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汉语“前/后”时间隐喻模式的认知研究

汉语“前/后”时间隐喻模式的认知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01:55:45
汉语“前/后”时间隐喻模式的认知研究
时间:2023-08-07 01:55:45     小编:

摘要:时间―空间隐喻具有跨文化普遍性,源自泛人类的认知体验。首先介绍了Lakoff的英语时间隐喻模式,然后在归纳了关于汉语时间隐喻系统的三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就汉语时间隐喻系统在水平轴“前/后”上的隐喻模式及自我方位进行了探讨。强调只有先区分“自我参照物”和“时间参照物”,才能发现汉语中很多“看似矛盾”的语言现象在隐喻上的“一致性”。英汉在时间隐喻概念结构上非常相似,汉语中自我也是面向未来型,“时间在运动”和“自我在运动”隐喻在汉语中同样存在,此外,汉语“前/后”时间隐喻还存在另外两种模式。最后,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往前/后看”为语料,对上述隐喻模式进行了例证和分析

关键词:时间―空间隐喻;前/后;自我面向将来;自我参照物;时间参照物

一、Lakoff对英语时间隐喻模式的论述

二、关于汉语时间隐喻模式的不同观点

汉语中的时间隐喻模式和Lakoff归纳的英语时间模式是否一样,汉语中的自我究竟是面向过去还是面向未来,关于以上问题主要存在如下三种观点。

(一)自我面向过去静止

图3面向过去静止型时间认知模式(Facing-the-Past Static Mode)

(二)与英语时间隐喻模式一致:自我面向将来

於宁[7]91-104不同意Alverson关于汉语中自我总是面向过去静止,将来在自我身后的结论。他认为Lakoff总结的英语的两种时间隐喻模式,即“时间在运动”和“自我在运动”在汉语中也同样存在,而且和英语一样,汉语中自我也是面向将来型。於宁引用了大量的实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比如,汉语中表示将来的名词合成词,如“前途”“前景”“前程”都是在自我前面的,而过去则是走过的旅途或留在身后的足迹。再如,汉语中与“将来”搭配的动词有:展望、瞻望、瞻念等;与“过去”搭配的动词有:回顾、回首、回溯、回忆等,这些都表明自我是面向将来的,过去是在其身后,如果需要接触过去,必须先“回过头去”。

(三)自我静时面向过去,动时面向将来

Ahrens和黄等[8]499-500认为,在Lakoff所说的第一种隐喻模式“时间流逝是物体的运动”中,汉语中自我面向的是过去,不是将来,例(3)是他们给出的例证:

例(3) a. 前年我到美国去了。

b. 我打算后年结婚。

c.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由此他们得出结论,汉语中的时间空间隐喻和英语中有所不同,在模式一中汉语自我是面向过去的,在自我后面的是将来,但时间是从将来向自我靠近。这一点他们的看法和Alverson其实是一致的。他们还指出,第二种隐喻模式“时间流逝是自我的运动”是不准确的。这一特例可以看成是“时间是内风景中的动点”,自我必须随动点移动,且若动词为完成位移动词时,自我必须是复数。因此汉语中的自我分为两种,当静止站立时是面向过去的,当随着时间动点在内风景中向将来移动时就是面向将来的。 张建理[9]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汉语的时间认知系统可以分为认知时间流动性的“右视”和认知时间序列性的“左视”两个方面。他所说的时间右视认知即Lakoff和於宁所说的两种隐喻模式,时间和自我总是相向而对,因为自我眼见之前方为读者之右方,所以将这种视角称为“右视”,这种视角下,“前”为将来,“后”为过去。此外,汉语的时间序列性还可以用“左视”来认知和描述,自我面向过去站立,“前”为过去,“后”为将来,这和Alverson的“面向过去静止”极其相似。

三、汉语“前”“后”时间系统的隐喻模式

(一)区分“自我参照物”和“时间参照物”

在探讨汉语“前”“后”时间隐喻时,必须先区分“自我参照物”和“时间参照物”。之所以有学者认为汉语中自我是面向过去的,大多是忽视了时间参照物的存在,而一概地将自我看成是参照物。一旦将这二者区分开,我们就会发现,汉语和英语一样,自我都是面向将来的,上述三种观点中,於宁关于汉语时间隐喻模式的概念化框架更有说服力。Alverson、Ahrens和黄关于汉语时间隐喻模式的讨论,都是全部建立在对汉语中 “前/后”这一对反义词的解读上,当这些词指代过去或将来时间,他们总是将自我看成参照物。而事实上,参照物并不总是“自我”,有时会是另一“时间”,这一时间本身有前后,是由不同时段有序排列构成的实体序列。

英语中其实也有类似的现象。Lakoff和Johnson [1]41早就指出,英语在时间隐喻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如(4)所示,a和b中,将来是在我们前面,过去是在后面的,而c和d中则变成了将来在后,过去在前。

例(4)a. In the weeks ahead of us... (将来)

b. That’s all behind us now. (过去)

c. In the following weeks... (将来)

d. In the preceding weeks... (过去)

对此Lakoff和Johnson解释:如果我们把c、d中的时间看成是自身有前后的运动物体,面向运动的方向,那么此处隐喻其实就是一致的,并不矛盾。换句话说,preceding weeks是在过去早些时候,而following weeks则是在将来晚些时候。试比较,in the weeks preceding the spring break和in the weeks following the spring break,这里的时间与自我无关,而是与the spring break有关。因此,a、b中的参照物是自我,c、d中的参照物是时间“this week”。尽管他们没有明确说明要在自我参照物和时间参照物作出区分,但他们的解释中显然有一个独立于自我的“时间参照物”的存在。

现在我们再回到上文Ahrens和黄用以证明汉语“自我面向过去”的例(3)。在(3)a和(3)b中的时间词“前年”和“后年”其实隐含了时间参照物―今年,“前”、“后”指的是特定时间“今年”的前和后,而不是指“自我”的前后。如果时间参照物在词语中明确标示出,如“三点前”,“圣诞后”,那么我们就很容易看出这些词语是与自我无关的。(3)c是以自我为参照物,但其指示的并非时间,而是人,即时间上早到的人和晚到的人分别位于自我的前和后。这一隐喻的概念化是建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排队体验上,在之前来的人就排在自我前面,后面来的人在自我后面。因此,父母在自我前面,祖父母在更前面,子女在自我后面,孙子辈在更后面。汉语中这种时间顺序的前后概念其实很普遍,如前人、后人;前辈、后辈。

(二)“前/后”时间系统的隐喻模式

尽管Lakoff对时间隐喻模式的总结是基于英语的,但“自我在运动”和“时间在运动”的空间―时间隐喻是许多语言所共有的, 这是基于人类对空间的共同的身体体验和认知基础。相关研究已经表明,上述两种隐喻认知模式同样适用于汉语[4,8,12]。汉语时间隐喻中自我的方位并非是面向过去的,无论是“时间在运动”隐喻,还是“自我在运动”隐喻,自我都是面向将来的,自我所处的位置为“现在”,将来在自我前方,过去在自我后方,这一点和英语并无二致。但是,除了Lakoff所说的隐喻模式之外,本文认为汉语“前/后”时间隐喻系统至少还存在其他两种模式,下面我们根据“自我参照物”和“时间参照物”的不同来对这四种模式进行分别探讨。

模式1:以自我为参照物,研究焦点为时间:时间运动,自我背对时间运动方向静止

图4“时间动自我静”模式(MOVING-TIME metaphor)

模式2: 以自我为参照物,研究焦点为人:自我运动,向着未来的某个目标前进

这一隐喻情形的概念化是建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排队体验上,在自我之前来的人排在前面,在后面来的人排在自我后面(见图5)。因此,以自我为参照物的话,“前”并不是指时间,而是指在时间上早于自我的那些人,因而代表“过去”概念,“后”指的是在时间上晚于自我的那些人,代表“将来”概念,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自我是面向过去的,因为自我是被构建成一队人中的一个,这队人排队是为了向未来的某个目标前进,正如我们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成队列一样。图5自我向未来目标运动 (MOVING-EGO TOWARDS A GOAL)

模式3:以时间为参照物,研究焦点为时间:时间运动,不涉及自我

图6时间是自身有前后的序列(TIME IS A SEQUENCE WITH ITS FRONT AND BACK)

模式4:以时间为参照物,研究焦点为时间:时间静止,自我运动

该模式是“自我在运动”隐喻,将时间看成是静止的,有界限的空间区域,或者看成是是静止的风景,自我所处的位置即为现在时间,左边为过去,右边为将来,自我面朝右方在这道风景上由左向右行进着。该隐喻模式对应的语料为“前程”、“前途”、“要向前看,不要向后看”等词句(见图7)。

图7“时间静自我动”模式(MOVING-EGO metaphor)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将汉语中“前/后”时间隐喻表征进行归纳,见表1。

四、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往前/后看”的时间隐喻模式分析

表2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往前/后看”结果统计

下面我们来讨论语料中出现的相关例句,并对句中所涉及的时间隐喻模式进行探讨。

例(5)a.李铁颇有些得意地说:“现在大家都要往前看,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我就可以参加欧洲冠军联赛了。”(模式1)

b.中国教练要学习他的长处,不要比较自己的过去,而应当往前看。(模式1)

例(6)a.我们现在批判的东西你回头去看,这个胡适的时代批评过,你再往前看,梁启超的时代批评过,你再往前看,恐怕龚自珍也批评过,所以就是历史不断地重复自己。(模式3)

b. 往前看,它关系着农民辛辛苦苦的劳动到底能否得到合理的回报;往后看,它又关系着农民今后的,特别是秋季生产的生产热情。(模式3)

“往前看”在例(5)中表达将来时间意义,而在例(6)中则隐喻过去时间意义。例(5)三个句子中的时间隐喻都是模式1,时间相对于静态自我在运动,以自我为参照物,就如坐在火车车厢中的人,我们向火车尾(将来)展望。而例(6)中,“往前看”表示过去时间,但并不表示自我是面向过去的,因为这些例句属于模式3,参照物与自我无关,而是以某个时间点为参照物的,如(6)a中的参照物是“胡适的时代”,(6)b中的时间参照物是说话者说话的时间。

例(7)a.虽然我极力不“往后看”,但我还是不能忘怀那一段凄惨的岁月。(模式1)

b.我这人有个特点,决不往后看,不走回头路,不吃回头草。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模式4)

例(8)a.20年前谁能想到会有今天的局面?再往后看,两国经济关系的大发展是在意料之中。(模式3)

b.他已到古稀之年,人生这部大书他已翻阅到最后的章节,越往后看,他越感到孤独寂寞,越孤独寂寞越思念范冰,越思念范冰越悔恨!(模式3)

例(8)中“往后看”隐喻将来时间。(8)a属于模式3,该句中的参照物不是自我,而是时间“今天”,所以“往后看”是指往“今天”的后面看,即往“将来”看。(8)b建立在“人生是本书”的中心隐喻基础之上的,人生被隐喻成一本有章节、有页码的书,这些章节、页码被隐喻映射到人生的某个特定时间和阶段,由于书本身就有自己的前后之分,所以人看书必须从前往后看。因此,此例中的“往后看”既可以理解为空间意义上的翻看书的“后部分”,又可以理解为时间意义上的往“将来”看。

例(9)大家还可以往前看,说今后的五年、今后的十年以至更长的时间,我们的财政税收工作要做什么?(模式1+模式3)

事实上,两种参照物可以并存于一个独立句子中,形成表面上的矛盾现象,如例(9)。在该句中,“往前看”是以自我为参照物,是指静态自我的“前面”,即模式1;而“今后的五年”、“今后的十年”是以时间(现在)为参照物,是典型的模式3,正如第3节车厢隐喻“现在”,它后面的第4、5节车厢则隐喻“今后的五年(十年)”。可见,只要区分了“时间”和“自我”两种参照物,我们就能发现这些矛盾现象中的隐喻一致性。

五、结语

本文旨在对汉语水平轴上“前/后”时间隐喻系统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英汉两种语言在时间隐喻概念结构上非常相似。Lakoff所归纳的两种隐喻模式,即“时间在运动”和“自我在运动”,在汉语中也同样存在。而且,一旦区分了“自我参照物”和“时间参照物”,就会发现汉语中的自我也是面向将来的,这一点和英语并无二致。除了上述两种模式之外,本文认为,汉语水平层面上的时间隐喻系统至少还存在其他两种模式:一是以自我为参照物,以人为研究焦点,自我朝着未来的某个目标在运动,这源自我们日常的排队体验,典型的例证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个模式虽不常见,但仍然存在。另外一个模式是非常普遍,即以时间参照物,以时间为研究焦点,时间运动,与自我无关,如下周前,圣诞节之后,都属于这类模式。此外,一个句子中“自我参照物”和“时间参照物”可以同时出现,两种隐喻模式的并存很容易使读者产生混淆,但一旦区分了参照物,就会发现这些现象中的隐喻一致性。本研究属语言学角度的理论性探讨,揭示的是文化层面的认知现象,希望今后能够以心理实验的方式来对汉语,或其他语言的时间隐喻系统进行实证分析和阐释,以期对二语习得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Lakoff George,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Kranjec, Alexander, McDonough,et,al. The implicit and explicit embodiment of time[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11(43):735-748.

[4]Yu Ning. The metaphorical orientation of time in Chinese[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12(44):1335-1354.

[6]Alverson, Hoyt. Semantics and Experience: Universal Metaphor of Time in English, Mandarin, Hindi and Sesotho[M].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4.

[7]Yu Ning.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A Perspective from Chinese[M]. Amsterdan: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8.

[8]Ahrens, Kathleen,Huang Churen. Time passing is motion[J].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002(3): 491-519.

[9]张建理.汉语时间系统中的“前”、“后”认知和表达[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3(5):84-9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汉语中“话”的空间隐喻的结构化
发布时间:2023-01-27
一、引言 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我们的日常对话和书面材料中的隐喻便俯拾即是。如在山头、床头、针头、火车头等词语中,我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人体器官头已被大量用于隐喻周边的事物。人们关注隐喻已有很长的历史。亚里......
认知隐喻理论与二语词汇习得
发布时间:2015-08-27
摘要:词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是产生和理解语言意义的基础。然而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词汇障碍却是学习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多数有关词汇习得的研究都是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近年来,心理和认知的角度为该领域研究带来了......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隐喻的翻译
发布时间:2022-12-16
现如今有很多人喜欢使用隐喻来反映情绪,有很多学者也对隐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展开了研究,学者从很多角度对隐喻进行阐释,为翻译界带来了提供了翻译的新途径。因为隐喻的作用在翻译中已经凸显出来,再加之,学者的研究越加深入,人们......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看隐喻的翻译
发布时间:2023-03-05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看隐喻的翻译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看隐喻的翻译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看隐喻的翻译 来源 【摘 要】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来看,隐喻是从源域向目的域的映射。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体现了语言与文化的紧......
英汉“在+处所”空间范畴认知模式对比
发布时间:2022-09-14
摘 要: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反映人的思维模式,是认知能力发展的产物,也只有认识了事物才能用语言来表达。汉语“在+处所”空间范畴反映事物发生和存在地点或位置,也体现了汉语对空间范畴的表达方式和习惯。英、汉两个民族拥有不同的......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人生”的概念隐喻
发布时间:2022-12-06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人生”的概念隐喻 一、引言 近年来,在语言学界中人们对隐喻的认知研究越来越多。其实这种隐喻的研究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从亚里士多德的隐喻的修辞学传统到柏拉图的隐喻的哲学传统再到法国结构主义语言......
从认知语言学隐喻角度对比分析中韩民族认知心理
发布时间:2022-12-10
一、引言 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密切相关。人类的身体是认知的主体,身体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所以,山......
汉语NA表量构式“火热”的语料库和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5
摘 要:本文基于权威语料,考察汉语NA表量构式“火热”的概念隐喻,并对其加以认知阐释。研究发现,“火热”的概念隐喻主要投射到三个域。个人域:喻感情热烈、喻爱情澎湃、喻愤怒、喻疾病、喻态度积极、喻性格热情、喻强烈的愿望;事......
商务用途英语中的概念隐喻认知机制(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3
【论文摘要】 商务用途英语中的专业术语往往通过概念隐喻来再现抽象概念。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商务英语语篇中常见的概念隐喻。同时指出概念隐喻具有认知功能,有助于理解商务活动中所体现的经济原理和运作,了解概念隐喻能减少跨文化......
“脚”词语的隐喻探究
发布时间:2023-03-29
摘 要:隐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普遍存在于语言当中。“脚”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人们在对“脚”的方位、形状、功能、动作等体验和了解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的含有“脚”隐喻的词语。本文主要通过人体隐喻形成的不同认知理据来分......
汉语多义词“手”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3
手既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认知世界的重要参照点。很多与其有关的词语也具有了隐喻和转喻的含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手的义项如下:人身体最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拿着;小巧而便于拿的;亲手;手段、手法;用于技能、本领等......
英文网络语言对汉语隐喻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7
英文网络语言对汉语隐喻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背景二、实证研究1.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4.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析。(1)对网络语言主观态度调查结果分析。首先,调查对象对网络语言的功能有不同的认知。对网络语言的功能,77.66%的......
英文网络语言对汉语隐喻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31
英文网络语言对汉语隐喻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背景 在中国,截至2013年4月7日,在全球领先的数字出版平台—— CNKI的论文中心,以“网络语言”为关键字,共搜到281 328条记录;而以“网络语言、认知语言学”为关键字,仅搜到10......
从隐喻认知视角看《机器人总动员》
发布时间:2023-03-05
摘 要:隐喻认知是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界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在隐喻认知理论的框架下,对一部备受好评的《机器人总动员》进行具体分析,探讨认知主体的经验和文化素养以及客观语境和文化背景在认知解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隐喻的认知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12
摘要:运用著名隐喻研究者来考夫的隐喻理论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隐喻进行识别和归类,发现诗中的隐喻多与爱、生命和时间主题有关。同爱这一目的域对应的有战争、财富、胃口、负担、旅行、奴隶等源域;同生命这一目的域对应的有四季......
概念隐喻在英汉语中的表达异同
发布时间:2023-07-12
摘 要: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具体分析了“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隐喻在英语和汉语中表达的异同。通过具体例子说明,相同的概念隐喻在不同语言中并不具有完全等同的表达,这主要是由每种语言各自的句法形式、词义的概念化以及使用......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与陌生化技巧的关系浅析
发布时间:2022-10-24
一、认知语言学和隐喻 传统意义上,隐喻(metaphor)的地位仅限于作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格来进行研究,被认为是只属于文学家、修辞学家的研究范畴,主流语言学家对隐喻是不屑一顾的。但是认知语言学家却对此持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比喻......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与陌生化技巧的关系浅析
发布时间:2023-07-10
摘 要 隐喻是认知语言学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它的功能就在于能够把抽象、枯燥、难以理解的事物具体化、生动化、新奇化,从而达到加深读者对这些事物的理解与认知这一目的。陌生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术语,......
英汉语言与文化对空间认知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07
空间隐喻是指以空间概念为源域 (source domain) 向其他认知域 (cognitive domain) 或靶域 (target domain) 进行映射 (map),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过程。空间隐喻能够反映人类的空间认知主题,而空间认知主题也受空间隐喻的......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解析《爱上浪漫》中的实体隐喻机制
发布时间:2023-03-20
摘 要:英语的实体隐喻研究已经积累了雄厚的基础,是人以体悟性的方式对世界进行知觉、通晓的产物,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英国青年作家阿兰・德波顿的小说《爱上浪漫》中的实体隐喻,解释人们对隐喻理解的深层机制,有助于构建特定语言......
单宾语句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1)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构式是语言象征单位,是在使用中固化了的形义匹配体。用认知构式语法来观察汉语单宾语句,可以发现它有两大类构式;(1)基本构式,为相对封闭的微观动词实体构式;(2)复杂构式,为相对开放的宏观功能构式。所有构式都可能泛化而形成......
试论英语幽默生成中概念转喻的认知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8
编者按:王牧群与刘鸿宇合作的文章以特点鲜明的英语幽默为对象,深入探讨概念转喻的认知机制。这是认知语言学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国外认知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本土化是我国语言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司建国以《北京......
俄语广告语篇理解模型的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4
俄语广告语篇理解模型的认知研究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语篇理解的不断研究,形成了一些不同的语篇理解模型。这些模型建立在语言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并具有各自不同的理论依据。我们将结合广告这一语篇体裁介绍几种比较有影响......
汉语广告语篇中的人际语法隐喻现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广告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具有极强的劝说性,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广大消费者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购买特定产品或服务。语法隐喻既能充分传达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又能以特殊方式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因此在广告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文章试......
英 语 隐 喻 的 理 解
发布时间:2022-08-24
" 摘 要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一种人们熟知的生动语体。但由于隐喻的意义取决于词汇的创造性运用,且有赖于一定的想象力和具体的语境,这给准确理解英语隐喻句子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英语隐喻的理解及其教学作了探讨,希望对......
认知语用视角下“一带一路”相关演讲语篇中概念隐喻探析
发布时间:2023-07-25
【摘要】本文从认知语用视角出发,以莱考夫概念隐喻理论和架构理论为基础,以来自外交部官方网站的“一带一路”相关政治演讲语篇为语料,对其中概念隐喻架构模式进行探索,挖掘隐喻在政治话语中强大的感染力、以及对受众认知力、接受力产生的影响。【关键词】概念隐喻;架构;一带一路;认知力一、研究背景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联合创作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问世带来了隐喻研究的“认知转向”。传统隐喻观将其看作一种修辞.........
中医术语定名中的隐喻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0
摘要:隐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中医地位的日渐提高,人们对中医术语的关注度空前高涨,中医术语定名中存在的隐喻现象也开始作为研究对象进入人们视野。本文以中医术语中有代表性的名词为研究对象,......
从中英文化差异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发布时间:2023-06-07
从中英文化差异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从中英文化差异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从中英文化差异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scholars have made researches on metaphor and an “upsurge of m......
认知视角下的“的”字结构转指构式及其认知转喻观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 要:认为“的”字结构是独立构式,且属“心理”构式,具有主观性、隐晦性、推导性的特征,并对其进行了范畴化分类。重点分析了“的字结构”形成的概念转喻观及其形成机制,提出构式需符合“小部分来转指整体,个性转指共性,所属转......
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视角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 间接言语行为在日常交际中普遍,一直是语用学家研究的热点。但语用学的诸多研究对间接言语行为中的一些问题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Panther与Thornburg提出的言语行为脚本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揭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本质,弥补了语用学......
试论语气隐喻的视角解读间接言语行为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系统功能学和语用学是两种不同的但又可以相互补充的语言理论。语言学家对于和中许多用一种形式间接地表达另一种功能的语言现象,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解释。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语言学家认为这种现象属于语法隐......
探析计算机英语网络术语的隐喻性及隐喻翻译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网络术语 隐喻 功能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产业发展,网络术语渐入人们日常生活。纵观网络术语, 隐喻现象比比皆是。该文分析了网络术语隐喻出现的原因和使用的功能,进而针对网络术语隐喻的特殊性探讨了隐喻汉译的特点和......
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3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教育注重应试教育的汉语言文学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理论知识比较丰富。如今的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越来越看重,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不再适用。本文针对教育......
艾略特《荒原》隐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 要:艾略特是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先驱人物,他创作的诗歌往往包含大量的典故,看起来零碎而难懂,尤其《荒原》,更是达到了极致。而这些典故无论从表层还是深层来看,都是通过隐喻作用支撑的。隐喻不仅给诗歌以很好的暗示效果,更将整......
认知构式语法
发布时间:2022-12-30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认知构式语法 1 CL与CxG的基本目标 构式语法(CxG)也接受上述基本理论框架,主张语言研究当聚焦于发现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机制,其语法理论当聚焦于研究发话者和受话者有关语法知识在心智中的表征......
基于认知语言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5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许多专家学者针对对外汉语教学而进行相关研究,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更好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汉语是汉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博大精深,增加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难度。语法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留学生学习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留学生的学习难度。根据相关调查可知,如果对外汉语教师具备良好的语法理论系统,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由此,对认知语言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
汉语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研究:以习近平的新年贺词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19-01-14
一、引言传统的隐喻理论把隐喻仅仅看成是一种修辞现象。真正把隐喻这一概念从语义及修辞领域引入到人类认知思维领域的是20世纪80年代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问世标志着人们开始从崭新的视角即认知的角度来审视隐喻。Lakoff首先把概念隐喻理论应用到政治话语分析中,他从哲学高度对政治隐喻所展现的伦理道德观进行了精辟的分析。二、概念隐喻理论Lakoff认为:隐喻的实质.........
英汉名词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及其认知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2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语序上具有某种程度的共性,这是我们进行英汉语序对比的基础。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修饰语顺序上有共性也有相异性。这既可为人类语言类型学的 研究 提供左证,也为解释人类共有的认知机制尤其是语言上所映射的人类认知......
探究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汉语多义词
发布时间:2022-08-31
探究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汉语多义词 一、多义词的性质和特征 (一)多义词的性质 多义词众多义项的形成是语言长期发展的结果,是语言的历时演变现象。在国内,自从多义词开始被学者关注以来,关于多义的定义就众说纷纭。现今学术界较......
学术话语的文学隐喻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法隐喻表达语义和词汇语法之间的内部层级关系,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语法、小句和语篇层面。以一部研究罪犯边缘话语的学术文稿为例,探索将学术语类隐喻为文学语类的可能性,在理论上延伸了语法隐喻的研究范围,在实践中突破了学术语类由于技术性强、学术语言深奥而限制了学术成果普及和推广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术研究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隐喻;学术语.........
网络新词“土豪”的隐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要:网络新词的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隐喻认知手段的运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角度,对网络新词“土豪”进行探析。“土豪”在网络上的走红属于旧词新解,它在网络文化中已经由政治学意义上的贬义词,转化为社会学上精神很贫乏......
二语习得中的隐喻迁移
发布时间:2023-02-05
【摘 要】随着对隐喻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也是人类认知和诠释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学习者在习得二语之前就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母语隐喻系统,这将影响到他们的二语习得。隐喻系统是共性和差异性并存的。 【关......
汉语修饰语语序类型的认知解释
发布时间:2023-06-17
20世纪上半叶语言学界主要采用了李方桂对汉藏语系的类属划分,认为汉语属汉藏语系。采用这种观点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影响是单向的,在研究汉语以及壮侗语、苗瑶语之间的关系时,将焦点放在汉语对于这些语言的影响上面,忽略了这......
时政话语中隐喻英译的意识形态操控
发布时间:2023-06-16
摘 要:没有隐喻的政治就像没有水的鱼,隐喻在政治话语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研究框架,对近年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进行对比分析,考察概念隐喻在两种语料中各自的使用情况和主要概念隐喻......
当代中国媒体话语中的战争隐喻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9
在现代学术视野中,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话语现象,甚至是一种基本的认知工具和思维手段。(LakoffJohnson,1980;Kuhn,1970:128)。在所有话语领域中,有一个几乎无所不在的隐喻,这就是战争隐喻。在当代中国话语中,战争隐喻构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弥漫于政治、经济、社会管理、体育、医疗、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见LakoffJohnson,1980;Warren,.........
隐喻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和应用
发布时间:2023-07-05
摘要:隐喻是一种认知思维模式,对词汇、句子、语篇、语法等具有广泛的解释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如果把隐喻的认知思维模式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中应该会获得比较好的效果。本文以隐......
宾语隐形的预设机制与认知识解
发布时间:2023-04-10
关键词:宾语隐形;语用预设;意义识解 1 引言 宾语隐形的情况,反映在句法结构上,从不出现V+O的形式,也就是说宾语从不出现,而是以一种隐形的方式出现的,但是人们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如果把这些隐形的宾语补充出来,反而有画蛇添足......
隐喻视野中的网络语言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不仅是语言中的一种现象,而且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隐喻思维体现在方方面面,作为信息时代标志之一的网络语言更是以其丰富的隐喻,显示了其语言活力。 关键词: 隐喻 网......
概念隐喻与英语教学
发布时间:2023-05-25
" 论文关键词:概念隐喻 认知语言学 隐喻 教学 论文摘要:Lakoff & 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概念隐喻理论得到了正反两方面的拓展。但是,这一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得到的......
口译的认知语用修辞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2
[摘要]口译学科作为一个新生学科,是一个多学科复合性的,以翻译学为基础的边缘学科。本文通过探讨口语学和口译学,厘清口译过程的深度认知,并且以认知语用的视角,从语音形式修辞技法、语义修辞两个方面阐述口译语篇的重构中的修辞......
语言象似性的认知研究(1)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语言相对于任意性的另一个基本特征。象似性研究对了解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意义重大。人类认知积极参与人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所以语言不是直接反映客观世界,而是反映人的头脑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
探索认知语言学下的汉语多义词
发布时间:2023-07-24
探索认知语言学下的汉语多义词 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媒体的不断丰富,很多网络用语日益丰富。很多词汇都增添了一些新的“释义”,这使得汉语词汇的多义现象更加普遍。同时,也是更加增添了汉语多义词的复杂程度。中国汉语博大精深,多......
“疯癫”的隐喻
发布时间:2023-05-18
摘 要:《河边的错误》是余华先锋写作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设置了真假两个疯癫意象来分别隐喻人类的生存现实以及对理性的消解,通过疯癫与理性对立与混杂的双重拆解,打破了理性与非理性的意义和界限,显示了世界的荒谬本质,并对文化......
浅谈日语中的通感隐喻
发布时间:2022-11-21
摘要:通感比喻是指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大感官系统相互连通,身体某一感官受到刺激产生反应,同时又引起其他感官的反应。通感隐喻不仅仅是客观地描述某一事物,而且是根植于说话者语言文化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日语......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汉语熟语理解与翻译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26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的汉语熟语理解与翻译探究 综上所述,国外多从心理语言學的角度注重对熟语理解和处理的研究,很少从认知的角度探究熟语的构建和不同文化语境下熟语的翻译。国内对熟语研究,多是对其分类和性质的讨论,关注熟语意义的......
浅谈后现代哲学思潮中的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04
1引言 自20世纪60年代正式诞生以来,社会语言学主张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考察语言,研究语言的社会变体、地域变体、性别与语言、年龄与语言、社团与语言、族群与语言、宗教与语言、国家或地区语言政策和语码转换等现象(W ardhaugh1......
认知视角下英汉“耳”的词义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1
摘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以词典和语料库为依据,考察英汉“耳”的多义性,力图对此作出认知方面的阐释。研究发现,英汉“耳”的本义和引申义大同小异。相同点:有相同原型词义,词义引申到个人域、事物域、社会域,包括喻形状、教训、听力灵敏度、注意力、刺探消息的人、关系、好的事物、态度、行为、情感状态。不同点:英语“耳”喻小栏目、电台、不好的事物、缺乏经验、程度深;汉语“耳”喻年龄、环境、熟悉度、影响。英汉.........
《爱玛》中语气隐喻探析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本文以韩礼德语气隐喻理论为指导,研究语气隐喻在小说《爱玛》女主人公爱玛话语中的应用。发现语气隐喻应用广泛,其中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可以被隐喻为其他语气,以实现不同的交际目的,从实例分析中可以看出爱玛娴熟......
外语隐喻成语的特征及译法
发布时间:2023-02-02
外语隐喻成语的特征及译法 外语隐喻成语的特征及译法 外语隐喻成语的特征及译法 来 源自 教育 网 近年来,尽管对英语隐喻成语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研究者都探讨了隐喻成语概念的界定,但绝大多数研究者对隐喻成语......
形名组合的认知语义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7
摘 要:以往对“形容词+名词”的形名组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结构的视角研究形容词和名词之间的关系,二是从语义的视角研究形名组合的语义建构过程。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探讨形名组合的三种不同的语义关系以及形......
广告中语音双关的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6
摘 要:双关语,尤其是语音双关语,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应用反映了说话者的特殊意图。因此,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作为指导,试图解释广告中语音双关语使用的巧妙性,分析出厂商的广告动机。 ......
李安电影服饰语言的隐喻
发布时间:2023-02-07
1前言 在影片《断背山》中,服饰与身体做了很好的互换。 影片结尾处,恩尼斯来到杰克父母家凭吊,在衣柜,发现一件带有血迹的衬衣,不由往事历历在目:恩尼斯与杰克曾经在断背山一起放羊时,恩尼斯意外受伤,衣服上便留下了那片血迹。......
泰语品性熟语的概念隐喻探析
发布时间:2023-02-26
【摘 要】隐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修辞手段,更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在泰语熟语中就存在着大量的隐喻,充分体现了泰民族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反映。文章以泰语中描写人品质和性格的熟语为研究对象,采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对......
浅谈李安电影的多模态隐喻
发布时间:2023-03-30
隐喻并不仅仅是人们交流上语言层次的概念,它还与人类的认知思维有关。多模态隐喻原本是一个语言学概念,它关乎人们的识解机制,对采用多种符号进行审美创造的电影有着重要的意义。多模态隐喻的成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无法脱离人们的解读而存在。华裔导演李安的电影向来以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著称,在给予观众一个精彩故事之外,李安还总是隐晦地将自己的某种强烈的情感或对某件事物、某一时代现象的评价价值融入叙事之中。已经有.........
英美文学评论文章中的隐喻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2
摘 要: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派的一个分支,在语言学领域被广泛地应用。隐喻不仅是语言学中的问题,同时也是思维的基本原则之一。隐喻性的语言是语言自身隐秘性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语言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语言学源头的探索和认知,会......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认知视角
发布时间:2023-07-19
摘 要:词典释义常常围绕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隐喻和转喻展开。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头”为例来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的认知视角。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 隐喻 转喻 认知 “头” 一、“头”的意义 二、“头”各义项......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9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能力及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创新,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简要分析开放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论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及主要路径。通过本文的分析及研究,旨在促进开放教育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关键词:开放教育环境;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一、开放教.........
经济英语中的隐喻和翻译
发布时间:2023-03-08
经济英语中的隐喻和翻译 经济英语中的隐喻和翻译 经济英语中的隐喻和翻译 [摘 要] 空间隐喻、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容器隐喻在经济领域里被广泛应用。对隐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经济理论,翻译经济文章。针对经......
神经认知语言学给汉语语音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27
神经认知语言学给汉语语音教学的启示 第二http://wWw.LWlM.cOM语言学习时,学生母语会对目的语的学习产生正迁移和负迁移的影响,怎样尽量避免负迁移的不利影响而充分发挥正迁移的积极作用?本文试图以神经认知语言学的连通理论为理论依......
中英文爱情概念隐喻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1
摘 要:爱情是人类最为重要的情感之一,是一种主观而抽象的感情。人们通常会用一些概念隐喻表达这种微妙的情感。对于概念隐喻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的新的视角。本篇文章主要从中英文概念隐喻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两方面比较论述......
4G时代的P2P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 要:不知不觉,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4G时代,作为人类最杰出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体现,4G时代的来临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各个方面均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近年来P2P行业的兴起与发展势必会受到其一......
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转喻认知语用理据的使用
发布时间:2022-11-10
摘 要:在对现代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研究进行阐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转喻的概念本质,探讨了制约转喻生成和理解的认知语用因素,并进一步将转喻的认知语用理据与大学英语教学联系起来,提出利用转喻元认知策略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
微时代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文章简要介绍了微时代及其特点,通过分析微时代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剖析微博微信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着重探索了微时代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创新模式,为当前开展高校隐性思想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英语时态教学
发布时间:2023-02-25
一、学生使用时态的误区 相关研究调查表明,现阶段的中国学生关于时态的用法往往存在一些误区,比如:一是将现在时与过去时间(地点)连用,如He has met his best friend Tom three days ago;二是将瞬间动词与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
关于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
发布时间:2023-04-26
" 论文摘要:隐喻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隐喻是词汇教学中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的一种手段。从隐喻入手学习词汇符合认知规律,可以突破传统学习词汇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词汇。 论文关键词:隐喻 词汇学习 文化意识 隐喻作为......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人体词
发布时间:2023-07-13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人体词 隐喻不仅是语言中的一种修辞现象,它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作为一种认知手段,隐喻帮助我们运用已知的事物来理解未知的事物,用具体的实物......
从认知角度诠释定语从句的汉译
发布时间:2023-05-05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对同一真值事件的表达,因观察者的角度、注意焦点、详细程度不同而不同。这个不同在大脑中形成不同的意象,反映对事物的不同认知和不同的表达方式。 英语 的定语从句与它所修饰的中心词之间的关系与汉语相比有......
隐喻在产品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8
摘要: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交互设计表达中。本文通过探寻交互设计中的隐喻现象,从信息传达、行为塑造和情感引导三个层面上对隐喻在交互设计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归纳出隐喻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原则,为基于隐喻的交互......
隐喻的恶之花
发布时间:2015-09-09
对于期待戏剧带来更多挑战和思考的观众,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黑鸟》是一个惊喜。它以十分紧凑集中的篇幅展现男女之间一场激烈的对峙,邀请观众与剧中人物一同拼贴故事,探究真相。它的触角伸向敏感禁忌的恋童话题,叩问理智、情感和......
关于语言的模糊性与模糊化认知
发布时间:2023-03-24
" 论文关键词 模糊语言;范畴化;认知;动态 论文摘要 语言的模糊性是一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语言现象。本文从逻辑分析入手,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并运用认知范畴理论就人对客观世界的模糊化认知以及模糊语言产生......
新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及其翻译
发布时间:2022-12-24
新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及其翻译语法隐喻(grammaticalmetaphor)最早由M.A.K.Halliday在1985年提出,提出后,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关注,其研究内容包括类型、体现形式、性质、功能、运作机制几个方面。隐喻这种表达手法让人们在看待事物时,有了新的角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为了凸显文化特色,英语新闻在导语(lead)、标题(headline)与正文(body)中应用了大.........
时间让我们变成了最后的模样
发布时间:2015-08-25
前两天好久没有联系的高中同学淳于忽然打电话找我,说请我去喝下午茶,我有点吃惊,因为我们虽然经常混在一起,但很少单独见面。他忽然单独约我出来喝茶难道有什么事? 见了面我才知道我想多了,那天是周三,除了我这种自由职业者和......
现实的隐喻性
发布时间:2022-11-09
摘 要:《三个和尚》的主题具有现实的隐喻性,主要表现为:提倡团结协作的精神、呼唤敬爱的礼仪传统、提倡管理制度化、提倡独立能力、呼唤奉献及分享的精神,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论,显示了佛理在俗世生存中以及适宜儿童成长的“......
隐喻的诗(组诗)
发布时间:2020-01-11
月亮河敢与太阳比的只有你敢于傲立壮山却柔情似水的只有你敢于切割银河逝水光耀大地的也只有你――对于月亮河来说,登仙举步即是大幕打开,山在银河里盛开歌在草木间飘落山村的风景是鸟语的清鸣炊烟升腾,首先有一座山的形式向天地拜祭盘水当歌,击节的,当是壮乡铜鼓村庄,火焰,犁铧,牛羊和牧人三五成群,点缀月亮河的姹紫嫣红骡马挂一路叮当,于山歌处缓缓而行壮山送来仙雾,有采茶姑娘,转身遇见多情的行人据说,蚂拐是上天派.........
隐私权和知情权之间
发布时间:2013-12-19
隐私权和知情权之间 隐私权和知情权之间 隐私权和知情权之间 [摘要] 在现代社会中,权利与权利的冲突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隐私权和知情权便是一对相互冲突的权利,正所谓“你要隐私,我要知情......
认知语用学视域下词汇语用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5
摘要:词汇语用学是20世纪末期国外语言学研究领域出现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它以研究词汇为基础,对词汇在使用过程中的意义进行研究。词汇语用学是通过对词汇的详细叙述而对涉及到语义方面的语用学问题做出系统阐释。词汇语用学研究的重......
生成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的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14
如果说生成语言学是众多科学家的横向研究则认知语言学便是科学家们的纵向研究,两者相辅相成,相似却不相同。从文章的整片、词汇的生成以及使用的语言环境,可以说全部都包含进去了。但是因为它们的理念不同,所以语言的基础性质也是不......
认知语言学架构下的修辞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3
摘要: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将心理学领域的认知概念和语言学联系在一起,利用认知中的理论来解释语言学中的现象,解决了一部分以往难以解释的问题。而修辞学作为语言学的重要分支,我们同样可以利用认知学中的理论来进一步解......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概念隐喻解读
发布时间:2023-02-03
【摘要】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这首词颇受后人的喜爱。其中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更被诩为“千古不能有二”。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古往今来,有很多学者从传统的文学理论角度对此词做了系统的研究,......
心理语言学角度中的隐喻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19
一、隐喻分析的概念 1.隐喻的概念。隐喻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通常体现在人们会借用已知事物来描述、认知未知事物的一种手段,是一种非常具有普遍性思维的认知手段。传统的隐喻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也认为是比喻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