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民事事实行为的区分

民事事实行为的区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9 14:43:36
民事事实行为的区分
时间:2013-12-19 14:43:36     小编:
民事事实行为的区分 民事事实行为的区分 民事事实行为的区分

[摘 要]本文在研究民事法律行为历史的基础上,从行为人意思表示效力完全与否的角度区分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同时,从行为与行为结果的角度区分事实行为和人为事件。从而实现,明确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和人为事件的界限的目的。

[关键词]民事法律行为,民事事实行为,人为事件,区别

在民法中,要产生民事法律关系除需具备主体、客体和相关的法律规范外,还需具备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促使法律规范从客观权利转化为主观权利,形成法律关系的原因,这就是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是由法律规范将其和法律后果(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联系起来的具体生活情况。法律事实是反映现实生活情况的存在,具有使法律规范发生作用的杠杆的意义,是把法律规范和具体主体的权利义务联系起来的环节。因此,法律事实伴随法律关系的整个生命过程-产生、变更、消灭。[1]

根据民事法律事实是否具有直接的人的意志性,可以分为事件与行为。其中,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而且不直接含有人的意志性的事实,反之,就是行为。[2]事件的法律后果由法律直接规定,行为的法律后果的内容则既可能是根据行为人意志的内容来确定的,也可能是法律直接规定的,这与行为自身的种类有关。

一般认为,事件可以分为自然事件(绝对事件)和人为事件(相对事件)。[3]自然事件是其发生与人类的活动完全无关的事实,人为事件则是人的活动引起的,但是在民事法律效果中法律不考虑行为人的意思内容(如,就罢工在民法上的意义而言,罢工工人的主观状态就不是民法关注的内容),即视为该事件中不存在人的意思。

自然事件包括人的出生和死亡、自然灾害、一定时间的经过、天然孳息的产生等;人为事件则包括战争、罢工、动乱等。[4]

至于作为法律事实的行为的分类,正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但由于分类标准很多,[5]本文仅从如何区分民事事实行为的角度讨论一下行为的分类问题。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历史和本质

大家公认,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法律事实的一种。但是,在中国对民事法律行为的确切含义存在争论,至今没有停息。为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只有求助于考察民事法律行为的历史才能弄清楚。

法律行为的概念据说来源于德国注释法学派,许多学者认为,最早使用“法律行为”概念的是德国学者丹尼埃奈特尔布兰德(Danielnettelblandt,1719—1791)。[6]而法律行为理论体系的形成,则是以近代德国法学大师、历史法学派萨维尼的著作《当代罗马法体系》于1848年的出版作为标志的。[7]1794年的普鲁士邦法接受了注释法学派的研究成果,最早采纳了法律行为的概念。[8] 法律行为之最先成为民法上的专项制度, 则始于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9]由此可见,法律行为制度的出现不会早于19世纪。

从1794年的普鲁士邦法的规定中可以看出,意思表示、法律行为这些概念的使用,首先是为了对公共权力的限制,是代表民法向公法主张权利。后来,经过萨维尼和潘德克顿法学的改造,法律行为成为民法科学的基础。[10]现代民事法律行为诞生了。

在法律行为概念业已出现的19世纪,所谓的法律行为,客观上是指意思表示,而意思表示是不包含违法性质亦即为立法所绝对禁止性质的,故而专指主体将自己期望发生一定私法效果的内心意愿表达出来的适法性行为[11](何为适法性行为,学者也争论不休)。

到了20世纪,人们发现,意思表示并不全然等同于法律行为,遂又将意思表示仅仅作为法律行为的核心构成要素。 这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法律行为概念的最新表述中,无论是“旨在于发生私法上的效果”之说,或者是“意思之表达不为现行立法所禁止”之义,都是为了限定意思表示才得以出现的附加条件:二是作为法律行为所能够引发的法律后果,事实上“皆以意思表示之内容定之……因此意思表示之问题,遂为法律行为之中心问题焉”。[12]

据舒国滢先生的考察,德文的Rechtsgechaft准确的汉译只能是“表意行为”或如有些学者主张的表示行为、设权行为,与事实行为处在同一位阶;而与中文“法律行为”(在民法中称为民事法律行为)相当的德文是Rechtsakt,它是Rechtsgechaft的上位概念,包括表意行为和事实行为两种。[13]孙宪忠也认为,法律行为一词在德文中本身是Rechtsgeschaft,由Recht和Geschaft构成。Recht本身是法律和权利的意思,Geschaft 本身指的是交易的意思,指权利的转让、让渡等。这个词翻译为“法律行为”不算太确切。因为人的行为有专门的词Handle,跟英文的hand词根是一致的,人的纯粹行为用hand.以个人所为的、能够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在德文中表示为Rechthandlung,从其本意来看,这个概念并没有要求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但是“法律行为”作为一项交易,就必须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因为转让权利必须符合出让人的意思,也必须符合受让人的意思[14](由此,可见翻译与引进外国法律理论的艰难)。

因此,法律行为中应当含有行为人的意志,只有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才是法律行为,其概念可以表述为:民事主体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旨在发生私法上效果的行为。法律行为的本质是表意行为。

二、民事事实行为

关于民事事实行为的含义,据有关学者的归纳主要有四种:[15]

①只要是行为都是事实行为,这是最广泛意义上的事实行为;

②广义上的事实行为是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化的行为,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③广义上的事实行为中的合法行为则是狭义的事实行为;

④狭义事实行为又可以分为最狭义的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这最狭义的事实行为被直接以事实行为称呼。

其实,要明确事实行为的内涵就必须有所取舍,如果不作出必要的限制,所谓的事实行为也许在法律上根本就不可能确定化,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前述①②③种看法过于宽泛,有的甚至把民事法律行为也包括进去了,而我们恰恰需要一个词来概括除法律行为以外的人的各种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既然,民事法律行为实际上是表意行为,那么依照法律后果是否与表意人的意思内容有关,就可以把民法上的行为分为表意行为和非表意行为。[16]前者就是民事法律行为(前文引述的舒国滢先生的观点也是一个佐证),后者由于其法律效果不必考虑当事人的意思,属于法律对于一种事实情况直接赋予一个法律后果,可以称为事实上的行为或事实行为。

因此,我认为,事实行为应当是与民事法律行为相对应而存在的,在界定了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后,其他的凡不以意思表示决定其法律后果的行为都可以看作事实行为。

三、民事事实行为的区分

1、民事事实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行为的基本分类

我国《民法通则》54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这一定义着重强调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但未明确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是意思表示,被学者认为有重大缺陷而受到批评。[17]同时,《民法通则》创立了“民事行为”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以避免使用“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说法,因为,大家认为这种说法存在逻辑错误。[18]民事行为则是指民事主体为了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实施的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行为,即民事表意行为。[19]这实际上是用“民事行为”取代了传统上的“民事法律行为”,从而缩小了“民事法律行为”在中国的外延。正是这一改变,造成了多年来学界对于民事法律行为的争议。所以,未来的立法应当正本清源,确立科学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结束无谓的争执。

实际上,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是从“标准”或“典型”意义上下的,它只能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得到完全的适用,不可能适用于全部的情况。其实,任何定义都是这样,只有找到一个基准点(或稳定态)才可以下定义,而这个基准点常常就是出现几率最高的情况,符合这个情况的就是正常的(常态),否则就属于异常情况(异态)。而所谓“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等违反逻辑的说法,在我看来就是因为呆板地适用民事法律行为定义的结果。一种行为是否合法、有效是法律对它作出的评价,这种评价与定义的基准点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和基准情况一致的才会被法律认可,否则,它的效力就不完全,不论是可撤销、可变更、效力待定还是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这些都不违背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也不存在什么逻辑矛盾。同时,这几种情况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它们最终会变成完全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完全不是民事法律行为。所以,根本不会有逻辑矛盾,也不存在用语不当的问题。

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理论的抽象,这样,我们在给现实中的行为“贴标签”的时候,就应当慎重。只有完全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特征的才是民事法律行为,否则就不是,不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如果,可撤销可变更的行为没有在法定期间内被撤销或变更,那它就是完全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果,效力待定的行为,没在法定期间内得到追认,那它就是无效的法律行为。无效的法律行为就其实质来说和事实行为是一样的,因此它就属于事实行为。综上可知,法律行为其实也是一个过程,它可以发展为有完全效力的法律行为,也可以转变为事实行为。

由上述分析可见,表意行为与非表意行为的分类也是应当作出限制的,它并不完全等同于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划分的“标准时刻”不是行为做出时,而是其效力确定时(只有这时才是稳定状态)。如果可以产生完全的法律效力,这种表意行为就是法律行为,否则就是事实行为,不管其中是否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这样对有法律意义的行为作出区分,其分类就是很清楚的,不会再有模棱两可或无法归类的情况出现。

另外,学术上认为,作为法律事实的行为还应当包括准民事法律行为,它的法律后果也不是意思表示的内容确定的法律后果,而是意思表示作出后依照法律规定发生的与意思表示有关的其他民事法律后果。准法律行为可以说是处于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之间的一种情况,但就其最终的法律效果而言,一般可以归入法律行为。[20]

至于行为合法(或适法)与违法(或非法)的区分由于采用的是另一个分类标准,与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分没有必然的关系。法律既规范合法(或适法)行为也限制违法(或非法)行为,即使是法律行为,它也可能存在违法(或非法)的目的,法律同样不会袖手旁观,违法(或非法)行为在法律上也会产生后果。因此,合法(或适法)与否也无法将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区分开。[21]

2、民事事实行为与人为事件

在法律效果上,事实行为和人为事件都是法律直接赋予的,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为一种行为,后者为此种行为的结果。因此,无意志能力人实施的“行为”、造成人为事故的行为等,在这个意义上都可以算作事实行为,而其结果对于局外人来讲一般就是人为事件。这是从不同的角度作出的区分,反映了事实行为与人为事件的联系,这也说明任何分类都是相对的,只有有限的意义。另外,人为事件一般具有规模大的特点,如罢工、战争,同时,人为事件也不限于事实行为的结果(如,人的失踪就不能看作是失踪人的事实行为)。所以,区分事实行为和人为事件也要具体分析,不存在一个绝对的界限。

由于事实行为范围广泛,且各具特点,属于事实行为的制度只能分散在法律各处,不象法律行为那样系统。从事实行为的法律后果不考虑行为人的意思而言,违法行为、遗失物拾得、埋藏物发现、发明、发现等在一定程度上皆为事实行为。

在此要特别提到不当得利。不当得利,严格来说是一种事实状态,其产生原因既可以是行为也可以是事件。如有学者归纳,不当得利的产生可以基于人的行为,也可以是事件的后果,甚至纯粹是法律规定的后果。[22]所以,笼统地说不当得利是一种事实行为是不严谨的。

注释:

[1]「苏」C·C·阿列克谢耶夫《法的一般理论》(下册),法律出版社,1991年6月,第537-539页。

[2]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74页。

从后文可以看出,这种分类只有相对的意义,即在一般意义上可以起到区分事件和行为的作用。

[3] 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74-176页。

另见,「苏」C.C.阿列克谢耶夫《法的一般理论》(下册),法律出版社,1991年6月,第550页。

[4] 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74-176页。

鉴于本文的观点与该书有一点不同,所以,剔除了其中不合本文观点的例证。

[5] 关于行为的分类,可参见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76-178页。

[6]王利明《法律行为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http://www.privatelaw.com.cn/new2004/shtml/20040517-001715.htm

[7]高在敏、陈涛《论“质、剂、契、券”不等于法律行为》,《法律科学》2002年6期,第69页。

[8] 王利明《法律行为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http://www.privatelaw.com.cn/new2004/shtml/20040517-001715.htm

[9] 高在敏、陈涛《论“质、剂、契、券”不等于法律行为》,《法律科学》2002年6期,第69页。

因此,有人直接以法律行为称呼古罗马法上的“适法行为”。参见高在敏、陈涛《论“质、剂、契、券”不等于法律行为》,《法律科学》2002年6期,第69页。

[18] 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第190页。

[20] 曾世雄《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59页。

[21]申卫星《对民事法律行为的重新思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6期,第43页。

[22] 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731-734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行政事实行为概念考(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14
【论文摘要】:行政事实行为是与行政法律行为相对而言的一类行政行为,对外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可能对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和义务造成实际的影响。从外延来看,包括行政机关的日常建设和维持行为、执行性行为、咨询和通告行为、非正 式行政......
民事法律行为解释的立法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9
民事法律行为解释的立法问题 民事法律行为解释的立法问题 民事法律行为解释的立法问题 「内容摘要」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包括合同的解释、遗嘱的解释等,其差异性大于共通性,制定民法典时统一地规......
效力瑕疵民事法律行为新解
发布时间:2023-04-06
效力瑕疵民事法律行为新解 效力瑕疵民事法律行为新解 效力瑕疵民事法律行为新解 从法律行为的定义可知, 虽然存在是否附加合法性特征的争议, 法律行为乃本质上是一种法律上表现的意效行为。所谓......
民事法律行为本质的再次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9
民事法律行为本质的再次思考 民事法律行为本质的再次思考 民事法律行为本质的再次思考 [摘要] 我国《民法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界定为合法行为是理论上的一个失误,它导致了民法学理论的冲突和认识的混乱,也违背了逻辑规......
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论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内容提要]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要件的规定实质上反映了私权和公权之间的关系,或曰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
民事审判行为及其规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9
民事审判行为及其规制研究 民事审判行为及其规制研究 民事审判行为及其规制研究 摘 要:审判行为是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行为。这种行为直接关系到诉讼机制的运转,......
浅析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新分类-兼论与物权行为理论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05
[论文关健词〕负担行为 处分行为 物权行为理论 [论文摘要〕我国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混淆了物权和债权法律性质的区别,把合同生效等同于合同履行,混淆了物权变动和债权变动在法律根据方面的区别,不利于公平合理地保护买受人和第三人的......
民事自助行为合法性论纲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24
[内容摘要]:一般来说,当权利人的民事权益受到他人侵害而不能协商一致时,总要寻求一些救济途径加以解决,而进入司法程序是最终的救济方式,我们通常称之为公力救济。但在特殊情况下,即使通过公力救济途径仍缓不济急时,法律就应当赋予......
关于我国无效民事行为转换的机制
发布时间:2023-06-22
无效民事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规范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于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进行判断后所得出的否定性的结论。即民事行为由于不具备生效条件而使得当事人企图设立的法律关系最终没有发生。我国无效民事行为理论仍存在漏洞健议构建无效民事行为......
谈论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法律属性
发布时间:2023-04-09
谈论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法律属性 谈论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法律属性 谈论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法律属性 精品 源自 英 语 内容提要: 民法着述关于民事行为的理论多有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内容,其意为“已经成立但效力处于不确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离婚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3-01-29
【摘 要】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问题不同于普通人,因不能自主表达意愿而使其显出特殊性。尽管《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能否提出离婚做了规定,但是学术界对此的争议远不止于此。文章将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离婚......
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行为责任构成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07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被监护人责任构成,阐述监护人责任构成,旨在为相关人员基于被监护人责任构成、监护人责任构成的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行为责任构成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被监护人 监护人 作......
我国民事立法需要“物权行为理论”
发布时间:2013-12-19
我国民事立法需要“物权行为理论” 我国民事立法需要“物权行为理论” 我国民事立法需要“物权行为理论” [摘 要] 随着物权法制定工作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进行,关于“我国民法理论中是否存在物权行......
论私法自治与民事法律行为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31
[内容摘要] 私法自治是私法的最高原则。私法得以自治的基础在于其具有内在的民事法律行为调整机制。正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在调整机制,保障了私法得以自治。未来民法典应以私法自治为基础建立民事法律行为制度。 [关键词]私法自治 民事法......
论法律物权和事实物权的区分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法律物权和事实物权的区分 论法律物权和事实物权的区分 论法律物权和事实物权的区分 内容提要:在物权法中贯彻公示原则后,必然会有法律物权与事实物权的区分,这种区分是客观存在的;在不涉及......
论商业诽谤行为及其民事法律制裁
发布时间:2022-10-08
论商业诽谤行为及其民事法律制裁 论商业诽谤行为及其民事法律制裁 论商业诽谤行为及其民事法律制裁 摘 要:商业诽谤行为是一种公开对特定商事主体及其财产或财产的品质等进行诋毁,造成其经济利......
如何理解民事行为的无因性问题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笔者近年来出版了一本《民法哲学论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发表了一些民法学论文,字数不多,问题不少,有观点上的,表述上的,也有排校上的,心中一直不安。笔者所在的华东政法学院,准备汇编出版教研室成员已发表的......
对民事法律行为本质的重新思考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07
[摘要] 我国《民法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界定为合法行为是理论上的一个失误,它导致了民法学理论的冲突和认识的混乱,也违背了逻辑规则。应该对民事法律行为概念重新认识。合法性并非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特征、必备要素和成立要件,只能把......
试论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
发布时间:2022-12-19
试论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 试论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 试论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 一、引言 在民事司法活动的执行过程中,常有被执行人对多个债权人负有给付义务,而其财产不足履行全部债务的情形......
试论现代民法中诚信原则与民事法律行为之不可分离性
发布时间:2013-12-19
试论现代民法中诚信原则与民事法律行为之不可分离性 试论现代民法中诚信原则与民事法律行为之不可分离性 试论现代民法中诚信原则与民事法律行为之不可分离性 [内容提要]:诚信原则与民事法律行为......
浅谈民事违法审判行为的检察监督措施
发布时间:2023-08-16
2012 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新增纠正违法检察建议这一检察监督方式,实现了对违法审判行为的检察监督。该法第208 条第3 款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
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的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16-09-28
摘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对于事业单位有着重要的有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越来越重要。本文对于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于现在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
从本案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诉讼效力
发布时间:2023-06-23
从本案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诉讼效力 从本案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诉讼效力 从本案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诉讼效力 一、基本案情 张某诉讼其丈夫王某离婚。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张某的儿子和丈夫都......
民事审判与事实探知的相对性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 在民事诉讼中,法院的基本司法权能就是对民事纠纷作出裁判。在民事审判中一直存在这样的理念:即作为裁判者的法院应当查明案件的争议事实,并在此基础上作出裁判。诚然,法院的裁判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这一点并没有错。问题......
合伙应为独立的民事主体
发布时间:2013-12-19
合伙应为独立的民事主体 合伙应为独立的民事主体 合伙应为独立的民事主体 在我国,随着近年来各种合伙企业和组织的普遍发展,关于合伙的法律地位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民法学界的关注。本文试图对合伙......
行为艺术中的身体叙事
发布时间:2022-07-21
行为艺术中的身体叙事 行为艺术中的身体叙事 行为艺术中的身体叙事 中文摘要 叙事是人类组建意义世界最重要的手段,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观念的演进,行为艺术成为一种新的身体叙事形式,身体成为新的叙......
《农业部决定2015年为农民办理12件实事》
发布时间:2023-05-26
今年,农业部继续开展为农民办实事活动,决定为农民办理12件实事。分别是给农民送政策、送书报、送信息;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将新品种展示示范核心区扩大到140个粮棉油大县;开展母牛扩群增量;开展肉牛养殖增产增效行动;开展农机......
小议民事执行中的拒不履行
发布时间:2013-12-19
小议民事执行中的拒不履行 小议民事执行中的拒不履行 小议民事执行中的拒不履行 民事执行指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依照法定的执行程序,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以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的司法活动......
银行卡资金被盗案民事责任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07
摘要银行卡资金被盗案经历了从传统普遍根据过错责任原则由储户承担大部分责任转向现在依严格责任原则由银行负全责的重大变化。一概的将责任加重于银行或储户,都未必具有合理性。本文认为此类案件民事责任的分析应正确把握案件的性质、从......
公司高管违反忠实义务的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5
越来越多的公司股东与公司高管日益分离成两个独立的群体,各司其职,共同为公司的发展壮大作出贡献。作为直接管理者,公司高管运用手中权力损害公司利益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相较于公司其他人员,也屡见不鲜。不少公司高管,正是利用其......
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6-01-11
【摘要】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作为会计核算的最后一道关口,为防范资金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几年来工作开展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工作实践中的瓶颈,最后从统一监督标准、开发综合系统、构建大监督机......
民事行为能力的证明责任-对一个法律漏洞的分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30
一、问题的提出 法律要件分类说是关于民事证明责任分配原则的一种有力学说。德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法院在审判实务中主要依据该学说分配证明责任。我国澳门地区的民法典中对证据的实体部分作了规定,其中第35条关于证明责任的规定......
谈民事公诉应当缓行
发布时间:2013-12-19
谈民事公诉应当缓行 谈民事公诉应当缓行 谈民事公诉应当缓行 但凡略有法律知识的人都知道:法人拥有自己独立的资产,法人对自己独立的资产具有所有权。这也是法人可以具有民事权利和独立承担民事......
民事强制执行法性质
发布时间:2022-10-22
民事强制执行法性质 民事强制执行法性质 民事强制执行法性质 民事强制执行法的性质,可从多个角度来考察和认识。笔者认为,民事强制执行法的主要性质是: 一、民事强制执行法是公法 民事强制执......
论民事纠纷的行政调解
发布时间:2023-03-19
摘要:行政调解作为我国调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调解”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行政调解存在着有效规制机制、执行力的力度不够、调解低效、调解权滥用等缺陷,导致行政调解的制度功能和社会价值都未能有效的实现。对于......
探析从民事处分权视角看民事再审程序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关键词:处分权 当事人 再审程序 论文摘要:当事人的处分权是最基本的诉讼权利之一,不但在一审和二审程序中要切实保障,更要在民事再审中予以充分尊重和保护。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
分析作为哲学事件的巴迪欧“事件哲学”
发布时间:2022-12-10
巴迪欧的事件哲学本身就是当代哲学的一个事件,齐泽克的此番论断是对巴迪欧哲学的精确评价。事件是法国思想谱系乃至于现代哲学思潮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概念,其事件的基本特征从其肇事之初就涵盖了关于断裂的思想。就此而言巴迪欧思想中的事件也并没有逃离这一藩篱。那么,为何齐泽克唯独将巴迪欧的事件哲学称为哲学史上的事件,将其视为一种哲学上亢奋突兀的变奏曲插入,判断其中爆发出来的荒蛮之力足以震荡整个哲学发展路径?若想阐.........
试论大理地区民事习惯法
发布时间:2023-08-05
白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之一,而大理地区是白族居民的主要居住地,全国约有80%的白族居住于此。根据白族大量而丰富的民间传说、文献典籍、碑刻和相关的考古发掘,在新石器时代,白族人民就已经活跃于洱海地区,并创造了光辉......
论民事强制执行新理念下债权人的作为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08
有人称执行难为“天下第一难”,1999年7月,中共中央11号文件转发《中共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解决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的报告》,2009年11 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又提出要“切实解决执行难”,近一段时间以来,法院系统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改......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执行难”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3
摘 要 执行在司法程序中是对受害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程序保障,而执行难则直接影响了权利人的权利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保护,更影响着司法权威和法律的神圣,执行难引发的各种问题,不仅影响着民众对法律的信仰,同时也会引发更多的社会......
苗族民间动物故事的分类及叙事特征
发布时间:2023-02-04
摘 要:在漫长的人类社会中,动物与苗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最初的各种各样的动物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中苗家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以动物为主角的各种祭祀活动,根据动物传说而来的民俗节日,苗族服饰、刺绣、蜡染上的各种动物图......
民事执行措施论(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26
关键词: 民事执行/措施/专题研究 内容提要: 编者按:“国家的凝聚力和国民对她的忠诚,取决于国家保证个人福祉的能力,热爱国家是由于她得到好处的结果”(英国:埃里.凯杜里语)。而国家保证个人福祉最重要的手段是实现法律的价值,保护......
对抗诉机关在民事抗诉案件中举证行为的质疑
发布时间:2023-03-02
对抗诉机关在民事抗诉案件中举证行为的质疑 对抗诉机关在民事抗诉案件中举证行为的质疑 对抗诉机关在民事抗诉案件中举证行为的质疑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
民事强制执行定位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6
民事强制执行定位研究 民事强制执行定位研究 民事强制执行定位研究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民事强制执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保障着法律的实施和当事人权利的实现。经济的发展,执行案件的增多,使强制执行出现了困......
刍议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的监督
发布时间:2022-08-17
内容摘要: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的监督是2012年《民事诉讼法》新增加的内容,需要处理好与审判监督、当事人权力救济、对调解书监督的关系,把握好审判人员违法与审判程序违法的界限,准确运用好检察建议。 关键词:审判......
试评我国民事执行参与分配制度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民事执行中的参与分配制度是处理多个债权人对一个债务人申请执行情况的一种具体方式。它是我国破产法律制度不完善的产物。虽然在功能上与破产法律制度相似,然而却不能与之相媲美。笼统、简单的现行法律法规也不能满足现实......
对民事送达的实践性思考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 要 本文将逐个分析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留置送达和公告送达的适用范围和不足,并通过分析电子送达的立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完善我国民事电子送达的建议,以期在顺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的同时,保障民事诉讼效率价值的体现,并保证当......
以民事诉讼为视角浅析当事人不良诉讼心理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摘要】 任何人的任何活动,都有着心理上的成因。在具有高度社会性的诉讼活动中,当事人的一举一动,无不是其心理的反映。随着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不断增加,把握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过程,对于正确适用法律,解决纠纷......
论事实婚姻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 事实婚姻是指没有配偶的男女,未依法履行婚姻家庭法的规定办理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公开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本文从事实婚姻与法律婚姻的关系谈起,具体分析了事实婚姻产生的原因,以及它对社会造......
论法官判案“以事实为根据”
发布时间:2023-08-05
目录内容提要与关键词........................................................................(1)一、问题的提出........................................................................(1)二、对问题的初步分析.................
民事执行措施的适用层级化
发布时间:2016-09-07
一、民事执行措施适用层级化的法理内涵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平衡 执行作为一个把法律效力转化为法律实效的过程,其间掺杂了大量的程序外因素法官不断地受到各方当事人、案件主客观条件以及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而言绝对的......
叙事性舞蹈在音乐剧《西区故事》中的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7
音乐剧是高度综合各种表现形式的舞台艺术,其表达方式是以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发展推动和演绎剧情的。在音乐剧舞蹈的发展历程中,音乐剧舞蹈编导一般根据剧作家规定的不同戏剧题材,编创出符合剧情和角色需求的舞蹈段落。因此,音乐......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3-01-22
民事执行制度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制度,民事审判程序的终结只意味着当事人的实体权利获得了法律上的确认,权益的真正实现还有赖于民事执行程序的保障。目前,普遍存在着法院执行人员违背法律规定,在执行程序中侵犯当事......
为民间野生人物立传的叙事探索
发布时间:2022-09-14
如果以2005年在《花城》第6期上公开发表中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力》和《棺材匠》为艺术的开端,那么朱山坡正式的小说创作生涯已经有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朱山坡凭借其一系列令人讶异的小说作品,如长篇小说《懦夫传》、中篇小说《跟范......
在民事诉讼法中设立行为保全制度初探(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02
【内容提要】本文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设立行为保全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借鉴国外及台湾地区在这方面的立法,进一步提出在我国设立该制度的立法建议。【关 键 词】财产保全/先予执行/海事强制令/行为保全 从......
论民事诉讼执行程序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26
【论文摘要】: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其解决民事争议可以分为审判程序和执行程序两个阶段。虽然在立法、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都把民事诉讼审判阶段作为重点,但是执行程序对于保证解决民事争议,保证当事人民事......
分析寻衅滋事罪中随意殴打他人行为的认定
发布时间:2023-08-23
寻衅滋事罪是从1979年刑法第160条规定的流氓罪中分解出来的一种罪。主要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损毁或占用公私财物、聚众闹事等行为。这是现在司法实践中比较常见的罪名之一,在寻衅滋事罪中的随意殴打他人的行为,如果构......
乡土视角下的农民实践行为逻辑分析
发布时间:2015-08-12
摘 要:有关我国农民的行为逻辑,在学术界存在三种讨论:“公”与“私”哲学层次的讨论,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的二元讨论,经济理性和社会理性的调和讨论。作者基于农民对乡村公共物品的选择研究,认为影响农民行为逻辑的社会理性可细分......
过失为故意侵权提供必要条件行为的民事责任_经济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10
侵权的形态是丰富而复杂的,同时由于我国侵权行为法还没有制定,因此对于侵权形态的类型化、法律责任的承担、侵权的法律适用等方面还有很多模糊的法律问题有待探讨。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 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
别让董事会成为“事后诸葛”
发布时间:2023-08-05
当最优秀的CEO江郎才尽时,董事会就要成为企业战略成功的关键。但不幸的是,大多数董事会对自己在战略方面的作用感到困惑而无法贡献价值。 人们普遍认为战略思考是首席执行官和高管团队的责任,这就导致某些董事会沦为CEO的橡皮公章......
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肈事罪
发布时间:2023-04-14
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肈事罪 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肈事罪 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肈事罪 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肈事罪 江西省吉水县人民法院 肖晖 案情被告人王某,男,26岁,汉族,养殖户,住江西省吉......
试论以“联”行事—对联与言语行为理论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对联 言语行为 以“联”行事 论文摘要:历来时联被定性为文字笔墨游戏、样式、民间文学、形式等,这些观点大都是从丈学、、民俗学等角度进行审视。对联是一种对称、简短、诗性的言语行为模式,对联的使用实质上是:以......
论汽车交通事故及其民事赔偿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研究汽车交通事故民事赔偿的必要性(或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等机动车辆日益成为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重要交通工具。尽管我国的汽车拥有总量占世界汽车总量的比例很低,汽车人均拥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相当大......
从民事再审事由设置基本理念看我国民事再审事由的修改(1)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民事再审事由设置上有其固有的理念与原则,总的原则就是要有所限制,应该在追求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益、判决正确性与稳定性之间进行平衡。因此,民事再审事由应该从再审事由设置的理念和原则出发进行重新界定,应当体现具体、明确......
清代中原地区的立嗣民事习惯问题
发布时间:2022-10-28
摘要:清代中原地区绝嗣家庭同姓继嗣的情况最为普遍,是主流,包括独子兼祧或二子并继等特殊情况;而异姓承嗣和招赘承嗣的情况作为同姓继嗣的补充,体现了乡土社会民众的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原则。血缘承祧历来被人们所重视,但人为......
穿行于民法行政法之间——行政立法的民事制约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9
穿行于民法行政法之间——行政立法的民事制约问题 穿行于民法行政法之间——行政立法的民事制约问题 穿行于民法行政法之间——行政立法的民事制约问题 内容提要:行政立法的民事制约命题的提出,......
实行人员聘用制后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
发布时间:2022-10-07
摘要: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开始实行人员聘用制之后,在人事档案的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改变,人员聘用的管理制度与正式编制不同,因此在人员流动方面比较频繁,也给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对实行人员聘用制度之后,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关键词:人员聘用制;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我国单位普遍实行的人员管理制度,人事档案管理就是对.........
从民事主体到商事主体
发布时间:2013-12-19
从民事主体到商事主体 从民事主体到商事主体 从民事主体到商事主体 内容提要:本文将主要探讨在民商法发展历史中,从民事主体到商事主体演进的历史轨迹,寻求两者在历史发展中的互动与相互关系,......
改善民事行政法律监督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09
[摘 要]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的监督机关,但由于工作重心的偏差,导致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工作在监督的方式、受案范围、职权以及程序等在立法上均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严重制约了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工作效果。笔者就当前民行诉讼监督工作中存在的......
简论刑法论文之共罚的事后行为
发布时间:2022-08-09
简论刑法论文之共罚的事后行为 【内容提要】共罚的事后行为并非当然的不罚,而是与前行为一道进行了共罚。共罚的事后行为是包括的一罪。在刑法对前行为不能评价之时,如果事后行为的诉讼时效尚未届满,则对事后行为可以进行评价。共罚......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2-12-14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主要监督对象是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内容和行政诉论的内容,它是检查机关行使监督职责的重要内容。做好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能够使我国法律的执行更加公正、使社会的秩序更加稳定。基于我国的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过去存在的......
民事执行存在问题的病理探析
发布时间:2013-12-19
民事执行存在问题的病理探析 民事执行存在问题的病理探析 民事执行存在问题的病理探析 一、民事执行制度存在的病理 民事执行制度承担着将裁判的生效判决以及各种有效的法律文书付诸实施,以实......
浅析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的误区
发布时间:2023-01-30
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目前已成为军事体育训练领域的热点和焦点,无论院校还是部队都在进行此领域的研究和训练尝试,某部还进行了战斗体能的试点;目前陆军提出了强大体能与技能完美结合的说法。这些都是军事体育实战化训练的集中体现,然......
探析法律中的事实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25
【内容提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其目的旨在要求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客观公正。但是随着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其中的“事实”的理解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从而......
实践中的民事审判-四个中级法院民事一审程序的运作(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8-05
一、研究的出发点和调查方法 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学领域的大多数研究除了介绍外国民事诉讼制度的理论与实务,为我国审判方式改革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提供参照之外,最主要的方法是从立法论及解释论的角度来论述我国民事诉讼“应当”......
民事经济案件执行难的原因探究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3-08-04
民事经济案件执行难的原因探究及对策分析 民事经济案件执行难的原因探究及对策分析 民事经济案件执行难的原因探究及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社会经济活动日趋频繁,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在实践中的完善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15-08-04
内容提要: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新型监督模式,在司法实践中日益显现出优越性。虽然新民事诉讼法确定了民事再审检察建议的法律地位及适用范围,但从整体上来看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要充分发挥民事再......
民事上诉发还重审应以一次为限
发布时间:2022-09-05
民事上诉发还重审应以一次为限 民事上诉发还重审应以一次为限 民事上诉发还重审应以一次为限 笔者近日办理了一起租赁合同中承租人借款合同纠纷申诉案,先后经历判决四次、裁定两次,历时8年多,其中一审判决三次......
论民事活动
发布时间:2023-05-26
论民事活动 论民事活动 论民事活动 在理论研究中,有些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不言自明、显而易见、最容易让人理解和明白的概念往往正是那些非常缺乏深入研究而令人费解的概念。这些概念高频率的出现和......
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制度
发布时间:2022-10-09
关键词: 举证责任的分配;盖然性说;举证责任的分配标准;立法完善 内容提要: 举证责任的分配是民事举证责任制度的核心问题,也是民事举证责任理论研究中最富有争议的问题。国内外理论界对民事举证责任的分配有多种学说。我国民事诉讼......
海事行政主管机关实施海事调查处理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3-12-18
本文先对海事行政主管机关的行政职权、工作性质作了粗浅的介绍,以使从未接触过这一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的同志对这一工作有所了解。通过围绕海事行政主管机关调查处理海事的合法性、有效性、便捷性,分析海事行政主管机关和海事法院解决海事......
论民事判决“执行难”的原因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要】民事执行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是民事诉讼程序终结的最后阶段。然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常因某种原因得不到很好地执行,出现了“执行难”的问题。因此,我国民事执......
关于民事公益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0
一、公益诉讼的性质界定 (一)公益与公益诉讼制度 公益(Public interest)中西方表述不尽相同、西方国家的公益常指代社会公益或是公序良俗,我国则表现为社会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和公共利益含义、单纯界定这个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有可能......
全民健身活动与公益事业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03
摘要:以第六届南昌市百里健行的参与者、赞助商和主办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对南昌市百里健行活动与公益事业相结合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应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民间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的模式......
试论民族地区高校群体突发事件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8
" 论文摘要 最近几年,我国民族地区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不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且影响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极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本文致力于分析民族地区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及诱因,为民族......
民商事纠纷与刑事犯罪交叉时民事合同效力认定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民商事纠纷与刑事犯罪交叉时民事合同效力的认定是目前民商案件审理中的难点,也是讨论的热点,着实让人头痛。比如四川省有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历经八年诉讼,抗诉申诉五次审理,双方当事人均不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一是民刑交......
简论民事权利能力与当事人能力的分离及其原因
发布时间:2023-03-27
简论民事权利能力与当事人能力的分离及其原因 这篇简论民事权利能力与当事人能力的分离及其原因,是查字典范文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 当事人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分离 内容提要: 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实体法......
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21
内容提要:举证责任分配制度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制度之一,其设立目的的主要是解决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是法官如何裁判问题。所以无论大陆法系抑或英美法第都一向重视该制度的研究、运用。但由于受传统审判理念的影响,我国对该制度重视不够。审......
《北辰民间传说故事集》出版发行
发布时间:2023-01-01
近日,由中共北辰区委党史研究室、区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编辑出版的北辰区地情资料丛书第五辑――《北辰民间传说故事集》,由吉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民俗文化发展在于民间传说故事的传承。为深入开展地方特色文化研究,推......
民事诉讼法的另岸风景――读《美国民事诉讼法》
发布时间:2015-08-21
在现代社会,诉讼是获得公众认可的、由公共财政予以支持的基本纠纷解决方式。民事诉讼程序设立之目的就在于民事争端能得到公正、高效和经济的解决,最终实现对私权的保护。美国民事诉讼法因其复杂的程序规则以及严密的概念术语,体现......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