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当代中国媒体话语中的战争隐喻现象研究

当代中国媒体话语中的战争隐喻现象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9 00:32:23
当代中国媒体话语中的战争隐喻现象研究
时间:2023-08-09 00:32:23     小编:

 在现代学术视野中,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话语现象,甚至是一种基本的认知工具和思维手段。(Lakoff Johnson, 1980; Kuhn, 1970: 128)。在所有话语领域中,有一个几乎无所不在的隐喻,这就是战争隐喻。在当代中国话语中,战争隐喻构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弥漫于政治、经济、社会管理、体育、医疗、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见Lakoff Johnson, 1980; Warren, 1991; StEinert, 2003; 袁影,2004;刘英凯、钟尚离,2005;董方峰、杨洋,2007;刘宇宏、余晓梅,2007; 贾玉娟,2015;杨洋、董方峰,2016等)刘宇宏、余晓梅(2007)认为,现代汉语中军事隐喻的泛滥不仅是一种语用现象,更主要的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借助语料库语料,结合长期观测到的真实语言现象,对战争隐喻在当代中国话语中的普遍性进行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论文对战争隐喻在几个主要社会文化生活领域中的表现进行描述,并对战争隐喻在当代中国话语中泛化的原因进行剖析,对战争话语泛化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

2. 战争隐喻在当代中国话语中的普遍性检验

在传统修辞学中,隐喻被定义为具有相似性的两种事物之间的替代,而在现代认知语言学看来,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手段,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类事物(Lakoff Johnson, 1980: 5),或者概念系统中从源域向目标域的跨域映射(Lakoff, 1993: 203-7)。所谓战争隐喻,即以真实的战争类比非战争行为或事件。作为一种话语现象,战争隐喻以战争术语描写各类非战争范畴,赋予其他范畴以强烈的对抗性、紧迫性和修辞认知张力。我们对国内主流媒体网站及部分专业媒体进行了近10年的监测,获取到大量真实语料。我们还以关键词检索的方式,在语料库、搜索引擎中检索战争范畴关键词,观察这些战争术语的分布情况。此外,我们还对主要战争术语在语料库中的隐喻和本义用法进行了量化统计,并对其使用频率的历时变化进行了观察。通过这些客观检验,我们基本可以判定战争隐喻在当代中国话语中是一种有较强普遍性的话语现象。

2.1 来自媒体监测的语料证据

通过对国内主要门户网站以及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网站近十年以来的监测,我们注意到战争隐喻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改革、经济发展、反腐败、城市管理、医疗、体育等都经常被隐喻为战争,例如:

(1)李克强:全力以赴打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攻坚战(新华网,2014/4/4)

(2)胡锦涛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 ,也是一场持久战(新华网,2010/2/3)

(3)美国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与各国展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证券报,2010/11/8)

(4)22省份立军令状开打超常规扶贫战,中央部委被要求协同作战(新华网,2015/11/29)

(5)打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中纪委网站,2015/1/13)

(6)王岐山在人民日报撰文: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新华网,2014/11/3)

(7)武昌城管革命打响八大战役,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长江日报,2011/8/11)

(8)上下一心打赢文明创建攻坚战(合肥日报,2014/4/24)

(9)抗癌战是一场持久战,要从细微之处攻起(人民网,2008/02/05)

(10)疫情就是命令,医院就是战场(人民日报,2006/05/18)

(11)抗击非典: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日报网 2012/10/15)

(12)女足备战惊现乒球高手 主帅布鲁诺亲自上阵对决(搜狐网,2016/6/21)

除了这些领域以外,战争隐喻还经常用于其他事件领域,如科技、升学、污染治理,甚至爱情、人生等。我们注意到,在面临挑战、竞争和壓力的时候,人们偏好于使用战争隐喻来描述事件,以期获得对事件的注意力和情绪的调动。

2.2 语料库观察

除了对新闻媒体的直接监测以外,我们还选取了与战争相关的十个常用术语(攻坚战、硬仗、战役、生力军、备战、誓师、开战、迎战、总攻、攻克),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媒体语言文本语料库①进行检索, 在检索结果中识别并统计隐喻用法的比例。下表为这些术语在语料库中的检索结果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像硬仗、攻坚战、生力军、备战、誓师、迎战、攻克这些相对抽象,语义范围有一定想象空间的术语用于隐喻用法的比例都接近或者超过90%,而战役、开战的隐喻用法比例则较低。继续在语料库中检索士兵、战争、战斗、开战、作战等术语,结果显示隐喻用法的比例和战役、开战相似,都在30%左右。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判断语义范围特别总括或者特别具体的术语用于隐喻的可能性都偏低一些,但与日常语言的正常用法相比,即使30%的隐喻用法比例也是一个很高的数据了。总体而言,考虑到使用的背景为和平年代,这些战争术语的隐喻用法比例还是现象性的。此外,我们对这些术语在2004-2014年间在语料库中的使用频次也逐一检索并汇总分析。从这些战争术语的使用频次分布统计结果来看,2004-2007年间,这些术语的使用频次相对较低,但2008年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并且从2008年以后,频次一直居高不下,以硬仗为例:

 对这一分布结果,结合近年来中国的历史背景,我们大致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和分析:战争隐喻自2008年起使用频率有了大幅提高,这大概是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和举行有关,因为奥运会的组织过程使用了大量战争隐喻进行动员,此外,体育比赛报导也是战争隐喻使用得最多的领域。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地震的救援和灾后重建被广泛地隐喻为战争。但在2008年这两样重大事件过去以后,战争隐喻的比例依然居高不下,个中缘由值得探索。

3. 当代中国话语中的战争隐喻之面面观

从上文的描述可以看出战争隐喻在当代中国话语中的广泛分布。从这些用法中我们可以抽象出这样一个主要概念隐喻: 紧迫或对抗性事件是战争。运用到各个具体的事件领域的话,这一概念隐喻又表现为这样一些主要派生隐喻(derivative metaphors): 政府工作是战争;经济活动是战争;体育比赛是战争;医疗是战争等等。以下对该概念隐喻在不同领域的具体表现作进一步描述及分析,所有语料均来源于对近年来各类媒体语言的观察记录。

3.1 政府工作是战争

政府部门经常把工作任务比作战争,或者用战争隐喻来进行任务动员。近年来改革战争、反腐战争、扶贫战争、城管战争、救灾战争、拆迁战争等反映政府工作内容的概念隐喻不断见诸媒体,已经为公众耳熟能详。为验证政府部门对战争隐喻的使用偏好,我们以大会战为关键词,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进行了检索(检索时间为2017年3月27日22点),并集中关注搜索结果首页中大会战的最新相关信息(2016年2月26日至3月27日的使用情况)部分。我们在这一部分检索到155条结果,其中只有4个与政府工作无关(与战争历史或战争游戏相关),其余151条全部是关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内容的隐喻用法。这里摘录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例子:

(13)武汉市长发话:南湖地区大会战 道路、排水这样建 (长江日报,2017/03/27)

(14)南通新一轮城建交通大会战燃起烽火(南通网,2017/03/21)

(15)启动环卫整治大会战(青海日报,2017/03/23)

(16)麻江镇开展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百日大会战(双牌县政府网,2017/03/27)

(17)定安岭口镇召开禁毒三年大会战动员会(南海网,2017/03/27)

(18)银川警方开展盗抢骗督捕大会战 抓获2名逃犯(新华网宁夏站,2017/03/26)

(19)(海東市)将集中开展植树造林大会战(青海省政府网,2017/03/26)

(20)乌兰察布市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春季大会战(凤凰网,2017/03/26)

(21)贵港市召开征地拆迁大会战抽调人员集中派遣会(人民网广西站,2017/03/22)

(22) (工业)园区攻坚大会战开局良好(常德日报,2017/03/22)

从这些检索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交通、城市建设被当做大会战的比例最高,各类政府的执法行为、经济建设、政府日常工作等也都被看做大会战。从各个新闻标题下的内容来看,政府部门在使用战争隐喻描述工作内容时,是希望通过战争的话语来激励相关部门和人员积极投入常规工作中去,希望战争话语的张力能给平淡的日常工作带来紧迫感。此外,战争话语作为一种叙事框架,也能对政府工作内容起到条理化的组织作用。从这些角度来看,战争隐喻对于政府工作的描述有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战争隐喻在政府工作话语中的泛化,也存在一些消极的方面。首先,很多时候战争隐喻构成不恰当的修辞方式,比如说县公路局:掀起春季养护大会战高潮(三门峡日报,2017/03/22)这一个隐喻中,道路的养护何以构成大会战,战争的敌我双方是谁,大会战的意义何在,都会引起读者认知混乱。另一则新闻标题厉害了!西乡八个片区大会战(南方都市报,2017/03/24)的误导性更强,不明觉厉者仅看标题会以为是片区之间爆发了激烈冲突,但实际上新闻说的是八个社区在治理社区环境方面付出的努力,这个隐喻有很大的耸人听闻之嫌。其次,战争隐喻的过度使用,容易使其自身成为一种陈词滥调,成为一种官场套话,久而久之则失去修辞张力。再者,战争话语的体系建构起一种战争思维方式,对其使用者会产生无意识的导引作用。对于政府工作者而言,这种导引作用有时候是危险的,因为政府的工作,本质上是一种执法行为,是在尽量不使用暴力或者最小限度地使用暴力的情况下达成治理目的,而战争则追求以压倒性的毁灭力量来赢得胜利。政府工作本质上不是战争,政府工作人员不应沉迷于战争话语的修辞快感中。

3.2 经济活动是战争

在当代媒体话语中,经济活动也经常被描述为战争,人们对经济战争、贸易战争、货币(汇率)战争、价格战争、股市战争之类的表述耳熟能详,例如:

(23)经济博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08/11)

(24)新华社评论员:坚决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二十四次会议重要讲话(新华网,2016/5/20)

(25)发改委称钢煤去产能将背水一战(央广网,2016/8/18)

(26)中国向外输出超千万吨钢铁 国际贸易战或打响(凤凰网财经,2016/8/10)

(27)人民币正在偷天换日 新一轮货币战争将不可避免(腾讯财经,2016/4/15)

(28)价格战,口水战,物流战,1号店和天猫展开持久战(搜狐网,2016/08/18)

(29)股指午后打响攻坚战 逢低做多滞涨股(中国证券网,2012/12/25)

(30)深港通启动已箭在弦上,各大券商积极备战,吹响进军号角。(证券时报,2016/8/8)

对战争隐喻在具体经济领域(如股市中)的系统应用,刘英凯、钟尚离(2005)做了详尽分析。此外,企业也经常以战争隐喻来激励自身,例如:

(31)杀出一条血路,企业才有生路(重庆晨报,2014/5/7)

(32)球场、工厂、市场:我们并肩战斗(北大维信公司网站,2016/8/19日访问)

经济发展是一项涉及多种复杂因素和后果的活动。利用战争隐喻描述经济活动的过程或者进行动员,多数时候能收到良好效果。但是如果经济活动的领导者对这种战争思维依赖过重,一味把经济行为看成硬仗的话,就有可能过于在乎胜利的结果,而忽视手段的合理性或者正当性,或者忽略/低估现实中各种利益的平衡,比如经济发展所需付出的环境、社会成本。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话语中充斥着各种战争思维,重视结果忽视手段,重视局部片面结果而缺少整体的目的思考,由此带来的环境、人文破坏正在日益显示其恶果,经济发展的话语模式是我们需要反思的一个方面。

3.3 体育比赛是战争

2016年8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持人白岩松在评论里约奥约会时强调了体育就是和平时期的战争这一传统观点。在所有话语领域中,体育领域里的战争隐喻使用比例是最高的,战争话语在体育比赛中几乎成为日常用语。一个体育团队往往被称作军队、军团,有主帅(教练)、大将(主力运动员)、士兵(普通运动员),有自己的武器(技术优势),有敌人(竞赛对手),有战场(比赛场地),有厮杀(比赛过程),有恩怨(以往比赛记录),有战果(比赛结果)。(董方峰、杨洋,2007)如果抛开战争隐喻的话,体育比赛的描述将会变得极为困难。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报道为例:

(33)中国军团备战进入最后冲刺(人民网,2016/8/6)

(34)中国军团夺金尖刀班欠收 战斗力下降?(北京日报,2016/8/17)

(35)郎平:中国女排最坚强 杀出血路你死我活(搜狐网,2016/8/19)

(36)中国苦战巴西终获胜 生死之战又见女排精神(新华网,2016/8/17)

(37)中国军团里约奥运遭遇滑铁卢的真相(腾讯网,2016/8/19)

战争总会令人联想起紧张、窒息、热血沸腾、惨烈、你死我活等一系列的特征, 因而无论对于运动员还是对于观众/读者来说, 以战争为喻能让他们感觉到紧张和激情。但战争隐喻在体育话语中的过度使用,有时候会造成耸人听闻的渲染效果,如把一场比赛的胜利, 说成屠戮、血洗;把两支球队的比赛上升成两个国家的对抗。这种情况下战争隐喻激发的就不是竞技体育之愉悦和对参与各方的尊重,而是对暴力情绪的煽动和对竞争对象的仇视。這种语言暴力对体育事业本身毫无帮助,纯粹是为了博眼球效应,是我们应该避免的话语模式。

3.4 医疗是战争

医疗即战争在当代中国媒体话语中也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概念隐喻。在医疗话语中,医护人员和患者都是对抗疾病的斗士、勇士、战士;医疗工作者是患者的同盟、军师,他们还是白衣战士,是防疫战线上的英雄;免疫细胞/系统是人体的哨兵、功臣、安全部队、天然军队、指挥官、安全哨;而疾病、病毒、病菌和伤病等则是敌军、敌人、入侵者等等。(杨洋、董方峰,2016)近几十年来非典战争、流感战争、艾滋病战争、癌症战争之类的特殊战争屡屡见诸媒体,为公众所熟悉。以下是更多典型例子:

(38)核医学检查成为发现肿瘤萌芽的新武器(新华网,2009/09/07)

(39)盘点淋巴瘤治疗战术(搜狐网,2009/09/03)

(40)广东专家立军令状严防非典卷土重来(人民网,2003/10/09)

(41)德国拍到免疫细胞入侵神经系统过程(科技日报,2009/10/16)

(42)这是一场淋巴细胞与艾滋病毒的生死搏斗(人民网,2003/11/28)

(43)剿灭麻疹初战告捷(科学时报,2007/01/24)

(44)抗癌战是一场持久战,要从细微之处攻起(人民网,2008/02/05)

(45)疫情就是命令,医院就是战场(人民日报,2006/05/18)

(46)你们一定要像打一场战役一样抢救我奶奶,而且这场战役只能胜利,不能失败 (中国青年报,2012/11/21)

郭贵春(2007)认为,科学文本中的隐喻成功地弥补了纯粹由形式逻辑词汇构成的科学理论语言僵硬、封闭的缺陷,极大地拓展了科学理论陈述所提供的意义空间。从这个角度而言,医疗即战争隐喻为普及医学知识,为医患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更多话语选择。此外,战争意象能有效调动起多种感官联想,使战争隐喻的本体获得更多的注意价值,因而在需要动员民众应对重大疫情或灾难事件的医疗救助时,战争隐喻常被当作一种有效的社会动员方式,并在实际上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正如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提出的那样,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1996)医学话语中的战争隐喻突显了战争紧迫和对抗的特质,而掩盖了战争的暴力性、强迫性和毁灭性,并且忽略了它可能引发的非理性和盲从。如桑塔格(2003: 52-53)对癌症的污名化所作的分析显示的那样,战争隐喻在动员人们团结斗争的同时,削弱了人们面对疾病时应有的客观理性态度,也给疾病打上耻辱的印迹,使患者承受污名化所带来的歧视和痛苦。此外,当研究者的思维被禁锢在人-疾病、医生-患者的对立方面时,就极有可能会忽略疾病和医患之间的非对立面,从而制约医学的发展,或者激化医患之间的关系。(杨洋、董方峰,2016)

3.5 小结

除上述领域外,战争隐喻在其他日常社会生活领域也得到广泛运用,如爱情也被视为战争(张辉,2000;齐振海、巩玉环,2006),情场如战场,恋爱关系的建立和维系如同战场上的攻守,一方追求另一方被喻为攻打堡垒;竞争对手叫作情敌;爱上对方即被打败、征服,成为俘虏。婚姻亦被视作战争(赵爱萍、赵佳娜,2012;全晓云,2014),其中有干戈、冷战、雷区、堡垒、战火、战败、两败俱伤或者大获全胜。近年来国内有爱情保卫战、婚姻保卫战之类的电视剧热播,也说明了战争隐喻在爱情婚姻关系中的普遍性。

除此以外,在诸多抽象概念域,如论辩、科技中,战争隐喻也屡屡可见。人们习惯于向各种抽象概念开战,以形象展示其中的紧张、对抗或张力。综合以上观察,我们似乎应该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战争隐喻是当代中国的一种文化话语现象。

4. 战争隐喻泛化的原因分析

4.1 认知动因

如Lakoff Johnson(1980: 3)所言,我們用以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的。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是人类组织经验的工具,为认识事物提供新视角(束定芳,2001)。习惯上,我们总是以先习得的概念系统去隐喻后习得的概念系统,以认知显著性强的概念去隐喻认知显著性弱一些的概念,或者以容易理解的概念去隐喻不那么容易理解的概念。(董方峰、杨洋,2007)战争事件更加具象,具有更大的认知显著性;战争事件本身具有为人熟知的更好系统性,对其的描写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在映射到其他事件域时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组织和理解其他事件。Montgomery(1991: 345)还认为,战争隐喻的力量在于它可以使人们处于一种害怕的境地而采取防御行动,这可以使人们动员起来应付突发事件。这也是战争隐喻广泛运用于重大事件的一个认知理据。

4.2 修辞动因

无论是否经历过真实的战争,因为文学或文化的渲染,人们对战争意象都耳熟能详。战争意象常常会让人产生残酷、紧迫、对抗和毁灭等概念,而战争术语也会激起丰富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心理联想(见杨菲菲,2005;杨洋,2010),使读者心中产生强烈的认知和情感反应。此外,战争术语经过更长的历史凝练,表达上更为简洁,更符合语言经济性的要求。语言系统本身的不自足性促使人们通过词汇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比如通过借用其他行业用语和术语,通过词义泛化实现语言的动态平衡。(刘英凯、钟尚离,2005;李卫中,2004)因为认知的显著性和表达的简洁度,战争术语经常得到泛化使用。这些都是人们乐衷于使用战争隐喻的重要修辞理据。

战争隐喻有时候也是一种刻意为之的修辞策略。比如美国政府有意识地选用战争隐喻来界定和表述9.11自杀攻击事件,从而使得修辞意义上的战争以一种几乎天衣无缝的方式即时转化为物质意义上的战争,在话语、舆论、政策、政治意识形态等战线取得了突出的效果。这是一个在宏观语境内用象征手段影响受众的认知、态度、行为的修辞工程。(刘亚猛,2004: 239-240)当代中国话语中战争隐喻在很多场合的运用也不能排除刻意的修辞选择动因。

4.3 历史文化动因

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文化都浸润了战争的痕迹。据统计,近5000年里人类共发生战争14500次(余建华等,2002: 1),历史上90-95%的为人们所知的群体曾卷入过战争,而且其中的大部分经历过常年战乱(Keeley, 1996: 28)。战争不仅改变了人类历史,而且深刻地塑造了人类文化和思维方式,成为各种语言中的重要成分。除了贡献大量战争术语外,战争隐喻还形成了一种完整的认知框架,构成了人类认知和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战争对社会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尤其明显,军事主题渗入文化生活的几乎每一环节(Waley-Cohen, 2006: xii)。历史上因朝代更替、外族入侵引发的战争频率极高,而近代以来为推翻帝制和外来侵略,为建立新的政治体制,战争更是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之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因冷战和周边局势的影响,中国经历了数次局部战争,并长期处于备战状态,因此暴力革命和战争对抗的思维长期影响着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建国初期的领导人多出身军旅,习惯用战争术语部署和平时期的各项工作,人们也随之不断地适应大会战、攻坚战、大兵团作战、经济战线、文艺战线、 战前动员等说法。20 世纪50 年代初期开始,大量军队干部和战士转入地方工作, 他们又把军事用语带到了地方工作的各条战线,形成了军事用语的大普及。此外,近几十年来军人在国家建设和历次抢险救灾中的英勇无私表现使得自身在社会舆论中享有崇高地位(刘英凯、钟尚离,2005),军人的语言也为人们喜闻乐见。这些因素都促成了战争隐喻在当代中国话语中的泛化。

5. 结语

前文基于对真实语料的观察验证了战争隐喻在当代媒体中国话语中的普遍性,详细展示了战争隐喻在政府工作、经济活动、体育、医疗等领域中的泛化使用情况,并从认知、修辞、历史文化等角度分析了战争隐喻泛化的原因。一种话语模式能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自然不乏其本身的合理性。战争事件框架因其认知显著性为人们认知具有对抗性或者挑战性的复杂事件框架提供了便利的参照体系,减少了认知障碍。战争术语的经济性和修辞张力,也令自身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选项。而战争文化的源远流长则更令战争话语深入人心,使用起来几无违和感。从这些方面来看,战争话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但是如沃尔夫所言,人的思想总是受到他所意识不到的语言模式的控制(见Gumperz and Levinson, 1996: 21),因此我们也必须警惕战争隐喻作为一种话语模式对思维的潜在影响。一旦我们在话语上宣布对某事物开战,我们就把庞杂抽象的事物简化为清晰可控的人格化实体,并且击败或摧毁该人格化实体(原本为抽象概念或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就变得可能和必要(Steuter Wills, 2008: 8)。在凸显喻指对象对抗性特征的同时,战争话语往往会屏蔽非对抗性的特征,而这些被屏蔽掉的特征极有可能也是喻指对象的本质或者重要特征,或者是问题的另一种解决方案。当人们把战争话语作为动员武器时,战争思维就往往构成行为指导框架,使人们把他们的工作视为真正的战争,其终极目的就是采取任何手段消灭虚拟的敌人。总之,战争隐喻客观上可能遮蔽思维,阻碍人们接近事物真相,并放大对抗性,在行为上可能导向不必要的暴力,遮蔽理性的问题解决方案。有鉴于此,当代中国的话语实践者应该深入反思战争话语的深层影响,在使用战争隐喻时更为谨慎,以避免话语对现实产生消极影响。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时政话语中隐喻英译的意识形态操控
发布时间:2023-06-16
摘 要:没有隐喻的政治就像没有水的鱼,隐喻在政治话语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研究框架,对近年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进行对比分析,考察概念隐喻在两种语料中各自的使用情况和主要概念隐喻......
浅析大学英语六级听力对话中的隐喻
发布时间:2016-11-23
摘 要: 本文从隐喻的发展和隐喻的本质出发,以大学英语六级听力对话为材料,对隐喻不同的结构类型进行理解分析,分析隐喻认知能力对大学英语六级听力对话理解的影响。通过理解在听力对话中出现的隐喻,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关键词......
中国媒体“走出去”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我国媒体走出去的步伐在加快,但同时也存在着专业化、本土化程度不高,覆盖面局限等问题。本文就将从我国媒体走出去的原因、现状及对策方面,对我国媒体走出去战略做一个简单......
汉语诗词隐喻现象分析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发布时间:2023-01-01
摘要:宋词是我国的文化财富,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学者进行研究,而李易安词一直是中国诗歌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本文尝试以李清照诗词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诗词隐喻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隐喻;诗词;认知语言学 Abstra......
走向后现代:当代中国研究中国家
发布时间:2022-12-12
" 摘要:本文通过检视西方政治社会学中国家-社会分析框架的演进,揭示出当代中国研究中也存在一种国家-社会分析框架的嬗变。这种变迁正在导向后现代阶段,这集中体现在:国家与社会关系日趋复杂;由二分对立式框架向三分互动式框架的转......
“脚”词语的隐喻探究
发布时间:2023-03-29
摘 要:隐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普遍存在于语言当中。“脚”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人们在对“脚”的方位、形状、功能、动作等体验和了解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的含有“脚”隐喻的词语。本文主要通过人体隐喻形成的不同认知理据来分......
二语习得中的隐喻迁移
发布时间:2023-02-05
【摘 要】随着对隐喻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也是人类认知和诠释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学习者在习得二语之前就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母语隐喻系统,这将影响到他们的二语习得。隐喻系统是共性和差异性并存的。 【关......
隐喻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和应用
发布时间:2023-07-05
摘要:隐喻是一种认知思维模式,对词汇、句子、语篇、语法等具有广泛的解释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如果把隐喻的认知思维模式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中应该会获得比较好的效果。本文以隐......
2014年世界杯新闻报道中“战争”概念隐喻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07-31
摘要:概念隐喻作为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战争”隐喻的使用也已渗透到了我们的休闲娱乐生活中。以国内扬子晚报,新浪体育,体育报,足球报,China daily, 国外times,以及各种杂志对2014巴西世界杯足......
英语词汇学中的象似性与隐喻关系新论
发布时间:2023-02-13
[摘要]象似性和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两大重要课题。对于二者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建构原则和概念运作机制,进而为英语词汇学教学和研究提供建设性的理论支持。在回顾了各自的理论之后,文章从人类体验、映射、理据以......
当代中国艺术与“农民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2
摘要:21世纪全球化处境下日益深度参与国家对话的现代中国农民形象,当代艺术对于农民形象的塑造的研究,力求从历史现象和理论视角更新中,探索中国当代艺术与农民形象的关系。这一工作的关键环节,在于研究视角与方法的定位。本文就......
从一句话看隐喻的语义识别(1)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 “我是回民,我不会吃你的”,这句话中蕴涵着深刻的隐喻意义。本文从隐喻意义的识别和推断,对隐喻理解过程中意义的模糊性和民族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 隐喻;语义推断;语义识别 Abstract:“I am Moslem, I will not b......
隐喻视野中的网络语言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不仅是语言中的一种现象,而且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隐喻思维体现在方方面面,作为信息时代标志之一的网络语言更是以其丰富的隐喻,显示了其语言活力。 关键词: 隐喻 网......
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31
当前,随着我国当代文学作品在海外的广泛传播,让我国在国际文坛树立了良好形象,在增强国家软实力方面做出不菲贡献。通过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与世界各国对话、交流,使中国赢得了尊重与地位。因此,英语世界的中国当代文学翻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保障我国强国策略的重要途径。但是从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改善,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与分析。【关键词】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当前我国已经.........
国学热现象与现当代文学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26
儒学是国学的主体与发展基础,且在此基础上广泛吸收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从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来看,国学并非只包含了中国文化,还承载了文明历史。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国学热现象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国学热现象的产生与我国现当代文学具有密切关系,国学在经过一系列发展和变化后,逐渐以现当代文学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且对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国学热现象对我国现当代文学.........
当代中国个体纪录实践现象学批判(1)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本文尝试从交互主体性现象学和生活世界现象学的立场出发,对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着的个体纪录实践做内在价值上的厘清诠释。“个体化”一词已经成为当代纪录运动中生命精神的一个具象。90年代的纪录片自觉地走上了“现象学悬搁”的......
浅谈日语中的通感隐喻
发布时间:2022-11-21
摘要:通感比喻是指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大感官系统相互连通,身体某一感官受到刺激产生反应,同时又引起其他感官的反应。通感隐喻不仅仅是客观地描述某一事物,而且是根植于说话者语言文化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日语......
《爱玛》中语气隐喻探析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本文以韩礼德语气隐喻理论为指导,研究语气隐喻在小说《爱玛》女主人公爱玛话语中的应用。发现语气隐喻应用广泛,其中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可以被隐喻为其他语气,以实现不同的交际目的,从实例分析中可以看出爱玛娴熟......
当代中国自媒体的文化呈现与艺术走向
发布时间:2023-07-03
中国当代自媒体的发展迅猛而独特,关于其历史、定义、美学研究也是近年学术研究的热点,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自媒体这个族群正以一种全新的全息视角和方式完成对传统媒体与当代媒体,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共同审视。这种自媒体族群的发......
论战争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实际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14
一、战争法的产生和发展 战争,顾名思义,是指国与国或国家内部,社会统治集团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大规模流血暴力冲突,其实质是政治博弈的特殊表现形式。战争法是战争的产物,基于战争的残酷性,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为了尽量避免平......
口语语篇中well与youknow的话语隐性制约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6
一.引语 话语标记语是一组不具有真值的表达式,分布于口语与书面语篇中,对话语理解以及交流起到一定的制约引导作用。相对于书面语篇,话语标记语在口语中较为常见。Schiffrin在她的专著《话语标记语》(1987)一书中,重点探讨了信息......
中国乡镇的隐喻与暗示
发布时间:2023-04-03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富创造精神、最具叛逆性的作家。他成就卓著,影响广泛。他用笔、用心创作的长篇小说,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中国式的巴尔扎克。从《浮躁》《废都》到《怀念狼》,从《秦腔》《古炉》到《带灯》,几乎一部一个台阶,一部一个水准。“每一部都有突破其实很难,但他恰恰做到了,每一部都不同,而且更优质。”①贾平凹的新作《带灯》是一部关注当下、思考现实,书写“中国问题”“中国经验”的优秀长篇小说。它.........
性的隐喻在超现实主义摄影中的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2
【摘 要】性的隐喻是超现实主义者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对生与死的阐释,任何尚未产生性爱的东西会使其本身在艺术作品中得到升华,这是超现实主义者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究。 【关键词】性;生命意义;超现实主义;摄影 弗洛伊德认为......
探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对象问题
发布时间:2023-01-24
关于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其数量是极其庞大的,尽管有的书写得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是好的还是出现了很多;有的写得很有学术个性,而有的作为教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尽管如此,我还想从一名本科师范院校教师和现代文学研究者的眼光......
英美文学评论文章中的隐喻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2
摘 要: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派的一个分支,在语言学领域被广泛地应用。隐喻不仅是语言学中的问题,同时也是思维的基本原则之一。隐喻性的语言是语言自身隐秘性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语言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语言学源头的探索和认知,会......
美国现代诗歌的中国文化移入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9
提 要:中国文化的移入现象在美国现代诗歌中十分普遍。一些美国现代诗人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融入到诗歌内容中;运用中国古典诗歌的表述方法进行英文诗歌创作,给现代美国诗歌注入了清新活力,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然而......
经济英语中的隐喻和翻译
发布时间:2023-03-08
经济英语中的隐喻和翻译 经济英语中的隐喻和翻译 经济英语中的隐喻和翻译 [摘 要] 空间隐喻、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容器隐喻在经济领域里被广泛应用。对隐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经济理论,翻译经济文章。针对经......
谱系、形象与病的隐喻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 要:当代诗歌对兰波的接受可从三方面考察:经由译介与阅读兰波从革命的谱系进入知识的谱系;在诗歌创作中兰波形象从仰视的圣化到平视的还原;在对兰波童年经验与青春迷狂的“病的隐喻”接受中,当代诗人与之精神契合,更多接受其先......
当代西方的中国语言学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6
当代西方的中国语言学史研究 中国语言学研究自汉代成史,也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领域,即中国语言学史研究。西方学者很早就开始了中国语言的研究,随着对汉语了解的不断深入,一些西方学者开始分析思考整个中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至今已有两千......
取象比类与概念隐喻
发布时间:2023-02-12
近些年,中医研究界常常有这样的说法:取象比类是中国式的隐喻认知方法。一些研究者把取象比类归纳于概念隐喻的范畴,试图借助西方的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取象比类思维。然而,实际上,两者存在着巨大差异,取象比类所特有的整体性和模......
当前中国社会的正义状况与正义话语论争
发布时间:2013-12-19
当前中国社会的正义状况与正义话语论争 当前中国社会的正义状况与正义话语论争 当前中国社会的正义状况与正义话语论争 须首先说明的是,本文标题里"正义状况与正义话语"之中的"正义"一词,意非"正义的"性质界定,......
古代隐逸文化传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绵延
发布时间:2023-02-05
古代隐逸文化传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绵延 一提起“隐逸”,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和他虚构的那个美妙绝伦的神仙国度桃花源,不知引起了我们多少人的向......
现实的隐喻性
发布时间:2022-11-09
摘 要:《三个和尚》的主题具有现实的隐喻性,主要表现为:提倡团结协作的精神、呼唤敬爱的礼仪传统、提倡管理制度化、提倡独立能力、呼唤奉献及分享的精神,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论,显示了佛理在俗世生存中以及适宜儿童成长的“......
中英文爱情概念隐喻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1
摘 要:爱情是人类最为重要的情感之一,是一种主观而抽象的感情。人们通常会用一些概念隐喻表达这种微妙的情感。对于概念隐喻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的新的视角。本篇文章主要从中英文概念隐喻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两方面比较论述......
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发布时间:2013-12-17
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来源 当下,“后现代”思潮对中国当代绘画正发生着全面的潜移默化......
新媒体语境下综艺节目“主持群”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5-09-06
摘 要:新媒体融合时代下,综艺节目为了节目效果及影响力,逐渐采用多个主持人共同主持。主持群现象也逐渐成为当下综艺娱乐节目主持的趋势。本文以网络节目《奇葩说》及内地成熟节目《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港台节目《康熙来了》......
英 语 隐 喻 的 理 解
发布时间:2022-08-24
" 摘 要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一种人们熟知的生动语体。但由于隐喻的意义取决于词汇的创造性运用,且有赖于一定的想象力和具体的语境,这给准确理解英语隐喻句子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英语隐喻的理解及其教学作了探讨,希望对......
新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及其翻译
发布时间:2022-12-24
新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及其翻译语法隐喻(grammaticalmetaphor)最早由M.A.K.Halliday在1985年提出,提出后,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关注,其研究内容包括类型、体现形式、性质、功能、运作机制几个方面。隐喻这种表达手法让人们在看待事物时,有了新的角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为了凸显文化特色,英语新闻在导语(lead)、标题(headline)与正文(body)中应用了大.........
网络语言中的认知隐喻解读
发布时间:2022-12-12
摘 要:随着互联网在世界的普及和网民队伍的壮大,网络用语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在介绍网络语言的语体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隐喻与网络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网络隐喻的认知特点。研究表明,隐喻是网络语生成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
隐喻在产品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8
摘要: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交互设计表达中。本文通过探寻交互设计中的隐喻现象,从信息传达、行为塑造和情感引导三个层面上对隐喻在交互设计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归纳出隐喻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原则,为基于隐喻的交互......
现代汉语中的特殊语法现象
发布时间:2023-06-26
在现代汉语中,往往遇到这样一些语言现象:乍看,似乎不合逻辑或语法不通,但已约定俗成,习以为常,谁也不会曲解。一般语法书上称之为语言习惯,现行统编中学语文教材也说是约定俗成的习惯,结果在学生中间产生了一些副作用:部分学生......
当代中国体育史研究思想变迁
发布时间:2023-02-22
当代中国体育史研究思想变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如今我国正处于并且致力于社会转型的阶段和过程,其中中国体育史在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过程当中,结合社会发展实际背景,获得了新的发展方向。多年来,不乏体育史学家们以及各位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寻根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摘要: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新的文学作品涌入我国的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往外输送我们的文学经典,我国的文学作品也在逐步走向世界。近几年来,文学作品的输出被置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位置。那么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文学要如何在世界文学之林中明确自己的地位,该怎么样与西方的读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文学之根,如何寻求更完整的中国文学呢?关键词:全球化;现当代文.........
浅析当代中国法治话语的修辞演变———法治话语的历史理性之探究
发布时间:2017-01-17
一、新中国成立后法治话语的历史演变 (一)社会主义法治不完善时期的话语表达 1.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民主专政的法制。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新的政权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新的政治秩序也需重建,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塑造了建国初期的......
心理语言学角度中的隐喻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19
一、隐喻分析的概念 1.隐喻的概念。隐喻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通常体现在人们会借用已知事物来描述、认知未知事物的一种手段,是一种非常具有普遍性思维的认知手段。传统的隐喻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也认为是比喻的一种......
汉语“前/后”时间隐喻模式的认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要:时间―空间隐喻具有跨文化普遍性,源自泛人类的认知体验。首先介绍了Lakoff的英语时间隐喻模式,然后在归纳了关于汉语时间隐喻系统的三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就汉语时间隐喻系统在水平轴“前/后”上的隐喻模式及自我方位进行了探......
自媒体问责及其扭曲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 要:自媒体问责是建立在自媒体不断普及、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公民意识的崛起基础上的一种新的网络问责行为的方式,但在长期的公众话语权缺失的习惯下,突获的问责监督模式在实践中出现了种种问题。问责范围扩大化、问责缘由迁政化、问......
探析计算机英语网络术语的隐喻性及隐喻翻译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网络术语 隐喻 功能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产业发展,网络术语渐入人们日常生活。纵观网络术语, 隐喻现象比比皆是。该文分析了网络术语隐喻出现的原因和使用的功能,进而针对网络术语隐喻的特殊性探讨了隐喻汉译的特点和......
概念隐喻在英汉语中的表达异同
发布时间:2023-07-12
摘 要: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具体分析了“时间就是金钱”的概念隐喻在英语和汉语中表达的异同。通过具体例子说明,相同的概念隐喻在不同语言中并不具有完全等同的表达,这主要是由每种语言各自的句法形式、词义的概念化以及使用......
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观察歇后语
发布时间:2023-07-12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它给语言学界带来的新的视角和观念给了语言学者新的研究空间,并且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理论更是得到了重视,它的研究已然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歇后语是汉语中最具特色的语言现象之一......
艾略特《荒原》隐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 要:艾略特是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先驱人物,他创作的诗歌往往包含大量的典故,看起来零碎而难懂,尤其《荒原》,更是达到了极致。而这些典故无论从表层还是深层来看,都是通过隐喻作用支撑的。隐喻不仅给诗歌以很好的暗示效果,更将整......
以应用语言学探析概念隐喻中的跨文化变体
发布时间:2023-02-01
以应用语言学探析概念隐喻中的跨文化变体 【摘 要】隐喻概念是构建跨越隐喻鸿沟的桥梁,隐喻的跨学科、跨文化研究更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重视隐喻和隐喻意识对于外语学习者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应用语言学角度,来探析概念隐喻中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必要性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要:当前,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领域也呈现出来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就中国文学发展现状而言,在对于外来文学进行引入的同时,本土文学也得到了更强的生命力。然而,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当前我国文学商业化的现象愈发严重,不......
焦点与争鸣:当代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6
1、如何界定“西方马克思主义” 作为一种 社会 批判和文化批判 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从20世纪70年代末来到 中国 以后,对它的 研究 一直处于逐步“升温”的状态。学界和大众读者对于它们的态度也经历了一个从否定性批判到肯定......
对现当代文学中的儿童现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02
对现当代文学中的儿童现象分析 对现当代文学中的儿童现象分析 对现当代文学中的儿童现象分析 精品源自教学论文 摘 要:现当代儿童文学以不同的年龄阶段为依据,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我国的儿童文......
浅谈现代汉语思维的中国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提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的新的文学形态,一现代汉语思维的特殊性决定了现当代文学的内涵和走向。现代汉语思维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革命性和日常性上,这两点特性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现实主义作为其宣泄的载体。中国当......
语法隐喻的认知解读
发布时间:2022-12-21
[摘要] 关于隐喻的研究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韩礼德对隐喻现象也非常感兴趣且作了细致的研究,并率先提出了语法隐喻。语法隐喻包括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前者主要探究的是一致式和隐喻式的“概念”,“语法”和“隐喻”的内......
探析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发布时间:2023-03-27
探析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探析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探析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精 品 源自历 史科 浅析医疗空间室内装饰的色彩设计......
探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史学化”趋势
发布时间:2023-02-06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日趋史学化最近几十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一步步被压缩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又通过一系列向外转的操作(人们总还记得20世纪80~90年代向内转的文学理论),进一步从内部研究彻底转到主要着眼于历史的外部研究,似乎这才脚踏实地,有点真正的历史研究的模样了。这就好比在红学界,老老实实研究小说《红楼梦》是不被承认的,只有从小说《红楼梦》跳出去,研究作者的家世生平、时代.........
庭审语言中转述现象的语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4
" 论文关键词:语用研究 庭审 庭审语言 语言转述 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对庭审语言的研究,分析庭审中信息处理的重要策略之一——语言转述现象的具体表现形态及其相应语用功能,并尝试对口语中语言转述现象的模型进行初步探究。 ......
简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现代性”
发布时间:2023-01-13
论文关键词:现代性 启蒙 断裂 反思 理想的现代性 论文摘要:“现代性”是20世纪后期西方所广泛关注的概念,对于“现代性”的界定,学术界至今未能达成统一的认识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引入“现代性”这一概念时,即是为了实现启蒙国......
由“中国好声音”现象看我国当代声乐教育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要:“中国好声音”栏目自开播以来,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关注,该节目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形成了一场音乐风暴,极大地唤起了广大群众对音乐的热情。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很多学生痴迷于这档栏目,并将“中国好声音”栏目所塑造的明星......
现代俄语报刊中的先例现象
发布时间:2022-12-30
现代俄语报刊中的先例现象 一、先例现象对先例现象的认识俄语中прецедент一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先例现象”,源自拉丁语preccedens,是著名心理语言学家Ю.Н.卡拉乌洛夫1987年提出的概念,意思是“以前发生的事”“以前说过......
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把握话语权
发布时间:2023-06-29
所谓“话语权”,简言之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就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矛盾也更加凸显。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越发突出和尖锐,各种极端突发事件和素件呈多发态势。由于突发事件、案件社会影响大,民众关注度高,且多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联,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社会矛盾,进而导致阶级矛盾的产生。每当社会发生突发事件时,作.........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后现代后殖民文化问题
发布时间:2023-02-05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后现代后殖民文化问题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后现代后殖民文化问题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后现代后殖民文化问题 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已不再是承认不承认的问题,而是怎样正视和进行研究的问题。现在学界......
论美国当代电影的话语特色
发布时间:2023-07-25
论美国当代电影的话语特色 论美国当代电影的话语特色 :视觉文化研究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论美国当代电影的话语特色 文 章 来 自 3 e d u 教育 网 摘要:当电影艺术经历着意大利新......
什么是学术研究的“中国话语”
发布时间:2022-08-05
“中国话语”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界(也是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界)热衷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这个话题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困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它的标志性口号就是所谓“失语症”:中国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基本上借用西......
论海报设计语言中的直白与隐喻
发布时间:2023-05-27
摘 要:在遵循将信息准确地传达于受众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可以更自由地选择来表达自我理念的方式。在平面设计领域中,直白与隐喻是现代广告基本传播形式,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与精神的象征,对于设计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
当代中国纠纷解决的三种话语及实践探析
发布时间:2022-11-27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纠纷实际上属于社会冲突(social conflict)的构成形式,反映的是社会成员间具有抵触性、非合作性,甚至滋生敌意的社会互动形式或社会关系联结。①正因为纠纷或冲突的解决方式与它所嵌入的特定社会的文化结构以及它......
网络新词“土豪”的隐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要:网络新词的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隐喻认知手段的运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角度,对网络新词“土豪”进行探析。“土豪”在网络上的走红属于旧词新解,它在网络文化中已经由政治学意义上的贬义词,转化为社会学上精神很贫乏......
试析隐喻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作为一种较普遍的语言现象,隐喻与人类的思维和认知密切相关。在传统的研究中,隐喻被视为是一种普通的修辞手段,现在的研究则明确地将其视为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隐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和认识客观事......
浅谈多媒体在现代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1-02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中等职业学校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这一阐述凝练而准确地概括了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
当代中国文化生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24
文化哲学是对文化进行哲学研究,文化哲学的理论范式使得文化哲学区别于文化学、文化科学、文化价值论以及文化艺术批评,基于文化哲学的视角,对当代中国文化生态进行研究,是对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研究的必然趋势。对中国文化生态的研究,......
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探讨
发布时间:2023-01-08
近些年来,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重要发展阶段,新的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中国现代文学带来了新的研究价值,自从中国现代文学创生以来,就与现代传媒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而又彼此共生。因此......
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浅析
发布时间:2023-01-01
摘要:现代传媒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现代文学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归功于现代传媒的影响,其是通过期刊、报纸、杂志、广播等传媒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现代传媒不但强化了现代文学的传播,也是现代文学质变的重要添加......
现代汉语对外来语的“洋为中用”现象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 要: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分析和概述了现代汉语普通话对于外来语的吸收、利用、融入和交汇的有趣现象,展示汉语言普通话“洋为中用”、“放眼拿来”丰富汉语语言文字的过程 关键词:汉语普通话;外来词语;拿来 [中图分类号]:H......
贡斯当现代个体自由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01
【摘 要】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家贡斯当被认为是消极自由的提倡者。这一判断忽视了贡斯当对个体自由的复杂思考。贡斯当认为个体自由是现代人自由的主要特征,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但贡斯当并没有因为个体自由符合历史发展方向而忽视个体自由......
指瑕:试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批评话语及其在当代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指瑕作为一种文学批评话语,是指出作品或文章写作中的缺点、毛病,并说明理由。本文从指瑕批评的涵义与渊源、类型与方法、意义与有效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归纳,旨在挖掘整理这种中国古代文论中原有、今天还能够继续使用批......
自媒体时代中国法制史教学中的情境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1
[摘 要]情境教育是欧美教育界十分流行的一种教育模式与教育理论。对于中国法制史这一在法学专业中处于边缘且被学生日渐冷落的课程,在自媒体时代的今天,将情境教育的模式及相关理论加以引入,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注......
从中英文化差异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发布时间:2023-06-07
从中英文化差异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从中英文化差异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从中英文化差异谈英语隐喻的汉译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scholars have made researches on metaphor and an “upsurge of m......
里尔克《杜伊诺哀歌》中的天使之隐喻与现代性审思
发布时间:2022-12-21
自1926年冯至先生第一次对《旗手克里斯多夫?里尔克的爱与死之歌》进行有效阅读以降,中国学界对奥地利诗人莱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的接受就成了一个历久不衰的神话:他在诗人的个性与生活、个人才能与技艺表达以......
《雨中的猫》的隐喻手法赏析
发布时间:2022-08-27
摘 要:以海明威的作品《雨中的猫》为研究对象,以作品中隐喻的运用分析为切入点,从谋篇布局、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刻画等三个层面对作品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探讨。通过分析,可以更好地体会一代文豪是如何在其作品中运用隐喻手法来达到艺......
当代我国社会中的病态心理现象及其消解
发布时间:2023-06-20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转型时期,人们在分享现代物质文明和文化成果的同时,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主体诉求等正趋向多元、多样、多态和多变,原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极少数人出现了精神迷失、心......
李安电影肢体的隐喻
发布时间:2016-05-30
1前言 现如今,在电影制作时,很多导演会加入情色和暴力的成分,将其作为影片的卖点之一,这也正是克里斯蒂安麦茨对于电影的理解,这是在和人的力比多打交道,换句话说,就是人的欲望。如果将其放入电影的视听语一言之下,最直接的表......
国内当代中国政治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3-01-12
国内当代中国政治研究述评《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认为政治是在共同体中并为共同体的利益而作出决策和将其付诸实施的活动,将政治定义为一群在观点或利益方面本来很不一致的人们作出集体决策的过程,这些决策一般被认为对这个群体具有约束力,并作为公共政策加以实施。[1]这一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将政治与国家连结起来,为国家政治视阈下的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政治及相关研究便是在此向度上展开的。当代中国政治研究.........
简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
发布时间:2023-02-02
我国的民俗文化是世界上民俗文化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为民俗文化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俗文化中蕴含的优秀传统精神、文化内涵能全面提高文学作品的底蕴。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体现,主要集中在居行民俗、礼节民俗、生活民俗、乡土民俗等几个方面,在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民俗文化的重.........
论当代中国电视剧的女性叙事与话语策略(1)
发布时间:2023-05-30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其次,电视剧的制作还要经过制片人、编剧、导演、演员的层层过滤、放大或缩小。除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公共要求之外,他们的个性修养,兴趣爱好等都会对电视剧的制作产生影响......
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系统浅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政治性课程话语 女性主义课程话语 现象学课程话语 后结构主义课程话语 自传性课程话语 全球性课程话语 论文摘要:与具有普适性和偏重理论的课程原理相比,课程话语更加着重课程的实践性。课程话语体现了课程的语言性本......
论中国档案学话语权在国际档案话语体系中的提升
发布时间:2023-04-12
摘要:中国话语权在世界的提高成为近年来中国外交努力的重要方向。在档案话语权“西强我弱”的国际档案话语体系中,中国档案学话语权的提升是中国档案人的责任。我国档案学话语权的提升要以文化自觉、理论自觉为前提和基础,提高中国档案学在国际档案学界的影响力。关键词:档案学话语权文化自觉理论自觉OnthepromotionofthespeakingrightofChina’ssciencediscoursein.........
新闻报道中侵犯隐私权的现象探究
发布时间:2023-05-26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的一种人格权。它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