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柏拉图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观比较

柏拉图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观比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7 00:29:05
柏拉图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观比较
时间:2023-02-17 00:29:05     小编:

〔摘要〕 从基础内涵上来讲,柏拉图与马克思在政治哲学观的根源、哲学与政治的基本关系及哲学对政治的最终影响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决定了二者不同的政治哲学观。在政治哲学观的内在逻辑方面,二者分别以“理念”与“个人”为出发点,又分别导向抽象的“正义”与具体的人的“自由”的价值关怀。在实现政治对哲学观照的方式上,柏拉图是用教育改善人性的办法,马克思则是通过革命改造社会的方式。

〔关键词〕 柏拉图,马克思, 政治哲学观

政治哲学观是指在政治哲学的领域内对政治与哲学的关系问题的观点和看法。柏拉图的政治哲学观以理念为出发点,试图通过教育来建设正义的城邦。而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观则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试图通过革命实现工人阶级的政治解放,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前者的价值关怀是正义,而后者则是自由。不过,不论他们在内容上如何迥异,在终极的哲学理想上,在哲学改造政治的共同诉求上,他们都试图实现政治与哲学的合一或张力的消解。尤其是二者的共同精神气质,即改变政治、改变现实的精神与气魄,至今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一、基础内涵的不同

从基础内涵上来讲,马克思与柏拉图在以下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决定了二者不同的政治哲学观。

首先,从政治哲学观的根源上来讲,柏拉图强调理念论,而马克思则强调实践唯物论。柏拉图在继承巴门尼德关于永恒、不动的“存在”的思想基础上,把世界二分为经验现象的世界和超验理念的世界。他认为,永恒的理念是世界的本质,是真实的存在,而经验世界则只是现象,它“模仿”和“分有”理念世界。所谓实践的唯物主义,当然首先必须是唯物的,再就是它必须是实践的,亦即是能动的活动着的唯物主义。而理念论之所以称作理念论,就在于它非常强调理念的至高基础性地位。因此,二者首要的分别就在于对概念的强调与对实践的强调。如果说概念指的是“是什么(即what)”的问题,那么实践指的就是“怎么做(即how)”的问题。也就是说,柏拉图的政治哲学首先注重的核心问题是“是什么”的问题,诸如什么样的政体是最好的政体,什么样的城邦是正义的城邦,什么是正义等等。这种对“是什么”问题的追问,隐含着一个假设,就是在流变的世界背后有一个不变不动的始基,在现象世界后面有一个永恒完美的模型存在。并且这个模本是不会随着现象世界的流变而变化的,它是这个世界的真实的基础和根据。因此它就是这个世界的参照。而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则不然。马克思更多地不是去考虑“是什么”的问题,而是面对糟糕的现实世界本身,提出一种得以改变现实政治世界的“何以可能”和“以何可能”(即how)的问题。因此,在马克思哲学中不存在永恒不变的模本,更不存在模本与现实政治的对立,存在的只有对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的现实批判以及对由此所生成的政治理想的信心。因此马克思通过把哲学建基于生活世界,彻底消解了柏拉图理念论的悬设,从而使人们关注的视角从传统哲学的“是什么”更多地转向“怎么办”的问题。正是在这一点上,马克思把哲学的全部问题看作是“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其次,从哲学与政治的基本关系来看,他们都强调哲学对政治的指导作用,只是实现方式不同。柏拉图的理念论意指经验世界与超验世界的对立,这种对立反映在政治哲学领域内就是政治与哲学的对立。从柏拉图的理念论中引申,我们不难发现哲学作为对智慧的热爱与代言人,是高高在上的,而政治在它眼里只是处于知识与无知之间的东西。这样的话,现实的政治必须听从哲学的指导,因为只有它能言说真理。因此从柏拉图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根源上说,哲学是政治的指导者。再者,在柏拉图那里,哲学所言说的政治一定是最好的政治,是政治的理念,这个理念必将成为现实的政治的模本。不管现实政治是分有还是模仿那个哲学所探讨出来的政治的理念,哲学上的政治始终是原型,而具体政治则只是不同程度的模本。从这个形而上学的根源上来说,对政治而言哲学就是一个画好的美人,是所有现实的美人的参照,而现实的政治就是对这个美人的不同程度的模仿与分有。

那么,马克思又是如何对待这个问题的呢?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提出哲学必须转化为实践的力量。他认为哲学必须面向“那存在于理论精神之外的尘世的现实” 〔1 〕 (P75 )。马克思的实践论更是在理论根基上解决了哲学必须观照政治的主张。马克思认为,我们不应该再停留于解释世界,我们的问题是改造世界。我们不能再像柏拉图那样勾勒出一个“美人”来,而应该在现实的世界里通过实践去创造现实的“美人”。马克思说,哲学要探讨的不是现成的、既定的实体性存在,也不是外在于思维主体的存在,而是人的社会存在。而实践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特点就在于,人是通过改变其他存在而存在的,是通过实践而存在的。这样,柏拉图那种在思辨层面上哲学对政治的绝对指导性地位在马克思这里变换了形式和内涵。马克思也同样要求哲学必须面向政治面向现实,但不是通过思辨的方式,而是通过人类实践的生产生活过程。马克思给出了哲学指导政治的现实的活生生的道路。哲学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是植根于现实社会生活过程的,即使神秘的意识,也能从现实生活实践中找到其存在的根源。

最后,从哲学对政治的最终影响来看,他们都充满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但是,柏拉图陷入了解释世界的窠臼,将其理想国建立在虚幻的理念基础上,而马克思则在现实的人的基础上实现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既是柏拉图的理念所指向的政治诉求和他毕生最大的心愿,也是马克思整个理论体系构架和政治行动所指向的重要目标。柏拉图用心最多的理念就是城邦理念,他毕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设计出一个让现世和未来模仿的理想的政治模型。他盛年时写的《理想国》,就是这样一个方方面面井井有条,社会各阶层分工合作、各得其所的国家。柏拉图自己就说这样一个国家也许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但不能否认它作为哲学家们画出的美人的价值。在马克思看来,这些理想主义者不是从事物发展的具体需要中去确立价值的目标,而是从抽象的概念或观念出发去研究问题,并沉溺于抽象的思辨之中。他们的政治哲学对现存政治的批判与超越仅限于理论层面,他们渴望承载改变世界的使命,但是也因此却始终走不出解释世界的窠臼。毕竟以解释世界的感召方式影响现实政治与致力于改变世界的理论指向毕竟不是一回事。而这一点在马克思那里得以改变。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不仅在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上实现了思维方式的变革,同时在现实的人的基础上指出了人的解放的现实途径。在思维方式上,他彻底变革了柏拉图以来的二元对立思维,从现成的思维方式走向生成的思维方式,从柏拉图那种静止的本体论走向了运动的实践论,在价值层面上,他不再停留于政治解放而是将每个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视为最终的价值诉求。因此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由柏拉图开创的政治哲学的思辨传统,同时也批判地汲取了近代政治哲学的新元素,如黑格尔的辩证思维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因为,马克思不再执着于构建永恒不变的政治理念,而是试图从人类现实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生长出一种历史变化规律的学说。也正因为这一点,这一学说是直接植根于现实的社会和历史的,从而摆脱了思辨的桎梏。因此,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之不同于柏拉图的理想国的最重要之点就在于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扬弃了思辨的建构模式。他的所有理论上的创建无不渗透着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这种政治关怀要求他始终致力于改变世界的企图,也只有这种革命和实践的企图才使他避免陷于解释世界模式的传统西方政治哲学的困境。

总之,对柏拉图而言,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是分离的,因此真正好的世界与现实的坏的世界是分离的;而对马克思哲学来说,真正好的世界只能在对现存的坏的世界的批判中才能发现。因此对马克思来说,探究历史的意义不再是把握全部运动,而是全部在于运动,不再是解释过去、遥想未来,而是改造现在、生成未来。

二、逻辑起点与价值关怀的不同

(一)出发点:柏拉图的“理念”与马克思的“个人”。柏拉图理念论既是其政治哲学观的基础,也是其出发点。知识、意见与无知的划分才意指着政治与哲学的张力及哲学家与民众的复杂关系。柏拉图理念论衍生出了一系列政治哲学问题,也包括政治与哲学的关系问题。理念先于个别的可感事物,也高于个别的可感事物,它是万物的原型和模本。哲学作为探讨各种模本的学问当然居于比政治更为优势的地位,它所讨论出来的理念是政治所模仿的原型。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并不是关注个体和个人自由的政治哲学,国家的整体的幸福才是他的最大目标。在对人的教育与训练中,柏拉图要求他们学习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体育等各方面的东西,但是他注重的并不是他们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他注重的是这种训练对于维护城邦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在他那里,个体和个性是服从于集体和城邦的总体价值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柏拉图是以牺牲个体价值和个性自由为代价换来等级制度的和谐和稳定。而这一点在马克思那里是完全不同的。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观则以现实的、活生生的个人为出发点。马克思最为反对的就是那种像黑格尔那样颠倒的世界意识,不是从现实出发而是从抽象概念出发。在这一点上,如果说马克思所反对的是黑格尔,不如说马克思所反对的是自柏拉图开始的这一传统思维方式。在此,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观体现了与柏拉图完全不同的特征。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思辨哲学和费尔巴哈抽象人本主义的过程中,把目光从神秘的绝对观念、抽象的理性投向感性的现实世界以及现实的个人。从此他不再执著于哲学的思辨,作为思辨的哲学在整个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崇高地位慢慢退隐了。代之而起的是他对现实政治的不断介入,从现实政治中寻找真正需要的哲学理论。在马克思那里,政治哲学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最终的归宿也还是为了人。不过这里的人“不是某种处于幻想中的与世隔绝的、离群索居状态下的人,而是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2 〕 (P73 )。因此,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与柏拉图有着根本差异。马克思的终极理想中也有一个整体的理想价值,但这种理想价值是以个体价值和个人自由为基础的,他的政治哲学面向的是现实的个人。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任何一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指每个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质” 〔3 〕 (P123 ),“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得不到解放” 〔4 〕 (P318 ) 。在马克思这里,个体的人的价值与集体的价值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以上分析表明,与柏拉图城邦高于个体、整体的正义高于个人的自由不同,现实的、感性的个人才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出发点。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灵魂。

(二)价值关怀:柏拉图的正义与马克思的自由。基于其不同的出发点,柏拉图与马克思导向了甚相迥异的价值关怀,前者关怀抽象正义,后者则关怀具体的人的自由。

如果说柏拉图的哲学是为了建立一个好的国家,那么这个好的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正义,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他的政治哲学就是为了实现正义。柏拉图的正义既包括个人的正义也包括国家的正义。个人的正义在于灵魂的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互相协调,而理性统治着灵魂抑制欲望,国家的正义则是国家的统治者、军人和财富生产者三阶层各守本分互不僭越。而国家正义的三阶层与个人正义的三部分又互相对应。柏拉图相信理性在人的灵魂中的指导作用,相信哲学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作用,相信理念在现象世界中的模本作用。当然,柏拉图在赋予它们这种意义的同时,也派给了它们艰巨的任务,即实现政治生活的正义。

而在马克思的视野里,情况则有所不同。马克思认为,正义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不可避免地具有阶级性和历史性,在不同的阶级社会里人们的正义观念是不同的,即使是在同一阶级社会里人们对正义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像柏拉图那种抽象的正义观念在马克思那里是遭到批判的东西。马克思从人的社会本质或社会化的人出发来研究社会历史和正义道德问题,认为人们总是从当时的社会经济关系中汲取自己的公平正义观念。尽管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似乎隐含着一种正义感和对正义的诉求,但是正义对马克思来说并不是一个具有永恒价值的词语。相反,自由在他的政治哲学里却有这样的意义。在共产主义这个终极诉求里面,人的“自由”这一维度是马克思谈的最多的方面。马克思所讲的“打破枷锁”、“解放自身”、“解放人类”所具有的共同诉求就是一个,即自由。 柏拉图则没有注重个人自由的意识。在柏拉图的思维里,即使是在理想的国家里,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只有具备了公民资格的“自由人”才是城邦的真正成员。而且,在古希腊,自由人与奴隶进行了严格区分,等级观念非常浓厚,在柏拉图的视野里完全没有也不可能产生个体自由这样一种意识。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下层民众只要听从有智慧的人的指导和统治就可以了,他们没有所谓的个体价值,更不会有个体的自由可言。对于生活在文艺复兴之后深受启蒙运动影响的马克思来说,对政治生活的价值关怀与柏拉图的上述看法就相差很大了。我们知道,启蒙运动宣扬的首要价值就是自由,这对马克思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马克思对人的价值与意义的关注具有重大意义。不过,马克思没有停留于此,他更深刻的地方在于协调了个人的自由与人的全面的自由,个人的自由与全体的自由。相比而言,柏拉图只是站在了维护等级制度、奴役制度的立场上。

但是,不管怎样,正义也罢,自由也罢,它们都是哲学家们超越现实的设想和诉求。柏拉图从理念出发追求一个正义的国度,马克思从个人出发寻找一个自由的社会,不论其最终结局如何,柏拉图那种对整体的善的城邦的承诺和马克思那种对一个没有压迫和束缚的自由社会的坚信,都是值得人们敬仰的一座座哲学丰碑。

三、观照政治的方式不同

在马克思和柏拉图的政治哲学中都有哲学观照政治的维度,但是对于哲学观照政治的方式,柏拉图是用教育改善人性的办法,马克思则是通过革命改造社会的方式。

借助教育改善人性以满足理想国家的要求,是柏拉图哲学观照政治的重要方式。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设计了一个通过教育改造人的理想国度,建立了一种理想化的政治哲学 〔5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仅仅限于基本生活满足的城邦只是一个供猪生活的城邦,而不是供人生活的城邦,所以这种初级的城邦必须提升为人的高级的城邦,即由哲学家统治的城邦。在这个城邦里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人的教育,特别是对哲学家统治者的教育。柏拉图认为,通过教育,才能让理性控制欲望,使人的灵魂接受理性的指导。这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具有多变性的政治接受哲学的指导,让哲学的理性指导城邦政治生活。在《理想国》中,在教育改变人性的问题上,柏拉图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和心思。柏拉图有这样一种期望,即通过教育的改造人就可以不犯错误,可以永远在哲学的感召下过着沉思、高尚的生活。

可惜的是,马克思这一愿望在欧洲并没能成为现实。如果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柏拉图那种从思辨概念出发的哲学是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那么,马克思这种从现实出发的政治哲学为什么也没有在政治领域达到预期目的呢?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他们二者都作出了哲学指导政治观照政治的尝试,在很大程度上,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哲学理论能够在现实中实施出来,以教育的方式或者以革命的方式。如果说柏拉图那种教育改变人性的方式是软弱的,那马克思那种革命的激进方式为什么也没有给欧洲的无产阶级带来胜利呢?笔者试图稍作分析。

柏拉图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之点就是他过于相信教育的力量,在每个复杂的个体中,我们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摆脱蒙昧,但是它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一切的恶。而且结合马克思的物质利益的说法,也许物质利益的驱使在人的行为选择上具有比品德更为重要的作用。犹如柏拉图所说的“隐身戒指”,如果我们作恶又不会给自己带来惩罚,我们还愿意做一个好人吗?其中的深意在马克思的思维里也许就变成,决定我们行为选择的不是所谓的道德和被改善了的人性,而是物质状况。只有物质生活状况改善了,才可能有真正的善。所谓的道德只是阶级的道德,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的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教育在阶级社会里只能是一个很有限度的改良社会的方式。另外,柏拉图的城邦是构建出来的城邦,它的可行性在柏拉图本人那里都是有保留的。也就是说,教育的方式即使在柏拉图的理想国家里都是有可能失败的,那么这在理论上都不确定为真的东西放在现实政治领域中当然很有可能遭受挫折。可见,柏拉图对于他的政治参与方式存在一种游移,而不是一种坚定的信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柏拉图的正义观
发布时间:2023-06-01
摘 要 本文以柏拉图的作品《申辩》、《斐多》、《理想国》为切入点,论述了正义是在应在的位置上做应做之事、正义的本质是灵魂的一种属性以及正义的产生,并通过作品提供的背景和对话讨论了正义之人和不义之人的区别、正义的种类、正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
发布时间:2022-08-26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 近几年来,随着政治哲学的复兴,国内西方政治哲学研究者热烈地讨论着政治哲学的基本范式,而马克思主义哲......
浅析柏拉图的幸福观
发布时间:2023-08-06
柏拉图(约前427年一前347年),古希腊著名的析学家,也是西方析学史上最伟大的析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二十岁时就跟随苏格拉底学习,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对统治者失去信心。于四十岁时建立了自己的学院,并成为了亚......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基础
发布时间:2023-05-26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基础 精 品 源自历 史科 自20世纪70年代政治哲学复兴至今,我国学者对政治哲学的探索逐渐由理想性呼吁转向现实性建构,由宏观叙述转向......
浅析马克思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比较
发布时间:2023-08-28
一、马克思的宏观经济理论 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剩余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创建了完整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学说,确立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宏观经济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宏观经济运行、宏观经济平衡和宏观经济调控等内容,蕴含总量平......
浅谈共和传统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
发布时间:2023-08-05
我们传统所理解的公共关系的共同的事务世界,就是政治与劳动的世界。(阿伦特,第8页)从另一个角度说,反原子个人主义的共同体本位,以及强调积极自由和公民美德的特点,都让马克思相较自由主义,更适合被归入共和主义传统。但马克思的政治哲......
浅析共和传统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
发布时间:2022-11-03
我们传统所理解的公共关系的共同的事务世界,就是政治与劳动的世界。从另一个角度说,反原子个人主义的共同体本位,以及强调积极自由和公民美德的特点,都让马克思相较自由主义,更适合被归人共和主义传统。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不是单纯......
浅谈马克思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比较
发布时间:2023-08-07
全面考察分析马克思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在比较批判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宏观经济理论,对中国经济运行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的宏观经济理论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剩余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创建了完整的社会总资本......
浅谈马克思对卢格政治哲学的批判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3-08-04
浅谈马克思对卢格政治哲学的批判与重构 浅谈马克思对卢格政治哲学的批判与重构 浅谈马克思对卢格政治哲学的批判与重构 文章 来 源 教 育 网 一、从革命同路人到走向分歧 卢格和《哈雷年鉴》的社会政治批判得到了青年黑格......
浅析伽达默尔的柏拉图哲学视域
发布时间:2016-07-01
伽达默尔早期一直致力于柏拉图哲学研究,其哲学诊释学深受柏拉图的影响。伽达默尔回到柏拉图哲学,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重新发现柏拉图哲学的积极意义,同时在柏拉图的影响下不断建构起自己的哲学诊释学理论。伽达默尔追溯古希腊哲学的......
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一个比较
发布时间:2013-12-18
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一个比较 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一个比较 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一个比较 文章 来源 海德格尔在其着名的《艺术作品的本源》一文(载《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政治哲学意蕴
发布时间:2023-08-05
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政治哲学意蕴 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政治哲学意蕴 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政治哲学意蕴 来 源自 教育 网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从哲学和制度层面推进了黑格尔的现代性......
柏拉图“法治”思想的发展(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2
论文摘要:传统的观点认为,从《理想国》到《法律篇》,柏拉图的政治法律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哲学王”的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过程。本文拟通过对柏拉图政治法律思想的发展历程的阐述,来论证一种不同的观点:柏拉图的政治法律思想经历的并非是......
柏拉图的梦
发布时间:2023-08-06
柏拉图,如同他那个时代的许多伟大的人,是个梦想家。在他的幻界之中,人本应是雌雄同体的;只是为了人所犯下的罪,就被分成了两部分,于是就有了男人和女人的分别。 柏拉图还证明了:完美的世界不能多于5个,因为常规的数学体系只......
性善与性恶——中西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比较
发布时间:2023-06-26
" 人性论是中西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西政治思想史上重要的哲学基础。中外哲人的政治思想大都建立于人性论这一哲学基础之上。因此,既然对中西政治思想进行比较,就有必要深入比较这两者的哲学基础。本章主要选择孔、孟、荀与苏格拉底......
浅谈重思马克思哲学的形上观点
发布时间:2023-02-04
现代生活的务实取向几乎使严肃的形而上学乏人问津。然而,这不能改变现代生活本身建立在一种有缺陷的形而上学之上的事实。现代性以对人类欲望的辩护为起点,开创了人类自立法度、自我实现的道路,但也正因如此,现代性在开端中即伴有浓重的......
自由的存在与感恩──马克思人观与基督宗教人观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7-26
" 题要: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1)引言;2)从必然到自由的翱翔;3)存在的感恩;4)救赎与自我解放;5)马克思人观与基督宗教精神之姻亲──解放神学;6)结语。论文基于马克思历史人观与基督宗教感恩人观之间内在的亲和力对其进行比......
分析治国理政新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2-11-01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的时代课题。我们既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智慧理解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也要坚持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指导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提供哲学滋养和哲学智慧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种研究理路。这种研究理路注重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的群众观及其哲学变革
发布时间:2015-10-29
摘 要: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是我党处理人民群众的关系时的理论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马克思哲学观的合理总结与当代确认
发布时间:2023-02-10
" 内容提要 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变革,不仅表现在它的具体理论观点与旧哲学迥然有别,而且首先表现在它的哲学观与旧哲学根本不同。它改变了哲学的对象、性质和功能,改变了哲学问题的提法和探讨哲学问题的思维方式。我们只有......
柏拉图之恋
发布时间:2015-08-20
这一段自传 隔着拥堵的路,两双眼睛注视良久 忘却在漫步,陌生、疲倦、然后设想 雾霾和玻璃窗,像比例尺一样一声不响 眼睛在说谎,红灯只是真相 窗外的一切尘土飞扬 两双眼睛都在口罩上方定居 受了伤,还是先说了谎 ......
生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21
1、首页2、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生态文化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生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哲学思考”,希望可以助朋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和谐生活观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活观中包含着对于人性和生活关系的探索,通过对生活世界的批判来达到自我否定和超越,能够指导人们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人们更好地构建和谐生活,更好地展望未来有着指导价值。文章通过探索马......
重新思考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观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 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是马克思颠覆以往哲学观的宣誓。海德格尔对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进行批判,认为马克思的“改变世界”是对“解释世界”的循环论证,最终仍然是“解释世界”。海德格尔对马克思“改变世界”的......
论马克思的群众观及其哲学变革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 要 马克思的群众观理论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也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马克思的群众观是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观点的体现,群众观确定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对唯物史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马克思的群众观的形成也是马......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换
发布时间:2023-02-25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换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换 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式的转换 文章 来源 于 教 育 网 摘要:政治哲学在世界范围......
马克思新哲学观的唯物主义基础
发布时间:2023-03-10
哲学离我们的生活是比较远的一个意思形态的领域,它不受人的思想和意识的支配,哲学历史的演变,有其相对的独立性的。马克思研究的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与这种新哲学世界观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
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历史逻辑
发布时间:2022-11-18
如果说从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早中期的革命策略是对启蒙传统的大拒绝和美学救赎论的话,那么从葛兰西的阵地战到哈贝马斯的第三条民主道路,.........
柏拉图政治正义思想探析——城邦衰败的原因与复兴的出路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柏拉图 城邦 正义 论文摘要:正义问题是柏拉图研究城邦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柏拉图认为城邦的衰败是由于未能把握正义真正的内涵,导致个人生活的失范和城邦的失序,城邦的复兴取决于人们正确把握正义的内涵并以此......
马克思与弗洛伊德比较与结合中的美学问题
发布时间:2023-07-11
弗洛伊德的学说与马克思的理论存在着话题对接与语境关联,这为对二者进行比较与结合提供了可能。其中对作为解释学家的马克思与弗洛伊德的比较、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元心理学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改造和詹姆逊等人综合马克思与弗洛伊德构筑新的理论形态的尝试,是与美学有关的三个方面。怀疑精神与对美好社会以及审美与艺术的共同追求是结合马克思与弗洛伊德的深层机理。【关键词】马克思;弗洛伊德;关学;社会文化批判【作者简介】汪正.........
浅谈比较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08-04
比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认识对象放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对照比较,从而确定认识对象属性的同异、地位的主次、作用的大小、性能的优劣、问题的难易或认识的正误深浅,以达到辨识、了解和把握认识对象......
从法理学角度浅谈柏拉图的正义观
发布时间:2023-06-21
一、柏拉图正义观提出的背景 《理想国》是一篇长度仅次于《法篇》的对话体著作,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与思想家柏拉图的重要著作之二《理想国》是一篇对柏拉图哲学思想总结与概括的论著,理想国,指的是理想中存在的,人们是正义和善良......
柏拉图的幸福观及其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18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都是为了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理想国家作了较为系统的阐释,其中包含许多他对幸福的观点和看法,是研究其幸福观的重要理论资源。基于这部巨著,理解和剖析出柏拉......
“实践转向”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政治的正义性决定了法和国家的合法性。西方古典政治正义观是形而上的以“君主”为视角的抽象正义观,追求臣民服从国家制度、实现君主统治的目标。近代启蒙思想家基于理性主义的原则,以抽象的人和抽象人性为视角,借助设想的自......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生态经济思想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4-01-07
摘要: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包含生态经济思想。马克思从制度批判和社会变革角度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生态危机只有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彻底变革才能解决;西方经济学从生产和消费角度,主张通过外部性理论和产权理论修正政府......
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人的本质”思想比较
发布时间:2023-06-19
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人的本质”思想比较 【摘要】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经典著作中"/L的本质”思想的解读,并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行为假定进行比较.说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在此......
马克思新哲学的思维逻辑
发布时间:2023-05-04
广大朋友们,关于“马克思新哲学的思维逻辑”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变革整个西方传统哲学,尤其是变革整个近代西方哲学所实现的。而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4-01-07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 摘要: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都有完整的企业理论,本文就两大理论体系中企业的起源、性质、产权结构等内容进行比较研究,梳理出两者不同的分析思路、分析视角、分析特点,既看到相同......
马克思新哲学的思维逻辑
发布时间:2023-01-2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变革整个西方传统哲学,尤其是变革整个近代西方哲学所实现的。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实现对旧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其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思维方式的转变。实现思维方式转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论图斐利的政治哲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图斐利的政治哲学思想 论图斐利的政治哲学思想 论图斐利的政治哲学思想 摘要:本文从中世纪阿拉伯哲学家伊本?图斐利的《哈义?本?叶格赞》出发,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揭示伊本?图斐利的政治哲学思想,引起人们对中世纪阿拉伯哲......
剖析马克思的哲学逻辑
发布时间:2022-12-27
剖析马克思的哲学逻辑 剖析马克思的哲学逻辑 剖析马克思的哲学逻辑 文章 来源 1971年罗尔斯的《正义论》发表以后,政治哲学这种古老的研究方法又重新在哲学界被解读,政治哲学作为一种方法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马克思的哲学自......
中国哲学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12
一、中国哲学智慧与哲学中心概念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的奇葩,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哲学中曾积累了一些具有核心价值的哲学智慧,但在西学东渐及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兴起的冲击之下,这些哲学智慧却离我......
在“跨越”问题上马克思思想与恩格斯思想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2-12-20
" 【内容提要】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为根据,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澄清了我国学术理论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俄国公社是否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问题的一个误解,即有人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个问......
柏拉图:希腊的摩西?
发布时间:2022-12-18
摘要:在西方文明的两大发源地――希腊和希伯来――分别诞生了哲学和犹太教,基督教实为两大古代文明汇合而生的异果。就柏拉图与摩西的关系,作为基督教护教者,早期教父展现了由不同的立场所构成的光谱:从最初简单拒斥柏拉图,到控......
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思想的对比
发布时间:2023-07-27
异化在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他们哲学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对异化的批判与消除异化途径的认识上二者却迥然有别。这两种不同思考异化的视角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都不过时。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是......
论马克思的新哲学之“新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马克思的新哲学之“新 论马克思的新哲学之“新 论马克思的新哲学之“新 更多内容源自 幼 儿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 新唯物主义 意识对象观 实践 [论文摘要]马克思的哲学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因为马克思在分析问题时处理......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发布时间:2022-11-14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一、以“唯物史观”为焦点的论争是历史的延续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以“唯物史观”为焦点的一系列论争是历史的延续,围绕对“唯物史观”的阐释和理解、逐步......
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科学发展观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发展现 [论文摘 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科学发展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对于我......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国早期在发展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中的继承者与发展者,马克思哲学理论与中国哲学的结合可以有效的将中国哲学语录中真正的价值体现出来,从而保证马克思主义这些的准确性。另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结合还可以对中国哲学进行总结、概括,将中国哲学真正经济价值进行继承发挥,基于此,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结合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与吉登斯城市功能比较――冲突与整合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 要】马克思认为,城市是阶级社会冲突的集中地,国家在国家的产生和运行过程中意义非凡。而吉登斯认为,城市集中了大量的资源,对乡村形成一种压力,并最终形成一种控制乡村的力量,促进了国家的产,维持了国家的存在。 【关键......
试析柏拉图的法治理论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 柏拉图从宪法、刑事、民事、司法等方面,提出一套比较完整的蓝图,形成雏形的法治理论。 关键词 柏拉图 宪法 刑事 司法 法律 柏拉图经过遭遇了三次西西里之行的失败后,开始意识到其理想蓝图难以实践,“我认为也许在天上树立着......
浅谈图斐利的政治哲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8-09
浅谈图斐利的政治哲学思想 浅谈图斐利的政治哲学思想 浅谈图斐利的政治哲学思想 摘要:本文从中世纪阿拉伯哲学家伊本?图斐利的《哈义?本?叶格赞》出发,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揭示伊本?图斐利的政治哲学思想,引起人们对中世纪阿......
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沉淀成本比较与综合
发布时间:2023-08-07
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沉淀成本比较与综合 一、新古典经济学对沉淀成本的分析 通常,新古典经济学家仅仅着眼于生产要素,特别是资本市场交易过程,产生沉淀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 2交易成本也是产生沉淀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交易成......
柏拉图的“理念论”浅谈
发布时间:2023-08-06
摘要: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为“理念论”。柏拉图在继承、融合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理念论。他坚信,存在着一个理念的世界。人有两种不同的认识能力亦有两类不同的认识对象,人们通过对可感事......
比较政治学中的国家与政府
发布时间:2023-08-05
摘 要:目前中国的公务员制度正面临深化改革,通过分析对比其他国家和中国公务员制度,可以从中汲取有用的经验为更好地完善中国公务员制度提供有益的建议和观点。本文通过对中过与日、法公务员制度的比较研究,揭示中国公务员制度目前......
西方现代性背景下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比较
发布时间:2023-08-09
提要:20世纪30-40年代,世界现代性遭遇全面危机,以毛泽东、卢卡奇、马尔库塞为代表的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为解救现代性危机同时发出以主体性文化复兴为核心理论的呐喊。本文通过比较三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这一时期的文化观,分析......
马克思新哲学的思维逻辑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3
写一篇论文都要花好长时间去准备,不像写作文一样,挥手就来,想写好一篇论文,首先材料就得准备好,准备好了思绪,有了材料,很快就会拈手.........
谈马克思哲学科学性的澄明
发布时间:2016-11-22
一、科学:符合还是自洽 什么是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 是把科学理解为主观符合客观的符合论,从而机械裁剪式地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还是把科学理解为逻辑自洽性的自洽论,从而辩证融贯地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 在对马克思哲学......
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企业理论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4-01-07
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企业理论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都探讨个人与社会分离情况下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特点,都是对传统“市场机制和谐论”的某种反思。但二者在人的基本行为......
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比较
发布时间:2022-12-16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比较”,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女性主义都是20世纪70年代左右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创造精神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3-02-07
"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内在地包含着对创造精神的高度肯定,而且在创造精神培养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出发,解放思想,激发创造精神,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思维方式的统摄作用......
论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论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论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 科 一、以“唯物史观”为焦点的论争是历史的延续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以“唯物史观”为焦点的一系列论争是历史的延续,围绕对“唯物史观”的阐释和理......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下的科技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6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術水平不断提升及哲学的发展,二者有机结合,形成兼具科学与哲学的科技哲学,对人类社会中的和谐社会构建有积极作用。现代科技哲学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重要理论指导,并发挥积极影响。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科技哲......
浅谈中西身体哲学观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7-25
中西身体观分别代表了人类两种不同的身体观。若对这种区别加以表述的话,可用我有一个身体与我是身体加以涵括。?如果说前者以其科学意义上的物体论的身体的主张,为我们指向了西方传统的身体观的话,那么,后者则以其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哲学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26
在此篇文章的开始我们就提出所要讨论的问题,以便突出探讨的主题。问题是这样的:在新时期新一轮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中还要不要谋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问题是简单的,又是深切的。简单是它的结论很容易下答案肯定的;然而诚如黑格尔......
佛学与西方哲学比较
发布时间:2023-08-05
自从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命题提出以来,可以说,自我是什么的问题,成了困扰近代哲学家的一桩文案,围绕它所产生的各种解读,纷纭争论,一直延续至今。这有违笛卡尔初衷,本来希望从自我中寻找确定性的根源,然而,第一原理没有觅到,......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7-11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告诉我们,在国家和阶级存在的历史条件下,所谓的自由贸易只能是一种有条件的自由。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认清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不平等交换的实质,甚至错误地高估本国工业的发展水平,错误地坚持和实践发达国家倡导的所谓......
基于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思考马克思哲学的二重性
发布时间:2023-06-13
我们知道,马克思所处的19世纪是西方启蒙运动、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虽然在马克思之前已经有人提出对科学主义的批评,如卢梭指出了科学对人类道德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康德明确提出了事实与价值、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的重要差别,但是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纯粹思辨倾向的批判者,马克思的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倾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不是一种先验的预设,而是一种如下文所证明的基本的事实。而在中国近代.........
思想哲学论文:浅析马克思的新哲学之“新"
发布时间:2023-03-30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整理了思想哲学论文:浅析马克思的新哲学之“新",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纵观马克思的思想历程,他经历了由“理想主义”到黑格尔主义再到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阶段,直至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探析
发布时间:2023-08-07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其发展历程具体可以分为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发展阶段等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对人与自然定位的反思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塑。新时期研究思考马克思主义生......
论邓小平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他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立场与方法之中,对邓小平的哲学思想进行逻辑梳理与系统建构是一项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工......
论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7-03
[摘 要]马克思哲学在当代具有很广泛的应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创造了伟大价值。马克思主义深刻阐述了哲学思想,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当代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与自然互相作用、互......
浅谈黄老哲学中的自然观与政治哲学
发布时间:2022-09-19
一 这里所使用的自然是一个较笼统的概念,并不同于《老子》等道家经典著作中具体的自然范畴。以这一概念指称道家哲学中政治秩序赖以建立的基础和统治者施政所效法的对象,道天道天等一系列范畴都在其含摄范围内,构成了今天所理解的自......
浅析马克思哲学科学性的澄明
发布时间:2016-12-04
什么是马克思哲学①的科学性? 是把科学理解为主观符合客观的符合论,从而机械裁剪式地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还是把科学理解为逻辑自洽性的自洽论,从而辩证融贯地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 在对马克思哲学科学性的理解和阐释中,......
对柏拉图“应得”的正义辨析
发布时间:2022-12-18
西方的正义产生于古希腊时期,作为一种宇宙论原则而被提出来的古希腊的正义就是一种应得,即在宇宙中,每个人或每件事都有着他的或它的规定地位与规定职务,这种规定的地位与职务就是这个人或这件事的应得。正义(dike)一词首次在荷马史......
生产理论与马克思哲学范式的新探索
发布时间:2023-06-14
" 【内容提要】当代西方哲学理论对马克思的生产理论有三种理解方式:第一种以鲍德里亚为代表的后现代思潮,认为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并不能作为替代资本主义方案的理论基础,否定生产理论在分析当代社会中的作用;第二种以哈贝马斯与吉登斯......
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和谐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23-08-06
“和谐”是《理想国》中反复论述的重要概念,贯穿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心灵与肉体、激情与理性、德与智的和谐是《理想国》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7-22
经典科学的世界观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有序的,无序属于事物的现象。科学认识的目的是透过纷乱的现象去挖掘和掌握事物本质的有序性和规律性。经典科学的方法论认为,现象的复杂表象可以从某些简单性理论出发加以解释,事物的多样性也可以......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灵魂植入中国的大脑当中,让它能够为改造中国、建设中国而发重要的作用。把辩证唯物论用于中国现状,指导中国社会生活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存活、成长、结果,也为中国社会......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2-25
【摘 要】马克思主义强调要从哲学中的时代性、实践性和批判性等特征中去理解和辨证,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思维方式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中国化,马克思......
马克思哲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3-03-17
马克思哲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实践是把自然界理解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并且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实践基础之上的,它将实践关系视为人与世界的根本关系。人自身与自然界的分化与统一是在实践活动中实现的。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析柏拉图的人性论与制度设计
发布时间:2023-08-08
[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性论思想,他从人性的角度来思考制度设计,认为人性与制度之间存在着博弈和互动。人性是政治制度设计的前提,人性的变化导致制度的失灵,另外制度也可以塑造人性。研究柏拉图的人性论与制度设计......
浅析柏拉图《理想国》中的自然法思想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要:柏拉图《理想国》诞生于民主政治气息浓厚的古希腊,充满着对乌托邦民主国度的美妙遐想。其中的正义论与“哲王”政治,体现了当时自然法学派思想最前沿的理论成果。但是囿于历史以及个人思想的限制,其理论难免存在局限性,例如正义论中的阶层固化以及“哲王”政治中过于浓重的人治色彩等。关键词:《理想国》;正义论;“哲王”政治中图分类号:B502.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9.........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进路
发布时间:2023-08-08
〔摘要〕 “政治经济学批判”一直是马克思著作的核心论题。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不仅揭露了人的存在的二重性,而且深入到“政治经济体系的结构性机制”,揭露了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对抗性”交换,资本成为“一种普照的光”,个人现在......
从哲学特质认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合法性探究
发布时间:2023-06-13
一、哲学自身内涵 (一)历史上对哲学的各种理解 马克思的哲学理论是不是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角度不同造成了这样一个一直存有争议的问题。要解决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哲学合法性首先要弄清楚哲学这个问题。对哲学有了清晰明确的理解......
马克思科学技术观浅析
发布时间:2023-01-10
摘要: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和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认为科学是一般的生产力,而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科学的目的是认识世界,而技术则是改变世界。科学......
夹缝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2023-01-01
夹缝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夹缝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夹缝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内容提要】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目前存在两个重大不足。其一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研究不够,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上......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色
发布时间:2023-01-22
" 论文摘要:我自1959年以来,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致力于二者的结合。1983年筹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校让我负责。 从筹建开始,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是学科的争论就很大。何东昌、彭佩云等前教育部领导,......
试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与国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抢占先机,具备优势,就必须拥有一大批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作为高校教师,必须认真总结,积极探索......
柏拉图的丑观念对当代人审美意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08
" 论文关键词:柏拉图 德行 审美教育 论文摘要:丑是一个具有独特重要性的美学概念,几乎贯穿西方整个美学史。当代美学舞台上丑已成为主角。柏拉图的原著中虽没有明确提出有关丑的理论,但已经蕴涵了深刻的丑的意识。当代人重温柏拉......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