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法治”背景下新型城镇化治理模式的转变及实现机制

“法治”背景下新型城镇化治理模式的转变及实现机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18:06:39
“法治”背景下新型城镇化治理模式的转变及实现机制
时间:2023-08-05 18:06:39     小编:

摘 要:在依法治国背景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新型城镇化转变治理模式:治理主体由政府完全主导的单一中心向以政府有限主导的多中心转变;治理方式由“政策全能主义”下的运动式向“法治中心主义”下的法治化转变;治理目标由“以物为本”的工具化向“以人为本”的价值化转变。实现这一治理模式,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多元参与动力机制;以法治方式推进新型城镇化相关领域改革,构建制度保障机制;坚持统筹兼顾,化解冲突,构建利益协调和监督机制。

关键词:法治;新型城镇化;治理模式;实现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0 文献标识码:A

法治是一个国家走向文明的标志,也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改革,以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治理国家,改革的各项目标和现代化国家治理模式才能实现。习近平提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1]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法治保障。

一、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时代变迁背景下的国家治理目标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p.3)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目标进行了具体的部署。这是党合理地吸收国际学术界治理理论的思想精华,并把它与现实国情和发展阶段相结合的一个理论飞跃和创新,是党对政治生态变迁和现代治理发展的一种高度自觉和主动回应。

(一)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党对政治生态变迁的高度自觉

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可以看作是政治生态从权威政治迈向日常政治的过程。相比权威政治的神秘倾向和克里斯玛色彩,日常政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已降格为和经济、社会一样的平等品格,或者说,民众对治者的服从主要是基于法理化、制度化的政治权力,在民众和治者之间,他们基本上达到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平等化,治者已无什么神秘可言,即使治者有追求神秘化的欲望,也基本上没有了实现的可能性[4]。权威政治向日常政治的迈进将党和政府置于这样一种困境:一方面,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避免社会转型进程中的震荡与冲突,保持稳定的现代社会政治秩序需要党和政府的权威,需要建立强有力的政治中心和政治权威;另一方面,日常政治的兴起又具有去权威化的发展趋向。要走出这一困境,就必须根据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和要求,确立法理化的政党和政府权威。在传统权威政治之下,国家或者执政党和政府,能够依靠大规模的政治动员,能够凭借对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的垄断实现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然而在日常政治之下,再照搬这一模式就难以获得认同,可行的道路只能是通过法治的力量,确立法制的权威。换句话说,必须以政治社会领域内各种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来治理国家,来增进民众的认同。

(二)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党对现代治理发展的主动回应

自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世界多元化、多极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各方力量竞相表达自己的权利与利益,公共管理从传统的统治向现代治理迈进。治理理论的研究随之成为西方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并很快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治理理论的研究者认为,现代治理与统治和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治理是多中心的,统治是单中心的。统治一般是以国家和政府为中心,在我国就是党和政府、党和国家。治理的中心是多元的:国家或者政府、市场经济体系所构成的主体、社会组织、公民自身,多个主体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或者多中心治理,它们之间形成合作关系。其次,统治和治理的区别表现在权力的属性上。统治带有单方面的强制性,主要通过命令的方式,而治理主要通过谈判协商、对话合作、沟通交流,注重相互认同、契约和共识的达成。再次,权力的关系也不一样。统治是自上而下的,体现的是命令和服从,治理是双向互动、网络状的。公共治理从传统向现代的迈进要求我国的社会治理模式向更加开放多元的方向发展:从单一的国家治理到国家、社会、个人的良性互动,从社会发展的单一经济维度的考量到关注民生和国民的幸福指数,从传统管理型国家向现代治理型国家转变。因此,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可以看作是党对现代治理这一时代发展趋势的一种主动回应。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实中国的话语背景下,治理的现代化虽然具有现代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含义,但党和政府依然会在这个多中心治理结构中起着核心和主导的作用。只是这个作用更多应该体现为承担指导责任和确立行为准则的责任。例如,承担设计机构制度,提出远景设想;在法律制度上提供各种机制,促使有关组织领域之间在功能上相互协调。

二、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新型城镇化治理模式的转变

转变城镇化治理模式,即解决城镇化运作机制、运作过程、运作方式等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演绎了波澜壮阔的城镇化史诗。尽管城镇化建设成就巨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城镇化治理中,政府习惯依赖政治和行政的力量,通过颁布一系列政策文件,采用一哄而上,忽冷忽热的运动方式,推进城镇化进程。虽然这短时间内有助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也造成了片面追求土地的城市化、人的片面发展、社会不协调、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和环境污染严重、规划建设缺乏特色、千城一面等问题。由于城镇化缺乏产业支撑(出现空壳城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公权力未能依法行使,一些地方政府缺乏法治思维和法治观念,习惯于大拆大建、强征强拆,导致基层政府与民众冲突不断,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事实证明,这种传统治理模式已经无法有效适应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多样化的社会现实,在法治的话语背景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有限主导的,政府、市场、社会多维框架下的多中心治理模式,实现城镇化治理方式从运动之治向法治化治理的转变成为必然的选择。

(一)治理主体由政府完全主导的单一中心向政府有限主导的多中心转变

我国传统城镇化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运行模式,政府的角色和功能可用强制性的完全政府替代来概括,即城镇化基本上由政府主导。政府的行政权力遍及城镇化所有领域,通过强行扭曲市场价格信号和信息渠道等措施,并以指令性计划、政策、法规等行政手段取代市场、企业等民间力量来安排与控制城市发展。从城镇的设置、规划、建设选址,到土地使用的审批、土地功能的改变、改造拆迁等,都离不开政府严格的审批,也正是因为这些严格的审批权使得政府完全主导了城镇化的进程。

城镇化需要政府进行合理的组织、规划与引导。然而,强调城镇化过程中的政府作用绝不意味着政府主导城镇化过程中的一切,目前,政府完全主导城镇化发展的弊端已经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城镇化的主体是人,人在城镇中存在着众多的利益要求,这些个人的利益要求同公共利益之间也难免会有冲突。完全依靠政府自身的力量,或者完全依靠市场本身的力量,都难以真正满足和解决这些利益要求和冲突。因此,建立一种政府规划、市场引导和民众自由选择相结合的治理机制成为必要。政府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应该体现在:一是集合信息,借鉴先行者的经验;二是做好战略规划,从宏观上进行调控;三是在市场和社会不能做好的时候,政府要及时出手,在市场和社会具备足够的条件时,政府要主动撤回。要构建城镇化过程中基础设施、转移农民市民化所需资金的多元投入机制,增加城镇化治理中的民办和市场元素,对于很多社会性的、经济性的公共事务,可以尝试由市场或民间力量来承担,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进行投资。

(二)治理方式由“政策全能主义”下的运动式向“法治中心”主义下的法治化转变

政策和法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治理手段,各有利弊。前者时效性、针对性较强而稳定性较弱,后者权威性、稳定性较强而时效性较弱。受社会资源总量限制、法律制度化不足以及常规治理能力不足等影响,我国改革的方法和途径一直习惯于“政策之治”,改革主要依靠短期化、灵活性、就事论事、应对式等特征的政策进行,已经形成了治理公共问题的路径依赖。这种基于政策全能主义的运动式治理在城镇化进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地方政府往往在城镇化尚缺乏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情况下就一哄而上,依靠政治和行政主体的自觉动员,开展城镇化竞赛,导致城镇化缺乏战略性、整体性和长期性。为追求城镇化的短期成效,许多地方政府对城镇化的治理基本上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对式调整,哪里出现问题就匆忙出台单方面的政策措施,制度协同和配套缺乏,导致一些推动城镇化的公共政策往往自相矛盾,治理措施也流于形式,表面上轰轰烈烈,但短期效果伴随着运动终结而消失。这种运动式治理由于有违于法治精神,缺乏制度理性,因此带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与传统运动式治理不同,现代治理更倾向采取法治化的治理方式。法治化治理是指治理主体运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严格按照法律制度的原则、要求与方式治理公共问题。综观世界城镇化的发展规律,一个国家的城镇化进程,根本上受制于工业化和制度这两个因素。制度是指以宪法、法律、法规为基本内容的正式规则和以习俗、传统、习惯等形式存在的非正式规则交错构成的一整套的规则体系。就其功能而言,制度是全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为了确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为人设定的一些社会性制约。

亨廷顿指出:“制度化是组织和程序获取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5](p.12)。一般来说,工业化是通过非农产业人口的就业、聚集带动城镇化,制度是通过制定和执行各种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来影响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作为一种致力于提升内涵和质量的更高级形态的城镇化,必须转变治理方式,实行法治化治理。也就是说,无论是对城镇化进程中所涉及的各行为主体行为的规范、约束,还是对城镇化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困境的化解,都要始终贯彻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以此维护社会的公正,保障城镇化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可以这样说,没有有效的法制供给作为保障,新型城镇化在实践中难免会重走老路。因此,要很好地处理政策与法律的关系,既要发挥政策手段的积极作用,又要在“政策铁板”中为法律植入开辟足够的制度空间,促进政策全能主义向法治中心主义转变。在注重中央政府政策顶层设计的同时,更要重视法治在合适的时机跟进与确认(原则、规则、实体、程序与责任的法治化),以此来实现城镇化长远、健康、稳定发展。

(三)治理目标由“以物为本”的工具化向“以人为本”的价值化转变

长期以来,在政府部门政绩考核的导向上,一直存在着唯GDP的倾向,也正因为如此,我国传统城镇化被蒙上了厚重的“功利化”和“工具化”色彩,在价值取向上“以物为本”。这种取向将城镇化发展片面地理解为城镇化率的提高,即城镇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张,对城镇人口如何能够安居乐业、如何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问题,则缺乏同等程度的重视和关注。许多地方政府一味追求城镇化速度而忽视质量,单纯追求城镇化率指标;不顾地方实际和特色,盲目制定城镇化发展目标,照搬国外或其他地方模式,扩大城镇规模,进行大跃进式的“造城运动”;甚至以城镇化之名大规模圈地,上大项目,搞土地财政,农民“被城镇化”,最终把城镇化变成了民怨沸腾的“形象工程”。 不仅城镇化的主体“人”被遗忘和遮蔽,还造成了资源大量消耗、经济结构失衡、环境污染严重、社会矛盾激化等系统性社会风险。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梦想。城市的主体是人,没有人的城市化、现代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新型城镇化区别于以往城镇化的关键是以人文本,注重内涵和质量,力求突破过去那种以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为主的城镇化。因此,提高城镇化的效率不应该成为城镇化治理的最终目的,在效率实现的基础上体现社会公正,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最终价值旨趣。换言之,新型城镇化治理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在城镇空间里生存、居住和发展的需求,实现城镇居住生态公平、和谐的良性发展。这里面有三层内容:一是新型城镇化治理的的价值层面要实现由物本向人本转变,不能为了城镇化而城镇化;二是城镇化治理要强调城镇不同主体发展权利的同质均等性;三是城镇化治理的核心是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总之,新型城镇化治理的目标要始终以民众的幸福感为视角,致力于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奋斗愿景。

三、新型城镇化多中心、法治化治理模式的实现机制

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政府的创新和变革,也必须有完备的法治机制保障。因此,实现新型城镇化多中心、法治化治理模式,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新型城镇化多元参与的动力机制

在市场经济和现代法治视野下,迫切需要实现政府职能的两大根本性转变,即从与民争利的发展型政府向公共利益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行政干预过多的全能政府向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有限政府转变。2006年我国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当代中国政府变革追求的新目标。服务型政府强调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还政于民,强调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对社会公共生活进行共同管理,进而使公共利益最大化[6]。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表明政府在执政理念、职能范围、运作方式、绩效观、透明度等诸多方面正在发生变革。当前,应加快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构建新型城镇化多元参与动力机制。

1.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只要是法律没有授权的,政府就不可以妄为;只要是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市场都可以有所作为。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要真正让市场成为一个重要的主体或者一个中心,自主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宏观调控和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既要解决市场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如环境污染;又要解决公平和公共物品的提供,如义务教育、公共服务;还要遏制行业垄断等问题。总之政府要在市场失灵的地方起作用。现在最大的问题,恰恰在于政府在市场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起作用,而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也失灵了。

2.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要鼓励和支持非营利组织、志愿性组织的发展,让这些组织在政府和市场同时失灵的地方充分发挥作用。一方面强化政务信息公开的制度约束;另一方面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格局,涉及城镇规划、建设、发展、治理的问题,应让民众有充分参与表达的机会,真正体现民众的主体地位。此外,从制度上构建公民参与的具体形式,为公民参与提供程序保障。总之,多中心治理,就是要构建一个多元治理体系,在这个治理体系中,借助法律体系和制度设计,把每个中心的权利、责任与义务边界都划分清楚,各自遵守自己的治理边界,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二)以法治的方式推进相关领域改革,构建新型城镇化法律制度保障机制

目前,既有制度的不公正不合理以及新制度建设和制度供给的严重滞后,成为阻碍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是一项涉及土地、人口就业与保障、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系统性工程[7],因此,以法治方式推进新型城镇化,除了要完善与城镇化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城镇发展规划法》、明确规划的法律地位、为城镇化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法律依据外,还要围绕一些重要领域,加快改革进程,增加有效法律制度供给,为新型城镇化法治化治理提供切实的法制保障。

2.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在城镇化过程中人的自由流动与土地要素的不可自由流动(流转)二者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农村集体土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混乱,各种法律制度中有关土地管理的制度规定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各方的利益诉求未能充分表达,这些成为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在即将拉开的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中,要从提高建设用地的集约化程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推进农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方面入手。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城镇化进程、共同分享城镇化成果。

3.完善农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务。目前,在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险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障碍和盲区,这降低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武汉大学“农民工问题研究” 课题组关于农民工问题的调查显示:66.5%的农民工表示愿意参加社会保险,实际参加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农民工分别占总人数的26.2%、8.0%、13.0%、4.8%[8](p.49),甚至一些地方的农民工出现退保的现象。这说明社会保险设计和服务上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因此要着重围绕农民工市民化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台相关制度,真正解决好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 4.在财税金融制度领域,建立有利于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激励机制。这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物质保证。通过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升政府提供基本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能力。深化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金进入经营性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益性基础设施的投入,对介于公益性和经营性之间的城镇基础设施项目,要拓宽融资渠道。

5.深化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我国县级单元聚集了新增城镇人口的54.3%,是城镇化的重要层级,因此,强化县村镇建设,发挥县城中心区的集聚和辐射功效,以重点镇和中心“村”为结点,推进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必将有效提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不利于层级较低的城镇的发展。在市管县的行政体制下,县域的发展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为城镇化建设保驾护航;要适应新型城镇化的趋势,兼顾中小城市,重视县域的发展,创新市制制度,推行省直管县改革;在制度设计上去“城市偏好”,以行政体制创新冲击城乡二元体制;增加低等级尤其是小城镇的活力,促进农村城镇化。

(三)统筹兼顾,化解冲突,构建新型城镇化利益协调和监管机制

法律制度的完善只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而法律制度能否被有效实施是另一回事。在新型城镇化治理的多元参与和制度变革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和冲突,这种利益博弈不仅会影响制度变革的效率,甚至可能造成制度创新――效果悖论。世界城镇化历史表明,城镇化的法律制度和政策能否得到有效地贯彻和执行,是关系城镇化发展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建立并完善城镇化治理中的利益协调和监管机制。

1.建立完善的利益冲突协调机制,使新型城镇化制度创新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得以表达和协调,冲突得以消解。利益协调要注重事前控制,即在制度革新阶段加强调研,全面、科学、客观地认识制度改革创新中的关联和相互依赖关系,充分预见各种可能的利益冲突,统筹兼顾,整体设计,最大限度地实现利益之间的协调,从源头上切断利益冲突的可能性。同时,在新制度实施试点中,加强追踪和调研,如果发现实践中存在利益冲突,及时采取事后补救,最终实现利益协调。强化中央政府对新型城镇化制度的顶层设计和规划,既要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超越狭隘的部门和地区利益,注重统筹协调,摆脱既得利益的干扰,又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草率行为。为防止各种主体过度追求区域利益可能造成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减效或失效,可以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和道德习俗的双重约束,以规范各种主体获取其制度规定内的合法净收益的行为[9]。加大对制度创新中利益可能受损主体的补偿,如对企业免税、金融支持,对市民化压力较大的地区和城镇给予财政支持等。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成本共担的公共成本分摊机制,协同有序推进城镇化。如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创新中,根据我国特殊国情与现实状况,实行以政府负担为主、农民工所在企业与农民工共同参与适当负担的公共成本分担机制;在农村土地征用中,建立规范和协调国家、地方政府、集体、个人之间行为和利益分配的制度机制,以此来化解它们之间的冲突,推进制度创新进程和效果。

2.完善城镇化政绩考核体系和问责监督机制。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土地城镇化等弊端,原因之一在于政府官员政绩考核方面存在问题。土地城镇化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地方政府带来巨大利益和明显政绩,人口城镇化难度则大得多,也复杂得多,它需要政府在大量具体的公共服务上增加投入,且结果往往在短期内难以反映。因此,如果不从改变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上着手,那么就很难激励政府去积极地推动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方面的规则改变和制度变革,城镇化依然会被工具化,其价值目标难以实现。因此要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改变以经济指标为主要内容的政绩考核导向,将能够反映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的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与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职务变动挂钩。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在行使公权力的时候,要切实树立法治意识,坚守法律底线,将自身行为严格限制在法律的轨道内,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司法、执法的公信力。政府部门在规划设计、土地征收、户籍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都要将法律作为行为标尺,以赢得公众对城镇化的认同感。要建立严格的城镇化问责和监督机制,加大对那些不按照城镇化战略规划执行、违背法治要求、把城镇化作为追求部门和个人利益的领导和责任人的问责和监督力度,保证城镇化法治化治理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每个人都有理由期待和分享法治城镇化的幸福感受,每个人也都应承担起托举法治中国的责任。尽管新型城镇化治理的法治化需要一系列的实践机制,这会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构建过程,但只要我们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以民众的幸福感为视角,汲取其他国家和我们自己曾经的经验教训,就一定能让一个政府公权力受到约束、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公民基本权利得到保障、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新型城镇化引领和助力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郝宇青,佟亚洲.服务型政党建设:时代变迁背景下的政党功能转换[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3,

(6).

[5][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

[6]张康之.社会治理中的价值[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

(5).

[7]南锐.地方政府创新的机理及范式研究――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

(5).

[8]黄锟.中国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9]杨云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创新的博弈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

(5).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新刑诉法背景下侦查讯问模式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3-04-01
摘 要 新刑诉法的出台,对我国职务犯罪侦查工作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总体而言对反贪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给检察机关的反贪讯问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刑诉法背景下,现有的侦查讯问模式亟待改变,自侦部门必须将案件侦查......
城乡结合部与就地城镇化:推进模式和治理机制
发布时间:2015-08-17
内容提要就地城镇化应当说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模式,它有助于弥合城乡之间、城市之间以及城市内部发展的不均衡。在就地城镇化的多种形式中,城乡结合部的就地城镇化是比较复杂的一种类型。城乡结合部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亦城......
城镇化进程中转型社区的困境与网格化治理模式的应对
发布时间:2023-03-30
【摘 要】在调查C市双山村在向城市社区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困境过程中,探讨网格化模式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从而为基层实践治理能力的提高提供宏观与微观的双重建议。 【关键词】转型社区;双山村;网格化治理 城镇化......
城镇化背景下河南农村儿童游戏方式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5-08-25
摘要:城镇化进程改变了农村儿童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在这个基础上那些规则复杂,耗时较多的自由游戏变得越来越少了,游戏的城市化倾向也明显加速。部分传统游戏开始与消费结合在一起,虚拟游戏也变得......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 要 城镇化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历史背景。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农村的传统政治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推动了农村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这种转型将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但转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路交通发展理念探讨
发布时间:2015-09-11
【摘 要】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对于公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并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交通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公路交通方面的要求;然后结合相应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公路交通在新时期的发展理念,并以南......
运用法治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18
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被视为未来中国长期增长和长期发展的主旋律和战略抓手,从十六大“全面繁荣农村经济,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背景下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探究
发布时间:2023-05-24
【摘 要】 本文对新型农村经济作了概述,分析了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我国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促进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要创新多种形式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健全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机构。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城文化建设需求与战略要素
发布时间:2023-05-20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新城建设在缓解主城人口压力、扩展城市产业空间、重构我国城市体系、深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以及提升区域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涌现出诸如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城等一批受到国际瞩目和赞誉的新......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2-11-19
" 论文摘要: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课教学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新课改”为着每一个学生发展、终身发展,为着促进每位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成为我们所追求的新的教学核心理......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小城市文化设施配置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5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提升城市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唐山市丰润区文化设施布局规划为例,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小城市文化设施配置问题。 【关键词】新型......
浅析国家治理范式的法治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2-07-21
一、国家治理范式法治化转型何以必然 国家治理范式是指政治共同体在一定历史时段内于国家治理与秩序建构上所秉持的一整套信念、思维模式及其行动基本倾向,它涵括了国家治理的道路选择、制度安排和理论体系。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范式正朝......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与思路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31
新型城镇化是2014年全国两会的重点讨论议题,也是中共十八大精神的精髓所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完成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是核心,也是难点。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法治政府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12
【摘 要】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各地区收到的成果也是鼓舞人心,而这一成果的取得与政府对其的大力支持是息息相关的。目前,虽然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仍需要政府的对其进行有效并且合......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3-3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传统文化和消费结构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将积极地影响农村体育的发展,但农村体育的发展会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收益分配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要:以新型城镇化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的关系为基础,对利益相关主体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剖析,并为改进收益分配模式提出意见和建议。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收益分配中图分类号:F30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3-2593-04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3.047Studyonth.........
武汉市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服务业发展述评
发布时间:2023-05-29
摘要:武汉作为中部重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服务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文章对武汉城镇化背景下部分服务业的发展,做了述评。 关键词:服务业;新型城镇化;武汉 近年来,武汉市城镇化进一步加快。武汉市现辖十三个区,其中江岸、......
“乡公所+乡协”模式实现乡镇转型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政府改革,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2004年10月30-31日在海口主办了第50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此次论坛主题为“建设公共服务性政府——政府转型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是作者论坛提交的论文,并已收录入此次......
试论农地流转背景下乡村治理的优化
发布时间:2023-02-09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促成了农村“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然而近年来,随着农地流转在广大农村地区兴起并产生新的利益主体,“乡政村治”治理格局呈现出参与主体扩大化和利益诉求多元化的趋势。新兴利益主体......
公司治理图景下的新审计模式
发布时间:2023-01-30
[摘 要] 现代 审计必须对公司治理 问题 给予足够的审计关注。本文通过 分析 现代审计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提出在公司治理图景中可能构建成一种新的审计模式———治理基础审计。 [关键词]公司治理;审计模式;治理基础审计 ......
浅谈全球化背景下的统治与治理
发布时间:2023-07-13
1新公共管理运动下的统治与治理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掀起了一场重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治理理论也应运而生了,治理理论作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对各国政府的改进和革新提供了顺应形势的理论依据。作为对传统......
演进与超越:新型城镇化政府法治之维
发布时间:2022-12-14
摘要:新型城镇化既是中国发展的美好愿景,更是关涉政府法治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运动。行政法不仅具有实践品格,更具有形塑社会秩序的功能。对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结构性矛盾和利益化纠纷,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人性尊严理念,依照政......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边界调整与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
发布时间:2022-12-30
1. 新型城镇化对城市边界调整、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的新要求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就新在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空间形态。提升综合城市承载力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的本质要求,长期以来中国城区土地面积的无序蔓......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6-03-22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全面推进,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不少地方大胆探索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路子,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一批好的典型,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思......
社会治理背景下苏南农民安置社区治理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 要:无论从群体性还是规模性来说,农民集中居住社区的管理与一般城市成熟社区的管理必然存在着差异。在传统的以政府为主的社区管理模式中,如何更多关注居民作为治理主体的作用,满足几千年中国农民的自我管理精神,是苏南地区农民......
转型期山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 要: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力为支撑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城镇化。“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格局是转型跨越发展时期提出的,这一格局加快了山西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文章分析了目前山西城镇化发展......
行政吸纳政治——转变中的政府治理模式
发布时间:2023-03-21
" 所谓“行政吸纳政治”是指通过行政渠道将社会各种利益要求和利益表达汇聚起来共同参与政治决策的过程,通过这一模式,行政决策呈现出开放性与参与性,行政决策不再仅仅是少数决策者的行为结果,同时也是大众参与的结果。最早提出这一模......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组织模式变革
发布时间:2023-03-15
摘 要:我们正处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运动,作为人类集体行动基本形式的组织,也正处在变革之中。20世纪后期以来,人类进入了风险社会,危机事件的频发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都正以恐怖主义......
推进新型城镇化:城市发展与治理关系的协调
发布时间:2022-11-13
摘要:在实践中,我国许多城市的建设出现了过分强调发展而忽视治理的问题,对城市的功能产生了严重不利影响,导致城市病大面积发生,大幅度增加了城市发展与治理的成本。解决城市先发展后治理带来的问题,要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稳定城市发展速度,提升城市内涵建设,将宜居作为城市发展和治理的核心目标;要坚持依法发展和治理城市,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城市规划,违反城市规划的施政行为,应予以追究法律责任;要赋予城市居民应.........
互联网+背景下税收治理现代化探讨
发布时间:2016-03-21
【摘 要】 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税务部门应积极主动地适应新思维,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举措。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税......
依法治国背景下档案法治之管见
发布时间:2023-02-19
1问题的提出 2档案法治在立法与执法上的误区 2.1立法理念上的偏差,造成档案立法的国家为上和权力为上。立法理念是蕴涵于立法这一环节的内在精神和最高原理,它体现了立法者的一种价值取向,是立法者期望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治理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职生的教育管理要抓好六个结合
发布时间:2022-12-17
摘要:中职生教育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素质提高,其教育管理的关键在于抓好六个结合:培养目标上把服务于城乡协调一体化发展与学生终身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教育内容上把文明文化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育人策略上把因材施教原则......
法人治理结构体制下的现代职业化医院管理模式
发布时间:2022-12-2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各项社会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加强和完善。当前我国正在形成法人治理结构体制下的现代职业化医院管理模式,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更能够促进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的发展,同时也能够解决当前我国医院管理体制中的......
略谈以“依法治国”为背景的新型农村社区法治建设
发布时间:2022-12-17
1新型农村社区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改变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把促进公平正义与增进人民福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型农村社区要求居民在党的领导下实行居民自治,社区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区......
东亚文化圈内儒家文化背景下社会治理模式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13
1 儒家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东亚文化基本概况探究 儒学是中国汉文化的精神基础,不仅是一种理论形态,而且是一种贯穿于社会日常生活的文化形态。历史经验表明,按照儒学精神组成的社会具有极其强大的内聚力和自觉能力。儒学也是一种极其和......
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9
摘要: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但现有的融资模式及融资结构存在较多问题,难以适应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为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完善相关政策,创新投融资模式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
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党校法治教育探讨
发布时间:2022-08-27
一、树立领导干部的法治信仰是前提 党校法治教育中,法律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然而要使法律知识在领导干部执政过程中发挥实质性作用,前提还是要树立法治观念,形成法治信仰。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思维是具有一定规定性的思考模式。社......
依法治国背景下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发布时间:2022-08-05
【摘 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大学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是关系依法治国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理解法治意识的科学内涵出发,分析了当下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明确了大学生法治......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社会风险预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3
摘 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研究农民工就业歧视引发的社会风险问题,对开展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视角对农民工就业歧视引发的社会风险的构成要素、风险类型、形成过程与传导机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民......
城镇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管理浅析
发布时间:2019-12-07
摘要:近些年我国逐渐迈向了信息时代,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人们有着更高的追求和更丰富的业余生活。人们更加注重对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追求,故在本文中以陕西省为例,主要对城镇化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管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探讨。关键词:城镇化背景;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中图分类号:G8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10-32-.........
新会计制度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25
摘 要:新的会计制度对企业将会是新的挑战,必须配合新会计制度,努力适应新的发展变化。本文将简述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在新会计制度下如何改善的措施。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财务管理;措施;改善 新会计制度在经济发展、企......
试析信息化背景下的财务管理理论及机制创新
发布时间:2023-05-24
财务管理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企业要想更好地适应现代信息化环境,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注重财务管理理论与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这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一、信息化背景下财务管理理论......
关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及其治理
发布时间:2022-10-22
" [论文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了诸如自治性增强、市场化倾向增大、专业性强化等特征。顺应全球化新形势,必须以新的视角对高等教育进行治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树立国际意识和全球意识,以具有国际性和国际竞争......
嵌入性视角的城镇化动力模型及实现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8
摘要:基于嵌入性理论,从结构、政治、文化、认知的嵌入维度分析城镇化发展现象,总结出嵌入视角城镇化发展有5种动力,即农村经济主体追求社会适应力、技术进步推动力、制度变革动力、农村经济结构匹配产业结构变革、政府有序推进。在这几种动力作用下,嵌入性视角城镇化中人本城镇化的实现,城镇化科学规划的实现,城镇化的制度构建,协同发展城镇化的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等,是达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法治化属于网络治理创新的最完善模式
发布时间:2022-10-04
习近平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为此,在推进网络信息安全法治化道路上要坚持科学建构法律治理框架,充分发挥国家法律和国家司法机关在网络疆域管理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依靠人民、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科学有效地推动我国网络空间的社会治理。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规制必要性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转型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6-01-19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正在经历急剧变革,农村金融主体、金融要素、金融机构不断进行分化重组。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必须清醒认识“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认真做好市场定位和战略转型。......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家庭养老结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6-14
又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了,作为一名大学生,论文是必须写的,无论你是本科还是专科,论文都是一件重大的工程。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
去行政化背景下档案文化功能实现机制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要:我国档案馆存在着严重的行政化管理倾向,导致其独立性和职业精神的双重缺失,从而阻碍了档案文化功能的实现。在国家深化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改革的背景下,档案馆作为事业单位体系的组成部分,理应顺应时势,推行去行政化改革,构......
PPP模式在中国新型城镇化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要:在中国城镇化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中引入PPP模式是摆脱公共资源瓶颈、提高政府治理效率的重要途径。而推行该模式需要一系列的法律、政策工具作为支撑。就PPP模式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具体应用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包括PPP模......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农村传统村落解构及应对
发布时间:2015-09-10
【摘要】当前,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逐渐出现了人口结构、产业结构、风俗传统等多方面的解构。面对解构的挑战,传统村落存在着发展动力不足、人口结构失衡、环境污染等多方面的问题,其主要应对措施有加强产业支......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4
[提要] 新型城镇化需要巨量的资金投入,地方政府必须创新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机制才能更好地支持城镇化进程。本文从河南省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如何完善投融资机制,以增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保障能力。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互联网+”背景下河北省土地流转创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2-10-11
[提要] 互联网时代使得互联网与传统的农业紧密地结合起来。本文对河北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进行分析,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探索紧跟时代潮流的农村土地流转创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土地流转;电商模式――聚土地 引言 随着城镇一体......
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行政模式的转换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要:政府行政模式(medel of governmental administration)是政府行政理念、行政职能、行政目标和行为方式的总称;它与一定的环境背景相适应,并随着环境背景的变化而转换。全球化(Gobalization)是对世纪政府公共行政面对的新......
转型社会背景下司法权威的重塑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着急剧变化,社会分化和社会矛盾突出,亟须通过法律途径实现社会的整合,以此促进和谐中国的建构。作为公民权利的保护机制和纠纷解决的重要手段――司法,在近些年来却一直倍受质疑。......
社会转型背景下网络文化失范问题及其规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14
所谓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整体从一种结构状态向另一种结构状态的过渡,而不仅仅是某单项发展指标的表现,它包涵了社会系统全面地、结构性地调整与转化。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
“两型社会”背景下城乡规划的理念突破与实践创新
发布时间:2019-10-28
分析“两型社会”背景下,城乡规划编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探索了新形势下城乡规划的理念突破和实践创新,以长株潭城市群城乡规划实践分析为基础,从指标体系、生态保障体系、土地利用模式、循环经济、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城乡规划编制工作中的的创新思路。关键词:两型社会城乡规划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ofresource-conservedandenvironment-fri.........
论中国大城市管治方式的转变(1)
发布时间:2023-06-2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各大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竞争。各个大城市正千方百计地挖潜改造,以提高本身在国家、省域或市域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优先发展中心城区,促进人口产业在大城市中的集聚,成为国家和省市的共识。同时要求......
新型城镇化视阈下的小城镇试点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2022-12-17
【摘要】本文阐述了“十三五”时期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理念,分析了上海小昆山镇小城镇试点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视阈下的小城镇试点建设发展对策。要优化公共服务,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丰富文体生活,培养居民人文素养;充分搭建平台,体现人文关怀精神;真正服务居民,体现“以人为本”价值导向。【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小城镇试点;发展对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
互联网+背景下物业管理模式创新
发布时间:2022-07-23
摘要:完善的物业管理是保证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物业管理模式必将替代传统的物业管理。为此,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物业管理模式进行简要的研究与创新。首先,介绍了现代物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然后......
依法治国的背景及原则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1
2014年10月20日,新一代领导集体召开了十八届四中全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而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的出台背景是一个广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央在什么情况下,基于何种考虑出台了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文......
基于城镇化背景下的商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制度完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要】城镇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持续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商业保险开展的相对滞后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与质量。商业保险与城镇化发展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城镇化水平对商业......
现代知识型背景下教育学理论的转向初探
发布时间:2022-07-21
鉴于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将教育学分成人物式、平等式、一体式教育学三大类。教育学家由一系列教育现象探究出教育学,进而为教育现象提供支撑,整个过程需要反复的实践论证。因此,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由此......
清末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天津地方自治的历史理念
发布时间:2023-03-11
在清末民国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新兴工商业城市也引进西方城市自治理念,开启了中国城市自治立法的先声,尤其到了民国时期,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以及各项法律制度的基本确立,当时作为城市基本政区的“市”(分为“院辖市”和“省......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模型构建策略及有效教学
发布时间:2022-08-21
摘 要:近年来江苏高考中出现了一些以实际生活问题为背景立意命题的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如何构建物理模型、运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而这些题也恰恰是学生失分最多的一类题,通过两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如何培......
城镇一体化转型过程中景观设计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2-05
摘要:当前,我国城镇化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城镇化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况,也丰富了精神世界,对城镇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诉求。关键词:城镇一体化转型;景观设计;发展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镇化势头不断加强,各地区都将创设新型城镇当作工作的重点。本文就结合我国城镇一体化转型的这一过程,从景观设计角度人手,改变原来的设计模式,体现更多的人文情.........
新形势下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9
【摘 要】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未来一段时间内转变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提出了旧式城镇化发展的弊端和不足,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对策,力图加快我们新型城镇......
大学转型背景下教学调整的方式探讨
发布时间:2023-02-15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指基于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瞄准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以下是小编搜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1、地方高校转型的背景 地方本科院校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数量的......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党群工作人才再造
发布时间:2022-12-30
摘 要:当前,农村“管理精英”素质的衰退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极不和谐的局面。逐步建立有效的农村党群工作人才的选拔、成长和培养机制,对于巩固、加强党对农村基层的领导、提高乡村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整合力、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
试论新型市场环境下铁路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3-02-14
摘要:铁路财务管理理念、目标等环节在实施资产营运责任制后发生巨大改变,本文根据财务管理体系和变更做出提议,并根据在陈旧的铁路财务管理实施和理念方面提议了新的作战情形。 关键词:财务管理;管理标准;市场经济体系 企业......
依法治国背景下检察机关财务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2-12-06
摘要:检察机关会计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是依法治国背景下检察机关职能转型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提升和经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检察机关财务管理应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在财务管理的制度层面和执行层面勇于探索、敢于......
邮政企业新型区域治理模式
发布时间:2023-03-16
需求,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愿望和能力。市场有需求,牵引着企业的发展,同时市场需求也是变化发展的,需要企业引导性创造和挖.........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的四个转变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要达到新大纲确定的教学目的,就要在教学中尽快实现“四个转变”。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演算题目为重点转变为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重点;课堂教学以演算题目为重点转变为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重点;由......
广西新型城镇化
发布时间:2023-02-09
对广西城镇化具有的优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指出了广西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城镇化 优势 意义 1广西省城镇化建设具有的优势 1.1区位优势 多区域合作框架奠定的区位优势为广西城镇化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广西的经济和城......
浅谈转型发展背景下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发布时间:2017-01-04
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低,而企业却找不到所需应用型人才。为缓解上述矛盾,教育部等三部委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
论中国法学院治理机制与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发布时间:2023-06-24
我国法学教育作为重点改革科目,对推动社会与科学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从目前来看,我国法学院的治理机制与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弊端,比如法学教育的模式性、人才培养的单一性,这些都导致法学人才资源的缺失,而且不能满足社会需......
以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型城镇化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要】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浙江省要率先实现新型城镇化,应当按照“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村镇工业→建成一批小城镇→选择部分村镇升格→全省城镇化”的路径推进。提出这样路径的依据是:现代农业是新型城镇化的客观基础;村镇......
我国乡村治理新型模式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4-01-07
我国乡村治理新型模式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一、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和创新的理论基础 乡村社会治理结构的变革相当于一次农村制度变迁,源于制度不均衡。下面将用制度变迁理论来为农村社会治理结构变革寻求理论支撑。 (一)制度......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战略产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9
【论文关键词】快速城市化 战略产业 产业发展 【论文摘要】面对快速城镇化,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国民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战略产业发展的机制。快速城市化背景......
城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要:基于场域的公共供求视角,中国城镇化的战略嬗变清晰地反映出了国家治理的新需求。超越于既往的“抑制一补偿”思路,新型城镇化正发展出人本化的价值预设与再平衡的功能预期。改造、置换经年的乡村性,新一轮的城镇化在动力找寻......
农村民主治理下传统宗族现代化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7
摘要:富于民族特色的宗族,在我国农村民主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浙江省义乌市祥贝村作为一个“宗族型村庄”,几年内从落后典型转变为先进典型,其间,吴氏宗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祥贝”理念替代了狭隘的宗族房支观念;吴氏族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23-03-18
本溪已经获得“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美誉,现在正在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典范,即具有可以作为他人学习、仿效标准的典型范式。本溪经过多年的大胆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的成功道路,形成了可供学习和借鉴......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型构建及话语权解析
发布时间:2023-02-25
互联网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据2016年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51.7%,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其中学生群体占比仍然最高,为25.1%。由于互联网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高校学生是学生网民的主力军,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互联网为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互联网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掌握思想政治.........
基于生态文明下的新型城镇化
发布时间:2022-12-31
1 城镇化带来的挑战 由于城市人口和城镇规模与数量的扩张已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盲目的城镇化建设与投资忽视了城镇化的质量。“摊大饼”的方式迅速扩张,随着时间的演进,其问题逐渐累积并暴露出来。 1.1 自然生态环......
新型城镇化下的财政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7-05-25
一、新型城镇化与公共财政公共财政(publicfinance)指的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和模式。公共财政面对的是由私人部门经济与公共部门经济共同组合的混合经济的背景,是从市场失灵出发,来界定公共部门即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和职能的。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不断聚集,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变得越来越小,使得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成本也不断下.........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现状
发布时间:2022-12-03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现状 在校大学生作为高知识群体,势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最重要的青年群众基础。他们对党的政治认同以及所持政治价值观状况,直接影响着中国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前景,关系到21世纪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创新
发布时间:2015-08-13
摘要:目前在我国,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不断地推进中,医院的各项工作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拥有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创新。 关键词:新医改 医院 思想政治工作 实践与创新......
探析新型城镇化与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发布时间:2016-08-29
在我国既有的财政体制下,乡镇一级财政长期处于吃饭财政或要饭财政状态。然而,乡镇政府承担着繁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职能,由于财政能力的窘迫,长期疏于公共品及服务的提供,致使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新型城镇化的价值理念是以人为......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新型城镇社区住宅电梯安全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1
摘要:文章以多中心治理为视角,分析了新型城镇社区住宅电梯使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电梯安全监管的“政-社-民”模式,强调了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多方参与,以期达到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多中心治......
韩国文化与现代政治转型
发布时间:2023-05-20
" 从李承晚政权的专制政体、朴正熙政权的政府主导型改革、“维新体制”到金泳三的“文民政府”再到金大中的民主政府,大韩民国在民主的道路上步履维艰。民主梦想的践行经过了漫漫长夜,在广大民众的奋力争取、政治精英的奔走呼号和以......
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角色转型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15
班主任工作很繁琐、细碎,班主任工作有很大的导向性与重要性现代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尤其是师范学校的班主任小仅仅是一个管理专家,而且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咨询者班主任如何管理好一个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