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知识,为信仰留余地

知识,为信仰留余地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4 00:43:28
知识,为信仰留余地
时间:2022-12-14 00:43:28     小编:

作者:汪丁丁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言里有一段针对‘唯理主义’的精彩批评,值得摘译其要点如下(商务出版的蓝公武先生三十年代据英文本转译的半白话中译本可算经典的‘直译’,忠信有余而达雅不足,为补其直译之不足,我在此处据同一英译本的翻译尤重‘达意’):“……以上的辩证方法同样可用于讨论‘上帝’,‘意志自由’,‘灵魂不死’这三个永恒话题,……须知,我们一日不剥夺只对现象界有发言权的科学理性随意去裁判那些超越现象界的事物的独断权力,我们就一日难以容忍关于‘上帝’,‘意志自由’,‘灵魂不死’的信仰……。我们对来生的期望实在是根植于我们的这样一种本性,即对时日有限的此生永不满足(因为我们生命的目的尚未充分展开);我们关于‘自由’的意识唯一地导源于我们对所负‘义务’的明确承当,而不是借口服从动物本能的必然律就回避这些义务;我们相信存在着至高的伟大雍智的秩序创造者(上帝),只是因为我们看见这个世界上处处显现着奇妙的和谐,美丽,与先定的关照……。

当科学诸家发现自己对普世的人文关怀难以提供任何比普通大众所达到的更高的眼光与更充实的(被我们视为神圣高尚的)意义时,作为科学哲学,他们便应当对自身运用的领域加以限制,满足于研究那些普遍地能够被知识把握的事物,以及在道德哲学中可以被论证为普遍有效的法则。如此,科学诸家不仅可保其基础坚实,且因保持其清醒的自我批判而能获得较从前更为伟大的权威。

” 当汉娜。阿伦特在<心智人生>“导言”中讨论知识与思想的不同作用时,她注意到了康德在上引的那篇序里表达的一个颇令人震惊的看法:“……故此我发现我们必须推拒知识,为了给信仰留出空间(I have therefore found it necessary to deny knowledge, in order to make room for faith)。

”(尼采也引用过康德的这句话。)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对‘知识’与‘信仰’这两个中译语词加以解释。

‘知识’这个语词在英美传统中的意思比它在欧陆传统中要宽泛。例如罗素将知识分为‘直接知识’,‘间接知识’,‘内省知识’,其中内省的知识已经包括了‘非实证的’以及宗教的知识在内。

罗素在另一处又将全部知识分为‘科学的’,‘哲学的’,‘神学的’三类,可见其‘知识’概念之宽泛。而康德此处所说的‘知识’仅指思辨理性(speculative reason)运用于经验领域所得的结果(尽管他在其它地方例如在<道德形而上学>演讲录中曾将‘知识’划分为自然哲学的,道德哲学的,神学的,逻辑学的),而不涉及超验领域的知识(神,意志,灵魂),他在此处所呼吁‘拒绝’的知识,是经验领域的知识(如尼采所论:这些知识已经太多以致淹没了生活),这些知识试图以经验的权威来批判超验领域里的事情,结果杀死了上帝。

信仰(faith)源自拉丁文‘fides(信托)’,包含了双重涵义:

(1)通过理性或经验论证所获得的‘确信’,

(2)完全不求诉于逻辑合理性而仅凭情感的托付所生出的‘虔信’,唯其不求诉于逻辑,信仰常能赋予人们超越此岸世界的力量,所谓‘使命感’,所谓‘道德力量’。对康德而言,在经验世界里,理性帮助我们认识一切具有现实可能性的事物的必然律,当我们试图超越经验世界时,我们对超验世界所作的先验假设只要是逻辑自恰的,就是合乎理性的(具有了逻辑可能性),合乎理性的先验原则与经验世界里的必然律之间只要能够建立相容关系,二者就都具有了现实可能性(例如实践理性原则)。

这一原理,康德称之为‘辩证关系’,实即两个对立原理(此处即经验科学原理与超验理性原理)之间的‘对话’关系。‘辩证(dialectic)’与‘对话(dialogue)’在希腊文里面有相通的词根。

康德建议读者将这一原理运用于上帝,意志自由,及灵魂不死,这三个永远无法回避的观念。例如关于上帝的存在性的信仰,从这一信仰本身是无法推导出与经验世界的已知科学原理相冲突的任何命题的,科学无法否证或证实上帝的存在性。

信仰与科学理性的这一相容性在康德看来就提供了信仰的合理性(作为‘现实无矛盾性’的理性)。信仰和科学既然两不相害,为什么不能相互容忍呢?在康德以前,曾经有过信仰压抑了科学的时代,康德身处科学启蒙之初级阶段而窥见以后科学压抑信仰的时代之可能性,实在令人震惊。

以往的哲学,马丁。布伯在<神蚀>中指出,以‘主体-客体’两分的认识论方式将人与上帝的关系异化为‘我-它’关系,故而终将上帝杀死(Martin Buber,, Humanities Press International, 1952)。

上帝其实始终在与人对话,尽管多数人已经不再倾听,从而不再参与对话。对话着的上帝,在布伯看来与人构成‘我-你’关系,这里的‘你’是第一人称的和亲近的,颇接近汉语的‘尔’(通‘迩’,相近也),不再像‘它’那样有疏远的第三人称和受格的被动性(被认识,被支配,被杀死)。

<神蚀>是一本小册子,分量很重,影响很大的小册子。 时隔半个世纪,布伯在美国找到了其思想的传承者,与上帝对话的民间宗教领袖尼利。

沃尔什发表了畅销笔记<与上帝对话>(Neale Walsch,, G.P.Putnam‘s Sons, 1995),在笔记中沃尔什超越了布伯的犹太民族特殊立场(代价是放弃了对<圣经>’奇迹‘的解释),提出:“上帝始终在与一切人交往,没有谁在这一交往中占据着特殊位置,但是多数人多数时候并没有倾听。” 或许由于布伯早于哈贝玛斯任教于法兰克福大学,哈贝玛斯在<后形而上学之思>中直认布伯的‘对话神学’为其‘交往哲学’的先驱(Jurgen Habermas,,MIT Press,1992)。

在对话神学与交往哲学之间有一片广阔的人类实践领域,近年从这里显现出来的另一重要世俗事件是詹姆斯。红地的销量高达六百万册的关于人类有意识进化的精神生活指南,<塞莱斯丁预言>(参见我写的书评“关于我们人类的下一个一千年”,<回家的路>)及其后陆续发表的三本续集(James Redfield,,1993; ,1996; ,1996;,1997,全部由华纳兄弟出版公司出版)。

这让我想到威廉。詹姆斯的看法:宗教大致告诉我们两件事情:

(1)永恒的东西总是比临时的东西更好;

(2)哪怕只是相信永恒的东西的存在性也比不相信它要好。对于这位实用主义哲学大师(在我看来他是美国贡献给人类的唯一的哲学家)来说,当我们必须在一切知识能够提供的“确定性”以外决定取舍时(例如对上帝或任何超验事物的信仰),我们只能听从我们的“心灵”而不是我们的“头脑”(Williams James,)。

从这位思者再往前追溯,我们可以听到休漠声称:“理性是激情的奴隶”,可以看见巴斯加尔孱弱的笔迹:“信仰是心灵的抉择”,……还是让我回去谈论布伯的书吧。 布伯的这本小册子核心的一篇文章是作者对海德格尔,萨特,和容格的批评,题为“宗教与当代思想”。

身为欧洲犹太运动精神领袖,布伯自然对海德格尔参与纳粹活动及反犹言论极为反感,不过他的批评对海氏个人经历中的这一污点只是略微涉及。布伯关心的问题是:如果海德格尔当真可以从对存在哲学和荷尔德林‘众神退隐’诗篇的思考中导出一个与海氏哲学相容的‘新的神’,那么这‘神’的性质究竟还是否为宗教的?如果‘神’的意义在于其严格地来自‘彼岸’,那么在布伯的理解里,一个完全被某种‘此岸’思想——不论这一思想多么伟大——所理解(从而包容)了的‘神’将不再成为神。

这一原则可以用布伯的语言表达为:上帝永远是人类绝对的‘他者’(读者或可记得斯宾诺莎说过的类似的话),这一他者以‘我-你’关系参与现世的人类对话。在我们(无神的文化传统的)中国人看来,布伯的思想略显偏激,似乎受到他早年神秘主义哲学研究的影响。

但是站在(上述)康德的立场,布伯的思想恰恰与超验原理的特征相符合,布伯的‘神’,由于保持着严格的彼岸性而能够具有逻辑合理性与现实可能性(因其与科学不相涉)。 萨特的无神论基于其生存哲学的立场:上帝曾经对我们说过话,可是上帝现在已经沉默了,……上帝沉默以后,人成为彻底自由的人,而彻底自由的人只能选择‘价值’,再也无法接受‘价值’。

对此,布伯的批评是:最高的价值永远必须被‘启示’给人,因为最高的价值来自‘彼岸’。人在‘此岸’所能作出的最优秀的价值选择,充其量不过是工具理性的选择。

布伯对萨特的询问是:神蚀之后,人真的自由了吗?或许应当回到康德:为了人的真正自由,推拒知识,给信仰留余地。 容格讨论的‘神’是集体无意识里面的神。

对此布伯作了与对海德格尔的批评类似的批评:真正彼岸的神是无法被任何人类——个人的亦或集体的——创造出来的,神的存在必须被‘启示’给人类。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容格的‘神’,由于来自‘此岸’,终究难免沦落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眼光下的神。

这是心理学之为经验科学对超验世界的独断。 在反复强调了布伯的‘启示’论之后,我意识到:布伯或许永远无法解释清楚‘神’究竟是怎样给人类以‘启示’的(这似乎是布伯著作的主要疑点)。

因为任何外在的例如<圣经>奇迹的‘启示’,作为经验事件,都不得不接受科学的检验,从而可能与科学理性发生冲突。这是一个困境:假如神的‘启示’与科学原理不发生冲突,则意味着‘神’可以被科学充分理解,从而‘神’将不再是严格地‘彼岸’的;假如神的‘启示’与科学原理发生冲突,则‘启示’将丧失其在经验世界的合理性,从而成为康德意义上的‘现实不合理’的,并且进一步可能成为‘逻辑不自恰’的(因为永远无法传达‘启示’的神,其存在性成为可疑的)。

我把这一问题留给神学家(他们在‘天启’道德观与‘自然法’道德观之间已经争论了千年之久)。如果我们偏离康德的‘理性神学’立场,便不难看到,神的启示可以不被任何科学所否证或证实,只要这启示能够被我们的心灵感受到。

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头脑’去认知。这是神与信仰的真义。

康德所担心的‘知识’压抑了‘信仰’,后来转而成为韦伯所担心的‘工具理性’淹没了‘价值理性’。知识的古代形式原本不具有对信仰的这种压抑性质,希腊文的‘gno-’所包含的‘亲密’,‘私己’,‘劝说’,‘规戒’这方面的涵义,在英文的‘knowledge’里面已经消失了,剩下的涵义只是‘知’,‘由感受而理解’,‘熟悉’,‘专业技巧’,‘确信’,‘学习’(参见我写的“知识是怎样发生的”,<我思考的经济学>)。

‘知识’(17世纪以后)的近代形式,哈贝玛斯概括为‘过程理性(procedural rationality)’,开普勒-牛顿-培根的科学方法论成为判断一个语句的真理性的普适方法,一个语句若要具有说服力,就必须至少在原则上提供(或意味着)建构过程以表达和检验其中的概念与判断。过程理性对实证科学的发展极具贡献,从18世纪开始又推广到哲学与法律领域中,直至今天仍然保持了在社会科学领域的主流地位(参见Herbert Simon, vol. I, II, III,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教授1998年接受我采访时特别强调他的‘过程理性’的立场)。

与过程理性或建构理性相对立的,是被西蒙称为‘实质理性(substantive rationality)’的,源自中古哲学的理性概念。主流经济学,在西蒙看来,建基于‘实质理性’概念上,这导致‘完备信息’假设和各种完全竞争理论(包括作为经济学理论基石的‘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

近十年来,西蒙一直在呼吁以过程理性对经济学微观基础实行改造。这两种理性相互制衡并时常越界到对方领域里去。

对社会科学而言,这问题尤其重要。社会科学既要将科学方法应用于‘人’的行为研究(意味着人的客体化),又要为社会提供协调‘人’的政策分析基础(意味着人的主体化)。

这两个方面构成社会科学思考的基本的内在紧张(假如社会科学‘思’的话)。 过程理性产生于科学家求解问题的过程。

对特定问题,寻找与设计特定适用的过程并实施之。在此一过程的中间或过程的结论处,几乎总是发生新的问题,于是科学沿着这些分叉继续发展,分支越多,分工越细,分析越精,知识与意义的分离越甚。

科学在取消了上帝的权威之后,代之以各个知识领域里专家的权威。但上帝的权威为我们提供意义,而专家的权威只能为我们提供知识。

哈贝玛斯的文集<后形而上学之思考>前半部分的核心论题之一便是“知识与意义分离”。这本书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这样两篇文章:

(1)前半部分的论题——“后形而上学思想的主题(themes in postmetaphysical thinking)”,以及后半部分的论题——

(2)“由社会化达到个人化:论米德的主体性理论(inspaniduation through socialization: on Mead‘s theory of subjectivity)”。这两篇论文,前者是对后康德时代哲学思考的主要流派的回顾与评价,这一回顾的主线是(我个人的理解):哲学作为向人类提供整体意义的论说,为回应科学(客体化的)过程理性的全面颠覆而不得不转而强调’主体性‘理论。

主体性经过黑格尔的完备化形态,终于导致哲学对’主体性‘与’客体性‘这一’正题-反题‘辩证过程的综合——语言学转向。但是以往的语言哲学及语义学,要么受到以往形而上学的影响而陷于笛卡儿式的’唯我主义‘,要么受到科学理性的影响而将语言现象’客体化‘。

而从哈贝玛斯关于’交往行为‘的哲学出发——回顾与评价的主线现在转入上述第二篇论文里面了,哈贝玛斯曾经从学于行为派社会学理论大师米德(Georege Herbert Mead)并受其影响颇深——康德以后形而上学的回顾与评价很自然地把读者引导到这样一个结论:把主体之间的’交往‘(communication,包括’对话‘)看做’主体性‘形成的前提,主体通过社会交往而认识自身。让我援引我自己文章里翻译米德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一’主体形成‘过程:“意义产生于个体在把自己置于他人位置上以他人的眼光看待自己眼中所看事物时的体验,意义就是那些可以昭示于他人同时就昭示于昭示者自己的东西”(“游戏,意义,知识结构”,<在经济学与哲学之间>)。

哈贝玛斯正是从米德那里找到了他的‘后形而上学综合’,把‘A=A’这一关系当中的‘=’(通过‘交往’而建立的‘同一’)当做最核心的东西,而不是如以往的形而上学那样,从主体性‘A’出发来解释世界。读者不妨参照一下海德格尔在<同一与差异(Identity and Diference)>里对这个‘同一性公式’的论述。

对海氏来说,正如他自己所言:“<同一与差异>是<存在与时间>发表之后最重要的事情”。海氏在这本演讲录里把‘同一性’问题回溯到巴门尼德的“思与存在同一”并且从‘一’(神)生发出‘多’(诸存在者)的立场。

不仅如此,海氏认定‘逻各斯(logos)’原初形态是‘en’(onto),即存在(作为‘一’,作为‘整全’,作为‘理念’的存在),从而赫拉克立特的永恒的活火‘逻各斯’,沦为柏拉图的‘存在论-神学-逻辑(onto-theo-logic)’。于是,‘A=A’里面的‘=’,固然如海氏所论,是全部关系的核心,这一符号却代表了‘神’的‘第一推动’。

注意,海氏在演讲的结尾处说:“故而,[思的]回溯仍未完成,……[我在这里提供的]这些反思只是揭示了它们本身,却全不足以应付下面这个完全不同的困难,而这一困难是[思的]回溯必须克服的。这困难就在我们的语言里面。

我们西方语言是形而上学思考的语言,……于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是:西方语言的实质是否已经永久地打上了‘存在论-神学-逻辑’的烙印?亦或这些语言可能提供另外的叙事方式?”哈贝玛斯批评海德格尔说:海氏将‘语言学转向’带进了神秘主义的死胡同。身为当代‘最后一位理想主义者’,哈贝玛斯当然不能同意海德格尔的“道可道非常道”的无可言说之‘大道’(参见孙周兴<说不可说之神秘: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对哈贝玛斯来说,拯救后形而上学之思的途径在于把‘语言学转向’引导到‘交往理性’的方向上去。‘A=A’里面的‘=’不再具有任何神学意义,而仅仅具有社会交往的意义。

交往着的个体,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我-他’关系,哈贝玛斯说,这关系由于对话者必须互相倾听而转变为‘我-你’关系。即便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你’仍然作为你的意见的代表者在我心中获得了‘个性’,我因此无法忽视‘你’的个性(独立性)。

布伯的“人与上帝的对话”在这里转变为“人与人的对话”。巴门尼德的‘存在论-神学’的逻各斯在这里转变为赫拉克立特的‘对话的’,‘被众人分享着的逻各斯’。

对话的逻各斯并没有排除信仰。并且,信仰可以通过对话得到奉持。

布伯说,神不是抽象的概念,神是活生生的具体的存在,存在于面对面的交往中。(谁与谁对面?是人与人的交往?是神通过人的心灵交往?还是人与神交往?)另一方面,在‘对话理性’的时代,哲学的任务——它必须永远保持以整全的方式看世界——不再是形而上学,哲学转变为各个知识领域之间的‘中介’,通过这一‘中介’的阐释,分离的知识领域得以为我们提供完整的图像与意义。

在我的理解中,这便是无神论者哈贝玛斯的立场。 在年轻的哈贝玛斯与年迈的布伯之间,走来了动人的汉娜。

阿伦特,她给我们带来了<心智人生>(Hannah Arendt,, Harcourt Brace, 1977)。这是一本书,或者,不是一本书,而是她与读者在漫漫长夜里的谈话,令人感动,启人思考。

我反复读这本书,我反复读,却永远无法写出一篇令我满意的述评,首先因为这书其实是这位思想者自己与自己的对话,难以转述;其次,思想者在自我意识中的对话永远没有‘结论’,因此任何转述都将成为整个‘过程’的转述;最后,任何转述都会冲淡了对话者的情感,阿伦特是用‘心’在思考。 “……1974年春,她再度回头写作[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意志“篇的第二个系列,但在她的第一次演讲之后,心脏病发作中断了写作。

1976年春,她再次试图完成”意志“篇,同时,她已经把[本书的第一部分]”思想“篇及”意志“篇的大部分在纽约的社会研究新学院她教的班上讲完了。[本书计划的第三部分]”判断“篇,她还没有开始写,虽然她已经把该篇的一些内容在芝加哥大学及新学院的康德哲学演讲中讨论过了……。

1975年12月4日,星期四晚上,阿伦特正在家中款待朋友们,上个星期六她刚刚完成了”意志“篇。突然,心脏病又发作了,这一次带走了她的生命。

她的打字机上还留着一页纸,已经开了一个头,上面写着:”判断“。这说明她是多么急于——在上星期六和这星期四之间——要开始这第三部分的写作……”(译自<心智人生>编者后记)。

“不是尼采,而是黑格尔,第一个指出:‘涌动在现代宗教情感下面的是这样一种情感——上帝死了。’”她的老师海德格尔这样告诉学生。

(黑格尔是在1802年<信仰与知识>里说这段话的;参见孙周兴译海德格尔<林中路>,页221,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阿伦特继续写:“……我们活在现代的人,在我们开始盘算我们比前人都有哪些优势时,或许更明智的是反思一下当我们说神学,哲学,形而上学已经走到头了的时候,究竟意味着什么——肯定而言,这不意味着上帝已死,因为我们实在对上帝的存在性一无所知,甚至连‘存在性’这个字眼用于修饰‘上帝’也不对头。我们真正意味着的,是几千年来我们思考上帝的方式不再令人信服;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死了’的话,那么正是传统的关于上帝的想法死了。

类似地我们可以认为所谓哲学的终结或形而上学的终结,并不意味着人类所关注的古老问题丧失了意义,而是提出这些问题的方式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不再令人信服。” 阿伦特深爱着她的老师海德格尔,那个“编瞎话从不脸红”的海德格尔,知晓他与纳粹之间的关系只为她的爱增添了更多的苦涩,却不曾真正减弱了这爱,“每次约会的方式都完全由他决定,随他的意愿更改,……她则只是服从他的安排……。

”她死后一年,他也死了(参见戴晴,董鼎山译<汉娜。海德格尔>)。

虔信的她,爱着思想与行动如此剧烈冲突的他。更何况她始终还保持着与另一位导师,海德格尔终生的密友,纳粹的敌人,耿直的雅斯贝尔的友谊。

“她怎么可以继续保持对海德格尔忠诚,他在政治上,她必须认为,是属于那些迫害她的人的,她怎么能保持对他忠诚而不背叛了自己呢?……直到他们战后的第一次会面之后,她仍然这样给他写信:‘那个晚上和第二天早上真是对我全部生命的意义的再确认。’”(Rudiger Safranski,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年,第22章)。

情感与理智的冲突,心灵与头脑的冲突,信仰与知识的冲突。所有这些刻骨铭心的体验,在阿伦特以<纽约客>特派记者身分出席耶路撒冷对纳粹杀人魔王埃什曼的审判时,终于酿成无法抗拒的写作冲动——什么是思?老师海德格尔的<什么召唤着思?>无法令她满意。

什么是思?纳粹分子的行为不再可能用无视道德(或缺少‘良知’)来解释,因为行为的‘非人性’太明显。阿伦特觉得,真正的原因在于罪犯从来没有停下来‘思考’过。

不思,我们生存的烦让我们常常‘忘记’思考。思的‘被遗忘’比老师说过的‘存在’的被遗忘远为严重。

或者,因为“存在与思原本是一回事”,所以不思是罪犯遗忘了‘人’的存在的原因,不思使人变为邪恶。思想真的只是‘静观’吗?思想真的无法影响行动吗?在行动的意志与静观的思想之间的是什么?道德判断是一种意志力量还是一种思想力量?没有人比她更有资格来写这样一本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用心灵,而不是用谎言(包括遮遮掩掩的行为)。

让我先以不分段落的方式(因为它们之间的联系实在非常紧密)讨论海德格尔对尼采的宣言“上帝死了”的分析中的几个段落(参见孙周兴译海德格尔<林中路>):“……疯子乃是叫喊着上帝而寻找上帝的人。在这里,莫非实际上是一位思想者在作歇斯底里的叫喊?而我们的思想的耳朵呢?我们的思想的耳朵总还没有倾听这叫喊吗?只要它还没有开始思想,它就听不到这种叫喊。

而思想何时开始思想呢?唯当我们已经体会到,千百年来被人们颂扬不绝的理性乃是思想的最冥顽的敌人,这时候,思想才能启程”(页272)。‘理性’?海德格尔所说的理性正是逻各斯沦为‘存在论-神学-逻辑’以后的理性,也正是康德呼吁我们推拒的‘知识’(从‘主体-客体’两分的科学理性而来)。

那么海德格尔此处所说的‘思想’是什么?这‘思想’如何离开‘理性’而思考呢?从海德格尔后期的论说来看,这离开了‘理性’的‘思想’的方式显然是‘诗’。他在“阿那克西曼德之箴言”结尾处这样写道:“那么,思就必须在存在之谜上去作诗。

思才把思想的早先带到有待思的东西的近邻”(<林中路>页383)。‘诗’,不服从‘逻辑’。

诗人用‘心’思考,诗人的思乃是本真意义上的‘心智’,而‘理性’只是苍白的,被抽离了存在之真理的‘科学-神学’。海氏从莱布尼茨<单子论>那里发现了令诗人激动的东西:“……称之为‘自然变化’的那种运动和激动,这种运动和激动完全支配着存在者之为存在者,也即,知觉的和欲望的存在者。

尼采……把如此这般规定着在其本质中的存在者的那个东西把捉为‘强力意志’”(<林中路>页236)。尼采说:“只要有生命的地方,我就会找到‘强力意志’……”(页239)。

尼采还说:强力意志是“存在的最内在的本质”(页241)。对海德格尔而言,“思与存在原本是一”。

那么,令诗人激动的东西与存在的本质是否为同一的呢?是否就是生命的‘强力意志’呢?尼采所说的‘强力意志’是否就是海德格尔所思考的‘聚集’呢?海德格尔说:“然则存在者之存在的这一真理具有何种方式呢?此种方式……只要在现代形而上学的范围内存在者之存在被规定为意志,并因而被规定为自我意愿,而自我意愿本身是自我认识,那么,存在者……就以自我认识的方式成其本质。存在者自行呈现出来,而且是以‘我思’方式向其自身呈现出来……。

也即表象……自我认识便成了绝对主体。在自我认识中聚集着一切认识及其可认识的东西。

它是认识的聚集,犹如山脉是群山的聚集。主体的主观性作为这样一种聚集就是认知,是意识,是认识之聚集,……但认知本身就是意志。

在主体的主体性中,作为主体性之本质的意志便显露出来。作为主体性的形而上学,现代形而上学是在意志意义上思考存在者之存在的”(页248-249)。

既然如此,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在‘意志’的意义上思考存在者之存在(现代形而上学),与‘聚集’为主体性的认知方式(现代科学),这二者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呢?一方面,主体性欲求‘强力’;另一方面,主体性欲求‘真理’(因为真理意味着‘确定性’,‘可控制性’,主体的‘绝对性’)。如此,我们可以把这一思考方式叫做‘科学-神学’吗?正是‘科学’(经验世界的立法者)取消了‘彼岸’的合法性;另一方面,‘神学’则从内部腐蚀了‘彼岸’的合法性,“对上帝和超感性世界的最后一击就在于,上帝,这个存在者之存在者,被贬低为最高价值了。

对上帝的最猛烈的一击,并不是上帝被认为不可知的,也不是上帝的存在被证明为不可证明的,而是原本是现实中的上帝被提升为最高价值了”(页264)。对海德格尔来说,实存着的‘上帝’一旦被神学家和教会从尘世抽离为‘神’,成为外在于人的‘价值尺度’,成为‘形而上’的,上帝就被杀死了。

所以,上帝之死甚至不自科学时代始,而自神学时代始,这是两千年西方的命运。 正如哈贝玛斯指出的:海德格尔,尽管他不同意尼采的‘意志’说,却始终没有提供给我们思考的真正方式(<后形而上学之思>)。

事实上,如果海德格尔从神秘论的‘道’返回到明确的语言形式里来,那么很可能,他将与尼采面对同一个难题——如何免除陷入‘唯我论’的泥沼。战争刚刚结束,还在阿伦特与海德格尔的那次“肯定生命”会面之前,她已经在一篇重要的文章里(“何为存在主义哲学?”)这样批评老师了:萨特总是强调存在主义的社会责任,……可是在德国的存在主义者当中,从谢林,尼采,到海德格尔,始终有一种不断增长着的倾向,要从个人的自我当中去寻求真理,同时放弃‘不真实的’社会。

只有在雅斯贝尔那里这一倾向才得到克服。而另一方面,海德格尔则走到了存在主义的唯我论的顶峰,以本真的自我取代了上帝(参见上引)。

对阿伦特来说,‘思’不能是纯粹的静观,尽管她的“思想”篇的题记引用了海德格尔的话:“思,不是科学,思不导致知识;思不带来实践智慧;思不能解释宇宙之谜;思不向我们提供行动的力量。”在思想行为与意志行为之间,阿伦特时刻想要插入‘判断力’,却终于未能如愿,只留下一个附录“判断——康德政治哲学演讲笔记”,成为<心智人生>的最后一部分。

她在“思想”篇结语里写道:“……思,是决定‘应当如何’以及评价‘如何不要’的不可或缺的准备阶段。而过去[反思的对象],之为过去,便成了判断的对象。

判断,于是成为意志的准备阶段。” 在“意志”篇第15节,阿伦特这样‘批评’海德格尔:“在海德格尔的理解中,意欲统治与压倒别人,这是一种原罪,当他试图解释他参与纳粹运动的那一小段历史时,他发现自己正因这一原罪而有罪。

”阿伦特认为,写<存在与时间>的海德格尔压根就没有使用过‘思’与‘意志’这两个字眼,转折发生于1936-1940期间,当时他反复研读尼采。 邪恶,因为思想的缺席;纳粹的邪恶,因为‘强力意志’原本不思;海德格尔后期思想转变的第一特征便是对尼采‘强力意志’的批判(见于<尼采>第二卷)。

在静观的思与行动的意志之间必须要有‘判断’。判断被以往的哲学称为‘品味’,从而成为美学的一部分。

道德判断则被称为‘良知’,而良知并不判断,它只告诉你什么是神所不许的。阿伦特说,‘判断’起源于‘史学’。

在荷马的<依利雅特>里,历史学家同时就是仲裁者,因为当人们做判断时,他们需要审视历史。阿伦特援引维吉尔的诗句:“一个民族经典的过去,也就是它的真正的未来。

”而未来,在阿伦特的阐释中正是‘意志(will)’——意志永远指向未来。 阿伦特看到在历史与判断之间有一种联系,在这一联系的基础上她应当可以建立一个较以往更为彻底的道德哲学。

她看到这一新的‘判断力批判’将不可避免地在黑格尔的被‘绝对精神’所决定的历史和马克思的‘由人创造的历史’之间徘徊。创造与传统,创造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否定传统?或者等价地,传统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压制创造?这便是阿伦特意识到的那种道德哲学所必须承受的内在紧张。

对这样一种紧张关系的超越,需要的不再是任何天才的个人的努力或思考。这里需要的,阿伦特指出,是真正的‘共在’的人,是‘社群’,是‘政治’。

人民创造历史,人民通过政治行动创造历史。个人则通过与群体分享着的‘道德共识’来参与创造历史的政治行动。

共识,在康德看来这是一种‘群体感觉’。所谓的‘常识(common sense)’,其拉丁文字源正是‘社群意识(sensus communis)’,与之对立的则是‘私人感觉(sensus privatus)’。

我们五官的感觉是私人性的,而我们的‘常识’则只能是公众性的,是‘共识(con-sensus)’。私人感觉来源于人的感官,而‘共识’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communication)。

因此在‘communis’与‘communication’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在阿伦特看来,‘常识’就是所谓‘第六感觉’,这一感觉由作为整体的人(从而是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政治人’)所享有,他们通过交流而获得与分享这一感觉。

以此为出发点,阿伦特把西方政治哲学从马基雅维利的功利哲学及其后的腐败(权力的)政治学,带回到亚里士多德(高尚的政治学)那里去了。 当康德呼吁“推拒知识,以便为信仰留出空间”时,阿伦特说:他其实未能挽救信仰,而是挽救了思想;他其实未能推拒知识,而是把知识从意义那里分离了出来。

康德以德文语词‘Verstand’表示人的理解力(understanding)——阿伦特坚持译为‘intellect’,以‘Vernuft’表示人的理性(reason),她说:前者的功用在于获得‘知识’;后者的功用在于思考‘意义’。思想与认知不同,意义与知识不同,信仰与理性不同。

我仍然相信:在知识的极限处,我们获得信仰。 对话的神学,对话的哲学,对话的政治学。

布伯,哈贝玛斯,阿伦特,三个截然不同的思想家把我们带到同一条道路上来了。这条道路从赫拉克立特那里开始,我称之为‘大众分享着的对话的逻各斯’。

唯其有对话,逻各斯才保持为‘辩证’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才保持为‘永恒的活火’(而不是神学的),才保持为大众分享的理性(而不是唯我论的)。在这条路上,我们通过(与人)对话获得知识,我们通过(与神)对话保持信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知识地图中图书馆知识管理应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06
【摘要】知识地图,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一种新方法,也是对传统高校图书管理方式的创新,有助于改变单一、落后的图书馆运行策略,将知识管理与互联网和信息服务结合起来,对知识模块加以整合。另外,基于新技术的知识地图运行方法也可以改变原来管理耗时、效率低的不足,创新融入信息技术,在为学生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查询的效率,促进高校图书馆管理水平的完善和提高。【关键词】知识地图;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
从“以知识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3-04-02
&quot; 论文关键词:传统教育;素质教育;以知识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论文摘要:传统教育&ldquo;以知识为中心&rdquo;,培养和塑造的人才平面化、单一化,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现代素质教育&ldquo;以人为中心&rdquo;,通过锻炼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宗教独断论与教条主义——意识形态与信仰之间的灰色地带
发布时间:2013-12-17
&quot; 当代天主教神学家孔汉思在与秦家懿合著的《中国宗教与基督教》(三联1997年版)中,着力强调世界三大宗教河系&mdash;&mdash;&ldquo;尽管有交融糅合,本质的差异依然保留!更重要的是,不应当把其他形式的宗教仅仅看作是自己信仰的宗教的预兆或离差,笃......
“买地券”习俗与地域风水信仰——福建的案例
发布时间:2023-07-17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福建地区的考古资料、历史文献以及田野调查,分析了延续至今的&ldquo;买地券&rdquo;(阴契与阳契)习俗与风水信仰的密切关系。&ldquo;买地券&rdquo;习俗是古代祭祖、祀神和事鬼等祭祀传统的典型文化遗存,体现了人们建立阴阳两界的良性交......
宋明地方志与南昌地区许逊信仰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7-21
摘要:在今江西南昌地区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中,道教内外人士都对许逊形象进行过多重塑造,使其兼具道教与民间祠神的色彩。其间,除了《道藏》材料,宋明地方志起到独特作用。一方面,宋明方志在与许逊相关记载方面表现出的序列变化,......
我们信仰什么?
发布时间:2014-01-17
&mdash;&mdash;中西文化中的人性与价值 摘 要:信仰与信仰什么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人性就是人的价值,信仰是人的终极价值,信仰什么是终极价值的实现方式,宗教信仰是以对超验的人性(神)目的去追求的人的终极价值。人性是人与自然、社会的......
浅析留学生教学文化特点和语言知识
发布时间:2023-03-20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和交往与日俱增,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来中习中国文化和汉语的外国留学生人数在不断增长,对外汉语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部2010年......
信息构建与知识构建
发布时间:2023-01-02
1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 信息构建(InformationArchitecture,IA)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90年代末期得到广泛推崇和快速发展的一种信息组织和管理的理论,其理论和实践在这几年不断地得以完善。对IA的发展状况有众多的认识,如:有学者将I......
明清时期鲁西地区的鲁义姑信仰
发布时间:2023-07-16
明清时期鲁西地区的鲁义姑信仰鲁义姑,刘向《列女传》称“鲁义姑姊”,民间称“鲁义神姑”“鲁姑奶奶”,是鲁西民间代表性的女神之一。有学者考证,鲁义姑故事发生的时间应为春秋后期,其故里为宁阳县南义村(今泰安市宁阳县磁窑镇南驿村)。鲁义姑是鲁西地区特有的乡土神灵,承载着地方的历史和文化,相较其他神灵更具生命力和延续性,至今在茌平、宁阳等地依然保留着其庙宇和祭祀风俗。鲁义姑故事及其庙宇分布有关鲁义姑的记载最.........
谈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
发布时间:2022-11-25
谈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 谈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 谈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 谈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 作 者 】乌家培【作者简介】乌家培 国家信息中心 北京 100045【内容提要】1.信息经济是信息革命的产物,它以信息技术为......
为知识经济服务的公共政策
发布时间:2023-06-20
工业 革命为农业 经济 向工业经济转型奠定了基础;伴随着它,不仅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生活场景也从 农村 社区转到了大城市的人口稠密区。上个世纪的 科学 革命则带来了自身系统性的变化:新发明的产生使托马斯&middot; 爱迪生那样......
藏族的民间信仰
发布时间:2023-07-20
&quot; 古老的藏族有着内容十分丰富的民间信仰崇拜。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近现代藏族民俗得以了解; 另一方面,藏族民间信仰的许多内容被后起的本教乃至本土化的佛教所吸收,已经融入到本教、佛 教中去了。因此,藏族本教、佛教中的一些内容......
论基督宗教信仰
发布时间:2023-07-20
论基督宗教信仰 论基督宗教信仰 论基督宗教信仰 信仰即信赖使徒信经用一个意味深长的字&ldquo;我信&rdquo;来开始。这指示我们可用这信经的简单绪言来把一切关于我们的任务主要的话连结起来。我们用三个描写信仰性质的导言开始。......
唯一坚定的信仰
发布时间:2015-07-29
我从小就听话,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在家里听父母的话,在孩子堆里听孩子王的话,有一年我生了病,很严重的肾炎,医生不让我吃盐,我就听医生的话,将近半年时间没沾一粒盐。 我从来不具有叛逆性格和坚强的男性性格,这一点也让我不......
民间信仰与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生活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 要]本文以临沧世居民族民间信仰情况为例,分析探讨民间信仰在欠发达农村的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以期对研究民间信仰与和谐社会提供个案。 [关键词]临沧;世居民族;民间信仰;基本情况;作用 民间信仰是一种信仰并崇拜某种或某......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人才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3-05-23
[摘 要]本文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培养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及社会对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人才的要求,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关于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知识经济;信息管理;知识管理 1.知识经济时......
欢心·心留余白·鸟鸣时的宁静
发布时间:2022-08-25
我在院子里喝茶。看见一只黑色的凤蝶飞入朱槿花丛采花蜜,黑色的蝶在红色的花间穿梭飞舞,煞是好看。 我想,是朱槿花的欢心,讨得了凤蝶的欢心。 朱槿花将蜜送给凤蝶,让凤蝶快乐地传播花粉。 凤蝶以快捷服务,传递新鲜花粉,来酬......
适之先生的信仰
发布时间:2023-04-17
【摘 要】 文章解读胡适先生的《四十自述》,阐述了他从绩溪小城的&ldquo;`先生&rdquo;成长为在新文化运动中登坛点将的一介思想领袖,解读胡适之先生的思想升华历程。评介了其对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民主宪政、学术独立发展的贡献。 【关键......
为业余棋手诊脉
发布时间:2022-10-14
得意需冷静 理智方获胜 于无声处(先负)大哥大 飞相对挺卒 1.相三进五 卒7进1 2.兵七进一 马8进7 3.马八进七 马2进3 4.车九进一 车9进1 5.车九平三 &hellip;&hellip;&hellip;&hellip; 双方以飞相对挺卒布局,此时红方平车,迂回兑兵,显得......
莫将知识缺失误诊为能力缺陷
发布时间:2023-07-12
1将学生做题关注不到关键词、挖掘不出隐含条件,误诊为审题不仔细 1.1课堂教学简单实录 案例一3月底参加了市高三复习会议,探讨高考的二轮复习问题,期间听了一节题为《科学审题》的公开课. 上课开始,教师给出这样一个问题: ......
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
发布时间:2023-01-31
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 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 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知识的巨大价值日益彰显,国际社会也开始考虑传统知识的保护问题。WIPO在此方面做了大量拓展......
萨迦派的文殊信仰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 要:作为智慧的化身,文殊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是极高的,中国佛教中的汉传和藏传佛教中都有文殊信仰。藏传佛教中萨迦派在这方面极为突出,被认为在文殊信仰方面有一定代表性。探讨萨迦派文殊信仰的重要特征以及这种信仰在历史上的......
在温情中呼唤信仰
发布时间:2023-03-12
摘 要:郭文斌是宁夏作家群中重要而特殊的一员,他用温馨浪漫的笔触描摹渐渐消逝的传统节日、习俗,以及留存于乡间的美好人情人性,秉承京派遗风,被喻为&ldquo;北方的汪曾祺&rdquo;。我认为,郭文斌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他笔下的浪漫乡土、淳......
浅议知识库管理之信息传递
发布时间:2022-09-11
&ldquo;知识库&rdquo;作为业务知识大全和经验传送的载体,是每个呼叫中心必不可少的支撑工具,其重要性无需赘述。作为业务管理人员,对知识库的管理与维护无疑是工作重心之一,而如何能做到有效管理知识库,则是值得深思的事情。 在笔者看来,......
信息及知识管理领域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3-28
摘要: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才,这主要是因为人才具备足够的知识并且可以很好地运用于专业领域,因此,知识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通过运用新媒体对信息及知识进行管理已成为当下信息与知识管理领域的常态。对此,本文对现阶段国内外新媒体在信息与知识管理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了解其发展动态,对我国新媒体的功能开发事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关键词:新媒体;信息与知识;管理领.........
用地理知识分析“两小儿辩日”
发布时间:2023-07-23
摘要:&ldquo;两小儿辩日&rdquo;是众人皆知的故事,但是运用地理知识加以分析,却发现了许多不妥之处。本文从冷热、大小和远近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较合理的科学解释。 关键词:两小儿辩日 日地距离 冷热 大小 远近 近日看了几篇关于&ldquo;两......
圆明园的信仰口诀
发布时间:2023-05-21
西方文学巨匠雨果说:&ldquo;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如同帕特农神殿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rdquo;所谓&ldquo;梦幻艺术&rdquo;就是中国原创的、流传了几千年的风水艺术,而圆明园就是......
信息与知识产权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6-24
一、 关于&ldquo;信息&rdquo; 信息科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虽仍属年轻学科,但已形成诸多共识和定论,并日渐渗透到包括法学在内的其它研究领域。因此,在法学研究中借鉴、运用信息科学的原理时,就不能完全不顾及信息科学中已经实践检......
信仰之美 2013年6期
发布时间:2015-08-21
&ldquo;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气味总让他想起爱情受阻后的命运。&rdquo; 这是一个非常突兀的开头,我知道,但是坚持。 此去青岛,是跟随山东作家协会组织的蓝黄两区作家采风团采访,是一次文学之旅、美丽之旅。在我心里,文学与爱情,是同样重......
科幻|21世纪的信仰?
发布时间:2023-02-04
自从人类存在开始,我们就开始对无数的星星开始感到敬畏。但万里无云的壮丽星空只是这个令人惊叹的宇宙的一小部分。自从有了哈勃太空望远镜,像仙女座那样的小脏点儿都可以被清晰看到。但是,银河系有一万亿颗恒星,这些恒星的壮丽程......
容忍比信仰更重要
发布时间:2022-12-11
在欧洲,政治自由来源于思想自由,而思想自由来源于信仰自由。在宗教一统天下的时候,对教义的认可和理解就是信仰的自由,而这一权利的得来,实属不易。 基督教得到罗马皇帝认可之后快速发展,慢慢形成了教会与政权的抗衡。教会垄断......
信仰中国·美业革命
发布时间:2023-06-22
成都情有独忠美容化妆品公司成立于1997年,创始人刘金凤女士带领着她的团队不断创新营销策略和经营模式,并用爱心去踏实的销售,广泛的服务于客户,发展至今已经颇具规模。本届年会有三大亮点,第一,首次携手医美传媒,通过媒体,将情......
生命的尊重与信仰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汪曾祺作为&ldquo;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rdquo;,深受传统文化冲淡美学思想的影响,对生活抱有一种理解和审美的态度。他的小说善于描写小人物的多彩生命, 使其作品中处处洋溢着生命的灵动,蕴含了人类一种强烈又恬淡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
你的爱情,我的信仰
发布时间:2015-08-28
这世上的事就是这么稀奇古怪,有些人陪伴你走过了许多年,可还只是熟悉的陌生人;有些人只是擦肩而过,你却总也无法忘怀。就像,那个在我拍照时冒冒失失闯进照片里的女孩儿一样。她抱歉羞涩的微笑毫不费力地敲开了我的心扉,久久萦绕......
知识经济下的信息特点探讨
发布时间:2023-03-29
广大朋友们,关于知识经济下的信息特点探讨是由查字典范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一、信息生产力的基本特性 1.虚拟性。虚拟性表示信息生产力具有虚拟的和无形的外在表现和存在状......
余秀华为什么会红
发布时间:2023-07-12
余秀华火了,作为诗人。她39岁,来自湖北农村,由于患脑瘫,高中毕业后在家赋闲。余秀华2009年开始写诗,主题多关于爱情、亲情,以及身体残疾和封闭的乡村生活。 其中一首《我穿过半个中国去睡你》在网上疯传。人们嗨了起来,记者蜂......
信息、信息产权及其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5-13
信息、信息产权及其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信息、信息产权及其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信息、信息产权及其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在我国产业界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立法界与司法界越来越重视信息保护法的今天......
法律信仰的内涵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30
摘 要 自伯尔曼《法律与宗教》一书被引入我国以来,&ldquo;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rdquo;的名言在法学界引起了关于法律信仰的研究热潮,各种观点层出不穷,法律信仰能否本土化是一个终极的争论目标。本文认为要解决这个终极的问题,......
从大学生宗教信仰特征及原因分析如何应对信仰危机
发布时间:2023-06-28
【摘 要】当今社会,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危机,人们的价值追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大学校园也无法独善其身,大学生宗教信徒有所增多。为了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征与原因,笔者在校园内开展调研,从实际出发,分析学生信......
基于医学信息学知识构建的数据库知识服务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12-06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被运用在教育、医学、军事等方方面面,为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的出现,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成为了一个重要产业,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并且为提高社......
为国家留点生机
发布时间:2015-09-08
1947年9月初,沈从文收到一封信,写信人在信中说了自己的处境,并请求沈从文预先支付一些稿费。写信人叫柯原,早在这年的夏天,他陆续给沈从文寄去了一些诗歌作品。此时,沈从文在北大任教,并受邀担任天津的《益世报》文学周刊的主编......
相机留下的知青记忆
发布时间:2023-05-24
这部相机滋润了知青的生活,给枯燥沉闷的生活带来了一抹亮色与快乐。从此,荒原上的拖拉机旁,田间锄禾小憩时,晒场上欢声笑语的劳作中,红旗招展的水利工地上,到处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身影,火热生活的瞬间。 后来,在知青中形成一个......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青美术
发布时间:2023-07-13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青美术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青美术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知青美术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报道。报道说,甘肃省会宁县城部分城镇居......
法律信仰阻却之解析
发布时间:2022-10-24
法律信仰阻却之解析 法律信仰阻却之解析 法律信仰阻却之解析 第一:中国人从来没有宗教。 自古以来,中国的智识阶级就一直是无神论者。在中国,宗教在虔诚和玩笑之间并无甚鲜明的界线。中国......
是一种信仰、五种维度
发布时间:2023-07-23
M是什么?“身为MClubChina的创始人,我对MPower有眷常人难以理解的隋感。首先,就像我拥有的1MCoupe,小巧、手排、纯后驱的设计一直是习戈个人的最爱,MPower的调校很容易让我身体与情感融入在驾驶当中,这已经超越我们对一辆车的认知……M带给你的,不仅仅是―辆车!”MClubChina创始人卖血说道。诞生于赛道,发扬于街道确实,MPower从诞生之日起就跟赛道脱离不了关系,车迷熟知.........
北看台:足球是我信仰
发布时间:2015-09-08
&ldquo;如果你真爱石家庄啊,请和我一起战斗吧!&rdquo; 这是石家庄最大的球迷组织&ldquo;燕赵红魔&rdquo;每个主场比赛发出的呼喊和歌唱。&ldquo;燕赵红魔&rdquo;从2008年开始创建,到现在已经有1500名稳定的会员。在裕彤,他们打造出最强大的声势为主队助威;在中......
浅谈法律信仰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23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曾说过:罗马帝国先后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用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由此......
清宫信仰与盛京宫殿
发布时间:2022-12-28
摘要:满族从白山黑水不断南迁进而建立清王朝,所凭借的不仅仅是所向披靡的八旗劲旅,还有基于共同文化、信仰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爱新觉罗家族延续三百年的萨满祭祀,以及满蒙联姻的国策,使得清宫信仰呈现出萨满教和藏传佛教并重......
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信托管理(1)
发布时间:2022-07-21
[摘 要] 知识产权信托既是以无形财产权为对象的新型信托类型,也是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进行的探索。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知识产权信托不仅有利于科技成果产业化,也为其融资增添了新途径。本文分析了知识产权作为信托财产的可行性,以及......
关于地理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
发布时间:2022-08-07
关于地理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 关于地理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 关于地理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 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建立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不同的保护理念与不同的保护模式一直并存于两大法系的不同国家......
浅谈诸葛亮崇拜与古代蜀汉地区的民间信仰
发布时间:2023-06-23
一、蜀汉地区诸葛亮崇拜的民俗传统特点 (一)民间祭祀活动出现最早。 早在诸葛亮病逝伐魏前线归葬酒阳不久,蜀汉地区民间祭祀诸葛亮活动即已开始,并促使刘禅最后下诏为诸葛亮立庙修祠以供祭奠,以慰民心。据记载:亮初亡,所在各求为......
福州民间信仰源流初探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僻处东南一隅的福建自古以来民间信仰就特别发达。闽都福州的民间信仰与整个福建民间信仰形成&ldquo;同中见异&rdquo;的关系。福州民间信仰在土著―闽越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汉唐以来不断吸收融入中原汉族宗教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知识产权行为保全的审查要件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2
知识产权行为保全制度,自2001 年引入我国后,通过不断的司法实践已经日臻成熟。值得庆幸的是,今年2 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审查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行为保全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对该......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4-01-07
[论文关键词] 知识 管理 信息竞争力 信息竞争活动 [论文摘 要] 企业的信息竞争力是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文章在阐释知识管理和信息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知识管理的思想从编码企业知识、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企......
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发布时间:2022-12-23
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知识经济自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年提出以来,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1997年联合国研究机构预测......
知识分子.中国知识分子.现代性
发布时间:2023-02-05
尽管杰姆逊十六年前就已发现,在第三世界中,&ldquo;知识分子&rdquo;这个特定的名称已如同一种业已灭绝的物种的名称,正在逐渐消失。但也几乎是从那时起,自以为是知识分子的中国人对这个假设的身份越来越认同,也越来越自觉,不仅曾有人在海外以此......
让“留白”为课堂添彩
发布时间:2015-09-11
【摘要】&ldquo;留白&rdquo;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术语,意思是留下空白,营造想象空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ldquo;留白&rdquo;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受到了教师的青睐.高中数学教师应恰当的运用&ldquo;留白&rdquo;,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开启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
基于知识平台的知识审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1
基于知识平台的知识审计研究 一、引言 知识审计要以人为中心,对知识的审计需要从人对知识的理解入手。在现实生活中,知识总是同时含有显性成分和隐性成分,显http://wWw.LWlM.cOM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彼此包容的,而不是相互独立的,......
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保护
发布时间:2023-07-03
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保护 在一个国家里,应当把继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当成矛盾的主要方面,还是把防止过度保护当成矛盾的主要方面,必......
宪法信仰的养成(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07
【论文关键词】宪法 宪法信仰 宪法信仰养成 论文论文摘要:塑造全民的法律信仰是实现国家法治的必由之路。我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本应该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司法适用性,而实践中却往往成为&ldquo;空中楼阁&rdquo;。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没......
帕斯卡尔信仰理论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25
帕斯卡尔关于信仰观的阐述,是帕斯卡尔哲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帕斯卡尔作为一名数学家、科学家,虽然其哲学部分的论述并不多,且其哲学路线是属于唯心主义的,但其崇尚真理的人生追求,反对经院和相信科学的哲学态度,对西方哲学......
浅谈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土地管理
发布时间:2023-03-12
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过程也逐步从对传统资源的占有转移到对智力资源的占有上,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主导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传统资源的土地资源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土地管理作为协调人与土地资源......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中专利地图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8
【摘要】专利是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和其他企业国家竞争的核心,据调查,世界上的大部门的发明都是要先申请专利,才能被人们所知道的。现在中国在专利这一板块就不是很专业,导致我们浪费了很多的技术。专利地图就是人们对专利性的文字进行整理,让人们可以视觉上比较直观的理解产品。现在伴随着一些专利政策的出台,国家加强了专利的力度,在原有的一些制度上也做了调整。【关键词】知识产权;专利地图;应用研究国家已经提出建.........
信仰成本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2-12-13
摘 要 文章主要阐述了信仰成本问题,提出了信仰成本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从信仰成本的角度阐述其对信仰的影响。 关键词 信仰成本 影响因素 思想教育 On Cost of Faith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ZHANG Di (Sias Internatio......
论“三个代表”的信仰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04
【原文出处】群众【原刊地名】南京【原刊期号】200305【原刊页号】14~16【分 类 号】A3【分 类 名】邓小平理论【复印期号】200308【 标 题】论&ldquo;三个代表&rdquo;的信仰价值【 作 者】侯惠勤/方章东【作者简介】侯惠勤,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
信仰与人性的自然彰显
发布时间:2019-12-06
20世纪20年代的湘南地区三吾大地樟树湾村,一株枝叶繁茂的古樟威严地站在村子的前端,彰显着一种神秘的寓意。青砖黑瓦的樟树湾上空突然乌云滚滚,一声巨雷将原本宁静的樟树湾炸得摇摇晃晃。就在这一天,三吾县学堂校长卢圣成被县团防局局长申大桂下令杀害了。面对这场从天而降的巨大厄运和灾难,卢圣成的妻子杨贞美悲愤交加。在樟树下等待母亲回家的卢刚和卢野,得知父亲被国民党团防局屠杀的噩耗后,发誓要去为父亲报仇。这时.........
浅析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
发布时间:2023-02-05
浅析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 浅析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 浅析爱因斯坦的宗教信仰 &ldquo;上帝不是在掷骰子&rdquo;,这是爱因斯坦常用的一句口头禅。对此很多人感到诧异,象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难道也信奉上帝吗?这个问题也曾引起一些......
论传统音乐“信仰”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3-07-13
福建南音又称南管、弦管、南乐、郎君乐。现流传于我国东南沿海泉州、厦门、漳州、台湾等闽南语系地区,并随着当地华人华侨传播至: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及香港、澳门等闽系华侨聚居地。成为当地华人华侨寄托乡思,联系乡情的重要文化载体。20世纪80年代,美国华盛顿大学民族音乐学院搜集世界各洲民间音乐加以比较研究,其结论是:中国的音乐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音乐,而中国音乐之中则以南音为古。[.........
管理留白天地宽
发布时间:2023-04-14
以虚空传递丰盈,于不著一字中表达无尽的风流。自幼习画的张玉茂,已带着自己的作品走出国门,用自己的艺术表达形式,向世界诠释中国山水画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无论山水还是花鸟,自然气象和生命的情怀均洋溢于浓淡枯润的墨痕,洋......
知识获取、学习行为和管理者能力提升
发布时间:2022-11-27
摘要:利用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方法,以MBA学员为样本,对管理者的知识获取方式、学习行为选择影响能力提升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管理者知识获取方式对语言表达能力、危机控制能力、与上司沟通能力及自我沟通能力有正向影响;学习行为选择不仅对四种能力产生正向影响,而且对倾听能力也有正向影响。女性管理者、管理者的历炼、管理者的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的专业背景有利于能力的提升。关键词:管理者;知识获取;.........
以数学知识为载体 实现德育有效渗透
发布时间:2023-05-29
【关键词】数学知识 载体 德育 有效渗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105-01 数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渗透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论余秋雨散文文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2-12-11
摘要:建国以来相当长的时期,由于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当代散文创作呈现出相对平庸的状态。余秋雨的散文创作在自觉的追求中,以其高远而切近现实的主体精神及独特的艺术表现为散文创作奉献了一种新的文体范式,显示出极具个性特征的文......
浅论我国“有专门知识的人”法庭地位
发布时间:2022-11-21
摘 要: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现代民事诉讼改革的趋势来看,专业领域专业性加深,法官、当事人相关专业知识不足。为解决审案过程中的专门性问题,专家证据功能日益显著,同时,加之当前的鉴定制度存在重大缺陷,专家证人制度对我国现存鉴......
兰州交通民俗信仰与禁忌
发布时间:2023-07-21
[摘 要]交通民俗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出行习俗、信仰与禁忌构成了交通民俗的主要内容。兰州交通民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兰州人的交通活动与交通运作,而且也反映兰州人的生产、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兰州交通......
是什么吞噬了官员的信仰
发布时间:2015-08-21
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地对共产党员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谈信仰问题,指出,&ldquo;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rdquo;, &ldquo;有一个道理要反复讲,就是党的干部必须永不动摇信......
开垦班级“自留地”
发布时间:2023-01-21
&quot;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破性发展,网络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为教育大众化、教育终身化和学习社会化的实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所不曾遇到的问题。大家都公认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其利可观......
谈知识型企业战略管理行为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3-02-05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知识型 企业 战略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维度,以及这些因素变量的作用,以期为知识型企业开展知识创新活动和战略管理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知识型企业 战略管理行为 影响因素 知识创新重塑了企业环境......
浅谈信息时代的教师知识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quot; 论文关键词:教师知识管理 信息化教育 教师个人知识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其知识获取的重要渠道来自于教师。教师知识的有效管理不仅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教师整个团队以及学校的综合竞争力都有迅速提升的作用。......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知识管理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28
高职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与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是高职教育互动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为了满足国家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培养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优秀学子,高职教师必须树立紧跟时代潮流的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引领学生在学习上不断突破自我,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高职教师必须运用知识管理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管理水平,加强信息技术素养培训,以适应新时.........
移动UGC环境下旅游者知识分享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07
摘要:本文通过对904位旅游者的调查,从动机、机会和能力这3个层面探讨了移动UGC环境下旅游者知识分享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动机层面,旅游者通过移动UGC知识分享时的自我展示会显著正向影响其感知娱乐,而自我展示和感知娱乐......
勐腊:为留学生说法等
发布时间:2023-01-18
■新闻发生在:版纳勐腊:为留学生说法近日,勐腊交警为勐腊县高等教育职业中学的87名老挝籍留学生,进行了中国相关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由于中、老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及交通法律法规的不同,许多留学生缺乏交通安全意识,闯红灯、骑摩托车不带头盔等现象时有发生,存在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为此,勐腊交警大队与县高等教育职业中学密切配合,采取向学生发送各种宣传材料、上法律课,组织学生观看交通安全宣传片,以多种.........
试析陶行知的知识观
发布时间:2013-12-18
&quot; 论文关键词:陶行知;社会改造;知识观;大众教育 论文摘要:陶行知的知识观源于其民主社会改造理想,通过大众的实践与反思,最终要推动他们的解放和觉悟。&ldquo;真知识&rdquo;是其知识观的核心体现。&ldquo;真知识&rdquo;源于直接经验,是人类知识产生......
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显性化探析
发布时间:2022-08-15
[提要]通常情况下,知识管理所涉及到的主要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这两个方面,显性知识因受到较多的关注同时其往往更易被发现,因此传播也较为广泛。对于隐性知识来说,在传播过程所涉及到的较少,更加容易被忽略,但同时不可否认隐性知识也具备更高的价值,对一个组织的成长和发展能够起到更为积极作用,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处理在知识管理中是很有必要的。限于隐性知识自身难以被发掘等特征使得隐性知识在显性化过程中的阻碍变得很.........
知识管理下医院档案信息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19-12-04
【摘要】本研究通过采用文献回顾及系统分析等方法,概述了知识管理与医院档案管理的关系,探讨了基于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为医疗机构提升档案信息服务水平,优化档案信息服务质量提供了参考模板,同时也为医疗机构自身档案信息服务体系化建设提供了理论经验,对知识管理视角下医院档案信息服务的进一步规范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应用基础。【关键词】知识管理;医院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一、知识管理与医院档案管.........
论析地理、历史课堂教学知识的联系
发布时间:2022-10-22
&quot; 论文关键词:地理课堂;历史知识;联系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将建构主义原则很好地融入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地理和历史两门课程可以相互补充,使得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在中学阶段,我们常常把历史、地理并......
变革型领导行为与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探讨
发布时间:2016-08-22
当前,领导者在员工创新行为方面的重要促进作用已得到研究学者的广泛认同,而且近年来领导者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方式逐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其中,运用并推广较好的是由Downton提出,而后Bass等人阐发所形成的变革型领导理论。具有变......
宗教信仰对旅游者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要:宗教信仰对参加宗教旅游的旅游者产生多维度的影响,从旅游者自身看来,是提升旅游质量或达成一次满意的旅游体验。从宗教信仰本身来看,宗教信仰通过宗教艺术的多种形式向人们传达它的理念,从而影响旅游者认识自身和世界的方式。......
信仰的缺失――简析《好人难寻》
发布时间:2023-07-20
摘 要:《好人难寻》是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经典。故事情节生动,语言简朴,文笔清新严谨,含义丰富而深刻。奥康纳用故作轻松的语调从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的角度娓娓道出了《好人难寻》的主题:邪恶、死亡和赎罪,小说中恐怖气氛的营造深......
基于GIS的中国宗教信仰人口比例的地理分布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4
摘 要:该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研究中国宗教信仰人口比例的地理分布。先是介绍了数据来源,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ISSS)实施的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hinese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然后介绍了地理......
知识经济的制度背景——“知识经济”批判
发布时间:2014-01-07
一、引言 首先必须澄清这个副标题里面&ldquo;批判&rdquo;的涵义,因为在 中国 现代 语境里这个语词被污染得很厉害。康德作《纯粹理性批判》并非要对理性加以批判,而开宗明义提出要对&ldquo;理性&rdquo;的适用范围加以界说。&ldquo;批判(kritik)&rdquo;就是扬弃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