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试论实践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性特征

试论实践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性特征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01 02:07:05
试论实践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性特征
时间:2022-11-01 02:07:05     小编:苏博览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性问题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一百多年历史演进过程的理论经验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理论批评范式它的基本特征、思维方法、话语表达方式的整体反思和本体追问。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文章在探讨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性问题时,似乎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开放性的理论内涵与基本特质问题的探讨。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开放性不仅存在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特定历史时间段,而且贯穿于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整体历史时段。在这个整体历史时段中,我们无法回避的是,如何理解由于改革开放之前因强调政治维度所形成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紧张性结构,或者换句话说我们应如何理解和追问构成20世纪上半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性内涵以及它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和主题存在的。

像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样,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并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解释文学的批评观念出现在中国的,而且是作为介入中国社会、改造中国现实的革命武器出现的。干预现实、解决中国问题与中国现实问题相结合的文学实践观构成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问题框架。就此而言,实践观点是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开放性问题的哲学基础、学理依据,正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观特别是马克思实践哲学思想的继承、发展和深刻的理论内部对话,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才可能在思想导向上坚持向中国社会现实、自身文艺实践历史经验的开放。

因此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开放性的基本内涵,应该是在哲学基础上坚守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观,始终围绕中国在社会革命、政治经济改革的现代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文艺问题展开问题对话,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术语范畴、问题框架、研究对象的中国化、具体化。进一步讲,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开放性是在继承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与自身历史传统、其它文艺批评流派展开互动对话,从而超越了五四抽象的人的文学观,构建了以人民为本位的人民文学实践观,形成了以文艺大众化为主要载体的文艺实践模式,最终在本体层面上通过人的文学命题的不断反思和对话,完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范式变革,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历史和价值视野。

一、实践与马克思主义批评开放性问题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实践哲学是对传统哲学形态的根本创新,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因此哲学的致思取向从抽象的观念世界、理论世界转向具体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实践世界。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革命性转换就在于哲学不再是为追求一个终极抽象的精神本体,而是要直面人的现实生活实践,能够对动态变化的历史现实、社会行动加以指导的实践理论,这样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打破了传统理论哲学建构封闭的思想体系的思维路径,让哲学成为回到历史、对应现实、面向未来的开放性理论体系,所以马克思说唯物主义历史实践观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②。

马克思、恩格斯所理解的历史就是人类实践活动过程的展开,就是人类以实践方式实现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交往关系史,同时也是人类不断显示出自身生命本质内容的价值实践史。正是因为始终面对人类社会动态发展的实践过程,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不同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封闭的体系性理论哲学。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认为理论深植于实践当中,植根于人类生活的感性活动世界中。马克思实践哲学解决了传统哲学所无法解决的主体和客体、理论和实践、思维与存在的根本矛盾,认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不是统一于理论世界,而是存在于统合了理性和感性思维的人类主体的实践世界中。

马克思主义批评作为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观的重要知识内容,就必然会在理论范式的内在规定上要求文学及批评活动要面向现实具体的生活世界、社会现实、各种文学实践活动,解决社会生活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表现出文学理论批评的开发性形态特质,可以认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开始就己经奠定了它的开放性特征,无论在本体论还是认识论,或者是价值论和方法论上,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都是开放的体系,从而原则上形成了一个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性体系。,③从知识内涵上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从理论框架、具体批评理念、批评实践的历史视野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开放性的形态特质。

从批评的理论框架上看,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开放性特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历史总体性和宏观性特质,正是马克思主义批评提出的美学的和史学观点的统一,这种宏观性总体性特质才可能为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开放性态势提供包容性、多层次性和创新性的原则基础。针对一些反对者指控马克思主义批评基本上是在关注阶级、政治、革命、社会历史、意识形态等一些大而无当的理论话语,伊格尔顿认为总的来说,指控马克思主义批评基本上只关注一些大而无当的一般性问题,是站不住脚的。任何情况下都值得记住,如果不关注作品的历史参照范围,就很难公正地对待书页上的词语。④

实际上在伊格尔顿之前,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阵营中,卢卡奇和加洛蒂等人都曾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批评这种将文学置身于宏观的社会历史语境中来看待文艺问题的总体性宏观性特质。卢卡奇认为每个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家的文学实践,都表明了客观的社会总联系的重要性和为掌握这种联系所必需的全面性要求。作品的深度,一个现实主义作家影响的广度和持久性,主要取决于他(在写作方面)在多大程度上明了他所描写的现象实际上表现的是什么。⑤在这个意义上讲,文学及其理论批评不可能局囿于文学活动的某一个单一向度,而必然走向宏观总体的、开放性的批评格局。

从具体的批评理念、批评实践活动看,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创始人一直是以开放性的态度来关注当时欧洲风起石涌的文艺思潮、文艺创作、文艺批评理念、批评模式的。作为活跃于欧洲19世纪中后期的思想家,马克思包括恩格斯不仅关注现实主义创作,而且一直与浪漫主义文化思潮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喜爱狄更斯的现实主义作品,摘引德国中世纪的许多民间和骑士史诗,与浪漫主义作家海涅交谊深厚,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诗歌,所以柏拉威尔说当马克思考虑到文学时,他是在一种广泛的经济、社会、历史的条件下考虑到文学的。当他考虑到一个具体的作者,或者一部具体的文学作品时,他是在同多种语言的其他作家、其他作品联系起来考虑的。可以说正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实践视野和世界文学经验为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开放性特质确立了知识基础。

二、实践逻辑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性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那里,阶级、政治、革命、人民等术语范畴不仅是一个理论范畴,更是一个实践范畴,可以说离开实践的历史经验视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些理论框架就不能得到正确理解。实践的逻辑是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一系列基本问题和研究对象内在本质联系的前提。从历史经验上看,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开放性特质就是在遵循实践逻辑的基础上逐渐走出从经典文本和理论教条出发的研究立场,对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文学与政治关系、文学与人民关系、文艺大众化问题、文学与革命伦理、文学与生活、作家世界观改造、革命的文艺工作者的政治伦理责任、现实主义创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中国化的独特理解和重构,解决了中国革命实践和文艺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尽管在一些人看来,20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基本上是被政治气氛所笼罩、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封闭型文论批评形态,但是如果仔细深入探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对政治问题关注的历史根源,就会发现这是由中国要摆脱旧有的传统社会专制制度和严峻的民族危亡现实所决定了的,也即是李泽厚所说的启蒙与救亡的问题框架所决定了的,这个基本问题不是哪一个领袖意志所能完全左右的历史客观意志,所以直到1979年8月29日胡乔木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谈到《如何把握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对象》时仍然认为革命的最后目的表现为经济和文化(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只是手段而不是终极的目的。⑦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认为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必须再回到实践去。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再用到生产的实践、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践的实践中去。,⑧如果得到的认识没有经过彻底的实践检验,没有充分考虑到历史现实的经验语境的变化性,或者说没有充分贯彻毛泽东自己所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那么必然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阶级、人民等问题认识上陷入马克思所批判的思维的幻觉中,得出文学是政治的工具、文学为阶级服务的封闭性文论批评观点。

我们在分析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开放性问题时,实际上要考虑到两个层面的开放性问题,一是来自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内部的开放式对话,即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对马克思主义批评基本原理的开放式阐释,二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现实的具体化,这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过程,因此我们要注意到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中国化不仅是一个理论原则,也是一个理解和运用理论的实践过程,作为理论原则的中国化只有通过实践过程并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实现中国化面临的问题,不仅包括批评能否联系实际,同时还涉及到批评的理论运作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⑩。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历史演进基本上是沿着这两条路线进行发展的,一是结合自身国情、文艺现实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概念范畴进行中国化理解并应用于实践,二是修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发展中的主观主义、客观主义以及教条化倾向,探讨马克思主义批评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文艺理论批评的思想本质究竟是什么的真理追问。

具体来看,从早期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革命文学论争围绕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问题、左联成立后倡导的文艺大众化,再到40年代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革命文艺、邓小平新时期不断强调的我们的艺术属于人民jl的精神以及当代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理论实质上讲,这里的人民性文论美学观仍然采用的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宏观阶级分析方法,但是为了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又在微观具体层面对人民的内涵注入了新的含义,这是在中国革命实践视野下对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话语范畴的开放式解读。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那里,人民不仅是一个理论概念,而且是一个具有创造意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意志范畴,正是为了满足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人民概念被视为中国社会具有广泛共同利益且具革命性的阶级集合,是基于阶级又超越阶级的联合体。犯林默涵在《关于人民文艺的几个问题》中就根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人民为核心的文艺观点,认为愿意使文艺为人民服务和怎样使文艺为人民服务,这中间,有着一个实践的过程。写什么?怎么写?是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

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演进过程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从一开始就注重对自身历史经验的吸取,注重对马克思主义批评理念模式方法的吸收,并结合中国的问题加以改造,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具体化和时代化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性特质的既有内涵和历史界定。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看来,马克思主义批评并没有完全固定的一套批评模式,唯一衡量这种批评模式的正确与否在于它的方法是否能解决中国革命的文艺问题、能否切合中国当下的现实经验、适应本国民族的文化经验。毛泽东在延讲中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注重文艺与中国革命工作的关系,这种独特的民族历史经验问题决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批评与马克思的文学批评、苏联文艺批评模式以及后来的西马批评模式,有着批评范式特征的连续性,同时又有着显著的内在差异性。这种显著的内在差异性就是不断地对马克思主义批评传统和历史经验的重新让释和改写,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问题和研究对象不断向中国社会历史现实问题进行开放的实践逻辑,这种开放的实践逻辑使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历史经验获得了民族化、内在化和具体化,这种开放性的审美实践逻辑典型体现在贯穿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始终的文艺大众化运动。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以文艺大众化运动实践为核心,实现了现代中国文学的整体观念系统从启蒙文化逻辑到社会历史实践逻辑转换的开放性态势。文艺的大众化运动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最为值得反思的历史经验与社会文化运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文学与底层人民大众、世界文学经验与民族文学形式普洛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个体与群体、传统借鉴与现代创新以及文学审美与政治功利等问题,可以说基本上是在文艺大众化运动中得到切实而具体展开的,所以冯雪峰在氏篇论文《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中总结马克思主义文论批评的历史经验时认为以民族形式和大众化为中心的讨论,却涉及了整个的新文艺运动史和文艺上的所有问题,结果是使问题的性质能够在历史的检讨及人民斗争的思想要求之下有了更深彻的阐明,而大众化作为革命的现实主义文艺运动及创作的基本方向的一点,也赢得了更广阔更深刻的确认。如果没有文艺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来自广阔的社会生活经验特别是来自底层人民大众的审美经验、情感体验就无法实现与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有效融通,更无法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审美经验模式的范式转换和理论创构。

三、实践生存视域:人学传统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性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观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支撑性理论基点,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层面上规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的人道主义、意识形态、政治、人民、主体性等基本范畴的知识内涵。传统上我们比较重视从马克思实践观的认识论、方法论层面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问题、重要范畴的理解,但却忽视从实践的本体论层面对人道主义、人民性、主体性等范畴里面人学背景的探讨。很氏一段时间,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简单地将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对立起来,认为人道主义、人性问题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价值观,认为这种人道主义价值观鼓吹个人主义、自由、平等、博爱等抽象的人的价值,忽视从历史、社会、现实的角度理解人与社会。实际上这是不符合马克思本人的观点的,马克思提出的人的全面自由解放理想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的思想,说明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实践唯物主义是生存本体论、认识方法论与人学的统一。

中国现代文学及其批评就是以人道主义信念为发端的,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大体上皆属于文学的人学传统。但是应该看到,人道主义是一个人类现代文明普遍享有认可的价值信念和共识,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内涵。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人学观有其源于自身学理基础的知识内容规定着对人学内涵的特有认识。就一般意义上讲,人道主义、人性论作为人学传统的主要内容,其基本内涵就是:凡是承认人的价值或尊严,把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或者以某种方式把人性、人性的范围或其他利益作为主题的哲学,也属于人道主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基本上继承了西方18世纪从启蒙运动奠基下来的人学价值观。同五四人学价值传统的深刻对话构成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人学观建构的主要理论动力,只不过这种人学传统的对话并不是直接以人的主题出现的,而是通过大众文艺、民族形式、小资产阶级创作倾向、中间人物问题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巴人曾在讨论毛泽东所提出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问题时,深刻指出从五四人的文学,到革命文学,再到人民大众文学的发展,这是一个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进步过程,他认为大众文艺是中国新文学发展的更高的一个阶段,决不是降低,或退后,若用一句哲学上的术语,自五四平民文学的要求,到一九二七年前后革命文学的出现,再到今天的大众文学的推进,是否定的否定。祀五四新文化运动虽然提出了人的问题,但更多的是在理想、理论的层面上提出的,在现实实践的层面上五四运动对平民的关注、社会改造意识和人道主义信念并没有取得多少实绩,相反其冗氏的道德说教和空洞自恋的为人生文学观不可避免地表现出道德情感上的幼稚和精神观念格局上的局促,所以瞿秋白于1932年3月在《大众文艺的问题》中说:现在决不是简单的笼统的文艺大众化的问题,而是创造革命的大众文艺的问题。这是要来一个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文艺复兴运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文化革命和文学革命。

在1928年开始的革命文学论争中,钱杏屯队李初梨、成仿吾、冯乃超等人认为五四文学革命是宣传人道主义美丽谎言的时化五四时代的作家是需要被打发出去的落伍者,冯乃超在《艺术与社会生活》中批判鲁迅是百无聊赖地跟他弟弟说几句人道主义的美丽的话语。就是到了1984年3月,针对周扬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报告中的人道主义、异化观点,胡乔木在中共中央党校讲话中指出:究竟应该用怎样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还是人道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作为我们观察这些问题和指导自己行动的思想?我认为,现在这场争论的核心和实质就在这里。

可以说从实践的生存论这个本体论层面上看,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历史演进中之所以一再出现人道主义、人性论、文学主观论、文学主体性、异化论问题的讨论,并不仅仅是作家的世界观改造、阶级立场、主观主义和文学的党性问题,而且是由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身的实践本体论根基层面决定了的。从马克思的实践生存论视域来看,人道主义、人性论价值观是包含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价值本体论里面的,只不过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社会革命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基本问题论决定了现实层面的革命实践与本体层面的人的解放实践、人的价值实践产生的内在的紧张冲突。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这个本体论的遗忘,恰是中国的历史经验语境决定了的,而20世纪后半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学主体性讨论、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则是在新的历史境遇中,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批评这个原本有的本体论层面。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及其文学批评的发生与传播是一个现代性的文化事件,那么中国马克思主义及其文学批评也大致遵循这样一个现代性的规律。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后来实际上就是以五四的人的文学观作为理论转换和时代价值逆反的参照点来进行脉五四时期,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观标志着现代中国文学及理论批评观念的建立与发生,而人的文学观的提出在有些人看来是抽象的脱离现实的个人主义的理想价值观念,是小资产阶级唯心论价值观。周扬1940年在《关于五四文学革命的二三零感》一文中认为新文学最优秀的代表在基本趋势上是向大众立场转移热文学革命是在谋求文学和大众结合的目标之下实行的,所以不能够因为白话文学主要地还拘囿于知识分子读者的圈子,还没有普及深入到广大群众中间去,就认为文学革命和大众没有发生多少联系。

这样文学观念由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整体转换,是基于革命抗战救亡的现实实践逻辑对启蒙文化逻辑的现实调整,这是由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问题域决定了的,也具有历史语境的合理五四文学关于人的启蒙更多的是精神意识、理论、理想层面的,要想实现五四文学人的解放使命,还需要物质、实践、现实层面的社会革命才能实现。但是应该看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逻辑与五四文学的启蒙文化逻辑在解放人、实现人的幸福这个根本价值上并不是对立的,其区别在于如何认识人的本质以及实现人的幸福的手段。显然后来的事实证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文学观、人民文学观以及文艺大众化,在解决中国具体的现实问题中更有效。由于实践构成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支撑点,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历史演进中对自由火、第三种人的争取,以及20世纪40年代的文学主观论、延安存在的暴露文学,还有后来遭受批判的文学是人学论,说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有其自身内在的问题逻辑,即便特定时期受到现实政治的压抑,随着历史的发展仍然会以某种文学问题的形式出现。所以有学者说大约正是因为文艺界对人道主义和异化论的批判相对不够彻底,才有了1986年刘再复等人文学主体性的提出和讨论的展开。在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说是人道主义和文学是人学思想的延续和演化。

可以说由于实践生存视域就内在地存在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本体层面中,所以人道主义必然以历史性的开放过程存在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演进当中。结语 英国学者马尔赫恩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氏篇序言中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危机是过去一个世纪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并不仅仅是为了可预见的、转瞬即逝的理由。马克思主义完全被包孕在它试图理解和解决的危机中。正因为此,就更有必要回忆另一个反复出现的现象。过去曾有过不少努力,试图超越马克思主义;全部需要退回到较早的、更有限的位置上。由此看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作为一种宏观的理论批评范式有着与其它现代文艺理论批评范式不同的开放性内涵,它总是通过面向历史现实问题来确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性内涵和知识边界。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开放并不是无原则的,而是有着严格的理论规定和实践制约,这种内在的规定性源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哲学视野。可以说整个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都是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追问和回答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纵观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历史演进,从人民文学观对五四人的文学观的开放、文学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复归,再到整个新时期文艺理论批评的开放性特征的体认,正是通过与现实对话、回到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视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才真正确立起自身本有的开放式特质,并最终在历史实践进程中逐渐破除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研究中的本质化、机械化、封闭化和教条化的倾向。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教学的考试改革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课;考试;改革 【论文摘要】鉴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课不同于专业课程的特殊性,其考核也应该有所不同,本文树立以“素质与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念,对教学中的考试环节进行改革,以其......
在参与式教学中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
发布时间:2022-11-16
摘要: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指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来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互结合在一起,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来与中国的时代特紧密的结合的过程。按照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进程来看,在国际化的大视野之下,,以生产......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现实性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并借鉴其他的理论资源,在研究当今时代人类实践的重大问题中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为中国社会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尤为重要的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
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比较
发布时间:2022-12-16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比较”,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都是20世纪70年代左右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社......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特点
发布时间:2015-07-27
【摘 要】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认真研究开始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逐步向前推进,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
论《实践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4-01-20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论《实践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意大利哲学家、政治......
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
发布时间:2023-01-12
摘要:党的十七大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明确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工程,简单的来讲,当代中国马克......
理论·实践·创新:试论马克思主义的三维审视
发布时间:2022-10-06
" 论文摘要:按照理论、实践、创新之间的关系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理论体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以实践为中心,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基础;以创新为动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思考
发布时间:2022-08-23
" [论文摘要]首先,本文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这一主题从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三个层面进行了具体的解析;其次.认为从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三个层面的有机联系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进行整体把握非常重要;最......
中国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
发布时间:2023-02-19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做为一种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性走近了中国,受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影响,慢慢的中国化。这个过程是长期繁杂的,有着特有的含义和特点。那么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是如何被中国所用,发挥其巨大作用的呢?在这......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辩证统一
发布时间:2023-04-22
摘 要:分析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推进马克思中国化必然要面临的重要和首要问题,是学者们长期以来孜孜不倦不断探索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在对二者相关内涵及外延进行概述梳理的基础上,对二者之间的辩证......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途径
发布时间:2016-12-30
一、引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最早由毛泽东同志提出,其含义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其在每一个表现方面都带有中国特性,并按照中国的实际特点去运用它。中国的实际中就包含了中国的传统文......
在理论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发布时间:2020-01-17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特别阐述了关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问题。一是强调了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的重要性。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世情国情党情。强调重视形势分析,对形势作出科学判断,是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也是为了使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二是指出了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是我们取得进步的重要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科学把握当.........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中国化的实践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06
关键词:社会建设;平等公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等理论,蕴含着他们在社会建设方面的理论思考和主张,他们开辟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发展的道路,为更多的马克思主义......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色
发布时间:2023-01-22
" 论文摘要:我自1959年以来,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致力于二者的结合。1983年筹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校让我负责。 从筹建开始,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是学科的争论就很大。何东昌、彭佩云等前教育部领导,......
浅谈霍克海默批判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1-22
马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1895-1973),德国犹太人,批判理论创始人,法兰克福大学校长。在他的领导下,创办了《社会研究杂志》,形成了以批判理论为显著特征的法兰克福学派。一定程度上,霍克海默走近、选择与修正马克思主义,......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
发布时间:2023-06-24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这个相结合的过程其实包括两个重要层面,一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二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于前者,即把马克思主义基......
试论学科视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1
" 论文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基于学科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应该特剐强调增强学科意识。要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要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
试析创新思维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大学生中不太受重视的实际出发,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从而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论文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马......
“实践转向”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政治的正义性决定了法和国家的合法性。西方古典政治正义观是形而上的以“君主”为视角的抽象正义观,追求臣民服从国家制度、实现君主统治的目标。近代启蒙思想家基于理性主义的原则,以抽象的人和抽象人性为视角,借助设想的自......
增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吸引力的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 本文认为,当前增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吸引力的实践路径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夯实增强理论吸引力的物质基础;改善民生促进公平,消除制约理论吸引力的现实症候;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筑牢增强理论吸引力的政治堡垒。 【关键词......
试论中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差异文化探源
发布时间:2023-03-10
论文摘要:Feminism到底是女权还是女性?从女权到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西方进入中国后就温婉得多。这要从哲学思维、家庭观念、个人价值、历史和现实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方知中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呈现巨大差异的文化原因。 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发布时间:2022-11-26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 文章来自 【内容提要】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20周年和诞辰185周年的今天,国际国内的大背景、大环境都发生 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又一......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8
一、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述 作为一种新兴批评流派,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要求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让人们用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文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它打破了传统的陈旧的文学批评模式,为西方文学批......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3-06-11
[摘要]面对多元化思潮和西方文化霸权的冲击,马克思主义必须给予理论上的关注与回答。为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与文化问题的沟通与对话。马克思著作中有着丰富的文化理论,认真解读这一理论,尤其是开掘和研究这一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试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改尝试与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材建设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本文提出运用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突出经典原著研读的教改尝试,并运用抽样调查统计分析方法对教改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教改与创新的思路......
刘少奇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自觉性
发布时间:2023-04-28
【摘 要】 刘少奇著作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蕴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自觉性思想,主要包括共产党员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共产党员自觉加强无产阶级思想意识修养是内在动力;共产党员自觉为党和人......
试析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三个转换”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其本质就是在理论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合理建构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对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的活动.因此,......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接受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要:20世纪国际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占据了重要地位,其理论在各个国家文论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以其自身的魅力对我国文论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产生了重要作用。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才真正系统地......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一”与“多”
发布时间:2023-01-24
" 论文摘要: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中,“一”与“多”是客观存在的,它们表现在多个方面,相互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学科建设中,只有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才能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正确方向,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批判逻辑演进
发布时间:2022-10-25
〔摘要〕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鲜明动态的演变历程,始终贯穿着清晰的批判逻辑。马克思博士论文对德国思辨哲学的批判,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批判,是实践哲学之初显;《莱茵报》与《德法年鉴》时期对现实政治的批判,是实践哲学......
试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与国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具备优势,就必须拥有一大批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认真总结,积极探索......
试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刍议
发布时间:2022-10-20
" 论文关键词:经济哲学 发展 历史地位 指导意义 论文摘要:本文从经济哲学的概念出发,解释了什么是经济哲学及经济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的历史地位,以及在当今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的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思路与任务
发布时间:2022-12-20
" [论文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大批博士点、硕士点的建立。学科建设的任务变的极为繁重。首先统一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清学科建设的基本思想是最关键的;其次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理清队伍......
关于江泽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发布时间:2023-02-27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紧紧围绕新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和时代与实践的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体现出坚持政治性和科学性、开放性和批判性、继承......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23-02-04
"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实现教有特色,学练结合。既要注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又要重视科学方法论的学习,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夹缝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2023-01-01
夹缝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夹缝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夹缝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内容提要】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目前存在两个重大不足。其一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研究不够,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上......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缘起
发布时间:2013-12-18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缘起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必然性与必要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之所以能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创造性的发展,主要是因为它同中国先进分子寻求革命真理,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紧密地联系在......
分析中国传统人性论与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5-06
成圣成贤是中国古代哲人一生的理想人格榜样。中国传统人性论对人、人性的研究是沿着善恶解析的基点步步收摄。而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则以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主旨,从人的劳动处切入,把人的本质归结到社会属性中。两者虽一内敛一外涉......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灵魂植入中国的大脑当中,让它能够为改造中国、建设中国而发重要的作用。把辩证唯物论用于中国现状,指导中国社会生活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存活、成长、结果,也为中国社会......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论
发布时间:2022-12-07
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外来文化之所以能在中国播种、开花、结果,除了其自身的科学性、先进性外,还因为有着适合它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优秀部分具有内在亲缘性。这种亲缘性既说明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何以选择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同时也要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层次地融合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内在亲缘性对于二者的亲缘性,梁启超曾在《欧游心影录节录》的社.........
试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探索
发布时间:2023-01-28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实践教学 形式 [论文摘要]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开设实践教学环节,有着重要的价值。但目前实践教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形式单一,实践教学效果受影响。可以通......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寓于当代中国政治决策思想中
发布时间:2022-11-06
【摘要】政治决策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文明社会的产物,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把两者结合起来。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增强政治决策主体的思想觉悟,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贯穿于我国政治......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发布时间:2023-02-03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 我国高等教育 科学发展 论文摘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历了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邓刁、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这一脉相承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问题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是自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说传播到中国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怎样才叫做“中国化”,如何才能够“中国化”,一直存在着争论与分歧。“中国化”问题日益变成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前......
试析“与时俱进”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科学性
发布时间:2022-10-25
" 论文摘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质。该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人类思维等方面特征论证与时俱进作为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性、科学性。同时对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作了初步分析,这对江泽民同......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7-22
经典科学的世界观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有序的,无序属于事物的现象。科学认识的目的是透过纷乱的现象去挖掘和掌握事物本质的有序性和规律性。经典科学的方法论认为,现象的复杂表象可以从某些简单性理论出发加以解释,事物的多样性也可以......
浅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实现
发布时间:2022-11-02
浅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实现 浅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实现 浅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实现 来源 摘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完善自我、发展自......
研究马克思主义惩罚理论的批判进路
发布时间:2017-05-27
一、马克思对功利主义惩罚理论、报应主义惩罚理论的批判通说认为,马克思没有一个呈体系化的惩罚理论。譬如,格兰德曾说:马克思主义没有为惩罚制度提供概念或者对惩罚进行分析,没有一个关于惩罚的理论,但他又接着指出,马克思主义对刑罚与刑罚的阶级结构及其政治经济背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说明,对此,可以说,马克思为分析和认识惩罚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视角。1853年2月18日,马克思在《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了《死刑》一.........
试析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与其它学科的科学研究相比,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呈现出诸多特点:研究对象的广泛性、研究内容的倾向性及研究主体的特定性。探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对于从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的有......
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2-09-29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被誉为“时代精神的净化”以及“现代文明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对旧辩证法的继承和完善,具有唯物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实践中逐渐总结和变化而来的重......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之可能
发布时间:2023-07-17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且论争旷日持久的世纪难题。很长时间在历史和理论等方面没有搞清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关于人类文......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文学批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08
一、蕴含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中的两性战略伙伴关系古往今来,社会都是由男性和女性共同创造的,缺少任何一方的努力和奉献,都不可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飞速发展。“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人类文化的整体,产生出这居间于男性和无性中的所谓‘女性’。”“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这一中国家庭的普遍观点,不也正说明了男性和女性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孰重孰轻之分吗.........
试论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5-10-13
【摘 要】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工程师,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创新性地提出了邓小平理论,围绕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
中国哲学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12
一、中国哲学智慧与哲学中心概念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的奇葩,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哲学中曾积累了一些具有核心价值的哲学智慧,但在西学东渐及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兴起的冲击之下,这些哲学智慧却离我......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特征,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 [关键词]中国特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28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初步实践马克思主义,到不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断将其中国化。具体表现在民族问题的解决方法上。最初受到苏联影响,后来有了自己的民族理论,为革命胜利后民族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 关......
探析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理论教学 思想政治工作 实际问题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要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就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际问题为中心,以培养高素......
浅议提高高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针对性 实效性 论文摘要:目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普通高校甚至于重点大学的教材完全相同。因此教师在实际操作中难度相对较大,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抬头率”不高的......
资本逻辑批判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7-14
资本逻辑批判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近年来,资本逻辑批判研究热潮的出现,实际上已经触及到了问题的实质,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辩证地认识资本逻辑、利用资本逻辑、规制资本逻辑,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关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资本逻辑批判应当也可以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构的重要切入点。一、资本逻辑的客观存在:当代中国资本逻辑批判研究兴起的现实基础马克.........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3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大学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很多学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变成了一种形式,只要求学生上交实践报告却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过程。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探究。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适应社会;大学生社会实践为更好培养社会需要.........
试论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09
" [论文摘要]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的实际,其重要启示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既要尊重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又要遵循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特殊要求,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学术的......
谈谈那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杰出开拓者
发布时间:2023-05-27
范文澜(1893-1969),浙江绍兴人,马克思主义史学五老中唯一的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创建与发展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范文澜不仅熟练掌握各种史料和经史典籍,还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有着较深刻......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5-09-09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形成至今,已发展了近90多年了,但我国对其认识是比较晚的。在中国传播的这30年,我国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从基本否定到基本肯定再到承认其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形态这三个阶段。对于西方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拓展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2-10-16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拓展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拓展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拓展与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学理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伴随着历史的转型,中国当代文坛进入了一个沸......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范文
发布时间:2022-11-18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希望能帮助您的论文设计,供您参考! 总结: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论文,更多论文内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
浅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6-11
浅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文化“舶来品”,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的东方大国扎根生息,必然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当今社会,人们也非常注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下面......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当代阐释
发布时间:2022-11-18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世界发展的洪流中,面临着即在世界的发展博取一席之位,同时又不随波逐流,走自己发展壮大的道路的难题。毫无疑问,马克思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钥匙,是中国化的理论武器。当今世界发展的大......
浅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发布时间:2023-03-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我们可分别称之为实践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文化层面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两个层面的含义是紧密相连、互相统一的。......
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现路径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9-09
摘 要 本文在对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据此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提出了对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路径的思考,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向互动
发布时间:2023-05-15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十九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简言之,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
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浅析
发布时间:2023-02-20
近年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渐渐的追溯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背景和历史渊源上,要追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得不提到西学东渐,西学东渐主要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现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学说,尤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法......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1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我国高等院校必修的政治理论课之一,但是,目前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不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理论思想方面的兴趣相对降低,一味追求实用,刻裂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02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顾名思义,是指在中国大地上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相对于现时代而言的一切文化创造活动与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从欧洲的文化系统融入到中国的文化系统,必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背景、价值理念、思维模式的影......
论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现实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14
摘 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深刻揭示了文化的起源、文化的本质、文化的特征和文化的类型,并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批判构建了新型的文化理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多维度的,应该从文化......
试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与时俱进
发布时间:2023-03-24
"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我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战争的革命年代还是当今和平的年代,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各项事业都是具有指导意义的。而时代在进步,马克思主义也要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顺应时代......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08
一、法律秩序与情感偏向的对立结构 李尔出场的第一句话就是“现在我要向你们说明我的心事”。此时的李尔对三个女儿是不加区分地同等对待,可是后来李尔从不加区分到区别对待其实是剧本设置的另一结构对立。这一开场承担了界定王权的主要......
自然主义文学批评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08
一、变异学视野下的茅盾文学批评中的“自然主义”茅盾文学批评只是采纳了左拉文学上的自然主义,茅盾对鸳鸯蝴蝶派的批判就是茅盾对左拉文学上自然主义吸收的表现之一。鸳鸯蝴蝶派是旧派小说的代表,在思想倾向上认为文学能够代表和反映封建阶级和买办势力的意愿,标榜趣味主义、媚俗主义。因此,该文学流派的创作内容庸俗,思想内容空虚,达不到文学反映生活的目的。而茅盾认为,要想发展新文学,必须纠正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旧小说.........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14-01-27
作为个性化理论的马克思哲学就是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以区别于旧唯物主义。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足,对人类思......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
发布时间:2022-08-26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 近几年来,随着政治哲学的复兴,国内西方政治哲学研究者热烈地讨论着政治哲学的基本范式,而马克思主义哲......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下的科技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6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術水平不断提升及哲学的发展,二者有机结合,形成兼具科学与哲学的科技哲学,对人类社会中的和谐社会构建有积极作用。现代科技哲学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重要理论指导,并发挥积极影响。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科技哲......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进路看中国哲学认识论“心”文化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3-03-04
马克思主义做为一种西方思潮,自传入中国以来,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理论指导作用,而一度凌驾于其他学说之上,成为解决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准绳。但是,任何一种学说都要符合时代的需要、并因合时......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要素
发布时间:2023-02-20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要素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就不断地被实践证明了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和方法,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人更是领悟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谈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3-24
一、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形成与内涵 正义是法的王国中永恒的主题,人类政治法律思想的发展史是一部逐步认识正义的历史。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启了人类对正义的思考,指出个人正义只有在正义的城邦中才能实现。亚里士......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2-10-27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思格斯所创立的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无产阶级解放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主要存在教条化、封建化、实用化和西方化......
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发布时间:2023-06-13
英美派是与法国派相对应的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重要学派。它关注女性写作的语言和文本,研究女性作品的特殊性,批判传统文学标准中的男性中心主义,从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的文学史。努力发掘和寻找女性文学的自身特点,强调女性本身的文化内涵,鼓励当代妇女加强团结和联合,摆脱父权中心文化的压抑和束缚,对现代女权主义运动具有深远的实践指导意义。【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英美派概念与特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以女性.........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02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探析”,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作为个性化理论的马克思哲学就是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明确......
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教育、武装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当前,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基础上,以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持久、广泛而......
浅析西学东渐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发布时间:2016-07-18
现在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大量的学者分析并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西学东渐之间的关系。有一些学者认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学东渐的推动作用,还有的学者对各种西学......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中国文化强国建设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13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创造文化的同时,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但,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实质是什么?这既是一个争论不休而又歧义层出的当代哲学问题。马克思主要从实践角度认识文化及文化现象,认为文化是人类实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