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生态伦理视域下启蒙理性的堕落与救赎

生态伦理视域下启蒙理性的堕落与救赎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1 00:12:56
生态伦理视域下启蒙理性的堕落与救赎
时间:2023-08-21 00:12:56     小编:

摘 要:启蒙理性是在反对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统治的过程中出现的,在对神权神性、蒙昧主义、禁欲主义的批驳中,它昭示了自己的价值理念:宣扬人权人性、提倡理性科学、重视世俗生活、倡导自由平等,从而把人从神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恢复了人的尊严,张扬了人的个性;并从禁欲主义的神龛中走出来,释放了欲望,创造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奇迹。但是,我们发现,在生态伦理的视域下,启蒙运动中生成的启蒙理性所蕴涵的价值理念隐藏着反自然的倾向,内涵着对自然的征服和盘剥,它确立人自身主体性中主客体的分离和主观化的绝对专制,促使人与自然分离;确认人的本质时,以追求凡人的幸福成为内容,以物质生活的富足为特征,放纵人的欲望;追求知识力量中,知识成为展示自身欲望、控制自然的手段,人的理性成为工具,启蒙理性正走向堕落。我们要逐步实现以蕴涵“意义”的价值理性统领工具理性,以合理的需要消费节制人类的欲望消费,追求人与自然整体性基础上的生态理性,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共存和和谐发展,以完成对启蒙理性的救赎。通过对启蒙理性的反思和批判,我们可以找出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价值根源,有助于确立生态伦理原则,克服生态危机,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生态伦理;启蒙理性;堕落;救赎

一、启蒙理性的生成

(一)反对神性迷信

“启蒙”,英文是Enlightment。从词义来看,它有阐明、澄清、照亮、给人启发和启示的意思。公元14世纪开始至16―18世纪,在西方,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发生了反封建反宗教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基督神学和封建专制一统天下的局面,倡导人应当成为自己的主人,赋予了当时人们充分的自由。这场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之为“启蒙运动”。

在启蒙运动中,理性成为启蒙的应有之义。启蒙就是指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愚昧走向智慧的人的理性,理性至上是启蒙精神的核心。霍克海默、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明确指出:“启蒙的纲领是要唤醒世界,祛除神话,并用知识替代幻想。”2而康德看到了理性在人类启蒙中的重要意义和核心地位,所以在其有着“现代性态度之纲领”之称的《什么是启蒙》中公开宣称,人类必须把“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为人类启蒙的必要条件。而其在面向全世界所提出的启蒙运动的口号就是:“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1这个口号是基于他对启蒙运动的深度理解,在他看来,启蒙运动就是人类在逐渐摆脱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而这个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由于缺乏运用理智的勇气和决心。从康德对启蒙运动的口号和其深度的解读来看,明确了理性在时代精神中的标志性地位:它是评判事物的标准,是判断一切存在是否合理的法庭,是一切行为的原则。而这以前都是上帝的权利。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启蒙时代的学者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轻易承认任何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知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2

中世纪的西方,上帝要求人类无条件地归顺于他,要思考上帝的话语,要学会沉默和顺从,只需要信仰不需要独立思维和求知,所有的知识都成了上帝的婢女。而启蒙理性则给我们指明了另外一个方向,那就是要求人类勇于运用自己的判断独立思考,勇于质疑,自由选择,把人类从对上帝的敬畏和崇拜、从对权威的迷信和盲从中解放出来,从而确立了自身的主体地位,成为自然和社会的主人。

(二)推崇科技知识

法语中,启蒙一词的复数表示“智慧”、“知识”,启蒙运动在驱赶蒙昧主义、神权迷信的过程中,确立了知识的至高地位。启蒙理性尤其推崇科学,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十分肯定地指出了知识和理性在启蒙精神中的地位,明确地认为过去曾经使得世界清醒的启蒙纲领就是在用理性消除神话、用知识取代想象。而这一特点是在启蒙运动的进程中确立起来的,是在祛除自然界魔力、理性支配自然界的过程中,人类逐步发现了科技知识的力量,并最终确立了理性控制自然的牢固信念。

对启蒙思想作出巨大贡献的思想家们有许多是科学家,“实验科学之父”培根主张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创造性地提出了“归纳法”;卢梭在流放途中收集植物标本;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则以他的《哲学原理》和宇宙定律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解放了人类的心灵;而伏尔泰也以一句“自然科学是属于一切人的好东西”,道出了他对启蒙理性之科技知识本质的认识。启蒙理性正是凭借着科技的力量带领人类走出蒙昧,战胜了宗教迷信和专制。

在启蒙运动中,判断好坏的标准不需要再借助于传统,而只要拥有理性就可以认识和把握世界,只要学习知识就可以改变自身和世界。在这里,理性就被窄化为知识,等同于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体会知识和理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同时,逐渐地迷信知识,甚至把知识当作解决一切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认为知识可以消除贫困,也可以免除灾难。经验论的代表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观点,不仅是他自己,他也逐渐让世人确立了这样一个信念:知识不但可以奴役生物,而且可以无条件地顺从于人类。人们通过运用知识,不但可以获得在社会中的自由与平等,而且可以更多、更大程度地掌握支配自然的权利,从而最终成为自然与社会的主人,而这些是信仰与神话所无能为力的。科技就是统治自然的力量,知识就是社会进步的源泉。从笛卡儿起,整个欧洲启蒙运动的现代性理论话语中,最为人们所推崇的就是理性与知识,现代性确立了科技知识的绝对权威。

(三)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中世纪时,人类对宇宙理性的崇尚被对上帝的信仰所取代,上帝被无限抬高,人的个性被无情压制,主体性遭到毁灭性扼杀。而启蒙运动则“发现了人”,强调人的尊严、个性,把人抬到至高的地位,使人摆脱神与自然的统治,成为主人,恢复了人类的尊严。这个过程就是人类主体性代替上帝神性的过程,这个主体是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理性主体,人只要发挥其主体性,就可以在不断地认识、控制世界中谋求现世的幸福。 主体性从启蒙时代生发出来,凝聚了现代生活的经验内容。无论是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命题,还是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的观点,实际上,都包含了对人类主体性力量的认可甚至张扬,并且这种认可或张扬都是建立在对人的理性能力的认识基础上的,所以说,启蒙运动中确立的人的主体地位,是一种理性主体,并且蕴涵着对自然认识和控制的深层意思。甚至可以说,整个西方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自由民主平等等现代价值的形成,也是基于人的主体性的确立。

理性主体的重要特点是主体控制性。在《启蒙辩证法》中,霍克海默通过讲述奥德修斯的冒险故事,还原了人类从神话力量摆脱出来,认识到自身主体性力量的历史。因为有了理性,人类不再对神话和上帝无条件地盲从,相反,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理性,代替上帝君临尘世,成为主宰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最高主体。正如霍克海默指出的,启蒙是以神人同形论作为神话的基础,也就是用主体来折射自然界。而实际上,所谓的神灵鬼怪只不过是人们自身畏惧自然现象的镜像,完全可以被还原为人类主体,“启蒙始终在神话中确认自身”1。在神话中,众神代表控制着世界上各种具体事物,而当神被还原为人类主体的时候,人类也看到了自身的身影、自身的控制力量,从而在不断增强自己的主体性的同时,逐渐学会了运用神谕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于是,人类随着众神在统治世界的过程中分离,在与世界对峙的过程中努力地增强着自己的主体性。

二、启蒙理性的堕落

(一)理性单向化为工具

启蒙时代的理性与知识的初衷是要唤醒世界,祛除神话,确立人的自主地位,这是人类在走出中世纪神坛统治后的醒悟。知识是人类显示自身力量,是与自然抗争的手段。它让人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自然的盲目依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使人类成为自然界和社会的主人并获得了精神上的巨大慰藉。

然而,知识是什么?启蒙后的人们却认识偏颇,他们过于突出知识中的技术和工具的一面,并将其界定为知识的唯一本质。在他们眼中,知识就是人类与自然抗争的工具。无线电就是一种更为精致的印刷术,轰炸机是一种更有威力的火炮,遥控系统则是更为可靠的指南针……这就是知识所呈现给我们的,也是我们从知识中所能领悟到的最深刻本质。人类努力学习知识,其目的也就是想学会如何利用自然、全面统治自然。知识最终成了人们展示自身统治欲望的手段,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也把自己变成了缺乏终极关怀的技术专家。

这种知识工具化的思维一步步地把自然拖入了被控制中。在这种思维中,自然被化约为统一安排或者是被统治的对象。“男人总是梦想去获得对自然的绝对占有权,把宇宙变成一个大猎场……这就是男人们竭力鼓吹的理性的意义。”1在所有的学科中,人们专注于试验性科学,远离传统,好像这样就能把人类从中世纪上帝的束缚中摆脱,从而真正成为控制自然与社会的主人。这种试验性科学的确指向并突出了对自然的控制,人类不再需要神话般地解释世界,只需要用知识去设计并控制自然就可以了。知识就是统治自然的力量和象征,就是展现人类理性的一种手段和技能。

理性已经进入了畸形发展的死胡同,从目的上看,理性不再是控制人情欲的理性,而是沦落为自然服务的工具,是为“凡人幸福”服务的工具理性,或者说,面向自然领域的工具理性在全面进步,而面向社会领域尤其是道德领域的价值理性则逐渐被遮蔽。这样,理性放弃了人类对生存价值问题的自主权,或者说理性不再对人类的生存问题进行言说,不再对人类的发展和解放进行关注,实际上,也就放弃了对自己最本质的功能――意义功能的占有,而化身为工具理性。随着工具理性在启蒙时代话语权的确立,也就意味着人类理性的本质断裂。理性的技术化和工具化的直接后果是使人们渐渐地放弃对生存意义的追求。科学走向了工具性,成为控制自然界的生产力,成为工业化过程的手段。

(二)在确认自身主体性中人与自然分离

现代性的本质就是启蒙理性的主体性,主体性为了谋求现世“凡人的幸福”,不断追逐物质的丰饶,力图实现对人之无限欲望的满足。物质丰饶的追逐助推着对自然界的控制,在所有控制自然的工具和手段中,理性居于核心地位,是一种一般性的工具理性,而科学知识的价值也仅仅是控制自然、利用自然。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无形中变化为控制和利用的关系,并且在这种关系中,人与自然逐渐分离,一方是自我的主体,另一方是按照自身客观规律在运转的客体――自然界。

主体性的思维方式把主体作为其他一切存在者的根据,主体优于其他一切存在者(包括自然)。结果,人上升为主体,世界沦为客体。近代启蒙的哲学家也在论证这个思维方式的合理性。笛卡儿认为自然就是一种机器,是毫无主动性可言,而只能被动地等待人类前去揭示的机器。康德则更赤裸裸地提出了“人为自然立法”的观点,主张人类用自己理性原理所设计的实验去接近自然,但是,这种接近是以对自然的控制为目的的,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是一种压迫性的接近。“理性在这样做时,不是以学生的身份,只静听老师所愿说的东西,而是以受任法官的身份,迫使证人答复他自己所构成的问题。”1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启蒙理性找到了实现自己力量的最好手段,他所看到的现代技术是一种剥夺自然手段的进步,是人类征服自然力量的强大;在自然面前,我们不是唯唯诺诺的小学生,我们是可以颐指气使、并且能决定自然命运的主宰者,我们的生活目的就是要支配自然界,获得彰显自身主体地位的结果,从而,自然界被当成单纯的客观实在,而知识、理性则成了人统治自然的工具。

随着人的主体性意识的觉醒、主客体的分离,“神话变成了启蒙,自然则变成了纯粹的客观性”2。这种“纯粹的客观性”已经成为“主观性”的一种表现。主客体相分离的结果是人不再从自身、也不再从人与自然的整体去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任由主观性冲动自我膨胀和爆发,受到奴役与伤害的只会是作为对象的自然界。启蒙思想家们的观点也在不断地激发着人类的主观性冲动,并促使人类牢固树立与自然之间对立的关系。笛卡儿认为动物的痛苦嚎叫仅仅是机器的嘎嘎作响,斯宾诺莎则认为动物的感觉与人类的感觉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这些观点刺激了人类控制和征服自然的欲望,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为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埋下了祸根。在貌似建立了一个井井有条的表象秩序下面,却是汹涌暗藏、危机四伏,这与启蒙的初衷开始背道而驰。正如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指出的:“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中。”3人类过分征服自然所导致的消极后果开始日益显现:“人们要么相互摧残,要么把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一扫而光;假如地球的生命还很年轻的话,那么,用一句名言来说,万事万物就必须从更低的阶段重新开始。”1 (三)在确认人的本质时放纵欲望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类开始了对自己本性的反思,从盲目地相信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禁欲中脱离,人类开始相信人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这种自然而然的存在意味着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快乐与幸福。人从禁欲主义的神龛中走出,追求世俗生活和物欲满足成了人的重要内容,“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成为现代人性的基本内容。一大批文艺复兴的思想家都在强调着物质生活富足的重要,都在力图证明人类欲望的满足就是人的基本特征。我是凡人,我需要物质生活的富足,我的欲望应该得到满足,在这些口号的背后,是人的本质的物质化、欲望化,人成了欲望的奴隶,其结果是以对自然界资源疯狂掠夺来满足“凡人的幸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作为满足凡人幸福的手段,理性全面地化身为人类欲望的帮凶:哲学理性确立了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地位,认为通过知识的运用,人类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科技理性则从手段上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控制,从而在人的物质生活无限富足上提供保障;经济理性则直接把人性的贪婪视作资本主义发展的无限动力;道德理性则为欲望作出了目的合理性的论证,提出快乐就是善、痛苦就是恶。2

在追求“凡人幸福”的合理性的掩盖下,在理性工具的全力配合下,人类加剧了对自然的认识和控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的一样:“资产阶级在他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3人类一步步陶醉于理性工具带来的胜利,确认自身的力量,也更加确认了人类的自然性或者说是放纵了自己的欲望。

理性在把握外部世界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同时,又让人类在自身无法最终得到满足的欲望中被欲望湮没而逐渐失去自我。由于理性工具性维度的过分夸大,人类对终极关怀和价值追求等人的本真意义的存在逐渐遗忘,人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迷失了自己,人的异化被进一步扩大。

三、启蒙理性的救赎

(一)价值理性统领工具理性

启蒙理性在掌握了科学技术这一强大手段后,开始完成自己解放人类的使命,并在各个领域都展示自己的威力。而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领域里,随着对自然界规律认识的深化,开始以之为基础,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并试图通过控制自然界来摆脱自然界的威胁。但随着科学的进步,科学技术理性阔步向前的同时,启蒙理性在价值领域的失败也越来越明显。

实际上,人是追求意义的存在物,人需要终极关怀和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与其他生物的不同之处正在于人是追求意义的存在者,意义世界构成了人类最深切的潜在需求。在古希腊理性观中,理性不仅是认识工具,更承担了追求至善的伦理功能。中世纪的理性虽然成为上帝的婢女,但是它也为人们的伦理生活和意义追求提供了终极关怀和力量支撑。在发展启蒙理性工具手段一面的同时,面向道德领域的价值理性应当获得同步发展的机遇,人的情感、意志、信念等非理性因素和理性在人类的发展中同样处于重要地位,人的终极意义和人的价值追求是我们应充分考虑并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一般来讲,价值就应当是人的需要与物的属性之间的关系,是物的属性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关系,同时包括人的需要对物的属性的期待,所以价值的内涵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的方面,一是物的方面。而价值理性就是对价值问题最一般的理性思考。价值理性蕴涵着“意义”,在价值理性的视野中,世界是个充满人文气息的意义世界,其中,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追问是其重要问题,而重心也包括终极关怀。但从其行为本身来看,与价值行为的结果、方法和手段相比,价值理性更注重行为本身所能代表的公平、正义等社会的价值。

价值理性为人的行为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实践中,工具理性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不断开拓和深化自身的生活环境,但是,在把握认识改造自然界的方向和运用信念、意志掌握复杂、变化的自然界的规律中,都需要价值理性。哲学家M.谢勒认为:“每次理性认识活动之前,都有一个评价的情感活动。因为只有注意到对象的价值,对象才表现为值得研究和有意义的东西。”1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工具理性把握的世界是具体的、有限的经验世界,因为其所表达的愿望是控制自然界,所借助的手段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算计,是基于自身的体力和智力上的;而在价值理性的视野中,人类则能直接进入无限的、绝对的超验世界,实现对自然的无限把握。因为其所追求的是对自然意义的领悟,借助的手段是想象和直觉等非理性因素,所以,无论是在实践的目的、进程还是对象的把握上,都有着更加深刻合理的选择,所以,我们应当让价值理性重新回归应有的位置。

(二)节制人的欲望,合理消费

古希腊哲人重视对欲望的节制,柏拉图曾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德性: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其中,灵魂的欲望部分对应的美德就是节制。亚里士多德则把德性理解为理性和欲望的统一与和谐,认为在实现人的幸福的三个必备条件――身体、财富和德行中,最重要的是德行或美德。他认为,为了实现人的本性,理性必须要和情欲合作,保持正当的关系,双方平衡发展。情感和理智的平衡,称之为伦理上的德行,它表现为勇敢、节制、诚实等。他反对恐惧、欲望等方面的“过”和“不及”,认为“适中”才是美德的特征。启蒙理性在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基础上,提出了追求“凡人的幸福”,对自身欲望的满足变成了合理的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有力量满足自身的物质要求,理性不断地单一化为工具理性并成为欲望的帮凶,而人类也在不断迷失自己。启蒙时代的物欲追求已经逐渐把人的本质默认为人的自然性。正如马克思经典话语认为:人是自然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自然性决定了人的生存需要物质条件的满足,但这里的满足应当是一定生活条件下需要的满足,而非不考虑现实生活条件的欲望的满足。

对于欲望和需要的关系,万俊人教授有过深刻而充分的甄别。在他看来,需要以人的生命与生活的最基本的需求为基础,它反映了人类生存和生活必需的条件:无论是物质上的衣食住行还是精神上的文化要求等,而与之相比,欲望则是超出了人的现实生活和必要条件的不正当的需求。需要的内容是客观实在的,欲望是纯主观的。人的需要是具体的并且受客观条件限制的,而人的欲望则是以永无止境的贪婪为特征。与之相联系的另外两个概念是需要消费和欲望消费,二者也是有差别的。需要消费是基于正常生活的必需消费,而欲望消费则是完全被欲望所支配的消费。前者体现了经济的合理性与道德的正当性,后者则由于欲望的支配以及无法满足的特点,表现出了其消费的非理性和不正当性。1 基于以上的充分论证,在后现代文明下的理性应当是一种控制欲望消费,实行需要消费的理性。消费作为个体需要的一种渴望,会直接影响个体价值选择的取向,换句话说,如果将消费控制在合理的、正当的范围内,就能刺激产生正当的行为,激发人们生产劳作、创造巨大生产力的热情,反之,放纵了欲望贪婪的本质,就会无止境地通过利用自然界去消耗物质产品,满足自己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在这个过程中,人会因此迷失自己,而自然也沦为受害者。

所以,要杜绝不合理的消费――欲望消费,倡导合理的消费――需要消费(这是人类的正常发展所必需的),或者说,把消费放在现实生活和必要条件的范畴内进行界定,认可大自然价值,以“人实现了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界实现了的人道主义”的方式进行劳动消费。

(三)追求生态理性,实现人与自然统一

启蒙时代的主体性思维方式下,把人从万事万物中凸显出来,与整个世界相对立。它过分张扬了人的主体性,把人的欲望等同人的合理需求,视为人的本质。把人的理性单一化为工具理性,在确认人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一步步使人与自然走向了分离。

要真正克服人与自然的分离,就要控制欲望、合理消费,要关注人的终极存在和价值追求,在人与自然整体意义上去理解自然、改造自然,而不是用一些抽象的理性规则去算计、统治自然界,或者说应用生态理性的思维方式去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

什么是“生态理性”?从词源意义上看,涉及生态与理性两个概念。“生态”一词,在英语中即“ecology”,渊源于古希腊文“oikos”和“logos”,“oikos”表示住所和栖息地,“logos”表示知识、学问,由此可知,“生态”原意是研究生物栖息环境的知识和学问。“理性”一词,在英语中即“rationality”,则是渊源于古希腊文“logos”,表达的是知识和学问的意思。由此可知,生态理性应当是基于人与自然整体同一的立场,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于一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性知识和能力。1正如有的学者所界定:生态理性是超越传统工具理性的理性新型样态,能克服启蒙理性内在的主客体分离。生态理性的出发立场是生命与世界协调的整体主义,其最终的价值追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二者均指向主客体的统一。它采取的形式也融合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优点,它的思维方式里既包括“对象性思辨的技艺”,也包括“整体领悟的诗意”;既能克服工具理性导致的人与自然的疏离,也能解决人本主义的非理性主义膨胀。

在哲学上,生态理性是一种以自然规律为依据和准则、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原则和目标的全方位的理性。在实践上,生态理性是指人类在适应自身活动的场所――自然环境时,其行为从生态学上来看是合理的,其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理性是规律的自觉反映和能动运用。生态理性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在尊重自然规律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体表现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尊重自然规律的系统性;尊重自然规律的价值性;尊重自然规律的和谐性。”2

生态理性以整个生态利益为目的。整个的生态利益是指包括人、社会、自然的整个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追求生态系统的完备与和谐。当人类利益与其他物种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用自觉的生态意识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生态理性要解决目前的生态问题,但其最终价值诉求没有仅仅停留于此,而是要通过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最终寻求人与自然、生命与世界的共存和和谐发展。正如马克思指出:“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种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3

Abstract: The enlightenment rationality, appear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opposition to Christian theology and the feudal autocratic rule, presents its values when criticizing theocratic spaninity, obscurantism and asceticism: to advocate human rights, human nature, and rational science and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ecular life, freedom and equality so that people are liberated from the shackles of gods and asceticism, dignity of human restored, inspaniduality presented, desire released, technological and economic miracles created. It is found that, howe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ethics, anti?nature tendency exists in values of enlightenment rationality, which is the conquest and exploitation of nature. In establishing human’s subjectivity, it emphasizes the separation of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and the absolute autocracy of the subject and thus promotes the separation of human and nature. In identifying humans nature, it pursues happines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bundant material life and desire satisfaction. In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knowledge is taken as a means to display humans desire and to control the nature. Humans rationality is taken as a tool, and enlightenment rationality falls into decadence. We will gradually achieve the governance of values rationality containing “significance” on tool rationality, substitute desire consumption with rational consumption, pursue ecological rationality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human and nature so as to realize the coexistenc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nature, and fulfill the salvation of enlightenment rationality. Through the reflection on enlightenment rationality, the values cause of the tension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can be found, which facilitates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ethical principle, the overcoming of ecological crisis,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ecological ethics; enlightenment rationality; decadence; salvation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谈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伦理观(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中西方传统哲学以及自然法的道德观对环境伦理观产生的影响,使得环境伦理观在环境法中体现了价值。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 环境伦理观形成从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到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转变。在生态文......
浅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伦理观(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29
论文摘要:中西方传统哲学以及自然法的道德观对环境伦理观产生的影响,使得环境伦理观在环境法中体现了价值。从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 环境伦理观形成从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到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转变。在生态文......
生态伦理观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发布时间:2022-09-08
[摘 要]作为环境保护主义的先知,利奥波德的职业生涯一直在研究生态整体主义。在自然中生存,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沙乡年鉴》中的生态思想已日益成熟。丰富的生态伦理的思想不仅丰富了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同时......
《革命之路》:特殊年代下女性的自省与救赎
发布时间:2022-11-07
摘 要:《革命之路》是美国“焦虑时代伟大的作家”理查德・耶茨的处女作。该小说是一部关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现实的小说。本文尝试以女性主义为研究视角,结合小说所处的特殊年代背景,分析《革命之路》这部小说,从而揭示出女性寻......
生态文学批评视域下的《老人与海》
发布时间:2023-05-30
[摘要]《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成功的小说,也是一部描写“海洋和渔夫最深刻的文学作品”,该小说有着深刻的思想主题、丰富的象征意义,完美表达了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诠释了“人可以被毁灭,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同时,《老人与海......
《念念》:意象、视点、性别政治态度与伦理观念
发布时间:2022-10-23
有着浓厚治愈色彩的《念念》,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际矛盾作为叙述中心,采用多人视角、多时空交错的复杂叙事方式,让碎片式、非线性的个人回忆不断影响着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抉择,如女性独立艺术家的生育(育美)、眼疾拳击手的比......
文学:时代与救赎
发布时间:2023-03-29
写作与时代 大凡一提到黄昏,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黎明。而往往忽视了在从黄昏到黎明的途中,必然会经历长时间的黑暗。 黄昏不是黎明的预兆,而是黑暗的前奏。 处于黑暗中的事物,是被遮蔽的事物。他们缺少阳光的照耀,更无温......
言语行为理论视域下合于伦理的教学语言
发布时间:2023-04-04
摘 要 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首要工具,是教师的行业用语。本文从教师专业伦理的视角出发,讨论了教学语言应该符合教师专业伦理的必要性,教师语言中凸显出教师专业伦理的哪些原则,并对教师提高自己语言的伦理性提出了相......
儒道伦理思想与构建当代企业生态伦理
发布时间:2022-09-26
儒道伦理思想与构建当代企业生态伦理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都很重视天人关系,强调只有人类和自然界形成和谐与统一的天人关系,人类社会才能持续生存和发展,这体现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而当今工业社会的发展却使人类和生态自......
文学伦理学视域下的《贝奥武甫》当代改编
发布时间:2022-11-10
摘要: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大量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或是游戏搬上荧幕和电脑。本文将古英语史诗《贝奥武甫》的改编放在文学伦理学的视阈下来研究,考察当今电影和电子游戏在改编史诗时表现出的新特点,探寻导致这些新特点背后的深......
浅谈自由教育视域下的蒙台梭利课程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16
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女博士,是西方历史上继福禄贝尔之后的又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将其毕生精力致力于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研究,于1907年创办儿童之家进行长期的教育实验,总结了大......
老庄国际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13
老子、庄子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虽然没有形成生态伦理学的专著,但他们的经典著作中蕴含有丰富的国际生态伦理思想。研究分析老庄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今国际生态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对充实与完善现代国际生态伦理学理论提供思想资源与智慧启示。【关键词】老子;庄子;生态伦理;现代价值【作者简介】唐天勇,钦州学院商学院行政秘书、讲师,法学硕士,广西钦洲535099【中图分类号】B21【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自由观的生态伦理意蕴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在马克思的诸多经典文献中,尽管没有关于生态伦理的直接表述,但是在自由观思想中却体现了一系列生态伦理意蕴。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终身奋斗的伟大事业和不朽的追求。马克思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但......
论生态伦理本体的反思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3-03-27
" [论文关键词]生态伦理 伦理本体 人性 自然 [论文摘要]在目前的生态伦理学研究中,无论是主张以人为伦理本体还是强调以自然为伦理本体,都属于黑格尔所嘲笑的原子式的没有精神的思维方式。超越这种有限思维在于将这两种对立的生态伦......
媒介生态学视域下的电视公益节目与和谐传播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 和谐传播在媒介生态中体现为媒介生态的各组成部分应以追求和促进媒介与环境的和谐 发展 为根本目的,来灵活地架构彼此问的关系。和谐传播应是衡量公益节目传播价值的有力标杆,它主要是从受众、媒介及社会的角度来考察公益节目......
大学生事务中心视域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常态”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26
[摘要]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我国的在很多方面出现了“新常态”。高等教育更是如此,高校学生工作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常态”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工作如何创新方式,学生工作如何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教师队......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救赎和希望的主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3-06-15
《肖申克的救赎》的作者斯蒂芬金,出生在美国缅因州一个贫困的家庭。她曾在州立大学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大学毕业后由于薪酬太低,斯蒂芬金改行投身到创作事业。19 世纪60 年代的美国文学变得平淡无稽。除此之外,海明威和福克纳的经验主......
大卖场的救赎
发布时间:2023-02-03
马云说“天变了”。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的确让世界大变天。唱片行倒闭,手机音乐却牛气冲天;银行算是稳定的产业了吧?余额宝来了,却让它也慌了点儿神。互联网时代,中国许多行业都面临大洗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顾客都“来不及说......
疼痛的行走与救赎的寻觅
发布时间:2019-12-06
这是一部读起来有些沉重,甚至内心有些刺痛的写实文本。“空巢老人”这个词汇,随着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加剧,出现频率越来越高,时见媒体关于空巢老人的报道,也听到一些学者、专家关于重视这个群体的呼吁,间或也曾见政府的某种表态或采取的一些应对措施。这个群体,当然也引起了作家的关注,已出现一些写空巢老人的不错的文学作品。彭晓玲为我们奉献的,是在她独特视角、独特经验和独特体悟里的沉重书写,是对这种中国社会之殇的.........
浅谈透视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视域下的关怀伦理学
发布时间:2023-06-27
一、关怀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美国学者卡罗尔古利根对女性道德发展阶段的研究,打破了传统公正伦理把男性道德观作为唯一道德标准的局限,率先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提出了关怀伦理学思想。 美国斯坦福大学诺丁斯教授在古利根的研究基础......
契约伦理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发布时间:2015-09-06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吸收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与契约伦理所蕴涵的基本价值,从本质上来讲是一致的,二者所倡导的价值观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文章将尝试以发展伦理学的价值关怀(即以自由、平等、诚信为前提的契约伦......
生态文明视野下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2-10-0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我国生态文明现状做了判断,并系统地从理念、制度、技术、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要求。《意见》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政策和目标一脉相承,顺应......
浅谈启蒙的天敌:犬儒理性论略
发布时间:2023-06-26
安德鲁斯·胡赛恩(AndreasHuyssen)指出:新的后启蒙的精神分裂的犬儒主义,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德国抑或法国皆是如此。(Sloterdijk,p.x)我们文化中的不满巳经呈现出一种新的特性:它表现为一种普遍的弥散的犬儒主义。(ibid,p.3)中国也是犬儒......
关于后现代语境下的自我寻找与救赎
发布时间:2013-12-18
yjbys小编为您提供一篇关于关于后现代语境下的自我寻找与救赎的毕业论文,欢迎参考! 论文摘要:进入后期资本主义时期,自我概念在后现代社会发生明显变化,自我或个体的已经走向终结。村山春树的小说中的主人公即很好体现了后现代社......
人文生态视域下高职德育的路径
发布时间:2023-01-31
人文生态视域下高职德育的路径 一、当代高职教育的困境 教育是对人价值的发现,高职教育的目标取向不仅在于强调受教育者自身理性的提升,而且也在于尊重教育规律和人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健康的道德理性和价值理性,成......
伦理法视角下的会计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2
伦理法的概念和认识伦理法,又名道德法,是提出一系列道德标准,包括公正、真实、正当和无偏见等在内,要求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应当符合这些道德标准,将这些道德标准作为建立会计准则或理论体系的依据。会计伦理强调的是会计管理中会计人员处理各种关系时应该怎样,它是会计行为客体对行为主体提出的道德要求和进行道德评价的准绳。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会计伦理规范;二是会计伦理的认识、情感、意志、信仰、习惯等;三是会计.........
新闻伦理困境下女性关怀的伦理选择
发布时间:2022-11-17
新闻伦理困境下女性关怀的伦理选择 新闻伦理困境下的女性关怀伦理,在新闻报道活动中是十分重要和必需的。本文将分别通过对新闻伦理困境和女性关怀伦理两个方面的定义阐释,论证在新闻伦理困境下的大背景中,新闻媒体对于女性群体的新闻......
现当代文学论文之人性断裂的救赎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荒诞派戏剧家贝克特创作了具有迷幻般色彩的戏剧《等待戈多》。剧本用荒诞离奇的形式呈现了不确定人生所带来的人性断裂,写出了对人性断裂的救赎。 关键词:《等待戈多》 人性断裂 救赎 《等待戈多》是一出两幕剧。写的是发......
《肖申克的救赎》的美学解
发布时间:2023-06-23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叙述视角;美学解析 一、 叙述者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本片以瑞......
浅析《肖申克的救赎》
发布时间:2023-06-18
摘 要:《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首歌颂自我主义的赞歌。然而,它并没有宣扬传统的个人英雄主义。作者没有单纯地将银行家安迪这一角色塑造成一个孤独的英维式人物,没有从安迪的视角去观察整个世界。而是从第二主人公“万能”的瑞德的视角......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述略
发布时间:2023-03-22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述略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述略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述略 内容提要:对中国古代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有必要做进一步的区别和分析,本文即试图从“行为规范”、“支持精神”和“相关思想”三个方面来分析和阐......
“历史性水域”视角下中国南海维权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25
摘 要:“历史性水域”的法律性地位作为当今热点议题,对于解决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主张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历史性水域”内涵、国际地位和构成要件的探讨,为我国有效维护南海权益,主张“历史性水域”提供现实依据。 关......
普鲁姆德生态女性主义伦理思想解析
发布时间:2023-07-06
[摘 要]通过对动物权利论、生物平等主义和深层生态学的分析批判,普鲁姆德认为,要想打破二元论结构,重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就必须同时认识到延续性与差异性,赋予二元等级中被疏离、排斥和劣等化的一方以自主性、主体性、创造性......
关于网络生态伦理观与网络文化传播之适切性
发布时间:2023-05-17
" 论文摘要:网络文化存在生态危机。为此,我们应该要像保护人类自然的生存环境那样保护网络生态环境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们应该树立一种网络生态伦理观的忧患意识。同时,本文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 论文......
陆勇:救命的“代购”,法律与伦理的困境
发布时间:2023-07-08
在过去的一年,江苏无锡一家针织品出口企业的老板陆勇成为新闻人物,这位46岁的慢粒白血病患者的故事被无数媒体述说。 一切源于一枚被白血病病友视为救命稻草的高仿黄色小药片。2002年被查出患病后,陆勇开始连续两年服用每盒价格在......
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发布时间:2023-05-31
【摘要】本文从小说本身出发,运用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从全新的视角对劳伦斯的小说加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劳伦斯在作品中不仅揭露了自然生态危机, 更揭示了人类精神生态陷入的严重危机。与此同时,劳伦斯提出了解决危机的办法,即人类应该......
论《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生活信念
发布时间:2023-05-26
《申肖克的救赎》在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了七项提名,但最终诸多大奖都花落他家。原因在于影片的主题表达不够鲜明直接,叙述中存有个别交代不清的地方, 让观众产生疑问,影响了对影片的品读。但影片在人性指导方面仍不失为一部经典大片......
论生态文明理念下生态省建设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22-07-26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强环境保护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这一战略的提出,为各省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二十多年前我国提出的生态省建设,经过长期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定......
生态系统耦合视域下生物合作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2
摘 要:文章阐述了生态系统耦合视域下影响合作教学中教与学两种生态系统耦合的因素,并提出合作教学中实现教与学两种生态系统耦合的途径,为今后生物课堂中的合作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系统耦合;中学生物;合作教学 一、引......
关于教育生态学理论视域中的高职高专英语生态课堂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在课堂生态化理念的呼唤下,高职英语课堂更需要理念的更新。本文通过反思现实英语课堂的诸多非生态化现象,包括课堂环境失衡,生态位失衡,群体生态失衡,教学与育人的失衡等倾向,分析其对学生学习的不利影响,提出构建生......
论中国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
发布时间:2023-05-30
论中国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 论中国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 论中国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 【内容提要】 中国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是“缘起性空”的生命现、“依正不二、万物一体”的整体观、“泛爱万物”的博爱现、“......
生态视域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初探
发布时间:2023-06-15
[摘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类的发展都与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人的亲水性是与生俱来的,所以自古就有傍水筑城之说。滨水区作为城市发展的起点,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区域,但也是生态最为敏感和脆弱的区域。城市滨水区是一个复杂的生......
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网络流行语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4
引言作为网络文化载体的网络流行语,以其独特的创新性和强大的影响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也成为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学界从修辞学、文体学、社会学、传播学、模因论等角度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了审视和研究。随着网络流行语的进一步融入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推动了语言发展的同时,也给其文明性和规范性带来巨大冲击。注重语言生态以及语言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生态语言学无疑为网络语言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将网络流行语置于.........
传播学视域下生态化课堂的构建方法
发布时间:2016-02-25
摘 要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而深刻,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生态化课堂由此应运而生,其理念其实已经开始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但是生态课堂的构建一直以来没有特别系统的方法理论。本文是将课堂教学看作为一个传播过程......
新农村文化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4
【摘 要】随着人与自然矛盾的日益尖锐,全世界要求发展生态文明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从国家政策的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本文首先结合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雏形与现代生态文明观阐述生态文明的内涵,其次以位于华北平原的中捷产业园区为......
隐秘与启蒙——论真理的语言形式
发布时间:2013-12-19
隐秘与启蒙——论真理的语言形式 隐秘与启蒙——论真理的语言形式 隐秘与启蒙——论真理的语言形式 本文所论述的隐秘与启蒙问题,简而言之是真理能否向所有人公开,以及在说出真理时应采取何种形式的问题。隐秘与启蒙......
浅论生态文明理念下生态省建设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23-01-08
浅论生态文明理念下生态省建设的必要性 浅论生态文明理念下生态省建设的必要性 浅论生态文明理念下生态省建设的必要性 文 章 来 源 自 3 e du教 育网 摘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
无边的忏悔,无力的救赎
发布时间:2023-06-09
推介信 这是一些爱好文学的青年本着对于文学的热爱而挥洒的纯真感悟,它们虽然稚嫩,但浸透着这些学生的热情和心血。本组评论的作者有大一的新生、也有大四和研一的老生。 在讲授《基础写作》和《文学写作》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
浅析现代性的救赎:教师身份的“返魅”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 教师身份 祛魅 返魅 现代性 [论文摘要] 作为理性力量应用于教育的结果,教师身份的“祛魅”具有些许积极的意义,但也使其陷入了“祛魅”的悖论中。在现代性危机前,救赎的处方只能是寄望于教师身份的“返魅”。只......
就业前景视域下高职专业设置的现实样态与实践理路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要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以就业市场反观专业设置是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基于就业前景视角,通过对海南省区域样本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样态的三个维度的框架分析显示:就业高风险型和就业预警型专业数量偏多,持续的需求增长型专业数量偏少。海南省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加强顶层设计,以数据服务提升统筹能力;增强专业建设“错位”发展意识,建设基于产业特色的专业集群;引入社会力量.........
试析间性文化观和趋同管理视域下
发布时间:2023-05-21
"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来华留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对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如何拓展教育管理的内涵等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工作实际,从间性文化观和趋同管理的......
元认知理论视域下的语文自主性学习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要:元认知理论作为目前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个研究重点,在学科学习当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基于元认知理论视域来探讨语文自主性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在语文实际教学中具有可行性的。分析目前自主性......
生态红线下的内蒙古牧区发展
发布时间:2015-08-0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意见》同时将生态保护确定为......
社会流动背景下壮族村落恋爱伦理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2-12-18
【摘 要】中国改革开放后,壮族的社会流动加快,恋爱伦理发生了转型性变迁。壮族青年的择偶方式突破了 “依歌择配”传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择偶标准经历了由“门当户对”到注重对方个人条件和经济条件的转变;择偶的空间距离扩......
德性伦理抑或角色伦理
发布时间:2022-10-05
〔摘要〕德性主题贯穿于儒家思想发展史,成为儒家学说的基本主题。由此而来的“率性”自然则成为儒家的做人法则或伦理精神。“儒家角色伦理学”提出在关系中生成意义,否定了抽象性、终极性概念。它无法解释性命天等儒家核心概念,因......
德性伦理、自由社会与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3-01-16
" 假如我们不是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思想具体申述的差异性上的话,可以断定中西方传统伦理思想学说的基本指向,都是或具神性、或带人性的、类型学意义上的德性伦理。于是,作为现代性的伦理言述形式--"美德"伦理与"公德"伦理的二元划分,就......
浅论生态文明中的环境法伦理
发布时间:2023-03-15
摘要:随着我国环境法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种与现代法制相适应的伦理观来作为这一新兴部门法的支撑。本文试图就有关环境法伦理理念、环境法伦理观建立的必要性、我国环境法伦理现状、以及如何构建我国环境法伦理等做......
“后主义”与启蒙
发布时间:2022-09-20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一直以启蒙为己任, (1) 尽管由于内乱或外患,启蒙的进程屡屡被打 断,但启蒙的话语一直不绝如缕,启蒙精神一直得到正面评价。各个时代的守旧势力或统治者,虽然竭力阻止或扼杀启蒙,但多 半另......
科技实践背后的生态伦理反思
发布时间:2023-05-24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是指马克思在对特定历史时期生态环境问题探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要求的思想。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以及受人与自然关系影响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主要包括以......
善的无限性与生命伦理的实践目的
发布时间:2023-03-29
摘要:“善的无限性”作为一个重要的伦理学问题,不仅涉及生命实践活动,而且关涉实践者的理性认知。认识善的无限性,有助于主体的生命伦理实践活动及其内在价值追求。善的无限性,显示了至善价值追求的现实意义与精神意义,确立了生命伦理实践的根本原则。关键词:善;无限性;生命伦理;实践作者简介:李谱曼,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德国海德堡69126)一、善的无限性问题的提出及其生存根源“善的无限性”问题,.........
客家传统生态伦理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5
摘 要:对客家传统生态伦理文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其载体主要包括民居建筑、梯田耕作、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禁忌制度、村规民约等。发掘客家生态伦理文化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功能,构建一种有客家特色的实现人......
哥本哈根 只是救赎的起点
发布时间:2013-12-18
■哥本哈根将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性转折点,在此“可以而且必须”达成一个新协议 ■我们所要寻找的那个共同点,就是凝集着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的基本共识和框架 ■谈判是否能够形成全球共识,是否达成全球契约,是否会采取全球行动......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救赎
发布时间:2022-11-14
上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提出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之间存在着类似倒U型曲线关系,即收入分配不公会随着初期经济发展而恶化,但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分配不公现象将趋于平稳并好转。 近期随着公众对空气......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刍议
发布时间:2022-10-22
1 亟需突破:传统意义生命教育的弊端 当今大学生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无人不网的生活方式使传统的教育形态发生了改变,为生命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1 缺失了的生命意义 网络世界的开放性无组织性使得网民可以同时接触到不同国家、......
室兰衰落的启示(下)
发布时间:2023-05-14
现在的日本,饱受劳动力缺乏之苦――工地缺少工人,造一条地铁花的时间是中国的3倍,盖一栋楼花的时间是中国的5倍,医院缺少护士,很多上班族等不到退休就辞职去照顾老人 (上文提要:时隔20余年,我第一次重返祖母的老家――北海道室......
大学生人际交往伦理审视
发布时间:2022-11-24
【摘 要】人际交往是人类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文章分明晰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伦理的概念,从同学交往、师生交往、亲子交往、恋爱交往、社会交往等方面对大学生人......
浅谈生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发布时间:2023-01-08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很多实验就是生活的一个反映。对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物理教育教学新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学习物理实验知识,使物理实验回归生活。一、设置生活化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新奇的,尤其对于物理实验,他们有着强烈的兴趣。但是,在传统.........
微商团队:不救赎,就毁灭
发布时间:2023-01-19
成熟的商业模式中,品牌商会参与和主导整个微商运营链条,因为这本身就是品牌商的优势所在,而微商代理只负责团队管理、树标杆和模式复制,回归代理商的本质。 毁灭的终会毁灭 代购客、淘女郎甚至模特构成的第一代微商团队的特点......
西方公共管理伦理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29
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端于英美,蔓延于全球的新一轮行政改革持续展开。这场轰轰烈烈的行政改革运动被称之为新公共管理运动。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将一种全新的社会治理模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学术界把这种社会治理模式称为公共管理。公共......
广义虚拟经济视域下低碳技术理性与社会建构
发布时间:2020-01-15
摘要:本文以广义虚拟经济为视域,对传统技术理性的批判,深度考察低碳技术的理性逻辑,进而选择低碳技术逻辑的创新路径,实现广义虚拟经济理论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技术范式。低碳技术选择在现实中遇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公众等多维度的理性困境。加强低碳技术理性的社会建构,需要以广义虚拟经济理论为指导,建构政府理性,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低碳技术政策供给;建构企业理性,加快低碳创新,.........
生态适应视域下武术文化的趋同适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0
摘要:中国武术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圈的一个“因子”,其发展与其所处的体育文化生态密切相关,从跨学科的视角进行研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武术文化更好地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研究法,在生态适应视域下探寻武术文化发展过程中与社......
“工学结合”视域下探析高职学生管理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行业也处于快速发展状态中,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对学生的管理模式不同于普通高中。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和企业,都会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不同方面能力地培养,理论学习和顶岗实习会交替安排,通过理论和实......
生态文明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与拓展
发布时间:2022-11-22
摘要: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在生态文明时代,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十分必要。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两大关系思想,而且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社会“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念的内在超越,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意蕴与内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关键词:生态文.........
德育视域下的警务化管理
发布时间:2023-03-05
司法警官学院校实现学生思想教育和警务化管理有机结合,必须在学生警容风纪和一日生活制度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政治意识、警察意识、法治意识和忠诚奉献意识教育,促使他们对警察职业就业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政治......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呼啸山庄》
发布时间:2022-11-06
[摘要]《呼啸山庄》是19世纪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经典之作。作品中蕴藏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是超时代的。作家在小说中探讨了女性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及白人与有色人种的关系,表达了艾米莉的美好愿望: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男女......
关于伦理学视阈下的网络教育与教育公平
发布时间:2022-07-22
" [论文摘要] 网络教育作为现代社会一种新兴、有效的教育模式,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自由选择性等特点,有利于实现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但因其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要实现......
探析自由视角下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发展观
发布时间:2014-01-07
随着 现代 经济 学的 发展 ,经济学家越来越关注复杂的经济指数 计算 和完美的经济模型构建,这使得经济学背离了它的原初动机——面向人类的生活和现实。阿马蒂亚·森认为,现代经济学的伦理不涉现象已经成为主流,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判断与决策过程中的生态理性与社会理性(1)
发布时间:2023-05-07
摘要:判断与决策在管理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首先阐述了判断与决策的基本过程。传统经济学假定人在判断与决策的过程中是完全理性的,但在实际的决策中并非如此。文章在回顾了Simon的有限理性与Kahneman和Tversky的直觉与偏差......
审美的命运:从救赎到物化
发布时间:2022-08-24
审美的命运:从救赎到物化 审美的命运:从救赎到物化 审美的命运:从救赎到物化 内容提要:1980年代在中国文艺界兴起了一次美学大讨论。那时美学专题充斥于各种学术刊物,美学专著层出不穷,美学译著也是汗牛充栋......
童话中的社会伦理与意识形态
发布时间:2023-05-07
关键词:视觉空间;类型人物;镜像;社会伦理;意识形态摘要:几乎所有童话故事都在某种程度上再现社会伦理与意识形态。《白雪公主》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但在拉康与福柯的视觉空间里,这则童话对上述二者的再现又超越刻意否定与丑化王后的传统叙事空间。通过一面会说话的镜子奇妙地成为“谁是最美丽的人”的判断主体,身为继母的王后对“美丽”镜像的偏执实质上得到祛魔,从而将缺席在场的国王及其欲望暴露出来。国王的隐晦现身使童.........
绝境救赎:“英雄光环”背后的罪与罚
发布时间:2022-11-05
两万块钱能买到什么?能买4台笔记本电脑,可以看400场电影,可以给自己的爱车上至少两年的保险,还能带父母在国内旅游一圈儿。但是,对于很多癌症患者来说,两万多块钱,只能买一盒名叫格列卫的抗癌药物。 就是这样一小盒抗癌药物......
《寂静的春天》科技生态伦理观解读
发布时间:2022-11-06
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被誉为全球最具影响的著作,一本引发了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其贡献在于迫使政府部门将解决生态危机作为首要任务,并促使了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成立;使人类认清了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重新审视科技的价值,重......
心理学视域下的初中生创造力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9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创新的社会。为了让初中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积极培养初中生的创造力。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要求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积极采用有效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查阅文献资料,国内目前从心理学角度对初中生创造力培养的相关研究较少。所以,有必要对此进行一番深入的探讨。一、创造力与初中生心理之间的关系初中生的创造力如何与其心理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表明,一名极具创造力的初.........
生态行政视角下乡村旅游管理探讨
发布时间:2022-11-02
摘要:首先本文阐述了对贵州乡村旅游生态行政管理的意义,其次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展生态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生态行政视角下贵州乡村旅游管理路径,旨在促进贵州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生态行政管理;贵州省;乡村旅游管理;生态环境近几年来,贵州省的乡村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其中部分特色乡村旅游成为了知名品牌。但是,从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情况来看,发展模式并不成熟,缺乏完善的体制机制。甚至部分政府或.........
教育伦理与学习伦理
发布时间:2022-08-07
" 消极教育与积极教育 教育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教育是生活经验的传授,幼小生命通过前辈这样的帮助学会谋生和独立,学会在生物链中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利益。这样的教育在动物界普遍存在。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行为的教育,大......
“媒介依赖”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交”成瘾
发布时间:2022-12-22
摘 要:社交媒体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当下的媒介环境,大学生作为社交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对社交媒介产生了极大的依赖。由于社交网络场域下的人际交往具有匿名性等特征,过度依赖线上人际互动会造成现实人际互动能力的降低,出现与社会隔......
个体独立性视域下的自由个性
发布时间:2023-06-18
【摘 要】自由个性作为马克思思想的终极追求和最终旨趣,既饱含了社会层面的整体性发展态势,也内涵个体独立性发展的个性取向。探究和发掘个体独立性视域下的自由个性,需要从“有个性的个人”――“偶然的个人”――“自由个性的个人......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性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当代生态伦理;中国传统文化;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契合;发展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价值和敬畏生命的实践取向等生态伦理思想。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
社会心理学视域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解析
发布时间:2015-08-04
摘 要 网络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冲击的同时,也促进社会的发展。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过程、网民及内部心理机制变化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最后从政府、媒体及网民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建立......
大众影视文化的伦理审视
发布时间:2013-12-17
大众影视文化的伦理审视 大众影视文化的伦理审视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大众影视文化的伦理审视 一、大众影视文化的界定 大众影视既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大众传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