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的内发性解体及其未完成性

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的内发性解体及其未完成性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7 18:26:41
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的内发性解体及其未完成性
时间:2013-12-17 18:26:41     小编:

近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学界普遍认为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在西方 影响 下开始了对文学的重新定义,实现了文学观念的 现代 化,“在‘五四’时期,文学的定义为什么成为一个明显的、强烈的要求?这是因为受到现代西方文学观念的冲击,在西方新知识哺育之下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对于传统的文学观念深怀不满”,这一观点极具代表性,它也的确抓住了“文学革命”的 理论 焦点,正是在“什么是文学”这一 问题 上,汇集了传统文学观与现代文学观之间的各种分歧论争,而当新文化先驱为之提供的解答日渐占据上风,成为文学界的共识之后,它也就奠定了 中国 整个现代文学的基调。也有学者把这一变革的开端上溯到20世纪初的王国维、鲁迅、周作人等人,但这一上溯并不会改变外来的西方影响导致传统文学观念解体的结论。从王国维抨击“美术之无独立价值亦久矣”,从早期鲁迅明确用“与个人暨邦国之存,无所系属,实利离尽,究理弗存”的非功利性质来界定“纯文学”,从早期周作人的区分“纯文章”与“杂文章”,直到“五四”以来刘半农区分“文字”与“文学”,郑振铎主张把“载道”和“娱乐消闲”排除在文学之外,成仿吾在认可文学之 社会 使命的同时仍给非功利的审美留有余地……这一系列论述都显示出,西方文学观念在汉语知识界中催生的文学独立意识正在更换传统的文学定义。但是,传统的文学定义成为一个问题,却并非始于西方冲击,早在鸦片战争的硝烟带来“欧风美雨”以前,阮元即以一篇《文言说》提出了对传统主流文学定义的疑惑和修改。应该说,传统文学观念的解体不是纯粹的“西化”事件,它首先是一种内发性要求。如果说新文化运动的当事人采取与传统断然决裂的激进策略,以文学“革命”的方式在传统/现代、中国/西方、落后/先进的对立框架中来解说和传播文学的新观念,是为了摆脱沉重的传统因袭和狭隘民族主义情绪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那么今天的 研究 应该还 历史 以本来面目了。

(一)

中国传统文学观念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文学的笼统性,或者说是包容性,即“文学”一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通常不加区分地用于指称一切文字文本;二是文学的功利性或者工具性,即在对文学的文化定位上,着重其作为工具的价值而否认其自足自为的本体价值。这两个成分相辅相成、彼此支持,在现代文学观念产生以后,这两种成分被我们的理论术语表述为“杂文学观念”。虽然在这一笼统的“文学”概念之下,还有细分的诗、词、曲、赋等概念,用于指称各类以辞采、抒情为主的文体,但它们并没有被作为一个整体与那些以 应用 为主的文体相区分,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论还没有发现它们的某种共同本质,还没有 发展 到能够抽象出“文学性”、“审美性”这一类概念的理论水平。六朝时期,出现了“缘情”、“沉思翰藻”和“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这一类的文学定义,力图在文学与非文学之间作一个区分,但这些定义一直难以与“言志”、“载道”抗衡,并长期受到正统观念的贬斥和压制。后来鲁迅赋予这一 时代 的文学思想以“文学自觉”的荣耀,使之经过了现代的、西方的文学观念之洗礼而得以显露金身。但此前阮元提出的“文言说”以及由此引发的“骈散之争”,已经触及对六朝文学观念的重新认识,已经不满于文学定义的笼统性,它标志着继六朝之后,文学在文体和语言形式上的独立意识再度凸现出来,这实际上已使传统文学观念出现裂隙。

在六朝“文笔之辨”以后,阮元几乎是第一个再次明确提出“文学”这一概念还需要讨论的文论家,在似乎从来没有问题的地方,他发现了问题。而一旦“文学”需要讨论,需要重新定义,一旦这一意识浮现出来,暗中就挑战了杂文学观念,因为不再是一切文字文本都可以统属在“文学”这一称谓之下了。此说有意区分“文”之为体与经、史、子各体之差异,抓住了“文”在语言形式上的独特性,于中国传统文论实是一大贡献,杂文学观念有望由此解体,并从中诞生现代的“文学自觉”。这一派文论的存在,证实了杂文学观念的解体,也是传统文论内部演变的产物。

阮元“文言说”的主张,主要见于《文言说》、《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与友人论古文书》、《文韵说》等 文献 ,核心观点是依据“用韵比偶”的语言特征,从一切文字文本中区分出“彰”这一特别文本类型,并以孔子《文言》为证据,把“用韵比偶”,重视语言修饰的“彰”树立为“文”之正宗。注意到古人写作时根据汉语自身特点而形成的一些形式规范,注意到某一类文章特别重视这些形式规范,对此阮元并不是第一个发现者,难得的是阮元对之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把这种对形式的考究和追求作为“文”区分于经、史、子的本质特征,这就调整了中国传统文论无视创作实际而一味轻视形式的倾向,虽然阮元看重的仍然是形式的工具价值而不是本体价值,这是其受限于传统的地方。阮元的突破在于:在某一些文本中抽象出共同的形式特征———“用韵比偶”,并以此把它们归为一类,从而重新划定文学范围,重新认识“文学是什么”。在实践上,“用韵比偶”一方面把诗、词、曲、赋、骈文等文体归属在一起,在新的理论眼光下形成新的类别———“彰”;另一方面则把其它文体排除出去以保证这一新类别的纯粹性。这无疑是对文本资源所进行的重新组合和划分。在理论上,“用韵比偶”作为类别特征的提出则标志文学观念的变化,新的文学知识正在酝酿。当“文学革命”从西方获取理论资源,再度更新了“文学”一语的内涵和外延,随即引发对文学范围的重新划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被集结在一起,并与其它重在应用的文体相区别。所以,从数十年后新文学的发展反观“文言说”,也可证实传统文学观念在阮元的时代就在内发性地走向解体,只是阮元依据的是文本形式,而新文学的依据在文本形式之外还有情感、想象、虚构、审美非功利等特性。在今天看来,阮元式的内发性解体与接受了西方冲击后的新文学观念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如何看待文学形式的价值,前者由于受限于儒家知识体系,在放弃了笼统的“文学”概念而认同它是一个特殊的文本类型之后,却不能充分意识到文学形式在文化上的独立价值,因而最终不能完成对传统文学观念的解构,后者则赋予文学形式在审美价值上的自足性。显然,正是西方美学的介入为后者提供了有效的解释原则,把外在形式上“文章”与“彰”的区分置换为内在性质上工具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区分,使解构传统杂文学观念、推进文学独立的要求获得了更清晰的理论表达,也使文学独立这一符合中国文学 自然 发展 规律 的内在要求获得了世界性的理论外壳,从而能够参与交流与对话,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认杂文学观念解体的内发性。

(二)

传统文学观念的解体发生于清代有其内在必然性。进入清代,曾有过辉煌历史的传统文学,其衰竭之象日益明显,这并不是说清代文学作品数量不多,也不是说清代文学没有产生杰作,而是指传统文学的创造力越来越趋于萎靡。创造力衰竭首先体现于审美经验的陈旧与狭隘。作为汉民族最基本审美模式的“比兴”因无法摆脱儒家学说 政治 化、伦理化的思维定势,几乎无法再给人们提供对世界的新鲜感受,创造新鲜的审美意象。与之相应,文学写作在思想和语言上均充斥着陈词滥调,“诗之境界,被千余年来鹦鹉名士占尽矣,虽有佳章佳句,一读之,似在某集中曾相见者,是最可恨也。”其二,创造力衰竭还体现为清代在文体创新方面也乏善可陈,中国古典文学的所有文体在清代以前都已产生而且基本成熟。面对此种现实,被视为天经地义的那些文学观念,例如“言志”、“载道”、“寄托”、“兴观群怨”等等,已再难翻出新的花样,再难激发创作的活力。与此同时,在文论的发展轨道上,明代已出现传统文论的集大成之作,清代以来,由于朴学风气的熏染,这一整理、辨析、 总结 、综合的趋势有增无减,传统文论的理论资源几乎已被开发殆尽,要想再有突破,最自然的 方法 就是颠覆这一传统,而文学观念作为这一传统的核心部分,首先受到冲击是必然的。通常,当一个时代的思想学术发展到集大成的时候,随之而来的也就是原有体系的解体。

所以,文学创造力的萎靡甚至枯竭,是传统文学观念从内部解体的根本动因;而清代文论集大成后需要新的理论兴奋点,也为反思传统文学观念提供了理论动力。传统文学观念走向解体,是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阮元的“文言说”可以说正是这一趋势的产物,已经流淌着现代的气息,从中我们可以听到封冻千年的冰层正在悄然破裂的声音。虽然阮元自己并不一定对此完全自觉①,但今天的研究却应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 分析 “文言说”产生的深层原因和转折性意义,尤其是它在重构文学定义、更新文学知识上的局限性。

阮元“文言说”对传统杂文学观念的突破和解构是非常有限的,也是未完成的。对于“笼统性”与“功利性”这两个 内容 ,他只触及了前者,仍然认同后者,所以他对“用韵比偶”的文本形式的肯定仍是依据其“原道、征圣、宗经”的工具性价值。这一失误使阮元“文言说”不仅不能全面有效地解构杂文学观念,而且由于对“笼统性”与“功利性”这两大内容的一体性毫无认识,这就注定了阮元即使对“笼统性”的发难也只能是无功而返。

为了明确“文”与经、史、子的不同,阮元极力揭示“文”在语言形式上的独特性,但他却没有认识到这些特征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自身之美感而不必向外寻求,所以仍然把“文”之渊源与“文”之价值都归附于经。其实这不是个别现象,中国传统文论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悖论:注意到“文”对形式美感的特别重视,却因为不能摆脱功利心态,不能充分认识形式审美之独立性,于是“文”相较于经、史、子,其文化价值便不能不退居次席,更有甚者,则以为形式之美,徒眩人眼目,荡人心性,因此得出“以文害道”的否定性结论。另一方面,“文”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也不乏辩护者,“文之为德者大也”,因文见道,文道合一,直至达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最高境界。然而这一派却往往因此无视“文”之形式特征,以笼统宽泛的杂文学观念把文学与经、史、子合而为一,所以“文”之地位仍然是依附于经、史、子而获得的。上述两种观点虽然看似各执一端,但在否认“文”自身之价值,否认美之独立性、自足性这一点上,却完全吻合。而这也正是阮元既要强调“文”与经、史、子之界限,又要坚持“文”出自于经典并由经典获得意义,因而自陷矛盾,难以自圆其说的根本原因。不放弃以工具价值为主的文学观念,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文学定义的笼统性。

所以,传统文学观念虽然已经发生了内发性的解体,但这一解体最终没有能够独立完成。究其原因,还在于构筑杂文学观念的传统知识体系在阮元的 时代 仍然统治着 社会 文化的基本构成,思想学术的学科分化尚未出现,审美之独立价值尚未获得。前 现代 社会以一元性认同为构筑社会秩序的基础,思想文化的所有领域都遵循统一的价值标准,认同同一个真理,共享同一种规范。这种一元性对文学观念的 影响 几乎是绝对的,从 中国 的孔孟到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哲人智者之所以不约而同把道德伦理视为文学的终级归宿,原因正在这里。具体到汉文化而言,前现代社会的一元性体现为儒家经学享有最高权威,因此文学必须以对天道、圣人、经典的皈依为终极追求,除此之外,文学的存在是不必要甚至是有害的。在这一大前提下,只有符合一元性的儒家终极理想,才是所有文本的最高本质这样一来,即使各类文本在语言上、结构上千差万别这些差异也不能构成这一文本与那一文本之间的本质区别。笼统性来源于此,功利性也来源于此。阮元之所以要借助孔子的权威才有论证“骈文正宗”的底气,之所以要从“用韵比偶”能更好“明道”这一工具性价值来肯定文学形式追求的意义,其深层原因也就在这里,他仍然要遵守儒家一元性的知识原则。现代知识体系则承认真理的相对性和多元性,不同文化领域可以有不同的价值归宿和游戏规则,审美的独立和文学的独立因此也才成为可能。而在阮元的时代,西方美学还没有介入汉语文化,前现代知识体系也还没有受到现代性的挑战显然,阮元的局限来源于其知识结构的局限。

(三)

具体而言,一是传统知识体系以经为本的思维方式使文论不能超越工具性思维而赋予“眐彰”以独立、自足的文化意义和存在价值,传统知识体系以古为尊的价值观亦使文论不能正视文学的不断演变,从而造成了解构杂文学观念的半途而废。

作为圣人“垂文以明道”的产物,经书与天道、圣人三位一体,构成中国前现代社会的一元性认同,是排他的,也是恒定的,故而以经为本、以古为尊的经学思维方式成为集体潜意识,统治着传统汉文化的所有领域。文学知识 自然 也不例外,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学意识在其中的殖民。所以阮元们不能有效解释文学在语言形式上何以与非文学存在差异,并非因为缺乏对语言和形式的审美能力,知识体系的限制才是其根源所在。毕竟,经学的目的是要去发现、去证实圣人和经典本来的意义,因而“以经为本”、“以古为是”就成为经学家的职业道德,也成为他们对“征实”的具体理解。这一原则在典籍 研究 、小学考据的范围内是有效而必要的,但一旦被移植到别的领域,难免就要出 问题 。例如,文学源出“六经”,“用韵比偶”起源于记忆传播的方便,这一观点符合中国文学起源的事实,可是像阮元这样的经学家,在认同和阐述这一观点时因受制于经学本位的立场而不能充分意识到一个显见的事实,即“六经”是已成为 历史 的对象,其形态是稳定的、静止的,而文学却仍处于生生不息的迁变之中,是一个动态对象。由于这种忽视,所以在世易时移之后,他们仍然想用“六经”去规范后代的文学,仍然把“用韵比偶”的价值坐实于实用。诚然,在“六经”时代,“文章”与“彰”往往共存于同一文本,“彰”的独特形式只具有便于记忆和传播的实用价值,尚未获得审美的价值,尚未固定为文体特征。但随着文化的踵事增华,“文章”领域中产生了众多的文体,“彰”作为其中之一,它对形式的要求渐渐 发展 、固定为文体特征,并以此区别于其它文本。这样一来,无论是在文体特征上,还是在思想情感上,“彰”都不必再以“六经”为楷模,“彰”的存在价值,也不必用“六经”来论证。但在经学意识的遮蔽下,传统文论很难打通这一关节。于是,“彰”存在的价值依然归结于原道、征圣、宗经的工具性意义,其文体特征所具有的美学意义在原道、征圣、宗经的终极追求中显得微不足道,不足以使它区别于其它文本获得独立,“文学”概念的笼统性也仍然难以解除。所以,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广义的杂文学 理论 ,还是专注于骈文、诗歌的狭义文论,都强调、至少是不否认“文”之实用性质,而实用却正是西方美学极力要排除出去的。所以,前者讲究语言形式,其目的是便于实用,而康德美学强调审美形式,其目的是区分审美对象与欲求对象,形式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无用”,俄国形式主义、雅可布森之讲究语言形式,其目的更是在于使文学语言区分于日常语言,以陌生化造成理解其所指的困难,这恰好是给实用制造障碍的。以阮元们的学术文化背景,他们不可能对“实用”进行彻底清算。可见,对“彰”的发现,对“文章”与“彰”的辨析,对经史子集的区分带来的杂文学观念的内发性解体,之所以不彻底,之所以没有像外来的西方文学观念那样,对汉语知识界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并最终导致“五四”新文学对传统文学观念的激烈反叛,经学意识的制约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原因。

其二,传统知识体系中的文学和文论都仅仅是经学的附庸,缺乏独立的学科意识,于是,关于“彰”的学术发现首先要纳入能够为经学认可的解释,用于对经学权威的维护,而不是去深究文学的独立性质。

作为经学大师,阮元的文论可以说是其经学研究的一个副产品。本来,文学与经学作为文化存在的不同方式,各自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以传统知识体系的眼光来看,经学是具有最高权威的学问,对于思想、学术的其它领域起支配性作用,它与文学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正统文学观要求文学在 内容 和形式上都以经典为楷模。①于是在经学家的文论中,文学不可能是一个专门的研究对象,文学问题的提出、阐释和解决往往都来源于经学。这一现象在清代尤其突出,因为清代是一经学大盛的时代,大多文论资源都直接来源于经学家,即使非经学家的文论,也很难超然于时代风气之外不受丝毫影响。经学家论文有先天的优势,尤其是清代的经学考据为之积累了深厚的文化、 文献 知识,使之敏于发现,但经学家论文也有先天的缺陷,即难以摆脱经学的束缚,对文学和文论都缺乏独立的学科意识。因此,虽然经学家在对历史文献的考证中发现了“彰”的独特性,但他们致力于从经典本身去寻找原因,以便把这些独特性纳入经典,从而维护经典无所不包,可以解释一切文化现象的权威,而不是致力于去 分析 人类精神活动在不同领域中的差异性。所以,阮元虽然对文学文本与其它文字文本之间的差异有所意识,但并没有意识到应该把文学研究从经学中独立出来,更不可能像王国维那样,从 方法 论上提出“审美的批评”。因而其文论尽管由于学识的深厚而蔚为大国,但终究还是经学的附庸。如果文论不能从经学中独立出来,文论不能获得与经学并列的地位,杂文学观念就很难从根本上解体。

(四)

杂文学体系的解构,与之相对的纯文学观念的确立,以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向现代文学观念的转型,最终是在外来影响下得以完成的。王国维、鲁迅等率先接受了西方美学非功利的观念,并以此为基本特征重新确定了属于文学的文体,重新划分了文学的范围,纯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分渐渐清晰起来,文学领域的价值标准开始与 政治 、伦理、史学的标准分离。经由新文化运动,这些观念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基本确立了抒情、想象、表现、个性、虚构、审美等新的文学特征。对于传统杂文学观念的解构,阮元的半途而废和新文化运动的成功,从正反两方面证实了知识体系的更新是文学观念演变的深层原因和根本动力,现代型社会在价值认同上的多元性最终促成了精神文化领域的分化和人文学科内部的分化,也最终使文学的独立自足成为可能。在中国传统知识体系向现代知识体系的转进过程中,外来冲击的确起到重大作用,内在要求是通过外来冲击而得以实现的,这一点无庸讳言,但也应该充分认识到内在要求也为外来影响的传播和接受准备了条件,外来因素是以对内发性要求的满足而产生影响的,这一点同样不容忽视。传统文学观念解体的过程,也应该这样来理解。

然而,现有研究往往强调“西化”对中国现代生成文学独立意识、解构杂文学观念具有重大影响,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一变化也是一个内发性事件。仅仅把阮元“文言说”视为“形式主义”,视为开历史倒车的“以骈代散”,这是不公平,也不客观的,它毕竟显示了传统文学观念的内发性解体已经出现,显示了传统内部本身就存在可能导向自我反省、自我解构、自我转换的因素。因而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在汉语文化中的出现,并非全然是移植的结果。外来文化固然因其鲜明的异质性,更易于冲击本土固有的思维定势,旁观者清,“他者”的眼光可能更易于反省和批判;然而,传统自身的裂变和内发性解体,无疑也为异质文化在本土的传播和生长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时机。我们对于现代文学观念在中国的形成的探讨,如果只见其外发性和异质性,而忽视内因,则既不能有效地解释其形成过程,也容易造成对本土文论传统和中西文学交流的双重误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现代性:一个未完成的方案
发布时间:2023-02-06
" 译者注:本文是哈贝马斯在1980年9月被法兰克福市授予阿多诺奖金时所作的演讲原文。德文文本发表在哈贝马斯《政治短论集》四卷本(法兰克福:舒尔坎普,1981)。译文根据的是第一个完整的英译本,由尼古拉•沃克尔翻译,出版于199......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性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当代生态伦理;中国传统文化;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契合;发展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价值和敬畏生命的实践取向等生态伦理思想。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观
发布时间:2023-05-29
在思维方式上,强调整体性、和谐性、统一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而从先秦的“天人合一”论到宋明的“万物一体”论,则是这一特征的集中体现。 我们的祖先在商周之际就开始了对天人关系的探讨和阐发。注重人与天、人与 社会 、人......
关于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传统观念棗医者意也
发布时间:2013-12-19
关于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传统观念棗医者意也 关于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传统观念棗医者意也 关于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传统观念棗医者意也 在中国古代医学著作中,时常可以见到“医者意也”的说法。好像医学理论的神秘性......
解读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3-01-13
摘 要:莫言的小说塑造了许多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在作品勾勒的时代背景里成为了典型。莫言以犀利的语言、独特的视觉角度,将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在莫言小说中不难看出莫言对追求爱情女性的赞扬,对叛逆女性的欣赏,对......
近代知识女性对传统伦理观念的突破
发布时间:2023-03-18
[论文提要]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将女性局限在家庭的范围内,而近代有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首先把活动的范围从家庭延伸到社会。本文试就纵向和横向比较中得出近代妇女所从事的新伦理建构对传统观念的突破。 明清以来理学在思想界占了绝对的......
中国传统艺术的图文问性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要:“图文问性”是本文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性范畴,用以描绘在中国艺术领域,特别是诗文书画方面普遍存在的一种艺术创造现象。探讨中国诗文书画中的“渔隐”主题,可以有助于认识这一新慨念。人们常以“诗画一律”和“图文并茂”对中......
莫言、陈忠实小说中女性观念及其创作成因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4
[摘要]莫言和陈忠实同为以乡土为创作背景的重要作家,二者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形态各异的经典农村女性形象。由女性形象的异同性可以反映出两位作家在女性观念中认知的异同性。本文将在比较视域下,对莫言陈忠实小说展现出的女性观念进行梳理,并探讨其观念和女性创作形成的原因。[关键词]莫言;陈忠实;女性观念;创作成因莫言陈忠实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作为其文学风格的独特标志.........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15-08-07
摘 要 中国传统价值,主要是指在中国传统社会,人们以自身需求为基础的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中国传统价值观主要有以下特征:道德至上的价值标准,群体至上的价值取向和家国同构的价值模式。这样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一方面有利于人们重视......
论国际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构成(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6
【论文摘要】 一般而言,国际法是与国内法相对的法律体系,由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大分支所构成。为深入剖析国际法的内涵、外延及其体系构成,本文首先对国际法体系的内部构成及其与国内法体系之间的关系,在现有理论和实践......
浅谈群体亚文化对大学生性观念和性行为的影响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3-26
" 论文摘要:群体亚文化对大学生性观念的影响是通过松散型或集约型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的,而对其性行为的影响又是以性观念的塑造为中介的。从宿舍文化、班级文化和网络文化三个方面逐步构建符合主流文化规范的群体亚文化形式,可以达到......
由外源及内发:民族传统文化重构反观
发布时间:2023-02-05
由外源及内发:民族传统文化重构反观 文化重构是指一个民族对文化观念的改造和对文化因素的重新建构。[1]文化的重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是一个关键问题:一条道路是获得外援http://WWw.LWlM.cOm即外源式发展,也叫参与式发展道路,另外一......
论国际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构成.(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05
【论文摘要】 一般而言,国际法是与国内法相对的法律体系,由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大分支所构成。为深入剖析国际法的内涵、外延及其体系构成,本文首先对国际法体系的内部构成及其与国内法体系之间的关系,在现有理论和实践......
民法传统经典文本中“人”的观念
发布时间:2023-04-09
民法传统经典文本中“人”的观念 民法传统经典文本中“人”的观念 民法传统经典文本中“人”的观念 一、引言 二、查士丁尼《法学阶梯》 我们考察的第一个文本是查士丁尼《法学阶梯》。查......
中国现代文论的传统性品格
发布时间:2023-02-24
四分之一世纪前,其时名动学界的李泽厚先生为宗白华老人的首部论文集《散步》(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写下这样的序言:“朱先生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先生更是古典的,中国的,的……”①把朱光潜先生规定为“现代的”而把其同龄人宗......
中国法文化传统的形成基础及其思考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20
内容提要:任何传统的形成都有特定的基础。中国独具特色的法文化传统的形成便可从自然环境因素、生产方式因素与思维方式因素上找到理由。在法文化传统产生之时,自然环境因素占据主导地位;随着法文化的动态变迁,起决定作用的却是生产方......
中国文论传统及其现代命运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国 古代文论话语体系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特征密切相关。可以说,作为文学观念之 理论 化形态的文论话语乃是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直接体现。具体言之,与古代士人“ 社会 导师”的文化认同直接相关,形成了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话语系......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
发布时间:2023-03-27
我们讲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首先要弄清中国美学历史发展的特点,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的哲学家同时又是美学家,在他们的作品中蕴含了大量的美学思想。中国其他的传统艺术例如,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等,不但都有......
分析中国传统人性论与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5-06
成圣成贤是中国古代哲人一生的理想人格榜样。中国传统人性论对人、人性的研究是沿着善恶解析的基点步步收摄。而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则以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主旨,从人的劳动处切入,把人的本质归结到社会属性中。两者虽一内敛一外涉......
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性别意识反思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 要:从中国研究的当代性角度考虑,对中国现代文学传统进行性别意识的反思,将有利于当代的精神建构。从中国现代文学自身的现代性要求考虑,反思其男性中心意识符合“观点”这一文学批评标准。本文倡导男女两性主体性平等,在主体性平......
浅析国际法的概念及其体系构成(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09
【论文摘要】一般而言,国际法是与国内法相对的法律体系,由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大分支所构成。为深入剖析国际法的内涵、外延及其体系构成,本文首先对国际法体系的内部构成及其与国内法体系之间的关系,在现有理论和实践的......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奇葩:评书艺术的发展演变及其功用解析
发布时间:2023-04-18
评书,又名讲书、平话、说故事等。评书艺术以其节奏的干净利落、故事与情理的交互融合、情节的跌右起伏和语言的通俗简洁,受到广大评书迷的喜爱,是我国独有的曲艺表演形式,其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悠远的历史文明长河中,评书为弘扬祖......
略论价值观念更新的主体性与客体性
发布时间:2023-04-20
" 论文关键词:价值观念 主体性 客体性 论文摘要:价值观念的更新,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价值观念作为主体对客体的偏好与需要以及客体对主体的效益与满足关系的哲学范畴,其更新的过程既是最深刻的革命性变革,也......
论罗马共和国早期传统的女性观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 要]从王政时代到共和国的时期内,罗马传统社会对妇女角色的认同主要是:她们要做好贤妻良母,妇女不能关心她份外的事情,她们最好能够缄默贤淑,同时做到忠贞不二,这样的女性观在早期的罗马社会根深蒂固,同时亦与罗马社会的传......
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性、传统性、群众性、广泛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要]运用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指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生产、生活习惯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传统体育运动形式。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
Windows NT中的登记项及其完整性
发布时间:2013-12-18
Windows NT中的登记项及其完整性 Windows NT中的登记项及其完整性 Windows NT中的登记项及其完整性 @@12A06700.GIF;图1@@Windows NT组件以下述方法使用登记项。硬件数据(NTDETECT) 启动Windows NT时,登记项接......
论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23-07-2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构建国家文化认同的基础,又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因而是当代国家文化资本。在近代以来的中华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农耕文明特质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具有现代工业文明特质的西方文化如何实现交流互鉴,构成了近代以来文化学上“中西体用”命题的核心内涵。当前,我国关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原则的提出与确立,是对20世纪40年代确立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的超越,为当代中华传统文化.........
国内移动学习与传统学习的融合性探究
发布时间:2015-09-11
摘 要 如何将移动学习引入到传统的学校学习中,是目前众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倍加关注的课题。文章通过分析近些年移动学习领域的文献资料,结合当前国内移动学习应用较成熟的高校及中小学的实践情况,探讨移动学习与传统学习相融合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与法的隐性冲突
发布时间:2023-02-13
【摘要】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而 中国 现行 法律 制度主要渊源于西 方法 学,渊源于西方的法律制度在中国适用过程中,必定会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一些隐性的矛盾或冲突。 【关键词】传统文化;法制;冲......
简析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伦理性特点与成因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传统 论文摘要:从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伦理性特点、“比德”理论、伦理判断影响审美判断三方面入手简析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伦理性特点,并指出中国长期处于宗法社会以及儒家思想的促进作用是形成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伦理......
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形成与化解
发布时间:2023-07-08
【摘要】2003年我国银行业面临巨大的系统性风险,我国通过经过注资、重组、股改和上市四部化解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体系长期积累的系统性风险,回顾这段历程的得失可以为我国银行业今后的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有银行 系......
中国经济转型远未完成
发布时间:2014-01-09
中国经济转型远未完成 中国经济如果能从可维持转为可持续,并且能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则世界经济格局就一定会有所改变。依据中国的近几百年历史与目前的现状,这一天肯定能到来,但至少在30年之后,笔者应该或肯定看不到这一天。 中国经济......
数学美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及其教育价值
发布时间:2023-02-04
数学美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及其教育价值 【摘 要】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度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总结了现代数学和西方数学中美学问题的几个特点,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的产生过程,并提出了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
论公共管理的社会性内涵及其他(1)-传播学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该文提出了公共管理的简明概念;并把公共管理划分为国家公共管理。 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公共管理;在此基础上,阐释了社会性是三大公共管理学科共 同内涵。另外,简要阐述了社会性与政治性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有关公共管理学科 ......
现象学教育学体验观下的中学语文教育人文性解读
发布时间:2023-04-23
体验通过自身特有的特点,让其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手段,走进了教育领域。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对学生来讲意义重大,体验教学能够让学生利用实践逐渐获得认知,亲身感受、理解相关的学习内容,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体验......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也谈对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一应该怎样理解法治? 对于法治有两种根本不同的理解。一种把法治看作实现国家秩序或社会治安的手段,另一种认为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基于保障个人自由和权利的需要而对国家权力施加必要的限制。 “……夫法之立,岂为利其国乎......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制度性精华
发布时间:2013-12-19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制度性精华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制度性精华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制度性精华 论文关键词:传统政治文明;制度性精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论文摘要: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治国传统和治国经验的国家。......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的复合性格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化 中国人 复合性格 【论文摘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两个角度对中国人的复合性格进行了剖析,真正体现中华文化的魅力精髓,让世人透过中国传统文化认识中国人的性格。 “当世人看到你的体......
中国传统礼乐文明及其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01
[ 论文 关键词]礼乐 文化 [论文摘要]“礼乐”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礼乐文化是 中国 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乐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关于现代传媒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生成
发布时间:2022-07-24
论文关键词:现代传媒 传媒生态 中国 现代性 论文摘要: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是在相应的现代传媒的现代性中萌发和生长的。现代传媒在中国文学现代性生成中的作用表现在:它不仅改变了中国文学的生产和方式,而且还给予中国文学现代性以具......
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度及其运作方式
发布时间:2023-04-10
本文中使用“文化”这一概念用于克罗伯和克拉孔的定义,他们把文化看成是成套的行为系统,其核心是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系统所构成的。新儒学家余英时先生认为,“这个看法同时注意到文化的整体性和历史性”。[7]走出认识中国的困......
文学性:现代内涵及其当代限度(1)
发布时间:2013-12-18
当前有一种说法,认为作为学科的文学理论陷入了危机。在笔者看来,这种“危机感”的产生虽然有现实人文环境的挤压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在西方学术范式的影响下,就文学而言的“文学性”的内涵发生了膨胀、扭曲或游离,以至文学的内涵发生变化......
试析中西方传统文化内涵及其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02
试析中西方传统文化内涵及其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学派的学者都从自己所属的学科出发对其做过各种各样的界说,然而其外延的无限可伸缩性让人难以对它把握一个适合的定点。广义......
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08-22
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景观(Landscape)概念及其景观研究的进展,反映了人们对人-自然关系的认识的不断加深.本文试图从纵向探讨景观这一概念的发展历史;从横......
试论我国传统治边观念的核心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 要:“守中治边”与“守在四夷”是我国古代大多数封建王朝治理边疆的核心思想,同时也是制定各项边疆治理计划的基础。在封建统治者的眼中,“守中”之地与“四夷”之地有明确的划分;多数封建王朝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就是国家繁荣安......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视域下的当代学校体育
发布时间:2023-03-21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视域下的当代学校体育 摘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进行解析,概括出其“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超越生命”的核心内涵。以此观照当代学校体育中忽视生命主体意义、与生活世界割裂、淡化生命体验的现实......
论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思想的现代性解读
发布时间:2022-11-15
高中语文是我国教育体制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帮助我们学习、交流、获取信息的工具。对于高中语文而言,除了基础的语言文字的学习,思想上的提高尤为重要。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我们会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的......
网络艺术传播的特性及其对传统传播方式的冲击
发布时间:2023-06-19
关键词:艺术;网络;传播方式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这个论点从来没有像网络时代这样具备实现的可能性。纠其缘由,很大部分原因是网络时代给艺术传播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不仅体现在网络时代创造出有史以来信......
在高校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及其优化策略
发布时间:2023-04-06
在高校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及其优化策略 1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 1.1 有助于改善单一枯燥的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高校体育模式比较呆http://Www.LWlm.cOm板,内容单一枯燥,主要以田径,球类等项目,这单一的体育教学模......
“弹性”宪法及其形成的内在机理-以美国宪法为例(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18
“弹性”宪法及其宪政意义 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 是国家法治体系的基础和价值的核心体现。宪法的稳定是一国社会变革有序性和文化连续性的象征,宪法的频频修改不仅有损宪法的权威, 还危及整个法治体系的基础。 1787年制......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及措施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11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症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个问题的存在,导致中西文化交际以及英语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都受到影响,本文针对大学英语中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与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
WTO法对传统国际法的创造性发展(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中国加入WTO后,法学界关于WTO对中国具体法律制度的影响的研究成为热点,但是对WTO法本身的研究、特别是对WTO法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受到忽视。本文将从WTO法基础理论着手,通过对WTO法律特征的学理分析,认为WTO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法制度......
中国武侠电影中的传统文化观
发布时间:2023-07-06
中国武侠电影中的传统文化观 中国武侠电影中的传统文化观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中国武侠电影中的传统文化观 精品 源自高考备战 武侠,顾名思义,“武”即武术、武力,“......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8
" 摘 要 职业学校有其特殊群体和环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素质各异、心态各异,给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职教教师有必要调整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1 职教教师教学观与学......
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属性及其观念重构
发布时间:2022-11-10
"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是对作为培养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的社会活动所固有的特性和参与这一活动的相关主体的显性及隐性需求之间和谐程度的价值判断。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属性要根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价值主体、不同的高等......
中国传统音乐价值在新媒体下的传播嬗变及理念更新
发布时间:2023-01-26
中国传统音乐价值在新媒体下的传播嬗变及理念更新音乐传播,是传统音乐文化动态发展、充满内在活力的根本原因,是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主要动力之一。[1]作为文化事象的传统音乐以其娱乐功用、教化功用、政治社会功用从传统社会的口耳相传、乐谱传播到近现代视野下的电子传播不断转换着它在不同社会形态下的角色身份,并随着传播方式的不同产生新的价值定位。当下,在传统音乐遭遇发展瓶颈且意欲取得新的发展突破.........
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19
"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理念;探讨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一种道德文化,它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宏大的道德理念,但是近百年来,现代文化伦理因为缺乏与传统文化理念的和谐对接而引发了一系列道德冲突,对于当......
研究高中语文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性
发布时间:2014-05-05
毕业了,要写论文了,毕业生们是不是很头痛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啊?论文不像作文,还包括了许多的专业语言,就得参考许多文献,写一篇论文准备.........
园林景观设计中我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应用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 要:我国园林景观在设计过程中会融入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也为园林景观本身赋予了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人们的心灵更需要一处朴素沉静的居所,这使得在现代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更加追求中国古典园林“道......
高中语文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2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年的文化沉淀,高中语文又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具有很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教学价值。对于高中语文传统文化培养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才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危机观初探
发布时间:2016-12-16
一、中国危机管理观起源于传统易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真正把危机管理理念理论化并有据可循的是我国的经典巨著《周易》。《周易》一书的原功能就是用于防患于未然。比如《易经》上经第一卦乾卦九三爻辞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
对我国传统运输统计体系局限性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15
论文 关键词:传统运输统计体系;运输业;储运统计 论文摘要: 中国 运输在和世界巨头同场竞技的舞台上如何扬长避短、把握住新一轮 发展 机遇,是业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立完善的运输统计体系是今后的一项重点基础工作之一,......
关于转变传统观念 重视职业技能形成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大胆创新。以新的观念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新机制。基于此,笔者从七个方面简述了观念的改变对职业技能形成的意义及影响。 ......
解析传统吉祥观念与动画形象设计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3-11
关键词:吉祥观念 动画形象 融合 论文摘要:传统吉祥观念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希望和祝福,把其精华运用于动画造型设计中,将会使作品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味,对于推动动画产业的,具有重要......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及价值探究
发布时间:2023-07-05
1.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 1.1起源古代农耕文化。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决定了早期的中国以农耕经济为主。人们发明了农具,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同时健全完善了农业制度,进而形成了一些农事习俗,这些都是农耕文化的体......
CSA: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新观念与新方法(1)-传播学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7-24
20世纪末,随着 企业 外部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内部管理的强化,在公司治理的推动下,内部控制 理论 从二点论(独立论) 发展 到三点论(结构论)再到五点论(框架论),体现了内部控制理论的跨 时代 突破。内部控制系统评价也由传统的审计人......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24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 【摘 要】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绵延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与我们的生活也息息相关。顽强的生命力、重实际求稳定的文化心态、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族集体主义、尊君重民的政治文化......
谈传统哲学及法哲学原理中的理性与法
发布时间:2016-11-25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的主人世界是希腊世界。古代社会通过暴君的意志实现,暴君实现人民意志,并且将集体的意志变成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意志凌驾在善和恶之上,他的意志是普遍的意志,能摧毁作为特殊的个人意志。之后,个体......
下水道管渠内壁生物膜的形成及其特性
发布时间:2013-12-18
下水道管渠内壁生物膜的形成及其特性 下水道管渠内壁生物膜的形成及其特性 下水道管渠内壁生物膜的形成及其特性 文章来源 www.3 ed u.net 1.概述 目前普遍的看法是:城市污水系统主要是由污水收集系统(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
试论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制度性精华
发布时间:2022-12-28
" 论文关键词:传统政治文明;制度性精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论文摘要: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治国传统和治国经验的国家。自古以来,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十分重视对治国理论和和治国方法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带有浓厚东......
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及其完善
发布时间:2013-12-18
" [摘要]现有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无论是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还是对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盈利能力的分析,均存在着一些问题。应改进财务指标体系,增加现金到期债务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支付保障率、应收账款平均账龄等财务指标......
试论“理解”主题下的解释学美学及其现代性
发布时间:2023-07-27
" 论文关键词:解释学美学 理解 存在 论文摘要:从狄尔泰到伽达默尔以及尧斯的解释学美学是在“理解”(underscanding)的共同主题下展开的,他们将传统哲学美学中的知性概念从服务于理性的工具发展为替代理性的新主题。但三者对审美理......
中国传统文化与调解的契合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国传统文化与调解的契合 每个社会都不可避免地会因个人争端而引起冲突,但是不同社会中的人们对于冲突的认识、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历史文化以及其赖以运行的社会经济政治基础不同,从而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和模式也就不同。众所周知,在......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关联性
发布时间:2017-01-20
[摘要]传统文化是指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是民族文化中哲学、美学和艺术的结晶。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史,也形成了独特的哲学、美学体系。这些传统文化以诗歌、戏剧、小说和散文等文学形式传承下来。在上世纪五......
新传统主义与儒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发布时间:2023-02-06
一.复兴中国传统文化首先需要正本清源 由中国的历史进路所决定,复兴中国传统文化首先需要正本清源。 近代以来,由于西学东渐,西方文化逐步被中国接受之后,随之开始了反传统的“全盘西化”之路,中国传统文化因......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及其当代社会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27
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黑格尔在谈到中国的孝敬问题时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1]。孙中山先生在其《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中指出......
“民间”意义的生成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12-17
“民间”意义的生成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浩大的中国当代作家群体阵营中,作为在小说界有着较高声誉的张炜就是深受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影响的作家,他不仅富有非常浓厚的“正统”向度的文化精神和思想内质,兼之特殊的地理环境、个人......
WTO法对传统国际法的创造性发展_国际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国加入WTO后,法学界关于WTO对中国具体法律制度的影响的研究成为热点,但是对WTO法本身的研究、特别是对WTO法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受到忽视。本文将从WTO法基础理论着手,通过对WTO法律特征的学理分析,认为WTO法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法制度......
发展传统文化与基层党内协商民主的可行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3
[摘 要]我国传统的协商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制度的实践经验,都为基层党内协商民主提供了理论和现实基础。在当前中国特色的党内民主建设基础上,论证基层党内协商民主的发展可行性因素,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突破口,......
传统培训:用营销理念增加黏性
发布时间:2023-05-15
培训,以一成不变的流程消磨着学员们的热情:培训前进行通知、培训时组织学员参训、培训后发放《培训调研表》,以至培训签到表上人数寥寥无几。当培训管理者还在为培训课乏人问津而苦恼时,营销界已悄然发生巨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简论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教育制度对个性化教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1-01
" 论文摘要:我国的学科教学长期与个性和创造绝缘,这有社会、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深层原因和历史渊源。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重群体、轻个体的整体主义,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社会心理,等等,对个性化教学产生了......
思想哲学论文:浅析中国传统德性思想析论
发布时间:2022-12-16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思想哲学论文:浅析中国传统德性思想析论,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学是德性伦理学。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和孔盂的伦理思想来看,德性是一切美好品质的概括,它包括状态、性情和习惯等。......
浅谈儒家的和谐观与中国传统调解制度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 关键词:儒家 和谐观 “无讼” 调解制度 论文摘要:调解制度作为解决刘纷的一种方式,是 中国 传统 法律 文化特别是儒家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渊源鱿在于儒家以“无祛,为主要内容的和谐观。主要论述儒家和谙观中的......
中西性别观念差异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7-01
〔摘要〕 女性主义研究客观上推进了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性意识的强化,但女性主义本身作为西方文化思想运动的一部分,它所提出的倡议与口号始终与中国本土文化之间有着性别观念上的矛盾,而矛盾的源头则来自于中西哲学精神的差异――“......
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发展的必然性及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8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实际上是当前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创作权和发言权的一种追求。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是单向的,主要是公众对于信息的了解,而不存在对某一类事情具有发言的权利。而新媒体不仅扩展了媒体存在的方式,同时,也让公众从信......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
发布时间:2017-01-20
摘要:在现代文学现代性的大局环境下,众多文学家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参与到现代文学现代性内涵的逐步完善当中。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希望通过文明的重塑来提升民族的精神境界,进而逐步丰富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 ......
浅论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及其潜在价值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质内涵;潜在价值 论文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提升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重要学习方式。本文通过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质的科学探讨,多角度、多层次地阐释了在高中阶段......
论企业管理中的隐性成本及其控制-管理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09
企业必须全面深入地认识其经济活动的成本。在企业中,会计成本是记录在帐的历史成本,所涉及的会计业务都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因此比较容易分析和控制。对于大多数企业管理者来说,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企业中的隐性成本。在精品......
古代中国判例法传统及其启示/周成泓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6-23
周成泓 (西南政法大学 研究生院, 重庆 400031)[摘 要]我国有着悠久的判例法传统,其产生原因有三,即经验哲学、贵族精神以及实用主义。由于我国盲目地引进大陆法系的成文法制度,造成了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失落。其解决方法就是......
当前中国社会高学历女性婚恋观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 要】当前我国人口结构中,男女比例差距逐渐拉大。男多女少的社会现状更加加重了高学历女性婚恋的难度。高学历女性婚恋观在社会、经济等因素下暴露许多问题,本文就当前中国社会高学历女性婚恋观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了解决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