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在哈佛学什么?

在哈佛学什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09 01:32:22
在哈佛学什么?
时间:2022-10-09 01:32:22     小编:

在哈佛学什么?

2009 年6 月4 日,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参加毕业典礼

据说,在每个哈佛人的一生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时刻,他或她突然意识到哈佛的魅力。我想很多人的那个瞬间是在拿到长达上千页的选课单,为自己选择在哈佛的第一门课的时候。

2013年哈佛新的通识教育计划正式推行,重新划分了学生需要涉猎的八大知识范畴领域,艺术和诠释、文化与信仰、经验推理、伦理推理、生命系统科学、物理世界科学、世界中的社会、世界中的美国,共计400多门课程。

修辞的元素

诗、诗人与诗意

五部音乐著作的首场演出

一门已死的语言中的爱:经典印度文学与理论

美国音乐剧与美国文化

佛教与日本文化

伊斯兰建筑中的纪念碑

文学与革命:文化转型时期的巨著

奥托曼帝国的视觉文化(15~17世纪)

俄罗斯与东欧的艺术与政治

当代中国的禁忌之爱

中世纪的想象:视觉、梦与预言

喜剧的宇宙

莎士比亚,早期戏剧

现代艺术与现代性

……

(摘自哈佛新通识教育计划“艺术与诠释”板块课程内容)

理解伊斯兰与当代穆斯林社会

西方的推理与信仰

经典希腊文明中的英雄概念

从希伯来圣经到犹太教,从旧约到基督教

研究佛教,穿越时间与空间

中国的日常生活文化

看见就是相信:摄影的历史

疯狂与药物:心理咨询历史上的主题

浪漫:从简·奥斯汀到小鸡文学

从布拉格起义到羽绒革命:共产主义制度下的捷克

纳粹影院:第三世界的迷幻产物

动画、漫画、电影中的日本宗教

雅典、罗马与我们:身份的问题

……

(摘自哈佛新通识教育计划“文化与信仰”板块课程内容)

你为什么听到以及听到什么:音乐与声音的科学

如何搭建一个可居住的宇宙

爱因斯坦革命

时间

能量宇宙

什么是生命:从夸克到意识

科学的单位:从大爆炸到雷龙及其他

原始导航

科学与烹饪:从高级烹饪术到软物质科学

看不见的世界

气候-能量挑战

……

(摘自哈佛新通识教育计划“物理世界科学”板块课程内容)

人权:哲学入门

自我、自由与存在

“如果没有上帝,一切皆可允许”:有神论与道德推理

经典中国伦理与政治理论

自我、宁静与脆弱:西方与东方

道德推理与社会抗议

正义

自由

自然

生物伦理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道德质询

哲学家与暴君

医学伦理与历史

(摘自哈佛新通识教育计划“伦理推理”板块课程内容)

如果说,大学教育的价值在于为一个人的一生提供一个时间段,在此期间,他的求知欲最为旺盛,心智最为开放,并得以远离社会求速成的压力,学习如何发问,去怀疑既定的前提,学会天马行空的思考,那么,当几乎全人类的知识一起摆在他的眼前,而他必须从中选出32门值得花费四年时间的课程时,除了兴奋于这场知识的盛宴之外,恐怕还有巨大的困惑与不安。 桑德斯剧场旁的安纳伯格餐厅,拥有9000 平方英尺的就餐大厅

21世纪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对哈佛学生来说,没读过莎士比亚更可耻,还是不知道染色体与基因的区别更丢人?哪些知识是重要到必须教给每个学生的?比如足够多的经济学知识让他们看懂华尔街的财务报表,足够多的科学素养让他们读懂《科学美国人》上的每篇论文,还是足够多的幽默感让他们看懂《纽约客》上的笑话?

“受教育”与技术训练不是一回事。尤其在西方“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视野之内,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须理解自己以及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文化的与自然的——从而追求一种富有意义的人生。它要求一种历史性的视角,让一个人不至于陷溺于一时一地现实考量,活得像一只“夏天的苍蝇”(埃德蒙德·博克)。这样的“教育”必然包含英国19世纪著名的诗人和学者马修·阿诺德所说的“曾经被了解过的与被述说过的最好的一切”。它必须理解整体——人类世界与它的历史,我们的文化与那些不同于我们的文化,自然世界与探究的方法,量化的与语言的技巧,还有活泼的艺术。

就像校徽上刻着的“真理”二字一样,“自由教育”——在自由探究精神指导下的不预设目标,不与职业相挂钩的教育,是哈佛大学在30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坚持的一个理想,尽管在越来越世俗化和功利化的今天,这种坚持已经变得越来越艰难。有一种说法是自由教育就像教堂,专业教育则像医院。大家都知道医院是干嘛的,但说不清楚教堂到底有什么用,但它确实还有某种深远的影响和作用,比如慰藉和回答人的真正需要。

哈佛通识教育委员会主席J.哈里斯在接待两位前去取经的中国学者时说:“自由教育的特点是又宽又深。所谓宽,是教给学生的整个知识范围‘宽’,深则意味着要深入各个专业,每一门课都讲究深度。”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哈佛就把本科生的课程分成三个部分:主修课、选修课、通识课(此外还有写作课与课外活动)。按照J.哈里斯的说法,这些都是哈佛式“自由教育”的基本元素。主修课致力于培养学生对某一学科的深入理解,这是专业化时代的要求——只有当一个人深入钻研了某一复杂学科之后,不仅学会分析问题,还要能合理地解释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明白真正的智力探究与探索是什么意思。即使一个人学生时代选择的专业与他未来的事业之间毫无关联,或者20年后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全部忘光,他至少懂得精通一门专业是怎么回事。 本文 哈佛学生正在上一堂天文课

选修课占1/4,是为了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自由探索主修专业之外的知识,比如一个文科生偶尔也会仰望星空,追问宇宙大爆炸是怎么回事?或者一个满脑子代码的计算机系学生可能也愿意欣赏一点贝多芬、莫扎特或印象派。

剩下1/4则是通识课(General Education)。所谓通识课程,就是学校提供给本科生的一系列基础课程,学生必须从中选出几门作为必修课,无论他们的专业或兴趣为何。

在哈佛,主修课可以任意选、任意换,连专业也可以换,唯有通识课属于校方指定必修的,非选不可。这是大学主动为一个年轻人的四年求学生涯开出的一张关键处方,代表了一所大学对于知识与教育最基本的哲学与态度:一个人在大学期间应该学些什么?什么知识或方法是每个学生都应掌握的?大学最希望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

比如哥伦比亚大学认为有些书是每个人毕业之前都应该读过的,不是任何一本书,而必须是荷马、柏拉图、索福克勒斯、奥古斯丁、康德、黑格尔、马克思、伍尔夫的著作……为什么?因为这些是最戏剧性地建构了“西方”的著作者,他们的书是一些最直接的涉及什么是人以及人可以是什么的书。它们应该成为每个人的教养的一部分。

哈佛大学则认为,比起古典名著或者最前沿的科学知识,某些学问的方法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比如你可以没读过莎士比亚的作品,但必须在教授的指导下以评论和分析的方式研读过经典文学;你可以不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但你得懂得如何将历史作为一种探究和理解的方式,观察和分析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你可以没上过“经济学原理”,却不可能没修过一门探讨社会问题基本原理的课程。一个哲学系的学生应该能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这个世界是一个理性的、可预知的系统,我们可以通过经验发现其规律;而一个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捣鼓细胞的生物系学生应该具备最基本的道德推理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遭遇的道德困境。这是哈佛运行了30多年的通识教育系统——“核心课程”的基本观点: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本科教育的重心必须从具体知识的获取转化到“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

哈佛著名的“正义课”就是一门“核心课程”。在第一节课的末尾,桑德尔教授就对学生发出了警告:这门课并没有教给你任何新的知识,而是通过将你原本熟知的事物变得陌生,给予你另一种看待事物的方法。“这是一种风险:一旦那些熟悉的东西变陌生了,就再也不会和以前一样了。”他说,“自我知识就像失去的天真——无论这让你多么不安,你也不可能再回头。”

30年前,哈佛“核心课程”的设计者亨利·罗索夫斯对于“何谓一个受过良好教养的人”有着明晰的界定:能清晰而有效地思考和写作;在某些知识领域具有较高的成就;对宇宙、社会及人类自身有深邃的理解;勤于思考伦理道德问题,具有明智的判断力和抉择力;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世界各种文化及时代有深刻的认识。

自由选修制:艾略特的改革

1869年,35岁的化学家查尔斯·艾略特上任为哈佛大学新校长。一个阴天的下午,他在麻省剑桥的教会发表就职演讲,信心十足地宣布哈佛的教育内容将覆盖全人类的知识:

人们在无休止地争论语言、哲学、数学或自然科学是否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心智,自由教育应该以文学素养还是以科学素养为主。如今这样的争论对我们已经没有现实意义。哈佛认为,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的冲突。哈佛并不认为一定要在数学和古典文学、自然科学或形而上学之间做出取舍。我们将兼收并蓄,各取所长。

在《哈佛世纪》中,历史学者理查德·诺顿·史密斯写道,“1869年同样可以看作现代美国的起点的年份”——南北战争刚结束没多久,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于这一年建成,美国工业正以令人炫目的速度发展。这个国家需要各种各样的专家:需要工程师建设桥梁,需要地质学家从地球的外壳中获得矿物宝藏,需要社会科学家计量这种使人头昏眼花的发展给人类造成的花费,需要心理学家探测人类隐藏的各种动机,需要立法者和管理者掌握专门的知识、实行多数人的统治…… 与之相对的,新英格兰的古老学院仍然死气沉沉,不断重复陈旧课程的传统还在延续,背诵仍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强迫式的问答则是师生之间最基本的互动。上大学的人口比例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呈下降趋势,人们普遍感到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下降。1858年入学的亨利·亚当斯在自传中回忆自己的哈佛岁月:“哈佛教给学生的东西并不多(当然也没有教给学生太多坏的东西)……四年的哈佛学院的学习生涯,到最后你心中会留下一片空白,一个心灵的水印。”

事实上,在最初200多年的历史中,哈佛学院的课程几乎没有改变过:逻辑学、修辞学、希腊语、希伯来语、伦理学、形而上学,再加一点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各自分工明确——学生的逻辑能力由数学培养,其品位依靠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经典著作来塑造,演讲能力有赖于修辞学,他们的理想则通过基督教伦理养成。最终的目标则是培养基督教公民的心智与品格,使他们靠近上帝,获得真理与自由。

那是一个简单、清晰而明确的世界——人类知识的体系是稳定而完整的,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大学的目的就是保存它们,并传授给下一代。

从18世纪开始,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知识开始急剧扩张。在欧洲,尤其是德国的大学在摒弃神学影响之后逐渐形成了专业的学术分工,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天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众多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学科日益形成一个自我完善、相对封闭的学科体系。比起旧知识的传承,新知识的创造成了现代大学更重要的任务。

另一方面,对“每个人都是可以受教育的”这一观念的确信,使得高等教育逐渐从作为社会和知识精英保留的特权变为一种普泛性的人权,尤其在美国这样一个靠教育立国的国家里。从一开始,知识就是通往自由与财富必不可少的条件。托马斯·杰斐逊曾说:“一个国家如果指望自己在文明中既愚蠢无知又能得到自由,那么它所能指望的,实乃过去从未有过将来也不会有的。” 一位叫约翰·里德的哈佛学生这样回忆艾略特执政时期的哈佛校园生活:“艾略特校长领导的哈佛独一无二。个人主义之风盛行:一个人如果只图玩乐,一无所获,也可以顺利通过考试毕业;但另一方面,任何人都可以从全世界的知识宝库中汲取他想要的一切营养。本科生几乎无人管制,他们可以住在任何他们想住的地方,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只要上课就行。校方从不打算把学生组织起来或者强调任何形式的统一。有些人来上学,口袋里装着一年1.5万美元的零花钱,开着车带着仆人,住在高档公寓的豪华套房,而同班的其他人却在阁楼里挨饿。” 在他上任之前,哈佛学生的学习选择权微乎其微。科目大部分是必修课,唯一可选的只有自然科学与现代语文。如果你想选修拉丁文,无论上大学时拉丁文有多好,都必须等到三年级——就因为那是为三年级学生准备的课程。1909年,当他40年的校长生涯走到尽头时,必修课只剩下了一年级新生的英语写作课和外语课,二、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完全自由地选择课程。

艾略特年轻时曾经游学德国,自由选修制一定程度上显然受到德国大学“学术自由”思想的影响。他认为大学是世界上最容不得独裁者的地方。另一方面又是出于非常美国式的实用主义的目的:正是通过自由选修制,他才得以将大量专业、实用的知识纳入到哈佛的课程之中。例如,语言学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的传统,而是加入了东方语言、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以及现代英语。哈佛学院的课程大量扩充,从原来的70多门课程增加到400多门。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科目”的概念——包括科目名称和编号,供各年级学生选修。学分制也由此而生。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法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教师不再一个人在讲坛上滔滔不绝地朗读或演讲,而是通过接连不断地提问、质疑,启发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思考、讨论、争论。 上任之前,艾略特曾在《大西洋月刊》上两度撰文呼吁“新教育”,提出了他的美国大学观:“美国大学还未从本有的土壤上生长出来,美国大学一旦出现,绝不应该是外国学府的翻版;也不应该如同暖房中的植物,却是从美国社会习俗及政治环境中慢慢自然而形成的产品,提供给一般人实现他的人生目的,也满足英才的雄心壮志。美国的学院是独特的,美国的大学也将是原创的,没有类似或相同的学府可以与之平行比较。” 不过,在《知识的自由市场》一书中,路易斯·梅纳德教授认为,艾略特对美国大学最具独创性的一项改造是,在学院(本科)之上交叠添设了职业研究生院,只有经过本科学习,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才有机会进入职业研究生院,比如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完成职业训练。在此之前,哈佛的职业学院仍然遵循着古老的学徒制,法学院只要住校满18个月即可获取学位,医学院学生只要上过两个学期、跟随过一个医生实习,就可以成为医学博士。据说威廉·詹姆斯在哈佛医学院(1864年入学)读书时,期末考试只有一道口试题:“如果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就能回答任何问题!现在,请告诉我你的家庭以及家里的情况怎么样?”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改动,成了美国内战后高等教育的关键变革:一方面在日渐功利化、世俗化的社会里保留了英式古典自由教育的精髓——本科的学习应该抱着单纯的求知之心,为知识而知识;另一方面又迎合了社会的需求,大大抬高了某些职业阶层的社会地位——未来的医生、律师、商人们必须经过四年自由教育的熏陶,才能专心学习谋生所需的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如艾略特所愿,培养出工业社会的领袖,“实干家、能做出成就的人,他们成功的事业生涯可以大大增进公共福祉”,而不是“这个世界无精打采的观察家、纯粹的生活游戏的旁观者、或者那些对别人的劳动过分挑剔的评论家”。他认为,这是一所大学对即将来临的美国都市社会以及工业社会必须承担的责任。 从价值观到方法论:寻找共同的知识核心

德雷克·博克,哈佛大学前任校长在他的《回归大学之道》一书中回忆了这样一件往事:

20世纪70年代,在哈佛课程改革期间的一次教师会议上,有人尖锐地质问他:在哈佛新的核心课程中,通过两学年自然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怎样的水平?他镇定地回答: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一定程度的科学素养,使所有毕业生能够阅读并理解发表在《科学美国人》或者《科学》上的论文。会议结束后,慈祥可敬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康拉德·布洛赫找到他。“德雷克,”他带着德语口音说道,“连我都没法看懂在《科学》或《科学美国人》上发表的所有论文。” 4 月7 日,哈佛大学与康奈尔大学的学生正在进行一场长曲棍球比赛

这个故事很能说明当下大学教育的困境:现代大学是按照专业分工的原则组织起来的,专业化带来科学的进步与知识总量的增长,但也导致学科之间的壁垒重重,不可沟通。一两个世纪前,也许还有科学家期望掌握所有领域的知识,比如威廉·詹姆斯,他可以在艺术、医学、法学、心理学、哲学之间游刃有余,多有建树,但现在已经没人奢望如此了。但是,对一所真正的大学而言,为学生寻找一个共同的知识核心,在他们各自的天赋与兴趣之外,发展他们的综合知识能力与教养,又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很多人将通识教育视为对知识之“宽度”的追求,相对于专业化对知识之“深度”的追求。就像哈佛另一位老校长阿伯特·劳伦斯·洛厄尔所说的,“在复杂的现代社会,最理想的自由教育是,广泛涉猎、学有专攻”。洛厄尔是艾略特的继任者。他对艾略特的改革很不满,认为选修制虽然给了学生自由,却也导致他们知识结构的支离破碎。他不能理解“那些研究古生代蟑螂的左后腿”的学生,更公开瞧不起实用性的教育,认为哈佛所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让年轻人把思考当成“获得面包的一种手段”。他在任期间,重新制定了本科生的课程计划,实行“集中-分配”制度,要求四年16门全课程中有6门集中在一个专业,另外6门分散在专业以外的三大学科领域内(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还有4门课程可以自由选修。这种结构一直延续至今。

具备宽广的视野当然是好事,但“宽度”是否足以成为一种目的?阿兰·布鲁姆就曾经讽刺通识教育中所谓“宽泛”的主导思想,就像过去品行放纵的时代里“开放”一样。他认为,让学生随意挑选一系列不同的专业,鼓励他们四处看看,在那些从未涉足的专业里看看是否能发现一些引人之处,这或许是有益的,但根本不是真正的通识教育。“如果我们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那些重大问题没有真正的认识和了解,就不可能有郑重严肃的通识教育。”在《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中,他这样写道。

关于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起点,一般会追溯到1917至1919年的哥伦比亚大学。当时很多美国公民不明白为什么美国要卷入欧洲事务,美国政府于是认为很有必要对美国公民进行西方文明史教育,让他们明白美国与欧洲文明的关系,以及美国参与欧洲战事的必要性。联邦政府向各个大学拨款,希望建立有关课程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哥伦比亚大学是第一个开设这类课程的学校,课程名字最初就叫“战争目的”(War Aims),由哲学教授弗雷德里克·伍德布里奇(Frederik Woodbridge)教授。战后,这门课逐渐被发展成了较系统的“当代文明”课程,规定全校一年级必修,当时是每周上课五天,每天三课时。从此“当代文明”年年教授,从未间断过。 “红皮书”一开始就对“通识教育”做了明确的定义:它并不是关于“一般”知识的空泛的教育,也不是普及教育意义上的针对所有人的教育。它指学生整个教育中的一部分,该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

当时的校长詹姆斯·科南特(James B.Conant)说:“无论在信息时代可以获取多少信息,无论在技术时代发展多少专业技术,无论数学、物理、生物、科学如何发达,无论可以掌握多少外国语言,所有这些都加起来仍然不足以提供一个真正充分的教育基础。因为这样的教育计划既缺乏与作为个体的人的情感经历的联系,又缺乏与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实际经历的接触。”它没有触及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美国的文化模式”,或什么是在古老的“传统中形成的智慧”?

科南特曾经任驻德国大使,十分崇拜德国的高等教育,认为他们的大学才是真正自由研究的天堂,而就在这样一个高等教育如此发达的国家,究竟是什么产生集权统治的温床?是什么原因导致自由德国的灭亡?大学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事实上,自美国建国以来,大学一直自觉承担着某种程度的国家使命。它不是国家机器,不是政府附属机构,却作为相对独立的思想智库,为国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资源。此时,当整个西方世界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时,大学又决定承担起美国作为一个自由和民主社会的价值的守护者角色,而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一名负责的公民,为他们参与政治活动和公共事务做好准备,则是最基本的目标——“美国教育的要务不是使少数幸运的年轻绅士学会欣赏‘美好生活’……我们的目的是培养最大量的未来公民,理解自己的责任与利益,因为他们是美国人,是自由的人。”

“红皮书”被奉为美国通识教育的“圣经”,但它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哈佛学院或者高等教育设计通识教育课程计划,而是为美国社会草拟一份完整的教育哲学。而科南特要寻找的“共同知识核心”,不仅是一所大学的共同文化基础,也是整个美国现代社会的共同文化基础。

根据“红皮书”的建议,完整的大学教育必须包括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个部分,前者旨在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能力的教育——毕竟,现代社会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必须为谋生做准备,而且,他们的成功之路往往在于选择一种专门化程度较高的职业,比如化学家、工程师、医生、商人等;后者则从“人的完整性”的角度,而非从狭义上“个人能力”的角度,探讨教育如何为人生做准备,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

无论作为一个“整全的人”,还是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他们需要具备四种品质或能力: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辨别价值的能力。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判断力,因为在专业化时代,没有人能成为所有领域的专家,每个人都必须信任绝大多数领域里造诣更深的其他人的意见,因此特别需要具有一种智慧,借以判断:谁是专家,谁是冒牌货;谁是水平较高的专家,谁是水平较低的专家?

那么,如何训练这四种能力呢? 哈佛大学校园内的墙上张贴着各种学术讲座的广告

“红皮书”一开始设想的是一个简单的课程结构,由六门课构成,其中三门作为所有学生必修的共同核心——即“那些构成了所有哈佛学生共同经验以及导入了西方文化传统研究和普遍关系思考的学问和思想”,包括“文学精选”、“西方思想与制度”,再从“物理学原理”或“生物学原理”中任选一门,必须在大学一、二年级修完。到三、四年级,另行选修三门更高深一些的通识教育类课程。

“西方思想与制度”属于社会科学领域,内容涵盖欧洲制度的发展,以及古希腊至今的社会思想等。

“文学精选”属于人文科学领域,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了解作品本身,而非对特定的作者和时期的介绍。这门课的阅读清单中列出了荷马、柏拉图、维吉尔、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托尔斯泰以及《圣经》等。这门课的设计显然受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芝加哥大学名著课程运动的影响。时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罗伯特·赫钦斯是这一运动的领导者,他认为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最好的方法是通过阅读和讨论西方经典名著。他认为,名著中包含了人的心智赖以获得洞察力、理解力和智慧的最佳材料。在不朽经典面前,现在世界所说所想的东西几乎没有什么是新鲜的,经典作家探测了人性必须提供的几乎每个问题的深度,并以令人吃惊的深度和洞察力解释了人类的思想和态度。而阅读和讨论这些名著,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让现代人参与到有史迄今的伟大的对话,使对话能继续下去。

但“红皮书”同时对名著运动提出了质疑:第一,如果单纯以阅读名著作为通识教育的内容,难免有与时代脱节的风险;第二,名著运动过于偏重古典文科,而忽略了科学素养的养成。现代科学的创新和变革精神也是西方文化的主要动力——“科学所做的,远非只是给人类的美好生活提供物质基础。事实上,它在精神层面上直接培养了人道主义价值观。科学既是在精确的论据之上形成客观、中立判断的结果,也是培育这种态度的源泉。因此,在民主社会公民的培养过程中,科学的态度与习惯是尤其有价值的。”

科南特校长是一个卓越的科学家,曾经参与“曼哈顿计划”,因此尤其关心如何向非科学专业的学生传达科学的深奥与精确。毕竟,科学制造出了一颗原子弹,谁也不能说这跟自己没关系。“二战”后,他亲自给哈佛本科生教一门通识课——“自然科学4”,既非科学史,也非科学哲学,而是着重展示科学的原则与方法。哈佛政府系教授哈维·曼斯菲尔德50多年前读本科时曾上过这门课。他说这门课其实是失败的,不但没有缩小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鸿沟,反而扩大了。这是一个警示,很多时候我们都高估了学习某种知识与形成某种相应能力之间的关系。至于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鸿沟,至今仍是一个不可解的难题。 科南特(前排左四)同爱因斯坦(前排左三)等12 名哈佛大学荣誉博士合影

至于“红皮书”后来的命运,通识教育计划虽然于1945年10月通过,但到了1949年,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程扩展到31门,并且越来越趋向专业化与狭窄化,直到1978年被“核心课程”计划所取代。“核心课程”不再试图教授“价值观”,而是获取知识的“方法论”——一种“安全、不流血、实用”的共同基础。 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应该怎么生活? “正如科南特所处的时代一样,我们也处于一个使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忧虑不安的世界,我们面对的是不确定。”福斯特校长说。

哈佛最新一轮的通识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对这个时代的“不确定性”的一种回应。全球化与科技革命是其中最大的两个不确定因素,所以新课程计划中加重了科学的比例,并且一再强调“国际化视野”和“合作意识”。 2007年通过的《通识教育工作组报告》这样写道:“我们在报告中所描述的通识教育计划的理想,就是要使本科生能够在一个他们毕业后将成为什么人和他们将过什么样的生活的这样一个视野下,在哈佛课堂的内外进行一切学习。”

也就是说,哈佛所认可的“共同的知识核心”回归到了“生活”本身。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生活?什么是美好生活的结构?什么样的成功才包含真正的幸福?公共事务中什么是正义,什么是不公?

按照福斯特校长的说法,哈佛校徽上的“真理”(Veritas)是指一种基于理性、挑战、不安和怀疑的理解之道。但如果这种理解之道能帮助一个学生直面未来生活的各种变故与不确定性,更好地与自己所生存的世界打交道,理解它的复杂性,以及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从而拥有一个更美好和富有意义的人生,有何不可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哈佛书店有多牛
发布时间:2023-05-14
在美国,大学有多牛,它的书店就有多牛。在普林斯顿大学拿骚路上的书店里,时常可以看到余英时、纳什等国际“大牛”出没;耶鲁大学博物馆对面的老书店,有最富情趣的咖啡厅,里面的精装旧书为美国旧书店之冠;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堂......
浅析哈佛大学的办学之道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美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哈佛大学当之无愧地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学术科研的主阵地,拥有数不清的“第一”。这是哈佛人革故鼎新、坚持不懈追求的结果。从哈佛大学的录取标准、课程改革、师资管理、教学模式、财政资助等几方面探......
哈佛校门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12-19
美国的大学是开放的,开放到学校的校园乃至建筑,都已经成为所在城镇或者乡村的一部分。因此,很多大学既没有围墙也没有校门,更别提能见到国内高校那种气势恢宏的大门了。如我过去所在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学校与所在的大学城连为一体......
中国经济在“等”什么
发布时间:2022-11-15
中国经济在“等”什么 上期专栏写了新股上市之“堵”,本期写一个“等”字。因为《理财周刊》上周刚刚评选出的2012中国理财市场关键字是“等”。那人们都在等什么呢? 关心政治的人们等换届,美国选总统,俄罗斯换领导,日本换首相;关......
杂文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16
一个人写杂文多年,如果突然被问“杂文是什么”,他可能会一时语塞。但如果给他时间认真思考,他多半还是能说出一二三来的,最起码熟能生巧,习以为常,既见过猪跑,也吃过猪肉,岂能不知猪为何物? 杂文“教科书”谈杂文的概念,......
对于哈佛大学软实力浅析
发布时间:2023-04-29
" 论文摘要:大学软实力是大学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软实力建设是提升大学整体实力的重要途径。哈佛大学软实力建设的经验昭示:我国大学提高自身软实力要弘扬大学精神、注重制度建设、打造大学品牌、发挥教育家校长作用。 论文关键......
社会兴亡哈佛有责
发布时间:2023-02-09
去哈佛大学要从Dexter门进,穿过跑着松鼠、环绕着红砖建筑的院子,坐在Widener图书馆的台阶上,看着对面教堂的白色尖顶。借用哈佛老校长艾略特的话:“在任何社会,存在百年以上的大学,都是一面鲜明地反映该社会历史与民族性格的镜子。”古老的校园,连同里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伴随着代代相传的知识与信仰,凝固成一种力量,让人平静而又自信。哈佛学者布鲁姆把这种力量形容为“一个最沉溺实际生活的民族对沉思.........
牵着牦牛走出哈佛
发布时间:2023-01-28
2006年,和乔琬珊一样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管理学院的同学们,大部分去了国际一流的银行等金融领域工作。而她,却来到了人迹罕至的中国牦牛产地西藏。与牦牛结缘,“得益”于一本联合国出版的图书,里面有这么一句让她“魂牵梦绕”的......
我们正在失去什么?
发布时间:2022-09-02
读到一篇署名袁征的长文《沈从文大师素描》,作者梳理了很多有关沈先生的资料,把他一九四九年后的心路历程一一描绘出来――对于我们这类没有耐性的读者,那真是功德无量的事。 在沈从文最痛苦的一段日子中,因为不适应新社会的文......
2015,老总你在想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10
变化,这应该是2015年企业决策者面临的最大难题。 新技术的出现,不仅仅包括互联网,我们看到更多新兴的技术给各个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行业的定义在改变。行业边界逐渐模糊,去中心化成为趋势。你不能用你的经验、历史再......
孕妈妈,你在怕什么?
发布时间:2023-06-24
生宝宝到底有多“可怕”?这或许是所有准妈妈怀孕初期最担心的话题之一,而答案也只有在亲身经历之后方能知晓。不过,考虑到准妈妈们在孕期情绪容易出现波动,现在不妨跟随我们提前一探究竟吧。 怕:吐个不停 在怀孕早期(孕六周......
心脏为什么长在左边
发布时间:2023-04-23
心脏为什么长在左边 “出门向左转,沿着大街一直向前走就到了。” 这是一句很常见的指路语,我们每个人大概都说过。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对方是如何知道哪边是左的? 这不是抬杠,而是发育生物学必须回答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众所周知,所......
什么是美学(1)
发布时间:2023-07-09
美的本质与形态,美的类型,美感的本质特征,美感的心理素质,美感的差异性、普遍性,审美主体的提高(美育),从而提高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美学理论知识分析、评论、鉴赏文学艺术的美、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中......
什么是信息哲学?
发布时间:2022-10-20
" 1、引言 哲学中关于计算机的与信息的理论研究已经结出累累硕果,影响也日益广泛。它一方面使传统的哲学问题获得新生,另一方面又提出许多新的问题,一方面对我们世界观重新概念化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又生成许多有意义且重要的成果......
什么是经济哲学?
发布时间:2023-05-24
" 【摘要】本文旨在提出关于经济哲学的问题。本文从经济哲学的定义出发,解释了什么是经济哲学;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明确了经济哲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最后,本文把寻求经济哲学的方法诉诸传统。 【关键字】哲学 经济哲学 价值 价值判......
大学是干什么的
发布时间:2022-12-07
大学是干什么的?不同人有不同理解。曾经在几十年中,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具体实施上,有不同理解。有的当政者提出要培养“奋发有为的驯服工具”,即要把成批大学生培养成“为我所用”的人才;有的则提议要培养“听话、出活”的人才;还有的把大学定位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至于教师和学生则又有不同理解,有的教师为了生存需要发表论文,把研究生当作生产论文的劳力;有的学生.........
为什么学习音乐?
发布时间:2023-03-19
为期三个星期的排练和演出结束了,当我在上海告别老师和同学,登上汽车时,心里涌起一阵不舍。非常庆幸我参加了中华青少年交响乐团,在这三周里,我们共同生活,共同向世界级的大师们学习。这段特殊而美好的经历,给我带来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也许它并不明显,却成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实上,我参加这次的中华青少年交响乐团,可以说是一个偶然。时间回溯到2017年1月,当我完成期末考试后,就开始寻找好的夏令营活.........
想长寿,什么年龄干什么事
发布时间:2023-03-04
大多数人都是到了60岁退休了才真正开始学习如何养生。其实,每个年龄段都有养生要点,错过了就没得补救。 30岁:好好散步就养生 20~30岁进入人生的成年时期,人生中的大事都要在这10年进行。由于这个阶段压力很大,所以养生也显......
工业4.0: 什么?是什么?如何看?
发布时间:2023-04-20
2014年10月初,李克强总理访德期间,中德签署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提出两国将开展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工业4.O)合作。而工业和信息化部苗圩部长在讲到德国工业4.O与中国两化深度融合关系时,用了三个关键词:如出一辙、异......
学建筑该学些什么?
发布时间:2013-12-13
多年以来,建筑学院的新同学们普遍地要经历一个"困惑"的阶段,对建筑学(尤其是建筑设计)如何去学习、为何去学习感到困惑。解除困惑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去广泛的获得知识。如果说建筑学的领域里,有绝世武功存在的话,那有很多书就是这些......
郭晖:摇着轮椅上哈佛
发布时间:2015-08-27
不能走路也要读大学 1970年,郭晖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父亲郭荣茂是河北工程学院教师,母亲徐孔F在该校行政部门工作。1981年5月,上小学5年级的郭晖在课外练习跳远时,不慎碰伤了左腿膝盖。没过多久,左腿膝盖处出现红肿现象,医生诊......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少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3-12-18
课堂回放 《台阶》教学片段 师:前面同学概括了《台阶》一文的故事情节:父亲积铢累寸辛苦大半辈子,终于建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但是有一个问题出来了——作者是不是只想通过他的描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善良、坚忍、执著、吃苦......
耸立于冰箱上的哈佛
发布时间:2022-12-19
5岁那年,由于张媛琦爱看动画片《葫芦娃》,一天爸爸笑着对女儿说:妈妈是哈韩的,媛琦是哈葫的。因为妈妈爱看韩国电视剧。小媛琦想了想:那奶奶是“哈佛”的。她看到奶奶常常拜佛。见女儿说得有趣,爸爸哈哈乐了,说“我女儿真聪明,......
关于艺术国际化学校在做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30
国人常感叹国外的孩子独立自信,富有想象力,却忽视了造就他们这些特质的重要原因――在成长阶段少年们在教育体系内不断地被鼓励与外界沟通,用“发现”的眼睛探索世界的无限可能。 而艺术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培......
PX项目在国外什么样?
发布时间:2023-03-10
PX(对二甲苯)在世界卫生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可能致癌因素分类中,被归为第三类致癌物,即现有的证据不能证明其对人类致癌。而在《国际通用的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中,PX的危险级别为第三类易燃液体,与汽油相当,毒性......
新IT时代,你在干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07
上周,IT业最赚眼球的事件必定是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开幕的谷歌 2013年I/O开发者大会。这一次,谷歌并没有在硬件上释放任何令人艳羡的卫星,而是将注意力回归“开发者”本质:一方面在移动和传统网页为开发者们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服务,......
我们为什么还在坚守
发布时间:2023-03-21
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等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纸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及至个别纸媒的生存都受到了威胁,于是,不少人几乎异口同声地唱衰纸媒,在这种声音面前,很多传统媒体的工作者,有的不是附和,就是深感忧虑。而在我,在今天的我,则十分清楚地知道,到了该做出回答的时候了。我们为什么还在坚守?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普利策曾经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那么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t望者。他要在一望无.........
怕什么,干活的人都在
发布时间:2023-02-01
热闹的大街上,有家餐馆的老板忽然人间蒸发了。 员工们也是早晨来上班后才知道的。到了下午,餐馆里已经聚集了许多债主,欠下的房租、鱼虾钱、蔬菜钱外加水电煤气费,七七八八总有30多万元。而本来,今天就该发工资了,这样一来,员......
在国界上可以做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16
在美国和墨西哥国界 两边打排球 左边是美国,右边是墨西哥。 美国亚利桑那州纳科的居民和墨西哥纳科的居民,每年都会在国界两边打一场排球赛。这里曾经是一个社区,人们可以自由通行,但是几年前,一个4米高的围栏彻底将纳科镇分......
哈佛大学开设“权力的游戏”课程”
发布时间:2022-12-11
导读:据外媒报道,哈佛大学最近新开设了一门课程,通过研究乔治马丁的小说《冰与火之歌》及此改编的美剧《权力的游戏》,来探讨该剧与中世纪真实历史之间的异同。哈佛大学中世纪研究领域的教授表示,希望通过这门课程激发学生对人文学科的兴趣。事实上,利用《权力的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非哈佛首创。早在2015年,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就开设了类似的课程。该课程的名称为“现代的中世纪:作为当代中世纪主义的《冰与.........
 农民问题:什么“农民”什么“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一 本世纪中国的两次剧变:1949年的革命和七八十年代之交开始的改革,都是从农村发起的。乡土中国发生的事屡屡让众多中外饱学之士始料不及:1949年前,包括“苏联同志”在内的许多人都怀疑中共的“农民革命”能否成功;集体化......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31
你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些问题: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操作、维护一台机器,可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熟练技工照样也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学生操作得更好;一个外语系毕......
凭什么他们这么火
发布时间:2022-10-16
大众化餐饮强劲的市场需求,是整个餐饮业趋稳回暖的最大牵引力,“回归”成为我们认识2015年餐饮业发展趋势最为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回归理性化、大众化的消费观念促使餐饮企业在调整以往的经营模式及营销策略,朝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合......
学前教育为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3-07-24
学前教育究竟为了什么?这是一个关于学前教育的本质问题。笔者自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以来,认定学前教育既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又要将儿童发展纳入社会所需要的轨道,两者并行不悖。 将“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 ......
阅读教学教学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31
" 这个论题是我长久以来的困惑。阅读教学搞得热热闹闹,但有一个基本的问题,阅读教学教什么?有人说了,当然是教会学生怎样阅读。照此说法,假若没有经过阅读教学的训练,人们就不会阅读?有没有经过阅读训练会有多大的差别?思考再三,......
知道这些,你也能进哈佛
发布时间:2022-11-26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才能进入卡内基音乐厅成为像郎朗那样世界一流的音乐家,大部分人都会告诉你:练习、练习、再练习! 埋头苦练是通往卡内基殿堂的唯一途径。 那通往哈佛这样顶尖的名校是否也是一样? 几乎所有目标是常春藤盟校的......
学生学“语文”到底学什么?
发布时间:2023-04-25
" 一、从近五十年《教学大纲》有关“语文”的界定中来理解 。 1、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的《编辑大意》) 2、语文是......
性别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2-10
" 「性〈别〉的类别(thecategoryofsex)是极权独裁的﹐它有自己特有的裁 判所、法庭、调查庭、律则﹐它的恐怖、刑求、残暴、控制﹐它的警察。它同 时形塑着思想与身体﹐因为它控制所要的思想产品。它是如此的箝制我们的思 想以至于我们无......
为什么是7%
发布时间:2022-09-08
7%!对于报道今年“两会”的中外记者来说,中国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分为“GDP增速目标之前的部分”和“GDP增速目标之后的部分”。当听到他说“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时,被外界......
幸福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5-08-20
临近春节,众编都在为火车票发愁,黄编家远,不禁感慨:“幸福是什么?”见没人搭理,于是自言自语道:“幸福就是回家的时候能买到一张有座的火车票,人家站着你坐着,这就是幸福。”表妹搭话道:“你那算什么幸福啊。”黄编白了表妹......
不知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2-12-30
我看着眼前的 蝴蝶漫飞, 看着那群鸟儿 起起落落, 看着那棵小树 嬉耍着风儿, 我什么都看到了, 又什么都没有看到。 心总是放不下 另一个地方, 那个说不清楚的地方, 是那朵涌起的浪花, 还是那棵带刺的 ......
什么叫气质
发布时间:2023-07-09
小时候,我想过一个问题:“什么叫气质?” 有个同学很严肃地回答我,听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有气质。我找了个磁带,听了半天,没听见什么叫气质。 当时杂志上有个台湾的“傻大姐信箱”,经常回答各种人生困惑,有一次有人也问:“什么......
为什么要这么辛苦?
发布时间:2022-07-26
男孩说:“我觉得人生很没意思,我渴望自由的生活。” 这是他说的第一句话,诗意得很滑稽,带着上世纪那种“启蒙派”电影的味道。一个满脸大胡子的诗人、画家或者音乐人,在对一个扎着双辫满脸稚气的文学女青年讨论形而上学、虚无缥......
法学教育培养什么
发布时间:2013-12-19
" [提 要]笔者从我国法学教育的历史渊源、模式及发展主要剖析了当前国内法学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弊端,并为此提出了引进国外优秀法学教育模式的观点。 [关键词]法学教育历史沿袭 模式 现状 法律诊所教育 与此同时,在新的历史时期......
网络剧为什么这么红
发布时间:2023-06-16
近年来随着网络视频用户的增多,以及高昂的正版版权购买费用,各大视频网站纷纷发力制作网络自制剧。这种网络剧专门为网民制作,并通过互联网进行播放。与传统的电视连续剧相比,网络剧具有独特的优势。网络剧的制作基于用户数据进行......
你每天到底在忙些什么
发布时间:2023-03-04
人生的盛宴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我们的胃口怎样。 关于人,最难了解的事情终究是他对工作的观念,及他指定给自己做的工作或社会指定给他做的工作。世间的万物都在悠闲中过日子,只有人类为生活而工作着。 当我在......
辞职检察官杨斌在想什么
发布时间:2023-07-15
杨斌称辞职为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走出体制的最大障碍确实是勇气,但对我来说,这就和我以前做的任何事一样,是遵从内心的结果。我只是一个对自己诚实的人。” “递了辞职报告,顿觉一身轻松。没有纠......
为什么要让学生学画画
发布时间:2023-02-20
据我了解:有的家长是看孩子在家到处乱涂乱画比较喜欢画画,找个地方让他学学、看看以后有出息(当画家),有的是看到孩子在家光看电视和玩,于是找个方学点东西试试,有的是孩子调皮,多数的时间喜欢在外面打闹,怕出危险,找个地方学习可以约......
成长,需要学习什么
发布时间:2015-09-16
片名:魔法保姆麦克菲Ⅱ 导演:苏珊娜・怀特 主演:艾玛・汤普森等 制片:英国 剧情播报 格林夫人住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她的生活并不宁静。丈夫在远方打仗,杳无音信。家里三个淘气鬼每天要将房子掀个底朝天。 孩子的表哥......
当你谷歌时,你在搜索什么?
发布时间:2022-12-25
谷歌可谓是现代的神谕,且颇令人惊叹。在谷歌上,你能找到《完美陌生人》的主题曲歌词,能寻到儿时街区的卫星图像,亦能搜到量子计算机的设计图样。 然而,尽管它天生具有促人奋进的功能,谷歌搜索同时也作为反映世界现状的重要工具而......
我是哈佛校长,不是女校长
发布时间:2022-12-06
2015年春天,哈佛大学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第二次访华,受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接见,并在清华大学做了演讲。68岁的福斯特是哈佛大学379年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校长,她时常纠正别人:“我是哈佛校长,不是女校长。”而她的不拘一格不......
什么是低碳
发布时间:2023-02-22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
法官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2-06
【论文摘要】由于法官这一主体同时具有了不同的属性和承担了不同的身份角色,加之一国的权力格局和司法制度对法官的制约,任何意图从普适性的角度来论述法官的观点都有失偏颇。本文从法官自然身份和制度身份的分野出发,在具体的语境中来......
关于冤案,我们在谈论什么?
发布时间:2015-08-05
反思冤假错案应走出理念误区 田文昌(中华全国律协刑事业务委员会主任、京都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 近年披露的一些冤假错案,暴露出一些司法和执法者的认识根源出现了问题。在一般公众看来似乎正确的某些司法理念,往往受到业内人......
都在说LOW,那到底什么是LOW
发布时间:2023-04-30
low这个词算是目前最流行、最有力的用来鄙视别人的词了吧。你想看不起谁,不用再费心地去想什么侮辱性、贬损性词汇,只要摇摇头,冷淡地说一句“他太low了”,体内立刻会分泌一种高大上的物质,让自己感觉好得不得了,俨然上帝视角俯......
是什么在推动公务机换代
发布时间:2022-07-24
公务机换代更频繁了 一架公务机的经济寿命可以长达30多年,可一架被贴上“顶级”标签的公务机,或许不到两年,它就被自己公司的新产品挤下了宝座。在公务机领域,“经典”二字的时效性越来越短,同时现役的经典机型也越来越多。 ......
亲戚为什么不那么亲了
发布时间:2023-03-22
在我们的生命里,存在着这样一种人:他们不是你可以放心倾吐心事的人,但关键时候却是你可以托付大事的人;他们总是在互相攀比,总是在背后说长道短,但他们也互相扶持,互相守望,在对方出事时第一时间赶到,出钱出力,出谋划策;他们......
为什么有人一直那么穷?
发布时间:2015-08-21
以前听过一个笑话。两个农妇聊天,其中一个农妇问,你说皇后娘娘早上吃什么?另一个农妇回答:肯定是大饼卷大葱,酱想蘸多少蘸多少,一点都不心疼。刚好她们的男人也在聊天,一个男人说,如果我是皇帝,就把整个村的牛粪全包下来,不......
性骚扰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7-06
性骚扰是什么? 性骚扰是什么? 性骚扰是什么? 性骚扰到底是一个道德问题还是一个法律问题?如果要把性骚扰纳入法律规范的范畴,首先必须明确“性骚扰”的概念。作为法律概念,应该明确规定它的性质,是刑事犯罪行为......
重组为什么难
发布时间:2015-08-12
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被认为是解决钢铁业矛盾的一个重要措施。 按照工信部最新思路,到2025年,前10家钢铁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比例不低于60%,形成3?5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兼并重组是......
车顶亿万富豪狂奔2小时,什么仇什么怨?
发布时间:2023-01-22
官商勾结两兄弟,上演高速公路夺命惊魂 原来,张洛豪见惊动了警察,又甩不掉引擎盖上的唐国庆,便驶向了高速路口,顺着超车道驶上了高速。唐国庆双手紧紧地抓着引擎盖和挡风玻璃间的缝隙,并不停地向张洛豪哀求,可是张洛豪完全没有......
什么样的数学吸引学生
发布时间:2022-10-26
学校准备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要我向家长开一节反映新课程的课。我查了一下教学进度,是“角的认识”。这节课从何处入手展现新课程呢?我又翻阅了《新课程标准》和一些理论书籍,当看到山东大学校长展涛的话:让孩子们学“简单一点,......
大学校长是个什么“官”
发布时间:2023-03-03
空缺近一个月,清华大学迎来了新一任掌门人――邱勇。 今年以来,先后已有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六所知名高校“换帅”。这六所大学校长均由中央任命,并由中央组织部有关部......
房子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31
熙来攘往的大街上,有位老太太,是很老的那种,颤巍巍地在给人发名片。 名片上印着5个名字,5个电话号码,老太太边发边说:“求求好心人,给我的儿子、女儿打电话,让他们来看看他们的妈妈……”说着眼泪就在她沟壑纵横的脸上流了开......
什么叫尊严
发布时间:2015-08-21
一天,我对同事张三说:“你好歹也是一堂堂科长,但在处长面前,却总是像一条哈巴狗似的摇头摆尾,请保持点尊严好吗?”张三不以为然地说:“这也叫尊严吗?等我当上处长后,金钱、美女、权力和地位就应有尽有了,那才叫尊严!” ......
什么是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26
文化是随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
不动产登记你在担心什么
发布时间:2022-10-28
自不动产统一登记确定将于3月1日实施以来,舆论对其的关注和讨论就没有停过。新的不动产登记制度虽没有专门针对公务员房产登记的内容,但对于以前用假名进行登记,或者以其他不正规的手段进行房地产登记的行为,在新的制度下必然会得......
为什么时尚界都在谈论Instagram?
发布时间:2015-09-06
Eva Chen这个社交媒体时代的女魔头终究还是没能拯救Lucky这本杂志。 在她突然宣布卸任Lucky杂志主编位置后没多久,这本创刊15年、康泰纳仕集团旗下的导购杂志就停刊了。Chen很快找到了新东家,它并非是另一家时尚媒体,而是图片社交......
乔东家为什么这么火
发布时间:2023-03-22
何谓街边经济?街边经济泛指流动性摊铺或者小门面,选择人流量大的地段,经营小成本、低价格的小商品或小食品的生意模式。 招招鲜 从十五岁出来跑江湖,王朝中在商场上已经摸爬滚打了18年。他虽然没读过什么书,却在实践中锻炼出......
他们为什么那么有钱
发布时间:2015-08-24
并非所有的不平等都是不好的,以劳动收入的不平等而言,导致劳动者收入不同的因素中,有些是正常的,甚至是积极的。比如,勤奋的工人理应比懒惰的工人收入高,聪明人比笨人挣得多。影响资本收入不平等的因素中,也有合理的部分。比如......
经济学挑战什么“历史[学]”?
发布时间:2023-05-27
最近看到盛洪先生的大作《 经济 学怎样挑战 历史 》(《东方》1996年1期),很受启发。除了文章中间时常过强的价值判断外,我个人对盛先生的主要观点和许多论证,都非常赞同。特别是盛先生关于 中国 在近代的军事失败“主要应归咎于与中......
从算法学习中学习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28
如果我们要穿鞋子和袜子,是先穿鞋子?还是先穿袜子?如果先穿鞋子,袜子就不好穿了,所以必须先穿袜子再穿鞋子.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如果大家去k二代居民身份证,到了政务办公点,你先要看看立在醒目处的办证流程图.流程图清楚地告诉我们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这样不仅知道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们办事的效率,它的本质就是让我们有条理、有步骤地去做事情,抽象到数学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即.........
大学生为什么怕写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9
临近毕业季,毕业论文写作成了不少学生感到头疼的难题。担心论文不能如期完成、不能通过答辩,因此无法顺利毕业,有这种焦虑的毕业生并不在少数,甚至有些女同学用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这样的话来自嘲,近年毕业生论文抄袭、大面积复制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中国学生真的惧怕毕业论文写作?不可否认,毕业论文是衡量学生读书成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欧美、港澳台等地的高校大多秉持宽进严出的教育模式,也就.........
你为什么心跳
发布时间:2015-08-24
这是个名气很大、店面很小且十分讲究的心理诊所,藏在城市的一隅,店主就老李老哥一个。这晚屋里亮起灯光,老李正准备关门打烊时,却见一辆高级轿车轻轻地停在离店门不远的地方,像一只乌鸦飘落。车左右下来俩黑衣服,奔的正是他的店......
地下埋着什么
发布时间:2023-05-25
太奶奶去世那年,爷爷把全家的人都集中在客厅里,抚摸着一个大大的塑料包裹,眼中泛泪,给我们讲起了家史…… 1944年初春刚开学,野田教授策划了一场绘画比赛。我书画造诣不凡,而我暗恋的班花也参加了大赛,我发誓要拿下第一,让她......
月子里吃什么
发布时间:2015-08-27
作者按 民以食为天,传统观念里的“坐月子”和吃息息相关。妈妈、婆婆大多十分认同“坐月子”的重要性,她们会回想自己“坐月子”的时候,可能还会略带自豪地讲述:“我那个时候一天吃了二十几个鸡蛋,月子里吃了八只老母鸡……”真......
什么是负能量
发布时间:2023-05-23
冉云飞兄携其新著《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在长沙讲座。进入互动环节,台下一位女士提问,对“每个人”“沦陷”云云表示质疑,她说她的故乡非但没有沦陷,反而日渐崛起。讲座结束,那位女士和我闲聊了两句,我说观察视角不同,结论......
“什么”去哪儿了
发布时间:2023-02-14
“什么?你偷走了我的东西?”我十分惊讶。 “对呀,”妈妈慢条斯理地说,“我刚刚把你乱放的两样东西拿走了,既然你不想要它们了,那只好我来帮忙了。” “可是你拿走了什么?”我一边问一边翻找着。 这一幕场景是我妈妈拿走我......
什么事“杀风景”
发布时间:2023-03-18
“杀风景”,也写作“煞风景”,指的是美好的景色或环境遭到破坏,现多比喻在兴高采烈的场合做出不合适的行为使人扫兴。 唐代诗人李商隐曾把“清泉濯足、花上晒T、焚琴煮鹤、对花啜茶、背山起楼、松下喝道”列为六大杀风景事情。他......
从“写什么”开始
发布时间:2022-08-03
“写什么”和“怎样写”一直是中学生难以超越的两个难题。七年级学生要做好“写什么”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老师要通过教材的单元安排,理清思路,有取有舍,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写什么”,从而开启学生“怎么写”的大门。【关键词】写作内容方法技巧教学思考【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81-02“写什么”和“怎样写”一直是中学生难以超越的.........
当你相亲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发布时间:2023-03-25
费里尼: 王海,资深媒体人,专业码字者,自媒体微信公众账号:费里尼码字了。 人过中年的男纸,毒气散尽,人畜无害如我,自然很容易化身为妇女之友。此友介乎损友与诤友之间,存在的意义除了甘当女性吐槽回收站之外,时不时怂恿......
医生该向兽医学什么
发布时间:2023-02-14
医生该向兽医学什么 许多人认为动物只有在实验室才能为人类的医疗作出贡献,但动物普同性医学认为,人类和动物患病以及治疗的机理都一样。 电影《周渔的火车》里有一个片段。周渔在火车上晕倒了。同车的人让张强给她看病,张强大声说......
龙和凤是什么时候在一起的
发布时间:2023-02-06
龙和凤的形象都源自先民创造出来的图腾,但在它们产生的早期,龙属阴物,而凤属阳――和人们如今对它们的印象正相反。 龙图腾的产生,是古人对蛇、鱼、鳄等爬行和哺乳动物,以及云、雷电、虹霓、龙卷风等自然天象加以创造融合而成的......
为什么我总在公路上发脾气?
发布时间:2022-10-15
有一个问题我苦恼了很久,平时生活工作遇到不平我都能泰然处之,但开车在路上面对插队的车辆时,我就瞬间变了一个人,戾气喷发,九头牛都拉不住,非要超上去。事后冷静下来,我想想都后怕,我对自己的情绪竟如此陌生!有人说我恨的是......
为什么现在猴子不进化成人
发布时间:2023-02-01
如果我们是从猴子进化而来,那为什么现在还有猴子呢? 人类不是从猴子进化而来的,我们只是拥有共同的祖先。 最开始 只有一个细胞,它吃黄色食物。 某一时刻,细胞自我复制,变成两个了,它们都吃黄色食物。 但是,第二个细......
我为什么没能成为学霸
发布时间:2015-08-25
我在北京教汉语,学生清一色都是美国大(xióng)学(hái)生(zi)。其实,大多数学生,并不会一直与老师周旋在“鸡同鸭讲”的僵局里。 等他们多买几个煎饼果子,在酒吧里多勾搭几个姑娘之后,适应了口音与环境,我们便手牵手一起愉......
我们信仰什么?
发布时间:2014-01-17
——中西文化中的人性与价值 摘 要:信仰与信仰什么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人性就是人的价值,信仰是人的终极价值,信仰什么是终极价值的实现方式,宗教信仰是以对超验的人性(神)目的去追求的人的终极价值。人性是人与自然、社会的......
大众想看什么?
发布时间:2023-02-07
你关心的,才是头条。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就算是生离死别也只当看戏而已。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自媒体平台当然也不会少。这些平台风格各异,偏重的领域也不一样。自媒体账号海客乐就建在一个大众自媒体平台――今日头条。 ......
拿什么给父母
发布时间:2023-01-24
集体跪拜究竟有无意义,关键在于是否能触及中学生的良知,唤醒他们心中的亲情与孝道,如果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教育的本真,那不要也罢。其实,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将心比心,而该校的“跪拜行礼”有做秀之嫌,不但达不到教育之目的,......
为什么是钢琴
发布时间:2023-02-08
我不是专业的音乐人,但在儿子学琴这件事上,有我自己的逻辑和看法。 首先说儿子学琴的态度,至少学琴这几年,他没有对钢琴失去过兴趣,偶有抱怨,都很快平复。 再说他弹琴的水平,起码我自己非常自豪――也许是因为我不懂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