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渐进社会工程的象征:中国当代小说城乡对立主题的变奏

渐进社会工程的象征:中国当代小说城乡对立主题的变奏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01:49:26
渐进社会工程的象征:中国当代小说城乡对立主题的变奏
时间:2022-12-28 01:49:26     小编:

城乡对立是从传统转向现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社会现象,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意味着现代化的完成。根据世界各国现代化的经验,要实现工业化、城市化这些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就不能不先从积累大量资本,因此现代化总是伴随着对农村的剥削乃至于掠夺。而且要把建立在小农基础上的农业社会改造为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就必然要改造传统农业。这就是说,在把小土地占有制改造为适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土地占有制的过程中改变农业的生产组织和生产方式,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改造为适应大工业发展需要的、主要面向经济的规模化农业,同时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这个过程中,把传统的农民改造成为现代农民,使农民伴随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变革自己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这一改造农业的庞大社会工程自然是以城乡对立为出发点开始其渐进式的解决矛盾之路。建国后至改革前,中国的基本经济格局是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二元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也是典型的二元结构,即城市-市民、农村-农民,除考大学、当兵能使极少数农民进入城市,农民被长期隔离在城门之外。城乡分割大大延缓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造成城乡差别背景下的社会身份等级及其阶级仇恨。改革开放后,农民以极大的创造性参与现代化历史进程,「民工潮」、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等新生事物正在突破传统户籍制度,旧的城乡分割、区域封闭的社会经济体制,以及同质的、超稳定的传统农村社会结构。但总体说来,中国依然处于从传统的小农经济向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转移过程之中,这个过程还远没有完成。从农业向非农产业(工商业)的转移,似乎有两种实现形式:就地转移(如乡镇企业、异地打工等)和离地转移(家庭住所、经济收入、生活重心全部转入城镇)。应当说后者有利于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和城市化过程,应当受到政策的鼓励。但这意味着大量农业转移到城镇,而城市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这样,生活价值取向已经城市化了的一批农村青年构成了一个十分特殊而庞大的社会阶层,他们的社会身份依然是「农民」,但他们再也不愿过父辈们那种厮守于土地的贫困生活,准备不惜一切代价进入城市。然而城市却难以满足他们安家立业的正常要求,他们不得不走的是一条比城市人艰难百倍的求生与发展之路。这一流动于城乡之间、找不到生活位置的青年男女内心所积压的怨恨与失望实在是中国大转型时代一股强劲的社会情绪,值得关注与研究,因为经济基础并非直接决定上层,而是通过社会(社会情绪是社会心理的核心内容)的中介环节而决定上层建筑,尤其是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部分。这就引出当代小说城乡对立主题的的一个问题:进城──征服女人的菲勒斯能指。

实际上,在国家意识形态以绝对优势笼罩精神空间及其信息传达管道的时候,城乡分割造成的阶级差别和农民的进城欲望就已经通过迂回的方式在中得到隐性表达,史上两位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康濯的《春种秋收》和柳青的《创业史》都曾涉及这一问题。在他们写作的时代(50-6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按照国民经济建设划分为工业和农业,对农业的改造方针的根本目的是支持工业化,使国家得到大量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商品粮食及其它农产品。这条牺牲农民利益的现代化之路必须通过修辞手法得到农民的支持,那就是所谓共同富裕的许诺:只有合作化才能一步一步地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的产量,才能使所有的农民真正脱离贫困的境地而日益富裕起来。但是,工业与农业所对应的现实生活领域是城市与农村,两者的经济及其生活在其中的「人民」生活水准的差距是显在的,是不能用党的总路线总任务等宣传来抹平的,这就是为甚么农村青年进城的强劲潮流始终涌动冲击着社会主义建设规划。我感兴趣的是文学如何在这种现实与宣传之间帮助意识形态成功突围,这才是文学作为社会象征性行为的政治功能。相信这样一种论点是经得住时间和实践的,那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社会的和历史的,事实上,一切事物说到底都是政治的。因此,我们可以认同美国当代批评理论家詹姆逊的大胆假设:政治视角是一切阅读和一切阐释的绝对视域。

合作化是康濯和柳青的叙事主题,但城乡对立的主题却从一体化和谐社会景观的表面成功偷渡,泄露了不同符号系统所发放信息之间的限定性矛盾,它们构成「形式的意识形态」1,使文本可以被重构为不同生产方式的符号系统运动的力的场。康濯的《春种秋收》写于1954 年,一般认为它是把劳动和爱情结合起来歌颂农业合作化中涌现的新人新事。参照马烽写于1954年的《韩梅梅》,康濯的写作策略之高明才能显影出来。《韩梅梅》是针对农村高小毕业生不安心农业生产的现象,及时配合对他们进行劳动的政治任务而创作的,发表后曾在广大青年群众中引起热烈的反应,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其 主题是显豁的,构思也单纯明了,开头结尾的叙述者充当韩梅梅信件的引号,叙事主体部分是韩梅梅的四封信。主题通过韩梅梅主动参加生产劳动成为养猪能手的先进事迹就得到充分的阐释,另外还加上同学张伟挑肥拣瘦看不起劳动的落后思想作为对照补充。这样的意义传达是明确完整的,但显然缺乏吸引人的性。《春种秋收》就迥然不同了,且不说它把描写叙述的多种手法穿插结合,制造波澜起伏摇曳多姿的叙事效果。更重要的是,它还运用了一个百试不爽的小说元素来运载意识形态,那就是爱情。应当说,康濯对玉翠和行动的描写是现实主义的,她想通过婚姻走进城市,这是青年女性实现进城梦的快捷方式。然而,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女性却在城市人那里屡屡碰壁,她所遭遇的城市男人大都是缺乏性魅力又无法沟通的;至于她自己看得上的团书记,人家又嫌她不安心农村,思想不好。这样,美丽的农村姑娘看来就只能转变思想选择嫁个农村青年了。当然,接下来的叙事就应该交割给革命浪漫主义的喜剧原则了,这是主义现实主义的组成部分。玉翠和农村优秀青年、科技能手周昌林戏剧性的情感发展把留在农村、获得爱情与幸福生活完美统一,顺理成章地完成了歌颂合作化的主题叙事。在对这桩婚姻的叙述中我们经常听得到喧闹的笑声,流溢着乌托邦欲望满足营造出的幸福感。这是当时农民所能想象的最好结局:劳动、爱情、幸福(更直接地说是「富裕」),当然也是主导意识形态可资利用的资源。康濯的叙事策略以一出爱情喜剧抚平了城乡差别和阶级等级制的不公,把农村人安放在新的田园牧歌中,那才是他们获得幸福的不变的位置。

《创业史》对城乡对立主题采取暗渡陈仓的方法,爱情仍然是首选的载体。相对于一心扑在合作化事业上的梁生宝,徐改霞未免过于敏感多情。然而她进城的动机一开始就不同于那些被城市生活享受所吸引、蜂拥而上考工厂的农村闺女,她是在爱情受挫之后受代表主任郭振山的鼓动,怀着参加国家化的崇高思想想要离开农村的,最后又因为爱情无望,通过国家正常招工决绝而去。叙事导向这样的想象:如果没有郭振山对这桩婚姻的破坏,如果没有连续的误解,生宝和改霞本应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改霞根本用不着进城当工人。这样,《创业史》典型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叙事(严峻的阶级斗争形势)借助于传奇小说中小人破坏的模式保持了意识形态平衡,改霞进城不再是一件值得歆羡的喜事,尽管对于大多数农村人来说事实恰恰相反,那一片考工厂的学生蓝和黑头发就是最雄辩的证据。此外,叙事还借助改霞寡母的孤寂进一步抵消了改霞进城的诱惑,用亲情抵挡外出寻找新生活的冲动,以家庭的名义让农民安心留在农村。这样,柳青合情合理、严丝合缝的情节发展就堵住了农民进城的正常管道,祛除了有关城市魅力的可能想象,浮在叙事流表面的是新富农郭振山的阴险、改霞的失望、改霞母亲的悔恨,这些东西足以把城市推向情感认同的负面。

进入80年代,路遥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城乡对立主题的最沉痛最尖锐的思索和表达。写于1981年的《人生》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写于1985-1988年的百万字长篇《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奖。两部小说分别打上了清晰的时间印痕,但都拥有明确的主题表达,那就是坚定的进城步伐。为路遥带来巨大成功的《人生》在改革开放之初的轰动效应至少部分是因为它抓住了一股强劲的社会情绪,在城乡差距相对以后要大得多的那个时代,这种社会情绪会表现得更激烈。这就是为甚么《人生》是同类主题阐释中最具有现实主义批判性的一部小说,它的感染力源于真实的生活描写、丰满的人物形象、充沛的思想感情等为经典现实主义赢得声誉的文学代码。二十多年后的读者依然感受得到高加林的痛苦,因为他的愤懑直指社会不公──同样的或不同表现的社会不公现象今天还未消除,通过社会工程逐渐消除它们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像《红与黑》中的于连一样,高加林也是在久远的未来仍会唤起激情的人物,他的仇恨在1998年刘醒龙一篇并不成功但很有影响的小说《大树还小》中激化到咬牙切齿的程度。后者批判的锋芒指向80年代的知青神话,农民秦四爹因为跟女知青谈恋爱入狱三年,而知青却可以肆意让农民女儿为他们流产再抛弃她们。二十多年后自命不凡的知青依然趾高气扬地骑在农民脖子上,农民女儿因为贫困还得充当他们的玩物,这就是知青对救命恩人的报答,也是城市对农村的暴行。在《人生》的时代,路遥通过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圆满传达这种社会情绪,不能不说是表现了超出常人的胆识。《人生》的语义世界不同于《春种秋收》、《创业史》,关于农村与城市的义素组不再把国家工农业建设事业放在个人现实生活及其观念的对立面,农村与城市不同的社会和差距凸现出来,农村人与城市人不同的阶级意识变得分明起来。小说的语义域不再停留于意识形态宏大叙事堂皇话语的表皮,而集中于个人生活道路来把捉深层的时代脉搏。分析起来,《人生》的意义结构表达式涉及四个义素:在城市语义轴上的两个相反义素是个人前途/小市民意识,在农村语义轴上的两个相反义素是贫困/,它们组成格雷马斯的符号学矩形,这个义素系统(即意义的基本结构)生成拟人的结合──即叙事人物。在复合轴合成的是黄亚萍以及克南妈、亚萍父母等自私势利的城市人,中性轴上合成的是小说中的理想女性巧珍,她是贫苦农村的精神化身,集真善美于一身,体现了路遥有关农村想象的乌托邦性质。纵向的情态轴是城乡能量交换的可能途径,高加林由贫困的农村进入城市,并梦想借婚姻走向更大的城市,是贫困与小市民意识的结合;至于道德与个人前途的结合则是那个一闪而过的高加林的叔父,但他的进城之路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情态轴1缺乏示范性的道德吸引力。在康濯、柳青的时代,进城的路被农村优秀女性的爱情渴望阻断了,无论这爱情是获得还是失去,农村都是作为男性魅力的能指磁心一样吸引着追求幸福的女性,而对于农村男性,这种爱情奖赏似乎反倒无关紧要。于是农村以一种男性霸权主义的自高自大把贫困的自我变成了地上乌托邦,这正是意识形态叙事的意图。《人生》转换了进城主题的模式:追求城市文明生活、以个人前途为目标的男性抛弃纯洁善良的农村女性,而以城市女性为爱情进攻对象和和实现目标的助手。这也是男性叙事经常采用的叙事方略,但是更具批判性反省意识:在推动故事发展的交换机制中,女性是最常见的交换物。因为自从人类进入父系社会,女性就一直是男人的战利品、奖赏、礼物和财富,所以征服城市首先从征服城市女性开始。开始,当男性开始以主动进攻的姿态追求现实的幸福生活的时候,女性就作为农村或城市的能指,分别成为被抛弃或征服的对象词项,就像巧珍与黄亚萍,她们代表文化的对立和阶级的对立。然而这样的文化选择是痛苦的,从熟悉适应的人文环境转换到一个陌生多变的人文环境,很容易感受到敌意与挫折;而且由于进城的路遍布人为阻力,它必然蕴含人性裂变的种种可能。因此,路遥文本中的城市被意指为无情的异在,而农村则是精神的支持、心灵的归宿,是人获得根基持存性的热土。高加林的背叛受到道德的,因为他不仅背叛了巧珍,还背叛了农村背叛了故乡背叛了,这就是进城的代价。背叛当然要受到惩罚,不仅要丢掉城里的饭碗,还要被城里女人「真诚地」抛弃。这样,在批判现实主义客观冷静的社会解剖刀下,来自没落文明和弱势群体的道德义愤和阶级立场,就缓和了农村物质生活的贫困落后可能带来的心理阻抗,而通过痴心女子负心汉这一传统爱情故事的全新演绎 赢得了广泛的情感认同,成为常读常新的经典。

三部长篇《平凡的世界》不同于《人生》的,是浓郁的春天的气息──浪漫主义激情。它写于改革初见成效的时刻,后来日渐严重的农村改革新问题(如重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不明晰、政绩工程、贪污腐败等)尚未显露,光明的前景展现在敢于进取的新一代农民面前。虽然外面的世界依然是设防的城市,但农民进城的路子毕竟宽阔了许多,汹涌的民工潮正在冲击城市的大门。这是一个正在发生迅速变化、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时刻,正是传奇出现的境遇:「至于传奇,看来它最终定型的条件,即我们曾提到的其它前提所依赖的条件──世俗性的范畴,觉得像魔力似的善和恶的意识形态素,某种救赎的历史性──似乎要在某个过渡的时刻出现,在这个过渡时刻,两种迥然不同的生产方式或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共存。它们的对抗性还没有从社会阶级斗争方面系统地表现出来,因此消除对抗可以通过某种怀旧的(或者不那么经常地通过乌托邦的)和谐的方式投射出来。」2这种过渡时刻主要被感受为一种有机社会秩序的经验,尽管它正处于被渗透、破坏和重组的过程之中。所以,强烈的主观理想化冲动对于现实社会变化的拯救是《平凡的世界》的历史性特征:它使那个世界隐藏的梦幻得以显现,对一个时代的理想和恐惧、尤其是不能在其它形式中得以表现的理想和恐惧提供一种特别精确的记录,因而是神话层次上的模仿,是一个时代集体潜意识的形式。这一点使它像时髦本身一样趋于衰落,在自己的时代投其所好,在另一个时代却令人难以卒读。同时这也意味着它总是富有启示性的:让我们暂时地、戏剧性地体验过去了的陌生社会的独特压力,从而更了解自己时代的特点。

《平凡的世界》依然接续《人生》的主题表达,但按照当代英雄传奇史诗的秩序改编了城市与农村的语义。对于孙少平来说城市不仅是获得个人前途、文明生活的入场券,它还是承载未知向往的冒险之地,因此它既是信仰中的未来──人生理想,也是主动经受苦难消耗英雄主义激情的人间炼狱。农村虽然在改革中走上脱贫之路,但依然期待更大更全面的变化。它充满活力的传统(乐于助人、诚实不欺、坚忍不拔、温暖亲情等)是少平性魅力之所在,也是他走出困境的力量源泉,是他最终获得成功的绝对因。但同时农村又是束缚他因而必须坚决跳脱的保守主义藩篱。这样,分裂因素的结合就标示出历史的「野性思维」(或詹姆逊所谓「无意识」)突围式的解决方法。这一次城市不再是滋生小市民意识和生存特权的无情异在,它被英勇献身的田润叶、田晓霞变成了在苦难中成就未来的理想女性,她们是慷慨的赠与者,当英雄受到考验、质询、攻击的时候为他提供无私的帮助。她们把城市合成形而上的追求或希冀的主题,蕴含传奇式的世俗未来的拯救之路。在中性轴上的结合生成了农村改革新人少安,他暂时还满足于就地发展非农产业的致富计划,这是那个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局限。情态轴上农村与城市的相互蕴涵指示着进城的道路,少平以道德活力走向梦想,而保守与苦难总是结伴而行,是父辈们坎坷的人生经验,也是对人生欠缺意义思索和进取精神的郝红梅的生活教训。与《人生》相比,《平凡的世界》彻底重写了由城市与农村组合而成的我们生存其间的世界景观,城市冉冉升起,是少平西天取经的人生意义。农村依然是道德(活力)的源泉,发送迷人的男性魅力,为少平和少安搭起成功的桥梁,但却不再诞生巧珍那样的理想女性,因而永远丧失了阿拉丁神灯赋予农村的精神力量。这样,少平走向城市不再意味着对农村的背叛,而是朝圣教徒崇高的人生选择,《平凡的世界》因此被演变为历史与传奇的奇特混合。

在《平凡的世界》中,两种文类形式因素的矛盾是可以明白辨识的,那就是现实主义的史诗性宏观叙事格局和个人主义英雄传奇的异质性存在,姑且称之为「传奇史诗」。它的整体结构是《创业史》式的,力求全景式反映1975-1985年近十年间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因此对中国社会各阶层人物都试图点击囊括,从而使有关县、地、省级领导和各次要人物的详细交待仅仅具备形式完整的意义,对叙事进程不构成任何必要性。另一缺陷是对史诗的意义提升没能从叙事中自然流露,而在无限延宕中被放逐,没有达到穿透历史的预期效果。另一方面,传奇叙述的异质性脱离现实原则,敞开感受其它历史节奏、以超凡的乌托邦方式转变固定现实的可能。脱掉史诗性叙事冠冕堂皇的礼服,出现在读者视野中的是以少平为中心的人物运动的河流,一个在朝圣与爱情的旅途上疯狂冒险、在苦难中体味人生崇高感的当代英雄传奇。文本是如何把少平制造成当代英雄的呢?首先是把基于城乡差别的农民进城的欲望改写为自我放逐,到外面去闯荡世界的「青春的激情」。在城市当揽工汉的少平虽然挣扎在社会最底层,为几个钱受尽折磨,但他却不仅仅将此看作谋生活命的手段。「职业的高贵与低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恰恰相反,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历经千辛万苦而酿造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3这样,农民──民工遭受的社会不公被坚定的信仰演化为忍辱负重的人生,它的根生长于中国源远流长的生存智慧中。然而少平主动承受甚至追随苦难的强迫症更像是一种英雄主义的白日梦,它的幻想性质正是传奇的功能──把人从禁忌和偏见中解放出来,释放受抑制的潜意识,满足隐藏的愿望和梦想。这当然是路遥隐秘的叙事动力──它明白无误地渗透在话语的每一个词汇选择与组合中,那种激昂夸饰的语调很像是十七年的英雄主义再现。可惜少平作为传奇史诗中的英雄,其英雄性已失去外在神奇事迹的支撑而呈现自我消解的趋势。无论少平如何从劳动、从苦难中挖掘崇高的意义,他的人生搏斗却总是落脚在「进城」这一个人的现实生存目标上;而且他并没有找到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他由揽工汉变成矿工纯属偶然──是希望他入赘的曹书记和爱着他的田晓霞帮忙活动下来的。因此叙述逻辑引出这样的结论:仅仅依靠自己男性的魅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少平就必然获得拯救,尤其是来自女性的帮助。这位云游城市寻求冒险的当代英雄为自己制造不应有的困难,以便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显示骑士的英勇、圣徒的崇高。他向城市的进攻采取消极被动的方式,表现出偏爱温情、退隐、田园诗的传奇境界的潜意识冲动。他背对冷酷艰难的生存,退回书本世界、自我道德完善、理想爱情和温馨的家庭生活,最后他的进城不过是实现了由城市向另一种乡村的退却──矿区是封闭起来的宁静的乐园。然而他前途渺茫的个人奋斗被女性的爱情饰以光环,使他的胜利如同古代骑士一样同时在战场(进城)和闺房(城市女性)两个方向展开。显然路遥是过于偏爱他的农村青年了,少平先后得到拐女子、田晓霞、金秀、惠英等女性的爱,其中两位还是大学生。他的心态仿佛一位体验生活的作家,在工地和井下都在读文学书籍,还与田晓霞耍弄文人幽默,风雅地爬山、讨论、看诗,对知识、、美、情感怀有形而上的单纯信念。这些在当时就已经难以支撑其英雄形象,而使他更像一位古代落难书生或公子,难以承担救赎未来的重任,在今天急功近利、欲望泛滥的文学观念面前就尤其显得幼稚可笑了。《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流行于的英雄主义最后的昙花一现,宣告了英雄时代的结束和世俗时代的到来,紧接着它就要变成讽刺型滑稽小丑了。

就这样,路遥用传奇实现了对城市恐惧的克服,城市仿佛一位钟情于穷书生的富家小姐,代表企望中的美、幸福和等待开启的真理之门,城乡差异通过爱情的欲望满足而不着痕迹地弥合起来。没有了《人生》尖锐的疼痛和愤懑,温情的关爱包裹了少平的身心,唤起往昔伊甸园时代和每个人心中永存的梦幻。在礼崩乐坏的临界点,路遥的个人英雄传奇史诗试图以传统和爱情理想来实现对城市的征服,这样的救赎是对于变革时代的抵制和整合,它是逃避现实的,同时也是富有启发意义的。路遥本人明确和坚定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不是让读者从他们自己的现实世界逃离,而毋宁说是以小说的理想世界为平凡的人生经验提供一块试金石。实际上,路遥的现实主义精神使他不可能对现实的局限视而不见,他笔下的爱情虽然超越社会地位悬殊等世俗价值,但并没有开花结果,而最终演化为毁灭美的悲剧:田晓霞被洪水冲走,金秀则因为少平的毁容而被矿区女人惠英代替。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削弱传奇的内在主题:对生命活力、自由、青春、爱情的赞美一直回荡到《平凡的世界》的结尾,它们是冲决一切社会障碍的人性本能。

时间推进到2003年,河南作家李佩甫的小说《城的灯》再次把城乡对立的社会不公摄入视域。这部长篇耗费巨大篇幅详尽描写部队权力运作的过程和权力场斗争技巧,这是近年来畅销书的一大卖点,当然与官场腐败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也正是大众满足欲望的活力所在。和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作家一样,李佩甫不再为了要在纯与通俗文学之间站队而惶恐不安,他似乎并不准备在这部小说中建立的功名,他所关注的是社会不公对人性的戕害,以及人性在特定文化生存下的异化。在他的语义世界里,城市被分解为权力(欲望)和异化二元对立的义素组,而农村则可以分解为人道与(主要是一种文化惰性)的对立。城市语义轴上合成的是所有那些处心积虑维护自身利益的城市人,他们苍白的精神不言而喻,总激起作家强烈的讽刺欲望。农村的义素衔接合成的是既猥琐自私又不乏人道同情、其劣根性有可能转变为现代道德文明的农村人,他们在刘汉香的带领下终于挺进城市。连接农村与城市的路径是刘汉香与冯家昌弟兄们分别昭示的两条情态轴,刘汉香坚持人道理想,带领众人获得世俗欲望的对象──进城的权力,而冯家昌发挥农民的隐忍与机智,学习权力斗争的绝招,最终完成了整个家族的进城大迁移,同时也永远地失去了自我。城乡差别带来的阶级对立凸现出来,冯家昌的屈辱与仇恨揭示了城市与农村的双重异化,问题的解决只能是社会工程学意义上的,其近期目标应当是把农村变成城市,如同刘汉香所做的那样,而不是简单地把农村人变成城市人,像冯家昌所做的那样。新的历史机遇为李佩甫的创造了新的可能,《城的灯》延续《人生》的愤懑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但问题却进一步发展,而不是被不可掌握的偶然切断来演示道德训诫的命运故事。黄亚萍嫁给了高加林,帮助后者借婚姻达到爬梯子的权力目标;巧珍从爱情折磨中站立起来,带领村人种树种花,把上梁村变成了月亮镇──花镇,以自己的心点亮了城的灯。不过,《城的灯》与《人生》的本质相同也是显在的:现实利益依然属于城市一维,而道德理想的非现实一维依然归于农村,尽管刘汉香的神圣已经受到村人文化陋习的擦抹。这与其简单归结为作家的创造力匮乏,毋宁说是现实社会结构使然。对于一个趋于没落的文明,它的信心大概只有从传统道德源泉中汲取。

综上所述,从《创业史》到《城的灯》,进城主题总要借助婚姻爱情才得以完成。上述小说的意义基本结构总是将性的魅力和道德活力赋予农村青年,他们的男性不仅吸引农村姑娘安心留在农村,还总能得到城市女性的青睐,这种性的吸引力是农民征服城市的意识形态素的梦幻表达。但也正因为性爱的朝三暮四本质,一方面城乡矛盾有可能借助城市女性的爱慕和帮助而消解,另一方面城市女性也有可能在心血来潮的满足之后抛弃或压迫臣服于石榴裙下的农村男人。城市女性的复杂多变是处于劣势的农村人对于城市的想象,它忽而是纵马驰骋的广阔天地,忽而又是冰冷坚硬的无情异在。构成城市景观的另一半是城市男性,可惜他们总是缺乏性魅力,在文本中处于边缘位置,而且最终总被农村青年夺去爱情。美丽温柔刚强贤淑的农村女性使作家激情荡漾,毫不吝惜溢美之词。虽然她们总是被渴慕城市文明的农村男性无情抛弃,她们却宁静承受,保持人的高贵和尊严。她们寄托了人类对于正在逝去的乡村文化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尤其是男性对于温柔恭顺忍让的传统妇德的怀恋。把这些小说还原到各自的历史语境中作历时性比较,渐进式社会工程的发展轨迹也就清晰显现出来,我们可以看到农民进城的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宽阔。在《创业史》时代,进城是农民的愿望,却受到社会的排斥、压抑或禁止;到《人生》的时代,社会与个人的价值冲突凸现出来,高加林的进城受到社会的惩罚,却唤起人类的道德同情与义愤。在《平凡的世界》中,少平已经使个人的正当欲求合乎社会许可的管道,但这种遇合带有改变英雄命运的传奇偶然性,不具备满足集体愿望的社会可行性。到了《城的灯》,社会许可的进城之路与农民的向往重合,刘汉香代表的情态轴1已经能够承载起人性的价值。从《创业史》到《城的灯》,由反对进城到谴责社会不公再到发现集体进城的金光大道,由异化的屈服到理想的实现,由不可知的个人命运转折到制度化的集体转变身份,中国社会改革工程的逐步演进在小说的虚空间中获得了象征性的表现,这种象征性行为过程通过不同生产方式的并存、各种文类话语的沉淀、众多意识形态素的碰撞而糅合为开放的历史,我们可以期待它的光明前景。

附图:

注释:

1、2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无意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86,第134页。

3 路遥:《平凡的世界》,《路遥文集》第4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89页。

张懿红 1968年生,现为兰州大学文学博士研究生,师从程金城导师,主攻农村题材小说,也从事小说创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犬儒主义--当代社会精神分裂的主要表征
发布时间:2023-05-17
关键字:犬儒主义 精神分裂 听过侯宝林的相声《买佛龛》的人都会记得,那里面有个老太太,老太太从纸店里买回个“灶王爷”,回家路上碰见个小伙子,小伙子挺懂礼貌:“大娘出门儿啦?哈……买佛龛啦?”老太太一听,不乐意了:“年......
分析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围城”
发布时间:2023-06-28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社会关系的物化。价值货币化即货币成为衡量价值的基本标准。用不同数量的货币将各种不同的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实质上是一个价值祛魅的过程:即祛除笼罩在各种价值之上的迷魅而纱,使之成为可以精......
当代世界危机与社会主义的变革
发布时间:2014-01-17
资本主义摇摇欲坠与社会主义替代的缺乏 在冷战结束和社会主义集团瓦解后,帝国主义理论家们对资本主义的不可战胜感到洋洋自得。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一书中断言,资本主义取得了无可争议的胜利。从那时起,美国政府不再继续出版《共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当代形态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落后国家 当代形态 [论文摘要]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这主要是因为其艰难探索并成功找到了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当代中国的社会主義现代化建设把一个半世纪以来先进中国人的理想变成了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的跨世纪工程。社会主義现代化在中国的创造和前景,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贡献,是关于当代社会主義历史命运的有力回答。深刻认......
农民市民化:当代中国社会学的重要研究主题
发布时间:2022-08-07
" [内容提要]农民市民化这一概念具有其独特的社会学内涵,目前,无论是从时代背景、政策诉求还是从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来看,全面开展农民市民化的研究已极为必要。这种研究的基本进路多种多样,而其中又有一些基本问题和难点问题值得我......
“阴沉”主题的变奏
发布时间:2022-11-17
摘 要:符号美学认为,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冯至的《北游》组诗通过一系列符号形式的创造组合,向读者传达了“阴沉”的变奏曲,创造出了对20世纪30年代处于中西方文化冲撞的缝隙中内心充满苦闷、傍徨的最先觉醒却不知......
小议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7-09
小议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一、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及其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适合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统一。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主要是根据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把社会形态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和三种社会形态,并由此发现社会进化的规律。马克思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社会形态演进的.........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人格精神塑造
发布时间:2022-07-22
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转型阶段,正由欠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发达的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转型,这客观上为个体的人格精神塑造提供了足够的可塑性空间。与社会的现代化相适应,人的现代化是通过人格精神的塑造而形成的。中国社会......
当代我国社会中的病态心理现象及其消解
发布时间:2023-06-20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转型时期,人们在分享现代物质文明和文化成果的同时,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主体诉求等正趋向多元、多样、多态和多变,原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极少数人出现了精神迷失、心......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回顾与前瞻
发布时间:2023-03-31
社会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上层建筑,由现实社会存在决定,并且指导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回顾中国过去价值观的形成与变化,总结当前价值观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对于形成符合中国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新科技革命进程中的社会主义中国
发布时间:2022-08-14
摘 要:在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既面临机遇和挑战,又需要在坚持以我为主的基础上,不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进科技进步,实现国家的科技优势,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科技;革命;发展 目前,新科技......
新科技革命进程中的社会主义中国
发布时间:2022-07-24
目前,新科技革命的趋势正在迅速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催化作用下,资本、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各个国家的经济被越来越深地卷入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以至相互依存关......
浅析乡土社会到法治社会的转变过程
发布时间:2023-05-20
制度的革新和现代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或是本土制度的时代进步,或是制度的移植。民主,自由,法治,平等成为现代法治的显著特征,很多国家也在经历着由乡土文化向法治文明的演变。从地理环境上看中国背靠最大的大陆也面向最大的海洋,......
当代文学作品中城乡之间特殊空间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3-11
内容摘要:在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乡驿站这样一些特殊的空间。丰富多彩的货郎担、慢节奏的绿皮车、寄放乡村人的灵魂客栈,这些连接城乡的驿站也终将因时代的步伐湮没于历史的长河。它们的消失在一定程度上宣告着城市文明到来的......
乡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 要:乡村城镇化是指各类发展要素不断地向农村聚集,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环境始终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由乡村城镇化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国......
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发布时间:2023-02-19
"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力大军,他们在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却没享受应有的的社会保障。本文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角,考察了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深入剖析......
论析二十年代乡土小说的发展及流变
发布时间:2023-06-29
" 论文关键词:乡土小说;现代知识者;文化批判;乡愁 论文摘要:乡土小说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起的一个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大约形成于二十年代中期,主要代表作家有普迅、许杰、许钦文、彭家煌、台静农等。乡土文学作家与其描写......
浅析中国当代城市雕塑的形式特征
发布时间:2023-05-20
作为公共艺术的现代城市环境雕塑,其审美特征表现在诸多方面,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国当代城市雕塑形式特征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作为公共艺术的城市雕塑,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城......
集体土地制:中国乡村工业和渐进转轨的根源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中国渐进转轨的相对成功是对西方产权理论的一个有力挑战,并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争论。在比较中国和前苏联、东欧的改革时,人们注意到中国的农村人口和劳动力比重很大,而后者的这些比重很小。这可能是造成转轨差别的重要原因......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因失去土地而引发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法律保障欠缺,救助机制缺失;配套保障设施不健全;失地农民养老资金筹集困难。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多措并举:建立失地农民最低生......
当代中国伦理文化小说的书写者
发布时间:2014-01-26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提出的伦理革命,号召“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把伦理问题提升为超越政治、经济、军事之上的本源性位置,认为伦理问题不解决,政治等其它问题都不可能得到彻底根本的解决......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8
【摘 要】城镇化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及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然而,在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社会保障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并成为阻碍我国城镇化综合平衡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精神
发布时间:2023-02-27
当代中国社会的伦理精神 2012年6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伦理学会与中国青年伦理学会共同主办、井冈山大学与江西伦理学会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在井冈山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成就问题与应对策略探析
发布时间:2023-02-01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社区治理的科学化,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命题。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多元主体合作治理的新格局。......
论宁可小说《扫帚树》的象征美
发布时间:2023-02-13
陕西当代文坛在路遥、陈忠实、贾平凹 “三棵大树”之后还有诸多清新、有力的文学力量。宁可就是其中之一。宁可是陕西省作协签约作家,也是具有填补陕西当下工业题材空白意义的一名作家。他的小说创作追求可读性、想象力和小说意旨指向......
当代社会进步的文化审视
发布时间:2023-03-28
文化建设对促进社会进步的意义 文化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精神是文化的一个表现层面,人的精神是个体积极向上的动力来源。革命、改革、创新、科技等都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不论是革命改革还是创新科技,这些行为的实践主体都是人。只......
探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对象问题
发布时间:2023-01-24
关于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其数量是极其庞大的,尽管有的书写得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是好的还是出现了很多;有的写得很有学术个性,而有的作为教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尽管如此,我还想从一名本科师范院校教师和现代文学研究者的眼光......
从小说主题类型看当代文学场的生态性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28
自从网络小说崛起之后,当代文学场被一分为二,即体制文学场与网络文学场。尽管网络小说至今未受到理论界的应有重视,但它的存在却使体制文学场日益显示出发展的非生态性。也就是说,相对于体制文学场而言,网络小说发展有着自身的文学......
浅谈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负心汉”社会心理
发布时间:2023-03-05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曲同属于叙事文学的范畴,它们在题材方面相互关联、相互借鉴,许多故事都围绕着男女情感、婚恋来展开描写。情感婚恋是文学作品永恒的话题,饮食男女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都会对爱情产生向往,期待在自己最好的年华遇到完美坚贞的爱情,然后组建美满的家庭。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爱情的旅途总是充满艰辛与坎坷,许多情侣最终会因为现实中的各种原因而无法成就美好姻缘,让人惋惜,也正是因为惋惜等情绪的触动,促成了.........
断裂的“他者”:美国当代社会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22
引言 作为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形象学主要研究文学作品中对异国形象的描述和塑造。在《比较文学概论》中,巴柔对形象学有以下界定:形象学是在文学化,同时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的对异国认识的总和。由于对异国认识的总......
浅谈邓小平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2-10
" 论文关键词: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启示 论文摘要:邓小平理论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而且包含着对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总结。邓小平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社会主义的......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中国先锋小说的后现代性特征
发布时间:2023-07-02
摘 要: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自萌生以来,对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学在20世纪后半叶西方文学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成为一个代表性思潮。中国先锋派小说深受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把当代文学的艺术创新......
当代中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认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一、问题与方法当前,我国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尤其在思想文化领域,随着各国文化交流新形势的形成,社会上逐渐呈现出社会意识、价值观多元化的特点。甚至物化生存利益分化文化植入等西方不良价值观在我国取得了较高的认同。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时代特征与越南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13-12-17
" 在20世纪的世界历史变奏曲中,社会主义是贯彻始终的主题之一。“社会主义制度的 产生、发展和曲折前进,构成了20世纪历史画卷的主页。”(注:李铁映《实事求是, 积极探索,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载于李慎明主编《社会主义:理论......
当代中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28
社会公德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备受关注。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公德建设成果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层出不穷。基于此,笔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探究根源以期找到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并从政治、立法,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近几年国内几家著名交流平台充斥着帝都雾霾的相关报道,微信朋友圈的一则标题为你不在北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会呼吸的痛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生态环.........
小说《耻》中的创伤主题
发布时间:2023-06-25
摘要:南非的种族隔离历史不仅给被殖民者带来了创伤,也给殖民者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创伤。小说《耻》中主要人物的创伤就是种族隔离下的结果,文章涌过呈现主要人物的创伤表现,以及创伤症候来展现处在身处种族隔离制度下的黑人以及白人......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发布时间:2023-01-22
" 摘 要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着重从调整收入分配体制、提高农民素质、强化政府服务功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入手,不断推进建设......
论林语堂小说中的中国形象
发布时间:2022-08-01
摘 要:“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林语堂在中西文化交流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过重要贡献。文本是其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本文就心灵德性、理想信仰、现实生活、女性生活四个方面对林语堂小说中的中国形象做详细分析......
当代美国社会的爱弥儿
发布时间:2023-02-18
主持专家 郑新蓉教授 教育即生活,读书即品读教育、品读生活。多年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新蓉教授主持读书会,涉猎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民族教育、性别教育等领域。本期读书会主要介绍《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新闻记者、......
解读小说《故乡》人物形象的艺术美
发布时间:2023-03-22
摘 要:小说《故乡》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该作品塑造了“母亲”、中年闰土、少年闰土、水生、宏儿、杨二嫂等各种形象,本文试从美学的角度分析文本的语言,解读其人物形象之美。 关键词:人物形象;真善美;纯真;悲剧色彩;丑陋......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9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一、关于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意义首先,从理论上来讲,探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这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可以补充和丰富我国社会保障理论,拓宽和丰富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
聚焦:当代优秀影视小说人物语言的社会文化心理
发布时间:2022-07-23
聚焦:当代优秀影视小说人物语言的社会文化心理 影视小说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近十年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爱。它的出现,使中国文学与电视电影的改编互动成了艺术界的一个潮流。它的题材涉及民生、青春、谍战、玄幻、穿越、......
当代国产电视剧中城市形象的宣传策略及宣传流程
发布时间:2017-02-15
摘要:在今天,电视剧对于城市形象的宣传者来说具有了全新的意义,成为了可以作为城市宣传窗口的媒介。对于电视剧的制作方来说,争取城市投资也成为了一个可以利用的选择。热门电视剧可以使得电视剧中的城市品牌形象得以建立,旅游业......
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现状的分析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3-07-01
修德普卢塔克曾说过,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道德在一个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是长久存在的。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会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
抽象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经验——艺术史的社会学批评
发布时间:2013-12-18
笼统艺术在俺们的概念中是比拟模糊的,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中国古代艺术衰亡的时分,笼统艺术根本上是古代艺术的代名词,泛指一切非学院的作风,变形的、表现的、非客观的,都可以概括在笼统艺术中。这个观念到如今还没什么变化,在普通......
现当代中国绘画的时代特征
发布时间:2023-01-14
一、现当代审美需求的时代性当代被流动的时光打上了烙印,确证了一段段生存时空,所以绘画的时代性被不断地赋予新的诠释。美并不像任何刺激物那样产生刺激,它致使启示产生,它调动整个心灵,使它自由自在。有灵觉便美,有妙悟便美,有格调便美,有神韵便美;有内在便美。引美入真,可以显露乾旋坤转,可以勾画生命之圆,可以高扬躬行践履的理想生存方式。因此,美不是漂亮。美既包含了与画家自身相依的提升成分与安顿成分,又赋予.........
论邓小平对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同一性的科学把握
发布时间:2023-03-16
" 社会主义既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又是资本主义的替代物。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作为过渡性质的矛盾统一体,将存在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世界历史时代。而该矛盾统一体所具有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两个方面,也必将贯串由资本......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4-30
1.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构的重要性农村文化是根植于乡土文化,具有代际传承的传统文化基础的现代农村社会文化、生产文化和物质文化。从狭义的角度来解释,农村文化是指农村域内的道德文化、民俗文化、田园文化、艺术文化。我国目前开展的以人为本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对于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重大的契机和挑战。一方面,发展社会经济,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又是提高农民.........
社会保障对城乡家庭消费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26
一、影响效应研究从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来看,主要来自于投资以及产品出口,一般来说,消费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消费在.........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对乡村社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05
摘 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制度改革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发起的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与变革乡村社会秩序的革命。这场革命解放了农业生产力,重组了乡村基层政治结构,引起了乡村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促进了乡村社会现代民主政治因素......
民主化进程中的乡村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27
" 内容提要:随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正式颁布实施,村级治理的民主化大势所趋,以乡村领导关系为核心的传统乡村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村级治理的民主化必将对乡镇转变领导方式、转换工作作风构成强大的内在动力,对乡镇机构改革......
浅谈舞蹈《城市变奏》的后现代性
发布时间:2022-07-22
【摘要】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舞蹈《城市变奏》以其唯美庞大的局面,激烈的颜色冲击力和平面的综合舞美效果吸收的观众的眼球。推翻了传统舞蹈单纯以肢体言语表达主题的舞蹈方式,经过服装、舞美以及多元的舞蹈方式表现了中国城市的似水......
渐行渐远的乡村老人
发布时间:2023-05-05
1 乡村里,老人已渐渐减少。这些老人,笼着袖子,白发如雪,沿着门前的小路越走越远,一直走入晨雾中,渐渐被雾遮住了笑容,遮住了身影。他们的说话声,还有咳嗽声,在雾中越去越远,已经渐渐听不见了。 深深的岁月,最终淹没了......
循序渐进地说服别人
发布时间:2023-01-26
公元前266年,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忙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都无效。 左师触龙去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到了太后面前,先......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城乡义务教育作为新型城镇化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均衡与否......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04
随着我国城镇进程的发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成为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课题。论文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
社会主义现象与社会主义本质
发布时间:2023-02-25
" 摘 要:社会主义现象是社会主义的外在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社会主义本质在各方面的表现。社会主义现象和社会主义本质,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在实践中,我们既要透过社会主义的现象抓住其本质,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又要大力营造、......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文化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3-27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文化的变迁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文化的变迁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文化的变迁 更多精品 资源 来自 教 育 网 我发现,在我还不知道“后现代”具体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我自己和周围的很多人其实已经在用......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建构探究
发布时间:2022-07-23
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待解决的问题。而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越来越多的农用土地被征用,农村失地农民也随之成为了继下岗工人这一群体之后出现的又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社会弱势......
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差距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6-06-15
[提要]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的平等发展问题已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何解决人的平等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本文以福建省城乡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福建省城镇......
对当下社会道德现象的伦理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04
对当下社会道德现象的伦理思考 1.社会道德冷漠现象的原因1.1 传统的风俗意识影响人们正确的道德认识自古以来,我们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就有“息事宁人”的主张,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化解社会冲突,是传统和合思想的积极方面,但是这......
浅析基于人口学变量研究的当代中国社会心态观察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近年来,当代中国的社会心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不同群体的社会心态不同,工人群体、农民工群体、军人群体、教师群体之间的社会心态差距很大。社会心态是社会风尚和社会精神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水平......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28
[摘要]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艰难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如:国家资本主义是由资本主义通向社会主义的桥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捍卫社会主义政权的特殊措......
树立现代化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经营思想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4-16
" 加快我国农业的发展速度,一个重要问题是必须打破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树立起现代化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经营思想,这是许多同志都同意的。但什么是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或称小生产的传统观念),如何看待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现代化的......
试论海外华人社团跨国活动对当代国际关系进程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8-25
" 论文关键词:海外华人社团;跨国活动;国际关系进程;影响 论文摘要:因应全球化与国际化趋势,海外华人社团跨国活动得以蓬勃发展,它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海外华人社团和华人社会的国际化进程,而且作为非国家行为体一种独特的形式......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发布时间:2022-10-09
【摘要】人口问题论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怎么写呢,请看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城乡一体化是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基本方略,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在这一过程中,人口......
近代中国城市化特征
发布时间:2014-01-08
【英文摘要】Starting parative approach to studyurbanization in modern China. Arguing that urbanization inmodern hina that in the akes three observations:1)migration to urban areas inthe ena spiraledupetimes occurred od......
城乡二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合理性
发布时间:2014-01-08
城乡二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合理性 导读: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蔡昉先生认为,中国农业不再是劳动力的蓄水池,因而农民工进城的不可逆转性愈发确定。对此,贺雪峰教授认为这样的观点是很值得商榷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不理解农民......
浅谈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3-02-23
" 论文关键词:认识 社会主义 当代 论文摘要:文章指出:在当代,我们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认识当代社会主义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认清社会主义的特征,完善社会主义的制度,坚持......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中政府的责任
发布时间:2014-01-14
统筹城乡 发展 是关系到我国国民 经济 全面深入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议题。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同时,也会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与任务。就 中国 现阶段的国情而言,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推进路......
当代英国成长小说及作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5
摘要 成长是人类发展和文学创作的永恒话题。自英国文学史肇始以来,成长主题贯穿其发展的始终。本文将结合理论与案例,采用历时和共时的研究方法,梳理当代英国有影响的成长小说作家及其作品,探讨他们笔下英国青少年的生存状况和精神......
关于小康社会进程中甘肃省体育社会化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9
" 论文摘要:依据小康社会体育发展的方向和体育社会化的内涵,提出甘肃省小康社会体育社会化的发展思路。 论文关键词:小康社会 体育 社会化 1小康社会体育发展方向 1.1体育事业全面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 建设小康体......
邓小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07
" 【摘 要 题】文化建设【关 键 词】邓小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正 文】 江泽民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突出抓好文化建设。列宁说过,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是建不成共产主......
城镇化进程中风险应对机制建立
发布时间:2023-03-02
摘 要 社会风险持续成为社会热点,而涉及普通老百姓“一生最大的财产”――房屋拆迁带来的风险和危机,近年来特别受全社会关注。本文从实践中解构房屋拆迁引发的社会风险之诱因,又将实践上升至理论高度提出风险防范之对策,通过理论......
中国当代城市摄影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 要:摄影这种艺术形式自从出现,就与城市的发展和变化有着一种不可取代的联系。以城市发展为题材的拍摄者更加注重他们个人情感的倾注,呈现对都市阅读所产生的感性流露,挖掘都市生活中更具人文情怀的因素,着力体现都市中特有的生......
制度变迁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发布时间:2023-05-21
" 【内容提要】社会制度是现代化变革的关键性因素。对于后发国家来说,由于追赶发展 的压力异常沉重,而技术、知识及人力资本等现代化动力因素又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突破 性进展,制度因素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从根本上讲,一个半世纪的中国现......
莫言小说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建构
发布时间:2015-08-27
摘要: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提出中国的文化形象的构建理论,虽然有一些零星的叙述,但没能形成完整详细的理论体系。本文的创新点就在于通过对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精髓的基础上,在论述中国文化形象的问题时,以乡村形象和女性形象为切......
当代自由主义对社群主义挑战的回应
发布时间:2022-10-23
作为一种伦理和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在当代遇到了社群主义等理论的挑战,但当代自由主义者对各种质疑和批驳采取了积极应战的态度,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和自我辩解。这些论辩有助于人们认识自由主义在当代的理论诉求和进展。下面集中围绕几个主......
论传统孝道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3-07-27
论传统孝道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传承在中國的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孝被看作百行之先、为仁之本,它是支配中国古代社会几千余年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已经深深地植于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的内心深处,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习惯。所谓的孝道,其实主要是指有关孝的伦理道德观念以及与孝相关的社会活动的统称。可以说,传统孝道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领域、文化生活和经济活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管弦乐在当代社会的文化功能
发布时间:2023-02-15
中国管弦乐在当代社会的文化功能 自19世纪末期在北京成立的赫德乐队开始演奏并且传授西洋管弦乐(Orchestra)开始,这一经典艺术形式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已经跨越了百年。回顾一个世纪西洋管弦乐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我们看到伴随着中国历......
浅析中国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原因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 道德滑坡 原因分析 德育教育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 道德教育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占有主导地位。国内外社会环境的变化给中国的道德教育带来较大冲击。对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准备不足、学校教育滞后、家庭教育单一、社会道德教......
关于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理性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10
" 论文关键词:当代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国家关系 理性思考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问题是一个重要的但又一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以实事求是的思想为指导,对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现实、关系及其历史定位进行理......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特征,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 [关键词]中国特色......
现代社会中的阶级和政党: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3-04-30
20年来的挫折迫使我们在展望社会主义的前景时采取一种更温和的方式,与其将社会主义看作一种成熟的理论构想,不如将其视为一种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艺术。然而,这些(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的确能够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会主义的目标及其......
浅论当代社会以瘦为美审美现象(1)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着“以瘦为美”的审美标准,在当今社会大街小巷,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吼着减肥的声音,其中不乏那些本身体型就不胖的女性,可是她们依然热衷减肥,甚至有人因减肥而影响了身心健康。本文通过初步探求“以瘦为......
中国乡村社会的“孝道衰落”
发布时间:2022-09-28
一、孝道真的衰落了? 如今,孝道衰落的说法似乎已然成了社会共识。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伦理文化传统的国度,孝道衰落所激起的社会反响可想而知,一些倡导传统文化复兴的学者更是希望重塑儒学正统,以圣人教诲收拾人心,再造社会......
论当前如何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3-06-16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 认识 优越性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进一步分析研究,详细回答了现阶段对人们于社会主义本质......
论当代社会中的“董子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06
董仲舒(前179年一前101年)西汉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广川郡(今衡水枣强县旧县村附近)人。著《春秋繁露》等。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工相,汉武帝时期,他对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他以儒学......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2-20
一、中国当今经济中存在问题之探讨 当今的中国社会制度的发展,可以说存在一个明显的断层现象,即我们从一个落后贫穷的封建农业国家,在没有深厚的资本积累的背景下,直接跃入了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更加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制度。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