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探析

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探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18:17:23
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探析
时间:2023-08-05 18:17:23     小编:

"

内容提要:

生命历程研究最近在国内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简单回顾了1960年以来生命历程理论的发展脉络,首先澄清了生命历程与生命周期以及生活史研究的关系,其次着重介绍了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提出轨迹、年龄、转变等时间概念不仅直接体现了生命历程理论的创新之处,还是其研究范式的重要基础,而国内有关研究还需要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思考与拓展。

关 键 词:生命历程 时间观 本土化

自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出现以后,以美国埃尔德(Elder)教授为代表的生命历程(Life Course)研究在国外得到了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关注。1999年,李强等人第一次在《社会学研究》上发表对有关理论和方法的介绍以后,国内社会学、心理学、人口学领域都相继涌现出了不少关于生命历程的研究和著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一种崭新的视角。但我们也注意到,其中部分研究存在这样一种倾向,似乎所有与社会事件有关的分析都可以冠之为“生命历程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实际上是对生命历程理论的一种误读,事实上,生命历程理论的创新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应该在于其时间观,以社会事件来简单地概括难以真正体现其精髓所在。为进一步促进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和研究,本文将着重从时间观的角度来分析生命历程理论的实质与内容。

一、 历史继承与扬弃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生命历程并不像有些学者认为的那样等于生命周期(life cycle)或生活史(life history),这两种研究是生命历程理论出现之前就存在的研究思潮,对生命历程理论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后者与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一) 对生命周期概念的反思

总体来说,生命周期是将生命视为一种随个体或组织的发展,社会关系或角色的不断转换循环的过程和阶段。不同的研究领域对生命周期有不同的界定,如人类学领域,田野研究提出的生命周期是指从出生到死亡的不同阶段;家庭研究领域,生命周期是指一系列根据家庭结构与规模变化划分的父母阶段;心理学领域,则强调按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来划分不同阶段。

对社会角色的重视是生命周期理论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某一阶段稳定的角色关系会给人们提供方向和规则,将个体锁定在一系列社会期望和非正式的支持之中。这种锁定带来的责任感保证了人格的稳定性,同时也保证了个体生活的稳定,使各种危险与意外的可能性最小化。如国外学者(Robins,1966,转引自Elder,1998)研究证明,一个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如果在成人后找到一个品性端正的伴侣,其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与这位伴侣的结合实际上就起到了锁定的作用,能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一种稳定的社会角色和情感支持。

生命周期理念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重视世代的概念。出于对繁衍和养育等成熟过程的关注,生命周期偏好从不同世代的转换来分析个体的社会阶段,如祖辈、子辈等角色的变化等等。它认为从新生儿到逐渐成熟,到社会化为成人,再到繁衍下一代,实际上就是一个代际更替的过程,生命周期中社会阶段的变化也因此具有了一种不断重复的特征。

总体来说,生命历程理论非常赞赏生命周期理论所采纳的关系或角色的视角,并将其视为自己理论的重要出发点,但同时也认为围绕世代展开的生命周期概念存在下列诸多不足:

第一,生命周期致力于寻找人类共同的阶段模式,这种模式化思维将人类生命及其发展简单化、统一化,限制了对生命的多元性和丰富性的发现。如结婚、生育和养育等家庭生命周期只适用于传统社会的普通人,却不能用于解释当代社会中大量出现的未婚、未育以及多次离婚的个体的生命轨迹。

其次,生命周期无法解决多重角色的问题。每个人通常都在同一时间扮演多个角色,如一个人可能同时是妻子、母亲和雇员,这种同时性的角色扮演不在生命周期的思考范畴之内,相应,它也无法探讨多重角色的管理与协调,如家庭角色与工作角色的互相支持或冲突。

最后,生命历程对生命周期理论最重要的批评在于,生命周期概念对时空位置与重要性不敏感。世代这一术语不包含时间性的维度,上一世代的成员并不一定是拥有共同历史位置的人,如父辈世代的出生年代可能上下相差近30年。时间跨度越长,同一世代的历史体验差异越大。如就现阶段的中国人群体而言,中年世代可能出生在50年代,也可能出生在60年代,而这两种时间点出生的人虽然属于同一世代,他们所经历的社会事件已经大为不同。从此角度出发,世代的概念显然无法提供一种将人类生命与社会变化相联系的精确方式。

仅关注新旧角色带来的身份变化,对贯穿毕生的时间过程、历史时代或地理位置毫无介绍,就无法去寻找一种个体生命与社会的联结点。从这类存在时空局限的研究视角出发去判断,人们可能认为无论在儿童期还是老年期经历生老病死,在20岁还是50岁发生家庭解体,在职业生涯的开始还是终点失业都没有差别。然而,事实证明,时空记录在所有这些方面都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受着社会时间表、年龄规律以及年龄段身份的制约。这也是生命历程理论最为重视的方面,我们将在后文着重阐述。

(二)来自生活史研究的启发 李强等学者把生活史研究视为生命历程理论的代表,但事实上生命历程理论与生活史研究的差异还是很大:首先,生命历程理论对托马斯等人的研究最欣赏之处不在于其所采用的开创性的文献方法,而在于其无意中将移民和年龄结合起来进行的思考(埃尔德、葛小佳,1998)。移民们在一个只存在于记忆中的世界完成了社会化,成人之后却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在这些个体的发展和适应中,他们所离开和进入的社会的“发生路线” (lines of genesis)完全对立,社会角色的基本顺序也完全不同。其次,生命历程理论认为,虽然生活史学派在研究中不自觉地运用了社会或历史时间概念的一些雏型,但仍然存在不少缺陷。如研究还未能做到根据出生时间信息来确定和比较波兰农民所处的历史年代,没能将生活变迁与特定的年龄段相联系,也没有分析年龄在适应中的意义。而这些概念却恰恰是生命历程所特别关注的重要内容。故某种意义上,只能说生活史研究给生命历程理论的提出带来了不少启发,但还不足以作为生命历程学派的典型代表。

(三) 对毕生发展理论的发展

生命历程理论的提出者埃尔德本人是一位跨领域的研究者,既是儿童心理学家,也是社会学教授,这种理论背景决定了生命历程概念不免受到心理学发展的影响。毕生发展理论即是对他这一理论影响最大的心理学思潮之一。所谓毕生发展,简言之就是认为个体发展不仅限于儿童,也是贯穿一生的过程。生命历程理论对这一学派的继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毕生发展是个体终生适应过程的结果。

(2)发展是特定时间地点的产物。

(3)依赖期(如儿童青少年期和老年期)成熟的影响最为明显,但独立期(成人期)中,历史和偶发事件的影响就大得多。

(4)虽然生物资源在个体的整个生命期是" 不断下降的,但像经验这样的可积累的文化性资源却可能增长。

(5)毕生发展促成了“选择”、“最佳化”和“弥补”等机制,使个体所获得的最大化,所丧失的最小化。

生命历程理论吸收了毕生发展观的精华,主张个体的发展横跨一生,并强调个体在自身发展和生命历程的社会构造中的主动性,但毕生发展理论的不足在于未能将社会结构作为一个构造因素整合进个体发展的框架之中;另外,历史因素也被忽略。总之,毕生发展是一种带有普适性、规律性的理论,大部分停留于个体水平,还没能综合体现历史、社会、个体三种水平对发展的影响因素。

60年代,随着埃尔德本人的努力,毕生发展思潮被吸收到生命历程的概念中来,并开始融入对年龄的最新理解,建构起了生命历程最初的理论框架,在这一框架中,不仅毕生发展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生命周期和生活史这两种理论传统的可贵处也得到了继承,一方面生命与毕生和世代相联系,另一方面变迁社会中各种事件和社会角色的年龄序列也出现了,这些都是生命历程框架的时间观的表现。在第二部分中我们会对这种时间观的有关概念、内容和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二、 生命历程时间观的基本概念

要理解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首先要对什么是生命历程有一个清楚的概念。

所谓生命历程,用埃尔德自己的话说就是,“个体在一生中会不断扮演的、社会规定的角色和事件,这些角色或事件的顺序是按年龄层级排列的”。显然,这是一种基于个体水平的定义,但埃尔德同时也认为:“年龄、成长和死亡这些生物意义在生命历程中是由社会建构的,年龄层级表达的也是一种社会期望。”显然,生命历程理论极力寻找的是一种个体与社会的结合点,它试图找到一种将生命的个体意义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方式,而时间维度是寻找这种联结的重要方向。

(一)轨迹概念:个人生命历程中转变与延续的痕迹

轨迹(trajectory)、转变(transition)、延续(duration)这三个时间性的概念都是有关个体生命历程动力的长期或短期观。

轨迹指毕生发展中的某一实质上相联系的社会或心理状态,这种具有跨时间性的倾向或行为模式可能转变,也可能持续,所以,轨迹实质上是一种长期概念。在个体身上,轨迹可以表现为某种延续很长时间的社会角色,如子女或父母、下属或领导等等。

转变则是一种短期观,描述了各种状态的变化,如孩子从依赖发展到独立或心情从忧郁转为开心等。转折点对于转变非常重要,代表了一种方向的变化。

延续是指相邻的转变之间的时间跨度。延续的时期可长可短,取决于当时所处的情境自身。而且延续的时间越长越可能导致相应行为的稳定性上升,如婚姻持续时间越长越稳定,因为婚后共有财产之类的物质障碍随时间而增长。

转变和延续都是轨迹的元素。转变往往以入学、毕业这样社会规定的事件为标志,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每一次转变都嵌套在一定轨迹中,代表着一定角色的建立和丧失。所以,工作变动是职业生涯轨迹的核心,新生命诞生是抚育行为轨迹的标志,每一关键性的转折点都会给轨迹带来一种方向的变化,并在个人身上留下了社会影响的烙印。

而延续是轨迹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分析某一行为或倾向为什么延续时,研究者经常喜欢从社会层面上去寻找其原因,但这种解释往往不能自圆其说。如一份有关贫困的纵向研究(Bane,1986,转引自Elder,1998)提出,出生于贫困或单亲家庭会增加各种行为问题的风险,并认为这种不利影响会像魔咒一样持续40年,但事实上大部分弱势家庭的孩子在条件改善之后,行为问题都很快改善。另外一个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亚利山大(Alexander, 1988,转引自Elder,1998)关于学生留级现象的调查:入学一开始就留级的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往往都表现得很糟糕,而高年级才留级的孩子则能很快从中吸取教训,改善学习。所以,在作横断研究时,不能简单地将行为问题的原因归于社会、家庭或者上面提到的留级事件,应该结合转变点所处的个人生命时间位置,来综合评价和解释他们某一种行为持续的原因。

但最近不少关于中国社会生命历程的研究,都忽略了上述概念,在研究中不太注重把社会、历史层面因素与个体层面相结整合,表现为过分强调社会原因,不关心个人因素。如周雪光等人1999年在《美国社会学评论》发表的对文革下乡知青的研究,出于对社会分层的关注,研究者非常强调社会出身的影响,4个自变量包括父母的文化程度、社会出生、单位性质和地区差异等社会性变量,却没有包含任何个人生命时间的信息。凯文(Chen, 19

9

9)等人在对该研究高度肯定之余也很疑惑,为什么“下乡”事件并未如预期的一样对知青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我们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略了个人变量,将个体完全视为社会事件的被动承受者,没有进一步开展相邻出生组和地域差异的研究,所以当然很难发现行为的异质性。这种社会分层视角实际上仍旧囿于生命周期的角色观,希望以单一的社会属性来分析人的丰富性,当然就很难真正实现生命历程个人、社会、历史“三位一体”的研究范式。

那么,研究怎样才能真正实现“三位一体”?轨迹、转变和延续这一系列概念为用生命历程解释个体层面的行为、过程及其原因提供了基础。在此基础上,生命历程理论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关于个体发展的概念体系,提出个体生命中的转变效应和连接机制,并作了有关动力学的分析,从而奠定了生命历程学派在心理学界的地位。但如果仅限于此,生命历程理论很难具备社会性和宏观性,也很难在人口学、社会学乃至历史学都产生巨大影响。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会进一步围绕“三位一体”的问题展开讨论。

(二)年龄概念:个体生命、社会文化与历史背景的联结点

生命历程提出的“年龄”概念对于理解上面的问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一概念本身就跨越了个体层面,体现了一种从微观到宏观、再到纵向的空间里对事件和角色等生命历程轨迹的建构。

首先,生命历程理论解构了生物学意义上的年龄概念,以一种崭新的方式,从社会和心理的角度对年龄进行多元化的分析。简单地说,它从生命时间、社会时间以及历史时间三个角度对年龄重新进行了思考。

生命时间是指实际年龄,代表个体在自身发展中所处的位置,即生命周期的阶段。这个维度符合人们日常概念中的年龄。但如果仅仅按生命时间划分群组,就很难用社会或历史因素解释群组之间的差异,也无法发现生命与时代变化的联系。

社会时间,指扮演特定角色的恰当时间。以“家庭时间”为例,社会时间通常是指个体离家、结婚和生育的恰当年龄。社会时间的概念充分反映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实时影响,与生命周期和生命阶段的概念有密切联系,这一点我们将在下文详加阐析。

历史时间指出生年份,代表个体在历史中所处的位置。这一时间概念强调的是把个人置于一定的历史情境中,由此出发去关注历史事件和环境对人的影响。 生活史研究之所以与生命历程理论还有一定距离,就因为它虽然提出了年龄与移民的关系,但对年龄的思考还停留在日常的层面,还不能从生命、社会、历史三个维度对其进行分析,故也还谈不上分析历史背景对移民生活的影响。用埃尔德(1998)自己的话来说即托马斯的波兰农民研究“没有按年龄和历史背景来区分出生组,也没有按移民时的生命阶段来进行分析……将世代和血缘分析置于一个完全抽象的非现实空间”。事实上,不少从社会分层角度出发的研究都很容易忽略出生组因素,希望从社会变迁中找到一种对所有群体产生同样影响的力量,刘精明(1999)关于文革入学模式的研究应该说较好地考虑了不同子群体所承受的不同影响,但他在最后的分析中却没有按年代对不同风险组(出生组)的权力影响进行讨论,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仅仅基于群体层面的理论思考,往往难以找到个体生命与时代变化的联系点,也无法用数据来解释为什么同样社会或历史条件下会出现个体发展差异。群组也因而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因果联结信息的“黑箱”,只能以思辨代替科学解释。针对这种局限,生命历程理论提出了年龄的三种时间维度,强调通过不同历史时间中的出生组进行群组内比较,讨论历史变迁的影响,并借社会时间的维度进行社会文化分析。这样就以年龄概念为核心兼顾了个体、社会、历史三种层面,不愧为方法论上的一种创新。下面我们将着重对生命历程时间概念的社会属性做进一步的介绍,从三种层面分析生命历程对于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三、 恰当时间:一定时空中的社会与生命

社会科学领域对个体的关注有两种思潮:心理学主要强调微观水平上个体的功能与发展轨迹;历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主要关注宏观水平上不同领域的社会影响与外部动力。很少有研究在对个体进行研究时能将宏观与微观相联系,领域与领域相沟通。生命历程研究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在多个水平上,联合多种领域开展研究。前者如埃尔德本人对大萧条时间儿童发展的研究,后者如罗斯(Rossi,1980,转引自Elder,19

9

8)等人对个体职业体验和婚育模式关系的研究。而生命历程研究这种跨水平跨领域研究的重要基础,则是其提出的四大范式:一定时空中的人类生命、生命的恰当时间、互相依赖的生命、选择和行动中的人类主动性。其中,“恰当时间”原则突出了年龄、转变以及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生命历程时间观的集中体现。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对该范式原则及其相关理论进行深入讨论。 事实上,生命历程理论试图通过“恰当时间”原则建立起一种将社会需要与个体生命历程轨迹结合的视角。它既是一种组织方式,也是一种过程和位置。要真正理解恰当时间,必须首先对社会路线和个人路线的概念有所了解。

(一)社会期望:生命的社会时间表

恰当时间原则的第一层含义——“一种以年龄层级的概念来对一生中社会角色和事件进行组织的方式”,代表的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期望,类似于前面提到过的年龄的社会时间。如瑞里(Riley)等人提出的“年龄层级模型”和纽加顿(Bernice Neugarten, 转引自Elder,1998)的标准时间表,都反映了人们对有关事件发生或生命阶段起始的年龄期望。理论上,这种年龄期望说明了社会所规定的人生主要变化发生的适当时间,如入学、生育以及退休,并以序列的形式表达出整个社会文化对个体发展方向的一种规定。

简单地说,这种年龄级别或序列可以视为一种具有明显时间特征的公共意义或社会路线。如就业和退休年龄、结婚和离婚年龄,求学与毕业年龄等等。从这个角度去看,社会路线有明显的约束性,因为大部分都是由立法机构之类的社会机构确定的。有学者因此提出,“社会机构扮演了一种分类者的角色,将个体的转折点标准化,把个人的生命阶段变为独断式的公共事件,成为一种‘公共生命历程’”(Buchmann,1989,转引自Elder,1998)。文革时期下乡知青下乡和回城时间点的规定,就是这种社会意志的极端体现,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这种约束性不仅体现在社会机构的规定上,还体现在经济、家庭、教育、职业等种种社会文化领域的限制上。如由于居住条件和社会经济水平的限制,以色列在二战后实行的集体托儿体制(KIBBUTZIM集体农庄),为孩子的成长确定了一种特殊的个人路线;再如大部分工业国家中,教育机构为个体设计了统一的、根据年龄和活动安排的结构化时间表,留级、晚入学等等脱离了这个时间表的事件会对孩子未来的道路产生不良影响;职场情况也不例外,年龄级别与职位提升的关系密切,什么年龄能升到局级,什么年龄能升到厅级,不仅中国如此,西方企业中也有类似的“玻璃天花板”。

简而言之,从微观到宏观,每一种水平都会存在相应的社会路线制定者和调控者。在个体水平,调控者可能是朋友、雇主、或者父母;在地区水平,可能是当地社区、学校;而宏观水平社会路线的最终决定者可能是国家或者政府。“不同的社会机构和组织对生命历程进行年龄分层,每一水平的控制代码都对生命历程发展产生影响,监督并促使个体符合一定的社会路线”(Sameroff,1996)。根据即定的时间表,人们可以知道各种行为是否适时,社会的发展也因而保证了稳定与持续。所以说,恰当时间的第一层含义实际上强调了作为社会文化模式集中体现的社会路线的意义。

(二)个人路线:个人主动性的体现

但另一方面,从生命时间和历史时间的角度出发,生命历程理论也反对将社会路线视为个人生命历程的惟一决定因素,认为除此之外不仅历史时间和社会变化对于塑造个体生命历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个人的选择和行动对这种社会期望的解释也非常重要,用生态观的术语来说,即“近体过程”才是最终决定个人生命历程的机制。

事实上,生命历程研究显示,同一出生组的成员虽然可能经历相同的社会事件,其生命历程却并不完全协调同步。如纽加顿的研究发现,个体会出现种种对常规时间表的偏离;有关家庭变迁的研究也表明,从20世纪起西方社会就很难为个体的婚育时间确定一个明确的时间表,社会路线的制约性正在不断减弱。

所以,生命历程学派提出,在研究社会变迁的发展结果时,应该考虑到特定路线或个人路线的存在。事实上不同学科已经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如为了实现多水平分析生命历程的目的,历史学采用了历史分析的方法,社会学家采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心理学家则主张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的结合,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宏观性和微观性的耦合。

国内已有的生命历程研究非常重视以历史的眼光来分析个人的命运,如文革、改革开放、三峡移民等,将个体或群体置于一定的历史社会事件中,分析这些历史社会事件对个" 体命运的影响,但大部分研究都忽略了一点,在受限制的环境下,个体为什么会做出这种选择而不是那种选择,而这恰恰是生命历程理论非常关注的问题。发展的个体是一个动力性的整体,既不是简单受制于社会路线的被动承受者,也不是情感、认知、动机等元素的集合。时空的影响力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决策才能渗透到生命历程的框架中去,表现在方法论上,即我们在关注社会属性的同时,还需要关注个人属性,整合多学科的力量共同分析嵌套在不同水平动力系统中的群体和个人。

(三)恰当时间的转变:人与环境匹配的视角

从恰当时间的第二层含义——“以恰当的方式安排生命中各种转变的过程”——出发,生命历程非常重视对于“转变”的研究。这里所谓转变和前面提到的社会规定的转变时间有所不同,强调的是将历史时代要求与人类主动性相联系。

为了进一步说明“转变”是如何将环境要求与人类主动性联系在一起的,埃尔德提出了5种联结机制:生命阶段、社会需求、控制循环、彼此联系的生命和强调机制,藉助这5种机制,我们可以寻找到合适的视角来进行整合性的研究。

(1)生命阶段机制

根据该机制,转变效应与所处的生命阶段有密切关系,我们可以从不同生命阶段的转变来分析人与环境的匹配度。首先,同一“转变”对不同年龄和担当不同角色的人的影响是不同的。譬如,离婚这一家庭“转变”更容易损伤青少年和年长儿童,而不是年幼儿童。另外,这一转变在该生命阶段是意料中或意料外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儿童期丧父或丧母,早期经验中亲子的这种变化比成人期丧父或丧母的负面影响要大得多。

(2)社会需求机制

(3)控制循环机制

当人们刚进入转变阶段时,对周围环境的控制能力往往会下降。转变会使资源、目标和成就之间出现分化。分化越严重,失去控制的可能性就越大。对控制丧失的预期和体验会促使个体努力恢复控制(Thomas拮抗理论,见Elder, 19

9

8)。一旦获得控制,期望或要求就会提高,从而激发另一轮控制循环。

埃尔德在研究大萧条时发现,收入骤减会通过控制循环中的这种适应来影响儿童的发展。随着资源的持续减少,需求和资源之间的不连续性会越来越大,从而使个体的失落感越来越强,为了恢复控制,家庭决策者可能限制要求、资源或者调整二者间的关系,如削减家庭消费,降低生活标准,让更多的成员外出就业。这些适应不仅可能改变家庭生命周期,对儿童将来的发展也造成重要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控制循环也是个体主动性的一种表现,如何让通过对这种动态过程的揭示来体现个体的主动性,值得研究者深思。

(4)彼此联系的生命

该机制认为,转变效应是间接通过有关联的“他人”生命来实现的。人际网络为个体的整个生命历程提供了有形无形的支持。以准备怀孕的子女与母亲为例,女儿怀孕这一事件会令母亲升级为祖母,故对大部分母亲来说都是喜事,但对少女妈妈的母亲来说却是悲剧,女儿的这种转变会直接影响与之联系的母亲的人生。

科尔曼(Coleman,19

8

7)提出“功能团体”的概念来描述彼此相关的人,这一团体中无血缘关系的人彼此相关,共享一种价值。如乡村社区和教区宗教团体。在这种团体中长大的儿童更明白是什么是适宜什么是不适宜的行为,这种团体更鼓励亲社会行为。但这种彼此的关联也使个人的转变也有了一种扩大效应,从而承受更多的群体压力。在国内关于三峡库区移民的研究中,这种彼此联系的特征之所以表现得比较明显,与当地相对传统,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有很大的关系。

(5)强调机制

通过这一机制,转变体验获得了与过去和历史的一种联系。转变对于个体来说也是一种选择,经历转变之后,个性中原有的某些特质可能被放大。如关于单亲家庭的一些研究发现,孩子行为问题并不是由离婚这一转变带来的,而是在离婚前就存在,只是离婚这一事件对孩子的问题行为起到了强调作用,从而让个人过去历史中的某些固有轨迹得到了进一步的积累。所以生命历程理论认为,生活史某种程度上是由个人重构的,每一次转变都会使个体对以前的生活经验重新解释,而这种重写会改变生活轨迹并使之变化。

根据上述五种机制,转变将背景与个人的主动性相结合,如果转变发生或被安排在恰当时机就会非常受欢迎,如果在不恰当的时机则会降低彼此联系的生命之间的支持,故生命历程理论非常重视对转变的研究。以转变为切入点,多角度多水平地分析个体、社会、历史三个层面的事件在个人生命历程中的反映,这一视角对国内学者开展未来的研究不失为一种借鉴。

自其于60年代诞生以来,生命历程理论在心理发展过程—生命历程—社会变化三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联系,其中一个基本假设即年龄将人们置于社会结构和特定的同龄群组中,对年龄进行深入分析能够帮助学者多方面了解社会变化在个体身上留下的烙印。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借鉴,启发他们从三维的空间去观察个人,还为社会事件赋予了历史纵深感。对于当代中国学者来说,新的挑战不仅在于如何将西方的这种新思潮本土化,还在于如何从中国的经验研究中寻找进一步值得拓展的空间。总体来说,生命历程理论所试图建立的是一种跨水平跨领域的宏观视域,但其落足点还是更多地在于生命的发展轨迹,时间观对于它来说不仅是一种崭新的解读社会的方式,还是重要的研究范式。

当然,由于生命历程学派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暂,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澄清的理论问题,如社会变迁中的时空结合问题,个人差异带来的不同生长环境问题等等(Elder,200

1)。如何借鉴最新的研究技术,更好地把这些复杂因素结合到生命历程研究中,将是未来该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埃尔德、葛小佳,1998,《变迁社会中的人生——生命历程及其中国的实例》,《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第3期(秋季卷)。

埃尔德·G.H.2002,《大萧条的孩子们》,田禾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成梅,2004,《以生命历程范式浅析老年群体中的不平等现象》,《人口研究》第28卷第3期。 李强,1999,《社会变迁与个人发展:生命历程研究的范式与方法》,《社会学研究》第6期。

李强等,1999,《生命的历程:重大社会事件与中国人的生命轨迹》,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刘精明,1999,《“文革”事件对入学、升学模式的影响》,《社会学研究》第6期。

托马斯、兹纳涅茨基,2000/1984,《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张友云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周雪光、侯立仁,2003,《文革的孩子们——当代中国的国家与生命历程》,《中国社会学》第2辑。

Chen, Kevin & Xiaonong Cheng 1999, "Comment On Zhou & Hou: A Negative Life Event With Positive Consequences." I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64.

Coleman,J.S. 1987, Public and Private High Schools: The Impact of Communities. New York: Basic Books.

Elder, Glen H., Jr. 1998, "The Life Course and Human" Development." In Richard M. Lerner(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Volume 1: Theoretical Models of Human Development). New York: Wiley. Sameroff, A. J. & Suomi, S. 1996, "Primates and Persons: A Comparative Developmental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Organization." In R. B. Cairns, G. H. Elder & E. J. Costello (eds.), Developmental Scie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远程教育时间营理的分析与策略探究
发布时间:2023-02-25
一、引言 在远程教育中,在线辅导就是为那些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的个人或团体提供教学信息、支持服务、学习管理、考核评价等的一种既有理论基础,又有时间价值和技术支持的系统概念。 在线学习也称网络学习,即在网上教育平台,学员......
传统文化角度下的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09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生命观 教育 传统文化 [论文摘要】鉴于频繁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应该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为生命观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从传统文化角度进行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可行性途径有:①通过《大......
论析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问题研究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26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生命;生命观;思想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从青少年危害自己或他人生命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当前学校教育对生命观教育的严重缺乏。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两课”,有必要进行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问题的研究。通......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空间观念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06
此在的建构和它去存在的方式在存在论上只有根据时间性才是可能的,无论这一存在者是否摆在时空中。于是,此在特有的空间性也就必定奠基于时间性。此在的空间性必须以其时间性为前提条件吗?诚如此言,空间性之于此在究竟有何意义?此在的......
试论生命理念观照下的大学通识教育及课程设计
发布时间:2022-10-23
" 论文摘要:在分析了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意义和现状的前提下,提出将生命教育融入通识教育中,以进一步明晰通识教育理念并以生命教育的整体思维理念统摄通识课程的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弥补我国通识教育理论研究的不足,而且可以使通......
新形势下初中学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3-05-03
[摘 要]文章从历史空间观培养的概念入手,积极探析在新形势下初中学生历史空间逛培养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阐释了初中学生历史空间观培养的策略,对于改善和调整目前初中教学工作现状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初中......
用时间轴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3-24
摘 要: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平台,它能够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链接并整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因此,时间轴是高中历史教学必须渗透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学习历史的必经阶段。探讨以时间轴来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学习体系,......
清亡忧思:辛亥革命期间恽毓鼎对时局的观察与体
发布时间:2023-07-05
[摘要] 辛亥革命中,在京士绅恽毓鼎不仅真实记述了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而且还对主要的政治人物一一进行了点评,希望、失望,忠诚、无奈,力挽狂澜而又无济于事的惆怅落寞充斥其心间。尽管政治潮流浩浩荡荡无法阻挡,可民国成立后,其......
朱熹天命观的构成与时代认知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11
天命,在古代主要是指天帝的旨意和命令,也指事物必然性命运及先天的禀赋。天命一词最早见于甲骨文,汤革夏命,周革殷命,都托天命《尚书汤誓》曰: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尚书泰誓》曰: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孔子则主张畏天命,并认识到......
分析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贫困观念
发布时间:2023-05-28
贫困问题自古有之。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其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与贫困作斗争的历史。进入近代社会后,英国社会逐渐对贫困问题形成了比较统一的看法和共识,我们称之为贫困观。贫困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贫困原因和采取何种措施济贫。 一......
逻辑学论文:探究以时间为线索的历史逻辑学习
发布时间:2022-10-19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逻辑学论文:探究以时间为线索的历史逻辑学习,希望帮助您提供很多想法。 一、引言 时间和空间就像是历史的两只眼睛,由于历史学的本质上就是一门关于时间的学问,在整个历史学当中,时间几乎是弥漫性地存......
浅议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的生命生成观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 生命生成 教学主体 教学过程 论文摘 要: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本质观是高等学校教学论的核心。文章依据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探讨了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本质,即生命生成,并追溯了其哲学前提,揭示了其现......
东方思想里的时间观念
发布时间:2023-05-13
摘要:时间一直都是哲学思考的热门话题,而且古往今来对它的理解无一定论。现实中的人们往往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流里面,尤其是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历史感非常重,动辄就是中国历史文化五千年。笔者认为,时间......
“理论鼓吹时期”的革命派
发布时间:2022-11-15
[摘 要]革命派最主要的主张之一就是“排满”,早在兴中会成立时就已经提出。在经历八国联军侵华后,其主张经过革命派在报纸上的大肆宣传逐渐演变成一种社会思潮,其产生的影响贯穿整个辛亥革命时期。 [关键词]革命派;“排满”;报......
论《蜀山剑侠传》的超越生命观(1)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 作为民国武侠小说北派五大家之一的还珠楼主,其作品代表了武侠小说中“奇幻仙侠派”的高峰。他的代表作《蜀山剑侠传》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其中蕴含的还珠楼主独特而系统化的生命观,是这部作品的重要意义所在。在对现实......
民间生命的狂歌与失重
发布时间:2014-01-17
近些年来,“民间”,一直是当代文学写作注视和表现的重要视域,也是理论探讨的焦点和热点。从早些时候陈思和提出的“民间的沉浮”、莫言的“作为老百姓的写作”,到近年被大力倡导的“底层写作”,“民间”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各自独特......
论克里普克的历史因果命名理论
发布时间:2022-08-11
克里普克(Saul A. Ripken)提出完全不同于罗素(Bertrand Russell)的指称理论,对同一性命题的分析开创了新思路。他认为,罗素摹状词理论的实质是通过意义的把握才能确定一个名称的指称,而把指称与意义相等同的理论是错误的。确定名称的......
论历代狩猎赋体现出来的古代帝王狩猎的时间与程序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 要]古代帝王经常举行大规模狩猎,其每年举行的次数和具体的时间以及狩猎程序都不是随意的。《礼记・王制》对天子和诸侯的狩猎活动作了明确规定:“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但并没有指明究竟是哪“三田”。本文从历代狩猎赋文......
钱穆民族文化生命史观简析
发布时间:2015-08-28
摘要:钱穆先生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史学家之一,他的民族文化史观在当时的史学界并非主流,但是近些年来他的史学著作和史学观念却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尝着试对钱穆先生的民族文化史观的内容.形成原因以及意义做一个粗略的探讨。......
论时频的变数——叙事的生命追忆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时频的变数——叙事的生命追忆第一节 频 率 概 说《祝福》中有四次对祥林嫂的儿子阿毛被狼叼食(发生过一次)的叙述。第一次叙述后,四婶红了眼圈,收下祥林嫂作女工;第二次叙述后,男人们敛起笑容,女人们改变了对她的鄙薄;到第三......
历史语境中的“生命关爱”
发布时间:2015-08-17
正是在上述这种宏观背景下,张泰山教授,以一个学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而注目于“传染病”,选择了民国时期的传染病与社会为研究对象,最终完成了一部四十余万言的“专题性”论著《民国时期的传染病与社会――以传染病防治与公共卫生建设......
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应有历史使命感初探
发布时间:2016-11-07
对于会计理论来说,我国比较缺乏的就是历史使命感。这里所说的历史使命感指的并不是一些感觉,也不是一些梦想,会计理论研究应有的历史使命感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指的是一些具体的理论研究,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的会计理论没有完......
经历,是一种生命之花
发布时间:2023-03-15
再自信的人也有失望的时候,再坚强的人也有脆弱的时候,再勇敢的人也有绝望的时候。当你那疲软的双腿横跨在成功与失败之门的时候,当你那滴血的心开始陷入彷徨与苦闷的时候,你那失望眼神在企盼什么呢?你那迷茫的心灵又有着怎样的涌......
浅谈大学生生命观教育
发布时间:2023-07-26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观 生命观教育 内容与途径 论文摘要:人对生命的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科学的生命观,导致他们不能正确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生命的价值。因此,明确......
浅析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应有的历史使命感
发布时间:2016-11-07
历史使命感在实际的社会工作和生活中,讲究如何深入理论研究,实现一定的应用价值,保证一定经济理论支持下的一切活动符合遵守必要发展规律的预测方案,长期以来,会计理论在中国内部一直没有得到较高水平的完善处理 ,就现阶段的情况......
分析时序的变位——叙事的生命选择
发布时间:2013-12-18
分析时序的变位——叙事的生命选择第一节 倒 叙请看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头几行:(A)“歌唱吧,女神!歌唱裴琉斯之子阿基琉斯的愤怒 (B)他的暴怒招致了这场凶险的灾祸,给阿开亚人带来了受之不尽的苦难,将许多豪杰强健的魂魄......
中国生态哲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2-08-17
摘 要:中国的生态哲学从环境伦理学研究开始,从自然辩证法中发展出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延伸进入伦理学研究领域,生态哲学就从环境伦理学发展起来。在思考自然界的价值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问题时,引发了环境伦理中“人类中心主义......
浅析当代水墨发展历程中的两难命题
发布时间:2023-01-16
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当代水墨艺术,可以发现当代水墨中的众多流派如现代水墨、实验水墨等在其发展历程中都出现过所谓的两难命题。对此许多艺术批评家提出了很多看法。但是,当我们梳理艺术批评家们关于两难命题的评论时,却发现这些......
春秋时期“名器观”的历史内涵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无道,官失其守,政失其序,于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呼吁名实相符,要求正名的礼学“名器观”特别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左传》作为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典籍,认为“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赋予了春秋时期“名器观”的特定历史内涵,反映了动乱时期人们对于“名实相符”的强烈愿望,蕴含着非常鲜明的“名器观”。纵观全书,《左传》是把“名器”作为一个重要的礼学范畴提出来的,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
关于高职教育生命化理念探析
发布时间:2022-11-29
"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关注的是职业技能的习得,忽略了生命整体的完善和发展,工具主义的语境中阐释了一种功利主义教育。文章在职业教育视阈中反思工具主义思维方式,解读职业教育的生命化诉求,阐释以生命为中心的高职教育理念——关注......
康德时间观的二律背反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28
摘要:康德对二律背反的阐述具体的表现在四组实例中,其中第一组关于时空观的二律背反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选择从第一组二律背反的解读入手,经由对康德时间观的内在逻辑,以及与之相关的有限、无限概念的内涵演变,逐步理清康德时间......
高职生时间管理培养策略
发布时间:2019-11-29
时间是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时间管理应成为高职生的一种能力。本文分析了高职生时间利用的现状,从高校教学的经验出发,提出了培养高职生时间管理能力的策略。【关键词】高职生;时间管理;培养时间是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它无法再生,也无法储存。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在时间中进行,社会也在随着时间变化发展。科学合理地使用时间是现代人社会性格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所谓时间管理,是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对时间进行的.........
唤醒生命中每个诗意的瞬间
发布时间:2022-08-23
曾经与友人交谈,谈到最喜欢的文人时,我说:我的男神是苏轼。喜欢他的阔达、淡泊、从容,笑对风雨。喜欢那句“人间有味是清欢”。光是读着,就觉得口齿盈香,一种清静怡适之乐油然而生。 于丹老师新书亦是以这句词为书名。清是清新......
试论高职生命教育有效途径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2-11-27
"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学制比较短,生命教育如何找到有效途径,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创新生命教育理念,系统化生命教育课程,强化接受的生命意识,注重校园文化引导,加强心理疏导作用,促进生命教育内化机制,等等,都是值得尝试的......
论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30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自发生之日起它就是人们关注的重大话题,也是历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1991年苏联解体后,国内外对这一话题的关注不断升温。一些人攻击十月革命有原罪,是与社会发展进程没有必然联系的偶发事......
论民主革命时期张友渔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发布时间:2023-01-31
民主革命时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形成的早期。张友渔在这个阶段一直从事党的文化宣传工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读物,再加上党交给他的宣传工作,可以说,张友渔的新闻思想更加贴近我们的国情和现实。他的很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著作,对新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论述,是我国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初步成果,是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的宝贵财富,为我们中国新闻思想史上添上了重要一笔。一、关于.........
时间伤,时间商
发布时间:2023-03-01
在不知不X间,国人打招呼的习惯用语“吃了没”已经被“在忙什么”取代,这看似这简单的变化,其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秘密?环顾四周,每个人都那么“忙!”为生计,为发展,为成功,为理想,为了自己想要的一切……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忙之国度”。只要注意观察,我们就会发现,会在火车上“聊大天儿”的人越来越少了。“看书的、沏茶的、泡面的、听音乐的,当然最多的还是低头玩手机的。”过去还能和邻座、邻铺的人搭两句嘴,开个.........
高职学生生命观现状与生命教育需求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5-09-06
摘 要: 作者采用自编问卷对高职生进行生命观与生命教育需求调查,从而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观教育和生命教育课程活动提供依据。结果发现:高职学生生命观态度总体表现积极、向上;普遍存在安全意识较低、受挫能力较弱的情况。挫折......
试论生命性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生命 教育 生命性教学 论文摘要:在技术统治一切的时代中,教育封闭了通往灵魂之路,对生命的异化和漠视使教育迷失了方向,离生命的原点越来越远,一个呼唤教育回归生命,以人为本的时代已经到来。文章基于对生命与教......
给学生一点时间
发布时间:2023-03-01
学完了第一单元,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检测。检测的结果让笔者无法言语,孩子们测试的正确率极低。有些孩子会解答书本上的问题,却不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有些孩子甚至连书本上的问题也不会解答,笔者的心情苦闷到了极点。但冷静下来之后......
从命令论到规则观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关键词: 命令/规则/自然法/实证法学 内容提要: 法律到底是一种规则还是一种命令,是法律实证主义内部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争点。哈特对奥斯丁的命令论的批判也成为法律思想史上的著名公案。本文通过对双方文本的细致解读,认为哈特对......
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
发布时间:2023-01-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
马克思时间观的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20
广大朋友们,关于“马克思时间观的当代价值研究”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龚海艳(1979—),女,宜春学院政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江西宜......
培养八年级学生历史观的方法探究
发布时间:2023-02-15
摘 要:在八年级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存在着历史观念十分薄弱的问题,影响了他们对于历史事件和问题的认识与判断。因此历史观的培养十分必要而又迫切。本文就如何培养历史观,从知识网络、史料教学、思维拓展、情感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
时间间隔分析仪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时间间隔分析仪研究 时间间隔分析仪研究 时间间隔分析仪研究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通信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信息的传送也由模拟传输转向数字传输,信息越来越多地作为数字脉冲之间的时间或相位的变化而传送......
追问生产力和唯物史观——系统历史观导论
发布时间:2023-04-13
" 内容提要:目前学术界对生产力的研究,只是用系统思想研究生产力要素的构成,一些学者开始用可持续发展即用生态的观点来研究生产力的构成,并提出一些新的认识,但没有用系统的思维来思考生产力的本质,没有历史地考察生产力的内涵......
浅谈历史街区文化景观的空间传承
发布时间:2022-10-26
摘要:城市历史街区文化景观的发生、发展离不开街区中的空间。文章从文化景观的空间构成、空间传承的手法等角度,对城市历史街区文化景现的空间传承进行了内涵及形式的探讨。 关键词:文化景观;历史街区;空间传承 历史文化街区......
公民城邦与亚里士多德的生命伦理观
发布时间:2022-08-02
公民城邦与亚里士多德的生命伦理观 摘 要:亚里士多德的生命伦理观,一方面基于希腊城邦社会生活的德性考察与实践总结,另一方面则基于实践理性反思与德性生活理想的逻辑证明。他的生命伦理观,主要表现为正义与友爱两大原则。正义......
看景观书写与生命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15
一、引言 在全球化和商品经济盛行的语境下, 赵剑平依然固守在黔北这片土地上, 精心耕耘他的文学艺术园地。自20 世纪70 年代末至今, 他创作了一系列的文学作品, 其中《獭祭》获贵州省《山花》文学奖,《杀跑羊》获省政府首届文学奖......
马克思主义生命观对家庭生命价值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20
生命教育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目前,多数学者都已探讨了学校、社会、个人等实现生命价值教育的途径,但鲜有学者研究家庭教育这一途径。本文旨在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生命价值观与家庭生命价值教育的契合度,分析家庭生命价值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马克思主义生命观对家庭生命价值教育(本文特指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生命观教育)的几点启示,以促进家庭生命价值教育的发展,使家庭生命价值.........
罗斯金解析法国大革命:“如画的”历史探究
发布时间:2022-11-07
在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上,法国大革命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一个重大的标志性的事件,在政治作为历史重要层面上来说尤其如此。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世界体系理论的代表人物沃勒斯坦(ImmanuelWallerstein)认为它不仅仅是法国历史上特定的政治性事件,还对相关国家的历史发生了特定的影响,而且作为世界历史性事件的法国大革命,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的学者着重考察其革命性,认为法国大革命对.........
历史时期的湘茶生产及其发展探索*
发布时间:2014-01-07
摘 要: 历史 时期的湘茶生产可以追溯到汉代甚至更为久远的 时代 ,但 发展 于唐宋,兴盛于鸦片战争后的清末民国初期。这不仅有赖于湖南具有发展优质名茶生产的 自然 生态环境,而且与湖南茶农能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适时调整茶类结......
由《边城》看沈从文生命观
发布时间:2023-05-28
摘 要:《边城》是沈从文小说创作成熟期完成的一部颇具诗意的作品。从小说主要人物的人生形态及其与生死的交结,可窥见作者的生命观:老船夫的自然老死、翠翠父母双双殉情,以及自然威力带来天保的意外溺亡,不同的人生结局透露出作者......
历史感,或有关时间与记忆的政治学
发布时间:2023-01-28
一 有关“80后写作”缺乏历史感的指责持续了有一阵子了。《名作欣赏》杂志的“80后”专号上,金理与黄平二位批评家在就此问题向读者与评论界展开自己身为同代人的体悟与诠释。②不过,对于这种指责,我所感到怀疑的是,这种所谓“无......
合理按排时间
发布时间:2022-11-11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一去不再来,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改掉拖拖拉拉的坏习惯。......
论提高行政效率必须树立现代时间观念(1)-行政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善于有效地利用时间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对时间的利用和管理只一般地论述和强调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时代感现代意识提高行政效率必须树立现代的时间观念即时间的价值观效能观结构观适度观和反馈观 论文关键词:行政管理......
刍论当代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格。培养正确的历史观,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始终如一地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教育学生,同时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关键词:大学生;历史观;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5)08-0071-0.........
需要时间浴火重生
发布时间:2023-03-29
尼泊尔是世界著名的徒步者天堂,包括珠峰大本营(EBC)、安纳普尔娜大本营(ABC)、安纳普尔娜大环线(ACT)、朗当国家公园(Langtang)、木斯塘(Mustang)、多尔帕(Dolpa)等知名徒步线路在内大大小小共上百条线路。世界上14座800......
时长的变形——叙事生命的选择
发布时间:2013-12-18
时长的变形——叙事生命的选择第一节 停 顿 与 减 缓“叙事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把自然时间人文化的过程。”[48](P156) 不论我们从逻辑上还是实证上都可以得知:故事时间≠叙事时间,那么如何去衡量呢?热奈特是如此划分的:“We cou......
叙事时间的形态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27
叙事时间的形态探究 叙事时间的形态探究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叙事时间的形态探究 更多内容源自 3 e d u 幼 儿 视广告叙事需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无限创意影视广告制作成......
时间管理out了
发布时间:2023-02-18
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是精力管理,时间管理已经out了,因为每一个时段的工作效率都是有所不同的。 不要没开工就泄气。如果一大清早就看到一张满满当当的日程表,你会不会有想死的冲动?如果会,你的精力在开工前就已经跑掉一大半了。......
新时期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问题论析
发布时间:2023-01-05
" 论文关键词:职业价值观;高职院校;高职生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生的就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职业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生的择业态度、择业方式和就业结果。如何对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已成为......
分析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控制
发布时间:2022-10-27
摘 要: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工程造价控制是从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到工程项目结束的全过程管理,它相对传统的工程造价控制更强调了管理的系统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建设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信息传播具有无限极性,QQ、人人网、微博、微信等成为了大学生接受信息、传播信息、思想交流的新平台。如何利用新的网络媒体对大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成为新媒体时代......
职业院校教师课程观的理论探究
发布时间:2015-09-16
摘要: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尤其是在项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的课程观是影响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重要因素。本文拟从课程观的理论研究出发,研究职校教师课程观的应然要求,并从任务引领型课......
关注历史教育 活化生命体质
发布时间:2023-03-14
2014年4月8日公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四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
中等数学教育发展历程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9
2000年俄罗斯全国统一中级考试委员会官方向社会公布了其普通教育的严峻现状。俄罗斯认为,即使全国统一中级考试的评定模糊了等级的划分,采用复合分数计算(不再采用五分制,使用百分制),每年以不同方式计算分数(2010年曾用21种计分方式),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一位基洛夫地区的教师Л.Н.米里尼克指出,“2009年的考试将A类题目中能正确回答两道题的即评为合格,一共有26道题,那么其百分比是7.5%。在什.........
道家生命观及其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9
一、道家生命观的基本特征 1、关于生命本位 道家生命观奠基于老子,老子生命观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确立了生命本位意识。老子生命本位观的逻辑前提和基础是其生命崇拜意识,这种生命崇拜是老子生命本位观得以建立的基础。老子生命本位观......
论生命化教育管理理念的理论基础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生命化 生命哲学 人本主义 建构主义 论文摘要: 生命化教育管理理念注重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 依据生命的特征来开展教育。它重视对学生心灵的培植、完整精神的构建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是一种和谐丰满、蕴含......
论当代革命军人的历史担当
发布时间:2023-06-16
习主席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能够担当;要讲实话、干实事、敢作敢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等。作为革命军人,要在实现强军目标的伟大进程中,肩负起历史重任,强化......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价值取向的理性审视与复归
发布时间:2022-11-19
摘要:个体生命观的价值取向决定个体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阶层,在物质不断充裕的当代社会,其生命观的价值取向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生命意识的弱化、生命态度的消极、生命价值的功利等。这些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学校、家庭、......
“路程÷时间=速度”错了吗
发布时间:2023-02-24
【背景分析】只有充分了解儿童对所学习的自然事物具有的前概念,清楚这一概念与教学所要达到的科学概念之间的差距,并懂得这两种概念转化的实质和规律,才能让课堂探究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才能使儿童真正获得科学概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获得所有学生的前概念,学生在学习科学之前,其他学科的知识有些已牢牢构建在学生的脑海中,特别是一些理科知识,如数学学科。正因为在学生脑海中有这个概念,在执教《机械摆钟》一.........
“命定”与“变命”:明代士人命运观
发布时间:2023-04-26
[摘 要]“命定论”和“变命论”是明代士人持有的两种命运观:“命定论”强调安于现状、否定人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动改变命运,这一命运观的产生与士子求仕不得、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下的优胜劣汰等在积极进取后无所得的现实无奈际遇有关;“......
试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生命教育思想简析
发布时间:2022-12-08
" 论文摘要:“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基石,体现了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教育要回归生命,教育即生命、生活即教育等生命教育思想。 论文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生命教育思想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
解析大学生科学历史观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0
一、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历史观教育的意义 科学历史观教育是由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或社会,对其成员或公民通过各种形式的唯物史观原理教育和历史教育实施的旨在养成其社会成员或公民科学历史观素养的公共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虽然已经步入......
浅析患者的中医时间护理干预
发布时间:2022-11-08
高血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等特征,给人们的生活健康造成极大困扰,且不当的治疗与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的脑、肾脏等器官造成不良影响,从而降低其生活质量。本研究针对本院128例高血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
论先秦道家天命观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3-07-12
“天命”是先秦哲学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范畴。研究者对儒墨甚至法家的天命思想都研究得比较充分,但对先秦道家的天命思想却向来少有探讨。零星的成果有:罗安宪分析了道家对天命所持的一种自然的无可奈何的态度,①张海英、张松辉探讨了......
浅析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初探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塞尔 言语行为 间接言语行为 论文摘要: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汀提出,其弟子塞尔将此理论进行了发展与完善,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对塞尔的这一当今国内外最前沿的学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间......
青少年生命观教育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 生命观 教育 论文摘要:生命观教育是一种帮助人们了解生与死的本质?并激励人们积极投入生活?贼予短哲生命以无限价值的教育。实施生命观教育是人类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需要?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教育......
浅析转变观念,让科学课绽放生命活力
发布时间:2023-01-08
" 论文摘要:小学科学是关于自然规律的学科。在科学教学中,要转变旧的传统教学观念,尊重、信任学生;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要走出课堂,鼓励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给学生展......
康德时间学说探究
发布时间:2023-07-27
一、康德时间学说的内容 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系统阐述了时间的时间学说。下而从时间是先天综合知识何以可能的必要条件、时间为经验知识划定范围和时间作为先验图型的构造二个方而来理清康德的时间学说。 1时间是先天综合......
“体验式”生命教育在高职德育课程中的实践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08
体蒙台梭利认为,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要帮助生命的发展,因此,关注人的生命,张扬生命的个性,实现生命的超越是教育之本。人之教化,以德为先,生命是德育的基础。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着信仰危机、存在感空虚、目标迷失等生命意义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刘翔平博士指出,我们现在遭遇的最严重疾病是普遍蔓延的精神空虚和无意义感。因此,高职院校要在德育课程中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敬畏生命、善待生命、关爱生命,进而让生命活得更.........
高职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 要】本研究旨在帮助高职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596名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一、大三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要好于大二学生;高职学生的......
给理想一点时间
发布时间:2015-08-27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未来,你是谁?”这个话题。这个话题有两个子命题:第一个是“未来,你想要自己是谁?”第二个子命题是“未来,你可以是谁?” 我17岁时,听从了父亲的建议,选择了土木科系。就读土木科系以后,我碰到了我的音......
给理想一点时间
发布时间:2022-08-16
我在17岁的时候,听了父母的建议,选择了土木科系。就读以后,我遇到了我的音乐老师,就接受了她的训练。两年之后,我发现我心中“未来,我想是谁”的想法萌芽了。 录制第一张唱片时,我每次要出去录音,都会跟我的父母说我要出去约会......
探析企业生命周期对财务管理策略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21
企业在发展的历史长河,离不开财务的鼎力支持,企业发展不仅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受企业内部条件的制约。哥德纳提出企业是有生命周期的,但与生物的生命却有所不同。首先是企业的未来发展是不可预测的,发展的时间长短不能做出明确估计。其次是企业在成长的历程中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瓶颈期,或称之为发展的停滞阶段。最后,企业发展必然面临着消亡,或者倒闭破产,或许经过发展过渡到新的生命周期。1企业的生命周期及财务特征1.1.........
浅析马克思经济学: 时间规划和理论意境
发布时间:2023-05-12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以来,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领域有两个问题逐步凸显出来:一是在经济思想不断涌现、学科分化日益精细的情况下, 如何通过经济学形式化和专业化反思理论整体性问题,这关系到马克思主......
微博时代下大学生的言论自由观
发布时间:2023-05-06
一、微博的定义与发展情况 微博,是一个面向用户,为他们获取传播分享信息提供便利的新兴媒介。用户只要联网就可以随时随地以百余字将自己身边的最新信息或者感受评价即时的分享到世界各地。 当下,作为新兴群体的大学生对于网络己经......
浅析后革命时期革命资源的法治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2-12-28
一、后革命时期的革命资源 后革命概念来自美国汉学家阿里夫德里克的《后革命氛围》一书。该书在检讨后殖民批评与其相关问题时认为,双重意义的后革命比后殖民更能涵括后殖民论的前提和要求。国内文学界、政治学界借用了这一概念,用以......
给理想一点时间
发布时间:2015-08-24
我在17岁的时候,听了父母的建议,他们认为我未来可以是一个土木工程师,所以我就选择了土木科系。到土木科系就读以后,我遇到了我的音乐老师,她提供了一个“未来,我可以是谁”的第二选项,我在17岁之前从来不知道自己可以唱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