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管理研究

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管理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6 00:14:01
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管理研究
时间:2023-05-26 00:14:01     小编:

摘要: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工具,也是校园安全稳定需要维护的一项重点。学生社会实践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从维稳视角出发,对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做深入的研究,对于促进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健康稳定的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维稳;高校;社会实践;价值;管理

1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维稳主要价值

1.1思想价值

高校的维稳工作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而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活动存在一定意义上的交叉,大部分社会实践属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第二课堂。有研究者提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广阔天地[1]。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就是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提高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在社会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动态体验的过程,大学生能受到最生动、最接地气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加深对党的现行方针政策的理解体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还能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能力,培养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思想意志等。总之,在社会实践的整个过程中有力加强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管理。

1.2组织价值

有研究者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分为课程学习中的社会实践、校园社会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三种[2]。也有研究者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分为教学辅助类、科研能力培养类、国防军训类、勤工助学及有偿类、社会经验类、社会公益与志愿服务类等六类[3]。总之,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与形式是较为丰富的。并且,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具有他组织属性。如有些高校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建立了制度保障;党政领导、团委的指导,及有关部门参与的,建立了领导组织体系等。同时,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具有自组织属性。比如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组织中,从队长的竞选、队员的选拔、方案的制定到活动开展、日常管理等方面,都以学生的自主独立为主。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他组织属性,提供了源头途径,把握安全第一关,树立思政教育导向;而自组织属性则提供了过程途径,在活动动态过程中做好维护安全稳定的工作。

1.3实践价值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经验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得课堂上不能学到的知识,还能够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使得理论体系得以升华[4]。同时,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的牢固树立,良好道德品质的锻炼养成,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培养等都有赖于社会实践这个重要渠道。而学生作为校园维稳的发力军、主力军,由他们参与的社会实践自然就成了维稳工作中的一条重要渠道,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的成长成熟对校园维稳有着良性循环的助推作用。另一方面,学生社会实践是维稳工作的宣传阵地。社会实践根植学生基层,贴近学生生活,在学校指导下可以借助实践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安全教育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执行校园稳定工作的理念思路、政策方针等信息。

1.4社会价值

有研究者认为:大学生全面成才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社会化,而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能使大学生探索“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并自觉进行角色调适,从而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评估自己,更好地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从而提高社会角色活动能力[5]。大学生社会实践将大学生这股年轻青春的力量凝聚起来团结起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扬光大做出贡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输入鲜活的力量。

2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维稳阻碍因素

2.1组织管理因素

学校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系统化。大部分学生社会实践可看成仅是团线、学工线的工作,各部门的联动变得不显著,影响了校园维稳的全局性。学校对社会实践的组织力度不够。如配备的资金不足,导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得不用缩短时间和简单化处理实践内容形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校对社会实践的规章制度容易流于形式。如重视集体社会实践项目而忽视学生个体自主实践,学生个体自主实践提交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考核登记表》上实践单位的章多数弄虚作假蒙混过关,对于社会实践的真实性无法把握。

2.2人力资源因素

一方面,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老师配备不科学。如在暑期社会实践中,以辅导员为主,少数是专任教师,并且由于该项内容对于工作考核所占地位无足轻重,所以指导老师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另一方面,学校在宣传发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时,一些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实践极为上心,但对志愿服务、暑期实践等便带有功利性、随意性的态度而忽视了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一些社会实践团队在队员选拔时纳入了多数为学生干部,极少数是普通的学生,同时高年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普遍偏低,这些就造成了成员的固态化发展,不利于维稳工作在全员中的展开。

2.3成果提升因素

一些学生进行的社会实践以简单方便为目的去完成任务,造成了社会实践失去了真正让学生和社会受益的效果。另外,学校和社会缺少实践基地的规范性审批与管理,存在“缺乏系统性、层次性,运作不规范、不稳定,基地数量少、类型单一”等问题[6],使得学生与社会链接的这个桥梁发生了阻隔。还有一些实践团队,不能与时俱进,总停留在老旧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上,“炒冷饭”式的社会实践比比皆是。这些原因都会使社会实践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成果得不到提升,就会间接影响维稳工作的布局。

3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维稳实现途径

3.1优化组织管理,完善监督机制

高校的党政机关是学生社会实践的最高领导者,共青团组织、教务处是直接组织者,而学校后勤、保卫等部门都是学生社会实践的后盾团,只有党、政、工、团默契配合,齐抓共管,才能优化组织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为了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标准化管理,学校应建立科学规范的长效监督机制,不让社会实践沦为形式主义而徒有虚名,无论是团队实践还是个体实践都要让学生规范进行,诚信到底。同时应该启动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促进社会实践收官环节的客观实际、公平公正,从活动立项、过程实施到总结评估,建立一整套规范标准的制度和流程。还应该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配套经费、实践基地等保障建设,支持和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

3.2调动公众参与,增强维稳活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仅仅是学生本人、指导老师或学校的事情,更是需要家长、社会等外界力量的协助,在“全员育人”的教育导向下,应该充分营造公众参与的氛围,不断增强社会实践维稳功能的活力。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的宣传组织,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也离不开社会的接纳合作,只有学校、家长、社会三方合力,才能发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格局,才能使社会实践维稳功能的网络可持续发展,越来越结实可靠。

3.3抓好培训指导,保障科学有序

社会实践中活动策划的完整、团队管理的合理、专业知识的到位、社会调研的科学等环节都是需要学生做好学习储备,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的前期培训、讲座等活动来进行教育,另一方面需是通过指导老师给予学生正确及时的指导的。另外,学生群体复杂多变,而政治素养高、工作能力强的团队负责人往往能使团队健康有序生存与发展下去,因此抓好社会实践负责人、学生骨干的培训,建立维稳主力队伍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3.4发扬创新精神,提升成果质量

为了落实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维稳功能,学校应本着有始有终的原则教育引导学生,设计创新到位,成果总结深化。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应该注重活动的广度,引导学生在校园里校园外都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并且鼓励学生多为社会做贡献;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应该注重活动的深度,要深入社会走进生活,加深对国情民意的生动理解和直观认知,坚决反对浅尝辄止、形式主义的做法。唯有如此,才能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才能让学生对和谐社会安定家园的建设更加了解与认同,促进维稳功能的发挥。

3.5建立风险评估,规避安全事件

风险评估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查找风险来源,判断风险程度,并且能使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及时应对风险处理,避免安全事件发生或减少损失影响。由于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影响面和受众面都是广大的,所以做好安全预警,避免安全事件发生尤其重要。一旦发生了安全事件,会给学校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为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健康有序地开展,学校和指导老师必须在活动方案实施前进行全方位的风险评估,对活动方案的可行性也要进行论证,及时将存在的隐患排除。并且,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要随着环境和情境的变化及时跟进风险评估,形成动态的健康的维稳状态。

参考文献

[1]杨清海.试论大学生的自我实践教育[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

(2):75-78.

[2]胡树祥,谢玉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类型的新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2):14-17.

[3]李辛.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动机的初步调查研究[J].教育艺术,2007

(6):36-37.

[4]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5]文大稷.当代大学生实践教育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D].华中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