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派生诉讼何以可能:反思与超越

派生诉讼何以可能:反思与超越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9-12-23 13:37:00
派生诉讼何以可能:反思与超越
时间:2019-12-23 13:37:00     小编:

摘要:魍忱砺廴衔,原告股东在决定是否提起派生诉讼时以理性经济人自居,基于成本与收益进行衡量。日本诉讼费用改革后派生诉讼案例急剧上升则是该传统理论强有力的佐证。然而,这一传统观点不仅在逻辑上难以自圆其说,也不符合日本派生诉讼的实际情况,日本股东提起派生诉讼很大程度上受到准理性和有限理性行为的影响。日本这一实践对我国派生诉讼的有效实施无疑可带来启发:即在反思派生诉讼利用率为何如此之少时,不应仅关注制度设计,还应超越制度本身,考量该制度得以实施与发挥效用的其它外在因素。

关键词:派生诉讼 理性经济人 有限理性 股东 维权律师

中图分类号:DF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330(2017)03-0100-10

一、问题的提出:一个谬误?

我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首次明文赋予股东有提起派生诉讼之权,山以期防止控制股东、董事滥用权力,损害公司利益。然这一制度的移植并未产生预料中的正面效果,股东对该权利的行使在实践中较为罕见。笔者通过搜集发现,自2006年派生诉讼实施后,至2014年12月止,共有117件派生诉讼案例,平均每年13件。这不但与实践中少数股东利益备受侵犯的普遍现象不相称,也与实践中产生的其他大量公司纠纷案例不相匹配。有学者认为,派生诉讼之所以“名存实亡”,不仅因其程序上设置的层层障碍,也与其缺乏激励因素密不可分。为完善派生诉讼并提高其可用性,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应改革诉讼费用缴纳规定,并赋予原告股东诉讼费用补偿请求权和胜诉利益分享权,以调动广大股东提起派生诉讼的积极性。他们以日本为例证,认为日本上世纪90年代始派生诉讼之所以被广泛使用,是因为日本于1993年修改了《日本商法典》,将派生诉讼确定为非财产权请求,收取数额较低的固定的诉讼费用,调动了股东提起派生诉讼的积极性。这种论证蕴含着两大逻辑前提:第一,股东是否提起派生诉讼,主要取决于其对诉讼成本与收益的分析,即从经济学上而言,股东作为理性之人,在考虑是否进行某种行为时,必先对该行为成本与收益进行衡量。第二,通过改革诉讼费用,可在金钱方面激励股东,提高股东行使派生诉讼权利的积极性,以实现派生诉讼制度由“死法”向“活法”的转化。这种论证逻辑似乎具有强大说服力,且在国外,也有不少学者持类似看法。然而,事实上果真如此?日本股东派生诉讼之所以在上世纪90年代被频繁使用是否源于诉讼费用的改革?股东在提起派生诉讼时是否真以理性经济人角色进行成本收益的权衡?如上述理论逻辑存有谬误,那派生诉讼何以可能?这又给中国带来何种启示?为此,笔者拟探讨日本派生诉讼的演进历程及其背后成因,以对我国派生诉讼制度的有效实施有所启示。

二、日本派生诉讼历程及其可能原因

(一)日本派生诉讼历程及传统解释理论

日本于1950年公司法正式确立派生诉讼制度,但在实践中,该规定如同沉睡的权利,极少为股东所使用。至1985年整整35年中,也只有25例左右,年均不到一例。日本备受尊敬的法学家棚濑贵子(Takao Tanase)教授认为,日本的政治精英(politieal elite)偏好于以非诉讼化途径解决纠纷,也因此设置了多种便捷、高效的非诉讼解决机制,股东在衡量是否提起派生诉讼以保障公司利益时,自然会考虑其他解决途径。换言之,股东在考虑是否提起派生诉讼时,以理性经济人的角色自居,考量诉讼的成本与收益。这种理所当然且富有吸引力的解释理论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1993年日本进行诉讼费用改革后,派生诉讼大量产生,更为这一解释理论增强说服力。仅1993年,就有86个案件等待审理,相当于前35年的4倍,此后派生诉讼案件数量逐年提高,直至1999年达到顶峰,有222个案件,随后虽出现下降苗头,但总体数量仍然不少。很多学者将此井喷式增长现象归因于诉讼费用的改革。1993年之前,股东如提起派生诉讼,须向法院缴纳一定数额的诉讼费用,该数额根据诉讼标的金额而定。显然,派生诉讼标的金额数目一般较大,尤其在涉及上市公司纠纷时,原告股东所要求的赔偿数目更为巨大,这无疑严重打击股东的积极性。但1992年日兴证券一案彻底改变这一规定,它确立了将派生诉讼视为非财产请求权的规则,并以此按较低的固定数额收取诉讼费用。1993年修订的《日本商法典》也确认了这一规定。密歇根大学法学院院长韦斯特(West)教授认为,诉讼费用的降低,可以解释派生诉讼大量产生的现象,因为股东作为理性经济人,在考虑是否提起派生诉讼时,必会进行成本收益的分析,而诉讼费用的改革无疑降低股东的诉讼成本,从而提高派生诉讼的可利用性。这种基于理性经济人和成本收益分析的解释理论也为国内学界所接受和认可。

(二)对传统解释理论的批判:理性的股东?

如同上面所述,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股东作为理性经济人,在决定是否行使派生诉讼权利时,会考量诉讼成本与收益,日本派生诉讼在前35年几无所用,而在1993年诉讼费用改革后大量产生即是这一理论的强有力佐证。然而,日本名古屋大学中东(Nakahigashi)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普赫尼亚克(Puchniak)教授通过对日本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派生诉讼数据进行统计,发现这种传统的解释理论在逻辑与数据面前可谓不堪一击,具体理由如下:

第一,传统解释理论忽视了日本1993年实施诉讼费用改革之前派生诉讼的实际情况。韦斯特教授对1990年到1993年期间派生诉讼发生的数量进行统计,发现这段期间内公开报道的派生诉讼案件高达40例,这比前35年的总数多了一倍。假如传统理性人的解释理论成立,那如何解释在诉讼程序没有发生改变、诉讼费用没有进行变革之前,竟会出现如此大量的派生诉讼案件?四更为吊诡的是,在诸多学者论证日本派生诉讼原因时,均有意无意地回避了1990年至1993年期间派生诉讼为何突然增长这一现象。以此看来,股东在决定是否提起派生诉讼时,成本与收益并非其主要考量因素,必定有其他原因在其中发挥作用。 第二,V讼费用降低与派生诉讼数量上升二者之间并非一定是因果关系。首先,二者之间是否具有一定关联尚且难以论证,即使承认二者之间具有一定关联,也很难证明该关系是因果关系。因为派生诉讼数量的上升,股东很可能受其他因素的驱使。退而言之,即使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也很可能是派生诉讼数量上升为因,而诉讼费用降低是果。因为1993年之前,派生诉讼案件已有上升趋势,1993年诉讼费用的改革很可能是为适应这种上升趋势而做出的改变。

第三,派生诉讼的实践表明,很少股东能从派生诉讼中获利。日本最高法院虽然统计并发布派生诉讼案件的年度数量,但并没有公布每个具体案件的详情,包括原告是否胜诉、双方是否达成和解等。中东教授与普赫尼亚克教授花费数月时间,从各大数据库搜寻相关信息,并形成以下相关数据。

从数据可知,派生诉讼案件具体数目虽相差较大,但在诉讼结果的比例上却大致相同。自1993年诉讼费用改革到2009年止,公开的所能查明结果的案件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诉求获得法院认可,原告股东获得胜诉。与此相反,被告胜诉率竟平均超过30%。如算上原告撤诉和驳回起诉的数量,则被告胜诉率几乎高达60%。这种胜负比例明显失衡的现象表明股东在决定是否提起派生诉讼时并非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否则,他们不会在胜诉率如此低的情况下仍然提起诉讼。特别是考虑到原告股东仍需缴纳一定数额的诉讼费用和缺乏风险代理收费机制的情况下,股东如欲提起派生诉讼,须冒较大的风险才可能获得些微成功的机会。

即使在这些为数不多的原告胜诉案件中,原告股东所得可谓微不足道。为对原告股东在胜诉中所获多少做出大概估算,有必要将派生诉讼中公司的类型区分为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因为上市公司信息公开,透明度相对较大,股份价格清晰可查,故可直接估算公司股东所持每一股份因胜诉而所获之收益。在所查明的148个案件中,牵涉上市公司的达到119件,原告股东胜诉率才5%。中东和普赫尼亚克教授对五家发生过派生诉讼的上市公司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原告股东胜诉后,其所持有公司股份平均每股只涨2.5%。提起派生诉讼的往往是少数股东,在持有股份较少的情况下每股仅涨2.5%,这种收益与败诉情况下付出的成本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有鉴于此,以理性经济人假设解释股东基于成本收益而决定是否提起派生诉讼无疑丧失说服力。

三、日本派生诉讼何以可能

既然股东在决定是否提起派生诉讼时,并不以理性经济人自居,非基于成本收益的考量,那派生诉讼何以可能?如何解释股东在明知诉讼成本大于收益时仍义无反顾地行使权利,起诉不当行为人?这种明显丧失理性的行为是否有理论依据可供支撑?中东与普赫尼亚克教授从行为经济学角度指出,股东之所以提起派生诉讼,很可能受准理性行为和有限理性行为的影响。

(一)准理性行为

准理性行为是指并不直接提高行为人的物质财富,但可增进行为人整体福利的行为。传统的理性行为一般从金钱或财富的意义进行理解,而准理性行为却以个人整体的福利为出发点。此时,整体的福利既包括金钱或财富,也包括其他非金钱的利益,比如个人名誉、长久利益等。最为典型的准理性行为莫过于捐款给慈善机构,这种捐赠行为直接减少捐赠人的财富,是明显的非理性行为,但捐赠人通过捐赠行为可提高个人声誉,从而很可能获取其他包括金钱在内的利益。准理性行为对日本派生诉讼的影响主要通过三大主体实现:维权律师、总会屋(Sokaiya)和环保分子。根据统计,这三大主体对派生诉讼的影响占据了总数的27%。

首先,一名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律师是不愿意接受代理派生诉讼的,因为派生诉讼胜诉率低,付出的成本远大于可能的收益。而维权律师却会出于政治目的而主动、积极地代理派生诉讼。这些维权律师是一个为保护投资者权益而设立的非盈利机构Kabunushi onbuzumsn的成员,他们以保护股东权益为目的,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政府决策和立法。其中,由维权律师选择代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派生诉讼案件,通过媒体的广泛报道和传播,不仅提高股东以诉讼保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也可震慑公司董事和管理人员,防止他们以权谋私,损害公司利益。维权律师在考虑是否接受代理派生诉讼时,并非出于诉讼本身成本与收益的考量,而是基于其政治目的,即使最终败诉,维权律师在金钱上一无所得,这些案件也可能会提高其他公司股东的权利意识,从而实现他们原本的目的。

其次,作为企业敲诈者的总会屋,因与日本黑帮具有一定的联系,经常以将公司财务状况或者管理层的私生活等敏感信息公之于众为手段,敲诈勒索企业金钱。派生诉讼作为一种股东诉讼形式,自然成为总会屋敲诈企业的一种工具。他们通过购买上市公司股份,成为公司股东,进而以各种理由提起派生诉讼。公司为了避免在诉讼过程中公开披露公司信息,只能选择顺从总会屋的意志。可见,总会屋提起派生诉讼,并非基于该诉讼本身成本与收益的考量,而是具有其他目的。此种情况下,该诉讼本身赢或输已然无关紧要。

再次,日本国内一些环保组织也会通过派生诉讼的手段施压公司,以迫使公司放弃一些可能影响环境的项目。与总会屋类似,他们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上市公司股份,在公司准备开建或扩建可能污染环境的工厂时,以派生诉讼为手段,迫使公司放弃相关项目。此时,原告股东提起派生诉讼也并非基于诉讼本身的收益,而是为达致环保目的。

(二)有限理性行为

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人被假设为具有理性的经济人,其行为以获得最大利润或效果为目标。然而,这种假定每个行为人均有使自己获得最大效用或利润的意愿和能力的理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以西蒙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有限理性理论(bounded rationality),他们认为,理性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西蒙认为环境是复杂和不确定的,在非个人交换形式中,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容易造成不确定性,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二是人的认知能力。西蒙认为,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根据有限理性理论,人们的决策所依据的理性因素非常有限,因而做出的决策当然也并非最优。特别是在复杂的派生诉讼中,人们根本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分析,而是选择简化的思维模式作出判断。这种决策过程模式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精神式启发(mental heuristics),即在解决某种复杂问题或做出某种决定时,使用快捷、常识性的规则。这种简单化的思维模式使得行为人在面临某个复杂问题时,往往会依据可利用性法则(availability heu.ristic),即根据他们对事件已有的信息,包括记忆的难易程度或记忆中的多寡,来确定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此时,行为人所做的决策或判断并非通过对尽可能多的信息进行筛选,而是受到事件刺激的频率、新异性、生动性、情绪性等影响。 日本派生诉讼的大量产生至少有部分可归咎于股东的这种有限理性行为。派生诉讼程序较为复杂,股东在提起派生诉讼时,并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分析该诉讼可能出现的情况,而是依据可利用性法则,凭借自身记忆和认识作出判断,而这种判断大多受到新闻媒体对某些个别胜诉案件报道的影响。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学者热火朝天的议论,会使得广大股东极为便利地获悉一些胜诉的派生诉讼,进而极大地鼓励了他们使用该诉权以保护公司和自身利益,即使该案的胜诉仅仅是派生诉讼中的特例。日本股东因有限理性行为而提起派生诉讼的解释是有实践依据的。韦斯特教授曾对此进行过一次小范围的调查,他询问了十个提起派生诉讼的原告股东,当被问到在提起派生诉讼之前是否考虑过胜诉可能性时,他们的回答竟高度一致,均预计提起诉讼后会胜诉或至少与被告达成和解。④这种与现实胜诉率明显不相吻合的预先期望无疑证实了有限理性对股东的影响。

四、对中国派生诉讼的启发

(一)我国派生诉讼实践现状及其可能原因

我国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正式引进股东派生诉讼。作为保护公司及少数股东利益的最后救济措施,派生诉讼的采纳与实施,被视为有助于阻吓控制股东或高级管理人肆意压迫、甚至欺诈少数股东利益的现象,同时也利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特别是在诸多英美法系国家对派生诉讼成文法化的今天,该制度的引进对促进与实现公司法的现代化也具有重大的价值与意义。

然而,该制度于2006年1月实施后,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效果。相反,与现实中少数股东利益被严重压迫的现象相比,股东对派生诉讼的行使可谓少之又少。根据笔者的调查,自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底,派生诉讼案例共有117件,平均每年13件。

派生诉讼的使用如此之少,不仅违背立法初衷,也无法为保护少数股东利益提供强有力的救济措施,更不利于公司法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学者为提高该制度的可利用性,可谓殚精竭虑,提出了种种改进措施,大致有以下四种:

第一,原告股东适格的限制过严。为防止派生诉讼权利的滥用,导致恶意诉讼的增加,以避免公司为诉讼所累,《公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增设了提起派生诉讼的适格条件,即只有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方有行使派生诉讼权利的资格。然而,这一资格限制遭到不少学者的批评。有学者认为,百分之一的股份持有限制过高,也不公平,因为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公司股份价值不一,一刀切的以股份比例作为资格条件很可能对某些公司类型的股东造成不公平,可代以股份价值的标准。也有学者认为,可适当降低股份持有比例,以提高股东适用派生诉讼的可能性。

第二,前置程序缺乏可操作性。派生诉讼之所以名之为“派生”,源于公司本应作为原告之直接诉讼。之所以“派生”给股东,实乃源于种种因素,如不法行为人控制公司,导致公司无法提起诉讼以保障自身利益。因此,派生诉讼作为最后的救济措施,其行使须穷尽公司的内部救济,以符合派生诉讼之性质与公司独立之人格。为此,我国公司法确立前置程序,要求适格股东在提起派生诉讼之前,须向董事会(或执行董事)或监事会(监事)提起相关请求。在请求被拒绝或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之时,适格股东方可提起派生诉讼。批评者认为,该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现实操作性,比如,请求机关不明确,增加程序障碍。请求内容尚待明确,如请求形式、请求等待时间、次数等。请求豁免也过于简单化和抽象,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第三,缺乏激励措施,没有设置相应的费用及诉讼补偿制度。派生诉讼迥异于一般诉讼的一大特点是该诉讼所得归公司所有,而非原告股东,因为股东所提之诉讼乃代表公司,股东个人并无资格提起派生诉讼。但如诉讼失败,则原告股东承担相关损失,包括缴纳诉讼费用和律师费用等。在如此不平衡的情况下,如能减轻原告股东的费用负担,必定会促进派生诉讼的使用。目前,我国对派生诉讼的收费按财产诉讼作为标准,诉讼标的数额越大,收取费用越高。很多学者认为,应向日本学习,将派生诉讼的费用以非财产案件标准进行计算,从而提高该制度的可利用性。

第四,多种法系制度的混合难以本土化。在我国2005年正式确立派生诉讼之前,其他各发达法域国家已有派生诉讼制度。事实上,自英国于1842年确立福斯规则(Foss rule)后,派生诉讼的发展已有上百年历史。然而,我国当初确立的派生诉讼试图采各国之优,以设完美之法。如借鉴美国,采前置程序。移德国、日本之法,植主体资格之限制。而这种出于善意之立法初衷,采各发达法域之制度,却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使派生诉讼可为广大股东有效使用。

(二)对上述改进措施的批判:制度困境

上述改进措施的言下之意,似乎是只要派生诉讼按照上述要点进行相应改变,则派生诉讼在实践中的使用必定大量增加,其威慑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保护公司及少数股东利益的功效也必定大大增强。然而,果真如此么?因我国派生诉讼尚未按照上述措施进行改变,无法从实证角度进行相应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逻辑上对这种假设或想当然的思路进行分析和批判。

首先,学者批评对股东原告的资格限制过高,连续一百八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要求使得绝大多数股东难以满足此要求。然而,这种想当然的立法建议思路有谬误之嫌:第一,该要求仅仅是针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而言,其并不受此资格限制,那为何不受此限制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对此权利的行使也是少之又少(相对于公司法赋予的其他诉讼权利而言)?第二,对股东行使派生诉讼的资格进行限制并非中国首创,事实上,其他发达法域对股东的限制尤为严之。比如,一直为国内法学界所尊崇的德国,其对股东持股的比例限制以往非常高,达到10%,1998年降到5%,最新的要求则是1%。意大利对股东的持股比例限制也高达2.5%。欧盟公司法指令也提出股东行使派生诉讼须持有公司一定股份。美国虽没直接对持股比例作出规定,但设置了“当时股份持有”等规制限制。第三,即使有必要降低1%的持股比例和连续一百八十日的持股时间,降为何种比例或何段时间也是一大问题。第四,有学者提出按股份价值进行计算。然而,一刀切的按照股份价值进行设限虽貌似公平,却在实践中难以操作,或至少操作成本过高。 其次,学者批评我国派生诉讼的前置程序要求过于原则性,操作性不强,导致股东在现实中无法有效使用这一强大武器保护公司及自身利益。无可否认,因这一前置性程序乃出于“穷尽公司内部救济”目的而设,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派生诉讼的可利用性。且目前我国不够精细、甚至(有意)过于粗糙的立法模式也导致前置程序缺乏可操作性。建议将来立法细化前置程序,提高实践可利用性无疑值得称赞。然以此作为派生诉讼不具有(或仅具有较低)可适用性的理由则过于牵强和想当然。第一,我国前置程序乃借鉴自美国,但美国派生诉讼活跃度很高,前置程序对美国股东的负面影响可谓微小。第二,事实上,根据笔者调查,在117件案例中,因未履行前置程序而提起诉讼的仅为22件,其余案例均有依据公司法规定先行穷尽公司内部救济,后向法院提起诉讼。而在这22件案例中,有不少案例是由于股东或者对此规定不了解,或者因公司处于清算阶段而出现法律空白,或者因股东与监事身份混合,等等。可见,所谓前置程序欠缺操作性的解释并不具有说服力。

再次,通过改革诉讼费用机制,将派生诉讼收费标准由财产诉讼标准改为非财产性诉讼标准,可降低原告股东可能缴纳的费用,从而提高派生诉讼可利用性。诚然,这种改进措施无疑可有力降低诉讼费用,然而,该修法建议是否能有效促进股东对派生诉讼的使用则存在疑问:第一,由上文可知,日本派生诉讼的实践证明,诉讼费用的改革并不能当然地推进派生诉讼。这种基于经济理性人的立法思维难以有效解释日本派生诉讼大量增加的现象。作为同属东亚文化圈的中国,将派生诉讼改为按非财产诉讼进行收费是否或能在何种程度上促进派生诉讼不无疑问。第二,即便诉讼费用的改革有所效用,其效用也仅在于降低股东行使派生诉讼的障碍,而不能给予鼓励。显然,降低行使某种权利的障碍并不等同于提供行使该种权利的激励。

最后,有学者认为,借鉴于多法域的派生诉讼意在采各国之优,结果却适得其反,而这很可能使各种制度因素难以形成有效合力,使各因素相互消减,抵消彼此之间的优势。确实,如不经过精心讨论与设计,这种混杂式的立法路径不但难以发挥原本的功效,反而会削弱其正面效用,甚至产生负效果。然而,纵览我国公司法诸制度,包括派生诉讼在内,整个公司法的立法框架和制度架构均带有明显的混杂色彩,如为制衡董事,在原本借鉴德国的监事会基础上,又师夷于美国,引进独立董事。如果说这种混杂的立法样式无甚功效,则无疑抹杀了中国公司法现代化的努力与进程,也无法解释中国经济何以在缺乏无甚功效的公司法规制下能迅猛发展。

事实上,在2005年《公司法》正式引进派生诉讼之前,我国司法实践涉及派生诉讼的案例并非空白。据笔者统计,全国共有23个案例,其中有16个案例的请求为法院所支持,占全数的70%。

(三)中国派生诉讼何以可能:超越制度困境

无疑,学界提出上述种种改进措施的努力值得肯定,因为一种制度的引进或创造须历经死法向活法、纸上法向行动法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原先设想的制度,哪怕在他国或异域并无问}或甚至完美,也可能受制于本土内生性因素影响而无法充分发挥预期的效果。这种法律制定与法律实施的差异并非异象,恰恰相反,这是法治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结果。然而,当一项制度出现问题或难以产生良性效果或某个法律不能实现立法者的目的时,如立法者或学界总是寄希望于通过修改原法律或制定新的法律试图实现原定目标,如此循环,原目标则很可能被如同洋葱般的法律层层包住。而这种立法或修法思路,依英国已故政治哲学家巴利(BaWy)教授所言,会降低民主问责制的效力。

此外,通过制度解决制度问题虽是法治形式化的重要一环,但具体到派生诉讼中,这种“制度至上”的研究范式则遭受困境。日本的派生诉讼实践表明,派生诉讼的提起,除了制度上的原因,还有其他因素不可忽视,如人的行为理性也会影响股东是否提起派生诉讼。因此,在提高中国派生诉讼的可利用性时,关注制度本身无可厚非,但其他因素也不可忽视,因为这些因素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主导着股东对派生诉讼的行使。走出制度的视野,中国欲提高派生诉讼的比例,下列因素至关重要。

第一,舆论作用。媒体对某一派生诉讼案件铺天盖地的报道不仅会扩大该案本身的传播性和影响力,该案的最终结果也会对其他潜在的投资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司法实践所示,股东原告如获得胜诉,借助于媒体舆论的报道,会放大该结果,进而使得其他潜在股东原告出现思维偏差,产生精神式启发的心理想象。在决定是否提起派生诉讼时,诉讼本身可能遇到的制度障碍在此显得微不足道。受制于这种有限理性,舆论对股东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刻。在我国,财经类媒体相对其他一般性媒体而言,无论是在报道题材,抑或报道深度方面,均较为发达。如有正在进行的派生诉讼案件能借助这些销量较大的财经媒体报道,可以想象,该案件的胜诉将如同为其他潜在的股东打了一支强心针,激励和鼓舞他们为捍卫自身和公司整体利益挺身而出。

第二,维权律师。一般而言,律师即使秉以正义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也难逃被人指责有赚取律师费之嫌。事实上,这种取之有道的谋生方式并无过错,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律师行业的向前发展。具体到派生诉讼,因该诉讼可能出现的种种程序障碍和实体难点,一般律师基于成本投入与收益分析,可能会躲而避之。即使以风险代理方式,也可能是那些“无比绝望的”、“窝在壁橱大小的办公室”里的律师才会侥幸一试。维权律师对派生诉讼的作用不可小看。一般印象中的维权律师,主要是一些为保护弱势群体,如农民工等合法权益挺身而出的律师。如能出现专门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为主业的维权律师,则派生诉讼也不再遥远。

第三,非政府组织。在制度本身无法提供充分保障、政府机构“无能为力”或“有心无力”的情况下,非政府组织的设立或帮助显得尤为可贵。日本的Kabunushi onbuzuman组织和环保组织的推动,使得派生诉讼浪花不断,日本以敲诈企业为目标的总会屋虽不适宜为中国所借鉴,但这种“非政府组织”却可以为中国带来这样的一种启示:即派生诉讼的兴起不能仅寄希望于派生诉讼制度本身,派生诉讼的发展也不能仅依赖于投资者个人,非政府机构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成立诸如投资者协会的组织以保护股东权益极有必要。

第四,公民社会的培育。公民社会含义丰富,具体而言,包括经济层面上的公民社会、社团层面上的公民社会以及文化意义上的公民社会。在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和资源配置市场化水平的大力提高,使得经济层面的公民社会已有一定的发展,但社团意义的公民社会却因大多数社团依赖于政府而无法独立发展而仅处于刚起步阶段,文化意义上的公民社会也因大众传媒难以有效制约公权力而发展缓慢。派生诉讼的发展离不开股权文化的弘扬,因为股权文化的核心之一是应当树立向中小投资者适度倾斜的精神。而股权文化的深入民心则离不开公民社会的持续发展。所以,派生诉讼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仰赖于公民社会的持续发展。

事实上,根据笔者对我国派生诉讼实施近八年的调查发现,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派生诉讼数量也较多。当然,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纠纷也相对较多。但细究之,不难发现,这些地区公民意识也较为强烈,维权律师较为活跃,非政府组织或其他社会团体的活动也较为频繁,舆论监督的力度也较强。

五、结语

传统解释理论认为,原告股东在决定是否提起派生诉讼时,必是以理性经济人自居,通过对诉讼成本和收益的考量而做出决定。然而,通过对日本派生诉讼实际案件的数据分析可发现,日本派生诉讼胜诉率相当低,所得收益也不多。日本原告股东提起派生诉讼并非出于对成本和收益的考虑,而是受制于准理性和有限理性。我国在2005年正式确立派生诉讼后,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实施效果并不合乎立法者的预期目的,诸多学者认为,此种现象源于公司法的规定存有种种缺陷。诚然,制度本身的缺陷无疑会影响该制度的功效,而通过立法或释法修正或补充该制度乃法治形式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以制度克服制度本身的缺陷并不总是产生正面效果,相反,它不仅可能因制度的层层包围而逐渐淡化原本目的,也可能会增加而非减少因制度的多重叠加而产生的负面问题。日本的派生诉讼实践也给我们这样一种启示,即股东在决定是否提起派生诉讼时,派生诉讼制度本身并不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其他因素也会影响股东的决策,如舆论报道、维权律师等。因此,在如何提高派生诉讼有效利用率时,不应该仅仅关注派生诉讼制度本身,还应关注制度以外的因素,以实现制度本身原定的规范价值。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反思与重构我国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
发布时间:2017-05-27
1990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确立了行政诉讼制度。1998年颁布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行诉解释》)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行政诉讼法制度,标志着我国逐渐将国家的部分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体系中。20多年以来,行政法领域法律制度的构建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群众在行政法中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得到司法救助,公民权利得到进一.........
“化性起伪”何以可能
发布时间:2022-10-31
[摘要]荀子所谓的“化性起伪”实是“以礼化心”。一方面,礼是贯通古令万物之大道,是人类社会价值之根本,能安化百姓,平治社会,使天下归于正理平治之“善”。另一方面,通过长期的师法教化,能由“蔽”的状态转化为“大清明”的状......
民族主义何以可能
发布时间:2013-12-17
当今时代波谲云诡,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安宁。中国正处于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日益开放、日益走向世界,世界也日益关注中国。正在崛起的中国有益于世界,也冲击着现存世界秩序。现存世界秩序的主宰者——西方,以矛盾的......
应用哲学何以可能
发布时间:2023-07-27
" 【内容提要】当代中国的应用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应用哲学无论在我国和外国,还是在马克国主义哲学那里,都是一个客观存在,只是为了满足改革发展的需要被推到前沿;应用哲学之所以发展不快,除了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外,还有着主观......
我国行政诉讼审查标准重新反思
发布时间:2022-11-14
一、我国行政诉讼审查标准的确立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起步相对较晚,开启由法院对公权力行为进行审查进程的当属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该法第3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本法。这为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提供了诉讼程序依据,即如果行政争议允许进入诉讼,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审理程序判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但直到1989年,全国人大出台《行政诉讼法》,才首次以立法的方式确立合法性审查原.........
思维上的超越
发布时间:2022-11-05
摘要:萧伯纳所著作的剧本《鳏夫的房产》从演出上映开始,就受到批评界的普遍关注。剧本的批评是多角度的,文章采用的批评角度是从超越的角度入手的。这种超人的超越能够实现生命的价值。剧中屈兰奇实现了对传统道德的超越,并在此基......
现实与超越
发布时间:2023-05-21
摘 要:作家格非的长篇小说《人面桃花》于2004年一经问世便获得如潮好评,评论家们认为“他的写作既有鲜明的现代精神,又承续着古典小说传统中的灿烂和斑斓”??。作家采用凝练优雅的语言将魔幻性与现实感高度熔铸在有条不紊的叙事中......
偏执与超越
发布时间:2022-11-02
" 大约十年前,某个电视剧里有这样两句台词,说是“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演出以后,不胫而走,广泛流行,成为许多人的口头禅语和行为圭臬。 这一流行是有道理的。首先因为这两句话很实在。在商品社会里,没有钱,的确......
对我国民事诉讼中原告资格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 要 由于我国传统上原告资格的“直接利害关系”认定标准的滞后和与司法实践的不相适应性,最终使得公益诉讼等新型诉讼的合法性受到质疑。本文通过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代表性国家关于民事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分析和借鉴,认为需要......
生存的超越性与尼采的超人学说
发布时间:2013-12-19
生存的超越性与尼采的超人学说 生存的超越性与尼采的超人学说 生存的超越性与尼采的超人学说 生存的超越性与尼采的超人学说 ——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尼采在西方文化史中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他通过宣告上......
回归与超越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无锡国宾馆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南郊太湖饭店内部。项目基地坐落于饭店南侧濒临太湖的一处风景优美的小山上,四周被幽静茂密的香樟树丛林所环绕,山顶可以俯瞰烟波浩淼的太湖风光,项目面积约7000平米,具备住宿、会议、餐饮、休闲功......
夫妻一方赠与父母的房屋,在离婚诉讼案中可以分割?
发布时间:2022-11-28
陈女士与王先生于2013年1月结婚,其在婚前以个人名义购买了一套商品住房,并用个人财产支付了该房屋的首付款。该房屋的其余房款由陈女士向银行贷款支付,该贷款本息由陈女士和王先生婚后共同偿还。2013年12月,该房屋的所有权证下发,......
伤愁与超越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 要: 本文着重探究我国古典文学中登临之作的情感内涵,对钱锺书等人关于登临之作的某些论断进行了分析,认为:登高望远并非皆为“永恒‘伤愁’之象”,亦可表达“豪迈”或“闲适”等情感内容。文章分析了这些情感内容产生的原因,......
人工智能何以成为“超强大脑”
发布时间:2023-07-17
人类棋手一滴泪下,为这场似乎一开始便已注定结局的人机围棋大战画上了句号。是什么给了“阿尔法狗”如此高超的棋艺?是什么让人工智能成为“超强大脑”?答案是算法。什么是算法?算法是指由计算机执行的一系列独立的指令和动作。从初始状态和初始输入开始,这些指令描述了完整的计算步骤――通过一系列有限的、确切的指令,产生并输出答案和数据,最终止于结束状态。人工智能的算法是一套利用机器智能解决问题的复杂手段。过去,.........
越南教授:反华示威是受海外反对派煽动
发布时间:2022-12-08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越之间的关系因为南海问题变得紧张起来。中越这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会不会再次开战?越南青年到中国驻越使馆附近示威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此,越南河内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阮世事对记者表示,越南不会轻易开战。而所谓的青年......
对规范的管控何以可能
发布时间:2014-01-22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对规范的管控何以可能”,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弗雷德里克·威尔(Frederick L.Will)是20世纪美国规范哲学理论领域的佼......
试论人如何超越自我
发布时间:2023-02-28
" [论文摘要]人是利己与利他的综合体,求生存求发展是自己的出发点,人的自我超越是个体生存发展需要,更是家、国、族、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的自我超越,往往是本能、感情、互助、利益交换、暴力强制、规章制度、法律、宗教、道德等诸......
精神赡养诉讼的可能性和必要性(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3
[内容提要]: 精神赡养,从其形式上划分,有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和不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从其内容上划分,有物化的精神赡养和情感的精神赡养;从其性质上划分,有法律层面的精神赡养和道德层面的精神赡养。因而,精神赡养具有可诉性。而......
反思与超越:析审视跨文化背景下理工科文学教育
发布时间:2022-08-07
" 论文摘要:如何提高理工科学生的整体素养和人文情操,事关百年教育成败得失。本文着眼于应用型理工科学生人文精神及审美人格的塑造,从人才培养实际出发,探讨构建科学而富于现代性的文学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科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教师即课程”何以成为可能
发布时间:2013-12-18
" [摘要]“教师即课程”理念正在成为新课程实践的诉求,它强调教师要进入课程,时刻用自己独有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课程,将自己的人生履历和人生体验渗透在课程实施过程之中,并创造出鲜活的课程,进而教师本身成为课程的内在要素之一。......
法人人格否认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的反思与完善
发布时间:2023-07-20
摘 要:2013年《公司法》对公司注册资本、股东出资进行了很大的修改,实现了由资本实缴制到资本认缴制的转变,同时法人人格否认作为保护债权人的制度也得到相应修定。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源自“刺破公司面纱”的理论,它是为防止公司法人......
超越正义与权利
发布时间:2022-10-09
自70年代以来,美国哲学场景中最突出的事件就是政治哲学的崛起。一大批思想背景不同且观点各异的政治哲学家脱颖而出,从颇为正统的德沃金(R.Dworkin)到反抗传统的桑德尔(Michael Sandel), 从崇尚古希腊的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
射线追踪与超越
发布时间:2023-01-27
本书对近代射线追踪技术在等离子体物理中的应用做了一个完整的介绍。书中描述了一般应用于非均匀介质中向量波动方程中的有力的数学方法,并且清晰地说明,应用了这些方法简化和解决了等离子体波动理论中的重要问题。本书细心地介绍了......
东北工业如何弯道超越
发布时间:2022-09-08
2014年东北“失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经济状况、投资比重、人口变化等各类数据都显示东北三省的经济面临巨大困境,“振兴东北”口号言犹在耳,十多年后为何迎来的是“失速”?这固然与中国,乃至全球的大经济环境有关,但与东北自......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原告资格问题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词: 股东派生诉讼;原告资格;中小股东利益 内容提要: 在股东派生诉讼中,为了防止滥诉,各国和地区法律一般都对起诉股东派生诉讼中原告的资格进行一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化规定。我国现行《公司法》规定股东须符合持股时间和持股比......
论析教育:文化批判何以可能
发布时间:2023-01-30
" 论文关键词:教育;文化批判;天性;自我解放 论文摘要:文化活动是人类不断追求自我解放的过程,而文化的异化造成了文化对人的束缚,带来了人的异化,文化活动动机和结果之间的矛盾构成了文化发展的二律背反,它决定了文化批判的......
环境法存在何以可能(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理论是苍白的,分析才是根本。针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本文就一味追求理论的崇高性,忽视现实的行为进行批判。通过我国古代的传统思想的论述及现在环境资源日益“贫困”。作为大自然的灵秀-人,何去何从,怎样在大自然的沉沦中......
浅谈高校学生权利行政诉讼救济的可行性
发布时间:2022-11-29
" [论文关键词]学生权利;行政诉讼;主体资格;内部行政行为 [论文摘要]当前高校学生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学校与学生之问的争议问题日渐突出,但对于学生能否依行政诉讼法起诉学校从而维护自己的权益则始终存在着一些误解。虽有不少......
浅谈传承者如何超越自己
发布时间:2023-01-18
传承理念应与时俱进皮埃尔本人曾经是山度士董事会成员,也做过诺华制药董事会成员等。在他丰富的职业生涯里,他深感战略、长期愿景、可持续的重要性。董事会成员不一定来自家族内部,有可能是来自外部,会对家族成员发起挑战,但皮埃尔认为,这会使得自己走得更快更远、做出错误决定的机会降低。所以,皮埃尔认为,第一代家族企业的创业未必思考过,但第二代就必须思考到的一点是:有时候需要做出让步,将父辈给我们的第一代基业传.........
论跨文化管理的“跨越”与“超越”
发布时间:2023-04-06
[论文关键词] 跨 文化 ;跨越超越策略;文化智商 [论文摘要]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跨文化 管理 的定义,细致地阐述了跨文化管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并提出了跨越和超越跨文化管理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尤其是推出了最新的管理理念——......
诉讼制度改革与诉讼法的完善(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总述:诉讼制度与诉讼法的改革(三个审判关系主体的改革)。 一、明确法官概念及职权,实现法官精英化,树立法官权威。 二、明确检察官的地位。 三、改革诉讼代理制度,加强律师调查取证权。 进入九十年代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大陆法......
超越方法
发布时间:2013-12-19
" 教学方法论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选择的活动、任务、经验及其运用方式的总称,是确定教师和学习者角色、教学活动和教学材料的理论基础。方法论既不是某种固定不变的东西,也不是每个教师都必须死守的一套僵化的准则和程序,而是......
《击鼓》――超越生死的誓约
发布时间:2023-03-11
生死誓约 《击鼓》表述的是一种离别,一种由战争带来的离别,一种由镗镗鼓声催出的离别,一种在告别之时就预判到的生死之别。 《击鼓》描述的场景是,为了政治的需要,兵士们由邶国的将领公孙文仲带领,去平陈宋之难、和两国之好......
反垄断私人诉讼原告资格探析
发布时间:2015-08-04
摘 要 原告资格是反垄断私人诉讼的核心问题,涉及到在市场中出现垄断行为时哪些主体的权益可以得到司法救济。原告资格是反垄断诉讼程序开启的钥匙,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对其原告资格的规定过于严格,致使一部分主体无法通过司法手段得到......
艺术的超越,以电影《诺日吉玛》为例
发布时间:2022-11-04
六年前,看了蒙古族表演艺术家巴音的导演处女作影片《斯琴杭茹》,就被女主角质朴、平易的表演深深打动。近日,又看了他自编自导的故事片《诺日吉玛》,女主角依然由巴德玛担纲,她的表演依旧感人至深。这是一部低成本、高境界的作品,能够荣获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5项提名,最终摘得最佳中小成本影片奖和最佳女主角奖,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得益于女主角扮演者巴德玛将身心化入角色,以角色的方式去生活的无痕表演,使演.........
反驳与反诉的辨析
发布时间:2023-04-23
反驳与反诉的辨析 反驳与反诉的辨析 反驳与反诉的辨析 [内容摘要]反诉与反驳是诉讼法学上的概念,多数诉讼法学者也着重从程序法角度来探讨反诉与反驳的区别与联系。因实践中对此争议较大,直接关......
以民事诉讼为视角浅析当事人不良诉讼心理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摘要】 任何人的任何活动,都有着心理上的成因。在具有高度社会性的诉讼活动中,当事人的一举一动,无不是其心理的反映。随着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不断增加,把握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过程,对于正确适用法律,解决纠纷......
经济学能超越价值判断吗
发布时间:2023-06-04
摘要: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一门“价值中立”的科学,弗里德曼作为经济学“价值中立”观的追随者和信奉者,从三个方面为经济学回避价值判断的立场做做出了护,但弗里德曼的辩护没能为经济学“价值中立”做做出辑上一致的学理......
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制度的反思与重构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12
—兼谈法院裁判方法论问题论文摘要:本文通过阐述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层理论,结合实践,阐明了现代证明责任概念的本质,指出了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的区别;在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制度的错误与缺憾之后,从裁判方法论的角度出发......
文化价值观的经济学:何以可能,何种进路?
发布时间:2023-04-10
" 内容提要:文化价值观对于人类行为、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将文化现象纳入经济学框架却充满着争论。争论的焦点不仅包括能否对文化进行理性选择为基础的经济分析,而且还体现在研究路径的差异上。本文认为由于文化价值观......
“动态能力”陷阱:模仿战略的特征与超越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要:模仿战略造成的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中损害了企业价值,使企业落入的......
从涉诉审计业务谈如何避免诉讼风险
发布时间:2023-01-07
随着市场 经济 的 发展 ,或有负债这一特定的经济现象已越来越多地存在于 企业 的经营活动中,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的 影响 ,因或有负债引起的诉讼案件也不断增加。笔者曾接触过这样一起涉诉业务,值得引以为鉴。 ......
今生岂能虚度让我们一起超越巴菲特(2)
发布时间:2015-08-05
炒股票,我用算法交易――买在起涨点,卖在暴跌前!算法交易并不高深,先是要有逻辑清晰的投资策略,然后是把投资策略细分成一整套交易计划,最后,将交易计划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语言,然后根据买卖点买卖就好了 有人听消息炒股,......
行政诉讼第三人与民事诉讼第三人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4-15
摘要: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是一个既颇有争议又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实务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关于行政诉讼法第三人制度我国立法的规定不多,在行政诉讼法没有出台之前,一直参照民事诉讼法的制度,因此在第三人制度上,仍有很......
论宗教的超越与内在
发布时间:2022-11-17
一 引言 近年来当代新儒家的所谓「内在超越说」引起了不少争论。正巧内人刘安云女士刚翻译了史密士(Huston Smith)的名著:《世界宗教》(The World's Religions: Our Great Wisdom Traditions)1,由我担任校订,获益良多。通过这......
代际僭越与成长“超克”
发布时间:2023-03-05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文学商业化语境的自省和文化生态发展需求的丰富,越来越多的小说文本被改编成国产影视剧搬上荧幕。电视剧《长大》便是较为成功的表现青春成长类的范式,成长主题超越了文本限制,融合到影像之中。本文从代际的僭越......
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 要: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质上是强调审判阶段尤其是第一审程序中的法庭审判在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中心地位,强调把事实认定和证据采信限定在审判阶段,并通过制度提升法院的权威,保证判决的终局性。为此,一方面,应当......
论证券集团诉讼与我国证券诉讼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9-11-06
摘要:通过回顾我国群体性证券纠纷诉讼实践中的典型案件以及比较法分析,提出:我国应适时引进集团诉讼制度,充分借鉴选择退出、费用转移等有益规则,重点改革代表人诉讼制度,进一步完善群体性证券纠纷的司法救济机制,以促进证券市场的法治化发展,更好地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关键词:代表人诉讼;集团诉讼;选择退出规则;费用转移;胜诉酬金中图分类号:D923.9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
中国民事诉讼立案程序的功能与结构
发布时间:2023-06-16
【摘要】我国现行诉讼程序在总体框架上呈现结构分立而功能交汇的特征,立案程序在司法行政管理体系上独立于审判程序而在功能上与审判程序混为一体,在当下“大调解”模式下更与诉外解纷程序之间混沌不清。本文以区分司法的社会责任与职业......
马云:阿里巴巴靠C2B模式可超越沃尔玛
发布时间:2015-08-07
C2B是电子商务模式的一种,最先由美国流行起来。此模式的核心是通过聚合为数庞大的用户形成一个强大的采购集团,以此来改变B2C模式中用户一对一出价的弱势地位,使之享受到以大批发商的价格买单件商品的利益。目前流行的团购,就是很典......
关于民事公益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0
一、公益诉讼的性质界定 (一)公益与公益诉讼制度 公益(Public interest)中西方表述不尽相同、西方国家的公益常指代社会公益或是公序良俗,我国则表现为社会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和公共利益含义、单纯界定这个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有可能......
论代位权与代位诉讼
发布时间:2023-05-13
论代位权与代位诉讼 论代位权与代位诉讼 论代位权与代位诉讼 摘要:在本文中,作者主要研究了代位权的性质、代位权与代位申请执行之间的关系、代位诉讼的诉讼标的、代位诉讼的当事人与代位诉讼既......
药品不良反应与医疗诉讼/李洪奇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19
李洪奇律师 北京市中济律师事务所医学法律部主任统计数字表明,2009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医疗诉讼案件多达170万件,其中涉及药物纠纷的占37%,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成为被告已不鲜见。 依照我国现行法律和法规,大多数药物纠纷案件都......
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
发布时间:2023-05-03
一、对公正的不同理解 何为公正?justice一词具有公正、正义、正当、公平等意思, 这些词含义大体相同,但意义的强弱、范围、侧重点却有差别,中文在不同的场合选择了不同的词语加以解释,而在法律方面多数场合被翻译成公正或正义。公正......
解决婚姻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打架”之路径(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04
【内容提要】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和司法现状,我国婚姻效力纠纷的处理渠道存在“外双轨”与“内双轨”两个“双轨制”。所谓“外双轨”,就是民政机关与法院均有权主管婚姻效力纠纷。所谓“内双轨”,就是在法院内部民事审判庭与行政审判庭都......
债务人在代位权诉讼中的诉讼地位
发布时间:2013-12-19
债务人在代位权诉讼中的诉讼地位 债务人在代位权诉讼中的诉讼地位 债务人在代位权诉讼中的诉讼地位 一、债务人应以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地位参加代位权诉讼 代位权诉讼中,债权人为原告,次债......
试论教育理想生成的基础:适应与超越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从人的本质出发,人既是现实存在物,又是价值存在物,是“是”与“应是”的统一;从教育活动的本质出发,教育世界既是一个事实的世界,又是一个价值的世界,其对个体及社会表现出适应与超越的统一。教育这种适应与超越正是......
关于增强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能力的对策建议(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17
论文论文关键词:企业 贸易诉讼 对策建议 论文论文摘要:在贸易摩擦中,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中国企业应诉的援助力度,建立相应的援助中小企业应诉反。倾销案的援助机制;企业作为贸易摩擦的主体之一,也应建立健全国际贸易冲突的......
浅探民事诉讼的共同诉讼(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7
论文摘要:共同诉讼是与一对一的原告和被告进行单独诉讼相对应的复数诉讼形式。在对某一法律关系的争议中,如果所争议的权利属于若干主体,就可能有若干个人同时处于原告的地位,如多个原告对同一财产主张共同共有。 论文关键词:民......
可以起诉家人侵犯名誉权吗等
发布时间:2022-08-15
重庆刘先生:我的弟弟在外务工,家中有一张以他的名义办理的银行卡,卡由父母保管,且每月从卡上取出500元补贴家用。但几月前因卡里存款少了几百元,父母便怀疑是我私下取走的,并向左邻右舍大肆宣扬,说家贼难防。现在周围的人都以为......
浅析环境公益诉讼背景下我国传统原告适格规则的反思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3-03-28
在我国时下进行的《环境保护法》修改过程中,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草案二审稿将环境维权的公益诉讼主体确定为中华环保联合会一家,引发公益界、公益律师和法律学者的强烈不满,有舆论甚至质疑中华环保联合会垄断了环境......
探究药品专利诉讼中的反向支付协议
发布时间:2022-11-06
在专利诉讼中,反向支付协议是指作为享有专利权人的甲公司起诉不享有专利权的乙公司,在诉讼中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甲公司和乙公司约定在一定期间内乙公司不能从事某一特定竞争行为,并且甲公司因此付给乙公司一定的报酬,这种协议和我......
犹如骨肉之亲,超越生死之限
发布时间:2022-10-05
摘 要:在《聊斋志异》这部名著中,除了以人鬼、人狐之间爱情为主题的篇章外,多篇作品描写到了友人之间情谊,在这些“友情叙事”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作者蒲松龄对于友人间情感的深刻理解,纯粹的,真挚的,犹如骨肉之亲,......
浅谈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继承与超越
发布时间:2023-01-12
黑格尔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较大,从马克思的博士论又于一一《德漠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鸿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就可以略见一斑,他以黑格尔式的辩证方式论证了伊壁鸿鲁的自然哲学与德漠克利特的自然哲学的不同之处。在他的论证下,伊......
探索心理学视域下集体教育何以可能
发布时间:2022-12-29
作为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其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服务。集体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首先是属于教育的范畴;其次,由于集体属于群体的一种,集体教育又有其特定的语境和活动框架。无论归属哪一种范畴,集体教育的谋划、实施以及目的的达成均离不开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规律的把握,与人的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从心理学视域分析集体教育何以生成以及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
直视的勇气与超越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5-08-24
阎真对人性的黑暗有着最深切的体验,作为现实生活的反省者和心灵世界的写实者,他揭示了人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揭示了隐藏在人表象世界后的某种本质。应当说,这种人性的体验,加深了人类认识自我的深刻程度。 [作者简介]聂茂,中南大......
可预见性规则的反思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3-07-03
一、可预见性规则司法适用现状及问题 可预见性规则体现在我国《合同法》第113条当中,该规则的确立对于保障交易安全,维护市场公平秩序具有积极意义。由于规则本身的性质,虽然给法官赋予了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是标准模糊、无法量化......
浅析行政诉讼中司法权与行政权之关系———以《行政诉讼法》第77 条第1 款规定为切入点
发布时间:2017-06-08
伴随着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的颁布,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正式建立。然而,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以及行政诉讼制度建立较晚等原因,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中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其中包括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问题。一、我国行政诉讼中司法权与行政权之关系现状(一)理论上,司法权与行政权界限不清现代法治理论将国家机关分为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分别行使国家立法权、司法权和行.........
关于行政诉讼功能探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行政诉讼;功能 论文论文摘要:行政诉讼功能是设定行政诉讼目的的客观依据,对行政诉讼功能的认识过程也是对行政诉讼本质的认识。行政诉讼的主要功能是:行政纠纷解决功能;行政相对人权利保护功能;权力制衡功能;政策......
国企改革的思路要超越左右翼
发布时间:2013-12-17
撰写此文颇费心思,反复修改而不成。此期间人文知识分子鄢烈山批评张维迎,和一般自由主义者秦辉反对权力瓜分的文章陆续面世;参与 目前 改革方案的张维迎,周其仁也发表长文反驳郎咸平而且态度激烈,锋芒毕露。我要不断增加篇幅以容纳新......
以一起刑事案件为视角谈诉讼时效的延长与适用
发布时间:2015-09-08
[摘要]在刑事案件中,诉讼时效问题往往成为案件的争议焦点,诉讼时效是否届满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权利能否受到法律的保护。本文就一起刑事案件来对诉讼时效的延长与适用起算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刑事案件;诉讼实效;延长;谈论 ......
超越还是误解?
发布时间:2023-07-17
摘要: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研究的新成果,它主张马克思主义与怀特海思想的联姻。有机马克思主义把“现代性”看作生态危机的根源,并倡导一种后现代的、有机整体的价值观。有机马克思主义在提出新的生态文明思想的同时,宣称其......
浅析集装箱超期使用费诉讼时效起算点问题
发布时间:2023-03-24
一、集装箱超期使用费诉讼时效的起算点 根据最高法释[1997]3 号《批复》,集装箱超期使用费纠纷的诉讼时效应为1 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这一规定基本上已得到司法界的认可。但具体的侵权之日应指那一天? 法......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交叉案件审理问题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8
[论文提要]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提起的诉讼,民事诉讼则是指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二者是两......
公司财务分析:框架与超越
发布时间:2013-12-18
" 简介:面对公司所遇到的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财务报表分析的学科定名和框架安排已具有明显的不适应性。扩展财务分析框架需要转换财务分析视角,包括价值创造、战略、价值链或价值网、生态化等,都应当纳入财务分析体系。扩展后的财务分析......
云安全可以更智能
发布时间:2015-09-11
2015年,网易大面积服务器瘫痪,支付宝光缆事故,携程网出现业务故障,艺龙网遭受DDoS攻击等事件使网络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云计算的落地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向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产生了在新的IT环境下的新问题,例如公用云......
论股东诉讼与股权保护
发布时间:2022-10-11
论股东诉讼与股权保护 论股东诉讼与股权保护 论股东诉讼与股权保护 一 股东诉讼作为公司法保护股东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历经近三百年的发展与完善,迄今已为各国公司法普遍接受。 股东诉讼一......
乡村女性自我找寻与超越
发布时间:2023-03-23
长期以来,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整体性沉没于历史地表之下,处于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但自“五四”以来,随着“易卜生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思想的传入,女性叙事开始了对男权传统的反抗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塑造了一批向往个性解放、追求爱情自由的叛离女性形象,像鲁迅《伤逝》中的子君就是一个追求个性独立的叛离女性典型。此后,“五四”浪潮中的莎菲、革命战争年代的林道静、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李双双等,都是文学叙事中追求女性.........
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发布时间:2023-02-06
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摘要:中国近代民事诉讼法学,萌芽于19世纪下半叶,诞生于20世纪初叶的清末修律,成长于......
“能、会、可以”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5
摘要:近义词的辨析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而“能、会、可以”的辨析个更是难中之难。这一是因为这三个词在汉语语用中十分普遍,并且都属于一词多意,所以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很繁杂。二是因为在很多语言中“能、会、可以”所......
论宗教与哲学中的超越与信念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宗教与哲学中的超越与信念 论宗教与哲学中的超越与信念 论宗教与哲学中的超越与信念 [内容提要] 本文提出:哲学的“先验”、“超验”与宗教的“超越”语出同源而相通,形成一个“超越谱带”。超越问题的理......
超智能的宠物可穿戴设备
发布时间:2023-06-28
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智能时代,你的宠物也不能OUT啊!可以给它戴上一款智能穿戴设备,它有四大功能:监测宠物的健康状况:体温、脉搏、呼吸频率等;如果宠物走丢,主人可以通过对其定位从而找到它;设备里的无线传感器可以感知、查看到周边宠物的信息,帮助你的宠物建立朋友圈;可穿戴设备能解读宠物想要表达的意思,告诉你:“我饿了”“我累了”“我好奇那是谁”等想法。......
浅析城市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何以可能?
发布时间:2023-07-18
一、被行政化 现实: 城市社区的行政职责清单法定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被各类行政事务包围是不争的事实。媒体报道,杜甫很忙,纪委很忙,居委会也很忙,它们负责开很多证明,盖很多章,制作很多台账。有学者调查发现,居委会承担了286......
地方性知识:工程成功“嵌入”社会何以可能
发布时间:2023-01-19
摘要:工程社会中的地方性知识是影响工程与社会之间互构关系的社会规范,包括文本与话语、常识、社会结构三种类型。作为典型的小传统范畴,是否遵从地方性知识决定了工程能否成功“嵌入”社会。在工程社会性分析中,参与观察有助于识别地方性知识,地方性知识的工程社会性主要表现为互适性、差异性、脆弱性。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对地方性知识视角在工程社会性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认为只有尊重、保护及合.........
牵引超越原理 
发布时间:2022-10-03
" 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我们可以把社会结构区分出依次排列的五个层次: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交换关系、思想关系。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产品的能力。生产方式是劳动的进行方式,它指的是劳动者使用劳动资料的方式,包......
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改革
发布时间:2022-08-06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要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如何落......
论《蜀山剑侠传》的超越生命观(1)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 作为民国武侠小说北派五大家之一的还珠楼主,其作品代表了武侠小说中“奇幻仙侠派”的高峰。他的代表作《蜀山剑侠传》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其中蕴含的还珠楼主独特而系统化的生命观,是这部作品的重要意义所在。在对现实......
用瑕疵超越完美
发布时间:2015-08-24
十多年前,在纽约的第5号大街有一家名叫mga的玩具商店,老板拉里恩后来以自己的商店为名开办了一家小小的玩具娃娃公司,并给娃娃取了一个很可爱的名字:Bratz。 当时,拉里恩的朋友们都说他简直是疯了,因为在玩具娃娃中,已经有一......
爱情如何可能?
发布时间:2022-08-31
无风之始,却是爱欲酝酿,山雨欲来,根本无法遏制。然而这华丽的爱欲从头到尾都是在设计之中,是多年的女友唐逸对我的情感考验,我自然是没有通过考验,因为女友拿来试探我的这个叫陶的女人,长相颇似父亲年轻时曾经野合的女赤脚医生。当陶第一次被女友唐逸带去我家时,她的容貌一下子激活了我母亲封存多年的记忆,“时过境迁,尽管一切早已化作尘烟,可开门的刹那,母亲记忆的那道暗门被倏然推开,她再次回到了多年前那个灯火通明.........
以程序为本位:论实体法与诉讼法关系的重塑(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实体法与诉讼法的关系是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话题。对于两者的关系,学者们往往只是从纯理论的角度予以论证而没有将其与我国的法治现实结合起来考察。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当前中国法治现实、程序本位主义、实体法和诉讼法关系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