个代......
论“三个代表”的重大理论创新
发布时间:2023-01-09
  【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用三个代表表述党的性质和建设纲领,.........
现代社会和谐的理想:政治正义与个人自由的统一
发布时间:2022-07-24
" 论文关键词:社会和谐 政治正义 个人自由 社会公正 论文摘要:现代社会和谐的理想是政治正义和个人自由的美好契合和有机统一。一方面,以人为本,实现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一个公正社会的最后目的。为了公平正义的社会大可不必......
微博时代下大学生的言论自由观
发布时间:2023-05-06
一、微博的定义与发展情况 微博,是一个面向用户,为他们获取传播分享信息提供便利的新兴媒介。用户只要联网就可以随时随地以百余字将自己身边的最新信息或者感受评价即时的分享到世界各地。 当下,作为新兴群体的大学生对于网络己经......
注重操作活动,培养初中数学思维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2-12-04
摘要:注重操作活动,学生有更好的数学思维着力点.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减少知识的灌输.教师可以注重引导学生开展操作活动,学生可以零距离的体验知识的生成,感受探索的过程,以更好的实现高效率数学课堂教学.关键词:初中数学;操作活动;课堂教学一、组织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只有让学生参与知识的生成,才能使其思考更加充分,理解记忆更加深刻.由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这一点,让学生尽.........
“观念权利”在古代中国的缺失
发布时间:2022-11-05
一、“观念权利”与“实在权利”——探寻文化根源的起由 (一) 古代中国有发达的财产、契约制度,即存在“实在”权利 从西周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到历朝历代有关动产和不动产的制度,是古代中国有着发达财产......
论观念艺术的当代价值及困惑
发布时间:2013-12-18
当代艺术越来越出现出哲学化的趋向,观念艺术曾经成为当代艺术家重要的艺术表达方式。正如柯索斯所讲:杜尚当前的一切美术都是观念的,由于美术只是以观念的方式而存在。从艺术追求观念方式上讲,波普艺术、大地艺术、行为艺术、安装艺术......
自然的观念与自然
发布时间:2023-07-27
" 自然的观念,the idea of nature,是一个近代的(现代的)词汇,它只有在近代才有它的意义。古希腊是没有这个词的:很难想象某个希腊著作家把这两个词象这样组合在一起[1]。苏格拉底以前只讲自然φυσις。观念,idea,来源于......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塑造领导干部形象
发布时间:2013-12-18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是对我们党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新形势下对全党提出的新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感。我们党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领导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宣传贯彻好“一个希望、三个着力”要求为江西发展助力
发布时间:2023-04-02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江西代表团审议时,殷切希望江西的同志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和把握......
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个人自由
发布时间:2023-02-05
[42] 参见〔德〕马尔库塞:《单面人》,欧力同、邵水浩译,张伟校,载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外国哲学研究室(编):《法兰克福学派论著选辑》(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10月第1版,第522-527页。 [43] 〔德〕H. 贡尼、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