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小议法治文化视野下公民精神与品格

小议法治文化视野下公民精神与品格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6-09-08 10:54:24
小议法治文化视野下公民精神与品格
时间:2016-09-08 10:54:24     小编:李元祥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 中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这也使得中国快速而稳健地进入了世界经济主场。然而,政治体制改革、法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并没有同步跟上, 出现了某种不协调甚至矛盾。如果客观地观察中国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供给、网络反腐、民间治理、公民维权等诸领域( 事件) 中的公民诉求、公民监督、公民性塑造及公民维权活动,不难发现,当下中国的公民文化正呈现着一种自发孕育、活跃成长的 自发性生态。这固然是3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社会进步所释放出来的民众诉求和主体精神的展开与升华;但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一定的困境,并对法治秩序构建产生不利的影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刚刚对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做出了全新的战略部署,因此,努力走出公民精神与品格的 自发性生态,探索新时期法治文化建设的现实策略就显得重要而紧迫。

一、公民精神与品格塑造的重要性

近代法治无疑是世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表征和文明果实, 但它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规则体系构架与制度安排,而更深层次的则是法治运行机制、法治生活方式和法治文化,蕴含着制度的现代化、生活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这就意味着,人的要素更为核心和根本,特别是公民精神与品格十分关键。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资产阶级革命把社会成员从封建政治桎梏中解放出来, 确立了自由、平等的商品经济和交换关系,使得国家政治生活和私人生活发生了分离,人们也从等级、身份关系转变为契约、权利关系,从而导致了重大的文化转型。在这一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以宪法这一最高法律权威的形式,赋予了社会成员的 公民身份和主体资格, 明确界定了公民个体与国家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肯定了人的平等、自由和尊严,并使得公民精神呈现出合理性意识、合法性意识和积极守法精神等三元内在构成①。于是,就使公民能够享有和行使人权与公民权,并在法律规则框架下进行自由理性的有序行动,进而完成其作为公民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这样,公民精神与品格就架起了国家与社会这种 双重生活的桥梁,既促进了社会成员的民主参与,也抑制了社会成员的行为失范,促进了多元利益、多元权利和个性自由的互动有序发展,为民主和法治机制的有效运转提供日常动力和根本支撑。

正因为如此,世界上的成熟法治化国家不仅着力于法律体系、独立司法、正当程序、政府公信等的建设,而且也都十分重视公民精神与品格的塑造和培养,并且在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背景下建立起公民精神与品格发挥重要作用的功能机制。在20世纪20- 30 年代, 美国就曾出版《公民的形成》丛书,而近年又在不断强化公民精神的培育与公民能力训练②。目前,许多国家都对公民教育和公民意识培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美国最近强调 民主政治的生机和活力来自新一代有能力和负责任的公民,并从儿童教育入手,开展 全国品德周活动韩国也设有专门的道德课和国民伦理课,开展国民精神教育;新加坡则早在20 世纪60 年代就颁布了学校德育与公民训练综合大纲,1992 年使用《好公民》教材;而法国也在强化以学校教育为依托的 公民意识教育活动周的基础上,提出了以 公民约会活动为主的 志愿役制度,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来培养人们的公民意识、公民精神和公民品格④。可见,这些国家都自觉不自觉地把公民精神与品格培养,列入其社会认同和基本价值观的建设工程,借此来巩固其社会制度和运行机制,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增进社会秩序的稳定性、有效性。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中,民本主义和德治传统十分浓重,民主法治传统则显得较为匮乏,因而 臣民文化的积淀深厚,形成了典型的 东方专制主义文化传统。因此,在传统中国的国民性格中, 臣民 草民的色彩十分明显,它既与现代民主法治精神相悖,也使人性和主体精神受到严重压抑。自晚清以来,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欺辱之下,中国才开始进行近代 启蒙和 救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由 臣民走向 国民、走向 公民,也就是说,直到 五四之后,中国才真正开始进行公民精神的建构⑤。然而,由于传统中国的公民文化成长土壤十分贫瘠,公民精神启蒙也比较狭隘和肤浅,加之又没有相应的机制条件和制度保障,因而,就导致平等、自由、权利、民主等观念扎根不深⑥。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它所体现的革命性和先进性是不容置疑的。然而,由于极 左思潮的严重影响, 在一段时间里我们以政治性的 人民和 主人概念,掩盖了法律性的 公民概念。于是,政治思维就取代了法律思维,权力立场取代了权利立场。对此有学者指出, 一个人或一帮人可以随意 打倒另一个人或一帮人的社会,实际上是一个野蛮的臣民社会而不是文明的公民社会。⑦ 公民话语虽然在中国已历经了近百年的历史,但在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今天,公民精神与品格的缺乏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当下中国公民精神与品格的自发性生态困境

从20 世纪70 年代末开始,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升级,社会转型加速推进,社会成员的利益主张、权利意识和公民精神自然也在大幅增长、提升和强化。面对这种巨大的时代变革、身份意识觉醒和价值多元化,国家也一直在着力以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行统领和重建中国公民精神与品格,包括从 五讲四美三热爱( 1981) 四有新人( 1983)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1994)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001) 八荣八耻( 200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2014) , 也包括面向全体公民、从1985 年 一五至今 六五的 普法规划,以及从2003 年起的 公民道德宣传日,30 多年来的这些重大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固然取得了不少成就,特别是在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公民意识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方面⑧。然而,这些举措毕竟也带有一定的时代痕迹和局限,赋有某种思想政治化和道德教化色彩,特别是很多地方仅仅把它当作一项 非主干线的 宣传工作,导致这些举措在执行上出现流于形式的问题,因而,它对公民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而另一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滞后与快速释放的权利和利益之间发生了巨大落差,加之一些地方、一些官员的权力本位、人治思想、甚至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又严重侵犯了广大民众的利益和权利。这样,就导致社会中涌动并日益高涨的公民诉求, 不得不力图通过网络舆论、社会监督、决策参与、民间自治、申诉上访、甚至群体性事件等各种方式来予以表达和展现,而这些公民诉求和公民文化发展所反映出来的价值偏好,则与国家的主导取向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游离乃至冲突,得不到 体制的认同;而 体制也难免基于 敏感和 防范情结,消极对待公民精神与公民品格塑造。这样,就加剧了本不应该有的官民隔阂甚至 对立情绪。因而,导致当下中国公民精神与品格的孕育生成,更多地呈现出一种民间涌动、活跃对冲、指向 体制的 自发性生态。

1.公民精神与品格生成的激情过度而理性不足的困境

如前所述,30 多年来国家一直立足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来推进公民教育工程,但其中很多价值偏好并不能充分反映、包容或者吸纳改革开放所释放出来的民众诉求。加之改革进入 深水区后,各种利益矛盾加剧、官民利益博弈明显,而此时, 一些地方官员却 不解决民众提出来的问题、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的民众,进而采取了 大棒维稳的压制策略,这种整体性状态与社会环境,就逐渐演化为民众对 体制和政府产生某种不满情绪和逆反心理。于是,在一些社会精英( 如 公知、媒体) 的声援和倡导下,很多民众就渐渐充满了 为权利而斗争的激情,甚至试图通过维权来推进制度与体制变革, 唐慧案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被媒体和舆论助推而塑造出来的, 并且也确实为推动劳教制度的废除做出了重要 贡献。同样,网络反腐中的 体制外构建与 大众狂欢,也催生了某些并不看好的暴戾情绪。这种维权激情、公民监督和制度变革的理想固然会对当下中国 深水区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也反映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品格的生成,但是,它毕竟缺少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而这种 自发性生态的公民精神与品格塑造进程, 也很容易让激情淹没了理性,甚至还会渗入某种 民粹精神,这在唐慧案后期 英雄母亲的 角色裂变中就可见一斑。事实上, 公民精神与品格不仅有对合理性制度的浓重关怀、对权利与自由的热切渴望,也有理性自觉的自律意识和积极守法精神,否则,激情过度而理性缺失,就会使公民品格发生变形,也不利于民主进程和法治国家建设。

2.公民精神与品格生成的公民参与空间有限而参与能力不足的困境

当下中国公民精神与品格孕育生成的这种 自发性生态,很大程度上源于制度变革滞后,特别是一些极 左思想还有一定的市场,某些领导会出于对 敌对势力的敏感防范和 社会稳定的考量,常常视民众诉求为 闹事或者 敌对势力背景下的 政治风波。因而,就会极大地影响着体制机制变革的步伐及其对民众诉求的回应、包容、认同与吸纳程度,反而容易强行 大棒维稳。因此,公民精神与品格成长的空间、公民参与的机会都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社会转型的加快,各种民间组织蓬勃崛起, 它们成为既与政府合作、又秉持自主自治的 民间治理机制。应当说,这就为公民精神培养、社会资本重建、公民品格塑造和公民参与能力培养等提供了重要平台。但如前所述,一些民间组织的动员能力不强、公信力不高、参与水平不足等情况也较为突出。而公共决策 广场化中的公民参与,也同样遭遇了既空间有限、又参与能力不足的尴尬局面,这将对我们的公民品格塑造和法治秩序建构带来不良影响。

3.公民精神与品格生成的社会传统伦理浓厚而现代法制精神不足的困境

日本法学家川岛武宜认为,传统社会向现代商品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基于利益计算的法的非伦理性必然与传统伦理相冲突。因此,要实现现代法治,就必须把现代法精神内化为市民社会成员的法意识,并在正义原则上使法与伦理相统一,从而使法秩序得以建立和维持⑨。我国是一个具有浓重儒法伦理传统的国家,更多的是一种亲情伦理而非市民伦理⑩,民主与法制精神先天不足,现代法与传统伦理的冲突就表现得更为突出。加之社会变革中出现的价值震荡、信仰危机和公民精神的 自发性生态,极易造成社会成员价值选择的迷茫和失范。由于对市场经济和法治所倡导的平等、自由、竞争、正义等主体价值缺乏普遍的、科学的理性体认,便会使其以所留恋的传统义利观、仁德观、均等观及盲目受纳的西方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来误读现行法律原则和规范,因而,对法律规范内在价值缺少足够的认同,进而产生对法律的排斥感,不能有效地内化为其自觉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这样,使得公民精神与品格难以确立,逃避法律、抵制法律的消极对抗情况随之增多,法治秩序的建立也就步履维艰。另一方面,这种冲突的价值观念和取向也会反作用于法律制度本身,使其内含价值受到一定程度的左右,因而也必然影响到现代法治价值的确立和实现。

4.公民精神与品格生成的政治思维取代法律思维造成的公民意识不足的困境

现代法治以弘扬人的主体自由理性为价值取向,因此,现代守法精神既摒弃奴性守法观,也排斥拒受约束的极端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它体现的是正义和理性原则下的自由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的和谐一致,即基于形式法律的价值合理性而赋予其合法性,进而形成对形式法律设定的权利义务权威性的认同和服从。为此,有西方学者这样写道, 在一个民主政治中,一个公民可以无拘束地谴责某项法律,并通过政治过程寻求对它的变更,但是,直至这项法律被变更,它都应该得到他的服从。虽然这充满着一种约束精神,但其 公民性的取向却是必要的。然而,由于我国以往政治教育重于法治教育, 并且形成了政治教育在法治教育上的泛化,因此,就使得 人民观念远远重于 公民观念,而从 人民观念中引申出来的 主人意识,又具有超政治化、高度泛化和庸俗化、惰性化的倾向。这一方面使民众对法律与自身的关联性缺少足够的感知和觉悟;另一方面,又往往游离于法律而进行政治价值选择和评判,并在其公民意识觉醒过程中仍然或隐或现地保有 主人的幻觉,这就给正确认知法律的正当性、合理性和合法性造成一定障碍,也使得自觉守法精神和 公民性难以确立。特别是当下公民文化的孕育成长又处于 自发性生态,当变革中的制度规范触及其既得利益,或其利益不能依新的制度规范而如愿以偿时,便会产生失去 主人地位的巨大心理落差,从而产生某种程度的对法律的异己感、排斥感,因而难以形成充分内在自觉的守法精神。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改变这一现状,积极推进官民良性互动的公民文化建设。

三、促进自觉性生态转型,推动法治文化建设

事实表明,如果公民精神严重缺失,那么即使再多的制度移植、法律改革和法治建设,也都难免成为空中楼阁、或者发生变异,这已为众多转型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的曲折历程所证实。对此,英格尔斯指出: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够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 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改革开放30 多年来, 我们一直致力于构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 并且出现了国家主义、工具主义、条文主义和拿来主义倾向,但法治文化建设却明显力度不够。尽管我们也一直花大力气进行普法宣传,至今已经是 六五普法了,然而,我们更多的仍是侧重单向的守法教育,公民精神与品格仍未真正确立。这样,制度体系建构与执法司法过程就缺少足够的民主参与、良性互动和规范认同,甚至还出现了社会成员对规范的 异己和 逃避心理。进而导致公民精神与品格成长的 自发性生态, 使得社会成员对法律制度体系的合理性评判与合法性认同不足,难以有效地把法律规则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 法律权威信念、自主自律意识、权利义务观念、民主参与精神等也没能有效建立起来。因此,法律实施效果和法治秩序建构也就会大打折扣。英格尔斯的断言对我们无疑值得借鉴和警醒。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也明确指出,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就意味着,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使命和任务。而当下的法治文化建设固然要体现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核心价值观,反映法治体系建设的需要、良法善治的趋势和公民权利诉求。因而,也就应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培养的总体要求,改变单一的、初级的 普法教育方式,努力使公民精神与品格的孕育成长从 自发性生态走向 自觉性生态,将公民精神与品格塑造作为法治文化的关键内容予以建构,从而促进转型期的法治秩序重建。

第一,通过良法善治来弘扬公民精神和塑造公民品格。一是应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 良法善治的战略要求,开放必要的政治参与空间和吸纳民众诉求,构建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民间治理 三重治理体系与机制,以 三个清单建设促进和保障公民自由与权利,从而为公民的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发展提供必要的机会、领域和平台,促进官民的良性互动; 二是应修订完善现有的法律体系,克服不合时宜的国家主义、法条主义、工具主义、拿来主义等问题,切实体现 深水区改革和 法治中国建设所展现出来的法治价值与权利诉求,实现法律体系的优良化、治理化属性;三是应紧跟时代变革步伐,积极倡导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人权等价值观,启动国家的公民文化建设工程,以时代精神来重塑公民精神和公民品格。从而加速走出公民精神与品格的 自发性生态,最大限度地弥合法律制度体系与主体意识之间的隔阂,使社会成员能够以 公民身份和角色,自觉地去理性评判、切身感知、自主参与法律生活,并促进法律的民主化变革与制度的合法性认同,从而为 法治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将公民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系列。我国目前对在校生的公民教育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与修养等公共课程中,并不是专门化、体系化的公民教育课程,特别是对公民身份与角色、公民价值观和道德、公民态度与认知、公民参与和行为、公民文化和品格等等的教育明显缺位。从国外经验来看,很多国家都设置了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因此,应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和部署,改革我国原有的课程体系,设置独立分科的公民教育课程,编撰专门的《公民教育( 法治) 读本》及其系列课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公民角色、公民价值、公民权利义务、守法精神和公民道德品格, 提升应对治理变革和理性参与能力,克服传统伦理与现代法律的价值冲突和文化心理迷茫,从而建立起符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自觉性的公民精神与公民品格。

第三,将公民精神纳入主流价值观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建设,以强化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地位。但在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形势下,亟须把公民精神与品格塑造作为当代主流价值观建设工程的新形式、新途径。首先,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 三统一、四善于的总要求,党和政府应严格遵循法治的逻辑、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带头守法、恪守法治底线、遵守法律红线,为全体社会成员作出表率,提振民众对法律的信心、对法治的信心和党政部门的公信力,为公民精神与公民品格塑造提供基本的前提条件和必要的政治保障;其次,应培养广大干部的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 使他们形成政府雇员和公民的 双重身份意识和角色认知。这并不是面对党政干部、或者全体党员的 运动性的政治学习,也不是一般性的普法宣传教育,而是面向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公民常规性通识教育,让领导干部带头增强对公民精神和公民品格的科学认知, 摒弃以权压法、 大棒维稳的策略,并以公民品格、宪法权威和公平正义来构建、改善价值体系与文化精神,尊重并保护公民权利、维护公民价值;最后,也要让广大社会成员形成公民的身份定位、角色认知和行为规范,促进积极而理性的民主参与、权利维护、自由平等、自主自律等公民精神与品格。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更广泛、更通俗、更基础的主流价值观,并转化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认同和内在信念, 形成积极的守法精神,为 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必要的内在动力和深层支撑。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浅议法治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应然内涵
发布时间:2023-06-12
摘 要:从1947年5月到1949年3月,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进行了伟大的革命,从而创造出了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中国革命也产生了巨大的意义。它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同时也......
小议“精神战术”
发布时间:2023-02-19
精神战术很多,有“破釜沉舟”“瞒天过海”“暗度陈仓”等等,这里重点谈谈,采取各种手段使敌方精神疲劳,放松警惕,从而达到目的的战例。 大家都知道“狼来了”这个故事,因为是顽童说了谎话,使人们不再相信他,……。故事宗旨是......
论法制视野下的司法公正(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8
论文摘要:司法是法治的维护者,司法的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法治得到维护和实现的程度。目前,影响司法公正的主要是立法、审判和管理等制度方面的因素。要促进和实现司法公正,应完善立法,逐步实现司法独立、确立司法权威,完善司法监督体......
政治学视野下的中国公民教育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2-09-07
【摘 要】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教育逐渐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90年代初随着中国现代化、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公民教育以及对公民教育的理论探索日益兴起。我国学者从多学科视角,对公民教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文章拟在相关文......
商法的精神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精神,魂也。人之具精神乃人当立于世上之根基,物之具精神乃物可尽其效用之根本。国家有国家的精神,民族有民族的精神,精神实为一物别与它物而存于世间之依据。浩浩千年,洋洋万里,殆乎鲜有无精神的事物。法,当亦有其精神。何为法之精......
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新民歌初探
发布时间:2023-01-04
【摘 要】 本文探讨了中国新民歌的文化内涵、文化特征和文化价值。认为,新民歌的文化价值体现在: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了民族文化,促进和深化了经济价值,增加和丰富了世界文化,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民族文化的相互......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民间情怀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 要: 藏族当代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以傻子视角见证了西藏历史上社会“病态”冲击下吐蕃制度的衰亡及其蕴涵的人性人情问题。本文主要借助文化人类学原理,从宗教内蕴、民族情结、民间关注等三个方面着手,以《尘埃落定》为例,探究......
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23-05-12
摘要: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是全面主体性与严格自由主义的统一。具体而言,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表现为对实质正义、个别正义的追求,对人格权的关注以及对所有权绝对、契约自由和过失责任等三大近代民法原则的修正与限制。现代民法的人文精神......
《礼记》传统文化视域下的人文精神解析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 要:《礼记》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伴随着人文精神不断延伸发展,着重于通过一些典章制度来提高人民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来达到社会的平衡与和谐。本文从文本角度出发,详细分析《礼记》通过对人们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民族精神的发展与弘扬
发布时间:2023-03-08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实践中得到提升。民族精神是民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以及改造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精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域下,民族精神的发展与......
试论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研究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2-08-24
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地位举足轻重。民族精神存在于民众的具体实践活动中,以优秀传统文化为生存土壤,通过历史典籍记录流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学习、凝练古代经典要籍......
浅谈法治视野下的软法问题
发布时间:2023-01-30
一、什么是软法 (一)软法的概念 所谓软法(soft law ),又名软规范、软规则、软规制,是相对于硬法(hard law)而言的概念,根据NOEDWORKS百科全书,是指没有强制约束力的类法律文件,或指在跟传统硬法相比的情况下强制约束力相对弱的法......
行政法视野下的公共利益(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 在物权法颁布后,对于公共利益的标准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从法学的角度来看,它是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关于公共利益界定的模糊性、房屋拆迁制度的不合理性以及公权力对私权利的非法干涉等一系列问题的一个缩影。本文从“钉子户”这一......
法理学视野下的公平与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1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公平和效率是两个永远不会落伍的话题,从柏拉图时代人类就开始以各种方式来追求自身所要实现的公平和效率,一直发展到今天,我国从上个世纪末期开始实现经济体制改造之后,学术理论界和法学界针对公平、效率以......
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与策略
发布时间:2023-03-23
如今,在小学的文化育人过程中,小学的德育仍然存在很多教学弊端,比如,教师采用的一般都是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教学环境缺乏丰富的文化氛围,还有从事小学德育的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不高等多种原因,导致小学的德育无......
地域文化视野下的阎连科及其作品
发布时间:2023-04-28
摘要:阎连科的小说在现当代文学的语境下无疑是独树一帜的,不论是他作品的哪个系列,都或多或少有着作家自身或者自身生存的土地的影子,“沟系列”和“耙耧系列”尤为突出。阎连科的这两个系列的小说都是对他的家乡河南嵩县(河南洛......
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28
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http://wWW.LWlm.Com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
民族文化基因与诚信精神培育
发布时间:2023-04-02
摘 要 诚信也是一种资源,具有经济社会价值,诚信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立世之本。诚信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从民族优秀文化中挖掘、整理、弘扬诚信观念的合理内核,从民族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使之应用到诚信教育之中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关键......
刑法视野下的食品安全问题
发布时间:2015-07-24
“民以食为天”,保证食品安全安全,维护自然人的生命、健康权,无不是各国立法的主要方面。各国也制定了层次不同、部门归属不同的立法来保障食品安全。我国在立法上通过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
论民法精神在政治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10-29
论民法精神在政治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论民法精神在政治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论民法精神在政治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精品 源自 英 语 一、西方政治文明历史演变中民法精神的影响和促动 二、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制度民法精神在我国的兴......
浅论死者人格精神利益的民法保护
发布时间:2022-10-29
论文不同于其他文章,他有严格的格式,字数字体也有要求,一般很多人写论文都准备了很久,论文里面的专业性又比较强。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
“三个至上”的法治精神与法治理念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要】文章概述了依法治国的法治精神与党的领导的法治理念,论述了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与宪法法律至上的有机统一:“三个至上”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发展;宪法法律至上是直接的人民意志至上,实质的人民利益至上;“三个至上”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键词】“三个至上”;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法治观(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09
摘 要: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在我国社会法治化进程中,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法制发展的科学化,必须对法治的内涵保持清醒的认识,为此,应当树立并坚持正确的法治观。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科学法治观应当是......
分析死者人格精神利益的民法保护
发布时间:2014-06-16
我国台湾地区学者杨仁寿先生认为,保护死者名誉以保护其遗族之孝思忆念为目的。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分析死者人格精神利益的.........
民间文化视野中的文化批评
发布时间:2014-01-17
“五·四”以来,“民间”遭遇了从未有过的礼遇。1917年1月1日,胡适在《新青年》第2卷第5号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以及1918年4月15日发表在《新青年》第4卷第4号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从语言形式的角度突破旧文学的藩篱,创建新......
行政法治视野下的中央与地方权限冲突(下)(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8
四、解决中央与地方权限冲突的总体思路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冲突,需要树立法律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权威,以中央与地方的法律分权为基础,建立健全相关具体制度,实现中央与地方权限冲突解决的法治化。(一)对现有中央与地方分权模式的......
浅谈用法治精神护航民生福祉
发布时间:2023-03-0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鲜明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
浅析精英民主视野下的地方政府管理
发布时间:2015-08-27
摘要:中国是一个民主法制的社会,从理论上讲,中国的民主是大众的民主,选举的民主,协商的民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根据米歇尔斯的“寡头统治铁律”,又不可避免的含有精英民主的成分。 关键词:熊彼特;精英民主理论;地方......
对法制视野下司法公正的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要:司法是法治的维护者,司法的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法治得到维护和实现的程度。目前,影响司法公正的主要是立法、审判和管理等制度方面的.........
论行政法视野下的治安承包
发布时间:2022-11-22
这是一篇行政法视野下的治安承包的内容,在我国,应该从行政法等法律方面和制度规则方面对治安承包进行规范和完善,从而不断增强其存在夫人生命力,应该尽量避免可能因无章可寻而致其无声无息消亡。 时下,学术界和实务界针对日益繁杂的......
法治视野下法的确定性价值分析
发布时间:2022-09-26
摘 要 法应当具有确定性价值,法的确定性包括法律制度和法律实施两个方面。在语言意义上,所有法律规范应当具有确定性;在行为指导意义上,非惩罚性规范应当具有确定性;而惩罚性规范则不一定。法律在实际适用中也应具有确定性,体现......
现代法治视野下的宗族调解
发布时间:2023-04-20
【摘要】宗族调解是古代民间调解中最普遍的调解方式,在化解民间纠纷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宗族资源对于现代法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宗族;宗族调解;现代法治 中国社会已经从宗法等级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
民族民间文化视野下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8
在中华民族璀璨的文明史中,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舞蹈既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辛勤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的浓缩体现。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在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我国的民族舞蹈陷入了一种危局:不仅生存空......
论析公民社会、公民文化与善治
发布时间:2014-01-17
论文关键词:公民社会;公民;公民文化;政府;善治 论文摘要:善治,是人类社会管理公共事物的理想模式,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社会的最佳配合,更是公民与政府的良好合作。从全社会的范围看,善治离不开政府,但......
论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的法院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2-11-22
论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的法院文化建设 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随之日益提高,利益诉求和权益保障的愿望日趋迫切,越来越多的问题都期待......
人文精神与西方法治传统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1
【内容提要】西方法治,无论是理念还是制度,都源于人们对人生意义、价值的认知和关怀。古典的法治理念和学说脱胎于希腊时期人文思想的襁褓。而近代法治的生成又得力于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的张扬。人文精神的理性追求奠定了近代......
私法精神与中国民法典的编纂
发布时间:2013-12-19
私法精神与中国民法典的编纂 私法精神与中国民法典的编纂 私法精神与中国民法典的编纂 [摘 要]公私法的划分不能仅从规范层面加以理解,而应当从法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功能、市民权利与国家理性等层......
探究公民住房权视域下小产权房的合法与非法
发布时间:2016-09-23
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文件是一个具有历史转折点意义的文件。自此伊始,公民的居住被正式附加了特别的含义,在市场化的理由下,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成为了原本满足公民住房权......
论民法与商法的理性品格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民法与商法的理性品格 论民法与商法的理性品格 论民法与商法的理性品格 摘 要:民法为商法之母源。民法确立并保障一般人格,而商法确立并保障特殊人格。民法与商法的形式理性都表现为法典之纂制......
小议3D打印视野下的商标侵权认定
发布时间:2022-12-11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是一种根据3D产品设计图数字模型,使用金属、塑料、陶瓷等多种材料,通过精密控制的成型设备逐层堆积制造出产品的新技术。3D打印促进了产品设计的民主化和产品制造的社会化,与此同时也使得知识产权制度面临新的......
论法治视野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基本原则
发布时间:2023-06-24
摘要:作为一种典型的行政行为模式,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理应遵守行政法的一般原则。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还应当遵守其特有的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共同指导、规制、调整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整个运行和全面过程,从而保障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健康有序发展。关键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基本原则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DOI:10.13411/j.cnki.sxsx.2016.0.........
简析公民文化视角下的公众监督
发布时间:2014-01-17
论文关键词:公民文化;反腐败;公众监督 论文摘要:公众监督是我国监督机制中的主要形式之一,但长期以来流于形式。本文主要从政治文化角度,即传统社会形成的臣民心理与政治冷漠,官本位思想导致的权力依附人格,信息“黑箱”,来探......
浅议生态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理论教学创新
发布时间:2023-03-12
" 论文关键词:生态文化 文学理论 教学创新 论文摘要:生态文明时代到来之际文学理论的内在变革已提上日程,与之相关的文学理论教学也需适时而变。总体来说教学创新之处有三:一是教学理念上倡导塑造“天人舍一”的整体生态文论观;......
简析公共领域视角下的公民文化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公民文化;臣民文化;村民文化;公共领域;私人领域 [论文摘要]公民文化作为一种适合民主发展的意识形态,应有其存在的公共空间。从公共空间的公共性角度出发,转型时期中国公民文化的培育应从政府的角色转换、公共领......
法治实践视角下公民法律素质培育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13
摘 要 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公民法律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质量和进程。文章讲述为切实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法制宣传教育应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实践中培育......
浅议公平与效率双重视野下的高等教育政策
发布时间:2023-02-24
" 论文关键词 公平 效率 高等教育政策 论文摘 要 公平是高等教育的不懈追求,效率是对高等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作为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高等教育政策,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引导高等教育实现自身的宗旨。 ......
浅探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法治观(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5
论文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在我国社会法治化进程中,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法制发展的科学化,必须对法治的内涵保持清醒的认识,为此,应当树立并坚持正确的法治观。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科学法治观应......
王蒙小说的文化精神别论
发布时间:2023-06-06
摘要:当文坛极力推崇王蒙小说所表述的那种忠诚的精神、豁达的人生态度时,本文力图从另一角度透视王蒙小说别样的精神内涵:小说以“王蒙式的忠诚”传承着儒家至道—不愠不怒,无怨无悔,苦中作乐,忠贞不二。他的对荒谬、灾难的命运的默认,妥......
民法典的品格及其品格形成
发布时间:2023-04-29
民法典的品格及其品格形成 民法典的品格及其品格形成 民法典的品格及其品格形成 [内容摘要] 民法典的品格是民法典内在核心价值追求,其具有深刻的法律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民法典不是简单的条文堆......
比较法视野下商业贿赂治理立法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词: 商业贿赂/立法/比较 内容提要: 当前商业贿赂现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这一现象的形成,除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和重人情、重关系的社会传统外,我国相关立法的缺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反商业贿赂法还存在......
文艺理论研究与民族精神
发布时间:2023-04-07
文学与民族精神研究,是文艺理论研究的课题。文学与民族精神属于上层建筑领域中的意识形态表现,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民族精神常因文学而得以弘扬;民族精神是文学的魂魄。文学常因表现民族精神而得以辉煌。作为民族精神核心内容的爱国主义,是贯穿中外文学的永恒主题。然而,这一永恒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度文学中的表现却不完全相同。于近日召开的“新中国文论6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们从.........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
发布时间:2022-12-07
两个老先生和两个禅师 很多年前,华东师大的施蛰存老先生,招考 研究 生时出了一道题目:“什么是唐诗?”这是一个有意味的 问题 。唐诗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汉语中有很多美好的词语。比如长江、黄河,黄山、长城等。唐诗也是汉语中最......
论精神损害赔偿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精神损害赔偿,是随着《民法通则》的公布实施而在我国建立的一项新的民事法律制度,是我国公民权益的拓展,但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民法理论和民事法律法规都否认精神损害,尤其不承认精神损害赔偿。其主要理论依据是:自然人的人格尊严是不......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法治中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25
【摘 要】人民是享受国家利益的根本主体,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民的需求性就是法治改革的风向标,人民的满意度就是法治建设的试金石!文章分析了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中国法治进步,系统阐述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途径,以期为......
行政法治视野下的中央与地方权限冲突(上)(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09
中央与地方问题的核心,在于两者之间权力的配置。在行政法领域,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的立足点是政府。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也是当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热点和难点。一、中央与地方权限冲突及主要类型 冲突一......
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6-03-25
摘要:当前,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其发展趋势对高校思政教育形成了巨大冲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关乎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对其以后的人生道路影响深远。因此,在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积......
浅论学校文化视野下的农民工子女教育
发布时间:2022-10-10
" 论文摘要:在学校文化这一视角下,去分析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在城市和农村两种文化的夹击中,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中表现更多的是不适应。文化既有冲突,也可尝试去克服其城乡差异,以抵消文化冲突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
论初中语文教育应重视人文精神与个性化
发布时间:2015-09-14
我国《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对基础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作出了明确规定:“中学阶段,既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人格形成的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可塑性极强,是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最佳契合点,语文作为文......
法治视野下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
发布时间:2015-08-20
2012年3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法院一审行政诉讼案件中和解撤诉6.5万件,占48%。说明在我国建立行政诉讼和解制度是很现实和重要的。 一、行政诉讼和解制......
浅析法治思维视野下的疑罪从无
发布时间:2022-11-05
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司法机关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不清,或者是对法律的适用不明,这就是所谓的疑难案件。其中,能否认定被告人有罪成为解决疑难案件的核心问题。对于疑罪问题,学界在某些问题上并未达成一致的......
全球化与本土化冲击下的儒家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13-12-17
孟子曾说过,益友有三,直、谅、多闻是益友。那么,余秋雨很直率地表示如果搭不起第四座桥,缺乏有终极关怀的生命体悟,那么中国文化的深层价值意义就没有办法公诸于世;陈瑞献的慨切陈词,一定要通过顶峰经验,有开悟的心灵,才能够创发......
从中西方文化视角看人格精神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1-22
从中西方文化视角看人格精神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摘要] 中国古代美学很早就注意到审美创作主体的人格对其作品艺术境界和审美价值的影响,强调诗品与人品的统一,强调理想人格的培育,西方的艺术家们也将作品与自我人格等同起来,艺术的......
论析公民法律文化与公民参与行政
发布时间:2023-04-22
[论文关键词]公民;公民文化;公民法律文化;参与行政 [论文摘要]公民参与行政,一般是指公民参与公共行政管理的活动与行为,公民法律文化是公民参与公共行政的法律文化基础。这里的公民,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身份、国籍,而是指与公......
博奕论视野下司法公信力初探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简介:文章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诉讼中当事人与法官诉讼行为的选择的收益情况,指出在现有机制之下,司法公信力提升的障碍。并从博弈信号传递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引 言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其在一生中总是不停地与他......
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法治精神
发布时间:2023-01-03
[摘 要]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美丽中国”。在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确立“依法治国”这个主题以后 ,深刻道出了未来中国发展的主题主线,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法治,需要法......
鲁迅《野草》的艺术精神
发布时间:2022-11-10
1.《秋夜》坚韧的抗争意志:方法,于是生虚无感,这种虚无是一种积极的虚无。鲁迅失望于现实的政治的黑暗与轮回,同时自身个体灵魂也找不到出路,双向的绝望,而又不沉沦于这种绝望。“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
民国文化视野中的四存学会
发布时间:2022-10-29
[摘 要]四存学会的文化观可以概括为以颜李为主体,兼顾中西新旧,这种文化观,明显具有调和论的特征。它既反对全盘西化,又反对顽固守旧,而是主张中西文化互补。四存学会对于如火如荼的新文化运动颇多指责和不满,认为这种激进的行为......
中国文化精神
发布时间:2023-01-15
本书以古今中外为参照,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中国文化的品格、得失与论争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最通俗又极专业的讲述,并阐明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它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简明系统地对中国文化精神突破性的概括,蕴含着历史的智慧与哲理的启迪......
工业化视野下的同光之际海防筹议
发布时间:2023-02-15
近世以来,列强自海上骎骎东来,面对古老中国紧闭的国门,屡屡叩关寻衅。昔日不设防之万里海疆,成外敌疯狂入侵之坦途。面对日益严峻的海上威胁,海防迅速成为晚清国家防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8741875年的同光之际,围绕如何加强海防建设......
浅析文化视野中的法治教育定位——论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6-12-14
一、文化、社会与教育 (一)文化、社会与教育的关系 文化作为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被认为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是对文化最广泛的理解,但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广,其内涵往往越模糊而难以把握。几乎日常生活的......
安全视野下的娄底文化旅游审视
发布时间:2022-11-20
摘 要:用安全的视野审视娄底文化旅游,主要以其作为文化旅游核心资源的紫鹊界梯田、曾国藩故居、梅山文化等为主要关注对象,考察其存在的发展意识、发展条件、发展程度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探究解决安全隐患的路径。 关键词:......
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何顿小说
发布时间:2015-08-24
摘 ; 要:作为湖南本土作家,何顿在小说创作中立足于长沙地域的风土文化,其作品融入了浓厚的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娱乐方式,并在表达中不吝运用长沙市井语言,真实地反映长沙地域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 关键词:地域文化;何顿;小说......
谈民法视野下排污权交易合同法律关系
发布时间:2023-02-16
谈民法视野下排污权交易合同法律关系 谈民法视野下排污权交易合同法律关系 谈民法视野下排污权交易合同法律关系 文章 来源 关键词: 排污权交易合同 法律性质 法律关系 内容提要: 排污权交易合同制度是排污权交易制度体......
死者人格精神利益保护:案例比较与法官造法(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2
关键词: 死者人格精神利益 人格权 近亲属利益 法律漏洞 法官造法 内容提要: 死者人格利益由不保护到保护,为20世纪各国和地区法制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维护人性尊严与尊重社会风俗,死者人格精神利益理应纳入法律保护。但是,由于死者......
公共治理视野下的政府审计责任观浅论
发布时间:2023-06-23
公共治理视野下的政府审计责任观浅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公众对国家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关心程度日渐高涨。在公共治理中,政府审计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或者政府审计将往哪个方向发展更有助于公共治理的......
浅析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2-10-12
【摘 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分析当今农民思想道德状况,正确认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对推......
民族精神与教育传承
发布时间:2023-04-01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人宁可牺牲,也不愿退让国土半寸?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人即便在杀气腾腾的高压态势下,也要坚持传递民族的风骨和不死的文明?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人即使居无定所,食不裹腹,也要坐到课桌前?火种!火种!心中不灭的光明!这世界越是黑暗,这光明越是强大。在中国大地深深扎根的民族血脉,不会屈服于强权。在五千年中华文化土壤里,教育绝不会输给暴力与邪恶。站在历史的节点上,我们既要知道过去为何胜利,更要知.........
论法治视野下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12
摘 要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大学,担负着时代赋予的特殊的历史使命,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使中国大学走向良治之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法治的视角探讨了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几个核心问题,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大......
政党现代化视域下公共权力法治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6
一、政党现代化与公共权力法治化 政党在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也必然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发展。政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政党法治化。政党法治化是提高政党执政能力的基本前提和内在要求。政党法治化的首要任务是依法执政。公共权力运行法治......
依法治国在于弘扬宪法精神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 要 依法治国的根本在于依宪治国,依法执政的根本在于依宪执政。本文指出要让法律信仰成为全民的理念共识,让宪法精神,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让人民监督权力等都能体现在现实生活中。依法治国,就是要把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
浅谈新课改下语文课人文精神内化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 新课改 语文教学 人文精神 内化研究 论文摘 要: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教师不仅应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而且应借助语文的文学性给学生更多人文精神的教育。教师要立足课堂,放眼课外,注重训......
法律信仰-法治社会的精神要素(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30
摘 要: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在要求,是法治社会的精神要素。我国广大地区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法律信仰缺失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通过完善法的运行、推进法制宣传以及增强社会民众的权利意识等途径,加强我国......
“公共精神”:谈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
发布时间:2023-06-21
【内容提要】现代教育的最终使命和核心任务在于塑造和培育民族精神。任何民族的民族精神,实质上是该民族之“公共性”文化精神的理论表达,以及对共同的价值理想、信念的理解和不懈追求。现代“公民社会”需要具备现代性社会精神气质与人......
行政法视野下的法律冲突类型化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区别于法理学从微观抽象视角研究法律冲突,鉴于行政法视野中法律冲突现象的普遍性和复杂性,行政法律规范冲突已经占据了我国法律冲突的绝大多数,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故本文旨在通过时行政法律规范冲突的实证分析得以令我国......
法哲学视野中的民法现代化理论模式
发布时间:2013-12-19
法哲学视野中的民法现代化理论模式 法哲学视野中的民法现代化理论模式 法哲学视野中的民法现代化理论模式 摘 要:民法现代化的理论模式主要有从身份到契约、从契约到制度(身份)以及近现代民法......
构建儿童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发布时间:2022-12-04
何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儿童视野?简要说来,就是成人教育者既不能君临儿童之上,也不能与儿童相向而踞,而只能走入儿童的生命群体之中,与儿童携手共同跋涉在人生的旅途上,与儿童共同探索人生,共同成长。成人应该不是把儿童看作未完成品......
简论手机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作为一种新的沟通工具,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日常必备品,由此产生的手机文化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高校管理者应辩证地分析手机文化给大学生思......
谈大学精神文化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16-11-07
摘要:文化建设对每一所高校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广大师生员工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和条件的改善及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对建设和谐校园,培育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发挥重要作用。大学精神内容丰富,它......
小议民事诉权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05
传统民诉理论在其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充斥着各种诉权学说的争议,理论的争议往往导致实践的困惑。我国司法实践中对民事诉权(以下简称“诉权”)的理解和保护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存在一些模糊概念,加之我国诉权立法上的瑕疵,使广大法......
民法视野下排污权交易合同法律关系探析
发布时间:2023-02-01
民法视野下排污权交易合同法律关系探析 民法视野下排污权交易合同法律关系探析 民法视野下排污权交易合同法律关系探析 关键词: 排污权交易合同 法律性质 法律关系 内容提要: 排污权交易合同制度是排污权交易制度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