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虽然“萌”这个字用来形容一种特殊的气质是近年来才流行起来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萌人萌物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只不过古人用词讲究,要不然今人在史书上看到的将是以下典故:东施卖萌、班门卖萌、廉颇老矣尚能卖萌……是的,萌在古代是大量存在的,虽然当时它还不叫“萌”。
“卖萌”指的是明明知道自己很萌,还是故意突出显示自己的萌点――按照这种说法,西施捧心是假,卖萌是真。而同样是捧心,东施由于长得丑且非原创,就只能叫“装萌”。
东施装萌这个笑话虽然足够著名,但是东施的装萌到底是属于装砸了的萌,功力尚浅。在历史上得到“最会装萌”这个称号的人应当是越王勾践。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入吴国为奴。不仅喂马、拉车、守坟事事亲为,还亲尝夫差的排泄物为吴王“诊病”。取得夫差信任后,被放回越国的勾践,一边继续装萌,边卧薪尝胆,终于在十多年后一举打败吴国。装萌装了近二十年,我们实在应该给勾践颁发一个“终身成就奖”。
萌卖过了头,就只能叫“傲娇”了,这是卖萌的高级阶段。傲娇者外冷内热,明明心有千千结,但表面上依然高傲如南极冰川,多么欲说还休的魅力啊。说到傲娇,“竹林七贤”里的嵇康称得上傲娇的鼻祖。嵇康长得就萌,后来蒙冤被判死罪,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的嵇康,慨然长叹:“《广陵散》今绝矣!”即使惋惜他也不肯留下《广陵散》的曲谱,真是傲娇得让人扼腕啊!
有热心网友为“萌”总结出了若干属性,其中第二条是“天然呆”。网友对这个词的解释是“看起来傻乎乎有点反应迟钝,知识或举止多少偏离一般常识的范围,但本人对此毫无自觉或没有察觉”。犯傻又不知道,还坚持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一种另类的萌。
中国古代并不缺乏这样另类的“萌人”,我们童年时代接触的中国寓言中,主角有不少都是天然呆。《列子・周穆王》中记载,一个郑国人,打了鹿想藏起来,埋在地下找不到了,于是骗自己说根本没有发生过这回事,这就是“蕉鹿自欺”的故事,这个郑国人是一个自欺欺人的天然呆。天然呆之所以会显得傻乎乎的,往往是因为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完全不清楚他人的眼光和想法,一不小心就会干出“买椟还珠”的傻事;举一反三在天然呆的字典里也是找不到的,所以干出“刻舟求剑”“守株待兔”“邯郸学步”“郑人买履”之类的事虽然令人咋舌,但也不足为奇。
不过人们发现,古代历史记载中很多天然呆都来自古宋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宋人”,这点发现让很多现居住在古代宋地的现代人不高兴,“干吗总要说我们?”不过中国古代寓言流传太久,影响一时难以消除,所以保持开心的最好办法还是避免主动对号入座,否则不也犯了天然呆不会举一反三的错误吗?
爆笑吃货语录
吃货的格言:今天吃喝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吃喝。
有的饭桶相当于吃货,但吃货却不一定是饭桶。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饭桶很能吃,吃货很会吃。
真正的吃货敢于直面粗壮的大腿,敢于挑战隆起的小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