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没有正义的正义

没有正义的正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5 00:02:24
没有正义的正义
时间:2023-06-05 00:02:24     小编:崔永泉

摘要:千方百计把马克思说成是一个正义论者,并不是对马克思本人的褒奖,而是对马克思的根本性误解,因为正义论的背后都内在隐藏着一个承认私有制具有合法性的陷阱。从休谟和罗尔斯所设定的正义产生的必要条件来看,任何形式的分配正义都是人性自私和财产有限的结果,由此就决定了分配正义的性质始终是为人性自私和私有制辩护的,是以默认人性自私和私有制合理为前提的。马克思毕生精力所追求的终极目的恰恰是彻底否定私有制,因而马克思对正义论一贯是保持警醒态度,并将其视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马克思对正义论之所以是嗤之以鼻的,是由于任何公平正义分配的背后都蕴含着不公平分配,平等权利的背后是权利的不平等,追求正义本身就彰显着社会现实的不正义。马克思对合理正当社会的设计不是从公平出发,而是从不公平出发,即从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出发。公平的背后是不公平,不公平的背后才是公平。正是共产主义社会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为原则,就彻底超越了正义生成的必要条件,因而是没有正义的。没有正义不是指缺乏正义,而是指最充分实现了的正义,一个完全实现了的正义恰恰是没有正义。

关键词:马克思;正义;批判

时下,马克思有没有正义思想,成为国内政治哲学研究的最热门话题之一。尤其是自塔克和伍德提出马克思是反正义论者之后,国内学者以自觉捍卫马克思立场为己任,纷纷从各个视域论证马克思拥有正义思想和正义理论,似乎不把马克思说成一个正义论者,就有损于马克思的伟大形象。笔者对以上观点不敢苟同,认为马克思对任何正义观都是嗤之以鼻的,因为任何正义都是财产私有和人性自私的结果,任何正义的背后都蕴含着不正义,因此把马克思说成是一个正义论者,无疑是对马克思的误解。马克思没有人们一般所说的正义,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是一个反正义论者,马克思所追求的正义是超越了正义的狭隘界限而没有正义的正义。即:马克思所设计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不需要正义的,因为共产主义社会使正义最大限度地得以实现,而充分实现正义的社会是没有正义并使正义得以消亡的社会。当然,马克思反对正义,并不妨碍我们构建分配正义和维护分配正义,因为我们当今的社会并不是马克思所言的共产主义社会,而是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

一、正义发生的必要条件及其本质

对正义思想的论述西方早就有之,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曾阐述过正义思想。但对正义为什么会发生?人们建构正义秩序的目的是什么?即人们需要正义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只是到了近现代经验论哲学的休谟才对此做出细致回应。休谟首先认定,正义不是出自自然而然的情感而产生的自然道德,乃是人们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人为设计出的道德。“有些德之所以引起快乐和赞许,乃是由于应付人类的环境和需要所采用的人为措施或设计。我肯定正义就属于这一种。”人类为什么要人为地设计出正义的措施呢?休谟的回答是,为了补救人们在自然状态下狭隘自私所导致的对财物占有的冲突,以增强社会稳定。“社会上主要的乱源起于我们所谓的外物,起于那些外物可以在人与人之间随意转移而不稳定时;这时他们就一定要去寻找一种补救方法,设法尽可能地把那些外物置于和身心所有的那些固定的、恒常的优点相等的地位。要达到这个目的,没有别的办法;只有通过全体社会成员所缔结的协议使那些外物的占有得到稳定,使每个人安享他凭幸运和勤劳所获得的财物。”当人们缔结了戒取财物的协议之后,就立刻发生了正义和非正义的观念。在这一点上,休谟与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思想是一致的。霍布斯就曾认定,人们相互缔结了个人权利转让的协议之后,正义之德就随之形成。即遵守相互签订的协议就属于正义,违背相互签订的协议就属于非正义。也就是说,正义和非正义是借助于对利益占有、分配的协议而产生的。休谟特别强调,只有先有正义的秩序,才能有个人的财产权。“我们的财产只是被社会法律、也就是被正义的法则所确认为可以恒常占有的那些财物。”虽然休谟的这一思想过于强调了道德观念的重要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休谟把正义本身看作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避免社会冲突发生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如果没有正义,社会必然会立即解体。“没有人能够怀疑,划定财产,稳定财物占有的协议,是确立人类社会的一切条件中最必要的条件。”

在说明正义发生的目的条件之后,休谟进一步论证了正义发生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财富的有限性,二是人性的局限性。从财富的有限性来说,休谟认定,正义不能发生在财富极端贫乏和财富无限丰富的情况之下。因为社会所创造的财富极度贫乏,贫乏到不足以养活社会上的所有人口,无论人们如何努力和如何节俭也不能保证社会上所有人口都享有一定的财富,那么即使有严格的正义规则也会无效,只能让位于人们的自保并使弱肉强食法则盛行。反之,如果社会创造的财富无限丰富,或者大自然恩赐给人类极其充裕的财物,以致每个人的需要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那么人们对社会财富就不必有“你的”或“我的”划分,也不必担心自己的需要之物被他人强占,因而也就不需要正义之德。“如果每样东西都同样丰富地供给于人类,或者每个人对于每个人都有像对自己的那种慈爱的感情和关怀,那么人类对正义和非正义也就都不会知道了。”在这两个极端条件之间的中间状态,即有一定的财富,但又不十分丰富,才需要正义之法则。正是由于社会所创造的财富有限,不足以充分满足所有的人,才需要在人与人之间合理而正当地分配财富。即是说,人为地建构正义法则和正义秩序,是为了维护劳动所得,明确财产所有权并禁止他人侵犯。正义构成了对人类财富分配的道德约束,在这一意义上,它才具有价值。从人性的局限性来说,休谟认为,人性的极度自私和人性的无限慷慨都不足以产生正义秩序。因为人性的极度自私,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不可能与他人分享任何财富,因而不会有公正地分配财富问题的出现,也就不会需要正义之法则。反之,如果人性无限慷慨,慷慨到对待他人如同对待自己,关心他人利益甚于关心自己利益,所有财物都可以拱手让人,由此就根本不会产生财产的所有权问题,人类也就根本不需要建立维护财产权的正义原则。“如果每一个人对其他人都有一种慈爱的关怀,或者如果自然大量供应我们的一切需要和欲望,那么作为正义的前提的利益计较,便不能再存在了,而且现在人类之间通行的财产和所有权的那些区别和限制也就不再需要了。把人类的慈善或自然的恩赐增加到足够的程度,你就可以把更高尚的德和更有价值的幸福来代替正义,因而使正义归于无用。”由此可见,正义只能发生在人性自私、但却有有限慷慨和仁爱的条件之下。人性自私需要正义的道德以抑制其无限扩张和消极作用,而人性中的有限慷慨、仁慈和同情,则能够保证这种正义的道德原则得以实现。 作为当代最杰出的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家之一的、以研究正义而闻名于世的约翰・罗尔斯在论述正义发生的必要条件和环境时,同样采取了休谟的观点。罗尔斯首先指认:“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象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罗尔斯的这一开场白,表明正义仍然属于社会制度的建构问题,而不属于自然状态下的自然德性问题。正义仍然是人类社会人为建立起来的道德,它是有理性的人们合理选择的结果,建构正义的目的仍然是为了解决社会中利益分配的问题。诚如罗尔斯所言:正义问题面对的是这样一个社会,“它不仅具有一种利益一致的典型特征,而且也具有一种利益冲突的典型特征”。由于利益一致,人们能够进行社会合作,以保证所有人能够过上一种比他们仅仅靠自己的努力独自生存所过的生活更好的生活。由于利益冲突,即每个人都喜欢占有较大的利益份额而非较小的利益份额,就需要一系列原则来指导人们在各种不同的决定利益分配的社会安排之间进行选择,以便达成一种有关利益分配恰当的契约。“这些所需要的原则就是社会正义的原则,它们提供了一种在社会的基本制度中分配权利和义务的办法,确定了社会合作的利益和负担的适当分配。”罗尔斯将产生正义的必要条件称其为“正义的环境”,并设置了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两个方面。客观环境是指“在许多领域都存在着一种中等程度的匮乏。自然的和其他的资源并不是非常丰富以致使合作的计划成为多余,同时条件也不是那样艰险,以致有成效的冒险也终将失败”。主观环境方面是指参与合作的主体,他们之间相互冷淡,或对别人的利益不感兴趣。罗尔斯认为,“只要互相冷淡的人们对中等匮乏条件下社会利益的划分提出了互相冲突的要求,正义的环境就算达到了”。由此可以看出,罗尔斯在论述“正义的环境”时遵循了休谟的思路。客观环境中资源的中等程度匮乏,亦即“适度匮乏”,既不能过多、亦不能过少。如果自然提供的环境非常优越,自然资源十分充裕,人的生存问题极易得到解决,不存在利益冲突问题,人们就没有必要选择和制订正义的契约。如果自然条件过于恶劣,任何合作都将归于失败,人们也就没有必要达成合作的契约。对主观环境,罗尔斯强调人们之间的相互冷淡,即每个人对其他人的利益都不感兴趣。对罗尔斯而言,休谟所谓的人性“自私”和基督教所谓的“仁爱”,都属于太强的心理动机而必须加以弱化。“自私”产生利己主义,无法与他人达成互惠互利的契约;仁爱产生利他主义,如果利他主义支配了社会生活,正义的要求和价值也就势必降低。

梳理休谟和罗尔斯的正义思想是为了向人们表明,正义是一种社会制度安排的、人为道德,人们追求正义和社会建构一种正义秩序,其目的和本质完全是为了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增强社会合作与团结。当这样理解正义之德的发生问题时,就内在地揭示了正义的产生是需要一定前提的:既需要资源或财富的适度匮乏,又需要人性的基本自私和适度慷慨。超越了这两个基本前提,正义就没有存在的根据和发生的必要。也就是说,正义是资源有限和人性自私的结果,无论什么形态的正义,谋划的都是对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因此,当我们讨论马克思的正义观或正义思想时,不能忽视正义的社会本质及其发生的必要条件。遗忘了这一点,就不能理解马克思为什么要批判资本主义正义观,马克思为什么闭口不谈自己的正义观,不谈对社会的正义设计。

二、正义的陷阱

正义是一个美好的词汇,当一个人大谈特谈坚持正义或维护正义时,总给人们一种道德高尚的感觉,似乎正义是解决人们利益冲突之最好的手段或方法,似乎正义的社会是最美好的社会。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同时代的蒲鲁东先生、鲍威尔兄弟、格律恩绅士、杜林牧师以及拉萨尔、巴枯宁之流,都紧紧抓住正义这块招牌,大喊特喊要坚持公平正义和争取工人的平等权利。但马克思对此却嗤之以鼻,并对正义展开了猛烈批判。因为对马克思来说,主张任何形式的分配正义,都不可避免地掉人一个陷阱,即对财产的有限性和人性的自私性做出合理性价值肯定,对建立在财产有限性基础上的私有制做出合理性价值肯定,进而承认私有制和人性自私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

通过休谟和罗尔斯对正义的论证我们知道,正义发生的根本性条件是财产的有限性和人性的自私性,人性自私只不过是每个人都希望对有限性财产的占有比别人更多一些。缺少这两个必要条件,正义就会成为空谈。反过来说,人们只要承认并追求正义地分配财富,就等于默认这两个必要条件是必然存在的,并肯定其存在具有价值合理』生。但是在马克思看来,财产的有限性并不是理所应当的,因为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财产的有限性就会被财产的无限性所超越,社会财富将会像泉水般涌现出来;人性自私也不是必然的,人性是社会关系总和的产物。财产有限性和人性自私只不过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们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产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消亡,根本不具有普遍必然性。马克思对财产有限性和人性自私的社会是持有否定态度的,认为它们不过是“人的依赖”或“物的依赖”的社会,而这种社会最终将被“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所取代。既然马克思不承认正义发生的两个必要条件具有合理性,也就必然不会承认正义存在的合理性。这就是马克思为什么很少谈论正义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所认定的按照社会发展规律必然到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正义的,也不需要正义的。当马克思说“只要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相一致,就是正义的;只要与生产方式相矛盾,就是非正义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奴隶制是非正义的;在商品质量上弄虚作假也是非正义的”时候,并不是马克思要承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正义性,马克思只不过是想表明,奴隶制有奴隶制的正义,资本主义有资本主义的正义罢了。但马克思的最终观点是,它们都不是真正的正义,它们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意识形态。

更为重要的是,承认和追求分配财富的正义,就内在地确认正义本身是一种善,就像亚里士多德所言“公正集一切德性之大成”,也如罗尔斯所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当承认公正分配财富的正义是一种善,具有价值合理性时,也就内在地承认财产的有限性和人性自私性是一种善,财产的有限性和人性自私性具有价值合理性。但是在马克思的视域中,财产的有限性和人性自私并不是善,并不具有价值合理性。人性自私不是善,人们一般都能理解且都认可这一点。财产有限性不是善,是因为它与私有制的产生密切相关,即财产的有限性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导致了阶级的对立和国家的出现,这一点恩格斯已经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做了充分说明:“劳动越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的财富越受限制,社会制度就越在较大程度上受血缘关系的支配。然而,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这种社会结构中,劳动生产率日益发展起来;与此同时,私有制和交换、财产差别、使用他人劳动力的可能性,从而阶级对立的基础等等新的社会成分,也日益发展起来;这些新的社会成分在几个世代中竭力使旧的社会制度适应新的条件,直到两者的不相容性最后导致一个彻底的变革为止。以血族团体为基础的旧社会,由于新形成的各社会阶级的冲突而被炸毁;代之而起的是组成为国家的新社会,而国家的基层单位已经不是血族团体,而是地区团体了。在这种社会中,家庭制度完全受所有制的支配,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从此自由开展起来,这种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构成了直到今日的全部成文史的内容。”即是说,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中,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有了剩余产品,正是剩余产品的出现造成了对剩余产品私人占有制度的产生,造成了使用他人劳动力而增加自己财富之剥削行为的产生,造成了社会分裂即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产生。恩格斯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有限性的财产,剩余产品的出现即是有限性财产的出现。由此可见,财产的有限性是与私有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正义地分配有限性的财产,不过是为了维护私有制,建构一种合乎私有制度的分配秩序。实际上,在休谟和罗尔斯那里,已经隐晦地表达了这一思想。当他们说正义产生的必要条件是财产的有限性,或者是财产的适度匮乏时,就已经明确地告诉了人们,正义与私有制是孪生兄弟,正义是维护私有秩序的。因为财产有限性必然导致对财产的私人占有,如何化解私人占有过程中发生的利益冲突,并使私人占有财产具有道德合法性,得其应得的正义性,即正义地获得财富和正义地分配财富就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如此一来,正义就与私有制结合在一起的,正义是私有制的产物,正义为私有制辩护,是私有制的遮羞布。

马克思把毕生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推翻私有制、解放全人类的事业中,因而他必然要批判为私有制辩护的正义理论。就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指证的那样,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公平正义地进行商品交换的表象背后,掩盖着资本家对无产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即公平交换的背后是不公平的占有。“劳动力的买和卖是在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的界限以内进行的,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伊甸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自由!因为商品例如劳动力的买者和卖者,只取决于自己的自由意志。他们是作为自由的、在法律上平等的人缔结契约的。契约是他们的意志借以得到共同的法律表现的最后结果。平等!因为他们彼此只是作为商品占有者发生关系,用等价物交换等价物。所有权!因为每一个人都只支配自己的东西。边沁!因为双方都只顾自己。使他们连在一起并发生关系的唯一力量,是他们的利己心,是他们的特殊利益,是他们的私人利益。正因为人人只顾自己,谁也不管别人,所以大家都是在事物的前定和谐下,或者说,在全能的神的保佑下,完成着互惠互利、共同有益、全体有利的事业。一离开这个简单流通领域或商品交换领域,――庸俗的自由贸易论者用来判断资本和雇佣劳动的社会的那些观点、概念和标准就是从这个领域得出的,――就会看到,我们的剧中人的面貌已经起了某些变化。原来的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揉。”马克思这一人木三分的分析,完全撕下了资本主义鼓吹的正义的面纱。用恩格斯的话说,马克思的“第二个发现”使“有产阶级胡说现代社会制度盛行公道、正义、权利平等、义务平等和利益普遍和谐这一类虚伪的空话,就失去了最后立足之地”。既然正义是与私有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权利,……平等的权利总还是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架里”,那么,马克思就根本不可能再建构什么正义理论或正义体系,因为财产分配的任何正义形式都不可能超出私有制的范围。即使人类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采取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按劳分配”形式,但马克思认为这种看似公平正义的分配形式,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法权。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不可避免地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带有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在马克思的视域中,私有制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公正,因为私有制带来了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以及有产者对无产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私有制所造成的这一最大不公正,是不可能通过正义地分配财富得到解决的,即使无产者的经济利益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无产者被统治的地位始终不会得到改变。既然任何形式的分配正义都不可能克服私有制,不可能调和阶级利益和阶级矛盾,而不消灭私有制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公正问题,那么,马克思就不可能代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讨论什么分配正义,更不可能赞成资本主义正义。有产者对无产者阶级统治的不公正在资本主义社会范围内是不可能克服的,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出路只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消灭私有制,然后无产阶级最终消灭自己,走向无阶级、无国家、天下大同的共产主义社会。

三、对正义的超越

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正义,并不是反对正义之善,而是指证资本主义正义的虚伪性,即资本主义不可能真正实现正义,因为任何正义的背后都蕴含着不正义,平等权利的背后总是权利的不平等。人们一般将正义理解为得其所应得的东西,那么,什么是应得的东西呢?在财产有限和人性自私的条件下,应得的东西是指按照一定的人为设计出来的尺度分配所得到的东西,尺度规定着应得。这一人为设计出来的尺度由于对所有的人和所有的物都一视同仁,因而该尺度就被认为是平等的,每个人都享有按照该尺度的分配所得,就被视为享有平等的权利。但是在马克思看来,任何平等的尺度和任何平等的权利在面对不同的个人时,都是不平等的尺度和不平等的权利。例如对劳动者的劳动来说,平等就意味着以同一尺度计量劳动量,以同一尺度计量劳动所得。在这看似公平公正的背后却蕴含着不公平和不公正。两个人虽然劳动量相同,劳动所得也相等,但其中一个人子女较多,另一个人则没有结婚而属于单身,平等分配劳动所得的结果导致的事实却是:其中一个人比较富有,另一个则比较贫穷。因此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愤怒地批判了“公平的分配”问题,并认为,“这种平等的权利,对不同等的劳动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利。”要克服这种形式的平等而事实上的不平等,即“要避免所有这些弊病,权利就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所谋划的正义,是要超越这种平等的正义,走向一种没有平等尺度的正义。

所谓没有平等尺度的正义,是指按需分配的正义。在马克思那里,得其所应得是指按照需要得到其所想要得到的东西,个人需要是个人应得的尺度。就像大家都熟悉的那样,马克思用毕生精力所追求的目的是实现按照个人的需要分配所得。由于个人需要千差万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地点,需要也不尽相同,因而个人的需要对社会来说是完全不平等的,以此为基础生成的个人权利也就不可能完全平等。也就是说,面对纷繁复杂和千差万别的需要,无法确定一个统一平等的尺度而相同或相等地满足迥异的需要。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权利应当是不平等的涵义。然而,个人需要虽然因个人差异而不平等,但充分满足这种不平等的需要又是最大的平等,又是最大的正义;或者说这种不平等是充分实现了的平等,是充分实现了的正义。试想一下,最根本的应得或最充分的应得是什么呢?只能是充分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个人需要某种东西,社会就立即满足他某种东西。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样的分配形式能够比这更公正的呢?以往一切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所追的正义都是平等的正义,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满足差别化的需要,这种正义看似平等而实际上却无法达成完全的平等,这一点即使是作为当今正义论大师的罗尔斯都不得不承认。马克思超越这些思想家的地方在于,按需分配看似不平等,即有些人需要较多,有些人需要较少,但实际上这种不平等却是完全的平等,它保证了每个人的需要得以充分的满足和实现。

当然,按需分配并不是凭空设想出来的,马克思为它奠定的基础是:“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和“各尽所能”。“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界限,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一再强调,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因为只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才能担保财富像泉水般涌现出来。生产力高度发达,自私的人性也必然被超越,财富的丰富性使得人们必然不再斤斤计较个人所得,每个人都竭尽所能地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规定完全超越了休谟所设定的正义发生的两个必须条件――财产有限和人性自私。财产的无限丰富和人性的高尚,必然使得正义之德成为一种多余,因此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分配正义必然消亡,共产主义社会必将成为没有正义或者说不需要正义的社会。由于按需分配又是一种最大的正义,是正义的完全实现,在这一意义上讲,共产主义社会又是没有正义的正义。在不正义的社会里,人们必然需要正义;而在正义充分实现的社会里,人们就不再需要正义。就像空气缺乏时,人们之间需要合理而正当地分配空气,当人们可以自由而充分地呼吸空气时,合理而正当地分配空气就必然成为累赘。

对于马克思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设计,西方学者除了批评其为乌托邦外,时下有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的按需分配与自然环境资源的有限性相矛盾,有限的自然环境资源不可能为人类提供无限丰富的财富。由于篇幅有限和讨论问题的限制,在此不可能详尽回应西方学者的这种生态批评,但有三个问题需要做一澄明。第一是如何理解需要。按照唯意志论者叔本华的观点,欲望是经久不息的,需求可以至于无穷。但叔本华却完全忽视了一个基本问题,即需要的合理性。不少学者指认,无穷的需要是不合理,许多需要完全是为了某种商业利益被人为激发出来的“虚假需要”。合理需要之概念的提出,就使得需要不再是无限的,而成为有限的。人们可以想象,如果人性高尚了,与自然环境相悖的、不合理的需要就有可能自觉受到限制。第二是如何理解生产力的高度发达。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从量的角度理解生产力,把生产力的发达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量的增多,忽视了生产力的质的改变。在马克思那里,生产力的发达不仅是量的增加,更是质的改变。如马克思指证,资本主义生产力造成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中断、出现了无法弥补的裂缝,而共产主义生产力则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合理地共同控制物质变换,使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得以真正实现。从这一意义上讲,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力,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生产出更多的产品。第三是如何理解财富的丰富性。传统观点总是从绝对意义上理解无限丰富的财富,认为无限丰富就是绝对的多,多到人人可以任意地领取。这样一种无限丰富的财富是自然环境所不能提供的。但无限丰富的财富也可以作相对理解,即人们的不当需求减少或受到抑制而导致财富相对的富有。马克思的“各尽所能”的含义需要深人理解,只有“各尽所能”了,才能有“按需分配”。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浅论程序的正义
发布时间:2023-06-11
摘 要:在我国,过去和现在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一直存在,人们对实体的关注远超过对程序的关注,程序的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日本著名民事诉讼法学者谷口安平的代表作《程序的正义》一书中程序......
论法的正义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 要】自从法产生以来,关于法的价值问题法学界从来没有停止过争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卢梭、孟德斯鸠至近代的罗尔斯都提出了自己对法的价值的追求与探索。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阶级、私有制、国家产生的必然结果。不论是雅典......
浅析诗意的正义
发布时间:2023-04-26
纳里沃德最近在曼哈顿市中心的莱赫曼莫平画廊举办展览的行程即将结束时,把他的名片递给我,并直接翻转过来,显示出打印在背面的多项声明。第一条是:我现在想和我的律师谈话。下一条是:我不会放弃我的任何法律权利。沃德把米兰达权利......
正义从来不缺席
发布时间:2015-08-25
费尔迪南流亡后,他在奥地利的产业全部被纳粹占有,他收藏的艺术品被纳粹送到了奥地利博物馆,其中就包括他妻子的几幅肖像。二战结束后,奥地利纳粹政府倒台,但新成立的政府不愿归还犹太人的财产。因此,费尔迪南的财产继承人向奥地......
悲剧精神的正义论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要] 按照理性主义的观点,由于正义愿望与历史阻力之间的永恒冲突,正义蕴含着悲剧精神。首先,在发生论上,悲剧滥觞于古希腊,而古希腊悲剧常产生在人的命运与正义的关系问题上,具体表现常演化为哲学家对正义问题的思辨及论争,文......
超越正义与权利
发布时间:2022-10-09
自70年代以来,美国哲学场景中最突出的事件就是政治哲学的崛起。一大批思想背景不同且观点各异的政治哲学家脱颖而出,从颇为正统的德沃金(R.Dworkin)到反抗传统的桑德尔(Michael Sandel), 从崇尚古希腊的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
嘉博文:从来没有真正的垃圾!
发布时间:2015-08-13
无论是道家的“有无相生”,佛家的“轮回”,还是物理学的“能量守恒”,都异曲同工地诠释了地球的智慧:生生不息,循环不止。城市中一半以上的生活垃圾来自餐厅和厨房,农村每年产生30亿吨禽畜粪便、7亿吨秸秆。它们是文明的污点,但......
正义的理想与误区
发布时间:2023-05-21
换言之,案件当事人试图利用非法手段左右审判委员会,使其作出违背事实和法律的对其有利的判决,比左右独任庭、合议庭要困难得多。而且,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方式避免了其与当事人之间的接触,可以阻止当事人对案件审判结果施加不良影响......
正义的理想与误区
发布时间:2023-03-09
审判委员会制度可以说是我国的一大司法特色。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均未有先例。司法理论一般认为,审判组织形式只有合议制和独任制两种。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对部分案件持有最终决定权的并非承办法官本人或合议庭,而在于其审判组织内部设......
秘密是正义的敌人
发布时间:2023-02-11
柏拉图在《共和国》里谈到正义时,说了一个经典的比喻故事。在小亚细亚古国吕底亚,有个牧羊人叫盖吉士,有次牧羊时大地震动,他掉进了一个裂洞里,在洞里捡到一枚戒指。如果他戴了戒指,把戒面朝外,他就会被人看到;如果把戒面朝内......
浅论和谐正义观
发布时间:2022-10-26
浅论和谐正义观 浅论和谐正义观 浅论和谐正义观 摘要:社会正义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维。社会正义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有着不同的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不能采用西方社会的正义观,也......
论柏拉图的正义观
发布时间:2023-06-01
摘 要 本文以柏拉图的作品《申辩》、《斐多》、《理想国》为切入点,论述了正义是在应在的位置上做应做之事、正义的本质是灵魂的一种属性以及正义的产生,并通过作品提供的背景和对话讨论了正义之人和不义之人的区别、正义的种类、正义......
正义的理想与误区
发布时间:2013-12-17
5.现行审判委员会制度与回避制度相矛盾 司法要保障程序正义,何谓程序正义,内涵因国而异,但“自然正义”作为一项十分古老的在罗马时代和中世纪便已被人们所接受的程序正义标准。“任何人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是“自然正义”的一项基......
罗尔斯正义原则对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 要:在《正义论》中罗尔斯提出了“平等自由原则、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当前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尤其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公众的普遍价值诉求。罗尔斯的......
探究社会主义经济正义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6-07
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崇高和永恒的价值理想,又是一个与特定的历史境遇和任务相关的时代课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贫富差距扩大化和各种社会现实矛盾的突显,经济正义则愈来愈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热门话题和现实课题,构建......
浅析古希腊正义观
发布时间:2023-02-07
摘 要:什么是正义?古希腊先哲最早对“正义”展开思考和研究,从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到苏格拉底,正义完成了从宇宙正义向自然正义、又从自然正义转向属人正义的转变。而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对正义问题的研究越来越......
分配正义的三种类型
发布时间:2023-02-04
" (在民主自由平等的背后——现代政治哲学解读 系列之17) 企业家凭借自己拥有的资产获得数十倍、数百倍于员工的收入,是分配正义的题中之意吗?两个同样是25岁的小伙子,只因一个是大学教授的儿子自小在良好的环境里受到良好教育,一个......
正义观念的历史形象
发布时间:2019-11-25
〔摘要〕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非正义性和共产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内在缺陷时,明显地诉之于一个理想的正义标准:基于每一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原则。一切社会形态及其生产方式的正义性都能够按照它们接近这一标准的程度而得到评判。按照这一理想的正义标准,在人类历史的第一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仅从形式上来看是非正义的,而且从实质上来看也是非正义的;在人类历史的第二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从形式上来看.........
搀扶正义 2014年2期
发布时间:2015-08-21
话题事件>>> ■四川达州的蒋婆婆在小区意外跌倒,三个玩耍的孩子主动跑过去将老人扶起,孰料老人声称是孩子玩耍撞倒了自己,伤愈后要求三个孩子的家长均摊医疗费,两个孩子家长被迫答应了要求,但另一个家长在明确得知不是三个孩子......
民主正在失去意义?
发布时间:2023-01-03
放弃相对和平与繁荣,追求残酷战争与动荡的决定看起来不合理性。但生长于民主社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响应“伊斯兰国”等亡命集团的感召,离开家园和家庭前往万里之外参加圣战。民主是如何失去这些鲁莽灵魂的忠诚的?应该如何重新赢得可......
不一样的正义(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19
通往正义的两条道路往往在我们心中分叉:我们试图作为一位行者而同时踏上两条相反的道路——达玛什卡 “司法的公正就是对抗,通过对抗,由法官选择更有道理、起码看起来更有道理的一方。”——张卫平 程序规则的不同,往往只是技术......
正义的内在与外在怀疑主义之间
发布时间:2023-07-01
一、凯尔森的答案 在法律的经验实证主义理论与传统自然法学说中探求替代性中间道路的纯粹法学会怎样回答正义是什么?这着实是一个吸引人的话题,然而,凯尔森的回答却很简单:纯粹法学坚持法律概念与正义的泾渭分明,抛弃任何借助......
浅谈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3-24
一、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形成与内涵 正义是法的王国中永恒的主题,人类政治法律思想的发展史是一部逐步认识正义的历史。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启了人类对正义的思考,指出个人正义只有在正义的城邦中才能实现。亚里士......
浅谈广义次正定矩阵
发布时间:2023-02-22
浅谈广义次正定矩阵 摘要 广义次正定矩阵是生活与实际中常碰到的问题,特别是工程设计,金融管理等方面。本文阐述了广义次对称次正定矩阵与广义次正定矩阵的......
正义的最高境界(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2
「内容摘要」:罗尔斯的《正义论》是现代西方政治、法哲学的一部巨著,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内学者也对它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他提出了“公平的正义”这一理论,对正义的理解堪称达到了最高境界。本文主要从《正义论》和以前理......
环境正义与政策指针
发布时间:2022-07-22
" 1.开头语绝望的21世纪,这不是危言耸听。人的欲忘驾着科技动力的翅膀,企高无止境,终将自落自毁 无可疑。越来越多的人们忧虑环境危机(Crisis of ennui remnant),人们有不同的原因疹断,解决之策也各异。2.环境正义出台环境问题危及生......
论生态资源的分配正义
发布时间:2023-03-09
论生态资源的分配正义 论生态资源的分配正义 论生态资源的分配正义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生态资源分配正义的物质基础:共享资源与人类补偿 大多数生态资源例如水资源、空气资源等,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要素,同时也是其他许许......
浅谈公证的秩序与正义
发布时间:2022-10-27
1秩序与正义在公证制度构建过程的重要意义 秩序和正义作为两个基本价值,它们在构建法律制度过程中,小可或缺一个法律制度若小能满足正义的要求那么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就无力为政治实体提供秩序与和平但在另一力而,如果没有一个有......
正义的旋律 和平的协奏
发布时间:2015-09-08
“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习近平主席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为历史与时代发出了和平宣言。 用音符......
从经济正义到政治正义:休谟与洛克财产权理论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2-23
" 论文关键词:经济正义 政治正义 财产权利 论文摘要:财产权是一个重要的政治范畴,它与国家权威的正当基础密切相关。以财产权利为逻辑起点.导引出政治正义,是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确证政治道德基础的重要理路。休谟和洛克的财产权......
成语意义的正偏移理解
发布时间:2023-02-21
摘要成语意义的正偏移理解,是指对成语的整体意义,或是其中关键或主要的词语或语素,做想当然或“望文生义”式的理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局部偏移与整体偏移。这种理解 有的已被词典认可;如果超过一定限度,便成了负偏移――误......
“实践转向”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政治的正义性决定了法和国家的合法性。西方古典政治正义观是形而上的以“君主”为视角的抽象正义观,追求臣民服从国家制度、实现君主统治的目标。近代启蒙思想家基于理性主义的原则,以抽象的人和抽象人性为视角,借助设想的自......
正义感、移情与司法裁判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要:司法裁判并非是一项纯粹理性的事业,属于情感范畴的正义感构成了法官裁判的重要视角,在裁判工作中发挥着认知和指引的关键性作用。从情感理论上来说,正义感的形成主要赖于移情这一情感现象,而移情的展开需以无偏私性和信息充分为必要条件,这样才可能导向正义的个案裁判。不过,正义感的运用并非不受理性的约束,它只是为裁判提供了一种行动计划和倾向,法官仍然要诉诸于以合法性思维为框架的法律理性论证。因此,司法裁判.........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发布时间:2013-12-19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 更 多精 品源 自 课 件 爱国主义是一个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词语,也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复杂的概念。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
对柏拉图“应得”的正义辨析
发布时间:2022-12-18
西方的正义产生于古希腊时期,作为一种宇宙论原则而被提出来的古希腊的正义就是一种应得,即在宇宙中,每个人或每件事都有着他的或它的规定地位与规定职务,这种规定的地位与职务就是这个人或这件事的应得。正义(dike)一词首次在荷马史......
论身份正义的诉求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2-10-18
关键词: 身份 正义 身份正义 实现机制 内容提要: 法律中的形式正义需要超越身份,实质正义需要通过身份,身份正义是基本的社会正义。强势身份集团控制社会资源形成势力,借助制度安排获得超额利益,并使这种利益格局获得文化心理认同;产......
“作为公平的正义”如何可能?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要:本文从罗尔斯的《正义论》出发梳理当代政治哲学中备受关注的正义问题。根据其哲学思路,罗尔斯试图建立起较为实用和系统的道德观和伦理观,而作为公平之正义论堪为典型。立足于公平之上的正义理论对于我们切身理解作为理性的、......
论程序法治与税收正义
发布时间:2023-03-22
论程序法治与税收正义 论程序法治与税收正义 论程序法治与税收正义 三、税收法治中的程序问题:理论分析随着正当程序作为一项宪法基本原则的确立和宪政理论的发展,宪法的程序属性得到了......
让法官成为正义的代名词
发布时间:2023-01-15
【摘要】复旦大学的联名请求信牵动着社会舆论的心,这又是一次社会舆论与刑事司法程序的较量,这种较量的最终结果是“法官是不是正义的代名词”。在法治理念当中,法官居中裁判,承担起定纷止争的司法功能,法治国家当然希望“法官是正......
让法官成为正义的代名词
发布时间:2015-07-27
一、社会舆论背后的“推手”――刑事司法报道 社会舆论的主体也就是公众,他们独立的自我意识是可操控的也就是说是可以被影响的,而这种影响因素除了包含公众自身因素以外还有许多域外因素,其中重要的一种域外因素就是报道。报道的载......
政治正义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2-07-24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 新农村 政治正义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任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使命。它的宗旨、任务和目标,都体现了政治正义的价值诉求。政治正义也对推进这一伟大事业提出了具......
探索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
发布时间:2022-07-27
【摘 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为使公平正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关键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探索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公平正义;途径 目前,随着中国社会转型进程的日益加快,公平......
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
发布时间:2023-04-22
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 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 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 一 失权即原有权利的丧失。民事诉讼中的失权是指当事人(含第三人)在民事诉讼中原本享有的诉讼权利因某种原因或......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4
摘要:马克思的公平思想不仅具有深刻科学内涵,而且博大精深,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它对当前社会的现实价值就是有利于实现和谐社会,同时,它对社会公平的理想描绘能够给社会带来现实努力的动力与方向。本文主要论述了马克思公平正义思......
正义通过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发布时间:2022-09-30
“中共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涉嫌受贿、滥用职权一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经依法指定管辖,移送湖北省咸宁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任、党委副书记蒋洁敏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
正视新自由主义发展观(二)
发布时间:2023-01-17
" 六、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 然而,“华盛顿共识”从其问世之日起,就受到了来自国际学术界及其他多方面的猛烈批评。有人认为,“华盛顿共识”的十个主张是以新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是一种“市场原教旨主义”。因此,发展中国家实施......
正视新自由主义发展观(一)
发布时间:2023-07-05
" 摘要:新自由主义在全球处于所有现代化理论与发展理论的轴心地位。是“标准”的“经济增长理论”(即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理论)。新自由主义是从古典自由主义发展而来的,是对凯恩斯主义的“革命”,在处理个人与国家、自由与民主、放......
司法视角下的正义、公正和公平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十五大、十六大报告连续提到司法改革,并相继出现了公正、正义和公平三个概念。可见司法改革势在必行,且公正、正义和公平应该成为司法改革的目标和准则。在司法领域,正义就是公正和公平。公正和公平作为正义的两个方面各有侧......
社会公正、社会主义遗产与社会民主主义
发布时间:2022-07-24
" 提要:近年来国内知识界某些人提出的“公正至上”,是一种不切实际、且甚为有害的激进口号。本文认为,重要的问题并不是何党、何派或何人能够为全社会确立起一种绝对的社会公正标准;而在于能否找到一种与当代政治新思维相一致的方式......
浅述罗尔斯正义论的理论思路
发布时间:2015-08-07
摘 要 功利主义在现代道德哲学中居于主导地位,然而现代社会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却无法解决,罗尔斯提出的作为公平的正义与之相抗衡,这个正义理论是通过虚拟和抽象推理证明出来的,是原初状态在无知之幕的遮蔽下人们共同选择的有关构......
浅谈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3-02-23
" 论文关键词:认识 社会主义 当代 论文摘要:文章指出:在当代,我们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认识当代社会主义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认清社会主义的特征,完善社会主义的制度,坚持......
陈励文:代言正义 护社会公平
发布时间:2023-03-16
人物简介 陈励文先生,陈励文律师事务所律师东主,葵青工商业联会副会长、香港泰国商会创会会员、葵青工商业联会会董、香港广东社团总会青年委员会委员、葵青区少年警讯副会长、粤港青年交流促进会会董、全港各区工商联会董、广东外......
《汉语大词典》“封望”条释义辨正
发布时间:2023-04-07
封望”是与中国古代封爵制度密切相关的一个词,《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解释为“谓以封地为籍贯”,并举两例: (1)宋欧阳修《欧阳氏图谱序》:“询之子通,仕于唐,尤显,皆为名臣。其世居长沙,犹以渤海为封望。” ......
自然正当与社会正当:对维特自然浪漫主义的评注
发布时间:2022-12-16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伟大作家歌德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歌德的爱情经历和一个朋友的自杀。该书出版于1774年,被称为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最丰硕的成果。从这部日记书信体小说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自然浪漫主义的倾向:歌颂“天才”,提倡“自由”,主张“个性解放”,号召“返回自然”。维特短暂的一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些精神气质,但他对自由与爱的追寻终究步入绝境,只好选择自杀。维特自杀也促使我们深入反思自然正义.........
程序正义在国外的实践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30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法律发展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依据本国国情,以本国经验为基础,同时借鉴并吸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中对本国发展的现实有用的积极因素。例如欧洲大陆的许多国家曾借鉴、移植法国的行政法院制,以及民法法系国家对《......
婚姻法学的社会正义价值分析
发布时间:2016-09-13
一、婚姻法的社会正义价值的概念 所谓婚姻法是指有效协调和规范人们婚姻生活全过程的法律的总称,包括了婚姻家庭关系的产生、变更、终比以及婚姻家庭主体以及其他家庭人员在婚姻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人身以及财产关系。其具有普遍适用性......
马克思正义思想及重要启示
发布时间:2023-05-15
〔摘要〕 马克思正义思想以人类社会为立足点。这一独特的立足点决定了马克思正义思想与众不同的基本主张,包括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谋利益的基本立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分配正义原则,消灭生产资......
自由主义如何关心社会公正
发布时间:2023-03-06
" 序 言 这一百年政治革命理想是“解放”,也就是“自由”。革命除了政治革命之外,还有一个是社会革命(或经济革命)。从孙中山开始,政治革命被迫和经济革命卷在一起,而且经济革命还依赖于政治革命,也就是通过暴力或民主手段重......
我国水污染与环境正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4
摘 要:我国水污染领域的社会不公主要表现为:⑴上游企业、居民等排污,下游地区居民、政府等承担水污染的后果;⑵城市将河流当作排污通道导致农村环境致病社区化;⑶严重的水污染导致水资源与环境代际分配不公。这些环境不公成为社会可持......
浅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有关政治正义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4-08
" 论文关键词:正义;政治正义;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社会取得共识的远景目标和战略选择,更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是一个正义的社会,而一个正义的社会是一个系统,在......
论我国环境法治中的环境正义
发布时间:2022-12-20
论我国环境法治中的环境正义 论我国环境法治中的环境正义 论我国环境法治中的环境正义 摘要:环境正义是较新型的环境价值观,由于经济、社会、历史等原因,我国环境立法中环境正义理念缺失,导致环境权益和责任分配不公,最终......
程序正义论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12
根据1996年3月修正的中国刑事诉讼法典第191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有下列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一)违反本法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二......
解析正常性消费与消费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21
消费主义(consumerism)始于19世纪,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使西方资本主义告别短缺经济进入了过剩时代,生产对消费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消费不仅决定着生产,而且更决定着生产循环和再生产。刺激消费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促销花样手段不断翻......
20世纪西欧社会主义运动的三次修正主义浪潮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要:20世纪西欧左翼的社会主义政治史历经了三次大的修正主义浪潮,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的彻底否弃。最终的结果是,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元素被修正主义全面取代时,西欧社会主义也就丧失了自身的理论辩护力和左翼立场,沦为与自由主义合流的修正主义思潮。回顾和反思这段历史,可以得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左翼运动,作为以自由和人类解放为己任的现代性的政治实践,有着自身不可或缺的正当性尺度和理论辩护的基础。当这.........
浅谈天人共同体视域下的正义观
发布时间:2022-09-12
居今之世,我们对于现实处境中的全球性面向与地方性面向(民族国家面向)有着同样真切的感受,思想者对很多问题的思考迫切需要超越单一的民族国家的视域,而代之以一种全球地方视域(glocal perspective),即同时站在民族国家公民与世界公民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浅谈马基雅维利正义思想
发布时间:2023-03-06
马基雅维利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争议的代名词,既有邪恶的导师、堕落的天使、非道德主义者的毁誉,也有一位爱国者、虔诚的基督教徒、内心充满痛苦的人文主义者的赞誉,如此极端乃至多面的评价来自马基雅维利本人思想的多面性以及评价者各自的......
生产正义的成本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04
内容提要:诉讼成本这个术语被学者们广泛使用,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地方使用就有不同的含义。从经济学的角度廓清它的内涵和外延,为在法学上应用它来探讨问题提供便利。论文关键词: 诉讼;成本;性质依据经济分析法学的看法,法律不能超......
浅析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理论
发布时间:2023-07-21
摘要: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事物各个组成部分都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互不干涉并实现自身的美德。在一个理想国家中,实现正义的手段是哲学王的德治和对公民的全面教育。正义本质上是一种德性,其特征是强调整体的有序,从而达到各部分之间......
司法制度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发布时间:2015-12-04
摘要:司法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具体适用法律处理诉讼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通过发挥其解决纠纷、救济权力的功能、监.........
隐微叙事:略论《危城》中的正义谜题
发布时间:2017-03-08
《危城》中设定的背景是国家内战、军阀割据的乱世时代。但是整部电影的叙事则锁定在守军因战事离开,只剩下保卫团地保们暂时治理的普城。这就有如话剧般锁定一个场景,把整个故事的矛盾和冲突浓烈地展现在一块场景之中。故事的展开源......
公平正义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25
摘要:指出了公正的意义在于保证规则的正当性,公平正义是生态文明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代内之间的权责不公、代际之间的资源占有和分配不公以及种际之间的地位不等进行了分析,通过生态经济制度、自然资本投资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设形成公正、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平等、协调、和谐发展。关键词:公平正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1引言公平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
论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生命线
发布时间:2023-07-17
摘要: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生命线。公正的法治生命线作用体现在:公正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科学性,提升社会主义法治实施的高效性,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监督的实效性,推动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自觉性。当前,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
从特殊案例探究正当防卫意义
发布时间:2015-08-13
摘 要: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正当防卫”被提出来是作为一种法律概念而言的。各阶级立场出发不同,观点自然就不相同。“正当防卫”这一概念首先是由法国自然主义法学派的思想家和法学家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提出了。他们的观点是,“正......
真正的中国智库热还没到来
发布时间:2015-07-27
近些年,不少舆论都在谈论中国智库热以及相关“热”问题背后的冷思考。这自然是一种对行业关切与社会责任的表现,将大大有助于中国智库行业的发展。然而,仔细阅读2015年初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铝纳米晶的正电子湮没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6
1 引 言 纳米晶材料具有明显不同于粗晶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如高自扩散率、高延展性、声子比热容增强、磁性改变. 这些优异性能与其本身具有的体积比相当大的界面微观结构有关. 纳米晶的界面处通常存在大量缺陷, 如空位、空位团、微......
正义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
发布时间:2023-07-28
摘要:针对我国农民工保障的缺位与一系列不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针对当前不合理城乡二元结构,不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农民工特点,基于正义的,本文论证建立有别于城镇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可能性。鉴于农民工是一个庞大松......
你责怪一个人审美是没有意义的
发布时间:2023-01-18
时隔多年,再一次来到(清华)西阶,跟过去已经完全不一样。15年前,我在这里学过信号与系统。当时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多年后会在这里讲音乐。 有人说,如果在清华不考试的话,很多人愿意在这儿生活一辈子。我能够理解这种美好校园的感......
从法理学角度浅谈柏拉图的正义观
发布时间:2023-06-21
一、柏拉图正义观提出的背景 《理想国》是一篇长度仅次于《法篇》的对话体著作,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与思想家柏拉图的重要著作之二《理想国》是一篇对柏拉图哲学思想总结与概括的论著,理想国,指的是理想中存在的,人们是正义和善良......
树立正确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时代观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要】本文认为新时期的时代观应从时代全局出发,在深刻认识当今时代特征的前提下,建立不仅符合中国国情,还要适合中国发展的时代观:即当今世界是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还是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据此应建立“共同发展”与“共担责任”的新时期时代观。【关键词】新时期;时代特征;时代观当代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时期的时代内容,把握时代脉络,发展出符合当下时代特点与中国.........
有滋有味正青春
发布时间:2023-03-19
不久前去云南试驾东风标致308S,说明会上暖场视频里一句句“嗨爆的,热血的,超拽的XX”这般的潮流说唱,道出了308S的热血青春,也让在场的同行都感同身受。“我来了!”这款自称“王牌钢炮”的2014欧洲年度车型,开始向对手宣战,更向......
没有程序公正是万万不能的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28
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就是程序公正的重要价值所在。程序公正不仅是实体公正实现的前提和保障,而且本身也具有独立的价值。正当的法律程序,对于限制随意性、化解矛盾、缓解冲突、补救权利、防止权力滥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向我们走来
发布时间:2013-12-17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3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下作报告》中,通篇体现出要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回顾十六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
论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公平正义原则
发布时间:2023-05-23
论文关键词: 经济 利益;财富和收入分配;公平正义 论文摘要:公平正义是我国 社会 主义 制度的重要价值和基本特征。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大力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任务,表明我党......
西方正义战争理论及其当代论争
发布时间:2023-07-01
" 内容提要:本文考察了以奥古斯丁、阿奎那和格老秀斯为主要代表和前后承递关系的西方正义战争理论的传统及其变迁。文章指出了西方正义战争理论的立场、困境及其合理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了当代正义战争理论的三大主要倾向,批......
正义与和谐:宪法的价值基础(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2
论文摘要:美国宪法将正义的理念冠于宪法之首,中国古代法文化以“和谐”为追求境界。“正义”与“和谐”构成了现代立宪国家宪法的价值基础。宪法的价值的实现,最根本的是在立宪阶段构建起完整的正义观与大和谐观,然后在行宪和司宪过程......
民众的正义观对司法权威树立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0-26
摘 要 司法公正是司法的原则和目标,也是民众对司法的期许。然两者对正义的偏好所造成的冲突有损司法权威的树立。民众对司法公正的理解关系到法院的解放和权威的树立,本文出于对司法公正的现实困境的考虑,认为有必要转变民众的此种......
物权制度设计的正义维度与效率维度
发布时间:2022-08-22
[摘 要]肩负着界定物权并规定如何使各人获得物权的规则的基本任务使然,物权法旨在实践归属性正义或者获取的正义,而基本上无关乎分配正义。将物权法定性为公法、要求物权法优先保护国有财产权并体恤救助贫困者实际上是期冀物权法承担实......
环境正义视角下邻避治理模式的重构
发布时间:2023-03-20
摘 要:在当前的邻避治理中,政府是唯一的主体,参考技术专家意见进行决策,不吸纳公众进入决策过程,存在政府职能越位的情况。决策按照“决定―宣布―辩护”程序进行,先是政府通过咨询技术专家意见,形成决策方案后向社会宣布,在公......
公平正义与实现人民幸福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把公平正义列为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主要内容,我党提出要将公平正义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推动社会和谐稳健的发展。当前,人民是否幸福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否实现人民幸福成为......
浅析经济法的实质正义及其实现机制
发布时间:2022-07-21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体制上也逐渐得以完善。法律是当代文明的体现,它不仅包括人类对感情、伦理的判断,同时它还规范着社会公民的行为。正义是人类精神上的某种思想态度,是一种人民对公平的祈愿,是人人生来平等的权利,正义更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