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孤独·疏离·悬置

孤独·疏离·悬置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00:02:47
孤独·疏离·悬置
时间:2023-08-06 00:02:47     小编:

在近些年来的当代儒学 研究 中,人们似乎多言"境界",而很少论及"境遇"。而实际上,儒家思想中那个普遍的道德心性及其所开显出来的形上境界,是要通过具体的、差别性的"境遇"来体现和落实的。此所谓"境遇",包括个体的、 社会 的和 时代 的。而在一个剧烈变革的时期,个人的遭遇又往往是与社会、时代的因素不可分割地纠结在一起,特别是对于一位"以天下为己任"的儒者更是这样。

普遍的道德心性在具体而特殊的境遇中谋求落实所产生的矛盾与 问题 ,乃是促使儒家思想谋求自我调整、转化和充实的动力与契机。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儒家与生活的关系也就是"境界"与"境遇"的关系。无视于时代的特殊问题和每一位儒者独特的生命感受,而只是片面地强调儒家思想无所不在的普遍性和超越性,则此所谓"普遍性"至多只是一种抽象的普遍性,此所谓"超越性"也只是一种虚设的(概念的)超越性。从此种意义上说,一个真正以儒家的圣贤理想为依归的人,并不只是在一般的意义上成为"儒家",而更是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成为这个时代的"这一个"儒家,在其希圣希贤的追求中必然折射出时代的色彩和闪现出个体生命的光辉。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于牟宗三自传体著作《五十自述》的解析,揭示牟氏的个体境遇及其感受所映现出的儒家在现时代所遭遇到的某些普遍性问题,及与此相关的当代儒家精神世界中的种种紧张,与传统儒家之间所表现出来的断裂。

一、

牟宗三先生的生平,基本上还没有成为研究的对象,它只是某种叙述的对象。叙述与研究不同。研究必然要表现出研究者的观点和 方法 ,表现出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生平材料之理解和处理的方式。从此种意义上说,或许林镇国《当代儒家的自传世界-- 以冯、唐与牟为例的研究》一文中"牟宗三:自我的沉沦与安顿"部分, 是我们此前唯一可以见到的从某一特定的角度研究牟氏生平的文字。而在叙述牟宗三生平学行的文字中,则以蔡仁厚所整理撰著者最集中,也最重要,最具有史料的价值。这其中主要包括由蔡氏撰述、收入牟宗三七十寿庆纪念文集的《牟先生的学思历程与著作》和发表在《鹅湖月刊》上的《学思的圆成--牟先生七十以后的学思与著作》、《牟宗三先生学行著述纪要》、《牟宗三先生学行著述纪要(续)》等。 而从了解牟氏生平的角度看,又当属《鹅湖月刊》上连载的《牟宗三先生学行著述纪要》一文最重要,其中的基本材料来自牟本人的论著,特别是《五十自述》,但在细节上有些考订和补充。作者在文前有一说明:"此稿虽经牟师过目,唯历年纪事恐仍多疏误。现谨将初稿先行发表,一者藉此略表祝贺牟师八十周岁之微忱,二者敬希各方人士与同门诸友不吝指正。"

一部《五十自述》为了解牟的生平学行提供了便利。依蔡仁厚述:该书于1956年冬开始撰写,于次年完稿,时年四十九岁。 作为一部自传体的著作,《五十自述》极具特色,有人称它为"牟氏所有著作中最富色彩,最足以传世的一部。" 若把牟氏的《五十自述》与冯友兰先生的《三松堂自序》作一比较,当是饶有趣味的。《自序》写得清醒、理智,不动声色,娓娓道来,其中大量述及不同 历史 时期的人和事,乃至社会、民情,而这一切包括作者本人的思想都被对象化了。《五十自述》所注重的不是编年叙述,而是心路历程和存在感受。它在史学家的眼中,或许称不上是一部传记,毋宁说它是一种心灵独白:无遮拦,无文饰,无做作,无自我标榜和自我美化,一任生命的本然挥发渲泄,将心灵裸露在世人面前。这确实是大手笔、大气魄,是当今的所谓文人学者所不能、也不愿为的。

《五十自述》展露了牟宗三的心路历程,使我们看到他如何由一个淳朴的 农村 娃,一步步走入 哲学 的殿堂,又如何超越了理智 分析 和逻辑思辨而窥到了生命的底蕴。而书中很大的篇幅是在抒发作者当下的生命感受。他在写于1988年的《序》中说:"此书为吾五十时之自述。当时意趣消沉,感触良多,并以此感印证许多真理,故愿记之以识不忘。……吾今忽忽不觉已八十矣。近三十年来之 发展 即是此自述中实感之发皇。"

依牟先生本人所述,五十而后,其生命"集中于往学之表述",于是有了《才性与玄理》、《佛性与般若》、《心体与性体》以及《智的直觉与 中国 哲学》、《现象与物自身》、《圆善论》等书的写作,牟也依此成为当代儒学的巨擘。从当代儒学的发展来看,牟氏的学术造诣和义理规模,主要是表现在其五十以后的著作中,世人也因此更看重其后一时期的著作。而从主体生命的自我展开来看,牟先生在其五十以后的著作中所表现的生命形态,似乎更为清澈、纯净、理性而圆融,而看不到《五十自述》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内在的紧张与冲突。不过在我看来,在牟先生后期思想的发展中,《五十自述》所展露的诸种矛盾与问题并没有消解,只是没有再浮现于 理论 的层面,却仍然作为某种深层潜存的因素,制约着其思想的展开与理论的建构。

表面看来,《五十自述》在写作方式上是一部极端个体化、主观化、情感化的著作,因而很容易被视为只是在叙述牟氏个人的经历和抒发个人的主观感受,这或许也是此部著作没有受到应有重视的重要原因。实际上,作为一位锐敏、独见,集深刻的思想洞见与丰富的感受力于一身的 哲学 家,牟先生《五十自述》所抒发者,实与当代儒家的客观境遇紧密地关联在一起;在那些看来只是某种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中,却折射出儒家在现 时代 所遭遇到的一些普遍性 问题 。从这一特定的角度解读牟先生的《五十自述》,乃是本文的立意所在。

二、

我也是一个孤独深藏的灵魂,对于周围完全是陌生的,忽视的,忘掉我自己,也忘掉世人。万人睚眦,万人侧目,亦有人觉着有趣,我全不知道。

我常下意识地不自觉地似睡非睡似梦非梦地想到了父亲,想到了兄弟姐妹,觉得支解破碎,一无所有,全星散而撤离了。我犹如横陈于无人烟的旷野,只是一具偶然飘萍的躯壳。如一块瓦石,如一茎枯草,寂寞荒凉而怆痛,觉着觉着,忽然惊醒,犹泪洗双颊,哀感婉转,不由地发出深深一叹。这一叹的悲哀苦痛是难以形容的,无法用言语说出的。彻里彻外,整个大地人间,全部气氛,是浸在哪一叹的悲哀中。

家破、国亡,一切崩解。 社会 的、礼俗的、精神的、物质的,一切崩解。吾之生命亦因"离其自己"而破裂。此世界是一大病,我之一身即是此大病之反映。此世界是破裂的,我亦是破裂的;此世界是虚无的,我亦是虚无的;此世界人人失所受苦,我亦是"有情既病,我即随病"。但在我只是被动的反映,不是菩萨之"现身有疾"。世界病了,我亦病了。

上面几段话均引自牟的自传体著作《五十自述》。这类文字出自一位以继承儒家传统自命的新儒家人物笔下,殊可惊异。而同样不免令人感到惊异的是:在叙述和讨论牟先生思想、学术的众多论著中,此一类文字似乎从没有被引述和论及,或许是认为它们与了解牟宗三其人其书关系不大。

在上面引述的几段文字中,渗透着一种透彻骨髓的孤独、悲苦和苍凉,这是我们在阅读传统儒家的典籍时决然感受不到的。儒家心目中那个和谐、秩序、鸢飞鱼跃、生机盎然的世界及儒家所追求的进退有度、顺适平和、从容洒脱等等,都一并退隐了、消散了、解构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破碎的、扭曲的、荒谬的世界和一个忧怨、无奈、失所归着的灵魂。

《五十自述》中充满了隐喻、暗示和感受到自己必须屈从于某种无法抗拒的命运所产生的忧患、恐惧和神秘感。我们来看下面一段话:

父亲对于兄弟姐妹及至子侄之命运之观察与预感,给我很大的刺激,我每于寒暑假回家,他便缕述各人之生相、性情给我听。他的结论是没有一个是有福的,看来都要受苦,而付之以无可奈何之叹。他只就各个人直接观察。我当时不明其所以。心想吾人勤俭平正,虽无富贵,何至受苦?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一种共业,大家都要受苦,这是一种民族的劫数,早就反映到每个人的相貌与心习上。

这里所表现出来的神秘、恐惧和哀怨,与人们一般在牟氏著作中所感受到的理性、自信和孤傲,可以说是判若两人,人们通常也只注意后者而不在意前者。事实上,此类表述在传统儒家的典籍中,也是决然找不到的。当传统的价值系统和生活世界走向崩解,人们失去了精神上的庇护和依托,而必须作为独立的个体,赤裸裸地面对这个充满了矛盾、冲突、苦痛和罪恶的世界之际,感到命运既难以把捉,亦难以抗拒,便是很 自然 的了。

随之而来的,便是对世态炎凉的感受和对不被人理解的境遇的抗争。牟先生说:

吾自念我孑然一身,四无傍依,我脱落一切矜持;我独来独往,我决不为生存委曲自己之性情与好恶;我一无所有,一无所恃,我暗然而自足,但我亦意气奋发,我正视一切睚眦,我冲破一切睚眦;我毫不委曲自己,我毫不饶恕丑恶: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恶声至,必反之,甚至嘻笑怒骂,鄙视一切。我需要骄傲,骄傲是人格之防线。我无饶恕丑恶之涵养与造诣。我在那阶段与处境,我若无照体独立之傲骨,我直不能生存于天地间。

从较为具体的意义上说,这段话所描述的,是牟宗三抗战时期一段"落难"生活中的感受和心境。当时牟"因扼于昆明,谋事不成",生活无着,靠好友张遵骝接济度日。他另有一段话描述其在云南大理的生活:

人不理我,我不理人。心灵投于抽象之思考, 自然 生命则下坠而投于醇酒妇人。个体破裂之象由此开其端。普遍性与特殊性趋于两极化,此之谓个体性之破裂。此是生命离其自己而以种种因缘促成之结果,亦是最痛苦之境地。整个 时代 在破裂,吾之个体生命亦破裂。此是时代之悲剧,亦是吾之悲剧。

抗战时期那段独特的生活经历,对牟氏思想的 发展 来说,十分重要。他自述:"昆明一年,重庆一年,大理二年,北碚一年,此五年间为我最困扼之时,亦为抗战最艰苦之时。国家之艰苦,吾个人之遭遇,在在皆足以使吾正视生命,从'非存在的'抽象领域,打落到'存在的'具体领域。" 此一阶段也是牟之存在感受最丰富的时期。人或以为此中所谓"存在"与五十年代后新儒家所着力彰显的那种纯净的、道德化的生命存在不同,而鲜于提及。实际上,在牟宗三的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两条不同的线索:一方面是讲"心体与性体"(道德的形上学),可以《心体与性体》、《现象与物自身》、《圆善论》等书为代表;另一方面则是讲"时代与感受",可以《五十自述》、《生命的学问》、《时代与感受》等书为代表。两方面的话语有很大的差异性:在前一方面,牟更接近于讲道德本体与实践工夫的宋、明儒家;而在后一方面,则包涵了更多传统儒家的词汇所无法表达的东西。遗憾的是,论者们多注意前者而忽视后者,其结果是牟先生更多地只是被描述为一位生活在现时代的宋、明儒家,而不是一位面对、感受、纠结于时代与 社会 的诸种矛盾与 问题 的 现代 儒者。

物质生活的困顿是与抗战时期的特殊境遇相关,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是上面几段文字中所表露出来的牟先生应付世事的方式,"人不理我,我不理人","恶声至,必反之","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甚至嘻笑怒骂,鄙视一切",这些固然可以从孔子的反对"乡愿"和"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处得到解释,但同时亦可以成为一种当代儒家之"艰难时事"的写照。当牟先生讲"我需要骄傲,骄傲是人格之防线","我若无照体独立之傲骨,我直不能生存于天地间"的时候,他是在推崇一种特立独行的狂者性格和我行我素的生存勇气。熊、牟等人的"狂傲",人所共知。人或以为由于其"狂傲"所以难为流俗所接受,却忽视了其所谓"狂傲"正是与现实中处处碰壁和不为人理解的境遇相关。牟先生说:"我常常会把我内外都明白的事藏在心里而不说出来,遂形成一种明知他人误会而却不说的委曲。这情形一直到现在还是有。" 这可以说流露出牟氏性格中,在"狂傲"掩盖下软弱的一面。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牟宗三所抒发者,既不能简单地归之于某种现代学人所共有的存在感受,也根本不同于佛家"人生皆苦"的体验,因而也就与向往"持佛家精神,过佛家生活"的梁漱溟先生有异。梁先生说:"我晓得人类是无论如何不能得救的,除非他自己解破了根本二执-- 我执,法执。" 这其中没有 历史 意识,亦没有家国天下意识,直下便是个体的、宗教的。牟氏所感受和抒发者,甚至亦与唐君毅先生之著作中常常表露出来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情调不同。唐先生说:"忆吾年七八岁,吾父迪风公为讲一小说,谓地球一日将毁,日光渐淡,唯留一人与一犬相伴,即念之不忘;尝见天雨后地经日晒而裂,逐忧虑地球之将毁。" 这其中所包涵的对于无常的感受和忧患,似乎更易于与佛教和基督教相契接。相比较而言,牟宗三的感受可以说是更典型的"儒家式的",因为它是与家国天下意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

孤独根源于疏离。疏离即是脱离了自己的家。此所谓"家",当包括现实之家与精神之家,因为在儒家传统中,两者原是不可分的:精神之家与现实之家、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精神之家必须在现实之家(伦常关系和伦理生活)中得到养育和滋润,离开了后者,精神之家就无从安顿。这也是儒家区别于一般之所谓宗教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家"的观念在《五十自述》中,居于中心的位置。从来论述牟之思想历程者,都是从《五十自述》第三章《直觉的解悟》讲起,而对于前两章《在混沌中长成》和《生命之离其自己的 发展 》似很少提及,实则在前两章中,可以说包涵了理解牟氏思想的全部暗示。而无论是生命 自然 混沌中的"在其自己",还是所谓生命之"经由一曲"而有"离其自己的发展",在其深层的内涵上,都是与"家"的观念关联在一起的。

有趣的是:牟在《五十自述》中讲到少年生活,并不像早几年写作的《说"怀乡"》一文所描述的那样悲凉,相反,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一种纯真自然的顺畅和谐:清明时节去扫墓,"黄的花,绿的长条,丛集在坟墓上。纸灰化作蝴蝶"。"这时没有嚎哭,没有啜泣。生离死别那种突然来的情感上的激动,因着年月的悠久,而进入永恒,化作一种超越的顺适与亲和。" "我常伴着兄弟姊妹去采桑。也在沙滩上翻筋斗,或横卧着。阳光普照,万里无云,仰视天空飞鸟,喜不自胜。那是生命最畅亮最开放的时节。无任何拘束,无任何礼法。"

四时递转,时光流逝,自然和谐中又平添一份诗意的神秘与浪漫,此与牟先生在其后来著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严刻、冷峻适成对照。此少年的生活意境,从年届"知天命"的牟宗三笔下写出,实际上已不是指谓一种原始的混沌,而是代表了某种生命理念,此生活理念的背后,隐含着一种浓厚的家园感。牟说:"家庭、乡村、乡村的地理环境、自然风光、风俗习惯,这谐和的根深蒂固的一套,一年三百六十日,一共十五年,我一直生活在那里,在那里生,在那里长,没有时间上的间隔,没有空间上的睽离,所以没有逆旅之感,也没有过客之感。" 他甚至于感叹:"我现在想,我只有一段少年孩童的生活。"

《五十自述》的重心在于反观"生命之离其自己的发展",此种反观同时也是实践意义上的内省与转化。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牟氏皈依于儒家的精神之旅,远不似人们一般所描述的那样直接而平坦。

牟自述自十五岁离开家乡到县城求学始,便开始了一种"耗费生命的生活,在所追求或所扑着的一个对象上生活,不是在生命中生活",这也就是所谓"生命之离其自己"的生活。这一过程可以说是相当的漫长,它不仅包括牟先生早年的求学生活,而且原则上亦可以包括牟氏自我厘定的"直觉的解悟"、"架构的思辨"、"客观的悲情"几个思想发展阶段。我们来看下面两段话: 我无一种慰藉温暖足以苏醒吾之良知本性,天命之性,以现其主宰吾之"人的生活"之大用。我感觉到我平时所讲的良知本体天命之性,全是理解之解悟的,全是乾枯的、外在的,即在人间的关系上、家国天下上、历史文化上,我有良知的表现,而这表现也是乾枯的、客观的、外在的。

生命之"离其自己"即是生命的对象化、外在化,而对象化、外在化常常被视为"知识化"的同义语。牟这里说的则是另一种情况,即由于生命之一味地扑着在"人间的关系上、家国天下上、历史文化上"所导致的一种对象化与外在化。这提醒我们应适度的区分 社会 、历史层面之文化传承意义上的儒家与道德、宗教层面之心性修养意义上的儒家-- 此在传统儒家那里,可以说两方面是二而一的,而在儒家思想的现当代发展中,却表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况。我曾用"生命意义与文化选择之间的张力"来表述梁漱溟在儒、佛之间所作出的取舍与抉择,认定梁先生乃是在关涉到国家民族何去何从之历史文化的层面,认同于儒家,而在个体生命之终极托付的层面则认同于佛家,所以他申明自己之舍佛向儒是"替 中国 人设想应有的结论"的结果。 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指出:"在民族救亡的大背景下,在新儒家思想的深层,民族文化之薪火传承或许较之生命意义的终极托付占有更突出的地位。与此相联系,与其说他们是道德心性、圣贤修养意义上的儒家,不如说他们是文化传承、继往开来意义上的儒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正是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和承当意识(亦可以说是文化救亡意识)而非对生命意义的究极了悟和抉择决定了他们成为一名儒者,并自觉地去担当文化重建的使命。" 牟的自我检省,至少提醒我们不可以简单地把社会、历史层面的文化使命感与主体生命的自我安顿混为一谈。

人们通常把《 历史 哲学 》等书的写作出版,视为牟宗三由四十年代的"架构的思辨"转向五十年代的历史文化之反省、疏导("客观的悲情"),从而真正走入当代新儒家一途的重要标志。然而,要为 中国 文化诊病、治病的牟先生却申明自己"惫矣"、"倦矣"、"病矣"。在他看来,因于某种"客观的悲情"从事于历史文化之反省,疏导,仍然只是生命之"发扬"、"耗散",是"智、仁、勇之外用",而牟先生写作《五十自述》的真正目的,是在于实现由"外"向"内"的转化工夫,使智仁勇"收回来安服自己"。他说:

良知不但要在这些客观的外在的事上作干枯的表现,且亦要在自家心身上作主观的、内在的、润泽的表现。如果这里挖了根,则良知就挂了空而为客观地非存在非个人地抽象表现,而不是真正个人地践履地具体表现。此仍是满足理解之要求,即属践履,是客观的外在的践履。外在地就客观之事说,虽属良知之理,而内在地就个人生活之情说,全是情识之激荡。

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牟所说的良知在"客观的外在的事上作干枯的表现",也包括单纯地在"家国天下上、历史文化上"的表现,此不可以代替良知"在自家心身上作主观的、内在的、润泽的表现",甚至可能出现"外在地就客观之事说,虽属良知之理,而内在地就个人生活之情说,全是情识之激荡"的情况。人们每每批评新儒家内倾过重,忽视且亦无力于回应"外王"层面的诸多矛盾与 问题 ,重蹈了宋、明儒家"内圣强而外王弱"的覆辙。如果说此类批评尚不无道理,那么若由此得出结论,说儒家在现 时代 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来自 社会 、历史的层面,而内圣方面似乎不成问题,则不免失之乖离。事实上,对于当代儒家来说,最重要且亦最困难的,仍然是良知如何"在自家心身上作主观的、内在的、润泽的表现",在自己生命上受用,亦即牟先生所说的智仁勇"收回来安服自己"。

儒学对于牟先生之为"生命的学问",首先表现在他深切地感受到"内圣"之旅的艰难。 应当说对于当代儒家而言,此种艰难更有过之,因为它不只是来自主体生命本身的限制,而且是来自伴随着社会、历史环境和生活情境的改变所产生的诸多困扰与问题;因而它也就不仅关涉到儒者的个人修为,而且关涉到当代儒学生存与 发展 的生态环境。

牟先生曾一再谈到现实伦理生活的匮乏对其精神生命的 影响 :

我可以说,我的情感似乎是受了伤。所谓受伤,不是说受了什么挫折或打击,乃是说先天上根本缺乏了培养,也就是缺乏了陪衬。……现在的人太苦了。人人都拔了根,挂了空。这点,一般说来,人人都剥掉了我所说的陪衬。人人都在游离中。

苏醒良知本体以为"主观之润"之具体表现在个人践履发展过程中,是需要人伦生活之凭藉的。故有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人伦生活是维持"生命在自己"之生活之基础形态,亦是良知本体之具体表现而为主观之润之最直接而生根之凭藉。但是我在这里全撤了。我未过过家庭生活。孝悌在我这里成了不得具体表现的空概念。

如果认为牟氏所抒发者不过是一位早年便离乡背井,后来又飘泊于一隅的天涯游子所特有的感受,那未免太简单化了。这其中的关键之点乃在于儒家之良知、心体、仁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两个层面的关系问题。在我们指出儒家之仁的普遍性、超越性的同时,切不要忘记儒家的"身心性命"之学原本是与产生、培育它的社会生活土壤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且良知、仁所包含的普遍性义理必须经过具体而特殊的身心体验,在现实的伦常关系和伦理生活中得到体现和实现,所以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那么,在一个已大大改变了的社会、历史环境和生活情境中,儒家之仁还能否落实以及如何落实? 仁的普遍性究竟能在多大程度和什么意义上超越它的具体性、特殊性? 此一问题并非是一句"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我欲仁,斯仁至矣","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便可以了断的。

作为一种伦理象征,牟先生在《五十自述》中一再谈及他那位"白手起家","刚毅严整,守正不阿;有本有根,终始条理","最厌那些浮华乖巧,从外面学来的时髦玩艺","常看曾文正公家书,晚上也常讽诵古文"的父亲,也一再谈到父亲的死去、家族的离析、兄弟姐妹的星散使他产生的"逆旅"、"过客之感"。 问题 在于:这并不只是在讲述一个传统的耕读之家衰落的故事,因为传统的生活世界的塌陷乃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严酷现实,只是并非是每个人都有某种自觉意识和痛切感受罢了。对于 现代 中国 人来说,情感"根本缺乏了培养","缺乏了陪衬","人人都拔了根,挂了空","人人都在游离中",可以说是一不争的事实。于是,"家"成为一缕乡愁或一个抽象的概念。牟先生在《说"怀乡"》一文中指出:

我现在已无现实上的乡国人类之具体的怀念。我只有这么一个孤峭的,挂了空的生命,来从事一般的,抽象的,足以安定人生建立制度的思想系统之厘清。这只是抽象的怀念,对于"人之为人"的本质之怀念。

此种抽象的、概念的、本质的"怀念"固然重要,但此抽象的、概念的东西又如何回到感性的、具体的、实际的生活、生命之中去呢? 抽象的一般又如何能够得到生活的润泽而上升为具体的共相呢? 如果没有后一方面的卓有成效的努力,新儒家所成就者,就仍然只是某种"挂了空"的东西。

四、

"挂了空"是为"悬置"。不过我们这里使用"悬置"一语,主要的不是针对知识化、抽象化而言,而是针对某种与现实生活相对待的形而上的拓展、开显和安置而言。新儒家的本意是要安顿 社会 人生。此所谓安顿,乃是一种形而上的、理想性的、宗教性的安顿,冯友兰的"人生境界"、唐君毅的"心通九境"、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均可归于此列。此与 历史 上儒家那种彻上彻下、彻里彻外,贯通理性与感性、理想与现实的安顿明显不同。相比较而言,或许只有梁漱溟先生早年的"乡村建设"接近于后者,却以失败告终。

从"五四"以来的 发展 历程来看,新儒家学者似乎越来越注重和凸显儒家思想的宗教性层面。此一点可以说颇具深意。若从化民成俗,制礼作乐,建立日常生活的法规来看,传统儒学较之当代儒学,无疑更具有宗教之实。但传统儒学之谓"宗教",乃是顺适平和、生活化的,它是内在于现实生活而谋求提升、转化、点化之,而并不是要于现实的生活世界之外有所标立,这也是儒家有别于一般之所谓宗教的重要之点。相比较而言,可以说新儒家的努力方向正是在于反抗流俗(亦可以说是反抗与批判现实),执持一种文化理想、理念,此理想、理念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现实生活的土壤和与现实之间的互动关系。人们固然有理由批评新儒家"脱离实际",但同时应当认识到此所谓"脱离实际"乃是新儒家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所做出的自觉选择。牟宗三说:

我的依据不是现实的任何一面,而是自己的国家,华族的文化生命。一切都有不是,而这个不能有不是,一切都放弃,反对,而这个不能放弃,反对,我能拨开一切现实的牵连而直顶着这个文化生命之大流。一切现实的污秽、禁忌、诬蔑、咒骂,都沾染不到我身上。

这里我们不难看到一种孤往的勇气和宗教的热诚,而此种勇气与热诚正是以"拨开一切现实的牵连"为前提。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熊十力、牟宗三等人这里,儒家真正成为了一种宗教,成为了某种只有依赖于信仰和执着加以支撑和维系的东西。

若是把熊、牟等人比喻为佛门所谓"行者",人们定会斥之为乖离,而笔者却分明感受到两者之间的某种相通之处。《释氏要览》卷上:"《善见律》云:'有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钵,欲依寺中住者,名畔头波罗娑。'今详,若此方行者也。经中多呼修行人为行者。"或许有人会说以"修行人"指谓牟先生,并不确当,牟自己曾说其一生不做工夫,只知"君子坦荡荡";又说"只写了一些书,却是有成,古今无两"。 人们很 自然 地把会上面两段话连在一起,说牟宗三等不做修行,只是写书。殊不知对于熊、牟等人来说,写书本身就是一种修行,甚至就可以说是一种苦行。儒家之价值系统所维系的生活世界已无可挽回地塌陷了,熊、牟等人所阐发者已不再是某种可以在现实生活中随处体认、加以落实的东西,因而也很难再有传统儒家那种"依于仁,游于艺"的怡然自得。"写书"同样成为了一种困厄中的苦斗,成为了他们追求理想的一种基本的方式。 知晓了这一点,或许我们就不一定厚责熊先生为什么坚持要"吃鸡"。

新儒家的兴起是以西风劲吹、儒家在现实的层面惨遭失败为背景的,因而可以看作是儒家在理想层面的退守与坚持。从此种意义上说,新儒家必然是一些理想主义者。可以说,梁、熊、冯、牟等新儒家学者都是一些为理想献身的人,他们的贡献亦在于执持一种文化理想。若着眼于现实的层面,可以说他们是一些失败者。此所谓失败,主要的不是指外王事功方面的无能、无力(此在传统儒家亦属平常),而是指他们实际上一直处于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之中。此种冲突成为了他们的存在方式。冯友兰先生的悲剧正在于他曾试图通过与现实的妥协来调解冲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激烈冲突使新儒家学者常常与孤独、寂寞、焦虑相伴,也使得他们很难真正领悟和受用"从心所欲"的从容中道和"吾与点也"的 自然 洒脱。他们一方面致力于安置国人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自己又似乎很难彻底摆脱"花果飘零"和无家可归的"逆旅"、"过客"之感。他们的理想及其坚忍、执着来自已经断裂的 历史 。他们坚信此理想、历史与人道、人性一样具有普遍而永恒的价值,却又苦于红尘滚滚的现实中应者寥寥,使理想得不到现实的滋养和印证,这是他们种种苦闷与焦虑的根源。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何以熊、牟等新儒家一改传统儒家的平和中庸-- 他们愤世嫉俗,孤傲尖刻,怒气冲冲,动辄骂人。他们是现实的抗议者、批判者,却还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建设者。

熊、牟等人是一些殉道者,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殉道。他们的努力并非没有意义,今天新儒家已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倾听者(此还很难说是拥护者和追随者),其 影响 也早已超出了门人故旧的有限圈子。但理想的种子是否已真正获得了现实的土壤? 又何时能够生根、发芽直至结出现实的果实呢? 这其间恐怕还要经过漫长的过程和更多的人艰难而不懈的努力,而其中的首要之点在于:在已经大大改变甚至于根本改变了的 社会 体制、生活结构、文化环境中,儒家的人文理想还能否找到与现实之间的契合点,能否重新建立起与现实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

("儒学在 现代 世界"国际研讨会论文,载《儒家思想的现代诠释》,台北中央 研究 院 中国 文哲研究所1997年10月版)

注释: 2 其中《学思的圆成-- 牟先生七十以后的学思与著作》刊于《鹅湖月刊》,第167/168期(1989年5 /6月);《牟宗三先生学行著述纪要》刊于《鹅湖月刊》,第165-167期(1989年3-5月);《牟宗三先生学行著述纪要(续)刊于《鹅湖月刊》,第211期(1993年1月) 。又:蔡仁厚有关牟先生学思生平的文字,经增订编为《牟宗三先生学思年谱》一书(台北: 台湾 学生书局,1996年)。

3 蔡仁厚:《牟宗三先生学行著述纪要》,《鹅湖月刊》第165期,第7页。

4 林镇国:《当代儒家的自传世界》,《清华学报》,新23卷第1期,第116页。

5 牟宗三:《五十自述·序》(台北,鹅湖出版社,1989年1月)。

6 同上书,第115页。

7 同上书,第147页。

8 同上书,第146页。

9 同上书,第145页。

10 同上书,第96页。

11 同上书,第100页。 13 在有的论者那里,当代新儒学似乎可以等同于"宋明儒学 + 民主、 科学 ",这未免太简单化了。有的论者以"现代宋明 理学 "界定"现代(当代)新儒学"。窃以为用"现代宋明理学"一语表述马一浮先生的 理论 学说,或许较之表述熊、冯友兰、唐君毅、牟宗三等先生的思想更为妥贴。笔者曾从一个侧面论及熊、冯、唐、牟等人思想中"儒家"与"现代"的关系,指出:"在我们使用'儒家'这一特殊的称谓来界定他们之前,应当首先考虑到他们同样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一群,而这些知识分子乃是西风劲吹、文化失范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批转型中的人物。也就是说,新儒家人物同样是生活在历史的夹缝中,同样难以摆脱心灵深处的种种彷徨、困扰、紧张与分裂。正如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者或许并不像他们自己所标榜的那样'现代'一样,新儒家人物或许也并不像他们自己所标榜的那样'传统'。"(《没有圣贤的 时代 》,《当代新儒学论衡·代序论》,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5年,第4页)事实上,在一个全新的"境遇中",现代(当代)儒学较之传统儒学,已经或正在发生着某种整体的、根本性的改变,此种改变在许多方面已远非宋明儒学的思想架构和话语系统所能包容。此方面《五十自述》这部著作恰好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证。

14 牟宗三:《五十自述》,第8页。 16 唐君毅:《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后序》(下册),(台北: 台湾 学生书局,1997年),第1144页。

17 牟宗三:《五十自述》,第3页。

18 同上书,第5页。 20 同上书,第129页。

21 同上书,页147。 23 拙文:《没有圣贤的 时代 》,《当代新儒学论衡·代序论》(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5年)。

24 牟宗三:《五十自述》,页147-148。

25 儒学是否是"生命的学问"是一回事,如何把它讲成生命的学问又是另一回事。生命的学问不仅要展示生命的崇高、神圣和庄严,且亦必须体会到生命的限制,体会到生命的无常和生命的可忧、可惧。牟宗三说:"生命虽可欣赏,亦可忧虑。若对此不能正视,则无由理解佛教之'无明',耶教之'原罪',乃至宋儒之'气质之性',而对于'理性'、'神性',以及'佛性'之义蕴亦不能深切著明也。"(《才性与玄理·序》,台湾学生书局,1974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不能够充分重视和理解牟先生的《五十自述》,不能够正视和理解《五十自述》所展示的生命的挣扎与奋进,生命中魔道相契的苦斗,生命中的空虚、无常和荒谬感,也就很难真正理解牟先生所讲的何以是"生命的学问"。 27 牟宗三:《五十自述》,第148-149页。

28 牟宗三:《生命的学问》,第5页。

29 牟宗三:《五十自述》,第116页。

30 参见《缺憾还诸天地》,《鹅湖月刊》,第239期,第27-28页。 32 翟志成《熊十力在广州》一文云:熊"最喜欢炖乌龟,为起死回生的大补之物。然而乌龟不易求,退而求其次,鸡也可以将就。他每天都要炖一只鸡"(《当代新儒学史论》,第39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忍受不了孤独
发布时间:2023-04-07
家里的新房装修完毕,里面的设施也一应俱全。老公极力说服我到新房去住,说旧宅潮湿,空气混浊;新房那空气清新,健身器材齐全。他极力蛊惑,说得唾沫横飞,咱也丝毫不动心!新房虽好,但离生活区远,买个萝卜青菜、油盐酱醋都不方便......
孤独的行者(三首)
发布时间:2022-12-14
孤独的行者 总喜欢一个人前行 赤裸 是对人生的态度 伪善者 在恐惧 功利者 在窃笑 旅途中 低着头 收割着灵魂 想回家 不知多久后 一位旅者 捡到了一个盒子 里面装着我的骨灰 也装着牵挂 请你不要害怕 将......
尊严与孤独(八章)
发布时间:2015-08-24
尊严,是不容玷污的白璧,是不可尘蔽的珠光,是做人的高贵,是生命的价值。 尊严植根于绵亘千古人文精神的圣殿,只属于大写的人,是不可亵渎的理性、正义与良知。 每个生命都是上苍的恩赐,都有它的尊严。生命的尊严,不在长命百......
孤独是一桩生意
发布时间:2015-08-24
美国诗人惠特曼曾说,要像森林、岩石、露水和野草一样忍受黑暗的孤独。21世纪的我们,可以去快乐地迎接黎明,却没法去淡定地迎接黎明到来前的孤独――“忙什么”成了现代人生活的必备元素,“你寂寞了”在对话中成了一种讽刺,“寂寞......
探求城市的孤独
发布时间:2023-01-17
安・比蒂这种对细节的捕捉与描述,其实正是她对现实生活洞察力的体现,她层层剖析着我们生活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安・比蒂是这个时代的大事记者,而《〈纽约客〉故事集》则可谓是安・比蒂作品的一个编年史。 [作者简介] 张雯......
孤独是一种生意
发布时间:2023-07-26
甚至这些流动的空气 也是孤独的。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 我把嘴巴交给异性 把眼睛交给异性 把皮肤和手指交给异性 把孤独也交给异性 热爱夜晚的空气 就像热爱你身体的起伏 热爱啤酒的味道 就像热爱你分泌出的任何一......
用魔幻担负孤独
发布时间:2015-08-28
马尔克斯离开了我们。当年,我在读《百年孤独》的时候,印象最深的离奇故事是蕾梅黛丝抓起一个雪白的床单乘风而去,消失在空中。此刻,我在想马尔克斯是否也是这样自由、洒脱、轻松地离开我们,奔往属于他的另一个王国。 他的离开引......
孤独,是人的本性
发布时间:2015-11-10
写作迄今已有二十五个年头,尚不知创作谈是什么物件,如何写的?仔细想想倒是自己的过错。创作者没有自己的理论观点和创作观点,又怎么创作?创作首先要有发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是对某个哲学命题的解读。所以,我将这个发现提炼成......
情到深处人孤独
发布时间:2016-02-25
在宁夏的小说创作界,漠月无疑是一个较为独特的存在。由于写作上的慢,漠月被戏称为“老骆驼”,他就像“一峰来自西部大漠深处的骆驼”一样沉稳、缓慢。和其他小说创作者的相对高产不同的是,漠月不仅写的很少,也逐渐淡出了评论界的视野。......
如此孤独,如此动人
发布时间:2023-01-10
观看《早安,妈妈》这部戏,需要提前做一些心理建设。这很难,也很难得。这既意味着创作者们一开始就很可能以“暂不交流”的决绝态度从事创作,有时候你会觉得编剧不注意台词的口语化,有时候你会觉得导演不考虑表演的舞台性―一部不......
孤独前行 2014年6期
发布时间:2023-04-20
摘 要:波德莱尔时代的诗人的使命不再是“先知”的角色,而是把握时代的精神面貌,波德莱尔是要在人类的“恶”中去发掘“美”,用直觉“通感”去感受事物的本质。他的理想不为世人所理解,他体验“恶”的行为受到亲人和朋友的咒骂。他......
孤独的精魂—《雪》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14
以下是一篇关于孤独的精魂—《雪》解读的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人物,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就是鲁迅先生......
《我敢在你怀里孤独》
发布时间:2015-08-13
作者: 刘若英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定价:39.00元 自处与相处,这是刘若英不断思考和与朋友探讨的话题。习惯一个人,随时保持说走就走的状态,使得结婚、生子“这件对大部分人来说(也许)算是稀松平常的事”,却成为了她......
隐身的孤独(外一题)
发布时间:2015-08-25
一场秋雨,淋湿了多少记忆中不变的承诺。一场大戏,看清了多少真真假假的表演。一场散落的往事,击碎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就像秋雨总是避开柔嫩的枝叶,在寂寂散去的炎热中倜然袭击婉约的夜色。看似浮华的表面确有太多不一样的结果,就......
触摸孤独――解读萧红
发布时间:2022-09-05
[摘要]对于萧红作品及其品读,由于那个特殊年代的革命激情,以及鲁迅,胡风等的解读,我们一直理所当然得将萧红视作左翼作家的一员,她的作品自然也汇入那个年代民族抗争的呐喊声中。然而笔者不这样认为,在本文的解读中,萧红是女性......
朋友少未必就孤独
发布时间:2022-11-16
近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朋友少一些反而能减轻人的孤独感。 研究者调查了近40万人的交友情况,结果发现,虽然人们的朋友数量在过去的25年中有所下降,其孤独感却有所减轻,尤其女性的孤独感更低。心理学家认为,......
一种孤独酿两种酒
发布时间:2022-10-14
有一天,和一位画者探讨起孤独的话题,我问他,如果让他来画一幅关于孤独的画,他会怎样去画?他想了一会儿,然后简单勾勒了两幅画给我看。第一幅,他没有画星空,没有画寒鸦,而是画了一群吸毒的人,满地狼藉。 第二幅,闹市中一座......
日耳曼的孤独手记
发布时间:2022-12-25
这个国家以严谨著称,公共区域都表明了各种各样的秩序和规则,即使只有一扇门的小商店,都要在门的两面标明“进口”和“出口”。 汉莎航空飞机的地图上显示从上海到达德国中部法兰克福需要飞行12小时。邻座的乘客是一名无人看管的小......
你还有我,便不孤独
发布时间:2022-11-05
“还记得十年前那个期待见识这个世界的少年吗?” 6点起床,赶8点的飞机,3个小时后落地,转大巴去火车站,再乘2个小时K字头快速列车,之后转乘一辆本地的“蹦蹦”,而后到达这座江南小城。 十年前,我第一次出差,便是从长沙到这......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3-05-25
摘 要:这是一个物质比较富裕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孩子不用经历太多太苦的困难与挫折,他们生活幸福。但如果总是尝到蜜糖的滋味,而没有尝到困难与挫折的苦涩,那人生是不是缺少一些味道,而不够坚强、成熟呢?,《孤独之旅》这篇小说给......
十种人最容易孤独
发布时间:2023-05-20
小森喜欢独来独往:吃饭不跟同事一起,聊天时常常冷言冷语,下班后从不接同事电话。尽管平时说自己不在乎,但偶尔,某种孤独感也会爬上她的心头。 心理学家认为,孤独是缺乏正常社会接触而带来的不愉快的、苦恼的主观感受,而不是......
永恒的纠结与孤独
发布时间:2015-08-25
摘 要:鲁迅的《野草》随处弥漫着一种纠结与孤独的情绪,这种情绪几乎贯穿于他整个的创作过程中。仔细分析这种情绪并梳理那段时间鲁迅的思想转变,对于理解《野草》的内容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鲁迅;《野草》;纠结;孤独 [中......
孤独及其所创造的
发布时间:2023-03-22
我曾无数次回想起过“满月”的情形。这段记忆被我在家庭餐桌上无数次提及,一开始是小心翼翼的,多说了几次,就肆无忌惮起来。然而都被母亲微笑着否认了。她说,怎么可能呢?出生三十天的孩子是没有记忆的。可我的语气如此确凿,表情......
我赞美我的孤独(组诗)
发布时间:2015-08-21
我喜欢的东西很多 我喜欢 在内心的平原 填充羊群以及骤然丰沛肥美的水草 我喜欢春天 喜欢废墟上浅显的一点点顾虑 喜欢很轻的火车 喜欢苍老的河流 喜欢一个黄昏的局部 后来,我喜欢上了一个姑娘 她的母体 分娩出......
心没在一起,就是孤独
发布时间:2022-11-29
女儿又让我讲一遍《雪人》――一个男孩在白天堆的雪人,晚上居然“活了”。男孩和他一起,参观自己的家、分享饕餮大餐、手牵手飞上了风雪交加的天空、在码头看日出……度过了兴奋刺激又温暖窝心的一夜。恋恋不舍地和雪人告别后,男孩终......
享受孤独也是一种美
发布时间:2019-10-29
《丛林中的猞猁》讲述了猞猁灰灰的故事。灰灰从小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他的生活十分美好,直到有一天,他的亲人们都遭到不幸,灰灰只得独立生活。但是,灰灰从未体会到孤独,即使捕到了最美味的野兔也如同嚼蜡。灰灰羡慕猎豹家的生活,羡慕灰鹤家的生活,甚至羡慕野蛙家的生活......然而,有一天来了一只狐,给灰灰找麻烦,灰灰不得不一直搏斗,但最后还是败下阵来。此后,灰灰下定决心,从失去亲人的痛苦、孤独中走出,变得.........
人生说到底是大孤独
发布时间:2015-08-07
获得去年金棕榈大奖的土耳其电影《冬眠》,讲人与人之间的不可交流―即便彼此怀有交流的诚意并为之努力。此片除表演、摄影、美术等艺术表现的出色,努力以影像方式道出某种生存真相,或许是获奖的重要原因。 主角是3个人,小亚细亚......
心是孤独的猎手(四首)
发布时间:2022-11-03
暗花 我笑了几声 把烟抽完 返回会场 装认真 手机又响了几声 十年前的朋友在催我 他说他已经到了 我回他:我得坚持听完再走 那时天色已经 渐渐暗下来 他们已经老了 我也快了 那就 把该留在这里的友情留在......
论《红字》中的孤独因素
发布时间:2014-01-27
AbstractNathanial Hawthorne is an extremely renowned American writer of fiction. He not only has created quiet a few classic novels, but also has written quantities of thought-provoking short stories. Until now, Hawthor......
喜极而泣,还是孤独万分?
发布时间:2022-12-13
我们为什么而奋斗?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江苏卫视节目《最强大脑》里的李童星。李童星是户外运动爱好者,尤其爱攀岩,甚至为此放弃了英语教师的稳定工作。 由于收入不稳定,他的妻子一直反对,希望他放弃攀岩事业,回家过平淡安稳的......
把成长的孤独一口吃下
发布时间:2022-10-15
一个平安时代的彪形大汉,跪坐在蒸锅前,取出一块面饼递过来,哆啦A梦迫不及待整块入口,一秒不到脸却被气得通红,它本幻想着历史上第一块铜锣烧一定美味至极,结果竟然比现代的难吃多了。 这是2009年哆啦A梦特别篇《追踪铜锣烧传说......
创业者是孤独和寂寞的
发布时间:2022-12-13
“创业者是孤独和寂寞的”,这句话是目前中国非常有名气的一位企业家说的。很多人看到有创业者成功了,对他们的评价是,这人能力不错,运气也挺好,创业失败了则反之。 为什么说创业者是孤独和寂寞的呢?在我自己选择创业之前,真......
孤独的人一定要吃好饭
发布时间:2022-10-23
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孤独的人都要吃饱饭。我想,吃饱算什么,吃好才对啊。只有吃好,才对得起自己。 我很小的时候就懂得这个道理。小时候不爱和伙伴们玩,有个性,有想法,因此总显得孤单。但是,孤单的人也都有自己的世界,我知道......
孤独教研者,寂寞幽草花
发布时间:2022-12-16
一 我们基础教育师资堪忧。请看江苏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国祥的文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教育部副部长韦珏近日指出:中国教育不能输在......
浅析《百年孤独》女性人物
发布时间:2023-07-25
摘 要:《百年孤独》中的女性人物具有一种传奇的悲剧色彩,她们单枪独马地反抗,各自为战,却发现孤独的命运总是横亘在那里,而孤独的根源正是源自缺乏沟通。 关键词:女性;孤独;宿命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女性与......
我孤独成一棵树(外一首)
发布时间:2016-04-07
我孤独成一棵树 在错过星星和月亮的夜晚 伸出只只渴望的手 却触疼彻骨的寒风 我孤独成一棵树 幽幽淡黄的路灯 温暖心中累累的伤痕 大地的深处 流淌我坚强的泪 我孤独成一棵树 在城市边缘 语言弃我而去 躯体开......
孤独的大众与大众文化
发布时间:2014-01-17
在媒介化以及市场化、全球化的影响之外,大众文化的产生还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就是:孤独的大众的出现。 一 所谓“大众”,当然应该是“大众社会”的产物。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人类社会 从彼此之间密切联系的社会转向了彼此之间相互疏......
超越时空的孤独者之歌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 要: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抒写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知音难觅的悲凉心境,引起了古今有志之士的共鸣,加上诗中对时空永恒无限、人生短暂易逝的深沉叹息,更是上升到了哲学意义上的人生思考,《登幽州台歌》是超越时空的孤独者......
汕尾电厂进港航道疏浚悬浮物扩散数
发布时间:2023-02-08
利用交替方向隐格式(ADI法),首先对工程海域潮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进而建立了工程海域疏浚悬浮物的二维输运——扩散模型,并应用于汕尾电厂进港航道疏浚区的悬浮物输运扩散数值模拟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分析了进港航道疏浚区施工期间悬浮物......
《三体》刘慈欣,孤独的幻想者
发布时间:2023-04-09
科幻开启想象之门 四月的娘子关春风轻拂,一座正冒着浓浓黑烟的发电厂计算机机房里,一个正在埋头编着计算机程序的背影被桌上电话急促的铃声吓了一跳。 “喂,请问是刘慈欣老师吗?我是《科幻世界》杂志的编辑唐风,你的作品场面......
《百年孤独》的生态批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12
摘 要: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巨著《百年孤独》是拉美的代表作,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述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经历,勾画了加勒比海沿岸边陲小城马孔多从荒芜之地兴起到最后被龙卷风消亡的百年历史变迁。自从......
在你遇到一只离群的孤鸟时
发布时间:2022-11-18
迁徙是候鸟们不变的承诺。在它们年复一年南迁北移的旅程中,需要克服自然环境,在大风沙中寻找出正确方向、在冰天雪地中保护自己、在汪洋浩瀚海洋中猎食这个过程艰辛万分。而这其中,总会有受伤的、掉队的候鸟在路上与家人分离。 当你......
你知道孤独是什么感觉吗?
发布时间:2023-04-05
是没有办法开口的聚会,是沉默许久的手机,是身边坐着一个人却觉得ta远在天边,是加班之后别人家亮而自己家黑着的灯,是生病自己熬粥的厨房,是煮多了没有人一起吃光的晚餐……说说你最孤独最无助的时候吧。 带我傲娇带我骚: 大......
如忍不了孤独,就别碰写作
发布时间:2022-10-31
写作的唯一理由,是因为你想写,倘若不是这样,你完全可以放弃,去做其他的事情。虽然我很怀疑,下面这个故事出于小说家的随口编造,但读起来仍然像真的――或许正因为是编造,所以才更像是真的。 有个年轻人,练习了很长时间的小提......
“空巢老人”怎样告别孤独感
发布时间:2023-07-28
这个家不过是个空窝 许老太和丈夫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辛勤忙碌了一生,不但在自己所从事的科研领域做出了突出成就,而且还辛勤抚育了6个出色的儿女。全家聚在一起时,充满着浓郁温馨的亲情,每个儿女立业成家,她都感到一份欣喜和自......
《百年孤独》的悲剧根源探析
发布时间:2023-08-04
【摘 要】《百年孤独》以虚构的镜子城马贡多为背景,描写了马贡多的创建和发展,衰败和灭亡,因此揭示了布恩地亚家族衰败的根源。小说以布恩地亚家族的衰败入手,刻画了一群从不曾真正被人理解,生活在自己孤独的内心和偶然的命运中的......
好作家的内心注定是孤独的
发布时间:2022-08-20
2012年11月,黄发有教授曾在《新华日报》撰文称:“文学创作其实也是一种长跑比赛。不少作家在成名之前还能全力以赴地投身于独立的艺术探索,一旦靠写作获得较为广泛的社会认可,便不满足于成天沉浸在文字游戏之中的枯燥生活,开始将......
你说月亮它没有星星好孤独
发布时间:2023-06-15
眸眸推荐: 作者是个有才华又漂亮的萌妹子,第一次写文上《花火》就过稿了,真是棒棒哒。当作者羞涩地把稿子发我看的时候,我一开始并没有在意,打开文件只看了开头一眼就被这个稿子给惊艳了。作者的文笔真是好细腻啊,故事好少女啊......
李钟硕:行走在人群中孤独的猫
发布时间:2022-10-11
李钟硕16岁起开始独自生活,本身性格非常内向并且有严重的注目恐惧症,直到现在出席公开活动还会紧张到不停地流汗。他在近期的采访中还坦言非常难适应演员的工作,因为演员并不只是演戏就好,没有台词的时候他很恐惧。他曾经说他想要......
关于孤独感及其测量工具简述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孤独 孤独感 孤独感结构 孤独感量表 论文摘要:孤独感是近30年来心理学家开始关注的研究领域。关于孤独感的概念、结构及测量工具,不同学派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目前仍为达成共识,本文简要总结概述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孤独......
一大波孤独来袭,快穿好防弹衣
发布时间:2015-07-27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每个人身上多多少少都留下了孤独的痕迹,从成年人到学生,甚至是在小孩落寞的表情和孤单的背影中,我们总能感受到一股深深的孤独感。当你越来越习惯把头埋进深深的臂弯里,或是躲在人群中越来越少说话,又......
沈从文小说中的孤独意识探析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沈从文在中国文学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他的小说和散文对于之后的文学家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小说《边城》已经被纳入高中语文教材之中作为重点文章进行学习。沈从文的作品中无不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意识,这种孤独......
孤臣寇准:北宋官场中的独行者
发布时间:2023-02-24
辽使问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促成澶渊之盟、前些年又被先帝贬谪到海南的名相寇准。寇准因在开封为官时作风清廉、不治家产,在京城没有自己的宅院,被百姓誉为“无地起楼台公”。但是与寇准同时代的宰相夏竦却说“寇准豪奢”,同为名相的......
浅谈周国平散文中的孤独体悟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 要:周国平用哲学的语言书写着对生活的感悟,他的散文具有很强的哲学思辨性,在他看来,无论人与人之间多么亲密,人的本质是孤独的,我们应该学会在孤独中与自己相遇,在孤独中创造价值,让我们的思想变得丰富。本文将结合周国平散......
现当代文学中疏离文本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5
摘要:从现当代文学产生以来,几经波折与坎坷,路过了春光明媚的照耀与暴风骤雨的洗礼,终于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晴朗的天。当代很多作家、学者也都热心投入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因此,使现当代文学上升到了又一个高度。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悬念”的设置
发布时间:2022-08-24
“悬念”作为一种学习心理机制,是由学生对所解决问题未完成感和不满足感而产生的,而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将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学生渴望不断探索,追求知识的心理需求。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这种心理需求具有巨大......
大唐分离立交悬浇箱梁测量技术控制
发布时间:2022-12-02
【摘 要】通过对大唐分离立交桥梁工程的施工实践,介绍预应力悬浇箱梁测量的施工技术,对同类桥梁的测量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唐分离立交桥梁工程;预应力悬浇箱梁;测量放样;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2 悬浇箱梁测量控制方法 ......
论贾平凹小说中末路英雄的孤独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 要: 孤独作为人的一种生命存在状态,是文学永恒的话题。贾平凹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批末路英雄的孤独形象。根据人物的身份差异分为传奇英雄、平民英雄、当代活雷锋三种类型。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贾平凹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及对孤独的诠释......
电视:《广告狂人》,永不落幕的当代孤独
发布时间:2023-02-17
自2007年首播,《广告狂人》共计获得68项艾美奖提名及15座艾美奖大奖,被《滚石》杂志在内的诸多主流媒体盛赞为“永不过时的经典”。 美国的招牌 从2007年7月到2015年5月,《广告狂人》走过了漫长的7季,大幕徐徐落下。随之落地的......
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4-28
【关键词】 孤独症儿童;家长;心理问题;对策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全面发育障碍的疾病,主要是在社交技能、认知和交流等多方面存在障碍的发育障碍(包括发育延迟和扭曲), 多数患儿在智力、学习、语言表达、环境适应、与人交往等方面......
逆反心理 回避心理 孤独心理 焦虑心理
发布时间:2023-01-07
" [论文关键词]逆反心理 回避心理 孤独心理 焦虑心理 [论文摘要]青春期学生指11—15岁左右,大体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又称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身体发育迅速,心理发展相对稳定,因此造成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极易产生各种各......
不同离子型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协同效应
发布时间:2016-07-25
疏水缔合聚合物由于具有耐温、抗盐和抗剪切等良好的流变性能,在采油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不同离子型疏水缔合聚合物协同效应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前言 目前,油田上提高采收率采用的聚......
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7-15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动漫的涌现已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李霄和仪建红调查显示,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中国动漫占110Ic欧美动漫占290c而日本动漫则高达600Ic。因此,研究日本动漫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具有重要......
试论孤独症儿童工作记忆的研究现状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孤独症 空间工作记忆 言语工作记忆 论文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执行功能逐渐成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因此 孤独症执行功能的探讨也逐渐受到关注。其中作为孤独症执行功能障碍中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的工作......
远距离机械分闸装置研究
发布时间:2016-05-10
[摘 要]远距离机械分闸装置是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功能强大的分闸器,能够在35KV、6KV等高压线路上使用,其核心在于克服机械分闸装置操作距离短这一等缺点,提供一种远距离快速分闸、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高压电机械分闸装置。 ......
孤独者孵化公司将打造恐怖系列电影
发布时间:2023-03-12
7月29日,孤独梦想群主段传敏与金川影视制片人曾磊进行了深入会谈并达成可喜共识,接下来孤独者孵化公司将携手金川影视共同打造午夜恐怖系列电影《恐怖邻居》。目前该片已经进入最后筹备阶段,剧本和演职团队等已经全部就位,针对午夜......
惧怕孤独“备份”妻子,40万引爆奇葩孽缘
发布时间:2022-10-01
妻子病发命不久矣 害怕孤独找个“备份” 王剑军和王晗梦对父母都挺孝顺的,经常给他们寄钱。但因为一个在上海拖家带口,一个远在美国,他们难得有机会回北京看望父母。王林军夫妇虽然心里有些失落,好在他们夫妻相依为命相互照顾......
试析《挪威的森林》与《心》中丰人公的孤独
发布时间:2023-04-02
[摘要]村上春树(1949-)和夏目漱石(1867-1916)作为相隔大半个世纪的备受瞩目的作家,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两位作家的生活体验中都经历过“孤独”,并将“孤独”一词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孤独”的角度入手,具体分析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孤独”。《挪威的森林》中通过细节描绘所流露出的多是普通人的孤独。而《心》则反映了明治时期日本近代人的内心世界。[关键词].........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
发布时间:2022-12-10
摘 要: 传统的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方法是基于人脸的整体特征的,这类方法要求每位测试者的人脸图像要有足够多幅,而且特征维度高,计算复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方法,对人脸图像进行分......
《百年孤独》与《幽灵之家》女性人物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07
《百年孤独》与《幽灵之家》两部作品讲述着两个家族的兴衰史,而其中的众多女性角色,因作者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而形象鲜明,她们的经历、感情、命运……耐人寻味。 乌尔苏拉是《百年孤独》中的第一代女性,并以家族母亲的角色呈......
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对孤独症儿童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7-06-08
1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介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强调音乐的原本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还原于自然,从人最根本的需要出发,并以最直接的方式让人们获得良好的音乐体验。奥尔夫音乐治疗模式是建立在奥尔夫音乐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中运用了所有有效的音乐媒介(语言、乐器、运动、舞蹈等),同时也用了许多不同的表达模式,包括诗歌、戏剧、哑剧等一.........
大学生手机依赖性与孤独感的调查及探究
发布时间:2023-05-12
摘要: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安徽财经大学325位在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性和孤独感体验进行了调查,并运用SPSS分析方法探讨其中的关系,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不同性格对孤独感的体验程度不同,孤独感是产生手机依赖性的主要原因;(二......
颠覆传统年会:2015中国孤独者粘会震撼广州
发布时间:2015-08-10
段郎吹起孤独角, 群侠听令齐归巢, 莫怪粘会太任性, 颠覆营销看今朝。 ――福建孤友张鸿玮 在南中国-广州,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群营销人开了一个别样不同的年会,30个3分钟的情怀分享与思想盛宴。相比那些张灯结彩、披红挂绿......
自由与孤独:当代大学生网络迷恋心理困境
发布时间:2015-11-04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群体日益壮大,其存在与影响备受社会关注。20世纪西方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毕生致力于人的心理机制和性格结构的分析,其“逃避自由”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网络迷恋心理困境分析有着重要的......
孤独者粘盟好戏连连,心粘音乐会华丽上演
发布时间:2015-08-10
这场高逼格的音乐会造价怎么说也要几十万元,但他们却是为一个独特群体“义演”――这个群体就是孤独者群。 据介绍,上次中国孤独者粘会结束之后,伍迪和王厚明两位孤友久久不能平静。两人联合倡议,共同再为孤独者们打造一场尽情喷......
浅析网络疏离感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2-11-21
" 论文关键词:网络疏离感 网络使用 网络成瘾 论文摘要:网络疏离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表明了人们在网络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与网络成瘾不同的消极体验,是指很多人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因为自身与网络的关系发生疏远、异化,而......
孤独症儿童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6-13
音乐能够直接作用于大脑主管情绪的神经中枢,对于受众的情绪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一方面舒缓的音乐能够使人感觉轻松,消退紧张;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人精神昂扬,改善低落的心情,因此音乐被广泛地应用于儿童独孤症的治疗之中。由于国外......
电视专题节目中悬念的设置和运用艺术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08
摘要本文结合各类电视专题节目,分析了悬念设置的一般位置,从总悬念和小悬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悬念设置的构建问题,以及如何设置悬念才能获得成功。关键词电视专题悬念悬念,通常又被称为“扣子”,是指在文稿中作者有意设置的让人疑惑和难解之处。目的是引起受众的注意,吸引受众带着问题一直看(听)下去。成功的悬念设置总能起到吸引眼球、激发兴趣的作用。电视专题片是集中对某一社会现象和人生课题给予深入的、专门的报道和反.........
《单身太久会被杀掉的》剖析都市人的爱与孤独
发布时间:2015-08-25
现实主义女作家孙未首部推理小说 深度剖析单身人群的骄傲与孤独 尽写无法逃离社会和现实的纠结 一部关于抑郁症、医药公司、医院和都市孤独人群的都市犯罪小说 多情的“准新娘”在咖啡馆惨遭毁容,警方介入时,她却选择了逃亡......
团体辅导提升大学生孤独感应对能力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22-11-30
【摘 要】针对具有状态孤独且自己无法良好应对这种孤独感受的大学生12人,设计团体辅导活动以提升其孤独感应对能力,实验前后进行情感与社会孤独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的施测以考察团体辅导成效。经前后测数据分析表明,运用团体辅导提升......
解析《华伦夫人的职业》中的两难选择以及亲情疏离
发布时间:2023-02-27
摘要:本文以萧伯纳的《华伦夫人的职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作品的故事情境做了简单的论述;而后,对在作品当中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描绘;其次,深入解析了华伦夫人的伦理选择;最后,就文章当中的道德困惑与亲情疏离进行了描绘。 关键......
男性罪犯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孤独感的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2
心理学界对社会支持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人们探求生活压力对身心健康影响的背景下产生的。黄希庭把社会支持界定为情绪支持,如共鸣、情爱、信赖;手段支持如援助;情报支持,提供应对情报;评价支持,提供关于自我评价的情报。程......
斗功悬空山
发布时间:2015-09-06
第二回:绝尘门奇案 当顶级人尖南域游侠盛无溪,以足够令人惊呼的悬气功还完第二道竹筒谕旨后,大家似乎都忘记了鼓掌和议论,石意馆竟然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大概是每个人都在掂量着自己的功力与盛无溪相差几何。而当班的两个左右竹剑......
香港新悬索桥
发布时间:2022-12-08
摘要:青龙大桥横跨大屿山的拐石和青龙头之间的马湾海峡。这处的海峡宽约1400m.是大多数来往香港水域和珠江三角洲船只必经之地。这地点直接位于赤蜡角香港国际机场的航道下,因为有海洋和航空的航道限制,所以桥塔和桥面高度受到严格限......
头悬梁锥刺骨
发布时间:2023-03-22
老成一直盼着儿子小成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可都上高三了,小成学习还是吊儿郎当,每次月考都有几科不及格。老成便决定逼小成效法古人,头悬梁,锥刺股! 这天,老成把三样东西摆在小成面前。一是绳子,二是锥子,三是狼牙棒。老成一指绳......
普通离心泵自动供水装置的研究和应用
发布时间:2022-11-19
摘要: 目前,在微喷灌供水系统中使用的压力罐自动供水装置,其采用的泵型一般为自吸离心泵、深井泵和潜水泵等。 关键词: 离心泵 自动供水装置 一、自动供水装置技术现状和特点 目前,在微喷灌供水系......
迷惘与孤独的都市寓言――看王家卫影片中的都市情感(dy1)
发布时间:2022-12-26
迷惘与孤独的都市寓言――看王家卫影片中的都市情感(dy1) 迷惘与孤独的都市寓言――看王家卫影片中的都市情感(dy1) 迷惘与孤独的都市寓言――看王家卫影片中的都市情感(dy1)内容提要:不知从何时起,只觉得随着现......
简析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的原则与目标
发布时间:2022-10-31
" 论文摘要:独立学院课程设置必须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必须反映出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而当前独立学院课程尚不能做到这些,独立学院课程设置改革是独立学院课程建设的必然趋势......
等离子点火装置在电厂中的应用及维护
发布时间:2023-06-10
摘 要:介绍了等离子点火器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结合在黄岛电厂5、6号机组的应用,分别从系统设备、策略控制、检修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等离子点火的应用有推广借鉴作用。 关键词:等离子;燃烧器;控制;维护 黄岛电厂三期......
悬浮着的田园
发布时间:2015-08-24
去淮南潘集那天,正赶上一年之中二十四节气里的秋分,这一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真应验了“风和日丽,秋高气爽”那句美好宜人的描述。 驱车去泥河生态园参观,当地朋友说:这里是采煤塌陷区,无际的湖泊是过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