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有效转移

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有效转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22:31:25
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有效转移
时间:2023-08-07 22:31:25     小编:

"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及其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进入了一个新历史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顺应了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三农”问题的长期性与复杂性,“三农”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到底在哪里?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江津市委组织的由10个市级领导牵头30多个部门参与的,专题针对“三农”问题的调研和13个专题报告的汇编。本文拟从江津市的实例分析,谈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破解“三农”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一、“三制一转”,促进江津农民分工分业和有效转移

一是农业产业化转移大量农村劳力。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全市已发展业主(大户)792家,其中江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62家,重庆市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新型合作经济组织143个,入社农户3.31万户,服务和带动农民13.1万人,直接使2.3万农村劳动力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者变成了农业产业工人,同时为6万多青壮年农民实现了异地转移。四面山花椒公司、恒河果业、柏杉丝绸、锦丰麻业、渝欣牧业、五举酱菜分别带动花椒、柑桔、蚕桑、苎麻、金银花、蔬菜产业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格局。2004年,江津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5.19亿元,利润5188万元,上缴税金1209万元;出口创汇457万美元;投产花椒达到24万亩,产鲜花椒7.5万吨,收入4.8亿元。 三是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一是通过组织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村社干部素质工程和农民科技书屋工程等培训学习,使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农业科技水平得到提高。近几年来,全市常年培训各类专业人员均在3万人左右,1多万人获得绿色证书。二是大胆引进和创新农业技术,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市场竞争力。花椒深加工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和第一批国家星火计划(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九叶青花椒”丰产栽培标准化示范项目被国家林业局列入“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优质柑橘项目被列入国家“948”计划,恒河果业于2004年6月正式加入国际育苗者协会;柏杉丝绸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一机多用,该技术在国际、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二、在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有效转移过程中存在“五多五弱”问题

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有效转移,符合社会分工的一般规律,它是随着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首先是从人类文明发展过程来看,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应越来越多的脱离农业生产,甚至脱离物质生产;其次是从农业内部来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和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将传统农业逐步推向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转变的新的经营方式,也是农村人口尽快实现分工分业的必然要求。但目前的问题是,“五多五弱”现象突出: --服务体系多,发挥功能弱。一是近年来虽然在“市—镇—村—农民”四级体系中都建立了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但服务功能弱。其中市级体系建设较好,功能比较齐全,但发挥作用较差;乡镇级“七站八所”几经改革,虽然机构人员相对成立,但专业服务水平大不如前;村级体系和民间服务组织,基本处于有其名无其实的状态。二是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基本处于重数量轻质量的起步阶段,入社农户和带动力仅占全市的10%左右。 --弱势群体多,产出能力弱。目前,我市农村“留守族”多为“386199”人员,其中按理论概算未外出务工的劳动力36.07万人。这部分人员中除少数在农村担任村社干部、各类服务体系负责人和领办各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外,大部分人员: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在家农村劳动力的92%;二是年龄偏大,45岁以上的占72%;三是接受新事物和科技生产的能力弱。全市除具备相当实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业主和部分专业合作社积极推广运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外,大部分农户家庭经营仍然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有的甚至倒退到最原始的农耕状态。特别是地处边远的山区农村,生产条件差,科学技术落后,粮猪型二元经济结构占主导地位。目前,全市尚有绝对贫困人口11891人,相对贫困人口34000人。

三、形成农民分工分业和有效转移问题的主要原因

总体来看,当前江津农村出现的“五多五弱”问题带有普遍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制约农民的分工、分业和有效转移。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对“三农”问题的制度设计和供给滞后。 二是农村改革长期存在“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双层经营责任制在统的层次上被严重削弱,“空壳村”问题日益突出,不少村级经济债台高筑,根本无暇顾及农村公益事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和发展,集体经济的凝聚力和调控力严重弱化。

三是户籍制度依然制约进城务工农民,使他们难以实现产业转换和人口的空间转移。

四是城乡二元分割的就业、医疗、社会保障制度,成了统筹城乡发展和农民尽快实现有效转移的一道道制度屏障。

五是现行法规政策对集体土地的征用和补偿,着重强调了所有权人的权益,加之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主体又存在虚置形象。农村土地被征用后几十倍上百倍的增值,貌似合法的进入了开发商腰包,特别是一些商业用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

(二)对农村的教育、医疗和科技工作措施不力。 二是农村医疗卫生改革滞后,看病难、看病贵,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镇村医疗卫生人才匮乏,基本医疗条件差;基层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和分布不合理,医疗保障覆盖面小,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滞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较弱。近年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还存在不少问题,大多数参加者从这一制度中的受益非常有限,广大群众的健康状况堪忧。2003年,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群众有病时,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

(三)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投入不足。 二是金融体制改革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减弱。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各大商业银行的网点大量收缩,面对“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少,实际投入农业资金减少,基层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同时,由于邮政储蓄改革不但没有形成农村资金的“蓄水池”,反而成为转移农村资金的“抽水机”,对原本短缺的农村资金状况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2001年至2004年,江津邮政储蓄年末存款余额依次为8.11亿元、10.26亿元、12.29亿元、15.27亿元,分别是同期农贷余额的1.98倍、1.73倍、1.67倍、2.3倍。

(四)对深化改革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力度不够。 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相对集中,为加速农业内部的分工分业提供了保证,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支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创造了条件,但由于农业产业化在实践中是一种相当丰富的现象,至今在理论上对其内涵尚无一个清晰的界定,国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位。为此,各地在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上存在很大差异。许多地方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没有把发展农业产业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对待,忽视了对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缺乏对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完善。从而,导致了前面所述的相当部分龙头企业和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实力差,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

四、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素质是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有效转移的根本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减少农民,减少农民的核心问题是提高人的素质。大力实施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千方百计提高广大农民的自身素质,变人员包袱为人力资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然而,面对当前的形势和问题,如何才能达到这一要求,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他们的智能、体能、技能“三能”方面做好三篇大文章。

所谓智能,就是要在教育方面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前,我们实际上面对农村、农民的教育主要应抓好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两大块。 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据专家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家庭劳动力每增加1年的教育,农户平均工资性收入水平至少可以增加1000元。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培训,对于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无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何抓好职业教育,我们作为地处西部地区的市县,首先应把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在农村,坚持“需求驱动”和“发展驱动”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整合包括各类职业培训中心在内的教育资源,以中等职业学校或高等职业院校为龙头,鼓励和支持社会教育机构承担职业培训任务,依托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术培训,使多数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都能掌握一两门专业技能。其次是要抓好重点,创新培训方式,把农业部等六部委做出的《2003-2010年农民工培训规划》落到实处。在具体方式上,要尽快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纳入各级公共财政的支出范畴,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教育培训机制;把满足市场需求和尊重农民意愿作为根本出发点,走定向培训、定向输出、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的路子;积极推进行“招标培训”、“劳务培训券”等制度,使政府的补贴能够直接支付到受培训者身上,让受培训者去选择培训者。这样既有利于在培训者之间开展竞争、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又有利于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果。

所谓体能,就是要在医疗卫生方面提高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近年来,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大幅度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涉及整个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方方面面权力利益的调整。在此,笔者仅针对当前人们反映最为强烈并与农民关系最直接的合作医疗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指出:“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为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提高农民的公共卫生与医疗水平,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城市以外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补助不低于10元,农民自己出资10元。为此,各地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地区,参加人员每年可享受包括国家和地方财政补助在内的30元新型合作医疗基金。最近,国务院确定在原基础上再增加补助10元。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关心和支持,但实践运作的效果并不理想。比如保险费用偏低、运作成本太高、管理体制不顺等,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一是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转移支付,突出政府及公共部门的责任。因为处于广大农民目前的收入水平和医疗管理现状,如果没有政府等公共部门的支持,仅靠农民完全自愿参保的情况下,他们的积极普遍是不高的。二是建议成立不以盈利为目的、以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户提供医疗保障为目的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公司”,建立农户、保险公司、医院、政府部门四方参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以形成一种更为有效的激励与监管机制。三是建议将对农户的直接补贴转换成农民的合作医疗基金。因为农业直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都应该是工业反哺农业的两个重要内容,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是政府要将农业直接补贴发放到农民手中,另一方面又要通过自愿原则去发动农民交纳并逐个收取合作医疗资金,运作成本太高,有的农户为了人均几块钱的直补资金要往返数十里山路,有的农户因经济困难一笔医保费也要交几次。四是要探索和完善手续简捷方便的报账方式。手续简便的报账方式是让农民相信并积极参与合作医疗的重要条件。

所谓技能,就是要在统筹城乡就业方面提高农村" 人口的就业率。一个人只有了良好的教育和健康的体魄,就能在前进的道路中不至于掉队,如果是一个群体他们必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对于当今的广大农民群众来说,他们要获得与城市人一样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权利,还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怎样才能像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就指出的一样,“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对此,笔者认为,面对当前大量农民就业不足的问题,我们应牢固树立“多就业少救济”的思想,从政策层面讲,要尽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市场,彻底破除一切有碍于农民公平就业的体制障碍,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新机制和新秩序。

首先,要进一步深化大中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据调查,目前各地外出打工的农民进入大中城市的占70%左右。因此,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也应该是在大中城市。深化大中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取向应是:打破城乡分割、区域封闭,建立按居住地划分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的户籍管理制度,适应进城农民工向城市向市民转变,以导向性的准入条件替代硬性的进城人口指标控制。同时,在改革的思路上,不仅是要取消原有户籍登记管理办法,关键的是要积极探索如何剔除附加在户籍上的劳动用工、住房、教育等不合理制度束,平等对待新进城落户居民与原城镇居民的权利和义务,逐步实现人口的自由迁徙,建立起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在农民进城落户登记上,主要应把握好两条:一是在申报户口的城镇有稳定的就业和收入,并有缴纳某项保险如大病保险2年以上的记录,以衡量其稳定就业收入的能力;二是有合法的住所,购买和租赁均可。

其次,要规范务工农民劳动合同管理。用人单位招用各种形式和期限的务工农民,都要在双方协商一致、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于上岗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依法建立劳动关系,并于务工农民上岗后30日内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劳动合同鉴证。要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克扣工资、随意延长工时、使用童工和劳动环境恶劣等问题。

第三,要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和国家教育部、公安部发布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等法规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一方面是流入地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的接收主渠道作用,让他们像城市孩子一样有书读有学上;另一方面农民工流出地政府要积极支持配合流入地政府做好办理转学手续等工作,切实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

第四,要建立适合进城就业农民的社会保险体系。根据《劳动法》、国务院258号、259号等法律法规要求,中国境内的所有用工单位均要落实和完善工伤、医疗、失业和养老四大保险。同时,城市要积极探索为已经进城落户并出让承包地的农民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居民在城镇就业并落户的,在没有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制(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前,可继续保留土地承包权,并可享受原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继续保留农村的宅基地使用权。这样既能继续发挥承包地的保障功能,又为农民工留后路,避免重蹈拉美国家城市陷井之覆辙。

五、创新机制,强化农业产业经营是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有效转移的重点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一些地区在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按产业化发展农业的思维,后来这种由农民自主选择的经营方式,逐步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导向。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农业产业化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形式,总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种类型: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一般以公司+农户为基本组织模式;二是中介组织带动型。一般以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为基本组织模式;三是专业市场带动型。主要是以专业市场为纽带,带动主导产业,联结广大农户;四是其他类型。如社会化服务体系或科研教育等单位,为农户专业化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由于农业产业化的特殊性,目前其内涵的准确界定在理论尚有很大争议,而且从国家的层面上还未能上升到法定层次;在具体运作上诸如业主与农民的利益联接、集体经济与农业产业化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性质问题等,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为此,笔者认为:

首先,应明确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概念。农业产业化的准确内涵虽然在理论界尚有较大的分歧,但目前我们从实际操作的层面来看,一种比较趋于一致的说法应该是能够让人接受的:即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带动农户进入市场,在各利益主体之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推动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转变的新的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经营结束了农业仅仅提供初级产品的历史,它把现代工业、商业乃至运输、金融、保险等产业同农业的种植业、养殖业紧密结合,构成了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企业共同体,使农业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社会化、专业化和一体化。江津的实践证明,以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正逐渐改变着农业的弱质地位,增加了农民收入。可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传统农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农业产业化是一种更加符合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经营模式。另外,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村生产与城市市场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运作,成为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接轨的新经济增长点,应当是广大农村继乡镇企业之后的又一新的伟大创举。

其次,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划和引导,积极培育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农民发展商品生产有力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从发达国家的一般规律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龙头企业面向分散的农户,即公司+农户;第二个阶段是龙头企业直接与农民新型组织-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直接联系,即公司+合作社;第三个阶段是龙头企业与合作社整合,即专业股份合作公司,或合作社拥有一定规模的农业资本时回过头来自己办公司或企业,即合作社办公司,建成合作制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只有发展到第三阶段时,才能真正结成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实现贸工农的一体化。因此,面对我们当前一般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一是要加大对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和创新与广大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二是要重点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竞争力;三是要建立健全各类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考核评估体系,使政府有限的扶持资金都能用在刀刃上,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第三,坚持“小生产+大服务”原则,进一步创新组织形式。首先这里必须弄清两个观点:一是小生产与大服务的问题。二是各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与集体经济两个不同概念的问题。“小生产”实质上就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将土地产权除所有权以外的其他几项权能实行分离,让农民充分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大服务”就是一方面要在双层经营责任制中注重发挥统的功能和集体经济的调控能力,加强政府部门、村民自治组织和一切涉农机构对农业的强势服务;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支持和培育各类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种私营、合资企业创办的综合性的或专业性的农业服务企业的发展,以构成纵横交错、结构完善、功能齐全的服务网络,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服务。

合作经济组织与集体经济是两个" 不同的概念:合作经济是承认其成员对生产资料占有的差别,它本身并不反映特定的所有制关系。合作社可以是集体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的,也可以是个体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也可以是混合所有制的。集体经济则是反映一种经济组织的所有权关系,它是劳动者无差别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比如,在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既可以组成合作组织,也可以是企业形式,也可以采取联合的或股份的形式,以形成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证明,促使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小生产+大服务”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如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在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土改目标后,形成了西方传统经济理论认为的过小农户生产规模。日本和台湾地区土改后平均每个农户分别拥有的土地不过0.8公顷和1.5公顷。然而,他们的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其农业机械化程度却实现了现代化,农产品供给总量做到了充分并保证了高水平的农户收入。可以说,以家庭为主体的小生产方式+社会化大服务,在长时期内仍将是我国农业经济运行的一种理想模式。

六、完善制度,明晰土地产权是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有效转移的关键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核心,也是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有效转移的关键。根据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农村土地产权存在多元化主体和界定不清等现象。《宪法》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民法通则》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从两法中可以明确看出,农村土地产权主体有国家、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没有农民。那么哪些土地属于哪些产权主体所有,显然《宪法》和《民法通则》规定得太原则和笼统。另外,《土地管理法》规定: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已经属于两人以上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可以属于该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据此,也可以看出土地可以属于村民委员会所有,也可以属于村民小组所有,与《宪法》、《民法通则》的规定不完全一致。由于农村土地产权存在多元主体和主体交叉现象,各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在所对难免。笔者认为其解决办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打开思路。

首先,要理顺土地产权关系,坚持承包经营责任制。产权就一般概念而言,即财产权的简称。指具有物质内容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包括以所有权为主的物权、债权、继承权等,是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关系的法律表现。企业产权,根据其归属和占有主体不同,分为原始产权(终极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产权理论认为,有什么样的产权制度,就有什么样的经济运行机制、经济组织、经济行为和经济实绩。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要求,是以所有权与财产权分离为前提的。据此,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按《农村土地承包法》推行的土地承包责任制符合现代产权制度的特点,土地所有权归集体,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几项权能归农户,产权关系是明晰的。但这里的问题是,包括《宪法》、《民法通则》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在内的法律规定,拥有所有权的集体归属不清,“集体”这个概念成了一个虚置的现象。农村基层组织的划分本身是以人口和土地为背景的,集体经济的分配只限于内部成员,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分享的。由于土地所有权者的主体模糊,一方面是造成各地在土地流转中,出现所有者主体多元化现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另一方面是农民作为土地使用权的拥有者,由于过于分散和与之服务的集体所有者的权责不到位,因此在土地流转和征地拆迁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应毫不动摇地坚持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因为它既不同于合作化运动中的小农经济和小私有制,也不同于人民公社化之后的集体经济,而是既吸收了二者的优势,又克服了二者局限性的一种创新方式。在法律层面,要在进一步修改完善现行有关法规的同时,结合即将出台的《物权法》等明确农民土地财产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权统一的土地承包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关系,特别是要明确土地承包权的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处分权的权益,并建立切实可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权法律帮助制度。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他们维持生计的依托。切忌走私有化的路子,因为土地私有化不仅不符合我国国情,反而还会导致农民赤贫,激化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搞乱业已形成的大好经济形势。

其次,要明确责任主体,将土地所有权划归村级集体。

应当承认,近些年在农民土地流转和征地拆迁中,除了现行法规政策过分强调政治效应外,主要问题就是模糊了集体这个农村土地所有者权益的人格化,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屡遭侵害。与此同时,村级集体经济被严重削弱,村民自治很难深入开展。为此,笔者认为应结合农村实际,将土地集体所有权明确界定给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并以法律的形式予以固定下来。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制度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模式,虽然在体制上没有大的调整,但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运作,村作为一级完备的自治组织和基层组织,《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其组织形式和职能职责都有明确规定。加之近些年,各地在“精镇、强村、弱社”改革思路的推动下,村级规模扩大、自治职能力增强,而经济合作社基本丧失了“基础”地位,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不完全具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征,既没有获得土地产权的资格又不可能在土地承包经营中承担任何责任,责权利关系很难贴身到位。

实行土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一是能够满足土地所有权主体清晰、责权明确、管理规范等要求,有利于土地要素配置的效率化;二是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和自治组织的发展,更好地解决农村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实现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使农村集体在与社会各利益团体的博弈中能够更好保护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三是由于土地产权明确划归村级集体所有,更有利于土地的长期保护,从而将进一步促进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四是法律将土地产权明确后,国家可依法向农民征税,而土地所有权者可向农民收租,从而也就理顺了国家、集体、农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将对农村社会的稳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五是所有者范围内的土地经营模式可以多元化,是选择分户经营还是其它经营形式取决于村民的自愿选择,能够体现充分的自治和民主原则。六是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优势。特别是在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农田整治及农产品的流通等方面,充分发挥土地村级所有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优势和潜能。七是有利于农民的合作化建设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八是有利于农村的稳定。农村的稳定取决于其内部能量的不断释放。土地村级所有和实行村民自治,使表现在农村基层的大部分矛盾转化为村级自治组织内部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又通过自治和民主形式为其提供了有效解决的前提。

在赋予农民拥有长期而又有保障的土地财产权的同时,明确将集体土地所有权划归村级集体所有,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行使所有者权益,这将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建议各地可以在考虑先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推广。

七、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农民分工分业和有效转移的保障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原则。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把这一原则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各级党委和政" 府组织指导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就是统筹兼顾方方面面利益关系和促进协调发展的过程。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作出的科学决策。围绕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有效转移的命题,除在前面讲到的几点外,笔者认为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角度,还应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要以县乡改革为切入点,切实加快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步伐。县市级行政机构,是在国家整个经济社会中具有规划、统筹、发展相对独立性和全局意义的基本单元;乡镇一头直接联系农村的千家万户,一头直接听命于县市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县乡经济既是城乡工农业的连结点,又是城乡工农产业的延伸链,具有整合和配置城乡、工农资源的功能,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劳动力、活跃城乡市场、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的总体要求应当是按照“精简、高效”原则,一是找准定位,本着“市场能解决的、政府不干预,民间能解决的、政府不包办”原则,界定好政府的活动空间;二是切实转变政府的经济职能,使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从微观转向宏观,从直接转向间接,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向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还农民和企业以真正的经营自主权;三是明确政府管理社会的职能。逐步建立起政府管理与企业、市场管理、社会自主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的社会治理结构,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第三,要有容纳各方利益机制的制度安排,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一个利益分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中,一个好的制度往往并不是表现为其中没有或很少有矛盾或冲突,而是表现为它能够容纳矛盾与冲突,在矛盾和冲突面前不至于显得束手无策或过于脆弱。和谐社会决不是一个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相反,和谐社会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

一是要本着“两个趋向”原则,尽可能让农民享受到基本的公共产品。当前,农民增收难、医疗卫生条件差、社会保障问题突出等严重制约和谐农村的构建。并且这些问题随着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土地保障功能下降,以及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分流,整个农村的弱势群体还会增加。今后,即使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较高阶段,而留守农村的可能仍然是两部分人:一是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各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者(业主)及为数众多的农业工人;二是所谓的“386199”类人口,他们一部分人除能够勉强农耕自给自足外,其余的大多要靠家庭养老和社会保障。况且,如果现在我们的政策运作不当,农民增收的问题解决不了,若干年后现在的青壮年农民也可能会成为今后的救济对象。为此,从总体来讲我们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事业,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农业保障机制,以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结构体制,是构建和谐农村的必然要求。但当务之急,我们应首先从农村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健康权等方面入手,使他们尽可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产品。在医疗卫生方面,应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为重点,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让那些包括五保户、特困户在内的贫困农民能看得起病,用得起药;在社会保障方面,要积极探索逐步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国家没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有条件的地方尽快建立起以县市级为统筹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是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构建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机制。当今世界,为了应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许多国家更多地关注一种政府与民众良性互动机制和制度的设计与安排。如果广大民众的权利无法得到公正的确认和保障,同时又缺乏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渠道,社会冲突就比较容易出现,这个政党的执政基础自然就会受到削弱。如前所述,在最近的几年中,有关涉及农业、农村、农民利益的矛盾明显增加,但大规模的社会动荡还不可能出现,这是我们破解“三农”问题极为有利的时机。因此,当前需要做的不是重新关上利益表达的大门,而是要用有效的制度安排来协调和规范利益表达,建立起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机制。这不仅有利于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都是有重大意义的。市场,就是资本的渔利场,资本的本性不会使得它对民众的基本需求有任何怜悯之心,这一点只能由政府来肩负责任。

结束语:目前,不论从人均超过1100美元的GDP,还是从非农产业与农业85:15的GDP比重看,我国都已经达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阶段。本文从农业内部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主要形式促进农民分工分业,从农业外部以打通出口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为命题,既是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农村生动实践的结果,也符合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分化和演变规律。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全国农村人口下降到30%左右,农业产业化高速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时,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三农”问题专题调研报告汇编》(江津市委内部资料)

2.《腾飞之路-江津改革与发展大型文献》(中国文联出版社)

3.《中国改革开放史》(红旗出版社)

4.《中国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5.《中国乡村发展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 7.《农业形势与发展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7期 刘志澄)

8.《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7期 王 环)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农村水电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的建议-综合新能源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9-08
(一) 四川水电资源可开发量1.03亿千瓦, 其中中小水电资源可开发量2146万千瓦。到2001年底,四川以中小水电为主体的地方电力发电装机达到454万千瓦(其中中小水电413万千瓦),年发电量171亿千瓦时。中小水电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省水电发电装......
提升工业能效面临的关键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4-01-07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产业可持续 发展 的重要 内容 ,是我国 经济 和 社会 长期发展的基本战略。新世纪之初,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单位GDP能源消费下降20%的约束性节能指标,使能源的消耗指标具体量化,并纳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宏......
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转移就业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转移就业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转移就业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民转移就业分析 摘要 县城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存在着互动性关系,加强县城经济发展应结合农村刺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行。山东省......
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布时间:2022-12-26
一、武宁县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 二、武宁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带来的效益 实践证明,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而且形成了不可替代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主要体现在: 1、形成了多......
解决土地问题的关键是落实农民土地使用权
发布时间:2015-08-17
中国农村普遍存在政府随意征地和农地流转不畅等土地问题,土地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农村土地问题的症结是土地产权不明晰,但是解决土地问题的关键并非界定土地的所有权归谁,而是确保土地使用权真正落......
破解“三农”制度藩篱
发布时间:2022-10-2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了具体部署。全国各地在深入落实该决定的同时,也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本期《决策与咨询》栏目分别从理论篇、方法篇、实践篇三方面......
转变农民传统观念,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6
一 农村城市化,是农村社区形态向城市社区形态转化的一种过程和发展趋势,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城市化水平是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农村城市化就其本质而言,是指大部分农业人口逐渐脱离农业,向城镇集中,从而使城镇人口......
进城人员农地流转现状与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5-08-07
摘 要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空心化和农业兼业使得农地流转成为实现农业规模化和提升农民土地权益的一种渠道。目前我国的农地流转进程加快、规模增大、模式更加多样,但依然还存在着农地权利主体......
孙中山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7-13
"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向来是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亲眼目睹近代中国农业凋敝、农村落后、农民艰辛的现状后,在三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十分关注近代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对策
发布时间:2015-08-27
摘要:农民工作为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的特殊群体,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户籍制度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社会福利制度下,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加深城乡对立,最终导致市民化的中断,为此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有关民事行为的效力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2
【摘要】民法对于民事行为效力状态分类主要有四大类,除了最为常见的有效、无效、可撤销外,还有效力未定。而有关民事行为的效力的界定和规定,需要从民事行为的现实理论出发。为了更好地区分和界定民事行为效力的不同种类,需要从现实......
“十二五”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就业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4-01-13
一、当前我国 农村 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 我国农业人口的比重在世界上居于较高的位次。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末,我国农业劳动力份额为40.8%。根据相关界定,农业劳动力的份额下降到10%,被视为一国基本上完成劳动力转移的标志,我......
关于完善户籍制度,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发布时间:2023-02-01
" 【论文摘要】农民工市民化是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结构变迁的必然趋势。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是这一趋势的重要内容。我国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正在由农业国走向工业国并努力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效益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18
【摘要】剩余劳动力由低劳动生产率的农业部门转向高劳动生产率的非农产业,将改善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益,并能促进 经济 增长。 中国 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大规模的转移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真正开始的。那么迄今为止,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
乡镇企业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中国工业化城市化问题
发布时间:2023-03-13
" 八十年代,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构成中国经济的一大景观。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乡镇企业有两大缺陷,一个是作为一般意义上的集体企业的致命缺陷,在于产权构造。另一个就是它的工业化模式,即所谓“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但有......
充分发挥人大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7-08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现实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政策措施作支撑,另一方面,也需要法制作......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分析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5-09-10
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要下大功夫针对农业结构调整,因地、因户制宜,积极主动地做好有关农户的土地流转工作。针对我市土地流转现......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5-08-12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提高,从而农村剩余劳动力也不断增加,近年来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转移空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关系到社会经济......
提高农民的谈判能力是化解农村矛盾的关键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一次途经某地,看到农民将公路堵截起来,不许任何车辆通行,因为早晨学校上学的时候,一个12岁的孩子被汽车撞死,农民上报了政府,但是迟至中午还没有任何音讯,农民失去了耐心,便将公路堵截,要求政府迅速处理交通事故。被堵截的车......
发展“三农”保险,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13
" 论文关键词:三农;“三农”保险;新农村建设 论文摘要: “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三农”工作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应该包括发挥保险的功能作用。本文从“三农”保险的现......
解决“三农”问题的三大战略抉择
发布时间:2023-07-02
" 经过多年来广大农民、农村基层工作者和一部分学者的呼吁,中共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和最近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把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提到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置,这是一件十分可喜之事。......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发布时间:2015-07-3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是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必由之路。为进一步掌握当前全南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近期,笔者......
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分析 [摘 要]企业是工业的主体, 管理是企业永恒发展的主题。加强企业管理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企业为主体, 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 以管理信息化为支撑, 夯实企业安全、节能......
土地私有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发布时间:2023-05-26
" 摘要: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总是快于生活资料增长,所以社会总会达到人口饱和状态并陷于停滞。裴小林认为,必须用“土地生产率极限法则”完善马尔萨斯模型的基础。李嘉图认为,西欧由传统农业向近代工业“结构转换”的“充分必要条件......
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发布时间:2023-02-19
"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他们在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却没享受应有的的社会保障。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角,考察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深入剖析......
河南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
发布时间:2023-07-23
摘 要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二元经济结构改造的核心问题。在河南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镇并完全融入城镇的过程中,农业转移人口资本要素短缺造成其市民化能力贫困,城乡制度壁垒对其赋权不足,政府助力不......
反思三农问题的解决路径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要:如果不把改革的目的明确,如果继续把改革作为权力集中和权力上收的手段,再怎么改革都会走不出“权力控制”的传统治理习惯,都会“有多少改革都会重来”。改革本来应该是如何样来控制权力,而改革的结果却是如何样来用权力控制民......
论财政分配政策与“三农”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7
"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长久未能解决的深层次矛盾正日益暴露出来,“三农”问题便是其中之一。“三农”问题的形成虽然与我国的国情有关,但其根源在于,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延续了计划经济时期城市偏向和工业偏向的国民收......
农药零增长教育农民是关键
发布时间:2022-11-13
3月17日,农业部宣布正式启动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这是农业部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的重要行动。然而实现零增长目标不仅需要农化企业行动,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才行。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农民违规使用农药是其中因素之一。目前农村缺乏的是能给农民提供科学用药技术.........
浅析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居住权保障的困境与破解
发布时间:2022-11-20
一、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居住权保障的必然性分析 ( 一)居住权的内涵 居住权是有关公民居住行为的权利的统称。居住权一词滥觞于罗马法,属于人役权的一种,后来相继被欧陆各国法律所承袭。居住权的英语表述是Housing Right 或The Rig......
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5-08-19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档案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由于受基础条件、固有观念、法规和人员体制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在管理、人员和设施设备的配备、经费落实、档案资......
研究关于产业转移工业园用工问题
发布时间:2022-12-21
很多务工人员感觉在工厂学不到什么知识,只能出卖劳动力、挣点血汗钱,觉得非长久之计,还不如回农村发展种植业或养殖业。工业园区是我国开.........
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27
【摘 要】农民失地是现代社会比较常见的现象,由此带来失地农民问题。本文主要描述了失地农民失地的背景,指出了失地农民再就业难的原因,如社会变迁影响、管理制度失衡和失地农民素质偏低,并分析了失地农民再就业中存在的技能障碍、......
新迁移经济学对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适用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4-01-07
新迁移经济学对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适用性分析 摘要:我国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一直是学术界极为关注的一个社会经济现象。纵观国内外关于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动、转移或迁移的各种理论和模型可以发现,不同的理论、模型有着......
农业审计对强农惠农的促进作用
发布时间:2023-07-27
农业审计对强农惠农的促进作用 0 引言 我国“三农”政策的出台与执行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在“三农”政策的执行中,农业相关基础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如何强化涉农资金的审计......
《婚姻法解释(三)》中有关房产分割的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3-01-06
摘 要 房产分割问题是司法案件办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婚后房产归属问题是《婚姻法解释(三)》中备受人民群众争议的问题。近些年房价问题与离婚率问题之间同步情况逐步加剧,造成了婚姻房产分割问题成为当前司法当中一项判而难了的......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迁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要:从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角度梳理了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变迁过程,通过对农户之间流转、政府组织流转和通过中介组织流转三种主要流转模式分析农民土地流转收益的比较得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迁是有利于提高农民土地流转收入的,且通过中介组织流转模式下农民土地流转收益最大。对农民收入结构的现状分析得出,农村土地流转收益太低、工资性收入高但稳定性不够和农民经营性收入仍是主要来源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
影响我国制造业区域间转移的关键因子分析
发布时间:2014-01-06
[摘 要]影响产业区域间转移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通过SPSS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来研究影响我国省际间制造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通过分析发现,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产业省际间转移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就业人员数和......
社会分工、农业市场化与农民增收
发布时间:2023-02-16
内容 提要: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扩大农民就业是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本文重点探讨了推进农业市场化、 社会 分工与农民增收的内在关系,并 分析 了社会分工、农业市场化与农民增收的体制性障碍,通过分析指出,城乡二元体制不仅损害了......
充分利用高考题促进实验专题有效复习
发布时间:2022-12-31
摘要 实验能力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如何在有限的高三时间内有效的提高学生实验题的设计能力是摆在每一位高三教师面前的命题。 关键词 高考题 实验专题 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质疑与辨析
发布时间:2023-01-24
摘 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就要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笔者认为,国内学术界这些年关于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的研究,可能没有多少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公共服......
分析中国“三农”问题的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23-06-21
摘要:在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一些农产品的质量随之降低,为此,我国必须在保护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农业产品结构,从注重数量.........
促进农业企业上市融资的法律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6-09-09
目前来看,对促进农企融资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银行贷款和政府补贴的角度来研究,对农企通过上市融资的单独研究还尚属寥寥,即使有一些,也是从经济学、管理学等其他角度进行解读,本文是用法学方法解决农业企业上市融资问题的尝试,希......
浅议农民市民化转移的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3-03-21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工业化的发展,在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双重作用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但由于陈旧的思想观念、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乡管理体制、劳务信息闭塞、农民自身水平等各种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民市民......
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中的产权问题
发布时间:2023-03-02
" 引言: 为什么讨论农村人口迁移要涉及产权问题 本文提出讨论的主要观点,一是农村劳动力和人口的过剩,并非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而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中国农业资源禀赋制约之下、小农经济“劳动替代资本投入”的必然结果;......
农民的出路就是消灭农村,没有农村的农业更先进!
发布时间:2023-07-17
" 撤村进市,一步到位 ――中国农村地区的城市化整体设计 小桥流水,百十户人家;男耕女织,百十顷地抱娃娃;天慈人和,粗茶淡饭有文化;天虐人恶,官抢贼盗咽泪花。上述中国传统农村生存方式,已经反反覆覆走了几千年了。它还能够继......
更好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5-07-31
近年来工商资本下乡发展现代农业势头很猛,引发社会关注。对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前不久印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
社会分工和农业市场化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要]农业市场化是我国农业和 农村 发展 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建立完善的 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 体制的难点和重点。社会分工是市场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我国农村分工发展非常缓慢,这是我国农业市场化滞后的症结所在。分工演进和市场发......
三农问题背景中的村民自治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摘要: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宏观上的努力,更需要微观上的努力。村民自治,是中国村民自主解决农村公共问题,进行公共管理,提供良好公共服务的重要制度安排。发展良好的村民自治的关键之一是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法律安排。本文系统分......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28
摘要:户籍制度的约束、社会保障制度变革滞后、教育制度门槛设置过高、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偏见、农民工在城市昂贵的居住成本等因素严重影响农民工市民化,因此,政府部门应采取措施降低城市落户门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实行平等的就业体制,实施公平的住房政策,并对社会各界进行宣传和引导,消除社会大众对农民工的偏见;同时,法制部门应着力加强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并帮助农民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
种子管理站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要:种子是特殊的生产资料,种子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农产品的生长情况和收成,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团结。县级种子管理站担负着种子管理的重要使命,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情况对农村种子管理、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保障农民丰产增收极为重要。笔者将分析现今农村种子管理站的现状,并寻找相应的改善策略,促进县级种子管理站更好的发挥职能、保障农民利益。关键词:种子;县级种子管理站;农业经济一、种子与种子管理站.........
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07
【摘要】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大批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尤其是医疗保障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改善民生、维护公平正义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2-11-04
【摘要】本文通过对锦州市农业合作社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农村合作社在我市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农业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的发展道路也朝着农业产业化的方向前行,这是随着农业技术不断创新,农业制度不断改革的必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也是社会进步的最终走向。农业产业化在加速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劳动力,在有效的增加了农产品产量产能的同时,也提高了种植农户的经济收入水平。但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问题进行.........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关键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0-01-02
摘要:文章分析了现阶段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提高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质量提出了几点策略。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关键问题1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施工进度控制不合理。土木工程的施工建设周期较长,因此,合理地掌控施工进度是至关重要的。想要有效地掌控大型工程的施工进度,需要管理者从全局的角度开展工作。然而,目前的施工方严重缺乏有效掌控土木工程施工进度的能力,因而使得土.........
农民工市民化转型中的基本养老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7
迄今为止,农民工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一支数量庞大、结构复杂并且仍在不断加剧的重要群体。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工实际上已经处在向市民角色的转型之中,使其在各方面都融入城市已是一种必然。然而长期以来,农民......
“三农”问题不宜简化为“一农”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不久以前,有人提出,“三农”问题其实就是“一农”问题,即农民问题;当时我就觉得如此提法似乎不妥,但头脑中并没有个明确的子丑寅卯。今天,“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传来旁旁先生(网名)与某县委书记的谈话记录,要我就这个谈话记......
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20
" [摘 要]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的城乡关系和特有的城乡发展路径,产生了中国特有的“三农”问题的理论。这个理论的形成和运用,对于深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用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对其他国家的问题进行研究,......
进城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01
" 内容提要:本文从一种社会心理学角度对我国进城农民工进行了尝试性的理论研究。研究发现,进城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表现出一种矛盾不和谐的态势,即对城市社会在地域上的强归属和群体上的弱归属。这种状况对进城农民工和城市社会都可能......
农村宅基地和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工作关键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6
一、湖北省宜城市安恼村用地情况 宜城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是襄阳市下辖的县级城市,宜城市辖八个镇、两个街道办事处、一个工业园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此次项目主要参与南营办事处安恼村, 二、宅基地确权登记存在的问题......
 农民问题:什么“农民”什么“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一 本世纪中国的两次剧变:1949年的革命和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的改革,都是从农村发起的。乡土中国发生的事屡屡让众多中外饱学之士始料不及:1949年前,包括“苏联同志”在内的许多人都怀疑中共的“农民革命”能否成功;集体化......
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效能感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29
〔关键词〕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效能感 一、政治效能感:概念与测量 政治效能感是研究政治态度与政治参与的重要工具,在政治科学研究议题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54年,安格斯・坎贝尔(Angus Campbell)等人在对美国选举进......
关于农业补贴的分析和思考
发布时间:2016-10-08
【摘 要】作为财政补贴的一种,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产品价格稳定、农业增产增收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和升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农业补贴政策时常会成为一些国际谈判争论的焦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下,经济下行的压力如影随形,而农业......
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18-11-27
摘要:首先分析了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原理,接着从注重农业信息化技术在农产品自动化管理上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举措。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经济增长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将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了中央和地方地府的重视。农业信息化在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农业经济转型升级.........
推进“三农”问题改革的法律对策
发布时间:2022-10-22
" “三农”问题改革的两难境地 推行“大包干”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成功地解决了12亿人口吃饭的问题,但并没有解决中国农业质的飞跃问题。“大包干”时期的中国农业是传统农业,“大包干”之后的中国农业仍是传统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需要更加有力的短期政策
发布时间:2022-12-21
"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被两任总理列为需要努力解决的主要问题,并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足见其严重程度和深远影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农民收入增幅的明显下滑,并非近期才出现的问题,而是已经持续了五、六年,另......
关于城乡经济转型期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探索
发布时间:2022-11-05
" 论文摘要:要研究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先要考察农民工的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农民工流动区域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同时折射出“农民工”概念的发展变化历程。当前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对农民工特别是新......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5-21
摘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农业转移人口的称谓演变、市民化发展阶段进行了梳理。通过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测度、市民化障碍以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农......
农产品贸易中的农业经济促进
发布时间:2022-08-31
摘要:一直以来,三农问题都是我国政府密切关注的话题。农业经济是否能够实现健康、稳健的发展,会受到诸如人类资源、自然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近年来,关于农产品贸易是否对农业经济具有促进作用开始逐渐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主要针对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进行探讨和分析,先分析农产品贸易发展中的现存问题,然后探讨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具体策略。关键词:农产品贸易;农业经济;促进作用我国.........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现实困境及其化解之道
发布时间:2022-07-22
摘要:作为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义重大。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当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城镇不愿接纳、农业转移人口不能安心进城、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能力不足等。为此,需......
农业水资源有效配置的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污染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再加上水资源的浪费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使得水资源危机不断加深。尤其是农业用水,更是缺乏有效的配置措施。我国是农业大国,对农业......
哲学解释学视角下的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究
发布时间:2022-12-14
一、哲学解释学的发展进程 解释学一词最早可追溯到希腊神话中的赫尔墨斯(Hermes),他是奥林帕斯山上诸神的信使,由于诸神的语言与人间的语言不同,他的任务是负责把神谕转换成人间的语言,以使凡人理解。从词意看,解释学的作用就是语......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10
摘要在分析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所面临的就业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改善其中的就业机制进行探索,以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 参考 。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90后农民工,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即受 教......
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百年回顾
发布时间:2013-12-17
" 根据现代化经典理论,现代化意味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意味着城市和乡村的中心—边缘、支配—被支配的关系。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乡村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生存还是毁灭,衰败或是复兴,遗弃抑或重建……任何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必然面......
分析基于农户行为的农业面源污染机制的问题和策略
发布时间:2014-04-17
毕业论文是很多学生最不想写的东西,他不像作文,还要要求字数、字体,格式还有特殊要求。一般论文不像作文,在短短时间就能写完的。以下是.........
国际移民问题和中国应有的对策
发布时间:2022-10-30
国际移民问题业已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心问题之一。涉及移民事务的新闻在各大媒体上俯拾皆是,并且受到国际舆论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多佛尔惨案的偷渡客到 “北京人在纽约”的“绿卡族”,从追随达赖的流亡藏人到寻求使馆庇护的朝鲜“叛徒”......
论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发布时间:2023-01-05
"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 农民素质 论文摘 要:该文论述了我国农民素质的现状以及提高农民素质的战略意义,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的思路。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
破解新型农业主体培育难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2-11-02
摘 要:随着三农工作的深化及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我国逐渐形成了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主体。培育新型农业主体需要改革农民创业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部分国家促进农民增收的财税政策与经验借鉴
发布时间:2022-11-18
" 一、通过财政扶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财政扶持农业政策促进农民增收,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做法。 (一)美国扶持农业的政策 美国农业以就业人口少、生产率高和农产品出口量大而著称。美国农业之所以能够快速稳定地发展,重要原......
调优农牧业结构 提升产业化水平 促进农牧民增收
发布时间:2022-11-26
调优农牧业结构 提升产业化水平 促进农牧民增收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http://www.LWlM.cOm为统领,以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为主攻方向,加快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农牧民......
以制度创新促进农民增收
发布时间:2013-12-17
"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民增收;制度创新 [摘要]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民......
湖北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实效性分析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10-25
【摘要】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效性是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结果和预期目标比较的实现程度,以及这一结果给接受培训的农民、用工企业和国家社会带来的实际利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效性的实现从本质上看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客......
教育有别于“工业”和“农业”
发布时间:2015-09-15
曾听闻,有人将教育比作“工业”,学生成了生产车间里的标准“产品”。显然,在现实教育中,依旧轰轰烈烈的应试教育往往做着这样的事情。随后,又有人将教育比作“农业”,觉得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缓慢而有规律性的,结果,又遭到了世......
偏远山区新生代农民工向农村家庭转移的收入较少吗
发布时间:2022-12-29
[内容摘要]采用湖北省和重庆市485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偏远山区新生代农民工向农村家庭转移的收入金额是否显著少于传统农民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尽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偏远山区低年龄段外出农民工向农村家庭......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角色转换存在的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进步显著,作为改革开放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渐渐走近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目前仍然处在社会的边缘,在融入城市、完成市民化角色转换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通过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3
摘要: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经济部门转移,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
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要] 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省——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滞后与迟缓,是制约河南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障碍,也是造成河南省广大农业人口贫困的主要问题。影响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有: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人......
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 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从有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理论入手,探讨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及其对策思路。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 农村剩余劳动力 ......
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2-17
" 内容摘要:新农村建设是“十 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如何在新形势下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 建设,是当前工作的重点。试从经济角度出发,探讨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城市化 土地制度 现代农业 党的十六届五中......
关于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4-01-06
论文关键词:乡村 旅游 新 农村 建设 促进作用 论文摘要:从促进 社会 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途径、统筹城乡发展的举措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载体等方面浅谈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同时说明了在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