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

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7-04-18 15:30:04
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
时间:2017-04-18 15:30:04     小编:施鹏飞

提 要:秦依照阴阳刑德学理确立了“尚水重刑”的治国思路,形成了严苛的秦政。西汉融合了儒家之教化刑德论、法家之赏罚刑德伦和阴阳刑德论,以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新的刑德论。刑德作为阐释政治秩序运行的学说,成为秦汉时期解释天人运行秩序的视角,奠定了中国术数的学理基础。

关键词:阴阳刑德;秦汉行政;天人秩序;学理形成

DOI: 10.16758/j.cnki.1004-9371.2017.02.007

秦始皇称帝,出于秦襄公以后之秦王对“帝”的崇拜,可以看作秦之先王追求帝业的实现,也可以看作秦对帝道之说的认同。1秦始皇称帝后的重刑寡德,正是按照阴阳刑德观念主动选择的结果:

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

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

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于是急法,久者不赦。2

如果说秦始皇称“皇帝”有取“皇”至高无上之义、取“帝”德合天地之义,带有理性色彩,那么随后所制定的行政取向,完全出于对阴阳刑德学说的接受。秦以水为德,崇尚黑色,补上了郊祀五帝时对北帝(黑帝)的缺失,使得秦足以合乎五帝之德。秦行水德而取阴刑之意,推行刻薄寡恩之法政,则出于对阴阳刑德的信从。司马贞《史记索隐》中说:“水主阴,阴刑杀,故急法刻削,以合五德之数。”3由此来看,秦行苛政,竟然源自阴阳刑德学说,足见这一理论在秦汉时期影响之深远。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阴阳刑德学说,如何作为秦汉学者观察宇宙运行、社会变动、人事吉凶的参照,影响着秦汉国家意识形态的形成、行政措施的取向和人事变动的说解,并成为秦汉帝国的天人运行秩序的理论阐释。

一、周秦刑德学说的分野与融通

刑德之说,诸子所执不同,故而立论有别。王利器先生曾言: “秦、汉间人言刑德者各执一端,儒家言尚德,法家言尚刑……”1此乃就学理大概而言,落实到治国实践中,则必须兼顾刑德。按照桓范《世要论》的说法,刑、德作为治国的基本手段,在实践中有着孰轻孰重的区分:“盖德多刑少者,五帝也;刑德相半者,三王也;刑多德少者,五霸也;纯用刑而亡者,秦也。”2其以刑德的多寡来区分帝道、王道、霸道,并由此对前代政治理念进行了总结。我们不妨由此深入到诸子学说内部,来观察刑德之说如何演化,最终成为秦汉学者的基本理据。

秦汉学者所言之刑德,在周秦间有三个来源:一是以赏罚论刑德;二是以教化论刑德;三是以阴阳论刑德。

以赏罚论刑德,为法家的基本观点,可以看作霸道学说对刑德的思考。韩非子认为治理国家的手段,便是刑赏结合:“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 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3罚,体现的是刑;赏,则体现的是德。刑赏并用,可以约束百姓按照国家设定的合理范围行事而不至于违法。国君有意识采用赏罚督责官吏、管理百姓,是为“刑德二柄”:“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4在法家的学理中,刑德只是作为君主驾驭臣下的手段,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赏罚之权操之于君,群臣听命而已。5由于法家秉持严刑峻法而忽略德治,其所理解的“德”,只不过是庆赏的恩惠和爵禄,属于手段,既非帝道论的本乎阴阳之德,亦非王道论的仁义之德。而刑,主要体现在对百姓的惩罚上,是以法律手段惩处违法者,与天地秩序无涉。

以教化论刑德,是儒家刑德学说的理路。在儒家看来,刑、德不可或缺。从《论语》中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的主张,6以及上博竹简《鲁邦大旱》、《孔子家语》中《相鲁》、《始诛》等记述来看,孔子治国亦不弃刑罚,常采用以刑正德的手段,引民向善。7@一做法,为后世儒家所继承,至荀子形成了德主刑辅的治民思路:“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

民不惩。”8相对于法家单纯依靠刑德赏罚进行国家治理的思路,儒家更注重礼法合治,刑德相成,反对不教而诛。经过了秦法严苛而骤亡的教训后,汉初儒生更强调德主刑辅,以纠正秦法之弊。如贾谊所言:“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9强调以德治国,以刑为辅,通过教化改良百姓,将刑罚作为国家治理的最后手段。在这样的学理认知中,汉儒坚持推崇以教化治国、以礼乐导民,将之视为尧舜王道之治的经验。《尚书纬・刑德放》言曰:“尧知命表,稷、契赐姓于姬;皋陶典刑,不表姓,言天任德远刑。”10强调即便是执法的皋陶,也秉持任德治而远刑罚的思路来执政。

讨论法家为代表的霸道、儒家为代表的王道、黄帝所代表的帝道中普遍存在的刑德论,既是为了分别三者对刑德理解的差异,更是为了思考三者之间存在的某些共通之处,毕竟在实际的政治运作中,帝道和王道融通而成的帝王之道、霸道和王道融通的霸王之道,都在不同层面整合着刑德论。在这其中,儒家所谓的德,是以礼义为基础的心性培养、道德养成和行为修养,而非法家狭隘的“庆赏”;其所谓的刑,则指因礼义而形成的法度对社会秩序的维持,与法家作为的“杀戮”立意迥异。这是因为儒家承认社会有先天道德要求、群体价值,在此基础上明确“法”作为对人之后天恶性的惩戒,担负着卫道护德的功能,由此而推行的德主刑辅,注重教化养民而不是刑罚罔民。帝道刑德论,亦承认刑德源自先天秩序,是外在天理赋予人的约束性,这是人之能群的客观存在。相对于王道更多强调先天秩序的道德感,帝道更多强调先天秩序的规律性,认为人世间的社会秩序,源自于自然秩序,因而社会的运行,必须遵照与天地俱来的客观要求。

在西汉“霸王道杂之”的思路中,儒家和法家的刑德论,在学理层面进行了融通。1盐铁辩论中,文学与大夫们专门就刑德问题进行了辩论。大夫们主张“令严而民慎,法设而奸禁”,即通过刑罚的手段可以使百姓循规蹈矩。文学则认为法令之繁、罪名之重,连官员都不知道何去何从,更遑论普通老百姓能够遵守。假如只从外部约束百姓,就需要制定更多的法令,法令越多,罪名越多,老百姓违犯的就越多,只有意识到国家治理的根本在于导民向善,而不是设罪陷人,这样才能长治久安。因此,刑不能不用,但应以德为本,“治民之道,务笃其教”,通过教化培养百姓的德行,“德明而易从,法约而易行”,2久而久之,道德兴而刑罚稀,便能实现天下大治。 刘向在《说苑》卷七中,便认为王、霸之别在于王道任德,其假托孔子答季孙之问来阐述刑德理论:

治国有二机,刑德是也,王者尚其德而希其刑,霸者刑德并凑,强国先其刑而后德。夫刑德者,化之所由兴也,德者,养善而进阙者也,刑者,惩恶而禁后者也,故德化之崇者至于赏,刑罚之甚者至于诛。夫诛赏者,所以别贤不肖而列有功与无功也……3

他借孔子亲口讲了一通阴阳、刑德、赏罚的道理,肯定刑、赏是治国不可或缺的两手,但认为王道、霸道的区别在于德刑孰先孰后,王道先德后刑,霸道先刑后德。刘向认为要想天下大治,必须推行王道:“圣王先德教而后刑罚,立荣耻而明防禁;崇礼义之节以示之,贱货利之弊以变之;修近理内,政橛机之礼,壹妃匹之际,则下莫不慕义礼之荣,而恶贪乱之耻。其所由致之者,化使然也。”4指出王者之政首重教化,教化正是培养百姓的道德观念,德立则民化,民化则知廉耻,廉耻明则能自行约束,毋需刑罚惩处。

在这样的视角下,西汉政治伦理中的刑德关系逐渐得以辨析清楚:治理国家需要刑德并用,理想的治道是德主刑辅。落实到治道上,汉儒主张重德轻刑,认为这既符合天道阳主阴辅之理,也符合人道德主刑辅之道,最终形成“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专杀,法无二门,轻重当罪,民命得全,合刑罚之中,殷天人之和,顺稽古之制,成时雍之化”的理想状态。5

二、秦汉阴阳刑德论的学理整合

以阴阳论刑德,出于帝道学说对阴阳之道的运用。6《周易》所言的“一阴一阳之谓道”,7将阴阳相生、相存、相根视为道的形态。阴阳能够化成万物、正在于气之变动,治理天下,需要精通阴阳变动之理。庄子以天子之剑比喻治国:“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8言治理国家当合乎阴阳五行之道,依照四时使用刑德。9这一见解在《管子・四时》中进行了进一步明确: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径也。刑德者,四时之合也。刑德合于时则生福,诡则生祸……日掌阳,月掌阴,星掌和。阳为德,阴为刑,和为事。是故日食则失德之国恶之,月食则失刑之国恶之,彗星见则失和之国恶之。风与日争明则失生之国恶之。是故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彗星见则修和,风与日争明则修生,此四者,圣王所以免于天地之诛也……德始于春,长于夏。刑始于秋,流于冬。刑德不失,四时如一。刑德离乡,时乃逆行。作事不成,必有大殃。1

其认为天地之所以运行,在于阴阳变动,四时不过是阴阳变动的结果,阴阳有生有杀,四时才有生长收藏之理,循阴阳之理而行政,天地才能风调雨顺,国家方才无咎无忧。马王堆帛书中《十大经・观》由此进一步推演,认为天下治乱,实际是刑德运行的向背所致:

不靡不黑,而正之以刑与德。春夏为德,秋冬为刑。先德后刑以养生。姓生已定,而敌者生争,不谌必定。凡谌之极,在刑与德。刑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其当,而盈刑无匡。2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生为德,阴生为刑,刑德相推则四时序,阴阳离合而万物成。由于刑德合于阴阳,相生相长,相辅相成,阴阳运行秩序体现在国家治理上,亦互根互生,不可偏废,“并时以养民功,先德后刑,顺于天”。3人道遵从天道,亦按照阳主阴辅之理,德主刑辅。《十大经・姓争》将阴阳运行关系称之为“刑德相养”:

刑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其当。望失其当,环视其殃。天德皇皇,非刑不行。缪缪天刑,非德必倾。刑德相养,逆顺若成。刑晦而德明,刑阴而德阳,刑微而德章。4

刑德相养的学理,便是认为阴阳互根,独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互济而相成。5天之运行,在于阴阳,阴阳互生互克,便是刑德关系的体现。既然帝王受命于天,天地运行之顺、逆要应于国家治理,帝王治理国家的依道而行,实际是按照刑德运行来执政。这就需要帝王能感应到或意识到天象所呈现出来的意味,主动调整行政措施,以合于天道秩序。

周秦学者重视阴阳刑德,学理基点源自于对天地秩序的遵循,遵循天地秩序而获得的福报被视为天德,违背天地秩序而受到的灾异、祸患被视为天刑。如墨家学派便言:“观其事,上利乎天,中利乎鬼,下利乎人,三利无所不利,是谓天德。”6做事合乎天、地、人的利益,便是至高的道德。《庄子》也认为:“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7行事要合乎天道,便是合乎天德;个人心性要合乎天德,便要做到“虚无恬淡”。8《文子・自然》进一步解释说:“夫慈爱仁义者,近狭之道也,狭者入大而迷,近者行远而惑。圣人之道,入大不迷,行远不惑,常虚自守,可以为极,是谓天德。”合乎天德被视为国家治理、人事运行的最高要求。

在儒家学说中,天德则被视为按照仁义道德来行事。荀子言:“惟仁之为守,惟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9人应该通过后天的修为让自己的道德境界符合先天道德要求。落实到国家治理中,便是能够对奸言、奸说、奸事、奸能、遁逃反侧之民进行教化,对、聋、跛L、断者、侏儒之人进行赡养:“才行反时者死无赦。夫是之谓天德,是王者之政也。”10按照先天道德对缺德者教化、对穷困者赡养,尽最大可能建构合乎仁义要求的社会形态。

西汉所形成的刑德之说,融合了墨家的行事之法、道家的自然之论和儒家的仁义要求而形成的新学说。董仲舒将三者进行了融通,其按照圣人配天进行理解:“天有和、有德、有平、有威、有相受之意、有为政之理,不可不审也……天之道也,达者以此见之矣。我虽有所愉而喜,必先和心以求其当,然后发庆赏以立其德;虽有所忿而怒,必先平心以求其政,然后发刑罚以立其威,能常若是者谓之天德。行天德者谓之圣人。”1在他看来,天对人的刑赏,是天道对人道评骘的体现:如果国家治理合乎天道,天以祥瑞褒赏;如果违背天道,天以灾异惩戒。公孙弘在元光五年举贤良对策进行了更清晰的概括:“天德无私亲,顺之和起,逆之害生。此天文地理人事之纪。”2其承认天具涞南忍斓赖拢合乎仁义之说;其能够决定人道,参照人道法天道之论;天道作为自然规律,是人类运行的纲纪;天德则被视为自然规律对人类化育之恩、养育之情,是人类行事的参照,因而人应当顺应天道与天德。 违背天道、天德,实际是违背自然规律,自然会受到自然的惩处,便是天刑。3东周太子姬晋劝谏周灵王时说:“夫事大不从象,小不从文。上非天刑,下非地德,中非民则,方非时动而作之者,必不节矣。作又不节,害之道也。”4认为不顾天的警告、地利之宜、百姓之利,不按照时令、时机做事,必然会带来严重祸患。因而周人便设立专门的机构观察天地运行的规律,探寻天象,以避免灾异。《国语・鲁语下》中言:“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维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E、郊之粢盛,而后即安……”韦昭注言:“朝日以五采,则夕月其三采也。载,天文也。司天文谓冯相、保章氏,与大史相俪偶也。因夕月而恭敬观天法、考行度以知妖祥也。”5观察日月运行、体察自然现象,实际是探寻国家治理能够最大可能地合乎自然规律。

这一观念,在帝道学说中成为基本立场,其言帝王行事治国者,多论如何精通刑德之理,合于天地之道。如《i冠子・王a》云:“天子执一以居中央,调以五音,正以六律,纪以度数,宰以刑德。”6认为天子治国,能够做到阴阳互济,刑德并用。《风俗通》引《尚书大传》言描述五帝治国,亦因天地运化而用刑德:“天立五帝以为相,四时施生,法度明察,春夏庆赏,秋冬刑罚。帝者任德设刑,以则像之,言其能行大道,举措审谛。”7能够依照四时变动施德用刑,让行政秩序合乎天地秩序。8

董仲舒以阴阳刑德理论所阐释的国家治理学说,融合了帝道学说与王道学说。从学理上说,其以阴阳刑德论解释天人关系,以教化刑德论解释人伦秩序,建构了法阴阳四时、以刑德治国的新的政治学说。他认为帝王既然受命于天,当然要按照天道的运行模式,以阴阳互动的方式行事,按照自然秩序建构政治秩序。其在元朔元年(前128年)的对策中阐明了这一理论:

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大者,在于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天使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阳出布施于上而主岁功,阴入伏藏于下而时出佐阳。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务德教而省刑罚。刑罚不可任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今废先王之德教,独用执法之吏治民,而欲德化被四海,故难成也。9

这段话有三个理论基点:一是帝王体阴阳之道,是为合乎天道。二是阴阳的属性为刑德,刑德不可偏废;由于阳主阴从,故天道以德为主,以刑为辅,人当遵循天道、合乎天德。三是秦以水为德,水为阴,秦法峭刻而不用恩,汉立国以来继承秦制,尚法而寡德,不合乎阴阳之道。按照阳德阴刑、阳主阴辅之道,现在必须转而推行德政。这一解释所释放出来的建议是明确的,那就是汉朝要想长治久安,必须合乎阴阳之道,缓刑重德,以求顺应天道天德。

为了系统阐释这一理论,董仲舒用阴阳理论解释德主刑辅:“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刑之不可任以成世也,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为政而任刑,谓之逆天,非王道也。”1他鼓励汉王室以教化推行德政:“圣人多其爱而少其严,厚其德而简其刑,以此配天。”2其认为人道合乎天道,人德遵从天德,从而将原始儒家强调的德政出于道德的自觉,修订为德政乃是人对天地秩序的遵从,对儒家德主刑辅、重德轻刑的主张进行了重新的阐释。3

以阳主阴辅的角度阐释德主刑辅而鼓励帝王推行德政,进而鼓励汉朝采用儒家学说治国,是董仲舒对儒学的一大贡献;但这种基于同类相召建立的感应学说,不仅制约了两汉儒学的理性发展,而且影响了两汉行政秩序的理性判断。董仲舒认为天人感应之所以发生,在于天人相副、同类相动:

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物故以类相召也,故以龙致雨,以扇逐暑,军之所处以棘楚,美恶皆有从来,以为命,莫知其处所。4

同类相动这一认知不是董仲舒的发明,前文所引《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也有类似的论述,但关键在于董仲舒的学说被汉武帝接受,而且浸润在公羊学的学理阐释中,被视为两汉儒学建构的基本理论,也成为两汉政论的一个角度。其逻辑便是德行天下,则祥瑞出;恶行于人间,则灾异现。一个完美的王道之治,百姓和睦,自然天降祥瑞,各种灾异消失殆尽。

这类论述作为一个基本认知,很快被汉儒接受,并成为立论的学理。《大戴礼记・易本命》居然说:“帝王好坏巢破卵,则凤凰不翔焉;好竭水搏鱼,则蛟龙不出焉;好刳胎杀夭,则麒麟不来焉;好填溪塞谷,则神龟不出焉。故王者动必以道,静必以理。动不以道,静不以理,则自夭而不寿,@孽数起,神灵不见,风雨不时,暴风水旱并兴,人民夭死,五谷不滋,六畜不蕃息。”5其将自然现象与帝王行政完全等同起来,帝王作好人好事,天马上就有祥瑞,是为德;帝王作坏人坏事,天马上显示灾异,是为刑。以此为原理,纬书中相近列举了各种自然现象所对应的人事,如《春秋纬・汉含孳》言:“臣子谋,日乃蚀。”6《孝经纬・钩命决》言:“失义不德,白虎不出禁,或逆枉矢射,山崩日蚀。”7这些说解,妄托于圣人之口,附会于经书之间,成为了汉儒论政的理据。

阴阳刑德学说在秦汉的学理整合及其理论误区,在于这种学说本身只是一种假设,作为对天地秩序的解释,其天生存在着学理的不足,因此不可能对天地万物进行事无巨细的解释。汉儒在使用时,忽略这一学说是以人遵循天地秩序行事为基本的逻辑前提,而是将之理解为人与天地互动关系,将天人相参相用理解为互为因果,逆向推论,强化了人对天地秩序的影响,试图通过改元、改德、改制以及人事调整来调整天地秩序,从而将刑德学说推入到偏执的困境。任何学说都有一定的学理边界和适用范围,超出范围的使用,即便是正确学理,也会呈现出荒谬的结论,更何况阴阳刑德学说本身就存在著诸多不足。经过了汉儒的尝试,阴阳刑德学说在魏晋之后被儒家学理所扬弃,其阴阳之论、刑德之说遂回归到术数学说之中,作为一种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延展下去,而王道论则被强化为儒家学说的核心。8 三、阴阳刑德与天人秩序的术数化

阴阳刑德作为秦汉学者观察世界、建构天人运行秩序的基本模式,经过进一步的细化,成为汉人观察、描述、处理天人关系的基本学理。如《淮南子・兵略训》判断作战的成败,将刑德作为考量要素之一:“明于星辰日月之运,刑德奇^之数,背乡左右之便,此战之助也,而全亡焉。”其中的“奇^”,高诱注曰:“奇^,阴阳奇秘之要,非常之术。”1是对阴阳运行所生刑德的技术化应用。司马迁言西汉初年的龟占,“明于阴阳,审于刑德。先知利害,察于祸福”,2也是按照阴阳运行推断刑德关系。崔S《北征颂》也说:“人事协兮皇恩得,金精扬兮水灵伏,顺天机兮把刑德,戈所指兮罔不克。”3是言东汉时人判断个人穷达得失,也遵从阴阳刑德来观察。《越绝书》记计倪与勾践论刑德关系:“阴阳万物,各有纪纲。日月、星辰、刑德,变为吉凶,金木水火土更胜,月朔更建,莫主其常。顺之有德,逆之有殃。是故圣人能明其刑而处其乡,从其德而避其衡。凡举百事,必顺天地四时,参以阴阳。用之不审,举事有殃。”4列举了阴阳刑德之间的复杂转化关系,认为蕴含着可以细化的吉凶祸福,支配了人的行事方式。

按照阴阳的运行推演刑德的存在特点、运行

方式,是秦汉术数建构的基本模式。《管子・四时》提出了“日德”与“岁德”的概念:“九暑乃至,时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此谓日德……春嬴育,夏养长,秋聚收,冬闭藏。大寒乃极,国家乃昌,四方乃服,此谓岁德。”5其按照四时运行的规律对阴刑、阳德进行推演:“德始于春,长于夏,刑始于秋,流于冬,刑德不失,四时如一,刑德离乡,时乃逆行。”6春夏阳生,故主德;秋冬阴生,故主刑,要按照自然规律行政,并后《吕氏春秋》十二纪、《淮南子・时则训》、《礼记・月令》、《大戴礼记・夏小正》由此推演,将自然的生、长、收、藏秩序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国家的行政事务结合起来,以求合乎天道天德。在此基础上,马王堆汉墓帛书《刑德》进一步从学理上讨论阴阳运行规律,其按照时间推导了一年四季的刑德转化,将刑德学理细化到对日月、时辰的推断中。其基本W理是:“德始生甲,太阴始生子,刑始生水,水子。故曰:刑德始于甲子”,7实际是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循环而形成的六十甲子,按照阴阳属性进行分配。甲属阳,子属阴,二者分别代表德、刑。由于十天干、十二地支分属阴阳,其所形成的六十个组合便有了阴阳的不同,其中阳阳组合为天德,阴阴组合为天刑。这样一来,大而在年、中而在月、小而在日、具体在时,皆有了刑德属性。年、月、日、时皆有刑德,故一年之中便有德高之日、也有刑重之时,《刑德》一书由此对刑德的运行规律进行推演。其中,甲本侧重于推算以刑德日徙为方式的小游,而乙本侧重于以刑德岁徙为方式的大游,从而按照时间序列中推断了一年四季、六十甲子的刑德存在。

在这一视角下,《淮南子・天文训》进一步从空间上讨论阴阳刑德,明确了刑德与方位的关系:“阴阳刑德有七舍。何谓七舍?室、堂、庭、门、巷、术、野。十二月德居室三十日,先日至十五日,后日至十五日,而徙所居各三十日。德在室则刑在野,德在堂则刑在术,德在庭则刑在巷,阴阳相德则刑德合门。八月、二月,阴阳气均,日夜分平,故曰刑德合门。”8将七舍两两对应,分属于阴阳,便自然具有了刑德属性。按照月令的不同进行游徙,在时间上,二月、八月阴阳平衡;在方位上,十二月刑德相合于门。以此推演,便可判断出不同的时间刑德所在的方位。

从时间、空间上对阴阳刑德的这些推演,成为汉代术数学理的基础。其中确立的一些基本规则,成为后世术数的定律。如《刑德》乙本所言:“刑德之岁徙也,必以日至后七日之子午卯酉。德之徙也,子若午;刑之徙也,卯若酉。”1便确立了“子午相刑,卯酉对冲”的基本认知,子、午、卯、酉若配以方位,为四方之正,与之阴阳相同的干支为壬子、丙午、乙卯、辛酉,2《淮南子・天文训》中将之称为四仲之神,因为值之正位,阴阳相同,故而其对冲自刑。3

后世流行的奇门遁甲之术,便是按照阴阳刑德的关系,结合阳开阴闭、阳动阴静的特征进行推演。从时间上,先确立四正刑德,再对一年四季进行推演:“冬至德在卯,刑在酉;夏至德在酉,刑在卯。春分德在午,刑在子;秋分德在子,刑在午。立春德在辰,刑在戌;立秋德在戌,刑在辰。立夏德在未,刑在丑;立冬德在丑,刑在未……将兵以开阖分主客,以刑德定坐击,阖为主、开为客,坐阳德、击阴刑是也。”在解释方位时,按照孟甲、仲甲、季甲三甲推演上元、中元、下元人局:“三元三甲直符之时,举事视刑德为动静,将兵视刑德为战守,皆以在门决之。在门者,刑德在直使之门也……凡三元入局,五百四十时中,五卯时德在门,五酉时刑在门。德在门之时,宜动宜战;刑在门之时,宜静宜守。”4由此确立德、刑所在的位置,以趋吉避凶。后世占断灾异,常以阴阳刑德之说而进行判断。如兵阴阳中,对吉祥之风的判断,在于“从岁、月、日、时德并德合……德者阳德自处,谓丙戌庚子为阳。假如甲日巳德在甲也。阴德在阳,谓乙德在庚,丁德在壬,己德在甲,辛德在丙,癸德在戊,为德合。其有王气者,随四时王方也。”5五行学说的引入,使得吉凶的判断又增加了更多变量,如《开元占经・风占》言:“凡鸣条以上怒风起止,皆详其五音与岁、月、日、时,刑德、合冲、墓杀、五行生克、王相囚死,以言吉凶,仍以六情推之,万不失一”,6干支之间有合、冲、刑、伤,其运行又与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相配;五行之间有生克,与四季相配,又有王、相、丘、死、休、废之说。这样一来,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因其属性的不同,相互制约、相互生发,形成一个复杂的宇宙解释系统,用以判断自然、社会、人生的吉凶,成为中国术数观察天人关系的一个基点。

阴阳刑德作为观察天人互动关系的基点,不仅成为术数的基础,而且深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风俗通义・祀典》载太史丞邓平对腊月的解释:“腊者,所以迎刑送德也,大寒至,常恐阴胜,故以戌日腊。戌者,土气也,用其日杀鸡以谢刑德,雄著门,雌著户,以和阴阳,调寒暑,节风雨也。”7鸡为酉为阳金,戌为阳土,金赖土埋,土赖金泄,刑主杀,冬为刑,故戌日杀鸡以养土气,以人力之举涵养土气,以合乎冬藏之理。《太平经》言:“夫刑德者,天地阴阳神治之明效也,为万物人民之法度。”主张逐月对德、刑的位置、德刑调整的时间进行推算,认为圣人明阴阳运行,而帝王应该循刑德治国:“古者圣人独深思虑,观天地阴阳所为,以为师法,知其大□□万不失一,故不敢犯之也,是正天地之明证也,可不详计乎?可不慎哉?”8 思想认知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既基于学理的认同,也基于社会舆论的强化。阴阳刑德的术数化,进一步深化了执政者对阴阳刑德之说的信从。元寿元年(前2年)正月朔,哀帝准备尊皇后父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帝舅丁明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临拜之日,发生日食,只好诏举方正直言何以如此。杜邺便说:

臣闻阳尊阴卑,卑者随尊,尊者兼卑,天之道也。是以男虽贱,各为其家阳;女虽贵,犹为其国阴……日食,明阳为阴所临……坤以法地,为土为母,以安静为德。震,不阴之效也。占象甚明,臣敢不直言其事!1

认为日食的出现,是外戚之阴遮蔽了国君之光辉,天以此进行警告。孔光在对策中也说:

臣闻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君德衰微,阴道盛强,侵蔽阳明,则日蚀应之……臣闻师曰,天左与王者,故灾异数见,以谴告之,欲其改更。若不畏惧,有以塞除,而轻忽简诬,则凶罚加焉,其至可必……2

认为哀帝应尊重天意,“承顺天戒,敬畏变异,勤心虚己,延见群臣,思求其故,然后敕躬自约……”云云,3要求哀帝反省天意的警告,改良朝政,选用贤良,使得国家行政回归到天人合一的正常轨道上来,同时上书的周护、宋崇也纷纷建言如是。

|汉桓帝即位,太后临朝,朱穆也因推灾异而劝戒梁冀:“穆伏念明年丁亥之岁,刑德合于乾位,《易经》龙战之会……谓阳道将胜而阴道负也。今年九月天气郁冒,五位四候连失正气,此互相明也。夫善道属阳,恶道属阴,若修正守阳,摧折恶类,则福从之矣……今年夏,月晕房星,明年当有小厄。宜急诛奸臣为天下所怨毒者,以塞灾咎。议郎、大夫之位,本以式序儒术高行之士,今多非其人;九卿之中,亦有乖其任者。惟将军察焉。”4他认为太岁在丁、壬,岁德在北宫,太岁在亥、卯、未,岁刑亦在北宫,故合于乾位,因而荐种薄㈣锇偷取5诙年严鲔谋立清河王蒜,又黄龙二见沛国。梁冀不懂术数,觉得朱穆“龙战”之言非常准确,便请奏种蔽从事中郎,推荐栾巴为议郎,朱穆也因此被提拔为侍御史。

杜邺、孔光对日食的判断,都以阴阳失序解释朝廷人事;朱穆以刑德预测岁时,鼓励朝廷以德胜刑。此二例中对阴阳刑德的解读,不仅是出于理论的推导,更是带有术数化的推演,表明阴阳刑德不仅成为审视行政秩序的一套成熟理论,并且其内在的推演逻辑可以作为学理直接论证。其有利于儒生的地方在于,儒生可以根据阴阳刑德学说对朝廷人事进行干预,进而保证儒家学说对政治干预的主导权。但不利的地方,则是阴阳刑德理论存在着先天不足:那便是对层出不穷的祥瑞可以进行随意附会,锦上添花的解释无伤大雅;但对于无法避免的灾异却无法通过人事调整彻底解决,一个不能雪中送炭的理论,不仅经不起实践检验,而且也久而久之连学说的信奉者都产生怀疑,东汉桓谭、王充、王符等人对刑德理论的疑虑,便是对阴阳刑德学说不足以彻底解决天人问题而进行的怀疑。

这一理论困境,在理论形成之初,便是帝王面对灾异无所适从,只好下诏求言,儒生强为说解,帝王通过改元、改德来调整。但调整之后,灾异依然连绵不绝,儒生翻来覆去的说法要么是改制,要么就是再改。5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只有两个路径可以解决:一是按照儒生的解释彻底改制,以祥瑞为方向,以灾异为警戒,朝着儒生设计的思路去走,王莽便是在儒生的祥瑞阐释中不断被寄予期望,最终在禅让的蛊惑下建立了新莽。二是按照儒生的解释调整了朝政,但灾异还是连绵不断出现,硬着头皮改元、改德、改制仍不能解决问题,那只好不敢相信这一学说了。东汉学者对纬书的批判以及魏晋之后纬书的散佚,正是儒生逐渐对此类学说厌弃的结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宋明理学对自然秩序与道德价值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2-11-18
广大朋友们,关于“宋明理学对自然秩序与道德价值的反思”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宋明理学,它的一个根本性任务,就是对天地万物作出本体论的思考和论证;这样一种任务......
浅谈秦汉时期的刑事侦查制度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 要]我国秦汉时期的刑事侦查制度属于古代刑事法规中的一部分,是一个特殊领域,没有自成体系,在侦查理论上所形成的许多策略、方法和原则,对于现实的侦查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我国现代刑事侦查制度存在着一些弊端,经过几次改革,......
政治认同:政治秩序的一个隐性变量
发布时间:2023-05-12
【摘 要】如何引导公民的政治行为并使其有利于政治秩序的维护,是任何国家都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培育政治秩序内在所需的政治认同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基本路径选择。然而政治认同并不是政治实体的政治行为,其本身并不能直接地作用于......
德国宪法中的“客观价值秩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9
关于德国宪法的基本权利包括”主观权利”和“客观规范”两部分。其中,客观规范就是指客观价值秩序,这是德国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的准则。但是德国宪法中的“客观价值秩序”具有很大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保障”和“救济”上之......
浅谈公证的秩序与正义
发布时间:2022-10-27
1秩序与正义在公证制度构建过程的重要意义 秩序和正义作为两个基本价值,它们在构建法律制度过程中,小可或缺一个法律制度若小能满足正义的要求那么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就无力为政治实体提供秩序与和平但在另一力而,如果没有一个有......
“人世”范畴与法律秩序
发布时间:2022-11-28
摘要」人世是“人的世界”的简称,人世的基本范畴也就是对与“人”最接近的基本现象的抽象,包括人、世界,物质、精神四个范畴。人世基本范畴排序凝聚了人类社会的最高智慧,寄托了人类社会的长远理想。古代宗教以传说的方式将人排在世界......
浅议构建新形势下的供电秩序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 要:做好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加大开发力度。各档案馆(室)要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分析研究、综合加工、深度......
霸权·秩序·规则
发布时间:2013-12-17
" 国际政治基本上是列强主导的政治,国际规则主要由占支配地位的国家制定。这似乎是一条规律。然而,国际关系是复杂的,具体形势往往不像许多人理解的那样或教科书阐述的那些简单特征。从道义和事理上讲,霸权当然属于“恶”的范畴,可......
英汉名词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及其认知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2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语序上具有某种程度的共性,这是我们进行英汉语序对比的基础。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修饰语顺序上有共性也有相异性。这既可为人类语言类型学的 研究 提供左证,也为解释人类共有的认知机制尤其是语言上所映射的人类认知......
简论成人教育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分离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09
" 论文摘要:目前,成人教育学生在生源结构、生源地和生源的社会背景等方面较过去都有较大的变化,这反映在道德品质上就是成人教育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的分离。要改变这种状况,成人教育学校应用正确的道德知识来武装学......
保留阴道黏膜的V―Y切口阴道紧缩成形术
发布时间:2023-04-08
[摘要]目的:寻找一种既能保留阴道黏膜,又能形成外科美观的阴道缩紧成形术效果。方法:于阴道后壁皮肤与黏膜交界处设计V形切口,分离深约4cm后,显露阴道缩肌,行“8”字形或环形缝合球海绵体肌3~4针,以缩紧阴道后壁肌肉,然后褥式......
国际商事仲裁的承认与执行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发布时间:2015-11-12
摘 要 对国际商事仲裁裁决而言,《纽约公约》和《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规定了一国法院可以通过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拒绝承认与执行。但是,有鉴于“公共秩序”的含义在各国的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中各不相同,如何正确定义和适用公共秩序保......
礼是一种秩序
发布时间:2023-01-08
若一个人没有很强的感受力,是很难领悟到“礼轻情意重”的滋味的 透过一个人的“送礼观”,如何看出他(她)的交际水平和文化修养,而受礼者的“收礼观”,又折射出他(她)怎样的性情和心理?为此,本刊记者对话了文化批评人谷卿博......
人造的秩序与组织(a made order
发布时间:2023-05-29
根据哈耶克基于“进化理性主义与建构理性主义”这一知识论基础的秩序类型学划分,与自生自发秩序对应的秩序则是特指那种以建构理性主义为基础的“人造秩序或组织”。为了能够确切的区分这两类秩序,哈耶克甚至提供了两个希腊术语的界定:......
论影响集体认知心智形成的多维因素
发布时间:2023-03-29
1认知心智形成的概念 认知心智它是认知心理学范畴的研究分析成果,它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凭借的内在机制。Rouse和Morris两位专家认为,它是指人们用以阐述系统形式和目标、诠释系统的功能、观察系统的状态以及预测系统将来状态的心......
论农村文化与乡村秩序
发布时间:2022-11-16
" [论文关键词]乡村秩序;原子化;社会关联;文化传统;集体行动困境 [论文内容提要]中国乡村社会秩序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着演化,当前农村社会自我整合能力也得到了快速提升,但是影响乡村秩序的一些深层负面因素并未因经济发展而......
解析“礼治秩序”建构视阈下的先秦儒家礼教思想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27
先秦儒家礼教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起点与核心观念之一,对维护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有益贡献。但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在打倒孔家店这一全面否定传统的历史虚无主义的鼓噪之下,先秦儒家礼教思想遭受了激......
阴阳五行说与作文五行论
发布时间:2023-03-27
风水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中有不少封建迷信的成份,但也不乏科学的道理。我们要辨证研究风水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解释风水现象。近几年,笔者运用“风水术”来指导高中学生写作,深受学生欢迎,收效颇丰。......
“礼治”与传统农村社会秩序
发布时间:2023-05-11
" 费孝通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写就的《乡土中国》一书,以其对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经典概括和描述而闻名于世。在这本篇幅不长的著作中。费孝通先生以社会学的方法,剖析了传统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阐明了其“乡土性”的特点,回答了“作......
浅析世界秩序与文明等级
发布时间:2023-03-22
提到这个问题,人们通常会想到二战后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却不知不觉会忽略发生在五百多年前的一个大事件。这个事件无比清晰地表明,现代世界秩序的建立, 肇始于欧洲人在1494年划定的一条地球子午线,它来自著名的《托尔德西里亚斯条......
女性补肾分阴阳
发布时间:2022-12-21
一提起“补肾”,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男人“壮阳”才需要的事,实际上,许多女性也有肾虚的问题,比如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体力不济、记忆力下降、月经不调、心烦气躁、黑眼圈、掉头发等这些症状。 肾虚可分为肾阴虚、肾阳......
从少阴下利解析少阴阳虚转变
发布时间:2023-06-24
关键词:伤寒论;少阴病;阳虚;下利 少阴病是伤寒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少阴阳气与邪气之间相互竞争的过程。尽管少阴病过程中可以出现发热、厥逆、呕吐、下利、咽痛等证候,但《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原文45条中言及......
职业教育秩序:失范与重建
发布时间:2022-10-27
摘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秩序失范的困境,具体表现为职业教育价值选择失准,职业教育结构失衡,职业教育制度失调。应立足人本与和谐、公平与补偿、竞争与合作的视角,用新的思维重建职业教育秩序,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关......
宾语隐形的预设机制与认知识解
发布时间:2023-04-10
关键词:宾语隐形;语用预设;意义识解 1 引言 宾语隐形的情况,反映在句法结构上,从不出现V+O的形式,也就是说宾语从不出现,而是以一种隐形的方式出现的,但是人们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如果把这些隐形的宾语补充出来,反而有画蛇添足......
论公共秩序保留
发布时间:2022-09-22
【摘 要】国际私法领域中除了根据冲突规范指引适用外国法这以基础制度之外,还存在一项重要的制度,即“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文章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概念和内涵出发,探究了这一制度在国际私法中的作用、适用条件及排除外国法后的法......
英汉语言与文化对空间认知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07
空间隐喻是指以空间概念为源域 (source domain) 向其他认知域 (cognitive domain) 或靶域 (target domain) 进行映射 (map),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过程。空间隐喻能够反映人类的空间认知主题,而空间认知主题也受空间隐喻的......
阴阳之间 悟彻一生
发布时间:2023-04-07
攀登汗腾格里峰的惊心时刻 汗腾格里的攀登,是一次彻底改变我人生之路的历程。我更彻底的明白,活着是最主要的。只有活着,才能继续更远的路,感受那些让人欣慰的风景。 山峰:天山汗腾格里峰,海拔7010米 路线:吉尔吉斯斯坦西......
法律秩序的社会作用
发布时间:2023-01-27
秩序,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现象。秩序也是社会的基础价值之一。任何社会都需要安定和秩序,没有安定和秩序,社会共同体就无法存在,更无法正常运转。没有安定和秩序,也根本不可能有中国当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好......
论中国崛起与海洋秩序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2-27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海域划界、岛礁主权、渔业捕捞、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等方面纠纷、争端、甚至低度的直接冲突层出不穷。中国在建构稳定、和谐的周边海洋秩序中受到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当代的国民经济有很大......
浅析经济秩序的结构与法律表达
发布时间:2023-01-05
一、经济秩序的知识基础与组织原则 经济活动是人有意识的自主活动,无论是生产、经营,抑或交易都以一定的知识(信息、技术)为依托。换言之,经济活动及其秩序建立在与经济有关的知识的获取及运用这一基础上。因此,意欲理解经济秩序,......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秦观词中的借代
发布时间:2022-10-28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秦观词中的借代 wWw.LWlm.coM1.修辞学中的借代 传统修辞学认为借代是一种纯修辞手段。通常被定义为“借用与本体事物相关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的一种修辞格”[1]。比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是......
刑法的程序与构造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2-1 国家在刑事程序中的作用民法和刑法都涉及不当行为的责任。同样的行为(如攻击)可能既是被称为民事侵权行为的民事错误,又是犯罪。所以,如果Sam打了Millie,那么可能既有民法上的后果,又有刑法上的后果。Millie可以依据民事侵权法......
当前财政秩序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一、我国财经秩序混乱现状 如果要对我国现阶段财经秩序状况作一个评价,“混乱”应是比较准确的描绘。从大量触目惊心的案例可以说明,财经领域中的主体,如政府、部门、企业、个人在各自特定的环境下,为实现局部或个体利益的最大化......
人类理性对秩序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5-28
内容摘要: 希腊人认为秩序意味着安排、结构的完善与美,[1]秩序是与和谐的宇宙相关联的事物,并用“科斯摩斯”(κósmos cosmos)一词表示“秩序”。后来,人们逐渐从价值的层面上深化了对秩序认识,并以实践活动的能动性作用将秩序纳入......
《汉语大字典》“女”族词的文化内涵与认知
发布时间:2013-12-18
" 摘 要:通过对“女”族词所蕴含的文化涵义的全面剖析,揭示出了蕴含在词汇中的语言文化信息,并从深层次上诠释了“女”族词的造词理据和人们的认知特点。关键词:《汉语大字典》女族词 文化内涵 认知一、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从文字体系上......
英语教学与阴阳理论哲学启示
发布时间:2013-12-19
英语教学与阴阳理论哲学启示 英语教学与阴阳理论哲学启示 英语教学与阴阳理论哲学启示 更多精品文 章来 源自 教 育 网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古代哲学......
成语里的古汉语知识
发布时间:2023-04-13
成语里的古汉语知识 成语一般来自古代文学作品,保留了许多古代汉语方面的知识,主要有: 一、 通假 成语里的通假现象(成语中加点字通括号中的字,读本字音,即读括号里的字音),如:图穷匕见(现),一暴十寒(曝),厉兵秣马(砺......
太阳系的形成与演进及宇宙的膨胀
发布时间:2023-05-23
【摘 要】由于笔者发现了自然卫星和行星的一些变轨机制,从而揭示了月球的形成和演进规律。并根据该规律,进一步揭示了太阳系的形成和演进规律,并能科学地解释为什么环绕太阳的八大行星都是顺行的,为什么八大行星的轨道几乎处于同......
诚实信用与民事诉讼秩序的保障
发布时间:2023-02-10
诚实信用与民事诉讼秩序的保障 诚实信用与民事诉讼秩序的保障 诚实信用与民事诉讼秩序的保障 摘要:当前,由于立法规范与司法做法的欠缺,我国在诉讼秩序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问题;即......
试论德国宪法中的“客观价值秩序”内容及作用
发布时间:2016-09-13
关于德国宪法的基本权利包括主观权利和客观规范两部分。其中,客观规范就是指客观价值秩序,这是德国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的准则。但是德国宪法中的客观价值秩序具有很大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保障和救济之间有很大的差异。随着我......
阳虚和阴虚很好辨别
发布时间:2023-01-13
气虚就好像人体的燃料不足,从而导致动力不足;血虚就是人体的营养液不足,进而导致身体枯燥、营养不良;阴虚相当于水和津液不足,所以出现燥热;阳虚,则相当于阳光不足,所以会让人感到寒冷。 五脏六腑都相互关联,只要有一个脏器虚弱......
转型社会的法与秩序:俄罗斯现象
发布时间:2022-07-24
" 引言 转型社会就是从原来的中央指令型的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众所周知的包括中国、越南、俄罗斯及东欧。"转型"最初是一个限定很狭窄的概念,指的是经济的转型(transitional economy),后来才逐渐扩展到涵盖经济之......
刑法的程序与构造(5)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11
2-6 刑罚与讨论犯罪行为的定义相比,刑罚理论更关注讨论量性,在本书中我们不打算详细地讨论量刑。但是犯罪的定义及其刑罚是有联系的。很少能找到认为有罪的被告人不适合于惩罚的情况。国家为什么应该惩罚犯罪人的主要理论很出名并且已有......
浅谈中国画中的“阴阳观”
发布时间:2023-06-18
阴阳之说,源于易经太极图。我们看到易经中太极图由一黑一白两条鱼首尾相连,白色鱼中有个黑色圆点,黑色鱼中有个白色圆点。而黑色是阴的表现,白色代表阳。白色中出现的黑色与黑色中包含的白色,都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和谐的表......
教学里的中医阴阳学说
发布时间:2023-07-13
中医护理课程内容丰富,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部分深奥难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鉴于此,如何设计中医护理各章节教学内容是我们必须探索的一项课题。笔者在阴阳学说教学中以有趣性、实用性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形名组合的认知语义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7
摘 要:以往对“形容词+名词”的形名组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结构的视角研究形容词和名词之间的关系,二是从语义的视角研究形名组合的语义建构过程。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探讨形名组合的三种不同的语义关系以及形......
秦汉帝国“新地”与徙、戍的推行
发布时间:2023-07-22
提 要:秦汉帝国是伴随“新地”的推展和边界的扩张而确立的。政府在派遣“新地吏”同时,往往推行徙民实边、行役戍边政策。在后来的发展中,实边较戍边更为边策所重。其原因既涉及财政、舆论,也有对防御效能的考虑。两汉时期,内地与......
创业是重建生存秩序
发布时间:2015-09-10
刨业是一所学校,需要从小学开始然后中学、大学,拿到“文凭”后才能独立创业。不够小学一年级水平的则需要从幼儿园开始。 刚读幼儿园时,许多小朋友都不愿去,一是习惯家庭生活(惯性依赖症),二是不适应新的环境(环境不适症),......
表见理论的权利秩序与安全观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3
表见制度跨越民法总则、物权法、债法、商法四大法域,涉及表见代理制度、公示公信原则、动产占有制度、不动产登记制度、善意取得制度、表见债权让与、外观主义原则、票据制度等等民事法律制度。表见理论,有时也称为权利外观理论,它是......
朱熹天命观的构成与时代认知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11
天命,在古代主要是指天帝的旨意和命令,也指事物必然性命运及先天的禀赋。天命一词最早见于甲骨文,汤革夏命,周革殷命,都托天命《尚书汤誓》曰: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尚书泰誓》曰: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孔子则主张畏天命,并认识到......
有实体有秩序有效果
发布时间:2015-08-28
职工服务帮扶工作概况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在2009年和2011年连续被省总工会评为“三星级”帮扶中心,并获得了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此外还获得了省、市工会“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和“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 ......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实践与完善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 要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也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犯罪诉讼程序的特点。本文旨在以基层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工作实际为依托,对检察机关在适用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诉讼特别程序的实践中若干问题进行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认知视角
发布时间:2023-07-19
摘 要:词典释义常常围绕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隐喻和转喻展开。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头”为例来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认知视角。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隐喻 转喻 认知 “头” 一、“头”的意义 二、“头”各义项......
国家形象的自我认知:现实与想象的冲突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要: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最大受众群体在国内,研究他们对国家形象的自我认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网络评论的长期关注,聚焦优酷视频网中国家形象片(角度篇)的网民评论,通过经验研究发现,网民对国家形象的认知存在一个主观的框架,它与国家形象片的叙事框架存在冲突。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最受网民关注的议题是社会民生,国家形象片中抽离的、具有国家意识形态的话语模式对网民的国家认同产生了负面影响。关键词:国家形象;自我.........
全球化、主权国家与世界政治秩序
发布时间:2023-06-14
" 二十多年来,“全球化”(globalization)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政治理论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国内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关于全球化的讨论会涉及诸多不同的问题,但处于全球化问题讨论中心的无疑是全球化背景下主权国家的地位及发展前......
交往行动理论与现代社会秩序的重构
发布时间:2023-05-23
启蒙运动以来,整个西方社会掀起了现代化的浪潮。在这个现代化的浪潮中,一个现代性的问题出现了。所谓现代性就是不断地求新、求异、求变。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变革是它的常态。既然社会要不断变革,那么在这个不断变革、不断打破旧秩序的过程中,社会依靠什么力量才能维系自己的秩序呢?在动荡的社会洪流中是不是存在着某种稳定不变的东西呢?一、关于现代社会整合问题的几种可能的答案按照波德莱尔的说法,所谓现代性,就是短暂性.........
体育认知形式与体育学习方式转变
发布时间:2013-12-19
" 论文关键词:体育; 认知形式;运动性认知; 学习方式 论文摘 要 :运动性认知是体育技能学习主要的认知形式,由此决定了体育学习方式具有体验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特征,而这些特征也是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高度一致的。......
浅谈公共安全与秩序行政法(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24
公共安全,是一个比较含混的概念。在最广义上,公共安全包括经济安全、环境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以及学习、生产和工作场所的安全等,它将所有事关社会生活安全的问题全都纳入其中。但在秩序行政法学领域,公共安全仅仅指治安安全,即社会......
空间秩序背后的建构逻辑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要: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空间设计案例的研究,发现在当代形式主义泛滥的社会语境下,显示出肤浅的表象,对形式的过度重视成为空间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附庸风雅的简单造型和虚伪泛滥的文化符号只是人为主观臆断的结果。因此通过案例......
浅析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发布时间:2016-12-19
一、概述 公共秩序保留是指一国法院依据自己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外国法时,因其适用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法律的基本原则或道德的基本观念相抵触而排除其适用的一种制度。公共秩序的含义颇富弹性,诸如公共政策、法律秩序......
浅析构图秩序的美学理论
发布时间:2013-12-18
浅析构图秩序的美学理论 浅析构图秩序的美学理论 浅析构图秩序的美学理论 精 品源自语 文科 “整体秩序只有将单个成分的特征隐去才能使这些单个成分融入更大的单位之中,而这个单位有倾向于被感知成一个独立的物体。”对......
浅谈我国税收的宪法秩序
发布时间:2022-08-26
在现如今日渐繁荣的社会中,税收法律关系是联系社会公众和国家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两者之间的稳定关系就是靠征税活动来稳固的。而且,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宪法中都己经把税收的相关条文写进去了。但是,在我国历史发展中,虽然很早就出现了......
秩序需要无微不至的保护
发布时间:2023-02-18
【摘要】秩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正是稳定的秩序保护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犯罪正侵害着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各种秩序,我们的司法也正在不断完善着对秩序的保护,其中对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行为......
浅析强世功对“不成文宪法”以及中国宪政秩序
发布时间:2016-12-21
一、橡皮图章之谜:中国共产党的党章 强世功教授首先用中国共产党党章的宪法规范性去解释中国国家制度中的橡皮图章之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授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其常务委员会广泛的政治权力和最高的政治权威。从书面上来讲......
从认知视角探析中国与蛇相关的成语
发布时间:2023-04-03
摘 要: 与蛇相关的成语在中国文化中占了一席之地,这印证了蛇作为基本层次范畴的意象是很容易被人们感知和认识的。本文对此类成语进行了收集和整理,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归类,以期加深人......
在克拉科夫的阴影和阳光里
发布时间:2015-08-25
去波兰,就算不去首都华沙,也一定要去克拉科夫。克拉科夫是波兰旧都,如今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的老城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内的皇宫、集市、大教堂是世界各地游客争相拍照的地标。 不过,来克拉科夫的人,大多......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人体词
发布时间:2023-07-13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人体词 隐喻不仅是语言中的一种修辞现象,它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作为一种认知手段,隐喻帮助我们运用已知的事物来理解未知的事物,用具体的实物......
从认知角度诠释定语从句的汉译
发布时间:2023-05-05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对同一真值事件的表达,因观察者的角度、注意焦点、详细程度不同而不同。这个不同在大脑中形成不同的意象,反映对事物的不同认知和不同的表达方式。 英语 的定语从句与它所修饰的中心词之间的关系与汉语相比有......
探索认知语言学下的汉语多义词
发布时间:2023-07-24
探索认知语言学下的汉语多义词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媒体的不断丰富,很多网络用语日益丰富。很多词汇都增添了一些新的“释义”,这使得汉语词汇的多义现象更加普遍。同时,也是更加增添了汉语多义词的复杂程度。中国汉语博大精深,多......
汉语多义词“手”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3
手既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认知世界的重要参照点。很多与其有关的词语也具有了隐喻和转喻的含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手的义项如下:人身体最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拿着;小巧而便于拿的;亲手;手段、手法;用于技能、本领等......
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刍议
发布时间:2013-12-17
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刍议 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刍议 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刍议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加入世......
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14
如果说生成语言学是众多科学家的横向研究则认知语言学便是科学家们的纵向研究,两者相辅相成,相似却不相同。从文章的整片、词汇的生成以及使用的语言环境,可以说全部都包含进去了。但是因为它们的理念不同,所以语言的基础性质也是不......
村落教育价值与乡村治理秩序重构
发布时间:2023-06-27
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弱化和“人的新农村建设” 中国乡村治理作为一个深具本土性的课题,以往对之的研究和实践主要围绕着“县―乡―村”三级的乡村政权结构、村民自治、农村和农民的组织形式、城镇化中的城乡关系、乡村社会利益分配格局等......
有关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程序探索
发布时间:2016-09-20
一、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年龄未满十八岁的公民,由于这个年龄段的人身心发展并不完善,正处于青春期的末期。因此其身体、骨骼等生理特征的不断成熟使很多成人忽视了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导致在审判过程中用词......
秩序与价值——寻求公共权力建构的合法性
发布时间:2023-07-24
"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号角的吹响,我国市场化取向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旧的公共权力模式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境域”。诸多学者在研究我国当今公共权力时,在理论上不愿意对......
浅析直接适用的法与公共秩序保留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3-06-17
一、含义 1、直接适用的法( 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适用法》( 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 第4 条,在立法上确立了我国的直接适用的法制度。该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有强制性规定的,直接适用该强制性规......
认知
发布时间:2023-05-27
" 论文摘要:认知-交际法整合了认知法和交际法,先运用认知法讲授一些有关英语“听”、“说”的系统知识和图式知识等,然后用交际法进行大量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形成一种“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型”的视听说课堂,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听说能......
亚投行背后的国际秩序暗战
发布时间:2023-06-16
美国在担忧什么 是否加入亚投行,牵动着全球许多国家的神经,尤其是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的加入,搅动了全球舆论。 简单地说,世界银行是美国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美国和欧盟的,亚洲开发银行是美国和日本的。 在世界银行......
公共秩序保留与直接适用法的关系辨析
发布时间:2023-04-18
一、相关概念的概述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指一国法院依冲突规范应该适用外国法时,或者依法应该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或仲裁裁决时,或者依法应该提供司法协助时,因这种适用、承认与执行或者提供司法协助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
论现代油画艺术语言的秩序性
发布时间:2013-12-18
现代绘画的观念性和古典绘画相比得到了莫大的开展。题材的选取表现的方式多样,它放弃了对自然物象逼真的描画以及宗教题材的形式或文学性绘画母题的构思,用方式感,简单的形的概括,颜色的地道性构建者画面,发明出最大的肉体表现的可能......
使命与担当:国际秩序变革下的中国战略
发布时间:2023-03-31
●美国的“例外主义”和冷战思维让战后秩序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大打折扣。新兴力量的崛起进一步松动了战后秩序的根基。 ●各国应共同探寻更加有效的国家和全球治理方略,共筑权责共担、各尽所长、公平正义、全面持久的全球秩序新框架。......
汉语“前/后”时间隐喻模式的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要:时间―空间隐喻具有跨文化普遍性,源自泛人类的认知体验。首先介绍了Lakoff的英语时间隐喻模式,然后在归纳了关于汉语时间隐喻系统的三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就汉语时间隐喻系统在水平轴“前/后”上的隐喻模式及自我方位进行了探......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汉语熟语理解与翻译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26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汉语熟语理解与翻译探究 综上所述,国外多从心理语言學的角度注重对熟语理解和处理的研究,很少从认知的角度探究熟语的构建和不同文化语境下熟语的翻译。国内对熟语研究,多是对其分类和性质的讨论,关注熟语意义的......
“仁之德”与“道之德”:先秦两种德性思想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3-01-15
摘要:孔子和老子分别开创了儒、道德性思想先河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仁之德”和“道之德”为其特色的孔、老德性观,不仅代表了中国德性文明发展的两大历史趋势,而且在彼此融摄中共同维系着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传统与主干。新形势下,认真解读两种德性观的内涵,在思想“原点”的比较中探索它们在核心概念、主体价值取向和德性养成路径上的差异性,传承和弘扬以“社会伦理”见长的孔子德性观和以“自然伦理”见长.........
世界新秩序经济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8-24
弗雷德里克·詹明信是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家,生于1934年,25岁获那鲁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哈佛大学、加州圣地亚哥大学、那鲁大学的教授,现任教于杜克大学。主要著作有《语言的囚狱》、《理论的意识形态》等。这篇《世界......
认知视角下英汉“耳”的词义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1
摘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以词典和语料库为依据,考察英汉“耳”的多义性,力图对此作出认知方面的阐释。研究发现,英汉“耳”的本义和引申义大同小异。相同点:有相同原型词义,词义引申到个人域、事物域、社会域,包括喻形状、教训、听力灵敏度、注意力、刺探消息的人、关系、好的事物、态度、行为、情感状态。不同点:英语“耳”喻小栏目、电台、不好的事物、缺乏经验、程度深;汉语“耳”喻年龄、环境、熟悉度、影响。英汉.........
试述科学的历史认识的形成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 要]关于能否形成科学的历史认识,是近来史学界探讨的热点。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历史认识本身的问题,更事关历史学科能否成为科学的大问题。因此,研究如何才能形成科学的历史认识,对于进行历史研究以及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的确立......
认知语言学语境下被动句英译汉的原则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7-04-19
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和习惯表达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是英语被动句的翻译,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语境是极为关键的,只有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使译文更加正确流畅,近年来,我国翻译学界的一些学者从多个角度对被动句的翻译问题开展了分......
韦伯与涂尔干关于社会秩序的理论之对比
发布时间:2023-02-12
【摘 要】社会秩序的维持来自于何种元素,一直是学术界不断争论的话题,韦伯和涂尔干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他们关于社会秩序控制的理论学说。应用两者的理论解释经济改革后的中国大陆社会秩序的变化,以期望找寻到控制社会秩序下降的......
新形势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认知
发布时间:2015-09-14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高中地理教学如何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我们一线教学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应清楚的认识到以往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即将到来的课改。老师必须加强自身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