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研究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研究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3 01:38:20
研究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时间:2023-02-03 01:38:20     小编:

一、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人类社会的常态

卫生条件的改善、医疗技术的推广、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保健意识的增强, 大大降低了人类的死亡率, 使人类寿命普遍延长。这一进步被视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社会发展成果之一。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已从19501955年的46.6岁提高到20052010年的67.6岁。其中, 发达国家人口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从66岁提高到77岁, 延长了11年;而发展中国家则从41岁提高到66岁, 延长了25年。中国在这方面的变化尤其显著,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还不足40岁, 而2009年这一数字已跃升至73岁, 并预计在20452050年达到80岁。

在人类寿命普遍延长的同时, 人们的生育行为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人口快速增长以后,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生育水平依次开始下降, 全球的总和生育率已从19651970年期间平均每名妇女生育5.0个子女下降到20052010年期间平均每名妇女生育2.6个子女。这种全球范围内的生育转变有效降低了人口爆炸的危险, 尽管世界人口总量仍在持续增长, 但其增长速度已经大大减缓, 20052010年间全球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1.1%。人口生育行为的变化在中国更为突出, 自1970年代以来, 中国人口生育水平显著下降, 全国的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下降到目前的1.61.7左右。中国人口的膨胀性增长得到有效抑制, 人口自然增长率目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08年仅为0.5%。计划生育政策和项目的实施无疑是中国生育率下降最为关键的推动力之一, 与此同时, 经济社会的发展、妇女地位的提高、教育的普及、家庭规模的缩小、人口流动的加剧, 以及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都直接或间接地对生育率的下降发挥着作用。

人口增长模式的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加速了老龄化进程, 人类社会开始全面进入老龄化阶段。作为一种必须面对的客观趋势, 人口的老龄化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概莫能外, 差别只是出现的早晚和进程的快慢。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10% (即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基本标志) 的国家和地区已有77个, 而到2050年, 这一数字可能增长到165个。 不仅如此, 全球的老年人口每年正以2%的速度增长, 不仅高于同时期的整体人口增长率, 而且超出其他各年龄组的增长速度。

就中国而言,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所发布的数据,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中国人口的比例在2000年首次突破10%, (11) 并在2009年达到12.5%。截至2008年, 在中国的33个省市区 (包括香港、澳门, 不包括台湾地区) 中, 除了西藏 (9.68%) 、青海 (9.85%) 和宁夏 (9.47%) 之外, 其他30个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均超过了10%, 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上海老年人口已经占户籍人口的22.5%以上。从长远看来, 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在未来的40年间将持续快速增长, 并预计在20502055年达到峰值, 即使以后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会有所放慢, 但总的趋势是2100年时中国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将维持在34%的水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中国乃至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总体上是不可逆转的, 老龄化现象将在整个21世纪持续存在。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现代医学及生命科学可望获得新的突破, 进一步延长人类寿命的可能性将会不断增大, 而回复到传统社会的高生育率和大家庭模式的概率微乎其微, 至少现在还难以想象这个世界会再次年轻。

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人类社会的常态。它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人口再生产模式从传统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向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转变的必然结果, 甚至可以说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人口老龄化绝不是一种短期现象, 无论今天或是未来, 每个人都注定生活在一个老龄化社会, 那种年轻的社会已经一去而不返。既然如此, 我们就应该正视人口老龄化并适应人口老龄化, 对这一社会基本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 使人类社会在老龄化的前提下继续健康、协调地运行和发展。然而遗憾的是, 今天仍有许多研究者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态势, 并将其视为沉重的负担。许多研究也都是在传统的逻辑框架内探讨防止或延缓老龄化的种种途径, 这其实是用20世纪的思路和方法来应对21世纪的挑战, 难以真正解决问题。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影响

作为今后人类社会的常态, 人口老龄化从本质上讲并没有好坏之分。但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制度安排下, 人们仍对这种前所未有的人口学变化缺乏必要和及时的反应、适应和调整, 从而使得老龄化在今天仍然更多地被视为是一种挑战, 并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在经济领域, 人口老龄化会对储蓄、税收、投资与消费、社会福利体系、劳动力市场和产业结构等形成冲击;在社会层面, 人口老龄化将对卫生与医疗保健体系提出新的要求, 并影响家庭结构、代际关系、住房与迁徙等;在文化与政治上, 老龄化不仅会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 而且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甚至政治力量格局。在中国, 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以及敬老尊老的传统道德行为准则等因素, 还不同程度地放大了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制形成压力

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基本形式, 是推动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必要保证,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不仅直接关系老年人 (特别是贫困老年人) 的基本生存状况, 其运作与分配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还会直接影响社会制度的公平与公正。

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持续变化, 中国大陆劳动力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关系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老年人口赡养比正在不断提高,中国现收现付式的养老金制度面临极大压力。从20062008年, 中国的养老金支出从4897亿元升至7390亿元, 平均每年增长22.84%, 这部分是由于领取养老金人口数量的增长, 部分可归因于个人养老金的提高。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 20012075年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累计将达9.15万亿元,这势必给国家财政带来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 中国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仍显狭窄。至2010年6月, 中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45亿人,比2007年增加4300多万人, 尽管已覆盖总人口的18%左右, 却仍低于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20%的最低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形成的二元社会结构, 还使城市居民所享受的各类社会保障福利远未能覆盖到农村地区。我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 大部分拨付给了城市居民, 用于农村社会保障的公共支出非常有限, 自2009年开始试点的新农保尽管进展很快, 至今也只覆盖了不到6000万人。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和城乡人口迁移流动的持续, 中国农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压力相对于城镇将更加突出, 特别是在西部和贫困地区。

不仅如此, 医疗保健和社会服务的相对滞后, 以及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也对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新的要求。仅养老机构的床位数量一项, 便难以满足当前老年人群体的服务需求。截至2008年底, 中国各类养老机构共有42040个, 床位235.5万张,仅占全国老年人口数量的1.47%,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7%的水平, 也未达到一般发展中国家 (如巴西、罗马尼亚) 的2%3%的水平。在这些已有的养老机构中, 救助型的农村敬老院的比例虽然达到了77.84%, 但它们大多年久失修, 平均床位数仅有30张、有的甚至不足10张, 远未能有效缓解农村老年人群的照料问题。探索解决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人口老龄化对于能否以及如何建立城乡统筹、形式多样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制度、增加公共医疗服务资源供给, 以及合理控制公共养老金的规模和公共医疗卫生费用的支出, 都将是严峻的考验。

  (二) 人口老龄化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贝克认为, 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风险不断累积、突发事件频发、公共安全危机的破坏性不断扩大的风险社会 (risk society) 之中。世界金融危机已经证明了当今世界的这一特征, 全球化更使得有些风险脱离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中国社会仍处于转型期, 受到不同程度现代风险和传统风险的影响, 其公共安全问题不断显现, 并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而由初显逐渐发展为凸显, 快速的老龄化在无形中加剧了高速现代化所产生的社会与经济压力。因此, 中国的公共安全, 特别是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公共安全问题, 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首先, 中国的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未富先老仍是中国当前的阶段性特征。这种快速的老龄化与相对滞后的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将是老龄化社会的社会风险得以积聚、发展的直接原因。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 逐渐加深加快的人口老龄化很可能使其落后的经济难以为继, 从而在带来严重的地方财政危机的同时, 引发公共安全危机。美国著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CSIS, Center for Strategic International Studies) 在2008年与2009年相继发布题为《大国的银发》和《中国养老制度改革的长征》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 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达到老年抚养比的峰值, 由此产生的财政负担会让年轻一代承受日益沉重的压力, 并构成社会的不稳定力量。

其次, 老龄化所导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会对国家职能、政党制度、政治环境的稳定等重要政治结构产生影响, 并不可避免地使不同年龄群体之间产生利益冲突。老年人口的大幅度增加必然在中国形成一个重要的压力群体, 会成为政党或不同政治力量所争取的对象。随着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 未来老年人的参政意识将会不断增强, 这使得老年政治团体的形成成为可能, 进而对不同年龄群体间的政治力量格局进行重新划分。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 从代际冲突的角度来看, 政府完全有可能为了维护当代人, 特别是当代老年人群体的利益, 而不得不以牺牲未来几代人的发展潜力为代价来求得政治上的稳定,这自然会给未来的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埋下隐患。

此外, 全球化、城市化、世界性的资源紧张等社会与经济趋势也都不同程度地放大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发达地区的集聚, 在缓解城市年轻劳动力短缺并为解决城市养老服务提供充足人力资源的同时, 势必造成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据统计, 2008年中国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14.49%, 高于同期的城镇老龄化程度。农村老年人本已面临低收入、少社保的窘境, 又遭遇严重的空巢问题。 同时, 那些农村迁城的劳动适龄人口却因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制约而难以获得城市居民的资格或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 从而在原有城乡二元体制的背景下出现城市内部的新二元结构。不难想象, 这些积蓄的问题一旦爆发, 将会对公共安全产生极大的冲击。

  (三) 人口老龄化对文化传统造成冲击

从历史上看, 中国是一个按照人际关系和血缘关系而非地域原则进行统治的国家,其传统文化孕育出浓重的尊老成分, 即所谓的孝文化或崇老文化。在传统社会中, 这种文化模式具有强烈的伦理性和制度性特征, 它不仅规范人们的行为, 还主导了中国的主流社会价值。孝文化直接参与塑造中国人家的观念, 使亲子关系成为中国家庭关系的核心, 而不同于欧美国家的以夫妇关系为家庭轴心。亦因此, 赡养父母对中国人来说是天经地义的职责, 是自己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延期回报, 由此而发展出的中国家庭养老文化绵延千载。然而, 随着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 传统的养老文化和孝文化在不同层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而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则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尽管大量的个案研究与社会调查表明, 老年人在家庭中权威的减弱似乎并未导致中国现代家庭养老方式的重大变化, 无论是住在一起还是分开居住, 中国的老年人仍与他们的成年子女保持着频繁的交互关系。但中国传统孝文化与崇老文化的衰退, 使得以亲子关系为主要形式的家庭关系不得不用血泪来丝丝切断, 老年父母与其成年子女之间浮现出越来越广泛的等价交换关系。有研究表明, 父母对子女的投资及帮助 (如早年的教育投资、经济援助, 以及近期的照看孩子、做家务等家庭服务) 同子女为父母提供养老帮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人口老龄化促使中国的家庭养老由文化模式走向行为模式, 具有越来越大的随意性。

此外, 在中国人口转变和社会转型并进的复杂背景下, 家庭规模不断缩小, 传统大家庭已不复存在, 家庭功能不断弱化, 提供给家庭成员的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支持和资源也逐渐减少, 家庭内部的代际关系被迫实现社会化, 这种过程在中国远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更加深刻和迅速。以孝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只能调节家庭内部资源的代际转移与分配, 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却无能为力。

伴随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 用于老年照料等方面的家庭资源与社会资源都变得相对稀缺, 已经社会化了的代际关系可能会更多地表现为冲突而不是认同。目前中国的不同社会群体对老年人的主观评价以及他们对老年人生存现状的客观评价, 都存在一定的老年歧视 (ageism) 倾向。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 使中国人对老年人的社会认知迅速地由伦理本位转向为道德本位, 而道德的约束力在今天的中国尤其值得怀疑, 以至于探望老人这一基本的家庭代际交往都必须通过法律来加以规范, 一些无视老年人需求、虐待老人的现象更时有发生。这种代际之间的断裂性或不连续性, 已使得代际矛盾和冲突成为一种骤生的社会现实而凸显。

以上我们仅从三个方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了分析, 事实上这些影响已逐渐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不同层面。尽管人口老龄化首先是一种人口现象, 但其并不外在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 也不是一种与全球化、城市化、家庭核心化、贫富两级分化等无关的问题, 它正与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文化问题及趋势联系在一起, 并在与它们的相互作用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因此, 应对人口老龄化在很大程度上已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 而需要统筹各种不同系统的作用以形成合力, 从而对整个社会的组织和运行进行再设计。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公共政策视角

人口年龄结构是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更是其他社会结构包括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组织结构等的基础。当人口年龄结构发生重大改变时, 必然要求对基于社会结构的相关制度或政策做出相应调整。由于人们的观念转变和社会形态的演变都需要过程, 使得这种调整往往滞后于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和问题并不完全来自于老年人或者老龄化本身, 而更多地源于人类社会对这种变化缺乏必要和及时的反应、适应和调整。换言之, 现有的社会制度或政策体系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 这使得公共政策调节成为应对老龄化的必要手段。

尽管至今也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 但这丝毫不影响公共政策对于减轻个体的痛苦或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所发挥的巨大功用。从本质上讲,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公共需求的应对, 其产生与发展体现了政府的执政理念和社会的主流价值, 并总是依赖于当前的社会现实与条件, 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现在, 人口老龄化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现实, 它将作为一种社会常态而长期存在, 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公共政策将不得不面对这一变迁并做出反应, 以使我们的社会尽快适应它。

从现有的相关公共政策研究来看, 单单针对人口老龄化或者它的某一方面进行论证和建议的研究取向相当普遍, 但它们经常忽视与之密切相连的其他问题或者同一问题的其他方面, 有着明显的工具理性特征, 难以反映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因而不足以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冲击。

  (一) 仅仅调整人口政策不足以应对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人口现象, 它是人口转变模式变动的必然结果。由于人口政策的实施在规范中国人口生育行为乃至推动中国人口转变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人们也自然而然地将应对老龄化的希望寄托于人口政策的改革与完善。现行人口生育政策已在中国实施30多年, 并实现了政策制定之初的人口目标, 而与此同时, 该政策的继续实施对人口年龄结构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或风险却正在不断集聚, 亟需根据现有人口发展态势适时调整并加以完善, 以逐渐改变人们的生育行为, 并借此延缓老龄化的速度, 为未来世代赢得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时间。然而, 正如本文已经论述过的,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寿命延长与生育水平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进程不可能因生育政策的调整而得到根本性逆转。人们可能更需要做的是适应这一人口变化趋势, 通过调整或重构制度安排和整合公共政策来协调这种老化的人口年龄结构与现有政策体系之间的矛盾。过去, 我们的公共政策大多以青年型或成年型社会为基础;而现在, 我们却必须考虑到老年型社会。因为在不久的未来, 这个社会三分之一的人都将超过60岁。

  (二) 仅仅调整对老年人的政策不足以应对人口老龄化

老龄化问题常常被看作只是老年人的问题, 即如何为老年人提供经济赡养和公共服务的问题。如果人们能够认识到老龄化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常态, 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形式, 便不难理解仅仅调整对老年人的公共政策无法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众多挑战。事实上, 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是一个相互关联、彼此重叠的过程, 只有将个体发展的各个阶段和人口结构的各个层次联系起来考虑, 才能够夯实老龄化政策设计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 (WHO) 于1990年和2002年相继将健康老龄化 (Healthy Aging) 和积极老龄化 (Active Aging) 作为应对老龄社会的战略性目标。健康老龄化侧重成长的延续性, 强调晚年的生活能力取决于早年生活的积累;积极老龄化则重视参与, 它使老龄化问题不再局限于老年人, 而成为全民参与的主题。这些目标显然无法通过仅仅关注老年人的社会政策来实现。老年人的健康和医疗保健支出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对年轻人的健康投资和全社会生活、行为方式的转变来改善;老年人的养老金问题也需要通过提高年轻人的劳动生产率和推动老年劳动力的经济参与来缓解。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潜在可塑性, 不同年龄的群体在生存和发展中必须通过不断选择和相互补偿来推进社会的现实性发展。

  (三) 仅仅调整某一部门的政策不足以应对人口老龄化

经济合作组织 (OECD) 国家的大量实践表明, 以某一部门为基础制定的公共政策项目在实施过程中, 必须有其他部门的配合与支持, 才能够达到该政策所要实现的目标。人的需要是通过多种渠道或系统来满足的, 公共政策要想发挥持久有效的作用, 就必须促进和协调各种不同系统共同发挥作用, 而不是仅仅依靠某一项目、某一部门或某一社会系统来承担责任。考虑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影响, 只有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 才能形成一个促进不同社会系统共同发挥作用的应对老龄化的公共政策框架体系。

需要指出, 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并不是简单的化零为整, 而是要使不同的社会系统及其相关政策之间能够真正协同起来。但在现实中, 由于缺乏整合, 出现政策冲突或政策衍生问题的例子并不少见。例如:根据中国的国情与发展现状, 家庭养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多支柱养老模式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尽管政府部门也在采取措施帮助家庭提高其参与养老服务的能力和积极性, 但从整体上讲, 近年来的不少政策却有意或无意地加速了中国家庭居住模式的核心化, 进一步削弱了家庭的养老功能。以个人劳动为基础的收入所得税制度、为控制房价增长过快而出台的住房新政等均属此列。又如: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现有医疗卫生体系形成巨大压力, 除了卫生部门自身的改革之外, 更需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来改变传统的医疗卫生模式。然而, 我们现有的医学教育体系 (包括教学内容) 却远没有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做出积极的回应, 我们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也未能相应进行有效的调整, 因而常常困扰于缺乏必要的资源不能为老年人口提供服务。

不难看出, 尽管人口老龄化首先表现为一个人口问题, 但却难以仅从人口因素入手进行直接调控。实际上, 任何社会都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人口问题,人口因素本身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成为问题 (出生性别比失衡是一个特例) , 只有将其放在具体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背景下才表现为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 人口老龄化只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自然过程, 所谓的老龄化问题其实源于现有的社会制度安排阻碍了我们采取及时有效的行动来应对其所带来的挑战, 它反映出老龄化的人口年龄结构与现有社会架构及公共政策之间的相互不适应, 而不适应的程度则反映为老龄化问题的严重程度。老龄化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它与各种社会要素不断地相互作用, 并由此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因此, 应对人口老龄化并不是一个局部的、静态的政策问题, 我们更应该从社会整合和长期发展的战略角度来重新思考我们目前为解决老龄化问题而实施和运作的公共政策体系。

  四、以统筹和发展的思路重构涉老政策体系

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最受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 政府为之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 中共中央更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 要以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为方针, 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48) 全社会形成的一个共识也是希望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然而, 社会保障的实质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尽管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性问题, 但其本身并不直接创造财富。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 我们所面临的是如何在这一前提下实现持续发展的问题, 因而需要在发展的基础上重构公共政策体系, 从而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而进行必要的统筹。

(一) 重塑涉老政策体系的基本理念

统筹即是要统一筹划, 既要进行空间意义上的统筹, 也要进行时间意义上的统筹。在为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而进行公共政策体系重构时, 新的政策体系应至少在社会整合和长期发展两个维度上体现统筹的理念, 以提高政策的瞄准水平和收益水平。

1. 从社会整合的维度上来讲, 公共政策应当统筹人口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人口老龄化与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有着密切联系,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不但在结构上相关联, 而且在各自功能的发挥上也相关联。因此, 公共政策要想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发挥持久有效的作用, 就必须从目前以部门政策为主而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政策。涉老政策及项目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 不仅要统筹与其他政策之间的关系, 还要统筹与其他部门和系统的作用, 政策实施的效果反映了整个公共政策体系的内在契合程度。

2. 从长期发展的维度上来讲, 公共政策应当统筹短期目标与中长期发展战略。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巨大惯性决定了相关的公共政策不应只是一种应急策略, 而是与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否协调的问题。尤其中国所面临的是在经济欠发达、就业不充分和社会保障未完善情况下出现的老龄化问题, 因而必须寻求能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内在整合的政策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将老年人养老的现实问题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统一起来, 从而降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成本, 这对于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加速期和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具体而言, 联系中国的实际, 笔者认为以下四个方面是在公共政策体系重构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主题:

其一, 建立权威的常态统筹机构, 整合并统一调度各类行政资源, 管理、调控和实施有关涉老政策, 这是重构中国涉老政策体系的首要保障。

其二, 重新定位老年人的社会角色, 协调老年人群体内部以及老年人与非老年人之间的关系, 这是统筹机构的施政前提、也是中国老龄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其三, 统筹解决中国老年人养老的现实问题, 将西方国家的经验与中国的现实及文化传统统一起来, 将社会福利与家庭功能进行整合, 这是中国老龄化政策的核心内容。

其四, 统筹老龄化政策的短期目标与中长期战略, 在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创造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的同时, 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对这些方面分别予以探讨。

(二) 建立权威的常态统筹机构

中国已经处于人口老龄化成为常态的社会情境之中, 我国政府所提出的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包容性增长等执政理念和发展目标都要在这一前提下实施。因此, 需要从国家长期协调发展的角度来制定统筹应对老龄化的战略规划, 通过重构相关的公共政策体系而使中国社会尽快适应这种人口态势, 并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然而, 目前以部门为主导而形成的各种涉老的公共政策, 对于应对短期内的一些具体问题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由于各政府部门主要是从各自的功能和职能定位出发, 削弱了相关政策在可持续发展这一大局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尤其在现有的行政体制下, 应对人口老龄化往往需要多个职能部门的协调, 然而部门之间职责交叉但界限不明确的情况时有出现, 易造成政策之间的相互制约乃至冲突。近些年, 虽然政府的老龄工作创造出一些新的服务管理模式, 但由于体制的制约, 仅仅依赖部门联动, 许多基础性工作难以开展、源头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政府各部门的服务与管理难以形成合力。

因此, 统筹应对人口老龄化应当首先寻求在行政管理体制上的突破, 这是重构中国涉老政策体系的首要保障。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只有建立一个权威的常态统筹机构或政府部门, 从体制上整合人口计生、民政、公安、卫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部门的相关职能和资源, 为统筹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重要的体制、组织和资金保障, 才能有效推动涉老政策体系的重构, 并在科学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下对相关政策进行统一的管理、调控与实施, 从而为中国社会在老龄化的背景下继续健康、协调地运行和发展奠定必要的制度基础。

  (三) 重新定位老年人的社会角色

世界卫生组织于2002年在马德里向第二届世界老龄化大会提交了积极老龄化的书面建议书, 强调人在一生中始终能发挥体力、社会、精神等方面的潜能, 按自己的权利、需求、爱好、能力参与社会活动, 并得到充分的保护与照料。与此同时, 联合国也把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作为国际老年人年的主题。共享表明了社会的包容与平等, 是所有人给所有人以机会, 它包含着对老年人重新定位、让老年人有机会继续参与社会发展的目标。这些目标使老龄化战略的能动性增强, 并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思路。

个体的老化是一种逐步的、因人而异的过程。尽管老年人的劳动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急剧减弱, 但却不会因为60岁或65岁的到来而立即消失。事实上, 人的各项能力在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没有哪个年龄阶段群体的各项能力都高或都低, 也没有哪项能力在人的毕生发展过程中一直上升或一直下降。不仅如此, 老年个体之间、老年群体之间在不同的时间点上也有着显著的异质性。今天的老年人口主体与过去的老年人口主体已经表现出许多完全不同的特征, 而这种差异在未来将由于大量1950年代出生人群的加入而可能会变得更加显著, 相关的公共政策设计应当对此有充分的考虑。换言之, 公共政策对于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应当有着灵活的定位, 而不是把他们一律视为需要被供养、被照顾、被救助的对象。当我们的公共政策不再机械地将老年人与被供养的人画上等号, 人们自立自强的意识就可能会增强、不良的生活方式就可能会减少、平均健康水平就会提高, 社会运行的成本才有可能降低, 从而形成积极应对老龄化的良好环境。

然而遗憾的是, 现有的社会制度安排并没有致力于营造这种环境。例如, 目前的就业体制就将老年人口排斥在正规的就业市场之外, 现行法定退休年龄仍在延续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制度设计, 而当时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尚不足50岁, 今天这一数字已经提高到73岁, 其中城市 (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 人口的预期寿命延长得更多。与此同时, 迈入老年也不再必然意味着衰退与病痛, 老年人口中蕴含着巨大的、不断扩充的、可供开发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 而我们现有的制度安排却限制了这些资源的发挥, 并人为地加重了社会应对老龄化的负担。

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和现收现付制度所带来的养老金支出压力, 欧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普遍采取了推迟劳动力退休年龄的措施。对经济合作组织 (OECD) 国家的研究也表明, 影响老龄人口实际退休年龄和劳动参与率的因素很多, 依靠推迟刚性的法定退休年龄并不必然带来人们实际退休年龄的提高。我国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严峻, 为减少名义下岗和失业数量, 一些地方单位强制或鼓励职工提前退休的情况比较普遍, 这使得国内城市户籍人口的实际平均退休年龄仅为53岁左右。而在经济压力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 老年人口退休后再就业的比例却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 为老年人口提供继续参与经济活动的机会将成为必然的政策选择。尽管短期内对退休年龄进行刚性调节的条件还不够成熟, 但以政策的形式针对特定人群进行柔性调整不啻为一种现实可行的办法, (54) 并已在部分城市开始实施。

必须承认, 并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适合推迟退休, 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途径也不仅仅包括就业。但不可否认的是, 就业是人们参与社会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笔者建议, 可以扩大公共政策中关于老年人就业的内涵, 将老年人可以灵活就业的工作和某些无报酬社会劳动也包括进来。据调查, 很多中国的老年人都愿意在原有岗位上多呆一段时间, 甚至可以义务工作不收取任何报酬;而在那些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团体中, 老年人的比例很高, 而且相当活跃, 他们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力。

对老年人的社会角色重新定位, 不仅能帮助老年人更好地参与社会发展, 也能使他们更好地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成果。参与与分享是老年人基本权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他人得益于发展的权利, 而我们今天的公共政策体系却没有能很好地保障老年人的这种权利。老年人绝不全是被供养的对象, 他们不仅是消费者, 而且同样是生产者, 更是历史的创造者。公共政策所要做的, 正是将这些角色统筹起来。

  (四) 在政府与市场之外把家庭找回来

  养老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研究的核心命题。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压力为众多研究者所关

注, 由谁来承担老龄化所带来的财政压力和保障风险仍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政策焦点之一。在现有条件下, 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是必然的选择。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通过社会福利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必将成为主要的制度安排形式。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 市场追求效率, 那种经济发展自动惠及所有社会成员的现象并没有出现。福利国家虽由政府提供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 却将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殆尽, 并招致财政危机与代际冲突, 把家庭找回来反而成了重要的制度安排。结合西方国家的教训和中国自己的经验与传统, 尽管政府、市场等社会福利提供者将不可避免地承担越来越大的养老责任, 但任何社会养老政策都无法完全取代家庭在养老中的责任与功能。对于老人来说, 通过家庭获得情感和心理上的满足可能是任何专业的社会服务都无法取代的;很多地区的实践也证明家庭养老是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有效机制。缺少家庭责任的养老政策是残缺的政策, 既不能使老年人获得完整的福利, 还会造成社会和政府财政的过重负担。家庭曾经是中国社会最有价值的资产, 它不仅决定其成员的生活质量, 而且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 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人口变迁的复杂背景下, 近30年来中国的家庭规模、结构和稳定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家庭功能和承担传统责任的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 大量独生子女家庭的存在对传统家庭养老制度的影响更是首当其冲。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政策赋予家庭重要的社会保护责任, 但对家庭的支持却非常有限,家庭在整个社会政策领域中甚至是一个很少被提及的概念, 对家庭的公共政策研究也存在缺位。

事实上, 赡养老人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动用很多资源的事情, 这些资源的短缺是影响家庭发挥功能的重要因素。如果公共政策能够对这些资源需求予以承认, 则不仅是从经济上对家庭责任的有效支持, 也是社会公平的体现。可以考虑的相关政策包括:实行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税收政策, 尤其要将不同类型家庭的养老成本与养老需求考虑在内;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基本养老服务投资, 在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的过程中降低家庭养老成本、支持家庭承担责任;将家庭成员承担老人长期护理的成本纳入社会保险的范畴等等。在公共政策领域, 重新分析家庭的新变化及其对社会福利的补充功能, 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安排政府、市场与家庭在养老政策中的福利搭配和责任分担, 进而统筹它们的作用以形成合力, 是新形势下中国养老制度安排的关键之一。

另外, 为了应对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长期不可逆性和2030年后到来的老龄化高峰, 提高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应当是最重要的政策安排之一,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增长成为其关键所在。这无疑涉及教育、卫生以及就业等政策的方方面面, 而良好的家庭功能却是形成和发展人力资本的首要环境。不仅如此, 人力资本在新形势下的新内涵, 如人的社会能力、精神品质等因素, 又都与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管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现实养老等问题, 还是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家庭都具有独特且重要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 在家庭核心化的趋势下强化家庭功能和家庭责任, 并不只是简单地将国家或社会原来承担的养老责任转移给家庭, 而是扩展或延续家庭的功能, 在政府、市场、社区等与家庭合作的框架下, 统筹这些不同社会系统的作用。换一个角度来讲, 国家与家庭对老年人的福利支持本就属于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层面,他们之间不存在机械的替代关系。支持家庭, 并在养老政策中强调政府、市场等系统与家庭的合作关系, 不仅很好地诠释了统筹的内涵, 而且使中国绵延千载的传统养老文化得以传承与进化。正如哈耶克所说, 理想的社会制度将永远与传统紧密相连并受到传统的制约。

(五) 支持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这不仅是对中国社会经济现状的基本判断, 也是进行公共政策模式选择的基本出发点, 是任何公共政策必须紧扣发展的主题。尽管发展并不是纯粹的经济现象, 但经济发展无疑是整个发展进程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 也是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在老龄化背景下继续健康文明地向前发展的有力保证。

1. 制定适合老龄社会发展的产业规划

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必然改变整个国民需求结构, 由此将老龄产业的发展提上议事日程十分迫切。严格地讲, 老龄产业并不完全符合传统意义上的产业概念及其内涵, 其划分依据并非产业结构本身, 而是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 为满足老年人口对涉老服务和产品的需求、消弭老龄化社会的特定社会经济问题而发展出来的兼具公益性事业和专门性产业特征的新兴产业。老龄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将成为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而从涉老政策体系重构的角度来看, 笔者认为制定适合老龄社会发展的产业规划应兼顾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 在老龄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上形成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的格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中国政府在老龄产品与服务供给中的角色将发生根本转变, 即由直接提供者 (甚至曾经是唯一提供者) 逐步转变为宏观管理者。由于相当一部分老龄产品属于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即有明显外部性的私人物品, 如养老院等) 的范畴, 这一属性决定了政府在提供老龄产品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发展老龄服务产业的过程中, 公共政策应统筹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 并根据产品和服务的不同属性来选择合适的运作模式。政府已经并应当继续发挥非盈利组织的优势, 采用合适的政策工具 (如民办官助、官办民营等优惠政策) 鼓励并支持非盈利组织参与提供具有公共或准公共属性的老龄产品与服务。而在开发满足不同老年群体不同需求的产品时, 企业也完全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运作获得合理的经济利益。IT等高新技术产业在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市场前景, 适合老年人口居住的老年社区或老年公寓的开发将是房地产行业的重要发展领域, 各种以老年人口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教育、旅游、休闲产品也都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因而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下, 通过有效的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鼓励实业界参与老龄产业的发展, 使之成为拉动内需、维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其二,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推动适合老年人就业的产业发展。为使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发展适合老年人就业的产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现实意义。年老只是每个人生命及事业的自然延续, 老年人的需求、能力和潜力在整个生命期间都一直存在, 不仅如此, 老年人在知识、经验、社会关系等方面还具有独特的优势。公共政策应引导老年人进入适合其体力和脑力条件的行业, 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开发合适的职业, 并避免卷入同年轻劳动就业者的竞争。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高铁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也为老年人口继续参与经济活动创造了极大的可能性。应当制定相关的公共政策, 鼓励老年人口推迟退休, 或在退休以后能够继续通过灵活就业和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年人口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优势。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正在发生的重大转折, 使得更好地利用老年劳动力不仅成为可能, 而且成为必须。

需要指出, 尽管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低, 但发展适合老年人就业的产业仍然需要对老年人 (尤其是年轻的老年人) 进行必要的教育投资。对教育的投资本就应当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 年轻人通过有效的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劳动生产力和创造能力, 而中老年人也可以通过教育延缓衰老的进程, 从而更长久地保持工作的能力。这不仅是学习型社会的应有之义, 也是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发展成人力资本强国的重要举措, 中国的全民教育体制也应当完全能够为此而进行必要的改革。

2. 善用人口红利

近40年来, 由中国政府所主导的人口转变, 以生育水平在短期内的急剧下降为基本特征, 却以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为主要人口学后果。这种人口转变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了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势, 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超出稳态经济增长之外的额外经济成果, 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人口红利 (Demographic Dividend) , 能够收获这种红利的时期则被称之为机会窗口。机会窗口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而其本身并不是红利, 收获人口红利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条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功于这种人口红利的获得, 但与此同时, 中国目前正面临着一种风险, 即在尚未充分收获人口红利的同时, 却迎来了人口老龄化加速而导致的人口负债, 这势必使中国付出巨大代价进行人口控制换来的长期效益大大缩水。

一般而言, 收获人口红利不仅需要低负担的人口年龄结构和充足的年轻劳动力供给, 而且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就业水平。中国城乡和地区间人口转变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令这两类地区常常面临无法同时满足收获人口红利所需条件的困境, 从而使得机会窗口开启的时间在城乡和地区间依次推移, 并主要以农村年轻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作为桥梁来兑现人口红利。基于此, 笔者认为, 为了有效促进城乡、地区收获人口红利条件的形成, 政府应当进一步鼓励有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在我国目前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下, 有序的人口流动将在国家这一层面上将人口发展机会和经济增长机会相结合, 不仅可以延缓城市的老龄化进程, 而且解决了城乡劳动力供需矛盾和充分就业的问题, 为收获红利创造有利的环境, 这将成为 人口红利的中国特色之一。就具体的地区而言, 利用各地老龄化程度的差异, 采取相应的错位发展策略, 有可能使得各地区均可延长人口机会窗口的开启时期, 最大限度地收获人口红利。

从长远来讲, 讨论人口红利还不应避开人口负债问题。人口红利实际上是前一代人的人口行为对当代人的利益给予, 而人口负债却是当代人对未来几代人的利益透支。如果当代人仅仅享用人口红利却完全让未来的几代人承担人口负债, 这是一种严重的代际不公平。笔者认为, 代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 也是在涉老政策体系的设计中必须坚持的关键理念。对老年人口的经济与服务支持不应以增加年轻人口的负担或剥夺未来几代人的利益为代价, 不同世代的人口完全可以共同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也完全应当公平地分享发展的成果。因此, 当代人应当未雨绸缪地利用已收获的人口红利, 为应对未来的人口负债而做好准备。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以及自然资源收入下降对养老金体系的挑战, 北欧与中东的一些国家政府已经设立了专门的主权财富基金, 以求在代际间更公平地分配财富, 进而实现不同世代人口之间的代际和谐。结合中国的国情, 笔者认为, 应该将已收获的人口红利更多地投资于教育、卫生和福利等直接关乎未来人口劳动生产率的部门。

在老龄化社会中, 如果不考虑人口迁移的因素和劳动者年龄的界定, 年轻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负面影响只能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平衡,即通过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来平衡劳动力绝对数量的减少。因而不应将已收获的人口红利用于短期投资与消费, 而是更多地投资于教育等领域, 这就有可能通过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开发,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式使未来相对较少的劳动人口创造出足以满足老龄化社会需求的社会财富。

此外, 学术界已开始讨论由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第二人口红利, 即在人口结构趋于老化的情况下, 个人和家庭会因规避风险而产生新的储蓄动机, 由此形成的储蓄来源可能会加速资本积累、加深经济的资本密集度, 从而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但是, 人口老龄化带来第二人口红利仅仅存在可能性, 而没有必然性, 形成第二人口红利的基本条件是随人口老化新增的储蓄必须以资本形式进入市场。而在资本市场的财富再分配方式 (资本积累、转移支付与贷款) 中, 只有资本积累才可以影响产出水平和经济增长。因此, 个人将一部分可支配的收入用于积累养老金从长远来说是有利的, 而政府应当通过加快构建有效的养老金积累机制, 加大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入, 来创造收获第二人口红利的条件。中国与第二人口红利到底会不期而遇还是擦肩而过, 不仅有待时间的检验, 更需要政策与制度上的创造与发挥。

总而言之, 善用人口红利, 不仅包含充分收获这一红利的短期目标, 还涉及将所收获的红利进行合理投资、以有效应对未来人口负债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将短期目标与中长期战略相统筹, 可以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创造良好的环境。虽然笔者认为中国人口转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 决定了中国人口红利的机会窗口不会那么快地关闭, 但留给我们应对未来人口负债的准备时间毕竟不多了, 因而亟需政策的创新和理念的改变。

  五、结 论

不管人们是否愿意积极地面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都不可能再回避它。相当多的研究将人口老龄化视为一种沉重的负担, 它们专注于人口老龄化给社会所带来的挑战而不是机遇。这些对于老龄化的忧虑与恐惧源于我们对老龄化社会知之甚少, 传统的研究体系并不能帮助我们认清已发生巨变的现实, 现行的评价指标 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们曲解了未来的趋势。事实上, 那些被描绘出的可怕景象并不注定是我们的未来, 我们在切实地解决目前老年人口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同时, 必须认识到一个老龄化的世界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与活力。当然, 我们必须为此而对社会的组织和运行进行再设计, 并制定更为智慧和高效的公共政策。

首先, 应当认识到, 人口老龄化并不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态势, 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更是未来社会的一种基本特征。尽管在今天看来,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很多挑战, 但这些挑战并不完全在于人口老龄化本身, 而是人类社会对这种前所未有的人口学变化缺乏必要和及时的反应、适应和调整。从本质上讲, 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问题更多地源于老化的人口年龄结构与社会架构的不协调所产生的矛盾, 这使得现有的社会制度与公共政策无法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应当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同更广泛意义上的发展结合起来, 关于老龄化问题的政策制定需要被赋予更宽广的社会视野。创造有利于老年人口社会经济参与的制度环境与为老年人口提供良好的经济保障和社会服务同样是保障老年人口基本人权的重要方面。应当重新审视中国乃至全球的人口老龄化进程, 并为调和这种人口年龄结构与现有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给出一个统筹的公共政策框架。

其次,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它首先表现为一个人口现象, 却不断和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的各个领域相互作用, 并对它们的发展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因此, 仅仅调整人口政策或者对老年人的政策不足以应对人口老龄化, 对公共政策进行局部调整或者刚性调节也不足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 公共政策要想在这个系统中发挥持久有效的作用, 就必须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 统筹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并促进和支持各种不同的系统共同发挥作用。

再次, 人口老龄化并不是一种短期现象, 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具有巨大的惯性。尤其对于中国来说, 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不发达、就业不完全和社会保障不完善的背景下出现的, 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不同步。因此, 中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 其公共政策安排不只是一种应急策略, 更重要的在于能否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互协调。从这个意义上讲, 涉老的公共政策体系必须能够统筹短期目标与中长期发展战略, 只有明确了中长期发展战略, 公共政策在应对短期目标时, 才可以分清它们的轻重缓急以及可以解决的程度, 不会迷失在具体问题中, 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此外, 几乎所有的公共政策都具有鲜明的国家特征, 涉老政策也不例外。尽管那些提前进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前车之鉴, 但国情的不同使我们无法生搬硬套它们的政策模式, 何况这些国家正由于高福利与福利刚性等原因而陷入债务泥潭至今难以超拔。因此, 中国应对老龄化的政策应该有效协调西方国家的经验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 在强调中国国情与东方智慧的基础之上, 创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发展模式与生活方式。

历史一次次地证明, 机遇往往与挑战共存。如果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理念看待人口老龄化并以创新的思维来应对它, 那么人口老龄化将更多地体现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机遇。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当务之急并不是过分担忧现代社会的养老成本, 而是使社会各阶层行动起来, 对老年人与老龄化社会从观念上重新进行认识, 并以此作为公共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事实上, 家家都有老人, 人人都会变老, 每个人都是老龄化社会的组成部分, 研究老龄化问题其实就是在研究我们自己。中国政府于2004年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又于201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倡包容性增长, 并继续强调社会和谐对当代中国的重要价值。笔者认为, 包容性增长与和谐社会一脉相承, 和谐的社会是一个包容的社会, 而包容的社会则首先应该成为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 人们不再把老年人仅仅看作是领取退休金的人, 而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体和受益人,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之道也就在于此。

注释

1 UnitedNations, WorldPopulationProspects:The2008Revision (PopulationDatabase) , 11Mar.2009, http://esa.un.org/unpp, 6Jun.2010.

2 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2007年12月27日, http://www.cncaprc.gov.cn/info/1408.html, 2010年6月6日;UN, WorldPopulationProspects:The2008Revision.

3 AlanPiferandLydiaBronte, Introduction:SquaringthePyramid, inOurAgingSociety:ParadoxandPromise, AlanPiferandLydiaBronte, eds., NewYork:W.W.Norton, 1986, p.3.

4 UnitedNations, WorldPopulationProspects:The2008Revision.

5 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UN, WorldPopulationProspects:The2008Revision.

6 UNFPA, WorldDemographicTrends:ReportoftheSecretary-General (E/CN.9/2009/6) , NewYork:UNDocumentationDatabase, 2009, p.6.

7 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年。

8 UN, WorldPopulationProspects:The2008Revision.

9 DESAofUnitedNations, WorldPopulationAging:1950-2050, NewYork:UNPublications, 2002, p.24.

10 近期老年人口剧增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二战以后婴儿潮时期超大出生人群逐渐进入老龄阶段所致。

1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年。

12 杜鹏、翟振武、陈卫:《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发展趋势》, 《人口研究》2005年第6期。

13 邬沧萍、王琳、苗瑞凤:《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前景和对策》, 《人口研究》2004年第1期。

14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2008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5月19日, http://www.gov.cn/gzdt/2009-05/19/content_1319291.htm, http://www.stats.gov.cn, 2011年2月26日。

15 项怀诚:《中国养老体系面临考验, 社会基金任重道远》, 2005年10月24日, http://www.xhby.net/xhby/content/2005-10/24/content_995135.htm, 2011年1月25日。

16 尹蔚民:《展望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前景》, 2010年8月23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8/23/c_12476236_2.htm, 2011年1月25日。

17 张恺悌、郭平、王海涛:《对人口老龄化研究的反思》, 上海论坛:《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研讨会论文》, 上海, 2010年5月, 第78页。

18 UlrichBeck, RiskSociety:TowardsANewModernity, London:SagePublications, 1992, pp.9-16.

19 RichardJackson, KeisukeNakashimaandNeilHowe, ChinasLongMarchtoRetirementReform:TheGrayingoftheMiddleKingdomRevisited, Washington:CSISPublications, 2009, pp.3, 17.

20 杜鹏、杨慧:《未富先老是现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人口研究》2006年第6期;邬沧萍、何玲、孙慧峰:《未富先老命题提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人口研究》2007年第4期。

21 RichardJacksonandNeilHowe, TheGrayingoftheGreatPowers:DemographyandGeopoliticsinthe21stCentury, Washington:CSISPublications, 2008, pp.10-11;RichardJackson, KeisukeNakashimaandNeilHowe, ChinasLongMarchtoRetirementReform:TheGrayingoftheMiddleKingdomRevisited, p.7.

22 党俊武:《如何理解老龄社会及其特点》, 《人口研究》2005年第6期。

23 姜向群:《人口老龄化与社会政治》,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24 Jean-PierreLaffargue, IsaPay-as-You-GoPensionSystemPoliticallyStable, ShanghaiForum:WorkshopforAgingSociety, Shanghai, May-2010, pp.1-19.

25 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

26 唐康芬、许改玲:《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分析》, 《西北人口》2007年第2期。

27 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的和谐》,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年, 第17页。

28 姚远:《老年人社会价值与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文化思考》, 《人口研究》1999年第5期。

29 MartinKingWhyte, ContinuityandChangeinUrbanChineseFamilyLife, TheChinaJournal, 2005, vol.53, pp.9-33.

30 费孝通:《生育制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 第210页。

31 陈皆明:《投资与赡养关于城市居民代际交换的因果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32 姚远:《对中国家庭养老弱化的文化诠释》, 《人口研究》1998年第5期。

33 吴帆、李建民:《中国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社会代际关系》, 《学海》2010年第1期。

34 吴帆:《认知、态度和社会环境:老年歧视的多维解构》, 《人口研究》2008年第4期。

35 周晓虹:《冲突与认同:全球化背景下的代际关系》, 《社会》2008年第2期。

36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15、53、6871页。

37 党俊武:《如何理解老龄社会及其特点》, 《人口研究》2005年第6期。

38 ThomasR.Dye, UnderstandingPublicPolicy, 11thedition, NY:PrenticeHall, p.1.

39 健康老龄化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987年5月的世界卫生大会;1990年9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四十届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地区委员会会议, 第一次将其作为战略目标提出。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则出现于2002年, 世界卫生组织是时在马德里向第二届世界老龄化大会提交了以积极老龄化为题的书面建议书。

40 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许多慢性疾病 (如糖尿病和心脏病) 的初始危险, 在童年早期甚至更早便出现了;而长寿的生活方式, 及其身体、知识和情绪基础, 也多是在青年和孩童时期建立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在年轻时代的生活与行为方式密切相关, 因而降低老年人口医疗保健支出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以青少年人口为对象,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保健观念, 有效推迟人体功能退化的起始点, 减少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非健康的生命历程。

41 目前一些大城市所面临的养老金缺口问题, 需要更多地通过国有经济对保障基金进行补偿性投入而得到缓解。

42 OECD, Governance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FiveOECDCaseStudies, Washington:OECDPublishing, 2002, pp.9-34.

43 张秀兰、徐月宾:《建构中国的发展型家庭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44 穆光宗:《家庭养老制度的传统与变革》, 北京:华龄出版社, 2002年。

45 国家财政部于2008年底发布公告, 全面下调90平米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和首付比例;国务院2010年又出台了房贷新政, 提高90平米以上住房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90平米的住房显然很难容得下三代人同住。尽管这些政策对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和平抑房价有着积极作用, 却无意中加速了中国家庭核心化, 使家庭养老功能进一步削弱。住房政策完全可以通过微调而将部分家庭的养老需求考虑进来, 而不是一刀切地只考虑住房面积。

46 翟振武、刘爽、陈卫、段成荣:《稳定低生育水平:概念、理论与战略》, 翟振武、李建新编:《中国人口:太多还是太老》,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 第89页。

47 乔晓春:《统筹解决上海人口问题的前瞻性政策思考》, 上海人口论坛:《世博效应与人口发展研讨会论文》, 上海, 2010年7月6日, 第1页。

48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0年10月27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0/27/c_12708501_8.htm, 2011年2月27日。

49 2006年12月27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相关决定, 明确提出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2010年9月, 国家人口计生委在纪念中共中央《公开信》发表三十周年的座谈会上, 又将人口老龄化列为我国当前面临的五大人口问题之一, 继续强调统筹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

50 WHO, ActiveAging:ApolicyFramework, 2ndWorldAssemblyonAging, Madrid, 2002, p.12.

51 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这一概念源于1995年在哥本哈根通过的《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行动纲领》。1999年, 联合国将其作为国际老年人年的主题。

52 例如:个体的综合体能大多在2832岁之后开始逐渐下降, 但其各项社会能力却随着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又如:生理机能的老化 (如大脑血流量减少、血压升高或脑损伤概率增高等) 会使老年人的流体智力 (知觉速度、记忆力等) 下降, 而其晶体智力 (习得性技能、语言能力等) 却随着年龄增长有所增强。

53 原新、万能:《缓解老龄化压力, 推迟退休有效吗?》, 《人口研究》2006年第4期。

54 胡湛:《柔性退休政策或能缓解老龄化压力》, 《东方早报》2010年9月28日, A22版。

55 上海市率先于2010年10月1日起尝试执行企业人才柔性退休政策, 即允许特定人群在到达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终止原劳动合同后, 可以延迟 (男性至65岁, 女性至60岁) 申领基本养老金, 这是相对于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而言的。其中的柔性是指延长退休的自主权在于个人和单位, 在个人意愿和企业需要的基础上由双方协商决定。而能够享受柔性延长退休的都是有专业特长的老年人群体, 包括: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具有技师或高级技师证书的技能人员等。

56 穆光宗:《老年发展论:21世纪成功老龄化战略的基本框架》, 《人口研究》2002年第6期。

57 需要说明, 除了宏观的公共政策, 微观和中观层面上的政策安排也是帮助老年人口更好地参与社会发展过程、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保证, 例如:老年友好型的城市规划、老年社区的设计与建设、惠及全体社会成员但又特别关注老年人群体的卫生保健模式等, 目前相关的研究与实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公共风险视角下企业财政政策
发布时间:2022-11-28
摘要:在我国现代经济中,小微企业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发展战略中,大力发展小微企业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政府调控是主要手段。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也是财政扶持的内容之一。面对当前小微企业发展的困境,本文将从公共风险的角度,分析探讨我国针对小微企业的相关财政政策,该课题也是关系国民经济今后一个时期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关键词:公共风险;小微企业;财政政策1.公共风险概述1.1风险特征.........
基于价值共创视角下中国动漫产业政策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07
动漫产业政策是中国文化产业相关制度建设中存在较大优化空间的领域。随着20世纪末以来中国动漫产业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及动漫市场的逐步形成,中国动漫产业快速发展,但繁荣的背后也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原创力,精品意识与商品化能力薄弱......
日本人口老龄化及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12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
中国人口老龄化及社会保障问题
发布时间:2023-07-05
[提要] 在我国计划生育逐渐取得成效的背景下,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加重。而在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导致其正常运行逐渐受到严重影响。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小康社会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10
摘 要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以及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难题,中国也不例外。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的宏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管理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加深,对于社会养老系统尤其是养老机构......
浅谈人口老龄化视野下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治理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05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指在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逐渐减少,而同时表现出年长人口数量相应较多,导致的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老龄化的主体在农村,因此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更为严峻。从理论层面来看,养......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14
摘要:文章基于布拉斯相关生命表方法构建分年龄、性别的劳动参与率模型对未来劳动力劳动参与率进行预测,通过设计多种方案,将不同政策变量纳入预测过程,并结合劳动年龄人口预测数据,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结果......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上海市发展型养老保险的制度完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化普遍社会问题,对国家地区的养老保险水平造成巨大养老金支付压力。上海市作为我国首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典型城市,其现行发展型养老保险制度有诸多典型试点意义可供国内其他省市借鉴。文章分析了上海市现行......
多维视角下新公共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9
0前言公共管理以服务民众、维护秩序、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在于科学合理的公共管理计划的设计和有效实施。由此,作为建构和谐社会的政府机构及有关部门一定要遵从服务民众、和谐社会的原则,本着对百姓办实事的原则进行各个方面的改革和进取,采取灵活的手段,积极争取民众利益,从而提高公共管理实施的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与进步。1新公共管理的定义新公共管理的概念非常松散,.........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13
摘 要: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它已严重影响到家庭的幸福和睦,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它需要通过国家、社会、家庭以及空巢老人自身的努力才能得以解决。 关键词:空巢老人;精神赡......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城乡规划管理实践探究
发布时间:2023-03-06
城乡规划在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其是保障我国城镇化稳步的一个重要基础保障,而在公共政策环境下,我国的城乡规划管理也面临着转型的挑战。为此,本文首先结合笔者工作针对现行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阐述,接着对公共政策视角下城乡规划与以往城乡规划的差别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城乡规划管理调整进行了探讨,旨在期望能够更好地提升我国城乡规划管理的水平及质量,促进我国城镇化的.........
浅谈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
发布时间:2023-05-20
【摘要】希望查字典论文网整理的人口问题论文:浅谈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能够给您带来一些灵感。 从关注人口总量增长到关注人口结构变化,体现了我国人口观念的重大转变,符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本文特......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31
关键词:VEC模型;人口老龄化;商业银行;流动性 一、文献综述 之前学者关于人口老龄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之间关系并没有进行直接研究。王刚2004年以某商业银行对北京市经济影响进行分析,得出2020年前,北京市的储蓄率仍将保持增长趋势......
邯郸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及相应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08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现状;经济问题;政治措施 一、邯郸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是随着人口寿命延长和生育水平下降而出现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趋势。 (一)人......
公共选择视角下中国财政制度的演进方向
发布时间:2022-12-28
" [摘要]公共选择原理的三大基本视角包括:选举机制失灵视角、政府失灵视角和财政正义视角。我国财政制度应由“威权型财政体制”转向“公共财政体制”进而向“民主财政体制”的制度演进。 一、公共选择原理的基本视角 二、政府失灵......
老龄社会下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1
一、老年人力资源 老年人力资源是指60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并有意愿继续工作的老年人口。潘静静和程承坪(2013)、陶思敏和孙宏英(2000)从我国面临的人口老年化严重、社会养老金缺口庞大现状以及老年人力资源具有知识经......
政党现代化视域下公共权力法治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6
一、政党现代化与公共权力法治化 政党在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也必然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发展。政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政党法治化。政党法治化是提高政党执政能力的基本前提和内在要求。政党法治化的首要任务是依法执政。公共权力运行法治......
老龄化背景下提升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意义探讨
发布时间:2022-12-12
人口老龄化是指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均寿命的延长导致的青年人的人口数量占比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下降,而老年人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上升的一个动态。此概念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老年人口数量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国际上通用的一个衡量的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
谈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视角下的政府采购模式-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26
摘要: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应从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视角来对我国政府采购的模式进行探讨。我国应采取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模式的政府采购模式,将政府采购公共财政的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结合起来。 关键词:战略管理;政......
探析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公共性困境-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3
摘 要: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一直被视为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并且正在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领域。而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研究经常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从而使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研究面临诸多困境,包括公共政策主体的自利性和公共性之间的矛盾问题、......
简析公共领域视角下的公民文化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公民文化;臣民文化;村民文化;公共领域;私人领域 [论文摘要]公民文化作为一种适合民主发展的意识形态,应有其存在的公共空间。从公共空间的公共性角度出发,转型时期中国公民文化的培育应从政府的角色转换、公共领......
探讨基于公共管理视角下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策
发布时间:2022-07-23
在当前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其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掣肘,尤其是法律层面的诸多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亟待解决。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法律规制的基本理论(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与优势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在1999年已跨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人口基数大、增加速度快、高龄化趋势明显、困难老人数量多.........
刍议人口老龄化引起的法律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14
我国人口走向老龄化,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人口老龄化引起的法律思考。 一方面,由于社会在不断进步、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人的生命、寿命在延长,老龄人口自然在增长;另一方面,国家提倡......
研究中国住房市场的公共政策
发布时间:2023-06-30
一、问题提出毫无疑问,在现代社会,住房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一般的其他商品无法比拟的。它不仅直接关系每一个居民生活居住的福利水平及财富持有,而且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它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程度,也关系到一个国家城市化的进程。由于住房在经济生活中如此重要,因此,住房市场的发展不仅仅在于其本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与住房相关的当事人及关联产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因为住房在经济生活中如此重要.........
公共性视角的高等教育财政研究路向
发布时间:2013-12-17
公共性视角的高等教育财政研究路向 公共性视角的高等教育财政研究路向 公共性视角的高等教育财政研究路向 来源 [摘要]最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财政的研究进展,从大学公共性视角可以概括为:高等教育财政研究的逻......
中国老龄化问题
发布时间:2023-05-14
【摘 要】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制约我国长远发展的焦点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显示了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归咎其元凶更多的是来自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国家调整现行......
中西方法治理念下的政府公共行政比较研究-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07
内容提要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中西方不同法治理念的比较分析,在较深入的层次上研究了法治与政府公共行政的关系,揭示了不同的法治就会有不同的政府公共行政。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公共财政视角下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操作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3
随着政府绩效管理的推进和审计“免疫系统”、公共财政“经济卫士”职能作用的发挥,对政府部门与重大项目的审计不仅要评价其财务控制管理与财政财务收支合法合规情况,更要从政府运用公共资金的效益角度评价其工作效果、成效,促进我......
公共管理下社区养老服务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09
摘要:在现如今社区中,随着老龄化的社区情况越来越严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也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社区居家养老也是成为一种全新的途径。因此在本文中,主要针对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对策做出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且也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文中的一些内容。关键词:公共管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分析现如今在人们慢慢进入到了老龄化的社区中,居家养老已经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虽然是也是取得了一定的.........
人口老龄化加剧香港安老面临严峻挑战
发布时间:2023-06-17
人口老化加剧,竞争力遭削弱 按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则可视为该国家或地区已踏入老龄化社会。 安老靠存钱,政府支出暴增 香港人安老资金从何而来呢?一是依靠家庭或自己的积蓄......
研究从公共政策视角看大学章程的规范化管理与大学治理
发布时间:2023-02-23
大学规范化管理是平衡大学内部权力主体利益矛盾和冲突的协调机制。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研究从公共政策视角看大学章程的规范.........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23
【摘 要】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即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又给社会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关键词】老龄化;经济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摆在我......
新全球化视角下的装备强国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新环境 中国装备制造业当前面临的新环境首先是:全球经济环境正在重塑,迅速从单级向多级发展。自17 世纪开始,全球制造业中心从英国转移到德国,而后转移到美国,再转移到日本。21 世纪的前十年,中国制造异军突起,中国制造业已经位......
老龄化时代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6
【摘要】一般情况下,人们把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或者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作为老龄社会的标志。按照这个标准,本世纪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化时代下对金融服务创新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角度主要介绍私人......
公共政策视角下非政府组织与利益集团的关系浅析
发布时间:2016-08-11
公共政策是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已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条例等的总称。因此,公共政策是对公共利益的权威性的分配。在当......
公共管理视角下公立医院公益性产出提升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6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医改的持续推进,其阶段性的效果已初步显现,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据国家卫计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群众个人支出的医疗费用绝对数不断上升,2 009年为6 571.16亿元,2010年上升至7051.29亿......
网络文化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5
网络文化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互联网作为人类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传播媒体,因其所特有的开放性和及时性正深刻影响着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网络已成为当代人们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成为企业工作者获取各......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重庆市城乡老年医疗保障的基础分析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要]尽管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从制度上实现了医疗保障的城乡一体化,但是城市和农村的老年人的医疗保险的待遇差异仍然很大。本文分别对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两个城市和区县展开社会调查,通过比较方法分析重庆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医疗......
党的群众路线理论视角下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3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公共资源分布不均、救助保障体制不健全、就业歧视加重等影响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问题仍然存在。面对这些问题,党的群众路线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新高度、新思维,给予我们认识......
基于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4
基于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研究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超越国界的世界经济活动。世界经济活动具体是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经济全球化是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
人口老龄化、区域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
发布时间:2022-10-21
摘要:(中)摘要利用中国2003―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创新型人才区际流动视角构建空间权重矩阵,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区域异质性影响、区域创新在其中的异质性杠杆作用及演化特征。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整体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两极分化现象有所加剧,各地区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存在“以邻为壑”的现象。就全国整体和西部地区而言,人口老龄化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但这种阻碍作用在东部地区并不显著.........
化解公共政策执行阻滞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7
一、制定高质量的公共政策是前提(一)促进政府决策系统的科学化、民主化首先,提高政策的合法性,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决断系统、咨询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的优势和特点,使它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以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合法性。其次,建立专家参与的决策制度,如专家建议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充分利用专家的专业知识提高政策的科学性。第三,建立公众参与的决策制度,如民主选举制度、政策公示与听证制度、政策协商制度.........
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研究的进展-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对 经济 学家来讲,公共政策的 研究 既是挑战,又会遭受挫折。不仅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而且其结果均不符合人们的期望” (Daniel W. Bromley,1989)。 Adams(1896)认为“国家干预的后果是既解放又束缚,既创造又毁灭”。对政府适当行为或......
我国老龄化社会养老模式探究
发布时间:2023-02-17
摘 要 我国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大,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现象明显。我国当前最基本的养老模式大致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三种。应提供家庭养老保障,提供社会养老保障,加强老年人自我养老保障,......
“经济人”视角下的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公务员行政伦理是社会主义伦理在国家行政实践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合理有序的行政伦理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近年来我国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失范问题频发,政府官员的行为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要求在原先的政府体制和政治......
公共危机视角下的政府信息公开困境与出路
发布时间:2023-02-15
近年来,虽然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笔者从公共危机管理的视角剖析了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困境并对如何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
法国行政分权视阈中的地方公共团体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法国地方分权制度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地方自治得到了确认,地方民主也获得了发展。法国地方分权的发展不但关系到法律基本制度的建设,如公法人制度的建立和以法律形式明确各个权限的分配,而且涉及机构的独立化、普遍选举的推动......
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研究与教学探析-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8
一、医学的病例研究 案例研究发源于医学,其基本出发点是医学理论研究往往是片面的、局限于某一领域的,而临床实践却是复杂的,需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实践经验的取得,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长期的亲身实践,......
文学批评视角下的老人与海
发布时间:2023-06-14
一、解读《老人与海》蕴含的生态思想欧内斯特海明威是20世纪世界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文坛硬汉”,他的作品堪称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老人与海》为海明威在1953年赢得了美国普利策奖,并且在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被世人公认为是“描写海洋和渔夫最深刻的文学作品”,其寓意十分深刻。人们对这部小说的解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不同。正如海明威所说:“如果五六个人或者更多的善于解释的人能够继.........
研究“互联网+”视域下政府公共服务创新
发布时间:2017-06-20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不多;关于民生领域重大问题的改革亟待推进,等等。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发展面临新常态的情况下,为了探求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支持,我国到了依托创新来推动支持经济发展的新阶段。2015年7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
公共图书馆如何为老龄化弱势群体服务
发布时间:2022-11-06
[摘 要]我国已经进入到老龄化的高峰阶段,公共图书馆也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研究老年读者这一群体的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是公共图书馆当前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老龄化弱势群体;服务 现阶段我国老龄化现状......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13
【摘 要】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十分迅速,其老龄化程度也是急剧加深的。根据外国经验,老龄化急进式国家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问题。本文通过选取居民医疗保健消费为代表性因素,探讨我国老龄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利用......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10
任何社会在任何时候都面临着各式各样的挑战,但政府应付挑战的资源是有限的。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政府往往不得不对优先处理哪些挑战有所取舍。能否影响决策过程固然是权力的一面,能否影响议事日程的设置则是权力更重要的另一面。因此,在......
政治学视野中的公共政策价值 
发布时间:2022-12-28
" 内容提要:就现代政府而言,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大多以功利主义伦理学为基本依据,秉持为最大多数人谋取最大的利益的核心原则进行政策效果评估。尽管这种方法论有着简洁,明了的效果,但是它却无法平衡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少数人的代价。......
浅谈流动人口问题研究的新视角
发布时间:2014-01-22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你提供人口问题论文:浅谈流动人口问题研究的新视角,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熊光清博士所着的《中国流动人口中的政治排斥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出版了,这本书是在作者博士......
人才成长视角下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23
摘 要:班主任管理方法要善于创新,多在“巧”字上下功夫,巧定策略,巧用人才,巧创新意,善于调动心智,引导学生自立、自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班级;管理;育才;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个性特点越来越复......
人口流动视角下中国房价波动的空间异质性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尽管从全球范围来看影响房价波动的因素有许多,但在中国流动人口带来的住房需求却成为提高城市房价的关键因素。基于2005―2013年235个地级市数据的研究发现,净流入人口越多的地区,房价涨幅越快,流动人口每增加10万,将会使每100平方米住房价格上涨3360元,特别在一、二线城市,房价分别上涨6024元和15394元。2010年以后,流动人口在东西部对房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地理加权回归结.........
心理学视角下的公平感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2
摘 要:哲学家们和社会学家们都非常关心公平的问题,但是他们研究的视角有所不同。哲学家们侧重于研究社会的公平规范和宣扬社会的道德标准,而社会学家们则不然,他们更喜欢关注个体对于公平的主观感受、更倾向于琢磨个体对于公平的主......
探究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城市规划职能
发布时间:2016-08-25
1公众管理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特点 现如今,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从起作用进行分析可以将城市规划的特点归纳如下: (1)服务人民,目光长远。 城市规划是为了满足市民在生活对于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并将城市建设的第一目标定位可持......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目前我国的入口老龄化正迅速、大规模、高龄化的到来,而我国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很难适应这种人口老龄化的形势。针对这人口变迁趋势,我国应当借鉴其它国家经验,大力发展经济,改革现行体制,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养......
公众价值感知视角下社区公共文化艺术服务居民幸福感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4
【内容摘要】当前,居民幸福感指数已成为衡量政府绩效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指标。文章在分析社区服务居民幸福感现状的基础上,引入公众价值感知的理论视角,提出重塑社区公共文化艺术服务的居民幸福感研究,对服务型政府和人民满意型政府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关键词】公众价值感知公共文化艺术服务居民幸福感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的一环,而社区作.........
政治学视野下的中国公民教育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2-09-07
【摘 要】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教育逐渐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90年代初随着中国现代化、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公民教育以及对公民教育的理论探索日益兴起。我国学者从多学科视角,对公民教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文章拟在相关文......
论老龄化背景下居住空间的“通用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6
1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日益进步,医疗事业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就成为当下共同关注的话题,它对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所指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指随着社会的进......
西方公共政策研究主导理论述评-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摘 要]公共政策是 现代 社会 的重要 政治 成果,公共政策学是社会实践和 科学 研究 相结合“科际整合”的产物。它是人类面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所诞生的 理论 产品,是 自然 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技术科学日益交融的知识结晶......
多维视角下新公共管理探析
发布时间:2017-05-03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时期,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是我国内外行政改革方面的主要理论基础,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当传统的新公共管理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和发展方向进行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改革和变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政......
浅谈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4-01-22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提供人口问题论文:浅谈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参考,以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摘要:依据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特点,分析广东老龄化人口发展和分布特点,对未来老龄......
公允价值视角下人力资本计量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1
[提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竞争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就必须认清企业所拥有人力资源的价值并以此为依据及时地调整其人力资源政策,从而实现人力资源产出效益的最大化,这也就要求必须科学准确地对人力资本进行计量......
环境保护公共财政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8
摘要:自然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属于单独的个人它是人们的公共资产,是不可代替的,但是因为它这一特性促使在保护环境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产权问题和负外部性造成的环境污染,或者在经济交易的过程中产生污染,这些污染或大或小,但是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是需要治理的,这对于环境的保护是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持才能够顺利的实施。所以基于这个背景下的时候情况,针对我国的环境保护的财政资金上存在的不足问题,.........
关于“编码研究”视角下我国农民工教育政策价值
发布时间:2022-12-31
农民工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他们的素质高低与受教育程度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家层面共颁布了近 40 个有关农民工教育的政策文件,地方层面的相关政策更是数以千计。 尽管这些政策的出台直......
文化自觉视角下的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文化自觉视角下的大学生梦教育研究是一项系列工程。在文化自觉的角度下开展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核心主要在于正确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国梦、科学构建中国梦、不懈追求中国梦,并将自己......
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一体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04
[提要]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各种管理体制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社会各阶层的人群不断地向发展较为迅速的区域流动。正是基于此,流动人口管理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管理的......
当代中国老龄化社会之下的成年监护制度
发布时间:2023-05-24
当代中国老龄化社会之下的成年监护制度我国现行民事立法没有规定成年监护制度,这是一个重大的缺失,应当在民法典的制定中予以补充,这是学界的共识;但是,至于该制度如何进一步制定完善以适应当下中国的国情,更好的贯彻人权理念和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本文试图阐述了一些不同的见解;本文结合国外的立法趋势和国际通行的人权理念对成年监护制度进行解读,并结合中国国情尝试性的给出了该制度在中国应当何去何从,希望能对成年监.........
公共性: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与核心-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13
其次,公民社会的日益成长,第三部门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形成了强大的参与力量,这就要求公共部门在管理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公共性”,从而表现为某种程度上“公共性”的觉醒。譬如,一种成熟的理论认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都存......
全球化与公共行政-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 提要:本文运用 政治 经济 分析 方法 ,分析了全球化的不同含义、成因、 影响 ,以及全球化及其对公共行政的意义,并对全球公共行政 研究 者和实际工作者提出了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全球化,公共行政,国家 作者:阿......
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3
内容 提要:“市场 经济 中各国政府究竟怎样管理 企业 ”的 问题 ,既需要政府通过调节市场活动实施间接管理,也要用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管理少数公营企业。与计划经济中政府“管理”企业的传统观念不同,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着眼......
探究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多样化-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多样化是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的公共服务要求的必然选择。现阶段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因此十分有必要借鉴西方行政改革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应我国公众多样化需要的公共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本......
人口老龄化与疗养服务贸易发展探讨(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内容论文摘要: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而疗养服务贸易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新领域,是化解我国老龄化难题的一个重要思路和途径。发展疗养服务贸易,不仅能解决我国养老资金的不足,而且可以改善和提高我国老龄人口......
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看土地行政管理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26
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看土地行政管理研究分析”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看土地行政管理研究分析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韦伯的传统官僚行政体制的引导下,逐渐陷入了许多困境,包括财政赤字、政府规模......
日本老龄化现状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10-18
很多现代化、工业化发展良好的国家和地区,不仅改善了社会环境以及居民的营养状态,更进行了医疗制度改革以更广泛地利用医疗。其结果是,首先减少了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死亡率,其次使人们更加长寿,无疑平均寿命的延长推进了社会的老龄......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5
【摘 要】当前处于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众多社会和经济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地方政府科学有效地执行相关公共政策。目前公共政策执行中普遍受到公共政策质量、执行方式和体制束缚等因素的制约,使公共政策的执行出现偏差。研究分......
论基于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档案管理理念及范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3
在我国档案事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档案管理实践经验得以不断增强,但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立足于传统社会基础上的档案管理范式越来越无法满足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的要求,因此需要加快档案理念的转变,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制,并建立......
公共关系视角下的城市形象传播
发布时间:2022-08-21
【摘要】媒介传播当中存在的城市公关,对城市打响知名度、提高美誉度、塑造城市形象,带动城市建设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分析城市广告、城市公关与城市营销三者区别,并着重探讨城市公关在媒介传播中的几种表现形式,......
生态学视阈下的中国新人口问题及人口生产
发布时间:2023-01-19
摘 要:人口增长是工业文明的伟大成就。“人口爆炸”不是真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国力量的重要表现。但是,几十年后中国不再是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国新人口问题,是由于人口结构变化的结果。“4-2-1”家庭,这......
以人为本视角下广西城镇化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22
摘要:城镇化作为拉动内需和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广受社会关注。因此,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现实意义;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出发,对广西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概括;结合区情,提出走以人为本广西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广西;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IX(2015)08-0033-03一、问题的提出(一)城镇化的内涵以及在经济发展中.........
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透视
发布时间:2023-03-16
" 〔摘要〕 目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不容乐观。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区养老机制滞后,社会福利、政府救济和低保投入严重不足等,导致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处在家庭边缘和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养老堪忧。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统筹考虑,综合治理,从观念......
教育社会学视角下口腔护理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9
1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源起及发展概述1883年,沃德(L.F.Ward)在《动态社会学》中第一次阐述了“教育社会学”的概念和内涵。1893年,W.T.哈利斯(W.T.Harris)指出教育研究的基础是建构在社会学上的。A.W.斯莫尔(A.W.Small)也提出要将社会学引入教育学之中。这些论述逐渐明确了社会学的母体科学属性,我们知道,教育学的产生可以说比社会学要历史悠久得多,早在公元前约403—221.........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网络问政”研究
发布时间:2015-11-03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作为一种新兴手段在我国民主参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网络问政”平台的建立不仅拉近政府与公民的距离,消除地位悬殊,也让公民拥有平等对话协商权利。然而,在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下,网络自身存在......
日本与中国台湾公共养老制度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3
摘要:日本与中国台湾在二战之后有着相近的政治发展历程。如今,二者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政治体制类似,但是在公共养老制度的设计和运转方面却存在巨大差异。政治制度主义和跨阶层联盟理论分析表明,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在公共养老建......
公民社会视角下审视中国工会问题
发布时间:2023-03-17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近年来学者对中国公民社会的讨论越来越热,公民社会本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经历的一个社会状态,在如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公民社会就等同于NGO、......
浅论以人为本的公共政策价值理念-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以人为本是新时期我国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它是对“以物为中心”的反思、扬弃和超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决策目标人性化,决策程序......