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基于“比德”视阈下的古代松柏君子人格象征考论

基于“比德”视阈下的古代松柏君子人格象征考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3 00:08:26
基于“比德”视阈下的古代松柏君子人格象征考论
时间:2023-02-03 00:08:26     小编:

摘要:“比德”是中国古代形成的有民族特色的以物喻人之审美传统。松柏生性耐寒,常年青翠,材质坚韧密实,在暗示、象征主体理想人格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比德传统的影响下,松柏成为中国文学中一个非常突出的意象,累积起丰富的文化意蕴,先后形成了岁寒后凋、坚贞有心、孤直不倚、劲挺有节等内涵,成为君子人格的象征。和竹、莲相比,松柏在象征君子人格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松柏是“树”立的中国人,成为我们民族理想人格的符号。

关键词:比德;松柏;君子人格;象征

一 岁寒后凋

松柏生性耐寒、四时常青,先秦时期的哲人们就注意到松柏这一显著的物理特征,赋予其明确的人格内涵,用以象征君子。《论语・子罕》有这样的记载:“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92《庄子・让王》引孔子的话说:“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5]以“天寒”喻君子所遭乱世的祸患,以“霜雪”喻君子面临的危难,而以在此情境下的“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的高尚。《荀子・大略》直接把松柏比喻为君子:“君子隘穷而不失,劳倦而不苟,临患难而不忘细席之言。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6]可见,“岁寒后凋”的松柏已成为面临危难而依然道义自守、坚持气节操守的君子的象征,这一象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后来的文人不断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生存情境与之对话,进行诠释,松柏“岁寒后凋”成为中华文明中的经典表述,其内涵不断被丰富和充实。

魏晋六朝,“岁寒后凋”的松柏反复出现在文人的笔下:

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世说新语・言语第二》)[7]117

张威伯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世说新语・赏誉第八》)[7]431

松柏“经霜弥茂”形容简文帝老骥伏枥、老而益壮的风采,“岁寒之茂松”比喻张威伯风姿清越、意志坚贞。“岁寒后凋”的松柏被用来形容名士的清朗仪表、风骨节操,成为名士风度和高尚品德的象征。从中,我们既能感受到松柏翠色青青、身姿挺拔的美感姿态,又能体味到魏晋名士清俊通脱、超然绝俗的风格气质。人格之美与自然之美浑然一体,神韵之美与形式之美融合无间。

“岁寒后凋”在唐以前主要用以称誉人们面对艰难困苦和遭遇忧患时依然保持坚忍自强的高尚品德,但不免使人感觉难以承载的生命之重。到了唐代,松柏“岁寒后凋”的象征意义发生了新的变化,被注入了乐观、向上的时代气息。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

王睿《松》

寒松耸拔倚苍岑,绿叶扶疏自结阴。

丁固梦时还有意,秦王封日岂无心。

常将正节栖孤鹤,不遣高枝宿众禽。

好是特凋群木后,护霜凌雪翠逾深。

韩溉《松》

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

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

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

无论是“好是特凋群木后,护霜凌雪翠逾深”,还是“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都写出了松柏利用不利环境来表现自己的主动精神,“岁寒”成为松柏异于群木、展示风采的特殊机遇。

到了宋代,“岁寒后凋”的君子人格象征里表现出更多思辨的色彩。如赵蕃在《令逸作岁寒知松柏题诗因作》中写道:“不有岁寒时,若为松柏知。南方故多暖,此物宁能奇。”从中不难体会到品格修养的道理:危险苦难之境不但能够锻炼精神品质,可能还是展现人性光彩的良机,大凡危难之际、困苦之时,君子往往能绽放出光彩夺目的气节之美。有的理学家则由松柏“岁寒后凋”体悟到格物致知之理,史绳祖在《致知格物》中云:

求诸孔圣之言,惟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此一句最于致知格物极其渊妙。盖松柏,物也,察其因何而岁寒之际独后凋,是欲格其物理也。苟能格之,则然“后知之”三字为真致其知矣。何以见其格之?正如《礼器》所谓“如松柏之有心,居天下之大端,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则知其为得气之本而岁寒后凋矣是也。[8]

认识到松柏乃得气之本,故能在岁寒之际独后凋,进而由松柏“岁寒后凋”的自然现象推究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在易代之际,“岁寒后凋”的松柏又常常用来称誉忠臣烈士之风。明遗民方文就屡以冒雪凌霜的松柏来譬喻在清政府高压统治下仍然忠国持节的遗民:

君乃岩山松,霜根自天置。(《赠赵止安先生》)不是繁霜后,谁知松柏青。(《宿陈翼仲斋头》) 或酬赠朋友,或自抒怀抱,都借松柏象征君子高尚的节操。

“岁寒后凋”不但是松柏题材文学作品中最经典的故实,在社会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宋代以来文人以“岁寒”为亭台楼阁题额、为斋室名、为字号的现象非常多,题咏“岁寒堂”、 “岁寒亭”的诗词文赋也不在少数,他们往往借之寄托思想情志,以此进行道德自励。

深究之,松柏“岁寒后凋”比德含义的形成及演变,与时代精神、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先秦儒家将松柏岁寒常青之本性与君子临难不移、穷且益坚的品质完美结合,形成了一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学命题。这一比德意义的形成,既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也与松柏独特的生物禀赋密不可分,是多种因缘际会的产物。魏晋六朝,松柏“岁寒后凋”的比德内涵有了新的变化,被用来形容名士的风度和品德。这一新变,与魏晋玄学密切相关。玄学的兴起,导引了无为而崇尚自然之风,推动了自然审美意识的发展,引发了对人与自然关系新的思考与发现。魏晋文人不仅承认自然本身的美,而且认为自然美是人物美的范本,于是出现了以自然美形容人的风、格调之倾向。唐人对松柏“岁寒后凋”的积极认识,宋人考究其义理,可以归结为是时代普遍心理、学术风气对松柏这一文学意象的投射。宋元、明清易代之际,面对异族入侵、河山巨变,人们往往以松柏“岁寒后凋”来称誉忠臣烈士之风。可以说,松柏“岁寒后凋”含义的演变,折射着不同时代审美意识和社会精神的变化。

二 坚贞有心

松柏的主干形态较为丰富,或蟠曲、或俯偃、或直上;枝条条畅挺拔,斜出旁逸,层叠而上。无论枝干形态变化多么丰富,无不刚劲峭拔,富于力度之感。基于松柏枝干的这些形式特点,加以其材质坚韧密实,文人赋予其坚贞有心的品质,成为坚贞刚劲的君子象征。

《礼记・礼器》最早提出“松柏有心”之说:

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有心”当理解为坚贞如一,不屈于逆境的内在操守。唐孔颖达在进行疏解时即云:“人经夷险,不变其德,由礼使然,譬如松柏凌寒而郁茂,由其内心贞和故也。”[2]448

魏晋六朝时,松柏“有心”的品性受到文人更多的关注,在咏松柏的诗歌中频繁出现,如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梁]范云《咏寒松》)赖我有贞心,终凌细草辈。([梁]吴均《咏慈姥矶石上松》)

通过以上诗句我们认识到,六朝人对松柏“有心”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对松柏来说, 霜雪不再是凌虐强暴之物, 反成了添思助威相衬相映之物;正因为“有贞心”,使得松柏得以超越“细草”之辈。

到了宋代,“松柏心”常用以比喻名节自励、松操自期的理想人格。范仲淹《四民诗・士》曰:“昔多松柏心,今皆桃李色。” “松柏心”与“桃李色”对立,代表的是追求气节仁义的“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和并州大资政郑侍郎秋晚书事》云:“定应松柏心无改,自信云龙道不孤。”以“松柏心”比喻对行“道”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这既是对亲友的勉励,也是夫子自道。

明清文人对“松柏心”也有自己的理解和运用。如生活于明清易代之际的徐枋,隐居不仕,拒绝与清廷合作,他在《与潘生次耕书》中说:

夫桃李之花,非不丽也,蒲柳之生,非不郁怒也。而风雨以零之,霜雪以籍之,而扫地尽矣。无他,彼固徇其华而未徇其实,有其外而未有其内也。若松柏之有心,竹箭之有筠,则不然矣。所以贤才奇杰之士,其所为死生契阔、颠沛流离、家道坎坷、身撄沉痼者,固天之所以厄之,亦正天之所以成之也。第为松柏竹箭则成,为桃李蒲柳则废耳。虽然,其所以为松柏竹箭者,又岂异人任哉? ……忧患以动其心,穷愁以坚其骨,而益静其居处,简其出入,严其师友,收敛其才华,克拓共器识,藏其锋以需大试,养其气以期大成……” [10]

徐枋在此将松柏与桃李、蒲柳进行对比,认为后者“徇其华而未徇其实,有其外而未有其内”,所以经历风雨霜雪之后,就“扫地尽矣”;而松柏因有坚强的内心,故经得起风雨霜雪的考验。因此,他希望潘耒能加强内在修养,把忧患坎坷作为人格磨砺的契机,韬光养晦,以成大器。

“有心”是“岁寒”之外,松柏君子人格象征的又一重要内涵。“岁寒后凋”、耐寒常青是坚贞不渝、意志坚定的表征,正因内心坚贞,松柏才能不畏寒冷,在万木肃杀的严冬独秀生机。严寒处境是松柏与君子品格发生对应联想的重要着眼点,无论是身处庙堂,还是人在江湖,都会有失意之时,而这恰是考验坚贞与否的关键。从“岁寒”到“有心”,反映了对松柏君子人格认识的深化。

三 劲挺有节

在注重人伦义理、张扬道德名教的宋代,松柏之“节”得到非常多的描写和关注。如: 槁干仍故节,润泽出新青。(陈师道《老柏三首》其三)

霜凌劲节难摧抑,石缠危根任屈盘。(韩琦《和润y王太博林畔松》)

在对待“五大夫松”的态度上,就很能看出宋人对松柏节操的重视。“五大夫松”的典故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12]《史记》并未言所封为何树。汉应劭《汉官仪》始言为松:“秦始皇上封太山,逢疾风暴雨,赖得松树,因复其下,封为五大夫。”[13]宋以前,“五大夫松”的际遇是仕途失意的文人羡慕的对象,如唐李涉《题五松驿》云:“人生不得如松树,却遇秦封作大夫。”宋人对受封五大夫松多持贬抑的态度,如李谌《咏松》云:“一事颇为清节累,秦时曾作大夫官。”王令咏《大松》云:“却笑五株乔岳下,肯将直节事秦嬴。”诗人们认为封松为大夫,是对松的污辱,而不是松的荣耀。宋人通过对“大夫松”的批评,表现出不肯摧眉折腰侍奉权贵的人生态度,或是宁愿遁迹江湖,也不愿在官场厮混的高尚节操。

至南宋末期,尤其是宋元之交,松柏“有节”更被提升为一种民族气节。宋亡后,众多忠烈贞节之士隐居不仕,他们往往借描写松柏之节来表现自己高洁坚贞、抱节自守。如郑思肖《南山老松》云:“凌空独立挺精神,节操森森骨不尘。”这与他《题画菊》中的名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可引为同调。谢枋得的《初到建宁赋诗一首》是他在被押往元大都前所作,可视为与家人的诀别之作:“雪中松柏愈青青,扶植纲常在此行。天下久无龚胜洁,人间何独伯夷清。义高便觉身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两首诗歌相对照,诗人以松节自喻的写法,就自在不言中了。

元明清文学中也不乏以松柏自喻节操的作品。如明于谦的《北风吹》:“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树将何为?北风吹,能几时。”[14]诗以北风中“节操棱棱还自持”的柏树为喻,展现自我凛然刚直的操守,诗人与柏树的形象合而为一。史称于谦在“土木之变”后,面对瓦剌军重兵压境、长驱直入的危急情势,积极组织抗战,坚决反对和议,挺身而出于一片惶恐之中,成为支持大明江山的脊骨。这栋梁之材不正是“树坚不怕风吹动”的人间坚柏么!柏树历经冰霜、坚贞不移的形象与品格,正是这位秉性贞刚的民族英雄的写照。

“有节”是继松柏“有心”之后出现,常与“有心”并提的比德内涵。“有节”之义,又有“直节”、“劲节”、“清节”等称名,比德内涵各有侧重:“直节”取其刚直、有节操,“劲节”加上了凌寒不凋的品格因素,“清节”强调超世之志。“有节”是坚贞不屈的标志,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节操是君子坚贞内心最闪光的外显。从“有心”到“有节”,这无疑是松柏君子比德意蕴的进一步发展。

四 孤直不倚

松柏孤直秀拔,不依附,不蔓生,堪比刚正不阿、特立独行的君子人格。李白《古风》其十二曰:“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以松柏孤生直立、四时一色,不像桃李那样以鲜艳的花色取悦于人,来比喻自己性直耿介,不愿谄媚和邀宠于世俗。宋释居简《醒庵王大卿松柏屏障歌》云:“擎重雪枝寒不倚,霜干相周不相比。”“相周不相比”出自《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4]14诗中引用此语,乃从人际关系角度切入, 宣扬主体独立,体现出对松柏孤直无倚、不比不附这一人格象征的体认。

如果将松柏的这一人格特征,与唐宋时期的政治背景联系起来, 我们会得到更丰富的启示。唐宋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即政党政治。无所依附、超然独立的人格被视为是君子党与小人党、正党与邪党之间的最大分别,而这种品德正是松柏所禀赋的。如中唐的李德裕是“牛李党争”的主角之一,他就曾以松柏、萝茑为喻言“正邪之辨”:

武宗立,召李德裕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既入谢,即进戒帝:“辨邪正,专委任,而后朝廷治。臣尝为先帝言之,不见用。夫正人既呼小人为邪,小人亦谓正人为邪,何以辨之?请借物为谕,松柏之为木,孤生劲特,无所因倚。萝茑则不然,弱不能立,必附它木。故正人一心事君,无待于助。邪人必更为党,以相蔽欺。君人者以是辨之,则无惑矣。”[15]

宋代党争延续时间更为持久,涉及的人数更多,也更为激烈,宋代的滕元发曾以蔓草、松柏为喻答复神宗皇帝有关“君子小人之党”的召问:

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对曰:“治乱之道如黑白、东西,所以变色易位者,朋党汩之也。”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君子无党,辟之草木,绸缪相附者必蔓草,非松柏也。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16]

这里,李、滕二位都以萝蔓和松柏作比,形象地说明了邪人与正人、小人与君子的分别:小人追逐名利、结党营私,像萝蔓一样互相攀附、纠结;而君子胸怀坦荡、心存道义,如松柏无所依附、矫矫不群。王安石是宋代“新旧党争”的核心人物,他在《古松》一诗中即以孤高独立的古松自许:“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诗中塑造了古松高大、孤独、不随流俗、直立挺拔的形象。这棵松树正是王安石气质、性格的写照。他坚持变法,力排众议,蔑视“陋儒”,正是古松孤立正直精神的写照。

松柏干直是形体的表象美,挺直是立身的榜样、百折不挠的象征,由此衍生出性直的象征意蕴。孤株独立是松柏的生物习性,“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17],卓然不群才更富个性魅力,于是又发展出独立不倚的人格内涵。唐宋时期,文人士大夫对松柏“孤直”的关注,是对矫矫不群、不比不附的独立人格的呼唤,在激烈的党争政治背景下,有着特殊而深刻的意义。

五 松柏与其他植物意象君子人格象征的比较

在植物意象中,常用来象征君子人格的除了松柏外,还有竹和莲。和它们相比,松柏象征君子人格具有自身的优势。

(一)松柏与竹的比较

竹在形象和象征意义上与松柏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形象上看它们均有节、挺直、常青,从人格拟喻上说都兼具隐士与志士的象征意义。所以文人经常将松柏与竹合咏连誉。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曰:“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才高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赞美竹正直清瘦、百折不挠,在同受雨露滋润的众多植物中,只有它才同松柏一样凌寒不凋,经得起严寒霜雪的考验。

松柏与竹,在审美上也有明显的不同。从形态看,竹瘦硬纤细,比较柔弱,而松柏则高大而粗壮,若遇狂风暴雪,则二者立见分别:松柏挺直依然,而竹不免点头弯腰;松柏心实而竹心中空;竹和松柏的枝干都有着刚劲坚韧的质感,但相比之下,竹柔韧有余,而力度不足;从材用上看,松柏是大用之才,自古以来就被用于建造宗庙大厦,制作舟船桨辑,而竹多被用于编制竹器等精细小巧的物品;从生态造景来看,竹多丛生,“不孤根以挺耸,必相依以林秀”[9]7638,而松柏即使单株独立,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因此,松的地位往往被置于竹之上,唐李山甫《松》便云:“平生相爱应相识,谁道修篁胜此君。”

(二)松柏与莲的比较

宋周敦颐《爱莲说》开篇即云:“莲,花之君子者也。”[22]确立了莲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花中君子”的地位。莲与松柏有相似的君子人格内涵:莲藕之节,也被用以譬喻君子的节操,如宋岳珂《归自鄂双莲生于后池偶作再寄紫微》云:“雪藕厉坚节,一念窒以通。”莲干直独立,不蔓生,无依附,象征君子正直不阿、立身不倚的品德,如宋曾丰《彼莲之美》其一云:“彼莲之美,心乎爱矣。所爱与直,渊乎其似。”宋陈宓《谢黄斋长送双莲和其韵》云:“直如晁董同时对”。莲“香远益清”,象征君子超越空间的人格影响力,如宋任大中《送周茂叔赴合州佥判》云:“一帆风雪别南昌,路出涪陵莫恨长。绿水泛莲天与秀,蜀中何处不闻香。”

莲与松柏在生物属性、形象特点、比德含义上也有很大的区别。莲生浅水中,是草本花卉,梗中空而外直,春发夏华,性不耐寒,秋季遇霜冻即衰。松柏生长在陆地,是高大的乔木,树干坚韧挺拔,不畏霜雪,天愈寒色愈转苍翠。在比德方面,松柏凌寒之性,被推演出岁寒后凋之义,象征君子临难不移、穷且益坚的气节操守。松柏树干密实坚韧,被赋予“有心”之义,象征君子内心坚贞不屈。而莲梗中虚,脆弱易折,无坚贞之心。莲易凋逝,秋冬霜雪之际衰飒一片,乏岁寒之性。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着清静高洁的人格之美,如宋陈宓《谢黄斋长送双莲和其韵》云“清似夷齐并臂游”,即突出了莲之“清”。莲梗中空,象征君子心中透脱通达、无窒无碍。宋曾丰《彼莲之美》其二曰:“厥干洞然,同乎大通。”因此,莲与松柏虽都是君子人格的象征,但就比德取向而言,莲偏于“清”,而松柏则偏于“贞”。

综上所述,松柏比德是以贞劲刚烈为特色的,在每一时代,松柏人格象征的主流都是有道义、有气节、勇于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的君子,松柏的气节操守更成为各个时代人们人格自励的动力源泉。在一定程度上,松柏是“树”立的中国人,成为我们民族理想人格的符号。有关于推选“国树”的民间讨论中,松树的呼声一直很高,在由林业专家预测的国树候选名单中,松树与杨柳、银杏、水杉等具中国特色的树种高居榜首;民间对松树竞争国树也很看好[23]。松在现代中国人的心目中之所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正是民族文化长期选择和积淀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陶铸.陶铸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154.

[3][清]王先谦.荀子集解・法行(卷第20).北京:中华书局,1988:535.

[7]余嘉锡,撰,周祖谟,余淑宜,整理.世说新语笺疏(上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3.

[8][宋]史绳祖,撰.学斋占毕(卷1)[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清]董诰,等.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3][清]孙星衍,等,辑,周天淑,点校.汉官六种[M].北京:中华书局,1990:178.

[14][明]于谦.忠肃集

(11),《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晋]陶渊明.陶渊明集(卷3)[M].逯钦立,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91.

[20]周本淳,标校.小仓山房诗文集(卷31)[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863.

[22][宋]周敦颐.周敦颐集(卷3)[M]. 陈克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0:51.

[23]关福临.共和国国树应是松树[J].国土资源,1995,

(4):44.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小说及影视作品中考古人的形象
发布时间:2023-01-19
[摘 要]考古在很多人的眼中一直披着一层朦胧的面纱,考古者在他们看来也是一群非常神秘的人,而人们认识考古大多是从小说及一些影视作品中。那么这些作品中所塑造的考古者的形象是怎样的,与真实的考古者形象有多大的差距,对人们真正......
基于情感视阈下的师幼互动关系
发布时间:2022-07-23
摘 要 良好的师幼互动能够促进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理解,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效果,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师幼互动的因素众多,其中情感因素对于师幼互动的影响较为显著。本文阐述了师幼互......
关于古代中国君主统治合法性的一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27
摘 要 合法性作为政治哲学中的基本概念,是政权维持的必要因素之一。西方学者利用合法性理论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封建时代的中国稳定维持了两千年,本文利用合法性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的封建政权既在一定程......
基于分工视阈下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22
我国的司法制度改革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截至目前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其在学术领域也获得了大量学者的关注,在我国的司法制度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学术研究报告,该种现象说明我国的司法制度改革理论和改革都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实,......
论古代文人笔记中的气象
发布时间:2022-08-14
一、引言 历史文献主要分为官私文献、地方志、档案、日记四大类。日记类文献主要包括文人笔记、日记、书信等、既往研究主要从文学视角与历史视角两方面入手。文学视角是通过日记文献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文化传播、艺术氛围、文人思想等......
论宋型文化视阈下的宋代文体学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要:通过文化学视角观照宋代文体学,指出成熟繁荣、融会贯通的宋型文化对宋代文体格局的深刻影响,并从语言、雅俗和古今之变三方面,进一步论证文化和文体的关联,探讨两宋文体学的地位、价值和意义。把宋代文体学放到整个古代文体......
意象象征背后的道德悖论
发布时间:2023-07-16
摘 要:《检阅的结束》是福特最著名的小说之一,故事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围绕英国绅士的楷模克里斯托弗・蒂金斯与其妻子、爱人的感情纠葛以及战争经历展开。福特将小说的人物置于国家、战争和个人、家庭的双重语境之下,通过运用......
耗散结构论视阈下个体道德发展论析
发布时间:2023-05-21
" 论文关键词:耗散结构论;自组织;道德需要;道德发展 论文摘要:耗散结构论是一种关于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论,具有鲜明的方法论性质。在介绍耗散结构论方法论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个体道德发展“由谁推动”和“如何推动”两个最基......
简论和谐教育视阈下的高校师德建设
发布时间:2022-10-22
" [论文摘要]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师德建设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关键,高尚的师德是营造和谐教育氛围的前提和基础。文章结合当前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的挑战,对加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旨在以良好的师德建......
浅论儒家“君子人格说”对企业家伦理精神培育的现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2-11-03
摘 要 实现个体的终极人生价值,成就个人完美的人格操守,一直是儒家人生哲学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批判地继承儒家的君子人格思想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当代企业家伦理精神的培育和完善,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时期有着......
《论语》新得:从小人到君子
发布时间:2023-02-11
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谦称自己没有达到君子境界。我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仍未真正摆脱“小人”境地――首先,身份地位是;其次,道德修养是。下面谈谈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反省・忏悔 窃以为,这是提......
论亚里士多德德性论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差别
发布时间:2023-01-05
一、问题的缘起 从荷马时代开始,注重德性成为了古希腊社会的道德传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这一悠久传统的代表。亚里士多德作为雅典的非正统“公民”,一方面经历了城邦的衰落和马其顿王国的兴起,另一方面,他又留恋那自给自足的小......
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象”的命题
发布时间:2023-06-01
象,是一个渺阔宽广的概念,可以涵盖大千世界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的一切被赋予文化内涵的符号。 上古时期,人们在劳动实践过程中,观察到外部事物的客观形态,然后通过攀拟外物的形象而反映对外界的认识象形文字的创造便由此而来,正如......
浅谈灾害视阈下的三代更替
发布时间:2023-05-16
王子今先生认为,历朝政治危机发生的基本类型、古代王朝覆灭的诸种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形:政争、外侵、天灾和民变。统治阶级内部的党争及地方势力的割据、外族的入侵、严重的自然灾害以及由诸种因素引起的大规模的民众武装起义等......
象征人类学视野下的小河墓地遗物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07
[摘 要]小河人对死者的处理方式、墓地随葬品以及墓地地表一系列遗迹等象征物,表现了他们对自然对社会的独特理解以及对人与自然、人与未知世界之间的特殊处理。本文用象征人类学,通过对小河墓地某些特殊符号的识别与解读,来分析这些......
关于社会治理视阈下《回疆则例》的立法考察
发布时间:2016-09-07
清廷统一回疆后,当地社会治理的侧重点在各个历史时期随着时局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因此相关政策的制定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这些治策的演变使清廷对当地的立法内容做出切合实际的调整。本文以《回疆则例》为研究中心,通过考察清......
新论孔子“君子”观
发布时间:2022-12-18
君子在《论语》中出现107次,仅次于仁的109次,显然为孔门高度重视。有关君子的论著已有很多,多侧重君子的演变史,如《孔子与君子观念的转化》、《先秦君子君子在《论语》中出现107次,仅次于仁的109次,显然为孔门高度重视。有关君子的论著......
新媒体视阈下消防宣传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9-29
[摘 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火灾事故也频频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为了减少火灾的发生,消防宣传部门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众多媒体进行了大量的消防宣传工作,从而提高大众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认知。但......
从《庄子》审视当下“学人”形象的建构路向
发布时间:2023-02-05
摘 要:当下国民共捧“国学热”,在国学复兴和普及的同时,引起学术界一阵浮躁的学风,很不利于国学根本的传承和国学研究之人的个人学术发展。本文在《庄子》和前辈学人有关庄子的论述中,提取出求真知、顺自然、敛锋芒和淡名利等国学......
论柏格森的时间观
发布时间:2023-05-08
【关键词】柏格森;时间;绵延;直觉;自由 19世纪末,生命哲学悄然兴起,哲学家们开始探讨“change”与“becoming”(即变化和生成)的问题。它们所涉及的对象是活生生的生命及其创造性的过程,这就不可避免地使时间问题成为现代西......
时代视阈下的文学作品改编价值
发布时间:2023-03-22
摘 要: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是当代传媒的需要,更是文学作品走向大众的主要方式,被改编的作品有其自身的价值需要,更多的是为了更好地迎合大众的需要。其中,小说改编成影视剧作为一种文字媒介的艺术转化为电视剧艺术是最常见、最......
关于“富二代”人格培养和道德教育
发布时间:2022-09-01
关于“富二代”人格培养和道德教育 关于“富二代”人格培养和道德教育 关于“富二代”人格培养和道德教育 摘 要:作为新兴的富裕阶层,“富二代”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种种焦点事件的发生,使“富二代”不断卷入负面新闻......
试析孔子的理想人格与西方理想人格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2-09-18
" 论文摘要:对理想人格作了简单的介绍,着重从孔子、西方理想人格的内容、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性作比较,力求将中西方的思想精髓融合并对塑造现代理想人格给予明确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孔子;西方思想;理想人格 一、......
社会文化视野下的象征性暴力
发布时间:2023-04-22
【摘要】暴力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但是,很多学者关注的仅仅是“真实性暴力”,对于更为隐蔽的“象征性暴力”却提之甚少。暴力已经渗入了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其进行文化研究是极其必要的。本文试图......
基于经济学视角下的盗版现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16
摘 要:本文运用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供求分析原理对目前世界上广泛存在的盗版行为进行了分析,指出盗版现象存在的社会根源和经济原因,并对反盗版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盗版;反盗版;市场基础;经济效益 一、引言 当前,盗......
基于以人为本视阈下民办独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4
摘要:民办独立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的发展同内部辅导员队伍建设密不可分,然民办高校因其独特的社会性而导致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面临更难的困境,如职业倦怠感强、结构设置不合理、流动性强等,如何更好的加......
现代网络传媒视阈下的价值意蕴
发布时间:2023-02-11
摘 要:探讨当前形势下现代传媒发展变化给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传媒的发展中入手,研究现代传媒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着重说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
空间转向视阈下的现当代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07
引言: 面对文学在后现代消费社会的现实处境,大众文学、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主流文学,传统文学的完整性、趣味性,开始趋向平庸化、零散化,加之网络文学的出现及相关理论视阈和阐释方法的应用,也起到了一定消极作用,使得中国现当代文学......
试论人的自然化视阈下体育的功能与地位
发布时间:2023-01-27
" 论文关键词:进化 异化 素质教育 体育 物质建设 人的自然化 论文摘要:科学技术在促进、推动人类进化、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人类精神,特别是生物性特征异化与退化的现象。人类进化、社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但同时人类也必须自觉......
文化视阈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3-05-27
摘 要: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 坚持以文化人,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文化本性的必然要求。培养创新人才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设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提高......
基于比较教学论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5
摘 要:比较教学是通过对文本的表现手法、中心思想等各种程度的知识进行对比、探究与分析,得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深化对文章的修辞与表达的理解,亦培养了学生的较为理性的思维能力。本文主要通过论述比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优......
浅析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特征及思考 ———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
发布时间:2022-12-01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示,学生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25.2%。互联网成为高校学生了解社会信息和表达自己的主要场所。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和自媒体时代的特征有密切的关联。从高校网络舆情的特征来看,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大学生尚未成熟的个性在复杂网络环境的激发之下极其容易引发高校网络舆情危机。高校需要进一步研判网络舆情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心.........
论《神圣家族》中细木夫人与绢子的象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 要:《神圣家族》是1930年堀辰雄在《改造》11月号中发表的作品。既是作者的成名作,也是作者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神圣家族》描写了九鬼死后,受到巨大打击的扁理、细木夫人以及绢子三人的心理变化。本文主要从作品与现实的一......
中国古代漆画的女子形象塑造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3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漆画的女子形象和长沙楚墓出土的舞女奁,以及它们与绘画的比较,来探讨中国古代漆画的女子形象塑造。 关键词:漆画;女子;形象塑造 1 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漆画 1.1 司马金龙的生......
论古汉语词语活用的形象性特征
发布时间:2022-08-03
[摘 要]词语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现象。词语在活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形象性的特征。本文拟从抽象语义的形成、修辞手法的运用、内外语境的烘托等方面来探讨古汉语词语活用的形象性特征。 [关键词]古汉语;词语活用;形象性 一、抽象......
论美学视角下古诗英译中的“虚假等值”现象
发布时间:2022-10-20
【摘 要】 本文从美学视角出发,结合中国古诗英译案例,探讨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产生的“虚假等值”现象。分析了古诗英译中“虚假等值”现象的表现以及产生根源,认为中国古诗英译绝对的等值是不可能的,古诗翻译只能达到近似等值。探......
关于对青少年道德人格教育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19
" 论文关健词:青少年 人格缺失 人格构建 论文摘要:道德人格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面对急剧变革的时代,青少年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人格的缺失,针对青少年的困惑与迷茫,家庭、学校、社会应协手共建道德人格体系,塑造兼有现......
基于应用语言学视阈下的英语文化导入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3
基于应用语言学视阈下的英语文化导入教学研究 一、应用语言学与文化导入教学概述 1.应用语言学概述 应用语言学这一概念是在1980年由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德内首次提出。应用语言学即是介于人类语言理论描写与语言教学实践活......
时空视角下中国古代诗论的理论逻辑
发布时间:2015-08-19
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时空观念,逐渐抽象成为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特定哲学思维方式,儒、道为代表的时空意识深刻地影响到了中国古代的诗论。古代诗论时空意识的生发,是传统诗论内在理论逻辑的起点,这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理论......
试论美学视角下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发布时间:2023-04-04
摘 要: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植根于中国的古代文化中,它有着严谨的美学格局,在彰显古代文化基因的同时也发挥着文艺美学的重要作用。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与文艺美学之间有一种互通的关系,美学承继了古代的文艺理论,而古代的文艺理论也构......
浅论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伦理思想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2-11-29
" 论文关键词:孔子 柏拉图 教育伦理 比较 论文摘要:孔子和柏拉图分别是中西教育史上的奠基式人物,他们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都形成了丰富的教育伦理思想,为推动人类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他们的教育伦理......
论先秦人格道德化及其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要:忧患意识发轫于周初“以天为则”和“以史为鉴”,是摆脱了宗教神和造物主观念下的主体自觉和人文理性觉醒,它对我国传统道德特别是人格道德的培育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周初时期的忧患意识引申出“明德敬德”,德与人的关系开始......
谈体育人类学视阈下的瑶族长鼓舞
发布时间:2023-02-10
引 言 人类学对于民族文化的研究一般都是从人类的发展历程来分析的,随着人类思维的改变和完善,文化开始出现。而文化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又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体育人类学是人类学的分支科学,是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类有关......
基于创意经济视阈下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发展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02
【论文摘要】创意经济在全球每天创造的价值为220亿美元,并以每天5%的速度递增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文章阐述创意经济发展形势及取得的成就,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历史文化特点和发展创意经济的有利条件,认为北部湾经济区在大力发展现......
对于人文视阈下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评价标准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21
"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从人文素养的角度探析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评价标准,指出高职生职业价值评价标准的人文缺失,并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评价标准的人文渗透进行了粗略地思......
复杂视阈下的中小学德育管理低效化浅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德育管理 复杂性 低效化 成因 策略 论文摘要:道德范畴的核心是尊重和公正,道德教育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实现学生的自我道德教育。本文拟从复杂性理论的......
现代美学视阈下电影《教父》的叙事艺术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要]电影《教父》是美国电影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典之作,别样的叙事艺术是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借助王国维戏剧思想的若干命题,将电影置入现代美学的视阈,可见其叙事艺术主要展开于三个维度:全知视角主导下的叙事手法及其变式......
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的象论
发布时间:2023-07-19
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的象论 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的象论 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的象论 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分属于现代西方哲学中很不同的哲学思潮。两者的治学风格更是相距甚远。然而,在他们的思想深处似乎有某种相......
简析价值论视阈下的环境价值
发布时间:2016-12-14
21世纪的人类,面临诸多全球问题的挑战。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失衡,各种能源的危机,无一不在表明,人类在毫无节制地享用自然带来财富的同时又将自身推向生存危及的边缘。毫无疑问,这是人类工业发展遗留下来的沉重遗产,是人与环境关系......
德莱纳夫人与安娜女性形象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3-02-07
【摘 要】看过《红与黑》,不禁会想到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司汤达与托尔斯泰两人各自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两个优美而又丰满的女性形象。作为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作品,这两个鲜明的女性形象也成为时代的缩影,成为上流社......
对比文化语义学视阈下的语言审美意识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5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文化语言学在中国迅速发展,主要以研究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为主。 语言是文化构成的基础,根植于民族的文化的传承是以语言为基础的。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
浅论荀子君道思想
发布时间:2023-07-15
和谐而有序的理想社会是人类生存及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一理想社会并非天生如此,乃是统治者与民众协同建设所造就的政治格局。在构筑理想社会的政治实践中,君主扮演顶层设计者的重要角色,从这一视角出发,荀子设定了理想的君主所应当具......
谈论和谐理念视阈下的伊斯兰教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 键 词] 伊斯兰教;和谐;意蕴 [论文内容摘要] 以客观冷静理性的眼光去考究伊斯兰教教义和其他各种理论表现形态,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发掘和弘扬伊斯兰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与自身、人与人、个人与......
拜谒柏格理墓
发布时间:2023-07-21
2005年9月4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钱运录,根据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意见,驱车数百公里,专程去“贵州西藏”的边缘之边――威宁石门坎,拜谒了英国传教士柏格理、高志华墓地。这个日子,距中国教师节只有6天,距柏格理1915年9月......
瘾君子回头,打造禁毒基地
发布时间:2023-02-06
败光百万资产 有钱又讲义气,在外闯荡的朋友或同学回到家乡浙江乐清,都会来虹桥找徐志英。生意人徐志英个性豪爽,人脉也广,因此积累了巨额资产。一次,一个在他家借宿的朋友拿出吗啡,让徐志英一起“玩玩”,还说吸了之后会感觉“......
略论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
发布时间:2023-06-22
" 在《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之后,形象思维作为文艺创作的一条基本规律,已被肯定下来了。但是,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个向题,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形象思维这个概念,有两......
浅论研究型大学视阈下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结合国内高等学校在创建研究型大学的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所要面临和需要解决的专业建设方面的问题,研究和思考了专业建设认识上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偏差、不足,分析了研究型大学加强专业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以研究型大学为......
文人画与“四君子”情结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要:中国历代文人画中,梅、兰、竹、菊“四君子”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画题,以“四君子”为载体的文人画,是中国文人崇高品格的精神象征。本文对“四君子”情结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进行梳理,得出文人画“四君子”情结,是在儒道文化影响下,中国美学思想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国文人品格与价值取向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体现。关键词:文人画四君子图式儒道文化人格迹化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9082(20.........
综合技能视阈下的电子商务模块嫁接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24
摘 要:在我国逐渐步入信息化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创业已成为一种低机会成本、易得的途径。但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以创业技能为代表的综合技能还有欠缺,将电子商务模块多层次与计算机专业嫁接,是......
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社会体育的特征及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22-11-2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我国社会体育反映了中国五千余年文化积淀,不仅与以西方体育为主体的现代竞技体育文化有质的差别,而且与西方的社会体育相比,也有其鲜明的文化特征。 中国体育文化强调天人......
基于井下的人员定位算法性能比较
发布时间:2015-09-11
摘要: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对于井下人员定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该文介绍了三大类室内定位算法,根据煤矿井下环境的特殊性进行模拟仿真及分析,提出了适用于井下的最优算法。并对其进行改进,同时对此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其有效性 ......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的德性人格特征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进入全球化环境中的中国,正建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社会价值典范。在这种背景下,厘定德性人格,辨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德性人格的关系,认为德性人格具有获德性、历史性、阶级性和人的全面发展性特征。 论文......
基于历史地理视角略论肃亲王对蒙古的巡视
发布时间:2022-08-10
摘要:自古以来,内蒙古地区就是我国领土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最能代表内蒙古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当属“东四盟”地区。清朝末年,内蒙古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引起了很多变化,基于内蒙古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
大教育观视阈下德育学科教研组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2
摘要:本文基于在大教育观视阈下对小学德育学科教研组建设的调研,针对调研过程中对德育学科教研组组建情况的基本认识,以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德育学科教研组的建设出现的问题,最终提出了德育学科教研组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的对......
浅析《论语》中的君子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 要]本文通过梳理《论语》中有关“君子”的言论,进而对《论语》中的“君子”进行分析。首先,对君子涵义的演变进行了梳理,粗略概述了君子的品德。其次,认为《论语》中“君子”可以分为身份意义的君子,道德意义的君子和智慧意义......
现代人的骨骼为什么比远古人更脆弱?
发布时间:2022-10-22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指出,人是由灵长类逐步进化而成的。而如果将黑猩猩的骨架与现代人的骨架进行比较,一个差别会立刻吸引你:黑猩猩的骨骼被一种叫做松质骨的纤维结构紧密包裹着,骨密度很高,而人类的骨骼则松质骨相对缺乏,骨骼更轻......
生态学视阈下的中国新人口问题及人口生产
发布时间:2023-01-19
摘 要:人口增长是工业文明的伟大成就。“人口爆炸”不是真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国力量的重要表现。但是,几十年后中国不再是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国新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结构变化的结果。“4-2-1”家庭,这......
李煜:绝代才子,薄命君王
发布时间:2023-03-11
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既是亡国之君的典型,又是千余年来备受推崇的“词帝”,是宋词发展史上的功勋人物,可谓集毁誉于一身。李煜的一生,有过花前月下的浪漫、钟鸣鼎食的奢靡,更有国土日蹙的窘困、无可奈何的亡国、含辱纳垢......
浅谈基于后现代教育观下中职德育目标的定位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德育 德育目标 中职教育 论文摘要:目前,中国中职德育目标的设定存在着不尽合理的地方,这直接影响到中职德育的实效性。借用后现代主义的德育观理论,从中国中职德育目标的现状入手分析,认为对中国中职德育目......
哲学视阈下的绿色之维
发布时间:2013-12-17
" ——试从哲学层面思考郭因先生绿色美学思想 [摘 要] 郭因先生的绿色美学思想,内容涉及哲学领域的传统的“主客对立”、当代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生态美学的实践性和跨学科关涉性等诸多问题。因而他的美学思想体系就呈现出一种既......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三大件”的资源性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以电脑、手机、MP3为代表的“三大件”构建了大学生重要的生活方式,并进而造就了与之相应的文化现象。回归大学生活的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认识和把握“三大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资源性意义,加强“三大件”文化载体......
环境视阈下藏区草山承包到户制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06
〔摘要〕在实施草山承包制度后,藏区草山生态仍持续恶化,也未能避免超载过牧的“悲哀”,迫切需要我们探索并反思现行的草山使用制度。笔者认为仅仅将草山承包到户并不能够避免超载过牧的“悲哀”。文章提出,牧民对草山使用的方式应......
“男子悲秋”古代文学意象社会心理探析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自古以来,秋天给人感觉便是寂寥悲伤,并有“伤春悲秋”一说。男性在中国古代社会占据统治地位,但也逃脱不了秋季带给他们的凄凉感。这种情绪的产生是和社会文化相关联的,所以,在古代文学中男子悲秋的文学意象有其深刻的社......
浅谈管理学视阈下“毛特概论”课的教学考量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毛特概论”作为一门思想性、政治性、伦理性极强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中却蕴涵了丰富的管理思想与方法策略。文章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学有所用的教学预设出发,尝试从管理学视阈下考量本课程,探讨发掘与运用管......
中国古代会审制度考析(下)(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2
关键词: 会审制度/慎刑/行政兼理司法/价值评判 内容提要: 会审是中国古代重大疑难刑事案件审理的主要方式,自西周时期即已产生,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沿革和发展,逐步成熟和规范,到明朝实现制度化。它的形成是慎刑思想的典型体现及行政兼理......
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现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15
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现象分析 语言与性别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它的产生是一篇极具影响力的文章《语言和妇女地位》引发的,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美国社会语http://Www.LWlm.cOm言学发展壮大起......
探析社会语言学视阈下的英语语言性别差异现象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学 性别差异 【论文摘要】语言性别差异现象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语言性别差异现象的具体表现,并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及相关的社会现象。 1 引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略论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1)
发布时间:2013-12-18
在《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之后,形象思维作为文艺创作的一条基本规律,已被肯定下来了。但是,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个向题,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形象思维这个概念,有两种不......
关于理解理论视野下的学校德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理解”,心理学的解释是了解、领会的意思,是通过揭露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实践是理解的基础。理解始于实践,又回归实践。正是借助理解,个体才能对道德属性的本质、规律进行领会和把握,进而形成相应德性,也就是“......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日本人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11
一、隋唐以前的日本人形象非人类(一)隋唐以前中国文人眼中日本人的非人类形象隋唐以前,中国古人把日本人分为两类,一是类似仙人的长寿仁者,二是人兽狗头的兽类,《三国志》和《后汉书》都对此有过描述。在古代,日本所处的东方被称为东夷。当时,人们对东夷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也不明白具体的区域划分,不知道日本是东夷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汉书》中的《王制》就有对东夷人的介绍,他们认为东方被叫做夷,东方的人,就好像树木.........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哲学视域下的黑格尔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5
摘要:马尔库塞早期师从海德格尔的经历直接影响了他对黑格尔哲学的诠释。这种影响从理论的内涵到外在的形式分别体现为保持“历史性”为研究重点的本体论哲学特质、以“生命”概念为研究出发点的论证逻辑以及从作品表现形式上的海氏行文风格延续三个方面。因此,马尔库塞并没有自《黑格尔的本体论和历史性理论》起就放弃了对海德格尔式的哲学探讨,而是在海德格尔哲学基础上综合了更多的哲学理论资源来阐释自己的关于人的自由何以可.........
浅析产业文化育人视阈下的高职人文课程改革
发布时间:2016-08-01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即高职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文化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育相互融合,不仅关注高职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
关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原因探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主要表现在道德人格的“三失”,即传统人格的“失效”、现实人格的“失范”、理想人格的“失落”。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市场经济固有缺陷和负面效应、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行为失范、西......
古典诗词中“雁”“燕”意象比较
发布时间:2023-04-26
胡应麟在《诗薮》中曾提到:“古诗之妙,专求意象。”一篇成功的诗作,往往具有独创性的意象。飞禽走兽,莫不入文人笔下,花鸟虫鱼,无不显诗人才情。因而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与鉴赏的核心,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也是最基本的艺术符......
沈从文“抽象抒情期”的文化阐释视阈
发布时间:2013-12-18
沈从文“抽象抒情期”的文化阐释视阈:“人类”意识及其人类本体本章内容提要:沈从文作为二十世纪卓然独立的优秀作家,他的创作思想的成熟有一个过程:从创作初、中期的湘西文化本土阐释到创作后期的国家民族整体文化理解与阐释,再提高......
自媒体视阈下网络谣言传播特征及消解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15-08-24
课题名称:网络谣言语言模式与消解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13PYYY01。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网民数量的增加,以网络谣言为主要形式的网络舆情负效应也在不断滋生与蔓延。本文正是立足于网络自媒体的时代背景,网络的开放与管......
论从抽象人格到具体人格及其法律规制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从抽象人格到具体人格及其法律规制 论从抽象人格到具体人格及其法律规制 论从抽象人格到具体人格及其法律规制 摘要: 近代民法根基于商品经济,秉承斯多葛哲学以来的理性传统,历经近代人文主......
基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中医院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 随着我国医疗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医院文化建设在现代医院的经营和发展中的作用也越发重要。中医院的文化建设形式化、功利化、西医化、雷同化现象严重,如何通过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促进医院的发展,成为了当......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意象与美国梦
发布时间:2023-07-12
摘 要: 爵士时代的代表作家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成功地运用象征手法,展现了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生活现状,再现了美国年轻一代从对美国梦执著追求,到被金钱腐化,从而梦想破灭,继而又梦想重生的过程。菲茨杰拉......
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古典文学桃花意象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17
“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古典文学桃花意象论文”怎么写呢,请看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古典文学桃花意象论文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古代文学论文中国古典文学桃花意象论文”,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