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的相容性研究

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的相容性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4-01-20 14:35:10
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的相容性研究
时间:2014-01-20 14:35:10     小编:

论文对绝大多数的朋友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让朋友们都能顺利的编写出所需的论文,论文频道小编专门编辑了“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的相容性研究”,希望可以助朋友们一臂之力!

张进铭(1967—),男,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学;高雪萍(1977—),女,江西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江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经济学。(江西南昌330013)

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物,人类对秩序的需求源于人类的本性。秩序是社会关系的规则性、确定性和社会运动的和谐性、连续性的统一,它有利于人类自由本性的实现。从产生的方式来看,社会秩序可分为自发秩序和建构秩序,二者的生成是人类秩序本性外化的结果。哈耶克根据这一分类,从逻辑上对法律和立法进行了区分:法律被理解为“法治之法”或“自由的法律”,它是支配“内部秩序”的“内部规则”,是自生自发秩序的型构所要求的规则。“法治之法”中的规则必须是一般性的、非武断的、公知和确定且平等适用于每个人的。这种法治的纯规则是为非完美的人类服务的,给定可预见的法律制度,个体就能了解并调适自己的行为从而与他人的活动相协调。在《通向奴役之路》一书中,哈耶克进一步指出:法治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事前规定并宣布的规则的约束,这种规则使得一个人有可能十分肯定地预见到当局在某一情况中会怎样使用它的强制权力,并根据对此的了解计划他自己的个人事务。(P74)而立法则是支配“外部秩序”的“外部规则”,是权力机构为了组织的目的而发布的特别命令,即建构的秩序。

一、人之行动而非人之设计的自发秩序

自发秩序与内部规则相对应,是一种源于内部进化的自发秩序,它的形成乃是其要素在即时性的环境中遵循某些规则所产生的结果,并作为一种抽象的规则指导着人类的活动。因此,人类实践、规则、制度等并非由于人类预见到其益处从而有意识地、自觉地创建出来,而是无数人按自己的计划追求各自之目标的无意识的结果,它是人类行动的结果,但不是人类有意识地设计的结果。自发秩序这个概念不仅被用于阐明一个市场社会是如何可能发生作用的,而且可用于解释人类所有文明的形成。语言、法律、道德甚至国家的形成都具有这种进化的自生自发的特点。所有的制度和秩序的形成都是有机的、渐进的和自发的过程,而市场秩序仅是其中的一个范例。

知识分工是自发秩序概念提出的认识论基础。知识是有关特定时空情境的知识,它们分散在千百万人中间,而且信息和知识具有主观而非客观的性质,它们因时因地而异。这里知识的概念很宽泛:除了价格、数量和价格预期以外,它还指可为个人所运用的各种各样的实践性知识,以及那些在很大程度上是关于行为的一般性规则、传统和社会习俗的默会知识。秩序是如何产生于千百万经济行为者无意识的行动的?在以复杂资本主义生产为特征的经济体内,协调过程依靠市场机制产生的价格信号的引导来完成。建立合理的经济秩序所依赖的知识,“从未以集中的或完整的、未经系统组织的知识的形式存在,而只是以不全面而且时常矛盾的形式为各自独立的个人所掌握”。这种分散在各个人的关于“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知识是我们实际进行“经济计划”所需要的那种“数据或知识”,单个头脑或中央机构无法获得所有分散且不断发展变化的知识以做出最终决策,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市场的“价格机制”。因为价格机制能够通过竞争过程来传递持续变化和发展的分立的个体知识和信息,而市场竞争又通过不断的试错和试验的过程来发现错误并找到有关经济机会的新知识。

基于对有限理性和特定时空知识及其分散性的明确阐释,哈耶克提出了理性不及的自生自发的法律进化过程。法律直接生成于人们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之中并调整着人们的行动,它与社会同时而在,因而也就先于国家的出现而在。在这个意义上讲,法律不是任何政府权力的创造物,也肯定不是任何主权者的命令,而是经由法官或法学家和行动者不断做出的发现和否弃而发展起来的,他从日常司法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法律规则即内部规则的角度出发去阐发它所表现出来的并使之区别于组织秩序所遵循的外部规则的特性;法律诸原则乃是社会生活的内在方面,而且对它的陈述即自由之法是人之行动而非人之设计的结果;它也为个人的经济社会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和谐及可预期的规则框架,个人则可以在这些条件下追求他们自己确定的目的和从事自己选择的活动,而不是把任何具体的目的和活动强加给个人。唯有赋予每个人以一个确获保障的领域的一般性规则才能被认为是可以增进合作活动之模式的规则。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法治之法”或法律的主要功能在于明确个人行动的确获保障的领域,告诉每个人何种规定是他所能信赖的,何种物质性东西或服务是他可以用来实现他的目的以及他所具有的行动范围是什么。法律的否定性决定了它本身并不会对个人的确获保障的领域进行明确的肯定性规定,而只是有助于使这些规则支配下的个人在行动中根据他与其他人的互动和他所“默会”遵循的外部情境去划定他自己的确获保障领域的边界。因此,法律的功能在于经由消灭某些产生不确定性的渊源而有助于防阻冲突和增进合作,并有助于个人都能够根据他自己的计划和决定行事。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人与文化的本质性关联研究”,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本文得到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基金项目(项目编号:OG061063)的支持。

人与文化的关系是文化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人们不断地考量和解读它,这既是人类的本性使然,也是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然,更是人类不懈追求文明进步和趋向文化自觉以达到人类解放应然状态的历史性展示。这一展示既是文化的意义向人逐渐打开和回归人自身的过程,也是人追问文化的意义进而追问人的意义的过程。在现实性的意义上,当我们关注文化安全这一时代课题的时候,人与文化的关系作为一个首要的在场问题需要我们明确地解析。笔者认为,人与文化是一种共在关系,即人是有文化的人,文化是人的文化,人的存在离不开文化的存在,文化的存在也离不开人的存在。

一、人是有文化的人

“人”,是人的世界中具有恒久性和诱惑力的斯芬克斯之谜。可以说,自从有人以来,围绕“人是什么”、“人何以为人”、“人为何人”以及“人的认识何以可能”等诸多关于人的追问和思考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西方学界一般认为,对人性的诉求是从苏格拉底才真正开始的。苏格拉底不但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更是把人从与自然的混沌混居中区别了出来。虽然历史的镜像演绎为苏格拉底为他的原则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他却为后世留下了智慧的启蒙火种,即始终承认自己无知的苏格拉底并不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聪明从而讥讽那些自命为智者、实为诡辩师的人,而是在于要说明:人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能催动自己的思想活动去认识人的本性,而认识人的本性乃是人的一切认识的前提和出发点,是点燃人类普罗米修斯之火的内在驱动力。所以,苏格拉底是“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以往的一切问题,在他那里,不再有一个独立的自然理论或一个独立的逻辑理论,甚至没有像后来的伦理学体系那样的前后一贯和系统的伦理学说。唯一的问题只是:人是什么?他所知道以及他的全部探究所指向的唯一世界,就是人的世界。”(P7)在这种“新的眼光”影响下,从亚里士多德的“人是理性的动物”到帕斯卡的“人是有思想的人”;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到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从费尔巴哈的“上帝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到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叔本华的“我的意志和表象”到萨特的“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人对“人”和人的世界的认识随着人的主观自觉意志的提升和客观视阈的时空扩展而逐渐明晰起来。

可以说,正是苏格拉底问题和苏格拉底方法的出现为人类开启了一条自我认识的理性之路。无论这种自我认识是人类消极心理和厌世态度的外化,还是人类积极意识和奋发精神的伸张,抑或无论人类的存在与大自然相比是否渺小,对于“人世界着”的认识是否可能,是否真切,是否有价值,都从不同视角说明,人对人自身的永不停止和永无止境的追问本身就意味着人具有一种不同于他物的品性,即人既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也不是一般的单纯的动物式的只有爱欲的存在物,而是一种存在于文化世界之中的能对自己的存在不断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探究、自我创造、自我超越和自我实现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人是一种具有独特存在方式的存在物。我们把这种存在方式称之为“文化”,亦即人是有文化的人,人文化着。

显然,“人是有文化的人”不仅是指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具有一定文化特质的生存方式,脱离了文化的人是无法生存的,也是不存在的,而且意味着人是有文化的,人使得文化的存在具有了为人的意义而被确认为人为的必然。人只有存在和彰显于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之中,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彰显人的鲜活的本己本真性,抑或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本身就是人的文化特质的“显摆”。

二、自发秩序的实现要依靠等级制权威设立的外部规则而形成的建构秩序

(一)为特定目的设计的建构秩序

建构秩序是与外部规则相对应且与社会自生自发形成的内部规则相区别的一种社会秩序,是为了某一目的而依据组织或治理者的意志制定的。它产生于一种有意的安排,是一种社会整体的等级制结构,只适用于特定之人或服务于统治者的目的,依赖于一种命令与服从关系。该秩序下的各种规则既具有各种程度的一般性,也指向各种各样的特定事例。在整体社会中,某一至上权威的意志决定每一个人的行动,因而建构秩序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而设计出来的,它只能由外在于系统的力量创造。

基于秩序的分类和哈耶克的法治观可以看出,自发秩序只提供了竞赛的一般规则。在已知的竞赛规则之内,个人可以自由地追求他私人的目的和愿望,同时法治留给执掌强制权力的执行机构的行动自由应当减少到最低限度,以防止政府采取特别的行动来破坏个人的努力。政府的强制权力只能够在事先由法律限定的那些情况下,按照可以预先知道的方式来行使。因此,法治就含有限制立法范围的意思,它把这个范围限于被公认为形式法律的那种一般性的抽象内部规则中,从而排除那种直接针对特定的人或者使任何人为了这种差别待遇的目的而使用政府强制权力的立法。由此可以看出,哈耶克法治观下的公正或正当性只能在一般性的法律框架内和游戏规则层次上得到维护,而没有保证个人在自发秩序下追求私人愿望的自由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的具体而现实化的保障。但哈耶克并不是完全否认政府组织的作用,而是反对极端的建构唯理主义,反对人们把刻意安排的建构秩序所必然具有的特征强加给所有的秩序并与秩序等而视之,要求由法治来限制建构秩序的作用范围以防止有人有意识地利用政府权力假借正义之名侵犯社会公正与自由。因此,建构秩序是在自发秩序限制下的必然的辅助秩序,但自发秩序的作用离不开建构秩序。

(二)抽象形式化的自发秩序需要具体的建构秩序来实现

作为自发秩序的“法治之法”或“自由的法律”中的规则的核心特点是抽象的、一般性和普遍性,因此它适用于任何具体的情势,并且不与任何其他被人们所接受的规则相冲突。但是,也正是这种抽象的、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决定了法律提供给人类的只是一个行为的完全形式化的框架,人类至多只能知道构成演化秩序的各要素所遵循的大体规则,不可能全部把握各要素的具体特性。因此,现实生活中特定的人或某个组织想要实现自己的目的,或在判定某项具体行为是否符合抽象规则的正当性时,需要在遵循内部规则的同时,还要依靠等级制权威设立的外部规则而形成的建构秩序来实现自己的确定目标。

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来看,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人类社会制度的演化过程中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人类建立的秩序只有和自发秩序的演进方向一致,二者的结合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人类理性在建构秩序时只能在自发秩序演进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施加影响。与自发秩序的演化方向相背离,任意扩大建构秩序的作用,从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来看都是有害的。“不论是天然的还是自发的秩序,它们自身都不足以产生出构成社会秩序的全部规则。在关键时刻,它们都需要由等级制权威来进行必要的补充。”(P168)其实,真正的人类社会是自发秩序和建构秩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混合秩序。当然,这种混合秩序通常是以自发秩序为主自组织运行的。

(三)自发秩序下的个人行为依靠建构秩序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在自发秩序下个人可以自由地追求私人的目的和愿望,但是,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在自发秩序下对于自身利益的追求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所导致的结果可能并不是真正地实现了大多数人的幸福,从而产生无效率的结果。外部性是指某个主体的消费或者生产经营活动对另一个主体的效用产生一种原非本意影响的行为特征。这种外部影响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1.负外部性需要建构秩序来约束在自发秩序下的个人行动

在负外部性情境下个人的一项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市民社会,其间穿行的非理性力量和经济社会实力的非均衡分布对其自主、自治和自律逻辑的悖反,使得市场社会不再是一个所有主体均可同等自由地表达、实现和分享意义体系和最大化利益的场域,诸如价值目标的个体性和公共性内涵发生分裂。同时,主体对于个体私利的非理性和不道德追求,倾向于破坏市场社会运行的自发秩序机制——经济行为的内部性,而且一个正常运转的市场,不但要以防止暴力和欺诈,还必须保护某些权利,如财产权、合同的执行等为其先决条件。因此,自由经济社会的自发秩序需要得到修补和维护,以消除自发秩序下的内部性行为的负外部性效应,保证市场和社会的正常运转。这种公共不自足的存在需要国家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采取集体行动予以弥补,约束并引导个人在自发秩序下去追求他们各自的目的,同时设计出约束人的行为的法律和制度等限定个人行动的方式以防止个人利用权力或不正当的手段损害他人利益,从而使他们为公共利益服务,最终达到个体选择与公共选择的相容。设计出来的约束人的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制度也就是建构的秩序。综上所述,由于理性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为防止个人利用权力或不正当的手段损害他人利益,需要设计出约束人的行为的法律和制度。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布坎南认为:“在其最一般的含义上,政治的一个功能是建立‘道路规则’,这个‘道路规则’使具有不同利益的个人和团体能够追求极为不同的目标,而不至于出现公开的冲突。”(P8)

2.构建共同的行动秩序来保障具有正外部性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当某个人的一项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而他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时,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即为正外部性。个人是理性的和自利的,人们基于收益成本的理性分析,总是乐于免费享用公共物品,而对于公共物品的提供则采取“搭便车”行为,因此“理性的、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人将不会为实现他们共同的或理性的利益而采取行动”(P2)。这就是奥尔森着名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只要个人不会被排除在公共物品使用的资格范围之外,那么个人就不会有动机为这个集体物品的提供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有的人可能提供公共物品,而有的人采取“搭便车”行为,所以正外部性的存在会使公共物品如果完全照搬私人物品供给模式则有可能会出现供给的无效率,即竞争性市场无法针对公共物品形成有效的供给和达成帕累托最优。因此,市场不能够成为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在追求自身效用的独立个体行为之间必须建立和形成一种共同行动的机制,以便更有效率地实现追求自身效用的目标,而这种共同行动的机制所表现的就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特征的建构秩序。

三、情境是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相互融合的联结点

(一)情境主义的实用主义特征及其类型

情境主义是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情境下解释性地理解社会现象而做的努力,它的社会正当性源自试图为解决社会问题而提供的实用知识。这些社会问题是产生它的社会结构所特有的。从哲学角度来看,情境主义与詹姆斯和杜威的实用主义密切相关。实用主义认为,一个思想或事物的意义取决于它会引起什么行动或产生什么样可能的实际效果,人们根据从它那里得到的感觉作反应,同时人们在最大限度上假定思想或事物是连续的。由实用主义的原理可以看出,由信念导致行动,行动的经验又不断地积累新的信念,而这些东西都是连续的;法律作为人类社会实现自由之治的信念也是基于行动的认知的抽象规则,而且是在基于行动基础上在这个连续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在根据法律判断一项具体行动或规范是否符合正当性或正义性时依赖于它所发生的具体情境,即正当性的规则或程序为每个情境所建立的习惯,法律下的正当性及理性是情境特定化而且随着具体情境的变化而连续进化的。

道德情境主义描述的是一种情境化的正当性道德判断标准。在道德情境主义下,抽象而形式化的法律只有根据充满道德内容的原则才能赋予一项具体行动或规范合法性的理由。基本的道德原则虽然是同一个原则,但在不同的情况下要求不同,因为人的行为总是与现实的条件和道德情境相关,所以,只有把个体从抽象的道德规约下解放出来而将其置于鲜活的、当下的道德情境中,道德才能用来判断行动或规范的正当性,才能成为控制或约束自发秩序下的追求个人利益或价值最 大化的短期私利行为的手段。

历史情境主义下判断正当性依赖于利益、权力、价值观等社会历史条件。很多被认为是不正当的规范或行动在过去的历史时代却是天经地义的,如奴隶制、种族隔离、宗教和政治禁锢等。因此,建构秩序下具体规范或行动与自发秩序要置于其所处的历史情境,并在坚持历史传统基础上对自发秩序和建构秩序的融合保持一贯性和连续性。

在本质主义情境主义下,虽然自发秩序被认为是社会秩序的规律且具有普遍的永恒本质,但是本质也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变化、发展的。本质是对过去的历史总结,它只能对它之前的历史积淀负责任,它之后是个广大的开放空间,它只是以自己的本然的探索性的方式走向未来,很多场合是没有预定的锦囊妙计的,得随社会特定的情境的变化而随机应变。因此,对真正本质意义上的自发秩序的追问,思想路径、结论也必然歧见百出。所以,建构主义也并不与本质主义完全相对立,建构秩序要以“自发秩序”作为建构制度的根本问题,必须以建构主义作为制定和设计制度的方法论原则,依具体情境的变化而从不同的观察视角、逻辑起点、思考方式来建构秩序。

(二)具体的建构秩序与抽象的自发秩序相互融合的情境主义要求

完全形式化的抽象法律意义下的内部规则转化为具体且可操作的社会建构的规范,依赖于它们所发生的具体情境。作为自发秩序的法律是抽象的、一般化和完全形式化的行为框架,任何人都不可能预见到一种抽象秩序的所有的具体表现形式。抽象行为规则只有与特定情境相结合,才能够确定和判断特定的行动,发挥其效力和权威,即社会建构的一项新的规范或行动是否能够融入某一现行的内部规则或自发秩序之中,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逻辑问题,而要看在现存的事实性情境中,看该项新的规范是否会与现有的规则相冲突。因此,判断一项建构的新的规范或制度是否能融入现行自发秩序的标准是一种情境主义标准,即可否视为合理的东西完全依赖于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具体情境。对此,维亚克尔指出:“正因为正义是不受时代制约的、不可变更的要求,因此,必须因该时代、情境与人事的不同。即只有先精确澄清法适用的事实条件,才能精致化现行法秩序的价值理解,使法官的裁判与法政策走向正当之公共行为的途径,它们是:在既定的实际条件下始终考量情境的行为。”[10](P546)

五、结论

人类自由的实现要依赖秩序。作为在自发秩序下进化的结果,自由之治的法律需要辅之以人类智慧建构的秩序,从而消除或减少自发秩序的抽象一般性和负外部性缺陷,而情境是具体的建构秩序与抽象的自发秩序相互融合的联结点。

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的相容性研究为朋友们整理到此,希望可以帮到朋友们!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秩序与历史变迁
发布时间:2023-02-27
内容摘要: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和封建时代每一个朝代的建立,都是在打破旧的社会秩序、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的过程中完成的。中国殷周之际的《易经》早就记述了发生在秩序变动过渡状态中的历史。伟大的思想家孔子......
礼是一种秩序
发布时间:2023-01-08
若一个人没有很强的感受力,是很难领悟到“礼轻情意重”的滋味的 透过一个人的“送礼观”,如何看出他(她)的交际水平和文化修养,而受礼者的“收礼观”,又折射出他(她)怎样的性情和心理?为此,本刊记者对话了文化批评人谷卿博......
职业教育秩序:失范与重建
发布时间:2022-10-27
摘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秩序失范的困境,具体表现为职业教育价值选择失准,职业教育结构失衡,职业教育制度失调。应立足人本与和谐、公平与补偿、竞争与合作的视角,用新的思维重建职业教育秩序,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关......
创业是重建生存秩序
发布时间:2015-09-10
刨业是一所学校,需要从小学开始然后中学、大学,拿到“文凭”后才能独立创业。不够小学一年级水平的则需要从幼儿园开始。 刚读幼儿园时,许多小朋友都不愿去,一是习惯家庭生活(惯性依赖症),二是不适应新的环境(环境不适症),......
“人世”范畴与法律秩序
发布时间:2022-11-28
摘要」人世是“人的世界”的简称,人世的基本范畴也就是对与“人”最接近的基本现象的抽象,包括人、世界,物质、精神四个范畴。人世基本范畴排序凝聚了人类社会的最高智慧,寄托了人类社会的长远理想。古代宗教以传说的方式将人排在世界......
浅析构图秩序的美学理论
发布时间:2013-12-18
浅析构图秩序的美学理论 浅析构图秩序的美学理论 浅析构图秩序的美学理论 精 品源自语 文科 “整体秩序只有将单个成分的特征隐去才能使这些单个成分融入更大的单位之中,而这个单位有倾向于被感知成一个独立的物体。”对......
浅析经济秩序的结构与法律表达
发布时间:2023-01-05
一、经济秩序的知识基础与组织原则 经济活动是人有意识的自主活动,无论是生产、经营,抑或交易都以一定的知识(信息、技术)为依托。换言之,经济活动及其秩序建立在与经济有关的知识的获取及运用这一基础上。因此,意欲理解经济秩序,......
浅谈公证的秩序与正义
发布时间:2022-10-27
1秩序与正义在公证制度构建过程的重要意义 秩序和正义作为两个基本价值,它们在构建法律制度过程中,小可或缺一个法律制度若小能满足正义的要求那么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就无力为政治实体提供秩序与和平但在另一力而,如果没有一个有......
论公共秩序保留
发布时间:2022-09-22
【摘 要】国际私法领域中除了根据冲突规范指引适用外国法这以基础制度之外,还存在一项重要的制度,即“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文章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概念和内涵出发,探究了这一制度在国际私法中的作用、适用条件及排除外国法后的法......
浅议构建新形势下的供电秩序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 要:做好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加大开发力度。各档案馆(室)要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分析研究、综合加工、深度......
谈康德哲学中的理性秩序
发布时间:2023-02-20
康德按照理性的不同功能将其分为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理论理性具有认知意义,但不具有实践意义;相对于此,实践理性主要在于指导人的行为。人能给予两种秩序,自然因果必然性与自由因果必然性。这也说明,人有两种生命状态,一是被经验......
浅议转型中国的社会治安秩序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06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经济转轨、政治转型以及社会变迁所带来的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令人应接不暇,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社会冲突日益复杂化。正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治安也因此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反复性的特点。转型时期的社会治安秩序构建......
“秩序观”是亚洲安全架构建设的关键
发布时间:2023-02-25
围绕亚洲安全架构的讨论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讨论往往是“功能导向”的,侧重安全机制(包括次地区安全机制)的功能设计和能力建设。广义讨论往往是“秩序导向”的,探讨一整套地区安全机制背后的合法性问题。当前围绕亚洲安全“秩序”问题的讨论,已成为能否以及如何构建稳定和可持续的地区安全架构的关键。“当今世界,秩序唯有依靠培育,而不能强加”。如果亚洲各国在“秩序观”上缺乏共同认知,再精细的架构和关系运筹也.........
论农村文化与乡村秩序
发布时间:2022-11-16
" [论文关键词]乡村秩序;原子化;社会关联;文化传统;集体行动困境 [论文内容提要]中国乡村社会秩序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着演化,当前农村社会自我整合能力也得到了快速提升,但是影响乡村秩序的一些深层负面因素并未因经济发展而......
当前财政秩序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一、我国财经秩序混乱现状 如果要对我国现阶段财经秩序状况作一个评价,“混乱”应是比较准确的描绘。从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可以说明,财经领域中的主体,如政府、部门、企业、个人在各自特定的环境下,为实现局部或个体利益的最大化......
法律秩序的社会作用
发布时间:2023-01-27
秩序,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现象。秩序也是社会的基础价值之一。任何社会都需要安定和秩序,没有安定和秩序,社会共同体就无法存在,更无法正常运转。没有安定和秩序,也根本不可能有中国当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好......
人造的秩序与组织(a made order
发布时间:2023-05-29
根据哈耶克基于“进化理性主义与建构理性主义”这一知识论基础的秩序类型学划分,与自生自发秩序对应的秩序则是特指那种以建构理性主义为基础的“人造秩序或组织”。为了能够确切的区分这两类秩序,哈耶克甚至提供了两个希腊术语的界定:......
论现代油画艺术语言的秩序性
发布时间:2013-12-18
现代绘画的观念性和古典绘画相比得到了莫大的开展。题材的选取表现的方式多样,它放弃了对自然物象逼真的描画以及宗教题材的形式或文学性绘画母题的构思,用方式感,简单的形的概括,颜色的地道性构建者画面,发明出最大的肉体表现的可能......
法律社会学视野下社会秩序的建构与整合
发布时间:2022-11-06
摘 要 涂尔干关于社会秩序的法律社会学思想博大精深。本文以《社会分工论》为起点,结合涂尔干不同时期的著作,梳理其关于社会秩序建构与整合的观点,探讨社会学的法律意义。 关键词 法律社会学 社会分工 社会秩序 作者简介:张释......
交往行动理论与现代社会秩序的重构
发布时间:2023-05-23
启蒙运动以来,整个西方社会掀起了现代化的浪潮。在这个现代化的浪潮中,一个现代性的问题出现了。所谓现代性就是不断地求新、求异、求变。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变革是它的常态。既然社会要不断变革,那么在这个不断变革、不断打破旧秩序的过程中,社会依靠什么力量才能维系自己的秩序呢?在动荡的社会洪流中是不是存在着某种稳定不变的东西呢?一、关于现代社会整合问题的几种可能的答案按照波德莱尔的说法,所谓现代性,就是短暂性.........
德国宪法中的“客观价值秩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9
关于德国宪法的基本权利包括”主观权利”和“客观规范”两部分。其中,客观规范就是指客观价值秩序,这是德国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的准则。但是德国宪法中的“客观价值秩序”具有很大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保障”和“救济”上之......
“礼治”与传统农村社会秩序
发布时间:2023-05-11
" 费孝通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写就的《乡土中国》一书,以其对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经典概括和描述而闻名于世。在这本篇幅不长的著作中。费孝通先生以社会学的方法,剖析了传统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阐明了其“乡土性”的特点,回答了“作......
浅析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
发布时间:2023-03-22
提到这个问题,人们通常会想到二战后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却不知不觉会忽略发生在五百多年前的一个大事件。这个事件无比清晰地表明,现代世界秩序的建立, 肇始于欧洲人在1494年划定的一条地球子午线,它来自著名的《托尔德西里亚斯条......
浅论当代中国宪法秩序的构建(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8
论文摘要:秩序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宪法秩序是现代法治社会的根本属性和价值追求。本文首先阐释了我国宪法秩序的基本内涵,论证了民主与法治是当代中国宪法秩序的价值。然后分析了宪法秩序在我国建立所面临的内外两方面主要困难......
村落教育价值与乡村治理秩序重构
发布时间:2023-06-27
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弱化和“人的新农村建设” 中国乡村治理作为一个深具本土性的课题,以往对之的研究和实践主要围绕着“县―乡―村”三级的乡村政权结构、村民自治、农村和农民的组织形式、城镇化中的城乡关系、乡村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等......
有实体有秩序有效果
发布时间:2015-08-28
职工服务帮扶工作概况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在2009年和2011年连续被省总工会评为“三星级”帮扶中心,并获得了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此外还获得了省、市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和“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 ......
宋明理学对自然秩序与道德价值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2-11-18
广大朋友们,关于“宋明理学对自然秩序与道德价值的反思”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宋明理学,它的一个根本性任务,就是对天地万物作出本体论的思考和论证;这样一种任务......
浅析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发布时间:2016-12-19
一、概述 公共秩序保留是指一国法院依据自己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外国法时,因其适用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法律的基本原则或道德的基本观念相抵触而排除其适用的一种制度。公共秩序的含义颇富弹性,诸如公共政策、法律秩序......
试论制衡高校秩序与学生自由冲突的路径探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的日益扩张,学校侵权案件法律纠纷也呈上升趋势,田永案无疑是中国法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独特的视角分析田永案,在自由与秩序两者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张力才能彼此制衡,只有法治才能维持两者之间的平衡......
在秩序与自由之间:刑法父爱主义之提倡
发布时间:2022-08-07
摘要:从价值论上分析,刑法谦抑主义与刑法工具主义分别倚重自由与秩序,前者立足于刑法的自由保障机能,因主张刑法在法益保护上只能作为最后手段而显得过于理想化,而后者则侧重于刑法的秩序维护机能,从而规定了大量破坏行政管理秩......
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刍议
发布时间:2013-12-17
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刍议 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刍议 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刍议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加入世......
宪法秩序下的经济法法权结构探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20
论文关键词: 宪法秩序/经济法法权/经济自由权/政府经济权力 内容提要: 经济秩序、经济宪法是经济法法理构建的理论基础,对经济生活的有效规制和调控并使之法律化,是其内在的逻辑基础。经济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就是防止国家调制权......
浅谈我国税收的宪法秩序
发布时间:2022-08-26
在现如今日渐繁荣的社会中,税收法律关系是联系社会公众和国家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两者之间的稳定关系就是靠征税活动来稳固的。而且,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宪法中都己经把税收的相关条文写进去了。但是,在我国历史发展中,虽然很早就出现了......
秩序需要无微不至的保护
发布时间:2023-02-18
【摘要】秩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正是稳定的秩序保护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犯罪正侵害着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各种秩序,我们的司法也正在不断完善着对秩序的保护,其中对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行为......
政治的回归与自然秩序的重建——重审玄学的基本问题
发布时间:2023-05-29
" 内容提要:把魏晋玄学理解为心性哲学或精神境界形态的形上学,已经成为二十世纪的正统观念,然而,这一观念忽略了玄学作为政治哲学的内在维度。玄学的中心论题是名教与自然之争,它的实质是通过自然秩序来界定政治秩序的正当性问题。......
政治认同:政治秩序的一个隐性变量
发布时间:2023-05-12
【摘 要】如何引导公民的政治行为并使其有利于政治秩序的维护,是任何国家都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培育政治秩序内在所需的政治认同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基本路径选择。然而政治认同并不是政治实体的政治行为,其本身并不能直接地作用于......
诚实信用与民事诉讼秩序的保障
发布时间:2023-02-10
诚实信用与民事诉讼秩序的保障 诚实信用与民事诉讼秩序的保障 诚实信用与民事诉讼秩序的保障 摘要:当前,由于立法规范与司法做法的欠缺,我国在诉讼秩序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问题;即......
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
发布时间:2017-04-18
提 要:秦依照阴阳刑德学理确立了“尚水重刑”的治国思路,形成了严苛的秦政。西汉融合了儒家之教化刑德论、法家之赏罚刑德伦和阴阳刑德论,以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新的刑德论。刑德作为阐释政治秩序运行的学说,成为秦汉时期解释......
转型社会的法与秩序:俄罗斯现象
发布时间:2022-07-24
" 引言 转型社会就是从原来的中央指令型的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众所周知的包括中国、越南、俄罗斯及东欧。"转型"最初是一个限定很狭窄的概念,指的是经济的转型(transitional economy),后来才逐渐扩展到涵盖经济之......
世界新秩序经济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8-24
弗雷德里克·詹明信是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家,生于1934年,25岁获那鲁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哈佛大学、加州圣地亚哥大学、那鲁大学的教授,现任教于杜克大学。主要著作有《语言的囚狱》、《理论的意识形态》等。这篇《世界......
整洽国内审计市场秩序与优化执业环境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近年来,国内注册 会计 师执业环境恶化,审计市场处于过度竞争状态。为优化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规范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业务竞争,应采取综合整治审计市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效能等措施,以维护正常的审......
亚投行背后的国际秩序暗战
发布时间:2023-06-16
美国在担忧什么 是否加入亚投行,牵动着全球许多国家的神经,尤其是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的加入,搅动了全球舆论。 简单地说,世界银行是美国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美国和欧盟的,亚洲开发银行是美国和日本的。 在世界银行......
试论德国宪法中的“客观价值秩序”内容及作用
发布时间:2016-09-13
关于德国宪法的基本权利包括主观权利和客观规范两部分。其中,客观规范就是指客观价值秩序,这是德国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的准则。但是德国宪法中的客观价值秩序具有很大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保障和救济之间有很大的差异。随着我......
柏拉图的《理想国》对宪法秩序构建的启示(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09
论文摘要: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他自己关于理想国家的一系列制度构建。其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关于城邦正义和个人争议的讨论,对今天宪法秩序的构建有巨大的借鉴作用。本文从理想国得出的启示:要构建宪法秩序要实现社会成员之......
全球化、主权国家与世界政治秩序
发布时间:2023-06-14
" 二十多年来,“全球化”(globalization)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政治理论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国内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关于全球化的讨论会涉及诸多不同的问题,但处于全球化问题讨论中心的无疑是全球化背景下主权国家的地位及发展前......
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初论(一)
发布时间:2023-01-26
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初论(一) 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初论(一) 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初论(一) 1993年3月,当哈耶克逝世的消息在世界各地新闻和报章上出现时,纪念文章的作者们普遍对这位“缔造了自......
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初论(二)
发布时间:2023-01-18
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初论(二) 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初论(二) 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初论(二) 命题二:超个人的秩序是个人自由、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的基础 《致命的自负》第二章一“自由,财产,与正义的起源”......
浅谈公共安全与秩序行政法(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24
公共安全,是一个比较含混的概念。在最广义上,公共安全包括经济安全、环境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以及学习、生产和工作场所的安全等,它将所有事关社会生活安全的问题全都纳入其中。但在秩序行政法学领域,公共安全仅仅指治安安全,即社会......
分析孔子与柏拉图理想秩序观差异性比较
发布时间:2023-03-05
论文一般比较麻烦,连格式都得做好,写论文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也不是很难只要你知道了格式,找到了材料,就方便多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
表见理论的权利秩序与安全观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3
表见制度跨越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法、商法四大法域,涉及表见代理制度、公示公信原则、动产占有制度、不动产登记制度、善意取得制度、表见债权让与、外观主义原则、票据制度等等民事法律制度。表见理论,有时也称为权利外观理论,它是......
浅析自由与秩序:信息主权法律规制的价值博弈
发布时间:2022-12-13
一、问题提出: 信息的自由流动与信息控管之间的张力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信息技术,推动电子邮件、博客、微博、微信等信息流动新形式层出不穷,信息流动方式的分散化、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促成信息流动量日益加快。影响信息传播与主权......
法律锲入:政治冲突的秩序和地方自治的缺失
发布时间:2023-04-08
二 法和权力体系的实践解读 卡多佐对于法律做过精辟的论述,「法律的终极原因是社会福利。未达到其目标的规则不可能永久性地证明其存在是合理的」(卡多佐,1997)。卡多佐认为法律收到历史、传统和哲学的多重作用,最终获得表现正义的......
金砖银行挑战国际金融秩序
发布时间:2022-12-08
在掌控了全球金融秩序近70年之后,由欧美主导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迎来了挑战者。7月15日,“金砖五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在巴西福塔莱萨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简称金砖银行),并建立金砖国......
简谈共同捍卫战后国际秩序
发布时间:2023-05-22
4月14日下午,《联合国宪章》与战后国际秩序国际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此次研讨会由外交部和中国国际法学会主办,是亚非法协第五十四届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会代表就《联合国宪章》的发展与挑战、主权和人权、不干涉内政等......
城郊结合部供电管理秩序整治
发布时间:2023-02-09
传统意义上的城郊结合部主要按照行政管辖区域予以划分。从供电管理区域层面理解,城郊结合部范围较行政区域划分更广,囊括了市(州)客服中心辖区供电所、区县郊区供电所负责的供电区域。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和农村接壤的中间地带,因其特殊地理位置和人员环境复杂,规范整治用电管理难度大,电网工程频频遭受当地群众干扰,导致电力建设滞后,居民电能质量跟不上,线损居高不下,各种窃电、电费欠交现象层出不穷,已是横在供电企业.........
对昂格尔法律秩序概念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20
昂格尔作为批判法学的代表人物在《现代社会的法律》一书中,昂格尔对自由主义法学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法律秩序的概念。 一、昂格尔对社会理论的看法 在《现代社会的法律》一书中,昂格尔开篇以社会理论的大视野从宏观阐释了法律......
解放初期太原社会秩序的恢复
发布时间:2023-06-21
[关键词]太原;军管会;社会秩序 一、解放前太原的社会状况 自内战开始后,太原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首先工人的工资不断被降低,很多工人 太原市的治安状况也不容乐观。太原解放前夕,国民党中统、军统特务组织特务人员,分别......
法律锲入:政治冲突的秩序和地方自治的缺失
发布时间:2023-02-15
" ──栖村一桩诉讼案件的解读 民间法和国家法的分野和冲突是法学界关注农村治理的重要视角(苏力,2000;田成有,2002)。在村治研究当中,考察国家法和民间法的冲突、效力、整合是建立在现代国家政权建设和现代化话语之上的。显然,......
法律锲入:政治冲突的秩序和地方自治的缺失
发布时间:2022-10-06
三 进一步的讨论 在对于村庄治理的法律方面的研究,在现有可检索的文献当中,大概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一种是借用国家──社会框架讨论国家法和民间法的冲突和融合关系,这类研究在法学领域占有统治地位;第二种是在史学视野当中发掘中国......
法律锲入:政治冲突的秩序和地方自治的缺失
发布时间:2013-12-17
参考文献 沈延生,1998,〈村政的兴衰与重建〉,《战略与管理》第6期。2002,〈自治抑或行政──中国乡治的回顾与展望〉,www.ccrs.org.cn。 杨小凯,2001,〈土地私有制与宪政共和的关系〉,www.jjxj.com.cn。 刘军宁,2002,〈从政治体......
论我国法秩序下价值、规范的统一
发布时间:2022-10-19
作者简介:邓娟(1990-),女,汉族,江西瑞昌人,研究生在读,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学理论方向。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现象日益复杂。现行的法律制度只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维护好社会的法律秩序。当下社会的价值多......
传统·秩序·自由——柏克政治保守主义思想评析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 埃德蒙·柏克的政治保守主义思想以大卫·休谟的怀疑论为哲学基础。他批判了启蒙思想家对法国大革命“理性的误用”,认为抽象思辨应远离政治实践。柏克是保守主义者,因为他尊崇传统、倚重秩序以审慎的态度对待理性、传统与......
论人权关怀下宪法解释程序对宪政秩序的塑造
发布时间:2016-04-13
“论人权关怀下宪法解释程序对宪政秩序的塑造”怎么写呢,请看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论人权关怀下宪法解释程序对宪政秩序的塑造 一、引言 美国法学家庞德说:“法律必须稳定,但又不能静止不变。因此,所有的法律思想都......
明清商书文献中的运河航路秩序
发布时间:2016-09-26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日渐活跃,运河航运业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无论是短途的镇市赶集,还是长距离的大宗货物贩运,舟船都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运输工具。为了追逐什一之利,水路行舟的经商者不但面......
美朝关系对东北亚新秩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06
[摘 要]美朝关系是东北亚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美朝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不仅直接影响朝鲜半岛的局势,而且对21世纪东北亚新秩序有着深刻的影响。东北亚六国合作组织或东北亚共同体、东北亚联盟是东北亚新秩序建立起来的标志......
解析“礼治秩序”建构视阈下的先秦儒家礼教思想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27
先秦儒家礼教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起点与核心观念之一,对维护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有益贡献。但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在打倒孔家店这一全面否定传统的历史虚无主义的鼓噪之下,先秦儒家礼教思想遭受了激......
浅析直接适用的法与公共秩序保留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3-06-17
一、含义 1、直接适用的法( 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适用法》( 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 第4 条,在立法上确立了我国的直接适用的法制度。该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有强制性规定的,直接适用该强制性规......
公共秩序保留与直接适用法的关系辨析
发布时间:2023-04-18
一、相关概念的概述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指一国法院依冲突规范应该适用外国法时,或者依法应该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时,或者依法应该提供司法协助时,因这种适用、承认与执行或者提供司法协助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
使命与担当:国际秩序变革下的中国战略
发布时间:2023-03-31
●美国的“例外主义”和冷战思维让战后秩序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大打折扣。新兴力量的崛起进一步松动了战后秩序的根基。 ●各国应共同探寻更加有效的国家和全球治理方略,共筑权责共担、各尽所长、公平正义、全面持久的全球秩序新框架。......
城市管理秩序突出问题治理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03
一、基本现状:“五种现象”时有发生目前,重庆市主城区城镇化率已达90.5%,建成区面积732平方公里,城区总人口1100万人,常住人口920万人,是典型的特大型城市。在全市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管理秩序方面的许多问题日益凸显、亟待解决。从调研情况看,以下“五种现象”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城市秩序和品质的顽疾。(一)占道经营现象时有发生今年以来,通过开展违法占道经营行为治理行动,对违法经营性占道行为劝.........
韦伯与涂尔干关于社会秩序的理论之对比
发布时间:2023-02-12
【摘 要】社会秩序的维持来自于何种元素,一直是学术界不断争论的话题,韦伯和涂尔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他们关于社会秩序控制的理论学说。应用两者的理论解释经济改革后的中国大陆社会秩序的变化,以期望找寻到控制社会秩序下降的......
中国哲学论文:浅论个性与秩序关系的哲学理念思考
发布时间:2014-01-09
【摘要】以下为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的中国哲学论文:浅论个性与秩序关系的哲学理念思考,敬请关注!!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讲究个性、尊重个性,并试图塑造自由个性的时代;同时,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秩序,谋求秩序,并试图构建良......
论人权关怀下宪法解释程序对宪政秩序的塑造(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作为保持宪法生命力最佳手段的宪法解释在对宪政秩序的维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在对人权的极大关怀下合理的宪法解释,则有助于宪政秩序的塑造。适当合理的宪法解释程序,对落实宪法精神、保持宪法的生......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2]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6
一、问题的由来 历史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法并不具有人们惯常所认为的那种连续性和单一性,相反,它实际上是由多种渊源构成的复合体,其间充满了离散、断裂和冲突。具体而言,在相对统一的朝廷律令之外,还有所谓民间法,后者的源流尤其杂......
浅析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发布时间:2023-07-02
一、关于公共秩序保留基本概念 公共秩序保留是指一国法院依据本国的冲突规范适用外国法时,因其适用会与法院地的重大利益、基本制度、法律的基本原则或者道德基本观念相抵触而排除适用的一种制度。它是国际私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已为各......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下)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8
五、传统资源的再生与再造 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场变化不但波及并且改变着乡土社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从这一社会内部生发出来的。令人惊异的是,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初期,不但农村走在了城市的前面,......
当前财经秩序问题分析和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一、我国财经秩序混乱现状 如果要对我国现阶段财经秩序状况作一个评价,“混乱”应是比较准确的描绘。从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可以说明,财经领域中的主体,如政府、部门、企业、个人在各自特定的环境下,为实现局部或个体利益的最大化......
论新加坡秩序建设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要:秩序建设是新加坡行政体制的核心。新加坡通过民主机制下的权威政治、严格法治、行政权与决策权相分离这三个阶段的行政改革,建立了法治、廉政、民主、开放的行政制度。目前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面临众多挑战,研究新加坡秩序建设,对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关键词:新加坡秩序建设;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启示中图分类号:D99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539(2015)03007106改革开放3.........
论宪法秩序中的立法听证制度(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对于禁放鞭炮,始终存在不同的声音。比如以冯骥才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学者就认为,燃放鞭炮是重要的民俗,是春节不可分割的部分。禁放鞭炮的争议也由来已久。时至今日,全国大中城市,禁者、放者,兼而有之。抛开这些实体性的争......
浅谈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立法方式
发布时间:2016-12-06
一、我国有关公共秩序保留之立法方式 从上述概念看来,公共秩序仅仅起着防卫的作用,即防备本应适用的外国法对法院地国的根本利益造成损害,学理上称之为消极功能。但事实上,法院不顾冲突规范,对某些关乎国家重大利益、基本政策的法......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宪法秩序约束(1)
发布时间:2013-12-17
立法是制度变迁的重要方式。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解,制度变迁要受到既有制度环境的约束,尤其是作为基础规则的宪法秩序的约束。从法理学上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母法,是制定其他一切法的基本根据。任何立法都是在宪法确定的框架......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1]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7
五、传统资源的再生与再造 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场变化不但波及并且改变着乡土社会,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从这一社会内部生发出来的。令人惊异的是,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初期,不但农村走在了城市的前面,而且......
诚实信用与民事诉讼秩序的保障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19
摘要:当前,由于立法规范与司法做法的欠缺,我国在诉讼秩序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问题;即审判权与诉讼权的滥用;虚假与规避法律等妨害诉讼的行为;瑕疵诉讼行为与审判行为。由此它危害了司法权威,影响诉讼的公正与效率。如何......
浅谈西方社会学家关于社会秩序的观点
发布时间:2022-12-04
【摘 要】社会学自产生以来,社会秩序一直是社会学家研究的核心问题,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也是社会学家追求的目标。文章主要根据西方社会学的发展脉络及其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来阐述他们的社会秩序观,并进行综合总结。 【关键词】西......
乡村社区中的法律与秩序——乡镇作为分析的单元
发布时间:2023-01-14
" 内容摘要:法律在农村的实践表现形态是多学科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立足于乡镇这一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重要单元,提出了与已有立足于文化、组织、个体不同的分析路向,认为乡镇作为一个秩序从的集结点,避免了研究过程中的诸多层次谬误问......
浅析中国特色宪法秩序及其实现途径
发布时间:2022-08-13
一、宪法秩序的内涵与特征 宪法秩序一词最早出现于1949 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的条文当中。一般认为,宪法秩序是指人类政治实践演进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集中反映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并以体现民主与保障人权为己任的宪法,与......
探析宪法监督秩序与正义价值的冲突与协调(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9
摘要: 秩序与正义是宪法监督极其重要的价值。但由于时代不同、人性各异、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等不同,二者之间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但正义是秩序下的正义,秩序也是以正义为目的的秩序·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是可以协调的。 关......
浅论宪法监督秩序与正义价值的冲突与协调(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04
论文摘要: 秩序与正义是宪法监督极其重要的价值。但由于时代不同、人性各异、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等不同,二者之间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但正义是秩序下的正义,秩序也是以正义为目的的秩序·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是可以协调的。......
谈宪法监督秩序与正义价值的冲突与协调(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5
摘要: 秩序与正义是宪法监督极其重要的价值。但由于时代不同、人性各异、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等不同,二者之间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但正义是秩序下的正义,秩序也是以正义为目的的秩序·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是可以协调的。 关......
简论维护联合国宪章权威发展战后国际新秩序
发布时间:2022-12-31
4月14日,《联合国宪章》与战后国际秩序国际研讨会北京成功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联合国宪章》(以下简称宪章)的历史、作用以及当今面临的挑战。与会者认为,联合国宪章在维护世界和平和战后国际秩序上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