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从权利角度看中国人的诉讼观念

从权利角度看中国人的诉讼观念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9 14:50:50
从权利角度看中国人的诉讼观念
时间:2013-12-19 14:50:50     小编:

从权利角度看中国人的诉讼观念 从权利角度看中国人的诉讼观念 从权利角度看中国人的诉讼观念

[内容提要] 本文以中国人对自身权利的维护作为出发点,对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在中国社会的不同的诉讼观念进行分析:在传统的中国社会由于出现的种种压抑个人权利的因素、导致了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无讼”现象的产生;而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但中国社会却又出现了法律信仰的危机。希望通过对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能使传统的诉讼观认识有一个新的发展,能对当前我国法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澄清起……

权利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制度。当我们说某个人享有权力时,是说他拥有某种资格、利益、力量或主张

(1)。

------夏勇

1,为什么我国古代会产生“无讼”现象

经历了漫长的五千年的发展,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与其他文化一起构筑了源远流长的东方文明。同时作为世界法律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世界法律史上也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象,而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无讼”的法律传统了。历来,诸多学者对中国人诉讼观这一独特的现象进行了探讨,提出不少看法、观点。这里,我将从权利的角度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从初民社会到当代社会,权利的观念体系和保护机制经历了一个渐进的、漫长的演变过程

(2)。可以断言,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个人并非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没有任何权利意识、权益观念、而是收到了诸多因素的压抑而显得淡薄、不那么突出罢了。当治者滥用权利、践踏民众权利到极端程度时、民众敢于揭竿而起诛灭暴君;当民众对社会的分配强烈不满时,他们会喊出“均贫富”的口号;当王权极度膨胀、社会极端不平衡时,他们会有“等贵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思想的出现。可见,在我国古代社会,个人的权利意识是被层层压迫的,当忍无可忍时,它将似火山一样爆发。

归根结蒂,中国人权利意识的淡薄是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内涵不同的文化作用于不同的个人将对这个人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传统文化对权利意识的压抑可以说直接导致了中国人诉讼观念特殊性的形成。下面,我将通过对我国传统社会中权力受压抑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证其对中国人诉讼观念的影响。

(一) 社会结构

根据现今西方的一般学说,导致文明社会产生的原因有四:

最常提到的是生产工具、生产手段的变化所引起的质变。这主要指金属器的出现、金属与生产手段的结合……

第二种因素是地缘的团体取代亲缘的团体。即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亲属关系愈加不重要,最后导致国家的产生。

第三种因素是文字的产生。产生文字的主要动机据说是技术和商业上的需要……

第四种因素是城乡分离。城市成为交换和手工业的中心。……

(3)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国社会后会发现,由于中国特殊的地理、自然、民族情况,我们的先民未经历上述文明产生的历程,在金石并用时代就进入了文明社会,而在此时,个人的独立性未能充分发展,个人的存在必须依赖于全体。因此,当中国人从原始社会进入国家时,个体家庭和私有制并没有充分的发展起来,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依然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当这种宗族制度和等级制度结合在一起时,就演变成贯穿中国古代社会、影响至今的宗法等级制度。这个制度和政治权利紧密结合后,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在这个特殊的社会结构中,一个人最基本的身份首先是一个家的成员,其次才是其他,而在家这个伦理实体中,个人主义上的个人是根本不存在的,就此而言,家庭中无论尊卑长幼,大家都处在同样的的地位上面。虽然父的地位是尊贵的,但身为一家之长,他不但要对家内成员承担种种义务,还要作为家的代表向社会和国家负责。他尽可以对子女行使权威,但他实在不比他们更有资格被看作是个人;他从来不能如真正的个人那样思考和行动。他实际只是家的一部分,要履行社会分与它的那部分职能,遵循礼法所规定的种种义务

(4)。

处于家----国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之中,人是作为整体之一部分而存在的,根本无独立可言,更别说主张自己的独立的权利了。在这种社会结构下,权利在国、族、家的重重压迫,变得日益淡薄,渐渐被隐藏于中国人人格的最深处。

(二)文化价值取向

数千年来,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儒家文化始终站着主导地位,儒家文化深深影响着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的每一个中国人,也决定了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

儒家学说是以义务为导向的价值体系,在这个体系的设计中,历代儒家学者从规定个义务出发勾划了每个人的社会角色,并制定了社会的行为规则。“天人合一”,“义利相对”,“尊卑贵贱”,“知足忍让”,这一系列的价值取向规则决定了儒家将无讼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历代儒吏更是将“无讼”作为自己的重要业绩之一。某地“十年无讼”,该地的官吏则要被认为教化有方,受到奖赏;而狱讼繁多则被视为不祥之兆,因此而自责。为了追求“无讼”的治境,历代儒吏都向人们灌输贱讼的价值取向,把敢于诉讼的人说是“刁民”,把帮助人们打官司的人斥为“诉棍”

(5)。

在儒学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社会里,统治者压制诉讼,而百姓则从意识中鄙视诉讼,认为诉讼是对社会秩序的极大的破坏,而不是对自己切身权利的保护。这样一来,从上到下都将诉讼视为洪水猛兽,避而远之,“无讼”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 司法制度因素

中国古代,除中央以外,历来就没有出现过独立的司法机构。法官是由派往各地行政官兼任。司法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法官作为民众的父母官,高高在上,民众十分惧怕衙门。在司法中,法官往往受到权势影响,难以公正断案,从而使民众形成一种不愿打官司的心理

(6)。且看一则宋人判词写到:“打官司有甚得便宜处,使了盘缠,废了本业,公人面前赔了下情,着了钱财,官人厅下受了惊吓,吃了打捆,而或输或嬴,又在官员笔下,何可必也”

(7)。一方面这反映了在我国司法制度及其不健全的情况下出现的司法腐败,另一方面也说明由于司法制度的缺憾,个人的权利通过官府很难得到真正的维护,与其诉讼还不如“私了”,这也造成中国古代的“无讼”现象的产生。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家国社会结构的存在,再融入儒家无讼的价值取向,从统治阶级到一般百姓,权利意识是无法发展壮大的,即使有一点萌芽,也会因种种因素而夭折。

二、为什么当代我国出现法律的信仰危机

自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社会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的权利意识也随着发生一些变化。但在改革开放之前,总体来看,人们的权利意识虽有增强,但增幅不大。这是因为,在1949年以前,由于内忧外患,所有民权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不是被中途阻断就是半途而废,对中国人权利的增强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作用而在解放以后,由于过分强调集体性,个人权力根本得不到重视,再加上以后错误路线的干扰,无视和践踏公民权利的事情不断发生,到了文化大革命,这种情况更是发展到了极端。直到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政治改革的深化、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快,人们的价值观念的更新,公民的权利意识才发生了重要的变更。1 法律制度本身

亚里士多德曾经在其名著《政治学》中明确提出:“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好的法律,要使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

(9)。

党的十五大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那我认为,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就是需要有一批良好的法律以供执行。但是我认为,现今我国已经颁布或将要颁布的法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谈不到“良好”的。当然,“良好”应当有一个标准,良好的体例、完善的结构、清晰的脉络、优美的词汇,但是我认为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法律最需要的,是有一个灵魂,一个令其有活力的灵魂。这个灵魂是孕育在民众的生活实践当中的,法律只有建立在中国的社会实践之上,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国度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是能最有效的维护中国人权利的,才能被广大国人所认同的。正如托克维尔所说:“法律只要不以民情为基础,就总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民情是一个民族的唯一的坚强持久的力量。”

(10)2 权利主体自身

以上我们对我国制定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信仰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下面 ,我们从公民主体角度进行阐述。

所谓法律信仰危机,是如下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一是主体以坚定的法律信念为前提并在其支配下把法律规则作为其行为准则;二是主体在法律规则严格支配下活动。可见,它既是一个主观范畴的概念,也是一个可见之于主体行为的客观化概念

(12)。

当我们站在权利主体的角度看待我国出现的信仰危机时,我们会发现法制不完善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另一方面,这是公民在面对自己权利需要维护时作出的理性反应。正如苏力先生所言:“假定每一个人的选择都是理性的话,那么这就意味着他(她)们接受这种民间法或习惯法为他(她)们的最佳法律保护。

(13)”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但鉴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在许多地区,法律并不是对公民权利维护的最佳手段。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描述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的农村社会,认为当时仍是“礼治社会”,人们仍习惯于一种“无诉”的社会生活,因而把去打官司的人视为“败类”,而把司法机构视为纵容破坏既定和谐的不祥之物,是“一个包庇作恶的机构”。当然费先生的描述已不在使用当今的中国,近几十年来中国农民的权利意识已产生了质的飞跃,但是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我国广大的农村、有纠纷自己解决,村内调节的情况还是广泛存在的。因为在广大农民看来,政府提供的法律是不足以或对维护社区秩序是不对路的,真正能让他们处于和谐状态之中,最佳、最有效维护他们切身利益的是他们遵循了世世代代的村规、民俗。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少数民族,在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每个少数民族都拥有本民族灿烂源远的文化,在千百年的劳动生活中,在他们特定的生活中,在他们特定的生活范围内早已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来维护他们生活秩序的民族习惯,在他们心中才是至高无上的,当政府制定的法律凌驾于他们民族习惯之上,并以强力的姿态进入他们的生活时,他们从心理、行为上对法律产生抵触,对法律产生不信任情绪,法律在他们那里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实际效力的。

三、透过权利看待以上两个问题

在前文中,我们分别分析了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的“无讼”、“厌讼”现象以及在现代法治建设过程中人们普遍产生的法律信仰危机,虽然它们产生的原因有很大的不同,但权利则是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共同原因;在古代社会的特殊背景下,个人虽然权利意识显得十分淡薄,但那是与当时特殊的社会状况相适应的,因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个人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个人,他的思维、行动会受到传统礼教、家族、社会的层层束缚。只有在这种束缚中安于现状,才是对他们自身利益的最有效保护。一旦某个人打破了这种原有的和谐,受到损失的不仅仅是他个人,而是与他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一个群体。因此,当纠纷出现时,人们往往会选择有利于保护自己权利的方式去缓和纠纷,因此家族内部的解决方式必然兴盛,这种内部消化纠纷的方式既符合当时的社会习惯,又符合当时在社会上占传统地位的儒家思想价值取向,还被统治者所认可,是一种既能维护自己利益,又能被大众接受的最佳方式,而诉讼则只能退而求其次。

而到了现代,虽然人们的权利意识大大增加,个人的独立性也有了很大提高,但在这种自由选择中,人们仍然选择诉讼外方式解决则另当别论了。如果说古代中国人是无法独立选择维护自己权利的方式,而被迫从于社会的话,现在的人规避法律则完全是自由意志的选择。如苏力先生在其论文《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中写道的,“这里的法律规避所证明的并不是行为人对法律的无知和非理性,而恰恰证明了他们的理性。而这样一来,这里也就证明了在中国目前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国家制定法在某些方面是不完善的,因为受害者接受法律的保护可能要求他付出更大的成本。

(14)”

当前,我国正加紧法治国家的建设,一大批法律出台,但面对法律无法很好实施,公民产生信仰危机时,不少学者开始对这一现象产生忧虑,并纷纷引证中国古代“厌讼”现象,而推断这种现象是封建意识的残存,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首先在我国古代社会厌讼的原因是在复杂社会背景下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一种理性反映;而今天的信仰危机则完全是人们自由选择的结果,无任何外界强制因素,我倒认为当前的信仰危机是我国法制化道路上出现的必然现象,是对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然反映,是理性的人在对自己权利维护进行衡量之后作出的最富有理性的决定。这只能证明我国的法治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进,是我国法治化程度的衡量器。在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后,很清楚的发现中美在制定法律时的差距,以及我国公民于美国公民面对纠纷产生不同态度的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法律信仰产生危机的问题所在,但我们不能武断的认为中美两种情况孰优孰劣,我们对此是为了更好的分析我们的问题,在面对今天的信仰危机,公民规避法律现象的存在,我认为今后我国的立法应该走出现在的僵化模式,变得更加灵活多变。

我认为我国今后的立法应该避免僵化的照搬照抄西方,应从本土的资源出发,寻求中国人所能认同的东西,只有得到法律实施对象的认同,这种法律才是有生命力的法律。我国在今后的法治现代化过程中应该实施“双轨制”或“平行制”,也就是说依法治国的“法”字不仅是国家的制定法,也包括习惯法、自然法则。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是为了达到中国社会的秩序化、合理化、完善化,而在中国这个泱泱大国依靠简单的几部法律就想实现这一目标是不切实际的妄想。我们应当在努力制定好宏观性的几部法律之后,对我国规模极大的习惯法进行规范化、合法化,让其在微观领域继续发挥作用,国家司法机关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指导,让其继续发挥作用。

我国应重新重视庭外的解决方式。这是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当事人利益的纠纷解决方式,法律的一大作用就是维护社会的正义公平、维护当事人的权利,当庭外解决能维护当事人权利时,这种极符合交易成本的解决方式是极有益的。在美国,虽然每年有大量的诉讼案件,但诉讼外解决的案件也是极其多的,这是一种有效合理的方法,无论是附属法庭的,还是民间的都应被提倡。

四、小结

上文通过对不同时期中国人诉讼观念及其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当代的法律信仰危机是同我国古代有巨大区别的,但权利可以将其联在一起,透过权利我们应该认识到法律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它的而不时一种摆设,人都是理性的,又是独立的,即使在古代也代表着家庭的利益,没有谁会干有损于、不利于自己的事,因此,为了维护权利来规避法律是正常的,我们所作的不是惧怕它,而是应找出原因而完善我国的法治体系,让法律成为一个真正能保护公民的东西,而不是一个花瓶。

参考文献:

(2)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版 第4页

(3)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 第14页 文物出版社 北京 1986年

(4)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第一章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年 北京

(5)同

(2) 第57页

(6)同

(2) 第59页

(7)《名公书判清名集》卷十 转引自于语和《试论“无讼”法律传统产生的历史根源和消极影响》 《法学家》2000 北京

(8)同

(2) 第75页

(9)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吴寿彤译 商务印书馆P88

(10)(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 董果良译 商务印书馆1991

(12)谢晖《法律信仰概念及其意义初探》 《宁夏大学学报》1996

(3)第39-45页

(13)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之《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年 北京

(14)同上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从行政诉讼视角谈人性尊严的无漏洞权利救济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19
[摘要]:本文以维护人性尊严是宪法保护的主要目标出发,站在行政诉讼的视角,阐述了将维护人权落实到实处的权利救济应该是无漏洞的。“有权利而无救济,非权利也”,有权利必有救济,救济必须是无漏洞的。提出建立无漏洞权利救济的思考,......
从诉权看民事诉讼启动主体的扩大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如果没有制度保障就形同空文,诉权正是这种保障之一。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第1款的规定不恰当地缩小了民事诉讼启动主体范围,限制了公民的诉权。目前学界所通行的诉权二元论所存在的缺陷也......
浅析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
发布时间:2015-07-27
一、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不完善 (一)立案、侦查阶段存在的不足 法律赋予了被害人在受到伤害时可以向公检法进行报案或者控告的权利。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公民所享有的报案和控告权并未得到认真的对待,往往流于......
浅析从艺术现代性的角度看艺术观念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2-10-16
论文关键词:真善美 私人化创作 价值 意识 自我意识 超越意识 论文摘要:的核心问题不是简单地增加一点艺术修养的问题,而是艺术观教育的问题。目前,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艺术观念的混乱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艺术在西方某些现代主义......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权利不平等倾向
发布时间:2023-03-18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权利不平等倾向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权利不平等倾向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权利不平等倾向 摘 要: 作为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应当贯穿于整个《民事诉讼法》和......
试论我国行政诉讼中暂时权利保护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2-11-23
一、行政诉讼中暂时权利保护制度的内涵与必要性分析 (一)行政诉讼中暂时权利保护制度的内涵 行政诉讼中暂时权利保护制度是一个学理上的概念,它是对行政诉讼中有效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诸多暂时性措施的总称。对于行政诉讼中......
从法律角度看杀人游戏
发布时间:2023-03-03
杀人游戏:是一个集体活动,一般由11~13人组成,由法官、警察、杀手、平民角色构成,角色分布为一名法官、两名警察、三名杀手。大家在游戏中针对谁是杀手进行分析、思考、讨论、最后举手表决谁是杀手。游戏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验......
“观念权利”在古代中国的缺失
发布时间:2022-11-05
一、“观念权利”与“实在权利”——探寻文化根源的起由 (一) 古代中国有发达的财产、契约制度,即存在“实在”权利 从西周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到历朝历代有关动产和不动产的制度,是古代中国有着发达财产......
从法律角度看小区车位、车库权利归属问题
发布时间:2023-06-26
近年来,经济发展不断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汽车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汽车停放也带来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车位、车库归属问题,即归业主所有还是开发商所有?这是本文主要讨论的......
技术推进与诉讼观念变革
发布时间:2013-12-19
技术推进与诉讼观念变革 技术推进与诉讼观念变革 技术推进与诉讼观念变革 内容提要 作为诉讼制度的对应物,诉讼观念是潜藏于一个特定文化体内,对生活于其中的个体的行为起到潜在的和实际的引导......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
发布时间:2013-12-19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平等保护 在民事诉讼中,诉讼公正是与当事人的地位......
从比较法观点看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履行
发布时间:2023-01-25
一、当事人 (一)申请人 根据大陆公司法,前置程序申请人需要有1%以上的持股比例要求。台湾公司法要求为3%,且要求股东起诉时提供担保,而美国法认为股东代表诉讼的提起权是单独股东权。除股东持股比例要求之外,大陆法对股东持股......
浅谈公诉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角色定位
发布时间:2016-09-21
一、问题的提出 2013 年1 月1 日生效的《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 第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第184 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支持公诉。人民检察院派......
近代中国“权利”观念的意义演变
发布时间:2023-06-29
摘要 「权利」是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及法学的核心观念,其意义为个人自主性为正当。本文通过对「权利」一词在晚清文献和《新青年》杂志中使用时的意义分析,以及初步统计研究,试图揭示中国现代文化形成中是如何接受和使用个人权......
从民事诉讼角度浅析家庭暴力的公力救济
发布时间:2022-11-23
家庭暴力公力救济概述 目前,公力救济在我国家庭暴力的救济途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联系当前我国反家庭暴力的诸多法律规定,家庭暴力的公力救济体系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婚姻法为主导,横跨民事、刑事、行政等各个法律部门的多......
从音乐的角度看“梦”
发布时间:2023-03-25
毕业论文 五、梦与创作的关系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许多“启示梦”的记载,而且关于梦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人们早就给予关注。在近代,1些哲学家、心理学家甚至用梦来解释艺术创作的动因。尼采认为艺术转化为人生价值的方式有两种:1种是......
从哲学角度看阶梯式发展观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26
1991年,朱训在自己长期从事的矿产勘查领域,发现马克思经典著作中论及的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不能完全反映矿产勘查过程中的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的关系。他认为,矿产勘查过程中的普查、详查、勘探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逐步提升......
从专利制度看大国兴衰
发布时间:2022-11-23
[摘 要]专利制度是保证正常竞争秩序的核心制度。完善的专利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专利制度;大国兴衰;专利权 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相继出现在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兴衰更替,风云激荡......
从民法权利角度上观察大数据技术的法律影响
发布时间:2017-05-27
2015年,我国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鼓励大数据技术发展。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对大数据的法律规定不明确。本文基于大数据当下显现的法律问题,从民事权利角度入手,研究大数据技术的法律问题,进而在法律范畴内提出改进路径。一、大数据技术概述对于大数据技术的概念和特征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知。王元卓等认为大数据技术就是网络大数据,是指人、机、物三元世界在.........
债权人代位权与诉讼时效
发布时间:2022-12-20
债权人代位权与诉讼时效 债权人代位权与诉讼时效 债权人代位权与诉讼时效 (图略) 一、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能否发生债权人代位权债权人代位权是债权的对外效力的体现,以保全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为......
从消费角度看新形势下我国人口问题
发布时间:2023-07-06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你提供人口问题论文:从消费角度看新形势下我国人口问题,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摘要:本文的价值在于把人的消费能力的有限性和市场的有限性引入到口领域和我国的人口战略,从很长远的视角,......
从国际法角度看钓鱼岛事件
发布时间:2022-12-11
查字典范文网为您整理了从国际法角度看钓鱼岛事件,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钓鱼岛群岛亦称钓鱼台,依主岛名称为钓鱼岛而得名。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中国台湾岛的东北部,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分布在东经12320-12440,北纬2540-2600之间的......
浅析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 要: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设计之初是来解决群体诉讼,但在实践中却极少运用,这个制度本身的设计不合理有关,也有不适应司法实践的原因,因而通过改善代表人诉讼制度,使它能够真正发挥提高效率、统一解决矛盾的作用。 关键字:......
从国际法角度看糯康案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3-02-07
国际法和国内法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具有表现为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国际法与国内法在性质、主体、渊源、效力根据。使用空间、调整对象和实际执行等方面都有着显著区别,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从属:另一方面,国际实践也表明,国......
浅析中外民事诉讼证人制度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在证人制度证据规则作为一个事实性很强的法律问题,在我国目前的司法现实条件下短期内难以用制定法思路来解决。我国应在司法实践中形成我国的证人规则习惯,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公正原则的运用,在条件......
美国民事诉讼中的反诉、交叉诉讼与引入诉讼介评
发布时间:2013-12-19
美国民事诉讼中的反诉、交叉诉讼与引入诉讼介评 美国民事诉讼中的反诉、交叉诉讼与引入诉讼介评 美国民事诉讼中的反诉、交叉诉讼与引入诉讼介评 内容提要:反诉、交叉诉讼和引入诉讼是美国民事诉......
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发布时间:2013-12-19
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摘要 近年来,随着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证人制度在民事诉讼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但由于我国立法和司法的原因......
中国式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要] 中国新民事诉讼法中的“有专门知识的人”形似美国的专家证人,但又因两国诉讼制度的差异而只能在现有规定基础上对美国专家证人制度进行选择性借鉴,建立准入前的严格审查、参与中的证据开示制度,设置出庭义务并厘清其证明力和......
论我国物权请求权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选择
发布时间:2023-02-12
论我国物权请求权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选择 论我国物权请求权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选择 论我国物权请求权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选择 「摘 要」关于物权请求权是否应适用诉讼时效之问题,我国学者存在争......
中国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的演变及其完善
发布时间:2023-06-26
一、民事证据失权制度概述 民事诉讼证据失权制度,亦称证据失效制度,是指当事人在法律规定或法律指定的举证期限内,没有及时向法院提出的证据在此后不得再提出,当事人因此丧失了证据提出权和证明权的一项制度。①失权大多以法定或指......
从翻译的角度看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发布时间:2023-06-29
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指通过发展文化传播、文化贸易促使中国的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在获取文化产品出口和投资收益的同时,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中国文明曾对世界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关于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9
随着我国法制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刑事诉讼中保证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1998年,我国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这标志着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有力保障的开始。国家从法律和制度等方面对犯罪嫌疑人的定罪、制......
从改革的角度看隋朝的“国计之富”
发布时间:2022-08-25
隋祚短暂,但是它的富有程度令世人咋舌。史书中有关隋代仓库丰盈情况的记载不一而足,我们于此便可管窥隋朝之富足。《隋书 食货志》记载,开皇十二年(592),库藏皆满,开皇十七年(597),更是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
心理弹性:论从积极角度看人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27
" 论文摘要:弹性研究的历史还不长,但对弹性(resilience)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心理弹性理论对更好地认识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弹性是一种心理能力,通过内部和外部“保护性因素”,有弹性的个体在面临压力和逆境时能够很好地应......
从物理学角度看色彩
发布时间:2023-06-24
许多人认为,如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色彩,颜色只是各种不同波长的光。许多人也都见过牛顿的光谱,一道白色日光被分解成如彩虹般的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每一种颜色都有一个特定波长的光。所以人们会说:“哦,颜色就是我们周围世界的光的波长,不同的物体反射不同波长的光,因此我们看到这些物体拥有不同的颜色。”但这并非是全部事实。如果你看到的是反射红色物体或者蓝色物体的波长,它们也并不会是我们所认为的“哦,这是蓝光的波.........
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发布时间:2023-04-16
摘 要由于证人不出庭的现象普遍存在,审判人员在庭审过程中无法通过当庭质证判断证言的真伪,不利于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从而影响了判案的质.........
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之立法完善
发布时间:2015-08-04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和消费的规模化加剧,许多大型集团或组织的一些行为往往影响着众多的个体,如何采取制度设计手段来达到解决多数人争议的目的,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部门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用......
从《六人行》看美国主流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7-23
一、《六人行》简介 《六人行》( “Friends”),是一部由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拍摄的展示纽约三男三女六位好朋友日常生活的情景喜剧。该剧曾火爆全球,在世界100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并引起轰动。该剧讲述了发生在六个成长背景迥异,性格独......
从现金流角度看乐视
发布时间:2023-05-29
一、背景介绍 “平台+内容+终端+应用”这八个字诠释了乐视创新的商业模式,业界也称之为“乐视生态模式”。同时,乐视特别采用延伸产业链,在产业链上游依靠乐视影业(原花儿影视)专业化团队制作精品大剧及电影,再采用全屏播放促......
对新刑事诉讼法中人权规定的评析
发布时间:2022-10-30
对人权的尊重自然也包括对被诉人人权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国家是否是真正的民主和这个国家的法治水平的高下。论文摘要 2012年3.........
对阻止欠税人出境的重新审视——从纳税人权利角度出发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欠税人 阻止出境 实体要件 程序要件 论文摘要:在一定条件下阻止欠缴税款又未提供相应担保的纳,t~t.A-出境,是《税收征管法》中确立的一项保障税款征收的措施,但对阻止出境构成要件的规定较为模糊,免责条件显得......
从罗尔斯契约论观点看公民权利与教育
发布时间:2022-12-11
【摘 要】在国家的权力上,罗尔斯认为个人自由可以透过国家介入而得到更多的保障。国家不只需要保障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同时更要确保公平的社会关系。文章分三部份来讨论罗尔斯有关教育的看法:第一部份着重在罗尔斯的理论核心原初......
从艺术图像看中西阅读观念异同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要 阅读观念研究是从文化视角研究人类的阅读活动。文章延伸福柯“知识考古学”的概念,以图像知识考古学的方法,从阅读观念方面,运用艺术图像进行阅读文化比较研究。 关键词 艺术图像 中西 阅读观念 阅读文化 阅读政治学 阅读......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质证制度
发布时间:2013-12-17
民事质证制度不仅是民事诉讼证据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而且也是人民法院庭审阶段的重要环节,因而为民事诉讼程序所不可或缺。但遗憾的是,这一制度不仅为司法实践忽视,而且也一直为法学理论所旁落,显然,这与民事质证制度的应有地位极不相......
从中国院士制度的变迁看国共两党的文化理念
发布时间:2023-04-27
" 一、1948年中央研究院人文组院士的产生 二、1955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的产生 三、“学部”的功能 四、从生物学家胡先蚨的遭遇看政治对自然科学的干扰 1949年以后中共和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知识分子)的紧张关系始终存在......
从中国法律儒家化论古代司法诉讼制度(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本文以汉唐两朝为研究脉络,进而研究法律儒家化在古代司法诉讼制度上的具体表现,最后探究中国法律儒家化对我国司法诉讼制度的影响和借鉴之处。 论文关键词:儒家化 古代司法 司法制度 一、法律儒家化的含义及起源 (一)法......
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初探
发布时间:2023-03-18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目前我国仅依靠行政机关执法来实现环境治理,但行政机关本身有其局限性,显然难以应对紧迫的环境问题。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在司法领域上为环境治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
从历史角度看西方哲学意象观的演进过程
发布时间:2023-05-14
意象(imagery)是在感知觉基础上形成的表现在记忆和思维活动中的一种感性形象,是当前物体不存在时的一种心理表征。意象是潜意识的心理倾向,它表征着个体对过去事物的印象和积累,成为指引当前行为和认识的重要方法。意象作为主体的心......
民事诉讼当中的沉默权
发布时间:2013-12-19
民事诉讼当中的沉默权 民事诉讼当中的沉默权 民事诉讼当中的沉默权 摘要: 沉默权是一项具有充分道德基础的个人权利,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应拥有不自证其责的沉默的自由。本文以沉默权的产生及其限制为基点,从当事人真实陈......
从西方智库观念偏颇看如何建好中国智库
发布时间:2023-06-22
内容摘要:本文对《全球智库报告》涉及的智库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其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透彻剖析,并对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给出诸多思考。 关键词:智库 评价 影响力 中国智库 党的十八大以来,......
论民事诉讼中的沉默权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民事诉讼中的沉默权 论民事诉讼中的沉默权 论民事诉讼中的沉默权 [摘要] 沉默权是一项具有充分道德基础的个人权利,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应拥有不自证其责的沉默的自由。本文以沉默权的产生及其限......
论证券集团诉讼与我国证券诉讼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9-11-06
摘要:通过回顾我国群体性证券纠纷诉讼实践中的典型案件以及比较法分析,提出:我国应适时引进集团诉讼制度,充分借鉴选择退出、费用转移等有益规则,重点改革代表人诉讼制度,进一步完善群体性证券纠纷的司法救济机制,以促进证券市场的法治化发展,更好地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关键词:代表人诉讼;集团诉讼;选择退出规则;费用转移;胜诉酬金中图分类号:D923.9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
诉讼时效规制专利权利懈怠行为的局限
发布时间:2023-03-20
专利权利懈怠行为会给被控侵权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违背专利法维持利益平衡的立法目的。当前我国主要通过诉讼时效规制该行为,但停止侵权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规制存在缺陷。因此,必须完善《专利法》第六十八条,增加关于专利权利懈怠抗辩的规定。【关键词】专利权利懈怠诉讼时效利益平衡一、专利权利懈怠行为的界定专利权利懈怠行为是专利权人滥用专利权的方式之一。它又被称为“放水养鱼”,是指专利权人明知侵权行为的存.........
从经济学角度看我国贷款集中度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11-16
[摘 要]每个公司的开设、渡过危机、持续发展等,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贷款。从经济学角度,不管公司规模大小,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贷款。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贷款的需求大于供给,贷款就是某种意义上的稀缺的“商品”或“......
从宗教角度看芭蕾形态
发布时间:2023-04-26
【摘 要】在英文中,“宗教”一词有把人们捆绑在一起的意思,宗教舞则是人们为祈求神灵保佑而群体共跳的娱神舞蹈,具体的场面则因种族、地域、信念与信仰的不同而不同。由此可见,在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舞蹈之中,宗教舞蹈都占有相当......
从法律的角度看财政评审
发布时间:2023-07-27
在日常的财政评审工作中,我们会重视各种细枝末节―计价依据、取费标准、材料单价及签证合理性等等,但是很少关注评审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因为本身财政评审职能定位的模糊及法律定位的缺失,以及工程招标文件及合同条款对财政评审相关......
对我国民事诉讼证人作证制度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5-08-07
摘 要 本文指出根据我国民事诉讼证人作证制度的司法实践来看,还存在着一系列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我国规定的在证人出庭作证方面的强制性措施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证人作证 权利义务 ......
从阅读研究角度看“阅读”
发布时间:2023-05-13
[BT2](浙江树人大学图书馆,浙江[KG*2]杭州310015) 关键词:[HTK]图书馆;阅读 ;词频统计 作者简介:[HTK]朱一红(1965―),浙江树人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FQ)][HT] [BT3]1研究目的 [BT3]2研究方法 [BT3]3研究结果......
探讨刑事诉讼中法官庭外调查权制度
发布时间:2022-08-15
【摘 要】刑事诉讼中,法官的庭外调查权制度主要是法官在法庭之外进行调查活动,既包括案件相关内容的实体性调查,也包括程序规范的调查,目的是确保刑事诉讼的公正性。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庭外调查制度也具有一些争议,特别是在程序的......
浅析我国股东诉讼制度
发布时间:2023-04-23
【论文关键词】股东 诉讼司法 介入公司 治理 论文论文摘要:公司治理不是绝对的私权自治,还需要司法权力对其加以干预,司法权力介入公司治理,完善股东诉讼制度,用以救济股东权利、解决公司纠纷成为一种必然.公司法中的股东诉讼制度......
从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
发布时间:2023-07-23
从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 从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 从文化角度看习语翻译 【摘 要】习语是语言文化的结晶,缺少了习语,语言将会变得索然无味。习语在语言中的应用比比皆是,在写作或演说中适当地使用习语将会使篇章增色,加......
从法学教育角度看职业法律人之培养
发布时间:2015-07-29
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然而,当前的法学教育基础之下造就的“社......
从翻译的角度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发布时间:2023-04-17
一、汉语和英语的行文特点中国的汉语文字博大精深,不仅有语音、语调,而且还包含各种结构,每个词的组成也都有其特殊的内涵,即便是同一个.........
从财富管理角度看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管理
发布时间:2023-06-13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超额外汇储备的三种主要的风险成因带提出以财富管理的角度对我国外汇储备进行全面综合的管理。在此思路上,本文提供了三种有效的财富管理新工具:调整投资组合以分散风险,成立主权投资基金以主动管理和利用外储委......
从国际法角度看钓鱼岛之争(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4
钓鱼岛历来是中国的领土,可是至今为止,该岛仍然在日本国的实际控制之下。 中日两国政府在恢复邦交之际曾经有过君子协定:对有“争议”的钓鱼岛领土归属的纠纷,双方承诺在争执期间均不得在该岛上设置永久性固定装置。其争端的解决可以......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以人为本”思想
发布时间:2023-06-17
【摘 要】自“以人为本”思想被提出之后,“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被广泛运用到经济、生活、政治、工作、家庭等各个领域和方面。“以人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阶段的具体化,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从法律角度看电视节目模板的知识产权保护
发布时间:2023-04-06
一、电视节目模板基本概念的解读 电视节目模板亦称为电视节目形式、版式或模式美国作家协会在1960年首次给电视节目模板作出了以下解释:电视模板为系列电视节目框架的书面材料,其规定主角做什么并且在每一集中哪些框架将被不断重复。......
浅谈从法律视角看高校与学生权利义务关系
发布时间:2022-07-26
" 论文关键词:法律;高校;学生;权利义务 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几对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理清教育者(高校)和受教育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几层权利义务关系,其中既有对现行教育法规的分析,也有对前瞻性观点的引见;既有宏观上......
重构中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3-12-19
重构中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探讨 重构中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探讨 重构中国民事诉讼审级制度的探讨 一、审级制度与民事诉讼理念 审级制度的产生与设定是与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密切相联的。民事诉讼是解决当事人之间私......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人生”的概念隐喻
发布时间:2022-12-06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人生”的概念隐喻 一、引言 近年来,在语言学界中人们对隐喻的认知研究越来越多。其实这种隐喻的研究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从亚里士多德的隐喻的修辞学传统到柏拉图的隐喻的哲学传统再到法国结构主义语言......
试论民事诉讼法中的专家辅助人制度
发布时间:2023-03-20
摘 要 专家辅助人制度,是当事人就案件中的专业性、技术性问题于诉讼中可以获得在这一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帮助。修改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增加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使当事人在诉讼中获得专业人员的协助成为可能。以下将日本......
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制度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制度 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制度 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制度 一、自认的概念和相关法律规定及特征 自认,是指当事人对不利于自己的事实的承认。①广义上的......
从历史学角度看理想信念教育与实践平台的结合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 要】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新的时代环境下长大,对我国的历史缺乏直观认识,理想信念方面又受到各种外来因素和时代因素的影响,因为社会经济的进步,生活条件变好,很多学生脱离实践,导致现在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出现思想迷茫空虚、......
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看中日寒暄语
发布时间:2022-10-31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特定的语言行为体现着该民族的文化特质,寒暄语便是其中之一。寒暄语是日语学习中最早接触的内容之一,但是学习者往往按照汉语的习惯使用寒暄语。这与不了解寒暄语背后的日本文化背景有一定关系,也与学习者不了解寒暄语本来的含义也有关。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寒暄语及其背后日本文化的理解能力,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同一语境下中日寒暄语的特征与差异。关键词:语言;文化;中日寒暄语.........
从国际法角度看中日东海划界争端(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6
一 东海地理环境与双方划界主张 东海东西宽150—360海里,南北长约630海里,是中、韩、日三国领土环绕的一个半闭海。海底地貌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冲绳海槽和琉球西侧岛坡等4个部分。东海大陆架和中国大陆地势一样,由西北向东南逐......
从公务员权利保护角度浅谈公务员工资制度
发布时间:2023-06-06
公务员是国家实现政权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基本要素。建设一支高效稳定的公务员队伍离不开一套完整的合法公平合理的公务员权利保障制度。公务员工资制度则是公务员权利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如......
从共形映射角度看Schwarz引理
发布时间:2023-02-28
摘要:欧氏度量是解析函数满足Schwarz引理的关键,本文我们首先介绍了Schwarz引理和共形映射,然后介绍了Schwarz引理的一些推广形式,最后指出该引理也适用于在共性映射下保持不变性的几何度量。 关键词:共形映射;解析函数;Schw......
诉讼制度改革与诉讼法的完善(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总述:诉讼制度与诉讼法的改革(三个审判关系主体的改革)。 一、明确法官概念及职权,实现法官精英化,树立法官权威。 二、明确检察官的地位。 三、改革诉讼代理制度,加强律师调查取证权。 进入九十年代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大陆法......
从语言顺应论角度看文学作品的人物语言
发布时间:2023-05-04
从语言顺应论角度看文学作品的人物语言 语言顺应理论,是由比利时的语用学家维索尔伦于1999年在其发表的著作《语言学新解》中提出的。维索尔伦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对语言结构和语言策略进行选择的过程。语言的变异性、协商性与顺应......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时限制度
发布时间:2023-02-15
[摘要]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没有举证时限的规定,在民事诉讼中实行的是证据随时提出主义,这种程序模式所尊崇的哲学理念为实事求是、追求客观真实以及坚持有错必纠。这种程序模式是以追求实体真实为主要目的,但是,却以丧失正当......
从政治学角度看西洋文史
发布时间:2022-08-16
林国华在2014年出版的《在灵泊深处:西洋文史发微》一书后记中写到:“此书的写作虽涉及广泛的作家作品,但作者因其政治学专业和问题意识,在此意义上使得全书有一种内在的一致性。”当然,作者此处所说的“政治学”,主要不是指现代......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看色彩
发布时间:2023-03-15
拥有正常视觉的人,视网膜上有视锥细胞。视锥细胞是对白天光线具有感光作用的光感受器。所以,白天光线明亮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色彩世界,那是我们的视锥细胞在工作,它们能感知不同波长的区别,第一时间向视觉系统提供了色彩信息。因为视锥细胞对不同波长的反应不同,我们才能够看到物体的不同颜色。但是,波长与色彩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我们能看到什么颜色,还要取决于不同视锥细胞接受周围世界光线能力之间的平衡,.........
以民事诉讼为视角浅析当事人不良诉讼心理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摘要】 任何人的任何活动,都有着心理上的成因。在具有高度社会性的诉讼活动中,当事人的一举一动,无不是其心理的反映。随着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不断增加,把握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过程,对于正确适用法律,解决纠纷......
探究从公共性行政诉讼到行政公益诉讼
发布时间:2016-12-27
一、我国公共性行政诉讼的勃兴 (一) 为何公共 从历史视角看,中国大陆自1996 年首例公共性诉讼案诉诸法院至今,就公民个体而言,几乎未见严格规范意义上的公益诉讼,即非利害关系人基于公共利益提起的客观之诉。实务上所谓的公益诉讼......
从佛教史的角度看髡刑的废除
发布时间:2023-02-23
摘要:髡、耐、完等毛发刑是我国古代刑法中的重要刑罚。它们何以成为刑罚,法史学界进行过不少梳理与考证;若从民俗学的角度来分析,可能更易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及被赋予的涵义。它们又何时因何被废,史籍语焉不详。其实,完刑在西晋定......
知识产权诉讼中的权属抗辩(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07
抗辩是指被控(被起诉)方当事人不接受控告(起诉)方当事人的诉讼事由而作出的反驳与拒绝。它是被控方对付控告方最基本、最常用的诉讼手段,是被控方维护、争取民事权利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民事诉讼中,当原告起诉被告侵犯了自己的民......
从陶瓷观音造像看观音信仰的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7-02
摘 要: 从历代陶瓷观音造像题材、样式与风格的变迁中不难看出,观音信仰自传入中国起便不可避免的开始经历本土化的调整与适应,杂糅了儒、道两种信仰,混合了多种世俗文化因素,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观音信仰体系。本文通过梳理宋......
人身侵权案件诉讼程序中的证据认定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20
人身侵权案件诉讼程序中的证据认定分析 人身侵权案件诉讼程序中的证据认定分析 人身侵权案件诉讼程序中的证据认定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仅仅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中华人民共......
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
发布时间:2023-04-22
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 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 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 一 失权即原有权利的丧失。民事诉讼中的失权是指当事人(含第三人)在民事诉讼中原本享有的诉讼权利因某种原因或......
从电影的角度看中西方文化从冲突走向交融
发布时间:2023-03-13
从电影的角度看中西方文化从冲突走向交融 一、 电影的文化属性 电影是近代文明的产物,是一种将光影技术糅合得出神入化的发明。世界电影的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百年电影构成了世界文化史上的最大奇迹。在它绚烂无比的长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