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中国村落共同体的论战

关于中国村落共同体的论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7 21:00:12
关于中国村落共同体的论战
时间:2013-12-17 21:00:12     小编:

" 内容提要:

当今的中国农村正处于剧烈的阶层分化之中,村干部与村民之间常常处于对立状态。要搞清出现这些问题的历史根源,需要深刻认识中国村落的社会结合性质究竟是建立在合理打算基础之上的结社,还是受共有的社会规范制约的、作为命运共同体的村落共同体。围绕这一根本问题,日本社会学、法学等领域的学者基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中国农村惯行调查”资料,展开了一场被称为“戒能—平野论战”的大辩论。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村落是以完成特定功能为目的的结社,村落由于阶层分化和宗族组织而缺少凝聚力,村干部并非村民利益的代表因而缺少绝对权威。村民之间的互助行为是一种最低限度的经过合理计算的交换行为,村落仅仅是维持生活所必需的“生活共同体”。基于这种认识,今天中国农村在推进向以功能组织为主导的村落类型转变的过程中,亟需加强村落的共同体性质,强化村民对村落的认同感,修复村落的过度分化,促进村落社会的整合与稳定。

关 键 词:村落共同体 结社 生活共同体 阶层分化 消极的互助

一、 研究目的与主题

研究中国农村现代化发展,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明确中国村落的基本社会性格,分析阻碍社会发展的经济、社会因素,促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领域的自由、平等、合理发展。 就地域社会的基本变动方向而言,中国农村也不例外。但是,中国农村的发展有它自身的固有特点,中国农村并没有出现像西方发达国家或南美洲发展中国家曾经经历的村落社会解体问题,没有出现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平民窟的现象。相反,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经济改革恰恰是从农村土地承包制开始的,农村成为中国经济与政治改革的起始点,在改革中农村地区的力量日益壮大,村落作为地缘社会组织所发挥的作用日趋显著,社会空间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在分析中国农村的历史地位,预测未来的变动方向时,有必要对中国村落社会的基本性质加以探讨,即中国的村落究竟是一个内部凝聚力较强的共同体,还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结社性质的社会群体?这一问题将有助于把握中国农村的社会分化与开放的形式和途径。

探讨中国农村的社会性质首先要寻找中国农村的传统和村落内部社会结合形态的原型。中国至今还是一个农村色彩浓厚的国家,特别是在中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找到相当传统的农村地区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就村落内部的组织构成原理和人与人的结合形态来说,在经过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等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农村的传统组织和传统文化已经发生了深刻变迁,我们需要回到1949年以前去寻找中国农村社会的传统原型。40年代日本学者以华北地区6个村庄为对象的“中国农村惯行调查”记录了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结构,为探讨中国村落社会性质提供了一个窗口。

二、满铁调查概要与《中国农村惯行调查》

(一)日本与欧美关于中国农村研究的不同点

在1949年以前,欧美和日本社会学者都曾对中国农村进行过大量实证调查。从研究的地区和基本特点来看,欧美学者的研究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研究的着眼点并不局限于村落内部,而是超出村落范围,从村落外部环境解读农村社会结构和农民生活原理。按照调查的基本关注点,可以分为以地方市场为对象的研究和关于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的研究。前者以施坚雅为代表,后者以杜赞奇为代表。

美国的中国社会经济史学家施坚雅着眼于农村集市贸易体系,研究市场体系对村落经济社会结构的影响,建立了独特的市场共同体理论。他在1964年发表的《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否定了村落作为中国农村基本单位的意义,认为地方市场具有传统农耕社会的完整特征,构成了一个社会体系。他认为:“农民的实际社会区域的边界不是由他所在村庄的狭窄的范围决定,而是由他所在的基层市场区域的边界决定的”(施坚雅,1998:40)。基层市场满足了农民家庭所有正常的贸易需求,既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向上流动进入市场体系中较高范围的起点,也是供农民消费的输入品向下流动的终点。作为社会体系,基层集市是农民熟人社会的边界,农户所需要的劳务和资金需求一般在这里得到满足;基层市场构成了通婚圈的范围并与农民的娱乐活动有关。复合宗族、秘密会社分会、庙会董事会等组织都以基层集市为单位,因而较低的和中间的社会结构形成了与市场结构平行的等级网络;集市同时又是沟通农民与地方上层交往的核心。施坚雅认为:人民公社的范围远远超出了基层市场甚至中间市场或高级市场的范围,违反了已有的社会体系,最终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停滞。而解决困难的根本办法,就是要将集体化单位与自然系统明确联系起来。

杜赞奇对中国华北农村的研究主题是国家政权的扩张对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影响。主要问题是国家的权力和法令如何行之于乡村?它们与地方政府组织和领袖的关系如何?国家权力的扩张如何改造乡村旧有领导机构以推进新政策?杜赞奇使用“权力的文化网络”概念来说明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他的权力的文化网络中包括市场、宗族、宗教以及水利控制类等级组织以及庇护人与被庇护者、亲戚朋友之间的非正式相互关系网。由于这些组织与网络攀援依附于各种象征性价值,从而赋予文化网络以一定的权威,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高度依赖于文化网络以建立自己的权威。宗教是国家向地方渗透的另一个重要渠道,国家代表全民举行最高层次的祭礼仪式,将自己的文化霸权加之于通俗象征之上;而乡绅则通过祭祀活动表现其领导地位,乡村的祭礼将地方精英及国家政权联络到一个政治体系之中。杜赞奇的研究告诉我们,中国的村落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国家通过行政的和文化的渠道向乡村渗透,极大地改变了村落的宗族和宗教,对村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研究村落必须关注国家政权的影响,研究国家与地方相互关系的变化(杜赞奇,1994)。

(二)关于《中国农村惯行调查》 “中国农村惯行调查”是满铁最具代表性的研究。这项调查是东亚研究所受兴亚院的委托于1940年11月-1942年11月实施的。实地调查由“满铁中国北部经济调查所惯行班”承担,以华北地区的6个村落(河北省4个村落、山东省2个村落)为对象,共分7次进行。调查项目包括家庭、村落、土地所有、佃耕、水利、公租、金融交易等农村社会生活的主要规范,目的在于搞清在家庭、家族、村落组织、社会团体、共同作业、民间信仰、土地的借贷与买卖等社会活动中的社会规范。实地调查报告从1941年夏开始出版发行,由东亚研究所第6调查委员会的专家负责对报告进行分析。 这项调查战前以《中国北部惯行调查资料》的书名出版。1952-1957年,岩波书店以中国农村惯行调查刊行会编《中国农村惯行调查》为书名再版,全书共6卷。

三、关于中国村落共同体的论战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中国农村惯行调查》6卷本的调查报告为依据,清水盛光、平野义太郎、戒能通孝和福武直等学者分别出版了关于中国农村社会结构性质与共同体思想的研究专著(福武直,1976b;清水盛光,1951;牧野,1978)。他们使用相同的调查资料,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关于中国农村是否具有村落共同体的性质,是日本社会学关于中国农村研究的主要争论焦点。

(一)关于村落的共同体性质

社会学对地域共同体的一般定义是,一定规模的住户比较集中地居住在有一定界限的地理区域内;居住者之间表现出坚固的内聚性相互作用;他们具有不基于血缘纽带的共同成员感和共同归属感(英克尔斯,1981:100)。村落共同体以土地的私人占有为基础、以村落共有的水利设施为补充,在共同体中形成了关于耕地和耕作的规则、用水规则等共同体规则,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生活规范。在村落生活中,村民之间形成了共同的文化信仰,形成了超越个别利益、在生命意义上的相互认同感。

依现代化理论看,在共同体性质较强的村落中,地缘组织的功能分化不发达,因而往往是一个自给自足性强的封闭世界。在共同利用的物质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村落规则对人的行动具有强烈的制约性,共同体内部社会关系缺乏平等性,人的行动往往缺少自由和合理性。而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村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分化,农民阶层分化,社会成员的经济社会活动空间扩大,村落成为开放的社会空间,村落共同体的封闭结构解体,最终是村民的自由度和平等化水平提高,合理主义得到发展。从社会功能不发达的村落共同体中解脱出来,向功能分化的地域社会转化,将是地域社会变迁的基本方向。但是,另一方面,从文化论的立场看,尽管村落共同体的弱化趋势难以避免,但是村落共同体的作用不可能完全消失。它发挥着维系村民之间认同意识的作用,加强了村落的凝聚力,对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中国的村落是否具有村落共同体性质?

1.平野义太郎和清水盛光:中国存在村落共同体

平野义太郎在1941年发表的“会、会首、村长”一文中,提出中国村落具有共同体性质的观点。这篇文章的分析材料来自对河北省顺义县沙井村的调查。平野注意到该村的村公会和公会组织的存在。他认为,“会首集中起来商议的公会是自然村的自治机构。这一公会自前清时代开始就已成立。自古以来,公会就不是由政府设立的组织,而是自然村落的自治组织。而且,会首们的公会背后存在着村落的自然形成的生活协同形态——“会”,会与按照县政府的命令建立的保甲、邻闾制以及国家的行政组织——行政村是不同的,“会”正是村民的自然的生活合作体。“会”以庙为中心,是按照地理和历史自然发展起来的村民的自然聚落。村落的财产叫做“会里财产”,公会建筑以及其他的村有财产被统一称为庙产,就意味着自然村落“会”是以庙为中心自然产生的,是共同生活组织,结成了共同的村落组织。

平野认为中国农村存在着“乡土共同体”,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村落以农村共同体为基础,以家族邻保的连带互助形式实施的水稻农业要求以乡土为生活基础,以生命的协同、整体的亲和作为乡土生活的原理;主张村落在农村生活中的农耕、治安防卫、祭祀信仰、娱乐、婚葬以及农民的意识道德中的共同规范等方面具有共同体意义的相互依存关系。平野特别强调,中国的农村社会是以寺庙祭祀为中心形成的共同生活组织。

在平野之前,已有学者指出了中国村落具有强烈的共同体性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社会学者是清水盛光。在《中国社会研究》一书中,清水首先阐释了分析中国村落共同体的存在意义。他指出,“贯穿于各个时代的中国政治的根本特征在于绝对的专制主义”,是官僚阶级对人民阶级的专制。专制主义形成的主观基础是君主思想的合法化以及服从于统治阶级的官僚阶级的观念,实质上就是王权天命思想和家长制思想。专制主义的客观基础则存在于被统治阶层的社会构成之中,它从村落共同体自律性连带的性质中体现出来。依据是他指出,自律的连带不是依靠有实体的组织建立和维持的,而是一种社会意识支配的协同关系,是以自然形成的村民的亲和感情为基础产生的,伴随着义务感的行为、思维以及感受等方式。这种自律性自治的村落结合的主观基础,是血缘村落中的血缘结合以及地缘村落中的地缘结合。

清水认为,中国村落自治的根源在于自然村。中国村落有以里老和老人为中心实施的各种自治功能。从结果上" 看,中国村落的经营完全集中于村民的手中,即使掌握村政的只有乡长和乡老等少数人。一般情况下,一个村落本身构成了一个小小王国,但是也有邻近的或由于某种理由结合起来的

2、3个村落举办共同事务甚至共同选举村干部的,这些联合起来的几个村落同样具有自然村的性质。村落统治分为两个侧面,一是通过村庄领袖实行的村落管理,清水称之为他律性自治,村长履行对上的职责。另一个侧面就是村民的自主性自治,这种自治可以称为自律性自治,自律性自治得以建立的基础就是村落的共同体性质。那么,乡长的管理事务涉及村民生活的哪些方面呢?清水把它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对外职能,即与县衙门相关的事务。村落首领具有政府代表的色彩。在对外事务中,最为核心的功能是地租征收。他们或者直接履行税收职责,或者为县衙门收税官吏提供信息,使之准确地把握情况。这一职责使国家的统治触角能够延伸到村落这一社会的最基层。 第二,在村落的公共事务中,可以将乡长的职责分为对冒犯共同体规则的行为加以制裁功能和维持集合体的统制功能。中国村落领袖的职能特点是,他们的职责超出了民事的范围界限,并承担刑事审判的职能,能够行使自律性的惩治权。村民之所以服从严厉的村规,是因为村民懂得个人是难以脱离村落独立生存的,要维持村庄的集团性,需要村民之间的相互制约,制裁正是为了维持村庄的整体性。这种村庄整体的制约性与村庄的集团性程度成正比,而且血缘村庄的集团性显然强于地缘村庄。第三,乡长需要仲裁村落中家族之间的纠纷,调停村民之间的矛盾。这一职能是村落最为基础的,研究个案最为丰富。第四,乡长为了实现村落统治,还需要处理与邻村之间产生的各种纠纷。 清水盛光分析了影响中国村落共同体的两个因素,第一,村落共同体的集团性强弱与村落的结合性质有关。在以巩固的血缘意识为基础的同族村落中,集团性最强;在家族意识强且异姓混住的地缘村庄,村落的集团性较弱。第二,集团性强的村落,村民的连带意识越强,村落的民主程度较高;在专制的村落中,则会产生强者对弱者的强制关系。这里的势力关系应该理解为构成村落的家族或宗族之间势力的强弱之差,而不是个人之间的力量差异。自然村的集团性在某种程度上与封闭性互为表里,常常产生出村落之间的斗争对立关系,在极端情况下就会出现中国南方地区的械斗现象。

2.戒能通孝和福武直:中国农村不存在村落共同体对以上观点

大部分学者持不同见解,认为中国村落中不存在村落共同体性质的结合,至少这种性质非常淡薄,这一观点的代表学者是戒能通孝。戒能在“中国土地法惯行序说”(收录于《法律社会学诸问题》,1943)中,研究了中国土地所有权的法律性质,论证了中国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性质与近代所有权的同质性,进而对日本村落和中国村落进行了对比。他认为,虽然两国的村落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都存在着以村庄为单位的契约、村庄的租税负担以及村庄财产等等,但是两者的内部结构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中国社会完全不具有封建性质。第二,不仅是村落,即使家庭也没有构成真正的共同体,而是由分散的个人构成的。第三,村庄集团的性质不是共同社会而是利益社会(旗田巍,1973:14)。

戒能指出,从定义出发,村落共同体是村民为了从外部环境保护自身利益而结成的内向型合作关系,村民的参与是自主的,成员之间相互具有伙伴关系意识;它不是由统治机构设置的,而是以上层村民为核心形成的纯自主性合作组织,干部代表村民利益,因而村落的权力和决策得到了成员积极的、发自内心的支持。但是日本学者通过对中国农村惯行调查的资料分析,发现中国村落没有明确的地理边界,村民的土地往往是跨越村庄边界的,因而没有形成固定和稳定的村落地域集团。其次,村干部不是为村民服务而是为处理官方事务迫不得已选举出来的。以村长或会首为首的村干部是有闲的地主阶层,没有获得村民内在情感上的支持,仅仅是支配者而已。村落甚至家庭都没有形成紧密的团体结合,而是由松散的个人联合而成的集团,由纯粹的实力关系所支配。这一观点与主张中国村落共同体性质的清水盛光和平野义太郎有着本质上的对立。 福武直对中国的村落和日本的村落做了对比研究,从村落社会结构、村落群体以及政治结构三方面指出了中国村落的特征。

首先是关于村落社会结构。从经济基础看,中国的农业技术远远落后于日本,农业经济水平在日本之下。从阶级构成看,两国的超小农经济都占有绝对优势,这是两国的共同点。但是,日本的中层农户比较稳定,而中国则是普遍的贫困化。从租佃关系看,中国的地主与佃农关系一般说来是契约关系,佃农除交纳地租之外没有其它特殊义务。日本的地主与佃农之间存在着本家与旁系这样一种亲密的血缘关系,这种亲族关系的存在为贫农阶层社会地位的上升流动提供了可能性。总之,日本的阶级关系与身份关系相互重合,上下层的经济剥削关系被家族主义温情的面纱所掩盖。相反,中国的阶层分化促进了地主富农与贫农的分离,阶级关系表现为赤裸裸的剥削与对立关系。

从村落群体看,中国村落缺乏村有公共财产;而日本的村落有很多的公共财产,这些公共财产显然起到了强化村民共同体意识的作用。中国的村民对村庄边界的意识淡漠,是属人主义,根据个人之间的关系亲疏确定自己的行为准则。日本的村落边界清晰,是属地主义。此外,中国的土地庙并不是宗教活动的中心,它所具有的是政治的和社会的意义;而日本的土地神与祖神二者合一,村落与家庭和同族具有同一性。 福武直的实地调查显然是以清水盛光关于中国村落共同体的论述为前提的,但是得出的结论却完全不同。福武直认为,华中地区无论从任何意义上讲,都不存在村落共同体。华北地区的村落与华中地区相比集团性要强,但仍然是微弱的。华北地区的村落也并非戒能通孝所讲的分散个人的集合体,而是有组织的生活共同体。但是这一生活共同体是消极的,人们各有各的打算,不是强有力的共同体。因此,从整体上看,中国不存在村落共同体。

(1)福武直论华中地区缺乏村落共同体特性

在1946年出版的《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一书中,福武直首先论述了中国华南地区农村社会的特点。他指出,按照一般规律,农村地区社会集团的统一性强,农村地区居民的连带意识比城市居民更强大,具有自给自足性,甚至表现出孤立性、封闭性和排外性。但是对华中地区考察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华中地区的村落已经不再是一个小王国,也不是孤立的环节社会,村落已经丧失了共同体特质。 此外,从村落管理看,华中农村没有像集团性较强的宗族村落那样制定的村规民约,对于违反农村生活规范者的制裁也很少在村内进行。领袖的选举不是按照宗族势力的强弱或家庭地位的高低,最终是以能力和财力为标准的,由于他们与一般村民之间的差距很小,不具有高度的权威。村民对村落的认同意识低,自律性的自治十分消极。在华中地区,村落的统治是一种任其自然的状态。同样可以说,在这样的村庄中,由于没有举办积极的集团活动,不需要对村庄的统治,因而也就没有产生专制的条件。

福武直进而从村落的封闭性和排外性分析了华中农村的社会性质。一般来讲,村落的封闭性与集团的统一性成正比。也就是说,村的集团结合性越强,村落对外部的排斥性越强,封闭性也就越强。封闭性表现在对外来者的排斥、与邻村的对立与隔阂。华中农村地区的调查显示,由于缺少村有财产,宗族村落又很少,村落的内部结合程度相对微弱,对外来者的排斥并不显著。在村落外部,与邻村之间相互隔离对立甚至发生械斗的情形更加少见。正相反,华中地区村落与邻村联合起来组成行政村,共同举办宗教活动或通婚的事例却相当普遍,村庄显示出极大的开放性。由于村庄界限本身不明确,所以没有发生村界纠纷以及争夺水利权纠纷的前提条件。华中的村落已经在相当高的程度上丧失了自给自足性。村落经济对城镇的高度依赖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如此,村落的政治活动与日常生活需求也难以在村落中完结。例如,华中地区的村落自治活动并不像北方农村那样具有村内完结性,而是受到村落外部因素的影响。作为华中地区村民重要社交活动场所的茶馆也主要是分布在中心集镇,村内的被称为扇馆的小茶馆仅仅是对集镇茶馆的补充。福武的这一观点与施坚雅把地方共同市场视为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的观点如出一辙。华中地区的农村作为形成社会集团的地域空间虽然具有一定的集团性,但是这一范围决不是充足的,与华北和华南的村落相比,华中地区的村落更加开放,更缺少自我满足性。

福武直还分析了华中地区缺乏村落共同体性质的历史成因。第一,从华中地区村落的形态看,由于当地的村落属于散村形态,村与村之间又是相互连续的,村庄之间界限不清。第二,从经济形态来看,当地自古以来货币经济发达,农村完全丧失了自给自足经济,转而依靠市镇经济。从村落内部看,华中地区的农耕缺少产生共同作业的契机。当地以水稻作业为主,由于一家一户的水田相连,易于保护农作物,没有组织类似北方的看青会的必要。网状的河流便于灌溉,减少了兴修水利工程的共同作业的必要。华中地区自然环境优越,没有遭受旱灾的忧患,洪水也可以通过无数的湖泊和纵横交错的河流来调节,因此难以产生村落命运共同体的意识。第三,从村落社会结构看,由于村落内部少有大姓宗族,宗族规模往往很小,村落内部的结合程度微弱。村落内部的阶层分化程度较低而社会流动性又很高,因此村内的领导阶层是不固定的,统治基础也十分脆弱。华中地区没有共有的村落财产,土地庙的土地属于庙产而非村落所有的财产,不利于村落共同体意识的产生。从村落庙产的性质和规模看,华中地区的庙祭祀着神灵,庙的规模很大,一般是几个村庄联合起来才能修建。村民一般到规模较大的土地庙参拜祈祷,宗教仪式不局限于某个村落内部,促进了村落开放性的形成。总之,规定华中地区村落社会性质的因素是其固有的自然条件以及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之上达到的经济发展阶段。 按照马克思意义上的村落共同体遗制的定义,村落中应该存在共有地、祠堂和族产等经济与社会资源。然而在中国农村,拥有村有地的村落极少,仅有的作为庙产的土地以及草场的性质也不同于马克思所讲的概念,是由宗族设立的财产。但即使是宗族财产,在华中地区也极为少见,华中的村落决非“血缘集团”,而是“连很少的共有地都不存在、村庄界限不清的村落”,并不是桑德森所讲的村落共同体。

在索罗金的累积性共同体概念的意义上,华中的村落也不能算作共同体,因为满足村民生活需求的各种活动" 并不是在村落中全部完成的,村民的许多需求都是在外部社会特别是与市镇的联系中完成的。与集镇经济的密切性是华中地区农村生活的特质,比如,市镇茶馆的生活对于农民的生活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人们极为重要的社会交往场所。在“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的意义上,华中地区拥有自足性的生活共同体的中心是城镇,因此,华中的农村共同体可以称之为城镇共同体。福武直曾经预测,华中地区的城镇共同体将日趋强化。这一变化趋势将有助于打破村落的封闭性,进而有助于打破中国社会停滞性的根源,促进农村地区开放性的提高。

(2)福武直论华北农村的“生活共同体”

福武直对华北地区的村落社会特性也展开了分析。首先,福武指出,华北地区的村落性质不是村落共同体,而仅仅是一种结社。这一特点最为明确地表现在“公会”的性质上。公会是华北地区村落中自发和自律性的自治机构,起源于上供会和善会等祭祀村庙的会。这一祭祀组织后来发展成为看青会,以后又承担了对外的职能,从而转化为代表村落整体的公共组织。

福武关注的是村公会的结社性质。所谓结社,是为了完成特定功能由固定成员结成的组织。村公会最初不是全体村民的组织,它首先是一个祭祀村庙的宗教组织,它的成员仅限于村落中的土地所有者,非农户和没有土地的贫穷农户被排除在外。只是在公会发展成为村公会组织之后,其功能逐步扩大,最终承担起村落共同体的功能。

认识村公会组织起源的意义在于,正是由于其结社而非村落共同体的性格,掌管村公会事务者自然而然地由富有实力的地主和富农出任。由于村公务繁忙,对外交往甚至带有一定危险性,村中善于交际的中农或贫农上层常常被推举出来出面处理村落与外界的交往。虽然村落也举行村长的公开选举,但是参与选举的村民局限在上层村民的范围内,一般村民对于村长或村理事的选举持漠不关心的态度,显然,选举出来的村长也无法代表全体村民,仅仅获得了一部分上层村民的支持。村长也不以自己为全体村民的代表,没有高度的对全体村民的利益负责的集体领袖意识,仅仅对推选自己的、有土地的上层村民负责。村长与村民之间的关系仅仅限定于最低限度的事务联系(福武直,1976a:486-490)。

尽管中国华北地区的村落内部不存在像日本的自然村那样的村民全身心投入的共同体关系,但作为一个地缘共同体,华北地区的农村毕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活互助关系。如何认识这种村内互助关系,福武认为,首先,华北地区的村内合作是消极的,而且合作被限定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其次,由于村内缺乏有机的连带意识,村民之间的私人合作也是利益打算性的,带有显著的理性授受性格。

对于村内协作的消极性,前面讲到,村落整体的协作是由村公会主导的,而村公会与村内的看青会是完全相同的组织体系。防止农作物偷盗的看护组织与村行政组织同为一个组织,足以显示村公会性格与功能的消极性。另一方面,村内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增进村民福利的富有建设性的事务十分缺乏。根据“中国农村惯行调查”,虽然村庙具有村庄象征的意义,但是其管理不是全体村民的共同工作,一般由村内私人的善会负责。庙产的收入往往被用作村办学校教师的收入,否则学校经营将陷入困境。此外,村内道路修建、水利灌溉设施的修建与管理、水井的挖掘与护理等事务虽然完全属于村民之间的共同事务,但是在1949年以前的华北农村,却很少成为整个村落的公共事务。即使是村庙的修建,不到万不得已,很少有人问津。至于对村内贫民的救助活动,则完全不在村内公共活动的范围之内。缺乏村落集体活动的原因,除了村庄管理者并非民选代表的因素之外,另一个原因是村落缺乏集体资产,村落的财政基础薄弱,无力支持村落的建设活动,从而导致村落集体性的脆弱。 为什么中国华北地区的农民缺乏村落共同性?福武直指出至少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阶层的制约。村落中的阶层构成首先是少数的富农阶层、中农阶层、占大多数的贫农阶层以及为村落所抛弃的极少数的赤贫农民。阶层的分化导致了村落凝聚力的减弱。前面讲到,村公会最初是由看青会发展而来的,看青和打更等共同防卫事务成为村落的重要活动内容。而看青的重要对象首先就是村内没有土地的贫农和赤贫农民。也就是说,在村庄最主要的事务中,下层村民是被排斥在村落的范围之外的。另一个事例是村费的征收。由于村费是按亩征收的,因此,赤贫阶层显然作为无产者被排斥在外,因此他们实质上是作为无能力者被村落所抛弃,因而也不可能得到村落的任何生活援助。这些为数众多的村民自身也没有村民意识,对于村中事务漠不关心,往往采取一种旁观态度。

其次包括宗族的制约力量。华北“村落不仅呈现出阶层这一立体性消极的分离因素,而且在水平面上受到族化的分离”(福武直,1976a:497)。华北地区普通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村落是数姓共居,其中的一两个宗族人数较多。同一宗族往往集中居住,而且具有显著的宗族意识。宗族之间由于人数规模的差异以及经济能力的差异,宗族实际上起到了分化村落的作用。宗族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甚至具有潜在的竞争,对于村落统一性的形成作用是消极的。

在上述探讨的基础上,福武直将中国华北地区农村的性质定义为“生活共同体”。其含义是,一方面,由于受到阶层和宗族等分离因素的制约,农村的集体性十分脆弱;另一方面,村落也并非仅仅是个人的集合体,而是在各种条件限定下的生活扶助单位。正因为村落的生活共同体性质,村落仍然具有对外封闭性,在以村外作为参照群体时,村民仍然具有本村人、外路人或异乡人的意识。外村人迁居到新的村落仍然需要村民的保证,要取得正式村民的资格则需要长时间的交往。促成村落集体性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 点:第一,村落的集中居住制度;第二,村庙祭祀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第三,村落的村有财产;第四,抵御来自兵匪和土匪的危险。正是这些因素促成了村民有限的集团意识的形成(福武直,1976a:501-503)。

(三)关于中国村落共同体论战的背景

直接参加了满铁调查的学者旗田巍对这场围绕中国村落是否存在共同体的论战背景做了深入分析。在1973出版的《中国村落与共同体理论》一书中,旗田认为,平野义太郎之所以自始至终认定中国存在着村落共同体,与他的大亚洲主义价值观念有直接关系,即平野一直在积极寻找亚洲地区的共同价值观,从而希望以此为基础建立亚洲共同体。平野强烈主张,大亚洲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东洋共通的客观的社会基础之上,而东洋社会的底层结构就是乡土共同体(旗田巍,1973:41)。可见平野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他对中国村落共同体的分析和判断。

而戒能通孝的基本研究立场则是“脱亚入欧”。他认为,仅仅有人的群集并不能构成一个共同体。村落共同体的基本条件必须具有团伙意识,这种意识是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集团参与必须是自主的而不是强制的。集团的领袖不仅仅是支配者,而且是共同体利益的代表者,他们从村落的发展出发,积极为村民提供服务,并且赢得了村民的内在支持。戒能认为,只有同属于封建制的日本和欧洲国家才具有共同体的因素,而中国的村落不存在村落共同体。他的这一观点得到了福武直的支持。福武直援用满铁调查资料,经过分析后得出了中国农村不存在村落共同体,村落仅仅具有“生活共同体”性质的结论。

四、评述与基本结论

以“中国农村惯行调查”资料为依据,日本学者就中国村落中是否存在共同体性质展开了论战。论战为我们提出了应该如何把握中国村落结合性质的重大问题,对于我们思考经历20世纪50年代集体化过程之后重新走向个体化的中国村落的结合性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借鉴意义。

在中国村落共同体论战中,日本学者平野义太郎和清水盛光认为中国的村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具有显著的村落共同体性质,而且这一特点是整个亚洲不同于欧美国家的特质。这一结论的得出是以学者的价值观念为基础的。另一派学者戒能通孝、福武直强调,中国农村中并不存在日本农村对村民具有巨大制约作用的社会规范,村民的关系是扩散性的,村落本身不是共同体,而仅仅是一种结社性质,村内只是在“看青”、“打更”等安全防卫之类的基本需求层次上组织起来,不存在精神上的相互认同和相互依存性。他们对中国村落性质做出判断时,是以日本的自然村为参照标准的。根据笔者的考察,日本的自然村以江户时代以前形成的村落为原型,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具有严格的共同体特质的地缘组织,与更加注重血缘关系的中国农村相比,日本农村的家族关系显得相对松散,在日常生活以及非日常生活当中,村落这一地缘集团内部关系的“和”得到了极大重视。

日本社会学家铃木荣太郎用“村落精神”来概括日本自然村的社会意识的统一性。这一概念表述的是自然村所具有的超越个人和家庭之上的集团累积体的固有特性,这种精神是一整套制约日常和非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社会行动的习俗和制度规范,是维持村落社会秩序的基本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最重视的是村内的地缘关系,其深层动机来自“家”的地缘延续性。按照日本传统家族制度,长子作为继承人继承家族的财产和祖传的产业,这一制度规定了家的高度定居性以及财产的排他性导致的长子以外子女的高度流动性,以保证家族财产不被分割,家族和家业永远延续。一般情况下,长子留在村内继承家产,而其他子女则到城市地区谋生。由于村内亲族关系的累积程度相对稀少,人们要保持家族的长期稳定性,在村落中满足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就必须重视村落内部地缘关系,从而形成了日常生活的关系网络。正是家与家之间强有力的结合关系扩展和覆盖了整个村落,才形成了村落整体的共同利益和统一规范。村有土地和共同财产作为强有力的物质基础维持和强化着村民的共同归属意识。正是这些条件的综合作用使日本村落中的地缘关系得以维系,村落得以长久稳定发展。笔者对此的理解是,日本自然村的“村落精神”实质上是地缘关系优先的体现,村落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原理是地缘性,村落是以地缘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累积体,村民重视地缘关系甚于重视血缘关系。在中国,农村居民相对缺乏共同体意识,血缘性构成了中国村落社会结合的最基本的关系,是血缘关系优先的社会。

这一议论使人们联想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的詹姆斯·斯科特(James Scott) 和萨缪尔·波普金(Samuel Popkin)论战。斯科特认为农民属于道德经济范畴,在农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中,地方的规则发挥着重要的规范作用。波普金则认为农民的行为方式属于经济合理主义。按照这一逻辑,日本农民更接近于道德小农,中国农民则更接近于理性小农。

村落共同体的论战核心实质是家优先还是村落优先的问题。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今天的中国农村。当前的中国农村正经历着从以家庭和村集体为主体的村落类型向以各种功能组织为主体的村落类型转变。所谓功能组织,其实是一种结社,是一种以谋求特定利益为目的的利益组织,而不是全体成员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这种结构转变之所以能够顺利实现,其深层的原因正是在于中国村落共同体性质的薄弱。今天中国村落的特质,是具有较强的行政功能,不同于自主自治的共同体村落。1949年以后,中国村落虽然有公共土地财产,但是各个家庭并不直接拥有所有权。村落向以各种功能组织为核心的社会结构转变,正是顺应了中国农村的传统社会结构。

按照各个家庭联合成村落的模式,中国村落的结构类型可以分为以村行政组织为主体的村落和以家庭为主体的村落两种类型。以江苏南部为代表的地区,特别是在集体经济产权改制之前,村落发挥着经济活动的主体作用,以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农村工业得到发展,同时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集体经济的发展强化了村落的各种职能。20世纪90年代初,乡镇企业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主要目标是改革企业的产权制度,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和企业的集团化。近年来苏南地区乡镇企业改制,大量集体企业以租赁、承包和拍卖等多种形式委托给个人经营,村落的经济功能开始分化。以浙江省温州为典型地区,家庭的力量大于村落,家庭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村落的经济功能被分化出去,行政管理范围相对缩小,民间组织和各种专业化的功能组织逐步增强,这一趋势代表着中国村落结构的未来模式。

在经济和行政功能独立后,村落将成为以生活互助为基本功能的生活空间。作为日常生活单位,需要确立每一个农户的独立的社会地位,使其成为村落共有财产的真正所有者,这样村落社会成员才能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合作关系。身份的平等性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惟有如此才能保证机会平等,才可能不是一个“人治社会”而是遵循契约和法律的社会,实现社会秩序的规范化和稳定化。

目前中国农村在积极推进各种功能组织建设的同时,更需要培育社区文化,形成村落的凝聚力,以实现农村社区的稳定。与此同时,还要重新认识家族、宗教等传统文化的作用,培养村民对社区的认同意识,建立村民日常生活的互助组织,加强村民对村落的认同归属感,这是建立真正的村民自治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杜赞奇,1994,《文化、权力与国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福武直,1976a/1946,《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福武直著作集第9卷),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

——,1976b/1947,《中国村落的社会生活》(福武直著作集第10卷" ),东京:弘文堂。

——,1976c/ ,《日本农村和中国农村》,《福武直著作集》第4卷,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

富永健一,1986,《社会学原理》,东京:岩波书店。

黄宗智,1986,《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北京:中华书局。

李国庆,1989,《福武直农村社会学理论述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编《社会研究》第5期。

——,1999,《日本农村的社会变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牧野馔,1978,《中国家庭研究》,东京:御茶水书房。

内山雅生,1990,《中国华北农村经济研究序说》,金泽:金泽大学经济学部编辑发行。

旗田巍,1973,《中国村落与共同体理论》,东京:岩波书店。

平野义太郎,1945,《大亚州主义的历史基础》,东京:河出书房。

清水盛光,1939,《中国社会研究》,东京:岩波书店。

——,1951,《中国乡村社会论》,东京:岩波书店。

戒能通孝,1943,《法律社会学诸问题》,东京:日本评论社。

仁井田升,1967,《中国的法与社会、历史——遗稿集》,东京:岩波书店。

三谷孝编,1999,《中国农村变革与家庭、村落、国家——华北农村调查记录》,东京:汲古书院。

施坚雅,1998,《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亚历克斯·英克尔斯(Alex Inkeles),1981,《什么是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Popkin, Samuel l.1979, The Rational Peasant. Pres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cott, James C. 1976, The Moral Economy of the Peasant. Press :Yale University Press.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新农村建设对重构农村社区共同体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7-21
【摘 要】具有一定认同和归属感为特征的传统农村社区共同体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加速,逐步发生了解体,呈“原子化”状态,由此对乡村社会的生存形态与社会治理带来一定影响。新农村建设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重建农村......
深入研究村落公共权力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农村研究和农民研究在新时期的社会学研究著述中占相当大比例。在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现阶段中国研究农村和农民的部门也相当多。在多种类型对于农村和农民的研究中社会学居于什么地位,有什么特点? 农业是......
中国哲学论文:浅析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要】以下由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中国哲学论文:浅析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欢迎阅读!! 一、儒家思想的实质 儒家思想的实质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方面: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节、和、勇、让等。本文主要从仁、礼、和......
试论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发布时间:2015-12-04
论文摘要:本文在对儒家思想的仁礼和等概念梳理基础上,找到其和西方社会学概念共同体精神的共通之处,浅析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论文关键.........
简谈共同捍卫战后国际秩序
发布时间:2023-05-22
4月14日下午,《联合国宪章》与战后国际秩序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外交部和中国国际法学会主办,是亚非法协第五十四届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会代表就《联合国宪章》的发展与挑战、主权和人权、不干涉内政等......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分析
发布时间:2014-01-14
论文关键词:新 农村 建设公共 产品 供给体制 论文摘要:文章利用 经济 学 中的相关原理对 社会 主义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运行机制、体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进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社会主义......
同心共筑中国梦
发布时间:2023-05-21
[编前语]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会在新疆人民会堂举行。9月8日,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会也已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对搞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有着深刻洞察.........
命运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3-06-22
70年前,当恰佩克在《鲵鱼之乱》中为我们描绘未来的图景时,他似乎更愿意相信,商业永远不可能造就出一种和谐。在恰佩克不朽的故事中,志在灭绝人类的鲵鱼居然得到了一些人的帮助,而帮助鲵鱼的理由仅仅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商业利润。 ----......
中国乡村社会的“孝道衰落”
发布时间:2022-09-28
一、孝道真的衰落了? 如今,孝道衰落的说法似乎已然成了社会共识。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伦理文化传统的国度,孝道衰落所激起的社会反响可想而知,一些倡导传统文化复兴的学者更是希望重塑儒学正统,以圣人教诲收拾人心,再造社会......
薛家湾——中国的“吉普赛”村落
发布时间:2023-06-04
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小说家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女主角,是一个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带着她的忠实伙伴小羊加里靠街头卖艺为生,她那美丽、善良、快乐而独特的魅力,让世人难以忘怀。 您可曾想到,在我国大西北,在古老的......
关于农村初中辍学现象的思考-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辍学现象的产生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控制农村初中辍学率较为有效的措施是标本兼治、齐抓共管、政策落到实处、深化农村教育改革。【论文关键词】农村初中;义务教育;辍学;控辍保学 我国九......
关于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3-06-25
摘 要 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是夫妻财产制的最终机制,夫妻共同财产在什么情况下分割,如何防范一方的不诚信行为等,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重点阐述《婚姻法解释(三)》关于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新发展,分析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不足及......
论学习共同体的校本模式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学习共同体;校本培训;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现今校本培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能较好适应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校本培训模式——学习共同体的校本培训模式。阐述了这种培训模式的理念、特征、操作与......
论村落习惯法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我国的村落很是特别,它是内部紧密联系外部相对独立的整体,由此在村落内部产生的习惯法,是对这一个整体性进行调整的规范,村落习惯法约束着村落里面的每一个单独的个体。可以这样说“村落习惯法是村民默认的法律。在村落里......
关于我国夫妻共同财产中人力资本问题的法律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25
“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其1960年著的《论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人力资本是指凝结在人体中的能够使凝结在人体中的能够是价值迅速增值的知识、体力和价值的总和。随着......
谈“音乐的实践共同体”中的学习与共享
发布时间:2023-06-27
前言 人们每天都在做音乐,无论他是业余爱好者还是职业音乐人,年龄是大还是小,是爵士爱好者还是摇滚明星。所有聚在一起做音乐的团体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具有创建音乐的实践共同体( Communities of Musical Practice,简称CoMP) ......
浅论区域职教共同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09
【论文摘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撑,职业教育作为各类教育中与经济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更应在经济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在当代新经济条件下,区域职教要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更加注重区域职教的联系性、整体......
论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3-05-17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共同体意识包括职业共同体意识、利益共同体意识、政治共同体意识、文化共同体意识、生活共同体意识、民族共同体意识、区域共同体意识。全面深化......
话语共同体理论建构探讨
发布时间:2022-11-29
〇商务英语研究 编者按:在我国,商务语言一般视为经商的手段,因此叫做特殊目的英语。其实,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商务语言已经成为人的基本存在和发展方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集体和个人发达程度的标尺。因此,这一语言形态值得......
中国与东亚共同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 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全球形成了以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和亚太经和组织(APEC)为主的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东亚国家陆续创造“东亚奇迹”,伴随的中国的崛起,中国与东亚一些国......
谈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发布时间:2013-12-19
谈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谈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谈儒家思想中的共同体精神 文章 来 源 教 育 网 摘要:本文在对儒家思想的“仁”“礼”“和”等概念梳理基础上,找到其和西方社会学概念共同体精神的共通之处,浅析了二......
不能用行为共同诉解释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
发布时间:2022-09-26
我国《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据此,我国传统的刑法理论认为,成立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实施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有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者单位;第二,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即各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犯罪事实,彼此联系,互相配合,在发生犯罪结果的情况下,每一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三,在主观上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发布时间:2023-04-18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
浅谈地缘战略与中国同中南半岛国家关系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22
" 论文关键词:中南半岛 中国 地缘战略 论文摘要:中南半岛对中国推行地缘战略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目前,还存在着若干制约中国同中南半岛国家关系的因素。我们必须加强同这几个国家的关系:增信释疑,睦邻友好;经贸......
关于建立中国公共财政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20
" 摘 要:公共财政是人类社会进入到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后所产生的一种财政模式。公共财政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中国之所以要实施公共财政模式,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财政职能转变和振兴财政的需要。公共财政模式的构......
衰落与重建――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①
发布时间:2013-12-17
" 欧洲人说,如果农村不能呼吸,城市也将窒息。 建国前,作为无产阶级最可靠同盟军的农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建国后我国长期推行二元经济结构模式,通过牺牲农村,限制农民流动来为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推动了城市......
论共同犯罪中的犯罪中止
发布时间:2023-02-01
在独立单一的犯罪过程中,认定什么是犯罪中止,总体上是明确的,对于其认定条件学界也没有争议。共同犯罪中部分共犯的犯罪中止,较之于单独犯的犯罪中止,在认定上更为复杂。在实践中关于共同犯罪中止和共同犯罪中的认定有较大争议,而......
关於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
发布时间:2023-01-08
" 为了发展科学,把古老的中国现代化,中国学术界多次开展了关於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这个问题,国际科学史界都把它称为“李约瑟难题”。许多人都以为,这是李约瑟(Joseph Needham, 1900-1995)於1964年最先在〈东西方......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
发布时间:2015-09-11
【摘 要】学习者在共同体的学习实践中,获得了身份的发展,形成了共同体中的自我,实现了个体知识与人性的双重社会性建构。伴随着个体知识建构、意义协商、身份形成三个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的过程,促进了个体的学习。 【关键词】学......
谈童话在习作共同体中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3-01-23
[摘 要]在幻想的世界里,儿童的心灵得到了最大的舒展,心智也得到了最好的生长,而童话就是这幻想世界里的一员。教师要善用童话,让童话浸润学生的心灵,丰富习作素材,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童话 习作 想象 童话之于儿童......
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公共管理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6-08-26
1.古村落旅游的基本属性 古村落旅游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资源古村落中小仅有着基本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各受人们关注的内容在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古村落本身是一种人文与自然景观的结合体首先是有原著......
找到你的利益共同体
发布时间:2015-08-13
“公司已经有供应商了,你再找一家是什么意图?”刚进入GE第二年的郝永江没想到自己会收到这样的邮件。邮件来自平时很少打交道的财务部,里面还罗列了一堆质问,并抄送了GE中国工程部和采购部的最高领导。 这对当时还是GE陆地发电部......
中国加入WTO:机遇与挑战同在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自1986年中国政府向关贸总协定(WTO的前身)正式提交要求恢复缔约国地位的申请开始,经历了长达13年的漫长的谈判过程。4月10日,朱鎔基总理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联合声明,美国承诺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国在1999年加入WTO......
论共同遗嘱
发布时间:2023-06-22
论共同遗嘱 论共同遗嘱 论共同遗嘱 一、共同遗嘱的概念及各国立法例分析 (一)共同遗嘱的概念分析 共同遗嘱,又称合立遗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遗嘱人共同订立的一份遗嘱。共同遗嘱有......
关于高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价值\特征及构建策略
发布时间:2023-06-11
" 论文摘要: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生态变革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重要形式。它不同于过去仅注重教师个体层面的学习,而是强调教师团体的合作学习,以此来建立教师的可持续专业发展能力。专业学习共同体对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其......
浅论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教学应用
发布时间:2022-10-26
" 【论文关键词】 网络学习共同体 组成要素 教学应用 【论文摘 要】 基础教育的课程教学越来越多地发生在网络世界里。网络学习共同体作为网络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如何应用到网络教学中?本文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组成要素及各要......
基于动机激发的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2-05
摘 要:针对动机激发的问题,提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并指出所谓的学习共同体,是指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合作的关系。最后,从让教师成为共同体中的一员、让学生的个体目标和共同目标一致以及让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
关于公共艺术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8
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是美的结晶,人的审美活动也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活动之中。下面是关于公共艺术的论文,请参考!关于公共艺术的论文今天,公共艺术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象征,公共艺术营造城市的人文环境,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沙里宁(ElielSuarinen)说过:“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那里的居民在文化上的追求。”悉尼在1994年出台的《公共艺术政策》中明确提出,如果要使人们感知到悉尼.........
质疑“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关于乡村中国的两种思路
发布时间:2023-01-16
" 「内容提要」本文对“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流行内涵提出质疑,并在两个层次上讨论了改善乡镇政府的替代方案。作者认为,“海选”与农村基层政权的“合法性”没有必然联系,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海选”能解决中国农民的贫困问题;竭力鼓......
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7
" 自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战略以来,财政部门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已投入了相当的财力。然而,当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仍然处于困境中,这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最大障碍。 1.农村公共产品概述 农村公共产品一般是指......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理论综述
发布时间:2023-03-26
" [摘要] 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既有迫切性,又有现实性。我们对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的当前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均衡,实现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公共产品;农村......
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01
"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成果很多,但鲜有从党代会报告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而作为改革两大主体工程之一,十二大以来,政治体制改革成为历届党代会报告的重要内容,报告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指挥棒和指南针。回顾改革......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合作学习理论的共同点辨析
发布时间:2023-06-22
"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 共同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都对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梳理比较,有利于我们更进......
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理论和实践探析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形成是长期的革命和实践探索的结果,这种执政导向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及思维取向都集于一身,它对社会文化的整合塑造、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对政治行为的规范和指导,以及对社会功能体制的维护都起......
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O2O教学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6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为开发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章重点关注了基于学习共同体的网络化O2O(线下线上)教学模式,给出了其教学系统构成,并......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发布时间:2023-01-14
编者按: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70周年,5月19日,中宣部在山东省菏泽市召开“抗日根据地的共产党人”座谈会,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 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将以增刊的形式,将全国......
高中物理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4
伴随着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习共同体建设逐渐被关注和重视。“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和助学者组成的平等沟通,通过分享各种资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后完成一定学习任务和达到共同成长目标的基层集体。在新课程背景下,基于......
千年古村落山重村
发布时间:2015-08-21
山重村四面环山,呈“瓮底”状,这里有着极为丰富的鹅卵石。山重的先民们就地取材,用这随处可得的鹅卵石,铺起了道路,盖起了房屋,垒起了城墙。鹅卵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却极为和谐地组成了一面面墙壁、一条条道路、一座座城门。随......
基于企业战略协同的绩效指标体系设计
发布时间:2022-11-20
基于企业战略协同的绩效指标体系设计 http://www.LwlM.com如今,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模块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绩效管理在整个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地位亦随之处于关键和最难的环节,这是因为要做好绩效......
关于不同扰动强度对浮游藻类群落结构演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03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回水区水体由天然河道改变为人工水库。水库支流库湾暴发多次水华,对水库生态系统以及库区居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危害,对水华的防治迫在眉睫。库湾支流水华的发生是多种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已有不少国内外学者......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
发布时间:2023-01-07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大意义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
我国社会道德共同体及其型构策略
发布时间:2023-06-05
摘 要:按滕尼斯的理解,共同体不仅意味着一群人共同生活,而且意味着这群人在共同生活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精神共同体是共同体的类型之一,道德共同体也是一种精神共同体。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类似于滕尼斯所言的共同体,毛泽......
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的理论自洽相关分析———基于程序标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3-02-12
一、问题的缘起在修改行政诉讼法的过程中,对于经过复议的案件如何确定被告的问题,各方学者纷纷献策,并就此展开了激烈的探讨。如在江必新、邵长茂编写的《新行政诉讼法修改条文理解与适用》一书中就此问题的建议多达十几种。在这十多种建议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原机关一律作被告;一类是复议机关一律作被告;一类是当复议维持时,赋予原告选择权,复议改变时复议机关作被告;一类是复议维持由原机关和复议机关作共同.........
马恩的虚幻共同体理论与“三个代表”
发布时间:2022-10-14
" 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关系等问题以及虚幻共 同体理论有着深刻论述。重读此文,发掘其时代内涵,对于我们深刻认识领会“三个代 表”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虚幻......
构建中亚安全共同体的可行性探析
发布时间:2022-09-03
〔摘要〕苏联解体后,诞生了中亚五国,留下了地缘政治权力真空。伴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推进,目前该地区正遭受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这包括边界冲突、跨国民族矛盾、资源短缺、种族暴力、颜色革命、糟糕的边境管理、毒品走私、日益增长......
世界体系、中美关系和中国的战略考量(下)
发布时间:2022-07-24
世界体系、中美关系和中国的战略考量(下) 世界体系、中美关系和中国的战略考量(下) 市场营销论文 更新:2006-4-13 阅读: 世界体系、中美关系和中国的战略考量(下) 既不要孤立和放弃中国,又要中国服从......
法律职业共同体间的交流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要】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说明全会有意要加强法律共同体间的沟通,促进共同体间的相互交流。共同体是由某种共同的特质维持或形成的成员间因共识而达成协议的群体,......
同居期间所得属于共同财产吗
发布时间:2023-01-26
问: 答: 你的主张没有法律根据。法律对婚姻关系与非婚关系共有财产的认定截然不同。《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都规定了:“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或双方的工资、奖金......
对我国落后地区村民自治参与主体素质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9
" [摘 要] 农民占我国人口总数的大多数,扩大农民的政治参与,引导农民规范化参与村民自治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大局,关系到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村民自治制度的良好实施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村民。我国落后地区由于经济文......
关于中国农村水电发展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2-10-10
一、资源总量、分布和特点 中国农村水电资源十分丰富,据最近资源复核初步统计,可开发量约为1.3亿千瓦,居世界第一。 资源分布广泛,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0多个县(市)都有农村水电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中部和沿......
关于公共体育课基础理论教学模式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3-07-06
" 【论文关键词】公共体育 基础理论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改革与建立新的公共体育基础理论课教学模式是耳前同仁们比较关注的话题之一=作者根据近2O年的工作经验,对公共体育基础理论课的新模式进行了悉心研究和大胆探索。......
关于城市社会性公共服务中的不足和体制的创新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7
改革开发,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我国城市发展呈现“井喷式”的态势,大城市、特大型城市不断涌现。同时,农村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城市区域面积的扩大。如何实现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持续有效供给,需要我们进行完整的政策和制度设计。一、我国城市社会性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一)城市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面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空间布局不合理。由于历史和体制.........
浅谈关于我国公共管理市场化论文
发布时间:2015-12-01
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社会发展得到了很大进步。但是,公共管理则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原因是因为公共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错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管理也应当与市场接轨。 与市场职能相适应的机......
论关于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的身体主体意识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女性的身体主体意识,是指女性对自己身体的基本权力意识,也即女性对自我身体的欣赏、支配、享受的自由意志。中国当代的都市女性正是侧重从“赞美身体”、“支配身体”、“享受身体”等几个层面,对当代女性的自我意识及身......
关于提高我国农村体育消费水平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23-07-27
" [论文关键词]体育环境 体育产业 体育消费水平 [论文内容提要]文章结合我国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现状,提出要加强农村体育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强化体育健身意识,因地制宜、开展野外体育产业等特色项......
同是荒原沦落人
发布时间:2023-02-10
忘记是谁告诉我的,黄苗子先生病故了,时间好像是2012年年初。听后我的心中“咯噔”一下:唉,最后一位年长“老同学”走了。随之我脑海里立刻翻起记忆波澜。 1958年,北京“右派”被流放北大荒,经过漫长冰雪严冬,终于等来第一个春......
浅谈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3)司法制度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7-14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上述模式的差异,是由他们各自不同的历史传统所决定的。在英美法系国家他们更注重当事人作用的发挥,但复杂的法律及其繁琐的运作却使许多普通的当事人力不从心,因而其律师业的发达则成为必然。同时,判例传统和充......
论日本古代社会的村落首长
发布时间:2022-11-18
提 要:战后日本著名古代史学者石母田正提出的首长制学说认为,在古代日本,郡是政治统一的共同体,因而将郡司级首长看作是地方共同体的代表,律令制下的郡司是将地方首长的统治制度化的产物。石母田正不承认村落级共同体及其首长的主......
论宋代话语共同体与市民文化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3-05-04
摘要:宋代市民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标志。历来被史学研究者特别是宋史研究者所忽视的“话语共同体”,是宋代市民文化形成的知识资源与人力资源的重要支撑。此对于了解宋代市民文化的形成及揭开宋代的社会生活画卷具有重要意......
论共同危险行为
发布时间:2023-04-12
论共同危险行为 论共同危险行为 论共同危险行为 一、共同危险行为的归责基础 共同危险行为是指二人或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了侵害他人权利的危险性行为,其中某一人或部分人的行为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
论共同过失犯罪
发布时间:2015-07-29
一、引言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因过失行为违反共同的注意义务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案例与日俱增。共同过失犯罪也就成为客观存在,却又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而共同过失犯罪是否归属于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论界颇受争议的难点问题。在传统的界定......
浅谈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4)司法制度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2
与此同时,在现行体制下,律师被排除在体制之外,他们只不过是以法律为生计的平头百姓。同时,由于他们的执业权利受到种种限制且得不到充分保障,这就更加大二者的不平等性。而且,他们的来源渠道、任职资格、生活经历、知识背景等方面也存......
浅谈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2)司法制度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法律职业共同体是由 “法律家”所整合的而成的精英群体,若要建构此共同体,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法律家”所指。“法律家”译自英文“lawyers”,又译作“法律人”,其实无论何种称谓都只是表述和措词上的不同,在本质上却反映同一信念:......
“中国梦”与大学生共同理想的确立
发布时间:2022-12-28
“中国梦”是个人梦和国家梦的统一。当代大学生的个人梦与国家梦、个体价值与社会理想之间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张力。“中国梦”以其科学性、民族性、大众性和实践性的理论特色成为指引大学生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凝聚大学生实干兴......
分析国共合作在抗战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3-19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正面战场形势严重恶化,但还是坚持了.........
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文章在揭示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的相关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措施以及相关佐证实例。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原则措施;实例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规划实践的广泛......
追忆与老友仓孝和共同战斗的岁月
发布时间:2023-07-28
因导报结识孝和 1944年初夏,身为职业青年的我加入了以当时复旦大学学生杜子才、陈以文、戴文葆等人和其他各大中学进步学生共同创办的《中国学生导报》(以下简称“导报”)组织集体。从此,我进入了有组织、有领导、有方向的实际工......
关于中国MBA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13
文章由毕业论文网 biyelunwen.yjbys.com(MBA论文)整理提供。(MBA论文)关于中国MBA教育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摘要】本文在分析中国MBA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的基拙上,就如何推进中国MBA 教育改革和创新问题,从人力资源、课程创新、品......
村民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重构的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27
摘 要:该文基于中国本土化的语言界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意念和物质的二维概念。村民的参与意愿是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重构问题的核心。通过对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进行了3次的问卷调查,利用调研数据,先通过卡方检......
道德的共同体:教育的政治哲学观(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0
【摘 要】教育在提高人的技艺的同时,却逐渐疏离道德,结果使共同体缺乏道德这种规范而面临解体。本文通过分析教育与道德疏离的原因,简单梳理洛克与卢梭的解救之道,并阐述传统教育的道德实质,提出只有恢复教育的道德目的才能免于社会......
关于中国设置巡回法院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3-06-24
一、历史背景:域外引进与传统沿革 巡回是一个舶来法律词汇,最早起源于英美法系国家。在古今中外的司法实践中,都不难看到巡回审判的身影。早在公元前6 世纪的雅典,即已出现巡回审判的萌芽,而最早的巡回法院成立于12 世纪的英国,......
基于CiteSpace的古村落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08
关键词:古村落;CiteSpace;知识图谱 摘要:文章以CNKI数据库中有关古村落研究的1,352条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对论文的主题词分布、作者分布、机构分布进行了分析,并认为追逐经济利益的同时,不能过度开发古......
关于共同治理、相机治理与财务治理效率
发布时间:2013-12-17
共同治理 相机治理 耦合机制 财务治理效率 共同治理机制体现了常态下利益相关者之间为实现公司财务治理效率最大化而进行的合作,而相机治理机制则是在特殊情况下客观面对利益相关者财务冲突的基础上,保证这一合作状态持续稳定的机制......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与中国农村公共空间
发布时间:2023-05-14
" 摘 要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引出“农村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湖南邵阳县的新村作为研究的考察点,探索了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公共空间”的孕育、发生、发展,希冀“农村公共空间”能为农村社会的和谐运行,乃至成功转型开......
朝向建构爱与学习的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3-04-07
认识曹月红校长,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她留给我的印象是善良、温婉与坚韧。其实,我们很少聊语文或教育,但能不断听到她成长的消息,而且越来越“吓人”。起先,只是听同事说,常州的曹老师上课非常棒,后来就是全国赛课特等奖了;起先......
汉字简体和繁体共同传承文化
发布时间:2022-12-17
一、汉字简体和繁体的争论 从上个世纪中期以来,海峡两岸一边使用简体字,另一边使用繁体字。大陆所说的“规范字”,指简化字,排除了异体字、错别字、生造字等,自然也不包括繁体字。台湾人士所说的“正体字”,指自古传承下来且经......
城镇化转型中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的迷失与复归
发布时间:2016-06-15
摘要:少数民族村落体育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自身的行为模式、具有身体实践的社会记忆等特性。在城镇化裹挟下,我国少数民族村落体育遭遇了发展迷失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村落体育呈现出价值取向倒置、结构功能失序......
集体合同制度在中国的产生(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张喜亮我国的集体合同制度最早起源于劳动立法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以领导工人运动为己任。中国共产党内部组织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抓住北洋军阀民国政府宣布恢复国会制定宪法的机会,拟定了《劳动立法......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古村落风貌保护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 要:以安义千年古村为例,探讨了新型城镇化趋势下的古村风貌保护,分析了安义现状风貌及其风貌衰败问题,并提出保护体系建构策略,以期为新型城镇化发展下的古村风貌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古村落;传统风貌保护;......
关于高职语文是学生主体机制重构的落脚点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随着高职教育方兴未艾的适时发展,高职语文在强调素质教育、注重人文培养的教育精神的推进下,以“母语”教学的身份在高职院校占据一席尴尬之地,并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有关高职语文教材教改、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