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文化本体与文化形态

文化本体与文化形态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2 02:59:30
文化本体与文化形态
时间:2023-01-12 02:59:30     小编:

——兼析 中国 近代以来的“激进”与“保守”思维定式

正如一切生命都有其不变的遗传基因一样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或任何一种——地域的、行业的、家族的或个人的文化,总有某些由特定的 历史 地理条件所决定的,属于特殊性范畴的,万变不离其宗的传统,如语言、文字、习俗或某些元始的、不变的或难以改变的心理定势,正是这些文化特质或文化基因构成了文化的本体,有如个性将人和人区别开来一样,将文化与文化区别开来。文化本体是无形的,而文化形态则是有形的。也正如无形的灵魂或个性决定和规范有形的行为与命运一样,无形的文化本体也决定和规范了有形的文化形态的内涵与演化。所以,文化本体的本质是保守的、不变的,不可能与其他文化本体“通约”的。然而,文化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活体,只不过变化的并非本体而是形态,如语言的方言化、文言文的白话文化、 政治 体制、 经济 体制与文化制度的改革与变化、意识形态的演变、信息传播方式与手段的进化……等等。也就是说,文化形态的本质是进步的、变异的,可以与其他文化形态融会贯通的。也正如一切生命都是靠新陈代谢来维持和延续一样,文化也是靠了文化形态的变异来保证其本体的不变和“以致通久”的。正是这变与不变的矛盾运动,推动了文化的延续、传播、交融、整合和 发展 。对此,陈登原早就说过:“穷则为变,变则能通,通则能久者,是谓文化随环境而创,随困难而变,而变也者,所以致通久:即谓进步之说焉。”[1](第1册,P.11)其他一些学者,也在不同程度上说过类似的话。 他们只是未能将文化本体与文化形态明确地加以区分和界定罢了。就连“文化本体”和“文化形态”这两个词也非我的发明或杜撰,不少学者早就用过,却界说不一,而且往往将本体当作形态或是相反。如,强调人类文化的共性而否认文化本体的差异 ,或将儒家文化等同于中国本体文化来加以批判或继承 等等。那么,具体地说,中国文化本体究竟是什么呢?

与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相比,中华民族的文化以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对此我们似乎耳熟能详,诸如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十二三亿人口,五千年文明史等等,但却往往不是将它作为一个沉重的包袱加以诅咒 ,便是将它作为一笔丰硕的遗产加以炫耀,由此便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激进”与“保守”之争,而很少进一步去思考其中的丰富内涵。因而,也就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三者正是决定中国文化本体的根本因素之所在。

地大物博,意味着我们拥有几近欧洲版图的辽阔土地。我们不但拥有自西部的珠穆朗玛峰和帕米尔高原到东南沿海平原,自东北寒带到南海热带,差异性极大的、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与能源资源;而且,国土主要处于温带,从而具有农业长足发展与自给自足的巨大潜力。由此,便决定了中国文化是一种建立在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基础上的“自养型”农耕文化。而农耕文化是一种有“根”的文化,即不得不被土地、水源、血缘、祖先、家园所束缚的文化,这就又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内敛性”。相形之下,无论是西亚还是西欧,皆由于缺乏农业长足发展的条件,而不得不通过对外贸易和殖民来发展商品经济,从而形成一种“异养型”和“外拓性”的文化。

人口众多,意味着我们拥有不亚于欧洲的众多的民族。他们长期生活在这个由高山、高原、沙漠、原始森林和海洋构成的,相对封闭的,益于农业长足发展的大环境中, 自然 是始终以农耕民族为主体。而且,中国的人口爆炸只是明代后期以来近几百年的事,在此之前的数千年中,中国的人口长期在一二千万至五千万之间摆动,始终不存在人口增长与资源枯竭的矛盾,因而,也不存在必须向外扩张的压力和必须改造自然以缓解这一矛盾的压力。由此便决定了中国文化是一种 “天人合一”的生存态文化,而非西方的“人与自然对立”或“人与人对立”的发展态文化。加之“地大物博”为民族的迁徙提供了广阔的周旋余地,民族矛盾自然也就始终没有、也不可能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所以,中国既没有像欧洲那样形成许多国家,也没有像印度那样虽然形成一个国家,可是里头却有很多不同的宗教、语言和文字,而是形成了一个以汉族、汉语和农耕文化为主体,不同的民族及其丰富多样的民族语言和文化共存的,“和而不同”的大一统中华民族。

历史 悠久,则意味着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和由此而形成的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磨合与交融,凝聚成浓重的“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民族大一统历史意识。正因如此,中华文化才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所以,中华民族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间,虽不断遭遇到“外族”入侵,整个或半壁江山由“外族”统治的时间将近二分之一,而中华文化却依然屹立至今。而且,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也只有 中国 文化体系是数千年延续 发展 而从未间断的。[2]正是这种历时数千年的磨合过程,使中国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力,以致任何武力的征服者皆不得不转化为文化的被征服者,并最终汇合到中华民族中来。

这三者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中国文化本体具有以下基本 内容 ,即:

道法 自然 ,天人合一的和谐宇宙意识。

天道循环,周行不殆的因果轮回意识。

血缘宗法,自然纲纪的伦理道德意识。

唯我独尊,普济四夷的中华天朝意识。

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意识。

自足自守,自治自强的内敛生存意识。

重德轻才,重义轻利的群体价值意识。

家族本位,光宗耀祖的不朽人生意识。

也许还不止于此。但这些无疑都是中国人——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也无论是华侨还是华裔,普遍存在的、万变不离其宗的心理定势。它们或多或少地淀积在中国人的心灵和意识深处,成为超越意识的“集体无意识”,支配或左右着中国人的最终的选择或决定。例如,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懂得什么“循环往复,周行不殆”,但愚昧、麻木如阿Q者,临刑时,“在百忙中”,居然也会“‘无师自通’的说出半句从来不说的话”——“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这般的集体无意识也只有中国人才会有,而且往往是在最终的选择或决定时才会起作用。又如,中国人中从来不乏见利忘义之徒,但无论是在舆论或人们心中,还是在历史上,他们和他们的行为都是处于被鄙视和受谴责的地位。所以中国商人的 社会 地位极低,为了生存,他们不仅要拿出大量的资产去巴结官宦或培养子弟登龙,以谋求 政治 的庇护;还必须动用大量资财去广济博施或兴办公益事业,以换取乡里的情谊。如果说前者意味着用钱谋“权”,那么后者便意味着花钱博“义”。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观念和行为在西方人或其他民族的心目中,往往是莫名其妙,不可思议的,而在中国人则是一种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在平常是不自觉或不那么自觉的,往往要到关键时刻,不得不做出最终的抉择之时才会显现。而且一遇到适合的条件,便会冒出来并大肆泛滥。例如“文革”时,正是按照“红”即是为公,即是“义”,“专”即是谋私,即是“不义”的“革命”逻辑(其实是传统的重义轻利心理定势),广大“革命群众”才会理直气壮地批判“只专不红”、“三名三高”的所谓“黑帮” ,毫无顾忌地去抄家和“打砸抢”所谓的“不义之财”,却又并非全都据为己有,而是大多交公、廉价变卖或一把火烧掉。又如,在毛泽东 时代 ,强调革命利益高于一切之时,中国传统的血缘宗法伦理观似乎被彻底“革”掉了(其实革命的一方却始终保持着浓厚的血缘宗法意识,如领导层中的地方主义和派性意识,以及“文革”中红卫兵所炫耀的“血统论”等等),以致与亲友划清界限竟成为一种时髦。然而,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下海”取代了“革命”成为时髦,于是乎,兴修家谱,认祖归宗便立刻乘机泛滥,到处都是“无师自通”的血缘或拟血缘的公司。大家似乎也都懂得要“任人唯贤”,一旦做起来,却依然不得不任人唯亲。

要之,文化本体即是无形的、普遍存在于每个人的灵魂深处的一些心理定势。中国人的这些心理定势是中华民族在中华本土这个特定历史地理环境中,经历了千百年的奋斗和磨难淀积而成的生存之道和智慧结晶。它们是中国人或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基因,是中国人或中华民族思想与行为的最终抉择因素,也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殊性之所在。因而,它的本质是保守的、不变的,变化的只是它的形态。而文化形态的变异也往往是遭遇困境的产物,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即为了民族及其文化“以致通久”。中华民族的文化能够独一无二地维持数千年而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正是其文化本体与文化形态辩证运动的结果。而且,这也充分证明了中国文化本体的独特性和合理性——至少在近代之前是完全合理的。因为,直到18世纪,大清帝国的威势与繁荣仍可以说是冠绝世界的。

当然,文化本体的不变性也并非是绝对的。因为,它既然是 历史 地理环境的产物,具体到 中国 则是自给自足的小农 经济 的产物。那么,当历史地理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例如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被 工业 化经济、商品市场经济或信息 网络 化经济所取代, 自然 环境也大部被改造成人工的第二自然之时,文化本体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然而,也正因为“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 中国的历史地理环境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绝非是几代人或甚至是几十代人所能做到的。便是真地做到了,要改变每个中国人心灵深处都具有的、淀积了数千年之久的心理定势,恐怕就需要更长的时间。退一步说,我们至少应该明白:在中国的历史地理环境未有根本改变之前,中国的文化本体是不会改变的。明乎此,便应该明白:什么是可以变的,什么是不可变的。坚守不可变的就不是保守;唯有可以变也应该变却不许变或没有变的才是保守。反之亦然。那么,中国近代以来所谓的“文化保守主义”所保守的究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还是形态呢?

鸦片战争以降的中国近 现代 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华古老农业文明与西方近现代工业文明的冲突史,也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面临李鸿章所谓的“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剧变史或突变史,更是中华民族力求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努力追求近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现代化史,其历史大趋势正如梁启超所说的:是“变亦变,不变亦变”。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余英时才认为:“严格地说,中国没有真正的保守主义者,只有要求不同程度变革的人而已,要求变革较少的人往往就变成了保守主义者。”他甚至还断言:“中国没有一个现状可以给保守者说话的余地。你要保持什么?因为这个‘变’还没有定下来,没有东西可以保存。”[3](P.9~10)然而,他们都未看到“变亦变,不变亦变”的只是文化形态,而文化本体则恰恰是“保亦保,不保亦保”。就文化本体而言,则必须将余英时的上述论断整个颠倒过来,即:严格地说,中国没有真正的激进主义者,只有要求不同程度保守的人而已,要求保守较少的人往往就变成了激进主义者。只有这样辩证地看,才能鉴别近代以来所谓的“文化保守主义”所保守的,哪些是“本体”,哪些是“形态”,从而还它以正确的历史定位。

近代士人与流派被如此“解构”的,不止于康有为。再看看被称为“文化怪人”的辜鸿铭,由于他公然留长辫、赏小脚,倡多妻,主尊王,反对辛亥革命和共和政体,而被时人斥之为“遗老”,并归于“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之列。但近些年来,又有学者发现了他的“超前的文化意识以及生命践行”,认为他所有的文章都是围绕着“从 中国 的传统文化中完全可以走出有别于西方的出路”这样一个中心立论的,他实在是个在学术上打通中西,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文化视野的、“不该遗忘的人”。这无疑是对辜鸿铭在中国文化本体上采取保守态度的合理性的肯定。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论者又轻视了辜鸿铭在文化形态方面的保守性及其 社会 影响 ,将他对纳妾、缠足、留辫子也近乎狂热地维护,轻描淡写地说成是由“先天的偏执型气质与后天受浪漫诗人思想感情影响”而形成的“个性”使然。[5]当年,辜鸿铭曾指责那些文化激进派“将爱国主义作为他们最后的避难所” ;今天,所谓的“个性特征”,却又成这位“怪杰”在文化形态方面保守的文化意识以及生命践行的护身符——这一切都源于对文化本体与文化形态的辩证关系,以及近代以来两者矛盾运动的复杂性缺乏深刻的理解。更何况,文化的“激进”与“保守”从来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相对性概念,所以,在一些土生土长的中国学者眼中,辜鸿铭好像从来就是一个“外人”,他的幕府同僚钱恂就说他“ 英文 果佳,然太不知中国文,太不知中国理,又太不知教学生法,是直外国文人而已矣”。博学却又口吃如章太炎者,则说“汤生,英文,他好,国学他根本不……”[6](P.448)言下之意,似乎还是认为他过于“西化”。如果说康有为为后人提供了一个融“激进”与“保守”于一炉的新旧文化的“空框”话,那么,辜氏则为后人提供了一个融“东学”与“西学”于一身的“杂种”范例,他亦东亦西,亦新亦旧,亦“激进”亦“保守”,哪里是一个“文化保守主义”的标签可以了得。

公开标榜“昌明国粹”,并将矛头指向新文化运动的“学衡派”, 自然 非“文化保守主义”莫属。然而,他们所奉行的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究竟是什么呢?据孙尚扬介绍:“白氏之思想大旨可概括为:必须先能洞悉人类古来多种文化之精华,涵养本身使成一有德守之人文学者或君子。然后从事专门 研究 ,并汇通各种文化中普通永恒之人文价值或精粹,建立与颓败的近代文明相抗衡的文化体系。中国人则必须深入中西文化并撷取其中之精华而加以实施,以求救亡图存,又不蹈西方之覆辙,并为解决全球之人文困境做出新贡献。”[7](P.6)只要稍微认真地想一下,便不难发现:这显然是一个美国书斋式知识分子的文化乌托邦宣言。如果说它仅仅意味着要求其弟子或信徒埋头于学术,努力成为一个 现代 的孔子或苏格拉底式的文化巨人(尽管 这已经充满了乌托邦色彩,要之,文化巨人乃 历史 和 时代 的产物,而不仅仅是个人努力和奋斗的结果),似乎也还勉强说得过去。然而,既然涉及“救亡图存”,则之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而又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及其文化变革运动,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中国的变革运动,要依靠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在中国开花结果,恐怕早已亡国灭种了。明乎此,便应该了然:学衡派不过是一个以留学欧美的学者为主体的,奉行精英主义和个人主义 哲学 ,埋头于学术而远离 政治 与民众的学术团体,他们之所以要标榜“昌明国粹”,无非是借此以立学,将本土文化研究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罢了。他们的文化成就与贡献,当然应该充分肯定。其“无偏无党,不激不随”而冷眼旁观,“以中正之眼光”对近代文化变革运动所进行的批评,也确有一定的“真理”性,但总的说来,与中国近代的文化变革运动并无多大干系,因而也就既无所谓“保守”,也无所谓“激进”,充其量不过是运动的同路人罢了。过去将他们视为新文化运动的绊脚石,固然有失公允;现在又将他们捧为保守文化的功臣,恐怕同样偏颇。如果索性撇开人为的“激进”和“保守”的标签,以及他们的“自以为如何如何”,而立足于“具体 问题 具体 分析 ”,实事求是地去评价他们的历史功绩,岂不皆大欢喜?

相形之下,倒是以杜亚泉、梁启超、梁漱溟等人为代表的所谓东方文化派,更加贴近文化变革运动。他们针对陈序经等“全盘西化”派的 理论 核心——中西文化只有程度上而非性质上的差异,针锋相对地提出:不同的文化各具特色,并无高下优劣之分,“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并且努力论证 中国 文化所具有的独特体系和价值,抵制和打破“全盘西化”论所意味的民族虚无主义,从而在客观上坚守了中国文化本体,并为后来的新儒家开辟了先路。然而,他们和后来的新儒家(包括所谓“第二代”和“第三期”新儒家),皆未能划清文化本体与文化形态的界限,从而将“儒家”这个包含着文化本体的文化形态,当作了文化本体,其结果必然是:一方面,对本体与形态一视同仁,有如把不可变的“孩子”与可变的“洗澡水”一并加以维护或加以整合、传播和 发展 ;另一方面,则无视儒家文化之外的文化本体与文化形态,或将它们硬塞进儒家文化中去,拼凑成边界与内涵皆模糊不清、不伦不类的所谓“新儒家”。大约正是它的这种不确定性,反倒使它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与生命力。不过,也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才更需要化大力气去对它进行具体 问题 具体 分析 。 要之,“激进”与“保守”本来是 政治 上的术语,并不适用于文化领域。因为,在政治领域中,充满了敌对双方的斗争和先进与保守的矛盾,而且常常是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因而,出于路线斗争的需要,便经常要党同伐异地进行划线与排队,倘阵线不清,便会导致失败。每一个“文革” 时代 的过来人,对此都十分熟悉。而在文化领域内,则主要是不同性质和不同层次文化的冲突,冲突的结果往往是排斥或沟通,而最终则是不同程度的共存与融合。将某种文化彻底灭绝的事是极少的,犹太文化与吉普赛文化的顽强生命力,便是最好的证明。也就是说,文化的冲突和发展更像是生命的新陈代谢,主要不是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物理模式,而是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的化学变化。因而,政治领域中的划线排队方式,并不适用于文化领域。更何况,政治只是广义文化的众多形态中的一种形态,后者远比前者复杂得多。而且,正如马克思所说:“人是 社会 关系的总和。”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文化复合体,无不具有文化的多元性与多面性。因而,所谓“理性世界与情感世界的分离”,以及观念与行为、主张与操行、此时与彼时、早年与晚年……诸如此类的分离,不但是允许的,而且是正常与合理的。所以,在文化 研究 领域,只能在分清“本体”与“形态”,并把握住它们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花大力气去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激进”与“保守”的思维定式或其他形而上学的思维定式一日不克服,我们对文化本体与文体形态的理解与认识便一日不明,体与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 现代 、民族与世界……等问题,就将永远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循环往复地争论不休。

(本文收入《2000年环球回顾—— 社会 转型 问题 天津国际学术会议论丛》,吉林人民出版社,200

1)

参考 文献 :

[1] 陈登原. 中国 文化史[M].沈阳:辽宁 教育 出版社,1998.

[2] 赵明,赵有田.论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J].中州学刊,1999,

(4).

[3] 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J].李世涛.知识分子立场——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动荡[C].长春: 时代 文艺出版社,2000.

[4] 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 研究 ·跋[J].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

[5] 语桥.窗含西岭千秋雪[J].辜鸿铭.清流传·序[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6] 唐利群.“一个外人”——辜鸿铭的心灵家园[M].孙郁.苦境[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7] 孙尚扬.在启蒙与学术之间:重估《学衡》[J].孙尚扬,郭兰芳.国故新知论[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8] 刘志琴.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与中国社会[J].冯尔康,常建华.二十世纪社会 科学 研究与中国社会[C].台北:馨园文教基金会印行,1999.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本土文化与“文明社会”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西方文明由于对土著文化和异质文化的摧毁正引导世界走向终极毁灭,因此需要反思所谓“文明”及其价值。透过充满进化论色彩地认识背后所隐含的逻辑,这种“文明”的历史不过是胜利者的历史和城市文明的历史,以对大自然的异化为......
舞蹈文化观念与舞蹈本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2-11-20
一 众所周知,人类的文明离不开文化。而通常我们把文化概括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简言之,物质文化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而精神文化则是人类生存的样式和自我完善的方式在人们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无疑......
舞蹈文化观念与舞蹈本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2-12-22
舞蹈文化观念与舞蹈本体意识 舞蹈文化观念与舞蹈本体意识 舞蹈文化观念与舞蹈本体意识一众所周知,人类的文明离不开文化。而通常我们把文化概括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简言之,物质文化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为......
西咸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02
西安与咸阳作为中国地理位置最近的两座城市,历史上他们属于同一座城市,今天又已经以新的姿态积极参与到西咸一体化的发展之中,西咸正在以古今交融的魅力和高人一筹的环境营建而广获认同,快速发展。 西咸一体化是西安、咸阳两座城市......
新媒体动画的传播形式与文化属性
发布时间:2023-04-16
新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体平台,在推广、运营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以下是一篇关于新媒体动画传播形式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日益成熟,商业动画发展模式日趋完善,动画越来越多采用电脑网络、手机......
体育文化 视觉文化 视觉体育文化
发布时间:2022-11-03
体育文化 视觉文化 视觉体育文化 一、体育文化http://WWw.LWlM.cOm 什么是体育文化?什么是文化?体育文化是在“文化热”中提出来的一个文化的下位概念。文化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世界上有关文化的概念不下五百种,大家较为认......
电影文学剧本与文化性
发布时间:2023-02-05
1中国电影剧作现状 从中国电影文学剧本的发展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电影初期到1945年左右,可称为发展时期;然后是第三代到第五代导演的文学改编,可称为文学改编成熟时期;第三个则是从第六代导演开始的电影文学剧本的创......
大学生形体文化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1
当今,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于中年人群体老年疾病提前到来。中年人由于疾病的缠身,生活质量的下降等原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培训教......
浅析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
发布时间:2022-12-19
摘要: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均是体育运动发展所衍生的产物,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有所一同。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拥有相同的发展根源、发展轨迹,并同时具有民族性。但体育文学归属于体育文化,且特征与功能均有所不同。针对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进行研究,且对体育文化对体育文学发展进行分析,有助于我国体育文学的进步,乃至体育事业的发展。关键词:体育文化;体育文学;体育发展体育文化涵盖体育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农现象,是体育运.........
资本形态演化中的微观权力分析
发布时间:2016-08-16
马克思曾说: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①这就是说,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日常生活都服从于资本的生产及其经济运作。据此,福柯(Michel Foucault)认为马克思只是从宏观权力的层而分析了资本对现代生活的支配。宏观......
看民法文化的本体价值
发布时间:2013-12-19
看民法文化的本体价值 看民法文化的本体价值 看民法文化的本体价值 内容提要:本文意图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民法从传统到近代到现代的发展进程中的本体价值演进,以及由此产生的立法问题和社会意识影响等问题。 关......
《日本文化的杂种性》与《文明的生态史观序论》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5-08-24
摘 要:战后日本逐渐摆脱了混乱的状态,对朝鲜战争的供给使得刚刚战败的日本经济上开始了腾飞。“日本文化”位置的确立呼应着政治与经济的动向,开始出现了与战前“日本文化论”者不一样的观点。从一元论向多元化发展。其中影响力最大......
北魏前期的经济、文化、政治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01
北魏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的时期,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长期汉人统治的背景下,少数民族想要在中原建立并巩固、持续政权,它所原有的文化与汉文化势必会产生矛盾,经过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少数民族原有的文化会逐渐......
论宋代话语共同体与市民文化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3-05-04
摘要:宋代市民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历来被史学研究者特别是宋史研究者所忽视的“话语共同体”,是宋代市民文化形成的知识资源与人力资源的重要支撑。此对于了解宋代市民文化的形成及揭开宋代的社会生活画卷具有重要意......
体育文化的全球化与民族化
发布时间:2013-12-19
" 全球化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人类不断跨越空间障碍、跨越制度与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充分 实现相互沟通以求达到更多共识和共同行动的过程。同时,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一如既往地 尽力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文化和......
中文图形化数据库动态操纵的实现
发布时间:2013-12-18
中文图形化数据库动态操纵的实现 中文图形化数据库动态操纵的实现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中文图形化数据库动态操纵的实现【摘要】 介绍了采用PowerBuider开发工具编程,实现数据库动态操纵(查询......
“狂人”形象的文化源流与五四新文学的文化气质
发布时间:2023-07-10
“狂人”形象的文化源流与五四新文学的文化气质 五四新文学是以鲁迅《狂人日记》这样的非常态人物和非常态叙事作为开端的,由此这种现代“狂人”出现也就成为新文学标示其自身文学文化特性的突出标志。这种现代“狂人”与既往中国历史文......
中学文化课后进生的“体育亚文化”形成机制探析
发布时间:2016-12-23
摘 要: 在强调文化课学习的主流中学校园文化中,文化课后进生为了获得他者认同和自我认同,往往会形成小群体,并产生一种另类的校园“体育亚文化”。这种校园“体育亚文化”存在诸多问题,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引导,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
刍议生态文化与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结合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 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正在逐渐扩大,特别是对绿油油目的地文化的印象,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变成不利影响。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是旅游文化的两个分支,如何处理好生态......
浅谈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基本差异
发布时间:2023-03-04
浅谈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基本差异 摘 要:在当今的英语学习中,跨文化意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过去人们只是一味强调了解西方文化,导致我们放弃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通过对中国英语特色的研究,认为中国英语的存在是一种必然,我们应在......
日本文化的幸与不幸
发布时间:2023-04-09
[内容提要] 日本文化是幸运的:在其历史上有几次直接输入比自身文化先进数百上千年的外来文化, 从而使其物质文化与部分制度文化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大跃进,跨越了其他民族必须循序渐进的社会发展阶段。 日本文化又是不幸的:当其自身尚未......
民族文化屏障与生态建设
发布时间:2023-01-05
[摘要]哈尼族宗教艺术中蕴含着独特的生态智慧,这种生态智慧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屏障。在生态文明领域,本文首次提出了“文化屏障”这一概念,并通过分析发现哈尼族宗教艺术所形成的文化屏障,对于保护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排斥强势文化......
全球化及商法的现代形态特征(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词]全球化;商法;趋同化;模糊化;弹性化 [摘 要]全球化正在引导商法的深刻变革,商法正在逐步形成与全球化市场相契合的崭新的制度形态,这种制度形态的特征是:商法正在日益冲破一国市场的界限,摆脱公、私法二元区分的框架......
丝绸之路文化贸易战略与生态文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6
一带一路作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文化交流的融合剂,在文化、金融合作渐热的当下愈发受到重视,已逐渐成为实现政治互信、经济互惠、文化互鉴的新平台。丝绸之路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区,在产业发展上不能再走粗放式发展的老路,要发挥后发优......
生态文明形态下的中国体育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3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遵循的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总和[1]。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及工业文明后产生的一种新文明形态,相对比而言,......
中国文化的“体”与“用”
发布时间:2023-08-04
晚清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总体上是传统文化遭受冲击和破坏的历史。不过,这一过程中却不乏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努力,但在“新文化”的滔天巨浪下,这些努力并未能挽救中国传统文化风雨飘摇、日趋衰败的历史命运。与它相关的“复辟......
“看客”的病态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18
麻木,冷漠,以他人的悲苦作为自己单调生活的调剂,曾是鲁迅笔下看客的主要特点。鲁迅在《示众》里有句对看客的典型描写:“于是他背后的人们又须竭力伸长了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鲈鱼。”看似滑稽的描绘,......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心理形态和社会文化环境
发布时间:2023-06-24
" 内容摘要:农民工作为一个社会整体从发展趋势看,必然要向市民转变,然而农民工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其转变方向也不是唯一的,在这一进程中,农民工的心理形态是复杂的。除了要从制度层面考虑加速农民工市民......
社会文化心态变迁对大学生文化心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23
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重要的一部分,三观尚未成熟,当一系列新的特点影响着社会文化心态变迁的同时,青年群体的文化心态与此同时发生震荡,在生理素质、心理特点、社会参与、价值取向、审美特点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整体走向是主动、......
新时期中国动画发展与传统文化形态的再现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02
中国动画在短暂的辉煌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国外文化涌入中国,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审美习惯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动画大量冲击着国产动画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许是特殊的国情造成很多时候文化在市......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实现的文化视角
发布时间:2023-07-05
[关键词] 文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 [摘 要] 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文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文化包含意识形态,同时受意识形态的制约,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领域。文化的核心价值借助意识形态得以传......
新疆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传播机制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6-06-21
当前,国际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宗教极端势力再次抬头。在此背景下,新疆在“依法治国”理念的指导下,正跨越式进行着法治新疆建设。然而要将对国家有着重要战略地位的新疆建设好,仅有法的理念是不够的。在坚持依法治疆的同时,如何将......
中国传统“和”文化与和谐体育文化建构
发布时间:2022-10-15
摘要:我国 体育 文化根植于博大丰厚的 中国 传统文化土壤之中。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体育文化形成的本源,其丰富的内涵和特质对体育文化的产生和 发展 产生了深远 影响 ,为构建和谐体育文化提供了精神资源。本文从人与 自然 、人与人......
闽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09
论文摘要:介绍了闽商文化的形成,闽商的特质及新闽商的转型。 论文关键词:闽文化;闽商;转型 1 闽文化下的闽商文化 1.1 闽商的形成 (1)一方水土孕育一方“商”。 闽人自古就有移民和崇商的传统,这是与福建的地理条件......
探析民办本科图书馆文化与校园文化共建
发布时间:2023-07-13
[摘 要]民办高校作为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作为公立高校模式的补充,同时也是我国教育进行改革的一个方向。在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图书馆文化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支,与校园文化共同发展和进步,给学生创造......
日本儒学及其对日本文化与现代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12-17
" 日本民族向来被认为既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又善于创造性地转化传统文化。儒学作为日本历史上的外来文化,早已渗透、积淀为其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日本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更成为有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各种论说所援引的例证。王家骅在中日......
蒙古文化在音乐元素的体现形式
发布时间:2023-05-11
一、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是祖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音乐文化,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蒙古族人口众多,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在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等8个省份,另外在云南、河......
青词文体与宋代文人心态
发布时间:2023-07-17
摘要:青词与道教祭祀斋醮密切相关,是一种有特定体制和用途的古代常用文体,宋人别集中多见,而今人对其已不甚了了。宋代文人青词具有诚心忏过特质,我们可以此观照其中体现出的种种宋代文人心态,如禳灾除病、祈求延年的祈福心态;......
舞蹈文化观念与舞蹈本体意识详细内容
发布时间:2013-12-18
众所周知,人类的文明离不开文化。而通常我们把文化概括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简言之,物质文化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而精神文化则是人类生存的样式和自我完善的方式在人们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无疑,舞......
把握文本整体基调 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发布时间:2017-09-07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让学生了解、认识、热爱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那么,如何以语文教学为载体,把握文本的整体基调,在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营造氛围,寓教于乐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课堂上,老师.........
文化全球化下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4
1 相关概念界定 (1)文化全球化的内涵。文化全球化包括三个方面,世界各国经济、政治、观念在统一的全球场不断加强合作、交流与互补,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国家制度的限制走向世界,形成相互依赖,呈现趋同化的倾向。但是,文化全......
文化软实力提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7
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参数。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1]更为重要的是,文化软实力的强弱越来越深刻地与国家意识形态状况联系起来。因此,在国际竞......
文档一体化趋势与文件中心论文
发布时间:2014-01-10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大家整理了文档一体化趋势与文件中心,希望大家认真阅读,相信对大家能有帮助! 本文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线索对文档一体化和文件中心进行分析指出了在我国进行文档一体化改革和建立文件中心具有必要性、可行性。同时......
文化科技产业园区企业集群生态化与绩效评估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要〕 文化科技产业园区是文化企业的集群生态化系统,自组织、地域根植性、创新网络与创新驱动是文化科技企业集群演化的四大助推要素。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构建一个系统的文化科技产业园区企业集群绩效管理体系刻......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文化新业态 增强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23-07-18
近年来,作为孔孟之乡的济宁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以文化改革创新发展为动力,大力弘扬优秀传统美德,积极培育和善向上、友爱诚信、谦和尚礼的儒韵民风;围绕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儒......
红山文化动物形玉器文化内涵试析
发布时间:2023-01-02
[摘 要]动物形玉器是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基本都出于较高等级墓葬,其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本文从原始礼制、宗教、经济及文化影响方面试析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红山文化;动物形玉器;原始礼制;文化内涵 玉器在红山文化中承载非......
日本红包习俗与形态浅见
发布时间:2023-06-25
摘要: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如红包习俗。在春节、婚礼、小孩升学等日常场合,少不了红包的身影,但具体红包习俗和细节又呈现与中国红包不一样的特点,中国的红包颜色全是红色系,几乎可以通用于各种场合;而日本用于春......
巧设文本“课眼” 优化文本对话
发布时间:2015-09-16
打造高效的课堂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效课堂的重要标志是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能够与文本进行有深度与广度的对话,从而实现各项语文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如果缺乏一个“......
媒体生态:西方社会中的网络反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25
媒体生态:西方社会中的网络反文化 一 网络反文化最初是指西方以“赛博朋克”为代表的文化,在精神上继承了20世纪60年代青年运动的激进主义,在实践中表现为对官方网络的违规使用和民间网络的自行建造,可称为“激进反文化”。......
舞蹈文化观念与舞蹈本体意识详细内容(1)
发布时间:2023-05-29
众所周知,人类的文明离不开文化。而通常我们把文化概括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简言之,物质文化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而精神文化则是人类生存的样式和自我完善的方式在人们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无疑,舞......
文本、载体与景观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要:阅读的数字化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从文化研究视角切入,对数字阅读文本形式的视觉符号中心化、数字文本载体的文化表征、数字阅读景观等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刻认识数字阅读,进而让数字阅读回到阅读的起点。关键词:阅读;数字阅读;文化研究每一次媒介形态的变革都会带来阅读的改变,媒介形态不同,文本呈现形式、文本载体、阅读心理、阅读方式、阅读行为等也都有所区别甚至是质的变化,这在当今的新媒体环境下表现得尤为明.........
公民文化传统与社会资本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要:帕特南所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公民传统》一书对民主政治的实现与每一个地区公民的文化传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社会资本的存在与利用如何能够帮助民主的实现等问题有着精辟论述,此书的理论框架是严谨的,其显著特点是论证......
简论生态文化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4-20
" [论文摘要]生态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必然引发学校文化的重构。在生态文化的影响下,学校文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文化、科学课程与环境教育互动共生的课程文化、低碳节能和崇尚自然的行为文化等。学校生态文化建设要......
互补的人类秩序:契约与道德——中西文化中的意识形态论
发布时间:2022-08-03
内容摘要: 秩序是一个大文化观念,人类的社会秩序是自然秩序的高级形态,契约秩序(成文或不成文)只有内化在心中才具有历史的动力性,内心的道德秩序表达为社会契约形式才能强有力地驾驭复杂多元化的现实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无意识的理......
大众文化的本土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大众文化的本土化研究一、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产生与发展1.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大众文化的产生发展不可能离开本土的文化资源。传统的民间通俗文化、五四平民文学运动,20世纪三十年代......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9
【摘要】文章 分析 了 中国 传统 体育 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并对二者的统一性进行了 理论 思辨,旨在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 发展 与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提供一个平台。 【关键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西方体育文化;......
和谐文化与文化和谐
发布时间:2014-01-17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党的理论创新指导着我们的文化发展。在文化建设上,同样要强调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此同时,我们必须面对文化的多样性、渐进性、普泛性和长期性,尊重与正确运用文化消......
谈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3-02-06
谈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谈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谈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精 品 源自历 史科 论文摘要:旅游文本翻译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向外国游客介绍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化。与其他类型的翻译相......
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发布时间:2013-12-17
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文化翻译与文化“传真”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03
这里所要讨论的“过去”,当然不是纯时间的范畴。在社会、文化的意义上,过去主要指的是传统,即那个在以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3-12-19
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代价巨大的社会实验,中国人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未来的陷阱原来不是过去,倒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就是说,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绝裂,甚至将过去彻底砸烂;而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
人工自然·熵·生态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23
人工自然·熵·生态文化 人工自然·熵·生态文化 人工自然·熵·生态文化 摘 要:人类在创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由于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产生了超额熵增,自然环境本身提供的负熵却不足以抵消与平衡,从而引起了生态危机......
农家乐空间形态中川西农耕文化的应用探讨
发布时间:2022-08-27
景观空间的概念是指在风景园林的营造之下,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各种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组织起来,并且为人们提供各种居住活动、休闲空间的物质系统。在空间形态的理论研究方面,罗杰特兰西克教授在对空间演进的研究中,构建了图底理论、......
论文学批评地位与形态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3-05-26
作家和评论作者都被纳人当代传媒语境,同时受控于传播方式。而批评者较作家创作而言,身份更为复杂,因为他们又以其自身对某一作品具备评论性的价值需求,更容易依附于由市场因素决定的传媒场。出版商作为调节作家与读者之间生产与消费的......
‘‘本位文化”派再论
发布时间:2023-04-18
论文 关键词:文化建设 “本位文化”论 民族主义 忧患意识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本位文化”论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和思想渊源及其对待东西方文化之关系、传统与 现代 之关系的立场和态度。认为“本位文化”派关于 中国 本位文化建......
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1)-行政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近 现代 工业 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进步的同时,由于人类对 自然 和自身的不正确认识及盲目开发行为,导致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生态危机的产生与 发展 成为生态 政治 运动兴起的动因和基础。在此基础上推动......
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和传承
发布时间:2022-12-19
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和传承 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和传承 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中的文化保护和传承 文章 来 源 教 育 网 【摘要】本文阐述了民俗生态旅游的定义,并以贵州天龙屯堡古镇为例,从旅游展演的崭新......
关于跨文化传播中文本意义的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23-01-16
"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文本意义;文化阐释 [论文提要]不同的民族形成不同的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体系体现出文本意义表述的不同方式。本文从句式结构、篇章结构、修辞意象、风土人情和背景知识的不同视角阐述了跨文化传播中文本意......
日本的文化与外交状况浅析
发布时间:2023-07-05
【摘 要】文化是分析和阐释国际政治关系的重要视角之一。国家在制定或执行政策过程中必然有意或无意地把存在于人们意识深层的文化价值观体现出来,日本这样一个有着独特文化的国家更不例外。日本的文化外交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而本文基......
罗兰•巴特与索绪尔:文化意指分析基本模式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3-05-02
" [摘要] 符号学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批判的基本方法。符号学固有的特征是社会集体性,而意识形态则是一种集体意识和集体表象,是一种意指形式,因此,以符号学模式分析意识形态,可以说是天造地设。索绪尔曾把语言区分为整体语言∕个体语......
浅析茶文化的数字动态体验展示设计
发布时间:2023-03-09
1茶文化的数字动态体验展示设计类型随着茶文化博物馆的悄然兴起,茶文化有了更加多元化的传播途径,人们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培养了人文修养、丰富了知识面、提高了文化内涵。以往博物馆主要通过视觉感知来向参观者传递信息,比如原始资料、图片、书籍、字画,或者是文物、器具、蜡像、茶叶等实物,它们都属于二维、三维空间的视觉感知,之于参观者,缺乏互动性,也没有更多深入探究知识的机会。动态体验展示设计强调的是体验二字.........
日本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要:通过对日本著名现代建筑师丹下健三及其作品香川县厅舍的分析,探寻日本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之路,为我国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提供创新与传统相结合设计方法的借鉴。 关键词:建筑文化;继承;创新;香川县厅舍 中图分类号:......
人与文化的本质性关联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5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人与文化的本质性关联研究”,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本文得到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基金项目(项目编号:OG061063)的支持。 人与文化的关系是......
谈企业文化形成模式(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16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本文就企业文化的形成四要素为出发点,详述了如何更全面、完善地建设企业文化,构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模式。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 形成......
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2-10-10
摘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是我国历史上若干民族经历3000多年的融合形成的。新时期我们继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内容,应该对其加强弘扬与维护。文章主要从少数民族文化及其与中......
珠江上游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
发布时间:2016-01-06
珠江是我国南方的第一大河流,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的马雄山东麓,干流全长2,219公里,流域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六省区,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包括流经越南的1万多平方公里)。由于目前对珠江上游尚无统一、权威的......
试论体育科学新学科形成的文化底蕴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体育科学新学科形成有其文化底蕴,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综合科学的文化底蕴互通,其中更与深厚的哲学文化底蕴相通。深刻了解体育科学新学科形成的文化底蕴,有利于继承与发扬大学科文化底蕴及其价值,弘扬科学......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3-23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参与意识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到群众文艺活动中,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要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加大力度宣传群众文化生活的有益性,提高群众的文化艺术生活意识。在宣传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传统宣传方式与现代媒体宣传相结合,如定时发放群众文化活动手册,及时在宣传栏上张贴一些文化活动的标语以及一些活动照片,运用手机、电视等多媒体科技信息技术来传达一些重大文化活动,以此提高老百姓.........
“格文化”视域下的日本语言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1
格文化视域下的日本语言文化研究习近平总书记(2014)指出: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既重要又特殊的一对双边关系。自古以来,日本对中国的研究可谓是细致入微、包罗万象,近年来,我国的日本研究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笔者与其他学者联合,在研究日语格助词、格关系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格文化研究的框架。一、格与格文化格在.........
谈文化关联与文化翻译
发布时间:2022-08-24
谈文化关联与文化翻译 谈文化关联与文化翻译 谈文化关联与文化翻译 文 章 来 源 自 教育网 论文关键词:文化关联;文化翻译;源语效应 论文摘要:翻译的“文化转向”被认为是翻译研究的主流。本文提出,语言、文化与翻......
论文化关联与文化翻译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关联;文化;源语效应 论文摘要:翻译的“文化转向”被认为是翻译研究的主流。本文提出,、文化与翻译关系密切,翻译是一种深层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文化翻译应基于语言转换,借助文化关联的认知语境,从语境干涉的语言层、......
新形势下“文化强企”的思考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3-22
摘 要 产业的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面对当前液体化工行业的激烈竞争,一家刚起步的石化贸易公司,在无资源依托、无技术支持、产业基础为零的情况下,如何冲破障碍,化“危”为“机”呢?唯走“文化强企”之道,以文化育人,以......
中西方文化与文化兴国
发布时间:2023-02-01
中西方文化与文化兴国 美国俄勒冈大学名誉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被希腊官方授予“希腊文化研究杰出贡献奖”及“雅典市荣誉市民”的称号。 文化是什么 从内涵上来看,文化有文化表象、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思维......
分析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3-03-05
分析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分析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分析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论文摘要:旅游文本翻译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向外国游客介绍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化。与其他类型的翻译相比,旅游文本......
关于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3-01-14
关于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关于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关于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文章 来源 自 3 e du 教育 网 论文摘要:旅游文本翻译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向外国游客介绍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化。与......
城市雕塑的艺术形式与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2-11-22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浓缩,是人类集体生活的空间,城市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文明也与时俱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市的文明建设又有了新的追求,不论是从市政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等各方面......
畸形时代的精神脉象与文化症候
发布时间:2023-07-04
《爸爸爸》是韩少功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小说以一个只会说“爸爸”“X妈妈”两句话的弱智“小老头”丙崽为主人公,描写了一系列发生在他生活的地方――原始部落鸡头寨,荒诞不羁而又异常真实的事件,作者用充满魔幻现实主义的笔调和浓重的湘楚文风,向读者展现了一种愚昧的、落后封闭的民族文化形态。于此同时,小说发掘埋藏在历史深处的初民文化形态,揭示了民族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表现了对传统文化及其孕育出来的文化品格的审判.........
全球化与本土化冲击下的儒家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13-12-17
孟子曾说过,益友有三,直、谅、多闻是益友。那么,余秋雨很直率地表示如果搭不起第四座桥,缺乏有终极关怀的生命体悟,那么中国文化的深层价值意义就没有办法公诸于世;陈瑞献的慨切陈词,一定要通过顶峰经验,有开悟的心灵,才能够创发......
简谈生态危机根源的多维性与生态文化自觉
发布时间:2023-02-04
现代文明的进步与人类的贪婪、自私、虚荣、享乐相互交织、难以剥离,如何避免文明的奢华毁灭自然的崇高而导致的人类最大悲剧,成为人类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在日趋严峻的生态困境面前,人类本能的求生欲推动人类作出理智的选择,直觉感......
新社交媒体下星巴克文化战略与茶文化的博弈
发布时间:2022-12-21
根据全球专业市场调查公司英敏特于2012年发布的中国消费者及行业综合报告,中国咖啡馆的数量在过去五年数量翻了一倍。从2007年的15898家迅猛增长到2012年的31783家,而茶馆的数量仅增长了4%,约有50000家。从数量上看,茶馆仍然占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